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小学作文

2024-07-16

苦尽甘来小学作文(通用15篇)

苦尽甘来小学作文 篇1

今夜,群星闪烁,皎洁的月光驱散了静谧的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外衣。

昆虫的声音持续不断,听起来很愉快,仿佛是一场盛大的聚会。虫子们玩的很开心,但我却要埋头做作业,努力。

深刻的数学题,生疏的英语单词,莫名其妙的短文充斥我的脑海。好累!眼皮越来越重。“别偷懒,快写!”

我妈烦人的唠叨又响起来了,我的倦意跑出了云层。嗯,再坚持一会儿,我就能脱身了。

然而,太难了!我不想写!为什么我在这里受罪的时候其他孩子可以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为什么我不能无忧无虑的玩?我要抗议!

“别发呆!不要写的太快!”妈妈又唠叨了。“妈妈,我不想写了!为什么我要这么努力?我不能放松吗?”

我怒道。“你不能!你必须完成它!你现在努力一点,以后就不用这么努力了。”

“哦,不!”我满脸失望。一刻钟后,我的叹息再次响起。

妈妈生气了,生气地说:“你还想学习吗?你不想考个好成绩吗?爸爸妈妈那么努力赚钱,不都是为了你吗?为了你好,爸爸妈妈对你很严格。你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苦心!”

是的,父母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我们好。

如果我们没有上进心和积极性,难道不会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吗?是的,我想努力学习。于是,带着坚定的信念,我终于完成了作业。

虽然修炼之路艰难险阻,起起落落数不胜数,有信念支撑,但我们一定会尽一切努力。

苦尽甘来小学作文 篇2

长期以来, “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俨然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固定思路, 至于教师具体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因此, 小学作文教学让广大师生感到虚无缥缈、无所适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了写作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如果要给小学作文教学一个抓手, 那么, 我们可以将小学作文教学分解细化为“素材”、“语言”、“技法”、“兴趣”四个元素, 以生活、阅读、表达、评价为手段去实施。

二、指向小学生作文四个要素的实施策略

1援走进生活, 创设活动情境, 开掘习作素材。

(1) 走进自然。比如约会春天 (找春天、画春天、照春天、唱春天、赞春天) , 亲吻自然 (走进山川田野、观赏花草鱼虫、感受风霜雪雨) , 等等。

(2) 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家乡巨变, 家乡特产, 走进社区、工厂……) , 组织社会活动 (宣传、捐献、义卖) , 采访人物 (家乡名人、默默奉献的平凡人) , 焦点访谈 (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院问题、物价问题) , 等等。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演一演 (课本剧) 、说一说 (做小导游) 、讲一讲 (故事会) 、播一播 (新鲜见闻) 、辩一辩 (辩论会) 等活动, 来挖掘习作素材;将习作与其他学科整合、与少先队活动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

2援广泛阅读, 丰富素材, 积累语言。

(1) 课内阅读。精读得法, 略读用法。品句段、学写法、陶冶情感。

(2) 课外泛读。利用班级图书角, 采用好书换读的方式, 广泛涉猎经典名著、时文精粹, 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品位。

(3) 日常积累。写一写日记 (中年级的随笔日记、高年级的心灵牧场日记接力) , 背一背名言警句, 赏一赏好句佳段。引导学生开展词语接龙比赛、成语背诵比赛、古诗朗诵晨会以及课前五分钟故事会等一系列活动。

3. 自主开放创新, 鼓励多元表达, 感悟写作技法。

(1) 文体自由。纪实作文主要包括周记、日记以及观察作文, 而想象作文的内容却极为广泛, 包括童谣、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

(2) 立意自主。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 确定不同的中心, 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

(3) 选材求新。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 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 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 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4) 语言求美。有时学生苦于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语言和思维不同步) , 这时可以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让全体学生发挥其所能, 提供好词佳句, 这样学生写作文就感觉不难了。

(5) 表达自由。作文指导要立足于开拓思路, 而不要在写法上给学生太多的框框。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以求构思新、表达巧,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表达上, 可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 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 写出自己的“活语言”。

(6) 适时训练。不要总把写作文当成是“一本正经”“郑重其事”的事情。比如今天是作文课, 直接让学生写作文, 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会有压力, 可以酝酿到一定程度, 等到学生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 适时抓住习作的时机。

4. 注重评阅展示, 点燃写作激情, 培养习作兴趣。

(1) 习作评改。从习作的评改形式上看, 以书面批改为主, 提倡面批和互改相结合。最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就是“互批”,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每次习作的要求, 又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改应把握三个原则:在习作的评语内容上, 提倡教师进行“赏识批改”;评语要具体, 建议点要少, 使学生能够即时接受, 进而聚少成多, 全面提高;可以实行“一文多分”, 即单就格式、语法、语言等进行单项打分。

(2) 二次作文。学生的作文在经过同学互评、教师总评、师生共评之后, 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 可就此适当安排一次二次作文, 即对原作文的再创造、深加工。

(3) 搭建展示平台。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 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 要帮助学生寻找成功的平台。对优秀作文进行表扬, 当作范例, 张贴到班级“作文园地”上, 编辑印发校报校刊, 组织参加作文征文比赛, 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每学期编辑学生作文集等。

三、构建以四个元素为目标的作文教学体系

1援作文的首要元素是素材。将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沟通, 主动进行情境创设, 挖掘写作素材。

(1) 纪实作文。生活为纪实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汲取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 我笔写我见、我闻、我想、我情。

(2) 想象作文。教师应该精心创设各种形式的情境活动, 渲染习作氛围, 丰富习作想象, 拓宽感知领域, 为学生提供想象作文的素材。

(3) 广泛阅读。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储备来自广泛的课内外阅读。

2援小学生作文的第二要素是语言。只有具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才能准确、真实、充分地表情达意。

语言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 或摘记, 或诵读。提倡学生写读书卡, 每周召开读书交流会, 出读书心得板报。

3援技法指导是小学生习作的必需因素。初学作文要有规矩, 布局谋篇自有讲究, 技巧指导更具实效。

首先, 习作指导要多重化。范文引路、迁移运用, 指导习作的具体技法, 激趣导入、编写提纲, 等等。

其次, 习作指导要具体化。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 只能选准一个点, 突破一个点, 然后串点成线, 集线成面, 进而形成作文教学的序列和整体;每次作文都针对当下学生的习作实际, 有重点有突破地指导;面对全体学生要兼顾差异, 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最后, 习作指导要过程化。习作指导不是只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指导课, 而是涵盖学生习作起始的全过程。教师的习作指导要融入学生习作准备、练笔、修改、运用的各个阶段, 指导绝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

4援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第四个因素。学生作文是给别人看的, 他们期望心灵得到归宿, 劳动得到认可。成功的评改, 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苦尽甘来作文 篇3

那天正是我爷爷的生日,舅舅送来了一大包茶叶,都是五峰产的好茶,乐得爷爷都合不拢嘴了,直夸舅舅懂他的心意。是啊!对于一个爱茶的人来说,好的茶叶可是求之不得的啊!爷爷迫不及待的拆开了精美的包装,泡了一杯茶,也不着急喝,只是先将茶杯凑到鼻尖闻了闻,才送入口中。那满足的样子,也不由得让我怀疑:真有那么好喝吗?

想要亲口品尝一下的我也拿了些茶叶,放进杯子中用热水冲泡,那茶叶在水中一起一伏,舒展开了身子,如婀娜多姿的仙女穿着绿纱衣在水中舞蹈,好看极了。我也学着爷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钻入鼻中,沁人心脾,百闻不如一品啊,真不愧为名茶,我赞叹着,难怪爷爷这么喜欢。

泡好后,我喝了一大口,谁知,还没细细品尝,就“哇”的一口马上吐了出来,“什么呀?这么难喝!比中药还苦,这能喝吗?肯定坏掉了。”我刚想去倒掉,却被爷爷看见了:“哎!不能倒,这可是好东西,别糟蹋了!”“这么难喝,还不如倒掉算了。”我反驳道。“唉,”爷爷叹了口气,“其实茶是要慢慢品的,像你这样囫囵吞枣,怎么会好喝呢?”我听信,抿了一小口,还是一样的苦,只是短暂的苦过后,留在舌尖的,只有淡淡的清香与丝丝的甘甜。原来茶是这样的味道!

苦尽甘来高一作文精选 篇4

也许正是因为“年少无知”,而给自己的心加上了一道伤口,并涂下悔恨,而留下永恒的伤疤。信奉着“人在该犯错的时候没犯错就是犯了最大的错误,篡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开始了一段悲剧。

悲剧是在糊涂中发生,也在糊涂中结束,糊涂地留下了记忆在心头,始终不懂自己为什么会酿成悲剧,而又是为什么可以让悲剧继续着,而又是为什么只在悲剧结束后才会好好地责备自己检讨自己,才会知_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能,多么的残忍。

一直在悔恨,一直在悔恨,而悔恨又能有什么作用?可以让时间倒走,回到悲剧发生前一刻,或是悔恨可以让受悲剧折磨的人得到补偿?一切都没有,悔恨换来的就是泪水,就是苦。

在悔恨之后,心中是否会有一些感受,或是有些别的?如果真的会有一番感受,那么就请好好地珍藏,虽然它是基涩的,但时间会改变一切,总会有那么一天,苦的也会变成甜的,甜的就会化成微笑挂在脸上,那么请看看身边的草木,抬头望望天空,你会惊奇地发现,春天离秋天这么近呀?是的,这就是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作文400字 篇5

为了我那美丽的梦想,我开始了奋斗,我开始了挑战困苦。于是,我每天都使劲去撞击我头顶上的冰层。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还是在寒冷中,我伤心的流下了泪水。我有时真怀疑自己弱小的身体,能承受住以后的压力吗?于是,我想放弃了。去躺在土壤里,自言自语的说:为什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我是大自然的一员,为什么把我抛弃在这里? 忽然有一天,我听到冰层有了裂缝的声响。我的信心又来了。我高兴极了,立刻站起来,继续撞击着冰层。“黄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钻出了冰缝,虽然这时我已经遍体鳞伤,我高兴的失去了知觉。渐渐的,我睁开朦胧的眼睛,我看见了光明!我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过了一会,我完全清醒了。我看见了蓝的天,清的水,红的花……我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我生长呀生长。过了不久,我也开出了粉红的花朵。人们走到我的身边,情不自禁的说:“瞧,春花真美!”我醉了――为大自然增光添彩,我有了自己的`价值。

第3篇

苦尽甘来小学作文 篇6

有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有所增强,自我意识、评价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反映在作文上,理当有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然而,从某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语文综合测试中的作文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堵心、忧心、揪心。

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陪我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正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了你的朝夕相伴,我才从此不再孤单。是你,与我同行,把我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寂寞中唤醒。是你,把我从无知鲁莽带到理智从容的田野。是你,把我从狭隘带到宽广的天空。是你,让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要求:请以与____同行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内容紧扣中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从考场作文的题目看,题材选择集中而泛化。笔者随机抽查了一些考场,其题材基本集中在“执著”(坚持、坚强、自信、勇敢)、“书本”(书、书籍、书香)、“父母”(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同学、友谊、好友、伙伴、闺蜜、你、他)等几个方面。能够具体到“表姐”、“琴声”、“棋”的非常之少。

从考场作文的内容看,模式化指导倾向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数个考场,单单写“与执着(坚持、坚强、自信、勇敢)同行”的就超过了1/3。难不成都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指导的?非也!这些考生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而是来自省内各市县,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六年级孩子。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真的存在较大问题。

更有甚者,指代极为虚化甚至费解。《与____同行》,题目主语省略,要求表达的是某人、某事、某物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陪伴着“我”,唤醒了“我”,引领了“我”……可是,不少考生补充的是极为虚化的“你”和“他”!甚至还有完全不知所云的“与三小只同行”等。

从考场作文的选材看,或雷同,或编造。同样是写“与执著同行”,但写的都是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如何执著、坚持,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车。写这样的内容的考生,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很不少!写与母爱(父爱)同行的,大多写父母对我:乘公交陪同、考试后安慰、下雨天送伞等雷同情节。

怎么就写不出具象化、个性化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纵观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经常反复讲“观察”,无人不知“习惯”之重要,但是在如何观察方面,没有方法研究和指导策略;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跟进;在鼓励学生个性创造、独特感受表达方面,关注的是美词妙句,而对于思想、感受、体悟则缺乏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要求,语文老师一般都知晓,但是一般都没有具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内容空泛?这都与教学中没有或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关。语文老师教写作,很大层面不注重内容,而是注重形式,注重语言的所谓优美、生动乃至华丽。即便如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也是空泛不接地气。我曾随机翻阅老师办公桌上的作文本,所看到的评价大多是“中心明确,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棒!太棒!”之类充满“激励性”的评语。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老师们重视的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设计,也重视设计。但是,对作文教学感觉是无从下手,于是就随意为之,作文教学特别缺乏指导设计。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时,老师几乎不考虑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说到底,老师过度关注“教书”,而严重忽略“育人”,尤其是忽略育思想、育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两个要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品质。语言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专家讲,思维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总开关,这是颇有道理的!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反思,更需要我们的实践。

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语文老师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对“教育”目标的缺失和迷茫,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专一“教书”中逐渐消弭乃至泯灭!不善于把学生作文中的个性、独特性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和有机生成。

苦尽甘来800字高一作文 篇7

我拿了一块黑巧克力,咬下一块,苦味便开始在口腔弥漫。我的思绪便开始飘散,不由得想起了门前那棵榕树。它还未长成时,便受到了巨大的苦痛:风暴撕扯它的枝叶,闪电变成一柄巨斧,一斧砍入了它的躯干。它变得虚弱不堪,斜靠在一旁的屋檐上。

苦味渐浓,一位物理学家的身影在我眼前浮现。他全身瘫痪,仅有三根手指可以动弹。他生活不能自理,即使与人交谈,也要依靠那三根手指通过专门的电脑处理才可以进行。虽然深受如此痛苦,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奋斗着,用他那始终灵活的大脑,思索宇宙的奥秘。

苦味更浓,我的思绪沉浸到了一篇文章中。文章里写到了法国_作家傅尼叶。傅尼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家里也没有什么文学世家,他是一个被命运开玩笑的人,两个儿子都是智障,家庭濒临于绝境之中。

口腔中苦味散去,甜味自然而来。经过了痛苦的洗礼后,那棵榕树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又变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了; 霍金获得了许多非凡的成就,包括对黑洞学说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傅尼叶没有屈服,他的两个儿子让他得到了文学创作的灵感,写出《爸爸,我们去哪儿》这样一本幽默又感人至深的书。

以苦尽甘来为话题的作文 篇8

苦的滋味

为期三个星期的军训在一个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展开,我已经一年没有再次高喊那响亮的口号和迈动那整齐的步伐了,这次突然的训练让我有点手足无措,但是,我通过了短时间的“回暖”后正式进入了军训的状态。

军训时间对我来说有些难熬。所谓场地,就是烈日下的操场,操场在军训时,我觉得突然比平时热了好几倍!太阳无情的烤着大地,我们在骄阳下整齐地走步伐,我是喊口号的,我以响亮的声音带动了班中的“士气”。我们除了练习站姿外,还要练习简单的基本动作,这些对我们来说没有难度,但是,我们要的喉咙在大声的口号中有些干痛,但是,我却不知道在酸甜苦辣的背后还有苦尽甘来……

收获的喜悦

军训的三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是军训检阅,我们为这一天准备了很久,这个决定胜负的时间终于来到了!

军训检阅当天异常炎热,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检阅的内容分别为检阅,各年级表演和颁奖。军训开始了,各年级进场,我们努力的迈着整齐的步伐慢慢接近主席台,我心里越来越紧张,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接近主席台:“向着阳光,努力成长,刘世华诞,光芒璀璨”。我们在主席台前大喊口号,拼劲了全力。在一系列的表演过后,颁奖的时间到了。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随着年级的推移,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二等奖:五(5)中队,耶,我们欢呼起来,我们终于拿到了第二名,这才是苦尽甘来。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9

一、多观察和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好的范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其作者都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如以“自然景观”为话题的习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去发现,如在放学路上、公园里、家里的庭院中,发现的花草树木;又如晚间繁星、日出日落、雨后彩虹,或者在外出旅游时,看过的一些奇特的景观等等,引导学生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这其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授阅读方法。另外,教师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范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因此,学生多阅读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

二、多积累和多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倡学生多阅读文章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例如,《火烧云》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叠词:“红通通、金灿灿、笑盈盈”等,还有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词语句子积累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词穷句穷啦。

勤于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要求学生经常练笔,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三、激发想象力会给写作插上艺术的翅膀

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之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1.启发学生寻找相似点。

有些事物,直接描写会显得单调,根据事物之间外形、声貌等的相似之处把它当作其他熟悉的事物或“人”,想象出“它”的情感,“它”的心理,就会增添作品的情趣,在行文上富有色彩。同时也有可能激发和养成相关想象的能力。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想象。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类型想象,即凡是具有圆或近似于圆的外形特征的事物均可以成为描写的对象。例如: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浑圆的石磨、环形的跑道、高高的石拱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圆的足球、神奇的球篮……”展开联想;喜欢文静的女同学,可以让她们围绕“圆圆的镜子、可爱的闹钟……”展开联想;喜欢文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联想;喜欢科技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赞圆周率的推算者,颂地动仪的发明者……”展开联想。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可以凭借灵敏的感知,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精彩纷呈的想象。

2.模仿作品,赋予作文“神力”。

所谓“神力”,就是借助于想象所获得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神奇力量。像卡通书《米老鼠和唐老鸭》《封神榜传奇》《聪明的一休》《希瑞》,电影《西游记》《2010》等,不仅为孩子们所迷恋,也受到许多成人的钟爱。正因为制作者大胆想象,赋予故事主人公各种超凡的神奇力量,才有如此吸引人的效果。著名文学家巴乌托夫斯基说:“在我的想象中,我要写的东西是相当模糊的。”模糊的想象,实际上是在形象思维中渗入了心灵底层某种神奇、隐秘的感觉和感受,也就是“神力”。在这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相关作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采用这种丰富、神奇但又符合逻辑的想象,学习写作寓言、童话和神话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点滴抓起,做生活的主人,多留意观察阅读,多积累练习,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一个难点, 面对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和灵活性, 不少学生无从下手, 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 我采用指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苦尽甘来500字 篇10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素描渐渐起了兴趣,开始喜欢那只有单调的黑、白、灰三个颜色的世界,觉得笔尖与纸面摩擦的声音是那么悦耳。于是,我踏上了学习素描的“征程”。

对于初学者而言,削铅笔可是一件苦差事。削铅笔时,手必须用点力气推出刀柄,好让刀锋可以顺利地削下铅笔。经过多次努力,一根铅笔帮我削得狼狈不堪。里面那根粗粗的铅竟被我削成了各个面大小不一的“多面体”。战绩不佳也就罢了,我的手也因为多次用力与刀柄摩擦,起了一个大水泡。连素描的第一步都干不好,我还学什么呢?之前的信心早已飞到九霄云外。铅笔削不好,以后可以在练习中逐渐完善的!不努力当然什么都干不好!

照例,我在画板上打了个粗糙的轮廓,准备在后来的修改中逐渐完善。老师望着画板,摇了摇头,提醒道:“作品没有框架,它是不具有灵魂的。”我拿起铅笔左右权衡,定好作品的框架,再小心翼翼地擦去多余的线条。时间就这样流淌在笔尖与纸面的摩擦中。素描悄悄地提醒我,让我学会摒弃急于求成的躁动,收获一份泰然处世的方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苦尽甘来呢?

由于要开始学习画灰面,自然要能画出一手整整齐齐,错落有致的线条。老是要我每天在课余时间拿起铅笔画线条,这可偷懒不得。下课时,别人要出去走走,得到放松,而我只能一直呆在教室里做同一件事——练线条!对于好动的我这当然是十分枯燥的。但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懂得了:灰平衡了黑与白,使他们共存、融合、弥补。没有暗,亮也失去意义。我细细品味着,忍不住吟诵起来:“知其人者,必知其性,则知天矣。否极泰来,盛极则衰……”素描让我收获一份可贵的处事方法,让我从容不迫地面对苦难。难道这不算是苦尽甘来吗?

2014年毕业感言:苦尽甘来 篇11

我们的友谊富有起色的光环,有喜有悲,度过无数的事,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坚定,希望分别后那七彩发光的光环永存于心底。

秋风拂过大地,吹下一树的落叶,你我也伴随其中,脑海中已有抹不去的记忆,心里有忘不掉的笑声,好好记住那三月的春阳吧!

我们曾走在童年的路上,看着我们成长的路,脚步向我们远去了,我们的心中,都珍藏着朋友的友情,他会成为成长路上的里程碑。

我们曾是两根幼小的种子,如今长大不要各奔西东,祝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天天开心。

我俩同是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我们的友谊也是一颗心里的两颗细胞,永不分开。毕业感言

希望我们的友谊像放在火中的铁,永不冷却,像蒲公英那样,永不灭亡,像大海那样一望无际。

无以贵物赠,片语作留念:不为名利思,不以富贵恋,不作碌忙囚,应求奋斗甜。

人生是应该追求“美”的,各行各业也需要“美”,而“美”是靠勤奋、靠斗争得来的。

你是天生是一只小黄莺,歌唱是天生的本领,愿你能展现出你动听迷人的歌声。

愿你:在海阔的天地里耕耘、收获丰硕的果实

愿您:用勤劳和勇敢创造幸福、美满的明天!

相见三年前,分别在眼前。

小学作文教学随感 篇12

于是, 我就开始自己摸索, 为什么我班的作文在我精心辅导和批阅下没有进步?一次同事谈笑中不经意的话让我有所启发:“干脆让学生自己改。”学生相互改, 一定会很认真地找错字、找病句。果真如此, 请了四五个作文好的孩子来, 认真教了批改方法, 孩子们很认真地改, 时不时地提问, “我觉得这个字写得不规范, 是不对的”, “我觉得这个句子这样说会更好”, “他这篇作文写得很好, 我想抄下来可以吗”?更意想不到的是, 孩子们得到了自己的作文后, 很认真地看, 错别字也订正了, 还和我讨论同学改得好不好, 把同学改的评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哇!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学习场面, 一次作文批改后, 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知道这次作文什么地方没表达清楚, 还虚心向别人请教, 共同进步。真没想到, 这么好的效果会是在学生批改后才有。起初, 我还不敢和同事说, 总觉得我是不是偷懒了。当教师问起你的作文怎么就改完了, 我总是笑笑。

直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臆说》, 我才明白, 这并不是偷懒, 而是告别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修改能力, 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接着我还进行了改良, 先写作文后学生批改再教师指导, 学生再写, 我再批改, 写个总评。当然, 我的方法也是循序渐进的, 在老师几次面批、辅导后要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分两步走:1.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2.学生间互相修改。我认为学生作文自己批改是一种阅读的训练, 是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必要途径, 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 更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另外,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 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学习, 取长补短。学生在互相批改中逐渐形成浓厚的兴趣, 悟出写作之法, 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两天, 在班上全班批改了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作文:写导游词。这种类型的作文, 学生第一次写, 虽然学生有过游览的经历, 但怎样把所见、所感、所听、所想和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 是这次作文的难点, 我在批改完草稿后发现, 大部分作文空洞, 有的只有资料, 有的只有所想。于是我让全班学生重新誊写后再互相批改, 发现他们扬长避短, 把其中的问题修改得很具体, 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 不断修改, 我看得心里美滋滋的。

作文教学的教与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何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素材、有内容、生动、独特, 是现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 而一次作文课上的课堂插曲, 又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一次作文课, 我正在头痛如何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事物, 善于捕捉事物特点来记叙一件事情。课堂上, 我选了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范读, 供学生借鉴。可大半节课下来, 他们连一个新颖构思都没有。正在我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问题时, 全班几乎大叫起来, 原来是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班的喧闹。靠近小麻雀的学生已经站起来要伸手抓它。其他学生更是着急, 有的站在椅子上, 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 六十多双眼睛盯着这个只麻雀, 热闹场面持续了近五分钟, 直到小麻雀被吓跑, 学生们才安静下来。

我很快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放弃原来预设的教学内容, 设想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 把课堂上生成的偶发事件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

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看”字, 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观察入微的回答令我吃惊。“我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我看到刚才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麻雀身上了, 这在平时是没有的。”“它太可爱了, 走路时一跳一跳的。”“从它的眼神中, 我觉得它很喜欢这儿。”我又写下“听”字, 追问学生:“你们是先听到声音, 还是先看到小麻雀?”学生们马上说:“是先听到声音。”于是我马上把“听”字擦掉, 重新写到“看”字前面, 并直夸学生们观察仔细, 有的学生甚至模仿起小麻雀的叫声。

趁着学生高涨的积极性, 我又写了个“想”字, 有的学生说:“我想如果我家有一只小麻雀天天陪我该多好呀!”有的说:“我想这只受伤的小麻雀一定在找妈妈吧!真可怜。”还有的说:“小麻雀真可爱, 我以后再也不用弹弓打它们了。”每个学生都乐于说, 敢于说, 课后很多学生主动提出把这件事作为今天的作文, 这是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教学看不到学习场面。

在这节语文课被意外“搅乱”时, 我确实很生气, 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 却打乱了我正常的教学程序, 但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问题是我们要能够顺应他们的兴趣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上来。平时, 我们总苦于学生不会写作文, 学生也怕写作文, 苦于没东西写, 其根源在于他们不会观察生活, 当时我就突然想到, 这意外的“捣乱”恰好给我创造了一次训练学生去看、去听、去想的机会。果然, 学生们此次的记事作文, 仔细抓住了小麻雀当时的神态及同学的反应, 把作文写得充实而生动。

高中苦尽甘来议论文800字 篇13

我认为,“第一次”不仅仅是一个经历,一个过程,更是人生的一个个转折点;我们从中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技巧,更包含了我们将来所要面对挫折时所必需的勇气。

记得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又一次尝到了“第一次”的经历。面对那碧蓝碧蓝的池水,你一定可以猜到——我是第一次学游泳。

是的,站在不大的游泳池边,看着一池清澈的水,我却第一次感到了胆怯。池水不深,但想把我淹没绰绰有余,我一时间感到了犹豫。

这时候,表姐走了过来。她显然看出了我心中的胆怯,便走过来,手把手地教我游泳。

表姐告诉我,“要想学会游泳,首先要学会憋气,就像这样,把头部浸到水里,双手撑住杆子。说罢,便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照着她的话去做,可刚一把头浸进水里,就害怕地又钻了出来。表姐见了,微笑着鼓励我

“别害怕,有耐心,一步步地来,你肯定行!”

我一听表姐的话,便努力按她的话去做,又试了一次,别说,还真有点门道了。这样一来,有了经验,我不再害怕,心情越发轻松了。

对面,表姐正在招呼我“快,到这儿来。”她离我只有几步之遥,我变换叫着向她跑去。

突然间,一个水花在我面前闪过,可能是我跑得太快了,一下子便被水花卷了进去,沉到了水底,然后就眼前一片迷茫,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已是一片明亮。一问才知道,是表姐把我拉了起来。

“还游吗?”表姐问我,望着她微笑的双眼,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的执着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上天不忍再让我喝一口难喝的池水。总之,在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之后,我一直没有忘记池水的苦涩味道。一直牢记那痛苦经历,将“苦涩”与“苦痛”化作动力,驱使我前进。

最后,我学会了游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难道不就是“化苦为力,苦尽甘来”么!我为这“第一次”画上了一个美好,圆满的句号。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第一次”都是一扇大门。你只有尝试了,经历了,才能够打开这一扇门。如若你迈不出这一步,也就永远无法看见大门后新奇、美丽的世界。

“苦”尽甘来500字 篇14

――题记

狂风突袭,湛蓝的天空蓦然间披上了一件灰色的外衣。

灰色天空下,两个身影在快速地收花生。不久,一袋袋花生如士兵般整齐地排列在平屋上。

我自告奋勇地对母亲说:“妈,我搬,你去忙别的吧。”母亲用满怀疼爱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我疾步走到一袋花生面前,提了提,不重也不轻,我深吸一口气,然后一蹲,来了招大鹏展翅,双手一勾一勒,猛然一抬,扑腾!坐地上去了,屁股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我连忙爬起,揉了揉受伤的屁股,嘴里嚷着:“我还整不了你啊!”再次来到这袋花生面前,慢慢用力,终于抬了起来,慢慢放到了肩上。走到台阶旁,我一步一步往下走,袋子在肩上晃来晃去,如同喝醉了似的。就这样用碎步走到了屋里,把袋子推了起来。然后回过头继续扛,第二袋,第三袋,第……

我坐在地上,剧烈地喘息着,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四肢发软,腿脚无力,眼冒金星。累死了,不干了!突然眼前映现出母亲那眼角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瘦弱的身体,我心中一震。

我立刻走到袋子面前,稳稳地抱起袋子,使出全身的力气把袋子扬起,慢慢落到右肩上,身体似乎趔趄了一下,好险啊!我双手死死地地抱住袋子,眼睛盯着脚下的台阶,慢慢地,稳稳地,小腿不停地发抖,可恶的汗水又挡住了视线,我只好停下来,慢慢腾出右手胡乱抹了一把汗,右手迅速再回到袋子上,一级一级……

我费力地将最后一袋扛完了,看着眼前如小山般的袋子已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屋里,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15

提起作文, 学生害怕, 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 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语言车载船装, 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 干巴巴的, 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 仿佛面对一潭死水, 怎么也看不到学生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 禁锢学生个性, 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 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自信”, 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不仅具备甄别与筛选的功能 , 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 结合自己的实践, 我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呵护学生的点滴发现

学生作文, 大都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毕竟年幼, 有一些观点和看法是十分幼稚的。因此, 评阅学生习作时, 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 我们学校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研员洪老师曾经介绍了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 但洪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 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 现在她发现了, 并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 这难道错了吗? 多么细心的呵护啊, 孩子当然愿望对洪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我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原来足球是用脚踢的! 当时, 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 我当时就说这么一句话:“足球是用脚踢的, 老师也才知道。瞧, 我们又多了一个知识。”该生转羞为喜, 从此对写作十分喜爱。

2.分层而评,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本便可发现, 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 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 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 他们的习作自信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击得粉碎, 从而远离成功彼岸。怎样让学生跳出这个怪圈呢?我思索了很久。后来, 在实践中, 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 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信心, 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 不同层次的学生, 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对于以前作文比较差的同学, 只要有一定的进步, 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优”记给他, 并给他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自信, 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对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 一步步将他引向成功的彼岸。滴水穿石, 非一日之功。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学生的进步自然可以拭目以待。

3.指导性批阅, 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 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 从而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 鉴别优劣,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几乎没有收获, 仅仅是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已, 作文的后进生反而再次受到打击, 削弱习作的信心。

批阅这一环节应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 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 然后, 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 习作质量的再提高及习作体会地内化升华。

那么, 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 最普遍的是通过批注, 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 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那些“中心突出, 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 学生看了不知所措, 也得不到任何益处, 更不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行动, 这样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面批, 当面指导。当面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漏, 并指导修改。此外, 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应该多增加一些小组内的合作, 对某一篇习作进行讨论, 并说说大家的看法, 提出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反馈修改后的作文, 老师进行分析指导, 一定大有裨益。

4.动态评定, 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 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 促进优生更优, “差”生变优, 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 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 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 (与学生约定中+=良, 良+=优, 优+=特优) , 学生若再作修改, 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 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的动态性评定, 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 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机会, 使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上一篇:心电图机应急预案下一篇:医院废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