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

2024-07-22

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共13篇)

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 篇1

一节全校青年教师公开课的设计、总结和反思

摘要:全校公开课是许多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老师不可或缺的经历,不同学科的资深老教师和青年教师都会一同参与听课、评课,因此对备课准备及教学设计的要求不同于学科组内部的公开课。笔者作为一名新老师,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以一节备受好评的全校公开课(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醇》)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及评课记录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此提出了经验性的建议。

关键词:全校公开课;教学设计;多学科融合;乙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6-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00

全校性的公开课或全市、全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是许多新老师不可或缺的成长经历。与常规的学科组内部公开课不同,听课教师往往是各个学科的资深老教师、学校行政领导以及青年教师群体。因此,新老师在课题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及教学风格的确定上必须合理得当,既要保证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同时又要避免让其他学科评课教师有讳莫如深的感觉。笔者观摩了不同学科许多成功的公开课实例,并进行方法上的提炼与总结,最后试图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上,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与评价。下面笔者以自己的公开展示课“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醇》”为例,分别从选题、教学设计、教学亮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一、选题――“知识联系生活及多学科融合”

由于听课评课教师涉及各个学科,还包括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心理等非高考科目,因此在课题的选择上,尤其是理科学科,应该着重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选择的课题尽可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试图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二是,选择的课题是与多个学科交叉的,能够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总的来说,就是努力做到“知识联系生活与多学科融合”。

以人教版化学必修2为例,作者就是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选择了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作为展示课课题。乙醇是日常生活中酒的主要成分,为大家所熟悉,便于新课的引入。同时酒的许多知识又恰好与其他学科(语文、生物)有所联系,能够适当地拓展。表一便是作者具体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二、教学设计――“创设教学主线”

公开课不同于常规的课堂,不仅仅要求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功底。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需要别具心裁,让听课评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大多数成功的展示课都会注意一点,那就是“创设情境,构筑教学主线”。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1]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围绕着一条主线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知识的散乱零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以《乙醇》这节课为例,笔者巧妙地将经典的诗歌与乙醇的知识相结合,通过一句句诗歌牵出一条外部的教学主线,同时又将重要的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创设了一条内部的教学主线,具体教学情境设计如图1所示。

在以上清晰的教学脉络下,以诗歌和生活知识为主线,有效地应用了化学知识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策略[2],同时也做到了多重感官协同记忆,将具体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构建联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得到不断加强。而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主线,已经有许多教师报道了他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3-5]。针对化学学科,笔者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思路:1.“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剖析”――例如以氯气泄漏及处理为主线探究氯气与氯水的性质;2.“以化学史出发重温科学探究历程”――例如有关苯的结构及性质的探究;3.“设疑引入,逐步解疑”――例如将教学的过程以某种载体(如揭秘某个魔术,揭晓某个谜语等)串成线索,让学习的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教学亮点――预先设定,努力突出

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往往会有不少的教学闪光点,让听课评课者眼前一亮并印象深刻。课堂中出彩的地方可以有很多:“学生较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创新的实验设计”等等。而作为展示课,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预先设定好自己课堂的教学亮点,并在试讲中,在磨课中去努力营造和突出。

在《乙醇》这节课的设计上,笔者通过检索发现,不少教师[6-8]已经在学习方式、实验探究以及实验改进上花了许多心思和功夫,很难再有所创新,于是改为将亮点放在“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上。在课堂里,笔者充分联系并融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之前,其过渡与引入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情景与体验出发,不断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正因为此,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这也是评课者最为赞赏的地方。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还设置了学生探究活动和学生实验的环节,同样保证了学科的专业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四、结语

当然,除了从上述三个方面去做好一节展示课的准备以外,需要考虑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板书设计、提问设计、时间控制等等。但作为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课堂控制、板书技能、教学功底等方面都比较薄弱、缺乏经验时,我们不妨在选题、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争取让听课评课者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最后,成功的展示离不开反复的演练与打磨,“磨课”已经成为造就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必不可少的过程。而经历过全校公开课的准备及展示,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也会成长许多,再从中总结与反思,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或许,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像是一名雕塑家,因为每一节课最后都会成为他精雕细琢的作品,我想这也是教育之所以可以称之为艺术的地方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新亮.小学教学参考.2007,(Z3):14-15

[2] 毕华林,黄婕,亓英丽.化学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5,(5):51-54

[3] 缪徐.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线的创设路径[J].化学教学,2014,(10):27-30

[4] 马红健.应用社会热点新闻创设化学教学情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08):53-54

[5] 俞桂飞,王国峥.例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与“暗线”[J].化学教与学,2014,(4):20-22

[6] 陈静.让探究走入课堂让探究激活课堂――以“乙醇”的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3,(10):60-62

[7] 于琛.“乙醇”教学设计―学习洋思教学模式案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6):34-34

[8] 王芳.基于合作学习的“乙醇”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1X):39-40

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 篇2

由于是全县公开课, 面对的是其他学校的学生, 我们彼此是第一次见面。那么他们已经习惯了的本班语文老师的教法是怎样的, 还有他们的古文底子如何, 这些在我备课的时候都忽视了。此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完全是按照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及知识水平来设计的。

这个教学过程从朗读到疏通文意到感知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最后还要求当堂背诵, 容量大, 目标要求高, 需要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且语文基础知识较扎实方可以较顺利实施, 否则, 一个课时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可事实上, 我上此节公开课的学生, 在朗读时, 我就发现他们没有预习且字词基础薄弱, 比如, “一食或尽粟一石”, “粟”字绝大多数学生读不出来, “石”发的是“shí”音等等。到了“结合注释, 自由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找出理解困难的地方”环节时, 学生显然不习惯这种自主学习方法, 他们就等着老师给他们一句句讲解而他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做笔记。几经启发和要求后, 学生开始自已去疏通文意了, 可让他们提出理解困难的地方时, 只有一二个学生提问, 其他的人低着头不说话。难道是真的全懂了吗?其实是真的不知该如何提问或不敢提问吧。想到这堂课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就把他们的不提问, 默认为全懂了, 按既定教学方案, 继续进行下一环节。因为在前面的朗读和疏通文意环节耽误了时间, 超出了计划的时间, 所以下面的感知课文, 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等内容进行得很快, 这时就感觉是拖着他们在走;最后总算还剩一些时间, 让他们开始背课文, 可眼看就要下课, 却没有一个人背出来。也是, 无论是谁, 对于一篇刚接触的文章且文章内容不是很理解的情况下, 迅速记忆确实是不太容易。

回顾这堂公开课, 在一开始发现他们没有预习且字词基础薄弱时, 如果我迅速调整教学方案, 将此课教学任务减少, 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和指导自主疏通文意的学法指导和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把握上, 进而要求背诵全文, 而将感知全文, 提炼主旨放在下节课上, 效果一定大不一样。如果进行这样的调整, 教学活动应该更切合学生实际, 就不会为了赶时间而压缩学生的思维过程, 师生双方将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而不至于让学生学得被动。

遗憾的是我为什么没有进行这样的调整?是急于求成, 贪功冒进, 还是其他的什么呢?“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课堂生成也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 随着2011版课程标准的面世, 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为什么不能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已的教学行为。几经反思, 我认为, 是自身缺乏一种教学机智, 一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机智, 表现在人们的各项工作和各种活动之中。没有机智, 人们就难以处理和应付各种意外的突发事件。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摆的“空城计”, 就是他巧妙运用战争机智的一个典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由于学生思想、智力、知识、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性以及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 随时会出现教师事前未预料或难以预料的特殊情况。《教育大辞典》是这样定义教学机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 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 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布卢姆语) 。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学, 对教学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 在施教过程中根据课堂具体情形科学把握教学方案的生成和调整。

这堂课由于我自身教学机智的缺乏, 导致了课堂效果的不理想。发挥课堂教学机智, 需要勇气和信心。回想当时我心里也曾有调整教学内容的念头, 但由于胆怯和不自信, 担心失败, 担心我上课程序与听课教师们手中拿着的教案不一致可能引起非议, 等等, 而打消了念头, 继续按既定方案实施, 而置学生实际于不顾, 事后想想真是不应该。

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 篇3

关键词:幼儿园;青年教师;公开课

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上好一节公开课是每位青年教师的目标,也是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了解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只照搬别人现成的教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符合幼儿现有经验的内容,同时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利于幼儿的持续发展。

二、制订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

指南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全面看待各个目标,从而正确确定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区分目标的难易程度,最终确定本班幼儿应该实现的目标。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目标表述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层次性,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价值观。

三、充分适当的教学准备

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制订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物质准备和知识储备。新教师尤其要重视活动方案的制订,方案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和重难点制订,做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方案要详细,做到心中有数。物质准备包括教师的教具、电脑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幼儿的学具等。必要的知识储备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活水”,这样教师上课才不会被幼儿问倒,才能在课堂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

四、开展新颖有序的教学过程

1.别开生面、巧妙新颖的导入活动

青年教师在讲公开课时,能否进行新颖独特、别开生面的导入活动,吸引幼儿、引发兴趣至关重要。青年教师要在导入活动环节多下功夫,设计出与本课目标紧密联系的、与众不同的导入活动,如利用魔术、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优美动听的音乐、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情节等导入活动。

2.生动有序、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不应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能否进行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关键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组织幼儿开展生动有序的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是否有效结合,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与个别关注相结合,既要看教师的自身素质还要看幼儿的表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声音要优美动听,普通话标准,能有效提问并讲究提问的艺术,整节课无废话,语言干净利索;眼神,关注每一位幼儿,用眼神表达不同的感情;肢体语言,既要和幼儿玩在一起,又要端庄大方,给幼儿做出表率。而幼儿的表现,要看幼兒对本次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是否有条不紊。

教师的随机教育能力也很重要,这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如大班德育活动“幸福的大桌子”,当故事讲到兔爷爷离开了大桌子时,有的幼儿说:“兔爷爷死了。”有的说:“兔爷爷上天堂了。”还有的说:“兔爷爷去世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教师恰当的语言,可以为幼儿的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榜样。

3.符合主题、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

一节优秀的集体教育活动,幼儿会兴趣盎然、余兴未尽,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到区角里继续活动,到户外大自然中去观察等。

五、意义深远的教学反思

听南通市青年教师赛课体会 篇4

听徐晓梅老师《统计》有感

南通市八一小学葛善勤

9月24日在三附聆听了徐老师的《统计》。收获许多。

感受到了课堂的精彩;感受到了课堂中渗透的课改理念……

一、聊课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聊课”。

整节课从校园运动节聊起,聊到了求平均数,又聊到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聊的过程中,聊到了教学内容,也聊到了教学重点,并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似乎在聊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感悟到的。

惊叹教师的巧妙构思!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教师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并、再平均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一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其实这种方法也能够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很好地进行过程的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交流探索的方法,达到共识。学生虽然求出了平均数,但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人对平均数的含义不理解。移多补少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从感官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徐老师紧紧抓住平均数“7”来感知,通过追问:“这个7和××套中的7个一样吗?”、“能用7代表××套中的个数吗?”、“能说是××套中的个数吗?”,在一个个的问题追问下,帮着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表象逐步清晰。

三、估算渗透和教学运用。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中徐老师让学生结合平均数的特点估算平均数的大小,从判断范围到估计平均数的值,再到验证估计,最后总结结论。这样既巩固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

四、暗示性语言

青年女教师公开课比赛方案 篇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已成为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为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经研究决定于十二月下旬举行说课比赛活动。

二、比赛对象:

本园四十周岁以下教师

三、比赛内容:

科学(大班)语言(中班)社会(小班)

(教师可以自行选择说课的班级,说课内容比赛时揭晓。)

四、比赛方式与要求

1、先备课后说课,备课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2、抽签决定教师说课的顺序。

3、说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4、备课、说课期间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五、说课要求:

1、说课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全面把握说课的内容。

2、活动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显示特色。

4、体现参赛者的基本功、教育理论水平、实际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

二等奖:5名

实习教师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6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周的实习生活从指缝间悄悄溜走,我们渐渐步入正轨,每天听课、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做着老师该做的任务,其实作为一个教师,这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更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作为刚刚开始教师生涯的我们,要想从一名新手蜕变成为一名老手,不仅仅是时间的长短,更需要自我的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学校为了促进实习老师的成长,每周会有教研组组织听课评课,肯定优点,指正不足之处。这周恰好是我讲课,这是我上岗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也是对我这三周实习的成果检验,我很重视,星期五要讲的课我从星期二开始备课,我从网上查了各种各样有关该节课的内容,搜了许多优秀的教案借鉴,其次还向指导教师请教了相关的内容并讨论了该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我去准备教案,写完教案后指导老师热心的帮我提出不足及建议,我虚心接受,其次还和舍友一起演练了一遍过程,修改不足。星期五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学生们笑脸盈盈地说:“老师,别紧张,有我们呢”,那一刻,感觉内心被温暖所填充。一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一丝丝不满意,自己因为紧张,大脑断片了,导致一个小内容一带而过,造成衔接不连贯。

在评课过程中,教研组的各位老师也给我提出了建议,例如语速太快了、与学生互动较少,并对教学内容的深浅给了一定的建议等等。此次讲课,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让我在以后教学中改正错误。同时聆听老教师的谆谆教诲,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 篇7

《开讲啦》(VOICE)的节目定位是“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这档针对当代青年人的电视演讲节目播出后不仅在年轻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受众辐射到不少年龄在35~55岁的中老年观众,名列专题类节目收视头名。由此,这档节目经2012年、2013年分别播出“开学季”和“新年季”后,很快就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大量观众,且黏性很强,《开讲啦》也因此被称为电视荧屏的“一阵清新之风”、中国的“思想好声音”。

2《开讲啦》节目特色分析

2.1主持人有风度

撒贝宁是中央电视台著名当家主持人、当红小生。外形俊朗帅气,文艺特长出众的他更曾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期间是红极一时、叱咤风云的“校霸”级人物。1999年因主持《今日说法》而红遍大江南北,并为大众所追捧。现同时担任《今日说法》《梦想合唱团》《首席夜话》《小撒说法》《看见》《开讲啦》等众多栏目的主持人。

作为主持人,撒贝宁机智锐利的掌控回应、积极地协调引导,真正让嘉宾和观众共同主导节目。同时,小撒个人的人生经历也十分的丰富,思想也很深刻,在节目中他更是“蛮拼的”,使劲浑身解数,风度尽显。

2.2演讲嘉宾有温度

节目邀请了这些“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他们生于不同的年代,来自不同的领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有温度,这就决定了他们所带来的每一场演讲都充满真诚,结合自身的经历谈感悟,以独特的见解感染着观众。

很多业内人士坦言,《开讲啦》对演讲嘉宾的要求无疑是相当高的,在没有任何道具和提示的情况下,嘉宾要把自己的演讲内容有条理地讲给观众听,这的确对嘉宾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也的确需要嘉宾有极大的自信。事实证明,很多演讲嘉宾上台后好几分钟后,才能显得不那么手足无措,然后,这是节目组精心策划的结果,在紧张之后嘉宾才能逐渐平复心情,演讲内容才会真实地反映出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如此也有利于嘉宾积极地和现场的青年代表、观众进行互动。

2.3青年代表有态度

10位青年代表犀利发声,与“榜样”平等交流,是《开讲啦》的特点之一。节目营造了一种真实、互动、宽泛、平等和多元的话语空间,让10位青年代表犀利发声,与“榜样”平等交流,讨论青年们关心的现实话题,传递彼此对人生,对梦想的不同看法,展开一场场多元价值观的思想碰撞。

第一季节目“开学季”是在2012年8月底播出的,实际上,唯众传媒从3月底就开始在各大高校进行“青年代表校园行”活动,通过为时半年的网络和线下调查的方式,选拔参与节目的“爱提问,会提问”的青年代表。节目“谁来讲,讲什么”也都由观众参与决定,这恰恰体现了互联网的2.0精神。更重要的是,节目中80、90后年轻人以挑战者的姿态与心目中的“榜样”做平等的交流和探讨,青年代表直抒胸臆,大胆发问、质疑,让嘉宾无路可退,答得真实恳切,观众自然大呼过瘾。

2.4节目内容有深度

《开讲啦》作为一个受关注的电视节目,除了具备名人(名主持、名嘉宾)、名事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外,其信息量也足够丰富,尤其是其内容极大地符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没噱头不炫技,凭原创用真诚,扣动广大观众心门。节目的核心理念就是理想、价值观——主题主流而励志,积极传递“正能量”。同时,该节目在某种程度上的独树一帜之处就在于它开创了国内深度演讲类电视节目的先河,这在当下娱乐节目众多的广电氛围中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人在现实中会面对很多问题,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和困惑,而《开讲啦》正是一个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人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电视节目,让青年人停下忙碌的脚步,给予青年人思考的空间。不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树立和坚持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在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节目讲述的道理也是具有普适性的,值得全社会深思。

摘要:《开讲啦》是一档由央视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青年电视节目,该节目以独特的风格和内容的深度赢得了观众的普遍欢迎。本文力图分析其节目特色,希望对类似公益类电视节目的创办有所裨益。

关键词:开讲啦,内容深度,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朱晓彧,冯美.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人文讲坛节目的突围——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的创新价值[J].中国电视,2013(7).

[2]杨晖,唐剑聪.中国电视人文价值的构建——以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为例[J].电视研究,2013(4).

[3]周晓懿.真,传递无限正能量——以《开讲啦》节目为例[J].青年记者,2013(23).

教师小课题研究公开课教学反思2 篇8

教师小课题研究公开课教学反思

研究课题

提高初中学生地理析图能力的研究

开课班级

初一年三班

公开课课题

《日本》

开课时间

204月27日

精 彩 片 段 与 分 析

《日本》一课是世界地理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国家,能否学好、是否有兴趣学关系到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因此,上好课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课中,为讲述日本地理特征的感性知识,采用大量的直观教材,如各种地图、景观图、视频资料,尤其是各类地图和课本插图的使用,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做到“将知识搬到图中去”,以读图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图的直观教学作用。视频、动画、代表性图片等强大的信息的`呈现,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绎出来。形成鲜明的印象,而且使教学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日本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方式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为学生作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分析,可以达到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但是也不能简单讲解。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讲,一节课接收这些知识确实难度很大。教学中要注意方法规律的总结和指导,一定注意化繁为简。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9

谢老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复习所学平面图形,从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课件整体设计思路好。谢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谢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了这节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这堂课,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

听课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陶世伟老师四年级《圆的初步认识》,使我受益匪浅。同一节《圆的初步认识》陶老师和谢老师两人用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呈现出来,真让人佩服。陶老师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优美的词藻但语速适中,简明扼要。多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教学流程上陶老师是从欣赏生活中的圆而引入新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课件整体设计思路好。陶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陶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黄埠中心小学公开课感受 篇10

上课的基本过程是: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注意读音要求是:快、准、顺)

2、回顾: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

二、提问式

1、把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自主动手、动脑)

2、竞争提问、解决问题。

3、质疑:师问生“在课文中是否存在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一起解决。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师在旁边指点如何读。【师的朗读方法:言形合一。】

四、再次读(轻声读),然后回答老师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竞争性举手抢答)

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对错误的理解加以改正。

六、能从课文的内容中引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七、切实课文内容授课。

八、扩展与延伸:问题比较开放。(从课文的内容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之中)

听了此次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想很深刻。虽然我的课堂环节基本是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在这里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的。对我个人而言这些就像是高人的内力直接输入我的体内,使我的内修又加深了,以至内省。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教师的表情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自然;教态是那么的端庄但是不显的严肃。

二、个环节顺畅,不会有半点的滞待现象。

三、符合新课标,抓住课文内容从中悟出道理(从正反方面来理解,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莱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四、在导入的过程中还突出了小学生字教学和朗读环节的重要性。

五、注重了讲与练的结合。

六、品赏玩课文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整理、朗读。

借用网上的一句话“公开课就是一场作秀”。虽然公开课可以说是老师在课堂上作秀,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这些地方都可以学习和借鉴。在一次和几位老师谈起教学的时候,我说:“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作为老师是教,而学生是学。但是换个思维的话,老师在教的同时也是在学,这样教和学才会互相促进。”另外一个很有资历的老师点了一句话:“正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样嘛。”

从听公开课想到的教学随笔 篇11

从听公开课想到的中心小学张海英2013年11月30日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教师的公开课活动,教师对这个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反馈。下面我对这次活动作简单的小结:

一、从活动的准备工作来看,教师们积极商议选择内容,从杂志上,网上查询相关知识,搜集所需材料等,都明显的表现出是积极向上的,这就为搞好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制定上来看,我们老师敢于创新,敢于尝新,如周凤英和贾芳老师,她们就选择了写字课与作文教学,这说明了我们的老师能够不安于现状,能够积极探索,并敢于去发现,探索新事物,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学习的。

三、从活动的设计来看,教师们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老师对于自己活动的目标制定是非常重视的,目标制定的好不好首先看目标定得是否明确,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适宜性,其次要看与你本身的活动是否相符。像周老师的教学目标制定的就非常好。再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如:周老师和贾老师等,教学设计得非常严密,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

四、从活动的实施和效果来看,教师们大方、自然的仪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气,活动中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自如等等。这些专业素质的表现,都说明我们的老师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什么?主要看学生是否对此有兴趣,看学生是否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看学生是否完成了目标,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有很多,但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授课的老师们值得反思的地方,需要自己来判定你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听青年教师公开课反思 篇12

公开课后,听专家的点评

“见多才能识广,听了李老师对我讲评课及指导,我刚了解到能从一节朴实的课上发现如此多多方面的问题,真的是能力很强,我听别人课肯定是注意不到这么多地方的...所以,自己太多方面亟待成熟成长进步。

从专家细心用心的指导评课中,我就受到的是从课前”自己觉得还可以”—— 到——"一无是处,是从“顶峰”拉到了“谷底”的两种不同感受,反差鲜明,挫败然很强。

从教8年了,遗憾的是没有取得进步,甚至连备课都不会。原因就是没发现自己不足,平日本校评教评学也是一团和气,不互指问题,怕拉下脸来,同事之间太客气了。也是客观存在的弊瑞。

所以要想真正的进步,还得走出本校,去更广的外界,听陌生人口听专家的讲评,当然,前提得自己积极主动分备课,多与同潦沟通,在备课里下足功夫,才能承接、吸收专家们带有认识高度的建议。

当然,进步最大最容易的不是评教公开课,而应该起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的用功站研。回想 自己八年来,一路走得平淡而安逸:平谈在自己没在县级和盟区级平台讲过公开课,无法收获宝贵的经验与精华,继而无法领略精华,总是与专家、名师有之人离得远远的。现在的自己都不敢鼓起勇气去尝试,何谈进步。安逸是思想情性,平日里安逸的连作业批改都完成 不了。

安于现状,就总是现状, 一年是现状,十八年也是现状,进步无从说起。

李老师说得对,“钻研教材教法,心有学生,最终才能八面玲珑第驾驭课堂,良好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让自己多学习教学理论,研读学生、教材,思想上有东西,才能灵活处理课堂问题。

听青年教师课后的评课 篇13

一、存在问题。

1.目标单

一、对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准确。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两个目标多一些,而忽视了“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的目标。

2.对教材编写线索不明。新教材以“问题情境(主题图)―――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模式展开,以“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为主线串联,以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人物为呈现方式。方便教师设计情境教学。

3.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存在“教教材”的现象,而忽视了如何用教材教的探索,甚至不用新教材,回归自然。

4.在教法设计方面,教路单一,教学效果有三个层面:教会――学会―――会学。教师停留在教会这个层面,导致教师用机械重复的训练,忽视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设计。重解疑,轻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在学法指导方面,学法单一,停留在‘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感性认识,对引导学生知其然下了很大功夫,在知所以然方面轻描淡写。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概括起来讲,存在下面四多四少: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

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 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以上这些是导致我们的数学教学耗时低效。学生基础不牢,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

二、小学数学课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一般遵循以下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3、探究与讨论→

4、汇报交流→

5、评价激励→

6、小结过渡→进入下一个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应理解为学习素材应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教师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片断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因此,创设情境(教学开篇)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千万不要开门见山,一上课切入主题。创设情境有以下作用:

1、引起学生的注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

4、使教学有梯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

(二)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内容除了少部分以介绍和解说出现以外,大部分内容都是以问题出现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有的是以前已经解决的,有的是以后才解决的,有的是不须解决的,这里教师要加以点拨,把学生引导到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加叶柱教师讲座内容)

(三)探究与讨论

教师点明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必要时可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玩一玩、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等活动,去发现数学答案。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操作、去完成探究活动,去讨论交流都是可以的。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得到了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四)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探索之后,就应该有一个成果展示的环节,那就是汇报与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的成果向大家汇报,看探究的结果是否跟大家一致,大家互相交流和补充,使答案更趋完整。如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摆出,分类之后,安排了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让各小组把他(她)们描的图形都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汇报与交流,证实自己方法的正确性,发现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评价激励

课堂评价是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这里说的评价是指课堂中学生“汇报”后的的评价。应该说评价和汇报是互相渗透的,不能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环节,这里强调的是学生汇报后,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评价,给学生以鼓励。评价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评价或学生互评来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通过点评或互评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满着真心的激励,是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碰撞,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得以发展。

(六)小结过渡

学生把探究的结果汇报给大家,跟大家进行交流之后,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就要完成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强化学生的经历、掌握新方法和新知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一般由教师完成;提出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比较难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探究活动和汇报交流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评价激励我们倡导学生互评,辅以教师点评;小结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过渡主要由教师完成。各环节教学活动要求如下:

1、创设情境→要生活化、儿童化

2、提出问题→要多样化、开放性、选择性

3、探究与讨论→要操作化、活动化、合作化

4、汇报交流→要多样化、开放性

5、评价激励→要激励化、趣味化

6、小结过渡→要简洁化

上一篇:孟佩杰读后感下一篇:对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