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湖学校卫生工作计划(精选6篇)
红菱湖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篇1
菱湖实验小学2013年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充分认识当前的安全形势,安全工作从不放松,一直以来,都能按照区安全办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抓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将2013年学校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初,认真制定《 菱湖实验小学2013年安全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并建立以沈晔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二、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及时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方案如实开展活动,按时总结工作并上传相关的信息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周暨安全教育日”活动。
1.广泛宣传,人人参与。学校建立安全教育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各年级组长任组员。
2.3月25日(周一),国旗下讲话轮值教师杨国强向师生作了“学习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的国旗下讲话,开展了一次全面动员。405中队举行了《安全你我他》主题周队日活动。
3.学校电子屏轮播“关爱生命,安全第一,努力创建平安校园”等宣传标语,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4.周五中午红领巾广播时间,全校开展小学生自救自护知识问答竞赛,各班评出10%优秀学生,发予“实践创新章”。
5.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就“学生交通安全、校舍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三防建设、学生活动安全、实验室安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学生心理健康”这9个方面进行安全大排查。
6.召开全体教职工安全会议。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安全,加强常规性安全教育,在集会或活动时一定要把安全工作做到位,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为了保护自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制定并实施菱湖实验小学2013“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各班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播放视频、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提升了学生了解灾害、识别灾害的能力,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1.各班上网收集有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的宣传资料或视频,利用晨会、班会或队活动进行学习或观看。
2.5月10日(周五)下午学校组织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后由校长将警报信号与听到警报信号应采取的响应行动等相关知识通过向学生进行宣传,增强学生对警报信号的识别能力。(5月12日当天,人防部门将统一进行防空防灾警报试鸣)
3.5月13日开展主题周队日活动。(504班)
4.全校各班个部门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全校各班各部门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校园各类建筑物等进行了排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落实责任,立即采取防范治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建立了学校行政、各处室和师生共同参与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校园联动机制,提高了学校抗风险能力。5、2013年6月,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为全体师生作了《知交通法规,做文明学生》专题讲座,使全体师生加深了对交通法规和出行注意事项的了解,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平安和健康。
(三)、制定并实施《2013年“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 1.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活动。(1)学校综治办选出25条安全宣传标语印发给各班学习、张贴;(2)6月3日翟煜珍老师就“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国旗下讲话;(3)分发《关于创建“平安湖州”致家长的一封信》。(4)短讯提示“各班要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a.继续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主题活动;b.排查并调节学生期末复习紧张的心理压力;c.期末复习,工作繁忙、心理压力重,为了保护自己,各位老师要调节自己的情绪,特别要控制过激行为。”
2.围绕“游泳安全百日宣传”活动积极做好防溺水教育工作。(1)5月30日下发《“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倡议书》;(2)6月3日由翟煜珍老师国旗下讲话;(3)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绘画、征文比赛;(4)布置“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宣传画橱窗;(5)组织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家访活动:6月28日下午,80位教职工分成20组对全镇103名留守儿童和90名外来务工子女进行登门家访。
(四)制定并实施《2013年(下)“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方案》,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10月12日,印发了道路交通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孩子与家长一起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2)10月18日中午收听了红领巾广播站交通安全的广播。(3)10月14日,费琦祎老师作了一次“珍爱生命,注意交通安全”的国旗下讲话。(4)10月28日,604班开展了“交通安全伴我行”周队日活动。
2、围绕学生交通安全开展一系列活动。
(1)10月11日中午,组织全校师生收看了“小学生文明交通专题教育片”视频。(2)二年级绘制了上下学“交通安全攻略图”,六年级组织了“我是怎样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主题征文,且评出了一、二、三等奖。(3)出好了一期交通安全黑板报,各班开展了一次交通安全班队活动。(4)各班每天放学前加强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提醒交通安全。
(五)、制定并实施《2013(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月暨消防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利用滚动屏幕、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渠道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增加防范意识,从而使师生树立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消防观念。2、11月5日和11月19日下午,陈斌副校长组织综治办和总务处人员开展了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主要从人员、设施、器材等方面入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发现了学校教学楼东侧和行政楼底楼的消火栓水管老化问题,并及时报校长室。3、11月12日,印发了《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内容,并利用晨读、班会、收听广播等形式学习,确保所有学生掌握到位。4、11月19日中午,学校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疏散应急演练,演练后薄永高书记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总结讲话。
5、开好消防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各班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知道的消防安全知识及做法。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生动灵活地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6、三至六年级同学进行“家庭消防安全逃生线路图”绘画比赛。全校共评出14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同时在宣传橱窗进行展出。
7、组织沈培芬老师参加区消防安全班队录像课比赛,获得三等奖。
8、邀请法制副校长罗警官作“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由于他工作很忙,通过多次努力联系,答应放寒假前夕为学生做“燃放烟花爆竹及家庭消防”安全专题讲座。
(六)、制定并实施《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学校饮用水等的安全监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环境卫生,严防学校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发生。9月份下发了《浙江省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知识要点》40条,并通过广播站、电子展板、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发动食品安全教育。并布置了利用晨读和周五中午学习要点,每月不少于2次。2、11月18日,605班开展了食品安全周队日活动。
3、开展了一次食品安全主题队会,五六年级出好了一期食品安全黑板报。
4、六年级开展了自编食品安全知识小报比赛,一年级开展了食品安全卡通画比赛,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在宣传橱窗中展出。
(七)制定并实施《“小手牵大手、共筑平安梦” 活动方案》,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10月28日升旗仪式后,每班5名代表参加了“我和平安有个约会”的现场签名活动。
2、六年级举办了“我的平安梦”征文比赛,同时三篇文章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征文评比,获得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3、12月2日组织开展了“平安南浔”建设知识测试活动。4、3——6年级组织了“小手牵大手,共铸平安梦”的绘画比赛,描绘我心中的平安,评奖并在宣传橱窗中展出。
5、开展防治雾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冬天雾霾天气、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提早做好预案,并在前阶段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治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遇到自然灾害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等常识,提高学生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深化平安建设宣传、营造平安共建氛围。认真参加并开展好“平安湖州”创建调查问卷活动,9月10日印发“平安湖州”群众安全感调查问卷表,下发1167份,回收1055份,并做好问卷的回收、统计和归档工作。12月2日,再次组织“平安南浔”建设知识测试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和校讯通短信方式宣传平安创建工作,提高知晓率和工作实效。
四、抓好学生接送车常规管理工作。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为重点,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法规宣传教育。
(1)开学初,重点做好学生上下学方式的统计工作,并要求家长在告知书上签名并收取回执。(2)下发乘坐校车学生家长告知单,合力抓好学生接送车的规范管理工作,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遵守乘车纪律和交通规则,组织好学生有序上下车;继续加强对学生骑车、行路等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法规。(3)在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排查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以短信的形式与家长、班主任进行联系,加强教育和整改,切实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认真做好校园警务站创建验收申报工作,开展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排摸调查,同时认真做好保健室和心理咨询室的争创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由于法制副校长工作比较忙,没有做到每学期至少一次安全和法制专题讲座。部分活动的参与率、知晓率、实效性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教育;精心组织、注重实效;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定能创建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
菱湖实验小学综治办 2013.12.12
红菱湖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篇2
1 加强青少年近视眼防治工作
近视眼高发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健康问题, 中央7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 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 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 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并将“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 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眼防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 要通过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班会、队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使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了解预防近视眼的基本知识, 掌握科学的用眼方法。注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各科任课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卫生状况, 在上课期间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写字姿势, 一旦发现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 要及时予以纠正;也要有意识的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看远与看近交替进行, 缩短一次性持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学校要坚持每天2次眼保健操的制度, 组织学生每天上下午做眼保健操, 并将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固定在教学计划与课表之中, 班主任老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为保证学生穴位按摩准确、到位, 要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使其掌握做眼保健操的方法和要领, 并督促学生按要求认真做眼保健操, 使其真正起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学生视力检查制度, 安排校医或保健教师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 及时发现学生视力下降的趋势, 对视力下降的学生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并督促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学校还要安排必要的经费, 并争取政府的经费投入, 确保教室的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的卫生标准, 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配合开展防近工作, 包括改善家庭的照明条件, 配备适合学生身高的桌子和椅凳, 帮助其养成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2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作息时间
中央7号文件强调要“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 h, 初中学生9 h, 高中学生8 h”。因此,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对中小学周课时总数的规定, 在周课时总数之内安排教学时间, 即在总的教学安排上不要随意突破总课时数, 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或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在各学科教学安排上要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安排各科的教学时间, 不要随意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时间, 压缩非考试科目课时, 增加考试科目课时。特别要按规定要求保证体育课课时的落实, 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要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 h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 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也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减少和控制家庭作业量,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缓解学生因过重课业负担造成的精神压力。要注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共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 保证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通过学校和家长的配合, 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 h, 初中学生9 h, 高中学生8 h。寄宿制学校要特别注意科学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 制订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及教育教学规律的作息制度, 并严格督促各班主任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 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确保青少年休息与睡眠时间。
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中央7号文件特别强调, 要“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 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 “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因此, 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健康教育, 尤其要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 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落实健康教育课时, 保证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例如, 要按照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相关学科中安排健康教育时间, 落实健康教育内容, 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健康教育任务的完成;按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 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 (其中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 , 对初中、高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将健康教育作为地方课程安排健康教育课和相应的课时, 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要注意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确定专职的健康教育师资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健康教育师资, 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承担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 并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学生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也要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包括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板报、黑板报、宣传栏等, 对学生进行各种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要重点抓好国家重点防治的几种疾病, 如艾滋病、碘缺乏病、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缓解心理矛盾, 解决心理问题。
4 加强学生营养干预与指导
针对学生营养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央7号文件要求“加强学生营养干预与指导: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 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 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加强和改进学生营养, 首先要办好学生食堂。办好学生食堂不仅要考虑学生一日三餐的饮食需要, 也要考虑学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要对食物与营养进行合理搭配, 努力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 满足就餐学生基本的营养需要。农村地区的学校食堂, 要借鉴一些地方开展大豆行动计划试点的经验,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大豆资源, 加工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 做到每天都能吃到一定数量的豆制品;还可以结合劳动技术教育, 发展校园经济, 养猪 (鸡、鱼) 种菜, 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吃到一定量的肉类食品、经常能吃到多种类的新鲜蔬菜;也要努力争取财政资助、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 保证家庭困难学生必要的营养需要。经济发达地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 要积极推进学生营养配餐或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 应积极鼓励和提倡开展学生营养配餐或实施学生奶计划。也要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 发挥家庭对改善学生营养的特殊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传授营养科普知识, 对家长进行营养与膳食指导, 让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 保证必要的营养摄入, 使家庭成为改善学生营养的重要环节。只有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营养配餐的中心, 才能真正保证所有孩子得到均衡的营养摄入, 有效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
5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是事关青少年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中央号7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要通过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促使学校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措施。首先, 要促进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 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经费投入, 保证食堂基本的卫生设施和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做到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小于8 m2;墙壁有1.5 m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地面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 易于清洗与排水;配备专用的餐饮具保洁柜、储存食品的冰箱或冰柜等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要求的设施设备。同时, 要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做到学校食堂必须领取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者) 。具体操作过程中, 重点做到餐饮具使用前洗净、消毒, 并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食堂采购员要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 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感官性状异常、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等;食品贮存分类、隔墙、离地存放, 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要贴有标志, 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分柜存放。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以及其他工具、容器标志要明显, 分开使用, 定位存放, 用后洗净, 保持清洁。加工食品做到烧熟熟透, 加工后的熟制品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 半成品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食堂剩余食品实行冷藏, 做到冷藏时间不超过24 h, 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才出售。
6 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健康体检是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 防止学生意外伤亡和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因此, 学校要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 建立和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切实使每个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要在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统一规划下, 选择有资质的规范医疗机构进行, 包括等级医院、学生卫生保健机构等。健康体检的费用要按照中央7号文件规定的“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 纳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由政府负责支付相应的健康检查费用, 不再收取学生的费用。对健康检查结果要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 对学生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对检查发现有器质性病变的学生, 学校要及时通知家长进行诊治, 并根据其身体健康状况, 合理安排其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负荷。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要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7 建立和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教育管理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教育行政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科学评价和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7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因此,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在所辖范围内确定一批学校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 安排必要的监测经费, 依靠当地学校体育卫生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 按照统一的方案和要求, 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对监测结果及时予以公告。并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 切实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开展体质健康监测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 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以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在学校体育卫生乃至教育质量评估中的导向作用。
8 要努力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
必要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 是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央7号文件要求“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 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 要限期整改”。“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中, 切实加大对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厕所、体育场地的改造力度。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争取政府的经费投入, 在教育经费中加大学校卫生经费安排, 帮助学校改善卫生设施条件, 尤其要努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基本卫生设施与条件。特别是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中, 要切实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 切实把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厕所的改造列入“工程”建设计划, 并加大改造力度。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 制定具体办法与措施, 切实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顺利进行。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行执法监督与检查, 凡达不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的学校, 应要求其制定整改计划, 并限期整改, 以此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的改善。学校要自觉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 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必要的经费, 努力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 切实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卫生部门要把学校卫生作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依法为学生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
9 加强校医室和校医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校医及保健教师队伍, 是完成和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保证。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 “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设立卫生室, 配备校医或专 (兼) 职保健教师,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因此, 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及寄宿制学校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设立卫生室, 配备专职校医;规模较小的中小学也要配备兼职的保健教师, 设立保健室, 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校医及保健教师的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计划, 为校医及保健教师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校医及保健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并为他们参加业务学习安排时间, 提供必要的条件。也要加强卫生室 (保健室) 的建设, 按照《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的规定要求, 为卫生室 (保健室) 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器械、设施或常用药品, 使校医及保健教师有较好的工作条件, 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10 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检查制度
建立学校卫生检查制度是促进基层学校落实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重要手段, 中央7号文件要求“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 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因此, 各级教育部门要尽快建立学校体育专项督导检查制度, 将学校卫生工作作为体育专项督导的重要内容, 加大对学校卫生的督导检查力度, 并对每一次的督导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公告, 以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学校卫生巡查制度, 安排学校卫生主管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学校卫生巡查, 保证必要的巡查频度, 保证每个学校至少每学期能接受1~2次巡查, 通过巡查加强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的经常性管理和指导, 及时发现学校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学校按照国家的规定要求落实各项学校卫生措施。要充分发挥卫生专业部门和专业机构的监督作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督与指导,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监测。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篇3
然而,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很好地得以全面贯彻,一些地方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得好与不好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与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农村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还没有真正改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薄弱局面。从本县中小学调查了解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个别学校只有一个分管领导,而无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甚至有些领导则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体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且认为要搞好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力和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把智育与体育割裂开、对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以智育取代体育的现象,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成为可有可无的局面。
其二,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从而造成他们对工作产生一种消极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教师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故此农村体育课上经常出现“一个哨子,一个球”放羊式的教学现象。
其三,个别学校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体育课被科任教师分散担任,甚至连课时都不能按大纲规定来排。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死板,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
其四,部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体育活动的必要经费十分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学校即使有丁点场地也被村里占用——变成木材市场、晒谷场等等。试想,连这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具备,怎么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振兴中华民族,实在令人担忧。
上述情况表明。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是刻不容缓,应该怎样加强这一项工作呢?
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体育的位置。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通知》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大纲》,并反复学习,展开讨论。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要把体育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纠正重智轻体,以智代体的错误倾向,树立以健康第一,教育为中心,育人为本的新理念。
其次,要健全网络,加强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一是健全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以分管领导为首,体育组牵头,体育教师人人负责的内部一条龙管理网络。二是在内容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做到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要明确目标,健全制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在学校体育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全体人员都明确体育工作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发挥群体作用。建立体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体育评估检查,总结经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当地优良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加强落实,强化管理,要经常组织检查体育工作目标和计划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不够者给予批评,限期改进。做到及时激励,赏罚分明。虽然农村学校经费十分短缺,但也要抽出一定的经费办好场地和器材,俗话说:“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只要领导重视,既抓硬件设施,又抓软件措施,两手都抓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才能搞好。
红菱湖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篇4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学期,在校行政、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以“主题——实践”为主要模式,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规范、健康心理品格、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养成,引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和谐德育新体系,促进学生前面健康成长。我们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健全德育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1.设立德育处,构建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大队、年级组等职能部门,各司期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班主任(辅导员)、学生成长导师及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网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学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责任感——踏浪寻幽》等文章,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培训、研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4月13日下午,举行了班主任、导师论坛,章晓琴、冯建囡、莘新芸三位老师作了交流。5月15日下午,召开了毕业班工作会议。
3.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着手。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实施教育服务新农村“四项工程”为途径,切实增强教育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小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场所,开展爱家乡、爱劳动活动,开展“校村结对共建和谐”活动。4月22日下午,召开了“和谐育人,构建和谐”为主题的四年级家长会议。4月1日上午,浙江省代理家长与万名“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启动仪式在我镇举行。我校18位留守儿童与贾建平法官等代理家长志愿者结对。5月22日下午,市妇联12位同志与我校12名留守儿童结对。
(二)实施“主题——实践”德育模式,加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训练为载体,加强文明礼仪、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营造勤奋向上,环境优美、团结和谐的氛围,促进校风、学风的明显好转,争创省文明单位。
2.组织开展寒假“六个一”活动的有关评比,结合寒假的体验和调查访问,在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参加区第二届“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活动和省“知荣辱树新风”读书活动的有关征文评比,打造书香校园。
3.重视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①规范少先队组织活动,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周四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周五“周队日”活动。②继续开展示范性少先队观摩活动,努力提高“124”大、中、小队活动质量,培养队员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③加强各类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监督岗等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锻炼队员自我管理的能力。创建“环保地球村”等活动阵地,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深入实施体验教育。④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⑤深化“文明素养进新村”主题教育。⑥继续实施常规管理的各项检查制度,开展“三项红旗”竞赛和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优秀环保小卫士、优秀中队的评比。
(三)深入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和谐成长。
1.继续深入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关注特殊学生的发展。①积极参与导师制“学业辅导”共同体研究,本学期,主要对后20%学生的学业辅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特长生的培养进行研究,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提供。6月5日共同体单位到我校开展活动,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导师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执行各项制度,开展好导育工作,填写好各类表册,能重点进行策略研究,总结学业辅导方面的经验,开展导师论坛交流;②对照导师教育方案,组织受导学生成长日记评比和优秀教育个案评比;③5月23日下午,举行了“关爱儿童,奉献爱心”退休教师与受导学生结对活动;④期末开展了导师的考核与评比活动。
2.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这两门学科的自学考试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②上好隔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活动手册》的教材。③设立心理辅导室,定期由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坐堂进行个别心理咨询。设立心理信箱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和学科渗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高心育水平。
(四)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1.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加强警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开展法制讲座,使学生树立法制意识,知法、懂法、守法。3月25日——3月31日开展了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的学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紧急预案,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安全保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做好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检查和考核等工作,加强师生安全工作意识。
3.充分利用好《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校本课程。各班放学前班主任能进行一分钟的警示教育,并排好路队,带领学生有序地走出校门;班主任能加强学生骑车、乘车的管理:12周岁以上学生申请后才可乘车;12周岁以下学生一律不准骑车;教育附近农村孩子乘坐康达公司的汽车上学,不允许乘坐无证无牌的机动车。
4.学校能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五)实施特色创建工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以“一校一品”为载体,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充分发挥我校中国象棋训练基地的作用,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象棋的兴趣,1-3年级各班每周一节象棋课,并有专职教师辅导,同时由校长亲自负责《小学低年级中国象棋教学优势探究》的课题研究。2.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活动工程,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特色和创新的创新的实践与研究。①本学期在上学期实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特色,在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上做了适当调整。开学第一天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就做了详细地布置,要求全体教师思想重视,不挤占活动时间;班主任要发挥组织安排、协调、督促作用;辅导教师要认真准备并做好每次指导和记录。②开展文体活动示范班争创评比。③结合省“书研会”和“2+1”活动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争取在三年内使自具有至少一个项目的辅导能力,继续实行教师早时三笔字练习制度,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月上交硬笔、软笔书法作品各4张,专人负责登记。
3.组建书法、美术、声乐、舞蹈、象棋、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成立鼓号队、运动队,加强以上组队的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区乒乓球、三棋、篮球比赛,“校园合唱节”活动中和浙江省迎奥运书画比赛活动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今后工作思路:
1、改革一日常规检查评比方法,进一步激发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继续完善德育考评方案,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3、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篇5
1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1.1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起步
学校卫生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 它最初在学校开展一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项目,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 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 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其中包括学校卫生工作, 逐渐在学校开展学生体检、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等工作。1929年2月, 当时国家政府的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 同年颁布了“学生健康检查规则”。该学校卫生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学校卫生的行政管理专门机构。1935年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预防沙眼方案”, 供推广实施。但由于当时的国内经济基础薄弱, 军阀混战, 学校卫生工作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设施, 医学院校没有设立预防医学专业, 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 学校卫生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1.2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平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发展儿童健康和学校卫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明确规定。同年,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首次全国学校卫生工作会议。自1951年到1966年教育部或/和卫生部发布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指示、政令等十多项, 主要涉及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 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改善学生营养、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流行、学生常见病防治等。如1961年1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保护学生视力的通知》;1964年9月, 卫生部、教育部、文化部、建筑工程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的联合通知》等。上述法规政策的规定为新中国学校卫生工作, 为各级各类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并使学校卫生工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20世纪50年代, 随着部分医学院校学校卫生教研室的设立和各级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的建立, 全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初具规模, 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得以逐步开展, 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了各级学校卫生保健系统。1960年, 随着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展, 学校卫生学改名为儿少卫生学, 由叶恭绍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使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出版, 标志着儿少卫生学科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使学校卫生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4月14日, 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 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得以恢复。学生近视眼、龋齿、蛔虫、沙眼、肺结核、鼻病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得以恢复, 并逐步得到发展。
1.3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是学校卫生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1979年5月15-22日, 经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会议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规章制度、重视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 会议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5月7日,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指导等一系列卫生政策措施, 将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3.1 学校卫生管理法制化
1979年12月6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80年8月26日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 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对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使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法制化。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和学校卫生标准, 包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学校疾病防控、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建设、学生营养改善、学校卫生机构及人员管理等。如《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2002年)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基本要求》 (2006年) 、《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1992年) 、《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1992年, 2008年重新修订)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2003年)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8年)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2008年) 、《中小学校卫生室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 (1993年) 、《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指导意见》 (2004年)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2008年)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2010)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GB/T 3876-2002)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方案》及《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 (2000年) 、《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 (1995年) 、《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 (199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 (2010年) 等。
1.3.2 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化
《1978-1985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 将“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进行调查研究”列为纲要19项主要任务的第3项, 1979年在16个省市开展了7~25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1985年, 由教育部牵头, 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多民族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在1985年调研的基础上,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原国家教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 (87) 教体字022号]中, 明确提出建立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 调研的制度, 以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定每5 a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自1985年至2010年已成功地组织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2002年, 在每5 a开展一次大规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基础上, 又在全国部分地区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每2a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从而形成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及公告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 明确要求, 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2008年, 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对健康体检项目、经费解决途径、体检机构资质、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1.3.3 学生常见病防治规范化
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全国爱卫会共同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1992年) 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 (1993年) , 对学生常见疾病 (沙眼、视力不良、龋齿、牙周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肠道蠕虫病等) 的筛查、治疗和预防, 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等方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措施, 经过10 a的努力, 使得曾经严重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沙眼和蛔虫感染两大疾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如城乡学生沙眼患病率分别从1992年的15.88%和17.87%, 下降到2000年的7.5%和8.0%;城乡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4.94%和26.60%, 下降到2000年的1.1%和6.6%,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蛔虫感染率已下降至1%以下,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996年3月, 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轻工总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的通知》, 确定了10个经济欠发达的县 (市) 和2个经济较发达县 (市) , 进行课间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豆奶为主的“大豆行动计划”的试点。199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2000年8月,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 由农业部牵头实施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是借鉴国际经验, 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统一质量标准生产、配送的学生饮用奶的专项计划。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明确提出,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并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实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1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要求学生营养餐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 动员各有关部门、生产企业、中小学校、民间团体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因地制宜, 探索学生营养餐的发展途径与做法;要坚持质量第一, 把好卫生关;贯彻科技支持;要开展宣传教育, 取得全社会支持;要与现有大豆行动计划、学生奶计划等专项计划相配合。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 积极开展科学营养等健康教育,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2011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提出了启动国家试点、支持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一补”政策等五方面内容。
2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卫生法制化建设有待加强
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 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作为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已公布20余年, 其中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学校卫生工作实际和现实要求。另外,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力度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不够。
2.1.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需要修订
《条例》应将学校教师及职员纳入学校卫生服务中, 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性社区, 学生、教师及职员是学校这个特殊社区的组成人员, 他们的健康状况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如教师、职员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造成学生伤害, 甚至死亡时有发生;教师、职员患传染性疾病致使学生感染, 甚至暴发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因此, 在《条例》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中应该纳入学校教师、职员的健康问题。《条例》应纳入特殊学校, 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 《条例》第三条规定了“本条例所称的学校”, 没有体现特殊学校, 如盲、聋、哑学校, 培智学校等, 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不能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条例》第六条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预防性监督, 但2004年《卫生部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卫政法发[2004]277号) 显示, 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公布取消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卫生许可。造成许多地方无法依据《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 开展“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使得学校选址存在问题, 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另外, 学校食堂、厕所、卫生室等布局不合理, 造成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是20世纪80年代问题, 现在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发生明显变化, 伤害已经成为学生的第一位死因, 近视眼、肥胖、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学校卫生工作重点需要在常见疾病防控基础上, 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预防、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及干预等工作方面。《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的职责, 但2001年各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机构调整, 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 存在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推诿等现象, 需要修订《条例》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2.1.2 学校卫生政策法规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条例》第五条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 (包括自习) , 小学不超过6 h, 中学不超过8 h, 大学不超过10 h。《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 h, 初中学生9 h, 高中学生8 h。但家长、校长、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而是“智育第一”的观点, 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为中心的意识, 仍强势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不够,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不力。
2.1.3 学校卫生标准需要制订或修订
学校卫生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有利于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的改善, 有利于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规范学生健康管理和学校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标准的发布对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有重要意义, 对强化学校卫生的科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 学校卫生工作呈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截至目前, 我国学校卫生相关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部分标准还存在标龄太长, 如《标准对数视力表》 (GB11533-1989) 、《儿童少年血红蛋白筛检》 (GB/T 17099-1997) 。现有标准不能覆盖所有健康问题, 特别是某些主要健康问题, 如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没有中国的标准。因此, 亟需完善学校卫生技术规范、工作规范、管理规范, 确定儿童青少年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健康状况和身体测量正常值, 完善并拓展学校建筑设计与设施、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家具及教具、儿童青少年卫生用品、教育过程、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健康教育规程等方面的卫生标准。
2.2 学校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在现有管理体制下, 卫生部和教育部均有相关司局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规划, 在省、地市和县级卫生厅、局和教委负责当地学校卫生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使得各地在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时在规划上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上没有形成一个平台、在管理上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从而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
2.2.1 学校卫生管理网络不健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 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由于学校人员编制限制, 很难达到《条例》规定, 大部分中小学校甚至没有校医。有校医的学校, 由于校医自身素质、工作任务繁重琐碎, 仅限于对学生的轻微疾病作应急处理, 很难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学生常见病登记等学生卫生保健工作, 使学生常见病的三级预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2.2 学校卫生监督指导滞后
本世纪初,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 卫生部司局内部调整, 监督司撤销学校卫生处, 职能分散到相关司局;2001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也进行机构调整, 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 针对学校卫生监测、监督和技术指导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推诿等现象。另外, 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被取消, 学校卫生工作多被纳入公共卫生科或者慢病科室, 而这些科室工作繁忙, 涉及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很难系统开展。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监督中心亦未设立独立的学校卫生监督科,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分别由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科室负责, 致使某些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成为盲角, 而某些学校又陷入重复监督中, 加重学校负担。
2.3 学生健康监测体系不完善
教育部牵头, 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自1985年起每5 a开展一次, 已经进行了6次调查;教育部自2002年起在部分省市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 每2 a开展一次监测活动。这2个调查系统形成了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及公告制度。自1990年开始, 卫生部建立了学校卫生年报制度, 学校卫生统计年报表纳入国家正式卫生监督体系, 并于1991年开始试报, 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 每年向卫生部上报学校卫生监督情况、学生预防保健和学生疾病发生情况。目前, 卫生部监督局已经建设了学校卫生监督信息直报系统。卫生部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开始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上述学生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中国学生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病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为中国学校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起到了很好的探索和先导作用。但是, 中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测体系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在信息的收集、共享和利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如监测点校代表性不足、随意性大;数据收集渠道不畅, 质量差;监测内容不能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全貌。同时, 未形成一个多部门共享的信息收集和互动网络, 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能很好地为学校卫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3.1 学生健康监测内容不全面
青少年体质包括体格发育、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心理行为和适应能力, 目前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监测) 中涉及体格发育、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相关疾病。例如, 1985-2010年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检测项目主要涵盖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4项指标, 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脉搏、血压、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 (7~12岁男) 、引体向上 (13~22岁男) 、仰卧起坐 (女) 、握力、50 m×8往返跑 (7~12岁) 、800 m跑 (13~22岁女) 、1 000 m跑 (13~22岁男) 、坐位体前屈、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月经初潮、首次遗精等, 但缺乏心理发育和适应能力监测。另外, 缺乏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 如健康相关行为监测、学习卫生及生活环境卫生监测等。
2.3.2 学生健康监测人群覆盖不全面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监测) 目前只覆盖了正常儿童和青少年, 对于肢体残疾, 听力、视力残疾, 智残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 以及肥胖、营养不良等常见病的发生率则缺乏全面数据。各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学生也应当纳入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中来。
2.3.3 学生健康监测管理不统一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由教育部牵头, 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学生生长发育监测, 但各省、市、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业务牵头单位不甚统一, 甚至是临时组建队伍。同时, 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 因病缺勤、因病休退学、死亡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等, 目前基本没有开展。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督, 但各地市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2.4 学生重大疾病防控适宜技术缺乏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乡村学生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 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2010年学生发生肺结核、乙肝等法定报告传染病524 539例, 死亡313例,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 通过5 a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针对近视、肥胖、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中小学生重大健康问题, 目前还缺乏相应防控适宜技术。
2.4.1 肥胖筛查和控制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指南》, 但实际工作中缺乏儿童肥胖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儿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没有接受过专门技术培训,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受到影响。农村地区中小学仍然面临着体育、健康教师编制不足、工作量过大、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大部分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体育、医学教育背景, 因知识、能力所限, 很难高标准地完成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目标, 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2.4.2 近视筛查与预防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视力检查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中所使用的检查方法, 主要适用于教育学现场筛查, 无法取代临床检查。发挥眼科医生和基层校医积极性, 完善近视的筛查程序势在必行。国家应加大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投入, 开展检影验光、现场视力检查相结合的大样本调研活动, 进一步规范视力不良筛查、诊断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将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转化为实践, 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应树立“治假 (近视) 是手段, 防真 (近视) 是目的”的观念, 坚持治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 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 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 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2008年) 。2.4.3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适宜技术还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存在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人力单薄、设备不全, 应急预案存在内容不够细致或操作性不强, 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处置迟钝, 部门之间缺乏协作、联动。同时, 现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研究不多, 且多从整体角度设计, 研究多限于宏观政策方面, 应急预案在设计和制定上缺乏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 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 缺少一整套系统、规范、科学、应用性强的防控体系和处置手段。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 有部分学校甚至连基本的公共卫生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他们不仅容易发生突发卫生事件, 而且一旦发生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因此, 亟需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适宜技术研究, 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
3 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明确提出, 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 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作为发展的优先主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 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 必须把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的健康作为战略任务。因此,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另外, 加强学前教育, 需要关注幼儿园的卫生管理、教育过程和教学形式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农村地区教学网点布局调整, 需要关注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常见病防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等;西部农村贫困学生营养补贴, 需要进行学生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 营养补贴政策落实及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的“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控制儿童常见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等目标要求, 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将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4 当前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1 学校卫生政策层面
积极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制定学校卫生标准, 特别是针对寄宿制学校及幼儿园相关卫生标准;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情况督导、检查要求。
4.2 学校卫生组织管理层面
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协调机制, 在政府领导下多个部门共同协调, 包括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体育等部门, 以及卫生部门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平台, 将学校卫生作为一个整体, 才能更好地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有利于将学校卫生工作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
4.3 学校卫生工作层面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扩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 使其涵盖生长发育与体质健康、常见病、传染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教学生活环境卫生, 以及影响学生健康及疾病发生的因素等;加强学生年度体检的质量控制, 健全中小学生健康档案, 全面实现学生健康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积极申请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科学研究, 使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更加科学、规范。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控及健康问题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和实践, 使学生视力保护、口腔保健、伤害预防, 以及学校控烟、营养干预、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更加科学有效。实施健康校园工程, 整合教育、卫生 (监督、疾控、应急、结核) 、食药、安全、红十字、共青团、社区、家教等部门工作, 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平台;通过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健康危险行为的监测, 加强对学校生活与学习环境的监测、指导和监督,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4 学校卫生能力建设层面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教育、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学校卫生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 完善学校卫生网底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校卫生专业培训, 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者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高等学校、教育部门等共同开展学校卫生相关课题的研究, 并通过相关学会举办全国性或者区域性学术交流, 加强学校卫生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
红菱湖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篇6
【关键词】学校卫生;问题;改革
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之中明确的指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学生们的健康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护和治疗。学生在家庭之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健康情况关乎着整个家庭的幸福情况更甚至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学校卫生工作是如此的重要。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要主要的一个阵地,是传染病高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的一个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关乎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理应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
一、目前学校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加重视知识的教育,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们灌输知识,使学生们只会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了学生的作业量大,学习压力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变化,另外由于学习时间比较长,将锻炼时间以及放松的时间压缩,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得不到保障。由于学生相对于来说更加注重知识教育,对于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学校的领导层都有“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这样的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许多学校的学校卫生工作长久以来得不到发展,学生们的健康情况得不到保障,影响学生们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除此之外,对于学校卫生工作不重视还体现在卫生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并没有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制定,而是照葫芦画瓢,另外卫生技术人员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缺乏。
2.学校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教育部门并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学校卫生管理的主导作用,而卫生行政部门也没有做好学校卫生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这两个部门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以及合作,使得学校卫生工作停滞不前。另外在这两个部门之中,相关的专业人员配置的比较少,专业人员不足,造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对于学校卫生保健所机构的定位也是不明确,造成了学校卫生保健所机构的工作效率底下,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卫生工作该改革的意见建议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是学校卫生工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更好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贡献,笔者认为首先就因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想要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改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集思广益,促进发展。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不到位的问题,学校中并没有非常专业的校医,受编制难解决。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建立校医专项编制,逐渐逐年解决校医编制不足的问题,以扩大专职校医的队伍,并且将校医的配置情况纳入学校等级评估、晋升及年度考核等的主要考核条件。另外还要输送一些高质量高素质的新鲜血液,其次还应该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相关员工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让学校卫生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更好的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改革提供动力。
2.健全完善学校卫生法律法规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颁布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条例中的一些条款以及内容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和缺憾导致了现如今一些学校卫生工作有法不依,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法律法规的真正效力,同时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也促进了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现如今的条例已经不能够满足学校卫生工作的需求了,所以学校卫生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法律法规之中有一些条款没有明确法律责任,首先就应该将这样的条款进行补偿说明,明确法律责任,其次一些条款之中并没有相应的配套的实施办法,所以造成了一些学校卫生工作的执法难行,所以在对学校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时应该补充相应的配套的实施办法,让学校的卫生工作能够更好的执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卫生工作关乎着青少年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以及国家的未来,所以学校卫生工作不得马虎,学校以及政府应该提高对于学习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家长和学生积极配合,笔者相信学校卫生工作势必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红菱湖学校卫生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我爱菱湖公园600字作文10-23
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全文09-30
“学校卫生健康计划”学校工作计划09-20
学校卫生工作08-25
学校卫生与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纪要08-13
学校文体卫生工作计划05-25
学校清洁卫生工作计划05-31
学校卫生创建工作计划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