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德演讲稿:师爱为根,师德为本

2024-10-07

中学教师师德演讲稿:师爱为根,师德为本(精选3篇)

中学教师师德演讲稿:师爱为根,师德为本 篇1

中学教师师德演讲稿:师爱为根,师德

为本

时光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经度过了?个春秋。回首这几千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这三尺见方的讲台上,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苦过、累过、但能与我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热爱我的事业,钟爱教育不言悔。

“教师”虽说只是一个职业的称谓,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职业行为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以牺牲自我来换得学生茁壮成长。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教师们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改,耕耘不辍。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就如同红烛一般,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一批批学生的成长。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呢?又是什么使教师乐于奉献、勤勤恳恳、充当人梯的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更是一种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尚道德让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教学上,精益求精,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给学生以知识世界的洗礼;科研上,勇于创新,用富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为我国的科教事业作出贡献。通过学习辽大先进教师的事迹,我深为他们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为师之本,更是立国之基。鲁迅先生曾热情地称赞过奉献者的泥土精神:“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而我却要说,师不可以不德高。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安贫乐道?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泰戈尔也曾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每个人都需要爱”在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在爱的世界里,一切都充满了阳光。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为了未来而共同奋斗的过程,是托起希望的过程。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要将我所知的全部教给我的孩子们,因为我要对得起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那些对我如此信任的心灵。

数学教学是一项要求严谨而涉及广泛的工作,一节课既要有逻辑上的严密,又要有内容上的完整,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在课堂上,要为学生铺设适当的梯度,放开手,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进一步钻研的兴趣。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方法,用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同学的鼓励,我相信每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1」 「 2」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拿起课本就犯困,但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我喜欢听您叫我可爱的孩子,让我觉得很幸福,我知道老师很爱我,所以我不可以对不起您。”

另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喜欢看老师对我们笑,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与信任。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并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很质朴的话,却让我感动。

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动力。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我们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闪光。这对于一个有限的生命来说,不正是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吗?

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让我们在这个平凡,但是崇高的岗位上继续奉献,把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我们的德都留下来。

以爱为根,以德为本,用我们的热血,谱写学生们美好的未来吧!〖1〗〖2〗

2022教师师德师爱获奖演讲稿 篇2

既然我们选择了三尺讲台,那么就要竭尽全力,为人师表,让自己能够体面地走下去,因为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无悔的选择》。

转眼间来到彭中已经四年了,回首走过的时光,经历过的一切事情就好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感触颇深。还记得初为人师的我,带着朋友的美好的祝愿,带着一丝作为教师的神圣感自豪感步入了这一行业。然而,经过二十年教师生涯的实践,使我获得了许多。教师这一行业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要做好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准备,而且要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心。因为肩上承载着太多的责任。

我于9月从师范毕业分配到哭泉中心小学执教十余年,9月调入彭镇中学,在彭镇中学教了一学期历史,校领导突然安排我任教初二语文,我没有推辞,欣然接受,可在领到任务后,从未有过的恐惧和压力瞬间上头,在内心深处,反复自问,本人师范体育专业,学历很低,也没有中学执教的经验,一种不想教、不敢教、不会教的顾虑和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常言道:“应人事小,误人事小。”承诺校领导的委任,怎能开口推辞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再三思索,加上同事的鼓励和帮助,我说服了自己,重振精神,再鼓勇气,勇敢的挑起了任教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

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我下决心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入手,首先我研读了教学大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一些有关语文方面的书籍,还经常在网上观看名师讲课视频,课例分析,教学中,认真解读教材,钻研教法,每天认真备课,不懂的知识上网络平台查询,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工作中,不耻下问,不懂就学,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利用休息和节假日空闲时间为自己充电、加压、定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很快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教学也显得轻松自如,也被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了赞同和认可。

但好景不长,一个棘手的问题又难住了我,我家孩子3岁多时我一个人带着,每天的早读是我最头疼、最难熬的时间,尤其是冬季天还黑着我就要去教室,多少次孩子醒来爬上窗台推开窗子大哭。更让人痛心的是一次我上完课回来竟然不见了孩子,最后得知孩子醒来不见我光着屁股跑三楼去了,当我抱起孩子摸着他冰冷颤颤发抖的身体时,我心碎了,一阵辛酸由心而生,此时的我彷徨过、迷茫过,也曾动摇过。可当心酸过后,我想我们当老师的孩子可能都是这样长大的。是呀!人生哪来一帆风顺,我们就生活在矛盾和挑战中,既然选择了教师,意味着就要失去很多,个人困难再大,他和工作相比,也只是小事,教书才是大事,育人更是职责。经过又一次思想的梳理,精神的洗礼,态度的调整,依然坚决地把教书育人作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神圣职责。

,我任教初三的语文,这是学校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和鞭策,教学过程中,用自身行动去感染学生,通过身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人生的道理。坚持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用自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辅导学习,鼓励他们,信任他们。记得班上有几个捣蛋不学习的男生,提起来都让我头痛,不守纪律,不写作业,影响别人。每天和他们分别谈话,利用晚自习给他们进行辅导,并抽时间和家长沟通,只要发现他们有一丁点进步,我就会在班上大加表扬。那年初三中考,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县名列第一。这是我带的第一届初三,看到成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具冲动、最有理想、最美好的阶段莫过于中学时代。初中时代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形成思想的重要时代。,我任初二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教学中既教文化,更重育人,既当老师,更当朋友。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提倡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经常举办主题班会、学习讨论会、五一、国庆、元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歌咏比赛和演讲赛,通过各种活动开展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级的学习氛围显得更加和谐,更加富有生机和朝气,各项活动走在了学校的前列。

记得冰心老师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先机。”

在搞好教学,管好班级的同时,我把关注重点放在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的生活起居、衣食冷暖,和他们谈心交流、帮他们看管财物、饭卡充值、给他们赠送衣物。一年的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是我几年来收获最大、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人说,教师的形象是蜡烛,为了学生宁愿奉献所有的光芒;教师的性格是燃烧,为了学生宁愿毁灭自己。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咏,月月在课堂上歌唱,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这就是恪守信念的乡村教师,默默奋而思进的乡村教师,也许会有人笑我们傻,呵呵,也许我们是很傻,可我们问心无愧,因为我们爱我们的职业。

以爱为根、以德为本(德育论文) 篇3

传统的德育教育相关资料停留在自我参照的意识上,形成教师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过度强调了成人的愿望,重传授、轻交流;重传递,轻思考,久而久之降低了学生道德自我选择和澄清的能力。重外律,轻内修,一味的制订一系列规定,而轻视了德育主体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显性,轻隐性,热衷于表面的活动,忽视了身边的潜移默化的学科德育渗透、每位教师的自身德育示范及一切自然陶冶多渠道的隐性德育功能。

我认为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要在实践中,坚守三个阵地,即:氛围营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条框,追求德育无痕。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抓住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

一、加强宣传,创设环境,营造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外显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而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德育工作的研究者非常关注学校外显文化对学生的渗透,学校的长廊、黑板报成为了宣传的阵地,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宣传画廊”“、今日榜样”“、班级之星”等校园宣传阵地及时表扬榜样人物、同龄人物事迹,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同时,对一些缺乏判断能力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意识和能力。

二、民主和谐,师生平等,营造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内涵氛围

大学生处在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他们既渴望交流,期待找到倾诉情感的对象,又崇尚独立,表现出强

烈的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心理。所以他们在待人处事中一般总怀着戒惧的心理,对老师更是如此。如果教师高高在上,成天扳着脸,以权威自居,说话总是带着教训的口吻,那么学生只能消极地敬而远之。其实“人爱和谐,渴求和谐”,在青少年身上都有一种追求进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求。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真心话,学会分析和判断,必须要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

1、身教重于言教。实现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应该从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主动地亲近学生,做一个“平民”辅导员。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就拿对待错误的态度来说吧,老师也是人,难免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错误,如果能做到有错就及时纠正,学生不但不会轻视你,相反能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2、倾听八方声音。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班级学生的问题来源于各方面,如上课分心;过于贪玩;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也有的家长一味追求高分,考砸测试的同学不敢回去签名;还有学生与老师存在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面对这种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兴趣爱好的关系,加强学生、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我们进行了“我的成长和烦恼“”学会感恩,收获幸福”,以谈话为主要形式,展开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论”,在讨论和分析中明辨是非。

3、宽容爱护学生。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健康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问我一生的教育经验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我们可以对一个优秀学生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但我们往往不能对一个问题学生采取宽容的方式。其实,那些问题学生的心理更脆弱,他们是班级的“弱势”群体,关心爱护他们,把他们真正视为集体中 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进步,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班级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的形成,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程中不会过于偏激,而能理智的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

三、师生沟通,互动交流,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1、平等对话──春风化雨细无声。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首先,它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和指导。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信其道,践其行。例如《走向自立人生》课,老师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思品教学中不是传授道德规范的传道士,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道德价值评判的独裁者,而是一起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遇物而诲──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的学生来自于经济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家庭,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人。作为一线思品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遇物而诲也就最有必要。所谓遇物而诲,就是遇到什么就利用什么进行教育。例如《践行“八荣八耻”,争做合格公民》就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老师和学生一次坦诚交流。我们过去的教育太多时候是老师设好圈子引着学生往里钻,当学生的认识和规范的道德出现偏差时就粗暴地呵斥学生硬把道德塞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

3、情境感悟──心中悟出始知深。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心情会格外轻松。我们的品德教学如果给学生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压抑,就会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引起无意识心理倾向,忘我地进入情境,引起他们的同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名为《诚信,与我同行》的主题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编排设计的小品、“打假行

动”的开展、经典故事的讲述、诚信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行道德是非的判断和道德素养的内化。“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悟”是个体经验的整合和提升。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道德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这样,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活动,加强实践,巩固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1、班队活动,模拟社会,练习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全面的过程,所以,班队活动内容应该是循序的、系列的,由不断的积累使“工程”得以完成。按初中生发展情况进行了如下设计:大一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生活,养成守纪意识,培养班干的能力,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向上的学习风气;《走向自立人生》一课中老师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大二年级重在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顺利度过青春萌动期,创设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的成长和烦恼》的主题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回忆自己走过的路程,反思自己曾经的行为,进行道德是非的判断和道德素养的内化。大三年级是走向社会前的阶段,重点是前途、理想教育,主题班会《我的未来我作主》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疏导,培养独立意识,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全体同学在认真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理性的规划适合自己的未来。

2、社会实践,直面问题,锻炼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知道德,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家乡童子河调查,学生知道了环境污染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真切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敬老院一天体验,同学们在和老人的聊天中感受了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曾经的付出和辉煌,明白了“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

五、研究与反思

1、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教学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说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产生了经验型的教师,那么,目前教师就要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但在课题研究中,要真正实现此目标还须进一步努力。

上一篇:音乐国培学习心得下一篇:双创创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