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共8篇)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篇1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一)登记立案
1、投诉
①投诉人以来访方式投诉的,首问监察员应要求投诉人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应证据材料。
投诉人2人以上的,应分别填写。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由投诉人口头投诉,监察员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对确系同一单位、同一事由引起的人数较多(5人以上)的集体投诉,监察员应建议投诉人推荐代表投诉。投诉人未推荐代表的,应分别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
②投诉人以来电方式投诉的,首问监察员在听取投诉事由后,认为属劳动争议事项的,直接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或者诉讼程序办理,并做好相应记录;认为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和发生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超过2年期限的投诉,直接告知投诉人,并做好相应记录;认为需投诉人前来登记投诉的,直接告知投诉人受理机构、地点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投诉人坚持投诉的,首问监察员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提出处理意见,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③投诉人以信函方式投诉的,投诉信函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视为投诉人已提交投诉书;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投诉人补充投诉材料。
④投诉人以网络方式投诉的,案卷档案管理员应当收集、登记投诉事项、投诉人联系方式等材料,登记编号后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
2、举报
①匿名投诉、未提供真实姓名的投诉以及未提供真实有效通讯方法导致无法通知投诉人补正材料的投诉,视为举报。
②对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举报,首问监察员应及时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登记表》,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决定是否立案查处。
③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举报,应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或作出解释。
④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为举报人保密。匿名举报或无法通知举报人的举报不予受理。
3、补充证据
首问监察员在审查举报、投诉案件相关证据时,如发现证据不足的,发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补充材料告知书》,告知举报、投诉人补充材料。
4、案卷登记
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及有关证据材料交由案卷档案管理员登记后,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
5、指办意见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根据不同情况签署下列意见:
①指定主办监察员和协办监察员进行初步调查;
②移送其他部门办理。
③提请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
④指定或者委托下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
⑤不予受理。
6、回避
被指定的主办监察员和协办监察员认为需要回避的,按规定回避,并由负责人重新指定监察员。
7、立案
经初步调查,需要立案查处的,在5个工作日内按以下规定办理: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立案审批表》。
②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立案。
8、案件移送
①经过调查、检查发现所查处的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②查办的涉嫌劳动保障犯罪案件,应当按《关于涉嫌劳动保障犯罪案件移送的规定》办理相关移送手续。
9、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的投诉由承办监察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投诉人,并将有关文书材料交由案卷档案管理员存档。
投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①投诉内容、要求应当或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仲裁,或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已经其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处的;
②投诉人所提供、反映的内容或要求及其基本情况不明确的;
③投诉人没有提供有关线索且被投诉单位的违法事实不清的;
④投诉人不提供被投诉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违法事实等基本情况的;
⑤投诉内容经核查,与事实不符的;
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发生在2年前的;
⑦不属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调整范围或投诉事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的。
(二)调查取证
1、书面调查取证
①由承办监察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
②送达当事人。
③按规定调取证据材料。
2、实地调查取证
①两人以上同行,出示证件,告知被调查人监察事由。
②被调查人提出回避请求的,按规定回避。
③制作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记录。
④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3、异地调查取证
报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承办监察员可直接赴异地调查取证,也可以向涉案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发出协查函,请求协助调查取证。
4、委托审计
①承办监察员书面提出委托审计报告。
②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
③制作委托审计文书。
④送达受托人并负责接收相关的审计报告。
5、证据保全
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出证据登记保存申请,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②监察员将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及证据登记清单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当事人拒不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劳动保障监察员注明情况;
③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期限届满后应当解除证据登记保存措施。
6、中止调查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需要中止调查的,由承办监察员书面报告中止理由,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投诉人。
7、延长时限
需要延长办案时限的,由承办监察员书面报告延长理由,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8、撤销立案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立案后经调查,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立案。
①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②违法情节轻微的,且已改正的;
③被调查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解散、关闭,没有财产进行分配,又没有相关义务承受人的;
④不属于立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
⑤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
⑥根据《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五条应当由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办理的;
⑦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超过2年的;
⑧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撤销立案的情形。
撤销立案由承办监察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撤销立案审批表》,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三)行政强制及处理、处罚
1、责令限期改正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
②7日内送达。
③督促改正,并记录在案。
④当场作出限期改正指令的,由承办监察员按照《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31条、32条的规定办理,并将改正情况记录在案。
2、一般案件处理、处罚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处罚)审批表》。
②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
③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组织集体审议,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④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
⑤制作《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处罚)事先告知书》。
⑥送达当事人,告知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行政、司法救济渠道。
⑦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陈述申辩记录》,交由当事人签字。
⑧送达处理、处罚决定书。
⑨监督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并记录在案。
⑩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由承办监察员按照《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31条、32条的规定办理,并将履行情况记录在案。
3、重大案件处罚
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的重大案件处罚,按下列程序办理: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处罚)审批表》。
②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后组织集体审议,提出处罚意见。
③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提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④送达处理、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行政、司法救济渠道。
⑤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陈述申辩记录》,交由当事人签字。
⑥当事人申请听证,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组织听证。
⑦送达处理、处罚决定书。
⑧监督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并记录在案。
⑨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负责人集体讨论重大案件处罚应当如实给予以记录,《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①集体讨论的时间、地点;
②主持人、参加人员、记录人员的姓名;
③案由;
④案件调查人员案情汇报;
⑤参加讨论人员的主要观点和意见;
⑥结论意见。
4、文书送达
劳动保障监察文书送达当事人时,应由签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注明拒绝理由。
5、行政复议或诉讼
用人单位或个人对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决定(处理)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处理)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延期或分期履行
①由当事人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书面提出延期或分期履行请求。
②经承办监察员审核后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7、执行
①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15天内予以履行。
②对不自动履行决定的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定期检查履行情况,告诫被罚单位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以处罚;如发现用人单位有抽逃资金、转移财产的行为,应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③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制作《申请强制执行书》,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在决定起诉期限(行政复议期为二个月,行政诉讼期为三个月)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结案归档
1、案件办结后,由承办监察员填写《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审批表》,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2、按规定整理案卷材料。
3、经案卷档案管理员检查后,办理移交手续。
4、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3年。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篇2
一、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软硬件要达标
(一) 建立设备现代化、办案安全化、管理科学化、指挥系统化的“四化”高标准的办案工作区
人民检察院应要高度重视办案工作区建设工作, 在建设办案工作区的过程中, 根据建设方案将办案工作区建在办公大楼一楼或者独立区域, 安装防盗门, 设有安全通道, 整个讯问室和询问室的墙壁需进行软包装, 安装空调, 所有房间的电源线、网线全部走暗线, 电源插头安装在犯罪嫌疑人不能触摸的地方, 有效地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2]。采取使用双层吸音板材的方式进行隔音处理, 为了方便办案, 办案工作区应独立一定区域, 不与其它办公地点混合, 办案工作区内要设有讯问室、询问室、医务室、执勤室, 物品管理室和卫生间等, 形成一体化格局, 并保证达到安全实用标准。在办案工作区内装有监控录像设备, 办案工作区各讯问室、询问室、楼道均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避免了监控的死角和盲区。在办案工作区的执勤室因配有警械具, 防止突发事件的处置;医务室应配有相应的药品和医用器具, 设施齐全, 保障安全。
(二) 司法警察统一管理办案工作区制度
细化办案区管理规定, 规定院办案工作区由法警部门管理, 明确检、警、技、办各部门职责, 形成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一体化执法工作机制。明确司法警察在办案区的工作职责, 进一步明确司法警察在交接班、值班、看管犯罪嫌疑人等方面的要求, 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办案安全。警务部门对办案工作区的使用状况进行登记, 同时, 对办案工作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出入[3]。做好使用准备, 细致检查办案工作区环境、设备, 保证电脑、监控设备不出故障。积极配合自侦部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给予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有必要, 应该只有警械器具, 比如手铐等。
(三) 建立医疗救助绿色通道
为了严格依法办案, 加强安全防范, 切实防止在办案工作区讯 (询) 问人员发生自杀、自残、突发疾病等办案安全事件,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直接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加强安全防范的规定》, 不断促进依法、规范、文明、安全办案, 防止办案安全意外事件发生, 检察院应与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建立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建立领导机构, 明确责任;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医院院长和法警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统一指挥处置突发事件。2、健全应急医疗救助设施, 检察院在办案工作区建立专门医护室, 由医院负责指导采购治疗常见突发疾病的备用药和医疗救治备用器械。医院设立独立的安全隔离特护病房, 检察院与医院开通24小时急救专线, 由专人负责联系, 确保发生涉案人员在被调查中突发疾病、自杀、自残危急情况出现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3、工作协助原则, 建立应急突发事件专业培训机制。医院将定期组织检察院相关部门干警开展紧急医疗救助培训, 讲授急救知识和救助方法, 并在办案工作区关键部门配备医用急救工具箱。同时, 定期对配备的药械进行检查、更新。
二、检查机关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
(一) 办案工作区实行司法警察值班制度, 强化防范意识, 抓学习促理念
法警部门必须每天安排至少一名法警在办案工作区进行值班, 保证办案工作不受外来一切干扰, 防止其它人员损坏办案工作区设备, 确保办案工作区的环境卫生;值班制度做好交接班, 能够及时有效的为我院自侦部门提供较好的办案环境, 完善相关制度。对办案工作区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学习, 进一步明确了办案工作区的使用、管理和审批程序, 细化了司法警察的责任, 确保办案工作区管理规范, 司法警察工作到位、保障到位、配合到位、安全到位[4]。
(二) 自侦部门使用办案区, 法警部门提前检查, 中间配合, 事后整理, 强化保障措施, 抓落实促成效
办案工作区是自侦部门办案的重要场所, 办案工作区的使用必须要规范, 不管是自侦部门还是警务部门, 对办案工作区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办案安全。在使用办案工作区前, 法警部门必须提前做好使用准备, 细致检查办案工作区环境、设备, 保证电脑、监控设备不出故障。在自侦部门带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 司法警察应及时对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告知进入办案工作区的规定, 对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和其它不应留在身上的物品给予扣押保管登记。
(三) 办案工作区文书规范填写整理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被带回办案工作区时, 应登记《办案工作区值班记录本》, 对有必要保管的物品的, 给予登记《办案工作区物品安全登记表》要让物品所有人签字, 被保管的物品妥善保管, 询问或讯问结束, 物品应归还物品所有人或移交自侦部门的工作人员。办案工作区值班法警要及时做好《办案工作区值班记录本》的记录[5]。明确办案工作区的区域划分, 规范办案工作区的工作运作程序。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办案区申请、使用登记表》规定, 把申请部门、审批程序、办案人员、传唤对象、安检情况、时间登记、值班记录、处理结果都作为必填内容, 将所有的办案程序都纳入规范运作。
三、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的使用流程
(一) 办案区申请使用, 警务部门根据领导批示安排使用
办案工作区是检察机关传唤、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院接受讯问或询问证人的专门场所, 所以办案工作区一般是自侦部门的办案场所。办案工作区必须先有自侦部门填写《办案工作区使用审批表》, 报分管检察长审批, 警务部门在接到分管检察长的指示后, 安排使用办案工作区。
(二) 安全检查办案工作区
司法警察每日安排法警值班办案工作区, 使用办案工作区之前, 值班法警都会检查办案工作区, 消除办案工作区的安全隐患, 提供办案工作区的饮水和休息场所。对被带回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先予以告知进入办案工作区的规定, 例如:“1、主动配合司法警察检查。2、身上不得带有金属的物品 (包括手表、戒指、硬币等) , 若带有金属物品应一律上交给法警保管。3、通讯工具应给予关闭并交有法警保管, 身上带有贵重物品应说明。4、在办案工作区内未经侦查人员批准, 不得随意走动, 不得随意出入办案工作区。5、在办案工作区内若有身体不适, 应向办案人员说明。6、去卫生间必须有办案人员或法警陪同。然后按照上述规定给予身体检查, 使用金属探测器等工具检查, 对需要保管的物品给予登记保管[6]。
(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办案工作区的移送
对于案件的结束或阶段性结束, 自侦部门带回办案工作区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离开办案工作区的情况, 警务部门要根据案件的需要分不同情况分别移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离开办案工作区必须安全离开或正确离开, 办案工作区的使用才算真正的结束。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离开办案工作区的情况有提押押解、通知领回、自行离开等。不管是何种离开方式, 警务部门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确保被带来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离开, 不留安全隐患。
(四) 整理办案工作区, 做好总结
自侦案件使用办案工作区要建立一案一回顾制度, 每个案件结束后, 司法警察都要召开例会或总结, 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同时建立办案工作区资料档案。检查办案工作区设施, 整理办案工作区环境, 规范办案工作区使用文书。确保办案工作区环境整洁、设施良好。
四、结语
办案工作区是检察院的重要场所, 司法警察是维护办案工作区安全的重要力量, 加强办案工作区的规范管理、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消除, 对细节进行把握和注意, 能有效防止办案工作区安全事故发生[7], 当前检察机关办案工作区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 需要各级检察机关从硬件建设时就要重视, 使用中从实践掌握经验, 全力促进检察机关反腐和法律监督的保障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师岩.司法警察必备[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1.
[2]将彬, 林旭东, 邓雪梅.办案工作区建设:要硬件更要制度和管理[J].中国检察报, 2011.5.
[3]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办公室编写.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管理规定[EB/OL].安徽检察网, 2008.
[4]胡建江, 刘丹阳主编.司法警察工作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5]金川, 唐长国, 柳捷, 冯秀成.司法警察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办公室编写.司法警察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中纪委办案流程全解析 篇3
除了被抓起来的贪官,很少有人能说明白中纪委究竟是怎么办案的。
插一句,驻华外交官反倒是少数知晓这一秘密的人群之一,因为在2011年,近50名驻华外交官被邀请走进中纪委参与开放日活动,新西兰大使馆的Pam Dunn说:“我们国家的政党没有这样的机构,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
直到今年3月,这个“秘密”被解除了。
当时正是全国两会快要闭幕的时候,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纪委的办案流程,而且干脆连27个内设部门都介绍了一下,这为中纪委赢得了不少赞誉。信息证实,中纪委办案分五步: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以及移送审理。
由此,我们得以拆解这个权威但也神秘的最高反腐机构的运作过程。
受理:每两分钟就能收到一封举报信
先说受理。
简单通俗一点的比方是这样:在战场上,侦察兵接到老乡的线报,说在前方某个位置有敌军阵地。经过研判可信度之后,侦察兵采纳了这个线报—这就是中纪委办案中的“受理”。
接下来,侦察兵会潜入前线,先去侦察下,确定敌军阵地确实存在—这相当于“初步核实”。然后侦察兵会返回司令部,向上级作汇报。如果上级觉得值得进一步侦察,会确定一个方案—这是“立案”阶段。“立案”之后,侦察兵会再返回前线,带着更多的人,去摸清楚敌人阵地的更精确方位—这就是“调查”阶段。
侦察兵搜集完准确的情报之后,将数据传送给我方的炮兵部隊,好让我方炮兵准备进行最后打击—这就相当于“移送审理”阶段。
别觉得过程简单,其实走到每一个阶段,都有好几个分叉口,秘密就藏在这一个个分叉口里。
先说“受理”,也就是中纪委掌握的官员违纪线索从何而来。
渠道有那么几种—
信访举报。这是纪委系统发现线索的最重要手段,份额还挺大。按照中纪委新近公布的说法,2012年全国纪委立案的超过15万宗案件中,因举报而最终立案的超过6万宗,比例超过四成(41.8%)。作为呼应,今年9月,中纪委开通了网站,专门设置了一个“我要举报”的专栏。最初运行的20天里,平均每两分钟就能收到一封举报信。
此外,公检法和审计机关在自己工作范围内发现有党员违纪现象,移送过来的案件,占到20.9%;纪委系统办案中发现的新线索,占到7.1%—注意,中纪委只公布了这三项来源(2013年以前没有详细公布),也就是说,还有30.2%,超过45000宗立案的案件的线索是通过没有说明的渠道获得的。
《廉政瞭望》等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中纪委获取线索的渠道还包括另外三条:
中央领导的批示,这往往跟信访相关。比如轰动一时的李真贪腐案,相关举报信就是分别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批转到中纪委办公厅后,调查随之展开。
中央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问题。栽倒在巡视制度上的贪腐高官也很多,比如原山东省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市委书记杜世成等。有关中央巡视组的种种细节,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说明。
还有一条线索渠道,应该是省级纪委上报信息。不过,这种情况外界了解不多。
“初核”与“立案”
问题就来了:这么多线索,中纪委受理之后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主要看举报材料的可信度和分量—
如果是匿名材料,会慎重对待;
如果举报材料中说不上来具体的违纪事实,或是觉得办案条件还不成熟,一般按“暂存”处理;
如果举报材料中谈到的是违纪,问题很轻微,会由所在单位党组织派人搞一次诫勉谈话。被举报的官员,要么做好说明,要么写份检讨。
而一旦发现举报材料所谈到的问题比较严重,依照规定,就要进入下一个程序,“初步核实”,简称“初核”。根据官员级别的不同,批准“初核”的权限也不一样。
新华社报道说,对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的“初核”,就是中纪委发现问题之后,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作出的“初核”决定,规格相对较高。
2006年8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作出了对陈良宇进行初核的决定,9月24日—一个月后,中纪委将初核报告上报给了中央政治局。
随后新华社在第一时间的公开报道中,谈到了中央批准对陈良宇进行“初核”的细节。足见中央处理高官贪腐的日益透明。
“初核”的结果也无外三种:没事,有事,摊上大事。
没事,就是中纪委认定举报事实不成立。这种情况下,应向被举报人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比较近的例子,是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被人在微博上举报,之后,今年6月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到报社通报了核查情况,称相关“微博反映唐园结四个方面的问题均缺乏事实依据,不能认定,对微博反映的问题作了结处理”—事实上,无论正视微博举报,还是查无实情之后的公开澄清,都不常见—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纪委的日益透明。
至于“有事”,一般是情节轻微,经常是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而“摊上大事”,就是情节严重,必须立案,然后展开调查。
要很好地完成调查,中纪委专案组成员,既要有心理咨询师的气质,有时候也要能干魔术师才能干的活儿。
关于法院办案流程 篇4
(一)办案流程
一个案件在审理、执行过程中,一般应经过立案、缴费、送达、审判、执行、结案等程序。为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人民法院办案工作实行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审监分立、立执分立的原则。
1、立案,人民法院的立案主要是对刑事一审自诉 案、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和执行案件的自诉状、起诉状、申请执行书,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立案受理的活动。立案审查应在法定期间内完成。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在自收到诉状或口头告诉第二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民事、行政案件,应在自收到诉状或口头起诉 第二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决定立案的,应通知当事人,并于五日内向对方当事人送达应诉通知书和诉状副本;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一般案件可于收到诉状当日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2、缴费,除刑事案件外,其他案件(包括民事、经济、行政、执行)当事人都得向人民法院缴纳诉讼费用。人民法院向当事人收取诉讼费用主要有两个用意,一是弥补国家的财政开支;二是抑制滥诉、减少诉讼。诉讼费用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预交和负担,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有明确规定。诉讼费用由原告预交,被告反诉的,反诉案件的诉讼费 由被告预交;申请执行费,由申请人预交。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预交诉讼费用通知的次日起七日内预交;反诉案件,由反诉当事人在提出反诉的同时预交;申请执行费用由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预交。上诉案件的诉讼费用,由上诉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时预交;上诉人在上诉期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在接到预交诉讼费通知后七日内预交。预交诉讼费用有困难的,可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当事人在预交期内未预交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起诉或上诉处理。近年来,为确保经济有困难而交不起诉讼费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我院认真贯彻执行最高法院下发的《关于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积极实行司法救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决定减、缓、免交诉讼费用,使其能正常诉讼。
审判
1、开庭审判流程,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形式有两种,一是开庭审理,二是书面审理。开庭审理是原则,适用于各类案件;书面审理,仅适用上诉案件,且是合议庭经过阅卷和调查,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或者询问当事人后,对事实清楚,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案件开庭审理一般按下表流程进行。
开庭审判流程示意图
审理前的准备
↓
庭审准备
↓
法庭调查
↓
法庭辩论
↓
法庭评议
↓
复杂案件审委会讨论
↓
宣 告 判 决
(1)审理前的准备,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各项准备活动,主要包括送达诉状副本、调查收集证据、通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与)人,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等活动。这是以后审理工作的基础。
(2)庭审准备,指开庭当日正式开庭审判时所做的准备,主要内容是由法庭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宣布案由;宣布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名单;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3)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的目的,是审查核实证, 查清案件事实,为法院裁判作基础。法庭调查的顺序,在刑事案件中,先由公诉人或自诉人宣读起诉书;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再由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其他诉 讼代理人宣读附带民事诉状,然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分别进行陈述,最后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被告人。在其他案件中,则先由审判人员按先原告方后被告方的顺序让当事人陈述。在对当事人讯问或当事人陈述后,主要是询问证人、宣读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
在审判长主持下,公诉人可以询问被告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补充性发问;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准许,可以向被告人发问;经审判长许可,被告人的辩护人及法定代理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控诉方讯问完毕后向被告人发问。经审判人员允许,控辩双方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说可以向被 告人、被害人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讯问或发问,可以询问证人和鉴定人。在其他案件的法庭调查中,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经法庭许可,也可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4)法庭辩论。法庭调查结案,便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其顺序,在刑事案件中,为公诉或自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人自己辩护;辩护人辩护;控辩双方进行辩护。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辩论应当在刑事诉讼部分辩论结束后进行,先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然后由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 权。在其他案件中,法庭辩论的顺序是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5)法庭评议。法庭辩论结束后,刑事公诉案件的,马上转入法庭评议,即由合议庭根据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情况,对案件事实、情节、证据及其法律适用进行评议表决。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或民事、经济案件,在进入法庭辩论前法庭还可以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进行评议。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6)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合议庭开庭审理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7)宣告判决,任何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判决可能在法庭评议之后当庭宣告,也可能另行定期宣传。刑事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其他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传的,应当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送达判决书。
2、审理期限。指人民法院自立案受理至审结的期限。刑事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审限为,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的,经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一 审简易程序案件审理为六十日内;二审案件审限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特殊情形经省高院批准或决定,可再延长一个月。民事、经济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6个月,特殊情况,报本院院长批准,&127;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一审简易程序案件审限为三个月;二审案件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三个月,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二审 案件对裁定上诉的案件,审限为三十日内。行政一审案 件的审限为三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由最高人民批准;上诉 案件的审限为两个月,延长批准手续同一审。刑事、民 事和行政诉讼法,对其他各类案件的审限亦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计算审限时,应扣除公告期间、鉴定期间、管辖异议、诉讼中止等期间。
3、第二审程序。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二审终审制,就是无论何种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处理便告终结。二审裁判一经送达,便发生法庭效力。第一审法院作出的裁判,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允许上诉的裁定除外)。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可在法定上诉期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对于自己提起公诉的案件,认为第一审裁判有错误,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公诉机关的上诉或抗诉,对已经审判过的案件重新审理,重新判决,这一审判过程就称为第二审程序。刑事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 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
期为十五日,不服裁定上诉期为十日,均从裁判文书送达之日起计算。逾期不上诉或抗诉,则一审裁判生效。民事、经济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之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不产生二审问题。
4、审判组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一审案件由合议庭进行审判,但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可由独任审判员审理,审判委员会仅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案件。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合议制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合议庭进行审理。我院为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律规定,受理的各类案件均由合议庭进行审判,合议庭组成人员应为单数。
5、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并不排除存在错误的可能,为此,法律专门规定了用以纠正生效法律文书中的错误的程序,这就是审判监督程序。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也有权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调解书确错误的,也可以进行再审。当事人对生效的民事、经济、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错误在生效之后的二年内,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是否受理,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原来是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判,所作裁判是生效的裁判。再审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6、申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发生法 律效力的裁判不服的,可以进行申诉。申诉不受时间限制,但不具有必然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效力。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无理的,通知驳回;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我院成立了申诉听证合议庭,专门负责对申诉的审查。
(三)执行
除了刑事公诉案件外,其他案件都有双方当事人,这种案件处理的结果大多要确定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于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及其他法律文书,大多数当事人能够自动履行,但也有些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书或法律文书的义务,使对方当事人权利
无法实现。为了维护享有权利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上规定了强制执行制度。强制执行是官司的最后阶段,是指人民法院依据自己的职权或者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当事人履行义务,当事人不得自行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当事人申请执行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执行书。主要内容是,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即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即申请人和被执行人 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应写明单位全称、所在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申请理由和具体请求,即写 明被执行人不履行哪一个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申请人要求法院做些什么;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情况和有无履行能力等情况。
(2)单位申请执行的,需在申请执行书上加盖单位公章,个人申请执行的需有签名。如果单位或个人授权他人代为办理执行事务,还需有授权书,授权书应明确被授权人的权利范围。
(3)要有执行根据,即据以执行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仲裁机关制作的裁决书,经过公证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作出的依法应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裁决书以及其他法律文书。
(4)对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等其他材料。
2、申请强制执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执行标的。依照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标的是财物或行为。标的指的是执行行为指向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文书都有执行标的,有的法律文书规定义务人必须交付一定的财物或者必须实施某项行为,如果未给付,则有可能成为执行的标的;有的法律文书虽规定了义务,但仅是禁止实施或不得实施某行为的义务,即不作为义务,不能成为执行标的。
(2)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未发生法律效力,则义务尚未最后确定,当然也就不存在自动履行或强制执行问题。
(3)必须是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履行期限已届满。如果履行义务期限未届满,则当事人无权提出执行申请,申请人民法院也不会受理。
(4)必须是义务当事人在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如对方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内已履行或正在履行,则没有必要再申请执行。
(5)必须在申请执行的有效期内提出申请。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有效期限是,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个人的为一年;双方当事人都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如果在期限届满后才提出申请,则人民法院不会受理。期限的计算,法律文书规定一次性履行的,从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每次履行的时间的最后一日起 计算。以上五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通常经过的阶段
从申请执行人提出申执行到执行结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执行的申请和受理。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执行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具备申请执行条件的,决定予以受理,这是执行立案阶段,我院执行立案由立案庭负责。有些案件属法院依职权执行的,则由审判人员制作移交执行书交立案庭,由立案庭将应执行的法律文书移送执行员执行。
(2)调查了解案件。执行员接受执行案件后,要调查了解案件的情况,掌握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的有关情况,特别查明被执行人不履行的原因和有无履行义务的能力。
(3)向被执行人发执行通知书,通知其在指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并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
(4)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果被执行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的,且有履行能力的,逾期后,执行员将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4、强制执行的法定措施
根据不同的义务内容,不同的执行标的,人民法院将依法可以采取下列执行措施。
(1)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过被执行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费用。
(3)搜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4)强制退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
(5)强制执行指定的行为。被执行未按执行通知完成法律文书规定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
律师实习办案流程小结 篇5
(一)咨询
1、倾听当事人陈述案情。
2、针对当事人含糊不清之处提问,以便更好地了解案情。
3、合理地分析案情,说明胜诉的可能性。
(二)收案
1、律所案件受理费1000元,有争议标的的,收取案件受理费后,按照下列比例分档累计收费:
(1)争议标的1万元以下(包括1万元),免收。(2)1万元以上至10万元部分(包括10万元),按收费比率3.6%收。(3)10万元至50万元部分(包括10万元),按收费比率2.4%收。(4)50万元至100万元部分(包括100万元),按收费比率1.8%收。(5)100万元以上,按收费比率0.6%收。
2、收案审批。填好收结案审批表,报领导审批。
3、委托须知、办案质量监督卡(含存根联)交委托人过目后签字或盖章。
4、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一式二份。
5、委托人授权
(1)委托人写授权委托书或律师替委托人起草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过目后签字或盖章。(2)委托人个人的,让其交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人是单位的,让其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证明。
6、收费。收取委托人律师服务费后,律所开律师服务费收据交委托人。
(三)办案。
1、制作法律文书
(1)委托人是原告的,制作起诉状。(2)委托人是被告的,制作答辩状。
2、调查收集证据
(1)让委托人提交已有的相关证据,如: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2)律师调查取证。调查收取证人证言,公安笔录、档案记录等。
3、立案(代理原告)。
(1)代理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律所公函、授权委托书、起诉状、证据目录及相关证据。(2)法院立案审查,审查通过后立案,然后签发受理案件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
4、收到出庭通知书。实际操作中,有的法院在立案当天就签发出庭通知书,有的则要过一段时间后签发。
5、制作代理词。
6、参加庭审。
首先,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然后,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若当事人不申请回避,则继续开庭。一般先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看是否愿意调解。若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则进入调解程序。若不愿意,则继续开庭。先由原告方主张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然后由被告方答辩。
接着,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先由原告方举证,然后由被告方质证。几轮后,原告方举证完毕后,由被告方举证,原告方质证。双方举证、质证都完毕后,则法庭调查结束。法庭调查阶段的举证、质证最重要,影响到法庭的采信,关系到诉讼的成败!因此,举证要周详,质证要充分,不可有丝毫的马虎。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的确如此。接着,法庭调查结束后,审判长归纳争议焦点,然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争议焦点进行自由辩论。先由原告方陈诉理由,运用“逻辑三段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支持自己的请求。被告方则反驳原告方的观点,反对对方的请求,维护自己的利益。接着,被告方主张自己的观点,陈诉理由,原告方反驳。几轮互相辩论后,自由辩论结束。
接着,法庭辩论终结,进入最后陈述阶段。由审判长按照原告方、被告方的先后顺序征询双方最后意见。原告方最后陈述完毕后,被告方陈述。
最后,开庭审理结束,等待法院依法做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会及时判决。
(四)判决出来,整个一审律师代理就结束了。
(五)及时归档总结。
二、刑事部分
(一)咨询
1、倾听委托人陈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作案情况及现在状况,并针对委托人陈述的含糊不清之处提问,直至全面了解、明白无误。
2、合理分析案情。分析案件性质及作案情节,得出罪与非罪,罪轻及有罪可否减轻或从轻处罚等可能性。
3、回答委托人关于判决结果的询问。准确答疑、不作保证,不可敷衍回答、随便承诺。答复后要让当事人心中有底,虽不作保,但同时应告知委托人,若委托本律所及授权本律师,我们将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办案最好效果。这一点务必让委托人明白。
4、律师服务费收费标准
(1)本所收费标准,侦查阶段,基准收费价每件1600元,可上浮20%为每件20xx元。(2)起诉阶段与侦查阶段收费标准相同。
(3)审判阶段,基准收费价每件2500元,上浮20%后为每件3000元。(4)律师作为刑事自诉案件原告人或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律师服务费收费标准按上述标准执行。
(二)收案
1、填好收结案审批表,报领导审批。
2、审批后,交委托须知给委托人过目,过目后让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3、签订委托协议,一式二份。一份给委托人,一份留底。
4、委托人授权承办律师。授权委托书,一式三份。一份给委托人,一份交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一份留底。
5、向所里开律师服务费发票,一式三份。交委托人一份,办案律师一份,律所留底一份。
(三)办案(审判阶段)
1、持律所公函和授权委托书到立案法院交承办法官,然后向承办法官领取卷宗,查看、摘录、复印案卷材料。
2、细看案卷,全面了解案情,整理好会见提问思路。
3、会见
(1)会见人需二人,带上: ①律师证; ②起诉书;
③律师会见专用证明;
④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专用介绍信。
(2)会见提问。进一步了解案情,要针对案情疑问之处及关系定性事实,量刑情节提问,要有的放矢。(3)告知被会见人庭审程序。
(4)与此同时做好会见笔录,让被会见人看过后签字,以备查看。(5)会见结束后,回押签字。
4、根据先前阅卷及会见情况,起草辩护词。
5、开庭。出庭辩护(略),同时做好庭审笔录。
(四)庭审后等待判决,判决后及时回访,做好回访笔录。
(五)回访后,整个一审律师代理辩护就结束了。
办案工作经验与心得 篇6
符合一定条件的录音证据是合法有效,可作证据使用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对于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所以,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源同样可以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供。
但实际操作中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通话中内容要明确指出双方姓名。一定得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并且是全名,不要用乳名或曾用名,不要报身份证号,以免引起对方的猜疑而导致录音失败。
2.与诉讼有关内容要明确提出,如时间、地点、当事人承诺、款项、金额等具体细节,越详细、越具体越好。注意: 这些细节要和其它证据资料上的细节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削弱本身的证明力。
3.通话要清晰,以呼吸声都可以听到为佳,如果拨打对方手机,要选择对方信号较强的情况下进行通话。
4.选择对方非工作时间进行通话,不要太晚也不要太早.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或干扰到对方正常工作而导致录音内容不完整甚至是录音失败。
5.拨打时尽量选用座机并且选择合格的录音设备。这些技术设备会直接影响到录音的质量和成败。通话录音效果要清晰。
6.保护好录音数据,不仅要拷贝到电脑里,还需要将录音电话等设备带到法庭现场,也以证据形式出现。
7、录音过程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对白,因为如果对方不认可声音来源,进行声音鉴定的话,非普通话很难进行司法鉴定,我曾经在一案件审理中遇到鉴定机构因为无法听懂方言而退回鉴定申请。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篇7
关键词:卫生监督,投诉举报,规范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做好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查处工作, 是卫生监督执法为民的重要体现, 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保障卫生安全, 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梳理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相应对策, 有助于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现状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信函 (含电子邮件) 、电话、来访等形式向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反映的有关卫生行政相对人违反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实质上包含了两类案件, 一是投诉, 二是举报。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 与经营者就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后, 向政府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反映情况并要求给予解决的行为。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卫生行政机关或卫生监督机构检举、报告违反卫生法律和法规的行为[1] 。从投诉和举报的不同定义中可以看出, 投诉是关乎投诉者切身利益的, 举报则更是一种社会监督行为, 与举报者不发生直接的利害关系。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数量近年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这与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投诉举报途径的不断畅通有直接的关系。投诉举报案件从专业来看, 以涉及食品卫生和医疗机构服务领域的为多。以浙江省为例, 2009年和2010年, 食品卫生和医疗机构服务两大领域分别占总投诉量的92.28%和91.28%。随着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 餐饮服务监管职能随之调整, 涉及餐饮服务的投诉举报数量略有下降。从投诉举报受理方式来看, 来电形式占大多数, 这与电话这种形式相对简洁、省时、有效有关。另外指定或移送的形式逐年上升, 这与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将受理的大量投诉举报事件交办下级卫生监督机构查处有关。
2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处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2.1 匿名投诉举报的处理
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很多举报者, 尤其是信函方式大概60%左右都是匿名举报, 或所留个人信息不可查实。部分执法部门于是将匿名举报信列为不予受理的范围。匿名举报信之所以匿名, 是出于自我保护或者与被投诉举报者有竞争等若干关系的原因, 其中甚至于隐藏了对执法部门的一丝不信任。所以笔者认为, 只要匿名举报提供的事实清楚、线索可靠可查, 则应该受理, 并及时查处。查处后做相应的书面反馈, 留存于投诉举报档案中, 这才是真正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 也是执法为民的真正体现。
2.2 对反复投诉举报事件的处理
投诉举报者中, 80%是有道理或有一定依据的, 他 (她) 昭示着社情民意, 执法部门应该查处。但是无可否认, 其中确实有一些极少数人, 主要是指其切身利益 (身体或精神) 受损后, 不认同相关部门的处理, 所以一直处于投诉状态, 且进行多头投诉, 甚至为了博取更多的注意力, 投诉多选择在“两会”、领导换届等时机进行。针对此种现象, 若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已进行相应处理的前提下, 对同一事件反复投诉的, 笔者认为可以不予受理, 当然这里的“同一事件”“是指投诉举报的对象、时间和事由都无变化。对此类“投诉专业户”, 受理部门更应该讲究投诉举报的接报策略和技巧, 对投诉举报者不能采取生硬态度, 应以怀柔政策为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法理和感情都做到位的前提下, 可建议其向司法部门反映, 通过司法途径予以解决。
2.3 卫生监督稽查制度
近几年出现的卫生监督员渎职事件, 部分是由于投诉举报查处不力或查处后没有及时回访引起的,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兼具执行性和决策性的双重性质, 基层的一线卫生监督员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街头官僚”[2], 是直接与公民打交道的政府公务员, 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采取控制措施和优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稽查。对投诉举报案件定期甚至对每一起都进行稽查和质量控制, 可以有效地预防因投诉举报处理不当引起的渎职事件的发生。
2.4 尽量明确不予受理的情况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受理和不受理情况应尽量明确, 并应该给予公众以知情权。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 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 可以不予受理: (1) 投诉举报者不能准确提供被投诉举报单位名称、地址和涉嫌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事实的; (2) 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3) 所反映的违法事实已经超过2年的; (4) 已明显无法取得相关证据与材料或无法检验鉴定的健康相关产品的投诉举报; (5) 同一事件已经受理的。若规定了不予受理的情况, 既维护了投诉举报双方和执法部门的正当权益, 又使投诉举报工作更显规范和科学。
2.5 投诉举报查处回访和反馈问题
在投诉举报处理过程中, 还必须特别注重回访或复查。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量巨大, 平均每个卫生监督机构每年要处理至少80件以上[3], 浙江省等沿海城市更是达到了120件左右, 投诉举报查处后的工作量无疑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 事实上, 很多案件查处之后往往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以无证行医查处为例, 很多无证游医行医成本低廉, 流动性强, 且收益很高, 所以很多无证行医者都是在卫生执法部门取缔之后, 无视法律法规, 重新进行无证行医。对此, 长效监管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 但是查处之后的回访工作必须进行, 且至少回访1~2次, 并有相应的检查资料留档备查。对查处后的案件进行回访也是预防渎职情况发生的有效措施。投诉举报的反馈问题, 全国各地并不一致, 有的由受理部门反馈, 有的由查处部门反馈。笔者认为, 投诉举报反馈应由查处部门进行反馈, 主要是因为一是查处部门可以进一步与投诉举报者联系, 取得对案件查处有用的信息, 以协助案件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二是由查处部门反馈, 相对而言, 对情况比较了解, 可以详细解答投诉举报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或疑惑。
2.6 投诉举报调查终结问题
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对投诉举报事件的调查时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调查处理的期限为投诉举报受理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但是投诉举报案件一旦进入处罚程序, 听证、复议、诉讼等有相应的规定时限, 所以这个调查处理期限应指初步调查结束, 如以下几种情况: (1) 经调查核实, 有证据表明无违法事实的; (2) 违法行为轻微, 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并已提出整改要求的; (3) 以启动行政处罚程序或采取取缔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4)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 已移送司法机关的。
3 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制度建设
制度和文化是两种最基本的管理手段。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的处理同样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执行度高的制度予以配套。目前国家层面上尚没有相应的单独的投诉举报工作管理办法,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投诉举报工作管理办法或制度是省级执法部门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在制度中, 对投诉举报的受理范围、工作时限、工作程序、反馈、资料整理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只有这样, 投诉举报工作才能真正的规范、有效, 才能更好地执法为民。
参考文献
[1]朱云清.举报投诉处理工作对完善卫生监督体系的意义[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 14 (2) :130-131.
[2]辛昌茂.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探析——以街头官僚理论为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 2009, 23 (6) :154-157.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篇8
关键词:司法警察;办案工作区;职责
一、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
(一)办案工作区是办案安全的基础保障。办案工作区是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部门单独管理,用于自侦案件的讯问、询问及接待相关人员,开展同步录音录像的专门场所。办案工作区是检察机关为了保障执法办案的安全、提升执法办案的质量、提高执法办案的水平所创建的,是一项大力推动现代司法文明发展进程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办案工作区既是检察机关安全办案的重要基地,也是检察机关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检察机关提升科技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最大程度发挥办案工作区的功能,关键是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高效管理、规范使用。
(二)依法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办案工作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办案工作区由司法警察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这为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办案工作区日常管理部门的司法警察,依法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管理及使用,是保障检察机关办案安全的基础工作。司法警察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办案工作区来执行程序法,保障办案工作区的办案安全,从而保障了办案的证据效力,保护涉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保障了检察官的个人安全。
二、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具体职责
司法警察作为办案工作区的日常管理者,既要独立的履行职责,也要做好办案工作的参与和配合,既要保证办案安全,也要履行检察监督职能。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具体职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准入标准及其执行。办案工作区实行审批准入,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要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司法警察部门安排使用,负责办案工作区的启用、关闭、安全检查等职责,未经批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办案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填写进出登记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他涉案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值班司法警察应当告知其在办案工作区的权利、义务和应当遵守安全检查的管理规定, 通过安全检查措施及设备对其进行人身及随身物品安全检查, 发现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及影响正常办案的物品,应暂时扣押代为保管并开具清单, 以确保办案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相关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后,司法警察应关闭办案工作区的对外通道,对办案工作区进行安全警戒。
(二)办案工作的参与和配合。(1)司法警察的看管职责。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安全事故发生是保障办案工作安全的关键,司法警察与办案人员是看、审职责的分离,司法警察部门应当安排警力看管在办案工作区接受讯问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司法警察在办案工作区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看管,证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及其他来访人员,一般无须看管,司法警察做好办案工作区的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即可。司法警察履行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职责,必须在办案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根据办案人员的要求配合工作。司法警察执行看管任务,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被看管人的言行及思想动态,注意观察被看管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思维情绪变化等基本情况, 针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的看管对象, 应备有应急药品。 (2)司法警察的监督职责。办案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办案工作区的使用和管理规定使用办案工作区,司法警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办案工作的合法文明进行。办案人员在使用办案工作区的询问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谈话室等场所进行讯问、询问或接待时,司法警察应当在履行安全防范职责的同时监督办案人员的工作行为,监督其在讯问过程中是否依法进行取证,有无违法办案的情形,是否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等方面,如发现办案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司法警察应当及时提醒或者制止,必要时可以向分管检察长报告。(3)突发事件的处置职责。 办案人员在办案工作区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证人、犯罪嫌疑人突发疾病或自残、自杀、脱逃、行凶、毁灭证据等突发情况发生,司法警察应及时、妥善处理办案工作区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办案安全。司法警察应当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具备对常见突发疾病的急救能力,在办案工作区出现突发疾病的状况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病情,根据发病状况及时帮助病人服用药物,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司法警察应当在执勤室待命,通过执勤室配置的视频监控密切关注办案过程中的程序及细节, 一旦发现涉案人员语言、行为及表情出现异常, 或出现其他可能产生安全事故苗头的情况应立即处置, 并及时向侦查部门和司法警察部门领导报告, 遇紧急情况可采取强制措施。
(三)管理与使用环节的衔接。办案工作区的使用过程中,司法警察应当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进行全面管理,并做好使用环节的衔接,以防出现管理漏洞。在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办案工作开始前,司法警察应对办案工作区进行安全检查,与办案人员共同制定安全防范预案,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办案安全;在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办案工作开始后,司法警察应当认真记录值班事项,依法履行安全检查、看管及监督等相关职责;在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办案工作结束后,司法警察应当详细记录办案工作区使用的起止时间、基本情况等按规定记录的内容,交接班时应当详细介绍处理事项及注意的问题。司法警察在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与办案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相关的先进方法与措施,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计划,为办案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优化建设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 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要逐步沿着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有序安全文明的办案工作区。通过制定和完善办案工作区使用申请表、办案工作区使用审批表、协查案件使用办案工作区审批表等,规范办案工作区使用申请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办案工作区安全检查登记表、危险物品暂时扣押登记表等,严格落实办案工作区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办案工作区执行警务申请表、司法警察执勤记录表、司法警察交接班登记表等,健全办案工作区执勤制度。在办案工作区建立巡逻检查机制,司法警察按照分工负责制组建巡逻组,对办案工作区各重点位置进行巡逻检查,通过视频监控设施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建立突发事件联防机制,司法警察要加强与其它业务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司法警察及相关部门能各司其职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提升司法警察工作业务能力,强化警务保障。提升司法警察工作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司法警察的职能,为检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警务保障,是规范化管理办案工作区的关键所在。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管理要树立整体意识、服从意识,强化服务自侦办案的意识,自觉、能动地与办案人员做好服务、配合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履行相应职责。全面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业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司法警察的培训,使其适应日趋复杂的执法环境,从容自如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要进一步加强对司法警察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强化司法警务装备,使司法警察工作科学化、现代化,以保障检察机关办案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晓珊.探索司法警察工作新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1(06).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推荐阅读:
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流程05-13
学校群众投诉举报制度06-27
卫生局投诉举报材料09-02
食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11-02
用户举报投诉处理制度09-05
镇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05-28
工商部门处理举报流程08-30
信访举报工作专题报告08-23
12380举报工作情况总结09-29
信访举报工作质量年总结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