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岭的作文

2024-08-20

福州鼓岭的作文(精选2篇)

福州鼓岭的作文 篇1

福州鼓岭小学生作文

我的家乡在福州鼓岭。鼓岭海拔高、空气好,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鼓岭的一年四季都那么美丽。

春天,鼓岭最有朝气。走进柳杉王公园,小草纷纷从地下探出头来,向你热情地招手。五颜六色的野花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你的`到来。

连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也俯视着美丽的鼓岭,似乎在欣赏这儿的美景。

夏天,鼓岭甚是热闹。苍翠欲滴的树木,凉爽清新的空气,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这里避暑。可爱的国宝--大熊猫也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赶到这里来乘凉。

秋天,鼓岭别样精彩。它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丰收舞会。金色的橙子、橘子、柿子在枝头闪闪发光,等待着人们采摘。

冬天,鼓岭分外宁静,山林仿佛变成了正在冬眠的大青蛙。不过,偶尔的小雪,又给冬天的鼓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带来了不少欢快的嬉戏声。

我爱你,我的家乡――福州鼓岭。

杂说北京八大处和福州鼓岭的清明 篇2

每个城市都会有制高点,古时候佛塔功不可没,西安大雁塔、南京大报恩寺塔、北京南城的天宁寺塔,都曾经是盛世的地标。70年代的南城到处是成片的老房子,5层就算高楼。南横街法源寺往西和牛街交界处有一个伊斯兰教经学院,楼高不说,关键是楼顶的绿色圆形建筑,远远就能望见,被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爱称为“大绿包”。也算当年北京建筑中不多见的一个特点,好比现在的“大裤衩”。在城里,最让人感到震撼的古老的制高点是景山,在景山上你所看到的北京城就是一个大气。几乎没有挑剔之心,大家都在静静地看。这山并不高,无法想象有多少人站在那里看过北京、想着北京。

换个角度看北京,西山的八大处是多少年百姓常去的地方。还要从70年代说起,北京第一条地铁的西头终点站是苹果园,出来以后穿小路,过农田水渠,看见亚洲疗养院和射击场,顺着解放军八一体工队的大院就到了。当年,北京中小学组织春游秋游,还没担心过什么安全问题,孩子的绿书包里带的东西无外乎糖三角、义利面包,最多有几个煮鸡蛋,再挎个高仿的军用水壶(如果是真的就属于比较牛)。孩子也听话,一队一队由老师带着,找野营拉练的感觉。到了八大处的“二处”集中后,开始扛红旗往山上冲。一路经过的是破败的古建筑,也不懂欣赏,每到一“处”就有占领一个山头的感觉。当年,我们这代人的零花钱最多也不过几毛,攒起来能去的远地也就是八大处,胆子大有体力的还可以从八大处走到香山。周围有很多军事禁区,哨兵都隐蔽在草深林密的地方,看见孩子就给“押送”出来,要是大人形迹可疑,还会受到审问。其实无论是在八大处山顶还是到香山的鬼见愁,主要的一件事就是眺望京城。那时觉得城市离得很远。

90年代,北京开始大发展,人心也渐浮躁。我们这些码字的想让自己混乱的思维找着北,就需要一个清静的所在。西山是个好地方,要不几百年来大师们也不会在这落脚。因职务之便,我常去的院子在八大处边上的虎头山顶的虎头崖下,抛开风水迷信,那是一个看美景的绝佳地方。该有的都有了,不由你不出些“思想”,写一些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东西。或酒足饭饱或一夜未眠,在日出日落时站在别墅高台看北京,生出忘我之心和些许不切实际的出世念头。想起这段经历,我会看看著名女作家张洁后期的小说,因为她也曾在此地“闭关修炼”。

大小事情总有因果。6月初,北京市专门召开协调会,推动西山八大处文化景区建设。八大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北京市重要的文物分布区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迄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分别建设于唐宋元明各朝,构成了八大处独具魅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八大处公园每年举办“中国园林茶文化节”“重阳游山会”两个大型传统旅游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游人。拟建设的八大处文化景区位于八处证果寺东部和北部,景区将充分挖掘八大处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彰显其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同时,利用西山良好的自然条件,恢复昔日皇家园林和“三山八刹十二景”的风貌。

好地方总会留下文化人的印迹和一段佳话,比如福建福州的鼓岭。2012年2月1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华盛顿万豪酒店马歇尔厅演讲,他生动地回忆道:

1992年春天,我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

丈夫密尔顿·加德纳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191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先生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ng, Kuling”。

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Kuling”在什么地方,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后来,她在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所说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

放下报纸,我立即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1992年8月,我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时念念不忘的鼓岭。那天鼓岭有9位年届90高龄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同加德纳夫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令她欣喜不已。

加德纳夫人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我相信,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自《福州日报》2012年3月26日)

福州东郊的鼓岭因为习近平副主席访美,引出了一段中美友谊的往事,再次引起世人瞩目。福州是我的家乡,曾经工作几年,可鼓岭从未去过。幸运的是,当年的风貌落在了大作家郁达夫先生笔下,让人得以神游一番。1936年2月2日,郁达夫受当时福建省主席陈仪的邀请,乘火车从杭州到上海,再转乘“靖安”号客轮到福州。他本来是去当教育厅长的,可从政之路不大如意,后来只做了省政府参议和政府公报室主任、图书馆馆长,总归是闲差。好在是名士,郁达夫在福州游乐山水间,看闽剧、吃闽菜,写下了不少以福州风情为题材的散文,如《闽游滴沥之一》至《闽游滴沥之六》《记闽中的风雅》《饮食男女在福州》等。特别是他1936年5月写的《闽游滴沥之四》,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鼓岭的风土民情。

鼓岭海拔800米,平均气温要比福州城里低4℃。1936年的清明节,郁达夫和朋友共6人从鼓山后攀登鼓岭,他写道:“山上的房子,因为峰多地峻的关系,绝少那些高楼大厦的笨重式样;壁以石切,廊用沙铺,一区住宅,顶多也不过有五六间房间,小小的厨房,小小的院落,小小的花木篱笆,却是没有一个房间不备的。”那天郁达夫他们运气不错,赶上乡民的宴会,喝了“清明酒”,还观看了敬神的社戏,“杂入到了岭上居民的老百姓中间,过了一个很愉快很满足的清明佳节”。

鼓岭成为避暑消夏地完全是个偶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夏天,住在福州仓前山的一位叫伍丁的英国牧师,擅长医术,被请到我的家乡连江县出诊。病家心急,雇一顶轿子,抄鼓岭走近路。那天烈日炎炎,热浪逼人,但奇怪的是,上了鼓岭顿时暑气全消。伍丁是个有心人,回来后和另一位美国牧师任尼说起此事,任尼第二年就在鼓岭的一处山坡盖房子避暑,因为过得太舒服了,便称其为“宜夏别墅”。这个鼓岭的第一座别墅至今还在。之后一发不可收,福州城里的牧师、领事馆官员和做生意的外国人纷纷上山盖别墅,或者租用山民的房子。英、法、美、日、俄等20多个国家的人联合鼓岭的土地10余万平方米,先后建起300多座别墅和教堂、网球场、游泳池。

到了1935年的夏天,客流达3000多人,很多福州的达官贵人也到岭上避暑。民国著名女作家庐隐于1926年到达鼓岭三宝埕,她在《灵海潮汐致梅姐》一文中说:“鼓岭位于鼓山之巅,仿佛宝塔之顶尖,登峰四望,可以极目千里,看得见福州的城市民房栉比,及汹涛骇浪的碧海,还有隐约于紫雾白云中的岩洞迷离,峰峦重叠。”

1992年8月22日,加德纳夫人来到鼓岭,当晚住在宜夏别墅。第二天一早,这位豪爽健谈的美国老太太见人便说:“这是我来中国后睡得最香的一夜。”

当年,郁达夫路过山间的凡圣寺,看到大门紧闭,寺门上贴有一张悠闲自在的启示:“庵主往山后扫落叶拾枯枝去了,来客们请上观瀑亭去息息。”又见庵前石崖上刻有“凡圣一体”4个大字,觉得非常耐人寻味。他在文中说:“千秋万岁,魂若有灵,我总必再选择一个清明的节日,化鹤重来一次,来祝福祝福这些鼓岭山里的居民;因为今天在鼓岭过去的半天,实在是太有意思,太值得人留恋了。”

人在高处,人在清明。

上一篇:关于音乐的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抗洪救灾先进党支部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