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阅读(共10篇)
影视阅读 篇1
当今社会以影视、电脑网络为代表的传播媒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迅速走进百姓家庭, 以通俗易懂、时尚、娱乐与休闲为特点的普通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相应产生, 主要以直观形象的传播紧紧地吸引了民众的眼球, 侧重直观的简单阅读变成民众阅读的主要潮流。当今信息传播的一个特色, 就是信息编码技术的高附加值, 而解码所需的技术难度要求较低。影视、电脑与网络制作信息的技术早已比原来的信息制作技术要高很多, 而人们在影视、电脑与网络中浏览接收信息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快捷。日常生活科技的趋势越发便捷化、简单化, 这其中就有人们最基本的传播科技。
人类本身就有着避难趋易的特点, 科学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避难趋易的推动。接受传播技术的快捷化与简单化, 肯定不需要很复杂的解读,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阅读就很快影响了普通民众, 并迅速影响到各级学校, 通俗文学书籍和流行影视片也随之热销于学校周围的书店与音像店。那些善于理性思辨、教学内容较为专业、言语较为抽象的老师如今并不能被学生们喜爱, 而知识面宽广、语言通俗易懂且幽默的老师深受学生的欢迎。学者开讲座不敢涉及太专业、深奥难懂的专题, 而是要挖空心思寻找人们的兴奋点, 要不然讲座就不容易成功。现在, 若作家、学者不能和电子媒介结合, 就很难有高知名度,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也许暗示了影视传媒的力量。
尽管电影和电视都是以传播视觉形象为主, 不过电影作品中还有弱化情节、反叙事的先锋派电影 (如《等待戈多》) 、理性电影 (如《十月》) 和诗歌电影、散文电影等, 而电视就几乎没有这样的作品了。注重情节形成了电视不适合表现理性内容的特点, 受众对电视栏目的接受实质上也是一种“简单阅读”。简单阅读的特征是使受众在生动形象影响下轻松地接受传播, 这本来就是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形式, 本身没有对与错。文化层次不高的接受者就常常使用简单阅读。问题是, 现在注重简单阅读的人, 大多数是文化层次不低的人 (如大学生) , 也都在追随时尚的浅显读物。
当今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少年儿童时期就和影视、游戏机做伴, 上学后学习压力较大, 课余只有把娱乐、轻松、休闲的阅读当做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 升入大学后, 他们自然而然就把这种阅读习惯带入了学校。侧重简单阅读的后果使大学生深陷信息冗余与信息缺乏的矛盾之中。很多学生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信息接收方式, 对学校课堂教学有很高的期望值, 而不擅长主动学习。在很多学校教学质量网络评估与抽样调查中, 不管学校办学水平高低, 学生对其所在学校教学效果的评价常常很低, 甚至个别学生是完全否定, 不上课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有不重视教师教学水平、注重教师授课艺术的倾向, 从而影响到单位对教师的评价, 这十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正常发展。
当今大学生有一种对阅读的厌恶心理。其常见的消极干扰可叫做“阅读前疲劳”, 就是人们在没有开始阅读时, 就已经对阅读对象产生了厌恶、抵触情绪。阅读前疲劳成为当前很多大学生阅读前存在的一种态度,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面对如此多的信息, 当今学生面临着下面几种阅读选择:
第一, “精英式阅读”:走原来学人之路, 全面系统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史、哲等专著。这乃是古今中外人文社科与自然学科大家所走过的成功之路, 它尤其重视内功, 重视在原有文化的传承基础上能做出创新性发现。这种阅读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 积累过程漫长, 功效慢但效果长久。目前这种阅读方式还没能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首选。
第二, “实用主义阅读”:就是围绕其所学专业, 较为牢固地掌握关联知识, 能很轻易地解决其专业领域中的多数问题, 使自己结束学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胜任相应的技术工作。由于这种方式实用性极强, 见效快, 因此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
第三, “无目的的简单阅读”:就是在没确立目标的非专业兴趣与当今时尚影响下进行的阅读。这种阅读每个人都有, 但把它掌控在何种程度, 则由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与追求目标所决定。它能决定一名学生、一位技术人员能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作出多大的贡献。可是, 很多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此认识不深刻。很多大学生把繁杂阅读限制于课堂上与考试复习中, 把很多课余时间留给简单阅读,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经常阅读通俗时尚书籍。
当代是一个挑战阅读的年代, 是一个在众多媒介 (纸媒、网媒) 中塑造人类精神的过程。所有喧嚣的声音都能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遮挡着人们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让人们原来的阅读行为产生了重大转变, 而转变的时机就是那些阅读对象的文化艺术形态的可视性特点:遍地都是流光溢彩的图像, 全都是形象生动直观的图画, 光影交错涵盖了一切。当人们收看影视等视觉媒体时, 图像符号就成了正文, 相反语言文字被忽略为可有可无的只言片语被压缩到屏幕的小角落, 变成图像符号的附庸与注脚。于是, 语言文字在人们眼中逐渐消逝, 人们的阅读行为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变为对图像符号的关注, 古老的印刷文本渐渐被后来的视觉文本所替换。”娱乐性的商业文化的过度发展, 导致现今大学生慢慢丢弃了原来的复杂阅读方式, 大部分都被简单阅读所俘获。简单阅读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呢?如上文所述, “方便快捷”是人们天生的欲求, 人类对方便快捷的追求可能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传播技术演进到现在, 成果的繁杂性逐渐增加, 可是人们运用科学成果的难度却在逐渐降低, 其中影视传媒就是传播科技发明中“方便快捷型”成果的代表。
由于直接可视的影像对人类的想象力空间有很大限制, 不需要像阅读纸质文本那样启发思维的积极参与, 影视一直背负着“降低人类文化水平与评判意识”的骂名。影视是一种直接可视的广义性阅读, 多媒体教学就是影视阅读在教学方面的扩展。可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影视化的传播在把众多内容转变为直接可视形象的同时, 也导致信息内涵的丢失并且直观形象的方式对人们的注意力与理解力也产生了一些阻碍。例如人们总是觉得影视中的林黛玉、杨贵妃没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 以致连容貌也没有小说中描绘的漂亮。这是由于直观可视的形象遏制了人们的想象。因此, 直观可视的教学方法和原来的教学方法应适当糅合, 相互补充, 才能相得益彰。同样, 直观可视的简单式阅读和复杂式阅读也应适当融合, 才能激起人们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在改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功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应全面对待它。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发挥重大作用时, 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可能导致‘容器人’效应, 色情与暴力网站以及过度和不健康的娱乐、玩游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可能会降低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当今这个现代化传媒变化迅速, 直观可视的信息传播刺激着人们感官的年代, 过分找寻轻松和快乐会导致人们陷入肤浅庸俗的深渊。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先进, 人们把外界众多信息转变为直观可视形象的水平有多高, 以复杂阅读为主的原来的阅读方式不能抛弃, 就像网络和缩微技术不会导致传统的图书馆消逝一样。况且, 人们越是直面形象化的外部世界, 就越要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 使自己接受外部信息的种种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摘要:当今世界影视、网络传媒逐渐普及, 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传播的主要方式, 重视直观表象的后阅读时代悄无声息地来临, 原来的纸质阅读在急剧减少。若这种看重简单阅读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 将会使大学生不适应复杂的阅读, 对其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准确理解复杂阅读和简单阅读的关系, 提升阅读质量、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影视传播,阅读心理,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 《财经时报》, 2006-12-15。
[2].童宁:《电视传播形态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谭旭东:《呵护童心 捍卫童年》, 《人民日报》, 2005-6-2。
[4].佚名:《阅读理解学习策略》, 《语文报》, 2006-5-15。
影视阅读 篇2
生态影视与一般商业性影视有所不同,它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自觉地追求社会效益。生态电影的社会效益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影片的思想性以及思想性与艺术性能否实现完美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电影的题材已经涉及到了包括环境污染与治理、野生动植物的猎杀与保护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共处共存的诸多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还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土地荒漠化、珍稀动物保护、植被保护、水资源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直接危害等比较显在的.问题,比如《沙与海》《可可西里》《大气层消失》《天狗》等影片。对于生态与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诸如气候变异、物种变异、疾病变异或者我们刚刚面对的地震、海啸带来的等灾难深层次的思考,则往往很少涉及。
对于生态影视来说,由于受“生态”二字的约束,题材本身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关注“生态”,不能简单地将生态等同于环境,也不能将视野仅仅局限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珍稀动物灭绝。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掘题材深层的生态内涵,要善于从新的视角来解读常见的题材。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影片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反映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性的《完美风暴》,反映未来生物变异的《哥斯拉》,反映克隆人悲剧的《逃出克隆岛》,反映新生疑难疾病与疫情的《永不妥协》,反映人与动物自私、无私等复杂关系的《南极大冒险》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最主要的还在于它们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段来思考我们的生存问题,这其中包括对自身的反省和对未来的警示。
生态影视,要具备相对明确的“生态”主题或意识,而这种必然的“限制”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影片的表达。如果编导急功近利,违背影视艺术的基本规律,一门心思要让观众尽早熟知某个环保宣传的意图,就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图解主题、人物苍白、故事单一、情节乏味的泥淖。观众之所以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去接受思想教育,而是为了娱乐与审美。“寓教于乐”,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法宝,生态影视尤其需要重视寓教于乐。生态影视不同于生态论文,其生态的主题必须通过生动可视的镜头来表现。其实,生态主题越是不显山露水,就越有可能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不把《侏罗纪公园》《尼斯湖水怪》《失落的城市》《完美风暴》等影片视作“生态电影”,但影片中所蕴含的人类滥用生物技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在生态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抗争等情节却震撼人心。而且,正因为它的含蓄性,观众一旦从引人入胜的情节中“悟”到这种生态哲思,也就极有可能萌生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印象自然也就会更加深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生态影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态影视是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最为形象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B.生态影视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比较狭窄,题材有明显的局限性。
C.生态影视要获取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自觉地追求社会效益。
D.生态影视需要重视寓教于乐,过生动可视的镜头来表现其生态的主题。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生态电影达成其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
B.生态影视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关注“生态”,从新的视角来解读常见的题材。
C.生态影视不能为了让观众尽早熟知某个环保宣传的意图而违背影视艺术的基本规律。
D.与生态论文要求观点明确不同的是,生态影片的生态主题越隐蔽,就越能深入人心。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生态影视的宣传,生态保护的理念就难以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B.我国电影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比较狭窄,还没有涉及对于生态与环境恶化带来灾难的深层次思考。
C.国外的生态影片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所以值得我们借鉴。
D.如果生态影视只是图解主题而缺少引人入胜的情节,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试题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6. B【解析】 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比较狭窄的只是目前我国的生态电影。
7. D【解析】该项绝对化,原文是“生态主题越是不显山露水,就越有可能深入人心”。
巧借影视资源 提高阅读能力 篇3
[关键词]影视资源 阅读能力 感悟 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3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阅读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其中影视资源受到重点关注。影视资源的主要优势是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生动,可以把文学作品描写的事件、人物、景物等真实地再现出来,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与学习需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借影视资源,可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巧借影视资源,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学习语文知识,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可巧借影视资源的优势,将它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法国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精彩片段,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让他们说一说感受到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以理解师恩。在这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在上学过程中遇到哪些比较优秀的教师,探讨教师对自己关爱的具体表现方式。最后,开展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同时,使他们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培养他们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二、巧借影视资源,促进学生感悟课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学素养的提升影响很大。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影视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不仅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悟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影视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文学习中,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播放黄果树瀑布风景介绍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欣赏,诱发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的好奇心,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文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课文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再结合课文语言,学生能切身体会到作者在游览黄果树瀑布景区时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真正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同时,影视资源能够将课文描绘黄果树瀑布的美丽风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走进课文和作者对话,在动态的课堂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巧借影视资源,促进学生鉴赏课文
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和深思熟虑之后才选取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巧借影视资源,让学生鉴赏课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新颖而丰富的素材,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应的影视资源,将教材中静态的文本转化为精彩的画面。对教材中的文字描写,很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无法鉴赏文章的美感;而通过对影视资源的欣赏,学生能很好地鉴赏课文。
如,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教师可选取电视剧《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和老公公的外貌形象,孙悟空“三打”时的“当头就打”“当头就是一棒”和“抡起金箍棒”等动作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本领高强,唐僧的心地善良、仁慈宽怀,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贪婪狡猾等),都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视频辅助阅读,鉴赏课文,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得更加全面和透彻。对课文开头描写到“山势险峻,峰岩重叠”,通过影视资源,学生也能够鉴赏其描写的巧妙,感受到它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懂得它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会有妖精出没,促进他们对课文的阅读、鉴赏。
总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影视资源,可丰富教学内容,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应巧借影视资源的优势,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魏钰菲.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2] 赵宝金.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3(61).
影视阅读 篇4
其次, 影视文学的剧本本身就来源于文学, 但又不同于文学。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成为文学的镜子, 也成为生活的镜子, 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感悟, 它可以将文学名著的精华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迅速消化, 同时教师恰当的引导往往可以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本身。我们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影视多元综合的特点, 就能吸引学生主动投入文本原著阅读中, 改变了学生对经典原著产生的枯燥感、厌烦感, 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动力, 变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主动投入文学名著的仔细品读,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枯燥文字的学习激情,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审美鉴赏等能力, 加深他们的人文素养。
当然, 我们看到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 很多影视作品都脱离了作者的处衷, 这是我们常常批评的。但是既然学生如此喜好, 作为教师为什么不投其所好, 掌握引导学生的主动权, 引导学生正视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调动学生的主动阅读、深层分析文学原著, 对比影视作品与文本原著, 寻找二者之间有何不同, 更深层次剖析原著, 展开理性的分析, 并投入到审美鉴赏活动中去, 学生将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既然影视作品有如此可用的资源,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怎样充分利用, 使其成为学生阅读文学原著的新动力呢?
(1) 我们可以运用影视作品突破学生在文学经典作品语言、人物性格的阅读难点。高中课文中总有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 学生最初阅读总是十分不耐烦的, 课堂常常出现沉闷的现象。这时强大的视觉冲击的影视作品就可以丰富学生感知, 补充文字教材无法传递的空白, 突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本的兴趣, 主动寻找原著经典阅读,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课本节选了《雷雨》的两幕剧, 话剧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本身就十分困难:要在简练的对话中掌握人物的性格, 分析作品现实意义, 对高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对牛谈琴”。面对如此沉闷的课堂, 如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动力呢?我首先播放流行一时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激发了学生对话剧《雷雨》的阅读兴趣, 然后从学生的流行偶像周杰伦扮演的角色谈起, 引导学生从《雷雨》原著中寻找他的原形;寻找电影中人物与《雷雨》中原著人物的不同之处, 学会赏析电影作品的优劣, 更深层次阅读《雷雨》原著。
(2) 我们可以利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对产生浓厚的外国经典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经典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尤其薄弱校的学生而言, 是个极其难啃的硬骨头。外国文学名著描写的社会与我们学生不仅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 而且在文化上还存在极大的隔阂, 这样的作品学生常常感到艰涩难懂。对仅有十多年阅历, 同时生活、文化、风俗截然不同的学生来说是的确很难准确把握, 尤其对文学修养不高的学生更是产生极大的限制作用, 学生阅读欲望极其低下。因此, 这时影视作品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 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哈姆雷特》时, 我深深感受到影视作品的极大魅力, 当学生观看了电影《夜宴》后, 其中一些同学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阅读起莎翁的原著了, 还有不少同学对莎翁的其他几部巨著都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班级萦绕着阅读外国名著的浓厚氛围。
从实际课堂实践中, 我发现许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爱某部影视作品进而开始产生阅读这部文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的渴望心理, 这样影视作品就成了学生和名著之间的“媒介”。学生在欣赏影片过程中对于人物或情节的兴趣、疑问, 都会成为他们阅读原着的直接动力, 而这种阅读无疑比观赏影视更进一步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底蕴。因而, 我认为, 善用影视作品资源, 将极大激活学生对文学的阅读, 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总在感慨:90后的新一代学生对文化经典阅读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影视、动漫、网络等作品, 我们的文学经典常常被学生弃置一边。为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深感痛心。但是当我们在大肆批评这些“影视”、“快餐”类的文化时, 是否可以转变一下观念, 变弊为利?是否可以投学生的所好,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呢?在实际教学尝试中, 我颇有感触: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喜爱, 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主动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新动力。
影视阅读 篇5
【关键词】影视资源 幼师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12-03
语文教学中的影视资源特指那些以电影、电视的形态呈现的能够为语文教学所利用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的影视节目,其中包括与语文教材中文章名称相匹配的一些电影、电视、诗歌、散文、科普知识、人物传记,与教辅内容相符的一些DV短片、微视频等能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资源。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影视资源作为知识、信息的新载体,具有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它能在短时间内通过鲜活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把真实的世界形象地再现于银幕,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改变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使其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影视资源在幼师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幼师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建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人格,热爱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影视资源具有形声兼备性、直观性和高效性,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在实际的幼师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未能很好地被运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学生学习基础差,兴趣不浓。幼师学生多半是因为升高中无望,才就读幼儿师范学校的,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此外,学校是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作为培养方向,在学科设置上更侧重专业课程的编排,在教学上注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对语、数、英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这与中学的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有所不同,也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第二,影视资源运用不当。部分语文教师对影视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影视素养较低,影视储存量较少,仍固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站稳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教师对影视资源题材的选择范围比较狭窄,对其选择和加工驾驭能力不足,不能够选出最适合和最能表达课本内容主旨的影视资料;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缺少必要的引导、评论和点拨,观影占据了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影视作品代替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语文课上成影视剧课,学生没有机会体会阅读的乐趣,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虽然课堂活跃,但是三维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价值。
二、影视资源在幼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语文教师想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影视资源,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影视在德育、审美教育、学科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影视艺术修养,让自己具备广博的影视知识、较高的思想素质。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与课本教材相关的优秀影视资源,并将之与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影片,做好课前预热。做好课前预热是指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对学生而言若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课的内容和要点,可在授课前先安排他们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源,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热身。幼师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是经典作品的节选,其中幼师语文教材的古代诗歌单元、小说单元及戏剧单元的一些名篇,像《离骚》《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是原著节选,因为学生的文化底蕴相对浅薄,语文素养本来较低,平时又不喜欢阅读,对原著的内容或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因此很难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的深层意蕴,只能学到节选作品的语言表达或写作技巧等方面零碎有限的知识,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若能在课前组织学生先认真观看和了解有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一些距离自己年代较远的经典著作在直观上有感性认识,他们将会对一部完整的作品了然于胸,教师在授课时再结合重点段落和章节进行落实,学生就容易走进文本,对文本的写作意图、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分析等就不再是片面或肤浅的认识,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如讲授古代小说单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宝玉挨打》等篇目前,可先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片。
(二)妙用影视资料,营造教学氛围。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3-5分钟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环节,利用丰富的画面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比如,教师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时,可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当鲜活的画面伴随着邓丽君那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一齐展现时,我们仿佛置身于清辉小院,影随身动,更容易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深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那如春水般绵绵不断的满腔愁绪,为诗歌内容、意境的分析探讨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又如在讲授孙犁的“诗体小说”《荷花淀》时,教师可在导入部分引入一些图文并茂的有关荷花淀名称来历的影视资源,营造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抓住煽情情节,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如果长时间集中就会感到疲劳,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影视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剪辑,选取合适的煽情镜头或情节为教学服务,即抓住影视作品中那些足以引起学生情绪变化或心理波动的情节或者镜头,以此来激发其兴奋点和动情点,调动其积极性,升华其情感,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讲授《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一文,当介绍中国21世纪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时,可播放2013年6月11日中国“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当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身影同时出现时,学生的兴奋点立刻被激发了:“好威风的神舟十号!”“那个就是王亚平!”学生疲劳的精神状态一扫而光,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可趁热打铁讲授科技兴国的道理,并强调这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强国梦,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来说,影视的形声兼备性、直观性、高效性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讲授《都江堰》一文时,为突出都江堰水利工程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教师可在课中适当放映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影视资料,当学生看到都江堰在遭受巨大的地震时只有后来新加固的一部分工程被损坏,原有的工程却基本完好无损,学生被都江堰的神奇和伟大震撼了,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也自然有了兴趣。
(四)运用影视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影视材料是教学中很好的凭借物。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影视资料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幼师语文教材的诗歌和小说单元选编了古代小说、古代戏曲的一些名篇,如《宝玉挨打》《窦娥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学生因为缺少与之对应的背景和环境,文化底蕴较浅,阅读量较少,对这些作品缺乏情感体验,在学习时往往会断章取义,对古代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把握不准确,更谈不上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那么教师该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呢?这时可借助影视资源的超时空特点,用声色结合的动感画面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思考问题,缩短学生认识文本内容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与文本思想的共鸣,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
布鲁纳说过:“语言写得再直观都是抽象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0多句,幼师语文教材中节选了13句,前七节自述屈原被贬的政治原因及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后六节表达对美政执着追求的高尚节操。对里面的经典名句如“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学生很难从纯粹的文字中去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教师讲解起来也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教学,可以选取CCTV-2人物纪录片《屈原》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在欣赏演员精湛演技的同时了解屈原从一位贵族少年成长为政治家、文学家、诗性哲人的坎坷经历和曲折的心灵旅程,这时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就容易多了,想突破教学的难点也不再是难事。再如讲授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三折《长亭送别》时,学生难以想象作者在【端正好】中对环境的描写,更难从【滚绣球】那些单纯的文字叙述中去体会崔莺莺与张生别离时那种相思之苦与肝肠寸断的情感,但影视作品可以通过音、像等的转换、移动,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影视营造那种萧瑟悲凉的秋景,带给他们最直观的感受。
(五)活用影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语文是人文和工具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歌德认为,人的鉴赏力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培育成的,而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培育成的。影视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观看优秀的影视片时,从感知到的图像、声音过程中实现内心情感的转化和升华,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
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播放根据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制作的优秀电视散文《荷塘月色》,让学生进入那充满幽美清香的荷花、荷香的诗意世界。学生从和谐画面美、传神的色彩美中感受到朦胧的意境美,视觉审美得到满足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操。随着画面冷暖色调的切换,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品读出朱自清这位处身于水深火热年代的爱国青年沉重灰暗的心情,一腔淡淡的忧愁正是这通过些画面传神地表达出来,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到提高。在评价都江堰的创建者李冰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李冰》的相关片断和图片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知人论世”的观念,学生都被李冰这种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的精神(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3页)感动,他们的灵魂受到洗礼,对他们理想、品格等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戴锦华先生认为,如果一个年轻人看50部有质量的影片,将会改变他的世界。我们在课余时间利用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效果要比说教式的理论课好得多。如播放《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片,可以给学生一种道德的震撼,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精神;引导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焦点访谈》等节目可提高学生修养,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一个都不能少》等电影,可以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要改变课堂中“教师热、学生冷”的局面,教师就要以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影视资源所具有的特点,让它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面对汹涌的影视文化潮流,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区分良莠,合理利用,努力创新,使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宋秀丽.影视资源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4]姜燕.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5]刘娟.语文新课程影视文学作品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肖云.浅谈影视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5)
对影视文学的影视故事模型的探析 篇6
一、戏剧冲突型故事
戏剧性冲突时影视作品中的传统结构模型。影视作品在选择故事安排、情节叙述的内容上面充分吸取了戏剧艺术结构中的重要元素就是使用戏剧中的冲突来组织影视故事的情节。无论在影视作品当中涉及到哪个类型的题材, 任何影视作品都离不开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两个关键性要素, 他们是影视作品推动故事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条件。人和人、人和环境、人和自身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会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每个角落。戏剧作品就是利用了生活当中一直存在的矛盾焦点, 经过很多人的加工和创作, 和长期不断的舞台摸索, 再配合演员的表演是这种生活中的矛盾变现在作品当中, 影视剧的创作方式也如此。例如, 著名的家庭伦理影视剧:《空镜子》和《当天真遇到现实》, 这两部影视作品就是利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婆媳矛盾、夫妻矛盾和长幼矛盾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开展的剧情;在青春剧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矛盾。但是在戏剧冲突型故事运用到影视剧的使用当中就具备相对稳定的特点。影视剧作品当中安排的矛盾问题是有一定固定模式的, 通常都使用夸张的手法对现实当中一些矛盾扩大化, 使剧情在不断剧烈的矛盾当中进行开展, 通常剧情都是因为一些误解性因素存在, 向人们展现出来。
二、小说铺展型故事
喜剧中的矛盾不可能像小说等文学类作品中的那样通过作者的讲述体现出来, 它是需要导演的精心安排和演员的精湛演技表现出来的。小说作品在突破戏剧束缚的过程中, 能够更加灵活、自由的进入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整个故事叙事的核心地带。影视作品创作吸收了文学小说这一优点, 完成了完整的影视故事模型的创造, 这就是在有些影视作品当中存在一些小说进行铺展的故事。这种类型的特点改变最多的小说就是金庸武侠小说, 目前改编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创作的有很多:《鹿鼎记》《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连城诀》等等非常经典的武侠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所熟知, 也被广大影视导演所看重, 此类经典小说被翻拍的次数是最多的, 在影视作品当中, 很难完全按照金庸先生所写的小说那样开展情节, 因为技术和演员的限制, 一些场景和心里状态不能完全展现出来, 这些就需要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 事故时情节顺利的开展下去, 同时, 为了更好地吸引广众关注度, 有些导演还加进去一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使得这些作品别有一番滋味。
三、散文串联型故事
散文串联型的故事必要难以把握, 这类模型的故事通常比较讲究要从作者所具备的独特体验中的真实经历进行取材, 因为这种结构方式很像是吸收了散文创作的特点, 所以通常都成为散文串联型故事。在影视剧当中的故事素材不用像小说情节中的那样要有明显的因果和依存关系绪。例如:著名作家林海音所创作的系列散文作品《城南旧事》, 经过电影创作改编之后它就是一个具备典型的散文串联型故事电影作品。这部影视作品是通过小英子这一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具有独立情节但是又充满着温情和怀旧气息的三个故事, 为广大观众营造出了一个海外游子思家、思乡、思国的强烈抒情氛围。
四、时空交错型故事
时空交错型影视作品往往给观众一个乱的感受。由于在此类的故事情节中采用多种的视角和叙事手段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叙述, 如果观众不能观看整部影视作品, 很难了解影视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 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和影像作品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在调整影像和影像之间存在的联系, 进而理顺整个故事的情节, 这种故事模型是现代影片的重要特征。很多现代导演借助这种模型结构来表达自己眼中的自身思绪和复杂凌乱的不解和矛盾。例如:《盗梦空间》这部影片就是采用时空交错的方式进行开展故事情节的, 一个一个梦境的重叠, 相同的人物, 不同的环境和背景, 如果观众没有全部观看此片的话, 很难把握这部影视作品的内涵。
五、总结
随着我国影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影视作品逐年增多, 群众对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观众的需求, 才能算是成功的影视作品。影视故事模型大多数都是通过小说作品进行改编的, 小说作品中的任务形象和故事情节很难全部不动的移植进入影视作品, 这就需要导演、编剧和演员共同合作, 既要充分表达作者所要体现的精神和内容, 还要在影视作品中保持故事的可看性和作品的完整性。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 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这就要求影视作品要不断的提升档次和品位, 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苗壮.影视文学之影视故事模型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27) :55—57.
[2]王慧才.让理论之花在实践中结出丰硕之果——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音乐探索, 2009, 25 (04) :825—826.
影视阅读 篇7
导演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 无论是摄像还是灯光, 还是演员, 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传递出导演对于这一部作品的理解, 演绎的都是导演的思想。尽管在表演的过程中, 演员对于作品的演绎很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导演的指挥, 任何一个演员都无法单独地去完成一个作品, 导演是指导者, 是协调者, 是整个影视作品的核心人物, 因此导演的思维对影视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导演思维的概念
导演思维是指导演所具备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导演对于一部影视剧的理解和感悟, 表现在具体的影视剧制作过程中, 就是导演对于影视创作人员的总指挥的形式, 他所采用的一种模式或者所贯穿在全剧的一种思维和方法。导演思维表现在影视剧制作的各个方面, 他影响着一部剧的演员选择, 影响着一个影视作品的叙事手法, 影响着一部作品的脚本选择、前期拍摄、后期制作, 也影响着一部作品的画面、灯光、剪辑等各个方面。
二、影响导演思维的因素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 影响其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 总体来说, 导演思维是导演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 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对于自己知识结构的一种有效构建。导演思维的形成和导演自身的经历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1) 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 不同的人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 作为一个影视剧导演, 其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影响着其作品的演绎。每一个导演对于生活对于艺术都有自己的理解, 这种理解表现在影视作品里, 就是一种个人的情怀和艺术的表现力。影视作品本身是一种主观创作, 它和机械化工业化生产的其他东西是不一样的, 这种东西表现在艺术世界里就是一种个人的解读。因此, 导演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影响其作品的表达。
(2) 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的架构。作为一个影视剧导演, 其对作品的演绎离不开自身的知识和文化架构。当两个不同的人在文化沉淀和知识积累上有着十分不一样的层次的时候, 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对世界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导演是从社会和实践中走出来的, 它的作品肯定更接地气, 如果一个导演是主攻人文的, 其所执导的作品也必然更文艺一些。因此, 导演的知识和素养是有生命力的, 对于影视作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3) 外在环境的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社会环境影响人的思维和价值认知。影视剧导演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导演对于生活的认知表现在影视剧中的方方面面。艺术来源于生活, 如果一个社会充满欺骗狡猾以及其他各种不好的因素, 导演在影视剧中也会反映这些方面。而如果一个社会充满善良美好和谐积极向上, 同样也会在影视剧中得到体现。
三、导演思维影响影视作品的方式
导演思维对于影视剧的制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影响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下文将从剧本选择、画面选择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 剧本选择。剧本是影视剧创作的主材料, 一个导演, 对于哪种体裁的影片感兴趣, 想通过哪种影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其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首要问题。对于一个影片, 需要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 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启迪, 都是很重要的。有的导演喜欢大制作, 有的导演喜欢小切口。这种题材和脚本的选择是导演思维影响影视剧制作的一个直接表现。
(2) 演员选择。演员是导演将自己的思维传达出来的人物, 因此导演对于演员的选择也是传递导演思维的一个关键点。不同的演员所演绎出来的同一部影视剧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例如, 《神雕侠侣》不同版本的小龙女带给观众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选择哪一个演员来塑造小龙女的形象, 就在于导演对于小龙女的理解。导演的这种选择对于影视作品的风格呈现也具有极大的影响。
(3) 叙事手法。影视作品有很多表现手法, 不同的导演会选择不同的叙事手段。有的导演喜欢讲故事, 在影视作品中就会很艺术地讲一个故事进行唯美的演绎, 而有的导演喜欢快节奏的叙述, 就会通过各种倒叙插叙等剪辑手法, 将故事的节奏加快。这种叙事方法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大不一样。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 导演表现的是一种沉重悲痛的叙事, 在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则是一种充满温暖和幽默的讲述, 这种不同的叙事手法也是导演对影视作品的集中体现。
(4)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导演表现其思维的关键环节, 对于同一部影片, 不同的后期制作呈现出来的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 同一张图片, 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很不一样。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 后期制作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如一锅炒好的菜, 需要装盘, 但是不同的装盘方式让这盘菜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有很大不同。导演的思维决定着影视剧的装盘方式, 对影视作品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结语
影视作品是导演的艺术创作, 这种艺术创作是一种主观的能动的活动, 导演的思维和想法能够在作品中得到极大的呈现。导演的思维是与其自身知识构成、文化素养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导演的这种思维主要通过剧本选择、演员选择、叙事手法、镜头语言、画面语言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来呈现, 导演对作品的影响是直观的深刻的。因此, 一部影视剧能否成功, 导演是其核心和关键。
摘要: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导演思维的演绎, 导演思维渗透至影视作品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影视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决定的作用。导演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 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的架构以及外在环境的作用, 影响着影视导演的思维。导演思维通过对剧本、演员的选择, 以及叙事手法和后期制作, 来影响自己的影视作品。
关键词:影视导演,思维,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晋林.初论电影导演的特效思维[J].当代电影, 2014 (04) .
影视阅读 篇8
关键词:河北,影视传媒,民间文化
一、引言
影视传媒作为综合性艺术, 自其诞生之日起便紧紧与其存在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新世纪以来, 中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在诸多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首先, 经济全球一体化。伴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磨合与调整, 中国进一步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其次, 政治多元化。面对多元政治体制下的政治主张和文化态度, 中国更加开放与包容;再次, 科技迅猛发展, 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全球网络化平台愈发广阔, 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因素无一不渗透到影视传媒领域, 作用于影视传媒的发展。
河北省作为距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近的地区, 接受国家路线、方针及形势变化的影响较为迅速和深远。在新形势下, 河北传媒亦表现出新的特征。总体考察河北省影视传媒的发展演进过程, 可以看到河北传媒在传播介质上的坚守与演进, 在体制改革上的大刀阔斧, 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大胆突破, 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推陈出新。河北传媒正在实现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条顺畅无阻的坦途, 伴随着传媒业面临的巨大市场机遇, 也夹杂着转制中的阵痛、多方利益的调整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等诸多挑战, 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二、多媒介聚合下的河北影视传媒
新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影视传媒作为与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的艺术门类, 几乎每一次科技变革均会带来传媒业的震荡。科技进步催生了一批新的影视传播媒介, 网络、手机等诸多媒介呈勃发之势涌现, 给河北传媒带来两方面影响。首先, 新兴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 分化了传统传媒介质下的受众群体, 给旧有影视传媒机制带来冲击与挑战。面对新形势, 有传媒研究者或影视专家表示担忧与惊惧:传统的影视传媒会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正如上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与普及时, 传媒界惊呼:“广播将被电视取代”、“报业寒冬已经到来”。然而, 广播与报纸行业在经历电视冲击带来的阵痛后, 改变自身的媒介定位, 进行经营理念的变革, 拓展新的媒介功能, 不仅使自身走出低谷, 还迎来了行业的持续发展。与之类似, 河北省传统的影视传媒业也在挑战中探寻着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 科技进步也给河北影视传媒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影视传媒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创新成为打造影视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网络和移动电话的出现以及两者向影视传播媒介的演变即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两者的融入增加了影视节目的传播渠道、锁定了更多传统传播形式受众群以外的收视群体、极大地拓展了河北影视传媒的发展空间。此外, 数字技术在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开拓了新的节目形态和影片类型, 为影视传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一) 新兴媒介的特性。
自上世纪80年代网络和移动电话出现, 至新世纪初的迅猛发展, 两者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最初的办公工具和通讯设备演变为媒体平台, 越来越多的媒介功能被发掘出来。作为新媒介, 两者并不是自发、孤立的存在。正如罗洁·费德勒讲到:“它们都是从旧的媒介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新的传播形态出现时, 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消亡——它们会继续演进与适应。”河北影视传媒与新兴媒介的联姻正暗合了费德勒的观点。网络和手机能够成为新兴媒介, 参与影视传播活动首先是缘于传统影视传媒在传播内容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网络和手机具备三大特性。其一, 开放性。网络和手机支持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 满足受众对大信息量的需求;其二, 迅捷性。网络可以随时接收信号, 收看影视节目。手机更是个人的随身移动媒体, 在拓展语音通话的工具性功能后, 成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媒体终端。将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兼容统一, 改变了传统电视和院线等影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其三, 互动参与性。网络和手机本身即是人际交流沟通的介质和工具, 在此平台上受众发布信息、交换对影视节目的意见, 以及参与节目构建均具备天然的优越性。
(二) 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互渗、补位。
网络和手机的三大特性使其具备成为新兴媒介的传播功能, 并以自身新鲜独到的特质作用于影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石家庄电视台在制作反映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的栏目时, 公开向社会征集通过手机和照相机拍摄的图片来反映三年大变样的主题, 使受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网络和手机在影视传媒中的运用, 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的角色, 也改变了大众传媒单向输出的传播方式。面对新媒介与新形势, 河北影视传媒采取了开放和兼容的态度。主动融入新媒体, 并将新兴媒介纳入自身的媒体运营中。突破了影院和电视机的单一传播介质, 兼容网络和手机的传播方式, 多渠道抵达受众终端。传统影视传媒与新兴网络手机等媒介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有利于双方的共建和共赢。网络和手机在影视传媒中获取传播内容, 强化了其作为新兴传播媒介的根基和核心动力;影视传媒通过网络和手机平台获得更多与受众接触交流的机会, 拓展了传播渠道, 有利于吸纳更为广泛的收视群体。与此同时, 与网络和手机的联姻, 有利于传统影视传媒倾听受众的声音, 获取受众的反馈信息, 从而进行节目形态和内容等诸多方面的调整, 以满足受众需求, 促进传媒业自身的发展。
(三) 数字技术在河北传媒中的应用。
借助科技的发展浪潮, 河北电视台全台的摄、录、播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 其中数字化播出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河北省各地市级、县级电视台也处于数字化进程之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河北省影视传播的媒介终端日益多样与便捷, 凸显人性化发展。河北省积极推进有线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工作, 是有线电视用户增长幅度较大的省份之一。数字技术带来的另一种接收影视节目传播的媒介即为移动数字电视。包括省会石家庄在内的绝大多数地市已于公共汽车上安装了移动数字电视。移动数字电视是电视和户外媒体的数字化结合, 满足了当代社会受众流动性强的特点, 为流动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和娱乐服务, 突破了上世纪80、90年代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的群体收视习惯。显现了电视的个人化媒介潜质。此外,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就河北省农村人口众多这一特点, 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 河北影视行业将触角伸向农村, 积极开展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建设及业务合作。拓宽了河北省的影视市场。在河北省的城市院线中, 多厅影院建设已成为城市院线的发展趋势。农村、城市两手抓给河北传媒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使之呈现活跃、繁荣的良好势头。
三、河北影视传媒双重属性的解读
影视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河北省影视传媒事业性、产业性并存的双重属性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根源。突破事业性单一属性后的双重属性势必作用于影视传媒的发展, 影响传媒业的方方面面。
(一) 河北影视传媒双重属性的形成。
影视传媒艺术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个体, 它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以及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催化, 河北影视传媒也改变了长久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事业属性。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其产业属性逐渐显现并日趋明显。市场的导向作用、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中国的改革是在保证政党和原有政治制度原则上不动摇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因而, 河北的影视传媒不可能走上一条完全背离原有轨道的发展路线, 影视传媒事业性与产业性并存的双重属性最终形成。河北影视传媒的双重属性最终作用于影视传媒的发展, 对传媒业的经营状况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 双重属性下河北影视传媒的经营状况。
影视传媒的双重属性, 使其逐渐退出以国家统一统筹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的经营模式。转而以企业化经营为主, 实行制播分离, 进行频道专业化管理, 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各类经营主体逐渐进入新闻、宣传类节目以外的影视节目的制作中, 扩大了传媒机构对社会资金的吸纳, 有力地整合了社会资源。自新世纪以来, 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为例, 中小型的影视制作公司不断增加, 它们分别进入省、市级电视频道的节目制播中。河北电视台现有的七个频道和石家庄电视台的四个频道, 均实行频道专业化管理, 每个频道有各自主司的节目类型和内容。为民营影视机构准入提供便利条件, 有利于其根据不同的受众类型定位节目形态和风格, 也为电视台进行分众化经营营造条件。两者互为对方提供发展契机, 创造出不俗的收视成绩。虽然目前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规模有待于扩大、水平亟待提高, 但将众多分散的资源和力量汇聚到影视传媒的行业中, 也不失为河北省建立影视传媒开放格局的良好开端。
在事业性与产业性双重作用下的河北影视传媒, 必然涉及到一个更为严峻和严肃的话题:人事管理和产权调整。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 必然将稳定、固定化的事业性质下的人事管理逐步推向市场, 接受市场的选择与调配。更为核心的则是影视传媒的转制与产权调整, 从事业到企业、由国家到个人, 传媒业要协调的不仅是个人的利益, 还包括个人和团体的关系, 团体和团体的关系。最简单的例子, 如若一个栏目经营不善, 那么他面临的命运就不再是单一事业性质下的人员重组和节目调整, 而可能是人员下岗和栏目“倒闭”的严峻形势。事业经营为主转为市场选择和竞争为主的经营模式, 给河北省传媒业带来新的选择和机遇, 也使其面临巨大风险与挑战。
经营模式的转变势必带来影视传媒传播功能的变化。在单一由国家经营的事业性属性下, 河北省影视媒体与全国媒体一道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 引领全民的舆论方向, 作为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存在, 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进入双重属性下企业化经营时期, 影视传媒机构大都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媒业必须充分重视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收视喜好, 逐渐拓展自身在信息传播、经济资讯、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功能。影视传媒只有激发自身的多样化功能, 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 影视传媒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实体, 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一种文化产业形态, 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协调好社会效益、公众利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河北影视传媒的隐忧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 在了解媒体政策动态、吸收先进理念、借鉴媒体经营经验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 作为省级或地市级别的地方媒体经营机构, 其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在其发展道路上存在多重隐忧。
(一) 客观条件的制约。
首先, 资金限制。一个影视制作机构 (包括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甚或民营影视制作机构) 的正常运行, 需要良好的设备、优秀的创作团队和精到的影视节目制作。仅就这几方面粗略统计, 一个省级卫星电视台的生存至少需要一亿元以上的资金来维持。而日渐远离国家财政统一统筹拨款的影视传媒机构需自负盈亏, 资金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 由于资金的限制, 河北省各级影视制作机构的制作和播出内容势必要受到影响。反映在播出速度、播出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受关注程度等方面。反观央视类的国家级电视台, 雄厚的资金给其带来的发展优势是其他传媒机构难以比拟的。以新闻类节目的制作为例, 央视众多记者分赴全球各地, 无论何时何地有重大新闻发生, 均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央视的荧屏之上。而省市级地方电视台则很难播出在国内、国际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另外, 凭借经济实力, 央视可以轻松得到大剧的首播权和独播权。而省市等地方电视台则需审慎思忖, 反复比较和研究, 进行有限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影视传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第三, 除资金和制播内容外, 人才或优秀团队的缺失和流失同样制约了河北省影视传媒的发展。尤其是河北省临近首都, 其传媒业起步早、发展速度惊人、行业运行成熟, 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 人才流失难以避免, 这是包括河北省在内的省市级地方影视传媒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 制度监管的欠缺。
面对市场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吸引, 部分传媒机构不顾影视节目应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追求, 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 甚至是一些低级趣味。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媒介的盛兴, 网民迅速激增, 一些低俗、暴力的内容流窜于网络之上。对网民的毒害可想而知, 尤其对辨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 后果更为严重。而网络中侵犯隐私权、著作权等问题亦层出不穷。在网络等新兴媒介介入影视、报纸、出版等行业的运行和内容的传播过程中, 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可以说, 在网络等新兴媒介运行之初, 便缺乏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应采取的预案和措施;在其发展过程中, 政策的干预则略显滞后。不可否认, 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一个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而网络等媒介勃兴带来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普遍性。但仅以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推想出去, 单纯依靠媒介自觉很难实现其健康发展。媒介的运行需要必要的、前瞻性的计划和实时的测控规范。就河北传媒业来讲对新兴媒介的管理、对传统媒体的规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五、本土作战:河北影视传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客观来讲, 河北省影视传媒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存在诸多阻滞与困惑。需聚合影视传媒行业内外多重资源来探寻河北省传媒业的发展方向。综合河北省的基本情况、地理文化等特征, 河北传媒与河北民间文化相结合是一条可以净化河北传媒的发展环境、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建多赢, 应作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策略长期坚持下去。
在河北省传媒业的发展过程中,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 带来对传统媒介产业运营上的冲击, 以及传播内容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需要政府加强对传媒规范运营的外部监管, 健全文化体制, 以政策、法规等保证行业发展有章可循, 并进一步完善。而在行业体制健全、步入正常、成熟的运行轨迹之后, 则更多地需要媒体自身的自觉。另外, 资金、人才缺失或流失这类问题并不能依靠政策法规在一时之间迎刃而解。因而要促进河北省影视传媒的发展就要由传播内容入手。
既然省市级影视制作机构难以像央视一样制作播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节目内容, 获取全国受众的收视关注。那么与本土文化结合, 探寻地方受众的收视心理和习惯, 争取地方民众的收视、支持就成为河北省影视传媒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与本土文化结合就要求影视传媒要深入民间和大众、与民间文化紧密相连。河北省作为民间艺术大省, 民间文化牢牢根植于大众和民间, 对大众的影响深远而巨大。故于影视节目中渗透民间文化的内容对河北省的大众来讲, 无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而影视传媒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传播民间文化的优势。由河北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 以植入式宣传的方式展示了河北省沧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介绍了沧州的饮食、武术和医术等民间文化。由于民间文化的传承性强, 因此反映古代题材的电视剧同样能够在当今的受众中产生心理和生活习惯上的共鸣。以区域和心理上的切近性, 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赢得良好的收视成绩。
民间文化的介入为河北影视锁定众多本土收视群体, 带来良好收视的成绩, 并以历经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打动、感染更为广泛的受众。使河北影视的传播内容皈依朴素与纯净, 在大众喧嚣中寻找到一片文化净土。与此同时, 影视传媒对民间文化的展现也宣传了河北省的风土人情、民俗和历史, 加强了河北民间艺术的影响力, 能够带动地方旅游业或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双方的共建和多赢,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两者应互相取补, 共同进步。
六、结语
在科技发展、政治制度改革等社会环境的变迁中, 河北省影视传媒由媒介载体、体制制度到经营模式、播出内容等方方面面均发生重大变化, 并于变化之中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另一方面, 河北省影视传媒业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等问题又亟待解决。综合分析, 集中、稳固河北省受众群、与本土、民间文化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手段。可以说, 民间文化是滋养影视传媒的一片沃土, 影视传媒是传承、宣传乃至保护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与民间文化的有机结合, 是新形势下河北省影视传媒业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应作为其发展策略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编写.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贾乐荣主编.新世纪大众传媒的发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影视阅读 篇9
关键词:影视产业,服装行业,品牌,产业化
一、横店影视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横店作为浙江中部的一个小镇,自1996年开始涉足影视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享誉海内外。2004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在横店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向产业基地的转变,这在全国众多影视城中当属首例。目前该影视产业实验区已有645家影视文化类相关企业和244家明星艺人工作室加入,其中包括华谊兄弟、印记传媒、光线传媒等资金雄厚的影视企业。实验区内拥有大型实景基地28个和大型室内摄影棚15座,拍摄场景多达306个,可以称得上全球规模最大,拍摄场景最多,设施最齐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目前累计接待剧组1600多个,拍摄电视剧42000余部。
横店影视城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改进和完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链。既要巩固和保证传统产业的优势发展,又要推动新的产业链向高价值空间延伸,致力于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创作、人才培养、服装道具的准备、后期制作公司的成立、到成片的审核发行等等,真正实现了“拿着本子进来,带着片子出去“的宗旨。在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企业陆续出品了一大批优秀的横店本土影视文化作品并获得了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类海内外大奖。
横店影视城改变了单纯的孤立的拍摄基地模式,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了一个拥有庞大且设施完备的影视产业链系统。各种产业在横店遍地开花,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在整个影视文化产业链中的影视服装产业也悄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为中心的影视服装产业链。
二、影视服装行业在横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影视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部优质影片的完成,除了剧本和演员,大到场景布置,小到根领带是否符合影片的时代背景,都会成为影片最终的质量和观众的认可度的衡量标准。现在的横店是全国影视服装道具集散地,历朝历代的宫服、各类兵器盔甲、从人力车到老爷车,影片拍摄所需的道具、服装、车辆、马匹等系列配套一应俱全。从前期“要什么缺什么”到现阶段“要什么有什么”,横店影视服装行业的发展伴随着横店影视城产业的发展而成长。
产业起步阶段(1996年-1999年)。1996年,横店集团在完成最初的工业化积累,为了提高员工的文化品位积极筹划进入文化产业。横店影视城缘起横店集团为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电影《鸦片战争》建造拍摄场地,兴建广州街香港街。电影的成功带动横店影视城的名声,很多剧组纷纷选择横店取景拍摄,横店影视产业由此开始发展。在这个阶段,横店影视城仅仅只是一个拍摄基地,很多的后续服务都没有跟上,服装、道具等都需要剧组自己带上。
产业初步形成阶段(2000年-2003年)。2000年3月,横店集团公开对外宣布只要在横店影视城拍摄取景的剧组一律免收场景使用费。横店集团的这一创先例的举措在影视界产生了重大反响,也使得横店影视城与全国其他影视城产生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入驻横店影视城。富有商业头脑的横店人马上就嗅到了影视产业背后的商机,影视服装行业开始逐渐萌芽。东阳自古被称为“百工之乡”不缺能工巧匠,很多横店人从小就接触木工、裁缝一类的手艺活等。像邓丽爱、郑平、朱青冬、董锡贵等算是最早接触影视服装的一批创业者。通过跟组学习经验,建立工作室,并不断地扩大规模。
产业规模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一年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这一年接待剧组73个,游客269万人次,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超过往年,从此一直延续发展这股良好的势头。2004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横店影视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国内外知名度、国际化美誉度等都有质的飞跃。横店影视旅游产业从此进入新时代。影视道具的制作、相关设备的租赁、影视服装的定制发展开始成为横店特色产业。据横店工商分局初步统计,横店登记在册的影视服装公司就有260多家,影视道具租赁公司和个体工商户有12家,更不用说一些承接零散道具租赁制作的个体户。他们凭借精湛的工艺,为剧组制作出逼真的道具、符合角色的戏服。
2、影视服装行业现状
尽管横店的影视服装行业在量上有了喷井式的发展,然而在质上还停留粗放型阶段,主要表现如下:
1)行业未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低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支,在其逐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特点,集聚发展已经成为主流发展模式。美国好莱坞的成功是一个案例,横店影视城的的发展模式也非常接近好莱坞。集聚促使各个企业联合创建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最终为每个公司都节约成本。横店目前的各类影视服装、服饰、道具设计制作公司很多,水平参差不齐。各个企业间各自为政,缺少协作和沟通,信息渠道单一,造成低水平重复生产过剩,高水平技术推广困难、经营理念和信息化意识薄弱的局面。如果各个企业间不能同心协力努力打造影视服装产业链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重视地方性品牌的文化内涵建设,不积极开拓新市场,横店影视服装行业很难有进一步的提升。
2)经营模式单一,开发思路狭隘
横店影视城从建成之初的传统的租赁场地的盈利模式转向影视拍摄免收场
租的策略,迅速吸引了大批剧组和影视文化企业进驻,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横店影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管理与剧组拍摄相关的制景、服化道、设备租赁、各类演员队伍等配套服务,使横店成为国内后勤管理服务最齐全最规范的影视拍摄基地。然而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横店的影视服装公司或工作室主要经营模式都以承接剧组服装加工或者租赁为主。其中几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门店总部都不在横店,不属于横店本土品牌。每年来横店拍戏的剧组很多,常年驻扎横店的明星也很多,横店拥有发展时尚圈的资源,却缺少打造时尚圈的气度。如果横店影视服装行业的发展仅仅寄希望与廉价的服装加工和租赁,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最终逐步被市场淘汰。目前会有一部分剧组的服装设计制作会放在横店,但是大部分的主角服装的设计定制都会选择在北京、镇江,究其原因横店影视服装缺乏品牌化,没有形成产业链。
3)缺乏产业化开发
横店影视城产业全面整合了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集聚相关资金与企业,打造完整的影视产业链,这是其成功关键。虽然横店作为产业基地比较成熟,但它缺乏一定的时尚感和艺术空间。好莱坞不仅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也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一系列的奢侈品牌入驻。好莱坞作为时尚艺术展示中心,影视和时尚、设计和时尚的结合很紧密,目前在这方面横店的发展还比较弱。虽然为很多著名电影、电视剧出自横店影视服装公司,由于缺乏宣传,缺少后续产品开发助力,资源整合力度小,丰富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除了加工租赁之外,没有其他的营销手段,缺乏自主设计与研发,没有服装产品市场化,如果横店影视服装行业不能紧密结合横店现有的剧组、明星、游客的需求,依托横店影视城产业化的发展,提升影视服装设计开发整体水平,进行产业化的开发,将很难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以维持甚至扩大规模。
三、横店影视服装行业发展对策
横店影视城在2015年初重新修订了《横店影视城十年规划:2011—2020》,并成立了横店影视城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浙江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横店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同时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开发横店旅游文创商品,力求在文创产品开发上走出一条新的光明大道。依托横店影视城大背景,横店影视服装行业如能积极调整策略,在发展道路上与影视城保持步调一致,还是大有可为的:
1、充分利用影视城背景,确立“横店影视服装”品牌
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企业要认识到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品牌意识和争创品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创品牌作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措施,开拓销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素质,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和市场覆盖率的影视服装系列产品。突出横店影视服装的地域特色,立足横店,放眼世界是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基本思路。依托横店影视城,充分利用服装这个载体,尽情展现横店影视文化内涵,才能确立“横店影视服装”的地位。
2、大力整合现有品牌,积极促进产业群的发展
横店影视服装行业的特定可以概括为“三少三多”。一是龙头企业少,一般企业多;二是著名品牌少,一般品牌多;三是市场化交易少,加工租赁交易多。根据这些特点横店服装在发展中,应以建立优质品牌为动力,集中优势力量扶持壮大几个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众多小产业群进而形成大产业群。在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产业群的过程中,注意资源的整合和品牌的优化。在运作方式上加强产业合作和企业资源共享,争取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品牌仅有提高知名度是不够的,要赋予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涵,发展多元化的品牌战略。要提升品牌的设计含量、文化素养,注重品牌的形象塑造与维护,在设计-制作--推广几个品牌运作环节进行加固。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专业化强项
零场租费与高素质服务配套的横店影视城模式是国内目前最成功的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横店影视城通过“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很好地把影视与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开发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从而达到延长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目前横店影视服装公司资金薄弱,规模较小,模仿制作能力强,独立设计能力弱。横店影视服装行业要想壮大,要改变加工租赁为主的单一模式。巧妙依托横店影视城多剧组、多明星、多演艺元素等特定优势,将影视与时尚结合,细分市场,积极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打造横店时尚商圈,增加横店艺术范,将横店发展成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又一个时尚艺术中心,使横店影视城东方“好莱坞”的名声更响亮。
四、小结
横店影视城正在努力阔步而行,其市场半径越来越大,合作伙伴队伍越来越庞大,各类产业强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今后也将成为横店影视城努力发展的方向。横店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可以以服装产业为龙头,发展壮大各个创意群体,以服装产业的发展促进横店文化内涵的发展。横店服装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要认清形式,抓住机遇,锐意开拓市场,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动横店影视服装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永安.打造横店影视产业链的成功尝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03:24-25.
[2]方三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横店现象”解读[J].商业研究,2012(14):109-110.
[3]王彤.探析横店影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之路[J].全国情商·理论研究,2012(20):19-20.
[4]王慧东.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知识经济,2013(4):121.
[5]姜宛余.论影视服装设计对服装工业的推动作用[J].剑南文学,2012(7):57
[6]卫小鹃.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及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3(12):9-10.
[7]李敬华,王秀芝.山东服装行业的发展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理,2005(6):17-19.
影视阅读 篇10
一、我国影视行业于影视教育的发展现状
1、影视行业的现状
电影和电视在我国发展多年, 呈现出蓬勃的景象。以电视为例, 我国有将近300家电视台, 超过2500家广播电视台, 播出平台丰富, 每年有超过10000集电视剧在生产。以电影为例, 全国城市院线票房超过100亿元, 上映影片超过500部。
影视业产业量的繁荣, 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国内影视没有原创性;第二是国产剧市场产量多质量低, 万集电视剧能够播出的不到一半, 资源大量浪费, 影视产业利润不高;第三影响力不足, 电视剧输出仅仅局限在亚洲部分区域和世界上华侨聚居区域, 在国外缺乏影响力。
2、影视教育的现状
21世纪以来, 影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 影视制作的政策逐渐开放, 影视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有与影视相关的专业, 例如, 导演、编导、动画、新闻学、教育技术、广告学等等。全国有上千所高校开设有上述相关专业。自从上世纪末, 影视专业的兴起,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影视专业已经形成了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学科体系。大量开设有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和完备的学科体系, 为社会带来了极高的毕业生数量, 每年有数十万的影视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 为影视行业带来大量的人力资源。
但是, 目前即使有很多高校开设有影视相关专业, 影视产业人才仍然短缺, 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毕业生能力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 甚至电视编导和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连摄像机都不会操作, 完全无法符合产业中的需要。
二、影视行业与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影视行业存在的问题
因为影视生产内容缺乏, 导致电视节目重播频繁, 很多质量不错的影视剧推出后, 会有很多电视台纷纷跟风播出。虽然目前使用的数字电视频道比传统电视多, 但是节目内容却没有任何差别, 基本都是传统电视内容的反复播放。
我国电视剧产量虽然超过10000集, 但是却缺乏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作品, 能够既叫好又叫座, 艺术价值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佳的影视作品乏陈可数。尤其是, 最近几年, 电视剧制作翻拍成风, 同一题材进行反复创作, 一个系列拍几部, 题材重复毫无新意, 四处抄袭剽窃, 质量不佳。
影视行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目前影视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多是单一性的技术型或者理论型人才, 无法满足市场的行业需求。现在的影视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才能够满足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需要。
2、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始影视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 但是普遍缺乏专业的教师, 很多从事相关教育的教师并没有从事过影视制作的工作, 科班出身的影视教育专业的教师数量稀少。
影视专业可以称得上在人文学科中的理工类学科, 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但是很多的高校对于影视教育专业所使用的设备投入并不充足, 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需要, 这种廉价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目前的行业要求。
很多高校对于影视专业仍然使用的是和常规课堂一样的封闭式教学方法, 单纯的进行理论的灌输, 忽视了对学生影视制作的培养, 因此让学生在面对节目制作的时候, 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就业时候没有竞争力。
三、对影视教育进行改革应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 社会上影视制作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足, 需要的是一能够制作和善于策划节目;二能够进行传媒营销和管理的;三需要有市场经济知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开发;四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非常熟悉, 了解国内外影视行业的发展势态;五必须掌握起码一门外语。这样的理论实践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 要注重学生理论与实际能力相结合的培养, 以满足行业需要, 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2、教师需要掌握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
传统的影视教学都是教师指导学生, 教导学生如何操作, 但是对于如何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作品, 并没有进行指导, 学生只是掌握了技术操作, 还没学会如何灵活使用,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 提高学生的节目制作能力, 提高教学成果。教师还应该对最新的影视技术进行掌握, 以保证自己的教学不会落伍。
3、改革教学方式增加设备投入
在影视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节目制作创新能力, 在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节目制作理论, 还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的手段, 让教学和现在的节目制作进行结合, 让学生能够对目前影视制作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有大体上的认识。
高校需要加大对影视教育专业的设备投入, 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在影视教学中实践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的视野拓展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开展影视制作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自己动手制作节目, 将其中优秀的作品放在电视台和网络媒体, 既能够增加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赚取制作费。以此来推动影视教育的进步。
随着当今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 影视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但是快速的发展也让影视教育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 应该对影视教育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 根据影视行业的发展, 对影视教育进行调整, 把握发展的脉络, 才可以让影视教育真正成为影视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最大的发挥出影视教育对当代青年艺术修养的培养和人格魅力塑造的作用, 也从中为影视教育的长久发展找寻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摘要:我国的影视产业日益兴盛, 已经迈入影视大国的行业, 但是还远未跻身影视产业强国的行业。虽然影视教育兴盛, 但是还不足以称为影视教育强国。影视行业的现状存在有节目经常性重播、影视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国产影视精品短缺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应该从教育做起, 对影视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影视行业,影视教育,现状,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焱, 刘育涛.河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与传媒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报业, 2011, 13 (20) :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