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节目

2024-10-17

气象节目(精选8篇)

气象节目 篇1

近几年地震、海啸、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 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政府部门和公众越来越希望得到有关气象灾害防御方面的知识。大家对天气成因和这样的天气将会对人们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在天气预报中常常提到的赤道低压、强对流天气到底是什么?形成原因等问题更加关心。形象直观地把这些气象术语解释清楚, 提高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 是气象影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利用电视媒体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优势

1.1 收视率高

近几年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电视气象节目收视率超过了众多娱乐、新闻类节目, 成为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气象科普知识通过电视载体传播出去, 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1.2 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能够早于其他媒体发布各种气象信息, 因为它以庞大的气象综合观测服务网络后台为依托, 这就给气象影视中心制作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根据季节、气温变化适时地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节目。若发生灾害性天气时, 能够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出去。并根据灾害形成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等问题制作相关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片, 正确引导大众。

1.3 形式丰富

电视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形式感。天气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遥感图以及统计数据都可以通过图像、字幕、声音、图表形象地剖析展现给观众, 并且通过实景拍摄、图形加字幕、科普动画片等增加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感, 能够使抽象、枯燥乏味的气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这也是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的最大优势, 而纸媒、广播、手机网络等其他媒体相比之下就显得逊色许多。

1.4 专业的气象影视人才亲力打造

气象影视中心拥有掌握气象学和大众传播学及影视制作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其一, 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电视气象科普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二, 同时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和气象节目影视制作经验保证节目的效果。气象影视中心团队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知识, 把专业气象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并制作出生动的电视气象节目吸引广大电视观众收看。

2 电视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路

2.1 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

气象知识种类较多、内容繁杂、题材多样, 大众在选择接受新知识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需要气象影视工作者们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前认真了解大众喜爱的气象科普内容、形式等具体需求做好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2.2 科普宣传内容分众化

随着广大电视观众对节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大众化”的电视模式已经逐步被“分众化”所取代, 根据不同频道、不同层次的收视人群, 发布气象信息、预报服务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提供特色化的科普服务是当前气象服务的形式所驱。这就要求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在制作气象科普宣传节目时把握节目内容、深度、形式来满足不同收视人群的需要。根据沈阳气象影视中心近年来的调查显示, 沈阳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户希望得到的气象科普知识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此展开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收看效果。

2.3 借助气象资源拓展科普形式

目前, 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多以天气预报节目中插入少量气象科普图片或配文字说明, 这种表现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而且画面效果一般。我们作为气象影视工作者应该具备气象科普宣传的敏感性, 充分利用丰富的气象资源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并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接受习惯丰富科普形式。如创作一些由不同人物或者动物为载体, 围绕反应不同内容科普知识开展的主题动画气象科普宣传片, 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4 找准科普宣传的切入点

2.4.1 根据地理特点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疆土广阔, 应考虑因地制宜。比如:沈阳《农业气象》是一档专门针对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节目, 由于沈阳地域和气候条件影响, 水稻种植比较广泛, 针对这一特点在水稻生长期间多宣传一些有关水稻生长的农业气象知识以及如何预防水稻的病虫害, 使农户更好地管理稻田,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反, 宣传有关小麦种植方面的气象知识就没那么必要了。

2.4.2 结合重大天气事件和气象热点进行科普宣传

气象科普宣传时能够结合大众比较关心的重大天气事件或气象热点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 科普宣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覆盖广、收视率高的沈阳新闻频道《天气和空气质量预报》节目中, 除了常规天气预报服务以外, 同时对沈阳冬季雾霾严重, 空气质量指数一度“爆表”等问题进行科普宣传。很多观众提出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雾霾天气应该注意什么?我们针对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等一系列问题在电视气象节目中专门做了介绍。辽宁冬季大范围空气污染与供暖燃煤、季节性秸秆焚烧、不利气象条件等情况有关。目前, 相关部门已为此严查燃煤锅炉, 控制扬尘, 禁烧秸秆, 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解除了观众的疑问和恐慌, 收效甚佳。

2.4.3 针对重要节假日进行特色气象科普宣传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在节日期间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已不占少数。针对这一现状开展特色旅游交通与气象科普宣传服务, 可以使大众提早了解沈阳重要景区的天气状况, 做好出行前准备, 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2.5 建立互动平台, 及时了解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沈阳气象影视中心利用电视、电话、微博、微信等多媒体资源, 建立了长期与电视观众的互动平台, 不仅拉近了与电视观众的距离, 而且第一时间了解到观众对哪些气象知识比较感兴趣,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做成科普知识宣传片在电视气象节目中播放解答观众对气象知识的困惑。例如, 很多朋友在微博中问道:天气预报中小雪、中雪、大雪等雪量是怎么划分的?什么是干热风?对北方地区有什么危害?等等。可以说自从开设互动平台以来, 给科普宣传开辟了新渠道, 让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科普宣传。

3 结论

做好电视气象节目需要掌握气象科学与电视编导、影视制作技术等多个科学技术。电视媒体因表现形式更为直观易于传播而被大众所青睐, 利用电视媒介为载体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努力实现科学与审美的统一, 让大众了解、掌握气象科普, 从而提高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参考文献

[1]魏文秀, 张中杰, 赵妙文.加强气象科普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 2011.

[3]张欣, 张中杰.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如何做好气象科普[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 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 2007.

气象节目 篇2

【关键词】多终端服务;电视影视节目;交叉应用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变化,多终端的气象服务发展十分迅速,用户逐渐从传统电视终端向其他终端进行转移。有调研统计显示,2015年开始,互联网使用增幅高达112%;移动终端尤其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平板电脑使用增幅达到59%;电视同样脱颖而出成为明星,增幅高达78%。来自华通明略的调研机构联合发表的《2015年移动视频的价值和整合应用白皮书》中分析得出,2014年开始至今,公众在观看电视和PC端上网的时间上相比2013年分别减少1.7周/小时和0.8周/小时,其他终端视频的价值愈显重要。

借鉴国外目前多终端以“渠道为王 助推传播”的服务理念,对我国电视气象行业也带来几点启示,例如:打造真正优质的电视气象内容才会留住用户;梳理电视节目的品牌;打造多终端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如今移动和多屏时代的渠道,抢占用户注意力,并借助多终端体系来最大化自身的传播广度等等。

目前,我们熟知的多终端有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端、平板Pad端、手机Wap端、微信端和微博端等。以中国气象视频为例来分析,早在2013年已经在全国20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信号落地,覆盖用户超过2800万。频道每天24小时播出天气预报、天气新闻、经济气象、生活气象、气象科普类节目49档。为了更好地在多终端领域的服务,扩大节目的覆盖面,2015年6月4日中国气象视频网上线,开启了PC端的服务应用,但由于网站较专业,因此每日浏览量并不高。气象视频能引发公众最高的往往是生活类视频和灾害性直播视频,因此可将这两个方面的电视节目加以处理,综合运用到各种有影响力的多终端中,例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气象PC端和手机wap端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扩大影响力。纵观传统的电视气象节目,现在和未来应该大力提升多终端的传播价值才能协同电视影视节目产生更大效能。

一、在多终端投放电视节目产生公众最大服务效能

目前,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等多种PC端媒体平台都会根据最新天气热点,制作原创内容和栏目,深受公众的喜爱。尤其是像中国天气网的国内排名第一的气象网站,拥有每日约2000万的稳定点击,每天会将《联播天气》电视节目随时更新到PC端进行对外服务,这一方法,使得公众除了通过7:30的新闻联播电视渠道看到天气预报外,也可以随时从网络中及时获取视频信息。据万瑞统计平台用户点击地图来看,公众对此关注高,点击频繁,此类在多终端投放气象视频节目的服务效果也较好。

电视气象节目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及时选取其他终端,例如网站端、微博、微信端的优秀原创内容和资源制作成电视气象节目进行广泛应用,整合多渠道的资源,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利用。举例:11月8日是立冬节气,中国天气网提前在7日发布了《立冬时节补嘴空 饮食养生遵原则》的原创图集。7日晚上河北卫视原方不动地将中国天气网原创内容制作成了2分15秒的视频节目,8日发布后并被凤凰卫视、搜狐、爱奇艺等视频转载,用户点击量高。

其实电视气象节目也可以将网站端关注高的原创资讯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做成视频节目服务于公众。同样气象部门手机wap端、手机客户端、微博(各种官方微博)、微信(各种公众号)等重点领域不仅仅可利用多终端的领域资源还可以摘选、截取适合当下热点的电视气象节目,让一个内容、一段视频、一组图片进行多次利用,联合多终端渠道共同做好服务。

二、以多终端交叉应用的方式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传播价值

根据《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媒资产品手册目录①》中显示,目前,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有34档气象节目,围绕“健康”、“节气”、“科普”等主题制作了共计约4406期视频节目。这些节目只有较少部分经过软件截取应用在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其余节目几乎没有被利用起来。这些节目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并且从节目的内容等方面都极具创意。这些节目应该被重新利用在对外服务有影响力的PC端、微信、微博端,甚至是插播在图文资讯中。

只有通过多终端领域将现有气象影视节目资源充分利用,才能扩大电视气象节目的覆盖面,同时提高公众对气象的普及率,达到较好的传播价值。很多主流网站端都早已使用了图文资讯+视频自动播放的模式,我们气象部門的许多终端都应该尽早在相关文章中增加电视节目的插播或自动播放。

三、电视端到多终端的视频技术将逐渐打通融合

当然现在的电视气象节目不能直接运用到网站中,因此应该加快从电视端到多终端的自动化视频技术力量。目前,主流视频互联网公司拥有一套集视频收录编辑、直播业务管理、全媒体资源管理、视频在线编辑、播放器广告资源管理、视频应用统计分析等功能视频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做到四点:

(1)系统能够从SDI信号流中,经过软、硬编码器实现直播流采集、拆条、转码和发布,最终将直播流信号发布至互联网,并通过搭载成熟化的播放器提供公众观看;

(2)系统可供设置定时拆条任务,将直播流中固定时间段的节目自动拆出,降低人工拆条的时间成本;

(3)系统提供人工在线编辑功能,可由编辑人员将大段的本地或直播流视频节目拆成小段落,适用于素材收集;

(4)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格式视频上传和编排,编辑人员全部工作可在系统内部中完成。这种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在气象服务网站中,并且逐渐在各个终端进行融合、打通。

四、电视气象影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采用多终端手段进行产品、视频、内容的整合利用,将有利于扩大气象影视服务的应用领域。对于电视终端,应该将电视气象节目与气象互联网平台联合,将电视气象节目进行多次加工利用,并广泛传播;在新闻联播等品牌电视节目中,宣传推广网络端的平台,并在节目中将微信端二维码多次进行穿插应用,微信扫码与手机wap端的活动相互联合等方法,共同在手机端与用户开展活动,达到服务实时互动的效果;通过官方天气微博,实时转发热点视频和各渠道的图文资讯,增大微博端的传播效果,扩大服务影响力;研发适合pad端、互联网电视端的人群特点,更加偏重视频节目和精彩图片,打造适合于这类端口人群的个性化网站和版面;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自媒体视频上传的功能,定期将品牌视频节目进行上传发布,借由第三方视频平台独创自己的气象栏目平台等等。这些都是未来串联起各个终端的方法。

通过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和多终端交叉应用的渠道推广,将会给电视气象节目带来新的活力,创出气象品牌,同时拓宽气象服务的多终端领域,为公众产生最大服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陈钻,2015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大数据与智慧气象服务,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 马文晶,2015年,安徽省气象局,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如何发挥气象影视的作用,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注:

气象节目 篇3

气象与电视共同打造观众喜爱的电视气象服务节目。1981年,中央电视台与中央气象台率先合作开播《天气预报》节目,开创了气象服务的新形式。如今,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级电视台各主要频道均设置气象服务节目,每天都有亿万观众在收看气象服务节目。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艺术最佳结合的产物,长期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收视率一直位居各栏目前列: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结果显示,天气预报类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榜首;2004年,新浪观察作了题为“您观看电视了吗”的调查,天气预报类节目再次成为收视之冠,占投票总数的49.77%;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抽样调查也表明,在受众对早间电视节目30项新闻资讯内容的必视性评价中,天气预报类节目最高,以中选率83.0%排名第一;2006年,福建省气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众气象服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占90%以上。实践证明,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在防灾减灾和各行各业运转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承担着省级电视媒体和福州电视台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制作任务。目前,该中心每天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所属9个电视频道、福州电视台的3个频道及福建教育电视台提供22档气象服务节目,节目总长度70多分钟,播出30多次,拥有观众1000多万人。

制作电视气象服务节目是国家气象法律、法规赋于气象影视机构的神圣职责。出于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气象影视机构要坚持“第一声音、权威发布”的原则,着力打造观众喜爱的电视气象服务节目。节目编导与制作人员要“增强敏感性,提高及时性,增加科学性”,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不断丰富电视气象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视性。要增加现场报道,特别是在重大天气事件期间,现场报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持人是气象服务节目的核心要素之一,要加强主持人的培养,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增加,气象服务节目主持人的“门槛”也将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节目主持人除了具备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之外,还须具备解读天气和理解气象信息所承载社会意义的能力,从内心深处去关注各个地区和考虑各阶层观众,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赢得观众的亲近和信赖。

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策划探析 篇4

广播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呈现多元化,受众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展,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加剧了电视节目的竞争。为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巩固原有收视群体、吸引新的受众、提高节目质量,电视节目改版成为常态;作为电视节目的一部分,气象节目同样受到冲击,需不断地改版创新,以“一切为受众服务”的理念为出发点,保持持续健康地发展。那么,电视气象节目该如何改版、建立怎样的改版理念、采取怎样的策划思路,才能达到满意的预期效果,已成为气象影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漳州电视台气象节目改版实践,从电视气象节目的改版现状、节目改版的风格、定位以及画面的策划包装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气象节目改版提出一些策划思路。

2、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的现状

电视产业形势的发展,电视节目改版包装已经是媒介经营当中一种带有习惯性的行为。节目改版,实际上是电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刻,正如有位资深专家论述的那样,“电视的改版和调整栏目,实质上是变革、改革,是优化结构、优化机制、优化人员、优化节目,提高宣传质量,是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节目改版包装就是对所在频道和各自办栏目重新定位、重新包装。近年来,电视栏目纷纷加入到电视改版的“狂潮”中来。半年一小改、一年一大改,已成为电视改革的一大热点。改版包装的理由也多种多样,有的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例如收视率下降了,广告收入不好;有的是由于电视台领导班子的调整。在电视台对电视频道或自办栏目进行改版的同时,掌握天气节目播出权的电视台也要求气象节目作相应的改版,这是天气节目改版的外因;另一方面,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精细化预报的逐步实现,气象预报产品日趋丰富,气象预报节目也需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改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这是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的内因。

3、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的策划分析

电视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否定是必不可少的进步手段。但电视节目改版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系统工程,要根据科学的调查和研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因而,在对电视气象节目改版策划时,应进行多方位的调研、思考分析,明确改版的风格、策略思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1 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策划改版思路

电视天气节目改版时,首先应理清改版的前因后果以及最终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版思路、策划改版方案。这就要求了解市场的变化动向,把握观众需求的脉搏,从受众的角度重新把握节目的内容和风格,避免因“闭门造车”而产生不良效果。

漳州电视台气象节目从1993年开播以来,一直延用原来的版本,节目老化,观众已产生视觉疲劳。2004年,漳州气象部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对电视气象节目予以改版。在改版策划上,主要针对三个方面:

第一,突出地方特色画面表现形式上首次采用水仙花为线索,在播报天气形势的背景上,采用立体的漳州地图,地图上清晰勾勒出各县市,画面的右下角有一束动态水仙花;县市窗口左下角有一滚动的地球和漳州天气的角标,地方特色鲜明,观众收看节目时备感亲切。

第二,丰富节目内容,改变节目风格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气象预报产品逐渐丰富,天气形势预报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72小时;县市窗口新增48小时的天气预报;增播生活气象指数;改变原有专业性较强的预报用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温馨的提示语。

第三,画面设计更为合理版面设计上摆正气象信息与广告的主次之分,改变原有广告画面大、气象信息不显眼的缺陷。

改版后的气象预报节目收视率大幅度的上升,观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2 根据频道风格,策划节目改版风格

近年来,国内很多电视台开始探索适合国内观众生活方式变化的节目编排方案,将节目内容改版与编排策略统一考虑,节目编排不再采用自下而上的“栏目先行”形式,而改为“频道先行策划,打造整体概念”自上而下的方式,根据观众定位,拟定整体方案,统一风格、统一形象、统一定位、统一推广的策划思路。

2007年漳州的电视信号与厦门、龙岩的电视信号互通后,漳州电视台采用“频道先行策划,打造整体概念”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漳州电视各频道进行创新改版,各频道重新定位。漳州电视台第一套定位为新闻综合频道、第二套定位为生活文化频道,并根据频道定位,重新制作频道形象片、频道呼号等。所有自办栏目重新改版,重新制作栏目片头、设置小板块。作为漳州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气象预报节目遵循频道自上而下的改版风格,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版。首先采用“天蓝色+金黄色”频道色调为主色调,享誉中外的水仙花贯穿节目的片头、天气形势和县市窗口,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增加观众听得懂、用得着的生活指数预报和气象科普知识;画面设计上充分运用电视视觉和听觉符号两个系统来相互补充,在有限的时间给受众传递更多的信息,达到1+1>2的效果,并充分运用动态视频效果产生的冲击力,提高制作技术含量。改版后节目的可视性、艺术性、服务性更强了,整体制作水平大幅提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改版来自频道的策划变动,天气节目改版的宗旨是与播出频道风格一致,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提升策划制作技术水平,因此,改版策划上对节目风格、色调、画面设计等进行改版,针对性强、定位准确。通过这次改版,我们认识到频道合力出击的效力远远胜于栏目各自为战,而合力出击的基础则在于整体的、自上而下的概念设计。因此,在电视台频道改版的情况下,根据频道的风格,再定位天气节目改版风格,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3 改版以创新为主,保持节目的相对稳定性

电视天气节目改版最重要的是应体现以人为本,改版并不是目的,而是必要的调整手段,重要的是适应收视需要。节目改版可以改变形式、内容,却不能改变观众。在了解大多数观众需求的同时,应努力把握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对节目作相应的调整。改版则是对已有“特性”的改变,它“既展示和提供了一种吸引受众的新的可能,但同时也存在失去已有受众的某种风险”。所以,在改版过程中要尽量考虑节目的相对稳定,要尊重观众的习惯和爱好;而“相对稳定地改版”意味着在改动、变化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受众对节目的认可(在传播学统计上体现为收视率)既根源于节目质量,也根源于节目的相对稳定性。只有稳定的节目才会有稳定的受众群,因此,在对节目改版的同时要注重节目的相对稳定。

气象预报节目不同于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有着固定的收视群体、特定的节目模式,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已成为电视节目的黄金品牌,其播出的节目名称、版头、音乐等都是宝贵的优势资源,应予以珍惜和维护。改版时应立足于巩固提高,保持一些自己原来的特色与性质,保持观众群体容易识别的若干标志,比如节目的服务理念、片头片尾的标识音乐等,而不是全盘否定。因此,在对天气节目多次改版时,我们都遵循了节目的相对稳定性,在策划改版方案时沿用了原有的频道特色,保持与播出频道风格相一致,节目一直以“片头+天气形势+窗口+片尾”的表现模式,多次改版均保留原有的背景音乐,受众听到这熟悉的音乐,便意识到在播报漳州天气预报节目了;并立足于丰富节目内容和提高制作技术含量,改版效果显著。创办于1968年的美国CBS电视网的著名栏目《60分钟杂志》,40年来栏目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形式和风格一直保持至今:片头还是那个的答作响的时钟,串场还是那种电视杂志式的串场,主持人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一直主持至今,节目也因此长盛不衰,其所遵循的正是这个道理。

4、结语

电视节目改版有其一定的规律,同样,电视气象预报节目的改版也有一定的规律,尚需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规律,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乃至驾驭规律,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发展和完善这项系统工程,还需不断地努力。气象影视工作者更应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好天气节目改版的方向和力度,为气象影视制作出更多的精品,以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和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 中信出版社

[2]、周鸿铎:《电视节目经营策略》, 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3]、陆晔著:《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 复旦大学出版社

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与设计 篇5

1 气象节目包装和设计的思路和作用

1.1 包装和设计的思路

现代化气象节目制作不仅是为了传播气象信息, 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气象节目的包装和设计必须从促进产品品牌开发和营销层面开始实施, 要求整体思路的构建和创作具有更加强烈、鲜明的识别体系, 彰显气象信息的精确性、节目画面的创新性和美感, 使其逐步形成完整、规范的运作模式, 从而使气象节目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 还具有广告销售价值。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加, 精细化节目、独立专栏节目的开展, 气象影视节目可根据地方特色, 借助栏目版块实现内容的深度拓展。在精细化的基础上, 天气预报节目可根据频道进行不同的定位, 表现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使其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包装和设计是塑造节目形象的最佳途径, 可结合不同频道节目的风格, 选择合适的主调色彩元素, 呈现该频道节目特有的含义。同时, 可使用各种节目的制作处理软件丰富节目版面的表现形式, 打造独立气象对节目品牌的影响力, 并通过统一的理念和行为规范群众的感官和意识。

1.2 包装和设计的作用

任何节目的包装和设计都是为了突显个性特征, 增强人们对节目的辨别能力, 确定节目的品牌定位。通过将包装形式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 可呈现给观众更加精彩、具有欣赏性和使用性的节目。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 节目的多元化, 各个频道与节目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观众有权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或放弃一档频道或节目。在这种情况下, 气象影视节目因播出时间段特殊、播出时长和专业性局限等因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因此, 有必要进行气象节目的包装和设计。

2 气象节目包装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1 包装和设计的原则

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和设计的原则主要从4个方面体现: (1) 适位原则。应对节目、受众人群定位, 根据大部分观众的感官和服务需求, 明确节目的包装和设计功能。适位原则是节目包装的关键点。 (2) 统一性原则。任何节目的包装和设计都要遵循统一性原则, 即节目与频道整体形象的统一, 从而实现在频道内气象节目的独特色彩。同时, 节目的版块、内容、色彩和音响等方面需要有统一的整体效果。 (3) 差异性原则。节目包装是为了使观众更好地区分节目, 因此, 节目的包装和设计应遵循差异化原则, 突出气象影视节目本身的特色主题, 以加深观众的印象。 (4) 渐进原则。包装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树立节目的品牌形象, 任何一个节目包装完成后, 要继续对包装系统进行维护和修复。在改版时, 改版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应避免流失固定的观众。

2.2 包装和设计的要求

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和设计的基本要求为:该节目必须与所在频道的风格、类型保持一致, 从而体现统一、和谐的播出风格;气象类节目不同于其他电视广告节目, 包装和设计风格要沉稳、大方, 不能太花哨, 并体现出天气节目的权威性。

3 节目包装和设计的要素

3.1 形象标识

形象标识是节目的基本重要元素, 是节目的属性呈现。形象标识可以出现在节目的任何段落中, 起到统一版块、增强节目整体性和有助于节目品牌推广的作用。优秀的标识可深入人心, 使人过目不忘, 如果标识的特性与节目频道的特性之间具有鲜明、协调的配合, 则能更加增强观众的视觉识别感和节目整体风格的一致感。

3.2 色彩

色彩在气象影视节目中具有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的作用。在进行节目的包装和设计时, 色调的调制应贯穿于节目片头到片尾的整个过程中。色调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气象信息氛围的色系, 且整个节目的色系选择应统一, 这有利于节目的规范化和观众对节目的色彩识别。一致性的画风和协调的气象信息等设计元素可使整个节目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泛, 从而体现节目的整体感。

3.3 声音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和音效等元素, 是气象影视信息的直接表达形式之一, 也是节目成败的关键环节。优秀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和设计中的音乐应与色彩、形象设计的搭配协调一致。比如选择背景音乐时, 可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 使观众无需看到画面就能判别节目属性, 且具有亲切感。由于大部分观众是为了获取气象信息而收听节目的, 繁忙时不观看屏幕, 只收听声音, 并从中获取气象信息。因此, 气象声音的包装和设计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篇6

1 气象节目播报的专业性

气象节目播报的专业性较强,和其他的节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节目主持人在观众心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节目主持人应当尊重节目播报的专业性,从专业性的角度进行各地降水、温度的趋势分析,同时要有深厚的气象学知识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用精确的语言组织天气的播报。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中,其主持人都具有气象学的高学历,并对气象学研究深刻,能够对复杂的天气云图进行精确的解读,并使用各种专业性的语言和专业术语,保证天气解读的准确性和通俗性,让气象信息成为观众易懂的信息知识。

2 气象节目播报的新闻性

气象节目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同时对农业生产、文化娱乐等影响较大,因此气象节目信息也具备新闻价值,也属于新闻播报的范畴。尤其是在极端的天气状况下,如在抗洪防洪的关键时期,气象节目新闻播报带有明显的政治新闻性,因此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当认识到气象节目信息的即时性,用最快的反应速度来进行气象信息播报,并深刻分析天气条件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的社会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3 气象节目播报的对象性

气象节目的播音人群涵盖范围较广,同时观众的喜好、审美、文化程度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节目主持人应当首先思考怎样满足不同人的播音需求,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有效沟通观众,让观众在播音中感受到温暖。因此主持人应当从自身的表情、手势、体态、仪表等方面入手,优化自身的出镜形象。

首先是主持人的表情艺术,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当保持良好的上镜表情,尤其是要通过眼睛和笑容的交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镜头前的微小表情变化都会带给观众强烈的感触,主持人可以通过表情的变化让观众感触到天气状况的变化趋势。

其次是手势艺术的展现,手势在气象节目主持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主持人通过手势的指引,可以让观众明白气象云图的变化状况,并对天气状况进行大概范围和程度的描述,从而增强了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但是,主持人的手势要求较为严格,不能带有随意性,一个小的手势动作,经过电视媒介传出之后,就会传达出明显的意图,因此气象节目主持人要适当采用手势来辅助节目主持工作,在增强节目播报精确性的同时,也增加气象节目主持的活泼性。

再者,主持人应当注重其体态艺术的展现。通常而言,主持人的体态艺术主要有三种,而气象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采用站立的主持姿势,因此在镜头前要保持大方得体的站姿,增强观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好感,同时也要通过得体的站姿彰显节目主持人庄重沉稳的气质。此外,气象节目主持人要合理选择站立位置,避免身体过度靠前或靠后造成镜头效果不佳,同时也要保证主持人不遮挡气象云图。

最后,要强化主持人的仪表语言艺术。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当让节目更加权威和真实。由于气象节目和我国农业生产、娱乐旅游、抗洪防涝、抗旱救灾等社会活动联系密切,因此主持人仪表应当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在一些较为严肃的场合,要选择西装或衬衣出镜,提高气象节目的严肃性。

4 气象节目播报的趣味性

气象节目是一项为大众服务的节目,因此在保持其严肃性的同时也应当增加娱乐的因素,增强气象节目的趣味性。调查显示,观众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目的性各不相同,有40%的观众是出于需求的目的观看气象节目,同时也有25%左右的观众是出于兴趣而收看气象节目。因此,为了提高气象节目的关注度,应当适当地添加节目的趣味性,努力迎合百姓的需求,把气象节目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主持人可以把天气状况和群众的平时娱乐项目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给观众推荐不同的娱乐项目,增强气象娱乐节目的亲和力。再者在增强主持人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其对天气规律的感受能力,形成独特的气象节目主持风格,从而更好地服务听众、服务社会。

5 总结

气象节目是当前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同时气象节目和社会民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提高气象节目的收视率,就应当从主持人的素质入手,提高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新闻性、对象性和趣味性。

摘要:无论在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中,都有气象播报的节目,因此气象节目主持人是出镜率较高的节目主持人,强化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以及出镜形象对提高节目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气象节目,主持人,素质

参考文献

[1]于舸.浅论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J].杭州商学院学报,2012,(3).

气象节目 篇7

气象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资讯服务节目主持人中的一员, 每天为观众播报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节目, 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中介。《天气预报》收视率很高, 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这不仅仅是因为节目传播天气预报信息, 非常注重与观众沟通感情, 同时《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所承载的社会角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思考

在明确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定位问题之前, 有必要再重申一遍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一些基本元素: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刺激元素、技术元素、情感元素、故事元素、时间元素、空间元素等等, 而在这些元素中, 主持人作为多种元素的集合体, 在节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气象节目是一种传播公共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服务经济建设和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资讯服务类节目。基于这样一个节目特点, 气象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核心就是“服务”, 要以主持人特有的专业背景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将“公报”似的专业气象术语, 高度提炼加工, 再以电视的语言传达和服务于社会大众。这对气象节目主持人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具有其他类节目主持人共同的素质, 另一方面还要拥有气象方面的专业知识, 要做大量的背后准备工作, 将每日气象信息组织转换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和信息, 准确、生动、流畅地传达给受众。

二、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节目主持人在语言影响力方面对社会大众起着示范、引导和熏陶的作用, 而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就更直接关系到民众语言素质的提高。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 说话尤其不容易, 一则应时触发, 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 二来呢, 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 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 一点也不过分。”

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的主要手段是“说话”, 因此,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 语言修养对主持人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规范准确、逻辑性强、简洁精练、庄重文雅的特点, 又要符合口语的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声韵和谐、顺口入耳的要求, 更要将气象专业知识中的温度、湿度、风雨雪、地理知识等专业术语以最平实、易懂、清晰的语言, 准确、生动、流畅地传达给受众。

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我认为气象节目主持人语言素质首先需要精于修辞, 锤炼字句, 每一句话都要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另外, 在强调主持人语言艺术共性的同时, 更强调具有更高一层的语言修养内涵的艺术个性, 个性化的语言艺术风格, 独具一格, 是一个语言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亦是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成熟标志, 我们要坚决杜绝某些带有个人习性的口头语、书面语及重复性连接词。

三、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气象节目”是个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和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资讯节目, 可以说是对大众最有价值的资讯节目之一。基于此, 气象节目对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 要比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人要求更为严格。

1. 驾驭节目的专业能力

驾驭, 就是调度、控制的意思, 是领导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气象节目主持人首先需要具备驾驭气象节目的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就是要具备专业的气象知识, 气象专业术语、卫星云图、地理地貌知识等烂熟于胸, 能够将不同的数字、指标以最平实、通俗的语言权威自信、轻松自如地娓娓道来, 使受众对节目由衷地产生亲切感和可信感, 能明白主持人所转达的信息内容。

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主持人行列中最懂天气的人, 同时也是专业气象人中最懂得传播的人。

主持人应具备丰富的知识, 气象节目主持人更是如此。世界瞬息万变, 市场格局在变, 观众需求也在变, 固步自封只能让未来的路越走越窄。除专业的气象知识之外, 气象节目主持人还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 不局限于气象专业知识, 不断拓宽知识面、扩充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知识水平。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基础, 才有可能与主持技巧完美结合, 真正从全局、从更高的层面驾驭气象节目。

2. 具备专业的主持表达技巧

气象节目是权威性、大众化、社会化的栏目, 它贴近百姓, 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观众心目中的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应是权威的、可信的、真实的和亲切的。气象节目主持人都是站在虚拟的蓝色背景布前播报节目, 这对肢体语言、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关注、服装穿着也有很高的要求。

专业的表达技巧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电视是声像传播的媒体, 主持人除了用有声语言进行大众传播活动外, 还要进行非语言传播, 借助面部表情、手势、体态、举止等态势语言来传达信息, 与受众进行交流。俗话说“站有站相”, 气象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良好的站姿:自然、挺拔, 自信、知性、亲切的表情, 自然、大方的手势和姿态, 做到节目播报中沉稳、灵活、随机应变, 不断培养现场的亲和力、感染力, 从而真正树立起国家级气象预报节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气象节目具备一定特殊性, 要求主持人将专业的气象信息转化为观众易懂的语言, 如果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不过硬, 在播报过程中就会出现语言表达错误等问题, 不仅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 还会造成观众误会, 影响节目甚至媒体形象。

3. 突出鲜明的个性化风格

主持人的个性气质特点是形成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关键。没有个性, 就没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魅力;没有气质, 就没有内在的令人过目难忘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每个主持人的个性气质都源自主持人长久的既有文明素质、艺术修养与性格特征。个性化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个性魅力的主要表现, 儒雅和风度是节目主持人个性魅力的重要气质, 文化内涵是节目主持人个性魅力的根本保证。古人在形容美女的美貌和传神时总讲“传神尽在阿睹中”, 主持人正确把握和应用传神的“阿睹”, 在荧屏中与受众真实、自然、淡定、返朴归真式的交流, 一定是主持人个性气质培养最关键的神来之笔。

需要注意的是, 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风格不能凌驾于媒体与节目之上。每一个媒体都有其特殊的气质, 每一档节目的风格不尽相同, 每一位主持人的个性更是千差万别, 只有媒体、节目与主持人三者的风格一脉相承, 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地感染并感动每个观众。这就要求气象节目主持人要对自身进行慎重的分析与定位, 将其个性气质融注于节目之中, 与气象节目、电视媒体完美融合, 用最有魅力与感染力的气质与风格打动观众。

四、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精神素质

在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塑造过程中, 语言素质与专业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一切都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气象节目主持人, 仅具备这些硬件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从更高的精神层面进行全面塑造。

1. 良好的品格气质和道德修养

气象节目主持人在直播间面对着荧屏前亿万观众“说天气”的时候, 是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更是通过发自肺腑的爱心和言行, 传达着社会大众每日必需的资讯信息。

丰富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艺术修养, 专注敬业的工作态度, 充满真诚的爱心精神和对气象信息 (专职工作) 的高度敏感, 是我们气象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品格气质和道德修养。

我常换位思考, 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 在给病患诊疗时需要细心观察、倾听和科学诊断之后, 再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做到对症治疗;作为一名气象节目主持人, 是站在一个更开放的国家级平台之上, 代表国家级的权威形象, 为社会大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同样更需要了解观众的需求, 揣摩观众心理, 以高度负责的职业敏感度, 做好本职工作。

2. 优秀的心理素质与人格魅力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句话对于气象节目主持人来说同样适用。荧幕前主持人的形象光鲜亮丽, 在这背后, 每一位主持人都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文化水平、知识结构、主持技巧、个性风格, 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 这要求主持人具备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 以淡然如水的心态, 孜孜不倦地提升自身水平, 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人格魅力是无法伪装的, 它是主持人精神世界的完整体现, 也是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完美呈现。气象节目中, 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与无声行动与观众交流, 这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精神力量的传递, 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传递。主持人的形象、气质是不同的, 但个人修养应该是共通的。相比华丽的辞藻, 气象节目主持人人格魅力的真实展现, 更能从本质上打动观众。

气象节目主持人是国家权威发布代言者、气象资讯的传播者、百姓生活的贴心人。

气象节目 篇8

气象影视节目是气象部门展示形象的主要窗口, 也是气象公益服务的主要手段, 而气象影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节目制作质量的好坏和收视率, 省、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最初只是单一的天气形式预报, 现在已发展到有主持人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内容也由简单、单一性拓展到集成区域性, 从原来只预报未来24小时天气到现在气象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气象电视节目, 这是在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本人在从事多年的气象影视后期制作的工作中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影视节目中编导的作用

影视节目中编导无论是在节目的前期总策划还是到后期影片的制作, 对影视节目的质量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广泛的讲、还是狭义的说, 它对事实、政治关、文字形式关等各个方面, 必须通过对节目播出时间及先后排序等完美地进行组合, 这些都必须由编导亲自来完成。同时, 影视节目的编导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关注节目的收视率情况, 所以影视编导对于影视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二、目前气象影视行业中的编导人员现状

(一) 编导人员的组成

随着气象知识的深入普及, 气象科学已经延伸到了许多领域,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公众媒体节目, 已经深入百姓的心里, 成为百姓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气象编导分三种:气象编导、主持人编导、兼容型编导。

1. 气象编导

在大多数省市气象影视部门中, 编导都是具有一定气象知识的专业人员, 都是预报员出身, 他们仅仅注意天气好坏, 如大风、暴雨以及灾害程度范围, 这些虽然很重要, 可是对我们气象节目来说需要制作一些对观众感兴趣的天气情况的分析和解释, 这就需要气象编导充分了解天气现象出现的因果关系, 而我们的气象编导在这一点做得不尽如人意。

2. 主持人编导

由于各地主持人演播稿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写作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同时主持人对气象知识的匮乏也造成了节目时常出现错误。有的主持人认为观众看天气预报就是想知道未来天气是怎样的变化, 所以在节目开始就阐述了未来的天气变化;也有的主持人不根据具体的节目时长要求, 一味要求节目的悬念, 这是十分不必要的。

3. 兼容型编导

气象影视编导应该是兼容型的编导, 他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气象节目撰稿人, 而且有较高的文学写作能力, 把天气消费者放在第一位, 需要考虑每天必看天气预报的人群, 其分类为:对天气现象感兴趣的, 非常想了解天气发生变化的原因的人群;对有计划出行的人群;对户外作业的人群等。气象影视编导只有把要出现的情况考虑十分全面了, 才能提升一个气象影视节目的整体质量, 提高节目收视率。同时, 气象科学知识需要经过长期专业、系统的学习, 这样气象编导、主持人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二) 编导人员优劣分析

从气象影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来看, 目前的编导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整个编导队伍的发展时间比较短, 专门受过电视业务训练的人员比例不大, 普遍“重实用轻培训, 重经验轻理论”, 业务全面、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的编导专门人才奇缺, 科学管理相对滞后, 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缺乏有效匹配;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阻碍了编导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 建立适应发展的编导队伍

气象编导队伍在改革开放以来处在急剧缺乏中。气象节目编导必须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编导队伍, 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个人素质和过硬的技能, 主要包括节目策划、节目采访、节目拍摄、编辑制作等。其中气象节目编导还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电视专业素质, 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 灵性、悟性及韧性, 深刻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才能迎接新世纪电视事业的新挑战。

三、发挥编导人员在气象影视节目中的主导作用

(一) 气象影视节目发展现状

气象影视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国外相比气象影视肩负着服务大众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全国其他省的气象节目同吉林省一样都受到来自各方面制约压力与竞争, 包括:广告制作与运作、节目的播出时间及长度和其制作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而许多省是电视台自己制作气象影视节目, 只需气象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数据资料即可, 各省级气象影视中心制作一些有个性、有深度的节目是非常难的, 无论是节目的风格、资金投入, 还是制作技术、先进设备都会受到制约。在吉林省, 省电视台经常找各种原因调整气象节目的播出时间, 2012年5月将原来18点56分黄金时段的播出节目进行了调整, 只做城市景观播出, 不允许做背板广告, 而在非黄金时段18点26分新增加一档《新气象》节目, 虽说增加了广告的版面及时间, 但也增加了任务完成的难度。

(二) 气象影视节目的定位

目前从全国气象影视节目来看, 不是百花齐放的形式, 而是处于一种比较固定单一模式的状态。尽管各地的节目都有所变化, 但节目间的跳跃变化不大, 互补性不强, 要想改变现状, 我们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气象节目入手, 抓住不同人群的需要, 根据频道的特点及不同播出时间进行节目定位。如吉林教育电视台的《宝宝说天气》利用儿童语言的特点, 进行节目包装、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让不仅小朋友们喜欢看天气预报, 同时家长们也了解天气常识;吉林乡村频道的《乡村气象站》介绍与农民关心的话题, 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进行主持, 等等。这仅仅是其中一少部分, 仍然没有说明气象影视节目已经多元化了的突出特点, 但现在至少可以提出对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进行新思路的探索及改进。

(三) 气象影视节目中编导的作用

1. 根据气象影视节目定位进行策划

近几年来, 由于气象灾害不断发生, 为了保持气象影视节目的高收视率同时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气象节目正在不断创新。现在气象节目已由单纯的天气预报节目衍生出气象服务类、新闻类、资讯类、科普类和专家访谈类节目等, 所以一个节目内容是能否吸引观众的关键。气象编导在进行节目策划时, 首先应把要创作的节目定位成哪一类节目, 然后根据节目类型进行策划, 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普通的电视观众, 以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来定位感兴趣, 想了解的天气事件、信息, 尽可能使内容靠近普通观众, 如与气象要素非常有关联的滑雪、火险、病虫害、科普、生活常识等。吉林省《新气象》节目是主打节目, 主持人播报天气部分的时间非常短, 但是播出时间是在黄金时段, 如何弥补主持人播出时间少的缺陷是编导和主持人每天最花时间思考的一件事, 每天除了结合当天天气编辑演播稿外, 还有结合近期出现的异常天气现象给观众们介绍分析, 在天气相对比较好的时候需要制作一系列的生活、科普类的节目, 让百姓们对将来的天气可能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各种影响有个大概确切的了解,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收视率, 还可以增加节目的实用性、多样性, 还对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2. 创新气象影视节目

我国电视气象节目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 “看图说话”阶段的气象播报; (2) “照体宣科”阶段的气象发布; (3) “聚焦资讯”阶段的气象交流。而发达国家的气象节目其形态集中表现在: (1) 新闻性强; (2) 形式多样; (3) 信息最大化; (4) 播出频率高, 时效性长; (5) 主持风格各异; (6) 气象图形科技含量高; (7) 有良好专业气象频道的运营。

要想我国电视气象节目达到发达国家节目水平, 电视气象节目编导及主持人必须首先要了解电视语言, 懂电视, 知道电视技术以及主持人艺术等, 其次才是写演播稿。节目必须坚持“平民化”“精细化”和“生活化”的宗旨下, 他们身上肩负着电视和气象的双重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天气预报准确率的不断提高, 必须拓宽电视气象节目的创作思路, 编导要善于联想, 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再组合, 从而产生新的节目创意。还可以跨越行业和专业进行思考。例如吉林省都市频道《守望都市》栏目中天气预报节目侧重于医疗气象、生活气象等方面问题, 缺少一些有亲和力、趣味性强的元素, 如二维科普小动画、卡通天气符号等素材。与此同时, 我省要创新可在中国气象频道进行创新气象影视节目演练, 为将来各个频道进行前期准备, 如访谈类节目、旅游类节目、生活类节目、科普类节目、交通类节目等等。

(四) 气象影视节目的监制

气象影视编导或主持人撰写演播稿时一定要字数合适, 演播稿具有灵活性, 要针对不同主持人的演播风格进行区别对待。如果字数多, 主持人语速就会很快, 这样造成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一定能够听清楚, 虽然主持人演播非常卖力气, 但是也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字数少, 主持人语速会很慢, 停顿时间较长, 播报不自然, 这都不可取的。

气象影视编导对图文图像进行最后制作审查, 图文图像是否符合当天演播稿的需要;主持人的播报是否演绎得正确;最后达到节目的正确无误才完成一档完美节目。

(五) 建立完整的节目信息资源档案

制作一档赏心悦目的气象节目, 制作人员需要把日常美观的图文图像进行积累;编导需要把朴实的内容、专业知识进行长期积累, 只有把日常的信息积累起来, 才能对日后的制作节目更为有利, 节目制作得更加快捷。

四、结束语

概括来说, 随着“集中制作”“末端分发”工作的推进, 气象编导集编导、策划、创意、监制于一身, 这样的编导才是我们所需要气象影视编导, 才能使气象影视节目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严雪, 鲁亮, 王艳.浅谈电视气象节目中的编导意识.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八) ,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2, 112-115.[1]严雪, 鲁亮, 王艳.浅谈电视气象节目中的编导意识.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八) ,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2, 112-115.

[2]侯亚红.谈谈气象编导的新闻敏感.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三) ,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122-125.[2]侯亚红.谈谈气象编导的新闻敏感.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三) ,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122-125.

[3]丘良, 陈阳.演播稿质量与提升地市级天气预报节目的探讨.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 110-112.[3]丘良, 陈阳.演播稿质量与提升地市级天气预报节目的探讨.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 110-112.

上一篇:真空过滤下一篇:儿童益智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