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2024-08-15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精选7篇)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1

关于教师请假及调、代课的规定

第二实验学校

为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完成各科教学任务,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特对教师请假与调课、代课作如下规定:

1、教师原则上须按课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不私自调课、代课;有特殊情况须向教导处主动说明情况。

2、因事、病、婚、丧等原因请假者,学校提倡教师调课,如有实际困难可以向教导处申请代课。

3、学校外派公出的教师:2天以内,原则上安排调课; 3-4天原则上安排调、代结合;4天以上可以申请代课。

4、所有调课、代课均需由教师本人出面,一般提前三天办理请假与调代课手续。具体程序如下:

(1)填写《第二实验学校教职工请假表》或《第二实验学校调课表》,三天以内(含三天)的课(含代班主任)原则上均由教师本人调好,三天以上的课由教导处安排调课,代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2)教导处对收到的《第二实验学校教职工请假表》进行登记备案,对调代课申请进行审核、协调;

(3)公出请假的教职工凭外出通知、病假的教职工凭医院证明到校长室开具《第二实验学校教职工请假表》,由校长签字审批后即可;

5、因紧急事件未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的,须电话告知教学处口头请假,并于事后补办请假手续,未请假或未准假而擅离职守者,以旷工论处。

6、需要代课的老师,需向承代教师交待教学进度,交接好相关事务;班主任外出须落实好班级工作。

7、一般情况下,每学期每门课程调课、代课学时数累计不得超过该课程总学时数的10%。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2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员工的休假、请假管理,维护员工合法的休息休假权利,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对常日班员工星期六和星期日、以及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均给予休假。

第二章法定节假日及年休假

第三条法定节日,员工在公休日,房顶节假日的正常休假不须批准。

一、全体员工享有的国家规定带薪法定节日为:

1、新年;

2、春节;

3、清明节;

4、劳动节;

5、端午节;

6、中秋节;

7、国庆节。

以上节假日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条年休假

一、员工自入职起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合同)者,均可申请年假。年休假为带薪休假,员工休假必须经过批准。员工休假时,本人应填写《员工休假审批表》或《员工带薪年休假审批表》,根据批审权限办理公出、休假手续。假期已满及时销假。具体休假天数按照员工累计工作年限(本企业工作年限和档案中记载的在外单位证明的工作年限、社保缴费记录或证明)计算:

1、员工累计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2、员工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员工累计工作年限满20年及以上的,年休假15天;

4、新入职员(聘用人员)工连续工作12个月以上,按上述办法执行。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休假期间享受全薪。

二、在一年内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员工依相关规定享受的休假(如休养假、特殊公假等),其休假总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注:休假总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可享受剩余的休假天数。)

2、员工请事假累计20天及以上的;

3、员工请病假(含医疗期的病假,下同)有以下情形的:

(1)累计工作(龄)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2)累计工作满(龄)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3)累计工作(龄)满20年以上,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三、女员工按规定休产假和男、女员工休计划生育手术假的,仍可休年休假。

四、公司总部和各事业部应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员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员工的年休假,单位安排年休而本人不休的,不享受按加班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报酬。

五、年休假在1个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安排。确因工作、生产需要,当年不能休完应休年休假的,经批准后,可跨下一安排,但只能跨1个。

六、公司内部调动的员工当年未在调出单位休假或未休完的,经确认后,可在调入单位享受。

七、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少数关键岗位的员工休年休假的,经员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对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按照《员工加班和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核算管理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三章其它假期

第五条婚、丧假

一、员工经法定程序办理了结婚手续的,可享受3天婚假。属于晚婚(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初婚)的婚假为7天。

二、试用期内员工不享受婚假,员工本人转正后并符合国家有关结婚政策的,可申请不超过三天的婚假,累计工作已满一年的,经法定程序办理了结婚手续的,可享受7天婚假。属于晚婚(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初婚)的婚假为30天。

三员工结婚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途中交通费由员工自理。婚假可分段安排,在一年内仍未休完的,视同自动放弃。

二、员工的直系亲属(夫妻双方父母、配偶、子女)死亡,可给予3天以内的丧假。需要到外地料理丧假的,可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途中交通费由员工自理。其他亲属去世,需请假者,按事假处理。

第六条计划生育假

一、女员工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属于晚育条

件的,假期为120天,难产的,增加15天,生育

多胞胎的,每多生一胎,产假增加15天。

二、产假期间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并采取了有效节育

措施的,可享受产假6个月。

三、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单位的,可给男员工15天照顾

假,享受全薪。

四、产假期满,因病需要继续休养者,经公司批准,按

病假办理。

五、女员工怀孕不足3个月流产者,根据县级以上医院

证明,可给10至30天的产假。

六、哺乳期的女员工,产假后给予半年的哺乳期,每天

给予2次哺乳时间,每次时间不超过1小时(含路

途)

第七条员工请婚假、计划生育假、产假休息日均按时间连续计算在内。

第八条病假及工伤假。

病假分无薪病假与有薪病假。试用期内员工不享受有薪病假。员工转正后,每合同可累计申请5天有薪病假。

一、因一般疾病或非因工受伤必须治疗休息、住院治疗时,应持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的医疗机构签发病情证明书请假。

二、对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超过一个月以上进行医疗的员工,根据国家劳动政策,结合个人在本集团的工作年限,给予3-24个月的医疗期,具体医疗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工伤假

请工伤假应有医院证明,期限以医疗机构诊断书定明之日为准,由所在单位按工伤报批程序办理。旧伤复发的请假按请病假的程序办理。

第九条事假

一、新入职员工试用期内事假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超过者,公司有权随时中止其劳动合同。

二、员工请事假的批准权限及办理程序

1、部门员工请事假3天以内(含3天)由本部门负责人审批;4天以上和部门第一负责人事假均由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的事假单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备案,后事假单报房地产总公司。

2、请假除因紧急情况不能事先呈核必须事后补假外,其余未经核准的缺勤,均以旷工论。假期已满未按时上班,又未续假者亦以旷工论。

第四章附 则

第十条员工请假,按下列附件:《员工休假审批表》各事项填写,并按各假期申请单下说明报批。

第十一条请假未满一天者,以小时累计,每满八小时折算一日。

第十二条员工各项假期的薪资待遇按《员工薪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3

中共沈集镇委办公室沈集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沈集镇2010年度无职党员开展设岗定责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沈集镇2010年度无职党员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实施方

案》已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各村(居)、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沈集镇委办公室

沈集镇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3月29日

主题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方案通 知中共沈集镇委办公室2010年3月29日印发

沈集镇2010年度无职党员开展设岗定责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充分发挥我镇党员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和扩大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为依据,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我镇党组织建设的实际,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认真解决好过去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二、设岗对象

设岗对象为我镇所有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中政治思想好、身体状况好、热心于公益事业且未在镇、村担任任何职务的党员。

三、设岗原则

1、岗位设置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

2、设置岗位。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原则上设置10个岗:农技信息服务岗、“双建双带”示范岗、公共设施维护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村务财务监督岗、计划生育示范监督岗、村规民约示范监督岗、扶贫帮困岗、思想教育政策宣传岗、文明新风促进岗。各村可根据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岗位数。可以一岗多人,也可以一人多岗。

四、方法步骤

全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分五个工作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

1、广泛发动。召开具有一定规模的动员大会,由党组织负责同志作动员报告,帮助广大党员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对设岗定责

工作积极参与意识,明确设岗定责的内容、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提高广大党员参加设岗定责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深入宣传。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对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使设岗定责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使全体党员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积极参与,同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配合设岗定责工作。

3、集中学习。由镇委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新《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上级有关文件。学习要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并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增强学习的实效。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

由镇包村干部、党小组长、村民组长组成调查组,采取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填写表格、查阅资料等形式调查了解全镇党员的基本情况,各村民小组的基本情况,群众的思想状况、每个党员的年龄、文化、政治素质、能力特长、家庭和致富情况;调查了解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第三阶段:设岗定责。

1、设置岗位。镇党组织根据设岗原则和调查摸底的情况,先研究提出设置党员岗位的初步意见,然后由镇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确定党员岗位设置。

2、民主推荐。第一,将岗位名称、职数、职责,在村部和各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合格党员(限改的不合格党员不能上岗)根据自身情况向村党组织申报合适岗位。第二,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择优选配初定符合条件的党员人数。第三,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向党员公布和介绍每个党员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专长、征求意见等情况,结合党员自荐、互荐情况,选出党员公认的上岗对象。

3、定人上岗。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综合民主推荐、组织遴选的情况,商定初步上岗党员人选,报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然后召开党员大会由全体党员以等额选举的方式投票,按得

票多少在合格党员中确定上岗人选,人选确定后,由村党组织与上岗党员签订责任状,并颁发岗位证。第四阶段:组织实施。

党员上岗后,即转入设岗定责的实施阶段。结合实际,对上岗对象进行上岗前的统一培训。对实施情况要进行跟踪了解,加强指导。要把设岗定责与乡镇干部的职能区分开来,不能以设岗定责代替乡镇干部职能,也不能将乡镇干部的职责推给上岗党员。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改进措施,要建立和完善考核评比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党员能尽职尽责,使设岗定责工作落到实处。

五、具体要求

1、要加强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工作的力度。加强对全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领导,要把设岗定责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集中时间和精力,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要抓住重点,突出实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务求实效。一是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把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内规章制度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三是要把服务全局、推动当前实际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认真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4

经过了一个短暂的寒假,新学期又开始了,这一学期不比以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紧迫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如何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过好初中的最后一年?我们将贯彻学校的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发挥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导向性、功能性作用,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关注班中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把班级建成“团结、严肃、紧张、活泼”的集体,制定以下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目标

1、在原有基础上稳定、提升良好班风、学风,在紧张的初三下学期创设出适合学生静心学习成长的和谐环境。

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在稳定有序安全的环境下进一步引导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发掘更大潜力;尤其在中后期要促进尖子生的飞跃,中间层的超水平发挥,和确保后进生的尽力而为,完成学校下达的中考目标。

3、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帮助其建立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学习的持久恒动力。

二、计划安排

1、第一阶段(1-2周):根据上学期定位考试的成绩和所处档次,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他们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2、第二阶段(3-6周):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让每一个学生现自己检验分析,在结合他们的结果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沟通,必要时找部分家长交流,以期寻找更好的方法给孩子鼓劲加油。

3、第三阶段(7-13周):各门学科基本上都进入第一轮的复习阶段,相信所有的老师学生都进入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作业量,各科练习频率都会上涨,而我们的学生到一定的阶段或程度也会疲惫、厌倦。这时,更要时刻关心学生,做好他们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作业,练习等各项事务。

4、第四阶段(14-16周):九年级的最后奋斗冲刺阶段,在班中形成“成功由我自己创造”的学习斗志和氛围,全力以赴进入最后的复习迎考阶段。

三、具体措施行规方面:

1、深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用身边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利用校会、班会和主题活动、将行为规范训练落到实处,真正抓好行规建设。

2、在班中“设岗位,定专人”,加强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监督,抓好班级的室内卫生以及校园公共绿化的环境卫生;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别人的岗位我关心”,提倡人人为创建整洁美丽的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3、安排学生午间作适当调整,创设安静、舒适的休息学习环境。

4、落实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

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团员的力量,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5、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早午晚自习的纪律,提高

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尽量让学生干部来管理班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6、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提高黑板报、版面和墙报质量,营

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7、以人为本,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善良,诚实,有智慧的人。掌握学问之前

先学做人,领悟做人的基本准则。

8、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师德,以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工作目标,给学生树

立一个好榜样。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初的环境整治

2、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教育

3、开好第一次班会,调整学生的状态,明确中考目标

三月份

1、评选“班级之星”

2、极开展植树节宣传活动

3、进行安全法纪教育系列活动

4、组织好第一次摸底考试

四月份:

1、组织参加“防震减灾”的活动

2、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3、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教育

4、组织好第二次摸底考试

五月份:

1、参加“五一”“五四”纪念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春季田径运动会

3、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

六月份:

1、对学生进行考前教育

2、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3、组织学生参加中考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5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班号:10131111 学号:1013111108姓名:WM成绩:

对考试的看法

如今我们面临的考试,是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由它经历一系列演变成为现在的样子。对任何事物都要权衡利弊,从两方面考虑,当然对“考试”也不例外。

我们现在的考试虽说不是很完善,但相对于古代的科举制度已经进步很多了,比如,古代只考古文之类的,而我们现在注意全方面发展,开设了很多领域的考试,使大家开拓思维,不只是局限于古文。

对于我们这种人口大国,考试是必不可少的。考试可以从数以亿计的学生中,有效地筛选出某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这样比较公平,大家都是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较量。不过,我个人感觉应该把重点放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请想一想,外国的基础没有我们中国好,但是为什么外国出的人才比我们中国多、优秀呢?原因就是外国更注重于从小抓孩子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在成绩、考试方面,他们不会那么注重;而我们中国就恰恰相反,不但不注重社交与动手能力,反而非常看中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中国家长眼里,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孩子,将来一定成大器;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导致了很多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很不好。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思想。我觉得在这种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很少可以成大器,很多都是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书呆子。

其实,作为一个学生,一个资深学生,我对考试,真的是有些反感,尤其是上大学之后,每次考试之前都要突击,十分郁闷。考试,只是测试一个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成果,不一定只能从考试检测出来,何况现在,作弊的不少,根本就看不出谁学的好,谁学的不好,再说了,学的好与不好,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有些人,他只会学,不会用,只是考试成绩高,无法应用于该用的地方,从这方面来看,考试有什么用?只是浪费时间、精力、人力,组织了一场考试秀!

我感觉,我们的考试可以变一下,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业,仔细地想一想,我们需要考试吗?如果需要,那要考什么内容?

考试只是一种形式,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学习和学以致用。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6

一.填空。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率: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

3.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提出者是:吉尔福德。

4.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

二.选择题。

1.斯宾塞提出教育为生活作准备。

2.不属于学校制度文化的是:学生文化。

3.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4.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5.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6.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7.附属内驱力(从属),它是指个人为了获得家长或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内部需要,通俗点说,就是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博得大家的赞赏。

8.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继续提问,称为。a.提问 b.再组织

c.探问 d.忘了

9.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10.人们习惯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是受哪种因素制约?a.定势思维 b.功能固着 cd忘了

判断题:

1.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2.心理年龄的提出者

3.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4.。。焦点是影响提取的因素()5.教学过程包括:预习,上课。。()

6.小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错,应该是具体运算阶段。7.法律法规题,具体忘了

8.最早提出“素质教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0.神舟七号的三位宇航员是:翟志刚,聂海胜,刘伯明()错,应该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才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1、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布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西藏教育事业,使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3、截止至2008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9.3%

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5、“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孔子

6、美感的定义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学工作的个别差异性

8、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德育工作的长期性

10、“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说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

11、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12、“最近发展区”是谁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13、校舍或教学设施不安全不能让学生使用,因为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14、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15、教师资格证认定无须计划生育证明

16、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17、心理学家提出的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说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19、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20、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6.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9.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12.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六、课程评价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5.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1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7.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8.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20.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隐性课程;

2、教学模式;

3、学术学习时间;

4、顺向迁移;

5、课程资源。

二、问答题

1.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10分)

2.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10分)

3.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15分)

4.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分)

5.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15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谈谈你对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的认识。教育法律法规考试题目

一、不定项选择题 共 25 题

题号:

1、本题分数:2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题号:

2、本题分数:2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A)

A、9小时以上 B、9小时 C、8小时以上 D、8小时

题号:

3、本题分数:2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A)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不满十六周岁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不满十八周岁 D、已满十八周岁

题号:

4、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中规定学校要履行以下义务:(ABCD)

A、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义务 B、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 C、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D、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义务

题号:

5、本题分数:2

教师私自拆学生信件并偷看了学生信件内容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

A、通信隐私权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自由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号:

6、本题分数:2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该保障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低于

题号:

7、本题分数:2

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途径或手段是进行教育法律救济。教师适用的教育法律救济途径包括:(ABC)

A、公力救济 B、私力救济 C、公助救济 D、其他救济

题号:

8、本题分数:2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C)周岁的公民。

A、14 B、16 C、18 D、20 题号:

9、本题分数:2

江西省某中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民主选差生”,当选者要向学校交500元押金。如当选者有违反校纪的情况,要么被没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学。该中学的行为违反了新《未保法》(B)的规定。

A、第5条 B、第1条 C、第3条 D、第18条

题号:

10、本题分数:2

发生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B)

A、引咎辞职 B、受到行政处罚 C、追究民事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题号:

11、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将矫治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又不够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养,家长和学校都管不了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称为(A)。

A、工读学校 B、专门学校 C、半工半读学校 D、特教学校

题号:

12、本题分数: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C)起开始实行。

A、1986年9月1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题号:

13、本题分数: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C)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收杂费,不收学费 C、不收学费、杂费

D、不收书本费、杂费

题号:

14、本题分数:2

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ABC)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题号:

15、本题分数:2

国家提高教师素质的法律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和(ABC)

A、教师职务制度 B、教师考核制度

C、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 D、教师奖励制度

题号:

16、本题分数:2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等于 C、不低于 D、高于

题号:

17、本题分数:2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D)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题号:

18、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共7章72条,自(B)起开始实施。

A、2006年6月1日 B、2007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题号:

19、本题分数:2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A)

A、教师资格 B、竞聘上岗资格 C、骨干教师资格 D、高一级职称资格

题号: 20、本题分数:2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授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C)事业。

A、营利性 B、公共性 C、公益性 D、盈利性

题号:

21、本题分数:2

教师给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关黑屋,侵犯了学生的(A)

A、人身自由权 B、表达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号:

22、本题分数: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B)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题号:

23、本题分数:2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ACD)

A、拒绝接受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题号:

24、本题分数:2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A)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学校 B、家庭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农村村民委员会 题号:

25、本题分数:2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AB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A、体罚 B、变相体罚

C、侮辱学生人格尊严 D、纪律处分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考|试/大措施有(ABC)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考|试/大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考|试/大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考|试/大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02-03 20:45

一、单选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考|试/大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考|试/大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考|试/大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考|试/大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回顾 2009-02-03 20:44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考|试/大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B)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C)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7.7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德育方法是(B)A、指导自我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 2009-01-31 13:18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六条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六十三条 本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 2009-01-31 13:17 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四条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专项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1.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卢梭C.夸美纽斯 D.洛克

2.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昆体良C.孔子

D.孟子

3.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D.资本主义社会 4.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生文化

B.教师文化C.学校物质文化

D.学校制度文化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观点属于()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7.以下不符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特定要求的是()A.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以谋生为主要目的D.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8.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C.教育政策

D.教育方针

9.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重要前提

B.重要条件C.重要途径

D.重要保障

10.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

D.小班教学 1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12.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C.控制评价过程

D.利用评价结果

13.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4.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

B.讲授法C.讨论法

D.实验法

15.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中,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A.教育行政法 B.教育法C.部门教育法 D.地方性教育法规 1-5 BACAD

6-10 ACDCA

11-15 BCCBB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专项练习三 2009-01-15 21:14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 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 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 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麦克费尔

D 班杜拉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 洋务学堂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A 民主管理

B 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 常规管理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A 加减评分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 评价属于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D

2.B

3.A

4.B

5.A

6.C

7.A

8.D 9.C 10.B

11.C

12.A

2010_下__调课请假_规章制度 篇7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的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注意事项

1、请认真阅读全国哲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1),按照《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附件2)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指南》(附件3,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选题及研究内容。

2、本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设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均有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申报者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请的资助额度,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平均为20万元、一般课题平均为10万元,青年基金课题平均为8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平均为3万元、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平均为2万元。申报招标课题和一般课题互不交叉,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互不贯通,申报者只能从中选一。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青年课题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岁(1971年3月31日之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报者要求具备主持省部级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和良好信誉。申报者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申报课题的参加者或推荐人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和亲笔签名方为有效,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4、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在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课题。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不能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得到政府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其他部委办以及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课题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不支持已有两个以上其他来源的在研项目的研究者再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述各类课题的结题均以结题证书注明的时间为准,并须提供结题证书复印件。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涉及14个学科,课题申报者根据《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论证。招标课题申报者填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课题投标申请·评审书》(2010年版,附件4),届时需听候通知到京参加现场答辩;其他课题申报者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2010年版,附件5,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评审书》)。申报者根据所报课题的性质依照《课题申请·评审书》列出的学科分类代码填写相应学科,跨学科课题应根据主要研究内容按照“尽量靠近”原则,选定为主的学科进行申报。

6、《课题指南》中列示的招标课题名称即为研究题目,申报者不得自行命题、随意扩大和缩小研究范围。一般课题申报者可参照《课题指南》所提出的研究领域,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反映 国家需要和国际趋势的前瞻性性、创新性课题,不支持以编译著作、编写教材、编写丛书、编写工具书为直接目的的课题研究。申报者要在《课题申请·评审书》封面上标明所申报课题属于《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或自选课题。在涉及西部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课题申报者。

7、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要求在1-3年完成,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应用性研究应在1年内完成,课题延期或调整人员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研究成果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有所建树。招标课题最终成果要求出版30万字左右的专著,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他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必须包括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论文或著作。

8、申报者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和通报批评,并追究申报者所在单位的管理责任。

二、申报工作流程及材料报送

1、请各项目负责人根据《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申报自查表》(以下简称《自查表》,附件6)逐项进行自查工作,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科研秘书于3月12日16:00前将评审书及活页初稿电子档、汇总表发送至kyc2@sina.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国家社科教育单列课题申报”,以便及时回复。

2、请各项目负责人根据修改建议,通过项目组进一步讨论后定稿。申请书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于3月22日16:00前将签字后的评审书、活页纸质版(重点投标课题评审书一式4份,不需填写活页;其他类的评审书一式4份,活页一式9份)、自查表及对应的电子档报送至科研处,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骆帆67842040

附件: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

2、《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指南》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教育学重点课题投标申请·评审书》

5、《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申请·评审书》

6、《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申报自查表》

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申报课题汇总表

科 研 处

上一篇:走进音乐世界作文下一篇:人生必读之十八《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