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影视

2024-08-17

气象影视(共10篇)

气象影视 篇1

气象影视自诞生到现在, 时间并不是很长, 然而, 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一直都非常高。天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 因此, 人们对天气的关注度非常高。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电视气象服务受到了一些威胁, 气象影视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气象影视现状作了客观全面的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来提高影视服务能力, 让气象影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1 气象影视的现状

当前气象影视服务主要依托于电视媒体, 中央, 各省、市、县, 都有各自的天气预报电视节目, 有的是有主持人对着气象图进行气象解说, 有的没有主持人, 以图片加配音的形式播报天气。

1.1 气象影视内容单一, 缺乏创新

我国现在的天气预报节目, 形式单一, 纵观全国的天气预报节目, 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气象主持人的天气预报节目, 另一种是没有主持人的气象节目。有气象主持人的气象节目, 一般都是一位穿着正式的主持人, 对着气象图, 用一些气象专业词汇对气象进行解说, 播报城市天气的时候, 就是一些图片, 该城市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然后配音播报该城市的天气情况。没有主持人的气象节目形式更是千篇一律, 一般都采取图片, 音乐加配音, 来进行天气播报。从天气预报节目在电视台诞生到现在, 气象影视节目的形式一直都没有大的革新, 长此以往, 观众对天气预报节目会产生疲倦感, 影响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

1.2 气象影视服务与广告收益相冲突

气象节目凭借着突破性的节目收视率, 吸引了很多广告投资商, 因此, 广告成为气象节目的一项重要收益。然而, 由于功利心的影响, 气象影视将大量精力投放在广告上, 而忽略了气象影视本身的质量与效果, 气象影视节目一直没有改革创新, 使得观众群体不断减少, 影响气象影视节目的收视率。

1.3 气象影视人员专业技能欠佳

气象影视行业发展起来没多长时间, 相关专业人员非常少, 很多气象影视人员是半路出道开始做气象工作, 因此对于气象影视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无法为气象影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使得气象影视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另一方面, 从事气象工作的人, 大都只会解读气象云图, 能看着气象图分析未来天气情况, 但是对于气象影视, 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没有相关专业知识, 对于气象电视节目的包装, 剪辑, 设计都无法给出好的意见, 因此造成现在气象电视节目形式陈旧乏味。

1.4 新型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气象影视的冲击

如今社会已经在朝着网络媒体的方向发展, 电视慢慢被电脑代替, 现在人们获取天气情况的渠道不仅仅只局限于电视气象节目, 手机, 报纸, 网络都可以获取到气象信息, 人们对于电视气象节目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 气象影视仍然依托于电视, 无法为现在习惯于网络而忽略电视的群体提供气象影视服务。

2 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能力的措施

气象影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俗话说, 农民靠天吃饭, 天气不仅对农业有很大影响, 对交通、旅游等行业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 需要改变气象影视服务的现状, 寻求有力措施来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能力。

2.1 气象影视服务改革形式, 创新内容

气象影视服务多年来都以单一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造成观众视觉疲劳, 没有新意。气象影视服务是一种人文色彩很浓的节目, 应该采取措施让气象影视服务更接地气。具体来说,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可以换掉一身正装, 穿着打扮可以走休闲风, 播报语言可以跳出专业术语, 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为观众解说天气情况, 语言风格可以轻松、风趣, 将每一种天气情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能给观众温馨的提示。另外, 以往的气象广告都是以标榜广告的形式出现, 广告的效果并不明显, 可以在播报天气的同时, 融入广告内容, 将广告与天气完美结合, 让观众耳目一新, 既播报了天气, 也宣传了广告, 这样气象影视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投资商, 为气象影视积累资源。最后, 气象影视可以结合当地地方特色, 打造地方特色的电视气象服务, 每个地方都有其风俗特色, 将这些地方性特色融入气象影视服务中, 也是一种创新举措, 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节目, 加上主持人轻松的语言, 能给观众亲切感, 更加增强了气象影视服务的人文性。

2.2 寻求多渠道媒体作为气象影视服务依托

随着网络的发展, 电视慢慢被年轻人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现在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气象节目了, 因此, 气象影视服务要面向所有观众, 根据不同观众群体, 打造不同形式的气象影视服务。比如, 气象影视可以与网络视频合作, 创办网络气象节目, 填补网络气象的空缺, 网络的观众对象大部分为年轻人, 形式可以新颖, 活泼, 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对于不同观众群体, 在电视气象节目中, 可以开展特定主题的气象节目, 例如, 以动漫为主题开展电视气象节目。开发多渠道气象影视服务, 满足不同的观众群体。

3 总结

气象影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项目,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防灾救灾、旅游出行、农业交通等方面意义重大。气象影视服务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以人为本, 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气象影视服务。气象影视服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步伐, 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人们打造最优质的气象影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荣惠.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气象, 2009 (03) .[1]林荣惠.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气象, 2009 (03) .

气象影视 篇2

气象影视工作要做好,做大,做强,人才是关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提出了全面实施人才强业的战略措施,指出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气象影视节目工作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一方面,气象影视节目是一个电视节目,它具有电视艺术所有的特性,即影视艺术本身就是集体合作的艺术,需要各个演职部门协作完成创作.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气象节目,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因此,要做好气象影视工作,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作 者:韦宁  作者单位:百色市气象局,广西,百色,533000 刊 名: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2009 “”(32) 分类号:P4 关键词:气象   影视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新媒体下气象影视服务的发展思路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影视;发展思路

气象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影响,是广大市民每天都要关注的内容之一。特别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气象影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天气播报已经难以满足社会民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出现,为气象影视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借力新媒体来发展气象影视事业,成为亟待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下气象影视服务存在的问题

1.针对性不强

目前,我国各级气象影视中心所播出的气象节目都存在内容单一的情况,主要内容无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天气实况报道;二是气象形势分析与预报;二是一些与气象相关的生活指数预报。此外,鲜少有气象节目能够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气象信息服务,造成节目内容高度雷同,缺少特色与亮点,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可视性不高

气象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才能被观所接受和理解。尤其是一些灾害性、关键性的重大天气预报,在播报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讲解鲜活生活,才能让观众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从而针对性地做好天气预防措施。但现实中,多数气象影视节目只是简单地报一下温度、湿度、阴晴、霜雾、风向等方面的专业数据,并给出一些简单的提示和建议,不仅节目形式单调枯燥,观众实际能够收获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

3.及时性缺失

气象信息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应尽可能早地被公众所知晓,如果气象信息播报过晚,就无法发挥其预防指导作用,进而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但目前而言,一些基层气象部门即便预测到了雷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信息,也只能在电视台的固定时间段播放,使公众错失了最佳的防范、避让时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新媒体下气象影视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一些网络电视、天气APP、新闻资讯APP等都把目光瞄准了气象信息这块“蛋糕”,这些新媒体产品利用本身更新迅速、形式新颖的特点,配合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更多媒体元素的融合运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气象影视服务的不足,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使得传统气象影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大幅缩减,甚至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气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资源,对现代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这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而且,气象影视媒体经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专业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这是其他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一旦与新媒体进行结合,将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和潜力,为气象影视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三、新媒体下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质量的思路

1.提高节目质量

气象影视节目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改变千篇一律的播报方式和播报内容,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将气象数据和气象结论加工转化为面向特定受众群体的服务产品。例如,旅游类节目的主要定位就是为即将旅游的人群提供服务,其播报的重点应该放在未来几天,内容越细越好,不仅要提供当地各大景点的天气情况,同时也要提醒紫外线强度、沿线交通状况、气温高低等情况,真正为旅游爱好者的出行提供方便。

2.转变节目形式

目前,气象影视节目大都采用室内主持、演播室播报的模式,节目形态刻板、单一,为了摆脱这种单一形象的束缚,可以采取外景主持、户外播报的形式。例如,可以深入气象单位,直接采访气象工作人员;或尝试专家主持,用节目访谈的方式进行天气解说;或在播报当天的天气情况时,以户外采景形式让观众直观感受天气状况;又或是在遇到重大天气事件时,进行观众连线,在提高节目互动性的同时为人们答疑解忧。

3.提高服务理念

气象影视节目不能满足于特定时间段的播报服务,要打造自己的APP产品,或者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微博账号等,为用户提供更及时、详细的气象信息推动服务。同时开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受众随时随地采集、反馈当地实际气象信息,经气象部门以专业视角进行诠释后,与更多受众分享,以弥补先前预报出现的偏差。另外,要加强影视设备升级,引进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等先进影视技术,并运用这些技术来加强节目的后期编辑制作,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生动、清晰的节目画面。

4.加大人才引進

气象影视是一个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而新媒体环境下,要求气象影视人才不仅要懂气象、熟悉计算机,还必须具备更丰富的技能,如传媒运作,节目策划、新闻采编等。因此,气象影视节目要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的影视技术人才,同时定期组织内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气象影视团队。

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气象影视节目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促进气象影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气象影视中心要提高节目质量、转变节目形式、提高服务理念、加大人才引进,从而实现节目的创新和突破,开创气象影视服务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鹏.新媒体时代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建议[J].科研,2015(24)

[2]依航,冯雪君,张黎.新媒体时代朝阳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

气象影视 篇4

目前, 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常用、最快捷的媒介之一, 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以及宣传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关心天气怎么样, 而是更加关注为什么会这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防御等问题。以《天气预报》为代表的气象影视节目也在逐渐改版翻新, 使其能够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节目还针对不同的现象向观众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随着气象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 民众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1 气象科普宣传的概念

科普主要指的是对于科学知识或者技术的普及, 宣传则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科普宣传则指的是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将科学知识或技术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图像等, 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还能够达到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目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不断革新, 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气象影视节目在科普宣传中的优势

现代化的背景下, 信息高速发展, 多样化的气象信息为影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资源。目前, 信息资源本身并不缺乏, 真正匮乏的是信息的加工方式。枯燥、抽象的文字图表信息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才能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气象服务信息。并且气象影视节目的加工方式与其他媒体相比更具有优势。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天气预报等简单的节目形态, 而是被贴近民众的、节目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气象科技服务类节目所取代, 在气象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中占据重要地位。

2.1 收视率高

近年来, 社会对电视气象节目的认可度增强, 使气象影视类节目在所有电视节目中占据较大比重, 其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将气象影视节目作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平台, 能够促进气象知识的广泛传播。气象影视节目会针对各个频道受众的不同层次, 发布具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 并预报各气象信息的服务重点。因此, 相关部门也要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内容和深度各不相同的科普节目, 以迎合广大受众的收视需求, 不仅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还能使科普知识得到普及。

2.2 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的气象信息, 气象系统拥有的强大的综合观测网络, 为及时的获取各地的气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气象影视中心再依据不同的气象信息制作出内容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节目。当灾害性天气现象到来时, 要找好其切入点, 在对基础的灾害信息进行预报的同时, 还要延伸出该灾害形成的原因, 产生的影响以及该如何防御等问题, 并引导受众及时关注节目, 以达到信息传播与科普宣传的目的。

2.3 形式多样

电视作为一种常见的媒介, 能够将文字、声音和画面等融为一体。能够将卫星云图等高科技影像资料穿插在节目中, 从而深层次的剖析其形成机理。气象影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能够利用三位动画将我们看不到的空间形式变得直观、形象。这些功能是广播、报纸、科普手册等无法比拟的, 也是气象影视节目在科普宣传方面的最大优势。

2.4 连续播放

各个频道都会严格要求每期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 气象影视节目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天气状况, 对不同季节及天气状况下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按时播出针对性较强的、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节目。另外, 还要按照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科学知识进行延伸。这就需要先对一些简单的气象专业名词进行阐释, 在大众接收之后, 再运用这些简单的专业名词对一些复杂的天气现象进行解释, 从而使受众持续保持对该节目的关注,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2.5 人才优势

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及大众传播的双重特性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气象科学知识以保证气象科普宣传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还要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在气象影视中心中, 编导往往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人才, 对气象学及影视方面的知识都比较熟悉, 是有效沟通气象学与电视语言的桥梁, 能够实现将专业性的复杂的气象信息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气象服务信息。

3 气象影视节目与科普结合的实例

3.1 高温天气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 高温天气成为各大城市必须关注的灾害性天气, 高温对工农业生产、交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 做好高温天气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意义重大。第一依据当前的天气形势切入高温的话题, 介绍其预警信号以提高更多人预防高温的意识。第二高温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包括用水、用电、农业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第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高温问题, 主要包括避免在高温下作业、中暑后如何处理等。第四要提醒相关单位注意农业和森林防火、维护电力及水利设施等

3.2 雷暴天气

夏季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季节, 雷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影视节目作为实现气象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 首先要讲明雷暴形成的机理, 其次要了解预警信号代表的各个级别, 使观众能够明确雷暴的等级, 从而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再次, 要讲述雷暴过程所伴随的大风、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现象, 在这一过程要重点提醒观众如何防雷避雨。最后, 还可以简单介绍雷暴天气现象带来的各种危害, 并提醒个人和相关单位该如何防范。

参考文献

[1]雷庆更.浅谈电视气象节目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

[3]雷庆更, 连志鸢.发挥电视气象节目优势强化气象科普宣传.科技前沿, 2010.

[4]张梅, 陈小素, 陈宏义.对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

[5]赵维平.对当前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和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气象影视 篇5

【关键词】多终端服务;电视影视节目;交叉应用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变化,多终端的气象服务发展十分迅速,用户逐渐从传统电视终端向其他终端进行转移。有调研统计显示,2015年开始,互联网使用增幅高达112%;移动终端尤其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平板电脑使用增幅达到59%;电视同样脱颖而出成为明星,增幅高达78%。来自华通明略的调研机构联合发表的《2015年移动视频的价值和整合应用白皮书》中分析得出,2014年开始至今,公众在观看电视和PC端上网的时间上相比2013年分别减少1.7周/小时和0.8周/小时,其他终端视频的价值愈显重要。

借鉴国外目前多终端以“渠道为王 助推传播”的服务理念,对我国电视气象行业也带来几点启示,例如:打造真正优质的电视气象内容才会留住用户;梳理电视节目的品牌;打造多终端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如今移动和多屏时代的渠道,抢占用户注意力,并借助多终端体系来最大化自身的传播广度等等。

目前,我们熟知的多终端有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端、平板Pad端、手机Wap端、微信端和微博端等。以中国气象视频为例来分析,早在2013年已经在全国20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信号落地,覆盖用户超过2800万。频道每天24小时播出天气预报、天气新闻、经济气象、生活气象、气象科普类节目49档。为了更好地在多终端领域的服务,扩大节目的覆盖面,2015年6月4日中国气象视频网上线,开启了PC端的服务应用,但由于网站较专业,因此每日浏览量并不高。气象视频能引发公众最高的往往是生活类视频和灾害性直播视频,因此可将这两个方面的电视节目加以处理,综合运用到各种有影响力的多终端中,例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气象PC端和手机wap端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扩大影响力。纵观传统的电视气象节目,现在和未来应该大力提升多终端的传播价值才能协同电视影视节目产生更大效能。

一、在多终端投放电视节目产生公众最大服务效能

目前,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等多种PC端媒体平台都会根据最新天气热点,制作原创内容和栏目,深受公众的喜爱。尤其是像中国天气网的国内排名第一的气象网站,拥有每日约2000万的稳定点击,每天会将《联播天气》电视节目随时更新到PC端进行对外服务,这一方法,使得公众除了通过7:30的新闻联播电视渠道看到天气预报外,也可以随时从网络中及时获取视频信息。据万瑞统计平台用户点击地图来看,公众对此关注高,点击频繁,此类在多终端投放气象视频节目的服务效果也较好。

电视气象节目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及时选取其他终端,例如网站端、微博、微信端的优秀原创内容和资源制作成电视气象节目进行广泛应用,整合多渠道的资源,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利用。举例:11月8日是立冬节气,中国天气网提前在7日发布了《立冬时节补嘴空 饮食养生遵原则》的原创图集。7日晚上河北卫视原方不动地将中国天气网原创内容制作成了2分15秒的视频节目,8日发布后并被凤凰卫视、搜狐、爱奇艺等视频转载,用户点击量高。

其实电视气象节目也可以将网站端关注高的原创资讯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做成视频节目服务于公众。同样气象部门手机wap端、手机客户端、微博(各种官方微博)、微信(各种公众号)等重点领域不仅仅可利用多终端的领域资源还可以摘选、截取适合当下热点的电视气象节目,让一个内容、一段视频、一组图片进行多次利用,联合多终端渠道共同做好服务。

二、以多终端交叉应用的方式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传播价值

根据《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媒资产品手册目录①》中显示,目前,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有34档气象节目,围绕“健康”、“节气”、“科普”等主题制作了共计约4406期视频节目。这些节目只有较少部分经过软件截取应用在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其余节目几乎没有被利用起来。这些节目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并且从节目的内容等方面都极具创意。这些节目应该被重新利用在对外服务有影响力的PC端、微信、微博端,甚至是插播在图文资讯中。

只有通过多终端领域将现有气象影视节目资源充分利用,才能扩大电视气象节目的覆盖面,同时提高公众对气象的普及率,达到较好的传播价值。很多主流网站端都早已使用了图文资讯+视频自动播放的模式,我们气象部門的许多终端都应该尽早在相关文章中增加电视节目的插播或自动播放。

三、电视端到多终端的视频技术将逐渐打通融合

当然现在的电视气象节目不能直接运用到网站中,因此应该加快从电视端到多终端的自动化视频技术力量。目前,主流视频互联网公司拥有一套集视频收录编辑、直播业务管理、全媒体资源管理、视频在线编辑、播放器广告资源管理、视频应用统计分析等功能视频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做到四点:

(1)系统能够从SDI信号流中,经过软、硬编码器实现直播流采集、拆条、转码和发布,最终将直播流信号发布至互联网,并通过搭载成熟化的播放器提供公众观看;

(2)系统可供设置定时拆条任务,将直播流中固定时间段的节目自动拆出,降低人工拆条的时间成本;

(3)系统提供人工在线编辑功能,可由编辑人员将大段的本地或直播流视频节目拆成小段落,适用于素材收集;

(4)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格式视频上传和编排,编辑人员全部工作可在系统内部中完成。这种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在气象服务网站中,并且逐渐在各个终端进行融合、打通。

四、电视气象影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采用多终端手段进行产品、视频、内容的整合利用,将有利于扩大气象影视服务的应用领域。对于电视终端,应该将电视气象节目与气象互联网平台联合,将电视气象节目进行多次加工利用,并广泛传播;在新闻联播等品牌电视节目中,宣传推广网络端的平台,并在节目中将微信端二维码多次进行穿插应用,微信扫码与手机wap端的活动相互联合等方法,共同在手机端与用户开展活动,达到服务实时互动的效果;通过官方天气微博,实时转发热点视频和各渠道的图文资讯,增大微博端的传播效果,扩大服务影响力;研发适合pad端、互联网电视端的人群特点,更加偏重视频节目和精彩图片,打造适合于这类端口人群的个性化网站和版面;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自媒体视频上传的功能,定期将品牌视频节目进行上传发布,借由第三方视频平台独创自己的气象栏目平台等等。这些都是未来串联起各个终端的方法。

通过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和多终端交叉应用的渠道推广,将会给电视气象节目带来新的活力,创出气象品牌,同时拓宽气象服务的多终端领域,为公众产生最大服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陈钻,2015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大数据与智慧气象服务,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 马文晶,2015年,安徽省气象局,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如何发挥气象影视的作用,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注:

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与设计 篇6

1 气象节目包装和设计的思路和作用

1.1 包装和设计的思路

现代化气象节目制作不仅是为了传播气象信息, 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气象节目的包装和设计必须从促进产品品牌开发和营销层面开始实施, 要求整体思路的构建和创作具有更加强烈、鲜明的识别体系, 彰显气象信息的精确性、节目画面的创新性和美感, 使其逐步形成完整、规范的运作模式, 从而使气象节目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 还具有广告销售价值。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加, 精细化节目、独立专栏节目的开展, 气象影视节目可根据地方特色, 借助栏目版块实现内容的深度拓展。在精细化的基础上, 天气预报节目可根据频道进行不同的定位, 表现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使其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包装和设计是塑造节目形象的最佳途径, 可结合不同频道节目的风格, 选择合适的主调色彩元素, 呈现该频道节目特有的含义。同时, 可使用各种节目的制作处理软件丰富节目版面的表现形式, 打造独立气象对节目品牌的影响力, 并通过统一的理念和行为规范群众的感官和意识。

1.2 包装和设计的作用

任何节目的包装和设计都是为了突显个性特征, 增强人们对节目的辨别能力, 确定节目的品牌定位。通过将包装形式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 可呈现给观众更加精彩、具有欣赏性和使用性的节目。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 节目的多元化, 各个频道与节目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观众有权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或放弃一档频道或节目。在这种情况下, 气象影视节目因播出时间段特殊、播出时长和专业性局限等因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因此, 有必要进行气象节目的包装和设计。

2 气象节目包装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1 包装和设计的原则

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和设计的原则主要从4个方面体现: (1) 适位原则。应对节目、受众人群定位, 根据大部分观众的感官和服务需求, 明确节目的包装和设计功能。适位原则是节目包装的关键点。 (2) 统一性原则。任何节目的包装和设计都要遵循统一性原则, 即节目与频道整体形象的统一, 从而实现在频道内气象节目的独特色彩。同时, 节目的版块、内容、色彩和音响等方面需要有统一的整体效果。 (3) 差异性原则。节目包装是为了使观众更好地区分节目, 因此, 节目的包装和设计应遵循差异化原则, 突出气象影视节目本身的特色主题, 以加深观众的印象。 (4) 渐进原则。包装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树立节目的品牌形象, 任何一个节目包装完成后, 要继续对包装系统进行维护和修复。在改版时, 改版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应避免流失固定的观众。

2.2 包装和设计的要求

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和设计的基本要求为:该节目必须与所在频道的风格、类型保持一致, 从而体现统一、和谐的播出风格;气象类节目不同于其他电视广告节目, 包装和设计风格要沉稳、大方, 不能太花哨, 并体现出天气节目的权威性。

3 节目包装和设计的要素

3.1 形象标识

形象标识是节目的基本重要元素, 是节目的属性呈现。形象标识可以出现在节目的任何段落中, 起到统一版块、增强节目整体性和有助于节目品牌推广的作用。优秀的标识可深入人心, 使人过目不忘, 如果标识的特性与节目频道的特性之间具有鲜明、协调的配合, 则能更加增强观众的视觉识别感和节目整体风格的一致感。

3.2 色彩

色彩在气象影视节目中具有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的作用。在进行节目的包装和设计时, 色调的调制应贯穿于节目片头到片尾的整个过程中。色调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气象信息氛围的色系, 且整个节目的色系选择应统一, 这有利于节目的规范化和观众对节目的色彩识别。一致性的画风和协调的气象信息等设计元素可使整个节目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泛, 从而体现节目的整体感。

3.3 声音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和音效等元素, 是气象影视信息的直接表达形式之一, 也是节目成败的关键环节。优秀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和设计中的音乐应与色彩、形象设计的搭配协调一致。比如选择背景音乐时, 可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 使观众无需看到画面就能判别节目属性, 且具有亲切感。由于大部分观众是为了获取气象信息而收听节目的, 繁忙时不观看屏幕, 只收听声音, 并从中获取气象信息。因此, 气象声音的包装和设计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气象影视专题片策划制作探析 篇7

气象影视专题片的策划制作

1.气象影视专题片的选题

一部优秀专题片的诞生离不开选题, 首先, 做到的就是选择好专题片的材料。在气象专题片中, 题材跟气像是紧密联系的, 一切题材的源泉从气象知识入手, 或是具有代表性的天气情况。作为影视专题片制作人员, 专题片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方面着手, 也可寻找一些具有特色的, 或者是总结制作重大的气象事件。深圳气象频道科普专题片—《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中, 通过去拍摄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以及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这之间做对比, 从而以雨为主题向观众普及云的知识, 从而创作出更为广泛并与气象联系密切的专题片。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 创作人员在前期必须对这些素材熟悉, 制作出的题材就更容易把握, 后期的脚本, 拍摄制作就会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其次, 专题片的片名应摆脱千篇一律的格式, 而是做到精进且吸引人。一部好的专题片在选择片名时, 一定要本着不脱离主题、紧扣题材的方式才草拟, 在进一步修饰的过程中, 也要多注意考虑将片名起的新颖并且富有创意, 符合大众那一探究竟的心理。

2.气象影视专题片的主线

在制作一个重大气象事件的专题片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讲述, 也会有不同的记忆, 这就要求围绕最真切的重大气象事件亲历者的切身感受来展开对主题的完整展现。一切都要记录一次自然灾难的发生原因、经过及结果, 并从中汲取出可贵的经验, 把亲历者的讲述作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融合到整个事件中去, 无疑会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事件的真相, 并能激发出观众最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 从而引起反思, 达到理性的认同。如此专题片的轮廓就很清晰的表现出来, 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能更好的通顺结合。

3.气象专题片的文稿撰写——脚本

气象专题片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顺着主线融会贯通, 更要考虑筛选出来的素材是否能够更好的表达专题片的内容。因此, 任何专题片在制作之前必须先要有内容, 再写脚本, 然后摆设制作。在写脚本时要考虑所写的内容是否能能够找到预知相应的素材画面, 如果是容易的, 就尽量多编辑添加些富有景象的素材画面, 使画面显得饱满:若是某方面找素材比较困难, 就最好避开。因为在专题片中所提及的, 就是在后期制作中需要考虑的, 如果素材与内容之间能够产生共鸣, 再出完整的作品后就不会产生于画面不适宜的内容。当然在面对剧烈自然灾害, 比如台风或是地震时, 因为所处环境危险系数高, 所以只能是把这些灾难造成的影响从房屋、树木以及人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 使专题片的说服力更强。

气象影视专题片的后期制作

1.镜头的选取与衔接

镜头中所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去节目对应的内容一致或是整体相关, 如果镜头中所记录的景象暴雨所需要的内容无关, 那么再好的景象在专题片中也是不被需要的, 但有些镜头的质量不是很高, 但在专题片的内容中有需要用此镜头来进行表现, 这就必须要添加进去, 更真实的切合现实感。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是摄像机拍不到的镜头, 这时就可以借助二维、三维动画或是FLASH动画来制作。镜头见的衔接经常使用特技进行处理, 但是在事实性、科普性较强的气象专题节目中, 最好可以采用淡入淡出、硬切的衔接方式。

2.字幕的迭加

脚本中提到的重要数字、数据, 如时间、量值、变化值等, 应当爱用字幕迭加在屏幕中完整的呈现, 加强观众对这些信息的索取, 所迭加字幕一定要带入通道, 并且要严格检查字幕信息是否出现错误以及漏洞。

3.背景音乐的添加

气象影视专题片中的音乐是带动整体节奏的主要部分, 音乐的选配首先要符合专题片中所凸显的题材以及表达的感情, 还要考虑到解说词。一部专题片可选一首或是几首乐曲穿插在内, 这不仅需要跟镜头画面保持相适配的关系, 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加入音像效果, 根据解说整体进行画面与内容的处理, 如瀑布声、风声、动物的走路声、树枝折断的响声等, 但是对于科普类的气象影视专题片, 自然音响是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

结语

全媒体联动的气象影视服务策略 篇8

气象影视服务是集科学性、权威性、官方性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是公共气象服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气象事件特别是灾害天气过程发生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将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快速、高质、滚动地播出,让公众及时直观地获取现场天气实况、预报预警信息、防灾指导等服务信息,它是气象“防灾减灾”公众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新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使其在人们的信息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影视等传统媒体通过与新媒体的联合、互补,可以达到更为有效的传播效果和服务效益。

广西是南部滨海北部多山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暴雨、干旱、台风、地质灾害等严重地影响着全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要根据气象影视自身条件和服务特点,建立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创新服务模式。

2 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多层次联动、多渠道协作的新闻采集网络

新闻素材采集渠道单一、采集能力不足一直是限制我们节目策划、制作的困局之一。特别在重大气象事件服务过程中,我们更是需要将大量的新闻资料快速地收集、整理起来。逐步建立起高低搭配、多层次联动、多渠道协作的新闻素材采集体系,是节目策划成功的关键。

(1)随着卫星转播车技术和3G直播系统技术的成熟,2006年开始,中国气象频道采用卫星转播车多次对台风进行现场追踪报道;2010年3G技术成熟以后,全国部分省市气象影视部门开始引入3G技术进行气象新闻直播,使气象影视在重大气象事件服务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2)近年来,我们已经使用开通到县级气象局的全区地面宽带网络系统、可视会商系统及观测场视频监控系统等,来收集、传递现场记者及各市县上报的气象新闻和灾情报告,进行远程视频采访和视频直播。广西在各市气象部门建立专职新闻通讯员队伍,配发摄像设备并定期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下达年度新闻采集任务,成为广西气象新闻采集的主要力量。

(3)通过与区内各部门合作,利用他们的新闻采编力量来收集新闻资料。目前,广西气象局建立了广西电视台记者站,与之形成新闻输送、交流合作渠道,是我们重大气象新闻视频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与农、林、水、民政、地质、旅游等部门协作,利用他们的部门优势和通讯员队伍,收集相关专业的新闻素材、资料。

(4)利用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设备进行新闻素材采集。通过互联网络,可以快速地收集文字、图片及网友自拍的视频素材,如各地方论坛的灾情讨论帖子和实景天气图片等。我们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来传送图片、视频和语音报道,我们以前远程电话采访往往采用直接拍录电话免提音的方法,操作复杂,效果不佳,2013年,对台风“优特”报道中,我们尝试用手机录音,并传送语音、图形文件方式,进行远程记者采访报道的回传,可以及时处理多路回传的报道,声音质量也好很多。利用新媒体搜集、传送新闻素材,可以获得更为开放的信息来源,在传播速度和手段上取得新的突破。

3 制作兼具时效、深度、厚度、广度的气象影视系列服务产品

(1)以气象事件为主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分阶段服务。以气象事件发生、发展以及造成影响的特点分阶段策划系列报道,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各有侧重。过程影响前,报道重点应放在过程预报、预警、组织防御上;过程影响时则重点放在已经造成的影响、未来发展、应急补救措施以及受影响人群的感受等方面;而过程结束后,则应做好过程的总结报道以及天气对善后工作的影响上。

(2)根据不同媒体或频道的特点设置报道重点,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各节目间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能围绕主题。①根据不同目标受众,节目的内容设置、表现手法有所侧重,如都市频道,节目应当以城市防灾和城市生活提示为主,农业类节目则以农业防灾和灾后生产恢复为主。台风过程中,沿海城市重点关注大风、暴雨,而内陆山区则侧重于暴雨和地质灾害等。在有线电视点播系统和网络、手机等可以反复播放的媒体,可以制作一些以避险、防御措施为主电视专题片。②合理布局,把信息的快速播发和深度解读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在气象事件发生过程中,最新气象信息的快速、滚动播出,可以使观众及时地获取现场天气实况、预警信息、防灾指导等服务信息,指引观众采取相应的防灾避险措施。而专题报道类节目,则可以通过现场采访、专家连线、专题片等方式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让观众获得全局性的、解释性的信息,以满足他们了解事件发生、发展深层次原因的需求。2011年,我们对台风“海马“进行专题服务过程中,派出了3组“追风”记者到沿海地区进行采访,制作了反映气象、渔业、盐业、学校、医院等部门防台情况,包含现场采访、专家连线、最新预报、防台措施专题片等内容的专题节目,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3)精心策划节目内容,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等方式对信息、数据和事件进行解读,通过比较加强观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挖掘观众的“兴趣点”,使传播内容“立体化”起来。①通过对已知的数据与历史上类似事件进行比较,可以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比较性的认识,从而按原事件造成的影响、危害采取相应的防御避险措施。如我们常听到这样的介绍“这个台风在移动路径和强度上与某年某台风很相似,当年该台风对我区造成了……”②在事件的前期报道中,由于时效原因,可能会缺乏相应的数据资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高考从原来的7月份改为6月份最初是因为天气原因:南方地区很热,并且进入汛期。这种改动是不是每个地区都受益呢?通过统计发现:对当地来说,6月高考期间的天气比原日期要多雨!从天气上来说,当地并没有从改期获益。通过类似的比较方法,可以拓宽节目的策划思路。③通过同一事件对不同地区的影响进行比较,加深观众对事件全貌的认识。如冷空气过程中,受影响地区的大幅降温与还未受影响地区的升温作比较,台风过程中沿海地区的暴雨与北部山区高温作比较等,都可以成为吸引观众的兴趣点,提高观众的收视热情。

(4)注重多角度、人性化、故事化的节目形式,突出报道的感染力。①从报道形式上来讲,除信息发布、记者采访、专家评论外,还可以采用特写、花絮、观众问答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采取社会新闻的处理方法,在趣味性上做文章,多层面地反映事实真相。如开设“暴雨围城中的众生相”等环节。②抓好传播内容与观众的贴近性,从观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切入,让观众能及时、迅速、全面了解事实真相,为观众答疑解惑,这也是体现节目贴近性特点,吸引观众的一个有力武器。③可以采用“以小见大”方式,以个人的视角,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报道。把人作为报道的主体,伴随人的活动来展现事态发展,层层剖析。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报道内容更“人性化”,更具感染力。

(5)发挥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优势,形成有效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加强电脑图形处理新技术在节目中的应用,加大对观测数据、预报产品进行视觉化转换的力度,把复杂的天气知识、信息“简化”或“通俗化”,如各种形势示意图、气象要素统计图、动画以及通俗化的解说语言等,以便于广大受众的理解,加深认识。

4 建立高效快速、全媒体联动的立体化传播方式

在重大气象事件过程中,要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全程连续、密集、快捷、深入的传播,单凭电视媒体常规化的节目体系很难实现。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建立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报刊、音像出版等多媒体、多层次、多渠道互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综合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无缝隙的立体传播网络。

(1)在重大气象事件服务过程中,电视服务已经形成各频道节目、省级与市级节目围绕主题、各有侧重的服务格局。同时还与广西资讯频道达成了重大天气过程连线直播制度,每天多次进行连线直播采访。

(2)与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联动播出。在多次重大天气过程中,广西电台多次与气象编导或外景记者进行电话连线直播。编导多次应邀为地方报纸提供灾害防御、生活提示等科普及服务稿件。

(3)与中国天气网等主流网站合作,除了节目点播板块外,还制作发布灾害防御知识科普专题片。同时,通过一些网站论坛收集网友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及反馈意见,丰富节目资料来源,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还可作为节目改进的依据。

(4)编导及主持人还把节目信息视频、图片及文字上传到单位及个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中,并与网友形成互动。

5 结语

气象重大事件特别是灾害性天气过程往往涉及面广、影响大,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都极为关注,气象影视部门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服务能力,建立高效科学的服务体系,可以逐步打造“防灾减灾“的传媒品牌,为把气象影视事业建设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事业在新时期重要的业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气象影视是公共气象服务一个重要窗口,在重大气象事件特别是灾害天气发生时,通过建立多层次联动、多渠道协作的新闻采集网络,制作兼具时效、深度、厚度、广度的气象影视系列服务产品,建立高效快速、全媒体联动的全媒体立体化传播等方式。逐步完善服务模式,树立起省级气象影视“防灾减灾“的传媒品牌。

关键词:气象,影视,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孟君.网络与传统媒介传播的比较研究[J].科学新闻,2005(4).

[2]聂建成.网络视频传播冲击下受众心理需要的嬗变[J].影视镜像,2011(3).

气象影视 篇9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架构设计

该系统采用c++builder为开发平台, 针对MS Sqlserver进行数据库开发, 主要完成工作平台设计和数据库开发两个部分内容, 采用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

1.2 系统流程设计

由开始进入登陆界面, 输入正确密码后进入主界面, 在主界面中有稿件编辑、素材管理、稿件查询、资料查询等四个栏目, 在稿件编辑和素材管理中进行操作后, 用户可进行保存。

1.3 系统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 将系统分成主模块、稿件编辑模块、稿件查询模块、素材管理模块四个模块, 各模块结构如下:

2 系统实现

2.1 主模块

主模块除了能够灵活调用稿件编辑模块、稿件查询模块、素材管理模块各个子模块以外, 还集成了各类预报产品、节目策划以及相关的网站地址等, 能够使用户从一个平台直接调取查询所有资料。

主界面设置了动态更新区域, 实时显示最近一周天气预报节目的服务重点以及相关值班人员信息, 用户可快速获取近期节目服务情况。

主模块还设置了重要文件自动提醒功能,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 主程序能够主动检测目标服务器上有无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号预报等新文件的产生。

2.2 稿件编辑模块

稿件编辑模块是编导人员进行稿件创作的主要平台, 模块启动时程序将连接数据库, 从数据库配置表中读出相应的信息并给对应控件赋初值, 由编导人员在选项中选择相应信息作为该稿件的关键字保存。

编导的创作部分包括稿件内容、图文设计、服务重点三个方面。有编辑、保存、打印三个功能按钮对稿件进行处理。

由于每档天气预报节目都有规定的长度限制, 因此稿件也有字数要求, 鉴于此, 系统设置有字数统计功能。

2.3 稿件查询模块

稿件查询平台的使用对象, 还包括主持人、制作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当编导完成当天的稿件创作后, 其他工作人员可在安装有编导平台的任意终端, 调取当天节目稿件进行浏览。

稿件查询模块启动时连接数据库, 从数据库配置表中读出信息并给对应控件赋初值。使用者可选取相应的信息作为关键字进行稿件搜索查询。

稿件查询支持以节目名称、值班人员、日期等关键字排列组合进行查询, 单击查询按钮和查询结果, 将显示出对应稿件详细内容、图文及服务重点。

2.4 素材管理模块

除了日常节目稿件以外, 编导在长期工作中还积累了大量与天气相关的内容素材, 这些知识零散的分散在日常节目当中, 因此我们专门开发了素材管理平台。

素材管理模块启动时连接数据库, 从数据库配置表中读取信息并给对应控件赋初值。该模块即有素材编辑保存功能, 也有素材查询功能。

当编辑素材时, 编导先要选择素材分类、季节、天气、标题等项目供选择或填写, 完成后可将当前更新的素材保存入数据库。

当查询素材时, 编导先选择好素材分类、季节、天气、标题四个项目的任意排列组合, 单击查询即能获得素材的详细内容。

该模块另一项重要意义, 是能进行历史资料的导入, 方便编导将来查询使用。

3 系统应用

气象影视编导管理平台, 通过制定统一的稿件编写流程和稿件编写格式, 进一步推动了气象影视业务规范化进程。它一方面减少稿件编写的操作步骤, 实现资料快速获取查询;另一方面, 每天录入的稿件和素材集中保存, 方便业务人员查询再利用;此外, 与稿件相关的数据信息, 如值班人员、入库时间, 服务重点等, 也形成了值班日志, 完整的记录了业务运行情况。

气象影视网络安全与系统备份管理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普及,人们能够轻易地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便捷,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世界并不太平。据美国FBI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而全球平均每2 0秒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入侵事件。在我国每年因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破坏造成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

气象影视节目作为气象部门对外宣传、服务大众的重要窗口,天气栏目已成为人们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每天的节目运作更是离不开电脑和网络。据调查显示,目前地市级,特别是县(市)一级的气象影视制作系统都是单机,没有备用机。因此,为保证网络及制作系统正常运行,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对现有的工作环境、设备等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安全措施。

2 气象影视系统及网络安全

目前,漳州气象影视中心有8台电脑分为两个系统。其中6台作为业务用机系统建立中心局域网,再与气象局内网连接,通过局大网上互联网;一套影视非编制作系统和一套节目配音系统组成影视制作局域网,通过独立的光纤专线与电视台、数字网络中心联网完成节目文件传输。

一般来说,普通的网络用户,容易导致网络安全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病毒问题、非法访问和破坏(“黑客”攻击)、网络缺陷、管理的欠缺及软件的漏洞。在影视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病毒问题、管理欠缺、使用非正版的软件问题。

当前,安全产品主要以安全软件产品为主,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管理、认证授权、加密等软件产品,其中以杀毒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中的防火墙应用得最为广泛;硬件产品包括安全服务器、硬件加密机、物理隔离卡及基于硬件的防火墙等。

影视中心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安装多种杀毒软件(有瑞星杀毒软件、江民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气象局大网安装防火墙,严加管理、设置密码口令,去掉不必要的文件夹共享,还有对系统及软件及时、定时地升级。

3 影视系统安全管理与措施

每天气象影视工作离不开中心的每一台电脑,只有保证每一台电脑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每天气象影视节目的正常制作播出。因此,对中心的工作环境、电脑用机应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和管理办法。

3.1 影视制作系统硬件采取的措施

按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标准对影视制作机房安装防雷装置,做好防雷措施。所有的电脑要接地良好,接地符合机房防雷要求;并配置专用UPS电源,以防停电、断电对电脑系统造成损害。

3.2 影视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安全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基础,安全技术是配合安全管理的辅助措施。不管是业务用机还是节目制作用机出问题、故障都将影响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及播出,因此我们制定了《影视制作室工作环境管理》、《影视中心用机管理办法》和《节目制作机管理》。

4 气象影视系统的备份管理

制定网络及系统安全措施,还是难保万无一失,如系统硬盘可能出现问题,制作系统有必要进行备份。下面以使用最频繁的字幕系统备份方案为例加以分析。

系统介绍:W i n d o w 2 0 0 0操作系统+FQ-RT2000图文制作系统+Title Studio图文动画字幕创作系统Version 1.0。主要用途:每天“天气预报”、“旅游气象”、“生活气象站”节目上的字幕;文字,图形,图像,天气符号;调用天气预报资料;节目由时间线输出MPG2格式的文件。

4.1 重新安装恢复系统

备好W i n d o w 2 0 0 0操作系统;F Q-RT2000图文制作系统;Title Studio图文动画字幕创作系统Version 1.0;其它应用程序Photoshop、Premiere、AdobeEffect等软件,天气预报调用程序;实时备份编播记录以及各种配置文件。须备份的编播记录文件有:天气形势、旅游景区、旅游气象、一套天气预报、二套天气预报,生活气象站等共四套节目的编播记录文件,须备份的配置文件有qx.ini。

恢复方法:先安装Window2000操作系统;显卡、网卡、FQ-RT2000图文制作系统;Title Studio图文动画字幕创作系统V e r s i o n 1.0;其它应用程序A d o b e Photoshop、Premire、Adobe Effect等软件,天气预报调用程序,再将备份编播记录以及配置文件拷回原处即回。此种方法恢复安装系统虽可行,但较为复杂,最快也要3-4个小时才能恢复完成(由于恢复时间太长,无法满足业务需求,这种方法一般不采用)。

4.2 克隆还原安装

安装好操作系统、显卡网卡驱动、字幕软件及应用程序后,用Ghost对C盘进行克隆到镜像文件备份,将克隆文件刻盘保存。

具体做法:启动Ghost,在Ghost主界面下选择“Local→Disk→Partition→To Image”命令;选择第1硬盘第1分区;设置镜像文件名Last.gho,存放位置第1硬盘第2分区;点击“Save”按钮;选择镜像文件的压缩方式,点击“High”按钮;系统即开始制作镜像文件,用大约10分钟制作完成。生成的镜像文件Last.gho,刻盘保存。

恢复方法:先克隆还原安装;启动Ghost,在Ghost主界面下选择“Local→Disk→Partition→From Image”命令;选择镜像文件Last.gho;选择目标分区第1硬盘第1分区;恢复镜像文件源分区;开始从镜像文件恢复分区。恢复完后,再将备份资料拷回即可。此法恢复快,一般十分钟可完成(由于恢复时间不太长,又不用添加新的硬件,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4.3 硬盘克隆备份

制作主机一般有两个硬盘,一个为系统硬盘,一个为资料硬盘。有时会碰到硬盘出现故障,无法克隆还原或进行系统重装时,只能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换掉原有的硬盘,换上克隆的新硬盘;再将备份资料拷回原处即可。

具体做法:启动Ghost,在Ghost主界面下选择“Local→Disk→To Disk”命令;进入系统硬盘→克隆的新硬盘(容量要大于等于系统硬盘容量)→原有系统硬盘分区大小→确认,按原有系统硬盘分区进行分区对拷;其他资料,实时备份。

恢复方法:打开主机箱,将原有系统硬盘卸下,换上对拷的新硬盘,再将所在备份资料拷回原处即可。用此方法恢复快,一般3-5分钟即可完成(这种是最简捷的恢复方法)。

5 结语

网络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只有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风险性,提高安全意识,才会把网络系统安全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及时做好系统及重要数据的备份,才能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教材.群众出版社.2003年出版.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上一篇:展示式教学下一篇:液压机械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