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五言古诗

2024-07-16

《佳人》五言古诗(精选4篇)

《佳人》五言古诗 篇1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到的“杭育杭育派”,《礼记 · 郊特牲》中的《蜡辞》,《吴越春秋》中的《弹歌》,《周易》中的《愤 · 六四》、《中孚 ·六三》当都是较早的二言诗。 其特点是古朴实用,韵律简单,较少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所述内容和情感也不复杂。这当是古人古朴简约风貌的体现, 是远古文字、音乐韵律尚欠丰富的体现。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表现复杂的文化历史内容,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日益成为需要,文学自身积淀的经验, 文字词汇的不断丰富,新的乐器乐曲的不断发明创作,统治者对文学教化作用的日益重视,终于促成《诗经》四言诗的繁荣。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诗乐一体的特点得到继承和强化。与二言歌谣相比四言诗的容量增加,表情达意更充分曲折,更适宜歌唱演出。郑玄《毛诗传笺》注《豳风》曰:“豳风,《七月》也,…… 豳雅,亦《七月》也,豳颂,亦《七月》也”。有人以为是说《七月》一诗可分别用风、雅、颂三种乐调演唱,或可佐证四言诗在歌唱上的优势。同时,四言一句,四句独立成章, 整齐有序,又加以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叠字、叠韵的修辞技巧,使四言诗摆脱了二言歌谣艺术性不足的缺憾,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大大增强,成为真正的诗歌艺术。整饬严肃, 舒缓典雅在文化上也许暗合周人的审美情态、道德需求、思维方式,为中国文化定下了基调。后世的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追溯到《诗经》。

四字句节奏鲜明但略显短促,雍容典雅却又板滞凝重。 风、雅、颂不同风格的音乐不仅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制约, 而且还影响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加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思想自由,无疑动摇了四言诗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散文的勃兴,四言诗终趋衰落。无论社会还是诗歌本身都渴望新的发展和突破。楚辞突破四言在楚民歌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吸取散文笔法,成为一时之盛,但大约两百年后,句式比较自由的骚体也难乎为继,五言诗体终于发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生命力最为旺盛的诗歌形式。

从“四言”到“五言”,诗歌句式上的一字之变意义重大, 自不待言。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却有探讨的价值。其中的外部原因,当与南北文化的合流相关,当与两汉乐府诗的影响相连(特别是乐府中的少数民族乐曲),当与道教的传教有涉。其中的内部原因,当符合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有文学发展积累的因素,也有五言诗自身在表现力、语法结构、 节奏韵律等方面更符合汉语的语音词汇特点的优势。

从战国到秦汉,南北文化的交流以战争、迁徙、统一的方式加强了,这种文化合流的趋势,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汉赋和五言诗的兴起。刘勰说赋“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2]汉初的统治者生于楚地,对楚文化的偏爱显而易见。西汉初的赋,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确是楚辞的流裔,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许多句式就颇像屈原的《离骚》,只是句式更趋散文化罢了。武帝时期的汉大赋基本上采用四言、六言两种句式,而这种形式可以看作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化, 和以楚辞为代表的南方文化杂糅的结果,是南北两种文化相持,南北两种审美心态交织并存的结果。《诗经》的四言和楚辞的六言杂糅的结果是汉赋从韵文趋向散文化,形成韵散结合的新型结构和节奏。五言诗的句式介乎《诗经》与楚辞之间,融风骚于一体,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

五言诗也孕育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母体。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改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汉代楚音的流行,导致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从而导致诗歌体式的演变。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主要有来自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和来自北狄西戎的鼓吹曲(均为杂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成帝时长安流行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 都是五言体。在汉赋、鼓吹曲的冲击下,在民歌的带动吸引下,文人班固、张衡以赋家身份学习拟作五言诗(使早期五言诗带有赋的审美风尚), 五言诗逐渐多了起来。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 五言诗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诗歌体式。

五言诗萌芽于民间,在文人的认可拟作、自觉创作下发扬光大。学术界一般认为,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 《咏史》,或认为是应亨的《赠四王冠诗》[3]。而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则是曹植。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东汉道教人物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所使用的五言诗句达432行,魏伯阳当是第一位大量创作五言诗的文人[4]。东汉中后期道家思想的复活及道教的兴起,使得许多文人在作品中大量表达游仙主题,而出于流传的需要又往往是雅俗共尚的,常常借用民歌形式。汉代游仙诗在郊祀诗和乐府诗中有较多表现。如《上林》、《平调曲 ·长歌行》都是五言体[5]。 道教的传教显然对五言诗的发展成熟又积极意义。

五言诗的出现符合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殆及东汉,中国文学已历经千年发展,在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艺术上趋于成熟,有总结的可能和必要,五言诗这一中国诗歌最经考验的体式呼之欲出。“风、”“骚”在形式和风格上融合成为新诗体已成必然。

就五言诗自身而言,比四言诗有诸多优势。《诗经》中四字一句,每两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五言诗常常一句即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表现力明显增强,从古汉语的词汇、语法上考察,古汉语多单音节词,动词尤其如此,五言多出来的一个字,增加了一个音节,恰恰便于接纳动词以形成完整句子, 且这一音节的位置自由灵活,使句式富于变化,可使诗人尽情挥洒才情。古人的佳句大都是在这多出来的一字上下足了功夫,锤炼出了精华。此中例子举不胜举,不用赘述。从诗歌语言的节奏上看,五言的确比四言有朗诵优势。四言是 “二二”节拍,缺乏变化,庄重之余略显平板单调, 五言可分成“二二一”或“二一二”节拍,无论在单句中还是全诗中, 增添了很多变化,调剂使用更能增强抑扬顿挫、缓急相济的艺术效果。[6]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论及“文的自觉”说过: 从诗经的“四言”到魏晋的“五言”,虽是一字之差,表达的容量和能力却很不一样;“四言”要用两句表达的,“五言” 用一句即可。这使它比四言诗前进一大步,另一方面,它又使汉代的杂言(一首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均有) 规范化而成为诗的标准格式诗歌形式。的确,从“二言”到“五言”的变迁从外在形式方面表现了文的自觉,正是古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特点,正是诗歌内在的节奏韵律需求,使五言诗天然成为生动而具有生命力的新诗体。

摘要:诗歌形式从“二言”到“五言”的变迁,走过了从简拙到丰富,从粗糙到精致,从拟作到古典的发展成熟之路。“四言”和“五言”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独立意义,暗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态、道德需求和思维方式。

杜甫五言诗《佳人》赏析 篇2

【关键词】杜甫《佳人》贞心

杜甫的诗作中有着强烈的生命悲感。这种悲感源自他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忧患,也源自理想失落,壮志难酬的苦闷,始于人生困顿的长安期间,并随其漂泊的一生不曾衰减。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总给人老成持重之感,多厚重,少有描写女性形象,直接描写清纯可人的佳人之作则惟有《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以为:“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折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陈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尽致如此。”言语间对《佳人》极尽赞美之辞。古人久有以佳人自比的风尚,最先起于屈原;而以弃妇自比,最早应起于《诗经·氓》。中国正直士大夫自出现以来一直秉持儒家人世之使命,同时对生命的苦闷和忧患的感情也一直伴随左右,自屈原在《离骚》中悲怆地呼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起,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与自己前途的惶恐与不安之情就自觉地隐藏在美人忧生之后,表现为恐美人迟暮的忧患。杜甫的这种忧患首先表现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不甘寂寞之情。安禄山之乱后,杜甫弃官寓居秦州,所作《佳人》中所体现的怜惜之情应该就是杜甫自伤之情。宋代诗人杨忆有诗:“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此处同写孤寂生寒之感,杜甫一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意境更甚一筹,“美人迟暮”种种复杂感情低昂自现。他乡遇红颜,对诗人而言,这是一场心灵的艳遇,就像白居易遇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迟暮名伶,遥叹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名正取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一句。杜甫当时身在秦州,应该是在上山采药时与佳人相遇相识的。杜甫用“绝代”来形容佳人在视觉上带给他的第一感受,幽居空谷所带来的孤独、清冷、萧然之气,又带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风骨犹生。可以想象他们相遇,杜甫倾慕她的美貌,定是先惊讶。又被她脱俗不凡的气质所吸引,进而相交谈。交谈甚欢又甚惆怅,短短的诗中佳人自述:出身良门而遭遇离乱,父兄罹难而夫婿变心,只身飘零而流离失所。“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佳人伤往事,诗人伤国事,两下伤心。一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惹起多少伤心事。情到深处,佳人感叹:“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清清的泉水就是她守节不污的明证。此时的诗人在惊艳、同情之后。对佳人又多了几分敬重。他们的相遇由偶遇的惊艳,不经意间转向心灵的交流,此时,诗人已经将这个偶遇的女子引为知己。他们有相似的身世,身怀珠玉之节操,忧生之悲叹,感情上遭到抛弃却仍坚持下去,这个偶遇的女子就像是杜甫遗落空谷的影子。对诗人心灵的震撼可想而知。杜甫在秦州也曾遇到让他感触颇深的女子,比如《捣衣》中的妇人,但对浣衣女,杜甫满怀的是同情,他们的交流平台是不平等的,杜甫的评判角度是客观的。而这位佳人的出现,搅乱了诗人本来平静的心。在他经历“麻鞋见天子,涕泪授拾遗”的欣喜,又被迫承受弃官南下腹中饥的痛苦之时,找到感情的排泄口。在他看来佳人是一个可以交心的另一个自己,因而所言句句带情,“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更是站在佳人的立场控诉自己对唐肃宗的不满。当他发现自己的不平已经具有双重性的时候,“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就成了自我安慰之辞,“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就成了彼此鼓励之言。

春天的五言古诗 篇3

1.《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春游曲》(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4.《春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5.《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春宿左省》(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0.《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1.《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2.《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4.《哥舒歌》(佚名)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15.《王孙游》(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16.《春风》(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17.《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0.《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1.《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2.《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3.《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何满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6.《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7.《送崔九》(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28.《终南望馀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9.《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0.《送灵澈》(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冬天古诗五言绝句 篇4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郊行望》

唐·王勃

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

上一篇:禁毒工作督查简报下一篇:给姜天权老师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