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共12篇)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1
摘要:黑龙江省巴彦县是哈尔滨市的一个近郊县, 地处松花江中游, 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 巴彦县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尤其以大豆闻名, 而且, 巴彦的畜牧业也有着蓬勃的发展。因而, 推动巴彦科学、合理的发展非常重要。新世纪巴彦县将沿着“以工振农”的战略发展目标前进, 立足于其农业基础的优势, 进行粮食深加工, 从而不断推动巴彦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巴彦,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
1 黑龙江省巴彦县农村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黑龙江省巴彦县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主要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 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包括:夏季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冬春季的沙尘暴、白害和霜冻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该地区比较容易出现极端天气, 尤其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 这些极端的气象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1.1 雷电
巴彦县处于温带季风区, 夏季是雷电的活动的活跃期, 由于农村防雷技术落后, 况且当地村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防雷意识, 容易造成人畜被雷击事件的发生, 而且, 巴彦境内林木资源丰富, 一旦引发森林火灾, 损失难以估量。
1.2 大风和冰雹
巴彦县容易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 夏季经常出现大风及冰雹的气象灾害。不论是大风或者冰雹灾害, 在巴彦县的农村, 都会对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如果防御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巴彦县的粮食产量, 从而对巴彦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滞, 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
1.3 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 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 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 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寒潮对农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其短时间的强降温过程中, 普通农作物难以抵御, 往往发生冻害, 这对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巴彦农村来说是最为致命的威胁。因此, 做好寒潮防御工作是保证巴彦发展的重中之重。
1.4 霜冻
在农业中霜冻比较常见, 是由于短时间急剧降温或者受寒潮影响之后, 在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晚上, 因为地面强烈的辐射降温导致的结霜现象, 这种现象对农作物有害。往往在无声无息中使农作物枯死, 成为农作物“神秘杀手”。因此, 在巴彦县有效的防御霜冻气候, 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 对巴彦县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
2.1 规划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做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首先应当在对该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的成灾机理和时空分布进行调研, 进行科学的规划, 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同时在规划中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征求, 比如气象地质、交通、电讯、水利、建设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意见, 这样能够全面有效地避开气象灾害高发的地段。此外, 相关部门在规划中应体现相关的灾害应急预案, 包括该地区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体现应有的职责, 而且, 应为重点防护的乡镇绘制避难图, 布置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疏散安置, 安置点应配备临时指挥中心及消防、医疗等保障设施, 实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机制, 确保面对气象灾害时, 使灾害损失减到最低。
2.2 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农村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最后盲区, 因而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能够使灾害及时得到上报, 从根本上保障气象灾害的损失的控制。同时农村信息员能够帮助进行相关灾害的宣传和隐患调查监督, 所以, 其责任及身份对于有效防御农村气象灾害来说, 非常关键。另外,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针对农村信息员培养和考评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其工作的关键性和其工作的主动性, 保证农村气象灾害工作防御信息的通畅。
2.3 积极开展防灾应急演练
制定好防灾应急预案之后, 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 分别针对某种气象灾害进行应急演练, 依照应急预案的规划进行。其目的在于加强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和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配合, 这样, 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应急预案与实际演练之间存在的问题, 及时克服、协调, 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
首先, 应当把气象业务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 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 实现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然后对于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的预测、发生机制及防御技术方面的工作, 科技管理部门应予以全面支持;此外, 气象部门还应当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共同促进气象科技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我国其他地区防灾害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出, 对于农村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来说,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对当地易发灾害的调研进行布置, 全面对农村各项防御灾害的设施进行建设加固, 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气象部门的职能, 尽力保障该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落到实处。
2.6 强化气象灾害的知识宣传和普及
当地气象部门应当在培养农村信息员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 在此过程中, 应当注重方式方法, 使广大群众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 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 尽量减低灾害的损失。同时, 气象部门应当与电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灾害预警发布。
3 结语
通过相关的统计显示, 气象灾害在所有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占到70%以上, 可想而知,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尤其对于黑龙江巴彦县来说, 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扶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4) .[1]李海峰.扶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4) .
[2]蒋运志, 周水明, 李立兵, 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5) .[2]蒋运志, 周水明, 李立兵, 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5) .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2
会议确定,“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是:“组建一个机构,建立两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组建一个机构是在乡镇和涉农街道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两个体系”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升三个能力是提升气象对现代农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建设10个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基层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组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系统;建立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大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防灾减灾能力,推进长春市人工增雨三期和四县(市)、双阳区人工防雹网二期工程建设;建设农村中小学雷电防护示范工程。
长春市副市长陈巳强调,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是保障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是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然后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市“两个体系”建设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需要今年完成的工作,必须按时限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和完成,此项工作纳入对下一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完善体系,强化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三是科技创新,增强支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四是落实资金,加快建设。建设资金要从争取财政部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资金、地方政府投入两条渠道解决。各级政府要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所需建设和运行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确保落实到位,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气象部门要向上级气象管理部门积极争取财政部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力争在全省首批立项。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尽早发挥效益。
积极推进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2月21至22日,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召开全市气象局长会议,会议针对气象为农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新思路。
定西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要在做好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完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的服务需求,依托“甘肃省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继续完善“定西市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制定中药材观测标准并开展观测,提供针对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气象服务。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利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提高干旱监测能力,提升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能力。建立面向大型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的气象服务模式。推进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旱作农业气象服务。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完善定西农经网页面、栏目、功能。
深入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加强乡镇综合信息发布,继续加强“村村通”、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探索建立气象信息员管理和激励新机制,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减轻干旱、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定西经济建设更加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宁夏:积极部署2011年工作 全力推进“两个体系”
建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30日 16:05:00
中国气象报记者申欣报道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在听取了宁夏气象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以及2011年工作安排等情况专题汇报后,对宁夏气象局贯彻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的思路和措施表示同意;对2010年全区气象工作和及时周到的气象服务给予充分肯定,对宁夏气象局获得2010中国气象局综合考评优秀表示祝贺,并希望宁夏气象局再接再厉取得新成绩。他要求:认真部署抓好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重点抓好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注意总结宁夏“两个体系”的建设经验,借鉴外省先进做法,结合地区实际,加强与农牧厅、财政厅等部门合作,大力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自治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宁夏气象部门2011年将重点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建设,坚持面向民生、生产、决策做好服务,履行好政府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等工作。重点建设好贺兰山暴雨监测预警系统,为宁东(太阳山)能源基地、六盘山热电及煤化工产业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保障服务,抓好宁夏防灾减灾信息中心工程、吴忠大罗山新一代天气雷达、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系统、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等专业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刘先锋 孙颖报道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两会”审议通过了《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据悉,“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气象局围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精神,成立了服务小组,深入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实地征求服务需求,研究制定了《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意见》,确定了“两个体系”建设八大工作任务,得到了市旗两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旗区建立了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建成了分行业、分地域的气象预警服务号码库;完成了全市50名气象助理员、1067名信息员身份确认和培训工作;在主要农村牧区建立了气象信息LED显示屏和信息机大喇叭,在17个乡镇苏木和18个村嘎查建成气象信息站,制定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及要求、乡镇气象信息站工作流程和信息员工作职责;完成所有乡镇所在地和部分人口密集区自动站建设,全市区域自动站建成总数达121个;仅2010年,在两个体系建设中,各项投入累计超过500万元。“两个体系”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近日,湖北省潜江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工作的通知》,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防御气象灾害综合能力。
《通知》指出,加强农村气象工作,是新形势下适应农村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村抗灾避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农村气象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一是充分认识农村气象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将农村气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气象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气象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明确各地农办主任为气象协理员,村支部书记为气象信息员。三是加强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建设。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发挥电子显示屏的作用,及时传送气象预警信息,共同做好农村气象工作。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3
摘要:生物的生存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分、温度等必要条件,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基本条件对于作物的生长尤其重要,而气象的变化直接导致这些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本文主要针对气象变化产生的一些极端天气变化——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60
1 氣象灾害分析
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一些极端天气情况,如暴雨、暴雪、干旱、冰雹、低温、大风、冰冻等,种类很多,每种灾害一旦发生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1.1 干旱
我国是缺水的国家,所以干旱在我国十分常见,常常会遇到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明显偏少的天气情况,从而形成干旱灾害,按照国家的标准,干旱可划分为正常、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五个级别,正常级别实质属于不旱的状态,但其他四个级别呈逐渐严重的上升趋势,如果发生特旱,土壤水分已经是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不仅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也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1.2 暴雨
由于我国的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往往大旱过后便会有大涝,遭遇暴雨天气,遇到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河流暴涨,泛滥成灾,对周边的农田及房屋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在一些山区还易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暴雨天气是干旱的相反方面,是水量多到极致的一种灾害情况。暴雨灾害在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按级别可分为3个,在50.0~99.9毫米之间为“暴雨”,在10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降水量过多,一是流水过后对农田的冲刷比较严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根系不稳,作物易发生倒伏和根部裸露,严重的直接冲走,遇大风则会加重倒伏现象;二是农田积水严重,长时间不能排涝会导致作物出现烂根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
1.3 冰雹
冰雹主要是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形成水蒸气聚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开始下降,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形成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也就是冰雹。冰雹的发生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由于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很多时候来不及防范甚至无法防范,发生过后,农作物植株或果实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减产,严重的会颗粒无收,对于人身及畜禽安全也会产生伤害。
1.4 大风
大风主要是由于空气温差变化而形成的强对流天气变化,冬春之交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易形成大风天气,再有雷雨时会有大风天气,另外在海洋地区会形成台风天气。常见的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大风居多。按风速和风力划分,一般风速大于17米/秒,风力大于8级的都被称为大风,大风的破坏力巨大,对于农舍、庄稼、树木以及通信设施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所过之处会导致作物严重倒伏,特别是伴随暴雨的大风,破坏力更大,在一些风沙严重的地区,形成沙尘暴,飞沙走石,伤害人畜。
1.5 连阴雨
连续5天以上的降水,累计降水超过30毫米的气候就属于连阴雨天气,这样的天气灾害是慢慢形成的,雨水渐多,空气湿度变大,而且云层较厚导致光照明显减少,对于一些喜光作物影响最大,光照不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会减慢生长发育或延缓成熟。对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如果发生在播种期,会影响播种,使作物错过最佳生长期,产生欠收减产的情况。
1.6 潮寒
这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小时内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
2 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2.1 加强重视,统一领导
农业生产是在气象条件影响下的行为,气象的变化直接导致作物生长条件的变化,极端天气非人力所能抵抗,只能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顺应天气变化,尽可能保持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发生大的改变。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是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减轻灾害产生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诸多的环节,非一个部门或个人能力所及,所以在防御方面,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实行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好各部门,实行有机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力量,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才能有效地对气象灾害进行整体防御。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对于农业生产来讲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干旱地区要兴修水利工程,保证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水多时储水,水少时调水抗旱,而多雨地区要做好农田的排水工作,开挖沟渠,保持排水通畅。大风的地区要做好农田防护林建设,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调节生态。
对于气象部门,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以便能利用最新的科技设备和先进的测报技术进行天气测报。做到短、中、长期的天气预报,提高测报质量和准确度,根据实际需要发布多种专业的气象预报,做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建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气象部门一定要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需求,开展专项农业气象服务,完成短中期的测报工作,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依据。根据气象变化,做出合理的安排,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稳定。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4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迈入了新的世纪, 农业的发展也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010年, 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明确指出, 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作用。这一举措表明中央越来越重视气象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后果。“两个体系”是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简称, 是新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健全”两个体系“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稳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无常的大环境下。
2“两个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意义
“两个体系”的建立,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以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中心。通过对各种有效资源进行统筹和利用, 以达到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和防御能力的目的。通过”两个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出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职责, 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个体系”遵循”政府领导、财政保障, 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 立足现实基础, 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 不断完善体制, 不断增强薄弱部分, 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两个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在全球气候异常的前提下, 进一步对气象有更为准确详细的了解, 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可能减少气象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和损害, 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所应完善的工作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 不断完善专业化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的建设工作
结合区域内的农业特色, 建设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 以适应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布局特色, 提高对农业的气象监测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 建立起能够满足需求的气象指标体系和服务系统, 以及灾害检测诊断系统和指标体系。
3.2 进一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防减灾气象服务工作体系
由于农业抵抗气象灾害的能力比较薄弱, 应该建立起气象灾害早期预警机制, 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以提高农业抵抗灾害的能力, 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要注意不断研发新的作物品种, 不断改善种植方式, 提高生产力。
3.3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服务的创新
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 发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气象服务和农业天气预报, 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能够面向更为广大的范围。通过不断地创新, 不断完善气象服务工作和业务。
3.4 在允许范围内采用技术手段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工作
在现有的科技水平范围内不断地增加人工作用对天气的影响程度。提高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来实现农业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比如人工降雨等。通过不断强化政府的领导职能, 建立起完善专业的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服务团队, 使天气能够更加适合农业发展。
3.5 建设综合气象服务网络系统, 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性服务
在互联网平台上, 建立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网站, 尤其是农村基层服务网站。同时不断地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丰富, 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同时要组织专家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座谈, 实现与农民之间的互动。
4 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所应做的工作
4.1 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的能力, 精细化系统的预警预报能力
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不断提高其预报能力, 尤其是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提高监测预警的密度,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程度。
4.2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建设, 扩大覆盖范围
建立覆盖范围更加宽广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要做到区域范围内由县级通过乡镇级到达基层村级甚至精细到户的信息的传递。采用多种途径和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 增大信息传递量。
4.3 建立起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防御机制
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防御机制, 遵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完善基层的气象设施和工作人员的配置, 使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防御机制更具联动性。
4.4 提高农民的防范意识, 健全灾害风险管理机制, 做到预防为主
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的意识,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增强灾害的自救能力。对基层公共设施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并采取措施增强其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5 结语
农业的稳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健全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可以有效增强农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向辉, 雷玲.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适应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
[2]王石立.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概述[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
广西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篇5
1.断电。
⒉尽量避免使用电话。3.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惕。
⒋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⒌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在街上
⒈切勿随意外出。
在海岸附近或海上
⒈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
⒉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⒊船上自测台风中心大致位置与距离:背风而立,台风中心位于船的左边;船上测得气压低于正常值500帕,则台风中心距船一般不超过300千米;若测得风力已达8级,则台风中心距船一般150千米左右。
龙卷风 在家里
1.切断电源。
⒉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⒊用床垫或毯子罩在身上以免被砸伤。
⒋最安全的躲藏地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在街上
⒈就近进入混凝土建筑底层。
⒉远离大树、电线杆或简易房屋等。
在旷野
⒊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快跑。
⒋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到低洼地趴下,姿势:脸朝下,闭嘴、闭眼,用双手、双臂保护住头部。
雷电 1.在路上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更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到大树下躲雨。
⒉远离开阔地带的金属物品(拖拉机、农具、摩托车、自行车、高尔夫球车及高尔夫球棒等)。
⒊不要去山顶、开阔地、海滩或船只上。
⒋不要待在开阔地单独的屋棚或其他小建筑内。
⒌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装家用电器过电压保护器(又名避雷器)。
冰雹
⒈关好门窗。
⒉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⒊户外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到安全地方暂避。
⒋暂停户外活动,勿随意出行
沙尘暴 1.特别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⒉出门戴口罩、纱巾等。
⒊关好门窗,屋外搭建物要紧固。
⒋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⒌·身处危险地带或危房里的居民应转移到安全地方。
⒍幼儿园、学校、单位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须停课、停业。
⒎受影响的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⒏不要购买露天食品。
⒐尽量减少外出,暂停户外活动,尽可能停留在安全的地方。
⒑骑车、开车要减速慢行,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高温
⒈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必须外出时要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宽沿帽。
⒉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
⒊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无法使用时,选择其他降温方法,比如向地面洒些水等。
⒋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
⒌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
⒍宜吃咸食,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
雪灾 1.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必要时封闭道路交通。
⒉老、幼、病、弱人群不要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⒊关好门窗,紧固室外搭建物。
⒋船舶进港避风。
⒌高空、水上等户外人员停止作业。
寒潮
在室内
⒈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紧急状况警报。
⒉多穿几层轻、宽、舒适并暖和的衣服;尽量留在室内。
⒊注意饮食规律,多喝水,少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⒋避免过度劳累。
⒌警惕冻伤信号:手指、脚趾、耳垂及鼻头失去知觉或出现泛苍白色。如出现类似症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或就医。
⒍可使用暖水袋或热宝取暖,但小心被灼伤。
⒎尽量不开车外出。
驾车外出
⒏走干道。
⒐·不夜间开车,不单独驾驶,不疲劳驾驶。
大雾
⒈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⒉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
⒊骑自行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
⒋司机小心驾驶,须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并减速慢行;需停车时要注意先驶到外道再停车。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6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漫画作品,科普产品
1、引言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容忽视[1]。为提升公众在气象灾害面前自御互助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科学普及显得尤为重要[2]。但现有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参与度不高,不利于普通公众对于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掌握。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以下简称“防御中心”)积极谋求创新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形式,通过与邱县漫画这一河北特色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主的漫画系列作品。
2 河北现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存在的问题
2.1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的质量亟待提升
目前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大多数都包含在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中,缺乏单独专门介绍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相关产品。现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多以书籍、报纸等平面媒体为载体,未能较好的解决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反映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质量不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专业性上都与民众日益增长的对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2.2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的对象涵盖社会各行业,但我省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作品与社会民众的联系互动不足,这导致社会公众对于传播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只能被动接受,不能激发社会公众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针对上述问题,防御中心积极创新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形式,尝试通过邱县漫画这一河北特色文化载体,创作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主题漫画。
3、以漫画为载体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创作
3.1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队伍建设
防御中心通过对本部门10多位气象科技工作者进行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的集中培训,组建了一支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编写队伍。他们既是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也是科普漫画素材的搜集者[2]。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是中国民间特色(漫画)文化艺术之乡,有着雄厚的漫画基础。为激发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防御中心还从邱县召集了几位热爱气象知识的漫画家,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他们的加入使得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已经与邱县本土漫画作家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针对雾霾、干旱、暴雨洪涝等河北省多发的气象灾害创作了一些主题鲜明、具有创意的漫画作品,这为产品的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漫画作品及形式
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漫画将河北省常见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以漫画的方式进行诠释,并透过漫画生动形象的阐述暴雨、暴雪、寒潮、高温、大风、雾霾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发生规律、防御措施等内容。作品保留漫画的隐喻性与警示性特点,画面生动、富有趣味性。除了印制成图册外,漫画作品还将配以文字,通过河北天气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向公众推送,真正做到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的科学普及,把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从枯燥的“被动接纳” ,转化为有趣的“主动汲取”,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3.3促进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度
采用漫画这种群众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作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活动,一改过去从事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所采取的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激发了社会公众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漫画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是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形式的重要补充和良好途经。
4 小结
通过以“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漫画”为特色的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创新实践,可以发现,(1)要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科普队伍建设。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的主角是气象科技人员,调动广大气象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事业,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自身队伍组织建设,是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的对象涵盖全社会,鼓励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热衷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是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得以向社会化扩展的保证;(2)要创新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的传播形式,增强互动性和时效性。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产品须要“接地气”、与时俱进。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的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关系到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公民既是科普的受益者又是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因此,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只有改由原来的单向传输方式转变为双向交流的互动方式来进行,才能提高其工作的时效性。总之,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须要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紧跟时代和气象事业的发展步伐,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社会的广泛参与,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廖永丰,赵飞,王志强,李博,吕雪锋.2000--2011 年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灾害学,2013,28(4):55-60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7
1 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满足农牧民需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首先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会共识,齐抓共管做好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
1.1 强化组织领导
盟、旗(区)级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当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
1.2 强化部门合作
一是先后与涉农部门、环保、国土、旅游等11个单位建立了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协调行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行科研项目合作,以项目求发展,共同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拓展重大项目建设:(1)与移动、通信、电信等公司进行深化合作,开发了手机短信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开辟了“绿色通道”,免费为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种养殖大户、重点服务对象以及农牧民等发送手机短信,正在将城镇居民、学校、相关企业等有关人员纳入免费信息数据库,并列入2012年盟惠民工程;(2)与盟林业局开展贺兰山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项目合作建设,在贺兰山灾害多发段建立了4个地面自动观测站、8个人工增雨烟炉,第1期共投入资金207万元,有效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3)通过经济开发区“金沙苑万亩葡萄园”特色气象服务项目的建设,获得盟、区财政投资53万元,在金沙苑万亩葡萄园建成了七要素、三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经济开发区气象局建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平台。目前,以上3个重大专项项目建设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效果明显,赢得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农牧民满意、称赞。
1.3 完善应急机制
为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制定了盟、旗(区)、苏木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形成盟、旗(区)、苏木镇3级预案体系;政府发文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成阿左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当地政府先后下发贯彻落实国办33号文件、国办44号文件及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要求重点成员单位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统一发布预警信息,统一整合防御力量,统一协调各方行动,不断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并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
2 增强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阿拉善旗是受大风、沙尘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农村牧区自然条件较差,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灾害防御相对薄弱,各类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频发,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1,2]。
2.1 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经过多年建设,基层拥有气象、水文等监测预报设施,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全方位监测预报网络还未形成。今后要朝着资源共享、部门联动、互通的方向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农村牧区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的作用。通过优化布局、合理规划、加密站点,统筹推进重要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等农村重点部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建设。截至目前,建成3个特色农业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1个强风自动气象站、3个通勤机场无人自动气象站、2个自动土壤水分站,5个七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2个移动自动气象观测站、1部713型天气雷达,同时依托阿拉善盟气象局天气雷达,能对各地区强对流天气状况实时跟踪监测,遇有灾害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时,密切监视天气过程变化,加紧会商,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2.2 拓展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扎实构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积极探索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的新举措,通过“两个体系”建设不断将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阿拉善盟已建成盟、旗(区)、苏木(镇)、村嘎查4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体系;建立了集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声讯电话、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24个标准化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65块电子显示屏、63个大喇叭、54个气象短信预警机,6块警示牌;建成拥有232人气象助理员、信息员的队伍,实现苏木镇(街道办)有气象助理员,村嘎查(社区)有气象信息员的目标。此外,还组织开发了阿左旗苏木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渠道预警信息发布。每年围绕农牧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等主题,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苏木镇、村嘎查开展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培训、演练,开展气象助理员、信息员及防灾减灾联络员培训,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3,4]。
2.3 完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目前,已基本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旗,应急预案到苏木镇,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能力,提高农村群众互救自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合作能力和水平。
2.4 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组织气象、农业专家编印《农业与气象》《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指南》《农牧业气象服务手册》《农村雷电防御知识》等宣传资料,通过进学校(社区)、科技下乡、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采取座谈、讲课、演练、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和提高农牧民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3.1 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
打造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对决策气象服务实行“直通式”服务,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各旗(区)、苏木镇(街道)分管农业生产的领导、村级干部及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手中,同时也为能够接收手机短信的农民提供“直通式”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信息发布多渠道,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12121”气象服务电话、农村大喇叭等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直通式”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服务。
3.2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组织与涉农部门合作,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与运用的气象研究。通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调查资源情况和承载能力,以利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当地气候资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好决策服务,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充分发挥人工增雨作业在抗旱防灾、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换为促进农业增效的现实生产力。
3.3 打造特色气象服务
针对地方农牧林业生产需求,突出特色,不断拓展专项气象服务,为专项生产或活动提供气象服务,开展额济纳胡杨景色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马莲花旅游文化节、万峰骆驼赛文化节和向日葵、油桃生长季气象条件分析等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制订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与技术规范,完善周年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发布制度[5]。
3.4 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针对该盟主要农作物玉米、向日葵、西瓜等的播种、施肥、喷药、收获和设施农业蔬菜、特色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特色双峰骆驼保种基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各种农牧相关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在春种春管、夏收、夏种、秋收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
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该盟气象为农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产品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二是农业气象业务观测手段落后,需加强现代农业观测站网建设;三是农民对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欠缺,防御意识淡薄;四是部门合作、专业技术交流不够,提高灾害防御的能力不够;五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农村终端系统不够完善;六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不够广[6]。
摘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增强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等方面内容。分析了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今后要全力做好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强化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到位,强化业务管理,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内蒙古阿拉善
参考文献
[1]朱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6):200-201,206.
[2]矫海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
[3]严晓岚.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J].西藏科技,2009(3):54-56.
[4]肖佳萍.新一代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方法探讨[J].贵州气象,1999(5):38-41.
[5]王海平.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13-314,317.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8
1 选址
雷击具有选择性, 电阻率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容易遭到雷击。从地形看, 地形位置较高, 突出于周围地貌的地方。在旷野, 即使建筑物并不高, 但因其孤立、突出, 较易遭受雷击;从地质看, 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 如河岸、地下水出口处, 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上稻田一侧, 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地带, 陆地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及其他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如极其潮湿的河床、沼泽等, 或地下有金属矿藏、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地区;从位置看, 处于山区上升气流的迎风面等为雷击高发区。山的南坡落雷多于北坡;傍湖一面山坡落雷多于背湖的另一山坡。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选址前期最好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尽量远离雷电高发区[3]。
2 直击雷防护
农村住宅建筑多为自建起脊房和平房, 高度主要以1层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增多, 自建2、3层的楼房也越来越多, 随着农村住宅高度的增加, 遭受直击雷风险也随之增大, 做好住宅的直击雷防护显得尤为重要。1层住宅高度较低, 只要未处于易落雷区, 很少会遭受雷击, 通常可不安装防雷装置。2层及以上住宅采用混凝土浇灌的房屋, 可用50 mm×2.5 mm镀锌扁钢在屋顶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敷设接闪网, 并利用其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4];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 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基础接地体。将引下线主筋上部 (屋顶上) 与接闪器或接闪带 (网) 焊接, 下部与基础焊接, 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及桩笼纵筋、箍筋、地梁面筋焊接通, 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农房可用圆钢或扁钢将预制板中的所有钢筋焊接在一起, 并沿房屋墙角做引下线, 与防雷装置做可靠连接[5]。砌石做基础的农房可在农房四周敷设人工接地体。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采用40 mm×4 mm的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50 mm×50 mm×5 mm的热镀锌角钢, 间距5 m直接打入, 与水平接地体可靠焊接;因跨步电压安全问题, 接地体埋深宜>1 m, 但接地电阻应<30Ω。
3 电源系统雷电防护
农村电缆的进出线多暴露在户外, 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所以必须做好防闪电电涌侵入的防护措施。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户线上的绝缘铁脚亦应接地, 绝缘铁脚放电, 对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了及时泄放保护的作用。超过绝缘子放电电压的感应雷电压在进入室内以前被绝缘子放电而泄放掉, 只有低于绝缘子放电电压的感应雷才可能进入室内, 这样就有效保护了室内人员和电器安全。而对有条件的社区, 应合理布置线路, 采用埋地方式引入户内, 最好是采用屏蔽线缆或套金属管, 并在入户处做好接地处理[6]。
4 弱电系统雷电防护
有线电视、电话线等雷电防护最好由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在线路敷设安装时统一实施。也可在线路入户前, 将其绝缘子或金属终端盒机壳接地。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 农村居民在雷雨天气时, 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或看电视, 并及时将有线电视和网线拔掉, 以避免雷击事故发生。
5 结语
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农村的防雷工作任重道远, 防雷工作人员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现状, 应积极通过宣传和实地推广防雷技术等有效手段开展农村防雷工作, 努力减少农村雷电灾害损失, 为广大农民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产、防雷避险提供优质服务, 最大程度地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要:从农村住宅的选址、直击雷、电源和弱电系统雷电防护出发, 根据农村的现实条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全方位防护技术方案, 以保证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减少雷电灾害损失, 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
关键词:农村防雷,自建住宅,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5) :7083-7084.
[3]李国晋.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2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5]董明.农村雷电防御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 2011 (1) :80-81.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篇9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许昌市地处河南省中部,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旱、涝、风、雹、雷电等气象灾害多发。近年来, 受气候变暖影响, 雷电出现的频率及其灾害程度呈现加剧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许昌市发生雷电灾害20多起, 造成3人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而从河南全省来看, 雷电造成的灾害损失更为惊人, 仅2007年河南省就发生雷电灾害243起, 死亡12人, 受伤11人, 直接经济损失672.80万元。从调查统计看, 城市的雷电灾害多表现为建筑物和网络设备损坏, 而农村雷电灾害主要导致人员伤亡、供电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在众多的雷电灾害中, 人员伤亡几乎都发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应引起高度关注[1]。
1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农村住宅建设和装修档次越来越高、配置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越来越多, 也使得农村住宅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惨重[2,3]。究其原因:一是农村房屋多为农民自建, 在建筑时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置;二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用电脑、电话、空调、太阳能热水器、闭路电视等电器物品大量增加, 可能更容易引雷入室,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 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 (高于屋顶5~10m) , 且多用竹竿作为支撑, 一旦遇到雷暴天气, 雷电极易由金属接收天线接闪, 再由天线馈线引入室内, 造成电视机及室内其他设施损毁乃至人员伤亡;三是农村供电线路多由电杆架空支撑, 电力线、广播线、通讯线等以架空为主, 且布线不规范, 乱拉乱挂现象随处可见, 这些架空电线经过空旷农田引入室内, 雷暴在农田上空闪击后会由其引入, 危及室内设备或人员;四是大部分村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避险应急处置能力, 对雷击灾害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在空旷田间劳作或行走时容易遭受雷击而发生伤亡事故。
2 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其推进工作受农民的思想观念、认识程度、经济状况等诸多要素的制约, 必然要经过大量艰苦的努力, 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规范的过程, 作为各级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 充分关注, 积极推进。根据农村雷击灾害多发频发的原因,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好农村雷电防御工作。
2.1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 提高农民防雷意识和避险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对农村雷击事故的调查发现, 大多数村民缺乏安全防雷知识, 村民们以为在室内收看电视、打电话不会遭雷击, 遇到雷雨天气不采取任何防范, 而有些稍微懂得一点防雷知识的村民也只是将电视机关掉, 却未拔掉电源插头与信号插头。而在众多的雷击致死事件中, 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避雷常识、错误地选择避雨地点而造成的。因此, 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工作, 要做好农村防雷科普宣传, 结合一些典型雷击案例, 加大农村防雷减灾宣传, 提高农民防雷意识, 使其克服侥幸心理。要提高广大农民的认知程度, 就必须加大农村防雷减灾宣传, 利用各种途径, 如科普宣传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村镇黑板报等进行广泛宣传, 使农民认识到对住宅进行防雷检测、安装防雷装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 面向农村组织开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活动, 设立防雷服务咨询热线电话, 切实提高农民群体的防雷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雷服务的重点是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农村人民群众宣传雷电安全防护知识的力度, 增强农民的防雷意识, 同时让他们掌握防雷安全常识和雷击急救知识[4]。
2.2 规范农村基础设施防雷设计与安装, 杜绝雷击事故隐患
广大农村频繁发生雷击引发人畜伤亡事故, 原因是多方面的, 固然有农村人群对防雷减灾认识不够的原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建房防雷设计缺失、相应措施不到位。通过勘察和排查, 发现农村的楼房越建越多、越建越高, 但这些楼房却“先天不足”, 存在异常严重的雷击隐患。农村房屋大多是泥土或砖混结构, 即每一层楼面都由钢筋混凝土构建, 楼面凝固后再用红砖建成墙体。这种结构的房屋上、下层各自独立、未形成完整的电气回路, 一旦遭雷击, 大量的电流将无法通过逐层泄放入地, 房内的人员及家电的安全便毫无保障。加上有的村民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 各个楼面的混凝土层较薄、防雷效果不足。当雨天来临, 楼面出现积水, 高耸的楼板就特别容易引来雷电的“光顾”。除了强化对农村人员密集的中小学校防雷设施安全检测与安装外, 还要加强农村居住点避雷设施建设, 将农村居住点避雷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城镇建设规划。切实督导村民建房时按有关规范接受防雷设计、安装配套的防雷设施, 改变他们建房只考虑经济成本而忽视防雷安全的习惯思维, 纠正其“建筑物矮小不会遭雷击, 没必要安装防雷装置”的错误认识, 应成为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2.3 规范农村供电、通讯线路的架设, 防范感应雷击
做好农村电力线、广播电视、电脑、电话等基础设施的
(下转第293页) (上接第291页)
防雷安全工作, 建议政府及电力、电信、通讯、广电等相关部门对电视、通信、电力等线路推行先进的地埋技术, 以有效减少架空线由空旷的农村田野把雷电引入室内的几率。农村建筑除了缺乏必要的防雷设施外, 农村横七竖八、乱拉乱扯的电源线、电话线也成为“引雷入室”的元凶。在城市中, 电源线、电话线都会被埋入地下或墙体当中, 但在农村, 这些线路都是“赤裸裸”的。一旦被雷电直接击中, 高电压的电流将顺着线路涌向室内的家电, 造成损失。即使雷电未直接击中电线, 电线周围也会形成强烈的电磁场。当人处于磁场的影响范围内时, 也会因感应闪络而被雷击伤, 甚至死亡。因此, 做好农村建筑综合布线也是防御雷电的一项重要措施。重要的建筑在做好直击雷防护的同时, 还要装设雷电波侵入防护设施 (电涌保护器) ,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村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2.4 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 切实提高雷电灾害监测和防范能力
要尽快组织编制农村雷击灾害防御规划和雷击风险区划, 加快农村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服务设施建设。同时, 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气象信息员队伍, 将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气象信息员纳入预警服务第一对象, 并通过他们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遍千家万户, 共同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明, 赵世黎, 梁代荣.气象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4) :175-177, 180.
[2]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5) :7083-7084, 7103.
[3]李彩莲, 杜娟, 曹赞芳, 等.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建议[J].陕西气象, 2009 (S1) :22-23.
浅析气象灾害的防御 篇10
关键词:气象,灾害,分类,防御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其灾害种类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也不可估摸。而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又是最为严重发生频繁的灾害。每年由于这些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使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作为气象部门,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气象部门的各种系统,以使损失减到最小。
1 影响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根据气象灾害特征、致灾因子和天气现象类型,可将我国气象灾害分为如下几类:
1)洪涝就是在短时间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造成地势低洼或者地形比较闭塞的地区因雨水不能及时排泄而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经常以暴雨大雨的天气为主,主要危害是造成河湖水泛滥、城市积水、山洪暴发,内涝,毁坏农作物和建筑物,严重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和作物歉收或绝收,交通、通信受阻,还有可能引发农林灾害和地质灾害等。气象部门规定,在24h内降水量为等于大于50mm雨称为“暴雨”。我国的长江流域是暴雨多发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长江三角洲和两湖盆地地区;
2)干旱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河川流量减少,土壤水分亏损,使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受到破坏了的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主要危害是造成旱灾、城镇用水缺乏,干旱风,还有可能引发农林灾害,地质灾害等,造成农作物和果树减产,人畜饮水困难,以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在众多的气象灾害中,对我国农业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干旱。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kg,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 000亿元;
3)台风,危害性极大,主要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可造成山洪暴发、海难、河湖水泛滥、城市积水,毁坏农作物和建筑,造成人员伤亡,作物歉收,使交通、通信受阻,还能引发地质灾害和水圈灾害;
4)冷冻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伴随有大风、寒潮、强冷空气、霜冻、积雪等,造成作物歉收,使经济林木、人畜、庄稼冻害,牧场积雪、牲畜死亡,雪崩,电线、道路结冰,交通、通信、送电受阻,还可以引发农林灾害,水圈灾害等次生灾害。
2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2.1 工程性措施
2.1.1 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进行堤防修筑、河湖整冶、水库加固、涝区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御干旱。
2.1.2 兴建防护林
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沙漠化,防御水土流失,增强农业稳产高产。在我国,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工程完成了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是世界林业建设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生态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农田小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非工程的措施
2.2.1 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一系列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有效的减轻灾害的程度。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4 0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以及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2.2.2 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预测
准确的气象灾害的天气预报和及时的气候预测,特别是汛期预测,对减少损失和降低危害程度起到主要作用。目前,已初步建成适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由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期集合预报模式、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台风、沙尘暴、核污染扩散、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等组成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体系。
2.2.3 气象灾害的减灾服务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正逐步完善,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增多,目前主要使用媒体来传播信息,例如报纸、电台、电视、气象信息电话、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灾情,以及防灾减灾的信息,为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坏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3.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
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制定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3.2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浅谈雷电灾害及防御措施 篇11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1雷电形式其危害性
1.1直击雷。直击雷在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产生的,这种雷危害极大,可以直接使人和畜击伤或致命。强烈的雷电电流流入地下,会使的雷击点直接链接某种金属对地面产生特别强烈的电压。其电压会达到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会使变压器、发电机等严重破坏,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甚至可能导致火灾,更严重的会引起爆炸。同时直击雷的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变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1.2球形雷。这种雷种发生的次数不是很多,而且很不规律。它的危害性直接可以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造成强烈的电压,造成房屋中煤气,电气,燃气泄露,从而发生火灾。这种雷电极其危险。
1.3感应雷。这种雷种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是因为雷云与地面比较接近,它会在地面突出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产生的。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它会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而电磁感应就完全不同了,电磁感应是在雷击后电流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产生的,磁场会使周围的金属感应出强烈的电压,对人体造成二次放电,不仅损害电气设备,从而也能使人致命,其危害力也是不容想象的。
1.4雷电波侵入。雷电波侵入会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大程度的损害,他会使高压窜入低压,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由于雷电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其传播速度为3x108m/s。它的产生是由于雷击后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它会使室内电气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其危害性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 。
2雷电防御措施
2.1采用搭接技术。把现在建筑从顶楼到底层的各种金属物,包括各种天线、灯架、广告牌、装饰物等等,都要用粗的铜导线与避雷针等接闪器焊接起来,达到等电位,这样不管金属物点位升的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会造成危险。所以说应用这种搭接技术,也可以消除因地电压骤然升高而产生的反击现象,这在微波站天线塔遭到雷击后是常常遇到的。
2.2装置避雷针。避雷针要装置在建筑物的最顶端,这样在雷击的时候可以吸引雷电,从而能够把雷电传到大地中去,这样有利的防止雷电电流经过建筑物,从而保护建筑物。但是因为避雷针是一个接地的金属装置,会引起雷电电流传到大地中去,实行该措施的时候也要与其他的防雷措施结合,这样能够避免产生的电磁场,损害其他的电气设备,从而做到双重保护。
2.3屏蔽。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及微电子设备包围起来,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由于建筑物的这些设施由于它们自身灵敏性高且耐压水平低,有时附近打雷或接闪时,也会遭到雷电波的电磁辐射的影响,所以要利用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将建筑物内的地板,顶板、墙面、及梁、柱内的钢筋,使其成为六面体的网笼,把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阻隔起来,力求无隙可钻,各种屏蔽都必须妥善接地,从而实现屏蔽。
2.4分流。现代建筑离不开照明、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用电设备,雷电防护设计时,从室外来的导线,包括电力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或者这类电缆的金属外套等都要并联一种避雷器至接地线,还应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避雷器。这样能偶把沿着导线传入的雷电波在避雷器处经避雷器分流入地,也就是类似把雷电流的所有的入侵通道堵截了。从而能够避免灾害发生。
2.5加强宣传,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意识。各级气象部门要抓住雷电灾害典型事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防雷减灾有关法律规章和科普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的防雷减灾意识,提高社会对防御雷电灾害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参与防御雷电的自觉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新建、改建、扩建开始,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将雷电灾害隐患控制在最低范,同时,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和宣传,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推进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
3雷电灾害来临前的注意事项
户内预防。如果是在室内的,雷电时应该及时把电视机的室外无线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这样防止雷电损害电器设备,防止引起火灾。同时雷雨天气要关好门窗,如果发生球形雷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防止窜入室内造成危害。雷雨电器人民更需要做的就是在雷电发生的时候,尽量尽量最后原理可能传来雷电波侵入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不能够使用各种电器,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雷电来临时要把屋内的各种电源也要拔掉,也要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最有保障的方式就是把总电源关掉,手机关机,以免与家中电源产生电流引起火灾。也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同时也要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户外防御雷击。雷雨天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雷雨来临要立即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雷雨天气也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非走不可的情况下,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同时要远离树木和桅杆。最好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也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在城市中,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同时要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 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浅谈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培养,《今日科苑》2010、3
[2] 王建设,浅谈雷电监测及其预防《中国科技纵横》 2011、3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 篇12
作为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 气象灾害不仅对农作物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更是影响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迅速的进行发展、包括城乡一体化、工业化的进程与发展不断上升, 再者就是我国走的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疯狂式发展路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环境的污染也造成极大的危害, 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粮食的安全问题也大幅度的下降。据统计, 我国在近几年农作物每年平均受到气象灾害的面积达到近3330万公顷, 因气象灾害粮食损失超过55亿公斤, 这是一组十分庞大的数据, 伴随着社会进度的不断发展, 如果未来这种情况不断的发生, 那么气象所造成的灾害在以后带来的将会是一场噩梦, 会造成非常大的危机, 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摇, 所以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以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高效, 才能保证粮食的安全, 社会的稳定。
2 及时有应对性的防御措施
2.1 充分分析不同的农作物对自然的抵抗力, 以便更好的来确定农作物的适应条件, 生产方式等
尽早做出针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工作, 当面临危险农业气象到来之时才能临危不乱, 充分的措施和防御会将农业气象造成的灾难降到最小。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 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也是应对气象灾难的对策, 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 一定要加强气象灾难防御措施, 使灾难发生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的保护了农业的生产, 我们也要掌握一些农业气象有关的知识, 这样才能有效的防御
2.2 加强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能够准确有效的减少农业灾害, 在加强气象预测与防御措施的同时, 农业的栽培技术也同等重。在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之时在栽培方面有一定的效果的话, 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 了解生活习惯后可以适当的进行人工的措施, 从而使产量大大提高, 所以加强农业的栽培技术也是应对与避免农业灾害的防御措施。
2.3 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期性防御措施
为了长期性的防御气象灾害。在加强气象灾害的时候, 更要加强长期性的避免, 可以实施一些必不可少的措施, 就像对温室蔬菜所进行的栽培, 可以确保农产品作物不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 但这样也只是一种做法并不能长期使用, 总的来说, 顺应天气的变化是最好的。
2.4 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
为了跟好的避免自然灾难, 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环境, 这是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防御中最重要环节, 不仅加强了农田的基本建设, 坡地梯田化、洼地台田化、兴修水利、打井防旱以及营造防护林用来调节和改善农业土壤条件, 努力实现生态的自然平衡, 从而更好的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 减少农业灾害的建设频率。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3 防御气象灾害事后对策
发生自然气象灾害是避免不掉的, 那么我们不仅要有应对的防御措施, 还要有防御的应继续和长效性等的对策外。还要承担后果, 及时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到来。能够及时有效的是气象灾难发生后, 能够及时进行弥补是损失量降到最低, 竟可能的尽早恢复生机、下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应对:
3.1 灾难发生后的处理对策
当灾难事件发生之后应该有效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使得农业灾害造成的后果降到最小, 让受灾的农作物能够恢复生长, 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
3.2 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制度, 可以大范围的减少由气象造成的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能找到一个从经济的制度上预防灾害的办法, 这个方法是对与那些已经做好了很好的防护措施, 但是没有得到效果, 还是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失起到很好作用的办法, 这样也可以鼓动农作物的工作者加入农业保险, 这样就会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3.3 大力保护环境
我们现今居住的地球是经过漫长的演化时期, 才渐渐形成今天能够适应生命生长的环境, 正是因为有了生命地球才变得美轮美奂、缤纷多彩。在很多年年前地球孕育出了人类, 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对地球有着生存繁衍的依赖性, 我们需要地球不断的提供食物和植物才能够生存下去。
4 结论
气象灾害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加重危害, 这种趋势与人们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采森林的减少加重滑坡与水土流失, 加速河道、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 湖泊中的淤泥导致洪水能力的减少及旱灾发生频繁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地下水的过度使用, 导致海水入侵、地面沉降, 有些城市的防洪措施没到位等, 内涝加重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鲍文.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及其构建[J].江西农业学报, 2013 (02) :83-86, 89.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推荐阅读:
新农村气象服务07-07
农村气象信息协管员08-19
气象灾害防御科学发展05-15
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06-21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初探08-13
《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全文06-14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09-03
农村雷电防御对策10-23
农村灾害09-13
农村雷电灾害研究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