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的议论文

2024-06-29

纸媒的议论文(通用10篇)

纸媒的议论文 篇1

纸媒的未来发展之路作文

当早上的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时,我又带上一本书,迎着阳光走向了公交车站。昨晚读书的疑惑仍然萦绕在脑海中,我猜不出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却愈发想一探究竟。

在公交车站旁,我在一群看手机的人之间,翻开《三少爷的剑》,在书中与三少爷谢晓峰并肩前行,踏向未知的前路。冬天早晨的风无疑是寒冷的,风顽皮地掀起书的一角,想要偷窥故事的结局。我轻轻将书页抚平,努力不让自己去看到故事的结尾。否则,之前的悬念也就随之消失殆尽,也可以说,这是犯规。古龙的书,他的故事,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我轻轻捻起书的一角,一页一页地翻过,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公交车已经来到,我却浑然不知,直至身边的人无意中碰到我,我才回过神来。我已经沉浸在了那武侠世界之中,隔绝了身边的一切。走上公交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身旁的.一名白领正捧着电子书,无意一瞥,发现他看的正是《三少爷的剑》,我不禁有些喜悦,没想到公交车上还遇到了志同道合之人。可转念又想:碎片化的电子书阅读,还读得出纸质阅读的感觉吗?

太阳跑着跑着,就已经跑到了我的头顶上,显然已是正午时分。吃完午饭,再次翻开书,带着满腔不解与悲愤:既然主人公是三少爷,那么他不能,也不可能死,神剑山庄需要他,整个江湖更江湖需要他。透过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一名剑客坐在小酒馆中,喝了一盅又一盅的酒。多少主人公们仗剑走天涯,在江湖中赫赫有名。而阿吉却隐姓埋名,深藏不露,甘愿做个没用的阿吉。剑客无情,阿吉却有情有义,这让我为其所作所为深深感动。然而,人在江湖中,又有几个脱去了“身不由己”的枷锁。

日头西落,我迎着晚霞回到家。写完作业,我坐在窗前,听冬夜的风呼呼地刮着。暖黄色的灯光照耀着白纸黑字,散发出淡淡的墨香。白纸渐渐染上了颜色,成为了背景;小小的黑字渐渐变大,成为了书中的人物。一场场打斗,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活灵活现。我又陷身于那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了。

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越来越普及,但是我依旧热爱纸质阅读,它展现的,是情感的共鸣,是温度的传递,是文化的延续,是生命的厚度与宽广。

纸媒的议论文 篇2

1 实验新闻的兴起与现状

实验新闻在国内纸媒上兴起不算很早,之前电视中有实验类节目。2003年起播放的《流言终结者》是Discovery探索频道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经典的实验风格,测试热传流言的做法,与新闻追求真相、服务大众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数百期《流言终结者》展示了一连串惊险有趣的实验,其中不乏生活化课题。如汽车落水逃生的实验视频,在2012年北京暴雨内涝导致一名车主溺亡车中后,就被不少网友搜索出来“温习”。

如今,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或多或少都有实验新闻,实验新闻进入纸媒视野后,又发挥出文字细读的优点。有的纸媒坚持数年做实验新闻,已形成一定品牌。

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栏目形成时间长,内容较成熟,报道处理灵活。该报将不同记者整合到栏目下,叙述者不是记者而是好奇实验室,如“好奇实验室在市场上转了一圈”等,很具栏目意识。近年来该报给文字配上视频,创新推出电视栏目,在知名视频网上设置专区,全方位推广此品牌。

新文化报:开辟了《一起来较真》栏目,邀请市民成立“较真团”,对许多秘诀、窍门、传言等进行实验。栏目也配发视频,并向读者征集线索。栏目口号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网页上,每期都加上包含栏目名称、联系方式等内容的LOGO,强化宣传效果。

扬子晚报:该报以事件关键词为版口,实验新闻不以栏目出现,但文中会出现“扬子实验室”。近两年该报增加了实验新闻数量,还结合版面处理特点,把热门影视剧话题,以及权威电视节目中的实验落到新闻中,提高关注度。

2 实验新闻活跃的背后

对于纸媒来说,实验新闻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是内外因共同推动的结果。

首先,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报纸都要服务大众,通过求新求变不断满足读者需求。不少新闻需要做深做透做实,调查验证问题时,比起大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讲解,如果有条件做个实验,报道将更加生动直观。同时,实验新闻文字、照片和视频搭配,能让读者收获更多“悦读感”。

其次,传统媒体间竞争激烈,新闻同质化现象明显,网络媒体崛起,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更让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实验新闻让纸媒有更多发挥空间,更易彰显报纸特色。另一方面,虽然纸媒在时效性上丧失优势,但新闻权威性、真实性以及读者信任度,仍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实验新闻有助于发挥纸媒追求真相、公正客观等优势,有助于树立和保持权威。

3 实验新闻的特色及功能

3.1 来源丰富、操作灵活

实验新闻的素材既可由读者提供,也可选自网络及影视剧,实验操作方便。如扬子晚报《记者实验“滴血认亲”》从《甄嬛传》中找切入口,对古装剧中见怪不怪的场景做验证,实验难度不大,却以巧取胜,很吸引读者。

3.2 攻破谣言,求证事实

法国学者让-诺埃尔•卡普费雷有一本书叫《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说到谣言经过千百年,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进入网络时代后,人们造谣和解释谣言的热情、想象力与天赋在网络上得以充分发展。如上文所提,纸媒的权威此时就成了“利器”。通过实验,有些传言被辟谣,另外有些传言虽被证实具有可信度,但纸媒由此表明了一个态度:不管传言是对是错,请以报纸报道为准。

3.3 有趣生动、服务性强

比起政务新闻、突发新闻等,实验新闻偏“软”,所幸内容服务性强,很有实用性。如新文化报的《糖度计测6种新鲜水果含糖量冰镇后反而下降》,针对很多人认为冰镇水果更甜的现象做实验,请农业大学教师解释了为何冰镇后水果含糖量降低、食用者反而感觉甜的问题。

3.4 将异地事件为我所用

2013年10月,四川发生一起“父亲车内与朋友聊天,女儿被天窗夹死”的悲剧,扬子晚报和都市快报及时将新闻落地,围绕汽车天窗夹力做了实验新闻。当受困于本地新闻内容平淡,或外地忽然发生关注度高的事件时,纸媒可利用网络精确统计和排序功能,将热门帖和热门事件通过实验新闻的方式,呈现出富有现场感的地方新闻。

3.5 适应多媒体发展需求

传统文字新闻多配图片,很容易变成“文配图”的摄影报道,实验新闻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而且不少报纸使用二维码、开设网站,如果加上实验视频,不仅能提高新闻可信度,还会增加报纸立体感。在这方面,都市快报、新文化报对其栏目的精心运作值得借鉴。

4 实验新闻的采写要求

笔者认为,今后的实验新闻采写,应落实一系列专业要求,力求做出精品。

首先,发扬专业求证精神。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记者很多是学文科出身,要时刻细心冷静,实验前设想多种方案和可能性,相关采访必须严谨。假如实验单一、片面,结果出现偏差、错误,那么报道不仅不能取信于人,还会反过来伤害报纸形象。

其次,储备“专家库”。关于实验现象分析、结果解释、延伸建议等,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阐释。报纸需要将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外地高校、行业领域的专家纳入“专家库”,让读者从新闻中获得科学解读和正确知识。

最后,建立专业队伍。实验新闻的操作与纸媒其他新闻的采写流程不同,从题材场地和工具选定、实验环节设置、摄影摄像和文字采写,到与相关行业部门专家联系,到版面设计与内容呈现,都需要专人策划、统筹和协调,才能做出成效,打出品牌。同时,纸媒还应加强报网互动,纸媒可以邀请读者参与实验,让读者出题目,提意见,从而提高纸媒的互动性和影响力。

摘要:实验新闻是纸媒近年来在报道类型上一种新尝试,文章通过对实验新闻现状、背景、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对其实践意义和注意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验新闻,纸媒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王晶卉.“求证新闻”大行其道的背后[J].传媒观察,2012(2):44-45.

纸媒的救赎 篇3

关于纸质媒体悲观前景的预测已毫无新意,所以当美国《新闻周刊》可能取消纸质印刷的消息出来后,没有人感到太大的意外。毕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两年前已经走出了这一步,而且大多数纸媒也早就开始向数字化过渡的准备。但对一个寄生于纸媒的工作者而言,听到这样的消息,兔死狐悲的感觉还是难免涌上心头。

与互联网进入大众生活时相比,美国零售日报的总发行量,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数百家报纸被迫停止印刷。而各大报纸电子版的读者,却与日俱增。中国传媒业的表现或许滞后一点,但大趋势已再明显不过。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甚至在《正在消失的纸媒: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煞有介事地为纸媒定下了确切的死亡日期:“2044年传统纸质媒体即将走向消亡,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不管这个传媒业的玛雅预言有多少准确性,但传统纸媒的命运即将发生巨变已成共识。纸媒要做的就是,要么适应,要么死亡。如果说要顺势而为,那么我们或许就需要在汹涌的数字化浪潮中,寻找一些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那么悲观的信息。同样在互联网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双重威胁之下,《经济学人》的发行量继续增长。目前每期已超过140万本。2009-2010财政年度的税后利润增长1%,达到3800万英镑,近4亿元人民币。这份马上就要到170岁的纸媒显示了自己顽强的生存能力,同时也能对陷入恐慌的纸媒提供一些启示。

当2006年,专门观察媒体产业动向的英国杂志《推广》(Campaign)将年度世界最佳媒体的头衔颁给了《经济学人》时(当时风头正劲的谷歌排名第二),给出的理由是:“在数字媒体占统治地位的一年,《经济学人》却证明,富于洞见的时事评论加上敏锐的市场定位仍然能够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收益。”时任《经济学人》集团总裁的海伦·亚历山大把话说得更浅显一些:“还是回到——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这个基本点。”在经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技术之后,人们总会回归到最朴素的追求,即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和冲动,这才是人类创造媒体的本意。《经济学人》的成功证明,即使在数字时代,人们也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

调查公司尼尔森向52个国家2.7万人提问他们是否会考虑为网上的内容付费。71%的回复者表示付费内容的质量必须要比免费内容的质量高得多,他们才会付费。这是来自2010年的调查,我对这个数字的增长表示乐观。《纽约时报》刚刚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报纸发行的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广告收入。所有的媒体人都明白,媒体摆脱了广告商的制约,这一点意味着什么。

媒介融合与传统纸媒的转型升级 篇4

因特网所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的信息使传统的纸媒出版业无法安之若素,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全球的纸媒出版业都试图在网络上开拓版图, 欲求发挥纸质与网络媒体的合力, 纸媒出版业通过网络形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并且由于各种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和变化, 媒体在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各个层面的融合, 使得“全媒体”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纸媒出版领域。然而, 传统的纸媒出版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为全媒体出版模式, 取得更大的收益呢?

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分析

转型意在满足更多样的分众化需求, 因此需要依托目前的传统纸媒体系, 开发网络传播平台和新型传播终端, 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集成多种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载体形式上可分为纸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和卫星通信等多种传播媒体形式;内容形式上包括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用来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各类技术支持平台上包括纸质、声像、因特网、3G网络、手机的相关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等各种传统、网络和电信方面。

“出版”产品包容一切个体媒介特性。任意形式的媒体都是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每一类形式的媒体都要能够包容, 在融合运用全媒体时, 对各类媒体的特性和优势都要充分运用。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纸媒产品的形象与表现方式, 另一方面要在大型的媒介整合平台上, 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实现内容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 (2)

扩大传播覆盖面。全媒体涉及当前所有传播媒体, 能够将人们所能够注意的空间进行相互的整合和填充。因此, 纸媒出版转型之后要做到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细化服务, 对于相关的需求提供最佳的媒体和渠道, 以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

转型后纸媒营销策略的整合分析

全媒体出版阶段已经完全超越了纸质媒体网络阶段的各自独立的模式, 纸媒、网络和影视等的互动将为扩大出版物的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进行融合。通过融合, 可以在时效性上实现由定时更新、及时更新、实时更新到全时更新的变化, 在表现模式上可以实现纸媒、影音、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同时发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将单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进行改变, 对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参与意识加以重视, 形成“出版产品”与读者的积极互动, 以扩大营销的精准性, 提高营销的效果。

在互动的方式上, 纸媒首先可以推出大量网络互动活动和互动板块, 培养网站和社区的网络人气:一方面, 将纸媒出版物和纸媒出版集团的影响力通过相关的活动和一些特色网络板块转移到门户网站;另一方面, 网站对于相关信息要及时回应, 大量提供类似于相关出版物的信息以及使用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弥补纸媒在时间上的不足。通过这种与读者的无缝对接和全媒体的表现形式, 可以使出版物和网络的人气上升, 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之提升。与此同时推出短信平台, 将会吸引大批读者踊跃参与其中, 短信平台将会极大地加强信息反馈的实时性, 完全可以实现与读者全方位、全时段的互动。 (3)

无疑, 数字时代的来临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生活中人们每日接触的大众传媒和基本通信手段。以后的信息发出端, 无法得知信息的使用者面前的信息呈现方式 (纸质、电子文档、影音还是其他) , 其最终的体现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出版物的传播模式和营销模式将由出版业单向模式转换为个性化的互动模式。

媒介融合与纸媒出版流程再造分析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介之间的合作, 使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数字媒体组织之间, 因为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而逐步形成战略文化联盟。这种融合在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媒介之间的融合改变了纸媒出版的流程, 首先, 就作者资源的寻求以及组稿而言, 传统纸媒编辑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营商所提供的原创作品资源, 例如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其次, 就编辑工作而言, 已经不再仅仅是对于纸版的行为, 编辑的对象范围明显需要扩大, 一方面要实现传统方式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要以数字的形式、音频资料的形式、视频资料的形式同步“出版”基于同一内容资源的互联网读物、手机读物、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读物;再次, 就印刷而言, 媒介的融合已经改变了传统纸媒出版流程, 将其划定在了一小部分业务范围之内, 由于全媒体开发的新产品所具有的数字属性, 其载体形式已经完全改变, 相应的复制方式也变得简单易行, 而且低碳环保;最后, 就发行而言, 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效率, 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和营销平台的使用, 发行的成本费用明显降低, 营销的目标受众更加清晰、明了, 用户的反馈更容易被获取, 消费行为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多元化, 相应的, 受众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

由以上分析可知, 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移动媒体的优势, 以实现纸媒出版的升级, 纸媒出版体系内部的流程必须进行再造, 即围绕内容资源的开发, 架构融合多种媒体制作的模块, 共同从选题策划开始, 合作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 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 对选题开发、多媒体产品制作、成本收益计算、质量以及销售营销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监控, 以实现媒介融合下纸媒出版的科学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调整, 更好地整合人、财、物以及信息流, 实现媒介之间的共享与互赢。 (4)

全媒体出版的经营模式分析

媒介融合处在一种自身不断发展的状态中, 从最初报业集团之间晨报、日报与晚报之间采编系统的融合, 到技术开发商利用网络平台融合纸媒出版资源, 共同打造精品文化与消费高峰, 整个融合的过程逐步深入, 这种资本上的媒介组织合并或是合作, 最终将朝向“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出版方式将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 其经营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

全媒体运作, 多渠道同步出版。针对一些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浓厚、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选题, 可采用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的经营模式, 通过各媒介进行信息发布, 利用全媒体展开整合营销, 从而使版权价值最大化, 实现传统作品内容的电子版权、无线发布权、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开发经营, 打造以纸媒产品为基础, 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种资源的全媒体出版运作体系。 (5)

跨媒体经营, 按需出版。全媒体出版的运作方式, 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内容资源都需要所有媒体共同参与开发制作, 更多情况下, 它的形式体现为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因为受众对于某些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选择是有一定偏好的, 而且特定的资源本身也有最好的表现形式, 可能是书、报、刊, 也可能是电影、电视、互动性的网站, 所以全媒体出版企业无须浪费人、财、物去开发所有的内容特征, 只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传播渠道, 使营销信息广泛化、受众消费方便化。 (6)

纸媒转型的路径分析

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所有的媒介在统一的行政指令干预下短时间内就完成全媒体出版的转型升级, 按照其演变的进程, 其转型路径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媒介之间的战术性合作。不同媒介都有着自身的运作方式, 例如:新闻的采编系统与图书的选题策划系统就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且内容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明显不同。因此, 二者之间以及与其他媒介的互动合作在初级阶段都始于自发的战术性合作, 主要集中在宣传促销层面, 即针对某一内容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的传播渠道为其充分造势, 将其迅速地推向市场, 并借助多种媒体的文化再造功能, 延伸内容产品的视角, 为读者开拓更广泛的消费空间。

媒介组织之间的重构与融合。合作共赢的案例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 变得越来越多, 而媒介自身也开始意识到了范围经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如何能够更优化地进行内容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降低媒介经营成本的关键性问题, 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可知,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媒介之间的并购联合与重组来完成。因为只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 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经营, 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增加边际成本收益,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媒介之间业务形态的融合。组织结构的重组与融合是纸媒转型升级的一个基础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要真正实现范围经济效益, 需要彻底地融合与改造各种媒介的自有业务形态。例如:对于内容资源的采集、形式的设计、价值创新点的选取、传播渠道的融合、营销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等环节, 都需要各种媒介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 最终要形成一个集合多媒介优势, 分时分步骤协同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方案。 (7)

结语

媒介融合, 纸媒出版业与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业态之间开始了互动与共赢, 实现了各种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传播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 并因此增加了成本的边际效益, 体现了范围经济的价值。通过融合, 纸媒出版的著作权得到了增值, 品牌得到了增值, 企业文化也同样得到了增值。纸媒出版业自身也通过与其他媒介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达到了升级, 并逐步向“全媒体出版”转型。 (8)

然而, 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媒介融合怎样改变与促进纸媒出版业的发展, 都要明确一点, 即出版物要传播的是内容, 而非载体本身。故不论其出版形式如何改变, 是印刷形式的、网络形式的、移动形式的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 其核心价值总是不变的, 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要使出版物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 项目名称为“黑龙江省出版产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项目编号:11554150)

摘要:媒介融合态势以及各种新兴媒体的崛起为传统纸媒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基于此, 笔者对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转型后的营销策略整合以及出版流程再造进行了剖析, 并对完成融合后形成的全媒体出版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全媒体出版,纸媒转型

参考文献

[1]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沈菲菲:《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 《新闻世界》, 2010 (8) 。

[3]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浙江:浙江大学, 2010年。

[4]陈伟军:《媒介融合视野中的新闻出版强国建设》, 《中国出版》, 2010 (11) 。

[5]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 《出版发行研究》, 2010 (10) 。

[6]魏玉山:《关于数字出版领域几个概念的思考》, 《出版发行研究》, 2010 (10) 。

[7]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 《国际新闻界》, 2006 (7) 。

留住纸媒的那份清香 篇5

“北京第三极书局有限公司决定于2010年1月20日停止营业,迁址时间、地点会另行通知。”两年前,当门外的读者看到这张通知单时或许趁机扫货秒杀的心情远远多于门内人的伤感。门里人不会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远不是唯一一家难以维持经营的书店,而门外的人也不会想到,实体书店的不断倒闭最终同样影响到了自己。

输入“实体书店倒闭”六个字,你会看到一件件曾经辉煌的书店在抵不住新时代下电子书的冲击而被迫关门的案例。不一样的它们有着各自风光的昔日,然而却由于相同原因最终走向终结。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曾调查,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近5年来,国内已没有一个新书店品牌出现过。

便宜就快乐

众商家间展开的激烈价格战在e时代下已将战场转移到了虚拟的线上。无论你哪天打开网页,都会看到“今日特价”。网上购书的确要比在实体书店中买书便宜得多。例如一本英文版的《从皇帝到平民》的售价是70元,如果在实体书店购买,不仅不便于寻找,而且按标价售卖。而转向网上购买,最终以52元的价格在亚马逊网站成交。

52元便宜吗?显然这样的定价仍处偏高,但相比于实体书店那近20快的差价而言,读者无疑会转向网上购书。挑选方便,邮寄上门,价格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电子书时尚

曾经地铁上被抨击、同情的“橡皮人”如今也会面含微笑或者忍不住在公共场合大笑起来。别误会,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因为手中的手机或者pad。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敏锐的转向了城市上班族上下班的时间。每天挤在地铁或公交上的这几个小时俨然已变成了商家盈利竞争的“黄金点”。电子小说、电子杂志等都成了这几个小时中得以让人们忘却周遭环境的喧嚣而埋头消遣娱乐的最佳选择。

另外,与纸质书相比,方便携带且价格低廉甚至免费下载的有时都使得电子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战而胜。

纸媒幽中香

无论一个社会或一个城市在e时代下怎样发展,书店始终像一个文化灵魂始终存在着。没有书店的城市不足以对外宣传文化,相反,倘若有一个出名优秀的书店,那么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一定不容小觑。

在与电子书这场维持了多年愈演愈烈的战争中,为什么人们明知电子书有诸多方便却仍有那么多人要坚持走到书店呢?想必如此悠久的书店历史以及在读者心中塑造的“文化灵魂”的地位都不是那么容易被几个液晶屏幕动摇的。有了读者的信赖,书店本身是不是也应该在提高服务态度的同时更多地为读者着想,也应适当的增添些有人文有特色的项目在书店内。

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的发展 篇6

摘要: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发展都具有双向性,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纸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被以极快的速度从神坛上被拉下,一时间,纸媒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本文将以纸媒与新媒体在当下的情形中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为传统纸媒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对比利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3-01

传统纸媒,从早期的进奏院状、邸报等报纸的雏形,到近代促进了报纸大量传播的便士报,再到今天已经发展成熟的形形色色的报纸,杂志等,在传统纸媒的发展历程中,在信息的传播以及人类了解信息的方式上功不可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纸媒收到大众的广泛的认可与青睐。

一、传统纸媒的劣势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纸媒的一些固有局限性也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时效性差。传统纸媒的出版发行有一套复杂的流程:记者采访写稿、相关领导审稿、编辑编排版面、校对审查、领导签版、印刷、发行。这个过程比较复杂繁琐,而这又是传统纸媒出版发行必须符合的流程。因为有这个流程的存在,报纸出版发行的时间是固定的,这就导致了一些突发事件无法在第一时间通过报纸等传统纸媒向大众传播,致使许多当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只能在第二天才能见报,直接导致了传统纸媒时效性差的劣势。而新媒体则不然,由于省去了诸多的流程与限制,对当下的突发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经过编辑后直接上传网络向受众传播。

2.互动性弱。传统纸媒作为一种单项传播的媒介,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传统纸媒只具有传播功能,这就使得读者被动的接受報刊上的信息,而无法就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对事情的看法,这种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新媒体条件下,读者可以对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可以与其他的读者进行交流,分享彼此对于一条信息或一个事件的观点与看法,增强了互动性。

3.信息量有限。传统纸媒的传播介质是纸,是通过将新闻印到纸上进行传播的,因此传统纸媒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读者纸媒从中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并且纸媒上的信息只能是文字与图片,在表达方式上显得较为单一。在新媒体条件下,可以对一切信息进行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就是将信息转化为由“0”和“1”组成的数字语言,这样就使得新媒体具有媒体综合性的特点。在网页上既可有文字图片,也可有音频视频,让海量信息都可以在网页上进行展示,使受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二、新媒体的劣势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以其时效性,互动性以及海量信息相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其本身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在目前的新媒体条件下,海量的信息在传播,只要能接入网络,人人都是自媒体,成为信息的源头与传播者,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化,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海量的信息杂乱无章,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是谣言充斥的网络,真假难辨,容易引起受众的恐慌。

三、新媒体条件下纸媒的发展

在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的弊端与劣势显而易见的暴露了出来,那传统纸媒这种媒体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完全被新媒体所取代?显然不是。我认为传统纸媒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革新后,仍然会在传媒界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传统纸媒应注重自身内容的创意与深度,要与新媒体不比海量比原创,不比时效比实效,不比速度比高度。

在《“高龄农民工”靠什么老有所依》文章中指出“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让中国梦在普通人的生命中充实起来、延展开来。引起了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观点版”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下,有深度和实效是传统纸媒的制胜法宝。

其次,传统纸媒的排版也应改进。由专业的采编人员从浩瀚的信息中选出对读者有用的信息、安排合适的版面,并采用合适的表现方式将这些信息加工得可读、易读,让读者看半小时就晓天下。《南京晨报》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是封面导读版改“一图独大”为“多元导读”。报纸上的特色板块、重点栏目、重点文章等在导读版上都有所体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二是在版面设置上坚持板块化操作,在内容上细分,让读者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三是在版面表现上力求易读,能用图的不用表,能用表的不用文字,用最简洁的方式传达信息。

最后,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也是一条发展的道路。将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结合,达成“报网结合”的运作新模式,使“全媒体”成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例如《南方日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都有不错的反响。这样既解决了传统纸媒的时效性、互动性不佳的问题,又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媒体上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也有利于新媒体的更好发展。另外国家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的问题也十分重视,全国政协于2015年5月7日在北京围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召开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了讨论,听取了委员们对于此问题的看法,这次会议也为国家对媒体融合后续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四、结语

在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确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传统纸媒也还是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会完全被新媒体所取代。传统纸媒要注重自身内容的原创性与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展现出新颖的观点。注意板式设计以及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融合,使传统纸媒更好的发展。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享受网络服务肯定会比以往更加的方便快捷,新的媒体形式会层出不穷,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进行自我革新,如何以新的技术促进自身发展,驱动自身的转型升级是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完善,创造其他媒体所替代不了的意见结晶和思想结晶,担当起传承和引领国家、民族思想的重任,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寻找一种新的更适合自身媒介特性的生存和发展形式。

参考文献:

[1]《新媒体冲击下纸媒的发展困境及出路》,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12月29日

浅析全媒体环境下纸媒的立足之本 篇7

寻求改进的方法, 就是要在认清纸媒的局限之处和新媒体的优势的基础上, 让纸媒尽可能地去获得或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具体来说, 像报纸和期刊总是有一个固定的刊发时间, 可新闻的出现是分布在一天的各个时间点上, 在时效性的竞争上, 纸媒的“出版时间”自然而然地输给了新媒体的“实时更新”。其次, 纸媒作为信息载体的方式, 有不可挽回的遗憾。固定的版面不可能把一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全部信息和新闻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信息的传播很大程度局限在纸质媒介本身, 不能让信息自主选择最适应其内容的报道模式, 从而使得将最符合信息原貌的新闻呈现给受众出现了困难, 不能实现报道力度和信息价值的最优化。并且在与受众的互动性上, 纸媒远远落后于网络媒介和电视广播。再次, 从经济效益上思考, 纸媒的印刷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其更改和替换相对于其他媒介都不是那么容易和灵活。针对解决以上问题, 纸媒应该做到两点:其一, 就是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我国很多纸媒已经有一些这样的尝试了, 例如常熟日报报业集团的“常熟新闻网”和“常熟日报”, 以门户网站的形式存在, 不但做到了实时更新, 争取新闻的时效性, 还建立数据库涵盖大量信息, 做到以往新闻可方便查询。有些纸媒也开始着眼于移动终端, 制作出自己的相关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还借助微信的订阅号来扩大自身的传播效果。但这一改进需要注意的是, 纸媒需要在保留自身纸质业务的基础上, 再去扩展其他新媒介的业务, 不仅需要追加成本, 而且有出现自身纸媒业务被逐渐忽视的可能。一旦这种现象极端化, 使得纸媒成为网络媒介的附庸, 那这种改进对纸媒的效用就归零了, 而且放弃自身纸媒的“叛变式”改进无疑会减弱媒体的形象和影响力。为此, 我们应更注重于第二方面, 即:使其探索深度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掌握主动权, 转向纸媒发展的类型化。就像1843年创立的《经济学人》杂志一样, 已有近171年的历史。它经历过很多次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 但它没有像《读者文摘》那样申请破产保护, 也没有像《时代》周刊那样变得越来越薄。这与它的内容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但更主要的原因隐藏在它作为一种纸媒的经营理念之中。在2008年的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之后, 其销量不但没有像其他纸媒那样受到严重打击, 反而保持住了高利润, 还得到了利润的增长, 这就是其选择主动改进的成果。

在我国新闻纸转化为观点纸的过程中, 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在成本预算的压力下, 难免会向小众化和地域化方向改变, 但这种改变是未来纸媒固有的生存模式所要求的, 那些适合大众阅读、了解新闻的纸媒一定会以新媒体的形式存在, 从传播形式上说, 会越来越不像纸媒, 甚至最终转化为新媒体。而剩下的纸媒, 以更深刻的分析信息和更准确地帮助受众理解信息而存在, 小众化和地域化所带来的消费流失会被那些对信息有高质量要求的受众弥补, 在我国的教育不断深化和人们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同时, 这样的受众数量会不断上升。在20世纪广播和电视出现的时候, 人们也对纸媒报以悲观态度, 可他们最终留存下来, 原因在于其特有的、不可取代的优势和价值。在未来, 纸媒只要从根本上发挥其优势, 秉持其深度化和专业化的原则, 获得新的时代要求它们具有的价值, 那么它们便依旧会留存下来并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许宏.“经济学人”为何独树一帜?[EB/OL].Vista看天下, 2010-07-25.

[2]张晓月.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意识培养与路径选择[J].新闻知识, 2013.5

纸媒的议论文 篇8

深度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抗衡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利器。传统纸媒不仅可以通过再确认机制发布权威信息,还可以用专业深度视角挖掘每一条新闻背后的另一面,同时作出跟进性的深度报道。纸媒严谨、客观、公正的报道风格赢得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提高了纸媒自身的公信力。因此,传统纸媒在坚持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时,需强化自身优势,用深度报道引领深度阅读,赢得深度读者。

6月3日,《湛江晚报》正式改版,推出“深读”版。“深读”版的选题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回应社会关注、增进舆论共识,用新闻独有的视角,折射出“民生”和“民声”。当前,“二胎政策”备受社会关注。当天,《湛江晚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推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系列深度报道,获得读者的持续性关注。

当天,《湛江晚报》刊发《70后妈妈备孕忙产科门诊排长龙》报道,报道中描写了备孕妈妈在医院排长队做检查的场面、高龄孕妇所担心的风险以及由于二胎政策放开后所引起医护资源紧缺的情况。报道见报后,立即引发广大70末80初孕妇的共鸣。开篇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6月13日,《湛江晚报》又推出《头胎二胎扎堆生娃医院学校招兵买马》报道,阐述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女职工扎堆的单位颇为头疼,其中又以小学、幼儿园、医院最为突出,深刻地剖析了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许多家庭要追二胎,那么孩儿增多后,儿科医生资源自然变得紧缺。6月28日,《湛江晚报》推出《一天接诊百余人喝口水都没时间》,文中用数据阐述我市儿科医生存在缺口的情况。一个月内推出三篇系列报道,获得了读者的持续性关注,提高了报纸的公信力和读者的认可度。

二、增强服务意识,扩大社区影响力

面对网络竞争,纸媒应该在地方新闻的经营上,不仅做足做细做深做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政策性报道、突发事件报道,还应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做足服务性新闻。

2013年,《湛江晚报》成立“帮办工作室”,以“能帮得上忙的,我们都会全力奔跑”的帮办精神,设有帮办跑腿、政策咨询、律师说法、全城联帮、微公益等栏目,为广大读者和市民服务。

在采访中,帮办记者按照“走转改”的要求,深入一线了解民生。2013年以来,该报不仅策划组织了“捐冬衣送温暖”、高考“爱心送考”、重阳节“市区内免费搭载老人”等多个活动,而且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许许多多难题,如教育、住房、环保、寻找亲人、社保、消费纠纷等,读者反响强烈。

2014年以来,该报“帮办”版成功转型升级,从“立足社区,服务市民”的角度出发,从琐碎新闻的报道向主题性帮办服务转型,先后策划、采写回南天防潮攻略、春游踏青有妙招、春夏交替如何预防疾病,以及有关高考、中考注意事项等面向社区群众的主题性帮办服务,得到一致好评。

此外,扩大社区影响力也十分重要。2014年年初,《湛江晚报》开设社区版,紧紧围绕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好人好事等进行采访报道。在社区新闻的写法上,也不断探索更为生动、更贴近读者的叙述方式。目前,该报开设每周一期的赤坎金版、坡头金版,每两周一期的麻章金版,获得赤坎、坡头、麻章读者的持续性关注。

社区版均为居民量身定做,一般每期有三个版。第一版为资讯版,主要为区域动态消息、社区新闻等,开设的栏目包括“社区播报”“我拍社区”“社区活动”等。第二版为话题版,就时下热点话题和一些亮点新闻展开讨论,一般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栏目包括“社区聊天室”“社区烦心事”。第三版为人物故事版,主要报道社区好邻居、好婆媳等典型人物,传递正能量,开设栏目包括“街坊故事会”“家中有宝”等。

三、报网融合发展,加强与读者互动

近年来新媒体异军突起,互联网呈现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形式。面对新媒体的调整,传统纸媒利用微博、微信,进行媒体融合,为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竞争增加了新渠道。《湛江晚报》开辟“微观”“微播”版,成立8090工作室,并开通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号。目前该报的微博粉丝超过20万人,微信粉丝将近2万人,相当于在网络上再造一份《湛江晚报》。

“微观”版开辟的“8090”专栏,侧重于服务年轻读者,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精选编发网友喜闻乐见的本土新闻或话题,刊发网友评论。而“微播”版则是主要刊发国内有趣、热议的新闻,设有“拍砖”“追问”“热辣捌一捌”等栏目。《湛江晚报》当天刊发的新闻,值班编辑会精选出部分新闻,发布在微博和微信上,改变纸媒以往单一的传播渠道,进一步加强纸媒与网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网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其中,《8090后合租那些事儿》《既然还年轻,为什么不去拼一拼》《高考虐我千百遍,我忆高考如初恋》《8090后小夫妻过日子AA制》等都在网友中引起较好的反响。广东海洋大学被评为广东最美大学校园,网友好评如潮,晚报及时刊发大学生网友热议,形成互动高潮。

今年改版前夕,《湛江晚报》与商家联合举办“大美湛江·特呈杯”,让读者在湛江版《秘密花园》涂上自己心中最美的色彩。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报连续三天刊登三张大美湛江的原图,并将比赛信息发布在报纸、微博与微信上。读者想要获取填色原图,既可以通过报纸,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下载。

体验式报道运用于纸媒的几点优势 篇9

曾经两次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莫休,谈到自己的采访经验时说:“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而体验式报道,正是要求记者在新闻第一现场,直接参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由于有了记者的亲身体验与切身感受,采写的新闻报道势必更具分量和价值,而立体、全面、深入、现场感强的新闻稿件,也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纸媒如何借助体验式新闻报道方式发挥自身优势?笔者结合《内蒙古日报》,试分析体验式报道的价值优势与现实意义。

2015年6月26日、7月3日《内蒙古日报》《一线》版开辟了2块现场体验式报道的“试验田”——《年轻记者走基层》专版。几位年轻记者分别下到自治区各盟市旗县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采访报道。这次报道打破了以往记者从第三者角度进行叙述的模式,尝试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陆续推出了《采访路上,累并快乐着》《甘苦人生用心体验》《这份感动值得珍藏》等一系列体验式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采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记者的体验和心得……可以说,这是一次体验式报道札记。报道一经刊出,受到业内同仁和读者好评。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较,体验式报道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情景交融 血肉丰满

体验式报道决定了记者必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生活,体验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难题、困惑,喜悦、欢乐。因此,体验式报道是纸媒,尤其是党报践行新闻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一种值得尝试的新形式。同时,记者下基层进行体验式采访,有利于体验基层生活、积累生活阅历,同老百姓生活保持有血有肉的联系。

《这份感动值得收藏》记者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塞沁塔拉嘎查采访十个全覆盖时,冒烈日、顶骄阳,走田间、访农户,一天的采访下来,让这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90后年轻记者体会很深。正因为深入基层反映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这篇报道采写到位,行文自然真切,情景交融,刊发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记者只有沉下去,把真情注入生活,才能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拥有更深的感知和体悟。体验式报道能培养记者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的作风,增强记者的平民意识和责任感,加深记者与基层广大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在体验式采访过程中,记者走进社区、嘎查村,深入厂矿、沙漠腹地,成为群众中的一分子。记者把采访对象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让自己的思想感情随着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变化而变化,与基层百姓的感情越来越融洽,采写出的作品也更加有灵气、接地气。

二、现场感强 读者记者同体验

在新闻稿件《采访路上,累并快乐着》中,两位年轻记者为了生动鲜活地报道延续了800年的鄂尔多斯婚礼表演,亲自参与了整个婚礼过程。他们似乎比操办者还要忙:“拍摄、写采访笔记、跟着娶亲队伍跑……场面看似有些滑稽,娶亲队伍骑马,我俩奔跑。观看婚礼表演的人们都在指着我俩笑,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小跟班儿’。”正是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和感受,记者根据自己耳闻目睹获取的第一手材料,采写出的新闻报道让人读了如同身临其境。

这次报道中,两位年轻记者始终将自己定位为采访对象之中的一员,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保持零距离接触。这样的采访过程相对会累,但获取的材料真实可靠。在写作手法上现场感强,颇富真情实感。这次报道通过结合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把鄂尔多斯婚礼表演的场景、事件、见闻全过程,一一再现,或欣喜激动,或悲伤哭泣,捕捉到了一般采访方式了解不到的细节,使读者和记者达到一致的体验。

与其他新媒体相比较,由于纸媒不具备声音、画面的优势,因此报道更容易模式化,甚至僵化。而体验式报道恰好能够弥补纸媒的这一缺陷。由于体验式报道更加注重事件发生过程,强调展示一个场景、记录一段经历,报道的重点不仅是我看到了什么,而是我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因此,新闻作品会因为记者的体验而真实感人,生动立体。

三、人性的温度 理性的评论

新闻稿件《母爱,庇护卑微的生命》年轻记者体验了基层群众生活,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里,贴近人的内心和灵魂,真实地再现了81岁养母范桂兰悉心照顾脑瘫养子51年的一些情景。在完成体验式采访后,记者把对新闻事件的感知和感悟写下来,报道出去。一方面,记者以普通人的身份去体验感知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是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客观事实,揭示深层问题,进行公正评论:“离开母亲,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所以,真的不敢想象哪天范桂兰走了,李明柱结局会如何?芸芸众生,不幸终归是少数,还有那么多功成名就、浑身光环者,以及更多的如我等平常之人。看人生百态,命运带来多少不能承受的酸甜苦辣,多一份淡定从容,少一份奢望与浮躁吧。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大脑,我们就该知足,就该好好生活,不负此生。作为一名记者,希望自己能永远心存热望,积极去寻找,发现身边美的事物,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从这篇报道中,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记者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是一篇温暖感人的作品。

新闻稿件《甘苦人生用心体验》中,年轻记者以采访途中的一碗高粱米水饭作为开头,结合记者自己参与过农事活动的亲身经历,通篇稿件字里行间表达着对生活味道的记忆,以及对一粥一饭的珍惜感恩,和对风调雨顺的祈愿盼望,感染力很强。如果说,记者采访中的体验是一种过程,那么采访后记者获得的感知、感受才是最终的新闻归宿。通过体验,记者自己发掘新闻事件所蕴含的主题和哲理,让读者心潮随着记者的思绪而动,达到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教育和启发读者,达到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目的。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呼唤创新,新闻报道亟待创新。体验式新闻报道以贴近群众接地气、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特征,为纸媒探索了一种方向。作为媒体人,我们需要转换角色,深入到火热的劳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汲取新鲜营养,感受时代脉搏,写出更多真挚感人,传递群众声音和正能量的好新闻。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纸媒的议论文 篇10

1 竞争的优势

一是, 区域性优势。全国报纸普遍存在的区域性特点基本上也是各地方性报纸的发展优势, 因为地方特色, 本地区的受众除关注全国性问题以外, 更加关注的是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 自己所生存的地区有哪些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政策和信息, 有什么需要自己警惕和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地方媒体以外其他媒体所不能实现的。所以,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这种区域性优势仍将是地方性媒体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二是, 政策优势。地方性纸媒均属地方党委主办和主管, 具有党报属性。由于这一点, 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植性政策仍然是地方性纸媒的竞争优势所在。由于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 在资金供给上和人才保障上都具有其他报纸所没有的优势, 这也形成了地方性纸媒的的竞争强势。

三是, 稳定的市场优势。地方性纸媒经过多年的发展, 其影响已经在广大读者中形成, 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从发行和广告来看, 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和广告客户群体, 而且读者群和广告客户群均为赤峰地区最庞大的。从读者中要影响, 从影响中要效益, 从效益中要保障是地方性纸媒多年来的办报规律和发展规律。地方性纸媒这种稳定的市场优势虽然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文化体制改展开之后其他媒体也可能大举进入各个地方市场, 但是短时间内至少五年之内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

四是, 具有成熟的新闻采编队伍。万事人为本, 在市场竞争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地方性纸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注意加强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专业性强、具有纸质媒体组织文化属性的新闻采编队伍, 这支队伍总体结构合理, 有很强的战斗力, 这是地方性纸媒谋求发展的重要条件。

2 存在的劣势

一是, 传播渠道单一, 媒体影响具有局限性。 (1) 传播范围小。互联网的最大特色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通过国际间互联网络24小时不间断地把各类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而传统媒体只能在自己的发行区域内实现传播, 两者间的传播范围不可同日而语。 (2) 交互性弱。传统媒体只能进行大众传播, 而网络媒体即能进行大众传播, 又能进行个人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交互性强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 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 而是互动传播, 参与者可以互相交换信息, 甚至可以进行“议程设置”, 对一件事情置于高度关注, 从而影响舆论的走向。

二是, 缺乏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现在社会中正处于各领域迅速引进, 广泛推开的状态, 作为一种改变时代、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新技术, 应该在媒体的发展上起到革新和推进的作用, 但是目前地方性纸媒多数处于建设初期, 还没能很好地进行融合和使用。面对网络功能的越来越全面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媒体功能更加健全, 发挥的效力更大。在这方面, 地方性纸媒这样的传统媒体具有非常明显的劣势。

3 面临的机遇

(1) 从政策环境上来看, 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传媒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为传媒业逐步实现市场化提供了契机。在中国向来是政策决定方向,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用政策引导传媒业向市场化发展, 传媒业最终走向市场已经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那么如何提前按市场化方式运营, 按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发展战略, 配置资源, 最终实现占领市场是现在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8月,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 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 一体发展。从这一政策目标来看, 融合发展的未来不是传统媒体死掉和新兴媒体的兴盛, 而是共同发展, 突出各自优势, 可见国家在政策上对传统同媒体爱护之意, 传统媒体需要用好这种政策, 突出自身优势。

(2) 从经济环境来看, 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市场需求。市场空间的增大和新的市场需求的产生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因此, 应该把握地市级城市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 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 壮大发展规模, 增强经济实力, 拓宽发展渠道, 实现地方性纸媒的市场化、多渠道快速发展。

(3) 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 传统媒体目前还保有核心地位, 持续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地方性城市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性决定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仍然在社会公众中占主导地位。因此, 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土壤还非常肥沃, 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会出现大规模增长, 传统媒体不但仍然可以处于核心地位, 而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 存在的威胁

一是,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让传媒业既受到威胁, 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 网络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其一, 网络媒体媒体自身存在不足, 主要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 而这些不足可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其二, 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这可以为网络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 利用网络媒体构建传播渠道就可以把这些信息传向世界各地, 这是传统媒体的可以创新发展的机会。传统媒体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联合, 就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实现双赢。因此, 网络媒体的崛起与发展给传统媒体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机会。

(2) 传统媒体能够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 走向完善。面对网络媒体的诸多优势挑战, 传统媒体调整机制, 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网络媒体在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媒体如果改革自身新闻机制, 依靠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动态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网络视频等业务, 必将迈入新的发展轨道。

二是, 省级媒体的进入是实实在在的威胁。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区域性优势, 省级媒体开始向地市级延伸, 这些媒体虽然目前只是初步试水, 但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省级媒体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乃至级别优势都会对地方性纸媒这样的地市级媒体构成巨大的威胁。辽宁日报集团所实现的《辽沈晚报》对地市级晚报如《铁岭晚报》等的兼并便是很好的例子。所以, 地方性纸媒如果不能抓住时机迅速占领市场, 发展壮大, 其未来生存便着实令人担忧。

上一篇:幻想小学200字作文下一篇:整顿机关作风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