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启示小学作文(通用11篇)
考试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1
一、《规定》简介
《规定》共分六个一级指标,二十一个二级指标。
1. 总则。
(1)推进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规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考试工作的基本依据;(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考试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4)确定了普通中小学考试的具体类型。
2. 目标与原则。
(1)明确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2)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为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坚持的基本原则。
3. 考试类别、内容与形式。
(1)考试(考查)科目根据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科科目确定相应的考试;(2)考试(考查)类别、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考查)形式。
4. 组织实施。
(1)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考试命题;(2)除严格按照考试程序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3)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4)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应单独反馈给学生。
5. 考试管理。
(1)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2)不得以教育质量监测等名义组织学生进行统考;(3)贯彻落实本规定作为教育督导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4)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纳入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规定》析略
任何考试都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而减少其负向影响,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我们对《规定》关于考试的目标与原则、形式、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 考试的目标与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1]素质教育决定着考试的水平,反之考试的目标也反映了素质教育的现状。《规定》在最基本的考试制度目标基础上又强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与习惯培养;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考试不仅要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而且要引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对考试具有科学的认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考试的真正价值,成为素质教育的加速器。《规定》要求考试坚持基础性、发展性、开放性原则,不仅考查学生的“双基”,而且考查综合能力、学习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考试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积极主动地发展。
2. 考试形式多样化。
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的需要。《规定》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重视过程诊断反馈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把每次学生测试情况及实验成果,或实验报告等放入成长记忆袋,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依据。充分展现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强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3. 考试组织实施灵活化。
考试命题一般由各级教研机构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在考试后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学校也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对于日常考试,学校可采取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命题、专家审题等方式。同时还提出考试由学生自主命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权利与发展空间,自然地反映其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考试成为综合素质测量的手段。
考试的改革决定着评价的改革,考试的形式决定着考试的性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无人监考是对学生的信任的彰显,是学生意志品质的展现。要真正体现无人监考的价值就要看考试结果的评价。
4. 考试结果评价多元化。
考试结果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是考试结果的呈现;二是考试结果的运用。
在曾经唯分独尊的传统教育中,考试仅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当学生走出学校,对事物的判断不是他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死知识,而是他们的活思维。“学科单元测试实行无分数评价”。这种规定减弱分数在评价中的地位,使学生不再疯狂地备考,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也做到单元测试从实际意义上检验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没有分数怎样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家长肯定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义务阶段的考试成绩以等级的形式,高中利用学分制,这些都是学生成绩的呈现,如果再详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况,那就要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考试结果的呈现不同,对考试结果的运用也不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培养自信,“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作为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并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
三、《规定》对数学考试评价的启示
1. 分数不再是数学考试评价的标尺
随着教育测量水平与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考试评价随之发生变化。在新课标对评价要求的基础上,《规定》提出:“学科单元测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作为质性评价方式的成长记录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展现学生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也就是说,反映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4]
单元测试分数取消,显然,考试分数再也不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尺度。但笔试仍然存在,班级教学人数较多,要做到关注每位学生,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对待每次的测验能否认真严肃等问题出现。高考仍然以分数决定学生升入大学的标准,各个学校实施考试评价是否仅仅只在高考模拟中使用分数评价;高考分数没有取消,学校里面的考试评价改革能否如愿实现还是值得怀疑的;是否在校外实施分数“隐形”评价,而在校内实施分数“显性”评价,这些现象还是值得考虑的。
2. 数学笔试与多样的考试评价形式相结合。
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又需要合作发展的社会显得措手不及。传统的笔试导致“见分不见人”的状况,“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无形中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机械化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培养出缺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高分低能”的学生。改变考试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写成报告的形式作为一种考试成绩放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如高二数学“研究型课题: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3]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分组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国私有企业、商店、学校等作调查研究,了解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数学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并把成果放入他们的成长记录袋。每位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和知识进步的同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激发创新潜能,让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2]的理念。
3. 数学考试成为数学素养测试的方式。
《规定》坚持考试的基本原则是考查学生“学习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对于数学考试除考查“双基”,还有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在认识一切客观事物时,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在现代科技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尤其重要。在计算机时代特别需要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开放性考试,让学生走出固定的教室,用掌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数学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的,数学考试是单调的,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难于在数学上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样化的数学考试,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从考试评价中获得成就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摘要:考试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功能。考试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 减少其负向影响, 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 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 等等。
关键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考试评价,数学考试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955602.htm?fr=ala0_1 (百度网) , 2002.1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数学 (第二册 (上)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66.
诗歌教学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篇2
[关键词]诗歌教学;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教学内容。大致在小学二三年级时,语文教材极出现了比较简单的“四绝”,如洛宾王的《咏鹅》,李绅的《锄禾》,白居易的《草》。而选入教材的古诗,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大有好处。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如果能够把作文教学方法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说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这不是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了吗?本文力图寻找出这样一条途径为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教学提供若干思考。
一、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
(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小学阶段,最初是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但是从二三年级起,书面语言就逐步赶上了口头语言,到四年级,书面语言就可以超过口头语言水平。
(二)小学作文的一般发展趋势大致由不切题至切题,由切题至中心突出,由自然的开头结尾至多样化的开头结尾,由不分清段落至逐渐能分清段落,由只会用简单句至会用复杂的复合句,由平铺直叙不善表达思想感情至能够初步的借物抒情。
(三)小学学生存在四种不同水平的过度性言语表达形态:
1.抄录型言语表达形态。这是对外部言语(阅读书报或听讲)的机械抄录,是比较被动的言语,会出现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的情况。
2.改写型言语表达形态。在其抄录的整段整篇文章中加进一句半句话或者一二个词语。这种表达形态初步经过思考和内部言语的活动,一般不存在“抄录型”的错误。
3.写话型言语表达形态。这是学生内部言语“自白”,缺乏语言逻辑要求,近似口语在对话时的原始的直译,表现为语句的简明及重复。
4.写作型言语表达形态。这是一种合乎语言逻辑要求的书面语言,它是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内部语言充分加工完成的。
二、古诗作文化的几种形态
(一)扩写古诗
小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把古诗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儿童选择的范围,解决儿童写作时候的偏题问题。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得到了实现。值得指出的使,扩写与翻译有所不同。扩写是翻译程度上的语言加工,已经是高于“改写型言语表达形态”了。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师提供的翻译上加上一二句话或者是一二个词,它可以加上作者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的句子只要能使作文内容连贯,过度自然就行了。
(二)改写古诗
改写古诗形式灵活多了,可以从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以白居易的《草》为例。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的第一句讲野草长满了整个草原,第二句讲野草生长规律,三四句讲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先是记叙描写,然后议论抒情。后两句用来赞美一切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点明诗歌主旨。
1.增加内容
学生在改写时,必须先找到改写的突破口。在这首诗歌中,学生是想以描写野草蓬勃茂盛生长的样子为主呢,还是想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呢?待学生确定某一方面后,便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以前者为例,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描写辽阔的草原,枯黄的草地,野草的长姿,甚至是作者身临其境时的感受,然后议论抒情,按照古诗的布局娓娓道来。
2.改变内容
还是写野草,歌颂它的生命力,只是换一种情境,换一种场合。比如说,可以先描写门前的几株野草被石头碾断了,然后是忽然有一天又发现它们摇曳在微风中,青翠欲滴,风姿依旧。这样改写,还是吻合诗歌的布局,中心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换汤不换药”。如果再作深层次的加工,我们还可以把野草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推测它的来历,描写它的现状,然后设置一个野草将近死亡的场景,然后笔锋一转,它又兀然出现,生命力极强。无论是哪一种写法,还是不能离开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主旨。这一点在“古诗作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
(三)自然作文
改写多了,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那么,就应该有自己的写作模式了。“换了汤也要换药”。自然作文的初期阶段,可以是内容题材相近的两首诗歌的移接转化。如与《草》相同的,学生可以选择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孟夏已临,而于山寺中,春又重来。这种感想转入到《草》中,野火焚尽,生命复还,赞美再生的乐趣,歌颂生命,不是又富有新的意义了吗?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练法,即提出不同的选材要求多次练习写作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处事物间的内部联系,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由点联想到面,由现在联想到过去和将来,由此及彼。转化移接多了,学生可以自己创造“自然作文”,写自己想写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真实的思想写下来,放胆作文。当然,限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的阶段性,教师对他们的“自然作文”不能苛求,只要有新意,语句流畅明白就可以了。
三、结语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诗歌作文”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利用小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避咳扬利。或许,“诗歌作文”真的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呢。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小学语文教学漫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考试的启示600字作文 篇3
我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可有那么一次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间,使我终生难以忘记,它让我明白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后,终于迎来了期中考试,虽然有过满头大汗、流汗浃背地付出,但总算如流地答完了考题。成绩公布了,我语文考了99分!我像只欢快的小鸟一样“飞”回了家把试卷递给了妈妈,妈妈脸上布满了阳光,赞扬声如雨点般地落在了我的身上,我用试探的语气问了问:“妈妈,我今天可以不写《实验班》吗?”“当然了!”听到妈妈的回答,我恨不得一下子蹦到天花板上去,马上打开电脑全神贯注地玩起了小游戏,一直到深夜我才依依不舍地关掉它,直了直身子,一头倒在床上进入梦乡。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妈妈马上问道:“你的家庭作业和《实验班》都做完了吗?”“考这么高就不用写《实验班》了,作业嘛,学校里就写完了。”一个不耐烦的声音回答道。妈妈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几天后,老师毫无征兆的考试了,我马上答完试卷,漫不经心地在草稿纸上画画。成绩出来了,我拿回试卷,妈妈看了后,脸上少了几分光彩,有点像《电锯惊魂》中的场面。“这就是你说的写完了吗?”妈妈厉声喝道,“啪”地一声将试卷按到了桌子上,一个个红色的叉叉映入眼帘,最醒目的是一个大大的“84”分,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时的成功不是永远的成功,成功是靠日积月累的努力,脚踏实地得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考试的启示作文400字 篇4
那是一次语文考试,我们都在做题,开始,我看了一眼,觉得没什么难的,便做了起来。做前几道题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简单,笔在我手中不停地挥舞着。可是,做阅读题的时候,手中的笔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哎呀,这道题怎么做呀?”我发出阵阵的叹息声。我的眼睛在短文里急切地寻找答案,可是越找我的脑子就越乱,越乱我就越找不出答案。我心想:“瞎写吧,说不定还能蒙对呢!”于是,我就胡乱编了一个答案,就开始写作文了。卷子发下来了,我才考了70多分,我真后悔当时做的决定,可是已经过去了,不能再重来了。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鲨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鲨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攻击,结果失败了,但它好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二次攻击,这一次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攻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鲨鱼放弃了。这时候,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拿开,而鲨鱼只是无望地看着小鱼在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
考试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5
紧张的中期考试终于结束了,看看摆在面前的一张张试卷,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的刺痛。语文:70;数学:84;科学:69;英语虽然考了100分,但是看看卷面上龙飞凤舞的英语字母和单词,想想英语老师考前给我的嘱托:“王艺霖,你一定要把字写工整。”我的脸就不由地一阵发烧,我觉得一点儿也对不起辛勤培育我的三位老师,更对不起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这个家日夜操劳的爸爸妈妈。
看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幕幕往日的情景:每次妈妈让我听写词语时,我总是推三阻四,不愿意写,以至于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又很少阅读,不注意积累,所以没考好;每天做数学题,不是忘记加小数点,就是题抄错,妈妈批评我好几回,我还是不知悔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我取得这样不理想的成绩,是和我平时不认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的。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货。通过这次考试,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错误,以后我一定认真审题,端正态度,努力改掉浮躁、慌里慌张的坏毛病。
两道高考试题的教学启示 篇6
题目2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选修2-1第80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9题) 经过点M (2, 1) 作直线l交双曲线x2-y2/2=1于A, B两点, 且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求直线l的方程.
题目2是一道已知弦的中点求弦所在直线方程的题目, 通常学生很容易想到以下两种常规解法.
解法1 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 则直线l的方程为x=2, 交双曲线于点, 显然M (2, 1) 不是线段AB的中点, 直线l的斜率应存在.
设直线l的斜率为k, 则直线l的方程为y-1=k (x-2) , 设A (x1, y1) , B (x2, y2) ,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
把直线l的方程y-1=k (x-2) 代入双曲线x2-y2/2=1中, 整理得
由已知可得
且k2-2≠0, 解得k=4.
因此, 直线l的方程为
解法2 设A (m, n) , 由于点M (2, 1) 是线段AB的中点, 可得出B (4-m, 2-n) .因为A, B都在双曲线x2-y2/2=1上, 所以
两方程作差得
代入m2-n2/2=1中得
当此时直线AB的斜率kAB=4, 直线l的方程为
当, 此时直线AB的斜率kAB=4, 直线l的方程为
即4x-y-7=0.
综上, 直线l的方程为4x-y-7=0.
以上两种解法好想, 即思维量小, 但运算量较大, 第1种解法中, 整理出方程 (2-k2) x2-2k (1-2k) x+4k-4k2-3=0时运算量大;第2种解法中, 解出交点A, B的坐标很不容易.这时, 就应该想到, 几乎同样的问题, 在习题和复习参考题中都出现, 题目本身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还可以考虑, 题目本身是否有较为简单的解法.
设A (x1, y1) , B (x2, y2) , 则,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x1+x2=4, y1+y2=2, 这时就会看到x1+x2, x1-x2, y1+y2, y1-y2, 只要把A (x1, y1) , B (x2, y2)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中, 作差便可整体求得的值.现在给出第3种解法.
解法3 设A (x1, y1) , B (x2, y2) ,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
因为A (x1, y1) , B (x2, y2) 都在双曲线上, 所以
两方程作差,
所以
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
y-1=4 (x-1) , 即4x-y-7=0.
显然第3种解法的运算量要小很多, 我把这种方法叫做点差法 (很多老师也这样说点差法) , 其中用到了设而不求, 整体代换的数学方法.
比较这3种解法, 第3种最简单, 第1种最容易想到, 第2种运算量最大.
数学教学最忌讳的就是就题论题, 搞题海战术;最高效的就是及时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既然点差法最简单, 我把题型归纳为:遇到直线和双曲线相交产生的弦的中点问题时, 采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设想一下, 将题中的双曲线改为椭圆、抛物线, 也可以使用点差法.这时就可以将题型推广:遇到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产生的弦的中点问题时, 采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题目1与题目2在问题的形式上有所不同, 题目1是存在性问题.只要先假设满足题设的直线存在, 再将已知点 (2, 1) 改为 (1, 1) , 便可以用与题目2 相同的3 种方法分别求解.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1=2 (x-1) , 即2x-y-1=0.
高考试题1 (2015年新课标Ⅱ20 (文) )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在C上.
(Ⅰ) 求C的方程;
(Ⅱ) 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 l与C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下面用第3种方法, 即点差法求解:
解 (Ⅰ) 由已知得
解得a2=8, b2=4, 因此C的方程为
(Ⅱ) 设A (x1, y1) , B (x2, y2) , M (xM, yM) , 因为线段AB的中点为M , 所以
因为A (x1, y1) , B (x2, y2) 在C上, 所以
两式作差, 得
因此kl·kOM=-1/2.
即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1/2.
高考试题2 (2015年新课标Ⅱ20 (理) ) 已知椭圆C:9x2+y2=m2 (m>0) .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 l与C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的中点为M .
(Ⅰ) 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 若l过点 (m/3, m) , 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 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 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 说明理由.
下面用解法1求解 (Ⅰ) :
解 (Ⅰ) 设直线l的方程为
消y, 整理得
由已知可得
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9/k·k=-9为定值.
(Ⅱ) 四边形OAPB能为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
因为l过点 (m/3, m) , 且直线l不过原点O, 又与C有两个交点A, B, 所以k>0且k≠3, 由 (Ⅰ) 知OM的斜率为-9/k, 直线OM的方程为y=- (9/k) x.联立
消y, 整理得
点P的横坐标为
因为l:y=kx+b (k≠0, b≠0) 过点 (m/3, m) , 所以
所以
由四边形OAPB是平行四边形, 得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xP=2xM, 所以
整理得
因此四边形OAPB能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l的斜率为.
考试正当性的三个诉求及其启示 篇7
一、 考试正当性的三个诉求
1.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人类有意识的考试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中晚期。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考试最初只是寓于生产实践之中,考试方式也主要是观察、检验、考察等带有实践性的方式。直至父系社会的龙山文化时期之后,由于生产力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结绳、刻木、图画等记事手段也相应的得到发展,考试才逐渐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脱离出来。此时的考试因考试目的有别而分为三种——部落成员资格考试、帝君及氏族首领甄选考试和属官在职考试或考核。这些成型于原始社会的民约礼仪性考试,在进入奴隶社会后,逐步分化成官府的成文法规考试和不成文的民间技艺考试。在考试随后的演进过程中,民间技艺考试变化不甚明显,成文法规考试则经历了三次飞跃性的变革。它们分别发生在人类社会不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时代,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1)纸的普遍使用与笔试形式的正式采纳
成文法规考试的第一次飞跃,是指公元7世纪初至公元11世纪初四百年间中国古代论文式考试模式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它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标志。这段时间对应于我国的隋末唐初至北宋时期。
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之后,考试虽然逐渐从生产实践中脱离出来,但考试方式并无显著变化,仍多以实践方式为主。随着人类思想的日趋复杂化,结绳记事等帮助记忆的手法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客观上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陶文,继而是甲骨文。陶文或甲骨文的书写,采用的是契刻或陶铸的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并未得到广泛使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找到了更好的书写载体竹简和丝帛,制造出了更适合的书写工具——笔,文字才开始广泛使用。但是竹简太笨重,丝帛太贵,文字的推广使用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公元105年,蔡伦制造出能满足书写要求的纸,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提高,伴随着纸的普遍使用,中国终于在6世纪后期正式而普遍地采用了笔试。
(2)工业革命与标准化考试的形成
成文法规考试的第二次飞跃,是指公元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标准化考试的产生与流行。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但是成文法规考试的第二次飞跃却发生在西方,这并非偶然。
19世界中后期,中国刚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而此时的西方社会已经步入了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日新月异的工业化进程急需大批各行各业的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而传统的论文式考试模式由于考试题量小、覆盖面窄等缺陷,已无法承担为社会选出此类人才的重担。于是,西方人便展开了对考试模式的新探索,并最终促成了标准化考试的形成。
(3)信息革命与网络考试的兴起
成文法规考试的第三次飞跃,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开放化、远程化、无纸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显著特征的网络考试的产生与发展。此时,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
工业社会时期,社会分工相对稳定,个体一生从事一种职业的现象相当普遍。进入信息社会以后,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部门都处于高频率的变化之中,个人在一生之中可能要经历数次岗位变动。由于人员录用多是由考试结果来决定,所以考试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考试的强科学性和专业性,又决定了各部门自行组织的考试既不经济也很难保证科学性和可靠性,这些都对传统的调控考试流程运行的“人海战术”提出了挑战。网络考试的产生解除了考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从成文法规考试的三次飞跃可以看出,考试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考试演进的一个强大动力。因此,对于考试来说,适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成果是必要的,这是考试正当性的内在诉求。
2.考试必须符合时代要求
考试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然而,特定时代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和人才观也对考试正当性提出了基于现实的诉求。
(1)考试要与一定的社会规范相一致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所有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然而,人并非一出生即获得社会成员资格的。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自然人,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符合当时社会要求的成员资格,他们需要考试的引导。既然这种引导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规范是其成员必须无条件遵循的原则,因此,这种引导本身,即考试也必须符合社会规范。
(2)考试要与其所处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
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价值观是其用来评价行为、事物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在纷繁芜杂的社会活动中,个体需要一些所有成员都公认的普遍的价值标准来维系相互间的“和谐”。对于一生中要经历多次考试的个体来说,准确反映社会价值观的考试,有助于他们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观,减少冲突,促进和谐。反之,如果试卷中出现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行为,那么不合主流的价值观则在客观上得到宣传,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考试内容要与其所处社会的人才观相一致
不同的社会对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其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其内容必须体现社会所认可的人才观。只有这样,“英雄”才会有用武之地。西周时代,“射”曾经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必考的主要科目;在唐代,武则天也曾开设武举,然而时至今日,这种以“武”为内容的考试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以“文”为内容的考试。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这些所谓的“武”根本无法与当今社会的高科技抗衡;而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今社会是一个重和平、重文治、更重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拥有知识和技术才是当今社会所认可的人才。
3.考试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事物的发展。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考试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这是考试正当性的又一诉求。
考试因人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人们参与考试是受其内在目的需要所驱动的,考试对于个人来说,本该是一种“考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考试对象都有如此感受。据调查,很多人都做过考试的梦,不仅是学生,许多已经工作多年的人也会做这样的梦,而且会重复地多次梦见考试。弗洛伊德研究了许多有关考试的梦之后认为,“考试梦”背后的动机很复杂,有规律可循的是表现了一种彷徨、茫然的情绪。考试似乎已经被视为一种符号,象征着经历考验和焦虑不安的情绪,或者是受到挑战,或是承受着压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没有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考试选拔作用的客观存在,使得考试正当性的这一诉求极易被忽略。丧失了这一正当性的考试,无异于揠苗助长,不仅会挫伤考试对象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对考试产生恐惧,严重地还有可能会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
二、 考试正当性诉求的启示
以上考试正当性的诉求,对今天的考试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启示。
1.考试需要不断创新
考试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是考试正当性的诉求之一。在这种诉求下,考试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要发展,就离不开创新。
(1)考试模式创新
任何一个时代的考试,都必须在继承前一时代考试精华、摒弃其糟粕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当代社会所提供的相关资源,重新构建符合所处时代的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考试模式,才能有效发挥考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人类考试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
(2)考试技术创新
考试功效的发挥,离不开考试技术的支持。然而,鉴于考试不可避免地承担着选拔人才的功能,因此在考试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各种应试技巧也如影随形。面对这种挑战,考试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不会背离其鉴别人的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的本质。
(3)考试管理创新
任何一种考试、任何一次考试无不是从一开始准备,就被置于考试管理活动的控制之下。可以说,考试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考试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完全有赖于考试管理的科学与否、严密与否。时代在发展,考试在发展,其管理手段也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2.考试需要把握应考主体的身心特征
考试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考试正当性的又一诉求。该诉求告诉我们,考试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把握应考主体的身心特征。
(1)考试必须因人、适人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具有一定顺序性的。可以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考试应本着因人、适人的原则,依据考试对象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确定合适的考试内容。
(2)考试必须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规律,不同个体身心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尽相同。相同年龄段的不同个体,有的没有达到这一相应年龄应有的水平,有的则已经具备了下一年龄阶段的某些特征。作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一项活动,考试应该能够准确地获得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个体进一步的成长制定出“量体裁衣”的规划。这就要求考试不仅要考查考试对象所处年龄段的应有水平,还应适当考查其相邻年龄段应有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样,有利于考试对个体的发展程度做出准确的定位,既可保证“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又能及时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寥平胜.考试学原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海峰,田建荣等.中国考试发展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梁其健,葛为民等.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程凯,王卫东主编.考试社会学概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5] 寥平胜.论中国考试的起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4).
[6] (美)李弘祺(Thomas H.CLee).中国科举考试及其近代五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7] 蒋开富.正当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5(5).
写事作文500字 考试的启示 篇8
老师已经来了,她把试卷亲自发给同学们,我听到了一片唉声叹气和抓耳挠腮的声音。
我看了看试卷,心想:这次期末考试不难嘛,有好多我会做的题,结果出来我应该会拿个第一第二之的。
写好班级姓名,我开始飞快地答题,十分钟就做好了前四大题。到了第五题的第二小题,我停下了笔,觉得很奇怪,最后问题是仓颉造字造的是什么字?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想了好久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办?怎么办?正在我懊恼时,“灯泡”一亮,我终于想起在我七岁的时候,爷爷给我讲汉字的结构方式,有会意字、独体字和形声字等等。我迅速把回忆到的写了上去,这只“拦路虎”被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甩掉了。
跟着到了第二篇阅读的第四小题,我又停下手中不停转动的笔,开始冥思苦想,我知道这一学期学习了四种说明方法,于是我用“排除法”来解决,先填好能判断出来的列数字和举例子,还剩下两题,总感觉不好判断。我拉了拉头发,用语文老师使用的“数学方法”,最后战胜了这两只“拦路虎”。
考试启示作文 篇9
一次,老师抱着一大叠试卷怒气冲冲地走上讲台,天空好像随着老师的心情顿时变得黑沉沉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老师把试卷狠狠地往讲台上拍,批评了我们一顿,听完老师说的话,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原本成绩就很一般,这次岂不是糟了,那滋味就像在冬天吃冰棍,凉到心底了,试卷发下来了,果不其然——很差,只有69分。
走在回家的路上,凝视着手上的试卷,回家一定少不了“红烧熊掌”,那种滋味就像吃了盘苦瓜一样,心里可真苦啊。鸟儿站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好像在嘲笑我“你真差劲,真差劲啊,”风也不停地在我的耳边说“差劲!学渣!差劲!学渣……”只有树同情我,不断地落下叶子,好像在为我哭泣,顿时天空好似不像平时那样美丽,阳光不像平时那样灿烂,风也变得冷冰冰了。
回到家,我眼泪汪汪伤心地把考砸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仅没有打骂我,还蹲下来,用手轻轻摸着我的头安慰我道:“没事,熙熙,不要难过,这次考砸了,继续努力,不要灰心,我和你一起总结错题,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在这次考试中,我在课外阅读中栽了一个大跟头,我不喜欢阅读,妈妈每天晚上陪我阅读半小时课外书,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慢慢提高了。
考试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10
关键词 英语专业四级 心理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lications of TEM 4 to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LI Juan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TEM4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measuring students' English level, so it can influence English teaching in some way. This essay mainly explores TEM4's influence o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erms of helping English majors acquiring bette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of innovating classroom-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TEM4;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eaching mode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在我国已实践多年,作为一项所有英语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专业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也成为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准绳。如何使这门考试对日常英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也是我们所关注的内容。教育工作者应该从TEM4 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在考试中所反映的问题中得到一些启示,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能够满足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影响考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可形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步训练和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关键。
良好心理素质的建立首先应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应用现代与时俱进的教学心理学去指导学生。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并非一致,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就显得不尽合理。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以达到标准为辅,看到学生进步为主,积极鼓励他们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正确而积极的学习态度。
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依赖心理。部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较弱,遇到问题总是过于依赖老师、标准答案等,如果没有老师和标准答案就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自信,这也是导致学生在考场上不够自信而紧张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成果的能力。
2 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法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上有颇多体现。为了更多学生能通过英语专业考试,很多教师让学生机械地做题,形成做题,评讲,再做题,再评讲这样的循环。而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便是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看不到进步,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当学生的这些能力慢慢得到提高后,考试的成绩也自然而然能够提升。
最近几年的专四、专八考试,也在更多注重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具体实施方面,可采用以下方法:
2.1 课前坚持让学生做duty report
TEM4 对于事实是有一定的跟踪性的,因此,课前应坚持让学生做duty report,内容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形式也可多样,让学生在内容上充分发挥。这种方法不仅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语言应用的很好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避免禁锢于书本上的标准英语,接触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中的语言,缩小课堂英语与日常生活中不断变化的语言的差距。虽然duty report在教学中实施了很久,但由于教师引导不够等原因,部分英语课堂上并未完全坚持下来。在布置duty report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方向,以免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比如,可以每周固定一个近期的热门话题,告诉学生怎样一步步分析这个话题,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整个完整的事件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看待和思考这个问题的?这样让学生一步步进行查阅和思考,避免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的尴尬。
2.2 授课时采用任务教学法
近年来,对于词语和句子在模拟真实环境下的使用在TEM 考试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足可见现代英语教学对于语言实用性的重视。而这更加凸显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重视英语真实环境的模拟教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沟通。英语课堂学习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将英语学习尽可能置于真实环境下是最理想的学习方式,但是,却是很难实施的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将学习置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下,应尽可能缩小传统课堂英语和实际生活中英语使用的差距,具体怎样去引导学生,可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要素中入手。
在对英语真实环境的模拟中,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五个要素的提高:a. Linguist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包括英语的拼写、发音、词汇、语法、句式、语义等。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将这些内容提前查找、学习,比如:本课的主题是什么?可能会用到什么词汇、句子?这些词汇是怎样发音和拼读的?使用环境是怎样的?可能用到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句式?等等。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一是进行巩固这些词汇句式的使用,二是进行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实际应用,使学生真正熟悉和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子的使用;b. Pragmatic competence(实用能力), 实际能力的提高包括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使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怎样选用合适的词汇?怎样选择合适的句型?教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对不同词汇和句型使用环境的理解;c. Discourse competence(言谈能力),只知道单词和句型还不足以形成完整的表达,要有对英语文章和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有更好的表达和理解,对语言的发展、检查、连贯使用等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完成这一步,如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to put it in other words”, “to sum up”,“as it were”,等连接词汇,这一点在教学中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d. Strategic competence(语言策略能力),在模拟英语教学场景下,交流是不应该中断的,因此,学生在遇到不会表达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怎样去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顺利的沟通。比如,学生如果不会表达 “trolley”时,可以鼓励学生做出类似的解释:“an electric vehicle for carrying passengers which moves along the street on metal tracks”,也可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d. Fluency(流利),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下的交流尽可能清晰流畅,同时鼓励学生使用一些连接表达,如“I agree with you but…”,“generally speaking”,“on the other side...”之类的表达,使得语言表达更加连贯、流畅。
任务教学法通过交互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沟通,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将所学、正在学、甚至未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和应用,把语言及相关因素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效度和速度。而这种以交互活动为方式,用英语进行无障碍沟通为目的的英语学习,也是现在英语专业考试所体现的指导方向。
2.3 课后练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
从 TEM4的题型来看越来越注重学生独立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对英语表达简单的“知道”而已,特别从作文的要求来看,以前仅仅按照固定的套路和模板来写便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所以,大多数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来提高分数。而现在则不然,现在要求表达更加自由和多样化,而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也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英语教材每篇课文后的练习大多是对课文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这当然是必要的。而除了熟悉课文中重要的语法点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课文如果是选段的话,其所在的原文应该是怎样的?读了原文后,会引起你怎样的思考?等等之类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成文。在对材料的查询、阅读、思考、记录中,不仅能够全面、自主地提高语言应用水平,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总之,英语专业考试的内容变化对英语课堂教学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考试内容的变化上敏锐地察觉到英语教育理念和方向的一些变化,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现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同时也应清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些考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后考试成绩便自然能够更好,因此,在教学中也应牢记以提高学生英语素质为主,应试教育为辅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
[2] 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
[3] 黄萍.从专业英语测试研究谈专业英语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考试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11
雅思考试作为国际英语语言测试体系, 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 澳洲教育国际开发署及英国文化协会三大国际权威学术机构共同设计和组织管理, 自1989年以来, 雅思考试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验证和信任。真实性是雅思考试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考试所选题材贴近真实的生活场景, 测试者在参加雅思考试时处于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这一特征正是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所遇到的瓶颈, 更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目标之一, 即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到真实日常对话中。因此, 雅思口语测试的形式与内容可以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辅助工具。
二、雅思口语测试的形式及内容
雅思口语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阶段是4-5分钟的日常对话, 考官会选择生熟悉的话题, 比如考生的故乡、家庭、职业、个人兴趣、教育背景等涉及考生个人背景信息的问答。第二阶段是3-4分钟的考生自我陈述, 在此环节考生需要根据所选的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阶段是4-5分钟的双向讨论, 考官根据考生的陈述进行更深入的追问, 而谈话内容则针对一些更加广泛和抽象问题。雅思考试的内容大多是考生熟悉的日常话题, 例如, 工作、环境、购物、旅行、节日等等, 但考生需要一对一面对真人考官, 这就需要考生在考试中对自己所述话题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分析, 让考官觉得你所述有理而并非在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
三、雅思口语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在教学理念上的启示
中国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老师是课堂的中心, 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似乎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导致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漏洞百出。雅思口语考试采用考官和学生一对一面对面的对话和问答形式, 客观公证地反映了考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口语教学活动中, 可借助各种教学媒介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供学生练习,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口头表达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从而打破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
2.在教学规律上的启示
雅思口语考试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问题从易到难, 时间从短到长, 如考官会在第一阶段问道:
“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weekend?”
第二阶段的问题:
Describe a book you like most.You should say:
A.When and where you read it.
B.What the book talk about.
C.Why you like it and explain the effect the book has on you.
考生在陈述观点时必须包括上述的几个方面, 回答要有条理, 有重点。第三阶段则会根据上一阶段的问题提出更加抽象的问题, 例如:“More and more people think reading is time-consuming,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 Do you have sug - gestions to them? ”这一规律展示了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由简到难、由点到面的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组织语言, 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库的储备, 实现流利使用英语表达的过程。
3.在教学内容上的启示
借鉴雅思口语考试试题, 丰富口语教学资料。大学本科在校的四本英语教材内容相当丰富, 但是, 大部分教师只是以单词、语法等知识点作为讲解的重点, 而忽视了口语方面的训练。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其内容涵盖面广, 实用性强, 因此, 可以结合雅思口语考试来进行教学。以本书中unit 3“Iron a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为例, 教师可以就运动和饮食这个话题结合雅思口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三个阶段的口语问答。第一阶段提出一些简单易答的日常问题, 例如“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等。第二阶段描述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运动等, 第三阶段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可以将教材和雅思中相似的知识点相结合, 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4.在教学测试上的启示
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教学手段, 而是评定 (Gibbs & Sipmson, ) 科学合理的口语水平测试标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针对考试模式, 由于考生人数众多, 单独进行一对一的15分钟测试不大现实。因此可借鉴雅思口语考试的三个阶段, 也就是针对大一的学生只进行第一、二阶段的测试, 即日常问答及话题陈述;针对大二的学生只进行第二、三阶段的测试, 即话题陈述及深入探讨。这样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 同时增加了让每位学生都和老师面对面地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测试的真实性也提高了。
四、结语
教育家Penny Ur指出:“口语技能是外语学习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 外语学习者首先要学会使用外语与人交际。”而雅思口语测试为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训练形式和内容。因此, 若适当地将二者结合, 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 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8)
【考试的启示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考试的启示作文650字08-13
考试启示的周记05-27
大学启示录:如何读大学?期末考试10-23
的启示小学作文09-07
鹰的启示小学作文05-28
“一”的启示小学作文08-01
观察蚂蚁的启示小学作文09-08
打篮球的启示小学作文09-30
漫画的启示小学六年级作文07-07
鹰的启示小学生作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