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精选11篇)
碳关税 篇1
1 研究背景
碳关税是欧美国家酝酿中的一种全球减排机制, 即根据不同产品的碳排放量, 对进口商品征收不同水平的碳排放进口关税, 以达到抑制高能耗产品生产与消费、防止“碳泄露”之目的。尽管碳关税尚未实质开征, 但欧美国家正在进行积极准备。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中国未来可能受到碳关税巨大制约。
碳排放计算是碳关税征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没有一套国际公认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体系, 因此鲜见有关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从理论探讨与碳税实践看, 碳排放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主要考察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该方法“简单粗糙”, 但方便易行, 直接约束大型耗能企业, 是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ETS) 主要做法。例如, 欧盟拟将航空业纳入ETS, 其征税方法是核算航空公司的油耗和里程[1], 而不考察其机型如何、产自何处, 也不考察航空公司消耗的电力、或者其他资源。本文称之为“直耗能源法”。该方法忽略中间产品的碳排放, 可能导致低估。另外, “直耗能源”界定也不清晰, 例如, 外购零部件、或者纵向一体化进行制造加工, “直接”消耗的能源显然不同, 因而需对各部类产品的“直耗能源”分别进行规定。
一种计算方法关注产品的“隐含碳”。所谓“隐含碳”是指为了获取某种产品, 从最初的资源到最终的成品, 整个生产链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自Odum[2]提出“隐含能” (Embodied Energy) 概念后, 从系统视角分析资源消耗的观点变得普及起来, 许多相关研究都以“隐含碳”为基础[3,4,5,6,7,8]。“隐含碳法”逻辑严密, 理论完备, 能更真实地反映产品的碳含量。但“隐含碳”计算复杂, 不仅要考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还要考察原材料加工过程, 甚至要考察其原产地, 数据获取、管制实施难度均较高。
“碳关税”博弈过程中, 中国虽是被动承受方, 但需要清楚不同计算方法的利弊。本文以投入产出法测量不同计算方法下各部门的碳排放, 在此基础上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模型, 以欧盟碳关税为例, 比较不同计算方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鉴于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博弈过程中可能出现妥协, 本文还假设了一个折中的“混合计算法”, 与“直接能耗法”“隐含碳法”进行对比。
其中, 在“隐含碳”具体计算上, 有些研究使用“完全消耗系数”进行计算, 如齐晔、李惠民、徐明[5];有些研究则使用“列昂惕夫逆系数”, 如马述忠、陈颖[7]。二者差别在于:计算一次能源产品 (以石油为例) 隐含碳时, “完耗系数”计算的隐含碳是指生产石油所直接、间接消耗能源释放的碳;“列昂惕夫逆系数”计算的“隐含碳”则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直接、间接的碳排放, 也包含石油自身的碳。计算其他产品的“隐含碳”时, 两种方法无差异。由于考虑了燃料本身的含碳量, 因此, 用“列昂惕夫逆系数”计算国际贸易中的碳含量显得更合理些。
2 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计算“直接能源消耗”和“隐含碳”的主要方法。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9]①。通过分类合并建立23部门投入产出表, 与42部门对应关系为:“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合并为“采矿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合并为“纺织与服装皮革”;“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合并为“金属冶炼与加工”;“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合并为“其他制造业”;“建筑业”“邮政业”等16个服务部门 (在42部门中编号为26, 28~42) 合并为“服务业”;其余18部门一一对应。
“直耗系数矩阵”A中的系数amn指的是部门n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部门m的产品的价值量;“完耗系数矩阵”B中的系数bmn是指部门n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对部门m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利用直耗系数矩阵A计算完耗系数矩阵B的公式为:
其中, I为单位矩阵, 矩阵 (I-A) -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记为, 其系数称为列昂惕夫逆系数, 它表明第n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对第m产品部门的完全需要量。
三种计算方法下的碳排放 (单位:吨CO2/百万元) 如下:
“直耗能源法”下, i部门碳排放Ci1为
其中, J为一次能源组合 (煤炭、石油、天然气) , θj为排放系数, 参考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10]大致估算煤炭2.5、石油1.9、天然气1.4吨二氧化碳/吨标煤, λj为折算系数②。
“隐含碳法”下, i部门碳排放Ci2为
折中方案“混合计算法”中, 能源与资源部门不征收碳关税, 而将其全部碳排放 (隐含碳) 按“直耗系数法”折入其他部门。“混合计算法”下i部门碳排放Ci3为
K为能源与资源部门组合 (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电力、热力”“燃气生产与供应”“采矿业”“水的生产与供应”) 。
构建CGE模型, 模拟欧盟基于三种计算方法向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的三种情景。在23部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 参考中国统计局“2007年金融统计”“2007年现金流量表”编制23部门社会核算矩阵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 。
模型包括生产活动模块, 收入、支出与投资模块, 国际贸易模块, 碳关税模块、社会福利模块、均衡与闭合条件模块。各模块简要介绍如下:
生产活动模块中, 劳动力和资本以恒替代弹性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 函数组合 (替代弹性见表1) , 再与中间产品以Leontief函数组合并形成最终产品;
收入、支出与投资模块中, 居民分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部分。居民支出采用线性支出系统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LES) 。对LES函数进行估算时, 农村居民的弗里希参数③取值“-10”, 城镇居民弗里希参数取值“-4”[12], 计算“生存消费量”的收入弹性见表1。政府支出和投资采用固定预算;
国际贸易模块中, 将国际市场分为两部分:欧盟、其他地区。中国对国内产品、欧盟进口产品、其他地区进口产品的需求满足Armington假设, 国产品、欧盟进口品、其他进口品之间的替代弹性系数, 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见表1。
碳关税模块为独立模块, 根据各计算方法估算各部门产品碳含量 (式 (2) 、式 (3) 、式 (4) ) , 并根据设定的税率计算碳关税。
福利模块中, 总排放量为一次能源碳排放量之和, GDP采用收入法核算。
均衡模块与闭合条件中, 政府收支均衡中, 采用各项税率和转移支付率外生, 政府储蓄内生;在国际收支平衡中, 采用国外储蓄内生, 汇率外生;总投资等于总储蓄;在闭合条件上, 采用适合发展中国家的路易斯 (Lewis) 闭合规则, 即资本充分使用, 资本供应量等于资本禀赋 (外生) , 工资刚性, 有剩余劳动力。
主要参数及取值依据如表1所示。
注:σl为CES生产函数中劳动与资本间的替代弹性系数[11];σim为国产品、欧洲进口、其他地区进口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12], 进口品与国产品间替代弹性的经济学含义是:当进口品和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m/pl降低1个百分点, 维持同等效用的进口品与国产品的比例am/al将增加σim个百分点;ex为出口商品价格弹性系数, 站在进口国的角度, 其含义是:进口品价格下降1个百分点, 进口量增加ex个百分点。进口品价格下降时, 国产品需求将有所降低, 因而, 各类商品的出口价格弹性系数取值可按略低于国产品与进口品间替代弹性系数进行合理估计;er为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 eu为城镇居民收入弹性。本文对某类产品平均收入弹性的简易估算方法为:收入弹性= (城镇人均消费量-农村人均消费量) / (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 , 然后根据低收入人群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原则对不同人群对不同产品的收入弹性进行适当调整。
模型需处理几个技术问题:①确定各部门对欧盟出口量。由于统计口径差异, 数据无法直接使用, 本文先估算出口欧盟商品占各部类出口商品比例, 再代入SAM表计算出对欧盟出口量 (表2) ;②无论是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还是135部门投入产出表, 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均被列入同一个部门, 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鉴于本文主要考察排放量, 因此没有进行行业拆分, 而是根据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实际消耗计算“石油、天然迄”部门的总排放, 再计算投入产出表中该部门单位金额代表的碳排放量。
注:对欧盟出口占比按2010年贸易数据进行估算。2010年贸易数据根据“国研网”数据整理, http://edu-data.drcnet.com.cn/web/ChannelPage.aspx?channel=dwmysjk, “国研网”货物贸易数据按国际海关理拭会HS规镇编码, 分22类98章, 根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大部分可归入模型23部门, 少数难以分类的, 归入其他制造业进行估算。
3 计算与分析
3.1 碳排放计算
根据三种计算方法, 20=C/tCO2 (欧元汇率按8计) 水平下, 各行业产品的碳排放如表3所示。
按对欧盟出口额进行加权平均后, “直耗能源法”和“隐含碳法”计算的碳排放水平相差10倍以上, 前者平均碳关税税率为0.445%, 后者4.744%, 已接近反侵销税水平, “混合计算法”下的平均碳关税税率为1.172%, 介于二者之间。
2007年, 中国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1.18亿吨①, 根据“直耗能源法”“隐含碳法”“混合计算法”, 中国2007年外贸碳排放量以及对欧盟贸易碳排放量如表4所示。
(单位:亿吨)
注:进口商品的碳排放是以中国的生产率水平进行计算的, 因此通常认为代表了进口商品碳排放的上限。
可见, 不同计算方法下中国外贸碳排放量的差异很大, “隐含碳法”计算的中国出口碳排放量是“直耗能源法”的10倍左右, 出口商品的碳排放占中国实际总排放的50%左右。而中国对外出口总额、对欧出口总额分别占中国工业 (含服务业) 总产值的11.87%、2.02%.因此, 根据“隐含碳法”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碳排放核算并单方面征税是一种很严苛的做法, 实际上是要求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减排义务。
3.2“同等条件”下的场景对比
采用较低水平的计算方法进行碳排放核算, 或者采用较低税率, 可能是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反对碳关税的最后防线。因此需要研究“同等水平”下不同碳排放核算方法对中国的影响。在此, 同等水平指的是:三种计算方案下, 碳关税按对欧盟出口量进行加权平均后, 总税率相等。
以“直耗能源法”的20=C/吨CO2 (加权平均碳关税税率为0.445%) 场景为基准, 同等条件下, 三种场景 (“隐含碳法”场景为1.88=C/吨, “混合计算法”场景为7.59=C/吨) 各部门面临的碳关税如表5所示。
(单位:%)
税率水平相等时, 三种方案下经济与减排效应的对比如图1所示。直接对比表明, 无论是经济冲击还是减排效果, 都是“直耗能源法”场景优于“混合计算法”场景, “混合计算法”场景优于“隐含碳法”场景。以“直耗能源法”场景为基准, 同等条件下, “隐含碳法”场景给中国总出口、对欧盟出口带来的损失分别为前者的120%和114%, 对失业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冲击分别是前者的107%、107%和106%.“混合计算法”场景的经济影响介于二者之间。
由于平均税率相等, 尽管三种场景对中国的经济冲击不同, 但差异并不显著。相对而言下, 减排效果差异较大。同等条件下, “隐含碳法”场景的减排量只有“直接能耗法”场景的68.4%, “混合计算法”场景的78.6%.社会减排成本 (GDP损失量/实际减排量) 为:“直接能耗法”场景为7658元/tCO2, “隐含碳法”场景为12156元/tCO2, “混合计算法”场景为9532元/tCO2.
可见, 通过碳关税进行减排对于中国的成本很高, 远高于可再生能源通常每吨数百元的减排成本。并且, 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并没有降低。2007年,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总排放量/GDP) 为2.3787t/万元。三种计算都将使得中国碳排放强度轻微上升。平均税率为0.445%时, “直接能耗法”场景、“隐含碳法”场景、“混合计算法”场景下, 排放强度分别升高0.058%、0.087%、0.074%.这是因为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作用远大于其减排作用。
防止“碳泄露”、改善“碳逆差”是欧美拟征碳关税的重要理由。计算结果 (如表6所示) 表明, 碳关税对减小中欧间贸易“碳逆差”有一定作用。在三种场景下, 中欧碳逆差均有所减小。“直耗能源法”场景下, “碳逆差”缩小3.1%~10.1% (按不同方法进行核算) ;“隐含碳法”场景下, “碳逆差”减小2.3%~3.2%;“混合计算法”场景下, “碳逆差”减小2.7%~5.6%.
值得注意的是:“隐含碳法”场景对于削减中欧贸易逆差的作用最大, 但是, 对于改善“碳逆差”作用最小。
3.3 产业结构影响
除“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电力、热力”“燃气生产与供应”“采矿业”“水的生产与供应”7个能源与资源部门 (这也是中国对欧盟出口量最小的7行业, 其面临的碳关税给中国的影响很小) , 同等条件下, 其余部门在三个场景中面临的碳关税差异为:
三种场景对比, “直耗能源法”场景下, 碳关税相对较高的行业是“化学工业” (但略低于“混合计算法”) 、“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加工”3个行业;“隐含碳法”场景下, 碳关税相对较高的是“农林牧渔”“通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8个行业;“混合计算法”场景下, 除了“化学工业”稍高以及7个碳关税为零的能源与资源部门外, 其余行业碳关税均处于“直耗能源法”场景和“隐含碳法”场景之间。
“食品制造与烟草”“纺织与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及家具”“造纸印刷”4个行业在3种场景下的碳关税相差无几。
碳关税差异导致了中国各经济部门的表现差异, 如表7所示。
(单位:‰)
计算结果显示, 三个场景均造成各部门产出普遍下降。其中, 能源与资源部门、高能耗产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 比其他产业降幅普遍更高一些。只有少数行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仪器仪表制造业) 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些行业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相对较低、或者出口欧盟的份额相对较小;产品价格下降, 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上升。该结果显示出, 碳关税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但三种场景下, 不同产业部门受到的冲击又存在显著差异。
最重要的差异为:“直接能耗法”场景对产业链条上游部门负面影响较大, 如“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采矿业”“石油加工”“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隐含碳法”场景对产业链条下游企业负面作业明显, 如“通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制造业”等;
在“混合计算法”场景中, 除少数行业, 如“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燃气生产与供应业”“水的生产与供应业”“交通运输业”所受影响略高于另外2场景、“纺织与服装皮革”“其他制造业”所受影响略低, 其余行业所受影响处于“直耗能源法”场景、“隐含碳法”场景之间。因此, 可以认为, “混合计算法”的确是前两种方案的一个“折中”方案。
产业部门受到冲击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场景下中国经济的表现差异。“下游产业”部门在一个经济体中通常起“拉动”作用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 这些部门的“影响力系数”通常较大) , 一旦受到压制, 会给经济带来更严重的影响。“隐含碳法”对下游产业部门冲击明显较大, 因而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更大些。
不同场景减排效果差异则可以通过能源与资源消费量的差异进行部分解释。各方案对中国能源及资源消耗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2) , 但效果不同。
“直耗能源法”场景下, 能源消耗削减比率高于“隐含碳法”和“混合计算法”。在平均税率0.445%时, “直耗能源法”场景下, 中国煤炭消耗下降0.70‰, 石油天然气消耗下降0.77‰, 较为明显地高于同等条件下“隐含碳”“混合计算法”分别削减煤炭消耗0.48‰、0.61‰, 分别削减石油天然气消耗0.39‰、0.49‰的比例。另外, 虽然“隐含碳法”以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混合计算法”以能源与资源消耗为征税对象, 但这两种场景对“电力热力”“采矿业”“石油加工”“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等二次能源和资源消耗量的削减作用却略低于“直接能耗法”。可见, 三种方案中, 基于“直接能耗法”征收碳关税比较有利于“节能降耗”。
4 结论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设定了三种不同的碳排放计算方法, 计算了中国总出口、对欧出口的碳排放量, 在此基础上构建CGE模型, 在同等总体碳关税税率水平时, 计算三种场景下欧盟碳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冲击, 对其经济与减排效应进行比较。
根据计算结果, 可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①不同计算方案下的中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差异很大。较之“直接能耗法”, “隐含碳法”下中国出口总排放量为前者的9.88倍, 对欧出口碳排放为前者的10.73倍;“混合计算法”下中国出口总排放为前者的2.37倍, 对欧出口碳排放为前者的4.33倍。
②“同等条件”下, “直耗能源法”场景主要抑制产业链上游, 对下游制造业负面作用较小, 更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中国经济冲击也最小。“混合计算法”次之。
③相对于其经济破坏作用, 碳关税的减排效用微弱, 减排成本高昂。欧洲碳关税反而会提升中国的碳排放强度。
④欧盟碳关税能缩小中欧间贸易“碳逆差”。“同等条件”下, “直耗能源法”场景改善碳逆差的作用较好, “混合计算法”次之。
摘要: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设定了三种碳排放计算方法:直耗能源法, 隐含碳法, 混合计算法, 在此基础上构建CGE模型, 以欧盟碳关税为例, 对比了不同计算方法下碳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主要结论为:不同碳排放计算方法下中国出口碳排放量差异10倍左右;“直耗能源法”场景对中国经济冲击最小;碳关税对中国无明显减排效应;“直耗能源法”有利于缩小贸易“碳逆差”。
关键词:碳排放,计算方法,碳关税,可计算一般均衡,投入产出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4 (3) :1~5.
[2]Odum H T.Systems ecology:An introduction[M].New York:John&Wiley, 1983.
[3]Shui B, Harriss R C.The role of CO2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 2006, (34) :4063~4068.
[4]Ackerman F, Ishikawa M, Suga M.The carbon content of Japan-US trade[J].Energy Policy, 2007, 35 (9) :4455~4462.
[5]齐晔, 李惠民, 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 (3) :8~13.
[6]沈可挺, 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 2010, (1) :75~82.
[7]马述忠, 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 (2000-2009年) :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 2010, (12) :82~89.
[8]王文举, 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责任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 2011:56~64.
[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10]2006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EB/OL].http://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vol2.html, 2006/2012-08-20.
[11]庞军, 傅莎.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模型、方法及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137.
[12]张欣.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编程[M].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0:186.
碳关税 篇2
一、“碳关税”问题的提出
碳关税,也称边境调节税(BTAs)。它是对在国内没有征收碳税或能源税、存在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的出口商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目前,碳关税正在酝酿之中,美国拟于开始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碳关税,而法国宣布从初开始对环保立法不及欧盟严格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品征收碳关税。虽然目前各发达国家还没有征收碳关税,但WTO一般例外条款(GATT)的第20条“允许WTO成员国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基于环境理由的贸易限制”的规定给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提供了可能。因此,碳关税的确是渐行渐近。
碳关税的提出,与不容乐观的国际气候变化形势及其背景下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步确立密不可分。OECD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行动,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GHG,globalgreenhousegas)排放增幅将达70%,导致21世界气温将升高4~6℃。,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随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逐步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相继提出了“绿色新政”措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开始逐步升温。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
碳关税的提出,还与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息息相关。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环境下,部分发达国家出于降低进口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增加本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对碳泄漏的担忧,拟开征碳关税。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征收碳关税,而且是将针对所有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的影响将要比特别保障措施、反补贴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更为严重。
在未来的内,世界各国将通过协商最终确定碳关税征收的对象、范围和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将尽力争取对本国有利的规定,因为不同的规定产生的各国应征碳关税额度有很大不同。可见,~20这十年是非常关键的十年,它不仅仅将在世界范围内塑造碳关税征收新规则,也必将打破现有世界贸易和经济格局,并建立低碳经济模式下新的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格局。因此,研究碳关税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什么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碳关税”对我国未来外贸出口的影响
目前,我国没有开征碳税和能源税,且很多行业产品生产隐含碳含量和碳排放均不乐观。如果这些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必将成为其拟开征的碳关税的征收对象,对我国外贸出口将产生以下四个主要影响。
(一)将增加我国高碳企业产品出口的成本
对我国出口产品开征碳关税最直接的影响,是将增加我国高碳行业产品出口的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产品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以10美元/吨的碳关税测算我国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等八大高碳产业,其碳税将达108.5亿元,占到贸易额的1.28%。
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对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能源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征收较高水平碳关税,即按丹麦和瑞典国内281.9~369.0欧元/千升轻质燃料油税和241.8~300.6欧元/千立方米的天然气税,我国非金属制品业的碳税总额最高可达出口总额的32.8%,行业总的碳税成本占到总的主营业务成本的13.4%,我国出口企业无利可图;如果征收中等水平碳关税,即按德国国内61.4欧元/千升轻质燃料油税和59.6欧元/千立方米的天然气税,碳税总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可达10%;在较低碳关税水平,即按美国或英国国内的碳税和能源税征收,碳关税可能达到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以为例,我国上述4个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仅分别为3.61%、7.95%、6.17%和4.34%,这就意味着,我国现有高碳企业无法承受中等和较高水平碳关税之重。
(二)将引起我国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
碳关税一旦开征,由于其事关全人类的国际气候变化而具合理性,将成为一道强大的贸易壁垒,将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额的下降。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承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高能耗、低效率、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和低端制造业。而且,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掌握分析生产每一个具体过程碳足迹的技术。目前,美国、英国和新西兰等市场已经开始在服装上使用“碳标签”。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其年初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再次强调,到,沃尔玛将实现95%的商品供应商必须获得社会与环境规章的二选一的最高评分。而碳关税一旦开征,进口商选择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供货商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情况,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社会形象,也往往会被迫取消和中国公司的订单,特别是当这些产品是用于政府项目或有社会效应的大型项目时,碳关税将会是抵制我国高碳产品的有力武器。这就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和出口的高隐含碳排放的商品订单将减少,出口贸易规模将萎缩。
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时减排,发达国家到年减排基准的30%、发展中国家在正常交易水平基础上减排30%为前提,与正常交易水平相比较而言,2020年在排放权可交换且通过公共转移支付和排放交易抵消减排的成本(TERWMT)情形下,减排将致使我国工业出口下降幅度高达11.7%;远高于世界工业出口的平均降幅1.9%;而美国和欧盟的工业出口却分别有5.0%和6.5%的增幅。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即使以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为基础,如果征收30美元/吨和60美元/吨的碳关税,也将使我国工业品出口量分别减少3.53%和6.95%。
(三)将改变我国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结构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将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两方面。
一方面,碳关税将引起高耗能产品出口比重下降。目前,我国钢、火电、水泥、玻璃、石化和碱等高耗能产品单产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1.17、1.53、1.47、1.45和1.34倍,纺织印染行业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5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向世界出口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增长迅速,仅至20间,中国钢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出口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就分别从5.12%、2.68%和16.98%上升到12.09%、4.65%和26.08%。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征收碳关税,将有可能促使我国对国内企业的能源消费征收碳税,将改变我国企业投入要素组合,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难以为继,将使我国高耗能行业产品出口比重下降。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以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为基础,如果征收30美元/吨的碳关税,以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代表的石油加工工业的出口降幅将达12.39%。
另一方面,碳关税也将引起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下降。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达到50.71%,年为47.19%,而企业从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却远低于研发、销售等环节。比如“中国为苹果公司组装的ipod每出口一件到美国为150美元,而中国企业组装每一件仅获得增加值4美元,其余146美元则归美国设计和营销部门所得;如果美国再按每件150美元的出口额征收碳关税,中国组装企业只有关门。所以征收碳关税将会迫使中国从战略和企业实践层面促进出口产品升级,以赚取较高的利润,才会加速改变上述现状。据预计,到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比重将下降到40%以下。
(四)将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出口环境
无论是美国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还是欧盟提出的从20开始所有在欧盟机场起降的飞机都要交纳温室气体排放费,碳关税的征收标准和额度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很大。这很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贸易报复和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后,碳关税实质是贸易保护的新形式。尽管以来,我国出口始终是被贸易救济调查的头号目标,但其只是针对个别行业、个别企业或个别商品征收,且有最多5年的时间限制。而碳关税将针对所有出口产品征收,受众面大且长期征收,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要比特别保障措施、反补贴或反倾销更为严重无疑将恶化我国产品的出口环境。
三、应对碳关税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敏感身份极易激发他国抵制和报复情绪。因此,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碳关税:
(一)积极利用WTO现有法律机制
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应要求进口国产品承担与进口产品相同的碳减排责任;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中国与其他国家出口产品适用同样的碳关税征收原则和标准;并尽力争取WTO体系内其它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及优惠待遇”,比如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工业化和现代化争取时间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和碳关税征收规则的制订
鉴于不同碳关税征收标准和碳排放交易规则确定的我国应征碳关税的数额不同,引起我国外贸出口的降幅也不同,在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制订过程中,我国要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争取确立对我国有利的碳排放额度、减排额度、碳排放交易规则和碳关税征收标准。具体地,尽量争取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最小的按照本国生产碳含量为标准对所有进口商品扣除出口商品征收碳关税(BTADE);尽量争取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最小的“排放权不可交换(NTER)”规则。
(三)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
我国政府对新型能源产业的补贴主要限于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价格优惠和研发优惠等。今后,还应扩大补贴新型能源的领域和推出更系统完善的、不违反《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补贴政策,积极应对诸如美国针对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提出的301调查和302调查,争取占据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我国今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尽快帮助实现企业“低碳生产”
碳关税 篇3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明确表示,这种做法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碳关税实施将对我国出口行业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长期来看,全球“低碳”经济是一种趋势。中国又将如何应对?
不公平在哪里
“威胁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只会使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相关谈判更加难以达成一致。”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的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说。他在7月24日的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拒绝了法国有关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提议,并呼吁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拒绝有关征收“碳关税”的提议。
在当天的会议上,德国政府代表认为,征收“碳关税”是一种新形式的“生态帝国主义”,此举将会发出错误的信息。德国代表表示,征收“碳关税”有可能让发展中国家感到发达国家正在关闭其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一直担心的问题。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对征收“碳关税”提议表示强烈反对,并认为“碳关税”只是发达国家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寻找的一个借口,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征收“碳关税”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据相关资料介绍,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的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只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等一些国家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在国际贸易领域,“碳关税”的提法虽早已出现,但从未如此接近付诸实施。美国众议院此次通过的法案使“碳关税”再次成为贸易谈判领域的热点话题。今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曾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为了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此消息一出,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此纷纷阐明立场,认为这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举措。
目前,发达国家多数没有切实遵守《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又暂时无力承担减排份额,这使得碳关税征收缺少现实支撑。事实上,美国国内也—直在争议此事,此次法案也是以219对212的微弱优势在众议院通过。《华盛顿邮报》就直言指出,这项法案目的是保护本地产业的竞争力,使其产品较进口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
有专家表示,WTO中目前关于环境保护应用于贸易谈判的具体条款表述还十分模糊,该专家认为征收“碳关税”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各国的关税结构就会变得复杂。比如对日本和中国的产品,美国征收平等的关税,但是一旦涉及碳排放问题,两国的环境政策和环保措施都不同,导致关税征收额度不同,就直接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因此,如果实施“碳关税”必将改变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具体细则。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可能是继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世界最重要的一次气候谈判大会,各国将讨论对2012年后的气候协议达成新一轮共识。
针对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呼声,中国方面表达了强烈反对。中国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公开表示,美国这种做法将会导致报复性措施。印度也一直警告西方不要搞“绿色保护主义”。印度气候谈判专家乔蒂·帕里克上月接受CBN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她支持任何减排的努力,但是“碳关税”显然不是个好主意,将对印度的产业造成重大打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目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碳关税”征收违背《京都议定书》原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减排责任具有“区别”。姚坚还说,美国的做法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碳关税”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引发贸易战。在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为今年年度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作出努力的形势下,提出实施“碳关税”是不合时宜的。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7月15日在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时明确指出,中方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征收“碳关税”的做法,此举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事实上,该法案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借口。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最近想出一个‘好主意,对来自别国的商品征收‘碳关税,因为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美国决定采用一些‘低碳技术。现在的关键是,各国必须为此展开多边对话以确保公平贸易,否则‘碳关税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哈佛大學法学院助理教授拉赛尔·布雷斯特说。他认为,第一,此举并不能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事实上,每个国家都会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而决不会认同“美国的家规”,这样在气候控制问题上还是各行其是;第二,“碳关税”对全球经济发展是有害的政策,一方面增加了关税壁垒,另一方面又搞乱了全球商业秩序。第三,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很容易把“碳关税”视作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号。
“情况如此不让人乐观,然而更糟糕的则是:从目前来看,WTO对各国之间围绕温室气体排放的争吵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因此,对于国际间达成协议的愿望,我们还要等待许多年。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碳关税不但不会让我们达成协议,相反还会成为障碍。”布雷斯特说。
美国“一箭双雕”
美国近日提出的“碳关税”这一构想正是由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倡导的。《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认为:从表面上看,这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结果。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白宫一直在讨论如何控制排放量。但是,这遭到了传统产业及其游说集团的抵制。能源密集型工业、工会团体组成的一个强大的联盟,呼吁保护国内商品免受“高碳”进口商品影响。而国会寻求“边界调节税”或“碳关税”的立法,反映的主要是国内相关产业和政治势力的诉求。
“从中长期角度看,奥巴马政府试图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复苏,进而着眼在危机过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碳关税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备选手段。不过,‘碳关税的背后,反映的是奥巴马政府关于产业升级与气候变化的内外战略,其影响超越美国国界范围。”《第一财经
日报》分析说。在布什执政时期,美国一向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持消极态度,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扮演“拖后腿”的角色。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改弦更张,提出到2020年在现有基础上减排17%的积极措施,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波恩会议上采取了以往少有的合作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决策者试图将国内与国际两个“战场”通盘考虑:在国内反击传统产业势力,为新能源与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保驾护航;在国际上为气候谈判增加筹码,迫使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让步。更通俗地說,美国将减排与保护性关税“捆绑销售”,试图搞“一箭双雕”。
专家人士称,中方的反对态度让美国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颇感该法案对中国的严重影响,这也可能为骆家辉访华开启的中美贸易关系投入阴影。
而就在美国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上述法案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说,开征“碳关税”可能会发出一种保护主义信号,“我认为也许有其它途径达到目的,而不需要采取征收关税的方法。”该法案现在提交至参议院,在那里可能由于温和派民主党人的意见而面临更艰难的批准过程。
或引发中美新一轮贸易战
如果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据了解,根据目前全球碳减排平均成本约每吨碳70美元的水平,如果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导致我国进口总额下降0.517%,出口总额下降0.715%。显然影响出口的程度更大些。
由于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高含碳产业受的冲击较大,从短期看“碳关税”必然导致这些行业困境加剧。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田立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征收“碳关税”(其他国家必然效仿),那就意味着低效率、高能耗、生产工艺落后的经济体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而这些经济体内的生产者(企业)的价值也将随之大幅缩水。反之,那些高效率、低能耗的经济体的竞争力不但加强了,更重要的是其企业的价值也将随即膨胀。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单一国家出口市场。去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达2523亿美元,约占全年总出口14285.5亿美元的17.7%。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总份额约15.7%。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制造”征收国别关税,那么我国产业必将受到整体打击,程度将由关税税率和实施范围决定。去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0.6%,约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5386.6亿美元的31.5%——而这恰恰是“碳关税”剑锋所指的“高碳产品”。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制品、电解铝、电解铜等产品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家电出口也不能幸免。中国机电设备商会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家电出口行业平均利润率一般在3%~5%左右。
更令人担忧的是,“碳关税”或许将引发欧洲采取类似措施。欧盟一直是防止气候变化的“急先锋”,其领导人也曾表态提议做出类似碳关税的贸易安排。倘若欧洲仿效美国,将使我国外需“雪上加霜”——去年我国对欧洲出口2928.8亿美元,约占全年总出口额的20.5%,美欧相加则是38.2%。
中国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
当前实施“碳关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长期来看,全球“低碳”经济是一种趋势。中国拿什么来反制“碳关税”?WTO或许是中国反制“碳关税”的机制。WTO相关条款明确规定,任一缔约国的政府措施,应对来自其他缔约国的输入货品给予与本国产品相同的待遇。不过,关贸总协定第20条规定,一国凡为“公共秩序”或重要合法政策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可背离GATT/WTO的基本规范。
这为“绿色保护主义”留出了一条门缝。
有专家建议,中国应加强同国际社会就“碳关税”等问题的沟通,积极参与包括“碳关税”内各项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主动成为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制定利于多赢的新规则,使我国从一开始就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突破壁垒,为企业生存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碳排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贸易、投资、国际产业转移引起的,由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把这些高污染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品最终入口到发达国家,污染却留在发展中国家,不只仅是污染者买单,消费者也应该买单。
碳关税 篇4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 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 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目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开始显现, 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碳碳
税是一种污染税, 排放的碳越多, 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政府部门会先为每吨碳排放量确定一个价格税, 然后通过这个价格换算出对电力、天然气或石油的税费。由于征税使得使用污染燃料的成本变高, 会促使公共事业机构、商业组织以及个人减少燃料的消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碳关税
与碳税不同, 它指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在贸易中征收关税。发达国家总是担心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中出工不出力, 如果发展中国家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 就对其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这很容易变成阻碍全球商品流动性的新贸易壁垒。
碳政治
所谓“碳政治”, 又可以称之为“气候政治”, 是指各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形成的国际政治, 而国际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又按照二氧化碳来计算, 故称之为“碳政治”。
碳捕捉
二氧化碳的产生有时不可避免, 就像你一直在呼吸, 为了不让你呼出的碳排到大气中去, 你可以把它们吹到一个塑料袋里。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 即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学方法先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捕捉。
碳封存
碳关税的法律解读与中国的应对 篇5
【关键词】碳关税;贸易保护主义;碳税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34-01
1 什么是碳关税
碳关税,通常又称为边界调节税(border tax adjustments)最早是由法国前总统 提出,用意是希望 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2009年6 月上旬, 部分美国代表在波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提出对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的国家实施附加贸易关税,即征收碳关税。然而碳关税引起全球的关注和轰动则是在09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碳关税的实质就是“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是典型的绿色壁垒。
2 碳关税与现行的WTO制度的比较
碳关税是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那么这个做法是否和WTO的相关制度违背呢?是否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精神相违背呢?
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规定了单独关税区可以采取限制贸易的合法措施。其中第20条(b)项规定,GATT成员可以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第20条(g)项规定,GATT成员可以采取为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相关国家在认证碳关税的合法性时,便以上两项规定为依据,并准备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其实稍加分析就可知该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碳关税征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并非是GATT1994第20条(g)项规定的可用竭的自然资源,因此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并不能用来证明碳关税的合法性。GATT要求限制贸易的措施的采取必须以确凿的因果关系为依据,即行为必须与后果有确定的联系。也就是说,贸易行为确实影响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时才能采取措施,而不能仅仅基于怀疑。
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國家征收碳关税是严重违背WTO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GATT1994第三条国内税与国内规章的国民待遇部分第2款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不应对它直接或间接征收高于对相同的国产品所直接或间接征收的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同时,缔约国不应对进口产品或国产品采用其他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有抵触的办法来实施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发达国家拟只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相关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已经严重违背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实行了差别待遇。
除了WTO的基本制度外,碳关税还明显违反了国际环境条约中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里约宣言》明确指出“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因此都应受该国际条约的约束,承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是碳关税就公然违反了该条已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 中国的法律制度与对策
3.1 中国相关的法律制度
近年来中国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也开始影响到政治、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从立法技术上看,中国在环境法领域尤其是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立法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主要的立法也只有《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且规定的都相对笼统,像一些关于节能技术进步和激励措施方面,大多属于鼓励和引导的性质,未能对相关技术发展作进一步的规定和详细的做法。
若西方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和出口则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如果实施‘碳关税,中国产品在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就会变高,竞争优势将会丧失,进口国本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将会凸现。总之,最后还是会出现一个贸易保护的局面。
3.2 我国的应对
鉴于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出口所造成的冲击,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征碳关税几乎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中国对此出台一些对策也已是迫在眉睫。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碳关税主要是针对高耗能的低端产品征收的关税,要想减少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冲击,就是要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生产低碳绿色高端产品。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办法,然而实行起来却有难度。首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漫长而复杂。其次,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不可能不向外出口高消耗的产品。
(2)在国内征收碳税
如果我们自己征收了碳税,它再实行碳关税就变成了双重征税。双重征税是指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收两次税收。根据联合国双重征税协定的规定,双重征税是应当被避免的,违反WTO协议的,我们自己征了,他就失去了征我们碳税的合理性。尽管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历史积累等原因占了碳排放的80%,发达国家不否认,但美国等发达国家视“低碳经济”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意孤行地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怎么办?与其让美国人征了我们的碳关税,去补贴他自己的企业,不如我们自己先征碳关税,所得的税收再补贴自己的企业,以达到企业改变结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之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任意征收碳关税而不顾其违反WTO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原则,就在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控了世界政治经济的话语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性的野蛮式的霸权主义,让全世界正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独立的意志,也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要求振兴世界经济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的愿望。
碳关税福利及其博弈均衡分析 篇6
1 降低关税对于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要想了解关税降低如何影响进口国福利, 首先需要弄清楚两个概念: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与实际购买时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距, 该概念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而相比之下, 生产者剩余是站在厂商的角度进行福利的诠释, 也即生产者向市场提供某种产品时的供给价格与实际耗费成本之间的差距。关税的降低意味着国内的消费者能够以更低廉地价格买到商品, 因此能够增加消费者的效用从而增加消费者剩余。但对于生产者而言, 降低关税意味着有更多的外国产品充斥着本国市场, 成为其强大的竞争对手, 打消国内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 降低关税会使得生产者剩余减少, 同时降低关税还会减少进口国的收入。由于社会福利由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财政收入组成, 但这些组成部分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图示法来具体分析降低关税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如图1所示。
S曲线为进口国国内的供给曲线, 从图中我们能看出当价格为P0时进口的产量为Q2Q3, 但是, 当降低关税之后产品价格减少为P1, 此时产品进口量为Q1Q4。降低关税之后, 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D, 而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 尽管税费降低了, 但是进口的产量增加了, 所以这里我们认为财政收入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所以征收关税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变化仍可视为C。所以, 进口国国内的社会福利变化为:
由于B和D是进口国降低产品关税所带来的正的收入, 所以, 进口国降低关税内幅度将有利于改善国内社会福利的整体状况。但这只是针对一般性产品而言的, 对于会产生负的外部性的产品, 降低关税是否能增加进口国福利?如果不能, 那么一国应如何征收碳关税才能对其国内社会福利产生正面效应。这个问题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进行探讨。
2 对于产生负的外部效应的产品应如何调整关税
在自由贸易日渐兴盛的今天, 各国对于部分地进口产品采取降低关税的措施以获取更多的贸易机会。但是, 降低关税这种贸易促进政策是否真的能够适用于所有产品呢?此时就涉及到产品分类的问题。产品的性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对于那些带来严重负外部成本的产品而言, 反而应该提高关税以缓解负的外部性。例如对于产生温室气体的产品 (简称“富碳产品”) 征收较高的关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国际问题。人类为了经济地快速发展从而大量使用石油等化石类燃料, 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气候变暖就是由此而造成的。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低碳经济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所谓低碳经济, 它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实现低碳经济的运作需要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关税”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前任总统希拉克最先提出的。目前, 许多国家如丹麦、瑞典、荷兰、意大利、魁北克以及加拿大不列颠等都已经实行了碳关税, 但其范围只是针对本国进行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减少了碳的排放量。
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大量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的能源部门, 例如工业、建筑业等。虽然这些行业的发展能带动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加, 但这些利益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考虑这些行业的效益时, 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外部性成本, 环境的成本是无价的, 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对于国家来说应实行碳关税政策, 对于盲目进行生产高能耗产品的行业进行打压限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的负的外部效应。
2.1 进口国对于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所引起的国内的社会福利变化分析
由于含碳量较高、高能耗的富碳产品很多, 为了方便起见, 本文中我们假设只有一种富碳的高能耗产品i, 并且国家M是主要出口国。假定征税前后N国家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函数不发生变化, 即D和S’不变。每单位的产品征税为t。N国的总的产品供给包括其国内的供给S’和M国的供给, 我们用SM来表示。征税之后, N国的总的产品供给我们用SM’来表示。征收关税前产品i的价格为P0, 征收关税之后的产品价格为。以下讨论我们均假定征税之前对于i的总需求量为Q4, 征税之后的总需求量为Q3, 并且这两种需求量是固定不变的。
(1) 第一种情形:
N国国内生产一部分i产品, 另一部分从M国进口, 如图2所示。
从图中看出, N国在征收碳关税之前, 国内价格为P0, 国内需求为, 国内供给为OQ1, 所以N国从M国进口Q1Q4单位产量来满足国内供不应求的现状。当征收碳关税之后, i产品价格上升, 使得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而国内供给增加到OQ2, 此时N国只需要从M国进口Q2Q3产量的i产品。N国由于征收碳关税而得到的财政收入为ΔT=t*Q2Q3, 从图上可以表示为面积C+D。
在这里, 我们假定社会福利由生产者剩余S、消费者剩余C和政府财政收入T组成。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 征收碳税前后, 消费者剩余较小了A+B+C+D+E, 而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 所以国内社会福利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从这个结果我们不难看出, N国对于进口的富碳产品征收碳关税实际上减少其国内的社会福利, 减少的幅度就是面积B和E之和, 其中B为生产者效率降低的福利损失, E为消费者因价格上升而减少的净福利。尽管N国征收碳关税会减少它的负的外部成本, 但同样会带来社会福利的减少。
(2) 第二种情况:
假设N国不生产i产品而只是从M国进口, 则N国所需要的全部i产品OQ4都要从M国获得。在这个基础上, 征收碳关税会使消费者福利减少A+B+E, 生产者福利为零, 财政收入为ΔT=t*Q2Q3, 从图3可以表示为面积A+B。
那么, 此时N国国内的社会福利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这种情况下的E与第一种情形下的E属于同一部分, 都是由于征收碳关税所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损失。与第一种情形相比, N国不生产i产品反而能减少其社会福利的损失。
(3) 第三种情形:
N国不进口i产品而只靠国内企业的生产产量。可想而知, 此时征不征收碳关税对于N国的社会福利来说都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但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一个国家不生产或不进口某种产品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总体来说, 征收碳关税是会缓解它所带来的外部成本但会降低进口国国内的整体福利。到底征收碳关税是好还是坏, 关键在于国家所确定的环境成本的大小。
2.2 出口国征收碳关税对于其国内的社会福利的影响
由于国际上禁止双向征收关税, 所以我们只能讨论单项情况。一个国家一般情况下为了鼓励本国产业的发展不征收出口税, 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征收出口税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
由于出口国是对于其本国出口商进行征税, 所以并不会影响其国内商品的价格, 所以消费者福利没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福利的变化就只有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和税收收入组成。由图中可以看出, 当没征税之前, 生产者剩余为由P0MF所组成的图形的面积S1:征税之后, 生产者剩余变为由P1NE所组成的图形面积S2, 所以生产者剩余ΔS=S2-S1。财政收入增加额ΔT=t*Q1。
很显然, 从上面的式子中我们无从判断该值的正负, 但是国家能够通过调整t的值来实现国内社会福利的正的增值。在这种情况之下, 国家一方面能够增加其国内福利, 另一方面又能够减少含碳产品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成本, 所以, 选择一个合理的碳关税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关于碳关税征收的博弈模型
从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一国对其出口的富碳产品征收一个合理的关税值能增加该国的社会福利。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往往国家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如果两个国家都是富碳产品的出口国, 那么能使两国都实现最大福利的最优关税又是什么呢?这里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博弈中常出现的术语, 即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 也称做非合作博弈均衡, 它是指每个博弈参与人对其他人策略的最优反应。在该策略组合之下,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 没有任何一方愿意单独改变其策略。下面我们来讨论这样的一个模型:
假设1国和2国都是富碳产品的出口国, 3国是富碳产品的进口国, 由于3国企业生产该种富碳产品的边际成本高于其他两国, 所以它只进口不生产。假设3国对于该种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α-βQ1-γQ2, 其中Q1和Q2分别为1国和2国出口到3国的产品量。假设1国对于出口的每单位产品征税t1, 2国征税为t2。假设1国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1 (包含固定成本) , 2国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2。为了方便计算, 该模型中我们还假定1国和2国国内需求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这也就意味着生产商只能从出口产品中获利。假设双方企业都是在知晓对方的最优出口的基础上进行出口规划, 则:
1国企业在知晓2国企业确定的最优出口产量Q2’的基础上通过出口Q1单位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为:
同理, 2国企业在知晓1国的最优出口产量Q1’的基础上通过出口Q2单位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为:
通过对 (1) 式和 (2) 式求导的:
联立 (3) 式和 (4) 式能求出企业的最优出口量为:
这样, 通过以上的过程我们就得出了1国企业和2国企业各自的最优出口产量, 此时, 两国企业均获得最大利润。从国家的层面上而言,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的最大福利, 因此, 我们需要从总的社会福利出发来求得一国的最优关税值。由于出口征收关税不会影响出口国国内的价格, 所以可以认为消费者福利部发生变化。因此, 此时的社会福利W就由企业的出口利润θ和国家的税收收入构成, 用公式表示就是:W=maxθ+tQ
具体涉及到各国的公式为:
从式子的构成部分我们不难看出, 此时, W的大小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t。该模型中我们假设两个国家进行的是序贯行动。假设国家1为领导者, 国家2为跟随者。首先国家2应该根据国家1确定的关税选择其最佳关税t2’。所以, 通过对W2求偏导数得:
上式中, t*1即为国家2在已知国家1的关税水平上所能实现最大福利的最优关税。国家1作为领导者已经预见了这种情况, 其所选择的关税水平能使其实现最大福利的同时确保国家2在t*2的基础上能实现最大的福利, 目的是实现双方关税博弈的纳什均衡。所以, 我们直接将t*1的值代入到W2的表达式再对t1求导即可:
将 (8) 代入 (7) 得:t*2= (4c2-∂-3c1) /6
国家1和国家2均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t*1和t*2是两国关税博弈的纳什均衡组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都不会再改变其征收策略, 因为在顺序博弈之中, 该均衡是在博弈参与者连续的反应中实现的。
4 结论
在国际贸易日趋激烈的今天, 关税征收与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好的方面, 关键是看一国政府如何确定关税的征收方向和征收值。一般情况下, 进口国对于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通过第一部分的讨论我们知道关税的降低会使国外进出口与进口替代品大量涌人国内市场, 对一国的幼稚产业将造成较大的影响, 还会使国内企业遭受重创, 行业不景气, 社会失业人数增加, 从而给国家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增加负担。但是, 对于碳关税这种特殊关税来说, 进口国对于进口的富碳产品所征收的关税降低会导致进口国国内社会福利的减少。因而, 对于富碳产品而言, 出口国会选择对其出口企业征收关税, 碳关税的征收仅限于在国内范围内进行, 从而不会引起贸易不公平竞争, 减少贸易争端。从前文的分析中, 我们得出, 出口国对其出口的富碳产品征收一定的关税, 这样一方面仍然会打击国内的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出口国的社会福利。如果碳关税降低则会使得国内的含碳产品出口供给增加, 所以, 对于含碳产品来说, 制定一个合理的碳关税征收值至关重要。一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适征收值, 以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建军, 刘婵婵.降低关税对我国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J].商业研究, 2001, (12) .
[2]曲如晓, 吴洁.论碳关税的福利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04) .
碳关税 篇7
2002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京都议定书》允许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不参与强制减排, 这会降低美国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当然美国的退出, 使得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缔约方, 更可能因此而遭受竞争力损害。
单边征收碳关税必然会造成对所谓碳泄漏的过度纠正, 而成为不合理的贸易壁垒。碳泄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而基于内涵排放征收的碳关税不是纠正碳泄漏的适当工具, 而且对出于某些特殊资源禀赋及出口地位的发展中大国构成贸易歧视;碳泄漏尚未得到证实, 可能是不必要的担忧;而征收碳关税对信息要求很高, 根本无法做到合理调节。
尽管还存在其他解决竞争力问题的政策, 但是碳关税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政策选择。为了减少对竞争力问题的担忧, 还有不少可供替代的政策选择: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免费发放配额;出口补贴;部门方案;全球协同减排政策等。当前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一直在使用免费发放配额等方法, 降低可能的竞争力影响。但是, 为提高其气候政策的效率, 欧盟希望能实现从初始配额免费发放向拍卖的转变。很重要的一点是, 碳关税可以帮助实现这一过程。特别是许多人认为, 碳关税是政治上最有利、经济上成本最低的选择。
关于碳关税对中国行业影响的过度担忧可能并不必要, 虽然直观来看对一些行业的影响可能会比较显著。但更应看到, 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夸大碳关税效果的成分,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欧美的能源密集型行业 (及其利益代言人) , 希望以此获得免费发放的配额, 降低国内减排成本;二是部分欧美谈判代表, 希望对外施压以扩大谈判的战果;三是环境非政府和跨国组织, 希望中国和印度等国因此加强减排行动, 加强全球减排力度;四是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企业, 希望因此能增加政府的扶持;五是部分媒体, 为了吸引眼球, 等等。
中国应该正视碳关税问题, 并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积极应对。国际层面, 首先要继续揭示国际贸易中的生态不平等交换;其次中国应该在多边国际气候谈判中坚决捍卫“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防止发达国家为碳关税建议获得多边支持;第三, 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可圈可点, 应该积极宣传, 以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
碳关税开征路线图及其经济效应 篇8
2009年11月26日,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巴西访问时表示:“碳市场、碳排放、碳金融、碳汇、碳元、碳循环……, 对这些新名词, 要认真研究, 使中国从一个碳排放大国转为一个碳资源大国。”而在稍早前的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就“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提出政策建议。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 业已引起中国高层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时代。
开征碳税路线图
碳税 (carbon tax) 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课征的税收。碳税以环境保护为目的, 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 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今后我国将把“碳强度”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的具体细则有望于2010年出台。
日前, 财政部财科所碳税课题组对开征碳税及相关问题的建议报告已经上报国务院相关部委, 碳税开征时间表或因应中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最新承诺和严峻的环保形势而提前推出。财政部的具体建议是, 作为碳税开征前的准备, 2010年对资源税进行改革, 由过去的从量计征改为从量与从价计征、并适当提高有关化石燃料税费率, 理顺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2012~2013年择机开征碳税。资源税改革后, 由于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消化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因此需要这样一个过渡期。据测算, 资源税改革后, 煤炭价格将上升23.1%, 消费量同时减少6.9%。在开征碳税的同时, 为因应二氧化硫、废水等排放的环境保护要求, 在2014年或之后可考虑出台新的环境税政策。环保部建议, 在碳税开征之前的3到4年, 应先公布碳税实施日程和税率, 供企业和消费者在投资时考虑。
关于税额税率, 财政部财科所碳税课题组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均建议, 碳税开征初始阶段, 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课征10元税费, 其后逐年提高至每吨100元。而商务部表现的较为谨慎, 担心开征碳税较早或税额较高, 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 不利于经济复苏。但对于民众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 人们没有异议。环保部建议, 对石油、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和国内航空燃料等能源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 征收标准依该能源的含碳量而定。同时, 设立不同税种以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 对使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以及热电联供系统产生的热、电资源的企业实施富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中国政府公布的计划, 今后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 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 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乐观的估计, 我国从2028年开始碳排放会出现零增长, 到2036年则会出现负增长。
碳税的经济效应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近日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中称, 如果考虑中国减少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以及减少国内对能源产业的投资而增加对一些新兴产业投资所带来的效果, 征收碳税对GDP带来的损失非常有限, 甚至可能带来正面影响, 对抑制能源价格也将产生积极作用。从各能源品种、各部门对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减少的贡献量来看, 煤炭的贡献量居各种能源之首, 其次是油品、热力和电力;工业部门对减少能源需求的贡献最大, 其次是交通、民用、服务和农业。据相关部门测算, 开征碳税10年内, 对GDP的影响大概在0.4%左右, 这一影响随后将趋缓, 碳税的减排效果将会达到20%。
如果按照目前建议的碳税征收税率每吨10元, 1吨煤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吨, 即意味着1吨煤炭增加20元的价格。较低的碳税税率, 对相关企业影响不会太大, 甚至远远低于与之配套的资源税调整后的影响。比如, 在石化行业, 瑞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如果中国政府明年对石油征收3%~5%资源税, 预计每征收1%资源税, 将令中海油和中石油每股盈利减少1.6%;中石化则减少1.4%。若税率为5%, 上述3家企业盈利将分别减少10%、11%和9%。
“碳关税”与中国供应链绿色打造 篇9
一、“碳关税”与供应链绿色打造的现实要求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征收特别的CO2排放关税。为规避因碳风险而增加的进出口成本, 企业需要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绿色打造, 实现供应链的绿色化。绿色供应链从本质来看“是一种管理模式, 是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是供应链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加入绿色因素的一个过程, 以达到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物流一系列绿色化的供应链过程, 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因素, 并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一个环节”, 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经济结构系统。
1、“碳关税”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撑
(1) “碳关税”是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的提出首先有着深刻的生态环境背景。二战结束后的短短几十年里, 碳排放量不断加剧, 由此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一系列有关“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概念被相继提出。其次, 国内国际经济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减排措施的实施, 大力研制和利用新能源、新技术, 促进新兴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 它也是国际贸易中新一轮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是发达国家为扭转国际贸易的逆差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最后, 国际法规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系列要求减排的法律法规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相继被提上日程。美国参议院自2007年先后颁布了《低碳经济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对没有通过碳排放标准的产品进行限制进口;欧盟分别于2007年、2009年颁布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关于禁用白炽灯和其他高能耗照明设备”的法规等;澳大利亚也于2008年颁布了《减少碳污染计划绿皮书》, 明确要求开始践行低碳标准。
(2) 大国最优关税理论是“碳关税”实施的理论前提。在国际贸易中,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两国消费总水平和福利水平, 最终达到共赢。当实施保护性的贸易关税时, 加征税收的国家将会付出一定的成本, 但对大国和小国的情况各不相同。对于小国而言, 在一般均衡下, 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后, 会使得居民的福利水平降低, 而这种福利水平的降低缘于价格的扭曲;在局部均衡下, 征收关税后,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剩余都将会消失。
而对于大国而言, 与小国的区别是, 由于它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量大, 所占市场份额大, 所以大国可以利用这点来影响世界价格, 从而将征收进口关税转嫁给出口商。这样, 大国征收的进口关税就不完全由进口国的消费者承担, 消费者福利也不会下降。因而, 大国可以存在一个最优关税率, 该最优关税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在既不影响本国居民消费和福利水平的基础上, 又通过加征商品进口税, 从而进行贸易保护。因此, 碳关税征收的实质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必然产物,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 外部性理论是“碳关税”征收的理论基础。克鲁格曼认为, 碳关税的本质是一种增值税, 是政府对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扭曲——不考虑环境外部性的一种矫正。下面我们将从市场的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碳关税的征收对市场失灵的调节。
一方面, 市场的负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生产对环境有危害的产品时, 所产生的社会成本是远远大于生产者自身所需投入的成本的, 从而对市场中的旁观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认为, 政府应该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 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 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 这种税收也被称为“庇古税”。因此, 碳关税的征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污染与社会总效益最优关系如图1所示。
另一方面, 市场的正外部性。碳关税的征收有利于刺激整个社会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从而增加社会产品的附加值, 对市场中的旁观者产生有利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正外部性, 即也有利于他人利用该技术, 也会对环境产生好的影响。
长久以来, 发达国家通过探索“碳排污交易”、“碳汇交易”等相关制度, 使得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法律体系对于环境保护的准则不严格, 使这一成本长期外部化, 企业并不承担, 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但这优势并不合理。因此, 在这种市场失灵的外部性存在情况下, 发达国家征收一定的碳关税有利于改善国际贸易中相关企业不公平竞争的状态, 使得碳关税的征收从根本上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2、“碳关税”实施对全球供应链的绿色要求
由上文可知, 碳关税的实施在相应理论机制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因此, 它必将引起全球供应链绿色化的到来。
(1) 供求定理, 抢占消费者市场。随着碳关税的征收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市场上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 人们更加倾向于消费绿色产品。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抢占消费者市场, 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采购绿色产品, 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标准物品。而政府为继续加大出口, 也必须生产符合国际采购标准的出口品, 否则出口事业将大大受阻。
(2) 利润产出定理, 利益最大化。利润=收入-成本 (可能需要付出碳关税的成本) 。毫无疑问, 碳关税的征收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从而企业使生产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在国际贸易中, 跨国采购的企业为了规避碳税风险, 降低成本, 必然会采购绿色产品, 这一行为, 也将促使国际绿色采购链的到来。
(3) 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二战后,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 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寻找一条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因而, “绿色”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和平与发展”的又一世界主题, 并在国际事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相适应, 国际绿色供应链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
3、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供应链绿色打造
“碳关税”征收的合理性推动了全球绿色供应链到来的必然, 使得中国供应链的绿色打造在此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意义。
(1) 应对碳关税的征收的需要。随着碳关税的征收, 我国许多高耗能企业的出口受阻, 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打造我国的绿色供应链, 是我国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需要, 也是减少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碳税风险、扩大出口贸易的需要。
(2)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永续发展, 就必须实现供应链的绿色化, 从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物流等五个方面全面考虑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保问题, 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资料显示, 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将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节约,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赢得消费者的良好口碑。
二、中国供应链绿色打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现阶段要实现供应链绿色打造, 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特别是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尤为重要。
1、机遇
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已经在供应链绿色打造上取得一些成果, 我们可以直接借鉴;同时,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一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技术也正在形成中。
2、挑战
(1) 中国肩负发展与减排的双重任务, 压力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等方面问题, 急需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 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在经济发展中举荐凸现出来, 碳排放量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 同时面临着发展与减排的双重任务, 压力大。
(2) 减排任务重的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 一直存在融资难、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但他们对于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碳关税的征收下, 众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革新技术的艰巨任务, 但由于资金的不足, 成为了他们进行供应链绿色化的难题。
三、中国供应链绿色打造的政策与措施
1、政府提供绿色供应链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法规、资金融通、媒体宣传等一系列平台, 加强对企业碳排放的管理, 监督部分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同时对那些积极采取措施革新技术的企业, 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2、引导企业自身绿色供应链建设
企业自身应该树立自身的“绿色企业”“绿色品牌”形象, 加强技术革新、生产转型和绿色供应链管理, 实现从采购、制作、营销到回收的一系列绿色建设, 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实现绿色供应链标准化
加强对供应商选择的绿色化标准, 既要从供应商自身企业是否执行了绿色化供应链标准, 也要从该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是否符合绿色产品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对绿色产品的考虑包括包装的绿色化、运输的绿色化、储存的绿色化、废弃后的绿色化等。
4、鼓励公众参与绿色供应链建设
社会公众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应该参与对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监督中来。树立绿色消费意识, 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 保护自身的消费权益, 实现环境的保护。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向世界供应的半数以上产品均集中于高碳排放产品。而碳关税的征收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因此, 为适应经济发展,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供应链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罗定提、王易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
[2]孙桂娟等:低碳经济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3]卢仁祥:碳关税的相关理论机制及其经济影响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 2011 (7) .
[4]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碳关税 篇10
关键词:碳关税;中国经济;合理性;影响;方案
1.什么是碳关税
当前被广泛认可的关于碳关税的观点是它并非关税,实际上是一种边境调节税。然而在碳关税中有和边境调节税相互重合的部分,但是二者相互并不全然相同。所以将碳关税整体归入到边境调节税中显得不是很合适。碳关税实际就是关于碳排放控制的一种边境调解措施,主要的调控方式就是通过法规规定进口商为来自尚未实施碳减排制度的国家的进口产品交纳税务或者在市场上购买温室气体排放份额。所以碳关税并不等同于关税。该措施的最终目的即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尚未实施碳减排举措的国家的进口产品的成本,抑制碳泄漏问题的发生,这样为其国内的同种产品提供竞争上的优势,避免其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①
2.提出问题: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征收碳关税
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各国真的采取了征收碳关税的措施,那么我国损失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资金,更是大批的人力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如何应对征收碳关税这项决定,对于中国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目前世界上还尚没有征收碳关税的实例,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竭力兜售碳关税,制造征收碳关税的全球舆论环境,推动碳关税的立法和政策进程②。这样做不仅会使发达国家获得更大的收益,使他们在进出口市场掌握更多的权利,更会使像中国这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遭受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沦陷。
我国对欧美国家出口的货物大多为高耗能、高含碳型的货物,这类货物在制造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及能量。因此美国等国家才提出了碳关税这一概念。但是就是由于碳关税的征收,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高额的征收费用着实给了中国当头一棒。因此,如何应对碳关税的征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分析问题: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合理性
3.1碳关税的积极影响
征收碳关税对于中国来说出现了一种倒逼机制,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具体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3.1.1对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征收碳关税所造成的巨大压力,逼迫着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公司结构上进行调整和转型,这有助于外贸企业在国际上开发新市场。
3.1.2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由于征收碳关税的目的是希望实行低碳化生产,因此碳关税的增收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市场加速实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并从传统的产业中转型出来,开拓新的市场。
3.2碳关税的消极影响
由于碳关税的提出,导致我国在出口方面将引起巨大的损失,这不光影响了我国的出口方面,更是牵连到了相关产业、就业以及国际地位方面。
3.1.1影响出口:由于碳关税提出的目的在于降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必然会引起生产模式的大改革,这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导致我们的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从而导致出口的货物份额下降。有一组数据显示了我国在2009年进出口贸易额: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美、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全年总出口额12016.6亿美元的35.4%,可见我国的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③。一旦实行了征收碳关税的措施,那么增多的成本数量可想而知。这必然削弱了我国在欧美国家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货物出口。
3.1.2影響就业:由于生产货物的成本提高了,势必导致生产量的减少。这就使得一部分人面临着被下岗的局面,引发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国际出口份额的减少,也会导致企业的改革和优化,从而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有一组数据直观的阐明了碳关税所造成的严重的失业率: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设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如此高的失业率,正是不合理征收碳关税的后果。④
3.1.3相关产业将受到严重打击:由于一个产业的改革不只与本产业有关,还牵连着无数多个公司的产业。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进行大规模技术改进,就势必导致相关产业的产业链进行整改。这其中所造成的打击和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
3.1.4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由于中国出口的货物大多为高能耗、高含碳的货物,这就产生了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制衡,导致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减少,国际地位有所降低。
3.3碳关税的合理性
根据以上进行的碳关税的利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征收碳关税的弊大于利。这不光因为弊端列举的项目多,更是由于其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任由美国等国征收碳关税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合理的。
在网上我也查阅到有关的模型建立来讨论碳关税的合理性,由于公式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在此不做过多陈述。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碳关税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找到其他的方法去实现提出碳关税的目的,即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抑制碳泄漏问题的发生。
4.解决问题:关于征收碳关税提出一些意见
根据以上分析的有关碳关税的弊端,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4.1主动争取参与到碳关税的法律制度中:由于现在碳关税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很多法律没有制定完善。因此,中国可以趁现在积极的加入到法律的制定当中。这样不但可以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同时,在国际上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巩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2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出口依赖度,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依赖度⑤:中国之所以会受到碳关税如此大的影响,就是由于中国对于出口的依赖度过高。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碳关税的影响,就要降低这种依赖,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提高本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承受力和消化力。
4.3加快出口产业的结构转型和优化:通过快速的转型和优化企业,达到低含碳、低耗能的产业结构,从而抵制住碳关税的征收,将损失降低。
4.4从企业到个人,自身加强节能减排的意识:碳关税的提出目的就是降低耗能,降低碳排放。这说明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因此才会建设出强制性的法律来控制各个高耗能国家的碳排放量。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去养成节能减排的这个意识。让我们的饮食更加绿色、出行更加绿色、生活更加绿色。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注解:
① 李杰.2012.国际贸易中关于碳关税的研究报告[J]
② 俞海山.2013.碳关税_研究综述与展望[J]
③ 殷贵林.2012.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J]
④ 殷贵林.2012.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J]
⑤ 俞海山.2013.碳关税_研究综述与展望[J]
参考文献:
[1] 李杰.2012.国际贸易中关于碳关税的研究报告[J]
[2] 俞海山.2013.碳关税_研究综述与展望[J]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篇11
一、碳关税的征收背景
(一) 政治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升温, 气候也在不断的升温。多年来, 人们不断追求对经济发展的诉求, 对物质生活的诉求, 希望国家通过经济的发展, 为自身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因此, 许多国家早期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 最后造就了具有时代性的环境污染, 例如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等, 都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上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21世纪, 全球化为地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一体化的趋势, 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率先提出了环保的口号, 人们的追求更加偏向于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而这种思想也迅速传遍全球。在人们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激烈的当下, 各国政府正在积极谋求各种政策、措施, 力求将环境保护得最佳, 甚至于还原至本初的状态。除了各国政府对本国的环境保护以外, 各种政府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响应各种环保措施, 在稳定自身国际地位的同时, 希望地球家园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世界的未来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 经济背景。碳关税的征收有两个基本的目的, 一是保护环境, 二是保护产品。保护环境的目的显而易见, 而保护产品的目的是碳关税征收的最初目的。碳关税的征收最初由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 为的是对未履行减排义务或未承诺减排的国家, 征收碳关税, 以弥补本国因为减排而增加的成本。在各国贸易过程中, 贸易者均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于征收环境税、节能减排所带来的产品竞争力的损失, 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对所生产的产品在竞争力上带来了一点挽救。
(三) 文化背景。近年来,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存环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趋向, 文化也呈现出了传播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一些具有国际认同性的文化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传播, 比如:低碳文化、人文主义关怀文化等。其中, 低碳经济文化也获得了许多国际认同。全球气候变暖, 许多学者都将原因归结于工业化所带来的二氧化碳过度排放, 因此大家开始关注气候, 关注二氧化碳排放。2003年,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英国, 此后各国纷纷响应。因此, 征收碳关税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衍生的, 其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广泛认同性。
二、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1、促进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碳关税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征收关税, 尤其是对于排放二氧化碳量高的工业产品征收关税, 而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生产工业产品技术不精, 造成能源浪费、污染巨大。征收碳关税会导致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 出口量减少, 利润减少。因此, 对于生产技术的革命迫在眉睫。碳关税的征收能够逼迫相关产业的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生产技术, 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等目的。
2、淘汰生产企业落后产能。2013年1月9日, 前工信部李毅中表示,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落后产能占到15%~20%, 其中, 钢铁、有色、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 部分行业的能力明显过剩, 产能过程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投资、经济发展。碳关税的征收将导致落后产能企业的成本增加, 最终逼迫落后产能企业的技术、产业升级或淘汰落后产能, 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3、调整生产企业能源结构。我国生产企业的能源结构比较落后, 煤炭使用占所有能源消费的70%, 这样大量的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使得空气质量下降, 气温升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 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倡导大力发展新能源, 但是煤炭仍然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消费量,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对于新能源的运用, 尽管在加大力度推广, 但是由于新能源成本推广过高, 损害企业短期利益, 重视程度不高, 新能源运用并不广泛。
4、促进产业升级。碳关税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 促进企业科学技术提高、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这些影响将提高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优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升级为资本密集型, 将原来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而加大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为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我国出口的质量提升一个高度。
(二)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1、冲击出口贸易。碳关税的征收将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出口商的出口成本, 最终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国际竞争力, 生产者和出口商的利润减少。首先, 为了减少碳排放, 争取出口商品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 生产商将努力提高生产技术,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这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会导致生产产量的减小, 随之而来的是出口产品价格的提高, 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得不到良好的销售, 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产品越生产越少, 成本越来越高, 国外份额被国外竞争者占有。因此, 碳关税的征收冲击了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出口额, 恶化出口贸易的环境。对于我国而言,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额最大的两个国家或地区, 而且出口至这些国家的产品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若碳关税征收将削弱原本具有的价格优势, 将导致我国出口至美国、欧盟的产品数量大大减少, 而更倾向于将产品出口给未征收碳关税的国家或地区。
2、抬升出口商品价格。出口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保险费+国内税费+国外税费+其他费用-出口退税, 假设在一定时期内, 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费、保险费、国内外税费、其他费用、出口退税费用都保持不变, 其他国家向我国征收碳关税, 则出口产品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碳关税, 即出口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费用+保险费+运费+国内税费+国外税费+其他费用-出口退税+碳关税, 先不论碳关税的高低, 必将抬升出口产品价格。出口价格提升, 若出口数量增加, 则出口额上升;若出口数量减小, 则会减缓出口额的增长速度。
3、使得出口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碳关税的征收迫使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减低碳排放,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适, 升级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技术未能立即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暂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各项指标优化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 企业面临大量的资金需求和出口产品不景气的窘境, 加大企业的生存压力, 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4、影响我国经济改革步伐。我国正处于变革的时期, 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生产力变革, 都处于正在进行阶段, 各部分的反应比较敏感。众多的企业处于变革阶段, 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一环接一环, 环环相扣。碳关税的征收会令我国的变革压力增大, 影响原来改革的步伐, 对于原有的调整计划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我国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一)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所有科技活动的总称。绿色科技涉及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其他绿色能源等领域。高效、节约、环保的绿色科技产业是拉动整个世界经济最大的动力引擎。绿色科技将会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绿色科技、低碳经济, 有利于促使我国避免碳关税的征收, 让我国生产的高能耗产品符合碳关税征收国的标准和规定, 尽量减少甚至避免碳关税的征收, 从而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
(二) 调整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产业为主, 通过劳动力和能源的大量消耗换取市场份额, 这种产业结构以低附加值和高付出为代价。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应该更多的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为主, 大力研发生产科技, 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换取质量更高的市场。能源结构不合理,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使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至空气中。这种能源结构将导致我国所生产的产品蕴含更多的二氧化碳, 这为碳关税的征收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改善能源结构, 更多地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能够为我国生产的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关税征收时, 若以二氧化碳实际排放多少作为征税依据, 则可减少碳关税或者避免碳关税。
(三) 调整出口结构。我国商品的出口结构存在着众多的不合理。其一, 工业制成品偏多, 这些工业制成品具有低附加值、高能耗的特点;其二, 我国出口产品的出口国过于单一, 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东南亚, 这些国家多支持征收碳关税, 一旦征收碳关税, 对于我国的出口产品, 仅美国、欧盟就占据了我国出口产品市场的32%的份额。可见, 由于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区域单一, 一旦征收碳关税, 我国将受到产品和区域的双重打击。因此, 我国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主。调整出口区域的结构, 将以欧盟、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国的结构调整为将出口国多元化, 这将降低碳关税征收给我国带来的风险。
(四) 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环保活动、低碳活动, 在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面对碳关税的征收时, 要积极开展多边谈判。在制定碳关税的国际征收标准时, 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发言权。在世界减排的大趋势下, 更加自愿、积极地承担合理的减排任务, 并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相关活动, 以争取在各项关乎国家利益的事件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为自身国家谋求最大利益。在当今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 美国征收碳关税的举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理解, 并纷纷效仿。而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既有利, 也有弊, 是挑战, 也是机会。在世界范围内, 碳关税还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但是已经有碳税、环保关税这类的类碳关税税种实施。我国应该正视碳关税对出口生产、销售、出口商的影响, 顺势推动我国能源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以碳关税倒逼我国出口贸易的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同时, 要积极应对碳关税对出口贸易带来的弊端, 认真研究碳关税的本质, 避免贸易争端, 积极利用WTO的相关条款, 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只有积极面对碳关税的两面性, 才能为我国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为世界、中国的气候变化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目前, 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 我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贸易国家。2013年,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 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我国出口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 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而言, 既有利, 又有弊。只有积极认知碳关税, 从而作出相关的行动, 可以趋利避害, 让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依然保持优势。
关键词:碳关税,我国,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安飞.碳关税的深层逻辑[J].中国船检, 2009.7.
[3]鲍勤等.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管理评论,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