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11-14

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用5篇)

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阐释 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刘云山

(2012年3月30日)

理论宣传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理论宣传向广度和深度展开,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总的看,这些年理论宣传工作积极主动、扎实深入、成效显着,保持和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大亮点,成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依托,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统筹理论宣传与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扩大影响力、增强说服力,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

1.充分认识理论宣传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理论宣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让党的理论最迅速最广泛同人民群众见面的基本途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就是一个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普及到人民大众的宣传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与理论宣传密不可分,理论的学习、研究也都离不开理论宣传。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理论宣传就要深入一步。与 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理论武装、理论宣传提供基本遵循;而扎实有效的理论宣传,则是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用科学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导和推动改革发展实践,就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理论宣传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从国际上看,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刻的变化调整之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国际上关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讨论争议不断升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渗透手法不断变化、力度不断加大。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意识更加活跃,各种思潮争相竞逐,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经验表明,每逢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思想理论领域会更为复杂,噪音杂音会明显增多。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我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阐释,加强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引导,充分发挥理论宣传的独特作用,对外扩大影响力、掌握话语权,对内强化主心骨、增强凝聚力。我们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深刻认识理论宣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主动的精神、更加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理论宣传工作。

2.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理论宣传事关引导人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坚持正确方向尤为重要。只有高举旗帜、坚定主心骨,才能保持党的理论工作的鲜明本色,才能更好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以新的理论成果引领人们前进。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要把握正确方向,更好地把人们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理论宣传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立场坚定、保持清醒,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 民,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坚定人们的共同理想追求。一要坚持鲜明的立场和正确的导向。理论宣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原则性,坚持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十分明确,特别是在重大是非、重大界限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党的主张和观点,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真理,决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记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人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确保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二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理论结晶,是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理论宣传的主要内容。要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改革建设的伟大历程,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的宣传阐释,不断深化对这一理论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宣传阐释。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阐释,着力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不断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三要切实加大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这些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结合“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教育,推出一批重点理论文章,深入宣传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坚持发展是硬 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3.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践,深刻回答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时代课题。“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解答好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是理论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理论宣传的生命力所在。近些年来,理论宣传工作一个突出特点和成功经验,就是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践,以实践立论、用事实说话,做到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的有机结合,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大大提升了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突出实践特色、回答实践课题,架起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在服务社会实践、满足群众需求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一要着力回答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善于从改革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揭示规律、反映趋势,回答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要紧密结合这些年改革建设的不平凡历程,紧密结合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生动实践,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比较,挖掘辉煌成就背后的制度原因、体制原因,深入解读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制度的独特优势。二要着力回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敢于面对热点、善于化解难点,用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帮助人们解疑释惑。要找准理论宣传的落脚点,围绕人们关心的具体问题,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避免说空话、讲大话。当前,要重点围绕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如何降低看病费用、如何净化道德风气、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等实际问题,着力把背景成因、现实状况讲清楚,把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进展成效说透彻,把群众的利益安排、实惠好处讲明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扩大共识,更好地推动问题解决。三要着力回答思想理论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内深刻变革的情况下,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一些观念的冲突、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关键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的运动进程,关注思想理论领域的动态动向,把回答深层次问题作为理论宣传的一项常态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要继续围绕“六个为什么”、“四个重大界限”等,加强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帮助人们辨明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对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要坚持重在建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正确把握学术民主与宣传纪律的关系,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4.大力改进创新,不断提高理论宣传的实际效果。现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必须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从内容形式、载体手段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创新,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贴近群众需求、富有实际成效。

推动理论宣传改进创新,要求我们在继承好的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宣传规律,讲究宣传艺术,把握群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着力在扩大覆盖面、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一要注重理论宣传的具象化、形象化。理论本身是理性的,但宣传方式、表达形式可以是形象的、具体的,一形象就鲜活,一具体就深入。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理论,通过生动讲解、通俗读物、电视专题、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传,努力把科学理论融入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各种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要积极改进文风,善于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释理论观点,多讲短话新话,多讲百姓话平常话,多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力求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清新朴实,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避免枯燥乏味。二要注重在互动交流中加强理论宣传。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理论宣讲、加强同群众的互动交流,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方针政策宣传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要把理论宣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注意整合宣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讲师团在理论宣讲中的重要作用,动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作报告,邀请实际工作者接受访谈、解读政策,倡导理论工作者深入群众、主动对话,在有问有答的沟通中形成共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产生共鸣。三要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理论宣传的积极性。动员群众自我宣传、自我教育,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也是提高理论宣传效果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理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开辟更多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渠道,通过百姓宣讲、群众论坛等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理论宣传的热情,让科学理论更 好地走进人民大众。

5.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阵地强才会影响大。近年来,随着宣传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理论宣传阵地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互联网、手机广泛应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在这种条件下,如何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构建新的理论宣传格局,扩大宣传覆盖、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影响力,是必须解决好的一项紧迫课题。

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要坚持传统渠道和新兴途径并重,巩固已有载体和创新方式手段相结合,实现媒体联动、优势互补,努力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一要发挥好传统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应当看到,尽管现在传播手段、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图书等依然是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关键时刻一定要发出权威声音、起到引领作用。要充分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加强选题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办好党报党刊理论版,办好广播理论专栏,保证理论宣传的版面、栏目和时长,推出更多读者愿看、爱看的优秀理论图书和理论文章,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宣传品牌。党报的理论版、党的理论刊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改变理论宣传阵地的定位。电视是当今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媒体,要高度重视、精心做好电视理论宣传,打造一批专题栏目,制作一批理论专题片,用电视独特的表达方式阐释主题,提升理论宣传的感染力。二要积极拓展新的理论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和网民接受的新特点,善于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加大网上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网上思想理论氛围,努力把互联网打造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崭新平台。要积极拓展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播阵地,加快构建以重点新闻网站、专题性理论网站为主体,各单位、部门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为补充的网上理论传播体系。要及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数字化、网络化,使广大群众能便捷、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三要切实加强理论宣传阵地管理。认真贯彻中央要求,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严守宣传纪律,真正负起管理责任。

6.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培养,不断壮大理论宣传力量。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关键在人才,根本在队伍。人才队伍的状况,直接决定着理论宣传工作的成效。这些年,我们的理论宣传人才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既有社科单位、高校党校、讲师团、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专门力量,又有积极参与理论宣传的各方面人才。但总体来看,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整体素养,与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还不适应,加快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突出。

加强理论宣传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方式,着力壮大规模、提升素养,为理论宣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扩大理论宣传的影响,既需要一批专门从事理论宣传普及的同志,又需要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理论宣传队伍。理论名家通常也是理论宣传的行家,要鼓励他们投身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带头撰写通俗化的文章读物,像普及自然科学常识那样普及理论知识。同时要动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者、理论爱好者参与理论宣传,壮大理论宣传力量。二要加强理论宣传队伍的教育培训。推动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打牢理论根基,做党的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要继续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结合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加大对理论宣传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推动理论工作者掌握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握基本的工作遵循。三要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去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社科理论界积极响应,理论工作者踊跃参与,取得很好效果。要积极探索“走转改”常态化机制,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推动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强对国情的了解,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理论宣传工作的本领,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 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 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首先我非常高兴到上海来参加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借此机会, 我在这里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和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预祝论坛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通过逐步实行住房分配的市场化、商品化, 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城镇人均的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0平方米, 但是一些城市的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难度增大, 全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仍然很多。

同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 新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住房困难也越来越突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安居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发展目标。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 以更大的决心, 更加有效的工作, 努力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一、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全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工程是党中央促发展, 保稳定, 促民生采取的重大决策, 关系国计民生。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好,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工程, 有利于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胡锦涛在去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当前,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扩大内需, 调整结构, 转变方式, 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的经验, 特别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着力点, 保障性安居工程, 一头连着发展, 一头连着民生。行业关联度高, 带动力强, 对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都有促进作用。

实施保障性工程, 可以发挥城市效应, 发挥房地产业链条效应, 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住房建设, 促进与住房相关的产业发展。而广大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低成本实现住有所居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从而扩大了其他方面的消费。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城镇化是我们日常广泛而深刻的调整。2011年,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就要求充分释放城镇化的巨大内需潜力。城镇化与住房工作、住房价格息息相关。城镇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如果商品房价过高, 脱离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 同时, 基本住房保障工作又跟不上, 人口的城镇聚集就会受到阻碍, 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中低收入家庭, 外来务工人员是重要的劳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基本住房保障, 努力保障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使城镇化的动力更加持续、稳定, 为城镇化、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有利于房价的合理回归, 转变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式。近几年来, 我国住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给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带来很大的压力, 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矛盾。加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 分流市场的需求, 增加市场的供应, 对稳定住房价格, 稳定群众预期起到了镇静剂的作用。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有利于保障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现阶段群众在解决了基本的衣食温饱问题之后, 对住房条件有较高期待。目前城镇有大量中低收入人群他们居住条件亟待改善, 社区简陋不全, 环境脏乱恶劣, 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同时城市中大量的新就业职工, 新毕业的大学生, 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新的住房困难群体也在快速的增加。

通过政府保障或支持, 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 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的覆盖面通常在2层到3层, 有的国家可能更高一些。我国要加快解决保障性安居问题, 增强他们的信心, 获得社会认同感, 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化解制度矛盾, 促进社会的融合。

二、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十分繁重, 面临诸多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大规模实施安居工程, 解决一大批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 “十一五”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00多万套, 到2010年底解决了2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等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我们的住房保障率已经达到了9.4%, 累计有5千万以上的城镇低收入家庭, 通过住房保障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去年, 我们已经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千多万套, 今年还将计划开工700万套以上, 今年新开工的加上历年的, 特别是去年的项目结准, 今年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规模将在1700万套以上, 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面临着繁重的任务。

一是建设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压力大。保障性工程资金需求大, 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无法解决资金问题。现阶段国家管理通胀预期,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严格控制信贷的规模, 加之公共租赁租房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在土地供应方面,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 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视。另外, 由于征地拆迁, 国有土地拆迁不足直接影响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按期开工。

二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有待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一些地方保障性安居项目规划布局困难, 位置相对偏远, 交通不便。由于配套资金不足, 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供热、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备, 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备不完善, 还有一些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也存在着户型的设计不合理, 功能不方便。还有一些地方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时候盲目追求偏大户型, 这个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不利的。

三是有的对保障性住房设计、验收把关不严, 个别项目还有安全的隐患。

四是公平分配和特殊机制尚未健全。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的机制还不完备, 导致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及金融资产基础信息审核比较困难, 部分保障管理机构不完善, 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保证, 个别机关人员审核把关不严, 甚至出现过以权谋私现象。这些都是在我们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运行管理当中面临的困难。

五是顶层设计不够, 法规建设不够。我国保障性住房总体上还是处在探索阶段, 保障的范围、保障的方式、政策的衔接、工作机制等还有待于通过实践不断地去完善和提升。同时, 现行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文件发布虽有一定的效率, 但是尚未形成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约束。工作中, 我们还存在一些政策的边界不够清晰, 利益调节和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三、全面做好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 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2012年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规模大, 任务艰巨的一年,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 首先, 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财政力

度, 中央财政规模将大于去年, 首批450亿资金已经在1月前下放到地方, 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其次,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地方政府要依托规范的保障房融资平台, 发行企业债券, 扩大发行规模, 并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地方政府要积极研究推出公共租赁住房商业贷款贴息政策, 并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同时各地要创新投融资机制, 灵活运用资本金注入, 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到保障房的建设和运营当中来。今年上半年中央将出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再次, 要确保落实土地供应。各地依据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忖量建设用地, 保证储备土地和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优先安排保障性安全住房的建设。对于涉及新型建设用地, 提前确定地块, 抓紧确定土地征收, 确保土地的及时供应。

(二) 优化规划设计。

我们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国力出发。重点保证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用有效的资源解决更多家庭的住房困难。要坚持提供户型小, 功能全, 质量可靠的保障性住房。这是我们住房保证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

在发展保障性住房乃至商品住宅时都应合理确定户型面积, 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 保证必备的居住功能, 要注重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 努力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水平, 合理配置住房的内部空间, 做到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前一段, 部里面开展了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征集, 并将设计方案选优后汇编成册, 已经下发到各地, 供大家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时候用。

保障性住房在城区边远地带要尽快把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 学校、医院、商业等服务设施完善起来, 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建廉租住房, 促进不同群体的相互融合。

(三) 抓好工程进度。

各地要制定项目工程计划, 公开项目信息, 落实工作责任, 全面推进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各地住房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优化审批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抓紧开展新开工项目的选址、土地、规划、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落实施工条件, 力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高投资完成率, 力争年内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

(四) 抓好质量监督。

要做到项目资金充足, 全过程监管, 全过程终身制, 按照施工制度和建设标准及时的拨付项目工程款。要严把规划设计招标、投标, 建筑用材, 施工监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 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工程。要实现项目法人永久负责制, 实行勘察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终身责任制。监督考核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抓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开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量为重点的督察巡视。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回访制度, 定期对交付使用的工程定期回访, 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

(五) 确保公平分配。

分配不公平, 不合理, 不仅会浪费国家资源, 而且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 必须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的准入标准, 审核程序, 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度。切实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功能的对象是基本的供应对象。今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起草基本住房保障条例, 将下发公共租赁管理办法, 确保分配的公平、公正。各地也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分配机制, 强化分配过程的监督管理, 做到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审核程序, 配租配收过程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要严肃工作纪律, 健全纠错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共适用租房利益调节机制, 消除牟利空间。

(六) 创新运行机制。

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开展, 如何管理好这些保障性住房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要的问题, 各地要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新机制, 中国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既可采取住户自我管理, 也可以通过委托管理, 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由具有房屋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的单位负责运营,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使住房和公用设施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营状态。

(七) 最后, 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我们坚持和完善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相结合, 以市场为主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两者缺一不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性购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多数城市房价呈现了松动下降的趋势, 调控结果不断显现。

但是当前部分城市, 房价依然处于高位, 部分未实施住房限购措施, 二三线城市购买需求仍然比较旺盛。调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巩固。

我们将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 调控的力度不放松, 坚定不移的落实好中央各项调控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 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的需求, 严格落实住房限购差别化信贷税收等政策, 同时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 规范市场秩序。

我们同时还要抓住市场调控的有利时机, 深入研究制定标本兼治的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期的政策。在土地供应, 税收政策, 金融信贷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永远的雷锋精神

——在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的讲话

中宣部部长 刘云山(2012年2月28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着眼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前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整体推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人心,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确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成为全民族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像沈浩、杨善洲、郭明义等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评选表彰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总的看,公民道德建设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社会思想道德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这一切,可以从我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中得到生动反映,可以从近年来举办大事喜事、应对急事难事的成功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同时要看到,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现实社会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相互交织,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样,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对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呼声十分强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着眼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突出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作出具体安排。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道德风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一、弘扬雷锋精神是引领文明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呼唤。说起雷锋,我们都会肃然起敬,景仰之情油然而生。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道德的楷模,他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都对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接力传承。雷锋已离开我们50年,但雷锋精神始终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时代在变迁、环境在变化,但雷锋精神依然代表着社会的道德理想,体现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植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沃土,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之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雷锋精神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健康情趣,彰显优良传统,始终具有引领文明风尚的长久魅力。雷锋精神以敬业奉献为不变信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工作,始终把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要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努力构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二、弘扬雷锋精神需要扩大认知认同、在全社会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价值取向相互碰撞的情况下,更需要传播先进的思想道德,弘扬伟大的雷锋精神。要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进一步确立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尺。要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宣传普及雷锋精神,充分反映各地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使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们心灵。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鼓励和扶持弘扬雷锋精神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讴歌高尚情操、反映主流价值,让人们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雷锋精神哺育和催生了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高尚的道德追求。要大力宣传雷锋式模范人物,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宣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善行义举,用先进楷模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激励人、感召人,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三、弘扬雷锋精神贵在知行统一、转化为实际行动。雷锋精神来自实践,最大的价值也体现在实践之中。弘扬雷锋精神,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 动。要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活动结合起来,把普遍要求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推动形成学习雷锋的热潮。要坚持求实务实、注重实效,把学雷锋活动贯穿到公民道德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日常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要结合各地实际,在企业、社区、农村、机关、学校、军营,组织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学雷锋活动中来。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宗旨,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当前,人们对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反应强烈。要把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作为重要着力点,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抓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以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果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走在学雷锋活动的前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带动全社会践行雷锋精神。

四、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创新途径办法、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召力。现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弘扬雷锋精神,应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新的视角、确立新的思路,不断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形式、载体手段。要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的新特点,多开展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教育,使学雷锋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建设弘扬雷锋精神的网络平台,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雷锋精神是十分丰富的,学雷锋、做好事,人人可学、处处可为。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是学雷锋,恪守职业道德、忠实履行职责也是学雷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学雷锋,献一次血、扶一把老人也是学雷锋。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生活,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使学雷锋活动更加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

五、弘扬雷锋精神关键要持之以恒、建立常态化的保障机制。弘扬雷锋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使学雷锋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成为一项常态化 活动。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褒扬和激励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爱心公益等良好道德行为,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制约和惩戒力度,使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政策法规都有利于弘扬雷锋精神、形成良好风尚。要礼敬道德模范、关爱先进典型,经常开展走访帮扶先进模范人物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形成好人好报、崇德尚义的社会风气。要进一步完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体制机制,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使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4

推动云南旅游跨越

——在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云南省委书记 秦光荣(2012年8月1日)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在追求跨越发展的历程中,都既要开发自然资源,又要开发人文资源;既要开发现实发展资源,又要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今天请大家来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听取同志们对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真知灼见;二是通报省委、省政府对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初步设想;三是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到历史文化研究的园地上,或现代文化旅游的高地上去拓荒、耕耘、播种,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云南旅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创造和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包括历史遗迹、历史遗址、历史城堡、历史寺庙、历史墓葬、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传说等等,带有明显的历史久远性和时空广阔性。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祖祖辈辈不断顺应自然和社会法则、不断开拓奋战和创新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探索、历史思考、历史谋划、历史决策、历史实践、历史结果,带有明显的精神财富特征和物质财富特征。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形成的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是一个地区得以传承和延续 的不竭源泉,是一个民族得以团结、进步和统一的精神支柱,带有明显的地域烙印和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当前,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重视开发自然资源和现实发展资源的同时,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成更强大的动力,对于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实践新时期的云南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财富,更在于拥有无形的精神支撑。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区,云南也要有一种感召力强、凝聚力强、鼓舞力强、引导力强的地域精神。去年8月,我们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及“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概括提炼为新时期的云南精神,期望全省各级干部、各族人民拥有高原情怀,具备大山品质,大胆开拓创新,奋力推动跨越发展。但应该看到,云南历史文化正是新时期云南精神的基因来源,新时期的云南精神正是从云南历史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精神之花”、结出的“精神之果”。只有大力开发我省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认识到这一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云南各族人民所认同的云南人的优秀品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才能发现云南的一些历史名人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战胜重重困难,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为云南、为国家、为民族建下奇功、立下大业;才能理解这一精神不仅对云南、对国家、对民族有利,而且对自己有益,进而自觉自愿、满怀激情去继承云南精神、光大云南精神、实践云南精神。

(二)培育新时期的云南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历史一再证明,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谁能在人才工作上实施战略举措,促进人才涌现、英雄辈出,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谁就能在发展上走在前列。人才强省战略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培养吸引了很多杰出人才为云南建功立业。人才强省,教育为先。这几年,我们狠抓教育工作,把全省财政五分之一的资金投向教育,“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规模在“十五”末基础上实现了翻番;投资200多亿元支持高校新区建设,高等院校办校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走活干部这盘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大力培养选拔高素质领导人才和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干部“走出去”,热忱支持各条战线先进工作者成名家、成大家,期望在不远的将来,云南能够产生大批杰出人才。但应该看到,走活云南干部这盘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既需要以现代方法、用非常之功来带动,又需要以历史经验、用成功人物来引导。只有大力开发我省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让当代云南人了解云南名人成长的历史过程,体悟云南名人成长的历史规律;才能让当代云南人熟知云南名人的辉煌业绩,借鉴云南名人的成功经验;才能让当代云南人找到学习榜样、效仿典型,进而树立起不仅服务云南,而且服务全国的责任意识,激发出走出云南、走向全国的豪情壮志,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三)繁荣新时期的云南文化,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当今时代,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检测标志;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追求指标;我们讲增长贡献,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讲软实力、综合力、竞争力,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工作,明确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重文化,强引领,增强发展软实力”的方针,省委九届二次全委会对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但应该看到,在文化的百花园里,越是本土的,越是有生命力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论是当代云南文化事业的繁荣,还是当代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绝对不能忽视对本土历史文化素材的利用、对民族历史文化养分的吸收。只有大力开发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采集、抢救和保护,为繁荣新时期的云南文化奠定坚实基础;才能立足本土、依托本土、升腾本土,让文艺家创作生产出独具云南特色、云南风格的文艺精品;才能就地取材、就地整合、就地拓展,让企业家发展壮大具有地域优势、民族优势的文化产业。

(四)做强新时期的云南旅游,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旅游业依托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彰显云南特色的快发展、大发展路子,走过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不平凡历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最具特色、最有贡献的支柱产业之一;云南已成为中国最有实力、最具潜力的旅游大省之一;云南已成为世界最有魅力、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应该看到,我省旅游业也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8省(市)在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上遥遥领先于云南,陕西、广西、重庆、四川、河南等省(区、市)近年来竞相推出高起点、大手笔的旅游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旅游新高地,呈现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态势。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成长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旅游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休闲度假,而是追求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大力开发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加大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云南旅游的新道路;才能发现人无我有的文化元素,增添云南旅游的新特色;才能找到一些文化享受的兴奋点,催生云南旅游的新高地。

二、深入挖掘,奋力打开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宝库的厚重大门 由于云南地处祖国边疆、民族众多,加之历史上曾有“蛮荒之地”、“瘴疠之区”的传闻,直至如今,省外许多人,甚至一些本地人,对云南的认识还局限于“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 层次上。其实,云南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王国”。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不乏历史遗迹、历史遗址、历史墓葬,更不缺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贡献。早在170万年前,云南就出现了“元谋人”,他们属于直立人类型,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始祖。数千年间,云南还上演过庄蹻开滇、秦修五尺道、武侯定南中、爨氏政权勃兴、南诏国开疆拓土、忽必烈战大理、郑和七下西洋、沐英镇守云南、修建滇越铁路、发起护国运动、西南联大迁住昆明、抢修滇缅公路、开通驼峰航线、铺设中印油管、中国远征军转战滇缅边境、组织滇西大抗战、支持援越抗法等历史大戏,活跃过庄蹻、诸葛亮、孟获、阁罗凤、赛典赤、沐英、郑和、徐霞客、杨升庵、孙髯翁、杨绳武、毛太华、王炽、尹壮图、曹士桂、袁嘉谷、陈鹤亭、赵藩、李根源、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朱德、叶剑英、罗炳辉、周建屏、朱培德、范石生、唐淮源、金汉鼎、龙云、史迪威、陈纳德、陈诚、罗卓英、卫立煌、杜聿明、孙立人、卢汉、蔡希陶、李广田、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缪云台、张冲、楚图南等历史名人。

而且,在新中国诞生以前,云南历史文化曾经出现过4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古滇国时期。它起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结束于公元一世纪,创造了中国西南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可称为古滇国文化时代。第二次是爨氏治滇时期。它起始于魏晋南北朝期间,结束于唐朝天宝七年,治滇约500来年,既融中原文化与滇文化为一体,成为华夷团结进步的典型,又留下了“爨宝子碑”和“会盟碑”这两块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可称为爨文化时代。第三次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它起始于公元738年,结束于公元1253年,既使大理成为当时世界14个大都 市之一,又让云南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可称为南诏大理国文化时代。第四次是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时期。它起始于1911年,结束于1951年。这一时期云南将星闪耀、名人辈出;风起云涌、大事不断;贡献突出、影响深远,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中山先生曾多次赞扬过“滇省”的卓越贡献。一些专家也认为那一时期是云南最为光辉的一段历史。可称为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文化时代。

但多年以来,我们对云南的这些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不够、开发不够、利用不够。现在,是深入挖掘、奋力打开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宝库厚重大门的时候了。今天,我原想本着尊重历史、善待历史、古为今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地、系统地、具体地对千百年来云南的历史文化作一次阐述,与大家一道观赏我省历史长河中流光溢彩的明珠,寻找可资利用的人文资源。可时间不允许,只好着重说说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时期,即1911年—1951年间的云南历史文化了。

(一)那一时期,从云南走出了数百名军事将帅。包括蔡锷、李烈钧、朱德、叶剑英、罗炳辉等杰出军事家。其中,仅云南籍上将就约有27人,他们是:李根源(腾冲人)、唐继尧(会泽人)、罗佩金(澄江人)、杨增新(蒙自人)、龙济光(元阳人)、顾品珍(昆明人)、唐继虞(会泽人)、胡瑛(云县人)、殷承瓛(陆良人)、李鸿祥(玉溪人)、刘祖武(昆明人)、谢汝翼(玉溪人)、庾恩旸(墨江人)、邓泰中(会泽人)、赵又新(凤庆人)、龙云(昭通人)、卢汉(昭通人)、张开儒(巧家人)、杨希闵(宾川人)、朱培德(禄丰人)、金汉鼎(江 川人)、范石生(通海人)、唐淮源(江川人)、叶荃(云县人)、王均(呈贡人)、王甲本(富源人)、曾万钟(大关人)。

(二)那一时期,从云南走出了约30名省都督或督军或督理或省长。包括任过江西都督的李烈钧(江西人、云南护国军将领),任过四川督军兼省长的刘存厚(四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任过四川省长的戴戡(贵州人、滇军将领),任过贵州省长的任可澄(贵州人、滇军将领),任过福建省长的方声涛(福建人、滇军将领),任过贵州省主席的卢焘(广西人、滇军将领),任过四川省督理的杨森(四川人、滇军将领),任过新疆省主席的盛世才(辽宁人、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生),任过四川省长的赖心辉(四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学生),任过湖北省主席的朱鼎卿(湖北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学生),任过甘肃省主席、贵州省主席的谷正伦(贵州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等等。其中,云南籍的约有18人,他们是:任过贵州都督、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会泽人),任过新疆都督、督军、省长的杨增新(蒙自人),任过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的龙济光(元阳人),任过四川督军、广西省长、云南代省长的罗佩金(澄江人),任过云南督军兼省长的顾品珍(昆明人),任过陕西省长的李根源(腾冲人),任过广东代省长的龙瑾光(元阳人),任过云南省长的龙云(昭通人),任过云南省长的胡若愚(罗平人),任过云南代省长的金汉鼎(江川人),任过云南代省长的胡瑛(云县人),任过云南代省长的周钟岳(剑川人),任过云南省代主席的李宗黄(鹤庆人),任过云南省主席的卢汉(昭通人),任过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禄丰人),任过安徽省主席的杨杰(大理人),任过热河省主席的孙渡(陆良人),任过 吉林省长的周保中(大理人)。

(三)那一时期,从云南走出了一批部长和国家领导人。他们是:任过北京政府国会临时议长、广州政府交通部长的赵藩,任过北京政府农商总长、代总理的李根源,任过北京政府经界局督办的蔡锷,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副元帅的唐继尧,任过大元帅府参谋总长的李烈钧,任过大元帅府驻粤13省联军总司令的杨希闵,任过大元帅府陆军总长的张开儒,任过大元帅府警备司令的范石生,任过大元帅府军政部次长的叶荃,任过大元帅府陆军部次长的邓泰中,任过广州警备司令的方声涛,任过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大元帅府内政部次长的吕志伊,任过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王柏龄(江苏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任过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朱培德,任过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的何应钦(贵州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等等。改革开放之初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楚图南、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缪云台、张冲,在那一时期就早已美名远扬。

(四)那一时期,云南招收、吸纳、培养了多国领袖人物和空军人才。他们是: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过的朝鲜人民军次帅、国家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崔庸健,任过韩国光复军参谋长、国防部长、国务总理的李范奭,任过越南临时政府主席的武海秋,以及在云南航空学校学习过、任过韩国国会国防委员、被尊为“韩国空军祖母”的权基玉(女),任过韩国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李英茂,任过韩国空军总司令的金信,任过韩国空军训练司令、空军机械学校校长的李怀民,任过韩国空军总站站长的杜联华等等。

(五)那一时期,云南聚集、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文化大师和科学大家。由于西南联大迁至昆明,当时我国顶级的专家名流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傅斯年、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李公朴、潘光旦、顾颉刚、陈寅恪、赵元任、陈岱孙、冯友兰、吴大猷、叶企孙、华罗庚、郑天挺、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周培源、吴有训、罗常培、黄钰生、李继侗、黄师岳、杨振兴、赵瑞云、刘文英、费孝通、吴晗、钱穆、冰心、王力、罗庸、冯至、吴宓等先生在昆明一住8年。而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增祺等,就是西南联大学生中的一些优秀代表。还应指出,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云南籍的数学大师熊庆来、音乐大家聂耳、哲学大家艾思奇、文学大家楚图南、著名诗人柯仲平。

(六)那一时期,云南风起云涌、大事不断、贡献突出。从大事上看,一是建立云南陆军讲武堂;二是举行重九起义;三是组织西征军挺进西藏;四是发起护国运动;五是参与护法战争;六是积极参与早期北伐;七是模范二朱再合作;八是暗中保护朱德余部;九是再当北伐排头兵;十是西南联大迁住昆明;十一是滇军参加全国抗战;十二是血肉筑成交通线;十三是组织滇西大抗战;十四是曾泽生高举义旗;十五是支持援越抗法。从贡献上讲,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建立,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去的一大批军事人才,在云南的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和孙中山的护法战争、北伐战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护国运动的发起,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家天下帝制图谋,再造了由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是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运动。护法战争的参与,使驻粤滇军成为孙中山广州政权的主要军事大军,成为1917年和1922年两次护法战争的功勋部队。暗中保护朱德余部的功德,就是存留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使之在未来的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并从中诞生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林彪、陈毅和大将粟裕、许光达以及上将肖克、杨至成、赵尔陆等一批将帅。抢修滇缅公路、开通驼峰航线、铺设中印油管的历程,就是云南人民开辟并保护了中国—印度国际大通道,发挥了桥头堡的独特作用,源源输入了抗战需要的战略物资,极大地支持了全国抗战,拯救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历程。西南联大迁住昆明的结果,就是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授、学者,并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所说,只是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宝贵的部分尚未被挖掘、被认识。殷切期盼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你们的专才、运用你们的智慧,去系统研究、全面挖掘云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为云南的跨越发展多立新功。

三、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云南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不仅要奋力打开它们的厚重大门,让它们从沉睡状态中醒来,而且要将它们变成旅游产品,尤其是要变成旅游精品。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强势推进,迅速建设一批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一)突出重点,率先建设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高端知名景区。一是要建设昆明古滇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以青铜器文化为主要标志的古滇国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云南品牌”。昆明要以展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南方起源”为主题,以“古滇王宫”为龙头,依托历史遗址、历史文化、历史传说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春城” 这两块知名品牌,结合民族风情、自然风光,运用现代旅游技术手段,建设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影视拍摄等为一体的旅游高地,把昆明打造成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二是要建设广南地母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地母是大地之母,地母文化起源于古代人类对大地造物、育物、养物之恩的崇拜。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地母文化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地母文化在广南一度盛行,北京地坛发现的《地母真经》中,就有“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之地母庙”的记载。要融合句町古国文化、壮族文化等元素,建设一个面向两广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全国性的地母文化旅游名胜。三是要建设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国佛教由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3部分构成。南传佛教只在云南独有,南传佛教总佛寺就在西双版纳。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也信奉南传佛教。要修缮西双版纳总佛寺、恢复重建“傣王宫”,建设一个国际性的南传佛教旅游胜地。四是要建设大理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大理市作为地方王朝都城的历史长达516年,曾长期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历史学家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要全面改造提升大理古城,恢复重建大理国王宫,建设一个世界级经典休闲度假景区。五是要建设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南诏国是云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它在开疆拓土、形成中国巨大版图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巍山是中国彝族的祭祖圣地。要在“南诏王宫、南诏古都、彝祖故里”3个方面作出大文章,建设一个远近闻名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六是要建设普洱边3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澜沧、孟连、西盟3县各族人民创造了绚烂的茶文化,保存了珍贵的古茶园、古茶树、野茶树,改写了茶叶演化史。要整体推进边3县“普洱绿三角”以及“世界茶源自然博物馆”的形成,建设一个“古茶圣山”旅游品牌。七是要建设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遗址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古生物化石宝库,被称为“世界古生物的圣地”。要围绕“地球生命源于水”这一核心,结合抚仙湖景区的开发,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科普、养生、休闲胜地。八是要建设禄丰恐龙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距今长达1.8亿年的禄丰恐龙化石,属于最古老的恐龙种类,其资源价值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也实属稀奇。依照旅游界通行的资源评价标准,它属一类资源。要推进世界恐龙谷二期项目开发,融生态探险、田园度假、会议酒店为一体,建设一个神秘的“恐龙之乡”。九是要建设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的发现,把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奠定了中国和非洲同为世界两大人类起源地的地位。元谋人堪称世界顶级的文化资源。要与土林景区结合,高水平、大手笔开发元谋人遗址,建设一个魅力无穷的“东方人类祭祖坛”。十是要建设曲靖三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三国文化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曲靖是诸葛亮南征的主战场,是孟获的故乡,是南征三军的会师地,是诸葛亮与孟获的结盟地。要改造提升具有三国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址,搜集汇萃诸葛亮促进云南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史料和传说,建设一个“诸葛亮南中会盟城”。

(二)创造条件,认真研究两个充满潜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爨氏治滇时期和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时期是两个相当重要的阶段,两个充满潜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我们必 须对这两个历史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创造条件开发,大声叫响爨文化和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文化。一是要研究开发爨文化旅游品牌。爨氏治滇跨度大,历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天宝年间;时间长,共存在了500来年。而且,它留存至今的大、小两块爨碑,是研究那一时期云南和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更重要的是,爨氏十分重视输入中原文化,推动云南社会进步,也始终维护国家的统一,几乎未出现过脱离中原王朝统辖的现象,实属难能可贵。可研究考虑,要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对历史尊重的态度,运用聚合力量、恢复重建的方式,再现爨王国的庄重气度和爨文化的迷人气象。二是要研究开发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末民初3大军校之一,它与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齐名,与后来的黄埔军校也很有渊源,尤其是它培养输送了300多名将帅,极大地影响了近现代中国革命的进程,建立了盖世奇功。可研究考虑,要把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一个旅游高地来规划、来建设,要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大调整、大改造,要对其旅游功能开展大延伸、大补充,打造成一个人人想去瞻仰将帅风采的旅游胜地。1915年12月25日,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国体,蔡锷、唐继尧、李烈钧3位英杰“南天拔剑起”,在云南打响了护国运动的第一枪,全国纷纷响应,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护国之功”:首先宣告独立誓师讨贼者,实推滇省……武昌起义、护国首义,一则为民国开创之功,一则为民国中兴之业,皆我五族人民所宜永留纪念者也。当时的黎元洪总统也明令将云南护国首义日,即每年的12月25日定为全国纪念日。可研究考虑,要对护国广场、护国路、护国桥和一些史书上提及 的“护国寺”等历史遗迹作一个系统的、高水平的策划,整合好资源,改造好设施,提升好品位,打造一个新的旅游高地。1937年11月—1946年5月,西南联大驻足昆明,蒋梦麟、梅贻琦、傅斯年、闻一多、朱自清、华罗庚、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顶级名流学者云集昆明,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巨子,为祖国输送了一大批建设人才。该校世界知名,至今影响很大。可研究考虑,要借助云南师范大学搬迁呈贡的契机,整体恢复重建西南联大校址,打造一个新的旅游王牌。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山地区曾经聚集过大量中国军队,既是阻止日军东渡怒江的前沿阵地,又是滇西大反攻的起始地点,这里还曾经是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所在地。可研究考虑,要在缺乏旅游亮点的保山城里理性构思、巧妙创意、精心建设,打造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抗战品牌。

(三)抓住机遇,趁势形成其他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亮点景区。一是要在开发历史名人故居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蔡锷故居、朱德故居、范石生故居、朱培德故居,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旅游吸引力。二是要在开发历史大事纪念遗址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陈纳德飞虎队司令部遗址,朱德与金汉鼎、范石生结义遗址,护国起义3次秘密会议遗址,就可能开辟一些新的旅游市场。三是要在开发历史城堡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晋宁古城、临安古城、巍山古城、永昌古城,就可能引出新的旅游亮点。四是要在开发历史设施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滇东南古长城旅游产品、滇越铁路旅游专线、元阳哈尼梯田旅游景区,就可能出现一种新的旅游生机。

(四)点石成金,注重植入文化灵魂于现有重要旅游景点中。“山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业只有突出文化元素,才会更有特色、更富魅力、更具活力;只有具备文化灵魂,才会产生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奇异效果。云南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要注重用历史文化故事来包装云南现有重要旅游景点,将文化灵魂深深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使大山更名起来、秀水更灵起来、古迹更活起来、景点更热起来、游客更多起来、效益更好起来。

四、精心组织,把建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建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是向全省发出的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用历史文化催生出云南旅游新高地的深沉呼唤;是向全省发出的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继续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业的动员号令。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切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省政府已经成立云南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协调推进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统筹协调。项目所在地的州市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州市政府领导直接联系项目制度,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帮助下,做好相关工作,尽快优选有信誉、有实力、有责任感、有积极性的企业作为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主体,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动项目建设。

(二)坚持理念先导,注重规划引领。要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立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注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与周边旅游景区、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特色农业的融合 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多种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模式,编制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总体规划;要按照“源于历史、超越历史”、“打造5A级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云南新的旅游高地”的原则,编制好各景区内主要景观景点及相关产业区发展详细规划,注重强化规划引领功能。

(三)创新体制机制,拓宽开发途径。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采取多种形式,大招商、招大商,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公平参与项目开发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投资相关产业;强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运作,以项目资源参与招商引资和形式多样的融资,使旅游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入股或租赁等方式参与景区建设,努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

(四)强化政策保障,推进项目建设。要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在财税、投融资、土地利用、生态与资源管理、沿边开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优先倾斜。在财税方面,要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把国家支持资金、省和地方各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投向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人员进入旅游业。在投融资方面,要加快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专项改革,建立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的市场化的融资模式。在土地使用方面,要由省统筹安排保障项目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年度土地供应适当优先倾斜。在沿边开放方面,要加快推进跨境旅游专项改革,特别是对处于边境地区的项目,支持其所在地尽快开辟跨境 旅游线路,提供出入境便利,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生态与资源管理方面,要加快推进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积极探索对核心旅游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建立旅游开发生态补偿基金和生态质量保障基金,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强化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撑;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创新营销方式,加大推广力度。一是要提高宣传策划水平,通过创作反映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聘请知名影视明星作形象大使等方式,增强景区吸引力。二是要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重要旅行商、主流新闻媒体和知名旅游会展节庆组织机构的合作,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战略,形成行业、媒体、会展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宣传网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营销,扩大宣传营销的覆盖面。三是要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优势,以“三网一库”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咨询一览无遗、旅游交易一键敲定”的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宣传营销的穿透力。四是要设立境外专业营销机构。在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发展设立一批云南旅游产品直销商(点)和专卖店,形成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高效旅游宣传促销体系,扩大国际知名度。

(六)处理好两个关系,确保持续发展。一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应坚持在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合理的开发,形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促进保护的良好格局。二是要处理好景区开发与利益分配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机 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5

(2012年3月14日)

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党中央根据党的建设新形势作出的新部署,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组织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精神及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有关通知要求,我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的《财政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经部党组同意已印发。希望我部各级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都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扎实实抓好《实施方案》的落实。受部党组和谢部长委托,我再强调四点:

一、认真组织,扎实推进,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要理解好两个关系: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关系。自2010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中央每年都要突出一个重点。第一年突出了推动科学发展;第二年突出了服务人民群众。今年则是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二是今年抓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以往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今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不是从头开始、推倒重来,而是要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和办法继续抓落 1

实、见成效;是要对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并使之制度化、长效化。所以,中央部署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的有效载体,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有力抓手,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梳理和总结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现状,查找不足,发扬成绩,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从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出发,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融为一体,找准各自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有力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制度化。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完善机关基层党建工作思路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们要深入研究新时期财政工作对机关党建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思考新形势下机关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牢牢把握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基本方向,着力谋划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更紧密结合,做到合心、合力、合拍。要坚持把激发党组织活力作为重要目标,着力搭建培养提升党员素质能力的新平台和新载体,着力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丰富机关党建的人文内涵,增强党员对党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推动党员更好地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要根据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不同职能和工作特点,找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使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更加贴近本单位业务,更

加贴近党员需求。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要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强化组织功能、增强组织活力;事业、企业单位的党组织要结合各单位业务实际,努力在事业、企业单位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要因人制宜,更加贴近离退休干部思想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发挥作用。

三、集中力量,狠抓支部,夯实机关党建工作根基

展基层组开织建设年活动,要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各项工作落实在党支部,集中力量抓党支部的建设。对我部所有112个党支部都要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分类定级,看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一般的,哪些是较差的,通过广泛开展对标定位,深入分析每一个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原则,努力使每一个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要注意抓重点、抓难点、抓亮点,积极挖掘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努力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推得开的先进典型,打造党支部建设“品牌”,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突出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在总结创先争优活动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每一个党支部都要建立完善至少一个务实管用、长期有效的创先争优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对党支部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制度对党支部建设的塑造引导、规范约束功能。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培训,注意运用多种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增强“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上一篇:温馨小年问候祝福下一篇:对秘书工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