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24-06-28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在全镇2012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乜国贤

(2013年1月25日)

同志们:

时近年末岁尾,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既是对全年工作的总结和评比,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再细化、再深入。刚才项镇长代表镇党委、镇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系统总结回顾了2012年各项工作,客观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谋划了2013年的重点工作,总结工作全面准确,安排工作具体可行,请大家准确把握,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会议还表彰了2012我镇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戒骄戒躁,继续发扬先进的引领作用和榜样作用,为河西的建设再创新功。下面关于我镇的工作我再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2012年以来,全镇上下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紧扣既定目标任务,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总体上看我觉得可以用“三大局面”、“三个特点”来概括。

“三大局面”:一是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干事创业局面。全镇上下谋发展、抓建设、争项目已成共识,镇村干部虽然角色不同但同唱一台戏同念一本经,围绕发展做工作,围绕发展抓落实,团结、协调、互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全镇形成政通人和的局面作出了表率。绝大数村都能按照镇上的统一部署凝心聚力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全力落实镇上的决策部署,有些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全镇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二是形成了经济全面提速竞相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由于年初整体工作部署的比较早、比较实,所以各项经济工作运行比较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农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8,呈现出各业并举竞相发展的态势,大村有大村的优势,小村有小村的特色,体现出了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仗的发展局面。三是形成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局面。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高度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政、教育、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生机勃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大特点”: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镇上下立足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全力以赴抓党建、谋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格尔加村省级黄河清生态观光园区项目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进展有序;木干至格尔加5村西河河道治理工程;加莫台村日光温棚项目;多哇村养殖基地;加莫河滩至格尔加10村“三河”水灌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上刘屯村盛惠股份制环保节能多孔砖厂、牛羊育肥基地;红岩村修建占地40亩的混凝土搅拌厂;贺尔加、多勒仓两村的低温保鲜库;格尔加砖厂等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下排村特色民族村寨、格尔加村生态观光园等特色旅游业、生态旅游业逐步形成。二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结合民族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突出民族工作在稳定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理念,组织干部带政策、带法律、带问题,深入村社、学校、寺院等开展宣传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宣传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紧迫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贡拜村花儿艺术团、下排村则柔表演队、格尔加村文艺表演队、上刘屯村老年曲艺队以及贺尔家、下马家等藏族舞蹈表演队等群众表演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表演,各族群众广泛参与,丰富了我镇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进了各

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我镇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弘扬。藏蜜加工厂、藏香猪养殖厂、刺绣协会、梨都大酒店等民营产业蓬勃发展,广大群众依靠党的政策谋发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这些措施的实行加深了政府与各族群众的感情,有利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对我镇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是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使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发了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活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领导干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以实绩论干部、凭实绩得报酬”的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三培双带一关心”、“党支部和党员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硬软件管理不断加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日趋完善。党的基层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及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村社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思路眼界尚不够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不够强;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镇村干部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群众的维稳意识还不够强,政治敏锐性还不高,维稳工作还有许多新矛盾、新课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问题。

回顾工作是为了寻找差距,完善思路,创新措施,更好地推动发展,对于2013年的工作,项镇长已作了具体安排。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2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五年一度的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大会, 回顾和总结全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 颁布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 通报一批科研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并请武汉开发区 (汉南区) 教育局、汉阳区教科室、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江汉大学等单位和个人交流了经验和做法, 同时, 通报了新一届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本次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武汉市教育局和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向所有受通报表扬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总体来说, “十二五”全市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 凝结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 来之不易, 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 我想就“十三五”如何通过教育科研助推教育内涵发展, 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教育科研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强市必先强教, 强教必兴科研”。教育科研是兴校、强师的重要手段, 它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助推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在这个问题上, 我谈两点意见:

第一, 要揭示教育规律, 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揭示复杂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 靠经验不行, 靠碰运气更不行, 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这个武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才能事半功倍。大家熟悉的那些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出经验、有影响的品牌学校, 其成功之道就是依靠教育科研;一批全国知名的教师、校长的成功之道, 依然是依靠教育科研。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加快, 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种新形势下, 我认为, 不重视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名师、不重视教育科研的校长不可能成为名校长、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不可能发展为名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崇高使命,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关心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 深刻认识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

第二,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必须借力教育科研。当前, 教育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也是社会长期关注、千万家庭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人们群众的期盼,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回应。通过教育科研, 既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了解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也可以在微观层面上对学校管理、日常教育教学进行诊断和分析, 最终达到反思改进、提升质量的目标。我们要促进教育“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 必须充分借助教育科研这个工具, 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

二、要明确“十三五”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

要助推教育内涵发展, 必须明确“十三五”武汉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1.着力前瞻, 统筹各类研究。立足全市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研究。

2.着力创新, 优化科研管理。一是优化分级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 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区、校教育科研分工协作机制, 增强科研服务意识, 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加强过程管理。继续加强课题中期指导、管理和服务, 使中期检查指导成为课题质量和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创新同类课题横向互动研讨机制, 支持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科研协作, 打破壁垒, 避免低水平重复, 全面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三是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注重科研档案建设, 积极探索科研绩效评估。进一步加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建设, 积极开展与科研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3.着力素养,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区本、校本科研培训。针对基层学校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研究方法不足的特点, 积极组织科研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 切实增强科研培训的实效。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市级培训。市规划办根据立项情况, 适时组织各类课题负责人培训,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互动研讨与交流活动。不断创新培训研讨方式, 促进科研队伍的区域、城乡、校际均衡发展。三是加强科研与教研的协同和创新。加强科研与教研在教改课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协同和合作, 搭建科研与教研合作、融通的平台。

4.着力应用, 促进成果推广。一是加强课题中期、结题的成果推广。市、区规划办在各类课题的中期和结题阶段, 积极推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 及时摘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究成果报告会、交流活动, 发布研究信息, 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报告或学术研讨, 积极促进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 加强成果宣传, 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和标准, 总结推广我市有影响的课题研究成果,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二是实施“科研品牌建设战略”, 对团队力量强、研究质量高、成果有影响力的单位或个人, 根据需要, 给予专项资助和系列指导, 通过长期培育, 打造科研品牌。

5.着力常规, 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课题选题指导。结合基础教育实际, 突出行动研究, 加强实证研究, 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二是实现课题结题的“三结合”。高度重视课题结题工作, 坚持会议结题制度, 将课题结题与“学习研讨、成果提炼和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三是大力推动群众性科研工作。引导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继续开展好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四是做好教育部、全国规划办和省教育厅、省教科规划课题的申报指导工作。

三、要切实发挥好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积极作用

“十三五”期间, 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抢抓机遇, 切实发挥好教育科研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 我提三点要求:

(一)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前面我重点讲了教育科研两大方面的意义, 这是提高认识的前提。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天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教师即研究者, 我国《教师法》第七条明确规定, 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 从事教育科学研究, 既是教师职责之所在, 也是由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的。因此, 从思想和认识上, 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校长抓教科研工作, 校长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热爱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仅要鼓励支持, 还有建立保障机制、考核奖励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育改革进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越来越多, 有宏观政策层面的, 也有具体教育教学层面的, 后者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 积极投身到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实践证明,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二) 加强领导, 加强培训

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要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和完善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武汉市已初步建立了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管理机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分区和学校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分管领导不明确, 科研工作缺专职人员和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要把有科研热情和科研素养的科研骨干充实到科研机构中去, 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将科研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去。

2.加强科研骨干培训。“十二五”期间, 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 有些课题选题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存在着低水平做重复性研究的现象;一些研究缺乏理论基础, 特别是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果的质量, 削弱了成果的推广价值。“十三五”期间一定要加大科研骨干的培训力度, 要将教师科研培训纳入市级教师继续教育范畴, 使教育科研培训成为常态。

(三) 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

今天大会, 已经颁布了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和课题指南, 确立了8项重大课题和部分课题选题。这些选题立足前沿、结合实际、以问题为导向, 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希望各单位加强基于实证的决策研究, 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 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 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理论和模式,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在这里我想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 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教育科研要深入研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如推进武汉市教育现代化的策略与路径研究、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职业与生存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城市布局与学校布局适应性研究、中小学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实践研究、教育智库建设研究、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等。

第二, 重视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也是区域教育的永恒主题;质量是武汉市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质量在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中内容均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我们要以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为契机, 在学生品德、学业、身心、特长、负担等维度开展好研究, 总结好具有武汉特色的实验经验。

第三、要出科研品牌。当前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科研品牌还不够多。要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团队协同攻关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资源优势等途径, 锻炼科研队伍, 做强科研品牌, 深化成果转化, 加强成果提炼, 强化成果推广, 争创全国一流教育科研品牌。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3

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还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向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洪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隆重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奋力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精心筹办上海世博会,着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恢宏壮丽的时代篇章。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团结一心、辛勤劳动的结果。今天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你们在各自岗位上展现主人风采、焕发劳动激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铸就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镌刻了人民伟大、劳动神圣的无尚荣光。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全社会都要向你们学习。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肩负起光荣的历史责任,继续团结拼搏、奋发努力,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建立新的业绩。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成就任何一项伟业都离不开劳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要真诚帮助劳模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再立新功。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一定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实现这场深刻变革的主力军,要积极为实现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要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要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丰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争创一流业绩,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积极献计出力。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广大劳动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广大劳动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关于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发展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不断满足广大劳动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紧紧依靠和切实关心广大劳动群众,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最根本的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把广大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对劳动群众的感情,密切同劳动群众的联系,深入劳动群众、关心劳动群众,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与劳动群众心连心。

在庆祝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喜庆日子里,我们也迎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5周年。在此,我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新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组织凝聚力,诚心诚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主动维护广大职工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劳动群众心坎上,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加强同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联系合作,扩大交往,增进友谊,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权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新春佳节刚过,党委、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镇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党委、政府,向到会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广大创业者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我镇经受困难考验、取得较好成果的一年,是和谐发展有力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加快的一年,是各项工作不断进步、提速追赶起步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我们战胜了又一次大的洪涝灾害,积极主动应对国家宏观调控,保持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概括地说,表现为 1 一个稳定增长、两个明显改善、三个有力推进。

第一,一个稳定增长。2007年全镇经济发展局面良好,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1157.75万元。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5.8%;工业经济增速加快,实现产值21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增长21.1%;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人均纯收入6113元,增长10.5%。

第二,两个明显改善。一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突出解决对外交通瓶颈制约,举全镇之力,加快实施了对外通道建设,兴窑公路建成通车,人民东路改造全面完工,大大改善了我镇对外交通出口不畅的状况。继续大力完善农村通达工程建设,在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了村与村之间和中心村与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延伸工程。2007年全镇完成通村公路延伸里程近10公里,农村公路通达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镇村环境明显改善。围绕集镇外树形象,坚持建管并举抓提升。在政府财力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优质地段土地出让,大力吸引个人资本、外来资本投入,参与新区开发建设,推动集镇建设升温。新区现代花园式小区和四幢商住楼相继开工建设,人民路一期亮化工程如期完成。加大了集镇管理力度,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一定成效,镇区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一定程 度的改善。在农村环境改善方面,按照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要求,以河道水系综合治理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三清”工程,整治村庄河道58条,清淤土方28.2万方,形成了以河流带田园、以田园带庄园,以庄园带家园的洁清运动,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第三,三个有力推进。一是改善民生工程有力推进。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系统改革力度加大,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较好地开展了中心卫生院“两权分离”改革。农民健康工程继续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3%以上。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先后完成农村改水6个村,受益人口12000多人。扎实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当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200户。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启动实施了“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集镇、农村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推进。以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反映村级班子整体素质的几项主要指标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绝大多数党组织的的战斗力增强,“双创一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了几起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三是是法治平安建设有力推进。完善了村民自治管理,规范了村务公开形式,强化了财务审计 监督,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难事和烦心事,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了化解,群众满意度相对提高,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可喜可贺,成绩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了上级领导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凝聚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广大创业者的辛劳、智慧和奉献。特别是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无论是村还是单位部门,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创业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工作,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全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戴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创业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戴窑”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去年底和今年初,镇人大第十七届一次会议、镇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这就是,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坚持实施以环境立镇、三产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做 大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振兴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五大工作重点,确保GDP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6%。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于如期全面达小康至关重要。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就是要凝聚方方面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扬革命和拼命的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把工作推进到位,把蓝图变为现实。各村、各单位部门从现在起要集中精力,从紧安排,细化方案,明确责任,一着不让地抓落实、求突破,确保增幅高于去年、排序进位争先、发展再上台阶。在此,我希望大家要切实做到以下四点:

一、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工作热情

落后的经济总是同落后的思想、落后的观念和消极的精神相伴的。思想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精神上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总结外地成功经验,我们感触最大的,就是他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所谓革命精神,就是思想解放、理念超前、思路创新,敢试、敢闯、敢干;所谓拼命精神,就是奋力拼搏、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勇于与高的比、与强的争、与快的赛。我们戴窑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争取发展的主动,必须要大力弘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体到当前,一是要面对差距不气馁。事实充分证明,再大的困难、再多的矛盾靠什么来解决?靠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和一切矛盾的物质基础,是党委、政府说话的“资本”。等、靠、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分析把握我镇的发展态势,可以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戴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正在步入起跑加速的良性轨道。如果不发展,戴窑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戴窑所面临的发展压力很大。这几年,我们经济发展上的“快”还只是低基数增长上的“快”,与周边乡镇比,还显得较慢。特别是财政收入增幅不大,可用财力很少,已不比二三层次乡镇。因此说,戴窑仍是人口大镇、经济中镇、财政弱镇,无论是发展速度和力度、无论是经济总量和均量,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先进乡镇率先发展的局面,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市第一层次中仍然实力不强。承认差距是为了缩小差距,感到压力更要产生动力。要缩短差距,首先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我们的优势和潜力,围绕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彻底冲破安于小富、甘居中游的心态,激发居安思危、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动力,鼓足率先发展的锐气,树立争先创优的雄心壮志。

二是要面对挑战不畏惧。一谈到加快发展,我们往往埋怨条件不如人家。这种认识可以说是片面的。同样是苏南,为什么昆山比其他一些市县发展快;同样是兴化,为什么戴 南、张郭发展比我们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抓住了几次大的发展机遇。进入新的一年,国家宏观调控将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在资源、土地、资金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制约因素,但是,辩证地看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机遇,随着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上海、苏南地区土地资源的局限性,为我们接受外地产业转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失掉一个大的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我们戴窑在十几年前曾排居全市前列,现在发展为什么缓慢?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没有能很好的抓住机遇,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把握机遇,最重要的是认识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戴窑的现状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发展潜力。尽管对外通道不算太好,但交通还比较便利。尽管工业经济还不算强,相比之下市属企业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工业型人才。尽管政府财力困难,但中心集镇可供开发的三产资源丰富。尽管目前工作的难度较大,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信心十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抢抓机遇、事在人为的能动精神,既要积极把握共性的机遇,又要善于释放自身潜在的优势;既要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又要立足现在、面对现实,争取发展的最大可能,谋求发展的最大成效。

三是要面对创业不动摇。干部群众是否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勇创大业,是衡量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程度的具体体现。现在,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 展,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实力,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民间资本的争夺,富民强镇的实践越来越决定于全民创业的成效。树立全民创业的发展观,就是要坚决克服那些“官本位”、“农本位”的传统守旧观念,强化“民本位”、“商本位”、“工本位”的意识,在全镇上下特别是在广大农民中大力培育和弘扬自主创业的精神;就是要坚决克服自我束缚、相互束缚的各种思想和体制障碍,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放到底、放到位。当前,推动全民创业,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解放思想、创业致富的典型,要从单位部门开始,走出家门,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领办企业,鼓励和引导群众跨出家门、走出镇门,拿下架子、放开胆子,闯市场、当老板、创大业。我们机关部门要自觉成为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后盾,要强化“支持就是工作,帮扶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为全民创业营造更为宽松温馨的环境。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创新工作举措

今年各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要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创新模式、闯出新路。一要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关键。抓住关键就是要抓住影响全局的关节点,突出工作的着力点,而这个关节点、着力点说到底就是项 目。就今年五项重点工作来讲,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事业发展,不管是集镇建设,还是改善民生,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新的一年,各村、各单位、部门都要进一步形成围绕项目抓落实、求突破的氛围,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进项目,发挥优势积极上争项目,优化服务按时保质建成项目。从现在起,分管工业、招商条线的同志对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储备项目都要逐一进行过堂、研究,针对各个项目不同的情况、特点,落实推进措施,特别是对把握性大、可行性强的项目要建立专门班子,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到位,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快发展。二要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今年,党委、政府在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上,提出环境立镇、三产兴镇、工业强镇三大战略。这是党委、政府在工作中抓重点、带整体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委、政府今后研究部署工作时的重要取向,突出重点工作、主要矛盾抓落实、抓推进,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推进。对今年的各项工作,各村、各单位、部门也要注意突出主要矛盾、重点工作,集中精力、集中人力抓好本村、本单位、部门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主要矛盾,特别是对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重要意义的工作,对影响全年目标完成的难点,更要紧抓不放,力求取得成效,为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夯实基础。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项工作是,尽快抓好规划内水利闸站 的定点定位、资金筹措、工程发包等工作,迅速启动工程开工建设;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全面组织春季绿化、村庄河道整治和春季计划生育过堂;开展“车船外挂”集中整治,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逐企落实增超计划,确保工业经济开门红;围绕存量土地的合理利用,加快新区工程项目实施。三要在培育亮点中彰显特色。我们戴窑的“短腿”是工业,亮点在三产,特色在市场。今年,党委、政府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强化了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明确把“粮食加工业、集镇商贸服务业和水陆运输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来培植壮大。各村要按照党委、政府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目标定位,认真谋划和落实发展规划,努力形成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特色,走出一条以特色兴村、以特色富民、以特色扬名的发展之路。各单位部门也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使单位部门的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市有特色、有名气,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工作实效

实干利民,空谈误事。今年要在转变作风抓落实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管理、提高效能、形成合力,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服务、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一要优化工作机制,凝心聚力抓落实。党委决定,今年将进一步整合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力量,在分工上,突出重点工作,强化专线领导,明确班子领导分条线联系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统一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项目的有效推进,形成党委总揽全局抓决策,党政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我们每一位镇机关干部要切实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经常深入到分工联系的点、线、片,沉到一线,沉到项目,加强督查指导、协调服务。各村、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要善于立足工作全局,创新行政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兼顾各方,确保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成果。二要改进工作作风,鼓足干劲抓落实。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推进力度,有什么样的推进力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成效。越是压力大、困难多的时候,越能体现素质、能力和水平。当前春节已过,一季度也已经过去了一半多。各村、各单位、部门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尽快从节日气氛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工作。要坚决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计划,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作风。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只说不做、不推不动、不督不办、虎头蛇尾的漂浮作风,真正沉下身去,认真了解实际情况,多搞一些针对性强的现场办公,多做一 些面对面的具体指导,多解决一些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氛围,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由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服务优良方面的转变。三要明确工作责任,传递压力抓落实。今天会上党委、政府已与各村、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可以说,新一轮的目标已分解到位,新一轮的竞争也已拉开大幕。各村、各单位、部门要迅速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做到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做到责任明确到位、压力传递到位。各村、单位部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亲历亲为,领着大家干、领先大家干、引导大家干,集中上上下下的智慧,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

四、动真碰硬,强化考核,推进工作落实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推动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全面贯彻落实。一是强化考核导向。党委、政府将坚持细考、严考、实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强化考评的导向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今年将推进目标管理,在加强对招商引资、一般预算收入等重点工作考核的同时,将环保指标、社会事业、民生工作等一并纳入考核重点,真正体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差别化考核细则,对不同类别的村 和单位部门,在考核指标上有所区别和侧重,实现考核的侧重点分类别、考核的对象分层次、考核的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在重点工作考核中,要推行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正面检查考核与侧面了解相结合,切实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二是强化工作督查。督查是保证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今年,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实行集中督查和分工督查、点上督查和面上督查、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及时在全镇通报有关情况,进一步增强督查的实效性,突出督查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行单月讲评、季度分析的督查办法。进一步强化督查的针对性,改进督查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并重点跟踪督查那些落实不力、进展不快的地方和项目。三是强化奖惩激励。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等次进行奖优罚劣,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工资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以进一步强化“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的用人导向,鼓励竞争,强化监督,充分调动干部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对完不成目标任务,工作消极被动、无起色、无进展的村和镇直单位部门领导,将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通过严格考核奖惩,真正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抓落实、求突破上来,形成全镇上 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尽力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5

确保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在九坝第六届党委换届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九坝镇党委书记吴剑涛

(2011年8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启动我镇换届工作。下面如何圆满完成这次换届工作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清做好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

本次换届工作,是全镇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广大党员和群众非常关注。对这次换届,中央和省、市、县委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换届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完成好。

1、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九坝崛起振兴的迫切需要。县委在深刻分析桐梓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了“十二五”时期全县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实施“三化一游”发展战略,描绘了全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桐梓科学发展、转型跨域,乡镇是基础更是关键。因此搞好这次换届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驾驭全局能力,为全镇崛起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具有十-1-

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创业激情的重要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从根本上说就是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一次最广泛、最生动的实践,也是对党内民主的一次有力推动。通过换届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换届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依法依章选好镇领导班子,必将进一步推进我镇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出他们参与全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事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3、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镇领导班子担负着镇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领导重任,处于承上启下和基层前沿的重要位置。其执政能力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我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们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在推动九坝崛起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重大民生工程、烤烟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植树造林、乡村旅游及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任务推进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执行力。但必须看到,目前我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

强,与科学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增强整体功能和活力,把我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准确把握政策,着力选优配强镇领导班子

这次换届,省委明确提出:必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选干部、配班子,是换届工作的重点,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换届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使用党性强、有本事、能干事、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努力把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把发扬民主贯穿于换届工作全过程。领导班子换届,要形成好报告、选出好班子,都离不开充分发扬民主。可以说,换届工作本身就是发扬民主的过程。在镇党委换届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代表对报告进行充分审议讨论,对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能吸收的要积极吸收,不宜吸收的也要及时予以反馈努力把党代会变成统一思想、集思广益、集体决策的过程。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重点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执行组织纪律与发扬民主关系问题。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让广大党员和党代表认识到,发扬党内民主、行使民主权利,与执行党的决议、贯彻党的主张是完全统一的。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标志是要保证选举成功,落实党组织换届人事安排意图。这既是每个党员在执行组织纪律,也是在履行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要充分认识、正确认识执行组织纪律与发扬民主关系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换届工作有序进行。

这次换届选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和镇党委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换届政策,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周密组织,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力争换届工作“零上访、零举报、零违规”。

1、要落实工作责任。各支部要对换届工作负全责,各支部换届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选好代表。各支部也要迅速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组织委员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形成书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现在换届程序是越来越细,越来越科学,要求越来越严格。支部在换届程序上,我们要吃准吃透上级文件规定和要求,要做到严丝合缝。各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在把握程序方面,严格按要求办,按上级要求绝不走样。

2、要严守换届纪律。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换届环境,是做好换届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坚持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增强维护换届纪律的自觉性,加强全过程监督,把严格监督防范、违纪必究贯彻换届工作始终,切实

防止和严肃查处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以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要坚持统筹兼顾。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既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又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全力落实好当前工作,扎实抓好今年的重点工作,切实落实做到换届期间确保思想不乱、干劲不减、进度不慢,保证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6

——在全镇“安全生产月”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6月20日)

同志们:

今年6月份是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举办这次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社会氛围,时时刻刻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做到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下面,我就开展好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信心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大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是国家第三个“安全生产年”,也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宣传贯彻之年。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于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镇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态势,近几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镇安监所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关心、支持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战斗在安全生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镇经济建设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建工程多、重大项目多,对安全生产监管的要求较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好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明确任务重点,推动措施有力落实

本次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分为全镇统一组织开展的宣传活动和各企业自行组织开展的宣传活动两个部分。在全镇范围内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及企业必须张贴悬挂“安全生产月”活动标语,在报栏、宣传窗设置“安全生产月”专栏专窗,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镇安监所将组织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法人代表、分管负责人和班组长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期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一套安全生产光盘、一本安全生产宣传手册、一次安全生产考试)等宣传形式,不断拓展本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重点,抓好“安全进企业、进校

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因地制宜,不断扩大活动参与面与受众面。在活动中增全强安全意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为全镇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安全生产月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领导,按照全镇的统一部署,切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和安排相关工作,并明确具体责任人专门负责,确保领导、人员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要完善活动方案。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根据全镇《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教育培训方案、应急演练方案、隐患排查方案、执法检查方案等,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真正使“安全生产月”活动成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的重要载体,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更扎实、更具体、更有效。

三要突出活动重点。各单位开展的重点活动,是“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龙头,体现着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要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开展。同时,要在确保活动质量、确保活动不走过场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重点活动的密度,采取多种措施,力

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四要强化督促检查。各单位开展的每一项安全生产月活动都要定组织单位、定责任人、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定活动规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门的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起各自的工作职责,镇安监所牵头将对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的督促检查,督查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各单位要深刻反思本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查找深层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效。

同志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也是一个“安全生产年”,深入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的总体部署,突出“安全责任,重在落实”这一主题,把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纳入构建“平安全镇、和谐全镇”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全镇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7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在全镇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篇8

甘肃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两汉时期官学私学的兴起,“五凉”时期河西儒学的兴盛,隋唐两宋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典籍的大量传入,元明清三代各府州县儒学与书院的建立等等,都深刻地影响了甘肃的藏书事业,为现代图书馆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积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于1916年正式创办,这是甘肃省内首个具有一定规模、有别于学校书院、为各阶层民众提供阅读服务的现代图书馆。在几代图书馆人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下,其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全省文献资源、数据建设、古籍保护、文化共享、馆际协作以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 成为全省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省图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个世纪,参与了陇原大地百年来革命和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变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市、县两级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共同组成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凸显地域特色、与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指标相衔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今年9月20日,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充分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图书馆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我省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播撒文明、启迪智慧,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下更大的工夫,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我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传承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图书馆是文化典籍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在传承文化、播撒文明,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弘扬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古籍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二,强化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各级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通过阅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愉悦身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活力。改革创新是中华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完善便民措施,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入落实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实现“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

第四,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图书馆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

介我們优秀出版物,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要主动与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广泛联系,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方式,加强业务研讨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向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扩展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专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希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负时代重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本职、放眼世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甘肃省图书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创辉煌。

(2016年10月20日)

上一篇:旧货市场下一篇:21一块特别的石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