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高中作文(精选9篇)
像山那样思考高中作文 篇1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4.3.2 像山那样思考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狼嗥的含义。2.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3.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基础知识】
1.注音。饿殍()狼嗥()瞭望()蜿蜒()艾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B.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他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C.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D.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自主学习】
3.为什么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答:
4.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答: 【合作探究】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知道。
5你对狼的嗥叫是“骄傲”的却又是“悲哀”的这种说法如何理解?
答:
6第2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思考?
答:
7说说“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句话中“更加深刻”的含义。
答:
8“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为什么“只有这座山能听取狼的嗥叫”? “长久地” “ 客观地”该怎么理解?
答: 【课堂检测】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城市里的蟋蟀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乏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看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后来,我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蟑》:“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重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我探头往面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衷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吗。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9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罗斯方块”,其含义不尽相同,请结合文章分别概括它的含义。
答:
10画线句子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说明。(1)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答:
(2)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答: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引用流沙河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写了儿时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高中作文 篇2
关键词:点燃心灯,冰山原则,“三读”,土地伦理
一篇课文, 以文字为载体传递作家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不单单要传授知识, 更应该是带领学生体味名家大家的人格魅力, 为学生点亮生命之灯。长春版语文教材的编写就充分注重了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 在强调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特别注意启迪学生的灵性和发展创造性。
1932年,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 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 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 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 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 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一篇课文的学习, 就如这强大的冰山一样, 对于字词句的学习和理解仅仅是对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的把握, 寓于其中的深层意义却是在水下, 是我们未曾见到的八分之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要带领我的学生不仅仅是去探究那水上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挖掘水下的部分。那么就一篇课文的学习, 我认为要做到三读:一读时要扫清字词障碍, 了解写作人的基本状况,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读时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探究作者在思想和写作结构上的特点, 做到学以致用, 能把他人的优点长处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三读时则需要与作者的情感相碰撞, 一篇优秀的作品会带来一段不同寻常的心灵旅程, 让心灵升华才是埋在水下最庞大的冰山底座。那么我就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一文简要谈谈对于“三读”的运用。
一读:夯实基础, 整体把握
首先扫清字词障碍:“嗥叫、驯服、蔑视、迸发、湍急、揣测、饿殍、毛骨悚然等”对上述课文出现的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其次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最后整体感知全文:课文由一声狼嗥开篇, 以大山的视角, 通过记叙狼消失整条生物链被破坏, 生态平衡无法维持后的种种迹象, 告诫人类不要以自己狭隘的目光去评断事物的优劣, 要像山那样长久客观的看待大自然的一切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不识记和牢固地保持基础知识, 那就不可能有一般的发展。”但是一读课文的内容要求不应占用过多的课上时间, 可以作为课前的复习内容, 或者在其他的教学活动中间接地进行考察。
二读:研习文本, 学以致用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文笔简洁传神, 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 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接下来的一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作者进而指出, 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 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 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四至九段在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 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 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 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 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 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 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 读过此文, 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像山那样思考, 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 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 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二读课文是对文本的深度挖掘,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在唱独角戏, 絮絮叨叨的“口传心授”, 把自己对课文的把握生搬硬套给学生, 使学生上了思维的枷锁, 没有了发挥的空间, 只能是死读书、死背书。文本失去原有的光泽, 苍白乏味下只能是学生厌学, 教师痛苦。善于巧设问题循循善诱, 让学生思维自由地遨游又不至于脱离文本, 不要求众口一致, 有另辟蹊径的也要积极肯定, 然后正确的引导, 令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跟着这节课动起来, 而不是同处一室却各行其职。对于《像山那样思考》一课我共设了七个问题加以引导对文本的阅读,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味文本。结合图片复述课文的过程中, 仿佛历历在目的是狼消失后山的样子, 触目惊心体会后, 不得不令每个人深深思考。一篇文章能够震撼人的心灵, 可见作者对于文字的把握恰到好处, 那么这种遣词造句的功力正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人应该潜心学习的地方。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诗意的语言解释深刻的哲理, 例如: (1) 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 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2) 在这双眼睛里, 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 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3) 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4) 大概, 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 它已被群山所理解, 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与此同时本文另一重要写作手法就是对比的运用, 由狼消失前与狼消失后山的样子, 深刻的揭示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存的动植物之间也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 这就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学说。
三读:生命击掌, 余音绕梁
文字是有生命的音符, 奥尔多·利奥波德用他的人生体悟写出了《沙乡年鉴》写出了《像山那样思考》。美丽的地球, 在人类肆无忌惮的索取中伤痕累累。这是我们的家, 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地球, 面对她的容颜我们不得不深深的思索。通过对文本的把握同学们已经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资料的展示中体现的触目惊心的数字证明了无数的动植物正在或即将消失, 让同学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变化引起重视。新时代的中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应该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瞻远瞩的远大志向, 我们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全面的、优良的未来祖国栋梁之才。在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保卫绿色和平———世界环境日活动》中, 麻玉婷同学的《最后一声呼唤》, 金敏同学的《哪里是我家》和杨淑巍同学的《涓涓净水几时有》的演讲稿中, 我们能看到新时代的青年对于生存环境一再破坏的所发出的呐喊。
“像山那样思考” 篇3
山懂得让“自然规律”做主,在山的眼中,大自然是严格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每个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山的眼中,鹿和狼享有同等地位,生态系统不能简单化,人们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认识不够深刻,往往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像山那样思考”启示我们要敬畏自然,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要有长远的、整体的全局眼光,不能急功近利,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以其生命的直觉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遵守自然的守则,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把“生生”,即尊重生命、长养生命、维护生命作为人的“大德”,荀子主张对自然万物施以“仁”,孟子主张对生物资源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而传统佛学思想中,列为“首恶”的就是杀生,这里的杀生不仅包括对人生命的伤害,也包括对所有生物的伤害。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单凭自己的主观意见或为了眼前利益从而做出的不利于环境的事并不少见,可见,环境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某个个人的事,它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参与,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对地球上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自然景观的珍视、研究、保护,不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人类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
当我们真正做到与“大地”和谐,与人以外其他生物友好时,我们才可能真正拥有诗意的栖居环境。
愿碧水青山永驻心间。
像山那样思考(经典)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1,说教材知识内容
这篇课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从一声狼嚎引出,以自己杀狼的亲身经历写起,并写出一群群的狼被猎杀以后世界的样子,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而得出,人类要尊重其他物种生命存在的价值,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放下来,以一种长远的、客观的角度来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2,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大地的眼睛”板块。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该板块则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以“狼──鹿──草”这条食物链的被斩断为例,揭示了在愚蠢的人类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极具思辨性和警示性。教学中,应在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文意,最终把握本文的深刻内涵。
3,说教材内容的处理
按章文章的脉络结构逐层讲解,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入手,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老师讲解,进行文本研习,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长远客观的角度看待其他生命的心,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材重难点
1,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 2,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仁慈的看待一切众生的精神境界。
二,说学情
1,年龄特点分析:
学生处于高中一年级。刚刚升入高中,对一些东西的理解还是相对比较肤浅,还停留在一些字句的表面上,因此需要一些启发、联想,加深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2,学习态度分析
学生属于实验理科普通班,平时在语文课上的学习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积极主动,比较被动,回答问题也不很积极,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和鼓励。
3,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本版块的其他的课文已经学习过了,已经能够初步从行文脉络中领略湖光山色的美,并且能够在文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把我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于理解这篇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帮助者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能因材施教,做 到“授之以渔”。
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并不是很主动,而且上课也比较拘束,所以主要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诵读思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己思考为主,配合老师的指导和点拨。朗读讨论,情景设置。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为主 小组合作讨论,辅助以老师的点拨。
五、说教程
1,课程设计思路和程序
首先上课之前,请学生朗诵毕淑敏的作品《仅次于人的动物》,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带着对自己以前的认识的质疑态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课堂。
以一声狼嚎,引入课文,作者对这声狼嚎的描写也是颠覆学生以往印象的,是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再一次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把这一问题的解答放在最后。
紧接着看看不同事物对这声狼嚎的不同反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只有这座山,是用客观的长远的眼光在审视狼嚎的。因而山能听出这声狼嚎里隐藏的深刻含义。引发后文我们也要学习山这样,用长远的客观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后文也多次运用到对比的手法,比如狼猎杀前猎杀后的情况,我以为是天堂,结果葬送了未来的对比,突出作者对狼的态度的变化,人们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
结尾再一次让学生思考狼嚎里究竟隐含着什么含义。
2,主要教学环节的理论依据
(一)导入新课
毕淑敏的散文《仅次于人的动物》和我们对狼的一般印象的一个对比引出下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来介绍,同时检查了预习状况
(三)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首先让学生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态度的把握。
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四)文本分析
1,为什么山从长远的客观的角度听狼的嚎叫就能听到狼深刻的含义?
山在这里代表了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是长长久久存在的。自然界里的生存死亡厮杀争斗,都和山没有关系。“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傑亡的”(不为人存,不为狼亡)。所以对于山来说,他能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角度,长远的角度审视狼,鹿群和人,乃至万事万物。所谓“旁观者清“,山自然也就能听到一些我们这些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的人所听不到的深刻含义。
2,作者对狼的态度的变化
(憎恨)从自私短浅肆意猎杀与破坏的莽夫——(从生命价值上怜悯狼)重视其他物种的生命价值,对饿狼也升起了慈悲之心,——(从生态价值上理解狼)到为了人类的未来,愿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升起了一种朦胧的众生平等的思想
这个问题比较大,需要从几个小问题是着手。比如分析作者猎杀狼前后狼的状态,作者的态度;成群的狼死 后看到的一系列景象,还有最后一段的两句话。3,回到文本开头,狼嚎里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我们没有权利决定其他物种的生死)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还给予他们以极其不公正的待遇;“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抱头鼠窜,无力反击)而狼面对这种命运的不公没有逃避、没有屈服,而是报以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一切苦难的蔑视。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作为学习的总结,也作为对学习的一种拓展结束全文。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课前请学生诵读短文,课中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尽情思考,中间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自由回答
4,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在语言中体悟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注意文中的对比,在对比中把我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说板书
1,板书设计原则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5
良知与呼唤——一个作家的生态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氛围
教师: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看过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短片,是有关于黄河的。一位记者问一位在黄河壶口瀑布写生的画家,面对黄河有什么感受时,这位画家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这话没错。然而我望着浊浪滔天的黄河却是另一番心境。要知道,黄河每年要卷走上亿吨泥沙,这些泥沙可是能长庄稼的地表土呀。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地区日益贫瘠,到处是千沟万壑的荒凉景象。所以,一位作家曾感慨地说,这哪里是泥沙,这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呀!同样的现象还有:我国每年沙漠化土地3500多平方公里,我国每年损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兴安岭。我们有理由为祖国取得的建设成就感到骄傲自豪,但我们更应该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对自然、对我们的家园。那么,有谁会与我们的心一起呼吸,有谁会在人类取得巨大物质进步的同时对环境遭到的破坏抱有相当的警觉?这个人就是奥尔多利奥波德,他是美国作家、生物学家。他曾经写过一本书《沙乡年鉴》,这本书被称为“绿色圣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象山那样思考》。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生物学家的忧思与良知。
2、初读,归纳主题。
﹝1﹞这是一篇哲理散文,课前我已请大家读了一遍。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篇什么样的哲理散文?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归纳作品的主旨。采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篇……的哲理散文。”
﹝2﹞自由发言。
﹝3﹞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但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生态平衡、生态保护。如果从作家的角度着眼,我们可以把这篇作品的主旨归纳为“这是一篇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的哲理散文”。
﹝4﹞我想,如果我们以此为主题,可能会触摸到作家高尚的灵魂。以下,我们将分成三个小专题来考察这一核心问题。
3、第一个小专题:哀嗥的狼
①齐读第四段。
②这段对狼的描写让我们感动吗?为了加深这种感动,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则材料,也是关于狼的。两位猎人在森林里遇到两只狼正在撕咬着一只鹿,却不把肉吃下去。猎人朝母狼叩响了扳机。就在这一瞬间,公狼却如同闪电般挡在了母狼面前,临死之前,还使劲地朝后山望了一眼。母狼则衔起一块鹿肉向山后猛跑。猎人又射出了一颗子弹,母狼倒地了,但当猎人即将赶到时,受伤的狼居然又站了起来,衔起肉向前飞奔。猎人沿着血迹赶到后山,惊讶了:一个干净的山洞里,四只小狼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那块鹿肉,而那只肚子被打穿的母狼则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已经死了。
③教师:这两则有关狼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吗?谈谈理由。
④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⑤教师总结:是狼的温情、爱情感动了我们。野兽就没有情感?非也。实际上,在所有的群体之中,爱几乎是一种本能。这两只狼都是为了自己的幼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这种牺牲同样使它的生命显得崇高,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⑥让我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所有的生命之中,难道只有人的生命才有尊严吗?为什么?动物也是有它的生命的尊严的。因为一切生命从其本源意义上来讲都是源于自然,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有尊严的对待。但是人类往往自诩为万物的主宰,对自然界的一切尤其是动物痛下杀手。其实人类忘了,我们原本也是自然的一分子。任何对生命的漠视甚至虐杀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对待生命?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敬畏生命。只有对一切生命充满了敬畏,我们的`良知才能得以恢复,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高尚起来。我们敬畏生命,尤其是动物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有它的生存的尊严。所以,狼嚎之中便有了第一层含义:生命意义——敬畏生命。生命哲学在西方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从狄尔泰到伯格森到史怀泽。这里,我们用法国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一小专题。他说: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那么,人类将怎样在善与恶之间选择?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4、鉴赏第二个小专题:当狼消失时……
①教师:阅读7、9两个自然段。用线路图标明:当狼消失时,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注意:
a、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小项进行组合。
b、这些小项:狼;鹿;山林;泥石流;家园(废失);牛;草场;沙尘暴
c、重组之后是五个模块。
②教师:从上图可以看出,当狼群消失时,等待人类的将是怎样的一种前景!在上一个小专题中,我们谈到狼嗥具有生命意义,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那么,此专题我们敬畏狼,又因为什么?
③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④教师总结:狼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失去了它,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恶化。所以,我们敬畏狼,还因为它具有——生态意义,可以避免生态失衡。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当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消失时,人还能孤独地生存于这个星球上吗?
4、鉴赏第三个小专题:在发展中反思
①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人类自身,让我们思考自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类的发展及命运。所以,我们的第三个小专题是——在发展中反思。人类需不需要发展?当然需要。发展是一个人的权利,是一个民族的权利,是一个国家的权利。问题是怎样发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我们来研读最后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②要求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时间如不多,则不读)
③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段,教师提供一段背景材料。此文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二战之后,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它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丰裕的物质生活,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污染,再加上滥捕滥杀滥伐,种种不当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人类生存的地球面临日益荒原化的危险。
④思考:
a、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这里既是个人发展的目的,也包含了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
b、假如我们的发展仅仅是为了“这一代的和平”会带来什么结果?如何理解?用原文的话回答就是:“长远的危险”。人类如果仅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不注重维护生态平衡,靠牺牲生态环境来谋求一时的繁荣和幸福,这种发展将会带来长远的发展危机。
c、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着眼长远,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文章的标题是《向山那样思考》。这也正是大山的思考。
⑤从全文来看,人类只有具有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和正确的发展意识,才可能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也是英国作家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的含义。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有怎样的内涵?
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
⑴饿殍(piǎo):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⑵艾蒿(ài hāo)
5、阅读课文,理一理,文中分别有哪些段落写到了“狼”、“鹿”、“牛”?作者是怎么从“狼——鹿、牛——草”这条生物链引发出“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的?
明确:文章从“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开始,经过“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最后以“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作结,通过完整而严密的思路,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忧患意识。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1、2、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明确:
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数目,不做其他的事。结果,那原来渴望着事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鹿死山秃)
这里,作者就写到了它认识的另一个由来:众多狼的死去,众多狼死去之后,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作者连用了几个“看见”,这样一组排比句,给人一种紧迫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写出了狼接二连三地被消灭后出现的严重后果。
“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的事。”是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被鹿群蚕食的速度之快。
“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这个结果恰好说明了生态之间有自己特殊的调节方法,人不遵从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⑸、当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当众多的狼死去之后,面对着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⑴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学生齐读 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4、思考:文章的题目是“像上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文章开头就是对一声狼嗥进行特写,接着就叙述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这声嗥叫的反应,进而指出在这些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加深刻的、只有这座山才能听懂的含义。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牧牛人和猎人的思考都是出于对其眼前利益的思考,而山却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思考。
因为山是长久地存在着的,所以能够从更长远、更全面的利益来看待问题,它能兼顾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清狼是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
人类为了眼前所谓的利益和安全,目光短浅地牺牲了长远的利益,很明显是不对的,“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所以,我们才要像山那样去思考,认清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地对待万物,我们与万物的关系和山与万物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们人类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想一想,写一写你们自己对保护环境和生态这一话题的思考。
2、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
六、板书:
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1、狼嗥
2、狼嗥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1——3)
二、作者认识的由来:
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
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4——7)
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
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8——10)
像山那样思考高中作文 篇7
关键词:哲理散文 中职学生 教学策略
哲理散文是以发表议论、阐发哲理为主的散文。哲理散文一般以种种形象来渗透生命的真理,揭露万物之间的关系,因其深邃性和直指心灵的力量,成为教材和考试中广受青睐的文体。但是对中职学生来说,哲理散文的学习却比较难,学生往往不喜欢读,也读不懂。因为哲理散文不同于学生常见的记人、记事散文,它的目的是阐述道理,但它又不同于议论文的直接说理,它不靠论点、论据、论证,而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它可能“即事成理”,也可能“即物兴感”,因此在阅读中首先得分析文中的“事”或“物”等形象,找到作者抒发的哲理与形象的契合点,将看似凌乱的思路进行整理归类,步步推进,才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笔者经过多次教学实践,试图寻找哲理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现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例来谈。
一、以贴近生活、贴近课文的显浅案例导入,做好思维预热
《像山那样思考》位于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思路”,即在阅读中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本的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内涵,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激发学生珍爱自然的情感,理性思考人类该以怎样的方式和自然相处。
文章节选自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所写的《沙乡年鉴》,文章以一声“狼嗥”引出人类对待生物对待自然的种种表现,揭示出愚蠢的人类在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极具思辨性和警示性。研讨该文,就是让学生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写“人的思考”与“山的思考”这两者间的差异,得出人类应该像山那样用理性、全面、长远、平等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所以该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亘古以来生物圈的伟大平衡,提醒人类减少对自然的干扰,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救赎。
在课文导入部分,首先选择几个通俗易懂且与教学内容类似的小案例来导入,这样既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引发他们对此类问题的思考,降低学习难度。
案例一:1788年以前,澳大利亚岛上的动植物自成一体,没有豺狼虎豹,食肉动物只有一种小型的有袋类动物和数量不多的野狗。1845年,英国殖民者为了增加打猎的对象和乐趣,引进了狐狸。因为没有天敌,狐狸在这块乐土上迅速繁衍。他们头大嘴硬,凶猛多食,很快就消灭了20种本地的动物,并威胁到另外40多种动物的生存。面对这一后果,政府只能开展灭狐行动,尽管后来狐狸的数量得到了控制,但不少动物却在澳大利亚本土绝迹了。
案例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之一来消灭的运动。人们认为麻雀会到果园、菜地和田间去觅食,它以谷物的种子和果实为食物,会与人争食。所以政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轰赶得麻雀既无处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但是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对粮食产量影响巨大。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麻雀在每年4—8月的繁殖季节,要捕食大量虫子喂养雏鸟。
通过两个生动浅显的案例,学生能感受到,食物链是大自然经过了长期选择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人类如果任意裁决物种的命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恶果。这一导入也顺利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职高学生情感丰富,当生活中真实故事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
二、以分析标题入手,推测写作意图,引导思维方向
课文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文题是一个缺少主语的偏正结构动词短语,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此短语本身来推测,需要通过阅读课文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谁像山那样思考?第二,山究竟是如何思考的?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给我们研讨课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篇文章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对我们理清思路和内容有很大帮助。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通过分析课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以两大问题展开内容分析,理清文本思路
1.(谁)像山那样思考?
为了把这个问题讨论详尽,先带领学生到文中寻找不同的对象对“狼嗥”的反应。留意狼嚎的对象有“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和“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他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这其中,牧牛人为了保障牛或鹿群的增值,当然希望狼减少,而猎人则是消灭狼的直接责任人,他们在政府的引导和周围人的固有思维的支配下,会对狼赶尽杀绝。在文章开头,“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嚎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这匹狼所对抗的,是那个端着枪瞄准正在扣动扳机的人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整个人群,所以需要“像山那样思考”的是人。在文章结尾,作者也已经将主语做了交代,“这也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所以,可以确定地说,应该“像山那样思考”的是整个人类。
当然,作者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的。带领着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了描写狼嬉戏的场景、小狼拖着一条腿离开的场景、老狼垂死的眼神、狼杀光后山体变化的语句。学生自然体会到,作者也曾经是一名猎杀者,由“见狼必杀”→“怜悯”→“不同意”,他的思想情感逐步发生了转变。这样,我们在为“像山那样思考”添加主语的过程中,一步步体会到利奥波德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深深的愧疚,感受到他希望人类“像山那样思考”的殷切希望和叮咛。
2.像山那样(如何)思考?
山是如何思考的呢?这是文章的重要内涵。文中对山的思考没有直接的表述,答案就在一句话中“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听取一只狼的嚎叫”。因为“长久”和“客观”,山的态度、立场和视角才能更加准确、公正。
“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很多物种共生共荣的“共同体”,所有的生物在山上相互依存。人仅仅看到狼被消灭之后,牛羊鹿群可以自在地繁衍,但却忽略了“山将要在对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这个共同体的消亡,将是所有物种的末日,所以山带着“全局”“客观”的立场来看待,人必须保留狼的存在。山也不仅仅是山,更代表着整个自然界。人类不可以把自己当成自然界的主宰者肆意破坏生态平衡,而应把自己当成“山”中的一位普通公民。
全文通过对比,学生自然得出了结论。山的思考是基于生态利益的长远、全局、客观的思考,而人的思考是基于自身利益的主观、眼前、片面的思考。两种思考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让自然按其本身规律和谐发展,其结果是生态平衡,万物自由自在生长;后者是人类把自己看成万物的主宰者,生杀予夺,其结果是生态破坏,万物走向毁灭,“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沿着两个问题引导分析,步步推进,把握思路与内容就显得水到渠成。
四、以“三个联系”知人论世,把握文章主旨,内化思想情感
在哲理散文的学习中,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三个联系”。第一,联系作者。在分析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感性材料,反映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实践体验,甚至他人对作者的评价,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作者思想。第二,联系出处。作为一些节选性文本,有时需要介绍全书的概况。节选部分未必与全书思想吻合,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节选文本的核心思想。第三,联系自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论证。这样一方面能要求学生有意识深入思考,还能尽可能拓展学生思维,寻找自己阅读中或者生活中相应实例来验证。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对输入信息的接受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输出信息的表达阐释能力。
在对主旨的理解分析中,往往还需要对一些富含哲理的句子进行理解。例如“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等。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请每组选派代表进行阐述,引发头脑风暴,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最后,学生能比较深刻地领悟到:作者希望人类应该像山那样,从长远的角度,客观地思考,尊重自然规律,与事物平等相处,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拥有未来。这样,全文预期教学目标也实现了。
本文的教学,将目标定位于学生阅读哲理散文能力的培养。以此目标为导向,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学法系统的建立,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这个文本(内容+形式),而且要在读懂的过程中致力于“学会学习”(程序、方法),以达到提高哲理散文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再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尽量让学生扬己之长,较好地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后,笔者选了一篇与同类型、难度系数也比较接近的哲理散文《神的一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梭罗渴望诗意栖息和完美人性的追求,也展现了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摧残。学生能从课题入手,从“神的一滴”所包含的哲理进行思考探究,对文章的形象特点基本把握准确,并能根据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韩志柏.《像山那样思考》的哲学意蕴[J].语文学习,2014(12).
[2]王雪莲.哲理散文的教学策略——以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为例[J].课改教学,2013(4).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 篇8
狼(嗥叫)→ 山(思考)
个性 → 哲理(和谐)
教学反思:
这是必修一最后的一篇文章,按照板块的编排,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人跟动物是和谐发展的,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上课过程中我发觉 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渗透的不好,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环境的平衡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到作者所呼吁的那中生态忧患意识,以及人和狼在大自然中是作为平等的地位存在着这点一直是自己这几天思考的问题,该以何种方式让学生领悟到这些,如果单纯地引用一些名家的言论感觉还是会很生硬,有几点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1、语文课始终都要围绕文本,文本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最好平台
2、每节语文课都要有严格的到位的教学目标,而且这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
3、语文学习更应该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像山那样思考高中作文 篇9
第一课时
高二对口语文
编写:高亚飞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2)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重点字词:
(一)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â)迸发(bâng)湍急(tuān)艾蒿(ài hāo)疲惫(bâi)饿殍(piǎo)蜿蜒(wān yán)毛骨悚然(sǒng)(二)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做“中”。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文章结构:
1)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A狼的嗥叫,引起下文。
B狼的嗥叫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
2)作者认识的由来: A一只狼的死去 [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
B 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3)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A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B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C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阅读——并——思考—— ⑴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6自然段
⑵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7~9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
1~3自然段
(4)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课后作业:
【像山那样思考高中作文】推荐阅读:
《像山那样思考》10-05
像山那样思考06-15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09-12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12-09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设计05-19
像孔子那样思考作文05-19
向成功人士那样思考励志文章05-30
像雷锋那样作文06-14
像风筝那样作文11-04
像松那样生活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