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

2024-10-23

气象条件(共11篇)

气象条件 篇1

气象条件对植物的分布以及其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气象因子分析是对植物生长发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揭示和发现小气候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对郑州市地面和房顶主要气象因子的对比分析,为通过房顶绿化改善房顶小气候,并对环境综合效益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房顶绿化植物筛选和节水栽培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黄淮平原。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7月最热,平均27.3℃;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 mm,无霜期220 d,全年日照时间约2 400 h。

房顶观测区位于河南省林科院办公楼五楼楼顶。楼顶是水泥地面,周围有1.5 m高的护墙。楼顶种植花灌木、乔木等盆栽植物。

2 研究方法

气象指标观测从2009年7月开始至2010年6月结束。房顶气象数据由房顶小气象站监测。

3 结果分析

3.1 平均气温的比较分析

房顶气温和郑州市同期温度相比,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年中较热的7、8、9月,房顶平均气温高于郑州市平均气温;而在春季,房顶气温低于郑州市平均气温,因此,在植物萌芽期和生长旺盛期,房顶的温度条件对植物生长是不利的。

3.2 蒸发量的比较分析

郑州市平均蒸发量与房顶蒸发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1年气候较热的几个月份,即7、8、9、10月,房顶蒸发量明显高于郑州市平均蒸发量;房顶植物极易发生干旱;而在其他月份房顶蒸发量略低于郑州市平均蒸发量,这可能是由于房顶储水量显著低于郑州市地面储水量,即使在房顶温度与郑州市平均气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房顶的蒸发量也是有限的。因此,针对这一结果,想要保证房顶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在7~10月份进行大量浇水。

3.3 气压的比较分析

在被考察的12个月份中,房顶气压的变化规律与郑州市的平均气压的变化规律一致,如图3所示。这一结果表明空间对气压的变化几乎无影响。

3.4 风速的比较分析

郑州市平均风速与房顶风速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在被考察的12个月份中,房顶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与郑州市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一致,但郑州市的地面平均风速明显高于房顶,这可能是由于被监测的房顶四周有约1.5 m高的围墙,使得该房顶形成小气候环境,故其风速出现低于郑州市平均风速的情况。

4 结论

郑州市平均气温和房顶气温相比,在植物萌芽期和生长旺盛期,房顶气温不利于植物生长。

房顶蒸发量在7~10月份,明显高于郑州市平均蒸发量,想要保证房顶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在7~10月份进行大量浇水。

房顶气压的变化规律与郑州市的平均气压的变化规律一致,且空间对气压的变化几乎无影响。

房顶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与郑州市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一致。

参考文献

[1]王正非, 朱廷耀, 朱劲伟, 等.森林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2]贺庆棠.中国森林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气象条件 篇2

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胥执强 李艳红 张洁薇

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9期

[摘要]根据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生长 气象条件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区,热能资源较充分,主要种植区海拔600~1000m,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小麦喜阴凉、多日照的种植气候条件。吉木乃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是阿勒泰乃至全疆优质小麦的产区之一,以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疆,具含水量低、皮薄质硬、出粉量大、面筋含量高、蓬化度强的优点,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蛋白质含量达14%~20%,面筋含量达30%~33%。据研究资料表明,吉木乃县小麦的种植条件与世界最优质的硬红小麦区加拿大西部相似。

本文根据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立秋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篇3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编辑: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

农药施用的气象条件 篇4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较高的气温会增强药剂的渗透力, 加快毒杀速度, 有利于提高药效;但气温超过一定范围后, 药效反而会降低。一般来说, 当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 其效果比气温在20℃以下的天气条件下使用效果要好;但当气温超过35℃时, 由于高温会促进药物分解而降低药效的持久性, 同时在喷施药液时, 喷出的雾滴水分在高温下也易挥发, 导致局部药液浓度加大, 加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 故易引起药害发生, 且易引起人身中毒事故。因此, 在晴天施药, 最好选择在上午11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 避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二、选择适宜的湿度

湿度对农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药剂型的影响上。对大多数乳剂农药而言, 由于湿度大, 会相对降低其浓度, 加大药液流失, 从而降低药效;但对有的撒施粉剂农药则有利于药粉与作物茎叶的粘附, 能提高药效。通常粉剂农药宜在晨昏植株露水未干时进行喷撒, 以利药粉粘附在叶片上而不被风抖落;喷雾宜选晴天无露水时进行, 以免稀释药液, 降低药效;喷粉、喷雾后遇到降水, 常会冲失药剂或冲淡浓度, 需要重新喷药。空气潮湿会使药剂挥发能力减弱;土壤的干湿, 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较湿的土壤能更好地吸附杀虫剂, 增加药物与虫体接触机会, 从而提高防效。

三、避免降水天气用药

下雨天喷施农药, 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 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无效。为了延长药效期, 最好选择晴天或雨过天晴时喷施农药。但如果雨季正逢害虫防治适期, 不能过多推延喷药时间的情况下, 也可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防效。

1. 在农药中加入适量的黏附剂和辅助剂。如洗衣粉、木薯粉浆水等, 以增加农药的黏附力。

2. 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

如乐果、杀虫双、稻瘟净等, 此类药施药后4小时无雨, 则有80%以上农药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4小时以后再下雨则对药效影响不大。

3. 选择速效性农药 (如速灭威) 。在喷药后短时间内就产

4. 选择粉剂农药。

尤其是在大雾、露水重的情况下, 喷施粉剂农药最为有利。特别是可湿性粉剂, 能溶解于露水而加快毒杀速度。

5. 选择超低容量喷雾器喷药。由于浓度高, 雾滴细, 易被作物吸收, 可减少流失。

四、巧借风力

喷药宜选择无风天气, 有风会给操作带来麻烦, 很难保证药物喷撒到需要的部位。如果施用剧毒性农药, 更应注意风向及风速的变化, 以免产生药害, 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大风能促进药剂的挥发和散失, 造成药剂浪费, 同时易导致药液四处乱飞, 增加空气污染, 导致人畜农药中毒。因此, 大风天气时不宜喷施, 以静风或微风条件下施药较好。在一天的早晨或傍晚,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 气层静稳, 是喷药的最佳时机。同时, 还可利用风向喷施农药, 操作人员应顺风前行或背风倒退, 这样才使药剂准确地喷洒到位, 且对人体安全。

五、合理利用光照

强烈的光照能加快药剂的挥发与分解, 使药效期缩短且在强光下, 作物新陈代谢旺盛, 气孔张开, 农药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甚至烧伤叶片,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 在炎热的中午不宜施用农药。另外很多昆虫, 如地老虎、稻苞虫、卷叶螟幼虫等都有昼伏夜出的特性, 只有当它们处于采食状态时, 才有受药的可能性, 故强光照下不利于喷施防治此类害虫的农药, 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施药。

总之, 影响农田施药效果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病虫的生理特性和农药的理化特性方面。施药时除要做到“对症、适时、恰当、安全”外, 还要考虑天气与施药之间的关系, 根据各类药剂和防治器械的性能, 决定合适的施药方式。

参考文献

雷雨气象条件下的管制指挥 篇5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员;恶劣天气;雷暴

一、雷雨对飞行造成的危害

遂宁机场全年多东南风和偏北风,风速1—2米/秒,3—5月份常有冷空气入侵。夏季:(6—8月)多对流云和雷雨,气候闷热,最高温度高度40℃;夏季平均最高气温32℃,平均最低气温24℃,雷雨天气在遂宁机场出现的频率比较多,雷暴的出现常常伴随着大风、大雨、低空风切变等危害飞行安全的因素,还会对航空器和地面通信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飞机能否安全着陆,不仅要机组的技术过硬,还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飞机若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着陆,飞行员有着最佳的视线,能够更准确无误地降落。但是,在雷雨天气条件下,着陆时起落五边能见度较低,再加上低云位置的不断变化,机组需要对飞机的速度和姿态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使飞机安全着陆。

雷电对飞行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对飞行航空器本身造成损害;二是对地面无线电通信设备造成干扰,使得空中飞机与地面通信设备无法正常通话,特别是在飞行任务量繁重的遂宁机场,更是一个大隐患。

二、雷雨天气下,如何加强管制指挥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力度要加强,在拥有五个训练机场的飞行学院,飞行流量的控制是做好复杂气象条件下管制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遂宁机场每天出机量上下午分别都有15架左右,绵阳、广汉、南充、新津分别转场到遂宁,机场航线及空域的占有量基本饱和,高强度的管制指挥,管制员处于紧张压力中,使得控制流量成了缓解压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加强在雷雨季节,管制指挥的应急演练。管制部门会经常组织在雷雨天气中管制指挥应急演练,这有利于增强管制员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管制指挥的能力,提高管制员自信心,加强塔台各班组、席位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对不安全信息的通报,要深入了解和学习。2015年7月,遂宁机场空管部门组织了一场雷雨天气条件下管制指挥的应急演练,本次演练由一个班组三名管制员组成,分别是塔台管制员、进近管制员、管制协调员,还有飞行机组及地面通讯、气象等相关保障单位,在本次演练中,气象台给塔台提供气象基本服务,包括雷雨对飞行影响的主要因素:雷暴、大风、风切变、低能见度等恶劣天气天件。演练中,管制员精力高度集中,对发出的每天指令都在脑海中反复思考。还有天气的不断变化,也在检验和提高管制员对恶劣天气的处置能力,促使管制员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能更好的应对。

对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给出的建议和意见,管制员要明确自己的管制思路。在我们国内,有很多小机场是没有安装气象雷达的(包括遂宁机场),我们机场常年都是借用南充机场和省气象台的气象雷达终端进行观测天气的,管制员应根据掌握的天气情况积极提供飞行建议,在航路上如果飞机需要绕飞,管制员要最大限度地使飞机朝着自己的预案靠拢。在管制指挥中,管制员应尽量按照仪表进近程序实施管制工作,特别是在复杂天气条件下,更应该按照标准仪表进近程序实施进近着陆。

应与机组保持高效的沟通。遂宁机场跑道方向为12/30号,雷暴天气到来时,根据气象条件一般都吹北风,12号五边有复杂天气,而30号顺风超标的问题或者两者情况相反。当有一架飞机正在使用12号进近时,从保升目视参考点加入一架飞机请求使用30号着陆,因为12号五边天气复杂不利于着陆时,塔台答复:“30号现在顺风4米左右,还是使用12号着陆吧。”机组回答:“我们是带飞机组,4米顺风着陆问题不大,12号五边天气影响太大。”这个时候塔台管制员比较难回答了。本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30号顺风超标,而12号五边天气条件不好,不利于着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制员做好预案和决策,应询问气象台目前天气变化的情况和后面天气趋势情况,再来决定以12号或30号着陆;如果实在不好决策,在油量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让机组在空域、仪表进近程序、画弧等科目活动一段时间,等12号五边天气好转或30号五边顺风减小后,方可回场着陆。从个例可以看出,由于复杂天气变化的不同,每个机组提出的要求也各式各样,管制员需要完全领会机组的意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机组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雷雨气象条件下对机组该怎样通报

在雷雨到来之前,气象部门会第一时间向塔台提供气象信息,管制员也会及时、准确、不遗漏地向塔台飞行大队长和空中机组通报各种气象信息,高效的通报有利于机组飞行的实施和管制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障飞行安全。

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管制员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飞行机组提供各种情报,包括气象情报,本场天气实况及其变化趋势、恶劣天气、航路天气和周边机场天气实况。另外,还有决断高度、道面运行情况、导航设备工作情况等。如果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对管制部门的调查,主要是调查管制员在指挥过程中是否及时、准确、不遗漏地向飞行机组通报各种信息,特别是气象信息。管制员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对管制范围及周边机场的天气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及时、准确地向飞行机组通报,才能向机组更好的飞行建议和最佳的管制调配方案。

四、结语

保证飞机安全地飞越雷暴区,这是管制员的职责所在,决不能麻痹大意。因此,在每次开飞之前,必须与气象部门做好有效的沟通,弄清楚雷暴的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变化趋势、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强度等级等以及对飞行安全将会造成什么严重损坏等。详细了解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掌握航空器的基本性能,油量及设备情况。

在指挥过程中,对天气条件要严格把关,如果有雷雨出现,对绕飞的飞机要充分利用雷达监控和引导,随时询问机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机组急于下降高度或误入禁区,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潘向才.浅谈复杂天气对航空飞行的影响[J].华章,2011(24).

[2]王秀春,朱玲怡.雷雨天气的精细服务对集中运行控制决策的影响[J].空中交通管理,2011(7).

八渡笋的气象条件探讨 篇6

1 八渡笋的概况

八渡笋是广西著名传统特产, 历史悠久, 在中国已享誉数百年, 清朝时曾被列为十大贡品之一。目前, 全县种植八渡笋2.133万hm2。2009年加工八渡干笋2800t, 产值4856万元, 产品销往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八渡笋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营养丰富, 每100g含蛋白质1.6g、脂肪2.4g、膳食纤维27g, 笋脆嫩无渣, 消腻滑味, 营养丰富, 具有降低胆固醇之功效, 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优良保健品。长期以来, 以其独特的风味驰名国内外, 供不应求。

2 八渡笋生长的气象条件

2.1 八渡笋具有鲜嫩独特品质的条件

八渡笋的母竹为人工栽培的大楠竹 (麻竹) 。其生长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3.0℃, 年降水量1000.0mm以上的环境。田林县的年平均气温20.6℃, 年降水量1560.6mm, 具备大楠竹生长的气象条件。全县多个乡镇都有种植, 八渡、六隆两乡镇居多, 一般种在海拔500m左右、土质肥沃、潮润的山丘谷地。大楠竹 (麻竹) 各省地都有种植, 但其竹笋品质远不比田林八渡笋品质优良, 其原因除了土质以外, 与田林县境内独特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八渡、六隆两乡镇为低山温暖气候区, 绝大部分为土山, 土地肥沃, 高山谷地差异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 空气湿度大, 云雾重, 日照较小, 符合八渡笋生长的最佳生理要求, 使八渡笋形成了独特鲜嫩美味可口的优良品质。

2.2 八渡笋生长期需要的温度和雨量

八渡笋的母竹根系发达, 每丛竹子都留有1-2棵一代母竹和2-3个竹篼, 在地表层下, 每株母竹和每个竹篼的根部长有4-8个芽眼, 这些芽眼就是当年生长的竹笋。当连续3天气温低于5℃时芽眼就会坏死不长笋;清明前后10天, 当气温达到20℃, 降水量累计达20mm左右, 芽眼基本饱满。进入夏天, 天气逐渐炎热, 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芽眼随之慢慢膨胀;到6-7月份, 月平均气温在26-27℃, 达到八渡笋破土生长需要温度的要求, 6月份降水量在250mm左右, 6月底土层较浅的竹篼开始长出笋子。7月份降水量在150-250mm, 7月中旬开始进入生长高峰期, 如7月份降水量不足, 芽眼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 部分芽眼就会枯坏不长笋, 生长高峰期随之推迟到7月底至8月初。8月份降水量达到200mm, 竹笋可正常生长;一般到9月份进入白露后, 天气转凉, 昼夜温差大, 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基本达不到150mm, 除沟边谷地外, 大部分林地开始停止生长。

2.3 八渡笋高产的气象条件

八渡笋除了人工护理外, 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合的气象条件才能长出高产量, 每年6-8月份全县境内的平均温度大致在26-27℃, 符合竹笋正常生长的指标要求。而这3个月降水量的变化将影响产量的高低, 从历年来的观察证明, 决定八渡笋产量高低的另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是降水量是否均衡适中, 降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减产。以田林县六隆八渡笋开发区最近3年产量为例:如下表

2006年6、7、8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6-27℃, 平均降水量250mm, 且3个月之间的雨量变幅不大较均衡, 当年鲜笋产量最高, 优质率在95%以上;2007年6、7、8月的月平均温度在27℃以上, 中间的7月份雨量太少, 达不到八渡笋生长需要月降水量150mm的基本指数。当年八渡笋鲜笋产量为12000t, 优质率为90%;2008年6、7、8月的月平均温度在26.2℃, 平均降水量298.5mm, 大大超过出八渡笋正常生长需要的雨量, 因此, 这一年八渡笋出土生长时在谷地、沟边的近一半霉烂, 当年鲜笋产量仅为7000t, 且优质率为80%。根据这3年的气象比较分析, 八渡笋在每年6、7、8月3个月的生长期中, 降水量平均大于250mm, 或单个月的降水量不足150mm的会造成减产减质。

3 八渡笋加工的气象条件

八渡笋加工除了要配套加工设备包括加工笋棚外, 还要掌握气象条件, 方能加工成优质的产品。全县境内地处北回归线以北, 纬度低, 太阳入射角大, 从采割鲜笋起就对气象条件有着依赖性, 需要与之相适应, 新割回来的鲜笋必须放在通风阴凉处, 避免日光照射, 若是阴天变质慢些, 日照多的天气变质较快, 要在4个小时内进行煮笋, 煮热了的笋要及时出锅装进用薄膜圈垫好的竹箩进行密封发酵。20天以后可以取出晾晒, 晒时要搭棚架, 距离地面0.8m左右, 使煮笋达到上晒下透风, 边晒边翻, 根据笋的大小、厚薄来进行收晒, 如日照多气温太高的天气, 太薄的笋不能一次晒干, 否则光和氧化不够, 过早脱水造成笋片着色或有黑线条, 必须晒1天发酵1天再晒;未晒干的笋遇到阴雨天气时, 要及时收回发酵, 1个星期以后才能再晒, 不然晒出来的笋不是变黑就是发霉腐烂。根据天气变化规律, 晒笋的最佳时期为9月下旬到11月底, 其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下, 平均气温在22℃左右, 是个较干爽的季节, 温度适中, 晒出的干笋, 呈金黄色, 光泽好, 笋肉细嫩, 纤维不粗, 在深加工时复原好, 因此, 加工出来的八渡笋产品都能达到出口质量的要求。

4 结论和建议

充分利用田林县境内符合八渡笋生长的最佳生理要求的独特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 进一步提高独特鲜嫩美味可口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 改善营养条件, 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 以使第2年出笋量增加;小年适当增加留养新竹数量, 数年后达到每年留养新竹数基本相同, 逐渐消除大小年差距。生产上, 对老竹要加强营养供应, 特别是距母株较远的竹鞭, 同时做好对竹笋象甲虫、禾夜蛾等的防治,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延缓退竹现象。

潍县萝卜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篇7

潍坊市寒亭区 (原潍县) 是潍县萝卜的原产地, 具有几百年的萝卜种植历史。寒亭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 北临渤海湾, 具有四季分明的季风大陆性气候, 年无霜期180~200 d, 年降水量600~900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2 500~2 700 h, 8、9、10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25.4、20.1、14.1℃, 8—10月昼夜温差为10.0~13.5℃。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潍县萝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气候保障[1,2]。现对潍县萝卜种植与气象条件加以分析, 总结出其适宜的气象条件, 并对异常天气情况中的栽种提出合理的对策, 为其丰产丰收提供保障。

1 潍县萝卜的生长特性

潍县萝卜属于秋萝卜, 通常于夏末秋初播种, 秋末冬初收获, 生长期80~100 d, 为半耐寒性蔬菜。潍县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发芽期、幼苗期、肉质根形成期和休眠期, 在不同生育周期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特别是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对萝卜生长的影响较大[3,4]。

2 潍县萝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1 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温度对潍县萝卜生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温度的控制是种植成败的关键。潍县萝卜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 开始发芽温度为2~3℃。幼苗期可耐25℃左右的温度, 也能忍耐短时间-3~-2℃的低温, 最佳温度控制在15~20℃;叶片生长的适温为15~20℃;肉质根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20℃, 适宜温度为13~18℃。高于25℃时植株生长弱, 产品质量差。所以萝卜生长的适宜温度应是前期高、后期低, 有利于营养积累和肉质根的膨大。当温度低于1℃时, 肉质根易遭冻害。从播种到收获需6℃以上有效积温1 400~1 700℃。

2.2 对水分条件的需求

潍县萝卜生长需水较多, 但因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16%~18%, 肉质根膨大期为18%~22%。

秋季露天栽培的潍县萝卜, 其栽培时间正好符合农谚中“头伏萝卜末伏菜”的说法, 其苗期正好处于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期, 水分供应充足, 有利于及早定苗、壮苗早发;而到了肉质根膨大期降水相对减少, 需要采取灌溉措施, 避免因缺水影响产量和品质[5]。

2.3 对光照条件的需求

光照时间长短, 对潍县萝卜的品质至关重要。除了光照时间外, 潍县萝卜对光照强度值也有一定要求, 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强度为600~25 000 lx, 即光补偿点为600 lx, 光饱和点为25 000 lx。

从历年统计资料可以看出, 秋季露天栽培期间的平均日照时间起伏不大, 到收获季节日照时数开始下降, 自然规律避免了春化后开花结种现象。

3 异常气象条件时处理

3.1 温度异常

秋季露天栽培潍县萝卜一般从8月上中旬开始播种, 到11月上旬开始收获, 生育期一般在90 d左右。期间温度的异常变化会对萝卜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如果温度偏低, 萝卜幼苗长时间遭受低温, 会使其通过春化而先期抽薹;没有春化的植株生长缓慢, 生长期延长。在播种前, 可通过选用优质塑料膜、增施有机肥、挖设防寒沟等措施, 起到增温、保温的作用。播种后, 如遇大风降温或霜冻天气, 可采取一些临时加温措施进行预防。降温前进行土壤灌水, 可提高土壤和空气湿度, 防止地温下降, 稳定地表大气温度;霜冻前熏烟, 可起到驱寒增温的效果。

如果气温过高, 肉质根膨大期遇高温易产生畸形根。此时可利用遮阳网预防高温, 还可采取灌溉和喷水的方法, 使土壤温度降低。

3.2 水分异常应采取的措施

水分供应不足, 会使土壤湿度小, 土壤板结, 这些情况在潍县萝卜生长过程中均会遇到, 而且在不同的时期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 适时进行灌溉。浇水要掌握先控后促的原则, 发芽期一般要浇小水;肉质根生长前期以“土壤不干不浇水、浇水不宜过多”为原则;肉质根生长盛期, 浇水量要足够、均匀, 此期一般5~6 d浇1次水, 收获前6~7 d停浇水。

从气象统计资料看, 秋季是潍坊地区的旱季, 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降水, 若出现降水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所以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机率较小。如果出现短时强降水, 可采取沟渠排水等措施[6]。

4 小结

光、温、水等气象条件是潍县萝卜种植的关键因素, 只要掌握其发育期内的生长发育特点, 根据各个不同时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 就能保证潍县萝卜的优良品质和丰产丰收。

摘要:通过分析潍县萝卜种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总结潍县萝卜种植的适宜气象条件, 并对异常天气情况的栽种提出合理的对策, 为其丰产丰收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关键词:潍县萝卜,气象条件,异常天气,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绳贤, 高兆升.潍县萝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 2000 (B07) :37-38.

[2]高淑荣.潍县青萝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0) :28.

[3]马开旺.潍县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科技培训, 2006 (7) :23.

[4]王林武, 韩太利, 谭金霞.潍县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蔬菜, 2008 (1) :3-5.

[5]高兆升, 李健.潍县萝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蔬菜, 2000 (10) :9-10.

气象条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篇8

梨树县农业总站承担的丰欠定点定位观测试验, 对研究农作物产量形成的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 以及对农作物生育及灾害发生信息的反馈, 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们从1987年起已连续25年进行该项试验研究, 从而分析出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和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 为改善玉米栽培基础和指导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明确农业投入方向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点:梨树乡泉眼沟村。

供试品种:郑单958, 保苗6.0万株/hm2。

气象资料取自试验点的同期观测资料, 自每年4月1日起至9月20日止, 每旬统计一次, 观测的项目有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每旬对作物的生育性状进行观测, 主要有株高、可见叶和干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2年结果及分析

梨树县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10℃积温为3046.8℃ (个别年份可达3300℃) , 无霜期平均为152天, 年降水量为577.2mm。

今年我县作物生长季节的气候特点:与历年相比, 气温略低, 降水减少, 光照减少。

根据2012年玉米旬末生长情况与2011年、历年的对比来看产量与积温呈现负相关性 (见表1) , 随着积温的增加, 产量降低, 而随着积温减少, 产量增加;产量与降水呈现正相关, 随着降水的增加而产量增加, 这说明当日照基本能满足玉米的生长发育的需要, 降水多少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从降水来看, 5月上旬、7月下旬、7月总量和5~9月总量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 说明5月上旬的降水多有利玉米产量的形成, 7月份的降水尤其是7月下旬的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形成有利, 这期间正是玉米抽雄授粉时期, 是需水的临界期, 水份不足, 授粉不良, 影响玉米的结实。

从日照看, 各阶段的日照对产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生长发育, 今年在作物生长前期, 由于温度较低, 作物生长缓慢, 导致玉米的株高、可见叶和干重均低于去年和历年同期。7、8月份温度与历年相比略高, 农作物正处在灌浆乳熟干物质积累阶段, 适宜的温度与降水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育时期:今年玉米播种期为5月9日, 与历年相比, 晚4d播种。出苗期是5月22日, 比历年的5月17日晚5d出苗。由于玉米出苗期错后, 玉米的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与历年相比相应的延迟。

产量:2012年郑单958的百粒重为36.7g, 比2010年低3g。在产量方面, 郑单958的平均公顷产量为12668.65kg, 比2011年增产7.5%。

2.2 25年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 玉米的植株高度与产量成正相关, 玉米植株越高, 产量越高。而可见叶的多少与产量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干物质是形成产量的基础, 各类型年的干物质增长呈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前5次 (5、6月份) 调查结果, 增长速度很慢, 第6次至第11次 (7、8月份) 增长速度最快, 第11次以后增长速度缓慢。也就是说, 在6月30日之前玉米呈缓慢生长阶段, 6月30日拔节以后开始迅速生长, 进入9月份, 在玉米灌浆后期生长速度变缓。

各类型年虽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但在生长速度变化上也有差异。丰年在7月10日之前干物质重量比平年还低, 居中等水平, 而后呈现上升趋势, 高于平年和欠年。欠年干物质积累一直处于最低, 这说明产量的形成与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要想获得高产必须前期控苗生长, 后期促苗生长, 增加干物质积累的数量, 这样才能获得高产。

从观测的数据结果看, 影响玉米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间的气象要素分布情况, 主要是降水量的多少。我县是雨养农业, 农业生产对自然降水的依赖性强。目前干旱已成为威胁玉米产量的第一限制因素。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有水浇条件的地区, 应采用适时节水灌溉技术。

3 结论

玉米的干物质增长和产量于8月上旬开始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该时段应该加强田间管理, 积极采取促熟措施, 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提高干物质积累能力。

本试验条件下, 玉米出苗的生物学温度为9.5℃, 影响玉米生育进程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一般年份下温度、日照基本可满足玉米生育进程的需要。

论农药施用的气象条件选择 篇9

关键词:农药,施用,气象条件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丛生、消长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农药防除病、虫及杂草, 是植物保护的有力武器, 是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而在选用农药种类、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人、畜的危害和发挥施药后的效果等方面, 都必须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如同一种农药, 在某种天气条件下可以提高药效;而在另一条件下, 不但药效降低, 而且药效期也会缩短。因而, 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 在生产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把握适宜的气温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较高的气温会增强药剂的渗透力, 加快毒杀速度, 有利于提高药效;但气温超过一定范围后, 药效反而会降低。一般来说, 当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 其效果比气温在20℃以下的天气条件下使用效果要好;但当气温超过35℃时, 由于高温会促进药物分解而降低药效的持久性, 同时在喷施药液时, 喷出的雾滴水分在高温下也易挥发, 导致局部药液浓度加大, 加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 故易引起药害发生, 且易引起人身中毒事故。因此, 在晴天施药, 最好选择在上午11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 避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二、选择适宜的湿度

湿度对农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药剂型的影响上。对大多数乳剂农药而言, 由于湿度大, 会相对降低其浓度, 加大药液流失, 从而降低药效;但对有的撒施粉剂农药则有利于药粉与作物茎叶的粘附, 能提高药效。通常粉剂农药宜在晨昏植株露水未干时进行喷撒, 以利药粉粘附在叶片上而不被风抖落;喷雾宜选晴天无露水时进行, 以免稀释药液, 降低药效;喷粉、喷雾后遇到降水, 常会冲失药剂或冲淡浓度, 需要重新喷药。空气潮湿会使药剂挥发能力减弱;土壤的干湿, 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较湿的土壤能更好地吸附杀虫剂, 增加药物与虫体接触机会, 从而提高防效。

三、避免降水天气用药

下雨天喷施农药, 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 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无效。为了延长药效期, 最好选择晴天或雨过天晴时喷施农药。但如果雨季正逢害虫防治适期, 不能过多推延喷药时间的情况下, 也可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防效。

(1) 在农药中加入适量的黏附剂和辅助剂。如洗衣粉、木薯粉浆水等, 以增加农药的黏附力。

(2) 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乐果、杀虫双、稻瘟净等, 此类药施药后4小时无雨, 则有80%以上农药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4小时以后再下雨则对药效影响不大。

(3) 选择速效性农药 (如速灭威) , 在喷药后短时间内就产生药效。

(4) 选择粉剂农药。尤其是在大雾、露水重的情况下, 喷施粉剂农药最为有利。特别是可湿性粉剂, 能溶解于露水而加快毒杀速度。

(5) 选择超低容量喷雾器喷药。由于浓度高, 雾滴细, 易被作物吸收, 可减少流失。

四、巧借风力

喷药宜选择无风天气, 有风会给操作带来麻烦, 很难保证药物喷撒到需要的部位。如果施用剧毒性农药, 更应注意风向及风速的变化, 以免产生药害, 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大风能促进药剂的挥发和散失, 造成药剂浪费, 同时易导致药液四处乱飞, 增加空气污染, 导致人畜农药中毒事故。因此, 大风天气时不宜喷施, 以静风或微风条件下施药较好。在一天的早晨或傍晚,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 气层静稳, 是喷药的最佳时机。同时, 还可利用风向喷施农药, 操作人员应顺风前行或背风倒退, 这样才使药剂准确地喷洒到位, 且对人体安全。

五、合理利用光照

强烈的光照能加快药剂的挥发与分解, 使药效期缩短且在强光下, 作物新陈代谢旺盛, 气孔张开, 农药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甚至烧伤叶片,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 在炎热的中午不宜施用农药。另外很多昆虫如地老虎、稻苞虫、卷叶螟幼虫等都有昼伏夜出的特性, 只有当它们处于采食状态时, 才有受药的可能性, 故强光照下不利于喷施防治此类害虫的农药, 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施药。

总之, 影响农田施药效果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病虫的生理特性和农药的理化特性方面。施药时除要做到“对症、适时、恰当、安全”外, 还要考虑天气与施药之间的关系, 根据各类药剂和防治器械的性能, 决定合适的施药方式。

参考文献

气象条件 篇10

摘要:今春德惠市高温多雨,冷暖起伏大、回暖早,升温快、透雨早、化冻快,中春气温高而后春气温低,播种期土壤温度先高后低,主要春播期集中在两个时段,4月18日~5月1日,5月6日~10日这两个时段,低洼地比常年晚7~15天。德惠市气象台依靠各种数值预报,及时开展动态服务,超前预测了大田适宜播种期、关键播种期,指导农民充分利用气象条件科学种田,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关键词:德惠市;大田播种期;气象条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57

1 概述

今年春季我市总体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特多,阶段性变化明显。其中以3月雨(雪)量偏多,气温偏高,回暖偏早;4月异常高温少雨,导致农田出现旱象;5月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时段,使低洼地土壤过湿,无法播种,播种期推迟7~15天。

2 春季气象条件分析

2.1 气温总体偏高,冷暖起伏大

3月1日~5月31日平均气温为8.3℃,比常年7.1℃偏高1.2℃,比上年5.6℃偏高2.7℃,居1958年以来同期高温年第五位。3月1日~13日、5月2日~27日为低温段,分别较常年同期低0.9℃和1.9℃;3月14日~5月1日为高温段,较常年同期高3.8℃。

2.2 降水特多,阶段变化明显

3月1日~5月31日降水量为140.2毫米,比常年72.2毫米多68毫米(比上年多82.8毫米),居1957年以来同期多雨年的第四位。3月1日~27日、4月3日~5月1日为少雨段,基本没有有效降水;3月28日~4月2日和5月2日~26日为多雨段,降水量分别为22.6毫米和113.2毫米,分别居1957年以来同期多雨年第一位和第二位。

2.3 5月出现持续性低温阴雨寡照

5月2日~27日,德惠市出现低温阴雨寡照时段,平均气温13.5℃,比常年偏低1.8℃,居1957年以来同期低温年的第八位;降水量113.2毫米,较常年同期多232%,居1958年以来同期多雨年的第二位;日照时数为136小时,比常年同期少68.5小时(少33.5%);于5月7日气温稳定通过10℃,至5月底,我市大于10℃积温一般为404.7℃,比常年低1.9℃。尤其是5月2日~6日平均气温仅为7.1℃,比常年13℃偏低5.9℃;降水量60.6毫米,比常年9.5毫米偏多51.1毫米(多537.9%)。

3 气候异常及影响

3.1 早到的高温、透雨,春起垄后遇少雨旱情情况

3月下旬气温异常偏高,旬平均气温6.6℃,比往年0.5℃高6.1℃,突破历史极值(相当于常年4月5日~15日平均气温)。降水量25.9毫米,比常年11.4毫米偏多14.5毫米(偏多127%),比去年9.8毫米偏多16.1毫米,主要是受高空切变和人工增雨共同影响,3月27日夜间至28日,德惠市出现了入春以来首场明显降雨天气,降雨量17.0毫米,历史罕见。持续的高温和早到的透雨,使土壤化冻加快,树木返青过早。春整地也较常年偏早,传统的春起垄整地方式,让非常好的土壤墒情快速失墒,以至于大部地块到适宜播种期4月25日干土层达到5厘米以上,无法播种。

3.2 5月持续低温多雨寡照,部分地块出现缺苗现象,且苗小苗弱

5月2日~5日全市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降雨,过程雨量60.6毫米;11~13日降雨量30.1毫米;15~20日过程雨量17.9毫米;24~26日降雨量4.6毫米;28日降雨量0.5毫米。≥0.2毫米降雨日数达17天,5月20日前有效播种日数仅7天,给春播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一是4月下旬中期播种的玉米,大部分地块喷施苗前除草剂,遇上5月2日~5日较大的降雨后,除草剂随着雨水渗透到刚要出土的玉米芽上发生了药害,影响了玉米生长;二是玉米出苗后遇上了低温多雨寡照天气生长迟缓,出现苗小苗弱现象,使玉米生育期延迟5~7天。

3.3 异常的气候条件拉长了春播期

4月8日开始,5厘米耕层温度稳定通过8℃,比常年同期高3.7℃,土壤墒情好。据调查,最早播种的是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月18日开始使大型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出苗率最高;起垄的地快,由于后期土壤失墒快,影响了播种进度,4月25日~5月1日,5月6日~10日两个播种高潮期,5月下旬查苗补种,个别低洼地一直到6月份才播上种。

4 预报情况

4.1 春播预报准确性

4月17日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发布“大田适宜播种期预报”,指出“4月20日开始,德惠市温度条件将满足播种要求进入大田适宜播种期,4月25日发布大田关键播种期预报”,4月28日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明显降雨将至,抓紧完成大田播种”,指导春播生产工作。实况表明,4月26日~5月1日播种的玉米,出苗期避开了5月日2~6日的低温,出苗率较高,关键性的决策信息是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的主要依据。

4.2 春播预报发布传播

服务对象和发布渠道主要包括:通过手机短信、德惠市农业气象服务QQ群、互联网、应急平台、电视台等部门;通过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发布到各乡(镇)信息服务站,直通式服务惠于广大农民朋友。

5 气象服务特点分析

预报服务超前、准确,连续跟踪服务,将实况与预报相结合,服务于农需(土壤墒情、化冻深度、5℃~10℃地温),滚动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将中期、短期、短时预报相结合,充分利用雷达回波和WRF发布精细化预报,为农民抢播、喷施除草剂赢得时间和效益。

6 思考与启示

准确、及时、全面、精细化的预报,科学、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对策建议,为今年全市春耕、春播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保障。但是,在直通式服务中了解到农民在春播中一些传统的耕作和农药的配比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农技人员加大对农民科学种田的培训力度。一是改变春起垄土壤失墒快的传统习惯,让农民秋起垄使春播期土壤温度高又能达到保墒的目的;二是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土壤湿度、后期降雨预测和除草剂说明,合理配制除草剂,防止除草剂浓度过大、或遇低温、大的降雨时发生药害,影响玉米生长;三是根据不同土质的地块合理选则玉米品种,争取岗、平、洼地玉米都能在初霜到来之前成熟;四是要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理活性,达到保温保水的效果,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麦茬直播水稻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篇11

关键词:直播水稻,麦茬,农业气象条件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大田里直接播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1]。麦茬水稻直播栽培,在里下河以北地区,特别是在淮北地区,因其茬口、气候等原因,农业等相关部门和领导表现审慎。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水稻栽插时节又是“四夏”大忙、劳动力非常紧张,麦茬水稻直播栽培,因具有省工、省时、省钱、操作简便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农户喜爱。近年来,麦茬直播水稻种植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由于种植方式、播种时间等与移栽水稻不同,使其生育特点和生育进程以及各生育期所遇到的农业气象条件和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应都有别于移栽水稻[2]。因此,有必要对麦茬直播水稻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以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用气象资料来自涟水县气象局(北纬33.8°,东经119.3°)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对1998~2007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日为单位。

1.2 方法

将在麦茬直播水稻全生育期内(6月中旬至10月下旬)温、光、水的统计资料与水稻温、光、水特性进行分析。2007年和2008年为应用试验,试验观测点选在涟水县涟城镇和小李集乡,试验面积为200hm2。2009年检验成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营养生长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6月中旬至7月中旬)

播种至分蘖是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3]。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增长的阶段,可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近10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积温为1 022.1℃,雨量317.1mm,日照时数248.9h,2008年其间积温为1004.3℃,比常年少17.8℃,雨量288.9mm,比常年少28.2mm,日照时数238.4h,比常年少10.5h。水稻生育特性表明,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宜温度为28~32℃。籼稻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2℃;浸种催芽的温度28~30℃最适宜,40℃为最高;出苗扎根的温度12℃为最低,25~30℃为最适宜,38℃为上限。分蘖的温度,日平均低于17℃时分蘖基本停止,分蘖期日平均气温为20℃以上,24~25℃最适宜,高于37℃分蘖受到抑制。涟水县近10年气候资料显示,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3.4~25.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1℃(20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4.4℃(1999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4.3~28.6℃,极端最高气温为38.1℃(200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9℃(2003年)(表1)。可以看出,温度条件满足直播水稻营养生长期的需求。

(℃)

2.2 水稻生殖生长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7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

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是水稻的生殖生长期,是确定颖花的数量、结实率的关键期[4]。拔节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期间常年积温841.2℃,雨量184.0mm,日照时数204.2h。2008年积温818.5℃,比常年少22.7℃;雨量412.8mm,比常年多228.8mm,日照时数183.3h,比常年少20.9h。该时期水稻的光合产物和根系吸收的养分大量向生殖器官输送,受光照和温度影响很大。稻穗的正常发育,籼稻要求日平均温度21~22℃以上,幼穗分化适宜温度为25~35℃。

抽穗开花期,粳稻日平均气温20℃以上,籼稻22℃以上,杂交水稻23℃以上才能正常抽穗开花[5]。开花期气温降至15℃或17℃以下影响小花授粉形成空壳,不实粒增加。低温、阴雨、大风、干旱天气都不利于开花授粉。充足的光照将促进幼穗分化、发育,生殖生长期群体光饱和点在孕穗期可达8万Lx以上,这个时期光照不足将大大影响营养物质的制造和累积,从而影响幼穗分化和发育,促使颖花退化,穗粒数减少、空壳率增加。本地近10年气候资料显示,7中旬至下旬日平均气温在25.2~28.6℃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7.5℃(200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5℃(2005年)。8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在23.3~26.3℃,极端最高气温为33.7℃(2007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2℃(2003年)(表2)。可以看出,涟水县温度条件满足直播水稻生殖生长期的需求。

(℃)

2.3 水稻灌浆成熟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9月上旬至10月)

灌浆成熟期又叫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是决定千粒重的关键期[6]。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50d左右。一般自开花受精后15~25d内粒重迅速增加,籽粒的长度、宽度与厚度均达最大值。高峰过后,增重缓慢。灌浆增重全程约30d左右。灌浆期受气温制约,在低温条件下灌浆速度明显降低,全程拉长。灌浆温度在日平均温度20℃以上为宜,22~28℃最佳,低于20℃时灌浆缓慢,籼稻在灌浆期出现在连续3d以上日平均气温≤18℃即对灌浆结实有影响,如持续低温与干风共同影响,可导致茎叶干枯,粒重明显下降。气温低于15℃时灌浆困难,甚至停止。高于30℃也不利于灌浆,高于35℃时,高温干燥逼熟,空壳、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涟水县水稻在10月中旬之前完成乳熟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完成蜡熟期和完熟期,温度条件达到灌浆成熟期要求。

由此可见,近10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的平均积温为3 327.5℃,平均日照时数915.3h,平均降水量756.5mm,满足麦茬直播水稻全生育期需求。

3 结论与讨论

3.1 麦茬直播水稻适宜播种期

水稻生育特性表明,中稻安全齐穗终止期(临界期)为日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20℃(粳稻)和23℃(籼稻)。涟水县近10年(1998~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表明,9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0.8℃,即涟水县9月下旬水稻齐穗是安全的。中稻从出苗到齐穗不到90d,即直播水稻在6月下旬出苗到9月下旬就能齐穗。据此推算,麦茬直播水稻品种以生育期为150d以内的中稻为宜,适宜播种期为6月20日之前。

3.2 直播水稻品种选择

迄今为止,涟水县麦茬直播水稻均属农户自发自愿种植。事实上,在淮北种植麦茬直播水稻还不能完全排除风险。首先,光热资源不充裕,正常年份6月4日前后收麦,粘土地区6月10日前后才收割,清茬整地播种,播期比移栽水稻延迟1个月,水稻正常成熟所需有效积温显得偏紧,如遇特殊灾害性气候必将对产量造成影响。其次,在灌浆期提前出现大幅度持续降温,也将影响产量。因此,应尽量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中熟中粳品种如徐稻3号、徐稻4号、盐稻8号、武运粳、连粳系列均具有成熟早、丰产性好等特点,在直播试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3.3 直播水稻自身存在薄弱环节

如营养生长期短,穗型小,抗逆性差,纹枯病重,播后至齐苗期怕淹,易受鼠雀危害,化除技术要求高,稀密不匀等。直播水稻有利有弊,在实际操作中应尽可能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栽培管理,以克服缺陷。

3.4 产量有潜力

经过实践摸索,直播技术在不断完善提高。就目前情况而言,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产量未见明显差异。在上等肥力和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水稻在产量上不具优势,但在中低产水平和粗放栽培条件下,直播水稻产量往往超过移栽水稻。如果说产量仍有差距,主要也是因技术操作要领掌握不够所致,2种栽培方式难分高下。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江苏农学院.作物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成励民,宋宝初.旱直播水稻的农业气象条件研究[J].气象,1992,19(11):46-49.

[3]周玉,倪家伟.直播稻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44-45.

[4]袁志章,胡祝祥,华荣.直播稻生产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24.

[5]房玉军.浅谈水稻栽培条件与冷害的关系[J].现代化农业,2008(8):43-44

上一篇:中学教育管理研究下一篇: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