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

2024-10-08

影视剪辑(通用10篇)

影视剪辑 篇1

在当今时代迅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电影等影视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生活闲暇时的重要地位。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电影,最初以胶片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以独特的魅力使观众的视听神经得到征服,打动着群众心灵的同时,有激励着群主奋发向上的意志,还能够洗礼群众的灵活,还其一片净土。

1 硬伤是影视剪辑中的大忌

所谓影视剪辑中的硬伤就是技术上的失误和逻辑的混淆。比如,在—个镜头中,一个人的戒指明明戴在食指上,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时,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又戴在了中指上。再如,几个连续的推拉镜头、同方向连续旋转的镜头,穿帮镜头、镜头焦点不真实或字幕出现失误等,若非剧情的需要,能够很明显察觉出错误的地方都是影视中硬伤。

2 确保风格统一,节奏协调

通常观众在对影片进行观看时,大部分的影片都呈现出前后不协调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并非同一技术人员操作。不论具体原因为何,所呈现出的影视效果都在观众的心中大打折扣。若想让影片的风格始终如一,就必须从影片的运作方法和处理方式下功夫。

协调性在影视剪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剪辑时应做好内在节奏合同步协调工作。能够将观众的观看习惯、视觉感官需求和对故事情急的期望等一致被称为是同步。观众对影片的观赏过程同时也是满足观众关上需求的过程。这种满足并非是填鸭子式的填充,而是根据某种规律和节奏对观众的吸引和满足。

3 音乐背景要处理妥当

在进行影片剪辑时,技术人员会选择优美的音乐插入其中,增加影片的美感、和生动性。一部原本平淡无奇的影片,可能会因为一段音乐的插入而显得更加吸引人,好的音乐可以很好地将影片拍摄时的瑕疵等进行遮掩。因此,在节目进行编排过后在选择是否使用配乐既可。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仅仅是在影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且不能在节目中喧宾夺主。在音乐的选择上,因根据整部影片的风格特色进行筛选,且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进行强行插入不同风格的音乐。

4 影音分离及连戏问题

一般来说,观众对于声音和画面剪辑点不平行的方式所作出的反应还是很好地,例如当镜头切换时对白还再继续等。笔者认为,剪辑时将影片剪辑的越真实越贴近生活越好,例如说当声音先进入,画面在出来,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先听见声音才会去看声音的来源(声音先进),例如当A对B说话时,人们往往会先注意B,在看到B的反应(画面先进),这种影音分离的剪辑技术方法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相像,因此整部影片在看起来也会觉得比较流畅。

5“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

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6 结语

文章就影视节目中制作时的一些技巧及知识进行了归纳。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在影视节目后期中,一些特效设计和剪辑手法都附带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高科技色彩,从电视节目上来看,针对影视后期中,不管是剪辑技术还是特效设计都有再进一步的空间,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能够成为我们对节目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辅助工具,从而对影视后期剪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在众多影视后期制作中,由视觉、声音等素材进行分解、组合和编辑后形成节目的过程被称为是影视剪辑。在视频剪辑中对不同镜头间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处理是最为基础的操作。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影视剪辑过程中的技术和技巧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剪辑技巧,影视后期,制作,流程

参考文献

[1]马保生.试论影视剪辑工作的创造性与局限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陈飞.影视剪辑中声音、画面与剪辑节奏之间的相互影响[J].科技信息,2011(20).

[3]甄幼萱.浅谈影视画面编辑[J].科技创业,2010(7).

[4]张岩.影视剪辑节奏的表现形式探究卟新闻传播,2009(8).

[5]张星.论影视宣传片的剪辑与创意[J].新闻爱好者,2010(3).

影视剪辑 篇2

课程名称:影视摄像与剪辑 课程编号:05010159 教学对象:二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英文名称: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1、掌握视听语言原理、提高摄影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掌握动态摄影技巧和摄像技能,通过影像记录光线运动特征。熟练使用摄像技术进行摄影创作。

3、了解剪辑基础,通过剪辑是所拍摄的能容以蒙太奇形式展现。

二 教学原则和要求:

结合摄影专业特点设置影像表达课程,通过对摄像与后期编辑学习,熟练掌握摄像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拍摄出出符合自己创意要求的高质量的摄影作品,为摄影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方法:

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讲述原理配合观看获奖短片,了解影视拍摄与剪辑的关系。实践方面是巩固所学掌握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以示范分析辅导掌握摄影技巧与剪辑技巧。

四 授课年限和学时安排:

授课学期:二年级下学期 周 学 时:16学时 总 学 时:64学时(4周)学 分:3

五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第一周: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讲授基本摄影原理和掌握摄影器材。第二周:观看和分析摄影作品,详细介绍摄像实际操作方法。第三周:做好分镜头剧本,设计好分镜头画稿。第四周:选景,进行实地的拍摄、镜头角度的运用。检查拍摄完的素材,补拍镜头。

六 课堂作业:

第一周:阅读影像资料及有关书籍;

第二周:观看和分析摄影作品,写出有关影片分析的短文。第三周:做好分镜头剧本,设计好分镜头画稿。

第四周:选景,进行实地的拍摄、镜头角度的运用、完成一部10分钟DV短片。课外阅读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等资料

七 教学质量标准:

掌握导演,摄影,录音,剪接等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各种电影元素与画面去叙事。掌握DV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与拍摄技巧,掌握各种摄影造型的手段,灵活运用光线、色彩、构图、镜头、角度、景别、空间构成等手段进行创作。

八 考核和评分方法:

从分镜头剧本、分镜头画稿、拍摄表现手法、整体风格方面评分,做得好者85分以上,做得较好者75分以上,做得一般者65分以上。平时课堂作业占10%。由任课老师初评,教研组全体老师评阅、审定。

九 教材与教学参考: 自编教材

《影视剪辑》 傅正义 中国广播出版社 《图像、声音、运动》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周传基讲电影》

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 篇3

[关键词]影视广告剪辑创意

当今的影视广告制作大多需要依靠数码技术手段来实现。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和发展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创意,并影响到最终效果。计算机是人类发明制造的物质存在,虽然它依赖于人的灵性和感性来发挥作用,但程序语言的复杂运算能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美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创新。

影视广告作品的后期工作极其重要,常常决定一部片子的命运,尤其是剪辑这一环。影视广告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的,神奇的事情往往发生在剪辑台上。有时候好的剪辑能使一部片子起死回生,而平庸的剪辑也会使好端端的片子大伤元气,甚至完全葬送前期的辛劳。从世界影视艺术作品和广告作品的发展趋势上看,一部作品在后期作业所占比重大有增加之势,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影视创作后期作业的研究与探讨很有意义。

一、特技动画可以使影视广告更具视觉冲击力

最尖端的数码技术成果常常最先在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中被尝试并得到体现,然后再反射到影视广告的特技特效中。影视广告必须依靠电脑完成后期剪辑合成以及特效的制作,现在已鲜有不运用数码技术手段而制作出的影视广告。金光闪闪、来回飞舞的发光字,牙膏广告中特别亮白的牙齿,护肤用品中特别光洁的皮肤,美发用品中飞舞的羽毛状的发丝,除了摄像师精心的化妆与布光以外,强大的技术支持对于影视广告创意的精确实现也十分必要,这一点更会影响到广告的艺术质量和制作成本。音频的编辑制作、视频剪辑、特效合成、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二维卡通动画,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为广告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形式和风格手段。根据广告主题的表现诉求,可以营造出梦幻般的神奇氛围来刺激打动潜在的消费者。影视特效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官体验,特别是三维虚拟动画,为广告表现注入了生命活力。虚拟的卡通形象与场景被大量使用,虚拟出来的声光电效果比真实的还要好,并且容易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参数控制来改变效果。现代影视广告在娱乐性和新奇性方面下足了功夫。追逐最新的技术特效、创造崭新的视觉效果可以使广告的吸引力和冲击力更强

特技动画首先是“画”。但与纯绘画不同之处在于是活动的连续画面,特技动画设计师在设计影视广告作品时,对动画的画面构图、色彩、光线等方面应该体现出“画”的精致和富有美感的特点。写实的手法应明确严谨:几何造型、图示相结合要逻辑清晰、抽象能力强;拟人手法应使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写意的手法则能够象征性的说明道理,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视觉的冲击。

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的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是一种夸张的漫画形式,制作时在符台规律,自然流畅的基础上将其动作简化,然后加入特技手段,运用到作品之中。这就要求特技动画的设计师要熟练掌握表现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并能提炼出重点,如果设计师按普通动画片制作,在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就显得苍白,缺乏应有的魅力。另外,广告作品时间有限,其中的特技动画高度浓缩,设计师对动画主体的形态、速度等方面都要适当放大或缩小,有些作品的动画主体还赋有情绪,设计时还应考虑到调动观众的心理。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夸张的动作举指和神态,而观众也期待着这种表现形式。设计师在特技动画的造型和动作上只要是合理的设计、精心制作,祛除斧痕刀迹,就可以提高广告作品的艺术效果。

特技动画的应用必须与广告作品的内容和谐统一。任何作品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影视广告作品也不例外,特技动画也是影视广告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追求新的软件工具以及美的造型和和谐的动作运律最终都是为广告内容服务的。

特技动画设计师在创作时应将动画的背景画面、动画的主体、特技合成、音效等按广告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并同非动画部分有机的结合,形成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形神互济、和谐统一,才能显示出广告作品的艺术效果。在《六味地黄丸》的广告作品中,前15秒完全是特技动画,将药品的功效诠释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易接受,作品后10秒是在动画画面上叠加了影星张国立,寥寥数语对药品加以肯定并对九芝堂这个老字号再一次重申,整个作品浑然一体,摆脱了以往明星由头至尾的单调说教,特技动画的设计和药品的功能效果巧妙的结合,特技动画和人物自然的衔接并同广告总体内容相辅相成。整个广告作品让观众感受到的是用特技动画和人物来阐述药品内容,而不是用内容来展示特技动画的手段和技巧。

在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实际上就成了依附于“广告”的动画,它运用特技手段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最透彻、最省力、最准确地了解广告的内容,并以其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观众,征服观众,从而加快了广告的传播速度,使广告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影视广告发展到今天也越来越离不开特技动画这个特殊的伙伴,可以说特技动画为影视广告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而影视广告也为特技动画提供了施展艺术魅力的空间。随着广告行业和IT行业的发展,两者的“互动关系”将更加交融和增强。

虽然设备与技术投入的确可以使画面更精美、视觉更愉悦,但是也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可以说是无止境的,而且越是新潮的东西过时褪色也越快。因此,需要巧妙而有效地使用各种技术效果来提升品位和降低成本。特效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而到处泛滥,自然是乏善可陈,毫无新意。

二、影视广告的本质和文化特征

广告的本质并不是艺术而是传播信息。广告的定义是有偿的责任的信息传达活动。也就是广告的出发点不是艺术而是传播,但好的广告却是艺术品。

影视剪辑技巧之我见 篇4

一、首先解决“没的看”“不好看”的问题

“没的看”指的是没有好的画面可以看。“不好看”指的是影视画面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这除了素材选择上的问题之外, 就是剪辑技巧的问题。由于剪辑节奏拖沓等问题, 造成观众视觉疲劳, 使人们不愿意看。影视作品本来就是让人们通过“看”和“听”进行欣赏, 在娱乐中把信息传达给人们, 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因此, 影视作品首先是要吸引住观众的眼球。用眼睛看是人们最基本的审美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人都有审美的愿望。而“运动”又是最美的看点。影视作品就是把生活中“运动的美”纪录下来, 还原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光影”。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根据人们记忆中的“视听经验”来再次享受生活, 享受艺术。所以, 影视作品不仅要让人们一看就懂, 还要让人们记得住,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 单靠拍摄技术是不好完成的, 还必须抓好剪辑这个关键环节。

比如室内场景里的开门、关门动作, 前一个画面中能听到开门声, 下一个画面门已开了。有的是上一个画面门只关一半, 下一个画面只出现关门声。在外景中, 人和汽车也同样是入一半或出一半。但给观众的感觉是完整的。这就是一种巧妙的剪辑。因为开门、关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 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全过程。可以用声音和画面的巧妙配合来完成一个动作, 而让人感到很连贯。外景中的人和汽车也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让人觉得汽车出去了, 也是因为剪时的巧妙安排造成的。但是要掌握这样的剪辑技巧并非一件易事。这就需要在学会了一般技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再学习如何从感觉入手, 逐步掌握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的巧妙配合。

二、在影视剪辑中要注重画面的连贯性

在影视剪辑工作中, 一般要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统领, 简言之就是要用镜头来给人们讲故事。通过剪辑进一步发挥影像

制作一部30分钟的片子:

用时——1个月。

人员——4—5人

优势:全数字化制作;低成本, 高品质;简流程、高效率;宽口径, 多领域;可实现多种艺术风格动画制作。科学的结合了二维和三维的动画技术。

通过以上的比对, 可以看到无纸动画制作的流程要比传统的二维和三维动画流程简洁、科学, 而且在制作人员数量上至少可以减少五倍以上。在这个全球节约成本的时代, 无纸动画制作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品质的技术, 是动画产业必需研发的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平台。

绘声绘色的记录和再现功能, 给人们以逼真感和符合生活逻辑感。因此在画面和声音的组接处理上, 必须符合人们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符合生活的逻辑, 思维的逻辑, 以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在景别的变化上,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远景、全景、近景、特写等画面衔接的技巧, 并注意画面中的主体动作的连贯性, 使拍摄的画面和声音更顺畅更简洁。比如剪辑一个动作时, 经常采取掐头去尾的方法, 动作过程虽然已经不是完整的了, 但给观众的印象动作却是完整的。

影视剪辑的实践告诉我们,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 如果能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是在连接两个相似的镜头时, 要注意其中加上一个反差大的画面。 (二) 是连续的镜头和若干场面成段的剪辑时, 要让人们在许多镜头中感受到其中的连续性, 让其有顺畅感。 (三) 是解决好信息量与画面长度的关系。如果每一个画面的时间都一样长, 节奏感相同, 很多时候就会使观赏者产生乏味感。显然, 近镜头场面小信息量少, 观众能够较快的看清楚画面中的内容, 而长镜头场面大包涵的信息量大, 各个方面的信息都会传达给观众, 因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 (四) 是画面组接要遵循动静的衔接变化原则。动接动, 静接静。组接的时长要根据表达的内容、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 还要注意画面构图、亮度、对比度、色彩等因素。不能让人感到生硬的突然变化和画面的不连贯。

三、在影视剪辑中要注重画面对感官的刺激

视频剪辑实践还告诉我们,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还应注意光波和声波对人感官的刺激。感觉是人们认识各种事物的开端, 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和人的心理活动的接触点。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正像某物品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 我们的视觉反映了它的颜色和形状, 并且把这个属性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我们仅仅只是知道了某物品的这个属性, 但不知它的意义, 不知道它是什么。只有当味觉反映了某物品的味道, 触觉反映了某物品的质感、温度、重量, 听觉反映了某物品的声音之后, 才会对某物品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这就是知觉。

知觉不同于感觉, 知觉受感觉的影响, 还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记忆表象。这是一个感知认识过程。而光波和声波对人感官的刺激是这个感知认识过程的开端。影视画面中的极远景、大远景、小远景、半远景、大全景、小全景、中景、半身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不同的画面, 人物各种动作和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 以及摄影、摄像机的运动都会对人的感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不论是为了展现事件, 还是为了加强艺术表现力与情绪感染力, 都要注意光波和声波对人感官的刺激。

总之, 动画片制作的技术创新是个复杂的体系的建立, 必须通过对无纸数字技术和传统动画原理的充分了解和整合, 对动画制作流程中涉及的各种软件应用做充分的技术实验测试和相关的结合性兼容性分析, 选择合理科学的软件组成体系, 只有实施技术创新, 才能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控制和市场机会中获得平衡点。

作者简介:

影视剪辑 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欣赏水平、审美眼光的提高,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剪辑往往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剪辑是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之一,是兼具了技术与艺术的创造性工作。具体的说就是剪辑人员将前期拍摄的视频、图片、声音、音乐素材等原始素材按照作品前期构思进行剪切、合并,并添加字幕、特效、画外音等,以达到影视作品结构严谨、节奏流畅、主题鲜明的目的,从而实现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它是决定影视片艺术生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处于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核心地位。各种镜头在被巧妙组接之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使之具有叙事传情的生命力,创作者的思维才情和美学追求渗透其间。[1]而剪辑的成败则取决于剪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作为一名剪辑人员,为了很好地叙事与表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

一、剪辑节奏的处理

影视作品的节奏分为作品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影视作品的内部节奏是由剧本的内部节奏所决定的,它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的思想与情绪的起伏等。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剪辑手段来实现的节奏为影视作品外部节奏。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短的处理形成的一种韵律。[2]它是对影视作品总体节奏进行的最后创作,也是影视作品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作为剪辑人员,在按照视听规律与影视语言的规则进行原始素材的选择与组接时,应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根据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进行整体构思,对镜头、字幕、音乐、特技等的处理有一个基本设想,剪接镜头的长短来表达不同的情绪与气氛,从而创造出一种合理的节奏。一般来讲,剪辑节奏的处理需要考虑诸多的元素,如时空的转变、不同的视距与角度的造型组合、镜头的数量和次序的安排,以及声画的结合等。景别的变化尽量做到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舒缓平滑,避免产生突变的感觉;不同景别的镜头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一般全景维持在8秒左右,中景维持在5秒左右,近景2-3秒之间,特写1-2秒之间比较恰当。具体镜头的时间长短还可结合剧情的矛盾冲突、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等因素来确定。

二、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方式

影视作品主要是用视觉语言来表现,其画面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的表现规律,对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然、流畅,没有跳跃感,所以对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非常重要。对于画面的选取,首先就要求剪辑人员将大量的素材经过筛选、取舍,去粗存精,选择与影视作品内容相吻合的素材。一般来说,一组画面具有很好的构图与视觉表现力,但若不能恰当地反应作品的主题思想与内容,又硬行使用,一定会影响作品效果的表达。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是对蒙太奇的再塑造,是蒙太奇的表现形式与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在剪辑的过程中,对镜头的组接不是简单的掐头去尾的连接,而应该是在符合生活逻辑和叙事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组接,使之做到时间上的连贯和空间上的统一;其次,要做到画面的匹配,即上下相连的两个画面中,同一主体所处的位置要保持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空间统一性,使得两个画面连接在一起时产生自然和谐的关系。[3]

镜头间的连接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技巧的连接,其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主要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像、定格、翻转、分屏、跳切、闪回等特技技巧与光学技巧连接镜头,使镜头的过渡多样化;另一种是无技巧的连接,主要是利用镜头在内容与造型上的关联,进行自然连接,直接转场。通常,剪辑的镜头分为运动镜头(如推、拉、摇、移等)和固定镜头(包括主体运动和主体静止镜头)。为了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一般可以静接静、动接动、静接动、动接静,要求动静之间有过渡,选择的切换点适当。如: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因为是静止(或相对静止)物体的固定镜头相互连接,可采用镜头连续组接的方式,截取精彩的动作瞬间或完整的动作过程。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如果主体相同,运动形式不同(如摇镜头与拉镜头组接),应去除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即只保留前一个摇镜头的起幅和后一个拉镜头的落幅;如果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的镜头,应视具体情形决定镜头相接处的起落幅的取舍。对于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组接,如果表现静态对录时,应使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保持短暂的停留;表现呼应关系时,应视具体情况决定镜头相接处的起落幅情况。此外,通常意义的镜头组接不能出现越轴现象,以免造成时空关系的紊乱。具体剪辑时根据创作的需要,可能会将一个镜头进行分割,甚至可能借用其它场景中的个别镜头,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确立一个摄像的总方向和总角度,选用的其它镜头应向总方向和总角度镜头靠拢,再依据方向轴线原理和越轴方法,逐个镜头理顺镜头关系和人物关系。但,有时为了表现人物处于一定的状态中,反而要用跳轴的技巧以形成一种状态感,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表现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

三、光线与色调的处理

有时在前期拍摄时可能由于场景环境、照明条件、拍摄时间、拍摄设备等外界因素,使得某些镜头的光线与色调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由于素材来源不同也会造成素材色调的明暗不一致,或根据影视作品需要表达出一种情绪,创造出一种意境,形成一种色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等,就需要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或一些影视后期特技合成软件进行调色处理,使色调与明暗相互衔接,使画面与主题在内容上、情境上协调起来。如果实在无法校正,则应在两个不同的镜头之间插入一个特写镜头来过渡(缓冲),以减少对观众视觉的刺激。

四、声画关系的处理

要处理好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实现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应掌握好各种人声、音乐、音效之间的比例与平衡,做到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将与内容贴切、音质优美的声音效果结合画面传达给观众。为了弥补原声音的不足,使声音生动形象地塑造艺术对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就必须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加工与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音质调整、混响、延时、变速等,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声画的结合通常为分声画同步与声画对位两种形式。声画同步表现为人声、音乐、音效与画面的紧密结合,节奏与情绪保持一致,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声画对位指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内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两者形成“对立”或“平行”的关系,以期更深刻地表达影片内容。[4]通过声音与画面的不同结合方式,更加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与情绪,增强其艺术性。

五、特技的处理

特技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渲染、烘托气氛,增强画面的视觉美感,调动观众的欣赏情趣等。在特技的选择与运用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特技图形的选择应与画面内容的表达相符。特技图形的样式与种类繁多,在考虑画面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相宜的特技形式;二是特技图形的选择应与前后镜头相呼应。在组接镜头时,必须顾及前后镜头的运动形式、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设法使特技图形的运动与前后镜头中主体的运动相呼应,这样才会显得和谐、自然;三是特技图形在使用时应注重整体性,成组运用。也就是说选择同一种形式连续用四至五次以上,使特技段落保持良好的整体感。也可以在保持统一基调的基础上,稍作变化。

总之,影视后期制作关系到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它是融技术性、技巧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创作过程,剪辑人员应不断加强剪辑思维的培养,增强艺术审美能力的修养以及剪辑技巧的掌握,创作出结构严谨、节奏流畅、主题鲜明的影视作品。

[1]向延桃.论影视后期的编辑艺术[J].新闻天地,2011(1):53

[2]孟庆国.影视的剪辑艺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140

[3]胡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J].科技停息,2011(14):152

浅析影视剪辑特效课程教学 篇6

一、影视剪辑特效基础教学环节被忽视的原因及对策

1. 现在高校在开设影视教学的同时存在一定的误区, 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时, 只认为动画是动画, 电影是电影。

然而动画的学习, 并不是把精力放放到“画”上面来就可以了, 只注重画画的功底, 而把一些重要影视基础课沦无情剔除出教学计划。这完全是一种对动画教学的片面做法, 可以会影响学生未来对于动画的看法。同时, 学生进行四年的学习, 必须把所学到的专业进行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独立创作一部动画影片, 以检验在学校里所学到知识的成绩及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要创作一部完整的影片需要将成千上万张动画剪辑组合而成, 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影视知识和技术。画是基础条件, 但这只是前提。没有一定的专业影视知识, 根本不可能把影、音、剪完全体现出来。影视基础教学中的电影语言语法、电影的音响与音效, 主要研究的就是构成动画电影声、画这两个要素, 而电影的分镜头设计和剪辑原理, 是保证动画电影叙事顺畅准确所必修的两门课程。所以, 在动画专业影视剪辑课程里, 必须让学生深刻领会“画”与“电影”关系, 加强课程的专业知识的教学力度, 不能一味的抄袭教学, 这会误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

2. 在教影视编辑教学课程时应让学生明白三种关系: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主创与协创的关系, “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学生在创作时, 必须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文件修养, 同时要对软件有一定能力, 如果不能把软件技巧学会, 就不可能把想要的效果完全表现出来。同时需要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主创方面的培养, 学会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力。

3. 动画专业的教学大纲应该按照当地学生的情况而制定。

很多学校在开设动画专业影视剪辑课程时, 忽视了学校的教学条件, 直接抄袭别的学校的教学大纲。有的院校干脆沿用以往其他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 展开教学, 这很难适应自身的教学要求。此外, 影视编辑课程在整个动画教学体系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需求, 学生只能学到影视课程中一点基础, 很难达到公司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笔者认为,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适当加大影视特效的课程, 以此提高学生对影视创新的能力, 使之适应公司高要求。同时, 学校应给予教师和课程更大的自由性, 不能一味的着重上下课时间和教室的固定性, 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创新性思维和学习的欲望。

二、在影视后期特效教学方法:

(1) 平时教学过程时, 让企业的一些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 实行项目个体化, 把影视剪辑中相关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将课程教学具体化, 学生学习理解化。同时注重学生各方面影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个各阶段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 要用简单实用的实例来讲解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全方位的得到知识的结叠。

(2) 在课程设置上, 应该与企业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 将学历教育与企业需求人才培训相结合, 学用结合, 活学活用, 即学即用。

(3) 每年应该调研影视方面的市场需求, 要把技术和艺术同时开展, 两者不能分开, 注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4) 学生在实际应用时, 尽量提供真实仿真的实习环境和场所, 使学生在一个仿真实的环境中熟悉整个创作过程。如果有条件可以学生到公司去实践, 让学生在企业里有充分的认识, 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2.1教学中的案例准备。教师必须提前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内容上准备和案例制作, 书上的或是网上下载都可以。当然在选取案例时要符合以下几条原则: (1) 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应该和教学目的相结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有统一性,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 能启发学生思考。因此, 应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 (3) 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性。影视特效的案例很多, 在选择时必须进行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4)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选择好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在注意力, 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 促使学生不断思考, 调动学习积极性。

2.2呈现案例。案例可以作为导语, 使学生能很快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例如, 在讲解文字动画时, 先给学生播放一个用文字动画制作的案例:黑客帝国文字特效, 看着屏幕上文字无机的变化, 他们很快被吸引了, 急切地想知道这是怎样完成的, 在学生的疑问和探求中, 导入新课就水到渠成。

2.3分组进行讨论。影视特效需要一定的合作性, 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的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变动自己位置, 成为一位促进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在多方面展再他们的能力机会, 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其他学生的建议, 增加理解性和掌握度, 同时提升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拿到一个《创新故事》的案例时, 先展示案例, 然后, 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1) 设计主体Logo标识? (2) 如何寻找素材? (3) 制作三维?搭建分镜? (4) 客户审核? (5) 整理镜头?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6) 制作成品?确定问题后,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结论

案例教学法可以全面的让学生在学习放在主体地位,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自主性的发展, 在逻辑思维进一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又可以作为一个决策者, 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 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最终的效果是不确定的、多变的, 学生可以不拘常规的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创作, 进行不同方向推测和猜想, 想法和实践进行变通, 创新思维得发开发。使学生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

摘要:影视剪辑特效编辑课程在动画和广告二个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教好影视剪辑特效课程, 必须根据影视特效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且运用影视编辑的奇妙特点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影视剪辑,编辑,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影视动画影片分析》,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

浅析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 篇7

关键词: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

在影视制作中, 影视艺术的创作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 主要表现在:用听觉形象的稿本, 在文字中写出视觉的创作阶段;在拍摄素材组接成银屏形象的后期编辑阶段;最终将文字分解为不同镜头并且进行拍摄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十分重要, 它是将视觉、文字、画面等融为一体, 最终完成创作, 是影视节目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数字影视后期剪辑和编辑艺术中, 它是节目制作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需要对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进行重点研究。本文从影视制作发展的历程、影视制作的特点以及在具体制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 了解当前我国数字影视的后期制作过程。

一、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编辑的技术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美国和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 即:非线性编辑。开始制作影视, 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将影视制作灵活地运用。在制作影视的过程中以反复编辑和更新视频节目为主要形式, 并且借助于计算机数字技术来记录所有的存储数字文件, 但是在该方法的制作中, 由于受到传统设备的影响, 这就使得在观看的过程中出现了随时修改或者是随意观看任何片段, 能够将影片尽可能地高效率完成, 在制作过程中对镜头的转换、剪辑等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实施一系列操作, 最终制作出了完整的影片, 并可以进行回放。

在当今时代, 既采用非线性编辑也采用线性编辑, 在研究线性编辑中, 主要是通过对录像机实施一对一或者是二对一的线性编辑的台式编辑,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复制最终完成第二版的录像, 在制作影视的同时可以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脑复制到另一台录像机上继续完成, 但是在转换的过程中, 不能修改在中间设置的信号。如果对中间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添加内容时, 就需要重新制作影片后面的内容。因此在数字影视制作中需要将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结合应用, 在数字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线性编辑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将二者的优势联合使用, 为影视制作提供更加方便的途径。

二、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再创作的作用

在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中进行再创作最主要的是为了加强导演的艺术构思, 能够通过再创作分别从语言上、结构上以及节奏上对影视进行加强。通常表现在:

1. 影视片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严谨

在影视剪辑中, 对于结构比较相同的内容来说, 在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影视结构进行后期编辑剪辑的调整, 由于在拍摄的过程中, 所拍摄的素材比较多, 因此原作品在结构上就出现了不严谨, 为了促进后期影视制作的效果, 这就需要在结构上进行调整, 在编辑中不断地压缩内容, 调整场次。

2. 在视觉语言上需要更加凝练

为了提高后期影视制作的效果, 这就需要注重对视觉语言的提高, 能够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声音相结合, 在视觉语言中根据人物的性格以及主体的要求来具体进行完善, 并且在制作中需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以及生活的逻辑, 达成视觉语言上的凝练。

3. 调整整个制片的结构

在影视制片的节奏中, 需要根据后期剪辑进行再创作, 注重对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转换以及音乐的配合进行调整, 在制片中调整整个播放的结构, 增强后期编辑剪辑艺术性, 增强艺术效果。

三、后期剪辑编辑艺术进行再创作的基本原则

在时代的变化中, 为了提高电影的播放效果, 根据观众欣赏的评价来进行不断的完善, 从中总结出了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进行再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动作衔接的准确连贯性。具体的表现是, 在组接镜头中, 需要根据观众的欣赏来将人物的动作连贯地衔接起来, 提高拍摄效果真实感, 并且影视制作需要符合生活规律;把握一定的方向感。在后期影视剪辑编辑的艺术制作中, 需要将镜头之间的方向感把握好, 注重运动方向的画面主体,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把握好人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性。在后期制作中注重全局, 调整好整体的结构;另外还需要重视声音的编辑, 在后期影片编辑中, 需要根据影视的内容以及艺术效果来编辑, 最终达到声音和画面相统一, 真实地感受人物的表现。

四、总结

通过研究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 了解了后期影视剪辑编辑的发展历程;在提高影视制作效果的过程中, 根据后期影视再创作进行重点分析;在遵循影视制作的原则中, 来具体地刻画人物的表演效果, 并且根据观众的欣赏来评价影视制作的效果;能够从影视后期制作中体现真实的生活逻辑关系, 在生活中提炼艺术素材。总之, 增强后期影视剪辑编辑的艺术效果, 从而推动我国影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雅丽, 王奎, 毕敏娜.电视剧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精神产品[J].现代电视技术, 2012 (28) .

[2]高正中, 贾伟, 王启哲.高雅与装饰——浅谈艺术与技术在绘画中的表现[J].设计艺术, 2011 (14) .

影视剪辑课程教学的尝试性改革 篇8

一、理论教学是实验、实践环节的基础

在改革的过程中, 应当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对理论部分教学可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变革。

(一) 剪辑理论的讲述, 以大量案例为支撑

剪辑理论部分相对比较枯燥, 因此要求教师以实际影像素材为案例, 且每个剪辑规则都有相关的实例,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理论也可以使授课更加形象深动。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经典与当下相结合, 既要有经典电影中的剪辑片段, 又要求与时俱进选取近年来学生熟悉的优秀影片。因为剪辑的理论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很多规则随着人们视听经验的丰富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所以案例必须与时俱进。

(二) 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组成小组, 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交流, 既可以资源共享又可以避免过多地重复和交叉

该课程需要一些先修课程作为基础, 如《电视摄像》、《视听语言》、《电视音乐与音响》等, 而它们与影视剪辑理论中的一些内容看似有一定的重合, 实则各自的角度和出发点存在极大差异。授课小组的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沟通, 讲授时各有侧重, 结合课程性质突出重点, 同时在授课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说明。

(三) 以分组的形式, 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剪辑前一个重要环节即挑选素材, 素材的选择需要先修课程中的大量基础知识, 把这些理论很好地运用在素材的选择上, 需要丰富的积累, 这种积累除了实际的剪辑训练外, 还可以通过拉片来提升。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两周指定一部经典电影中的片段, 让学生对其进行拉片分析和交流。实际上分析的过程, 就是学习如何选择素材, 如何寻找适当的剪辑点的过程, 通过一定分析积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剪辑的规律。另外, 每月拟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分组讲故事, 也就是文字脚本的创作, 因为这也是影视语言的组合过程, 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文字脚本的创作, 也为剪辑的实验教学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实验部分, 是对理论的实践和检验

(一) 开放实验室, 课堂实验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实验课程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熟悉和掌握操作的技巧, 然而课堂内的实验课时是有限的, 因此可以在晚上或是周末开放实验室, 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教师在讲授完实验操作后, 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利用开放时间完成指定作业, 这样既是对课堂内容很好的巩固, 也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可尝试每周安排实验员或优秀学生在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 与行业相结合, 设置独立的实验项目

通过与传媒公司、婚庆礼仪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让其在各类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具体的活动策划掌握分镜头稿本创作的流程, 提升文字稿本的画面感和实际运用性;掌握如何将前期拍摄不到位的镜头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以通过后期剪辑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学会在剪辑中如何提高效率, 如快捷键的设置;掌握多机位的剪辑方法。通过与具体行业结合的实践训练,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内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摄像剪辑的新理念,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域且有助于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管理实行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课程的主讲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由传媒公司技术总监担任, 共同负责项目的运行。校内导师负责项目组成员的日常管理, 负责剪辑相关理论的讲解及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辑技巧的实验训练, 督促学生定期参与传媒公司的实践活动。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在公司具体实践活动的安排, 针对具体的个案对学生进行全程参与式指导, 并对学生最终完成的影像作品提出指导性评价。

影视剪辑课程涉及大量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人们视听经验的不断丰富, 同时也推动剪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案例, 不断探索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学的效果;对于实验部分的教学, 通过与业界合作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课外实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弥补课内实验的缺陷,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影视剪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近年来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给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对其理论和实验环节的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 旨在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论剪辑技巧在影视中的运用 篇9

一、统一剪辑风格

剪辑风格, “就是后期编辑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后期编辑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 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1】很多片子可能会给观众一种前后不协调的感觉, 就是因为前期拍摄或者后期剪辑没有统一风格。影视剪辑风格的统一主要是指节目内容、结构的同步协调。“同步指的是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2】观赏的过程也就是观众的视觉、听觉享受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

在影视剪辑中, 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他必须首先读透剧本, 把握编导的创作特点与目的, 与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 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其次, 剪辑技术人员应根据剧本的内容、题材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剪辑手段, 形成统一的剪辑风格, 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例如, 观众反映良好的电视剧《黎明之前》。这部作品堪称谍战剧的集大成之作, 也就是因为剪辑人员把握住了谍战剧的风格, 始终贯穿着一种紧张气氛, 并且伴随着快速的叙事特点。通常, 连续剧或是电影的叙事可分为四个部分:开端、过程、高潮和结尾。但是谍战剧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按照常理叙述, 而是跳着走, 有的甚至一开始就引发命案, 扣人心弦。《黎明之前》就是以中共地下联络员秦佑天和钱宇的死亡开始。在接下来的几组镜头中, 剪辑人员衔接地相当到位, 第一组是军情八局局长谭忠恕带着齐佩林去秦佑天死亡的亚新酒店勘察现场;第二组是一个手臂手枪伤的人在镜子前处理自己的伤口;第三组是谭忠恕拿着一份被毁大半的口供与齐佩林一起分析秦佑天和钱宇的死因, 并最终得到结论, 秦佑天是因为能指认藏在八局的卧底而死, 而钱宇却是为了保护这个人而死。这三组镜头采取了中间镂空的处理方式, 看似不是很连贯却已经表达很清楚, 让观众猜测到在第三组镜头中涉及到的卧底可能就是第二组镜头中那个手臂受枪伤的人。而事实证明, 这个猜测是正确的。如果说采用连贯的动作, 把每个细节联系到一起, 展现到观众面前就会显得啰嗦, 也就失去了谍战剧的吸引力。

二、协调剪辑节奏

节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感情和情绪, 因而有着增强影视片的艺术感染力的功能。它将影视的各种艺术元素的运动形态有序地组织起来, 有力地推动情节的发展, 揭示主题, 刻画人物, 烘托情感, 营造意境。“因此, 节奏在提高影视片的艺术档次、文化品位方面,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奏掌握的准确或失误, 关系着一部影视片的成败。节奏的准确、流畅、鲜明, 是一部成功的影视片的标志之一。节奏在影视艺术和影视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3】

一部影视作品是分成了许多场景, 许多人物的, 并且是在不同时间拍摄的。某个场景应该呈现什么节奏, 某个画面应该占有多长时间, 某个人物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情绪, 仅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准确把握全剧的整体节奏, 才能确保之后的每一场戏, 每一个画面, 能够被准确, 完美地节奏处理。“把握住总的节奏是前提和根本,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每一个段落的节奏的完美;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理想。”【4】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编辑应该首先按照节目脚本将应该保留的内容编辑到一起。同时, 也不能将一些脚本外的现场出现的精彩之处删减掉。要在保持脚本基本方向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将节目中的精彩之处保留, 并保持节目的流畅, 注意控制节目的节奏。”【5】总的说来, “编辑要遵循这一节奏基调, 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 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 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 尤其要注意的, 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 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6】

节奏的最高境界, 是在帮助情节发展中利用它的控制能力, 意外地制造出带有攻击性的形态组合体, 就是我们认为平时根本不可能有关联的叙事体, 它们产生关联了。比如时空因素的进入, 可以因为相似性而产生节奏, 进而产生美感, 这种处理既参与影片的叙事, 更冲击着观众的心理。例如影片《天下无贼》中几场动作戏被舞蹈化就是这样的例子。“比如黎叔的手下, 小叶与胖子两人动手打起来, 这段戏共51个镜头, 到黎叔说:‘你们俩心里还有没有我?!’两人动作停下, 共18秒。原素材是11个镜头。”【7】这场戏的剪辑出发点, 不是简单地表现打斗, 而是增加了一份优雅的美感, 把镜头速度与正向运动和反向运动相结合;小叶脸的动作在镜头之间快速变化。51个镜头在18秒的时间里产生物理视像怪异效果, 却因为舞蹈化的美感, 不仅削去了暴力, 而且使观众赏心悦目。

节奏只有在非常复杂的时空关系中, 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潜能, 当然这时它的非线性整合的难度也加大, 如果处理得流畅, 会有增强美感的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中, 节奏是不可设计的, 即便设计也只是个大概, 且没有生命。事实上, 节奏是生命体, 它在流动影像中生活, 必须在剪辑台上应和着影片内容、人物心理、影像构成、音乐律动, 综合考虑, 并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其韵律, 然后找到剪辑的节奏点。

三、灵活运用剪辑手法

(一) 画面的处理

“画面的直接形象通过巧妙结合可以产生联想性、含蓄性的意指作用, 使之产生出引伸意义和相关意义来。【8】”正确使用画面处理方法就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示出画面想要表达的引申意义。常见的几种画面处理方法有:分剪多用法, 反复插接法, 移植借用法, 挖格省略法, 拼接延长法等。例如影片《盗梦空间》, 强调把梦境与现实的镜头有机组接, 从而表达出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及对人类意识的影响。剪辑师希望利用各种画面处理方法, 力图用最真实的画面表现出梦境中的世界, 把许多现实的、梦境的、或者梦境中现实的片段成功组接, 达到亦真亦假的效果。而另外一些影视作品则是通过画面的连续性来表达故事情节的, 例如李少红导演的作品《橘子红了》。

(二) 镜头的组接

“镜头的连接方法各式各样, 种类繁多, 一般分为有附加技巧和无附加技巧的两类镜头连接方法。有附加技巧的镜头连接方法, 如淡入、淡出、化入、化出之类, 往往会产生平稳、舒缓的节奏。而无附加技巧的镜头连接方法, 如切换、跳切、闪回之类, 往往会产生快速、强烈的节奏。”【9】

“动”接“动”, “静”接“静”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相邻的镜头之间要做的是动作接动作, 简称动接动;如果相邻的两个镜头之间的主体动作是不连贯的, 前一个镜头动作已经停顿下来了, 这样衔接下一个镜头时, 下一个镜头的开始也是一个静止动作, 简称静接静, 这是组接镜头的基本原则。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剪辑是动接动, 上一个镜头中人物动作只完成一部分, 下一个镜头可能景别发生变化了, 但是动作衔接的点一定要一致, 否则就会让观众看到重复的动作。仅在主体动作方面遵循这个原则是不够的, 镜头的推拉节奏同样要遵循。如果上一个镜头运动停止了, 下一个镜头必须先静止一段时间才能开始镜头运动, 这样在情绪上必须要留出过渡时间, 心理上才感觉比较舒服。另外, 还要适当运用划像和叠化。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 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 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叠化的含义是当一个图像渐渐隐去的同时, 另一个图像渐渐显现出来, 两个图像有一段时间相互重叠在一起。在电视编辑中, 当切换连接不顺畅或过于生硬的情况下, 用叠化可以保证转换的顺畅。“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 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 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四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像、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10】如在电影《锦衣卫》中, 青龙在回忆小时候如何被迫杀死自己的亲兄弟的电视画面, 从他的叙述不时地叠化到当时杀戮场面, 叙述者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自由穿梭的同时,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明朝的皇帝在选择与培养锦衣卫的过程中充满了残酷与无情, 揭示了锦衣卫的悲惨命运。在这里, 叠化的运用使片子在冷静、平实的情节发展中融进一些情感因素, 从而使片子更能打动人心。

如果将一部电影比喻为一个故事, 那么导演就是这个故事的创作者, 而剪辑师则是故事的叙述者。剪辑师的工作就是把已经创作好的故事讲给听故事的人, 这也是剪辑的最终目的, 即呈现给观众。因此, 一个好的剪辑师需要时刻将观众放在首位, 了解他们想要看什么, 想要听什么, 懂得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而不是一味的遵守规律, 讲求技巧。一个不用任何技巧和修饰所讲出来的故事依旧可以打动人心, 最重要的是抓住听故事的人的心。在剪辑的世界中, 并没有统一的规则, 只有不断的创造和实验, 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你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6]杨铁成.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

[2]李炜徐, 宏磊.浅谈影视剪辑的技巧[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3) .

[3]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383-384.

[4][5][9]周萍.影视剪辑的艺术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6:25, 22.

[7]刘淼淼.感受电影剪辑[J].电影艺术, 2008 (2) .

[8]李伟国.影视剪辑技巧漫议[J].剧作家, 2005 (1) .

谈影视剪辑在数字时代的新变化 篇10

关键词:影视剪辑,数字时代,改革变化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数字剪辑就是将图像转化为数字, 将修改后的数字再重新转换成图像的剪辑技术。本文对剪辑中镜头的应用, 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剪辑中的“镜头”

剪辑就是两个镜头之间的分析处理, 使每一个镜头下的画像清晰连续。让两个镜头相互对焦, 从而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 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感官进行编辑, 使图像剪辑后更加连续、 平稳和真实, 最后让人觉察不出视频剪辑的痕迹。镜头是影视剪辑变成视频成品的最小单元, 在视频拍摄过程中, 从开始拍摄到结束拍摄, 形成的连续平稳的视频就是一个镜头的形成。视频剪辑一般分为对视频中动作的剪辑和对人物对话的剪辑。动作剪辑是将指定的动作分解成多个角度、多个场景进行编辑。 人物对话剪辑, 是用两个不同的机位同时拍摄说话的两个人, 再从两个机位所拍摄的镜头进行剪辑,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两个机位同时拍摄, 那必须保证两个镜头在同一条轴线上, 这样就不会出现跳场或者视频画面错位的情况。

2数字技术在视频剪辑上的不同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艺术, 都需要一种技术手段作为保障。所以, 影视创作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艺术传播形式, 过去, 其背后的技术是强大的摄影技术。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影视创作背后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进步, 由现在的非线性剪辑逐渐取代了最初的人工编辑, 数字化技术对视频的编辑以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视频特效编辑, 都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持, 现代的影视创作不可能取得如今令人瞩目的成就。

数字剪辑有很多种用途, 其中主要的有两种。第一, 最初的传统剪辑并不能做出数字特效。但是, 通过虚拟的镜头移动、 抠像技术、图层渲染、三维视觉空间等, 使无缝剪辑由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二, 数字处理技术使传统剪辑变得更加简便。 利用非线性剪辑技术, 可以使剪辑后的视频更加连贯、平稳、真实。利用抽帧、插帧、跳帧, 能使经过处理的视频取得传统剪辑技术无法达到的效果。

3美学在数字技术下的变化

影视剪辑技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 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 与此同时, 影视剪辑也开始涉及美学, 就是真实的定义, 也是数字处理技术必不可少的。 数字技术使视频剪辑中的内容更加丰富, 影视语言种类也随之增多。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 使很多镜头超真实, 同时也丰富了影视语言的种类, 例如, 利用数字处理技术, 使图像在海岸线与建筑之间可以无缝对接。从另一角度看, 蒙太奇学派也在数字技术发展中获益匪浅, 非线性剪辑和数字片, 让影视创作的剪辑方式更为多样, 无缝对接的长镜头, 更使影视创作剪辑出现了突破性改变。 最后一点, 数字处理技术使长期不和的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相互融合。蒙太奇学派认为影视编辑一定要表现出拍摄者的意图, 通过冲突和塑造反面造型的方式, 使影视作品充满戏剧化;长镜头学派则更主张从正面处理镜头和图像, 隐藏拍摄者的意图, 让观众通过长镜头表达出来的内容自行体会视频内涵。数字技术使很多蒙太奇手段表达不出来的镜头, 利用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的结合, 就可以表达出这两个学派无法单独表达出来的内容。数字处理技术为视频剪辑做出的贡献, 毫无疑问, 它使视频更合现代人的审美。因为技术的限制, 有时并不能淋漓尽致展现出画面内容, 无法满足正常的视频拍摄。不过, 随着数字技术的到来, 影视剪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使影视拍摄艺术更加真实, 使其能准确反映出拍摄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更加真实展现出作品的本质。

4结语

数字处理技术的出现, 使视频剪辑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突破传统剪辑效果的前提下, 提高了影视技术的处理效率, 为众多影视爱好者创造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充分发挥出剪辑的效果。最主要的一点是, 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在影视剪辑中应用了合成长镜头, 展现了各种传统视频剪辑无法实现的震撼场景, 这无疑是影视剪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它改变了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相互争论不休的局面, 使二者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钟阳, 赵翔宇, 高嵩等.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视频公开课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3 (2) .

[2]邵华.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23) .

[3]黄桂英.电视节目制作中剪辑风格的建立[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4) .

[4]数字时代, 影视剪辑如何“技”与“艺”双馨[J].影视制作, 2012 (9) .

上一篇:机内净化技术下一篇:高中语文的多维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