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24-09-27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共7篇)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刚才,会议表彰了20xx年度文明科室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文明科室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代表局党组报告去年的主要工作。

1总体评价

20xx年年初,我们确立的工作思路是以服务群众、创造价值为本,紧紧围绕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坚持依法治水、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建管并举,加快转型发展,着力提质增效,全力建设水生态文明,实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工作目标是七项:

(一)创先争优再出佳绩。争创全市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档案管理工作省一级(复核)、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省文明单位。

(二)防汛抗旱保障安全。努力避免因洪涝灾害出现人员死亡,努力保障城乡抗旱用水需求。

(三)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达到控制指标,江河湖库水质保持稳定;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杜绝较大及以上质量与生产安全事故;法制水利建设稳步启动;水利改革深入推进。

(四)城市水利实现破题。健全和完善城区水利管理体制;编制完成城区现代水利发展规划;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五)农村水利持续改善。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六)能力建设持续强化。市直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能力和素质持续提升,局属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七)廉政建设抓牢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落实,工作作风持续好转,不发生腐败案件。

20xx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我们工作艰难转型、初步实现、创造新业绩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标实现情况如下:

我们荣获第七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市目标考评优胜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党建先进单位和群众满意机关、档案目标(规范)管理省一级。河道采砂管理在省政府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水利建设质量工作、水利规费征收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河道堤防、农村饮水、水利综合执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阳光信访、政务信息、工会工作等多项工作均在全省水利工作会上进行典型交流发言。

2主要成绩

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的显著成绩,实现了新作为:

(一)重大项目谋划成效显著。宜昌长江岸坡及支流整治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三大重点项目范围予以推进,目前全市共谋划24个子项目,规划总投资达到344亿元,“十三五”期间予以实施。成功构建新的城区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体制,组建水务投资公司,盘活水利资产,发展城市水务,切实推动市局机关政府职能转变。

(二)农村饮水安全强力攻坚。提请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攻坚会,督促县市区按1000元/人的标准落实建设补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精准管理,督促各县市区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安装消毒净化设施,水质合格率逐步提升。全市农村饮水实现了“村村通”,枝江市、伍家岗区农村饮水全覆盖,城郊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起步。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得第二名,并作为全省现场接受国家考核。建立了黄柏河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水资源、水保、涉河、防汛联审机制。提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湖库养殖行为规范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流生态保护的意见》,全面改善水质,保护江河湖库生态环境。清江高坝洲水库网箱养殖取缔工作开始研究推进。

(四)水利综合执法顺利开展。出台了《宜昌市水利水电局水利综合执法工作方案》,理顺水利综合执法体制,实行“一支队伍执法、一个窗口收费”。成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组建综合执法支队,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开始启动。

(五)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成绩喜人。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强化防汛的预报、预警和转移工作,健全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预警转移责任体系。全年堤防无一溃口,水库无一垮坝,全市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事件,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持稳定,全市水利安全生产无死亡事故。

(六)建议提案办理实效显著。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2件,其中人大建议17件,政协提案15件,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扎实开展政协提案办理“回头看”,先后两次接受市政协专项评议组的现场视察,在市政协提案办理集中评议中,以96.65分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七)市县水利服务体系显著完善。市委对局领导班子进行了适当调整,团结战斗力明显增强。协调市委编办批复黄管局、东风渠 “三定”方案,促进两单位转变职能、转型发展,妥善解决两单位三百名职工在2004年改革中长期遗留的事业身份问题。协调10个县市区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机构,9个县市区成立水政监察大队,8个县市区成立水利质量监督机构,3个县市成立河道管理机构,市县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印发《群众投诉举报办理工作制度》,群众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畅通。

(八)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良好。“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党组民主生活会受到督导组充分肯定。学习型机关创建扎实,组织开展“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沟通协调”、“执行力”、“依法行政”、“城市水系整治”、“公文写作”等专题讲座,提升干部能力。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全面落实,实施政务督查办法、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对机关4名干部因违反工作纪律、不作为、慢作为等分别给予辞职、免职、停职检查的处理。

(九)考核考察活动顺利通过。顺利通过了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市委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巡查、县级干部专项考察、部门预算执行及水利专项资金审计、人大专题询问、政协提案办理等多项考核评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活动荣获优秀等次。

(十)干部队伍壮大。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配合组织部选拔配备县级领导干部5名,其中调整任职2人,提拔3人。选拔配备局机关及直属单位中层干部16名,其中提拔任用科级干部9名。

这些成绩有目共睹,是在座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向大家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你们的辛勤劳动致以崇高的敬意!

3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多工作任务没有完成。从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来看,每个科室都有未完成任务,有的甚至未启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坚持不拔的良好工作习惯还未全面养成。

1、完善工作任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政务督查,抓好工作落实,提升工作效能;修编市级水利信息化规划,对各类水利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组织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编制《局机关工作手册》;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创建机关服务品牌。

2、编制实施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计划;研究黄柏河东支流域水库底泥清理研究未启动,流域纳污总量控制未推动实施;开展农村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监管工作,研究推进停止审批新建引水式电站;开展柏临河、桥边河等河流纳污总量研究。

3、出台全市水利质量监督管理意见(办法);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组建调研,建立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与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开展全市优质水利工程评选工作;出台市级招标评标办法。

4、出台市水利水电局法治水利建设意见;修订《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核办法。

虽然我们努了力,在家里感觉也还不错,但走出去一看,我们只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已,别人也在努力,甚至加速奔跑。在前不久的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各市州千帆竞发、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态势,我局按部就班,一些工作本来就落后,一些工作原先走在全省前列,但缺乏创新,正在落后。特色亮点工作很少,特色不特、亮点不亮,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特色亮点基本没有,直接影响到20xx年我局目标考核成绩。

(二)农村饮水安全任务仍然艰巨。全市1367个村,虽然实现村村通水,但离“户户通”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部分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管护主体不明、管护经费不足、管护不到位,难以保障工程长久运行。建设投资补助标准低,工程建设未达到标准;农民自筹负担过重,部分群众建设意愿低,特困群众望而却步,未能全面覆盖。水质全面达标任务艰巨。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水生态文明的理念尚未落实到水利建设、管理和保护中。生态用水受到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挤占,河道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未予建立。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库网箱养殖现象较为严重,小型水库投肥养殖比较普遍,湖库水质恶化。河道管理薄弱,乱排乱放、乱采乱挖、乱倾乱倒现象严重。部分中小河流过度采砂,导致河流千疮百孔。大量建设引水式电站,过度引水导致部分河段干涸。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人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不足。

(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仍然薄弱。我市水利在建工程多,县市监管力量薄弱,存在质量与安全隐患。部分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项目法人,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工程前期时间短,设计质量不高;围标串标、小型工程质量低劣、监管不力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工程建后管护主体、管护责任不明,没有充分发挥效益。县市区水利部门履职能力薄弱,对群众反映投诉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没有达到满意标准。对县市区工作考核督查制度没有建立。

(五)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与新常态不相适应。部分干部转目标、转思路、转职能、转重点、转手段、转作风不够,还没有转型发展。有的干部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缺乏激情,不适应新常态。有的习惯讲客观原因,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不愿主动研究问题。工作职责不明、工作目的不知、工作目标不清、工作任务不详、工作方案不会;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吃不了苦,缺乏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克难攻坚的勇气;有的应付交差了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较多的干部在规划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不适应新常态制定方面能力不足,与懂业务、善管理、会协调的综合素质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局机关及局内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严格、奖惩机制缺乏,对充分发挥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深入研究探讨。好人主义思想和作法普遍浓厚。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二传手,上传下达,动动嘴皮,自己去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管理不会。

同志们,20xx年是“十三五”深化改革、法治引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转型之年,也是腾飞之年,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总体要求。对于20xx年没有完成的工作目标将继续去实现、未完的任务继续去完成,未解决的问题继续去解决。希望全局干部职工围绕目标和任务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乘势而上,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新业绩。

最后,我代表局党组班子祝全局干部职工新年愉快、阖家幸福!健康幸福!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2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七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实施集团发展战略,“抓运营、调结构、创模式、强执行、促转型”,努力将应对后金融危机的过程,转化为推进集团发展上水平的过程,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过程。一年来,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效益逐步增长;金融、地产“两翼”取得开拓性进展,集团全年销售总额、进出口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0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106.9%。利润同比增长18.4%,圆满完成国资委2010年度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稳增长、调结构,业务转型有序推进。

全年进口增幅超过出口9个百分点,大宗商品、大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0%,自主品牌出口同比增加20%。丝丽国际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筹备广东-俄罗斯贸易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展示、清关、销售、仓储、结算的完整服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纺织股份优化提升“大客户”经营模式,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组织者角色,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狠抓经营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了对风险管控的组织和机制建设,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情况,从制度、程序、监管等层面强化风险防范。

(二)发挥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南中国,产业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协助和推动省内茧丝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尤其是蚕桑业管理职能落实到位,发挥蚕桑业在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致力于建立全行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在国家茧丝办、省茧丝办的支持下,集团关于建立我省省级厂丝储备制度的建议,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省茧丝产业发展。各蚕种生产企业根据集团部署,认真做好蚕种生产,抓住去年茧丝价格大幅上扬,蚕农普遍增收,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省力化经营,积极发动蚕农做好桑园管理,巩固我省蚕桑发展。

打造南中国茧丝绸产业带,西进南拓战略取得新进展。在整合我省蚕桑资源,加强粤桂、粤湘联动的基础上,积极部署海南蚕桑发展。琼中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成立了海南中丝公司,配套的蚕桑科技园建设已初具规模,蚕桑业被列入海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汪洋书记、华华省长12月底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考察期间,两省书记、省长对我集团在海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两翼”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跟踪管理,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三亚项目、始兴项目一期实现较好收益;保亭、成都、顺德中丝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阳普医疗成功上市后,实现部分较好回报。抓住“三旧”改造机遇,积极盘活资产。

(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集团多层级的会议纪要制度和督办、催办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跟踪检查;建立集团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范投资程序,增强对外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修订了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和外派人员管理规定。

二是落实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纺织股份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变化,推进自营业务整合,加快公司专业化发展;雷州国宝源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了企业活力;医保公司通过投资阳普、固志等企业,逐步完善医药科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综合实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重研发,强品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集团“技术研发品牌中心”架构,增设了八个分中心,充实技术研发力量;丝丽国际创新内销模式,成功与广州大学设立我国第一家体育产、学、研概念店。“丝丽”、“庄姿妮”、“雅迪斯”等品牌国内销售店(柜)达250多家,品牌产品内销达4亿多元。

(六)加强党建工作,营造和谐氛围,推动集团转型升级

一是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党委、纪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党代会的相关程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口扶贫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的1785元增加到2481元,增长了39%,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二是认真落实监督职责,通过纪律教育月、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三、工作体会

回顾2010年,我们在应对后金融危机中,经受了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寻求推动集团快速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才能扫清障碍,取得发展新突破。

(二)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创新,逐步摆脱传统粗放经营模式的束缚,积极调整贸易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持之以恒抓风险管理,警钟长鸣,落实“三个到位”,即风险管控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重大失误,保障企业安全运行。

(四)坚定不移推动集团发展战略与管控体系落地,统一思想认识,做到有思路、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强化执行力建设,才能确保集团战略转型扎实推进。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是:

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其中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桑园面积88万亩,蚕种110万张,以上指标均力争增长10%以上。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以汪洋书记对集团的批示精神为动力(汪洋书记在集团的报告上批示:“十一五”十分不易,成绩斐然;“十二五”继续努力,再上台阶),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贸工农一体化,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幸福丝纺”。

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发挥优势,做强做优大贸易链业务

(一)突出贸易结构调整,提升经营质量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一是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做强做大丝、绸等主营产品的出口;二是培育牛仔、童装、毛衫、家纺等核心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机电类、轻工类等大商品,积极培育医药、文化等新兴产业商品。同时,紧紧把握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拓展进口、内销业务。

(二)突出抓好工业板块经营,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依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贸易出口的带动作用,结合广西蚕茧生产优势,加强“两广联动”,形成厂丝经营的新优势,增强行业经营的话语权。成立广东省省级厂丝储备中心,推动茧丝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整合资源,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

茧丝绸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政府以粤府办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对于做大、做强、做优茧丝绸产业,全面提升我省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省府办1号文阐述了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要加强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蚕,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强化综合开发,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强蚕种质量监管,维护桑蚕市场秩序;加快发展下游产业,提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运用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保障蚕桑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府办1号文精神,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巩固、发展、壮大现有蚕桑生产基地,以百亩千亩连片、专业村镇为依托,全面提高蚕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从源头抓好蚕种质量,加快培育适合广东热带亚热带条件的桑蚕新品种,实现桑蚕种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新突破,确保我省蚕种在华南地区的领先水平;三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四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桑蚕资源在食品、保健、医药等方面的价值,提高加工水平,拓展保健饮料市场,横向延伸桑蚕资源应用的产业链、提高茧丝绸业综合经济效益。

加快拓展产业发展腹地。继续加强对广西丝绸集团的支持,把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提升湖南丝绸集团的平台作用,加快搭建海南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平台,形成以琼中为中心,辐射中部山区县市的蚕桑产业布局,谋划建设海口总部基地。云南省有发展茧丝绸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要加快推进粤滇茧丝绸产业合作项目。

二、力促转型,加快“两翼”发展

对内和对外并举,全力做好在手项目。以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抓手,为实现集团“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推进海南保亭、始兴、成都中丝园项目,茂名大厦、阳江商贸城、南海桃园商贸城要加快建设;积极做好海岛中丝园、顺德中丝园及惠州项目前期工作。“三旧改造”要有突破性进展。加强资本运作能力。

三、强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创新主体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载体的功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丝源集团技术中心要积极争取认定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组建技术支持中心,作为纺织服装自营业务的支持系统,支持做大做强自营业务;进一步加大对新药研发中心的投入,尽快申请省级技术中心,创造条件申请建设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

(二)强化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

落实集团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品牌技术中心优势,统筹产业链上中下游品牌发展,提高设计研发的能力。继续加大“丝丽”、“雅迪斯”、“庄姿妮”等品牌的营销渠道建设,到年末新增专卖店50家,使集团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达300家,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四、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扶植优质资源做强做大,培育上市平台。加快整合资源步伐,打造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化集团,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一是整合集团茧丝绸资源,加快做强茧丝绸核心业务;二是抓住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重点培育医保板块上市;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同时,探索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围绕主业实施相关多元化。

完善二级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优化股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对集团内部带有普遍性的企业加以推广,切实做好集团深化改制工作,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

强化财务管理。利用财务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克服资金紧缩等困难,合理制定融资策略,确保集团战略转型和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通过与省国资委对接企业动态财务监测系统,以及在ERP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评审系统,突出财务监管的过程监控,有效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

加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资委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打造管理驾驶舱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完善ERP、OA及HR系统,建设统一的协同办公门户平台;做好HR系统薪酬管理、人才管理、教育培训等功能模块的应用与开发。加快推进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争取在年内完成接口开发工作,确保与国资委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顺利进行。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为“两翼”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向集团重点业务和转型新业务流动。四是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六、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集团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3

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还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向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洪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隆重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奋力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精心筹办上海世博会,着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恢宏壮丽的时代篇章。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团结一心、辛勤劳动的结果。今天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你们在各自岗位上展现主人风采、焕发劳动激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铸就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镌刻了人民伟大、劳动神圣的无尚荣光。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全社会都要向你们学习。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肩负起光荣的历史责任,继续团结拼搏、奋发努力,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建立新的业绩。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成就任何一项伟业都离不开劳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要真诚帮助劳模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再立新功。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一定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实现这场深刻变革的主力军,要积极为实现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要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要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丰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争创一流业绩,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积极献计出力。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广大劳动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广大劳动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关于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发展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不断满足广大劳动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紧紧依靠和切实关心广大劳动群众,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最根本的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把广大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对劳动群众的感情,密切同劳动群众的联系,深入劳动群众、关心劳动群众,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与劳动群众心连心。

在庆祝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喜庆日子里,我们也迎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5周年。在此,我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新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组织凝聚力,诚心诚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主动维护广大职工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劳动群众心坎上,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加强同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联系合作,扩大交往,增进友谊,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权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4

(2009-02-12 10:36:48)

明确目标 自加压力

全力谋求车桥新的一年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车桥镇党委书记 何永渠(2009年2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镇目标兑现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区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去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全面部署今年各项工作的任务与目标。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把全镇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统一到凝心聚力抓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上来,统一到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实现大突破新跨越上来,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开拓奋进,苦干实干,为加速富民强镇进程,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给我镇的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在全区实现进位争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天的会议既是回顾去年、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总结表彰会,也是一次鼓劲加压、压力传递的动员会,更是一次全镇上下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奋勇争先的誓师会。大会将对2008全镇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奖,各村(居)、各单位将向党委政府递交2009年有关工作的目标责任状,希望全镇上下对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选准定位,细化任务,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到年底,向党委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面,我根据镇三套班子集体研究讨论的意见,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真总结回顾2008年工作,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全镇上下坚持“全力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财税”的思路不动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台阶。过去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全镇上下克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列统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列统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84万元%;列统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1.1亿元;列统工业企业入库税收320万元;1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投入1.72亿元。但全年净增2个列统工业企业的任务没有完成。新增私营企业31个;新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金8000万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9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2.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73元。

(二)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我镇遵循既放水养鱼又强化征管的原则,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销售,增加税收贡献份额。积极加大各类税种的征收力度,确保应征的征足,漏征的补征。同时积极加大组织税收的力度,通过全镇上下特别是财税一条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1025万元,占任务数880万元的116.5%,从而使车桥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三)招商引资取得较大突破。去年,我们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和外出驻点招商不放松。在领导责任上,进一步明确党政领导班子的招商引资责任,做到力量集中,全力聚焦。在招商方式上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立体招商的方式。在抓好常规项目的同时,瞄准大项目,突出引进亿元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新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竣工投产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注册外资实际到帐资金180万美元。

(四)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先后投入1.5万多个劳动力,清理疏浚河道沟渠30条,近6万米。拆建农桥4座,新建桥梁1座,新铺乡村道路3.5公里,新建小型排涝泵站7座,配备乡村公路养护工8名。

(五)城镇建设的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着力打造城镇特色,形成亮点,提升品位。在建设方面,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车桥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等又一批重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在管理方面,城管执法中队、环卫分处、市场交易所等城镇管理职能部门,积极加强对集镇的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等的综合管理。在环境卫生方面,加强各类硬件设施的投入,新建了1个配备现代化垃圾处理设备的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作人员对镇区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对集镇住户和单位进一步明确了“门前三包”的要求,在此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将镇区所有的镇直镇办单位包干到路段、到河道,实行保洁全过程负责制。经常性组织镇直镇办单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目前,车桥集镇的卫生状况、交通秩序、市场环境等都达到了新一个水平。

(六)扎实抓好以镇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创模工作。着力开展了三项综合整治行动。一是排污企业综合整治。对各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建立档案,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二是综合整治秸秆焚烧。从抓宣传教育入手,以抓源头管理为关键着子,采取宣传教育和处罚并举,镇村联手成立专门的巡逻队伍,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逻,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镇直镇办单位和各村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农村河塘综合整治。着力实施“三清”工程。基本完成了区下达的河塘清理任务,达到河道畅通,河岸无杂物垃圾、河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要求。

(七)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稳定工作。通过进一步层层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信访工作网络,加大对信访案件的处理与跟踪力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除特殊情况外,每个月召开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会办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年来,全镇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八)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计划生育率明显提高,全镇出生人口495人,计划生育率达98.9%;当年生育妇女期内综合避孕率达98%;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随访服务率达95%;群众满意率98%以上;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98%;坚持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的指导方针,全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未发生一起因执法不当造成上访事件;农村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九)统筹兼顾,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均取得新成绩。以创建江苏省文明镇活动为契机,在开展好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深入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加快依法治镇进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车桥”创建活动,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风、民风得到了进一步好转。2008年,全镇改造户厕510座,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83户,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组组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人口覆盖面、幼儿入园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超90%;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保率100%;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体育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建设高标准村级文化大院3个、农家书屋6个,全年组织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5次,参与的群众近万人次。

过去的一年,我镇的民政、民兵、老龄、土地、城建共青团、妇联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交管所、派出所、供电所、信用社、卫生院、工商分局、邮政支局、电信支局等区属部门也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思想的解放引领发展,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必须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始终以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努力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态势。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以为民的理念造福百姓,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成绩来之不易,创业异常艰辛。过去的一年,在宏观形势急剧变化,各种矛盾和困难历史罕见的情况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全镇上下的扎实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全力支持,都倾注着全镇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所有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车桥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横向比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与周边乡镇加快发展的态势比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问题还比较明显,工业经济总量较小,纳税大户不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增速有所下降,来自于工业的基础性税收增长缓慢;三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畏难情绪、小家观念普遍存在,干部不思进取,没有只争朝夕,自加压力的进取心,群众存在着不顾大局,个人、小团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情况,这一切,都严重阻碍着车桥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变。全镇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把观念转变到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没有道理上来,摒弃一切保守的、落后的、个人的观念,团结一心,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全力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加快发展。在看到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所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宏观情况看,中央和省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为我们战胜挑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区委区政府将车桥作为楚州城市副中心地位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近几年的引导和推动,全镇上下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招商、招大商的意识明显增强,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形成,一心一意抓发展的激情进一步激发,全镇上下逐步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因此,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车桥的发展就会大有希望。

二、攻坚克难,集思广益,全力实现新的一年全镇各项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谋求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关键一年。综观当前形势,总体上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只要全镇上下坚定信心,灵活应对,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转机,不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今年,我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区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跨越发展,进位争先,提前达小康”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种意识,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招商引资、财政增收和城镇建设等项重点工作,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车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服务服从于全镇工作大局,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强化发展意识,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发挥项目的幅射带动作用,拉动全镇经济的增长。

2009年全镇主要预期目标是: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亿元以上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注册外资实际到帐资金300万美元,净增列统工业企业2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财政收入13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2元。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重点重抓,强势推进,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抓突破、求跨越:

(一)突出骨干企业培植,在工业经济上求突破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按照“壮大总量、调优结构、做强企业、提升效益”的思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面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确保全年实现列统企业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2430万元,开票收入1.4亿元,入库税收325万元。完成1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投入1.4亿元。新增私营企业31个,新增个体经济注册资金7860万元。认真实施培植大企业工程。重点培植一批产品有市场、纳税贡献大、企业老板投资意识强的企业,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宏发生化厂在去年实现税收超100万元的基础上,力争年纳税达200万元,电子材料厂、德和惠尔公司等企业要培植成为纳税达100万元的企业,永兴甘油厂、汇通甘油厂、海之峰服饰公司等企业要力争实现税收达50万元。为了帮助一些重点骨干企业扶大扶强,解决盘大盘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镇党委政府继续明确三套班子成员分别与企业挂钩,实行零距离、一对一服务。我们的各个企业,也要抓住发展机遇,迅速盘大盘强,打破老一套的思维模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可以通过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挂靠,为其配套生产,或者通过实施企业重组,股权转让等途径,扩大规模,新上生产线,促进企业的再次腾飞。

(二)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在大项目上求突破

全镇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招商引资是保增长、促发展、求跨越、争进位的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区委赵书记在2月3日全区召开的08年目标兑现大会上要求,必须把招商引资始终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把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在经济发展上无论什么工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代替招商引资的位置,不能冲淡招商引资的主题,不能削弱招商引资的力量。在全区目标兑现大会上,区委区政府拿出300万元重奖招商引资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全区营造了浓浓的招商引资氛围。在我镇今年的目标兑现中,我们也将招商引资、财税工作作为非常突出的奖项,进行隆重的表彰,尽管奖金数额不大,但大家可以从中看到导向,看到党委政府新的一年抓工作的重点。经党委政府集体研究,今年我们给镇三套班子成员、各村(片)、镇直镇办单位下达了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并征收招商引资保证金,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在全镇营造全体参与、人人努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氛围。针对今年招商引资的工作任务,全镇上下要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当成头等大事,确保取得实效。

全年招商引资关键看上半年,上半年要力求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全镇的各级干部、各村、各单位、各部门的所有同志都不能做招商引资的局外人,消除招商引资与己无关的思想,不看、不等、不比,主动走出去招项目,主动联系招商引资的信息,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担子、处处忙招商的局面。

(三)突出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在推进城镇城市化建设上求突破

区委赵书记在区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报告中提出,要高起点推进车桥作为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今年,我们将积极启动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主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选准定位。按照区委要求,选准车桥城市发展定位,用发展、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建设管理集镇。二是详细规划。在上级的支持下,立足高起点、高品位,邀请专业机构对车桥的城市副中心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有效遏制违规、违章建设。三是争取政策。在做出规划后,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财政分成比例、扶持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争取进入省、市、区各级的项目计划,从而得到更多的扶持。四是项目支撑。新的一年,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城市副中心项目投入,进一步加大特色街建设工程力度,启动车桥战役纪念馆扩建、太平禅寺扩建等红色旅游及宗教旅游等城镇建设重点工程,启动交警中队和车桥派出所综合楼建设工程,使车桥的城镇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抓建设的同时,严格加强建设管理,严格按控制性详规履行审批手续,加大防违治违拆违力度。

(四)突出财税增收,在财政收入上求突破

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财税工作,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大力培植骨干和新生财源,积极组织税收。针对今年区委区政府下达给我镇1371万元的财政收入任务,经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制定了09年财税工作考核办法,镇三套班子全体成员、镇直镇办各单位、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负责人全部下达了组织税收任务,严明了奖惩办法,希望大家切实引起重视,通过共同努力,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在组织收入的同时,要积极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约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保证工资发放和重点支出,确保收支平衡。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除加强对镇机关招待费、车费等费用的管理外,对镇管的单位也一样加强管理,希望大家按照相关要求,加强内部管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我们将定期组织纪委、财政等职能部门对有关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

(五)突出高效农业,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

一是积极争取充分利用上级“脱贫攻坚”项目扶持资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以卢滩、受河等村大棚蔬菜为龙头,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钢架大棚种植项目;以丰年村干部以合作社名义种植的甜豌豆项目为基地,引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卢滩渔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辐射源,带动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产业链上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推进高效农业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土地流转”过程中有关问题,把握好政策界限,协调好相互关系,促进全镇高效农业的健康、规模、有序的发展。二是引进农业龙头加工项目,围绕车桥的特色农业项目的深加工引进新上企业1-2个。三是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大力发展村级创业点,带动农民增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步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

(六)突出信访稳定工作,在保稳定保发展上求突破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整合信访工作资源,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党(总)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单位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信访稳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信访稳定工作有人抓,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管,出现的矛盾有人调解,确保各村(居)、各单位职责范围内信访问题不出本村(居)、不出本单位。进一步加大对信访稳定工作的考核力度,将信访稳定工作与经济奖惩进行挂钩,凡属处理信访问题产生的费用均由事发单位负责。

富民先安民,强镇必须稳定。没有稳定,无从发展,更无法实现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目标。当前,全镇上下正积极谋求跨越发展、进位争先,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稳定工作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土地流转、城镇建设与管理等可能引发的矛盾较多,希望大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全镇的和谐与稳定。

(七)突出“双强”干部培养,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今年,市委将出台《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近期市委将抽调138名县处级干部,组成138个农村党建考核组,对全市所有村逐村现场考核。对各村的考核主要分组织设置、双强干部、引凤还巢能人回村、村部建设、集体经济、村容村貌、班子勤廉、多方挂扶等8个方面量化打分。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按时完成村级党组织设置改革,选拔培育“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凡是符合建立党总支的全部建立党总支,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二是选拔“双强”型村干部,年底计划选配30-40名“双强”型村干部。到2010年底使全镇所有村支书全部成为“双强”型支书。三是要把“引凤还巢”的氛围造得更浓,吸引更多车桥在外的能人大户返乡创业。

(八)突出和谐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谋求新的突破

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抓好以“一季度服务”为主的龙头性措施,强化妇检质量监督。狠抓婚育秩序整顿,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生育现象,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期内综合避孕率达95%以上,合格村(居)率达90%以上。完成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0%和义务教育巩固率99.9%。认真开展新农村理论引领暨“农民大学堂”活动,继续抓好“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积极开展文明村(居)、文明户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0户。深入开展建设“社会治安安全乡镇”、“法制合格乡镇”创建活动。建立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任务。实施好最低生活保障工程,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55%以上,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兑现率100%,并全部参加医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率100%。加强双拥工作,做好残疾人的救助工作,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确保本镇区域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广泛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形成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三、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开创车桥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实现全镇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干部。当前全镇上下建设发展的任务繁重,头绪较多,更需要各级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为此,我向大家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如何去想?我认为起码应当往三个方面想:一是想三处,本单位、本乡镇和外地,联系具体工作,想想本单位、本乡镇有什么差距,看别的单位、兄弟部门及外地同行是怎么干的。二是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还不够;想今天,各项工作做得又怎样,有哪些矛盾和难题迫切需要去破解;想明天,瞄准全年目标,想想哪些事需要从现在做起,一点一点去努力,一步一步去攀登。三是想三条:破几条、立几条、干几条。想想本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有哪些需要切实改进的,对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哪些需要抓紧抓实。俗话说,“想法对头,办法不愁”。只要我们想法对头,科学思维,就不难找到破解难题、攻克“瓶颈”、渡过“河”去的“船和桥”,就不难找到与时俱进,又好又快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金钥匙”。

二是进一步强调实干。今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今年建设的任务重于去年、发展的困难大于去年、面临的挑战多于去年。悲观压头、束手无策没有出路,毫不畏惧、奋起实干才有未来。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实干决不是瞎干,要摸实情;也不是乱干,要出实招;更不是蛮干,要求实效。我们要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大,说干就干,脚踏实地,该干则干,雷厉风行,办成一些大事,干出一番事业。

最后,对与会的同志及全镇的各级干部提一点希望,同时与大家共勉,那就是所有同志要成为“四手干部”,即本职工作有一手,群众有难不袖手,同事之间紧握手,名利面前莫伸手。“本职工作有一手”就是要有一双“能干的手”,做到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工作先行一步,利益后退一步,危险抢先一步,从而感召群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推工作,谋求发展。“群众有难不袖手”,就是要有一双“爱民的手”。深入群众,心系民忧,变“对立”为对话,变上访为下访,变“背对”为“面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事之间紧握手”,就是要有一双“团结的手”。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来说,团结尤为重要。班子成员之间要真正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少拆台多补台,同心同德干事业。“名利面前莫伸手”就是要有一双“干净的手”。做生活上的正派人,经济上的清白人,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带头人。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5

上的讲话

上级领导在集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全面促进志华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局领导在志华集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玉鼠回宫,鼠标频点《清平乐》;牛年大吉,牛角劲吟《沁园春》。刚才听取了立志同志的工作总结报告和今年的工作目标以及公司三至五年的宏伟规划,令人欢欣鼓舞,信心倍增。

过去的是山东志华建设集团不平凡的一年,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

了志华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成功地晋升为国家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成为我县建筑业的龙头企业,全年安全施工无事故,外出施工质量稳步上升,开拓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连续七年被市地评为外出施工先进企业,获得了“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和“省级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等称号,全年完成产值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此,我代表县建设局表示热烈地祝贺。

为了圆满完成志华集团提出的三、五年的宏伟目标,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期望志华人质安百年大计,立志建我中华。

一、全面贯彻党的经济建设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大做强志华总体目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工程承包行为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综合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再上新台阶,着力抓好科技投入和人才培训,增强产业竞争力,带动全县建筑业平稳较快发

展,做出龙头企业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二、切实落实县建设局、监管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深入贯彻沂南县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以及《沂南县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沂南县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违章扣分管理办法》,促进志华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工程承包行为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劳务用工行为,落实建设部《关于建立的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发挥好金鑫劳务资质的作用,促进劳务队伍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强化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以落实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指导意见》和《进一步

增强施工现场综合管理的意见》,以施工现场为平台,全面增强现场质量、安全、技术和队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期望志华集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再创辉煌。

六、抓住机遇,争取政策扶持,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当前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出台新政策,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重大机遇。我县的战略重点是国内向中西部地区和后发市场转移,国外向非洲、东南亚、中东、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拓展。

同时积极开拓国内新兴市场,积极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等新兴省外市场,用足用活政策,一是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二是用好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

七、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增强志华集团的竞争力,以增强产业活力与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力实施立体化人才培训,全面提高从

业人员的素质,为志华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一要开展农民工培训,发挥金鑫劳务企业和沂蒙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功能,配合相关部门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培训计划;二是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建造师为主体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以关键岗位人员、技术骨干、特种作业人员为主体的专业人才梯队;以技工、高级技工、技师为主体的一线作业队伍,为促进志华集团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八、健全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保障民工利益。同志们,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开通,让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公司既定的奋斗目标,推动沂南建筑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6

大家上午好!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召开20**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即此之际,我首先代表乡党委、乡政府、乡人大向今天前来参加这次大会的**书记、**主任两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全乡转型跨越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通过你们向全乡一万四千多父老乡亲表示亲切的慰问!

2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基层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全县“绿色崛起、多元发展”的战略,按照我乡提出的“思路要开阔、措施要得力、效果要明显、村民要富裕、乡村要和谐”的总体要求和根本目标,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层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五大跨越”。一是以思想、组织、人才、环境、发展五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机制为抓手,以星级化管理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进一步增强。二是打破依赖资源、“唯煤独尊”的思维定势,积极引导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招商引资上项目,成功引进并创办了珍菇坪、正嘉等一批现代化工农业产业项目,形成了以司家河煤业为依托的工业园区,以绿尔新300亩设施蔬菜为依托的种植园区,以正嘉原种猪场为依托的养殖园区,以荒山改造集中连片种植连翘的生态产业园区。三是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创优发展环境、大力改善民生的战略位置紧抓不放。围绕“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目标,先后实施完成了无害化厕所改造、路灯安装、村庄绿化,彻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农村达到了走洁净路、饮干净水、上卫生厕的生活目标。四是围绕“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要求,狠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扎实开展“廉洁乡村”、“制度乡村”建设活动,大力弘扬风清气正的党风,廉洁高效的政风,依法和谐的民风,全乡上下呈现出党风正、村风好、民心顺、事业兴的崭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勇于担当,不负众望,以更加开拓的观念,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扎实的作风,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面上谋划**,布局**,发展**。

一、思路要清

发展要有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就是财路。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围绕富民强乡,全面实施四大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在工业方面:重点抓好司家河煤业投产达效,确保全乡全年财政税收的圆满完成;继续抓好**高科矿物材料深加工生产线的标准化生产,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加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在产品质量、市场拓展、效益提升上求突破。在现代农业方面:重点抓好**珍菇坪食用菌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技术培训,达产达效,在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上要取得新的突破,引领和带动全乡新型食用菌生产;重点抓好**乡绿尔新种植专业合作社300亩设施蔬菜项目的扩建,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拓展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在提高蔬菜产量、提升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养殖产业方面:以正嘉原种猪场为依托,6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大力推进养殖产业园区的规模建设。在生态产业方面:围绕打造连翘大乡目标,以全乡荒山集中连片建成万亩连翘种植基地,落实好管护措施和补植补种,种植总面积达到两万余亩;抓好和家脚200亩核桃经济林间作辣椒的推广,组织引导中片七村规模种植辣椒,抓好德义优质果园的规模扩建,在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力求新的突破。

二、作风要实

抓落实,就是要抓作风,没有实干的精神,没有务实的态度,没有严谨的作风,是干不好任何工作的。抓紧落实不放松,扎实工作求实效,就是要围绕“韧、实、新、真”四个字下功夫。韧,就是要抓到位。要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的任务部署和工作要及时,决不能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上,决不能满足于提过了要求,喊过了口号,而是要把党委的决策与本村、本单位、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和解决关系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和措施,抓住每一项工作、每一件实事,锲而不舍,一件件分解落实,一步步循序推进,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实效。

实,就是要重实干。重实干,意味着要吃苦,要投入,要付出,要敢于触及矛盾。我们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敢于打胜硬仗,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一步 脚印,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干事业、抓落实上来。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倡导说实话、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作风,扎实地做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

新,就是要敢创新。创新是事业进步的动力,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创新。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制订新对策,解决新矛盾,实现新突破。各村、各单位、各企业对乡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一定要坚决地贯彻执行,善于把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与自身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找准结合点,谋改革之计,想发展之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搞出自己的特色来。

真,就是要动真格。对乡党委、政府已经确定的目标任务,要用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狠劲、一心一意创大业的干劲来抓落实。同时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敢于动真碰硬,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确保乡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在落实中不走样、不断线、从上到下做到一个声音喊到底,项项工作干到底。

三、开门要红

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篇7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上一篇:实用的我到了友谊作文下一篇:田径理论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