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调查报告(通用12篇)
同性恋调查报告 篇1
小编祝愿:2015的新年将要到来,中国人才网在这祝您和您的家人羊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让我这份新年的祝愿通过电波,跨太重重高山,超出滔滔江水,擦过高楼大厦,飞到您的身边!羊年吉祥!下面请看文章关于中国同性恋最新调查报告范文
同性恋,这类未能被尽大多数人接受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走向多元与包容的今天,它不再成为忌讳的话题。
1999年,有关项目组对中国31省市660余例男性同/双性恋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60人检测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有2人有结果呈阳性。在1997年至1998年的同类调查中,有40人查过艾滋病病毒抗体,唯一1人呈阳性。
专家们指出:艾滋病在中国同性恋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堪忧!
由于艾滋脖,同性恋开始遭到社会的关注,但同性恋人群及同性恋与异性恋人群中所包括的题目却不单纯是艾滋病。
主流社会对同性之间的***现象和当事人,最普遍的称谓是同性恋、同性恋者,或称Gay(男同性恋)、Lesbian(女同性恋);还有别棍儿、基佬等轻视性称呼。也有学者以为,同性恋一词也带有轻视性,主张并坚持用同***.目前,起源于香港的同道一词,在大陆同性恋人群中普遍流行,但未得认同。
不能再躲潜藏躲的题目
小N,某公司职员,已婚,育有一女。他与妻子长时间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每两周回家一次,其余时间与同性保持着***关系。
长时间以来,由于种种缘由,同性恋一直被列为忌讳的话题。很多人以为,他们历来都没有见过同性恋。的确如此,具有同性恋偏向的人,大多会像小N一样,以异性恋的面目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他们又有一个隐蔽的,常人都没法进进的心理世界与生理世界。
1989年底,中国发现的本土第一例因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即是与多个男子有性关系的男子。另据中国卫生部分告,至1996年底,北京市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48%是与男人有过性关系的男人。
为了适应主流文化,近半数的男性同性恋者与女性有过性关系;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大陆90%以上的成年男同性恋者进进传统婚姻状态。他们婚后,几近都是既与妻子保持性生活,又与其他同性保持***往。这类情况下,假如他属于性活跃份子,并染上了艾滋病病毒,那就可能会把病毒传播给数十人,乃至成百上千的人。
中国某省会城市一大型同性恋酒吧的经营者曾询问过很多同性恋:假如你感染了艾滋病怎样办?其中有人告知他:尽量传染给更多的人。
1997年5月,北京某大医院发现的38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有12人是同性恋/双性恋者,所占比例高达31.6%,男性同性恋人群是中国性病感染者年增长率最高的人群。中国性病防治中心对全国的统计发现,1994年性病者中同性恋者的数目比1993年增加了263%,而性病病人比常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高出2?5倍。
中国已故着名作家萧乾先生40年代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时,曾与20世纪英国小说界三大师之
一、身为同性恋的福斯特建立了友谊。萧乾先生曾读过福氏打算百年后才出版的一部手稿《莫瑞斯》,虽然是同性恋小说,萧老先生评价说:是一本健康的书。1992年,萧老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唉,同性恋》,1995年5月14日和7月4日分别在香港《文汇报》和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题目》。尔后他在一封私人信件中提道:拟把艾滋病与同***这个题目正面提出,并大声疾呼引发关注。
同性恋,艾滋病,必定联系?
目前,同性恋与艾滋脖两个本应单独使用的名词,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已合二为一.由于美国艾滋病流行最早见于同性恋人群,所以不但在美国,而且在全球都有一种感觉:同性恋可以和艾滋病划等号。这类语境令很多同性恋者反感,特别是女同性恋者。
1999年6月,媒体曾报导了一对女同性恋者30年的生活经历。她们两人于1969年相认,1975年,其中一人假冒男性两人登记结婚。1998年,其中以男性身份生活者被意外发现为女性,为了维持婚姻和得到社会承认,她希看做变性手术。
据调查,在女同性恋关系中,感情所占的比重较大、关系的稳定程度乃至超过了异性间婚姻的稳定程度。由于女性在性行为进程中,体液交换量非常少,已有证据表明,女性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及性病发生率最低的人群。
事实上,不管是传媒还是很多人习惯性的思惟中,也大多把焦点集中于男性同性恋人群当中。
小T是一位大学生,他每星期必须往一趟同性恋聚集的浴池,经常是周五晚上进往周一早上才出来。这类同性恋会聚的场地,卫生条件堪忧。当研究职员问:为何非要往那种场合?他说:那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由于生活有压力,心理有压力,必须找一种减缓方式。
据悉,同性恋人群中也有层次高低之分,这与学识、职业及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较高层次的同性恋者偏向寻求相对稳定的感情和***关系,对家庭、社会责任感较强,对同性恋人群中存在的不良偏向深感忧愁,有人还积极投身于性病防治的教育工作。层次较低的,一般缺少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社会责任感较弱,偏向于在浴池、公园僻静处寻觅生理满足。
固然同性恋不能同等于艾滋病,但同性恋者确定是轻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群体。有关专家学者以为,把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深进到更多的同性恋者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同***行为轻易传播传播艾滋病的主要缘由有两个,首先是性行为没有得到社会认可,不能建立犹如一夫一妻相对稳定的性关系,多性伴现象严重。
第二个缘由是大多数男同性恋特殊的性行为方式。艾滋病及性病病毒经常会在直肠内弱碱性环境中生存,并经制开释而血液里随着血流分散到全身。
上天的赋予还是自己的选择?
20多年之前,H因父亲历史不清在村里提亲时总被谢绝,渐渐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没想到他却遭到村里新任队长(近50岁)格外的照顾。队里的苞米成熟的季节,每一年都要派两个男劳力上山不分昼夜看管,看管人天天拿双工分。H从未有过这样的好机会。但那一年,H却被队长选中一起看护苞米。当天晚上,酒醉的他与队长之间有了性关系,并且尔后每一年都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山上与队长一起度过。对过往这段经历,H以为,队长对他的爱是真诚忘我的。
在一次覆盖中国31个省市的同性恋调查中,共收回有效问卷426份,据统计,这其中8870%的人首次性行为的对象是男性,首次同性***年龄中位数为18岁,均匀年龄为1838岁。普通大众中很多人以为他/她们对同性的爱情是由于少年时代被某些成年坏人教唆才走上这条不回路的。
专门研究同性恋题目的专家张北川先生还收到过一名母亲的信,叙述了自己的儿了如何在一次恋爱失败的情况下,腐化成了一个同性恋者。也有同性恋者陈说自己成长的环境是母强父弱.有些同性性行为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当长时间缺少异性的环境,如在监狱中,就可能出现同性间的性行为。
改造同性恋?
H因同性恋偏向,曾有太长达7年的医治经历。1991年,在某医科大学附属院,当他把病症说出来时,女医生随口说:你是性***。医生提出的具体医治方法是,在胳膊上套橡胶皮筋,每当他对同性产生好感时,就拉橡皮筋抽打自己的手碗。H的手段被自己抽打得又红又肿。为了医治自己的疾脖,他吃过阿米替林、做过鹤翔桩气功,乃至在做讨厌医治时,一名医生给他体内注射了阿朴吗啡,使他呕吐不止。但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改变他的性偏向。
据一次调查表示:同性恋中试图改变自己性取向占被调查者的31.6%;有66.7%的人感到医生的医治或力图把自己变成异***的努力反而加重了心理冲突和痛苦。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曹宁校、邵长庚等学者以为,同性恋人群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些人通过教育引导可以具有异性恋的生活,乃至能够放弃同***行为,有些人则是不可改变的。他们以为对有同***行为而性定向不确定的人应当帮助其开发和建创新性恋关系,而对性定向稳定的人则应留意教育他们控制自己,避免发生与法律相抵牾的行为。
据精神病研究专家先容:假如是性定向稳定的同性恋,从逼迫精神分析、激素医治到电击休克、***移植、乃至阉割和颅脑手术,从未见过一个治愈的病例。
中国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的调查表明:同性恋救治的缘由中,社会压力占60.5%,不能自我接纳占44.2%,想要改变性取向的占32.6%.接诊同性恋的医生以为同性恋者心理题目的类型不同,其中51.2%的心理医生以为救治者有心理障碍,属于本身心理内部的冲突(自我失谐);62.8%的心理医生以为属于同性恋与社会的冲突。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的医治目标顺次为:自我接纳81.4%,适应社会81.4%,改变性取向30.2%.医治效果的百分率为:康复2.6%,明显进步15.4%,进步64.1%,无效17.9%.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杨华渝以为,犹如人们没必要逼迫左撇子改成右撇子,我们也没必要要往强迫同性恋者改成异性恋者。
同性间,有无刻骨铭心的爱情?
据悉,北京有东北男孩在浴室或推拿房专为同性恋者提供性服务;成都一间酒吧,清一色的男孩坐台;重庆稍徽有些钱的同性恋,都知道往哪里找货
部份男性同性恋之间性关系的随便性,对同性恋的名誉造成了极大破坏。但对同性恋人群的调查却显示,有9/10的人曾或希看建立富有情感的单一伴侣关系。
Z和L一见钟情,但L很快回故乡往了。Z牵肠挂肚,不远千里来到L所在的城市,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了L家,但L的父母果断不让Z进家门。Z就守在L家外在的大街上,盯着L家的大门,盼看着L一旦出门,就能够见面。这样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眯,整整守候了两天。L却被家人留住,全然不知Z在外面等待。第三天早上,伤心欲尽的Z在前往L家的路上被过往的汽车撞倒
这听起来是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潘绥铭教授流露,Z和L全部是男性。
王小波、李银河夫妻合着的《他们的世界》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男同性恋人群的性社会学专着。他们对同性恋的处境布满了同情,王小波特别同情那些有自己毕生恋人,渴看能毕生厮守的同***者。他以为,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让人敬重,同时他以为同性间存在的性乱,地点不卫生、不安全、又轻易冒犯他人,是社会的负面现象,一个有理性的人会相信,这类生活方式不可耻。
专家们也从防治艾滋病的角度,提倡同性恋之间建立一对一的伴侣关系。
通俗的说,那就是同性恋人群对自己性需求是不是能得到满足,经常处于一种惶恐与不确定的状态,这类心理决定了他们行为的不加选择性。男性同性恋之所以性伴多,很大一部份缘由回于社会的不宽容。传统上大众反对同性恋结合成稳定的同性伴侣关系,很多真实的同性恋人男人,***进进传统婚姻传宗接代。
保存性宽容策略?
P先生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某大学任教,工作非常出色,被评为优秀教师,与此同时,他情感的欲看也到达了极点,因而他找到了一个伴侣。但不久事情就败露了。那是1984年的冬天,P先生由鲜花变成了毒草。学校停止了他的教学工作,取消了出国资历,开除党籍,逼迫调离学校,被临时安排到一个施工工地。幸而他得到一名朋友的指导,逃离了那个给他带来耻辱的地市。他开始拼命研究业务,最近几年来又走出国门,在国际讲坛上用英语向同行们先容自己的研究成果。
像P先生这样有才华的同性恋者为数很多。同性恋人群都会以着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和培根、南丁格尔等为自豪,并有一派研究者以为,同性恋与异性恋者相比,更具艺术鉴赏力、更敏感而显得有修养。但这些说法其实不能摆脱生活的阴影。
1998年,准备了14个月的98华人同道交换大会在香港举行,参加大会的近200位男女同道来自17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很多人以为自己毕生都要挂着面具做人,造成了人性极大的扭曲与伤害。同性恋研究专家张北川以为,事实上目前大陆同***承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特别对男性而言,承当着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的责任,很多心理学家也在用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社会影响、人伦道德等大道理企图纠正同***的性偏向。刘达临教授以为,中国大众对同***的熟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同***有罪论;第二阶段为同***无罪但变态、病态;第三阶段为同***与异***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而中国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进程中。李银河博士以为,中国目前对同性恋的看法和做法仍停留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延光教授以为,对同性恋人群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给予同情与帮助,可以赢得社会各种人群的协作,使社会集中气力减产艾滋病的危害。由于同***人群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群体水平上让他们自己组织起来自我教育十分有效。他还建议,公安部分、卫生部分及公众,在宽容策略下保存同***行为不道德的观念,暂不用性***疾病这些说法伤害同***人群的感情。
同性恋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现状;2015
中图分类号: D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11-2
1 调研内容与分析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北京市男同性恋的生存现状,我们调查研究了异性恋者(包括北京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及社区居民)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我们通过发放问卷以及针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并在现场做相关调查,较为可观地了解到了异性恋者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我们通过电子问卷以及针对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问卷做以有效回访,并深入其居所,对他们所居住的环境进行相关了解,可以说就他们整体的生存现状得到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1.1 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认知
内容:评判任何一种事物必要前提是我们要去了解他,只有了解,我们才可以站在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角度去进行评判,也才有资格进行评判,所以,在问卷中,我们将第一题设置为“在您眼中,同性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概念?”所得答案,其中75.30%的异性恋者认为同性恋是同性之间相互爱慕并应该得到尊重的情感,有6.02%的异性恋者认为同性恋是“同性之间因为孤独等因素在一起,并非爱情”,有2.41%的异性恋者认为同性恋是“因为追求时尚或者跟风的没有真实意义的情感。”有7.83%的异性恋者认为同性恋是“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行为。”而只有8.43%的异性恋者认为同性恋是“非常不正常(变态)的事情。”
分析:为了使得答案更加客观具体且科学,我们将两个最为贴近标准答案即“在您眼中,同性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和“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行为。”分别列为选项A和D,通过异性恋者的作答,我们可以得出83.13%的异性恋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了解同性恋这个概念的,但是相比之下,仍然有16.87%的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这个概念不够了解,甚至持有抵触情绪。
1.2 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态度
在上一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了“同性恋参与异性恋者生活频度”结论,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从侧面影响同性恋群体生活现状的是异性恋者的态度,生而为人,在群居共融的生存环境下,人与人的相处与情绪的结合,恰恰就是态度。所以针对这一出发点,我们也设置了两道题目,分别从正面与侧面两个方面来了解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态度。第一道题目是“您对同性恋的态度。”此题较为直接,而异性恋者的回答分别是:36.14%支持,9.04%勉强接受,31.93%不反对,17.47%无所谓,5.42%反对,4.第二道题目是“若你发现你的同性朋友是同性恋,你会与他(她)保持距离吗?”此项问题的预设是为了从侧面了解异性恋者当得知身边的人是同性恋时的态度,此题中,有11.45%的异性恋者表示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是同性恋会选择疏远他,而75.90%的异性恋者还是会选择不会疏远同性恋朋友,只有12.65%的异性恋者还处于模棱两可的混沌状态,选择“不知道”,
分析:通过此题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异性恋者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还是喜忧参半的。比如,在第二个题设中,如果异性恋者发现身边的朋友是同性恋的时候,75.90%的人都选择不会与他们保持距离,这是基于朋友已经成为同性恋的前提,但是,反观第一个题——您对同性恋的态度时,我们会发现真正选择支持的只有36.14%,而这道题的前提是抛开情感因素仅考察态度,虽然仅有5.42%的异性恋者选择反对,但是仍有49.40%的异性恋者选择“无所谓”以及“不反对”的“任性”选项,基于这一数据,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对于陌生的同性恋者,大多数异性恋者仍然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散漫”心态,而相对于陌生的同性恋群体,已经成为异性恋者朋友的同性恋者就比较幸运,因为虽然仍有11.45%的异性恋会选择与他们保持距离,但是仍有75.90%的异性恋者还会如常对待他们。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要想改变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是要他们了解彼此,认可彼此,让彼此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的所共有的情愫。
1.3 同性恋对自我的认知
内容:除却异性恋者对同性恋群体的认知、态度以及同性恋者参与异性恋群体的生活频率能够从侧面衡量出北京市男同性恋的生存现状外,要想真正直观且具体地了解北京市男同性恋的生存现状,还需要对北京市的男同性恋群体进行相关调研,又因主体的特殊性,需考虑其隐私及名誉问题,所以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共采访到17名同性恋者,并发放问卷44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2份。问卷的第一道题目设置为“身为同性恋,您的感受是?”其目的是要考察同性恋对自我的认知,毕竟只有能够正确地认知自我,才可以正视所生存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20.05%的同性恋者选择“骄傲”,78.33%的同性恋者觉得“与常人无异”,而只有1.63%的同性恋者不肯正视自己的身份,选择了“耻辱”。
分析:其实通过此题的选项,我们不难得出不管是“骄傲”还是“耻辱”,都不是一个选择的最佳选项,对于人而言,更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因为这两个选项都表明着同性恋者认可了自己身份、地位以及境况的特殊性,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同性恋者就必须要明白,自身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生存打拼,才是最为理想的。而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仍然存在21.67%的同性恋者不能正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不管是自卑还是自负,这都是同性恋所不该有的负面情绪,而相对于选择“无异于常人”的同性恋者,拥有78.33%的比例,这样的比例看似很高,但是由于样本基数较小,如果将其扩大到整个同性恋群体当中,则只能说有一部分人能够正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是,面对另外的21.67%,将会是一个很庞大的人口数字。所以,就目前而言,同性恋群体对于自我的认知是非常不乐观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心理疏通,行为引导以及思想改善。
2 建议及意见
2.1 加强行为引导规范与心理疏通
在百度中搜索关键词“同性恋”,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同性恋的相关新闻,而这些新闻除却“同性恋”这一关键词外,常与之相伴随的关键词还有“艾滋病”、“敲诈勒索”、“约炮”等,面对以“同性恋”(暂不考究其褒贬意义)为主体的负面关键词,我们又将怎样理解与对待呢?笔者认为,同性恋群体自古以来一直生活在社会的黑暗角落里,当社会突然予以如此之大的关注度,在黑暗中所生成的负面生活习惯以及行动行为自然是会显露出来,但是有一点是要强调的,那就是我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用放大镜来看待这一切,反倒是要积极寻找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建立一个友善平等且尊重的心理疏导站不仅可以更好地疏通同性恋群体的心理问题,为其行为进行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规范,还可以从侧面疏导社会问题。
2.2 加速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同性恋群体是艾滋病的高危群体,因为男男性行为不健康不安全,容易导致艾滋病细菌的进入与感染。但是,如果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妻儿老小,恰巧又与感染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发生了关系,这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如果能促使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并制定婚后相应的法律条文,像维护异性恋者的婚姻一样维护同性恋者的婚姻,像规范异性恋者的婚姻一样规范同性恋者的婚姻,我相信不管是疾病的感染率还是其本身情感的不确切性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
2.3 在教育中正视同性恋的存在与问题
同性恋形婚 篇3
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发言。
首先,我们来看看对方辩友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社会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社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问题。第二,需要动用社会力量来引导或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叫社会问题。对方辩友忽略了谁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我方已经阐述过多次了,同性恋何去何从,能否被社会接纳,都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需要社会的引导和帮助。
其次,对方辩友认为同性恋形婚是个人选择问题。就此说来,那些因为无法得到社会认同而选择自杀的同性恋,他们选择死亡,也是由于他们的心灵太脆弱,太敏感了吗?如果没有社会的影响,他们好端端的跑去自杀,这才叫个人问题。但是他们的死社会是有更多的责任的。正因为同性恋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所以社会要对他们负责,社会要对他们选择形婚的行为负责,社会要引导他们的健康发展。也正是因为社会没有做到这些,才会引起同性恋形婚问题。
下面我来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
第一:从理论上来看,同性恋者选择形婚是迫于社会压力而非个人喜好。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对于婚姻与同性恋者的看法过于保守与传统,所以当同性恋者受迫于家庭社会压力而难以面对自身的性取向时,他们只能选择形式婚姻的方式来掩人耳目。这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个人的抉择,但其根源却是由于社会压力所导致的。
第二:我们再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仍未有任何保障同性恋者婚姻权益的法律条文出台,且社会反同性恋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如强国荣的自杀事件,基督教禁止同性恋的条例,李敖等公共人物公开反对同性恋,使得同性恋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现在连公开自己的爱的权力都没有,他们从哪里来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去走向婚姻呢?所以他们才会无奈地走向形婚这条不归路。
最后,我恳请在座的各位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关于同性恋者的问题,以前人们在谈论它;今天在这个辩论舞台上,我们也在争论它;我想在未知的明天,我们仍将重视它。因为个人问题是可以被个人解决的,同性恋形婚这个社会问题是需要在座的各位,甚至整个社会一起努力的。我们不愿看到,同性恋者的形婚给更多的家庭造成悲剧,给社会披上一件灰色的外衣。我想在场的各位也不愿想象,当你牵着你爱人的手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个群体,只能在婚姻的坟墓中去拯救爱情。
我们不是同性恋,我爱她 篇4
她会在逛街的时候为你买下什么,那一定会是你喜欢的、你一直想要的,哪怕你从来没有跟她说过,
你和她之间,也许因为一个动作,才变得相知彼此。
是你自卑时使劲给你的一个大么么;
是好久不见突然好想你时紧紧的拥抱;
是不忍心看你哭,于是轻轻的擦掉你脸上的泪水;
是知道你不开心,蛮力捏向你的脸,把你的嘴角使劲往上拉;
是感受到你的不安,装作色迷迷的摸向你的胸,感叹好手感时却轻轻调戏你;
是你遇到困难时站在你的旁边,拉着你的手,紧紧握住,给你力量给你勇气。
你和她之间,也许因为一种感觉,才变得相爱彼此。
电影院里你们一起哈哈的大笑,一起感伤的掉泪,一起面无表情的看着屏幕,一起旁若无人的吃着爆米花,
有的时候就是很神奇,明明电影院里有很多人,可你却觉得,只有你们两个人;
有个夜晚,你们共同躺在一张床上的时候,久久睡不着,漫无目的的蒙在被子里聊天或者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打闹,后来她提前睡着了 抛下无眠的你,躺在她的`旁边,你听得到她的呼吸声,突然觉得一切格外安稳,
你没有听音乐,没有玩手机,安静的就睡过去了;
她注意形象,在大街上遇见镜子就会照,
可她会给你短信说,我们去吃麻辣烫吧,然后和你嘴唇通红的擤着鼻子;
她走着小碎步,跟个模特似的,可她却会和你一起穿着超短裙,去追逐一辆巴士;
她节省花钱,除非是特别喜欢的才会买,可她知道你喜欢什么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天存一块钱,有一天一定会为你买下它,
资料
你和她之间 。。。。。
其实也许你们慢慢的无话可说了,
可是在最伤心的时候,你没有告诉她的时候,她还是找到你,问你是不是不开心,然后使出浑身解数逗你笑。
其实你们因为距离远了好久不见了,对方变了样你也只能看照片,
可是再次见面时,你却发现,那么久了,感觉却没有变,还是她最好,还是和她在一起最好。
其实因为梦想,你们的目标不一样了,会有争吵,会有误会,会有冷战,变得陌生了,
但一定有一个属于你们的纪念日,你们精心的准备着礼物,写着肉麻兮兮的文字,看对方的泪流满面。
其实你听见别人说她的不好的时候,你会难过,会反驳,以改变他们的想法
在别人的眼里,她是有一堆的不咋地,一堆的讨人厌,可是你和她这么久了,你却觉得她哪里都好。
你一定深爱着这样一位同性
她或许脸蛋不够漂亮,身材不够性感,性格不够优秀
可你觉得她的笑容是最迷人的
你一定深爱着这样一位同性
她结婚了你要当伴娘,她生孩子了你要当干妈
关于给同性恋的分手信 篇5
眨眼间,迎来了我们相识的第2个月纪念日,我给他寄去了信和我的照片,然后给他一块玉配,我希望你戴着这快玉配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而我自己的是一把同心锁,[是两个在一起的]我希望我们的感情就像同心锁那样永远在一起,彼此对感情忠贞不愈,对感情专一,永不变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诱惑,我们都能抵制一切的困难。让我们彼此之间地爱,能够风雨同共,共同患难,开创属与我们的未来的一遍天空,在爱的天空里翱翔。
别了,我心爱的男孩,曾经给过你疼爱的男人;
一瞬间,你的生日到了,为了给你过一个让你终生难望的生日,也为了给你一份惊喜,就打电话告诉他我要来他 的城市里真诚祝福他的生日。火车已经来到了他的城市,当我看见他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却是;我会用我一生来呵护他,来疼爱他,来关怀他和关爱他,给他一生的幸福,不让他受到任何委屈,让他被我的浓浓地深情所包围着。
别了,我心爱的男孩,曾经给过你真诚祝福你生日的男人;
因为你要上班,还没有下班,于是我就去了花店给他买了一束鲜花送给他,是百合和一枝玫瑰花,它代表着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纯洁与温馨,就象一张白纸,没有被任何东西给玷污了,让我们在那里谱写爱的乐章,写下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
别了,我心爱的男孩,曾经给过你无数个思念的男人;
第2天上午,我忘不了你给我拨鸡蛋的情景和给我买东西的情景,我想不到年龄轻轻地你,会如此的细心和体贴,并且手也很轻巧的。也忘不了我挽着你的胳膊走过那长长的遂道,我梦想着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一起看日出,和夕阳西下,一起座在公园的长椅里靠着你的肩膀一起享受着阳光的雨露,牵着你的手,一起看看大海和江边,和你一起去吹吹 风,那是多么美好的画卷,也是多么浪漫的日子;真的很想那长长的遂道,永远没有尽头,挽着你的手到白发 苍苍,挽着你的手,到天老地荒。
别了,我心爱的男孩,曾经给过你无数个想念的男人。
XXX
XXXXX
★ 同性恋儿子和父亲的对话
★ 自我介绍演讲
★ 一分钟演讲
★ 护士演讲范文大全
★ 即兴演讲精选
★ 演讲发言稿
★ 演讲作文
★ 学生演讲范文大全
★ 如何成功演讲
同性依赖不是同性恋 篇6
一开始,陈欢对秦琴并无特殊的感觉。只是某一次联欢会,秦琴抱着琵琶来了一段《春江花月夜》,当秦琴红透着苹果般的脸回到座位时,陈欢才发现原来她如此“爱”秦琴。
那个联欢会是初三年级唯一的一次联欢,因为要面临中考了,老师家长整日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好好学习,不要胡思乱想。班上男生女生稍有一点风吹草动,老师就吹胡子瞪眼,摆出一副不打散鸳鸯不罢休的架势。如此形势,陈欢不能再跟男生嘻嘻哈哈了,升学的压力,枯燥的题海,像看不到黎明的黑暗。她跟秦琴处得越来越亲密,她们勾肩搭背地一起上教室、去宿舍、奔食堂,两人有说不完的话、打不完的趣,还没完没了地笑。
也只有跟秦琴在一起,陈欢才真开心。只不过,陈欢发现自己会“吃醋”。秦琴性格温和对谁都好,当陈欢不在身边时,她也跟其他女生说笑。有一次,陈欢跨进教室,发现秦琴正笑着扑倒在“箍牙”女生董青的怀里,董青直对秦琴“咯吱”……陈欢醋意大发,大大咧咧地上去扒开“箍牙”女生:“再笑牙箍就掉下来了!”秦琴一愣,而“箍牙”女生脸上更是茫然。
从此,陈欢和“箍牙”女生成为了冤家。箍牙女生笑她是“小man”,笑她对秦琴别有心思、心理变态,挑拨秦琴离她远点;而陈欢则限制秦琴与“箍牙”女生在一起,常对秦琴发火,耍小脾气……久而久之,秦琴很不耐烦,逐渐冷落了陈欢,从此独来独往。
初三时段的后半截就在那种“失恋”的郁郁之气中度过了,初三一毕业,陈欢和秦琴彻底分开了,因为她们考上了不同的高中。
高一时,陈欢又喜欢上了班上的另外一个女生新楠。新楠数学特棒,比陈欢还好;新楠也喜欢穿运动服剪短头发,也喜欢在球场上驰骋,经常把抢到的篮球扔给陈欢。
陈欢“爱”上新楠了,新楠生气她也郁闷,新楠难过她也伤心,甚至零花钱都舍不得花,就为帮新楠买那顶名牌运动帽……这时,周遭大量的同性恋信息汹涌而来,读着别人的故事,陈欢害怕了:“我是不是同性恋?”她偷着找来同性恋小说研究,发现主人公跟她的反应一模一样,她到网站测试性取向,发现自己喜欢的蓝色就是同性恋倾向的颜色。这让陈欢彻底认定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这既刺激又绝望的认定,令陈欢彷徨不已。
可是高三的一段插曲,又让陈欢否定了“认定”。坐在前排的男生请陈欢帮助补习数学。某晚,他们坐在一起,学校电路出故障突然停电了,黑暗中男生拉住她的手,亲吻了一下。尽管只是“蜻蜓点水”,但陈欢内心的战栗,令她久久回不过神。无数次地回味、对比,聪明的陈欢忽然明白:那才是恋爱应该有的感觉,前面的认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考入大学后,一次心理课让陈欢彻底摆脱了自己是同性恋的阴影。那节心理课专讲同性恋,当陈欢提出中学时的疑惑时,老师说:“那不是同性恋,只是在升学压力下的同性依赖。同性恋与同性依赖的显著区别是有没有生理冲动……同学们可千万别自戴同性恋的帽子啊!”
现在,陈欢的女性特征越来越显著,再不喜欢穿运动服、剪短发了,因为她有了自己的男朋友。回想过去,陈欢说:“其实当年,不过是学习压力大,心里闷得慌,就覺得只有秦琴、新楠一个人明白我,我就‘爱’上她们了。现在我才明白,我还是喜欢男生的。”
10部同性恋电影的经典台词 篇7
1.《春光乍泄》
经典台词: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2.《霸王别姬》
经典台词:说好是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
3.《蓝宇》
经典台词: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到了该散的时候了。
4.《断背山》
经典台词:我希望我知道该如何忘记你。
5.《王尔德》
经典台词:世界在我掌握中,我却掌握不住对你的感情……
6.《美少年之恋》
经典台词:你是GAY吗?如果你是我就是。
7.《蝴蝶》
经典台词:想哭就来找我吧,请我吃顿饭就行。简单。
8.《男孩不哭》
经典台词:我害怕前面的路,但是一想到你,就有能力向前走了。
9.《游园惊梦》
经典台词:早就劝你别吸烟,可是烟雾中的你是那么的美,叫我怎么劝得下口。
10.《十七岁的.天空》
综合分析:同性恋是怎么炼成的 篇8
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认为同性恋倾向发生发展与生活事件,父母类型或个人心理特征相关。不愉快的异性恋经历或者缺少吸引异性的能力有时被认为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或选择成为同性恋的原因。同性恋者比其他人的吸引力差是人们普遍的想法。
精神分析学理论暗示儿时的经历和与父母的关系均是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弗罗伊德坚持认为,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是同性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一个“同性恋的”阶段,他认为如果男孩子与他们的父亲关系恶劣而与母亲非常亲近,他们会固定在这个同性恋阶段;而如果一个女人羡慕 ,那么相同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她身上。尽管这些模式在一些实例中存在,许多同性恋者不适合这个模式确实是一个事实——就是说,他们的母亲的作用不是那么突出,他们的父亲也不是在感情上远离他们。而且同时,大量的异性恋者生长也确实生长在这种广泛存在的家庭模式中。
一条研究途径是研究成年人的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者考虑到激素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然而尚没有好的对照实验研究能够发现,在血液中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成年男性的激素水平有什么不同。并且即使发现有固有的差异,也很难判断它们是性倾向的原因还是结果。由于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很多同性恋者经历的压力和焦虑本身就可能会影响到激素水平。许多研究者相信,成年人的激素水平与性倾向的成因无关,因为性倾向是在成年之前就已经确立了。
另外一条研究途径是研究出生前的激素水平,它们可以改变胎儿大脑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发育。一些研究者相信出生前的激素水平可以影响性倾向的形成。动物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在出生前应用激素可以使女胎男性化以及男胎女性化。这使得动物成熟后,出现另一性别的社会行为和求偶行为。
有研究报道男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大脑结构的不同,这可能会成为性倾向起因的生物学基础。发现同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角是异性恋男性的一半,而下丘脑前角是大脑中能影响性行为的部分。
第三个研究线索是提出遗传因素导致同性恋的可能性。研究者研究了三个全是男性的小组:同卵双生、异卵双生和领养的兄弟。发现当兄弟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人也为同性恋的比例在同卵双生子为52%,异卵双生子为22%,领养的兄弟为11%,
一个与此类似的在女性中的研究发现了相同的模式。这些结果证明同性恋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但同卵双生子组与另外两组之间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有力地证明了基因组成可以导致性倾向的产生。
同性恋的生物学原因的证据导致了一些重要的论点的出现。假如同性恋被发现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认为同性恋是非天生的这一假设将受到冲击,因为人们生物学上内在的某些东西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也因此可能会更加易于接受同性恋。相信同性恋是“天生的”那些人较那些认为同性恋是选择和习得的人来说,对同性恋者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乐于接受的态度。还有,同性恋是否是生物学所导致,使得人们的观点差不多被均衡地分成了两派。在一个调查中,44%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43%的人认为它是人们所不能改变的。
假如同性恋被证实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会产生什么额外的结果呢?其中之一是,那些责怪自己的父母或被其他人责备做了他们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的父母,摆脱了他们的罪恶感。假如性别的不符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被接受,那么社会对性别角色行为的期待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在另一方面,假如同性恋被展示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并且同性恋者被标示上有生物学的“缺陷”,那么通过人工流产的方式消灭同性恋或使用生物工程学的方法去预防同性恋,或在子宫中改变同性恋,都可能会被实施。
从罪恶到病态再到正常化
在20世纪中叶,对同性恋的社会态度有了一个转变。认为同性恋者是罪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他们是“病态”的想法所代替。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使用了很多激烈的治疗方法来努力治愈同性恋这种“疾病”。在19世纪诸如切除生殖器这样的外科手术得到开展。后来到1951年,脑白质切除术(分离大脑前叶的神经纤维的脑外科手术)作为对同性恋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展起来。心理治疗、药物、激素、催眠、电击疗法和厌恶疗法(在同性恋刺激的同时给予使人呕吐的药物或电击)也都曾被应用过。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推翻了同性恋是“病态”的观念。第一个主要的研究是对比非病态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的适应性并没有发现两组人群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些发现。贝尔和韦恩伯格总结道“那些最终对同性恋妥协的,不后悔同性恋性倾向的,和可以有效发挥性和社会作用的同性恋者,并不比异性恋男女有更多的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与自我接受
林肯是同性恋? 篇9
美国作家屈利普(C. A. Tripp)于2005年1月推出《林肯的亲密世界》(The h Intimate World of Abraham Lincoln)一书,用大量史料证明林肯是同性恋,与好友、保镳均有同性恋关系,在美国学术界和知识界引发正反两极大辩论。
同性恋五大证据
屈利普本身是心理学家,亦为同性恋作家,曾经做过美国性学大师金赛的研究助理,他在完成《林肯的亲密世界》后的两个礼拜,即因病去世。
屈利普提出林肯是同性恋的主要证据有五个,分别是:—,林肯自己曾经公开说过年轻时曾和好友史匹德同床共枕4年;二、林肯和他的警卫队队长德立克生有同性恋的关系,每逢林肯夫人外出,德立克生即和主子同床而眠;三、林肯的传记作家、诗人桑德堡于1926年出版多卷本《林肯传》,暗示林肯是同性恋,但此书在1954年出版缩简本时,这些暗示性的内容却遭删节;其他林肯传记作家如塔贝尔和李奇都曾提到林肯的同性恋倾向;四、林肯虽与妻子玛丽·陶德生了4个孩子,可是夫妻关系极坏,因为林肯所爱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五、林肯的继母曾说过,林肯“并不太喜欢女孩子”。
一生致力于林肯研究的哈佛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公认最权威的林肯专家大卫·赫伯特·唐诺不同意屈利普的看法。唐诺表示,19世纪的美国,因为住宅空间小,男人和男人同床是常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曾经出版23本有关林肯和内战著作的作家何泽尔,亦认为林肯时代男人睡在一起是很平常的事,不能据此即指林肯是同性恋。
但是,唐诺的两位得意门徒——珍·贝克和齐森则赞同屈利普的说法,并分别为新书写序与后记。他们强调林肯年轻时代即开始持续地、长时间地和男人同床,至少证明了林肯有很明显的同性恋倾向。
是同性恋不损及形象
许多年来,不断有史学家讨论林肯的性倾向问题,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法相当分歧。林肯是美国史学家公认的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也是最有文采的总统,传统史学家和保守派人士都断然否认林肯是同性恋的说法。他们不遗余力地维护林肯的历史形象,把林肯捧在崇高的神坛上,不愿也不允许任何人玷污。
在麻州大学历史系任教的齐森指出,女史学家布洛迪于1974年出版《杰克逊总统传》,披露这位《独立宣言》的作者曾和女黑奴贺明丝有染并至少生下一个孩子,结果遭到强烈围剿。30年来,杰克逊与贺明丝育有后代的说法,已普遍获得学术界和知识界的认同。齐森认为,同样的,林肯是同性恋的说法,迟早也会被接受,而且不会损及他的历史地位。
并非惟一的同性恋总统
事实上,林肯并不是美国第一个同性恋总统,林肯的前任詹姆斯·布坎南是美国历史上惟一的单身总统,也是同性恋。他与伴侣金恩有长达23年的亲密关系,由于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当时的人戏称他们是“连体儿”。金恩做过众议员、参议员和副总统,和布坎南一样,也终生未婚。
除了总统,第一夫人的性倾向,近年亦受到史学家的关注。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法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伊莲娜在1918年发现丈夫和女秘书有性关系后,即逐渐变成同性恋,和她最要好的伴侣是身材高大的美联社女记者希克。从现代宽泛的性倾向定义来说,林肯和罗斯福夫人皆为双性恋者。
同性恋调查报告 篇10
当今中国为什么不行?我们对同性恋的认知仍然不够,甚至无法给它一个定论。我们也不过是刚刚晓得这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是心理疾病的问题太多了,这不足以说服我们将一个孩子的未来交给他们。那么当今中国到底为何不行,解释给大家听。
首先你要知道,在当今中国,同性恋的婚姻是未合法化的,抚养孩子只能以单亲形式,同时,一个养父母是异性的被扶养人和同性的区别在于,后者被抚养人一定会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单亲和非亲生的影响在哪里?当我们无法保证一个孩子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时,这些东西会变成压在他身上的一座大山,会造成什么结果?总之不一定是好的吧。
如果对方辩友觉得这没什么,好,再往深处看,当一个孩子被同学被小伙伴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性别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结果。我承认国内如今有呼吁不要歧视同性恋的价值导向。可是导向归导向,当你听到自己身边有人是同性恋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怪怪的,你会不会用“搞基”“断背”“蕾丝边”这样的词语去和朋友说笑?不要说没有,我不信。不歧视不代表不会投去异样目光,我们只是知道歧视不对,但这种不对的事你未必就没有在做。你听到库克出柜的事会很支持没关系,可你听到***出柜呢?听到自己老爸老哥出柜呢?答案不用我说吧。我国人民对待同性恋是怎样一个态度大家不会不知道,那些不发表意见的恐怕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更何况小孩子,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同学爸爸妈妈都是男的,他不会去思考自己言行是否合适,他不是大人他是熊孩子。你的同学天天嘲笑你老爸和老妈都是你老爸你说你觉得没关系OK你碉堡了这场比赛算你赢。
再者,性学专家李银河告诉我们同性恋应该是一种遗传性状在作怪,但是,他补充道,未必就和环境没有关系。也就是说,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和数据证明同性恋父母对小孩子的性取向没有影响。说明什么?你会教坏小孩子的。没有错,我国是提倡不歧视同性恋。不歧视难道就该推动它发展吗?
美国主流同性恋电影 篇11
1961年:《孩童时刻》(The Children's Hour)根据女作家丽莲·赫尔曼的同名剧作改编。在一个女子寄宿学校里,舍丽·麦克兰扮演的女教师暗恋上奥戴丽·赫本扮演的同事,一名学生诽谤麦克兰与赫本之间有“不伦之恋”,迫使麦克兰走上了绝路,而她在离世之前,向赫本告白了自己确实对她怀有爱恋之心。
1968年: 《侦探》(The Detective)天皇歌星弗兰克·西纳特拉扮演一名侦破同性恋者遇害案件的侦探,好莱坞第一次将镜头投向了同性恋酒吧和渔场。
1969年:《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一名得克萨斯牛仔希望在纽约的鸭场春风得意,到头来不仅人财两空,还让一位同性恋穷学生占了便宜。这是包含同性恋角色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导演约翰·施莱辛格就是一名同性恋者。
1970年: 《乐队男孩》 (The Boys in the Band) 根据百老汇的同名舞台剧改编,人物都是同性恋,他们中有娘娘腔,有歌剧迷,有男妓,有以婚姻来掩盖同性恋身份的已婚丈夫,各个人物的经历和心态在曼哈顿的一次生日聚会中得以展示。
1971年:《血腥的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约翰·施莱辛格以极为自然的手法表述了一对男女同时爱慕另一名男子的三角恋故事,这是第一部有男男接吻的镜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
1980年:《巡视》(Cruising)一名男同性恋者出于自厌情绪,对其他男同性恋者展开了连环杀戮。由艾尔·帕西诺扮演的侦探假扮同性恋,深入同性恋社区展开调查。该影片推出时,受到同性恋社区的强烈抗议。
1982年:《做爱》(Making Love)一名男医生邂逅一位男作家,开始认清自己的性倾向,并导致了婚姻破裂,当他最后向作家表白心声并希望共谱人生爱曲时,对方已经移情别恋。这是好莱坞试图将同性恋情作一番客观甚至浪漫表达的最初尝试,但步伐过于超前,结果票房惨败,据说一些观众看到银幕上两男接吻时,大叫“恶心”,跑出了影院。
1985年:《蜘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man)莫利娜与政治犯艾莱圭同囚一室,本来当局希望莫利娜从艾莱圭那里刺探反对派组织的活动情报,不料莫利娜被艾莱圭的正气所感染,最后献出了生命。虽然影片中的莫利娜是个举止娘娘腔的易装癖,但属于令人同情的正面人物,主演威廉·赫特是第一位以扮演同性恋角色而获得奥斯卡奖的演员。
1991年:《本能》(Basic Instinct)默默无闻的莎朗·斯通由此片一跃成为全球最具身价的女影星,但影片将女同性恋者和女双性恋者刻画为连环杀手的情节设计,遭到了同性恋人群的强烈抗议。
1993年:《费城故事》(Philadelphia)藉着《羔羊的沉默》巨大成功,乔纳森·德梅选择导演了《费城故事》,该片云集了汤姆·汉克斯、丹泽·华盛顿和安东尼奥·本德拉斯等好莱坞一线男星,获得了近8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汤姆·汉克斯因出色扮演了一名患艾滋病的同性恋律师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1996年:《鸟笼》(The Birdcage)根据同名法国电影翻拍,故事也从巴黎移到了迈阿密。一对同性伴侣得知儿子的未婚妻的父母将要到访,急忙将家里所有的露骨摆设清除一空,因为亲家公是名立场保守的国会议员。机关算尽,最后还是弄巧成拙。这是第一部获得全美票房冠军的以同性恋人物为主要角色的影片。导演麦克·尼克斯后来还出色地导演了以同性恋和艾滋病为主题的长达6小时的电视剧《天使在美国》(Angles In America)。
1997年:《亮相前后》(In and Out)霍华德·布莱克特是名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的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平时喜欢听芭芭拉·史翠珊的歌,并即将与同事艾米丽结婚。多年前的一名学生在奥斯卡领奖发言中,抖露说布莱克特是同性恋,平静的乡镇一下子成为全国媒体的聚焦,也使布莱克特不得安宁,学校甚至要将他解雇。这是第一部以同性恋议题夺得全美票房冠军的影片,但全片丝毫没有着墨他同性恋情方面的内心世界。
1997年:《善恶花园的午夜》(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一位男妓被杀使包养他的雇主成为首要嫌疑犯。从牛仔明星转型为导演的克林德·伊斯特伍德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探视了一位同性恋者的孤独灵魂。
1999年:《男孩不哭》(Boys Don't Cry)影片重现了有变性愿望的布兰顿·蒂娜从恋爱到被害的暑期经历。希拉蕊·斯万克的出色演绎使她荣登奥斯卡影后的宝座,斯万克在获奖发言中坦称蒂娜为“他”,获得同性恋人群的一致赞誉。
1999年:《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莱斯特一家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但夫妻间已经毫无感情可言,而同一街区内的几个家庭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只有一对同性伴侣恩恩爱爱。邻居费茨上尉误以为儿子在向莱斯特出卖青春,但偶尔的窥视使他内心泛起了深埋已久的同性恋情。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
1999年:《天才瑞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又译《心计》)根据女同性恋作家海斯密丝的同名小说改编。穷青年汤姆·瑞普利既爱慕富家子弟迪基的俊美外表,又觊觎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他将迪基杀害后,开始了一场冒名顶替的危险游戏。马特·戴蒙的细腻表演充分展示了人物脆弱敏感的心理。
2002年:《时时刻刻》(The Hours)根据同性恋作家麦克尔·卡宁汉的同名小说改编,四名主要角色中,三名是女同性恋/双性恋者,另一名是男双性恋艾滋病患者。他们都希望挣脱精神休克的折磨,有的选择了逃避,有的选择了死亡。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同性婚姻的判例 篇12
本案以俄亥俄州的奥贝格费尔(Jim Obergefell)诉侯吉斯(Hodges, 州卫生部主任)为主,同时合并讨论了密西根州、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的三个案子。这四个案子共有14对同性伴侣和两个失去同性伴侣的同性恋者。这四个州的法律规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联合,故州政府不予登记本案原告的结婚申请。原告于是到联邦地区法院要求法院否定州的婚姻法违宪。联邦地区法院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但是,州政府上诉到美国联邦第六巡回法庭。该法院否定了地区法院的判决。这14对同性配偶和两个丧偶者最后只有要求联邦最高法院调卷审核。联邦法院予以同意调卷审核。最高法院审核的结果是否定了第六巡回法庭的判决,给予同性婚姻合法化。
肯尼迪大法官专门介绍了奥贝格费尔的遭遇。奥贝格费尔二十多年年前和另一男子(阿瑟)相爱,生活了二十多年,阿瑟在2011年罹患不治之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在他去世前(2013年),他们从俄亥俄州到马里兰登记结婚,这时阿瑟已经不能动了。他们乘坐医疗飞机去马里兰,在飞机上登记了结婚和举行了婚礼。几个月后,被称为丈夫的阿瑟去世。可是俄亥俄州不承认其婚姻,否认奥贝格费尔具有死者的配偶权利。
合并本案的另外一对同性伴侣的案情是这样的: 来自密西根的蒂波尔和偌丝双双是护士。2007年她们举行郑重仪式,然后生活在一起。她们收养了三个孩子。按照密西根州的法律,只有异性夫妻或单身可以收养孩子。她们俩不能共同收养孩子。这样,孩子一旦有紧急事情,另外一方不能享有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包括监护权等。
肯尼迪大法官还介绍了第三个案子。在美国陆军后备役服役的一级中士德廓和廓斯图拉相爱。在2011年德廓接到命令奔赴阿富汗之前,他们两个来到纽约登记结婚。一年后,德廓从阿富汗回到美国。他们两个在田纳西定居。德廓在田纳西服务于美国陆军后备役。可是他们的婚姻不被田纳西州所承认。他们为此还得穿越在州际之间。肯尼迪大法官评论道,一个“为国服务、保护美国宪法的军人,还得承受如此之重。”
肯尼迪大法官开始分析和判断法律,为批准同性婚姻找法律根据。他首先承认婚姻是社会治理重要的基石。为此他说孔子教导我们“婚姻是统治的根基”(援引《礼记·昏义》里的“昏礼者,礼之本也”)。他还引用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等人的言论,以证婚姻对社会和秩序的重要。但这些关于婚姻的观念都是基于异性婚姻而言。国内有人在没有读该判决的情况下批评肯尼迪不当引述孔子是不妥当的。肯尼迪大法官没有说孔子支持同性婚姻。
在陈述了传统的婚姻观后,他马上强调说,婚姻观是变化的。他简述了人类社会从宗教、政治、财富的联姻到自由和自愿婚姻,从妇女权利的剥夺到妇女的解放,从禁止不同种族的通婚(美国有些州历史上禁止黑人和白人结婚)的过程。通过这些论述,他想告诉人们,对同性婚姻的讨论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婚姻观上,要“与时俱进。”
接着,大法官讨论了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和处置方式的变化。他说过去同性恋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美国精神科学会在五十年代曾将同性恋当成精神病的一种。但是现在这些看法和处理的方式都变了,人们对同性的性倾向有了更多的宽容,很多政府不再定同性性行为为犯罪行为。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美国精神科学会还专门写了专家意见,说“性倾向是人类性欲的正常表达,而且不能改变”。
剩下的核心问题是,同性婚姻是否能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案件的当事人和大法官们一定要适用美国宪法的“金字”修正案,即美国宪法第十四夈修正案关于"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的规定。这条规定在美国宪法中极为重要。历史上,美国社会对于一些州的“反动和落后”的法律,比如种族歧视和禁止堕胎,都是通过这个条款来克服的。
肯尼迪大法官首先陈述了,婚姻权是这个金字条款保护的基本权利。但是,这个婚姻权是否包括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大法官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这点。他援引最高法院的案例,提出第十四条修正案保护有关个人尊严和自治的选择权,这个选择权包括有关个人隐私的身份和信仰的界定。
大法官然后叙述了四个基本原则和传统,力图将宪法关于婚姻的保护适用到同性婚姻上。
第一,个人关于婚姻的选择是个人自治的固有部分。基于这个概念,美国最高法院在1967年得出结论:爱翁(loving ,人名,正好是英文的“爱”)使得关于黑白不得通婚的禁止令无效。Loving v.Virginia, 388 U.S 1, 1967.这句话可以说成是“爱胜于黑白不得通婚的禁止令“。这一原则适用所有的人,不论其性倾向如何。
第二,婚姻权的重要是因为它是两个人的结合。基于这个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在1972年得出结论说宪法保护夫妻有选择避孕的权利。Griswold v.Connecticut, 381 U.S.479(1965)。这个原则的核心概念是人有享受亲密结合的权利。也是基于这个原则,最高法院使得同性性行为为犯罪行为的刑法无效。
第三,保护婚姻权的重要性还在于保护孩子和家庭的稳定,使得孩子的抚养、教育和娱乐得到保障。这个原则不能歧视那些不能生孩子的同性配偶们。他们可以收养孩子。他们的孩子不能因为现有的异性婚姻法受到伤害。
第四,美国的传统和最高法院的判例都清楚的表明,婚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这个原则适用异性,也同样适用同性。如果把那些想组成家庭的同性排除在婚姻法保护的范围外,那么社会秩序就不稳定。
肯尼迪大法官还分析了宪法十四条修正案关于“平等保护”的条款,最后得出结论,同性婚姻应当得到平等的保护。
【同性恋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同性恋现象08-29
男同性恋小说11-06
大学生同性恋05-25
反对同性恋--演讲稿06-13
同性恋立法可行性研究07-17
新华社同性恋报道抽样分析06-14
同性恋之歌课程论文07-07
同性恋者08-15
各向同性05-14
文化趋同性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