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文化(精选11篇)
气象文化 篇1
一、气象文化的特征及含义
所谓气象文化, 从广义上说, 指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与气象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 气象文化指的是与气象相关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就目前情况来说, 我们一般认为气象文化指的是气象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业务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创新意识、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精神风貌等。为了深入了解气象文化的内涵, 笔者对气象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长期以来, 气象部门坚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严谨求实、崇尚科学, 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 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气象人精神, 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体现了气象工作本身的内在价值, 也体现了气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1], 激励着气象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康做出贡献。
二、气象文化底蕴及核心价值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
气象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气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意义重大。首先, 气象文化强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要求在各种环境中职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正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必需的条件。其次, 气象文化强调“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要求热爱本职工作, 加强配合与合作, 共同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再次, 气象文化强调“严谨求实、崇尚科学”, 要求内部控制工作谨慎细致, 加强制度建设, 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最后, 气象文化强调“勇于改革、开拓创新”, 要求内部控制工作勇于尝试, 接受先进的管理方式, 才能把工作都落到实处。气象文化是气象职工所特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等, 有了气象文化, 才能将职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并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最大限度的发挥气象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共同目标。
当前, 气象部门少数单位还存在一些不足, 与气象文化的内涵和内部控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 由于工作不严谨, 预算不细化, 导致预算执行难、执行有偏差、扩大范围支出和超标准支出。二是, 由于未建立起完善的资产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导致资产重复浪费、使用效益不高、账实不符。三是, 由于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 导致建设项目超概算投资、未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未按照预算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未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四是, 由于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不清晰, 导致省、市两级气象局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后, 财务人员与各单位之间责任不明确, 易出现推诿现象;不能及时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管, 不能及时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2]。
三、在气象文化背景下构建单位内部控制框架
在气象文化环境下, 构建气象部门的内部控制框架, 首先必须制定并遵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
1.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框架
气象部门各级单位应当确定在计财部门作为主管机构, 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 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采购、库存管理、科技服务等关键岗位责任制,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应当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按规定建立会计机构, 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廉政风险防控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框架
气象部门必须制定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才能确保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
第一, 预算业务控制。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监督检查责任规定, 建立和落实“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同, 定期进行预算绩效考核。
第二, 收支业务控制。建立财务收支、气象科技服务收支、支出授权审批和公务卡结算制度, 杜绝各类不规范的收入支出经济业务。
第三,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建立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 妥善保管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
第四, 资产管理控制。建立货币资金及银行账户管理、资产管理制度, 强化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 定期盘点资产, 确保账实相符, 并做好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五, 建设项目控制。建立工程管理职责和程序、工程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绩效考评、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审核制度, 按有关规定组织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 加强投资控制和工程价款结算, 并做好竣工决算工作。
第六, 合同控制。建立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的登记管理, 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
3.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
气象文化要求我们在做好自己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因此, 各级单位必须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和自我评价机制, 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主管机构、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指出和纠正, 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气象文化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气象文化的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 并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其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促进气象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光.弘扬气象精神发展先进文化[N].中国气象报, 2013-02-25.
[2]刘德菊, 田雨.基层气象部门实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14, (6) :69-71.
气象文化 篇2
一、气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气象新人这个根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科学品格、大众导向和人文精神的气象文化。
二、气象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明确战略定位。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品位、行为规范转移到“加速发展、强局兴业”,争创“四个一流”,共奔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上来。
(二)凝练崇高气象精神。形成新时期迁安气象人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增强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气象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迁安气象人精神主要内涵包括: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服务“钢铁迁安、中等城市”为宗旨的奉献精神;“准确、及时、周到”的敬业精神;团结拼搏、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攻坚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用户至上、精干高效的市场精神;清正廉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的务实精神等等。
(三)塑造整体形象。经过上下共同努力,要将台站建成一个集科研、业务、科普,具有时代特征、部门特色、区域特点的台站,建成市级文明单位,建成全国一流台站。大力开展“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益服务让社会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专项服务让部门满意”的气象服务“四满意”活动,形成气象服务准确、及时、科学、高效的公众形象,让全社会感受到气象职工服从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社会各界了解气象,关心气象,支持气象,应用气象。
(四)创建“学习型”部门。通过整合干部职工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系统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加快建设具有创新思维,富于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气象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科技服务与产业队伍,建成学习型部门。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干部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100%,其中本科以上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
(五)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分步骤建成“三室一场”(图书阅览室、展览室、活动室和小型运动场)等文化设施、场所,建成综合活动室,建成合格“职工之家”。
(六)健全文化宣传网络。充分利用气象部门信息网络、报刊、影视等传媒优势,宣传气象先进人物、文化建设典型;开设气象文化建设宣传阵地,及时宣传文化建设动态,发表和出版贴近职工的气象文化作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气象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满足气象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气象职工的文化素养。2004年7月建成迁安气象信息网站,并与农网、政委网连接。
三、气象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气象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党组织要率先垂范,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气象文化建设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目标管理;经常督促目标、任务的进程和具体落实情况,认真指导、强化考核,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的局面,形成推进气象文化建设的有机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进行现代气象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探讨。
(二)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形成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深入宣传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实施办法以及工作计划。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努力形成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主体氛围。大力宣传、倡导“河北气象人精神”,引导干部职工深刻理解“河北气象人精神”的内涵,以“河北气象人精神”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有力推进气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以“一法一办法”为核心的气象法规体系、部门规章和管理制度。把气象文化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之中,逐步完善气象文化建设和气象规章、管理制度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协调机制,形成气象文化建设的民主管理、奖评激励、监督约束、战略管理等管理体系,并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气象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兴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气象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坚持以精神文明创建,推动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气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科
学内涵、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系统、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以气象文化建设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提高创建工作质量,提升文明单位档次,推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深入发展。
(六)切实加大对气象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直接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要设立文化建设基金,对于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把气象宣传文化事业纳入总体规划;加大对气象宣传投入,使之成为传播、发展气象文化的坚强阵地。
四、气象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气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实施。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气象文化建设的领导,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体系,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气象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文明办是气象文化建设的办事机构;要做到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全体职工广泛参与,把气象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形成推进气象文化建设的有机体系。
(二)认真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将气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工作各项任务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准确把握气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不断把气象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提高到新的水平。
气象文化 篇3
村民文化需求是风向标
“从小到大,记忆中村里没有啥文化活动,生活比较单一。最近这几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起来了。”该村80多岁的老大爷夏楷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和广大农村一样,大田塱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已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几年前,村中常见的文化娱乐方式仍然是以看电视、打扑克、聊天等为主。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单调枯燥,大多数村民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
从满足广大村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入手,2008年至今,大田塱村积极筹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还充分利用节庆、农闲及晚上时间开展文娱活动。除了连续五年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五在村内举办精彩纷呈的春节联欢活动外,该村平常还不定期免费放映电影,邀请文化队伍到村中演出,受到村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乡村干部充当“领头雁”
大田塱村把文化建设纳入村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来抓紧抓好,并且将春节文化活动作为服务农村、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为扩大村民参与面,该村充分根据村民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设立活动项目,选择烟花汇演、群狮表演、篮球赛、拔河赛、象棋赛、兵乓球赛、猜谜语等村民乐于接受、便于参与的活动来组织开展,力求村民能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受到启发,获取收益。村两委每年更对春节期间所有文化活动都进行现场摄影录像,别出心裁地制作成精美DVD,派发给村中各家各户作为纪念,同时寄往该村海内外乡亲侨胞,让他们在外地也可感受到家乡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息。村干部作为当地的行政领导者,是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每年春节联欢活动中,夏冠新、夏伟长、夏础基、温结芳等村干部身体力行当起“急先锋”,用心组织开展活动之余,更在各项赛事中亲身“上阵”,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有效地带动了其他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除了村干部自身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外,村中也不乏乐于组织、善于策划的热心村民,例如村民夏满荣、苏巨芳、夏燕生等。这些热心村民积极动员和组织乡亲邻里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特长,设立一些文化活动项目,增强活动项目的影响力、牵动力。在文化志愿者的热情参与下,文化活动顺利地组织起来了。
乡村文明建设注入幸福元素
2013年,大田塱村春节文化活动已迈向第五个年头,村民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上也焕发出越来越大的热情,充分展示了村民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文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文化氛围。
基层气象台站现代气象工作探讨 篇4
1 切实提高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能力
综合气象观测是整个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基层气象台站要做好气象观测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气象观测工作, 充分认识气象观测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必须把观测业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管业务的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观测业务质量上。观测员是保证观测质量的主体, 要加强业务学习, 严格执行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确保取准取全第一手气象观测数据。二是基层台站的领导要妥善处理好业务与科技服务之间的关系, 关心观测员思想、工作和生活, 切实解决观测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观测团队中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基层台站设备建设。目前, 作为基层台站, 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固态降水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观测, 因此, 着力解决全部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问题, 对于提高观测质量和水平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基层台站的装备应急保障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观测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资料信息的及时稳定传输。台站在自动化观测设备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有目的、有计划地储备齐全各类备用仪器, 确保业务质量的提高。
2 提升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基层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性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好坏是评价整体气象工作的关键性指标, 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气象部门工作的评价优劣和认可程度, 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基层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预报质量。目前基层台站在预报的制作发布方面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作为预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省、市级台站必须加强基层台站预报人员的培训, 加强基层台站订正预报的指导, 才能提高预报准确率, 要依托雷达、卫星、气象探测资料,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体系建设;二是要继续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 加大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投入, 建立到村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信息系统, 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让农民从更广泛的渠道获取气象服务信息。三是在充分了解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 气象技术人员要主动走访特色产业农户, 了解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为他们量身定做农业气象服务材料。一旦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 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3 加快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 提高职工生活工作水平
基层台站基础设施的改善关系到广大基层台站职工的工作环境条件, 关系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基层台站, 一方面要撰写基础设施改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争取国家中央资金或地方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要自筹资金, 继续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 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 让职工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同时, 要坚持关心职工生活, 关爱离退休职工。
4 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要发展, 人才在第一位而提高基层台站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能力强、职工队伍素质高, 单位和谐稳定、团结奋进将为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选拔基层业务技术骨干人才。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人才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人才队伍在综合观测、公共气象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要优先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业务工作岗位上, 要严格执行岗位考核制度, 对考核不合格的坚决实行待岗再培训。要坚持站内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 鼓励业务人员撰写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 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创先争优。
5 大力推进基层台站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
基层气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 大力推进基层台站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 集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作为基层台站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一项重要任务, 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让局务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消除职工的顾虑, 增强职工参与管理、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 要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树立良好的气象部门形象,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一是要建立固定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场所[1,2]。二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向社会公布事业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等。三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 不断扩大气象廉政文化的社会影响[3,4]。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的开展, 可以有效地提升单位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敬业爱岗意识和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意识, 在单位形成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促进基层气象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6 健全机制, 加强管理, 确保气象工作规范有序
要建立健全基层气象台站的各项管理规定, 不断完善《局务公开制度》《三人决策制度》《财务报销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工作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 坚持局领导带头执行, 率先垂范, 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 按章办事, 使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气象工作中发挥有利的保障作用, 确保气象工作规范有序。
基层气象部门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可以为整个气象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助于增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气象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气象人才建设再上新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再出新成果、基层气象工作再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纪晓建.新时期基层气象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风, 2012 (5) :237.
[2]杨惜春, 马新建, 林杰星.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内蒙古气象, 2012 (1) :45-46.
[3]刘伟, 徐克广.深化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效益审计[J].中国审计, 2012 (7) :72-73.
气象文化 篇5
则
气象局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实施细则
象局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根据中共云南省气象局党组纪检组《关于开展创建全省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气纪函〔〕9号的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为根本,以培育优良的政风行风为目标,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着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为气象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初步建立起以科学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廉政制度为基础的具有气象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推动我局气象廉政文化建设“五进”工作进一步深化,提升“五进”工作水平,把我局的廉政文化建设推上新台阶。实现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显著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意识明显增强,“廉荣腐耻”社会文化环
境和舆论氛围逐步形成。为推进我局反腐倡廉和加快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三、组织领导 ㈠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切实把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活动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㈡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活动是我局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以支部书记任组长、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监察员、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监察员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局领导要带头组织参加廉政文化活动,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开展。㈢搞好结合,注重实效。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活动中,一定要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气象服务能力,突出部门特色,科学安排时间,力求活动效果,切忌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四、活动内容
㈠深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
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作为气象局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党政条规。一是开展好学习党章活动。要按照省、市气象局和县纪工委工作要点的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二是开展好《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党员权力保障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同时,力争每年邀请市局领导或县委党校老师主讲一次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党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能力和水平。㈡做好正反典型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观看《郑培民》、《任长霞》、《袁隆平》等勤政廉政正面典型专题片,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视片、电影,组织学习本部门典型案例等形式,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办公场所、局务公开栏等设施上设立廉政宣传格言警句;在学习阅览室,建立“廉政书架”和“廉政读书角”;通过县气象局政府信息公开网,开设廉政专栏,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
㈢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学习报告会、知识测试、征集廉政对联、廉政短信、廉政警句格言、廉政诗歌、廉政小说散文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从政意识和工作能力。
五、实施步骤 ㈠动员部署阶段 制定实施方案,搞好思想动员。通过开
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活动达到以下目的:
⒈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促进廉政文化“五进”,使之成为促进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⒉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有明显提高,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发挥。
⒊党员干部更好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⒋把廉政文化纳入思想道德教育和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激励、警示作用。㈡组织实施阶段 结合本单位实际,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好廉政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重点开展“七个一”活动: 一是制作一期廉政文化宣传栏;
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学好一本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教育读本;
三是举办一堂“一把手”讲廉的廉政教育课;
四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一部反腐倡廉的优秀廉政影视剧;
五是开展一次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答题活动;
六是开展一次廉政对联、廉政警句格言、廉政诗歌、廉政短信、廉政小说散文征集活动;
七是开展一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活动。㈢自查总结阶段
气象文化 篇6
关键词:气象应用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49-02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气象服务及气象应用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步。高水平的气象服务及气象应用工作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国内气象应用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气象服务及气象应用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工作,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气象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
高水平的气象应用能够向农业、畜牧业、旅游业、交通业等各个领域提供有效气象信息,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气象参考,良好的气象条件能够为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而恶劣的气象条件则会给行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高水平的气象应用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全面、细致、精准的气象信息,并对台风、冰雹、暴雨等恶劣气象情况予以实时监测,提醒人们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将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2 气象应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气象工作人员的能力及素质不足
在很多基层气象站,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表现出严重不足,对气象服务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一定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气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高,使得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无法对气象灾害到来的时间和强度予以精准分析和预测,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在发出灾害预警之后,无法依据气象灾害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突发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差,加剧了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基层气象工作人员责任心较差,使得气象信息数据分析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后者延误了预警时机,对气象预报的时效性产生影响,大大降低了人们对灾害的预防能力。
2.2 气象信息的传递时效性不足
气象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对人们的防灾减灾准备工作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以及工作人员能力的不足,使得气象信息无法及时、精准地向外界传达,降低了人们对灾害天气的预防能力,加剧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因对所服务对象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导致在气象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按工作要求发送常规气象信息的局面,无法满足不同用户对气象信息的个性化需要。
2.3 气象应用管理不够完善
气象应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不健全使得工作人员的部分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约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更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气象工作人员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进而对气象应用工作的推广和普及产生严重影响。
3 加强气象应用的各项措施分析
3.1 对气象应用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予以进一步提升
做好受众定位是加强气象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受众定位不仅能够强化气象信息的传播力度,还能够让更多的人及时接收到精准的气象信息。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不同受众的经济情况、文化层次及年龄等予以综合分析,对受众群体予以合理定位;第二,加强与多种媒体的合作,为确保气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切实提升气象应用的社会效益;第三,与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气象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等一系列知识;第四,对传统气象应用及气象服务方式予以高度重视,媒体平台不同,其影响力也不尽相同,比如电视对受众的文化水平没有限制,且能够实现声、画一体的宣传效果;第五,针对重大灾害性信息,应予以及时发布,而手机等新媒体则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将灾害性气象预报精准、及时地传递到受众手中,为人们进行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赢得了时间,明显降低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3.2 加强气象应用,促进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非常大,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极易导致农田出现颗粒无收、农民无法生活的情况出现。为确保我国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关部门需要对气象应用于农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予以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气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气象单位应对气象信息的精准性与细致性予以关注,对监测结果实施合理、有效评价,采取科学方法切实提升气象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配合度;第二,加强与农业大户的交流和沟通,二者共同建立气象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渠道,为确保气象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权威性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应提升对气象信息的发布频率,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气象应用的主动性,这就要求相关气象部门不仅要提供精准、权威的气象信息,还需要对气象予以客观、真实的评价,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信息支撑。
3.3 建立并完善特种气象监测系统
具体来说,特种气象监测系统主要包含空气污染程度、负离子、紫外线、太阳辐射、土壤水分、粉尘、酸雨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陆地生态、湿地气候、海洋气候等重点、前沿科学的研究,进一步拓展气象应用的内容,通过对气象卫生监测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对植被、河流、森林、草原等方面实时监测,并对各种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环境予以遥感评估。
3.4 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众所周知,气象灾害对国家、社会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加强气象应用实际上就是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应急处理方案,有效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区域实际发展情况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方案予以合理制定,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第二,针对一些极易引发其他类型灾害的特殊情况,应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第三,加大灾害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力度,选用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组成应急处理队伍,并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应急处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第四,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提升抗灾救灾能力和水平,通过各种实训活动,明显提升应急处理队伍整体的抗灾救灾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应用也随之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提升气象应用水平,相关气象部门应加大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认识和探索,将气象服务及气象应用的核心内容贯彻到现实应用中,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指导。同时,气象工作人员应对气象应用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为推进气象应用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骞少禹.气象应用服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7):89-90.
[2]于文洋,薛晓颖,赵晓川,等.公共气象服务的问题及路径讨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8-179.
气象文化 篇7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能够使我们提前预知未来的天气, 进而安排自己的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标规划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系统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能够及时地拓宽其他业务环节和完善整个气象系统, 并且使得气象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还使得基层气象部门的服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生活秩序进入稳定的阶段, 使整个气象的服务效益得到提升。
在气象信息服务中, 应该始终坚持“资源、安全、公共”的理念, 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 完善整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 并且能够有效地防灾。我国气象公共信息系统可分为服务、预报和综合观测几个业务系统。
二、发展现状
2.1成就
2.1.1服务领域。
如今气象服务的领域已经拓宽到我国的各行各业, 尤其是在农业、交通、林业和环境上取得了防灾的显著成绩。目前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受到了人民的好评, 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2.1.2覆盖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 主要是因为气象信息发布的手段和方式得到了优化。现在基层气象部门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并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2.1.3服务能力。
在基层气象部门工作时, 应该把决策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因为现在我国各地的突发自然灾害比较多, 一个好的决策, 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防御和救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存在问题
2.2.1满足不了大众的要求,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气象的服务在预备预警时, 很难保证每天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和国家的需求。现在存在着预报重于服务的现象, 使得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信息处理与大众的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2.2现代的世界科技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基层部门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气象事业的发展, 机构的不健全和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
2.2.3就我国气象服务来看, 基层公共气象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程度和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想使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进入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提高气象防灾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应该加大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投入。
2.2.4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气象的服务领域来说, 应该使其不断得到新的拓展。为了使其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需求, 应该使气象财务、管理、人员和机构方面的工作得到相应的规范。
三、完善措施
3.1壮大基层队伍。
就我国现状来说, 基层台站人员的待遇不是十分优越, 与现代公共气象的服务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气象部门的经费, 这样能够加速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 并且能使职工的生活得到保障, 使队伍建设更加稳定。此外还应该加强队伍的专业培训, 定期的考核, 优化岗位的管理。
3.2加强气象服务能力的保障,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基层气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能够使国家和人们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为了提高基层气象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应该普及人们的气象变化知识, 基层气象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预报气象, 并且使预报的领域不断拓宽, 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3.3优化服务体系
3.3.1防灾减灾。
对于灾情的收集和评估要及时, 对于灾情的原因应该有十分透彻的分析, 规划好所属地区的灾害防御体系, 完善灾情调查和报道的网络建设。加强灾害信息的发布, 健全信息发布的制度。做好气象预警、气象应急和灾害的防御工作。
3.3.2普及大众。
基层气象部门在进行气象预报时, 应该将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大众。像一些手机气象平台的建设应该加强, 因为人们能够在工作出行时方便的知道气象的变化。在信息服务中, 应该加强对大众气象变化的各种知识的普及, 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和宣传报的形式向大众传递有用气象信息。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且结合我国基层气象部门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完善我国公共气象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勉县气象局决策气象保障服务体会 篇8
关键词:气象保障服务,案例,体会,勉县气象局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层与时俱进的重大社会活动越来越多, 而天气因素是决定活动能否成功举办的主要因素, 这就要求气象部门提供主动性、个性化、多样性和专业化的服务。特别是工业、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新常态, 对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要求也越来越高。
1 案例
2012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主会场设在勉县, 为了向这次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和优质气象保障服务, 勉县气象局提前成立了“2012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勉县主会场”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 从3月28日开始, 每天向县委、县政府及活动组委会提供专题决策气象保障服务材料, 进行未来天气趋势预测、逐日天气预报, 并根据天气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有利于领导决策。邀请省、市气象台共同会商天气, 确保预报准确性, 同时做好12121声讯电话、气象手机短信的发送等工作。现场预报服务组3月30日早上提前进入开幕式现场, 负责现场预报产品制作、服务材料发布、气象电子显示屏安装及信息发布等工作。另外, 勉县人影消雨作业组按照预案进入指定地点, 将根据天气监测情况进行人影作业指挥、协调和保障。3月30日12:00活动圆满结束, 现场天气情况良好。勉县气象局应急气象服务小组为油菜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节事举行、闭幕式等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气象保障服务, 圆满完成了现场预报服务保障工作。
2 体会
2.1 掌握规律, 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对2010—2014年勉县重大社会活动进行梳理, 由表1可以看出, 每年1—4月的春运、全县人大、政协会议, 汉中油菜花海、梨花节、诸葛亮文化节, 在这些重大社会活动中, 气象保障服务具有重复的周期性, 占全年的90%。根据需求导向, 气象部门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 积极参与、主动融入重大活动, 根据政府需求, 人民群众要求, 优化服务结构, 创新服务供给机制和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详细制定重大气象保障活动实施方案, 以面向决策为服务重点[1,2]。
2.2 准确预报, 提前预警
就目前而言, 县气象局在重大气象保障决策服务中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气象预报准不准, 二是气象预报是否及时。准不准是水平的表现, 是否及时是效益的表现, 这两方面都对重大活动指挥作用重大, 气象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生命线, 是提升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工作的基础, 因此建立和完善预报预警系统,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专业预报队伍。日常工作中, 不仅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 完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加强天气过程的总结和技术交流, 支持预报人员参加省市级轮训,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进而提高预报队伍的专业素养, 保证预报准确率[3]。预报服务人员平时要加强岗位练兵活动, 上级主管部门上也要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自2013年以来, 陕西省气象局开展“五项措施”, 采取技术人员上挂下派, 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基层县局天气预报准确率。另外, 还要解决预警的超前度问题, 勉县气象局自2010年以来, 与广播电视局、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广泛开展业务合作, 与移动共同开展了短信“绿色通道”, 建立了应急与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 分门别类建立了人员信息库, 与广电共建了气象预警电子屏与大喇叭共享, 通过电视、广播、气象预警显示屏、大喇叭、新媒体等方式超前预警, 特别是自2010年长版手机短信投入使用, 针对性建议赢得好评。
2.3 把握时机, 精细服务
重大活动决策气象服务是临时接受的任务, 目的明确、时间短, 决策气象服务倍受关注。对精细化预报质量要求很高。制作决策服务专报时, 预报服务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围绕本地天气实况、历史概率、预报和建议, 在服务内容和用语上要仔细斟酌, 少用或不用气象专业术语和方言, 如果不能准确说明, 让决策者搞清楚, 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遇有灾害性天气时, 每小时滚动制作服务材料, 用专报、电话、电视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快速发送, 做到无缝隙服务, 给决策者提供最新气象信息[4]。
2.4 部门联动, 合作共赢
首先要立足深挖自身潜力, 争取多方合作的发展思路, 提供主动、周到的服务, 在国家对气象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气象高度关注的今天, 基层气象部门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气象与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深度合作、信息共享, 气象事业已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 县气象部门重大决策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及现状决定了本地气象事业与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 唯有加强专项服务能力, 加强部门间资料与资源的共享, 有力、有效地服务于重大活动保障, 才能提高县级气象部门与政府部门及在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及重要性[5]。
3 结语
要坚持以重大活动决策气象保障为服务宗旨, 始终把决策气象服务放在主动、重要位置, 在信息发布和精细服务上下功夫, 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提高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及天气预报准确率, 为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薛建军, 王维国, 王秀荣, 等.决策气象服务回顾与展望[J].气象, 2010, 36 (7) :69-74.
[2]陈晓弟.对改进决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思考[J].贵州气象, 2004 (5) :44-46.
[3]马鹤年, 沈国权, 阮水根, 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4]张建忠, 田翠英, 王维国, 等.决策气象服务质量评估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0.
气象文化 篇9
什么是公共气象服务呢?它是指气象相关部门利用相应的资源和手段, 对一些政府部门、广大人民群众和一些生产实践者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支持, 并指导其进行安全生产和工作的一个过程。从我国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以来, 公共气象服务逐渐在我国的灾害预测预防、社会安全稳定、人民日常生活等领域发挥着巨大功能。基层气象部门是我国底层的气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 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它给基层的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气象灾害预测、农忙时节气象监控、气象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服务。由于基层气象部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它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关键作用, 努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1 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1.1 基层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取得的成绩
基层气象部门始终以服务基层政府, 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己任, 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取得了一些备受瞩目的成就。
1.1.1 拓宽了公共气象服务的领域
目前公共气象服务已经深入到了多个行业, 例如农牧业、林业、种植业、交通运输等, 并且在防灾减灾等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 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对于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不断深入, 满意度不断提升。
1.1.2 扩大了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由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 公共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得到了广泛的扩大。并且基层公共气象预防灾害团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1.3 公共气象服务的决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公共气象服务始终以决策气象工作为首要目的, 它在政府部门开展一些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救助处理等工作中发挥的决策能力越来越突出。
1.2 基层气象部门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中遇到的问题
1.2.1 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传递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接收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时, 农村和城市的信息传递方式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当落后, 传统思想过于浓厚, 广大农民朋友主要依靠电视、广播等方式获取公共气象信息;然而在城市中, 居民获取公共气象信息的手段相对较多, 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外, 还有手机短信、微博、互联网络等获取信息的手段。由于公共气象信息传递途径受限制, 这导致了一些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发生在农村, 尤其是一些信息闭塞的边远山区更是严重。由于无法提前知道灾害出现情况以及响应政府对应急情况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故对受灾群众产生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1.2.2 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无法跟上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需求
公共气象服务中涉及农业气象服务内容的相对过少, 并且其服务水平也差强人意。中国依旧是农业大国, 农民始终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服务主体, 当前的公共气象服务必须立足于农民, 服务于农民, 因此基层气象部门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时要加强农业气象服务相关建设, 使人民从公共气象服务中受益。
1.2.3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待更加平民化
目前, 基层气象部门在进行气象信息服务时, 只是简单的将观测到的数据向民众展示, 并没有向广大人民群众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而且它们对气象信息的传播只是使用气象部门官方式的语言, 但是这些官方语言对于民众是陌生的, 无法对其产生意识上的了解。例如在播报雨雪冰冻天气时, 往往采用传统上的将雪量转化为雨水量作为播报指标, 而不是采用民众更为直观更易接受的积雪厚度作为指标, 以至于人们对于预报准确性提出了质疑, 影响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效果。
2 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建议
2.1 基层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气象事业的资金投入
由于基层气象部门属于底层政府部门, 先前不受广大政府和群众的重视, 以至于对于基层公共气象部门的资金投入过少, 这间接地影响了气象工作的进展以及气象设备的改进等相关进程。由于基层气象部门的基层设施、工作环境等仍需要改善,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信息的传播等仍需要投入资金, 因此只有通过国家、政府以及基层部门不断地对于基层气象部门资金的投入, 才能保证基层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公共气象服务, 才能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帮助公共气象服务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群众服务。
2.2 基层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科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人才, 21世纪最为宝贵的也是人才,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关键是人才,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预测质量的是高科技人才, 拓宽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前提是人才, 只有不断加强对气象相关人才的培养, 才能更好地帮助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基层气象部门要加强投资力度, 吸引高技术人才, 同时要对现有人才时不时进行相关培训, 鼓励与外界技术人员交流, 不断扩大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2.3 基层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针对“三农”的公共气象服务
农村始终是防御灾害薄弱, 受灾问题严重的区域, 农业始终是气候灾害影响最大的行业, 而农民始终是公共气象服务最广大的人群, 因此加强“三农”方面的公共气象服务就凸显出重要性。基层气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干旱、高温、暴雨、大风、台风、大雾、冰雹、低温冷害、雪灾、沙尘暴、雷电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加强洪涝、山洪、风暴潮、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 (草原) 火灾等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 要加强对农田、水质等的监测以及对农业灾害和病虫灾害的预警机制, 及时提供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评估、影响分析、防御措施和应对建议等信息, 为农村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服务, 此外要不断深入宣传防灾减灾的相关措施的科普宣传工作, 以及提升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质量,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4 基层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途径
农村公共气象信息传播的相对滞后性和传播途径的单一性始终是底层人民未能及时准确获得防灾减灾信息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 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 手机已经在农村中广泛使用, 并且宽带技术也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之中, 基层气象部门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将自己的公共气象服务渗透到手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中去。要善于利用手机气象短信这一有效途径, 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实时的, 更加贴近生活的气象信息服务, 包括天气预测、灾害预防以及其他科普知识的传播;善于建设网上微博平台, 微博这一目前越来越红火的名词, 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微博平台不但能够更加实时地报道气象信息, 更能保持与广大群众的互动性, 有利于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 创建更加适合百姓的公共气象服务。
3 结语
我国农村广阔, 农村始终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薄弱的地区, 农业又是最容易受天气影响的一大行业, 所以农民是最需要提供及时的专业的气象服务的群体。所以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农村气候灾害的防御、加强针对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气象服务、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等都落在了基层气象部门, 所以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基层气象部门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 基层气象部门通过不断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对一些新兴事物的利用和学习, 必定能开创出更加崭新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受群众喜欢的气象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菁, 黄海洪, 祁丽燕, 等.对决策气象服务的调查与分析报告[J].气象软科学, 2011 (3) :87-92.
[2]张成祥, 杨赟青.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青海气象, 2011 (4) :90-92.
[3]李立兵, 赵建妹.基层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服务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1) :67-68.
[4]林杰星, 刘丽华.浅谈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9) :145.
[5]宿秋兰, 梁海霞, 李强.浅议农村气象信息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J].投资与创业, 2012 (9) :66.
[6]李银生.县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浅谈[J].科技与生活, 2011 (23) :134.
[7]科学时报.依靠科技进步提供更精确气象服务[J].科技与生活, 2011 (6) :18.
气象文化 篇10
1 利用电视媒体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优势
1.1 收视率高
近几年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电视气象节目收视率超过了众多娱乐、新闻类节目, 成为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气象科普知识通过电视载体传播出去, 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1.2 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能够早于其他媒体发布各种气象信息, 因为它以庞大的气象综合观测服务网络后台为依托, 这就给气象影视中心制作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根据季节、气温变化适时地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节目。若发生灾害性天气时, 能够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出去。并根据灾害形成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等问题制作相关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片, 正确引导大众。
1.3 形式丰富
电视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形式感。天气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遥感图以及统计数据都可以通过图像、字幕、声音、图表形象地剖析展现给观众, 并且通过实景拍摄、图形加字幕、科普动画片等增加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感, 能够使抽象、枯燥乏味的气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这也是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的最大优势, 而纸媒、广播、手机网络等其他媒体相比之下就显得逊色许多。
1.4 专业的气象影视人才亲力打造
气象影视中心拥有掌握气象学和大众传播学及影视制作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其一, 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电视气象科普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二, 同时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和气象节目影视制作经验保证节目的效果。气象影视中心团队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知识, 把专业气象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并制作出生动的电视气象节目吸引广大电视观众收看。
2 电视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路
2.1 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
气象知识种类较多、内容繁杂、题材多样, 大众在选择接受新知识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需要气象影视工作者们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前认真了解大众喜爱的气象科普内容、形式等具体需求做好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2.2 科普宣传内容分众化
随着广大电视观众对节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大众化”的电视模式已经逐步被“分众化”所取代, 根据不同频道、不同层次的收视人群, 发布气象信息、预报服务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提供特色化的科普服务是当前气象服务的形式所驱。这就要求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在制作气象科普宣传节目时把握节目内容、深度、形式来满足不同收视人群的需要。根据沈阳气象影视中心近年来的调查显示, 沈阳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户希望得到的气象科普知识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此展开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收看效果。
2.3 借助气象资源拓展科普形式
目前, 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多以天气预报节目中插入少量气象科普图片或配文字说明, 这种表现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而且画面效果一般。我们作为气象影视工作者应该具备气象科普宣传的敏感性, 充分利用丰富的气象资源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并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接受习惯丰富科普形式。如创作一些由不同人物或者动物为载体, 围绕反应不同内容科普知识开展的主题动画气象科普宣传片, 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4 找准科普宣传的切入点
2.4.1 根据地理特点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疆土广阔, 应考虑因地制宜。比如:沈阳《农业气象》是一档专门针对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节目, 由于沈阳地域和气候条件影响, 水稻种植比较广泛, 针对这一特点在水稻生长期间多宣传一些有关水稻生长的农业气象知识以及如何预防水稻的病虫害, 使农户更好地管理稻田,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反, 宣传有关小麦种植方面的气象知识就没那么必要了。
2.4.2 结合重大天气事件和气象热点进行科普宣传
气象科普宣传时能够结合大众比较关心的重大天气事件或气象热点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 科普宣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覆盖广、收视率高的沈阳新闻频道《天气和空气质量预报》节目中, 除了常规天气预报服务以外, 同时对沈阳冬季雾霾严重, 空气质量指数一度“爆表”等问题进行科普宣传。很多观众提出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雾霾天气应该注意什么?我们针对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等一系列问题在电视气象节目中专门做了介绍。辽宁冬季大范围空气污染与供暖燃煤、季节性秸秆焚烧、不利气象条件等情况有关。目前, 相关部门已为此严查燃煤锅炉, 控制扬尘, 禁烧秸秆, 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解除了观众的疑问和恐慌, 收效甚佳。
2.4.3 针对重要节假日进行特色气象科普宣传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在节日期间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已不占少数。针对这一现状开展特色旅游交通与气象科普宣传服务, 可以使大众提早了解沈阳重要景区的天气状况, 做好出行前准备, 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2.5 建立互动平台, 及时了解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沈阳气象影视中心利用电视、电话、微博、微信等多媒体资源, 建立了长期与电视观众的互动平台, 不仅拉近了与电视观众的距离, 而且第一时间了解到观众对哪些气象知识比较感兴趣,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做成科普知识宣传片在电视气象节目中播放解答观众对气象知识的困惑。例如, 很多朋友在微博中问道:天气预报中小雪、中雪、大雪等雪量是怎么划分的?什么是干热风?对北方地区有什么危害?等等。可以说自从开设互动平台以来, 给科普宣传开辟了新渠道, 让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科普宣传。
3 结论
做好电视气象节目需要掌握气象科学与电视编导、影视制作技术等多个科学技术。电视媒体因表现形式更为直观易于传播而被大众所青睐, 利用电视媒介为载体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努力实现科学与审美的统一, 让大众了解、掌握气象科普, 从而提高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参考文献
[1]魏文秀, 张中杰, 赵妙文.加强气象科普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 2011.
气象文化 篇11
1 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1.1 提供天气预报以及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为农业部门以及农民提供每天的天气状况, 并对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短、中、长期的报道, 从而使农民做好提前的防范。同时, 根据所研究的成果, 给农民提供一些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和技术, 帮助农民度过灾害。
1.2 对农业进行气象监测, 提供农业生产管理意见
农业气象监测主要是通过使用卫星遥感, 依据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 从而对农作物、灾情、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等进行检测, 总结预测信息并对气象条件的利弊进行分析, 从而为农民提出农业生产管理意见。
1.3 实行人工降雨及防雹措施
农业生产中, 会时常遇见干旱或降雹天气, 为了减少干旱和雹子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农业气象部门会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以及人工防雹作业, 从而将灾害降低。
1.4 开展森林火险检测
通过利用气象卫星对森林、草原火情进行检测, 从而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对森林、草原等火灾进行预防。
1.5 改善生态环境
天气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农业气象部门一边提供气候环境变化资料, 一边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 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前提, 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2 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需要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农业气象服务来满足它们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气象部门所提供的还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 而且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的形式是单一的。这不但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 要对农业气象服务部门的观测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并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要, 开展气象服务内容, 扩大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时效。
2.2 基础设施差,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之所以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在检测仪器陈旧, 现代化程度低, 而且观测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 在资料处理上效率低, 还主要靠手工操作, 技术更新慢。对于气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呈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 且人员知识老化。由此可见, 气象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方面急需调整。
2.3 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现阶段看,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中的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扩展的空间较广阔, 但是在扩展服务领域时却遇到了很多问题:设计的总体方案与将要实施的方案出现差异, 低水平重复较多;综合性项目没有得到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气象服务信息化工作滞后。
3 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与趋势
3.1 扩宽农业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覆盖面, 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就要加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服务措施。而且还要加大对县、乡、镇等基层对象的服务, 为其提供精细的气象信息产品。同时,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 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的快速便捷的特点, 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
3.2 开发应用“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EOS/M0DDIS资料处理系统 (RS) 3种技术系统组成。逐渐开发应用此项技术, 将会使我国农业气象部门获得更好地服务效益。
3.3 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逐渐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 并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农业的气象进行科学研究,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可靠的决策依据, 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
4 结语
农业气象部门是一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 气象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农业服务。目前, 我国的现代农业气象部门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得到发展。农业气象部门服务的机构分为国家、省、地、县四级;服务对象以农业为主, 但也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服务;服务的目的是预防灾害、农业稳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加强农业气象服务,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不但可以增强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还可以为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研究组.科技全球化及中国面临的挑战[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