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宣传(精选9篇)
气象宣传 篇1
近几年地震、海啸、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 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政府部门和公众越来越希望得到有关气象灾害防御方面的知识。大家对天气成因和这样的天气将会对人们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在天气预报中常常提到的赤道低压、强对流天气到底是什么?形成原因等问题更加关心。形象直观地把这些气象术语解释清楚, 提高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 是气象影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利用电视媒体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优势
1.1 收视率高
近几年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电视气象节目收视率超过了众多娱乐、新闻类节目, 成为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气象科普知识通过电视载体传播出去, 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1.2 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能够早于其他媒体发布各种气象信息, 因为它以庞大的气象综合观测服务网络后台为依托, 这就给气象影视中心制作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根据季节、气温变化适时地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节目。若发生灾害性天气时, 能够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出去。并根据灾害形成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等问题制作相关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片, 正确引导大众。
1.3 形式丰富
电视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形式感。天气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遥感图以及统计数据都可以通过图像、字幕、声音、图表形象地剖析展现给观众, 并且通过实景拍摄、图形加字幕、科普动画片等增加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感, 能够使抽象、枯燥乏味的气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这也是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的最大优势, 而纸媒、广播、手机网络等其他媒体相比之下就显得逊色许多。
1.4 专业的气象影视人才亲力打造
气象影视中心拥有掌握气象学和大众传播学及影视制作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其一, 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电视气象科普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二, 同时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和气象节目影视制作经验保证节目的效果。气象影视中心团队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知识, 把专业气象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并制作出生动的电视气象节目吸引广大电视观众收看。
2 电视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路
2.1 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
气象知识种类较多、内容繁杂、题材多样, 大众在选择接受新知识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需要气象影视工作者们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前认真了解大众喜爱的气象科普内容、形式等具体需求做好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2.2 科普宣传内容分众化
随着广大电视观众对节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大众化”的电视模式已经逐步被“分众化”所取代, 根据不同频道、不同层次的收视人群, 发布气象信息、预报服务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提供特色化的科普服务是当前气象服务的形式所驱。这就要求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在制作气象科普宣传节目时把握节目内容、深度、形式来满足不同收视人群的需要。根据沈阳气象影视中心近年来的调查显示, 沈阳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户希望得到的气象科普知识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此展开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收看效果。
2.3 借助气象资源拓展科普形式
目前, 电视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多以天气预报节目中插入少量气象科普图片或配文字说明, 这种表现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而且画面效果一般。我们作为气象影视工作者应该具备气象科普宣传的敏感性, 充分利用丰富的气象资源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并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接受习惯丰富科普形式。如创作一些由不同人物或者动物为载体, 围绕反应不同内容科普知识开展的主题动画气象科普宣传片, 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4 找准科普宣传的切入点
2.4.1 根据地理特点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疆土广阔, 应考虑因地制宜。比如:沈阳《农业气象》是一档专门针对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节目, 由于沈阳地域和气候条件影响, 水稻种植比较广泛, 针对这一特点在水稻生长期间多宣传一些有关水稻生长的农业气象知识以及如何预防水稻的病虫害, 使农户更好地管理稻田,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反, 宣传有关小麦种植方面的气象知识就没那么必要了。
2.4.2 结合重大天气事件和气象热点进行科普宣传
气象科普宣传时能够结合大众比较关心的重大天气事件或气象热点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 科普宣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覆盖广、收视率高的沈阳新闻频道《天气和空气质量预报》节目中, 除了常规天气预报服务以外, 同时对沈阳冬季雾霾严重, 空气质量指数一度“爆表”等问题进行科普宣传。很多观众提出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雾霾天气应该注意什么?我们针对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等一系列问题在电视气象节目中专门做了介绍。辽宁冬季大范围空气污染与供暖燃煤、季节性秸秆焚烧、不利气象条件等情况有关。目前, 相关部门已为此严查燃煤锅炉, 控制扬尘, 禁烧秸秆, 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解除了观众的疑问和恐慌, 收效甚佳。
2.4.3 针对重要节假日进行特色气象科普宣传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在节日期间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已不占少数。针对这一现状开展特色旅游交通与气象科普宣传服务, 可以使大众提早了解沈阳重要景区的天气状况, 做好出行前准备, 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2.5 建立互动平台, 及时了解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沈阳气象影视中心利用电视、电话、微博、微信等多媒体资源, 建立了长期与电视观众的互动平台, 不仅拉近了与电视观众的距离, 而且第一时间了解到观众对哪些气象知识比较感兴趣,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做成科普知识宣传片在电视气象节目中播放解答观众对气象知识的困惑。例如, 很多朋友在微博中问道:天气预报中小雪、中雪、大雪等雪量是怎么划分的?什么是干热风?对北方地区有什么危害?等等。可以说自从开设互动平台以来, 给科普宣传开辟了新渠道, 让我们气象影视工作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科普宣传。
3 结论
做好电视气象节目需要掌握气象科学与电视编导、影视制作技术等多个科学技术。电视媒体因表现形式更为直观易于传播而被大众所青睐, 利用电视媒介为载体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努力实现科学与审美的统一, 让大众了解、掌握气象科普, 从而提高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参考文献
[1]魏文秀, 张中杰, 赵妙文.加强气象科普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 2011.
[3]张欣, 张中杰.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如何做好气象科普[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 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 2007.
气象宣传 篇2
2、利用气球开展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无资质证的单位施放的气球。
3、健全雷电检测制度,杜绝雷电灾害隐患。
4、粮草未动,气象先行。
5、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
6、埋头苦干做气象,安全建设有保障。
7、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8、普及三防知识,增强抗灾自救能力。
9、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气象台站统一向社会发布。
10、全民行动起来,为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而保护气候。
11、人工影响天气利国利民。
12、加强防雷知识教育,提高雷电防护意识。
13、加强防灾预警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14、加强极地气象研究,促进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15、加强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综合利用。
16、加强应急管理,服务国计民生。
气象保险的宣传策略 篇3
1 气象保险宣传推广的现实困境
气象保险宣传策略在学术研究上的缺失, 主要是基于气象保险实践层面的动力不足或基础薄弱, 它反映了气象保险这一新生事物的现实困境。
第一, 气象保险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首先是气象保险发展时间短, 在世界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在我国, 一般认为2007 年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推出的气象指数保险是第一次。[5]其次是我国的气象保险类型不多, 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 农户是现行气象指数保险的客户对象。[6]相对而言, 气象指数保险的开始推广在旅游等工商业领域很少, 像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等能源行业能投保气象指数保险的还非常少。[7]这种情况也影响了气象保险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 缺乏一个牵头协调的部门。相对传统的财产保险等, 气象保险具有排除逆向选择、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 [8]但是, 其涉及的基本面较宽, 最基本的也要涉及保险部门、气象部门, 是一种新型险种。在不同行业领域, 气象保险险种还会相应涉及有关部门, 比如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涉及农业部门、地方政府和农户, 旅游气象保险则涉及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可见, 其气象保险涉及的部门和主体较多。
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推广涉及到区域差异和对象差异等事实问题, 这就造成, 一个气象保险试验案例成功, 不大可能就可以直接向全国复制推广。另外, 气象保险的系统性也铸就了政府重视和协调的意义。“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要有大量的气象、农业、数据处理、保险领域的专家参与, 而且要对设计出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逐一进行检验分析、报批报备和推广销售等”。[9]这说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更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一方多难以应付, 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牵头协调和支持。但是毋庸讳言, 要求繁冗事务缠身的地方政府再重视和协调气象指数保险事务,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确实不是所有政府部门都能做到的。以致有些省市地区为了简便, 则将气象保险发展水平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它虽然可以使气象保险一时“兴旺”, 但却不符合气象保险长远发展的初衷, 长期下去, 这可能会使得此种保险关系处于扭曲状态, 从而不利于气象指数保险的长久发展。
从保险公司方面而言, 它要宣传气象保险, 是考虑收益与成本投入的。现行状况是国内多数保险公司并未开展气象指数保险业务, 前期的宣传工作必然要投入大量成本。这种开拓性的宣传推广成本投入与气象保险业务利润相比, 显得非常不平衡。
从保险文化上说, 我国保险公司在观念上还比较陈旧。即保险公司内部的合作性不足, 认为险种的推广只是销售部门的责任。这种体制导致市场资源多以散户形式存在, 这未能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另外, 我国保险公司基本忽略了公共关系的改善, 似乎与投保人处于一种利益对立的紧张状态, 保险公司的理赔时间长, 手续繁琐, 条款霸道等服务问题又不利于良性保险文化的运行。这样就使得投保人普遍对保险机构有某种不信任态度, 从而不利于气象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的开展。
从农户来说, 我国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不高, 认知度低, 主动投保率低, 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保险趋于萎缩的实践, “大多数的农民并未投保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公司依靠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营”。[10]那么, 在寻求气象指数保险弥补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交易成本高和理赔效率低的探索道路上, 我国农业呈现的土地分散、种植面积分散特点又无疑加大了推广宣传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难度, 提高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设计推广的成本, 降低了农户投保的热情。而且, 我国农民还因为文化素质等因素, 仍具有较浓郁的小农经济思想, 导致其接受新鲜事物的开放度不足, 即农民获取农业险种的途径也多以乡村干部的半行政性和口碑相传为主, 他们对互联网、气象知识、金融知识等的匮乏, 导致其不大会自觉主动涉入气象保险。我国这些农业生产特色, 农民文化思想现状及其对有关气象保险的认知程度都决定了我国气象保险宣传推广工作的特殊性。
2 我国气象保险宣传推广的对策
如前所述, 尽管气象保险是一个优秀新险种, 具有传统农业保险和财产保险所没有的优势。 (1) 但是, 气象保险也仍然需要宣传推广工作。问题的关键是, 如何将气象指数保险宣传推广作为一个系统工作来规划执行, 才是应对之本。具体来说, 就是保险公司、气象部门、政府等主体如何在气象指数保险宣传推广事项上互相补充, 构成一个合理有序的体系。
第一, 应当在观念上保持宣传推广气象保险的相对公益性理念, 即在推行保险时, 把重心放在解决农业风险等问题上, 而不是部门利益本身。尤其是在当前的气象保险起步发展阶段, 保险公司可以在气象保险赔付指数上向有利于投保人倾斜一点。有学者研究认为, 保险公司推出的农业气象险种既要符合农民的购买欲望, 又要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满足自身投资成本, 所以, 考虑到农户的最大愿意支付能力和一些不可控因素, 保险公司应当最大化地缩小自身的利润空间, 当农户的最大购买价格与保险公司的最小利润重合时, 就达到了双赢。[11]因此, 保险公司进行气象保险宣传时, 应该有一定的服务公众的公益理念。当然, 这也意味着政府应当承担起比较大的责任。
那么, 政府在气象保险宣传推广上应有何作为呢?这是第二个方面的策略。
首先, 政府要推动气象保险立法, 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法规规章保障体系。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气象保险法规规章出台, 因为是新生事物, 中央政府也只是从2004 年以来, 以1 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保险工作的规范性。比如2007 年出台1 号文件, 提出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用给予农户保费补贴的方式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以此来探索农业巨灾风险转移与分摊机制。其精神已经对农业气象保险作了前瞻和呼应。2014 年8 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务的若干意见》, 对天气指数保险作了明确地支持:“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 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这仍然还是停留在政策性层面。再往前发展, 政府应该就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目标, 阶段、实施等问题作出一个宏观规划, 并以行政规章的形式予以确认。除了以法律规章形式确认气象保险的地位之外, 还要确立起气象保险业务开展的部门体系, 比如是新成立一个气象保险公司, 还是在原有的保险公司体系中设立天气指数保险部门, 还是在气象系统增设气象保险部门呢?我们认为, 从市场规则出发, 其关键还是要形成业务竞争的局势为佳。如是, 这将会极大地改观当前的气象保险发展情势。
其次, 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引导气象部门和保险公司在气象保险业务的开发与合作。比如气象部门应该加快和完善气象观测站点的建设, 这不仅需要数量足够, 而且在质量上也要符合标准。 (2) 再如建立健全气象数据库管理和服务网络, 能让公众较为方便地查询有关信息, 鼓励保险公司积极与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单位进行险种研发设计等等。 (3)
再次, 在政策上支持农户等进行投保气象保险, 应当适当补贴一些保险费, 激起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部门与保险公司、媒体合作, 作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张贴宣传海报、播放视频资料、摆放宣传折页, 现场接受保险咨询投诉, 解疑答惑, 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都是较好的宣传途径。
第三, 保险公司等主体应该加大探索宣传推广方式。比如积极探索旅游等领域内的气象保险业务, 因为该群体是相对富裕阶层, 其文化教育程度、观念和支付能力都相较于农业气象保险的投保主体要高。此种业务的成熟将会是一种最直接的广告。
保险公司在宣传推广方式可以学习京东、唯品会等利用电子优惠券来促销的方略, 甚至可以与这些商业主体进行合作, 以此推动人气, 吸引公众注意力, 尽最大潜能发展潜在用户。
综上所述, 气象保险宣传推广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险种设计和服务体系上, 否则, 再花俏吸引人的宣传策略和形式都经不起时间考验。我们相信, 随着中央和各地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气象保险将会在我国蓬勃健康发展。
摘要:气候变化大背景下, 气象保险显得尤为必要, 它是一种应对气象灾害和分担气象风险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气象因素的指数化保险产品, 气象保险具有排除逆向选择、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但是, 在我国, 气象保险却仍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它需要政府积极协调, 需要法规政策进行科学规范。因此, 政府如何协调保险公司、气象部门等主体在气象指数保险宣传推广事项上如何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体系, 就成为一个关键。在设计和建构科学合理的险种服务体系基础上, 具体宣传推广技术和策略就有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气象保险,宣传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1]朱俊生.中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的运行及其评估——以安徽省水稻干旱和高温热害指数保险为例[J].保险研究, 2011 (3) :22-25.
[2]娄伟平, 吴利红, 倪沪平.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J].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4) :1339-1347.
[3]陈盛伟.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及在我国的探索[J].保险研究, 2010 (3) :82-88.
[4]武翔宇, 兰庆高.利用气象指数保险管理农业巨灾[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8) .
[5]储小俊, 曹杰.天气指数保险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 2012 (12) :136.
[6]Maul, Olivier and Stutley, Charles J., Government Support to Agricultural Insurance:Challenges and Op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Bank, 2010.
[7]韩啸.天气指数保险首次应用于能源企业[N].中国保险报, 2012-8-24 (01) .
[8]Skees, J.R.,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in Risk Sharing Using Capital Marke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9, (81) :1228-1233.
[9]Barnett, B.J., Mahul, O., Weather Index Insarance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Lower Income Count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7, (89) :1241-1247.
[10]童劲松.国元农险启动天气指数保险试点[N].中国保险报, 2009-9-16 (001) .
[11]储小俊, 曹杰.天气指数保险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 2012 (12) :135.
气象宣传 篇4
在“3·23”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XX县气象局在县中心广场开展了宣传活动,普及广大群众的`气象知识。
宣传活动中,该局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主题—“天气和气候 青年人的参与”,通过悬挂条幅、设置气象知识展板、发放宣传单、防灾减灾手册、中国气象报“3·23”世界气象日增刊、播放气象热点等多种途径,向民众普及气象知识,以增强民众气象环保的观念,让社会公众亲身感知气象、了解气象。同时,通过与群众探讨气象热点、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播放气象主题和热点等方式,给群众讲解气象理念,使广大群众关注气象、支持气象,参与气象,关心气象。
活动当天,共发放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手册200余册,宣传资料1000余份。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宁陕气象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加深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该局还将组织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等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气象,参与气象。
关于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思考 篇5
一、我国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指导思想比较落后
我国目前的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主要以单方面的灌输为主, 气象部门在宣传过程中, 直接将民众需要的气象防雷知识制定成统一的模式, 然后进行广泛的宣传。这种宣传指导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因此宣传效果也不佳, 难以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
1.2宣传形式过于单一
我国目前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世界气象日, 其它的辅助宣传手段主要有参观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开放气象台站等。但是这种宣传方式比较单一, 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持续性, 难以让民众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1.3缺乏宣传的侧重点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也不相同, 因此防灾减灾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我国目前的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存在着内容太过广泛、缺乏侧重点等问题, 没有针对当地的特定气候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进行调整。
二、加强我国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措施
2.1创新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指导思想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指导思想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应社会的发展, 更好地为民众以及工业生产等各方面服务, 提供有用的信息。在这一方面, 气象部门需要提高气象防雷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主要分析广大民众对气象防雷宣传需求的变化, 用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民众提供有用的信息, 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丰富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形式
要想加强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效果, 就应该根据民众的喜好进行气象防雷科普工作的宣传, 让气象防雷科普知识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切实提高民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并了解到相关的自救方法。雷暴主要通过影响家电安全来危害人们的生活,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感应雷非常必要。感应雷指的是雷电的电能在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线时所产生的电磁脉冲, 它可以通过四种途径, 分别是有线电视、电话线、供电线以及建筑的外墙或柱子进入室内, 损坏家用电器。因此在进行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时, 需要通过丰富的宣传手段提高人们预防雷电的意识, 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散发气象科普知识的相关材料这一传统的宣传方式之外, 还可以举办气象知识的普及讲座, 或是通过免费短信的形式让民众了解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当然, 气象部门还可以让专人在网络上注册微博账号, 定期以更新微博的形式达到普及气象科普知识的目的, 利用微博的力量帮助民众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
2.3抓住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重点
近些年来, 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下, 地球环境日益恶劣, 全球变暖问题非常严重, 该问题也引起了所有国家以及民众的注意。为此, 在进行气象防雷科普宣传时, 气象部门可以根据地区特点, 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宣传, 利用报纸、网络、电视以及电台等各种手段强化宣传效果, 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出发, 为气象防雷科普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然后通过大范围以及多样化的宣传实现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普及。
2.4扩大科普的覆盖范围
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普知识的普及工作也应该逐渐由发达城市转向偏远与落后地区, 实现气象科普知识在这些地方的普及, 全面提高我国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普及程度。为此, 气象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形成一定的防雷减灾意识, 通过开发新的科技产品来拓宽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渠道。此外, 还可以增加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的兼职人员, 让专业宣传人员与兼职人员同时发挥出他们的主导作用以及积极性, 让他们的热情为气象防雷宣传工作提供助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在帮助国家防雷减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加强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效果, 气象部门需要创新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指导思想、丰富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形式、抓住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重点并扩大科普的覆盖范围。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宣传重点,范围
参考文献
[1]郑凌琳, 任艳玲, 陈建萍.浅谈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思考[J].民营科技, 2013 (05)
[2]原廷泽.浅谈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 2013 (22)
气象宣传 篇6
气象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气象科普工作发展的助推济和推动力之一。多年来, 河池市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开展:一是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期间围绕主题举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内容包括在城区中心广场摆设气象科普板报、对外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气象台、气象探测中心) 、举办气象科普报告会、在地方媒体刊发气象科普文章及录制播放气象科普专题片;二是在每年10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气象科技下乡活动;三是不定期举办气象工作座谈会;四是在日常业务工作中通过手机气象短信和气象电子显示屏进行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如何推进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发展, 让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在推动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河池市气象局以山歌为载体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的工作实践和做法值得参考与借鉴。
1 建立以山歌为载体的气象科普宣传新模式
在河池乃至广西的大部分地区, 山歌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等独特的魅力深得公众的喜爱。广西河池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在民间素有以山歌来歌颂日常生产生活的习俗与传统。因此, 2010年以来, 河池市气象局紧密结合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歌文化, 用山歌这一独特的宣传方式开展气象科学普及工作。
1.1 气象山歌队伍建设
2010年起, 河池市气象局通过对本部门20多位气象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山歌文化艺术的集中培训, 组建了一支气象知识山歌传唱队伍。他们既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 也是气象山歌传唱的领头羊。此外, 为激发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还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召集了近20位热爱山歌艺术的山歌手, 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气象科学知识培训, 并从中壮大气象山歌传唱队伍。
1.2 举办气象山歌会, 把深奥的气象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播到河池社会民众之中
2010年5月11日晚, 由河池市气象局、河池市科协及宜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气象科学知识进农村山歌会”在宜州市北牙乡网山屯举行。山歌会以当地农民山歌手与气象山歌手对唱的方式进行。“自古农民住乡村, 犁田播种五谷生;懂得耕耘就算了, 还学气象做哪门?”, “农民辛苦种粮棉, 风调雨顺得丰年;若是旱涝就减产, 气象农业两相连”……。在一问一答的气象山歌声中, 赢得了台下近千名观众阵阵掌声的同时, 让农民朋友领悟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与基本原理。一场“气象知识进社区山歌演唱会”于2011年3月22日晚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广场举行。“近些年来好古怪, 老天好像疯起来;天旱裂断大田坎, 落雨水泡到阳台。”“人类活动太夸张, 污水废气难收场;天上云层受影响, 所以气候就反常。”……。通过当地社区山歌手与气象山歌手的擂台赛歌方式, 向在场观众诠释了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3 政府扶持、企业赞助, 山歌助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巴马县城摆歌台, 望见歌友站一排;好比打牌先摸底, 问你是从哪里来?”, “我们几个住河池, 单位就是气象局;科普宣传到巴马, 防灾减灾是主题。”一场“气象知识进机关演唱会”于2011年8月23日晚在巴马县寿乡广场拉开序幕。山歌音绕的寿乡广场歌台下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人头攒动。其中穿插的气象知识问答, 更掀起了晚会的高潮。本台山歌会, 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给予2万元的活动补助经费, 巴马长寿老酒等三家企业为活动冠名赞助10万元。开辟了我市气象科普活动与当地政府扶持和市场投入有机结合的先例, 为我市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2年9月27日晚, “河池市十月科普大行动启动仪式暨气象知识进企业山歌赛”在河池市文化广场举行。这是气象山歌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 给广大群众带来一场气象科普知识的视听盛宴, 进一步营造了山歌宣传气象科普的浓厚氛围。本次山歌赛吸引了众多商家和企业的积极赞助参与, 再一次欣开了社会各界投入气象科普工作的热潮。
1.4 气象山歌促进气象科普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度
采用山歌这种群众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作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一改过去从事气象科普宣传所采取的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 不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 导致社会公众对于传播的气象知识只能被动接受, 缺乏主动选择和判断能力的缺点, 激发了社会公众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 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科普的针对性、实效性。目前, 所录制的数千张气象山歌会DVD视频歌碟, 正在承载着气象科普宣传使命于河池社会民众中唱响。以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山歌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是气象科普宣传形式的重要补充和良好途经。
1.5 气象科普知识山歌的收集、整理和编写
在开展气象知识山歌“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的科普实践活动中, 不但增强了气象科技工作者自身钻研气象业务科学知识, 而且提高自身对气象科普的技能和认知能力。同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对气象山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热情。培养出一支气象山歌编创队伍, 通过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最终收集、整理、编写出较为系统的、具有针对性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气象科普山歌作品。《中国气象山歌》的出版发行, 是以山歌为载体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系列活动的硕果。
2 河池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科普队伍依然薄弱
一方面从事气象科普宣传的人员都是日常业务岗位上的气象科技工作者, 导致他们投入气象科普工作的精力非常有限, 部分人员对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从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人员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科普知识普及方面的教育培训, 导致科普宣传的作用和效果明显不足。
2.2 气象科普活动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河池市气象台自2004年成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来, 已然成为每年一次接待在校中小学生接受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和认知的重要窗口。但目前尚没有建立专用的气象科普场馆, 同学们每次前来参观学习只能听、看, 无法提供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和体验的操作平台 (比如气温、降水量的观测等) 。此外, 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或其他手段和方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的平台都没有得以建立和完善, 严重制约气象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2.3 气象科普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气象科普的对象涵盖社会各行业, 但多年来我市的气象科普活动与各有关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互动不足, 大多处于单干的被动局面, 致使气象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陷入了“瓶颈”问题。
2.4 气象科普的经费支撑不足
河池气象科普工作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气象部门内部还是各级政府的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气象科普工作的推进与发展。
2.5 气象科普的互动性不高
河池气象科普宣传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依然无法得到改观, 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于传播的气象知识只能被动接受, 缺乏主动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不能激发社会公众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象科普的实效性。
3 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气象科普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气象科普队伍, 一是从在职气象科技人员中筛选, 按照个人自愿与组织确认相结合的办法, 将那些有专长、有热情、有志向的气象科技人员, 特别是青年气象科技人员, 充实到气象科普队伍中来;二是有计划地对从事气象科普工作的人员选派到相关高等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三是从已退休的气象专家中挑选, 把一些曾经为气象科普工作做出贡献的老专家充实到气象科普队伍中来, 既发挥出他们的余热, 又能壮大气象科普队伍。
3.2 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普平台
河池市气象台继2004年6月成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之后。2012年10月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前不久申报的广西自治区科技厅项目《河池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已获得立项支持。因此, 首先应以此为契机, 力争在河池市气象探测中心建立起气象科普场馆, 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 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二是要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现有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气象信息网站、气象电子显示屏作为气象科普宣传的补充平台;三是要联合地方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部门, 开辟气象科普专题节目、专版, 借助于部门力量搭建气象科普宣传平台;四是在目前的各乡镇气象信息站周边搭建气象科普宣传长廊、墙报或展板, 让气象科普宣传能够走村入户。
3.3 强化政府引导、部门联合开展气象科普工作
加强与地方科协的联系, 通过地方科协牵头, 达成与其他部门学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 采取联动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如:分别与河池市医学会、河池市林学会、河池市水产畜牧学会等联合开展相关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参与, 提高气象科普向社会各阶层的渗透力。
3.4 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确保气象科普经费投入
首先, 气象科普具有公益性特点, 需要各级政府在经费上给予扶持, 以确保公益性气象科普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是吸收社会公益基金, 根据“费用分担”原则, 鼓励项目执行机构从企业、民间基金会等其他社会渠道筹集经费, 建立起企业、民间基金会出资赞助的气象科普运行机制;另外, 应推进气象科普的产业化发展, 其中包括气象科普投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层次、气象科普管理体系企业化、气象科普经费模式市场化。努力实现政府的财政投入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不断推进气象科普事业的发展。
3.5 增强气象科普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气象科普的目的是为使人适应气候变化等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 趋利避害,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气象科普的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 气象科普关系到每一个公民, 每一个公民既是气象科普的受益者又是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因此, 气象科普工作只有改由原来的单向传输方式转变为双向交流的互动方式来进行, 才能提高其工作的时效性。
4 结论
1) 气象科普工作的主角是气象科技人员, 调动广大气象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气象科普事业, 加强气象科普自身队伍组织建设, 是气象科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气象科普的对象涵盖全社会, 鼓励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热衷参与气象科普工作,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合作, 是气象科普工作得以向社会化扩展的保证;
2) 气象科普工作须要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 并紧跟时代和气象事业的发展步伐, 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的现实需求。无论是气象科普的内容、宣传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加以实践和创新, 这是气象科普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3) 科普的社会化、科普的市场化和科普的现代化是科学普及的三个明显特征。气象科普工作也不例外, 只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来开展工作, 就一定能够使气象科普工作走上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摘要:气象科普工作的创新包括内容、宣传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等方面的创新。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的推进, 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时代感日益凸显。多年来, 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 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偿试, 在推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与时俱进和持续良性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广西河池市气象局近年来以山歌为载体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的工作实践作分析探讨, 提出今后河池市气象科普工作的建议及努力方向。
关键词:山歌,气象科普,宣传模式,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建刚.西部边远地区发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气象软科学, 2006 (2) :87-91.
[2]吴云荣.气象科普社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江苏公众科技网, 2010.
[3]李成芳.我国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 2003, 3.
[4]刘林霞.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气象, 2005 (2) :8-10.
气象科普宣传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篇7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服务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主体,提高农民应对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意识是气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深入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宣传力度,能够进一步把气象事业应用于服务“三农”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特点
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易受到某种或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的重中之重,从而减轻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农业是气象灾害防御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雪)、干旱、大风(沙尘暴)、低温、寒潮、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气象灾害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影响,随着全球各种极端气候的不断出现,作为对气象灾害高敏感的农业来讲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御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防御气象灾害,确保农业稳产增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建立较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尤为重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天气气候预测,积极开展农业气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科技成果利用等方面工作,可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经济影响巨大,做好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民对于气象知识的认识程度还不高,在生产中不能有效地结合气象信息进行生产安排,影响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所以,加大气象宣传力度,可以扩大气象知识和灾害防治的普及面,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气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气象信息的认识。
3.1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
加强对信息员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培训力度,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探索并不断壮大气象信息员队伍的长效机制,形成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新格局。
3.2完善农业气象服务
构建区、镇、村三级气象服务网络,将气象信息直接服务到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面覆盖全部行政村。气象服务内容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等指导性措施,规避不利天气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4加大气象科普宣传
气象与农业密不可分,合理地利用气象知识,可以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农村对气象科学知识相对缺乏,在农业生产中不考虑天气气候与气象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屡见不鲜。因此,重视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各类气象灾害常识和防御措施,是气象服务于“三农”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与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相关的节日组织气象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挂图、影音资料、气象科普小册子、气象科普讲座、现场咨询服务、散发宣传材料、创办科普宣传专题节目、推广气象科普读物等形式大力宣传气象科技知识,让农民充分认识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努力提高农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
要不断完善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不断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农村灾害性天气防御意识和防御能力。
5结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提高对气象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做好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使气象科普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摘要:气象灾害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气象防灾减灾是气象为农服务的根本目标。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对于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不仅能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能够减少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
关键词:气象,科普宣传,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鲍文.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59-63.
[2]曾小军,周军,丁建,等.气象灾害对江西柑桔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141-143.
[3]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06,28(4):1-4,29.
[4]蒋运志,周水明,李立兵,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5):592-594.
浅谈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 篇8
1 当前气象防雷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普工作薄弱
气象部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其工作似乎只有天气预报, 因此对气象部门工作性质的认识很片面, 导致出现气象科普不被人重视的局面。气象部门的防雷科普内容单调, 科普工作质量不高。普遍的现象是重视气象知识的普及, 介绍气候和气象的内容多, 对于气象的危害宣传的少;关乎人们生产和生活灾害的内容介绍不足, 特别是指导人们科学利用气象信息和知识进行防雷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正常发挥。群众掌握的防雷及气象科普知识, 主要是通过阅读科普作家的书来实现, 来自于气象工作人员的科普宣传则相对较少, 气象工作的实质内容与人们的生活衔接不紧密, 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1.2 科普手段单一
目前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所采取的模式单一, 措施有限, 手段传统, 无法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采取的科普方式主要还是纸媒的方式, 一般是以书报刊的发行为主, 其它途径的利用还处于空白, 有待开发。由于途径单一、手段传统, 因此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效果甚微, 难以激发公众的重视。
1.3 防雷减灾的科普范围不宽泛
由于受经费来源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防雷减灾科普工作没有全面覆盖城乡及各个领域。气象部门的科普对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群中, 对于那些偏远的农村和边远落后地区的科普宣传则表现为覆盖面狭窄, 或者是杯水车薪、蜻蜓点水式的宣传, 导致这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 对于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十分薄弱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2 做好防雷减灾宣传的策略
2.1 认识防雷科普工作的内涵
社会在不断进步, 科技在不断发展, 社会需求和气象服务的变化使得气象科普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对于气象科普的认识早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的科普, 科普工作的意义也非传统观念所能充分表达, 并且现代防雷科普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传播普及气象知识的范畴, 防雷科普等气象知识的普及, 弥补了气象信息发布的不足, 提高了气象部门的服务效益, 应该说, 防雷知识的普及是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于现代卫星技术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信息准确率很高, 发布的气象信息对生产和生活的指导作用也很大。比如发布雷暴气象信息时, 顺便把应对雷暴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也说明一下, 人们更加清楚雷暴及雷暴的危害, 预防的意识会增强, 进而可以大大减少损失。所以作为气象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确防雷减灾等气象科普的重要意义, 气象科普和业务的有机结合, 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所以气象部门必须将气象科普工作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防雷减灾的宣传工作作为提高气象服务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气象科普的目的, 既是气象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也是提高公众防雷减灾意识的促进, 更是加强防雷减灾行动的实践。
2.2 丰富科普的内容和手段
科普工作重要的科学知识的内容, 首先要让人民群众了解雷暴灾害的发生及危害。雷暴对人们生活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家电安全, 所以预防感应雷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的感应雷, 通常是指雷电的电能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时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这种电磁脉冲就可以损坏我们的家用电器, 感应雷对居民的危害有四种途径:可以从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或无线电视天线的馈线、住房的外墙或柱子进入室内, 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害。对于这种情况, 气象部门应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3 开发防雷科普新渠道
气象科普工作应该和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 提高科普工作的全局性, 实施具有计划性的整体策划, 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科普手段及其效益的调查和研究。注重科普内容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提高科普工作的科技含量, 结合本地的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 制定贴近人民群众和社会需求的科普工作计划。突破传统报刊宣传的僵化模式, 与时俱进地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和新技术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方式。
2.4 扩大科普的覆盖面
把科普工作的重点向偏远地区转移, 向落后地区转移。进学校、入乡村、走企业、访社区, 对于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给予重点关注。让人民群众提高对雷暴危害的意识, 强化防雷减灾的实践, 帮助群众在灾害面前实施自救互救和群防群控能力。增加对防雷减灾科普工作的资金投入。气象科普是为公众公益谋福祉的事业, 加大资金投入, 开发科技新产品, 拓宽宣传渠道, 增加兼职人员, 发挥专业和兼职科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为人民大众的防雷减灾能力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建设部门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气象部门在加大对气象科普投入的同时, 还应该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气象科普的作用, 为扩大气象科普产品的供给和应用打下物质基础。
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应围绕当前气象科普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实施, 在全社会普及“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重要理念, 强化意识, 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 密切结合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 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作出气象部门的贡献。
摘要:关于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中央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层面上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作为一级气象部门, 更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积极做好气象工作,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群众对气象部门的工作要求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现代气象业务的层次建制, 为社会及人民群众防雷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积极适应和减缓雷电等带来的损失、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气象部门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气象工作,防雷减灾,自然灾害,科普宣传
参考文献
[1]何学勇.气象科普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陕西气象, 2009 (6) :49-50.
[2]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Z].北京, 2006.
气象宣传 篇9
1 当前气象防雷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科普宣传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科普宣传队伍的建设在我国科普宣传深入展开扩大的事业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目前我国在科普宣传工作上依旧主要是靠气象专家, 然而气象专家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 而不是宣传工作, 缺乏专业的科普工作人员, 因此在科普宣传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 同时也影响到我国气象科学事业的研究发展。由此看来建设一支专业的科普宣传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1.2 气象科普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防雷科普工作主要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方式老套缺乏连续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一直为大家所诟病, 不能引起民众的注意也很难让民众深入了解科普宣传的内容。在“多元”的今天陈旧的宣传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和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因此在强调互动的今天防雷宣传工作的内容的制定必须要建立在与群众互动的基础之上。
1.3 科普宣传重点不明
我国很多地区对防雷方面的宣传重点并不明确,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防雷知识内容没有重点, 比如科普主要的宣传方法是主要是依靠气象站统一印发的科普宣传小册, 这些小册子只是简单的列举了一系列的防雷知识, 但是没有根据地区区别而将内容进行重点区分, 例如山区和平原的防雷重点就应不同。另外宣传地区没有重点, 由于一些地区夏季雷雨天气较多, 就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重点性的宣传, 让民众更好地掌握相关的雷电防护知识, 以减少雷电对生命财产的损失。但是, 在气象防雷科普宣传中, 对于上述宣传重点的内容还不是很具有针对性,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 做好防雷科普宣传的几个要点
防雷工作关系到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如何做好防雷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防雷工作的几个方面。
2.1 多渠道, 多手段宣传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所以防雷工作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 着眼未来, 充分考虑到人民大众的喜好, 防雷工作的开展应以喜闻乐见展现在人们面前, 并将雷电科普变为一种习惯。气象宣传工作者除散发防雷材料这种传统的方式外, 还可以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开展气象防雷知识大比拼等活动,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手机短信、电视栏目、大型网站主页宣传、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兴途径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的方式。从以往气象站单独宣传的形式向全社会共同宣传的方式发展, 把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当作一种长久的工作持续的做下去。
2.2 新思想, 新内容防雷宣传
社会在不断进步, 科技在不断发展, 气象科普宣传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了解气象科普内容的目的以及方面不同。如农民需要了解有关气象防雷相关方面的知识, 是为了确保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免受雷害。城市居民掌握相关的气象防雷方面的知识, 为了保自身安全。工业、商业、运输业以及各行业的人了解有关气象防雷科普知识, 是为了在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 确保自身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宣传内容上也应当有所侧重, 例如不同的方面防雷措施也有相应的不同: (1) 家庭个人防雷:在雷雨天气时, 应尽量减少外出, 尽量不携带金属物品, 不要再树下躲雨等。家住高层的家庭在雷雨天气时应该关闭窗户。 (2) 电话电线防雷:电话通信系统的功能主要对语音图像等数据, 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过雷电通过电话线损坏电脑甚至伤害人体的案例, 所以应当在电话外接线外安装相应数量的防雷器, 同时使用连接地线的插座, 保护电话接口和相应设备。 (3) 有线、卫星电视防雷:在一些地区,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电视信号接收系统都是安装在建筑物外边露天场所, 很容易被雷击。所以可以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 并且在天线反馈线等外设线路用特制材质管道进行屏蔽, 并将避雷针所连线路连接入地下, 从而可起到良好的雷电防护作用。
2.3 壮大更新宣传骨干力量
随着人口的不断的增涨,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任务量也在不停的增加。然而由于气象站缺乏高素质的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人员, 从而致使防雷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所以宣传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首先要对现有的气象宣传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具备专业气象科普宣传人员的素质。另外, 还可以对气象局内部其它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使之能够清楚的了解基本的防雷电灾害的常识, 并能随时兼任科普宣传工作。
2.4 明确宣传重点, 加大个别地区宣传力度
在广大偏远山区, 由于消息闭塞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 当地人民对气象科普以及防雷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很有限, 再加之这些地区多处于山区高海拔地区, 是雷电灾害高发地区。所以这些地区应成为我们气象宣传以及防雷知识宣传的重点地区, 对于这些地区应当充分的考虑到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接受程度, 可以将防雷知识编成民谣或者顺口溜在居民之间传播, 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 丰富防雷手段。
3 结语
本文对当今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现存问题的深入探讨, 并对宣传工作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气象防雷宣传是应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程。另外宣传工作应该与时俱进, 不能与社会脱节, 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信息技术, 从而使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并且取得应有效果。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中央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层面上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1970年正式成立的山西省稷山县气象局作为国家重点单位积极响应中央号召, 在气象防雷安全监督,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方面取得很大成果。并且在气象防雷等方面不断总结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防雷科普,宣传,解决方案,气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