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2024-06-26

气象(共12篇)

气象 篇1

气象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基层气象工作的坚强支撑。基层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石, 是气象事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关系到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和气象服务效益的发挥。只有把基层气象工作做实、做好、做活, 整个气象事业的发展大局才能运行的更顺畅、更高效、更富有活力。切实做好基层气象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切实提高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能力

综合气象观测是整个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基层气象台站要做好气象观测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气象观测工作, 充分认识气象观测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必须把观测业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管业务的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观测业务质量上。观测员是保证观测质量的主体, 要加强业务学习, 严格执行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确保取准取全第一手气象观测数据。二是基层台站的领导要妥善处理好业务与科技服务之间的关系, 关心观测员思想、工作和生活, 切实解决观测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观测团队中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基层台站设备建设。目前, 作为基层台站, 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固态降水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观测, 因此, 着力解决全部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问题, 对于提高观测质量和水平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基层台站的装备应急保障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观测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资料信息的及时稳定传输。台站在自动化观测设备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有目的、有计划地储备齐全各类备用仪器, 确保业务质量的提高。

2 提升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基层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性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好坏是评价整体气象工作的关键性指标, 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气象部门工作的评价优劣和认可程度, 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基层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预报质量。目前基层台站在预报的制作发布方面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作为预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省、市级台站必须加强基层台站预报人员的培训, 加强基层台站订正预报的指导, 才能提高预报准确率, 要依托雷达、卫星、气象探测资料,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体系建设;二是要继续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 加大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投入, 建立到村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信息系统, 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让农民从更广泛的渠道获取气象服务信息。三是在充分了解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 气象技术人员要主动走访特色产业农户, 了解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为他们量身定做农业气象服务材料。一旦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 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3 加快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 提高职工生活工作水平

基层台站基础设施的改善关系到广大基层台站职工的工作环境条件, 关系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基层台站, 一方面要撰写基础设施改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争取国家中央资金或地方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要自筹资金, 继续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 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 让职工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同时, 要坚持关心职工生活, 关爱离退休职工。

4 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要发展, 人才在第一位而提高基层台站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能力强、职工队伍素质高, 单位和谐稳定、团结奋进将为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选拔基层业务技术骨干人才。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人才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人才队伍在综合观测、公共气象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要优先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业务工作岗位上, 要严格执行岗位考核制度, 对考核不合格的坚决实行待岗再培训。要坚持站内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 鼓励业务人员撰写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 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创先争优。

5 大力推进基层台站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

基层气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 大力推进基层台站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 集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作为基层台站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一项重要任务, 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让局务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消除职工的顾虑, 增强职工参与管理、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 要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树立良好的气象部门形象,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一是要建立固定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场所[1,2]。二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向社会公布事业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等。三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 不断扩大气象廉政文化的社会影响[3,4]。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的开展, 可以有效地提升单位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敬业爱岗意识和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意识, 在单位形成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促进基层气象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6 健全机制, 加强管理, 确保气象工作规范有序

要建立健全基层气象台站的各项管理规定, 不断完善《局务公开制度》《三人决策制度》《财务报销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工作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 坚持局领导带头执行, 率先垂范, 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 按章办事, 使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气象工作中发挥有利的保障作用, 确保气象工作规范有序。

基层气象部门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可以为整个气象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助于增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气象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气象人才建设再上新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再出新成果、基层气象工作再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纪晓建.新时期基层气象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风, 2012 (5) :237.

[2]杨惜春, 马新建, 林杰星.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内蒙古气象, 2012 (1) :45-46.

[3]刘伟, 徐克广.深化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效益审计[J].中国审计, 2012 (7) :72-73.

[4]张武龙.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调研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6) :12-13.

气象 篇2

在县委、县政府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于3月29日,及时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动员会,成立扶沟县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李卫东主任负责具体学习事宜。制定了学习实践方案和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学习调研办法。按照方案、办法由局领导牵头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实地考察了新农村建设成果,举行了座谈会,听取了村委领导班子对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5月6日转入到“分析检查”阶段。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围绕“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主题,进行“四对照、四查找”,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发言提纲。会上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形成了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7月17日转入整改落实阶段。局党支部在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了《县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将整改措施具体落实到各股室、各责任人,明确期限,落实责任。党支部把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学促改。

范文网

二、围绕公共气象服务,努力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一)基础业务质量稳中有升

(二)扎实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6月5日,正是我县小麦收割高潮,我局根据多种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6-8日,我县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给麦收工作带来不便。于是便向县政府作了汇报。县政府果断采取措施,一是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发到各乡镇场,要求积极组织机械收割小麦。二是要求联通公司向手机用户发短信,抢收小麦。我县6日降雨量22.6毫米,8日降雨量17.0毫米。由于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麦收基本无损。

7月9-11日,我县出现了暴雨天气,降水量为118.0毫米。我局提前做出准确预报,并以书面材料形式向县四大班子领导作了汇报。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发到各乡镇场,明确要求,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关注河道防汛和学校危房及五保户、困难户住房安全。由于此次暴雨过程超前预报准确、服务及时,措施得力,积极的应对,使全县没有出现灾情。

<1> <2> <3>

■ 相关文章: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由于预报服务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县政府通报表彰。

(三)人工增雨全县人民得实惠

(四)大力加强台站和业务现代化建设

1、加强台站建设与维护工作。完成了道路整修复油、业务应急用电、排污、业务楼维护及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职工上班行路难,饮水、业务用房不安全,停电应急无保障,污水遍地无处流的问题。为文明单位创建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年内,分别完成了自动气象站、四要素站、土壤水分观测站、备份线路实景监测系统建设。并自筹资金,购置商务台式计算机2台、红外监控系统1套、46寸网络电视1台、科技示范园安装电子显示屏1块、防雷技术服务车1辆、,固定炮站正在筹建中。

三、围绕服务经济社会,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认真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截止目前已经发布各类预警信号83次。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3月23日上午,扶沟县气象局在桐丘路开展隆重纪念世界气象日一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展板、图册等媒体进行宣传。利用气象知识和防雷避雷知识咨询台等方式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同时开展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气象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扶沟县人民政府组织民政、国土、林业、卫生、教育、消防、地震、气象等十二个单位在街头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我局向社会发放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资料,《施放气球管理办法》以及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法律法规3000余份,并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6月8日上午,扶沟县气象局参加第八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并接受市民咨询。

四、围绕气象事业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党建、廉政、安全和稳定工作

(一)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把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气象文化建设与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加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具体办法》规定的各项任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局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规范科技服务实体出资和资金运行。

(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对行政领导实行问责。继续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加强对车辆交通、消防、施放气球、计算机网络、人影作业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隐患。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扶沟县气象局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不够深入;思想束缚,不够解放,办法不多,干部职工创新意识不强,拓展气象工作领域的力度不大,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突发天气预报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应用能力不足。

■ 相关文章: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六、明年气象工作思路与计划

(一)加快气象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气象的需求,完善以提高服务覆盖面和公众满意度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主要任务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完善以提高天气监测能力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快科技创新,建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需求的各种业务体系,提高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态扶沟建设等的贡献率。

(二)围绕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作好气象服务

(三)加强预报技术研究,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突发天气研究,开展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趋势预报,开展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报。积极开展增雨作业,提高作业能力和水平。开展防雷安全与技术服务,消除雷电事故安全隐患,减少和降低雷电灾害。

(四)加强气象文化、人才队伍和宣传工作。积极探索气象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气象载体宣传气象文化。要加大培养人才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再深造、再提高,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培养一批掌握一流技术,应用一流装备,具有较高业务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强气象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部门的合作,使气象知识不断得到普及。

通城气象站站址变动气象要素分析 篇3

关键词:站址 区域一致性 均一性

中图分类号:P4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010-03

1 引言

通城国家一般气象站(以下简称通城站)始建于1959年1月1日,1965年迁至于通城县隽水银城西路103号,占地面积6094.5m2,自迁站之日起,承擔观测任务已有49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现址从原来的城郊变成了城区,探测环境开始变化,气象资料“三性”受到影响[1],如:蒋国兴等研究了贺州市气象观测环境城市化造成气象要素发生跳跃性变化的影响[2],刘勇等研究了安徽省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对温度序列的影响[3],卢绮玲研究了揭阳市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4]。但是,就通城站气象资料受探测环境变化影响特征分析还没有,为此,本文通过对通城站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气象要素进行区域性和均一性分析,揭示与周边气象站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科学评估,为迁站提供理论依据。

2 资料及分析方法

选取通城站周边100km范围内未迁过站,现址工作时间年限长,气象探测环境属于一类的临湘、属二类的嘉鱼和崇阳站作为参考站,考虑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选取其三站1960~2010年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2min平均)的观测资料取平均值形成资料序列,采取差值比较、趋势比较法分析该站资料与参考站资料的区域一致性;计算参考站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2min平均)与通城站的相关系数进行均一性分析。

3 观测资料序列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分析

3.1 观测资料序列区域一致性分析

3.1.1 差值比较

计算通城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风速(2min平均)与参考站序列的差值,并分段计算每5年的平均差值和每10年的平均差值(差值=通城站的值-参考站序列的值),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气温

由(图1)可以看出,通城站与参考站的年平均气温差值自1960年以来至2010年呈波动变化,变化范围在±0.5℃以内(除1983年差值达到0.7℃),一次迁站并未对整个序列产生较大影响,与参考站数据变化的一致性较好。通城站现址从1965年1月1日开始观测,通过分析5年的平均差值和每10年的平均差值,得出5年平均差值和10年平均差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迁站和城市化没有带来明显异常变化。(5年的平均差值和每10年的平均差图略)

(2)降水

由(图2)可以看出,通城站与参考站的年降水量差值序列无明显异常,迁站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均不明显,可以认为通城站与参考站的年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分析降水每5年的平均差值和每10年的平均差值发现变化趋势也是基本一致。(5年的平均差值和每10年的平均差图略)

(3)相对湿度

由(图3)可以看出,通城站与参考站的年相对湿度差值序列无明显异常,迁站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均不明显,可以认为通城站与参考站的年相对湿度变化基本一致。

(4)风速

由(图5)可以看出,通城站与参考站的年平均风速差值存在明显的正负反相,1992年之前差值为正,表明通城站风速大于参考站,1993年以后差值为负,通城站风速小于参考站;图6的年代际变化也表明在1993年后风速随时间变化而减少。这与城市的发展和周边探测环境改变有关,结论可以认为通城站现址受城市化影响较大,与参考站的一致性较差。

3.1.2 趋势比较

对通城站和参考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风速(2分钟)序列分别求取线性趋势,分析结果如下。

(1)气温

由(图7)可知,通城站与参考站气温随时间变化均为比较一致的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2℃/10a、0.2℃/10a。1986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城站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上升趋势落后于参考站,与参考站的线性趋势的一致性发生偏移,区域一致性发生了变化。

通城站和参考站年降水序列线性趋势平稳,略有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3.1mm/10a、29.8mm/10a,二者相差不大。(具体图略)

(2)相对湿度

通城站与参考站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均为减小趋势,减小速率分别为0.6/10a(%)、0.9/10a(%),通城站相对湿度减小速率小于参考站,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参考站线性趋势偏离的程度越来越大,1977年后表现更加明显,这表明通城站现址1977年开始与参考站区域一致性差。(具体图略)

(4)风速

通城站与参考站风速随时间变化均为减小趋势,减小速率分别为0.2/10a(m/s)、0.1/10a(m/s),表明通城站受城市化影响更加明显,与参考站区域一致性较差。(具体图略)

3.2 通城站观测资料序列均一性分析

基于通城站详实的历史沿革记录,挑出了迁站、仪器变更、观测时间或统计方法变更、台站环境变化等有记录的时间点(见表1)进行针对性的t检验,其中,气温和湿度资料采用差值序列进行t检验,降水和风资料采用比值序列进行检验。

以(表1)所列可能引起序列非均一的时间点为假设的断点,应用t检验方法(显著性水平0.05)进行该时间点前后时段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1999年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检验结果显著,原因是受探测环境变化影响出现1~2不连续点;年降水量检验结果不显著,不存在不连续。

以断点个数的多少反映该站历史均一性的总体状况。对通城站最终保留的不连续点进行统计,根据《站址分析技术要求》规定,对不连续点数量进行分类,发现通城站观测资料序列均一性较好(具体结果见表2)。

4 结语

(1)4个要素中,除年降水量外,通城站现址其它3个要素与参考站差异较大,现址观测资料区域一致性较差。

(2)通城站年降水资料序列连续,未出现断点;受探测环境变化影响,1999年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出现一个断点,平均风速出现两个断点,通城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均一性较好。

综上述,受城市化和探测环境的改变,通城站现址观测资料序列的区域一致性较差,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受到影响,可以考虑迁站,虽然迁站会影响地面观测资料的连续性[5],但迁移后的台站探测环境好,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更好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编].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

[2] 蒋国兴,刘碧琴.气象观测环境城市化对气候资料准确性影响情况分析[J].广西气象,2006,27(增刊):71-77

[3] 刘勇,王东勇,田红.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序列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06,26(4):436-441

[4] 卢绮玲.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情况分析[J].广东气象, 2003,24(2):37-39.

气象卫星探测云图气象资料刍议 篇4

一、气象卫星的观测特点

气象卫星是空间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常规的气象观测仪器相比, 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遥感探测

气象卫星一般离地面很高, 有几百至数千千米。而要观测的气象要素主要分布在离地面几十千米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内, 尤其是与日常天气预报密切相关的风、云、雨、雪等, 它们都发生在地面到十几千米高的对流层内。所以, 气象卫星不能采用地面气象站和无线电探空站的探测方式, 让感应器和被测物体直接接触的所谓直接探测。所以气象卫星采用的是遥感探测方式。

(2) 沿一定轨道观测

气象卫星。作为一个天体, 在空间一定轨道上运行。卫星一经发射成功, 它的轨道也就固定下来了。每天周而复始地按其轨道运行、观测。所以, 它不能像飞机那样根据任务制定航线, 到指定地区进行观测。也不能像地面雷达那样, 对作用距离内的被测物体进行频繁而细致的主动遥感。但这些缺点可以由选择理想轨道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

(3) 获取全球气象资料

通过卫星绕地球运转和地球自转, 极轨气象卫星可以获得全球的气象资料, 这是气象卫星作为一种观测工具的最大优点。通常的探测工具作不到这一点, 无论是气球、飞机或雷达, 它们的观测范围都很有限。气象卫星除通过自己的探测器获取资料外, 近年来还通过它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

二、气象卫星获取云图资料的方法和过程

气象卫星是一种综合性的观测工具。它的观测资料有两大类:一类是图像资料;一类是定量探测资料。图像资料中, 按照获取图像的方式不同, 可分为电视云图和扫描辐射仪云图两种。

(1) 电视云图

电视云图就是用与日常电视摄像相似的方式来拍摄的云图。气象卫星上的电视摄像系统在拍摄云图时, 其工作过程分成四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通过电子束对电视摄像管的光导层扫描, 使摄像管的感光面具有相同的电位, 作好接收图像的准备。紧接着是照相阶段:照相机的快门打开, 曝光16.7毫秒 (1秒--1000毫秒) , 卫星下方的云景或地球表面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面上, 这一过程与照相相似。然后是移相阶段: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是以很快的扫描速度将图片传送出去的, 而卫星上的电视摄像系统发送图像的速度很慢 (每幅图像2~3分钟) .因此必须把光导层上的电子图像转移到后面的薄像层上去, 供扫描发送。最后是发送阶段: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以每秒钟四条线的速度对薄像层进行扫描, 这时一幅电子图像就转变成了一边串相应的电讯号, 然后再通过卫星上的发射机天线将这些电讯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发送过程就是将一幅完整的图像分解成许多条扫描线, 每条扫描线再分解成若干个像素的过程。一幅图像发送完毕之后, 立刻擦去贝宁像层上残留的电荷, 为发送下一张云图作好准备。上述整个摄像、发送过程都由程序钟自动控制。

(2) 扫描辐射仪云图

扫描辐射仪通常由可见光和红外两个通道组成。其中可见光通道的观测原理与电视云图相似, 即由感应元件测量云层或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照率大小。红处通道的探测原理与可见光通道有较大的差别。它是通过测量云层或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来获得云图的。由于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是由多种气体成份 (如:氧、氮、二氧化碳、水汽等) 组成的混合气体。每一种气体成份按其本身的分子结构, 都能吸收和放出一定的红外辐射。对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成份而言, 有几个光谱区 (如3.4~4.3微米, 8~12微米) , 它们既不吸收也不放射。换句话说, 地面或云层放出的这几个光谱区的红外辐射可以不受阻挡地透过地球大气而到宇宙空间去。这几个光谱区犹如窗户, 可以让相应波长的红外辐射自由通过, 所以又把它们叫做大气窗区。如果我们在卫星上放置一个大气窗区波段的感应元件, 则可以得到云层或地表面在这个波段放出的红外辐射。与电视云图相比, 扫描辐射仪云图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它的红外通道在夜间也可以进行观测, 这就实现了气象卫星的日夜观测, 使气象卫星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其次, 扫描辐射仪得到的是定量的辐射强度资料, 由此可以计算出云顶温度、海面温度、不同地表特征的反射率等, 以便于进行卫星云图的定量分析。这样又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气象卫星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宏义, 张梅.热带气旋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实用技巧[J].气象科技, 2008, (05) .[1]陈宏义, 张梅.热带气旋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实用技巧[J].气象科技, 2008, (05) .

[2]余建波.基于气象卫星云图的云类识别及台风分割和中心定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2]余建波.基于气象卫星云图的云类识别及台风分割和中心定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世界气象日作文选:去气象塔 篇5

星期六,老师组织我们去气象塔旅游。在路上,一位女气象员自我介绍说她姓雪,可以叫她小雪姐姐。

到了气象塔,我们先来到一个跟电线杆一样的一个杆前,小雪姐姐讲解说它上面像几把勺子的是用来测风的速度的,在勺子的下面有一个板,这是用来测风向的。接下来,我们来到一个像四个雷达一样的地方,它是用来探测天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把一个七百五十克的气球灌满氢气放飞到天空中去,用它来探测气球、天气。小雪姐姐说:“空气里有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等。”

气象 篇6

摘要:气象与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密切相关。气象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重要,准确的气象预报离不开科学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日照等多项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针对地面气象观测中一些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气象观测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6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气象观测领域, 很多先进的仪器及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观测手段和技术水平都较之以往有很大提高。高科技的产品设备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观测的准确度,很多工作环节都由机器完成,代替了人工劳动,但仪器设备不是万能的,仍然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完成,这些工作一旦出现失误或偏差,就会对整个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气象观测的准确程度出现问题,影响预报的准确性,所以要加强观测工作,注意细节问题,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1 地面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温度观测问题

问题:温度在地面观测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也是观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现在由于一些先进测温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和自动性,但因各地气象站的情况不同,一些大型的精确设备很难普及到实际工作中,很多气象站的观测设备仍需要加强,仍有许多气象测量点使用液柱测温表来进行测温工作,但液柱测温表受外界干扰较大,比如遇到昼夜温差较大时,液柱会有断层情况发生,对于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读取时一旦疏忽就会造成读数与实际温度产生较大的偏差。

对策:在测量前要认真观察温度表,若存在断层则要采取撞击法或加热法进行修复,对于液柱温度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液柱断层连接好再用,如果经过修复仍然不能正常使用的要立即更换,启用备用设备,确保测温工作顺利进行。

1.2 湿度设备问题

问题: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湿度测量是比较难的一项内容,因为湿度设备对于环境相对敏感,光照、风向、雨雪等外界条件变化都会导致湿度测量的难度增加,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在实际测量湿度工作中,常用到毛发湿度计,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示数常会有波动情况,这时要经常与干湿球湿度表进行核对,以此来判断故障是否出现。另外毛发上粘有污垢后也会导致湿度计的灵敏度降低,加大测量的误差。

对策:对于毛发上的污垢,可以用毛笔蘸蒸馏水来进行清理,对于机械模块部分可以用洁净软布轻轻擦拭,再添加润滑油对轴承等一些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处理,保证润滑良好,提高灵敏度,避免延迟现象发生。如发现机械零件出现磨损要立即进行更换,保证机械的良好状态。

1.3 设备维护问题

气象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要求比较高,在使用中对于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一定要保持良好,所以维护和保养工作必不可少,要定期进行。由于气象设备都是在复杂和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使用,环境条件对于仪器设备的影响也较大,增加了维护和保养的难度,对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

对策: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养护重要性的认识,在养护工作中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确保仪器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要建立全面的仪器养护制度,认真落实,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发生,提高测量的精准程度。

2 加强地面气象观测的建议

2.1 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量大,相对繁琐,对于各项数据的测量要做好记录,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预测结果。如在观测夜间雨后露时,如果有少量降雨则不要急于记录,需雨停后再把植物水滴进行处理,然后在后半夜或清晨再次看到植物上的水珠才能记录,在记录工作中要排除干扰因素才能做成准确完整的记录。

2.2 完善观测日志

观测日志是气象观测人员必须做好的环节之一,气象观测日志供每位观测人员参考,因此需要进行仔细记录。当然在记录日志过程中要落实好相关责任制度,以制度对員工进行约束并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规范化操作。

2.3 加强仪器交接工作

交接班时要做好仪器的交接工作,认真做好仪器的检查,发现故障或损坏要立即进行排查汇报,以便及时更换或者维修,避免故障设备带病运行,否则会影响到观测记录的精确度。要制定合理的交接制度,划清责任,避免责任不清及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

2.4 完善巡视工作

巡视工作主要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检查。在巡视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求专业技术员对仪器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则要立即反馈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从而避免仪器异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落实相关制度来促使每位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意识。

3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具有琐碎性和繁杂性,而且常常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态度,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工作制度,认真做好每项记录,做好设备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狠抓工作细节,才能把气象观测工作做好,提高观测水平及预报的准确度,整体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成效性。

勉县气象局决策气象保障服务体会 篇7

关键词:气象保障服务,案例,体会,勉县气象局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层与时俱进的重大社会活动越来越多, 而天气因素是决定活动能否成功举办的主要因素, 这就要求气象部门提供主动性、个性化、多样性和专业化的服务。特别是工业、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新常态, 对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要求也越来越高。

1 案例

2012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主会场设在勉县, 为了向这次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和优质气象保障服务, 勉县气象局提前成立了“2012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勉县主会场”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 从3月28日开始, 每天向县委、县政府及活动组委会提供专题决策气象保障服务材料, 进行未来天气趋势预测、逐日天气预报, 并根据天气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有利于领导决策。邀请省、市气象台共同会商天气, 确保预报准确性, 同时做好12121声讯电话、气象手机短信的发送等工作。现场预报服务组3月30日早上提前进入开幕式现场, 负责现场预报产品制作、服务材料发布、气象电子显示屏安装及信息发布等工作。另外, 勉县人影消雨作业组按照预案进入指定地点, 将根据天气监测情况进行人影作业指挥、协调和保障。3月30日12:00活动圆满结束, 现场天气情况良好。勉县气象局应急气象服务小组为油菜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节事举行、闭幕式等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气象保障服务, 圆满完成了现场预报服务保障工作。

2 体会

2.1 掌握规律, 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对2010—2014年勉县重大社会活动进行梳理, 由表1可以看出, 每年1—4月的春运、全县人大、政协会议, 汉中油菜花海、梨花节、诸葛亮文化节, 在这些重大社会活动中, 气象保障服务具有重复的周期性, 占全年的90%。根据需求导向, 气象部门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 积极参与、主动融入重大活动, 根据政府需求, 人民群众要求, 优化服务结构, 创新服务供给机制和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详细制定重大气象保障活动实施方案, 以面向决策为服务重点[1,2]。

2.2 准确预报, 提前预警

就目前而言, 县气象局在重大气象保障决策服务中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气象预报准不准, 二是气象预报是否及时。准不准是水平的表现, 是否及时是效益的表现, 这两方面都对重大活动指挥作用重大, 气象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生命线, 是提升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工作的基础, 因此建立和完善预报预警系统,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专业预报队伍。日常工作中, 不仅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 完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加强天气过程的总结和技术交流, 支持预报人员参加省市级轮训,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进而提高预报队伍的专业素养, 保证预报准确率[3]。预报服务人员平时要加强岗位练兵活动, 上级主管部门上也要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自2013年以来, 陕西省气象局开展“五项措施”, 采取技术人员上挂下派, 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基层县局天气预报准确率。另外, 还要解决预警的超前度问题, 勉县气象局自2010年以来, 与广播电视局、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广泛开展业务合作, 与移动共同开展了短信“绿色通道”, 建立了应急与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 分门别类建立了人员信息库, 与广电共建了气象预警电子屏与大喇叭共享, 通过电视、广播、气象预警显示屏、大喇叭、新媒体等方式超前预警, 特别是自2010年长版手机短信投入使用, 针对性建议赢得好评。

2.3 把握时机, 精细服务

重大活动决策气象服务是临时接受的任务, 目的明确、时间短, 决策气象服务倍受关注。对精细化预报质量要求很高。制作决策服务专报时, 预报服务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围绕本地天气实况、历史概率、预报和建议, 在服务内容和用语上要仔细斟酌, 少用或不用气象专业术语和方言, 如果不能准确说明, 让决策者搞清楚, 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遇有灾害性天气时, 每小时滚动制作服务材料, 用专报、电话、电视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快速发送, 做到无缝隙服务, 给决策者提供最新气象信息[4]。

2.4 部门联动, 合作共赢

首先要立足深挖自身潜力, 争取多方合作的发展思路, 提供主动、周到的服务, 在国家对气象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气象高度关注的今天, 基层气象部门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气象与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深度合作、信息共享, 气象事业已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 县气象部门重大决策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及现状决定了本地气象事业与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 唯有加强专项服务能力, 加强部门间资料与资源的共享, 有力、有效地服务于重大活动保障, 才能提高县级气象部门与政府部门及在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及重要性[5]。

3 结语

要坚持以重大活动决策气象保障为服务宗旨, 始终把决策气象服务放在主动、重要位置, 在信息发布和精细服务上下功夫, 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提高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及天气预报准确率, 为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薛建军, 王维国, 王秀荣, 等.决策气象服务回顾与展望[J].气象, 2010, 36 (7) :69-74.

[2]陈晓弟.对改进决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思考[J].贵州气象, 2004 (5) :44-46.

[3]马鹤年, 沈国权, 阮水根, 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4]张建忠, 田翠英, 王维国, 等.决策气象服务质量评估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0.

探讨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 篇8

1 概述公共气象服务

所谓的公共气象服务是指公共气象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应用气象监测技术, 对各地区的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并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用户, 让用户掌握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气象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其本质是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公共气象服务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 其与众多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影响也非常之大。

2 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分析

通常来讲, 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向旅游业、种植业、畜牧业、交通业等诸多行业提供气象信息, 这些行业的人们在生产生活都需要提前参考气象情况, 良好的气象条件可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 相反恶劣的气象条件也可以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更加全面的、精准的、细致的提供气象信息, 监测出恶劣气象情况如台风、暴雨、冰雹等, 对于各个行业的人们生产生活来说都非常重要, 可以充分做好预防措施, 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 有效实现气象防灾减灾, 将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对于公共气象事业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故而, 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气象事业及众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措施有很多, 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为了更好的确保公共气象服务成为防灾减灾的先决条件, 切实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效果,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以下是对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探讨。

3.1 提高气象服务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

做好受众定位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 正确的定位受众人群有利于集中精力强化气象信息传播力度, 让更多需要了解气象信息的人及时接收到正确的气象信息, 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效果, 更好的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在受众定位过程中, 要综合分析不同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强化与多种媒体的合作, 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让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气象服务也可以充分结合网络优势, 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科普宣传及防灾减灾知识等拓宽服务渠道。与此同时, 也不可忽略传统气象服务途径的影响力,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 比如电视对受众的文化层次没有限制, 可实现声、画一体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形象性, 故比较适用于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而重大灾害性气象信息的发布对时效性要求较高, 因此手机之类的新媒体因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可以及时将灾害预报发布到广大受众手中, 为公众避险、安全转移等争取更多时间, 降低灾害损失。故而善于将传统的服务与现代化的服务途径相结合, 最大程度上发挥着服务作用。

3.2 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众所周知,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 气象灾害来临之时, 很容易造成农田颗粒无收, 农民颠沛流离的情况发生。为了切实确保我国农业的顺利发展, 要特别关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气象机构在处理气象信息时, 要注意气象信息的细化与准确性, 对监测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提高与农业生产的配合度。气象机构要加大与农业大户的沟通与联系, 二者共建气象信息发布及获取渠道, 保证气象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权威性。针对气候多变的季节要适当加大气象信息发布的频率, 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 不仅要提供气象信息, 还要对气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辅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3.3 建立特种气象监测系统, 拓展气象预报服务

特种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空气污染浓度监测、紫外线、花粉浓度、负离子、太阳辐射、粉尘、酸雨、土壤水分、泥石流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陆地生态、海洋气候、湿地气候、二氧化碳、太阳风等学科前沿的热点研究项目, 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的内容, 利用气象卫生监测技术进行土壤湿度、植被、河流水域、生态环境、草原森林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进行监测, 并对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城市环境等进行遥感评估。

3.4 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各类气象灾害是导致国家、人民群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公众气象服务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面要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应急处理方案予以完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定及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方案, 完善已有的气象灾害预备应急处理方案;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其它类型灾难的自然灾害, 则要特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另一方面, 要加强灾难应急处理的队伍建设, 选择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组成应急处理队伍, 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组织各类实训活动, 丰富应急处理人员的实战经验, 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 要进一步提升抗击灾害及救灾的实际能力, 比如滑坡、山洪等灾害就是其它灾害处理不当导致的, 因此要提高灾难应急处理队伍的实际抗灾、救灾能力。

结束语

气象 篇9

1 利用电视媒体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优势

1.1 收视率高

近几年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电视气象节目收视率超过了众多娱乐、新闻类节目, 成为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气象科普知识通过电视载体传播出去, 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1.2 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能够早于其他媒体发布各种气象信息, 因为它以庞大的气象综合观测服务网络后台为依托, 这就给气象影视中心制作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根据季节、气温变化适时地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节目。若发生灾害性天气时, 能够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出去。并根据灾害形成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等问题制作相关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片, 正确引导大众。

1.3 形式丰富

电视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形式感。天气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遥感图以及统计数据都可以通过图像、字幕、声音、图表形象地剖析展现给观众, 并且通过实景拍摄、图形加字幕、科普动画片等增加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感, 能够使抽象、枯燥乏味的气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这也是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的最大优势, 而纸媒、广播、手机网络等其他媒体相比之下就显得逊色许多。

1.4 专业的气象影视人才亲力打造

气象影视中心拥有掌握气象学和大众传播学及影视制作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其一, 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电视气象科普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二, 同时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和气象节目影视制作经验保证节目的效果。气象影视中心团队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知识, 把专业气象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并制作出生动的电视气象节目吸引广大电视观众收看。

2 电视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路

2.1 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

气象知识种类较多、内容繁杂、题材多样, 大众在选择接受新知识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需要气象影视工作者们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前认真了解大众喜爱的气象科普内容、形式等具体需求做好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2.2 科普宣传内容分众化

随着广大电视观众对节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大众化”的电视模式已经逐步被“分众化”所取代, 根据不同频道、不同层次的收视人群, 发布气象信息、预报服务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提供特色化的科普服务是当前气象服务的形式所驱。这就要求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在制作气象科普宣传节目时把握节目内容、深度、形式来满足不同收视人群的需要。根据沈阳气象影视中心近年来的调查显示, 沈阳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户希望得到的气象科普知识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此展开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收看效果。

2.3 借助气象资源拓展科普形式

目前, 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多以天气预报节目中插入少量气象科普图片或配文字说明, 这种表现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而且画面效果一般。我们作为气象影视工作者应该具备气象科普宣传的敏感性, 充分利用丰富的气象资源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并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接受习惯丰富科普形式。如创作一些由不同人物或者动物为载体, 围绕反应不同内容科普知识开展的主题动画气象科普宣传片, 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4 找准科普宣传的切入点

2.4.1 根据地理特点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疆土广阔, 应考虑因地制宜。比如:沈阳《农业气象》是一档专门针对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节目, 由于沈阳地域和气候条件影响, 水稻种植比较广泛, 针对这一特点在水稻生长期间多宣传一些有关水稻生长的农业气象知识以及如何预防水稻的病虫害, 使农户更好地管理稻田,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反, 宣传有关小麦种植方面的气象知识就没那么必要了。

2.4.2 结合重大天气事件和气象热点进行科普宣传

气象科普宣传时能够结合大众比较关心的重大天气事件或气象热点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 科普宣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覆盖广、收视率高的沈阳新闻频道《天气和空气质量预报》节目中, 除了常规天气预报服务以外, 同时对沈阳冬季雾霾严重, 空气质量指数一度“爆表”等问题进行科普宣传。很多观众提出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雾霾天气应该注意什么?我们针对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等一系列问题在电视气象节目中专门做了介绍。辽宁冬季大范围空气污染与供暖燃煤、季节性秸秆焚烧、不利气象条件等情况有关。目前, 相关部门已为此严查燃煤锅炉, 控制扬尘, 禁烧秸秆, 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解除了观众的疑问和恐慌, 收效甚佳。

2.4.3 针对重要节假日进行特色气象科普宣传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在节日期间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已不占少数。针对这一现状开展特色旅游交通与气象科普宣传服务, 可以使大众提早了解沈阳重要景区的天气状况, 做好出行前准备, 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2.5 建立互动平台, 及时了解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沈阳气象影视中心利用电视、电话、微博、微信等多媒体资源, 建立了长期与电视观众的互动平台, 不仅拉近了与电视观众的距离, 而且第一时间了解到观众对哪些气象知识比较感兴趣,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做成科普知识宣传片在电视气象节目中播放解答观众对气象知识的困惑。例如, 很多朋友在微博中问道:天气预报中小雪、中雪、大雪等雪量是怎么划分的?什么是干热风?对北方地区有什么危害?等等。可以说自从开设互动平台以来, 给科普宣传开辟了新渠道, 让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科普宣传。

3 结论

做好电视气象节目需要掌握气象科学与电视编导、影视制作技术等多个科学技术。电视媒体因表现形式更为直观易于传播而被大众所青睐, 利用电视媒介为载体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努力实现科学与审美的统一, 让大众了解、掌握气象科普, 从而提高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参考文献

[1]魏文秀, 张中杰, 赵妙文.加强气象科普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 2011.

气象 篇10

气象与电视共同打造观众喜爱的电视气象服务节目。1981年,中央电视台与中央气象台率先合作开播《天气预报》节目,开创了气象服务的新形式。如今,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级电视台各主要频道均设置气象服务节目,每天都有亿万观众在收看气象服务节目。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艺术最佳结合的产物,长期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收视率一直位居各栏目前列: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结果显示,天气预报类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榜首;2004年,新浪观察作了题为“您观看电视了吗”的调查,天气预报类节目再次成为收视之冠,占投票总数的49.77%;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抽样调查也表明,在受众对早间电视节目30项新闻资讯内容的必视性评价中,天气预报类节目最高,以中选率83.0%排名第一;2006年,福建省气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众气象服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占90%以上。实践证明,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在防灾减灾和各行各业运转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承担着省级电视媒体和福州电视台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制作任务。目前,该中心每天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所属9个电视频道、福州电视台的3个频道及福建教育电视台提供22档气象服务节目,节目总长度70多分钟,播出30多次,拥有观众1000多万人。

制作电视气象服务节目是国家气象法律、法规赋于气象影视机构的神圣职责。出于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气象影视机构要坚持“第一声音、权威发布”的原则,着力打造观众喜爱的电视气象服务节目。节目编导与制作人员要“增强敏感性,提高及时性,增加科学性”,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不断丰富电视气象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视性。要增加现场报道,特别是在重大天气事件期间,现场报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持人是气象服务节目的核心要素之一,要加强主持人的培养,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增加,气象服务节目主持人的“门槛”也将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节目主持人除了具备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之外,还须具备解读天气和理解气象信息所承载社会意义的能力,从内心深处去关注各个地区和考虑各阶层观众,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赢得观众的亲近和信赖。

气象 篇11

关键词:玉米生产;气象条件;气象服务;干旱;涝灾;低温冷害;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90-1

1干旱

干旱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和最终产量影响很大,是最主要的灾害。严重干旱会对出苗和苗期生长不利。苗不齐,植株矮小、细、弱,根系发育受阻,甚至造成叶片凋萎植株死亡。拔节以后,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对水分要求迫切,抽雄前10d至后20d是水分临界期,严重干旱会造成雌雄花期不遇,授粉不良,果穗籽粒少;甚至雄穗和雌穗抽不出来,雌穗部分不育形成空秆。拔节一成熟:严重干旱将造成花粉死亡,花丝干枯,不能受粉。玉米籽粒成熟:严重干旱会造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2涝灾

玉米是耐涝性较强的作物,但严重的涝灾也会导致玉米产量严重受损或者绝收。玉米生长盛期正是雨季,在低洼地种植易涝,导致大片玉米绝收。玉米受涝后下部叶片先枯黄,中上部叶色变浅,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1)生长减慢,植株较弱。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90%时形成苗期涝害,持续3d玉米三叶期表现红、细、瘦弱,生长停止。(2)叶片发黄,茎秆变红。(3)根系发黑、腐烂。

然而在大喇叭期以后,玉米耐涝性逐渐提高。但是花期雨量过大,玉米根系在缺氧环境生长下受抑制比地上部分大,淹水越久,受害越重。这是因为呼吸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受抑制及土壤养分淋失,对养分的吸收减少了。氮素流失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长期积水通气不良,还造成土壤的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产生有毒还原性物质,使根系发黑。涝害往往伴随光照不足,温度偏低,日较差小及杂草丛生和病害蔓延等。

3低温冷害

(1)低温冷害会导致玉米生育期延迟或造成减产。(2)不同生育阶段的低温冷害。幼苗期:遇2-3℃低温,影响正常生长,-1℃的短时低温幼苗受伤。受冻死亡指标-2-4℃。日平均气温≤10℃,持续3-4d,可发生烂种或死苗;持续5-6d,死苗率可达30-40%;持续7d以上,死苗率达60%。拔节期:低温影响发育速度,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17℃,不利于穗分化。开花期:日平均气温18℃,授粉不良。灌浆成熟期:日平均气温16℃停止灌浆。玉米生育中后期:日平均气温15-18℃为中等冷害,13-14℃为严重冷害。

4病虫害与农业气象的关系

4.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幼芽出土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出苗快慢、土壤中病菌含量等,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此病发生适温为20-25℃,适宜含水量为18-20%,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4.2玉米大小叶斑病

7-8月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增大,品种抗性差者发病重,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施肥不足都会加重发病。

4.3玉米螟

玉米螟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是其发生限制因素。在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卵孵化率达100%:当相对湿度降至70%,卵孵化率下降为83%:当相对湿度为47%时,卵死亡率达32%。当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为100%时,幼虫存活率最高。我市玉米螟发生程度及时间早晚,决定于5月末至7月初的降水情况,一般雨水充足,气候温和是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成虫产卵到幼虫卵化期,若降雨日过多,降雨强度大,虽湿度较高,但常因雨水冲击影响成虫交尾产卵活动,并可造成初卵幼虫大量死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螟的发生为害。

5指导玉米安全生产,及时制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通过对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气象周年服务方案,指导玉米安全生产,是气象为民服务之本。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影响,提前做出不定期天气预报,当预测到未来天气对玉米生长不利时,与市农业推广中心联合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天气预报与生产建议,为市领导指挥安排农业生产当好气象参谋,让农民朋友及早防范,确保玉米生产过程中能趋利避害,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6根据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不良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措施

气象台站城市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篇12

1 台站所处位置的基本现状

香河县位于廊坊市东北部, 周边与北京市、天津市及大厂回族自治县毗邻。其面积为458km2, 地处北纬39°45′, 东经116°59′。台站属于国家一般气象站 (以下简称“香河站”) 位于县城西北角, 目前已经处于城区中。

三河市位于廊坊市东北部, 周边与北京市、天津市及大厂回族自治县毗邻, 其面积为643km2, 地处北纬39°58′, 东经117°05′, 台站属于国家一般气象站 (以下简称“参考站”) 位于县城南高各庄村西, 目前处于乡村。

香河站1978年迁到现址时, 台站周边地势开阔, 四周为基本农田, 地形为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质地为壤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台站逐渐处于城市中心地段, 台站周边时有项目建设, 台站环境的破坏程度逐年加重。

2 参考站选择

参考站选择标准:

(1) 参考站与本站距离近, 属于同一气候区。

(2) 参考站观测资料序列与本站序列平行年代长, 且未迁过站。

(3) 参考站周边环境较好, 多年来探测环境变化少, 拔海高度相差较小。

(4) 参考站位于所在城市上风方向, 以避免城市的发展对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

综合以上4点考虑, 选取廊坊市三河市气象台站作为参考站。

由表1可见, 两站年平均气温与海拔高度相差不大, 且两站均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内;两站的资料长度均比较长, 且序列完整性好;经过调查参考站周围建筑物多为低矮平房, 无高大建筑物, 台站环境相对稳定, 台站周围比较开阔, 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

3 资料研究与方法

3.1 数据资料

为了保证资料一致, 以具有完整年份资料为起始年, 终止年一致, 故气象资料选取1979年~2013年35年的气温、湿度、风速。将参考站气象资料形成参考站序列, 将香河站1979年~2013年数据序列与参考站序列进行对比分析。

3.2 研究方法

对35a气候变化趋势采用了统计学法及线性趋势比较法, 对香河站和参考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风速 (2分钟) 序列分别求取线性趋势, 以年代x为自变量 (年代为1979~2013) , y为各气象要素的因变量, a为线性趋势系数, b为常数, 将气象要素的趋势变化用一元线性方程表示, 即Y=ax+b。

4 结果与分析

4.1 气温

根据香河站和三河站1979年~2013年以来35a的年平均气温资料, 绘制年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香河站与参考站气温随时间变化均为上升趋势, 增温速率分别为0.63℃/10a、0.27℃/10a, 香河站年平均温度增长趋势明显大于参考站, 两站温度变化线从最初的值接近到1991年开始由负值变为正值。

分析认为, 90年代初, 台站周围陆续建造了平房、办公楼等, 大量的建筑不断向台站观测场逼近。到90年代末, 台站已经处于香河县城区中, “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程和香河县城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台站周围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 年平均温度持续上升。2000年后台站周围陆续建起了多个居民区, 持续破坏站址周围环境, 造成年平均气温不断升高。

4.2 相对湿度

由图2可知, 香河站与参考站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均为减小趋势, 香河站减小速率1.65%/10a, 而参考站减小速率为0.29%/10a, 香河站相对湿度减少趋势是参考站的五倍, 2008年后, 香河站相对湿度开始低于参考站, 且趋势显著。

4.3 风速

由图3可知, 香河站与参考站平均风速随时间变化均为减小趋势, 减小速率分别为0.22 (m/s) /10a、0.15 (m/s) /10a, 由两者平均风速年际变化可以看出, 90年代后期开始, 香河站年平均风速与参考站相比开始明显减小, 且减小趋势越来越大。分析认为,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 香河站周围陆续建起家属院、住宅小区, 持续不断的破坏台站周围环境, 周围建筑物不断增多, 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也变得更明显, 所以导致了香河站风速与参考站不一致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4.4 综合分析

趋势比较法的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香河站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明显, 而参考站处于乡村, 受影响较小, 所以香河站的气象要素变化更明显。

结语

(1) 由年平均温度变化和趋势分析得出, 香河站的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大于参考站, 其增温速率是参考站的两倍多;

(2) 由两站的相对湿度变化和趋势分析得出, 香河站的相对湿度减小明显快于参考站, 且其减小趋势是参考站的五倍;

(3) 由风速变化及趋势分析可知, 香河站的风速减小速率明显大于参考站,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减小的趋势越来越大。因此得出:受台站城市化的影响, 处于城区中的香河站比参考站气象要素的变化更明显, 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 相对湿度显著减小, 风速也明显减小。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台站周边建筑群的不断增多, 两站气象要素的差异将愈来愈明显。

参考文献

[1]邓连芳, 李社民.西安市市区与郊区气象要素对比分析.陕西气象, 2007 (05) :39-40.

[2]卢绮玲.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情况分析[J].广东气象, 2003 (02) :37-39.

[3]刘勇, 王东勇, 田红, 朱红芳, 汪小康.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序列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 2006, 26 (04) :436-441.

[4]高红燕, 蔡新玲, 贺皓, 王骊华, 寇小兰, 张宏.西安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J].地理学报, 2009, 64 (09) .

上一篇: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下一篇:碳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