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

2024-09-19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共9篇)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 篇1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 、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在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 乐考 》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

“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 ,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山》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 照影摘花花似面 ”,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 ”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场面渐渐变得紧张。天晚了,起风了,荷塘上涌起阵阵波涛。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

“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在结尾之前,词情有一个跳跃,上面说姑娘在寻找伙伴,但到底找到了没有,词人未作具体交代。根据“ 隐隐歌声归棹远 ”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象是没有找到 。境界迷离惝恍 ,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 篇2

美国空军学院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 是美国培养空军军官和优秀飞行员的摇篮。校内教堂风格独特, 外部耸立着17个尖塔, 抛开传统, 体现现代风格。教堂的外观和内部装饰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使人对设计者的理念和构思赞叹不已。曾获美国建筑奖。从整体上看, 这座教堂气势磅礴, 动感十足, 被评为全球最具活力教堂。

爱尔兰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

爱尔兰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内各时期的建筑自成方阵, 颇具时代特色。该校的图书馆——老图书馆, 是学校最著名的建筑, 藏有大量珍贵著作, 是伊丽莎白女王1592年下令兴建的。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克利斯托弗·雷恩设计了三一学院图书馆。雷恩设计了一座底楼为敞开柱式大厅的长形建筑, 和古代日耳曼人的柱式厅相像。拱门上方高高的窗户具有圆拱的韵味。屋顶栏杆上, 四座塑像鸟瞰着庭院, 分别为神学、法学、物理和数学的象征, 由威廉三世的宫廷雕刻家凯厄斯·加布里尔·西伯雕刻。内侧的图案丰富多彩, 朝河的一面简单而肃穆, 分隔成三座列柱门廊

美国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

凯尼恩学院是美国俄亥俄州最古老的私立高等院校, 建于1824年, 学校建筑风格为哥特式风格。一条3米宽的林阴路“中径 (Middle Path) ”穿过学校中央, 为校园增添几分乡村风情。位于弗吉尼亚州的Hanbury Evans Wright Vlattas设计公司的负责人Mike Evans说, 一个美丽的校园必须有“一个特定的校园空间作为校园品牌的载体。”对于凯尼恩学院来说, 这个空间就是“中径 (Middle Path) ”,

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是“常青藤盟校”之一, 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河水, 景色优美。校内有很多后哥特式建筑, 大部分为石头建筑。古老的石头建筑映衬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 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美的所在。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的建筑古色古香, 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牛津的学院中有许多中世纪建筑瑰宝, 都以修道院式建筑来设计, 四周围绕着美丽的庭园。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迹。修道院风格配合精美的建筑, 如同建筑仙境。中世纪的塔楼, 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弥漫着浪漫气息。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

国王学院的礼拜堂 (King“s College Chapel) 是剑桥大学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由亨利六世亲自设计, 耗时近一百年才于1547年建成完工。礼拜堂的扇形拱顶天花板以22座扶壁支撑, 1515年由名匠瓦斯泰尔建造;墙壁上的16世纪彩色玻璃窗都是以《圣经》故事为主要情景。礼拜堂中的屏隔是都铎式木工的绝佳典范, 分隔前厅和唱诗班。屏隔上方巨大的17世纪管风琴箱饰有两尊手持喇叭的天使。祭坛后还有一幅装饰画, 为1634年鲁本斯为比利时白衣修女修道院所绘的“贤士来朝”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 以及分隔礼拜堂前厅与唱诗班的屏隔, 其上饰有天使的管风琴, 和扇形拱顶天花板都充满艺术气息。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博落尼亚是一座古老的大学城。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坐落在罗马帝国的古城遗址中, 是欧洲第一所大学, 也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大学。1988年建校九百年之际, 欧洲430家大学校长在城市大广场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 正式宣布其为“大学之母”, 即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但丁·哥白尼等数不胜数的名人都曾在此从事过研究和教学活动。

斯坦福大学

位于美国加州, 占地35平方公里,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 校内大多为17世纪西班牙风格的建筑, 黄砖红瓦。斯坦福大学虽然历经了种种变迁, 一直保持着自身的“连贯性”, 而且一直忠实于最初的设计方案。新旧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与结合

美国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 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 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古典雅致, 美丽中透出厚重的底蕴。《福布斯》的一位评委说“从纯粹的建筑学角度来说, 耶鲁大学比起这个名单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有更多值得驻足观看的地方。”

耶鲁大学的校园建筑历经百年岁月, 古色古香、宁静高雅。一座座由巨大石块砌成、尖顶直刺蓝天的钟楼、高塔留有宗教色彩的深深烙印;许多哥特式建筑上面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精美有趣。耶鲁校园里有25座大楼都出自美国名建筑师之手, 其中, 哥特式建筑——哈克尼斯钟楼最为有名, 高216英尺, 建造时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全石质结构。

耶鲁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康州会堂始建于1752年, 当时的耶鲁大学校长汤姆斯·克拉也曾参与会堂的设计, 他还亲自监督会堂的整个建设过程。目前, 康州会堂是耶鲁文学及哲学系的办公部门。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篇3

主备人:鲍业秀

审核人:高萍

编号:03 唐诗宋词选读

《蝶恋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说出全词大意。2.学生能对词中重要字句进行个性化解读和鉴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对词中重要字句进行个性化解读和鉴赏。

2.学生能说出“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3.学生能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包含的多层意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高一时我们学过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味品味。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二、自主合作交流展示

1.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解全词大意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2.明确这首词的主旨。

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闺怨”是它的主题,以其细腻委婉的感受而闻名。同时,通过对上层妇女的苦闷的描写,抒发了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组

主备人:鲍业秀

审核人:高萍

编号:03 3.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4.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细读文本,合作解疑

1.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苦”。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着一“怨”字。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着一“苦”字。

五、拓展迁移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下阕回避对斗草场面的正面,而只写人物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燕子来时新社)写风俗人情,在下片,只攫取了一个断片,俨然是一出喜剧小品。这里,人物的主要活动是斗草,作者却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2.这首词“格高韵远”体现在何处?

欧阳修古诗《蝶恋花》赏析 篇4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这首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这首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这首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这首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欧阳修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欧阳修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这首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这首词话》),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这首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这首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这首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欧阳修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欧阳修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这首词意境深远。这首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欧阳修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这首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这首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这首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这首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个人资料:

欧阳修(10-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 篇5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裹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作者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欧阳修散文的文学特色 篇6

一.以道成文抒己怀

“以道成文抒己怀”是欧阳修散文的一大特色, 这不仅打破北宋初期四六骈文的空洞无物和旧风陋习, 而且继承了唐代韩愈的文学主张, 确定了散文的新格局。欧阳修的一生经历坎坷, 对社会人生有许多的感悟, 于是下笔成文抒己怀, 写就了一篇篇或针砭时弊、或抒发情怀的散文。这些文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 针砭时弊, 慷慨陈述。欧阳修为人耿直坦荡, 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改革, 反对因循苟且, 在昏庸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中, 他是难得的清醒人物。于是他心中常常填满许多政治主张, 不吐不快。因此, 他写下了许多令当时朝野振聋发聩的文章, 以道成文。《上范司谏书》与《与高司谏书》就是这类文章。他在《与高司谏书》一文中痛斥高若讷:

“夫力所不敢为, 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 此君子之贼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 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此文言辞犀利, 将高若讷的伪君子面目一层一层剥离出来, 在此文中欧阳修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 也全然不顾写出此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慷慨陈词, 畅所欲言, 这是真正充满道义的文章。正如黄庭坚所说:“观欧阳文忠公在馆阁时与高司谏书语言, 可以斥冲万里。”但文中更多的是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正直的性格、闪光的睿智和渊博的学识构成的道, 使文章大放异彩。

第二类, 感悟人生, 体悟人情。二十五岁时结婚刚两年的妻子不幸去世, 这对幼年就缺乏完整家庭的欧阳修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于是欧阳修怀着极度的悲痛写下了悼念亡妻的《述梦赋》, 对亡妻的感情是如此之深, 对亡妻的思念是如此之长, 写出的文章才会如此之悲伤。对亡妻如此, 对亡友亦如此, 在《祭石曼卿文》中他呼喊道: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 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 暂聚之形;不与万物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 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 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欧阳修以无限的悲痛抒发了对亡友的深切悼念之情, 真是情之所至, 文之所成。我们可以把这类散文中的“道”理解为作者心中的亲情、友情这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

二.以文显道炼风骨

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文以载道的思想, 他在散文创作中还十分重视文学形式与表达技巧, 因为他认为没有好的表达载体, 再好的思想内容或修养情操也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他说:“古人之学者并非一家, 其为道虽同, 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可见欧阳修不仅要以道成文, 还追求以文显道, 炼成自己独有的风骨。以此我们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

第一类, 细致委婉, 以柔藏刚。欧阳修的此类散文表面上好似经过精雕细琢, 语言细致委婉, 但是整体上浑然天成, 看不出过分的雕饰之处, 同时以柔藏刚, 把自己对人生时代的独到见解蕴含其中。这类散文的代表是名篇《秋声赋》, 写自己夜读时, 闻听风声、雨声、涛声、鸣金声、人马声, 把它们比喻成无形的秋声, 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初淅沥以萧飒,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瑽瑽铮铮,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 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接着又采用了赋体的铺排手法, 从声、容、气、意、声等方面, 描绘了一幅万物萧索的秋景图, 文章的结尾处又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由秋天对植物的损伤而联系到人事忧劳对人的健康的损伤, 表现了对生命的执着与关注, 并且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此类文章还有《醉翁亭记》等。

第二类, 简而有法, 寓意深刻。简单而有法是欧阳修针对时文的繁冗艰涩而提出的创作主张。如《买油翁》一文仅135个字, 但把从容文章、循循善诱的买油翁和骄傲轻狂、夜郎自大的陈尧咨这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同时又巧妙地揭示了“熟能生巧”这一道理。语言简洁平易, 意蕴丰满, 读后不得不令人惊叹欧阳修技艺之高妙。早期所作的《养鱼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作品欣赏 篇7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宋 词 欣 赏——欧阳修作品集 篇8

——欧阳修作品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他在文学上的观点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浪淘沙》此词作于明道元年,作者偕同友人梅尧臣重游故地岳阳城,有感而发,为惜春之作。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踏莎行》这首描写的是远行之人春日离家之后,随着离家越来越远,思乡之情,离别之愁也越来越重,越来越浓。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生查子》这首为作者以少女口吻所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木兰花》这首是欧阳修早期作品,闺怨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曾赞此词曰:“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

《木兰花》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青玉案》

浅析欧阳修散文中的隐逸情结 篇9

一隐逸之友

古文观止中共收录了四篇欧阳修为好友所写的文章:《释秘演诗集序》、《梅圣俞诗集序》、《送杨寘序》以及《祭石曼卿文》。其中, 秘演乃浮屠, 即僧人;梅圣俞困于小州县十多年, 年近五十仍只能“为人之佐”, 满腔的才学与抱负无处施展;杨寘“累以进士举, 不得志”, 最后依靠着祖上的福荫, 也只能到东南数千里外当一个小县尉;石曼卿才华横溢, 却也是郁郁不得志, 面对现实, “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胸中意气无处排遣, 便“往往从布衣野老, 酣嬉淋漓, 颠倒而不厌”。此四人, 皆为“智谋雄伟非常之士”, 但在宋朝屈辱偷安的时日里, 他们都成了“无所用其能者”, 于是只能选择或被迫在寺庙山林之中, 过着隐逸自娱的生活。欧阳修尤其欣赏石曼卿的才华, 也非常乐于和他交往, 并且希望从这种放纵不羁的亲密交往中, 暗中结交到更多隐伏而不现的“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 与曼卿交最久, 亦能遗外世俗, 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 秘演隐于浮屠, 皆奇男子也。”秘演与曼卿所隐之途虽非, 但却同样的高远脱俗, 相似的气质让他们走在一起, 相互慰藉, 亲密无间。他们“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 歌吟笑呼, 以适天下之乐, 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予亦时至其室。”隐逸之士以歌诗杜康作伴, 放浪形骸之外, 好掩埋心中的忧愤。多少年前, 不同的年代, 却同样是处在虚幻平静下的社会, 也曾有着如此相似的一群男子, 隐于竹林之间, 诠释着一种名为“魏晋风度”的悲哀。而此时虽仍在任却同样被压抑着的欧阳修, 对这群隐逸之士的遭遇自然也是感同深受。在讽刺当权者扼杀人才的同时, 也被隐士们宁隐而不曲迎的高逸所感染, 乐于与他们为伴。“十年之间, 秘演北渡河, 东之济、郓, 无所合, 困而归。曼卿已死, 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 予乃见其盛衰, 则予亦将老矣。”欧阳修写秘演与曼卿的盛衰, 也是在感叹着人生无常, 自己亦将老病, 只怕自已会如此二人一般, 壮志难酬。欧阳修写其隐逸之友, 刻画他们志存高远清高脱俗的形象, 不掩自己对他们的欣赏之情, 也流露出了其不得志之时心底里对隐逸的向往。

二隐逸之趣

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任太守的第二年, 为琅琊山上的小亭子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并从此自号曰醉翁。在这之前, 谈起醉翁, 总是很容易会想起诵叹着“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投身汨罗江的屈原, 以及那个歌着“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带着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鼓枻而去的渔父。而欧阳修成功地改写了醉翁的形象。自号醉翁, 带着那么一点自嘲的意味。这个醉翁, 会带着州中一大群男女老少, 热热闹闹地往琅琊山上爬, 饶有趣味地观察着山中朝暮的变化, 体会四时景色之不同, 便其乐无穷。他会钓起山溪中的肥鱼, 以山泉酿一壶清洌的酒, 再采些野菜, 乱七八糟地凑成一桌。然后在席上投壶下棋, 觥筹交错, 在喧哗吵闹中尽情欢乐, 最后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他苍颜白发, 醉倒时一脸颓然, 却能在酒醒时以文字绘下一个个欢娱的片段, 然后像个智者一般偷着乐。“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沉醉山水, 乐人之乐。此般欢娱, 恐怕比曾点与孔子春游之乐, 还高那么一个层次。而这般的滁州, 大概便是欧阳修的理想国。

欧阳修晚年退休颍水之上, 便更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解释了“六一居士”的概念:“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尽沧桑之后旷达潇洒的老翁。“常置酒一壶”, 醉翁之性依旧;他爱书, 于是藏书万卷以自娱;他喜欢收集研究金石文字, 于是集录三代金石遗文千卷;他以琴解幽忧之疾, 一如他《送杨寘序》中所叙, “学琴于友人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 久而乐之, 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声让他沉溺, 通过琴声, 他可以神交文王、孔子、屈原, 和谐的琴声更能让他疏导内心的郁闷, 排逼心中的幽思;他布棋一局, 其重不在棋而在于人。棋局在, 证明了屋中主人“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他还会兴致勃勃地给客人讲自己的乐趣:“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太山在前而不见, 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如此一位沉醉于书卷琴棋酒中的老翁, 其乐而不倦与专心致志表现出了人生晚境中一种平和而安详的心境。欧阳修两个阶段的名号, 道出了两种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享受。

三隐逸之道

“凡士之蕴其所有, 而不得施于世者, 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 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梅圣俞诗集序》) 序言以梅圣俞作例, 阐述了诗文创作“穷而后工”的道理, 同时也表现了欧阳修中年的隐逸观。当时欧阳修正被贬于滁州, 正是“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者, 此时的隐逸乃被迫的无奈之举, 但在自放中感受天地万物之灵, 书写人生中难言之郁结, 无法达而兼济天下, 便于穷中独善其身, 但求立德立言。

而十多年之后, 隐逸却成了欧阳修主动的向往。他在《秋声赋》中叹道:“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 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 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大意是人是动物中最有灵性的, 易感于万物而耗尽心神, 更何必勉强自己去做无法完成之事呢?此时的欧阳修已经年过半百, 庆历新政的失败, 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心力尽耗, 思想情绪也变得消极沉郁了, 退意萌生。老庄的思想开始影响着这位老人的情绪心境。几年后欧阳修在凭吊石曼卿的祭文中写道:“其同乎万物生死, 而复归於无物者, 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 而卓然其不朽者, 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 莫不皆然。”是啊, 人之生死, 不过气聚气散, 真正可以万世而不朽的, 只有那伟大的思想带来的影响。

晚年的欧阳修, 则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 渴望着退休归隐, 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由。他多次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而不得, 于是写下了《六一居士传》, 讲述自己归隐的愿望。他写自己不能尽情享受琴棋书酒之乐, 是“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 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 尚何暇于五物哉?”这时的欧阳修已经达到了陶渊明五仕无隐后那种彻悟的境界。他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渴望着告别一切的劳累, 过着安逸自在而非一直隐藏着祸患的生活。终于, 在欧阳修人生的最后一年, 他得以享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欧阳修的一生, 代表着许多儒家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诗文中的隐逸情结, 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对隐逸的态度, 往往是从一开始的欣赏, 到人生受到挫折时便转而向往, 到了晚年更是成为了一种追求与享受。老庄的隐逸思想, 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古文观止译注》, 邓英树、刘德煊、黄建宁、徐沛著, 巴蜀书社, 1997年

[2]《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郭杰, 文史知识, 2007年12期

[3]《古代隐逸心态解析及其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启示》, 赵立利、王希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01期

上一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下一篇:事业单位公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