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初探(精选4篇)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初探 篇1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初探
摘 要:本文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提出了以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应急减灾为核心的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框架。
关键词:城市气象,气象灾害,气象服务
一、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
城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1.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暴风雪、内涝、高温、寒潮、冻雨、冰雹、大雾、雷电等十余种。
2.突发性强。暴雨、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所造成的危害却十分严重。
3.危害性大。2007年3月4日东北地区的暴风雪天气,造成了几十个城市交通和供暖系统瘫痪。
4.影响范围广。2008年春节期间影响我国南方的冻雨天气,造成了几个省几百个城市供电系统瘫痪。
5.持续时间长。2009年6月下旬持续一周的强高温天气造成北方多个城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城市用电、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6.发生频率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象灾害频发,我国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二、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密集区,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气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暴雨(雪)、高温、大雾、雷电、大风、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城市正常运转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重,很多城市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主要有5个方面:
1.决策类需求。当出现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时,需要城市指挥机关及时作出正确的气象灾害防御决策。
2.生产生活类需求。需要气象部门提前做好暴雨、高温、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当灾害来临时,采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
3.社会保障类需求。需要针对气象灾害的特点,加强供水、供电、供暖、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4.教育宣传类需求。需要向城市各类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如宣传雷电安全防御常识等。
5.应急保障类需求。一旦出现气象灾害,需要社会各有关部门按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框架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重点解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应急减灾等核心问题。
1.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
建立起基本满足业务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气象综合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由高空探测站、地面观测站、加密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移动雷达、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等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建立由生态观测、洪涝监测、能见度监测、雷电监测、大气成分观测等组成的专业气象观测网。构成全市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与专业气象观测网相结合,高时空、高密度、立体化的实时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
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电、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综合预报方法,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综合应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系统等各种探测资料,加强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释用,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精细化预报系统、警报系统,提高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3.气象信息网络及数据库系统
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气象信息传输、数据管理和应用共享能力,以适应综合大气监测系统信息的快速传输、收集、集中处理技术需求,满足天气预报制作与气象服务要求。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利用宽带网、GPRS等传输手段,提高探测信息的传输能力,提高监测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利用先进的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气象信息海量存储系统,建立实时资料数据库、历史资料数据库、气象灾害数据库系统,实现对各种探测资料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并方便异地实时使用。
4.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发布与服务系统,通过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通过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通过非气象部门(如公交公司、出租运营公司等)电子显示屏等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移向、移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实时、滚动式发布预报警报产品。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开发气象预警信息自动分发软件和自动语音系统,实现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自动分发,使预报预警信息快速传送到公众和用户手中。
5.应急气象服务系统
建立气象应急服务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车辆和移动式气象探测设备,如气象应急指挥车、移动气象台等,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现场分析、救灾指挥作业系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训练,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气象应急服务车辆和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时提供受灾现场的各类气象信息,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气象灾害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其灾害种类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也不可估摸。而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又是最为严重发生频繁的灾害。每年由于这些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使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作为气象部门,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气象部门的各种系统,以使损失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克付,程文杰,王胜.现代城市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内涵的初步探讨.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2008:211.[2]尹佐臣,隋东.沈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18.[3]孙健.加快完善我国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刻不容缓.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大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会场论文集.2010.关注更多连锁经营论文:http:///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对比识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据联合国公布,1949~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500亿~60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万~2万人)的40%。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二、主要气象灾害
(一)台风
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哪些省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台风的时空分布
2.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3.台风的危害
4.台风的防御
台风有过也有功。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
(二)暴雨洪涝
1暴雨的形成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2暴雨洪涝的防御措施(三)干旱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可见,干旱的危害也是严重的。
(四)寒潮
1.寒潮的概念 2.寒潮的危害 3.寒潮的防御(五)干热风
教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所设目标,但学生基础知识欠缺的问题也多少暴露了一些。如果剩下点时间将所讲内容总结一下,可能系统性更强。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及学校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岑志三(校长)
副组长:黄忠文(支书、政教主任)
龚星鹏(副校长)
陈远洪(副校长)
陈顺华(副校长)
组 员:岑树保(总务主任)张应良(副政教主任)
陆明勇(副教务主任)关金浪(副工会主席)
姚文开张时仙罗国恩
三、主要职责:
1、组长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宜。
2、副组长负责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完成事故处理的各项任务。
3、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学校各年级、各部门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做好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落实、检查、处理等,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宣传教育,确保安全
1、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
2、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黑板报、健康教育课、节假日前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定期举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报告会。
4、政教处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掌握自救本领。
5、安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做。
6、学校要张贴安全教育警示标志,形成安全教育氛围,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五、现场指挥:
正常工作日突发事件的指挥由校长负总责,副校长、行政各负其责,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
非正常工作日突发事件的指挥实行三级值班制度,即值周领导、值日教师、住校教职工值班。
六、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
学校发生安全紧急情况报告程序:值日教师、住校教职工值班、各班班主任、值周领导—校长(110、120、119)—教科局—县政府,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七、调查与结案: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紧急事件的等级,对突发紧急情况及时展开调查,查清事实,查明原因,限期报结。
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处置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调查处理。
隆林职业中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自2007年9月1日始实施。
隆林职业中专学校
5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篇4
以对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意识,为切实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制订本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区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学校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张晋华 副组长:秦利枝 张聪明
成 员:各处室主任、全体班主任、保安人员
(二)职 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安全课、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多媒体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一)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
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重大灾害(ⅱ级)、较大灾害(ⅲ级)、一般灾害(ⅳ级)四级。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1、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前组织力量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2、可能受降雨、雪灾等恶劣气候影响的,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均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师生及社会发布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师生和财产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1)接到灾情消息时,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研究防御重点和对策,部署有关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ⅲ级)
2(1)接到灾情警报时,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学校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师生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师生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灾害情况,及时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落实相关的加固措施;靠山、靠水、有危房的学校落实抗灾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3、重特大气象灾害(ⅰ、ⅱ级)
(1)接到紧急警报时,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和学校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县教育局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学校停课、师生撤离、贵重设备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二)应急队伍保障
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三)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四)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善后工作
(一)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教育局报告灾情损失情况。
(二)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当
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各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了解师生家庭的受灾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受灾而失学。
(四)抗灾救灾后,学校针对防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及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以后抗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初探】推荐阅读: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06-23
海城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10-13
气象灾害防御科学发展05-15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11-14
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06-21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01-15
《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全文06-14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09-03
北辰东路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度12-02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