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2024-08-07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精选12篇)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1

教育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 而师德则是人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它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用以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它内敛为教师的德性, 外显为教师的德行, 是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作为社会形态中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师德的发展取决于教师职业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其中, 教师职业地位对师德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人们评价教师职业地位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即社会声望、财富和权威。

一教师职业地位和师德发展的历史考察

1. 先秦时期

据《礼记》记载, 我国至少在奴隶制社会初期就出现了教师, 他们在官办学校“庠”中从教任职, 被尊为“国老”或“庶老”。西周时期, 教师多由高级军官担任, 称谓渐趋统一, 称为“师”。当时在文化教育上实行“官守学业”、“学在官府”的制度, 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政教合一, 官师一体, 教师有“职名”、食“官禄”, 地位极高。春秋战国时期, 时逢乱世, 文化下移, “百家争鸣”、“私学兴起”, 在教育体制上出现“私学”、“官学”并行, 专职教师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有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这些极具声望的社会名流作为职业教师, 他们特殊的社会作用和近乎苛刻的职业标准, 奠定了教师职业在理论上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同时, 他们关于师德的论述也为我国师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如这一时期的荀子将“天地君亲师”并列, 提出“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 必贱师而轻傅”的观点等。

2. 汉唐时期

西汉时期, 统治者奉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儒家代表董仲舒提出“化民成性”的师德主张, 要求教师要忠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培养人才。这一时期, 孔子的地位日渐显贵, 被追授的官位、爵位数不胜数, 被尊为教师职业的“祖师爷”。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度兼有当今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的两种职能, 教育的地位更显重要, 甚至皇帝也在名义上加入了教师职业。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 学校教育空前昌盛, 加之唐朝历代君主都十分重教重学, 尊师重教, 师德得到了积极发展。唐代大思想家韩愈将师德列为对教师要求的首位, 不仅提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要求, 而且提出了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的特质, 要甘为人梯, 如“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等。

3. 宋元明清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从鼎盛渐至衰落, 为了巩固封建政权, 统治阶级强化了封建伦理纲常, 建立了理学思想的庞大体系。这一时期的师德思想以强化封建伦理纲常、维护阶级统治为特点, 师德规范虽渐成体系, 规范、完整而且清晰, 其间也不乏如南宋朱熹、明代王守仁等关于师德论述的一些亮点, 但难掩师德发展渐趋衰落的大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 这一时期教师的地位再也法回复到汉唐那般尊贵了。到了元代, 教师的地位更是落到了行九的惨境:“所谓一官二吏……九儒十丐是也。”即便是官学中的教师, 到了明朝, 就已规定教官最高不过九品, 大多数则无品无级, 在封建官僚体制中属于“未入流者”, 地位也是非常低下的。这一时期, 教育已沦为科举的附庸, 在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宗法社会里, 教师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群体而获得应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4. 近现代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 文化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风东渐、东西方思潮交融, 师德逐渐融入“自由”、“民主”、“博爱”等思想内容, 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蔡元培、陶行知、鲁迅等。这一时期教师在职业地位上也由没落的封建社会逐渐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接轨,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群体也在不断的变革中迎来了新生。

二教师职业地位和师德发展的现实分析

教师职业是当今社会容纳公职人员最多的职业, 更是受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和冲击较严重的行业。教师职业地位的高低对从业者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讲, 较高的职业地位对较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也高, 而较高的职业地位也更有条件和资格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相反, 较低的职业地位则无法有效地吸引高素质人才, 当然也就影响了人们对该职业的尊重程度。而教师职业群体的素质对师德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教育已摆在了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政府对教师职业高度重视, 国家设立了教师节、制定了《教师法》, 用立法的形式要求全社会都应当尊师重教。但现实往往并非完全符合理念的构想, 一方面我们应看到政府行为及其理论倡导对教师地位的积极确认, 以及长期以来教师职业在人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神圣性;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教师地位仍然偏低、教师职业已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

首先, 中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太浓。教育行政化的办学体制, 使教师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在学校内部, 结构齐全的行政管理队伍等级森严, 教师自身的现实利益如职称、待遇、住房等都操纵在各级管理人员之手, 教师职业活动唯领导是从, 行政管理人员成了支撑和管理学校的真正主体。同时, 作为教育事业单位的学校却要按政府行政级别来确定规格, 并以此作为学校享有如发文、拨款等政治经济待遇的依据。包括教师的技术职称, 也要套上诸如“相当于处级、副处级”或“科级”这样名不符实的“级别”头衔才能体现其价值。凡此种种表明, 教师的地位不是教师职业本身应有的地位, 教师职业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同时, 由于这种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 也使得师德建设中出现师德规范的合道德性和偏重于道德他律等诸多问题, 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师德失范的问题。

另外, 经济收入和实际待遇相对偏低, 是造成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是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范。一方面对师德的标准和要求是如此之高, 在社会所有职业分工中, 对教师的要求是最严格、标准最高的, 在理论上近乎“圣人”;另一方面是教师所获得的实际经济收益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处于中等偏下状态。虽然政府很关注, 但是脑体倒挂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 尤其是作为中国基础教育脊梁的中小学教师, 不仅工资以外的收入几乎为零, 还面临着住房、养老、医疗等诸多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所以, 在号称文化昌隆, 教师在理论上备受重视的中国, 却使人们普遍产生了“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这种对教师职业选择无可奈何的消极心理。还有, 由于“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市场经济新形势对人们旧有价值观念的冲击, “挣大钱”和“做大官”往往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社会所谓“成功人士”的标志。“学而优则仕”已成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所奉行的人生信条, 教师属于“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 辛苦而又清贫, 教师职业又怎能会引起高素质人士的兴趣呢?

中国自1985年9月10日以来, 已度过了二十九个教师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这就是教师职业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的地位。然而, 对教师职业地位的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人们观念意识的理想形态中, 而要具体分析教师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实际地位。一般来说, 只要教师地位得不到提高, 师德发展就会因失掉了最根本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而虚浮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刘守旗主编.教师职业道德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阮成武.论传统教师地位的文化负累与消解[J].皖西学院学报, 2001 (1)

[3]张中文.师德建设的道德性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2

经过本学期的德育学习,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作为一位教师,我对师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请保留此标记。)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做一个朴实的人。

现代的社会就像城市的街道,到处张扬着虚华与浮躁。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朴实的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我希望自己能够坚守一份朴实、一份宁静,只有内心里拥有了这份坚守,才能少去一些随波逐流的浮躁,只有拥有了这份坚守,才能安心教师这份清贫的职业,只要内心里有了这份坚守,就可以拥有一个平凡但是弥足珍贵的收获。我想这也就是能够坚守职业情操,遵守师德规范的最好的心理基础。当然,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努力,有很多东西还会迷惑自己,我想自己完全有能力慢慢走向自己希望的那个方向。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3

一、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欣赏、鉴别、评判美的能力,是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等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审美情趣是至少包含学识素养、美学趣味、道德修养、生活理念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外化和具体体现。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育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教学活动面对的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的人格素养极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的师德是科学教学的保障措施之一。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从个体和社会的统一中把握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促成学生在认知结构、道德结构、审美结构等方面不断变化并趋于完善,形成科学的知识架构。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人生理想,形成科学的师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学生,通过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2.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严于律己的精神,通过师德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仪表美、形式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理想教学效果的切实保障,良好的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中学教师在审美视角下的师德建设

1.坚持不断学习的师德进步理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知识储备陈旧、架构不清晰的教师,即使其道德修养水平再高,也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也谈不上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才有助于传授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知识。求知是一项耗费精神、体力的活动,通过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对知识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教师打开的理想的闸门,逃离模式化的继续教育,增加学习的动力,将求知的枯燥变为轻松适宜的心境提升,在审美情趣下的求值欲望更加符合人的合理诉求。

2.坚持自省慎独的师德修养

儒家思想是影响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修身方法。《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德的重要内容是“德”,“德”是人性美的外在表现,更是审美情趣的重要聚点,良好的品行、素养是需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打磨的,及时地反省才能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适时的改进才有助于素质的逐步提高。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道德、品行的示范者,自行慎独的得到素养是一个人日益精进的良好方式,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3.坚持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造成人们思想的功利化,过于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是不相符的,与美的理念是相悖的,与师德的建设是偏离的。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端正的生活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一种积极态度,是教学质量的情感基础,更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对工作的多付出,才能提高学生认知层面,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价值理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审美情趣是教师科学知识体系、良好道德素养、高尚精神情操的有机结合,是对抽象美的现实化解读,从审美情趣出发,更容易把握师德建设的方向,科学、合理、有序的构建符合教学需求的、具备健全师德的中学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4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了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结果。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学生,其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修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的。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的责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该规范还规定:“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太高,而且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反而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社会造成伤害。再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教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处于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其间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并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作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不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拓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必须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又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不仅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次数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又给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感受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第二外语,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也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领域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而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英语专业的教授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学者Freeman所说: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这支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必然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除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西方文化的特殊职责,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英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应该有着和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特点。“尊重”和“平等”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协作”是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诚实”和“不断发展”是科研和职业态度,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事情,更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Freeman,S.A.What Constitutes a Well-trained Modern Language Teacher-[J].MLJ,1941,25:293-305.

中学教师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篇5

想来,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从刚来时的双班语文,到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再到这学期重新归于原点,回到这个年级从事双班语文教学,一切似乎只是开始,但当很多似曾相识的记忆以各种姿态浮现在我脑海中时,我才会劝说自己相信韶光的易逝,相信流年的无情。

通过师德师风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成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自我剖析:

一、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从教多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教育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二、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三、严谨治学:多年来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四、关爱学生:我平等地对待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我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五、尊重家长: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只有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由于我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学生,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稳定,无违纪行为,几乎无中途辍学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一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是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二、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师德,教师之精魂 篇6

关键词:教师;师德;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阐释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简单而言,传道,就是教导学生道理、道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授业,就是传授学生学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从业创业的基本技能;解惑,就是为学生点拨迷津、解除疑惑、打开心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心理。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特殊职责与神圣使命,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从古至今,号召广大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的声音从未消停过。一方面,师德师风已经形成于教师行业、渗透在教师言行之中,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目标,成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形力量。教师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传正道、授精业、解困惑。

一、传正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道,是道理、道德、道义。正道,就是一个社会公认的、每个人都应当明白的道理,都应当遵守的道德,都应当信守的道义。传正道,说明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还要教人做人。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就是要求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行,用自己的优良品格和真心诚意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传道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传道不同的内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教师节前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时曾说:“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传道”的现代含义。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传道的含义,具备高尚的情操,遵循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品质、情操和道德观,也就是说要有优良的“师德”。只有师德优良的教师,才能做到为人师表。当前,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正如山东省淄博市一位农村教师所说:“一个知识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无法用知识来弥补,教师师德的缺失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过知识缺陷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时刻铭记、自觉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只有自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只有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乐于耕耘,才能把正道弘扬得更广更远;只有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授精业,做社会进步的引路人

业,乃学业、职业、事业。不同的时代,教师所授的业不同。封建社会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往往是四书五经,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即使是现代社会,在多数人的脑海里,依然存在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意识,升学依然是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不少教师也因此被升学率的指挥棒赶着走。这些现象可悲而不可忽视。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是阶梯的缔造者。一个人口将近14亿的泱泱大国,要蜕变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作为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只传授知识、学业,更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打拼事业,即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为主,除了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外,还要以学生日后走出社会为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大批能就业、会创业的学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和方法论。俗话说得好:“若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教师只有自觉学习,努力掌握各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跟上科学进步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教师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就像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73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从教57年始终坚守“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信念,一直坚持在本科讲坛上,讲义年年修改,亲自批改学生作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共性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弱项究竟在什么地方,再来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道德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的学术道路和人生修养,培养出了著名数学家王诗宬院士、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尤承业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站在三尺讲台,手持两尺教鞭,坚守一种信念,我们教师就是这样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课堂,就成了呈现“师德”的最直观的平台;教书,就成了“师德”的最直接载体。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一个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机构,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造就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才是真正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三、解困惑,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还要解惑。惑,是疑惑、困惑。教师这一名份承载了非常多的责任,既要付出汗水和心血,又要奉献爱心和智慧。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在这个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诸多困惑,甚至面对很多诱惑,迷茫、冲动、叛逆等时常影响学生的成长。他们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支持和疏导,就会走弯路,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良师,还需要益友,需要给予他们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健康、顺利成长。为此,教师应当做到: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要解放人的思想,尊重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品格。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内化到教学活动体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应该从细节做起,关爱自己的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疑惑,都应耐心解答,并且因材施教,给予正确指导。

(二)具备一颗博爱的心。

师爱,是师德的真谛。陶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人生的最大目的还是博爱。”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用爱和智慧来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年轻的心常常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却抗拒被人的亲近和安慰。然而教师的责任心却能转化成耐心和恒心,提醒着我们要默默关怀着孩子们,他们何时需要我们,我们就何时走到他们身边。亲其师,信其道。身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源于内心的关怀,才能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滋养着学生茁壮成长。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会成为下一个“范跑跑”、“杨不管”。

(三)淡泊名利。

不管你在那一个时代,选择了教书这个行业,都意味着一生要与清贫为伍。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保全纯洁的教师队伍,一个竞争残酷的世界更容易滋生功利心从而让人不择手段,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把清贫当作清高。但是,清贫,绝对不是教师丧失自己人格、丧失师道尊严,做出违背师德之事的借口!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道德观,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所有热爱着教育事业和热爱着学生的人都知道,对学生坚持不懈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只求学生明明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世有淡泊名利的老师,然后才有淡泊名利的学生。“董钱钱”、“ipad老师”之流,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唾骂与抛弃。

古语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建设师德师风,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传道授业解惑”,使每一个教师都自觉成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典范和楷模,让每一个教师都真真正正传好道、认认真真授好业、无微不至解好惑,我们的教师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梯”的光荣称号!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7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从古到今, 教师的道德形象被广为关注, 且被视为教师的基本形象。“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强调的就是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所说的:“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体现的就是“学”与“诲”的师德。而汉代的董仲舒更是把“善为师者, 既美其道, 有慎其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2011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加强自身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又为我们提出了现阶段师德的具体要求:要有理想信念, 要有道德情操, 要有扎实的学识, 要有仁爱之心。

1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德行还是情感意志、行为规范都不健全。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大, 模仿力强。而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往往不自觉的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进而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 并通过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亲其师信其道”, 最终使学生能够“通其业, 成就其道德”。

1.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

心理学上将教师素质分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部分, 而教师素质的核心为专业精神即师德。《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就是说传播知识是容易的, 能够“授业解惑”的经师顶多可以称为“教书匠”;而既有道德有品行, 又有高超的教学技艺的教师, 才可能称为一代人师。所以教师只有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不断学习, 经常反思, 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成为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优秀教师。

1.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办学定位不明确, 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部分教师素质较低等。因此狠抓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各高职院校发展的紧迫任务。而在学校内涵建设中, 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重中之重。要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2 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能做到忠于职守、严谨治学, 他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用高尚的师德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 教师的师德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主要表现在:

2.1 教师自身方面

2.1.1 育人意识淡薄, 关爱学生力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只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育人的职责。许多教师只满足于按时上下课, 基本不与学生接触和交流。许多教师不懂管理方法, 不能用心去关爱学生, 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的排除都袖手旁观, 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等问题也都漠不关心。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方法粗暴, 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用爱去感召学生;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以积极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致使学生与教师心理疏远, 很难接受教师的教育行为。

2.1.2 缺少敬业精神, 功利思想严重

当前, 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无论是学习态度、知识基础, 还是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这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很难从学生那里获得成就感, 也导致了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不负责任, 对教学敷衍了事。他们以学生基础差, 不爱学习为借口不认真备课、不更新知识、不探究教学方法, 不改革教学模式。使原本基础就差的职业院校学生更没有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些教师工作中只讲索取, 不讲奉献, 只管上够自己的几节课, 别无他求。对学生管理工作没有热情, 能推就推;将个人得失放在首位, 没有奉献精神。

2.1.3 自身修养不够, 缺乏师表意识

部分教师修养不够, 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都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 有的教师上课时胡吹海嗙, 手机乱响;有的教师把个人问题带进课堂, 把讲台当成自己发泄不满情绪的“垃圾桶”;有的教师言语粗俗、仪表不整;有的教师烟不离手、乱丢垃圾;有的教师接受学生送礼, 考试送感情分。所有这些都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 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苍白无力。

2.1.4 学术研究浮躁、缺乏创新精神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职业情感和敬业精神, 缺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渠道。个别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 没有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备课不认真、教案缺新意、上课没激情、教学没方法、课堂缺活力, 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 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完成科研任务只是为评职称, 但在科研的过程中却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他们对科研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 肆意践踏学术道德规范。科研成果和论文或抄袭剽窃, 或弄虚作假。一旦评上职称, 就放松甚至放弃科研工作。

2.2 学校管理方面

2.2.1 学校管理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 许多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发展。本来教育管理是以教育、培养和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 现在却忽视了“育人”精神, 这也导致一些教师角色模糊。在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中, “创收”才是硬指标, 工资调整、职务 (职称) 晋升、奖金发放等成为管理教师的唯一手段。结果使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管理中功利性的一面, 把自己置于一个“经济人”的位置。

2.2.2 学校内涵建设中“一手硬, 一手软”

长期以来, 大部分职业院校的领导在学校内涵建设中, 只注重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科研成绩, 却忽视了师德建设和德育工作。强调“智与专”, 轻视“德与红”;突出教学研究成果、著书立说, 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及道德素养建设的灵魂地位。从而导致了抓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手比较“硬”, 抓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手比较“软”的状况。

2.2.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不健全, 考评不合理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已意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也正逐渐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如评选师德模范、设立师德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引入师德评价指标全面考核教师等。但在评价机制上, 缺乏全面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在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计划、轻效果;重总结, 轻落实的现象, 师德培训走过场、缺方法。在教师考核中, 存在着重业务、轻品行的状况。在职称评聘中只考核课题的级别和数量, 只重视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 而不管其课题或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投现象, 是否雇人代笔等。

3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师德学习实践, 树立正确的师德导向

在师德建设中, 学校相关部门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师德相关理论, 如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师德方面的感人事迹等, 吸引教师主动参与, 让教师把个人修养和学校师德培训相统一,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不断提高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3.2 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内容和途径

在师德教育过程中, 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丰富多彩的以师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实践活动, 如报告会、座谈会等。采取多种途径,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师德教育, 着力营造一种讲师德、重师德、塑师德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师德观念能潜移默化地入耳、入脑、入心。

3.3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 要严把教师入门关。招聘教师除了教师资格证外, 还应建立一套严格的道德考核体系, 将个人的行为倾向、诚信记录, 工作态度等方面纳入考查, 将德行不好的人拒于“教师职业”的门外。其次,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作为一名教师, 有德无才是废品, 但有才无德更是危险品。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师德考核制度来规范、检查、监督、考核教师, 把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随时从教师队伍中清除出去, 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充分利用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和学生评价等形式, 加强教师道德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师德考核在教师业绩考核中的地位, 引入在教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等过程中师德“一票否决”的制度。同时完善奖惩机制, 鼓励先进、鞭挞落后, 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道德素质。

4 结语

师德是为师之魂, 师风是为师之本。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更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内心世界、提升文化底蕴, 从思想和行为规范中体悟师德修养, 将师德修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使其内化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将是一项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 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将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品位, 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从而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摘要:“学校之魂是教师, 教师之魂是师德”。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师素质”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加强师德建设, 既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又是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提高各类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师德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师德建设的成果也决定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师德,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华敏.对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有感于“范跑跑”事件[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6) .

[3]刘玉珂.大学教育科学, 2005 (06) .

[4]郑辉.卫生职业教育, 2010 (04) .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8

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 在短短的十年多的发展中, 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都是各家院校发展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了教师的缺口比较大以外, 教师的素质也急需提高, 因为一般的师资来源都是各本科院校, 所以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教学, 缺乏实用性比强的、使学生学有所长的教学, 不能教学生实用的技能, 以成为就业竞争的优势;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因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收入要比社会上热门职业的收入低很多, 造成教师跳槽的比较多, 也造成有些老师不能安心教学, 影响教学质量。

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无疑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是最佳的手段, 但是, 往往要全部做到满足教师的需求是比较困难和需要一定过程来逐步实现的, 所以, 在实现过程中, 解开广大教师的思想疙瘩, 从精神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必要的。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是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活动。教什么、怎么教, 是教师独立完成的。教师还经常作为独立主体完成其他教学和社会活动组织。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更多地从调动教师主体性的角度来进行。

千百年来, 人们对教师的“德”提出了很多的要求, 教师们也对为师之“道”有很多的自悟自律。而无论任何时候师德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下更应当注重教师的高尚道德素养的养成。

教师的天职很早就被要求能够“传道、答疑、解惑”。为人师者应首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 首先要懂得为人的道理, 因为不能够“为好人”, 连最基本的人活着干什么、怎么活都没有弄清楚, 那么, 这样做人是糊涂的, 而且更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应该时时认识到自己是单位和社会家庭的一份子, 应该有好的单位和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才能鞭策自己去不断努力, 追求上进。

教师是社会职业类别之一, 将自己所学所能的实用知识技能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没有保留和不求索取, 这正是为师者立身之本, 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否则, 学生所求得不到满足, 老师处处将就敷衍学生甚至滥竽充数, 最终是难以真正得到学生的真心与真实的情感的。老师必须有真本事来教育自己的学生, 应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体结合高职教育的类别特点来说, 社会就业市场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给高职学生真才实学, 即真实有用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因为学生最终是需要走出校园接受社会的检验的, 而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 如果老师不能把岗位要求的能力自己先认识好再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校只是学了许多过时的知识理论, 最终学生会对该老师怨恨, 以致老师的形象受损。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这样的现实已经得到逐步的改变,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已经能理性判断了, 学生不予接受就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也就徒有虚名, 得到的是学生的厌恶和鄙视。另一方面如果现在还按照从理论到理论的照本宣科, 就与高职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 最终对教师自己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结果也会被职业教育所抛弃。所以,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师德建设的基石, 高职教师必须狠抓, 做到专业精深。

教学过程不但是传授知识教授能力的过程, 而且包含教师的言传身教、师德的感染影响。教学的态度是否爱岗敬业, 对社会的各种关系的处理态度是否适可等都是师德的体现, 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迟到早退, 不认真备课, 课中不时做自己的事情, 不把自己看成是一名为人师者的, 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是不会认同的。认真上好课, 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这是老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为此, 教师就应该加强自身修养,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敬业爱岗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才能获得满堂的喝彩。同时还要认识到, 高职的教学过程是统一的社会活动过程。在高职教育中要引入教学案例, 例中各种关系的处理态度体现着教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 所以, 高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对社会的认识, 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 特别是道德修养;高职教育还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要负责组织活动和指导学生, 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处理也将凸显教师的道德情操, 要注意把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向积极向上的方面。

生活中教师往往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一般都是很敬重老师的, 也常常会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可以学习的榜样, 从教师身上学到多一些东西。这就要求教师洁身自好, 严于律己, 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特别是应该认识到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 在共同创建校园的文化, 所以, 教师更应当在校园中以良好的修养同化自己的学生。

另外, 还要注意, 虽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但同时教师职业也存在诸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 正确地对待自己面对的问题将直接关乎教师的成长。如教师的收入比许多的职业要低, 教师职业比较清贫, 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甘于寂寞、乐于奉献, 悉心钻研教学, 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苗的园丁。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师德建设的问题。教师职业是比较特殊的职业, 经常作为独立主体完成教学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更多地从调动教师主体方面来进行。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9

意见指出, 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各地各高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意见强调, 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完善师德考核机制,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意见要求, 要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青年教师党员日常管理,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扩大高校党内民主, 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 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重视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 丰富活动内容。

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篇10

编者的话:

“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崇高的职业”, 担当一份崇高职业的人理应是“道德卓越的”。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自身的“灵魂”问题。

2011年初, 江苏教育系统公开承诺“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

2011年3月2日, 教育厅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逐级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道德, 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体现在教师身上, 就是师德。幼儿教师师德存在哪些问题?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抓手又在哪儿?作为全省幼儿教育的排头兵, 没有谁比特级教师们更有发言权了。

陈国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是一份呵护孩子成长的神圣职业。每一个从业者必须修养自己:忠诚事业、热爱儿童、恪尽职守……

师德第一关:守住教师的职责

宁宁是小班的一个孩子, 一天午餐时把四季豆随意地扔在桌上、地上, 当老师询问她时, 她说“我不爱吃”, 当老师告诉她“吃了四季豆可以长得好……”, 她却“理直气壮”地说:“不要你管”。当老师告诉她:“小朋友上幼儿园是学本领的, 怎么不让老师管呢?”她又“振振有词”地说:“我奶奶说的, 不要老师管。”果然, 第二天宁宁的奶奶到幼儿园对老师说:“我们家宁宁嘴巴刁, 好多东西都不吃, 老师你不要管她。你管她, 她会哭的, 我们舍不得、我们不放心……”

“管”还是“不管”?

我们都知道, 幼儿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根据《规程》和《纲要》的要求和原则来教育儿童, 使其健康成长。可当你有条件松懈时, 你会松懈吗?选择了“不管”, 就是一种松懈, 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的表现。我们不仅要对家长负责, 还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我赞成这样的观点:无论条件怎样, 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不管, 就算不上一个教师!“幼儿园教师”是一份呵护孩子成长的神圣职业。每一个从业者必须修养自己:忠诚事业、热爱儿童、恪尽职守……

现在的孩子的确生活在一个新的特殊的环境中, 大多数孩子都被娇生惯养, 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 孩子不喜欢吃的就不吃……殊不知这样培养、教育的结果, 往往是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供应不全面、不均衡, 并由此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小时候不经意养成的不良习惯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会性、个性发展, 甚至造成心理问题……

对这些情况家长可能并不了解, 正确引导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任务就落到了深谙孩子发展规律的教师身上。如果教师不能够克服困难, 坚守住自己的职责, 就对不起教师这个称号, 也对不起朝夕相处的孩子。

在幼儿园, 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幼儿教师一上班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们为孩子准备教具、制作玩具, 他们关心每一个孩子的身体、情绪, 他们细心倾听孩子的说话, 他们和孩子共同欢笑、担忧;当新生入园时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的是他们, 每天哄着孩子睡午觉自己却还饿着肚子的是他们,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好习惯一次次和孩子、和家长交流而忘记了下班时间的还是他们……正是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管这管那,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都不放弃, 始终坚守着自己普通而又神圣的职责, 才让孩子得以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为一辈子的健康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德建设的第一步工作就应该是向这样的教师致敬, 并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这样的教师。

包红英姜堰市实验幼儿园

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 不管孩子有什么不同, 把自己的爱无偏见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每个孩子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也是营造公平教育环境的基础。

公平的爱, 孩子能感受得到

“爱孩子”可以说是幼儿教师的一门必修课。不过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 因为教师之爱是大爱, 是智慧的爱。只有一视同仁的爱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 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然而, 现实教育工作中, 我们常能看到“失衡”的爱。

1. 对弱势者的放弃

当幼儿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活动时, 总会有一两个孩子相对落后。比如, 大多数孩子在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积极拼搭, 而一个孩子总是东摸一下, 西摸一下, 没有一个成形的作品。教师表现出不耐烦:“你一个人在那儿干什么呢?弄得乱七八糟!”

其实, 孩子会很敏感地觉察到老师的亲疏远近。目前较大的班额使得每一个幼儿所能分享到老师爱的分量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老师再在言行中或隐或现地表达着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期待和评价, 难免会让一些孩子产生“老师不喜欢我”的感受, 这些孩子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伤害。

2. 不尊重个别差异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一些教师很容易就失去了尊重个性差异的耐心。或者因个别孩子的捣乱打断全班孩子的活动或讨论;或者因个别孩子没有听懂而重复讲解使得大多数孩子注意力分散;或者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并强求孩子同时到达终点;或者不管孩子是否愿意, 强求让所有孩子轮流当“小老师”……

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对孩子的理解, 就无法满足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最佳发展的需要, 也无法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3. 因人而异带来不公平

同样的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孩子身上, 教师的态度往往会不同, 这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被教师忽略的问题。比如, 轩轩是个脆弱而敏感的孩子, 多数时候循规蹈矩, 教师对他稍大点声眼圈就会发红;而牛牛是个顽皮好动、经常挑战教师权威的小男孩, 颇有点“屡教不改”的范儿。如果他们都抢了同伴的玩具, 教师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 往往对轩轩只是点到为止:“以后不可以这样了, 知道吗?”而对牛牛则是很严厉地批评:“你怎么又抢别人的玩具了呢?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你有没有记住啊?”表面上看, 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是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 似乎有合理的一面。但在班上其他孩子的眼里, 则会认为是教师对轩轩的偏爱。在生活中,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 孩子更是如此。何谓给孩子平等的待遇, 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问题。

冯雅静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

如何对待一些特殊的儿童身上的“缺点”, 更能看出一个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

别对孩子的精神施暴

上中班的辉辉, 最近显得心事重重, 早晨哭闹着死活都不愿意上幼儿园。经爸爸妈妈一再追问才知道, 他在幼儿园里拿了几个好玩的滑稽小人玩具, 被老师和小朋友们称为“小偷”了!

事实上4岁左右的孩子尚未有分清自己和别人东西的能力, 这是儿童生理发展水平决定的。辉辉随便拿玩具, 可能只是出于好奇, 想拿着玩一下, 并没有想偷回家的意思。因此对于孩子偶然“偷”走别人东西的做法, 老师不能小题大做, 甚至给孩子贴上“小偷”标签, 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孩子”, 产生自卑、逆反心理, 严重的有可能患上“上学恐惧症”, 甚至破罐子破摔, 真的发展成为不良行为, 影响孩子一生。

小男孩强强3岁, 长得虎头虎脑, 非常可爱, 可他却是一个在班里出了名的“坏孩子”。因为他在幼儿园非常好动, 每天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上课没过几分钟就坐不住, 特别调皮, 老师觉得他屡教不改太难管教了, 经常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教训他, 并且还提醒其他的小朋友离他远点, 不要跟他学坏了。

其实,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 活泼好动就是他们的特点, 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 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 而不是受理智支配的, 因此, 对他们一般的说教讲道理, 往往收效不大, 而要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 教师更要有等待孩子成长的包容心。

小男孩刚刚经常拥抱女小朋友, 还和女小朋友做亲嘴等亲热的举动, 老师当着全体孩子的面说刚刚是“小流氓”。

其实,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爱模仿, 亲热只是一种模仿, 具有游戏的性质, 不具有我们成人所担心的思想、道德问题。

……

在幼儿园, 有许多像辉辉、刚刚、强强一样的特殊的孩子, 因缺乏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能力, 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即使成人一再教育提醒, 也会反复出现以上行为。可是, 我们有些教师对待那些好动、贪玩、某方面有些特别的孩子不仅不会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 反而言行失当, 将孩子这些特点当成缺点, 动辄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种做法实质是一种变相体罚和精神暴力, 严重的将会给孩子带来心灵重创和长久的生活不幸, 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应深思。

曹凤华无锡市侨谊幼教集团

教师的道德是靠具体的行为来体现的, 而道德的来源则是美丽的心灵。

师德, 行走于阳光下

师德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 言谈举止、为人师表, 是教师身份的标识。为此, 不少幼儿园都制订了有关师德建设的诸多条条框框, 殊不知, 要避免师德教育流于形式, 还必须将这些品德要求具体化、操作化, 让人一看就明白如何去做。

记得几年前, 任侨谊幼儿园园长时, 我对做好新生第一次家访工作进行了细化, 尤其关注到了教师履行师德表率的具体行为问题。

我们通过讨论达成了一致:

第一次到幼儿家里访问, 为了尊重幼儿和家长, 一定要做到着装、容貌、发型的整洁大方, 不穿奇装异服, 不追求时尚, 面带微笑、谈吐亲切。向家长了解的问题应思路明确, 言简意赅。同时两位老师分工明确, 主班访谈、副班记录, 直奔主题, 追求明显的访谈效果。

为了尊重家长, 教师要事先与家长约好家访时间。教师按时到达, 绝不无故更改时间。到达幼儿家门口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轻轻敲门, 如果有门铃, 以按一下为合适。教师进门时首先要微笑着与家长打招呼, 稍后脱鞋 (或自带鞋套) 。进门后, 坐在家长客气的座处。接着就开始针对孩子说明家访的目的。若幼儿在家, 教师必须有分寸地拥抱一下孩子, 拉拉孩子的小手, 还可以带着一样玩具去吸引孩子。出门时, 热情地向家长和孩子告别。出门后把脱下的鞋子放到原处。轻轻关门道再见。

我们排出了家访的禁区:

1.教师到幼儿家庭, 眼睛东张西望;

2.谈论与孩子无关的话题;

3.与家长攀谈连亲带故的人际关系话;

4.接受家长赠物。

我们还要求教师, 不忘和孩子相约, 开学时老师在幼儿园等着他们。

世界上有很多种职业, 唯有为孩子的教育事业是最幸福的阳光事业, 所以我们倡导侨谊的教师要做阳光下的教师。我们曾组织教师连续开展了“微笑教育、微笑管理、微笑服务”主题活动, 全园二百多名教师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自然, 教师之间、教师与员工之间、园长与教师之间, 特别是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都真心相待、微笑交往。真诚的笑容, 更能增加这份阳光职业的幸福感, 而我们知道, 阳光下的幸福会让不道德悄然遁形。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在师德建设之中, 首要的是践行。“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状态走入现实, 走向朴素, 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

师德建设, 从云端走向生活

一个人道德的高下, 不在于认识和判断, 而在于实践, 道德本质是实践的。教师的道德是什么, 它不应该仅仅是少数模范才能做到的, 而应该是所有教师都能看到、做到、学到和能够有据可评的。为此, 我们将教师道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教师相处之道、与社会人士相处之道的细则, 通过具体化规范和实例, 让师德融入工作细节, 浸润教师的血液, 来规范教师保教行为。

1.让师德可见。我们以爱和责任作为师德的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之一——就是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护理的细致到位, 让孩子不生病、少生病, 让家长放心。具体落实在“十二无”: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点心痕迹、无不梳头发、无露肚、无穿呕吐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纽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有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双重检查, 帮助教师建立标准体系并养成对待孩子生活照顾的细致习惯。

2.让师德可做。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每位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 就是师德先进。因此, 我们做到让师德每项内容都有附着点, 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比如:保护学生安全。每个人的职责是什么、具体做什么事情?站位在哪里?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爆演练, 以及业务学习、考试, 来帮助每个人牢记并明确自己的职责, 形成自动化反应, 从而将保证孩子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让师德可学。我们不求高、大、全的完人, 只追求凡人身上的闪光点。我园在每学期末的教工大会上, 必将本学期突出的人和事进行重点宣讲和感谢。每学期末都设立幼儿园的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无论是评比活动、业务学习、还是公开课等各类活动, 都引领教工们找出同事身上自己可以学习的品质和行为。我们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长项, 每学期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们有一位老教师值午睡班时, 特别细致, 哪些孩子容易出汗, 睡觉前, 要脱几件衣服, 哪些孩子容易着凉, 要将其被角捂实, 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被等, 心中清清楚楚, 所以班级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来观摩:她是如何在孩子午睡环节进行生活护理的, 并请她给全体教师做一次专题讲座。在我园,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 每个人都是师德标兵, 每个人都在被他人学习和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之中提高。

4.让师德可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 人人清晰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人清楚, 幼儿园内的每个人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及反思, 也可以相互评价。同时有总值班人员, 每天来回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 和教工们一起来评价各岗工作;每学期还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等形式, 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其他岗位人员的看法和评价。

裴义蕾盐城市射阳县明达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的长期的工作, 是一项需要不断超越, 持续发展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相信, 只要勤于拂拭, 擦净尘埃, 农村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光辉, 必将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农村园师德建设,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农村来说, 幼儿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时期, 师德师风问题存在一些漏洞, 其建设更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有的教师无心钻研业务, 工作上不思进取, 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甚至违反教师工作规范, 在班时间公开打毛线、钉鞋底;有的教师将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甚至当作一种副业,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师秉承着“不打不成才, 一打分数来”的错误观念, 体罚幼儿的事件屡禁不止, 轻者用恶毒的语言责骂、恐吓孩子, 打孩子耳光, 重者用胶带纸封住孩子的嘴巴, 脱光孩子的衣服让其吹冷空调, 甚至用绳子绑住孩子的双手, 让孩子举起两只胳膊站在小椅子上40分钟, 让6岁孩子做500个下蹲动作……

一些教师分别从聪明程度、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方面将幼儿分为三六九等, 厚此薄彼, 甚至将等价交换的经济规律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接受吃请乃至向家长强行索要财物, 并以家长对自己“回报”的多少来决定关心幼儿的程度。

这些不道德的教师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 对幼儿的道德观念也形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村园师德师风建设, 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

一是要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学习制度, 落实学习责任, 突出学习主题, 抓住教育重点, 讲究教育实效, 着眼于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学习内容从基础的“幼儿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着手, 步步深入到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习重点从解决师德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到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学习途径从幼儿园内部小组学习、大会交流到外地现场考察、调研学习以及通过家访、社村工作站、网络及园际互动平台等途径学习。

二要完善农村幼儿园管理,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首先园长要严于律己, 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 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做全园师生行为的表率和楷模。其次幼儿园要成立师德考核组织, 建立教职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 凡教师在师德方面的优良表现、表彰情况、师德问题的来信来访记录及处理情况、师德违纪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都要进入教师的师德档案。同时要坚决查处有损师德形象的人和事, 纯洁教师队伍。

三是拓宽师德建设途径。农村幼儿园要根据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 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引导感化功能。

编后语:

师德修养与教师形象 篇11

一、拒绝吃喝及礼品,主动维护教师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请老师吃饭、送点礼品,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家长请老师吃饭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多数学生之间包括家长之间是互相通气的,一旦你答应了一个家长的请客,就会有更多的家长要求请客且难以谢绝,因为其他家长会担心自己不请客孩子会不被重视或受委屈。家长请客,与其说是尊重老师,不如说是家长不放心老师;更有甚者是想通过吃饭、送礼,拉近与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注一些。谢绝家长请客、送礼,是对我们自身形象的一种主动维护,它既能有效避免老师受家长摆布、维护我们老师做人的尊严,又能树立老师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关爱全体学生,营造令人鼓舞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鼓舞的、充满温暖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关爱。班上有的学生,成绩差,习惯差,虽然努力学习了,也学得相当吃力和苦闷,再怎么帮助他们,他们的成绩也提高甚微,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难以提高就放弃他们,我们应经常与他们个别交流,鼓励他们;如果我们冷落甚至歧视了他们,他们极有可能破罐破摔,继续捣乱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关爱能温暖他们,能使得他们自信地、开朗地生活。老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够给学生营造这样环境的老师,才真正称得上“良师”。

三、尊重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

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很关心也很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师德是否合格的体现。老师不得法的严格教育会激化师生矛盾,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极大地损坏教师的形象。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和爱护学生,因为我们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回报社会什么,我们尊重爱护了他们,他们才会自重及爱人,才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罚站也是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式之一。罚站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老师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要讲究教育方法。就如迟到,也有无数种原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做,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合格老师。一味地罚站,罚来罚去,学生的问题依然是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却会大打折扣。

再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注意平等地对待他们,甚至必须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和爱护。由于学习能力差,他们学习起来困难更多,心里的痛苦更多,受的打击也更多,所以失落感更强、更自卑,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温暖的话语。如果说我在教育过程中还不够平等、有所偏爱的话,那就是我对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总是细心地观察,尽力地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尽量帮他们找回在学习上得不到的尊严和自信。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培养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我们更应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而成为具有永不言败、开朗、进取的健康心态的人。他们即使暂时在学业不够成功,但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将来的成功往往不是由在校时的成绩决定的,而是由做人的态度、精神决定的。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因为这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的保障。

综上所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不仅在学识上充实自己,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下一代尽最大的努力。

教师的魅力——师德 篇12

师德为首位之说并不是今日才提出来的,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培养品德的论述俯拾即是。而孔子有颜回那样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以德著称的学生, 不仅仅是因为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人教人, 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 教职员躬亲共守。”如果教师在一堂课上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 在另一堂课却当众辱骂学生, 何谓师德?何谓为人师表?所以为人师者, 就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要自知, 即认识自我

教师职业并不是赚大钱的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要经得起诱惑, 耐得住寂寞, 甘于清贫, 充分认识自己选择的职业。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 社会上种种不良的现象对我们的校园, 对学校风气和师德都有不好的影响。据《北京日报》报道: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 家境在当地算可以, 却在其班主任的怂恿下向北京市一位邮政局长索取助学费, 每次得到的钱还要分给老师一半。这则消息让资助“希望工程”的热心人痛心疾首。所以教师除了专业技能和学术品格等方面之外, 有德之师首先要遵守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最基本操守。据《南方日报》另一报道:小学教师张举端18年来, 为了山区教育事业, 为了山里孩子的明天, 以强烈的挚情和责任心, 坚守在只有他一人的分校, 放弃外调机会。在儿子患病期间也没有耽误学生的课程, 却耽误了儿子的治疗, 以致儿子离开人世。但张举端却表示, 对过去18年来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会后悔!同样是山区教师, 职业态度却截然不同。

二、要有爱心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首先必须热爱教师事业, 热爱所教学科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 将其当做自己的孩子。一个面目无情、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凶恶、冷漠的, 学生会惧怕而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所以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积极的情绪、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愉快、亲切、友好的气氛。在无形中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个无爱心、表情僵硬的老师所教的学生也会由于老师的影响而毫无生气, 麻木呆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学困生也不例外, 但这些学生的举止言语常会使教师十分气恼。教师不应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应该有爱心, 除了在学习上进行关心与辅导外, 要积极挖掘其身上的潜能, 善于诱导,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三、对学生要有耐心, 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 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 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 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 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理解学生, 明察秋毫, 公正地解决问题。《河南城市早报》曾报道一篇通讯“只因一件琐事———教师残杀姐弟三学童”:某小学教师杜石现的妻子在村中开办一私人幼儿园。庄家因儿子入学学费问题与杜家发生争吵。杜石现因此耿耿于怀, 趁庄家无大人之时入室将熟睡中的三个孩子疯狂砍打至死。由此看出该教师心胸狭窄, 由于一件琐事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进行报复行为。

四、以身作则, 给学生做好榜样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是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 学生看在眼里, 会极力模仿。教育心理学表明, 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所以教师必须言行一致, 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孔子有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师德不仅影响一个人学生期间和今后的生活道路, 而且关系到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推进。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 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精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上一篇:棉纺企业信息化下一篇:动态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