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剪辑

2024-07-11

影视动画剪辑(精选11篇)

影视动画剪辑 篇1

在当今时代迅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电影等影视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生活闲暇时的重要地位。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电影,最初以胶片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以独特的魅力使观众的视听神经得到征服,打动着群众心灵的同时,有激励着群主奋发向上的意志,还能够洗礼群众的灵活,还其一片净土。

1 硬伤是影视剪辑中的大忌

所谓影视剪辑中的硬伤就是技术上的失误和逻辑的混淆。比如,在—个镜头中,一个人的戒指明明戴在食指上,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时,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又戴在了中指上。再如,几个连续的推拉镜头、同方向连续旋转的镜头,穿帮镜头、镜头焦点不真实或字幕出现失误等,若非剧情的需要,能够很明显察觉出错误的地方都是影视中硬伤。

2 确保风格统一,节奏协调

通常观众在对影片进行观看时,大部分的影片都呈现出前后不协调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并非同一技术人员操作。不论具体原因为何,所呈现出的影视效果都在观众的心中大打折扣。若想让影片的风格始终如一,就必须从影片的运作方法和处理方式下功夫。

协调性在影视剪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剪辑时应做好内在节奏合同步协调工作。能够将观众的观看习惯、视觉感官需求和对故事情急的期望等一致被称为是同步。观众对影片的观赏过程同时也是满足观众关上需求的过程。这种满足并非是填鸭子式的填充,而是根据某种规律和节奏对观众的吸引和满足。

3 音乐背景要处理妥当

在进行影片剪辑时,技术人员会选择优美的音乐插入其中,增加影片的美感、和生动性。一部原本平淡无奇的影片,可能会因为一段音乐的插入而显得更加吸引人,好的音乐可以很好地将影片拍摄时的瑕疵等进行遮掩。因此,在节目进行编排过后在选择是否使用配乐既可。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仅仅是在影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且不能在节目中喧宾夺主。在音乐的选择上,因根据整部影片的风格特色进行筛选,且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进行强行插入不同风格的音乐。

4 影音分离及连戏问题

一般来说,观众对于声音和画面剪辑点不平行的方式所作出的反应还是很好地,例如当镜头切换时对白还再继续等。笔者认为,剪辑时将影片剪辑的越真实越贴近生活越好,例如说当声音先进入,画面在出来,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先听见声音才会去看声音的来源(声音先进),例如当A对B说话时,人们往往会先注意B,在看到B的反应(画面先进),这种影音分离的剪辑技术方法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相像,因此整部影片在看起来也会觉得比较流畅。

5“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

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6 结语

文章就影视节目中制作时的一些技巧及知识进行了归纳。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在影视节目后期中,一些特效设计和剪辑手法都附带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高科技色彩,从电视节目上来看,针对影视后期中,不管是剪辑技术还是特效设计都有再进一步的空间,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能够成为我们对节目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辅助工具,从而对影视后期剪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在众多影视后期制作中,由视觉、声音等素材进行分解、组合和编辑后形成节目的过程被称为是影视剪辑。在视频剪辑中对不同镜头间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处理是最为基础的操作。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影视剪辑过程中的技术和技巧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剪辑技巧,影视后期,制作,流程

参考文献

[1]马保生.试论影视剪辑工作的创造性与局限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陈飞.影视剪辑中声音、画面与剪辑节奏之间的相互影响[J].科技信息,2011(20).

[3]甄幼萱.浅谈影视画面编辑[J].科技创业,2010(7).

[4]张岩.影视剪辑节奏的表现形式探究卟新闻传播,2009(8).

[5]张星.论影视宣传片的剪辑与创意[J].新闻爱好者,2010(3).

影视动画剪辑 篇2

一、课程名称

1、课程名称:《影视实践》

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因此,课程内容不但涉及影视导演和剪辑有关的基础理论,还有具体的视听元素的特性以及作用;影视作为时空综合艺术在时空结构方面的特性。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结合影视示例讲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影视剪辑所涉及的视听元素有明确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初步掌握影视在叙事表意方面的独特性,能进行视听元素非叙事性的剪辑。对导演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具备导演的整体思维能力。

2、与相关课程衔接:《艺术概论》、《影视画面剪辑》、《电视制作技术》

3、教学方式:课堂理论教学与影视作品观摩、分析及讨论相结合

4、考试方式:书面考试(期末考试)50%,期中考试30%,平时作业、讨论20%

5、实验、实习、作业::课后思考题、作品观摩、分析、讨论

6、教材:《电视剪辑艺术》姚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7、参考书:《电影语言》法 马赛尔.马尔丹,中国电影出版社、《影视导演基础知识》王心语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视听语言》宋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影视剪辑概述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一、二节内容,掌握第三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剪辑

教学难点:剪辑观念的发展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影视剪辑的诞生与发展

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

三、“动作剪辑”时期:具体的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

四、“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全面颠覆与重构 第二节 如何理解剪辑

影视剪辑应该分成三个层面来认识:一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二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段落;三是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

第三节 剪辑: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 一、一般认为单个镜头是不具备独立叙事和表意功能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的

二、镜头组接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意义

三、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镜头画面的分切与组合打破了现实时空的制约,创造出新的银幕时空

四、剪辑是确立节目风格和创造者艺术个性的必要手段

第二章、影视剪辑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一、二节内容,掌握第三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幻觉

教学难点:剪辑的心理依据

三、授课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幻觉:剪辑的视觉生理基础

一、静→动的幻觉

1、视觉暂留

2、似动现象

二、平面→立体的幻觉 第二节、剪辑中的完形法则

完形法则之一:合拢性;完形法则之二:连续性;完形法则之三:相似性;完形法则之四:共同归结;完形法则之五:接近性 第三节 剪辑的心理依据

一、人们总是习惯将事物进行对列、比较从而产生定向的联想和概括

二、人们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

三、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时,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被好奇的内心要求和客观事物本身所吸引,而不断改变着方向和距离的

四、人们观察事物在一定时间内总是带有一致的眼光

第四节 视听语言的形态特征 一)视听语言的特点

1、纪实性:照相和影视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都采用半自动化机械来复制现实,以光波、声波形式来纪录生活的真实图景。

2、幻觉性:幻觉性首先来源于我们先前提到的似动现象、视觉暂留原理和心理补偿机制,因此电影银幕上运动着的影像不完全是在银幕上完成的,而是在观众主动的心理参与下在观众的脑海中完成的。二)影视表意的特点

1、游离性:一部影片完全不同于一套符号和象征体系。它们不仅仅像词汇那样的符号,而首先是物象,是具体的现实。

2、创造性:视听语言是对无穷大千世界和纷繁万象的具体再现,所以视听语言的数量是无穷的。

三、视听思维特性

1、形象化的表现

2、形象化暗示

第五节、视听语言的构成

一、视觉元素的构成

1、构图

2、角度

3、景别

4、景深(焦距)

5、运动

6、光线

7、色彩

二、听觉元素的构成

1、人声

2、音乐

3、音响

第三章、影视表意与剪辑 第一节、景别的剪辑规则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景别定义和不同景别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景别的组接规则

教学难点:景别在影视剪辑中的意义

三、授课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景别的定义

二、景别的划分

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人为标准划分的景别较为通行。

三、各类景别的特点

四、景别在影视剪辑中的意义

1、不同的景别表意重点不同

2、不同的景别情绪感染力不同

3、不同的景别节奏不同

五、景别的组接规则

1、依据:叙述清晰、视觉流畅、情绪气氛

2、景别变化的意义

A、一个叙述段落中不同景别镜头的安排

B、整部片中各种景别的关系以及形成的节奏

3、规则

A、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完整的、有层次的表现一个事件

B、合理安排景别以获得视觉上的流畅,同主体、同机位的情况下,景别要有明显的变化 C、同类景别组接获得积累的效果,主体不同,主题一致 D、两极景别组接:对比,震惊,时空的转换 E、代替不宜或不用出现的内容 F、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六、如何补救同主体、同机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

1、闪白

2、插入反应镜头

3、插入和上下镜头有关的空镜头

第二节、角度与视点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角度和视点的定义和不同作用

二、教学重点:角度

教学难点:视点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1、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的作用。、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

摄影机的角度还是构成影片视点的重要元素。摄影机首先是作为观众眼睛的替代者——客观视点,然后才是剧中人物的视点——主观视点。第三节、光线的剪辑规则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光线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和一般剪辑规则

二、教学重点:光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剪辑中光线的运用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光线的作用

1、表现不同的时空感觉。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光线是不一样的。

2、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映。

3、突出画面的重点。利用明暗反常,以暗衬明,或以明衬暗。

4、表意象征。

5、光与影。有光就有影,有时,影子需要消除,但更多的时刻,影子可以成为有利的造型因素。在表现气氛、表现画外空间,构图等方面都具有作用。

二、剪辑中光线的运用

1、前后镜头光线的匹配,影调的和谐。光线的强弱、方向,影调的大小,形状。

2、用光线表现时空的变化

三、光线衔接的两种方法

1、传统观念:强调演员的表演,对镜头的光线进行认为处理,使人物皮肤固有色正确再现,2、自然光效法,保留真实的、自然的光线效果

第四节、色彩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和一般剪辑规则

二、教学重点:色彩的作用

教学难点:剪辑中色彩的运用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色彩基本知识

色彩由明度、色调(色相)、色饱和度(又称为彩度或色纯度、色度)三要素构成。三基色原理

二、色彩的审美心理

色彩在影视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色彩的存在使得影视对现实的再现更为真实、准确,而且,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心理反映,可以起到不同的审美效果。

三、色彩剪辑的一般规则

1、根据内容和主题,确立整个节目画面的基本色调。

2、整体色彩一般因尽量简洁,单纯又要注意形成色彩的重音,以助于主题内容的突出。

3、色彩运用的风格和作品的风格要一致。

4、镜头之间色彩的搭配要根据所传递视觉信息的要求来确定。

5、剪辑时要考虑色彩的位置和面积的匹配。第五节、运动镜头的剪辑规则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运动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和一般剪辑规则

二、教学重点:运动的类型

教学难点:运动镜头的剪辑处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基本规则:动接动、静接静

一、消失剪接:

二、封挡切换

三、出画、入画

四、动作的分解 镜头运动

一、固定镜头

1、镜头内主体不动:只考虑镜头的长度

2、镜头内主体运动:同上

二、运动镜头

1、前后镜头的运动相同、运动方向相同或相似

2、前后镜头的运动相同、运动方向相反

3、运动方式不同的一组运动镜头

三、如果固定镜头内主体连接

1、如果固定镜头内主体静止,运动镜头保留落幅和起幅

2、如果如果固定镜头内主体有内在逻辑联系,可以不考虑动静问题

四、镜头内外都有运动

1、镜头内外都有运动的镜头,连接镜头的主体运动,不管任何情况都用“动接动”

2、镜头内外都有运动的镜头,连接镜头的主体静止,不管任何情况都用“静接静”

第四章 影视剪辑中的时间与空间 第一节 画框与构图

一、教学要求:理解影视剪辑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以及时空结构

二、教学重点:画框

教学难点:构图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 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二、画框与构图 一 画框

1、画框的概念

2、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二 构图

1、构图的概念

2、构图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 蒙太奇的时空观念

一、教学要求:理解影视剪辑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以及时空结构

二、教学重点:蒙太奇观念

教学难点:蒙太奇的功能和分类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蒙太奇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史

二、产生依据

1、符合人们视觉感受的规律。

2、符合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人们思想活动中联想的习惯。

3、符合艺术对生活反映的要求。

三、理论核心 用剪辑创造时空 A、用不同的空间片段营造一个统一的空间 B、一段对话,配上几个不同的空间,会使观众产生空间之间是有联系的幻觉 C、局部空间的组合表现完整的空间

四、蒙太奇的功能和分类 蒙太奇的艺术功能

1、选择、概括和集中

2、引导注意力,激发联想

3、创造独特的影视空间和时间

4、形成不同的节奏

5、组合、综合各种元素

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蒙太奇的类型

1、叙事:顺序、倒叙、插叙、平行

2、表意:象征、对比、并列、交叉 第三节 长镜头与场面调度

一、教学要求:理解长镜头的时间与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长镜头观念

教学难点:场面调度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长镜头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

二、巴赞和长镜头理论 A现实主义美学体系

B长镜头的优势和时空特征 三.场面调度 一 场面调度

(一)场面调度的概念

(二)场面调度与空间 二 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

(一)演员的调度

(二)摄影机的调度

(三)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 第四节、影视时间

一、教学要求:理解影视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影视时间的类型

教学难点:影视时间的处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影视的时间

二、时间类型:物理时间:实际播出时间。情节时间:内容显示的时间。心理时间:感知意义的时间和观众的时间感觉

三、对影视时间不同的处理导致三者的关系不同 压缩:物理时间小于情节时间 延长:物理时间大于情节时间

停滞:情节时间停止,物理时间延续 第五节、影视空间

一、教学要求:理解影视空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影视空间的特点

教学难点:形成画外空间的手段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影视空间

二、影视空间的特点

幻觉的空间。视听的空间。时间化的空间。

画外空间。影视空间=画内空间+画外空间 形成画外空间的手段

三、空间设置与空间关系

观众对单个镜头空间的感知是通过:

1、各种方向上的物件、人物的空间设置与安排

2、物体所占据的体积和质感

3、摄影机和拍摄对象的运动

4、各种视听元素在纵深、横向、上下空间的调度来实现的 第五章 影视剪辑中的声音处理

一、教学要求:理解影视声音的构成

二、教学重点:影视声音

教学难点:影视声画关系的处理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声音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声音的分类

影视中的声音由以下组成:有声语言,包括对话、旁白(解说)、独白;音乐、音响。

三、声画关系的处理

第六章 影视导演基础(本章为选上内容)

一、教学要求:了解影视导演的基本工作和要求

二、教学重点:导演的任务和素养、导演和电影风格、分镜头稿本的写作

教学难点:分镜头稿本的写作

三、授课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一、导演的任务和素养

二、导演构思

三、导演对细节的处理

四、导演和电影风格

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 篇3

[关键词]影视广告剪辑创意

当今的影视广告制作大多需要依靠数码技术手段来实现。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和发展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创意,并影响到最终效果。计算机是人类发明制造的物质存在,虽然它依赖于人的灵性和感性来发挥作用,但程序语言的复杂运算能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美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创新。

影视广告作品的后期工作极其重要,常常决定一部片子的命运,尤其是剪辑这一环。影视广告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的,神奇的事情往往发生在剪辑台上。有时候好的剪辑能使一部片子起死回生,而平庸的剪辑也会使好端端的片子大伤元气,甚至完全葬送前期的辛劳。从世界影视艺术作品和广告作品的发展趋势上看,一部作品在后期作业所占比重大有增加之势,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影视创作后期作业的研究与探讨很有意义。

一、特技动画可以使影视广告更具视觉冲击力

最尖端的数码技术成果常常最先在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中被尝试并得到体现,然后再反射到影视广告的特技特效中。影视广告必须依靠电脑完成后期剪辑合成以及特效的制作,现在已鲜有不运用数码技术手段而制作出的影视广告。金光闪闪、来回飞舞的发光字,牙膏广告中特别亮白的牙齿,护肤用品中特别光洁的皮肤,美发用品中飞舞的羽毛状的发丝,除了摄像师精心的化妆与布光以外,强大的技术支持对于影视广告创意的精确实现也十分必要,这一点更会影响到广告的艺术质量和制作成本。音频的编辑制作、视频剪辑、特效合成、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二维卡通动画,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为广告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形式和风格手段。根据广告主题的表现诉求,可以营造出梦幻般的神奇氛围来刺激打动潜在的消费者。影视特效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官体验,特别是三维虚拟动画,为广告表现注入了生命活力。虚拟的卡通形象与场景被大量使用,虚拟出来的声光电效果比真实的还要好,并且容易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参数控制来改变效果。现代影视广告在娱乐性和新奇性方面下足了功夫。追逐最新的技术特效、创造崭新的视觉效果可以使广告的吸引力和冲击力更强

特技动画首先是“画”。但与纯绘画不同之处在于是活动的连续画面,特技动画设计师在设计影视广告作品时,对动画的画面构图、色彩、光线等方面应该体现出“画”的精致和富有美感的特点。写实的手法应明确严谨:几何造型、图示相结合要逻辑清晰、抽象能力强;拟人手法应使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写意的手法则能够象征性的说明道理,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视觉的冲击。

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的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是一种夸张的漫画形式,制作时在符台规律,自然流畅的基础上将其动作简化,然后加入特技手段,运用到作品之中。这就要求特技动画的设计师要熟练掌握表现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并能提炼出重点,如果设计师按普通动画片制作,在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就显得苍白,缺乏应有的魅力。另外,广告作品时间有限,其中的特技动画高度浓缩,设计师对动画主体的形态、速度等方面都要适当放大或缩小,有些作品的动画主体还赋有情绪,设计时还应考虑到调动观众的心理。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夸张的动作举指和神态,而观众也期待着这种表现形式。设计师在特技动画的造型和动作上只要是合理的设计、精心制作,祛除斧痕刀迹,就可以提高广告作品的艺术效果。

特技动画的应用必须与广告作品的内容和谐统一。任何作品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影视广告作品也不例外,特技动画也是影视广告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追求新的软件工具以及美的造型和和谐的动作运律最终都是为广告内容服务的。

特技动画设计师在创作时应将动画的背景画面、动画的主体、特技合成、音效等按广告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并同非动画部分有机的结合,形成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形神互济、和谐统一,才能显示出广告作品的艺术效果。在《六味地黄丸》的广告作品中,前15秒完全是特技动画,将药品的功效诠释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易接受,作品后10秒是在动画画面上叠加了影星张国立,寥寥数语对药品加以肯定并对九芝堂这个老字号再一次重申,整个作品浑然一体,摆脱了以往明星由头至尾的单调说教,特技动画的设计和药品的功能效果巧妙的结合,特技动画和人物自然的衔接并同广告总体内容相辅相成。整个广告作品让观众感受到的是用特技动画和人物来阐述药品内容,而不是用内容来展示特技动画的手段和技巧。

在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实际上就成了依附于“广告”的动画,它运用特技手段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最透彻、最省力、最准确地了解广告的内容,并以其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观众,征服观众,从而加快了广告的传播速度,使广告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影视广告发展到今天也越来越离不开特技动画这个特殊的伙伴,可以说特技动画为影视广告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而影视广告也为特技动画提供了施展艺术魅力的空间。随着广告行业和IT行业的发展,两者的“互动关系”将更加交融和增强。

虽然设备与技术投入的确可以使画面更精美、视觉更愉悦,但是也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可以说是无止境的,而且越是新潮的东西过时褪色也越快。因此,需要巧妙而有效地使用各种技术效果来提升品位和降低成本。特效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而到处泛滥,自然是乏善可陈,毫无新意。

二、影视广告的本质和文化特征

广告的本质并不是艺术而是传播信息。广告的定义是有偿的责任的信息传达活动。也就是广告的出发点不是艺术而是传播,但好的广告却是艺术品。

影视剪辑技巧之我见 篇4

一、首先解决“没的看”“不好看”的问题

“没的看”指的是没有好的画面可以看。“不好看”指的是影视画面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这除了素材选择上的问题之外, 就是剪辑技巧的问题。由于剪辑节奏拖沓等问题, 造成观众视觉疲劳, 使人们不愿意看。影视作品本来就是让人们通过“看”和“听”进行欣赏, 在娱乐中把信息传达给人们, 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因此, 影视作品首先是要吸引住观众的眼球。用眼睛看是人们最基本的审美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人都有审美的愿望。而“运动”又是最美的看点。影视作品就是把生活中“运动的美”纪录下来, 还原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光影”。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根据人们记忆中的“视听经验”来再次享受生活, 享受艺术。所以, 影视作品不仅要让人们一看就懂, 还要让人们记得住,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 单靠拍摄技术是不好完成的, 还必须抓好剪辑这个关键环节。

比如室内场景里的开门、关门动作, 前一个画面中能听到开门声, 下一个画面门已开了。有的是上一个画面门只关一半, 下一个画面只出现关门声。在外景中, 人和汽车也同样是入一半或出一半。但给观众的感觉是完整的。这就是一种巧妙的剪辑。因为开门、关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 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全过程。可以用声音和画面的巧妙配合来完成一个动作, 而让人感到很连贯。外景中的人和汽车也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让人觉得汽车出去了, 也是因为剪时的巧妙安排造成的。但是要掌握这样的剪辑技巧并非一件易事。这就需要在学会了一般技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再学习如何从感觉入手, 逐步掌握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的巧妙配合。

二、在影视剪辑中要注重画面的连贯性

在影视剪辑工作中, 一般要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统领, 简言之就是要用镜头来给人们讲故事。通过剪辑进一步发挥影像

制作一部30分钟的片子:

用时——1个月。

人员——4—5人

优势:全数字化制作;低成本, 高品质;简流程、高效率;宽口径, 多领域;可实现多种艺术风格动画制作。科学的结合了二维和三维的动画技术。

通过以上的比对, 可以看到无纸动画制作的流程要比传统的二维和三维动画流程简洁、科学, 而且在制作人员数量上至少可以减少五倍以上。在这个全球节约成本的时代, 无纸动画制作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品质的技术, 是动画产业必需研发的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平台。

绘声绘色的记录和再现功能, 给人们以逼真感和符合生活逻辑感。因此在画面和声音的组接处理上, 必须符合人们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符合生活的逻辑, 思维的逻辑, 以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在景别的变化上,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远景、全景、近景、特写等画面衔接的技巧, 并注意画面中的主体动作的连贯性, 使拍摄的画面和声音更顺畅更简洁。比如剪辑一个动作时, 经常采取掐头去尾的方法, 动作过程虽然已经不是完整的了, 但给观众的印象动作却是完整的。

影视剪辑的实践告诉我们,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 如果能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是在连接两个相似的镜头时, 要注意其中加上一个反差大的画面。 (二) 是连续的镜头和若干场面成段的剪辑时, 要让人们在许多镜头中感受到其中的连续性, 让其有顺畅感。 (三) 是解决好信息量与画面长度的关系。如果每一个画面的时间都一样长, 节奏感相同, 很多时候就会使观赏者产生乏味感。显然, 近镜头场面小信息量少, 观众能够较快的看清楚画面中的内容, 而长镜头场面大包涵的信息量大, 各个方面的信息都会传达给观众, 因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 (四) 是画面组接要遵循动静的衔接变化原则。动接动, 静接静。组接的时长要根据表达的内容、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 还要注意画面构图、亮度、对比度、色彩等因素。不能让人感到生硬的突然变化和画面的不连贯。

三、在影视剪辑中要注重画面对感官的刺激

视频剪辑实践还告诉我们,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还应注意光波和声波对人感官的刺激。感觉是人们认识各种事物的开端, 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和人的心理活动的接触点。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正像某物品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 我们的视觉反映了它的颜色和形状, 并且把这个属性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我们仅仅只是知道了某物品的这个属性, 但不知它的意义, 不知道它是什么。只有当味觉反映了某物品的味道, 触觉反映了某物品的质感、温度、重量, 听觉反映了某物品的声音之后, 才会对某物品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这就是知觉。

知觉不同于感觉, 知觉受感觉的影响, 还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记忆表象。这是一个感知认识过程。而光波和声波对人感官的刺激是这个感知认识过程的开端。影视画面中的极远景、大远景、小远景、半远景、大全景、小全景、中景、半身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不同的画面, 人物各种动作和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 以及摄影、摄像机的运动都会对人的感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不论是为了展现事件, 还是为了加强艺术表现力与情绪感染力, 都要注意光波和声波对人感官的刺激。

总之, 动画片制作的技术创新是个复杂的体系的建立, 必须通过对无纸数字技术和传统动画原理的充分了解和整合, 对动画制作流程中涉及的各种软件应用做充分的技术实验测试和相关的结合性兼容性分析, 选择合理科学的软件组成体系, 只有实施技术创新, 才能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控制和市场机会中获得平衡点。

作者简介:

影视动画剪辑 篇5

1.打开“剪辑管理器”窗口,在收藏集列表框中选中所要操作的图片对象所在的收藏集文件夹。

2.在右侧文件显示框中找到要添加关键词的图片。单击右键,执行“编辑关键词”,打开“关键词”对话框,

3.在“关键词”框中输入要为该图片所设的新关键词。

4.单击“添加”按钮将关键词加入下面的列表框。用相同的方法可继续加入新关键词。在“当前剪辑的关键词”列表中选择关键词,还可以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5.如果只需对一张图片添加关键词,执行上面的操作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保存并退出对话框。如果要对许多图片操作,可单击“应用”按钮,然后在对话框左侧单击“上一张”或“下一张”按钮寻找下一个要添加关键词的图片(如果不“应用”,将弹出询问框,提示保存修改)。

6.单击“确定”按钮。

具体操作的动画演示过程如下:

影视动画剪辑 篇6

【关键词】剪辑,艺技意,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普遍发现,同学们的剪辑技术过硬,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进一步地探索能力或者说对剪辑的创意思维的体现却几乎为零。《影视后期剪辑》是影视专业的核心课程。影视作品从剧本到成片,可以说剪辑是最终的艺术再造。剪辑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甚至导演也会大胆放手让剪辑师自主操刀。当然,要成为一名剪辑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的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改革中,应该如何让同学们们从理论到实操,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创意思维的剪辑工作者。我们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加强创意思维训练的艺·技·意互渗互补的教学方法。并在14级新生中实践,初步得到成效。

一、培养为“剪糊匠”而非“剪辑师”的原因分析

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教学的发现,我们认为培养效果的不足,是影视剪辑课程没有很好的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

1.1剪辑创意思维的缺乏首先来源于剪辑艺术修养的缺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被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定位为“剪糊匠”的在校学生或者已毕业学生,对电影剪辑历史中的重大人物和重要理论知之甚少。

在理论匮乏的前提下,我们又如何能够要求他们剪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创意作品?

1.2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拒绝枯燥的理论讲解

在过去的課程设计中,我们从未忽略过对剪辑理论的解读。不过,在课程安排中,要么把理论与实践分为课程的两个部分,先把理论部分讲解完成后,进入实践。要么是两门课程,先学理论,然后再是单独的剪辑软件学习。由于高职类学生急于动手的普遍性,往往会屏蔽掉理论。因为,他们当中要么觉得理论不够重要,要么在看不见自己掌握剪辑技术效果的情况下,听得昏昏欲睡。

1.3学生们往往满足于会剪、能剪,缺乏思考

看着视频是怎么在软件中一点点被裁剪出来,加字幕,配音乐音效,同学们往往欣喜于此也止步于此。在校学生虽然经常参与一些实践项目,但由于是初学者,项目的负责人自然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期望,也就是按要求剪辑就好。慢慢的,同学们在无形中就冠以了“剪糊匠”的称谓而不自知,对学长、老师的告诫也无动于衷。

因此,一个剪辑从业者满足于自己会剪、能剪的阶段,而毫无独立思考,又何谈创意呢?

二、抓住方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学生学习的成败,是由我来决定的。”那么以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如何训练他们在剪辑中的创意思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的难点。

2.1把枯燥的理论,设计得鲜活起来

我们为何不针对高职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相信他们,放手他们?我们一味的压抑克制他们的好奇,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忽略了他们善于自我表现,看重短期学习成绩的特点。

因此,无论是灌输式的传授理论,还是项目教学中相对的理论弱化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只有自发自主的学习,效果才是显著的。

2.2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让学生思考起来

技术是实现艺术效果的手段,在剪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剪辑工作者的武器。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去实现艺术效果,可是自己却想不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又会怎样?这将是训练他们,培养他们创意思维的过程。

三、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创意点

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以下简称艺·技·意教学法)就是帮助教师在高职剪辑课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轻松有趣,教与学身份的改变,学习者高度参与等,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意思维意识的目的。

3.1艺·技·意教学法的含义

艺·技·意教学法就是把电影剪辑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产生的重要理论,作为艺术修养的积淀部分,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实践剪辑效果的技术处理的能力部分,把每个模块中的剪辑手法进行逆向或者发散思维作为创意思维部分。三者结合贯通在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中。

3.2艺·技·意教学法的创新点

3.2.1运用在实践课程中的,艺术修养、技术完成与创意思维融会贯通的一套教学方法。既改善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又能从艺术修养的培养入手,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

3.2.2每一个模块我们都按照艺·技·意的模式,训练学生从艺术理论的掌握,技术手段的实现,创意思维的激发,这套由任务驱动的循环上升的教学模式设计,本生就是从正、反向不断刺激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创意的方法,并且有效。

3.2.3以自主学习为“引擎”,以任务完成为“检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在自主学习中的资料搜集,历史人物的了解过程来积淀理论知识,在自己不断出现的理解错误或者操作失误中进行反思。最后在单元任务的完成中,纠正偏差,加深印象,激发创意。

3.2.4教学设计中专门安排了创意思维训练模块。通过“环境、资源、”等方面不同视角的认识来刺激创意。从认识上改变学生墨守陈规的惯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方法如:头脑风暴等。

四、艺·技·意教学法模块设计

从教学模块设计(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以每一个基础知识点为中心,通过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展开学习。

4.1教学内容包括了剪辑的历史、人物、重要思想以及剪辑原则和技巧等。

4.2案例选择上涵盖了影视作品的各种类型,包括:电影、纪录片、宣传片、短片、影视广告等。

4.3课时分配中,艺术修养与自主学习获得更多。

4.4将艺术修养、技术操作、创意思维贯彻到了教学内容中,起到了互渗互补的作业。

五、艺·技·意模式下的教法与学法

我们从过去的注重剪辑软件的教学转化为注重拓展学生创意思维的教学,我们从案例学习经典,从经典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意。

我们参考德国职业教育个人化学习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了艺·技·意教学法的五个阶段:自主学——分享学——引导学——检验学——发散学。

5.1 自主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提前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出不同的提示。

5.2 分享学习成果阶段

利用学生好奇、好表达、好鼓励的特点,安排他们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养成相互学习、讨论、思考的习惯。

5.3 引导学生学习阶段

通过学生自发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答案之后,教师作为引导,要梳理知识点,解答疑惑,强调重点。

5.4 检验学习效果阶段

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的重点。学生有没有掌握,这是关键的阶段。我们会布置新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观察,解答,指导。目标是要纠正学生自学阶段的偏差,解开之前的疑惑,熟练掌握知识点与技能操作要点。

5.5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就是我们的创意训练阶段。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我们通过展示相关的有趣视频,和不断的提问来刺激学生的思考,激发创意。

我们布置新的任务,开放式任务,没有标准,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做。

这五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学习过程(如图2)。学生不断的接到任务去自主学习,在检验阶段得到提高,并在发散阶段得以创新运用。

图2 循环上升的学习法

六、结语

艺·技·意教学法改善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学习形式和注重软件学习的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实践,引导他们思考,允许他们出错,激励他们想象,在艺术修养上得到积淀,从检验与思考中不断进步。

艺·技·意教学法已经在14级同学的《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中实践。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愿意去思考,并在课程结束时收获很多。

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

(项目来源: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课题编号:BK2014B02)

参考文献:

[1](美)蒂娜·齐莉格.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龚春燕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周新霞. 《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5](美)Gael Chandler(盖尔 ·钱德尔).《电影剪辑——电影人和影迷必须了解的大师剪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6]姚争.《电视剪辑艺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美)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8]张天琪.《Premiere Pro CS5.5案例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浅析影视剪辑特效课程教学 篇7

一、影视剪辑特效基础教学环节被忽视的原因及对策

1. 现在高校在开设影视教学的同时存在一定的误区, 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时, 只认为动画是动画, 电影是电影。

然而动画的学习, 并不是把精力放放到“画”上面来就可以了, 只注重画画的功底, 而把一些重要影视基础课沦无情剔除出教学计划。这完全是一种对动画教学的片面做法, 可以会影响学生未来对于动画的看法。同时, 学生进行四年的学习, 必须把所学到的专业进行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独立创作一部动画影片, 以检验在学校里所学到知识的成绩及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要创作一部完整的影片需要将成千上万张动画剪辑组合而成, 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影视知识和技术。画是基础条件, 但这只是前提。没有一定的专业影视知识, 根本不可能把影、音、剪完全体现出来。影视基础教学中的电影语言语法、电影的音响与音效, 主要研究的就是构成动画电影声、画这两个要素, 而电影的分镜头设计和剪辑原理, 是保证动画电影叙事顺畅准确所必修的两门课程。所以, 在动画专业影视剪辑课程里, 必须让学生深刻领会“画”与“电影”关系, 加强课程的专业知识的教学力度, 不能一味的抄袭教学, 这会误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

2. 在教影视编辑教学课程时应让学生明白三种关系: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主创与协创的关系, “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学生在创作时, 必须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文件修养, 同时要对软件有一定能力, 如果不能把软件技巧学会, 就不可能把想要的效果完全表现出来。同时需要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主创方面的培养, 学会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力。

3. 动画专业的教学大纲应该按照当地学生的情况而制定。

很多学校在开设动画专业影视剪辑课程时, 忽视了学校的教学条件, 直接抄袭别的学校的教学大纲。有的院校干脆沿用以往其他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 展开教学, 这很难适应自身的教学要求。此外, 影视编辑课程在整个动画教学体系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需求, 学生只能学到影视课程中一点基础, 很难达到公司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笔者认为,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适当加大影视特效的课程, 以此提高学生对影视创新的能力, 使之适应公司高要求。同时, 学校应给予教师和课程更大的自由性, 不能一味的着重上下课时间和教室的固定性, 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创新性思维和学习的欲望。

二、在影视后期特效教学方法:

(1) 平时教学过程时, 让企业的一些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 实行项目个体化, 把影视剪辑中相关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将课程教学具体化, 学生学习理解化。同时注重学生各方面影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个各阶段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 要用简单实用的实例来讲解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全方位的得到知识的结叠。

(2) 在课程设置上, 应该与企业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 将学历教育与企业需求人才培训相结合, 学用结合, 活学活用, 即学即用。

(3) 每年应该调研影视方面的市场需求, 要把技术和艺术同时开展, 两者不能分开, 注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4) 学生在实际应用时, 尽量提供真实仿真的实习环境和场所, 使学生在一个仿真实的环境中熟悉整个创作过程。如果有条件可以学生到公司去实践, 让学生在企业里有充分的认识, 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2.1教学中的案例准备。教师必须提前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内容上准备和案例制作, 书上的或是网上下载都可以。当然在选取案例时要符合以下几条原则: (1) 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应该和教学目的相结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有统一性,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 能启发学生思考。因此, 应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 (3) 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性。影视特效的案例很多, 在选择时必须进行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4)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选择好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在注意力, 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 促使学生不断思考, 调动学习积极性。

2.2呈现案例。案例可以作为导语, 使学生能很快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例如, 在讲解文字动画时, 先给学生播放一个用文字动画制作的案例:黑客帝国文字特效, 看着屏幕上文字无机的变化, 他们很快被吸引了, 急切地想知道这是怎样完成的, 在学生的疑问和探求中, 导入新课就水到渠成。

2.3分组进行讨论。影视特效需要一定的合作性, 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的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变动自己位置, 成为一位促进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在多方面展再他们的能力机会, 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其他学生的建议, 增加理解性和掌握度, 同时提升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拿到一个《创新故事》的案例时, 先展示案例, 然后, 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1) 设计主体Logo标识? (2) 如何寻找素材? (3) 制作三维?搭建分镜? (4) 客户审核? (5) 整理镜头?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6) 制作成品?确定问题后,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结论

案例教学法可以全面的让学生在学习放在主体地位,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自主性的发展, 在逻辑思维进一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又可以作为一个决策者, 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 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最终的效果是不确定的、多变的, 学生可以不拘常规的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创作, 进行不同方向推测和猜想, 想法和实践进行变通, 创新思维得发开发。使学生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

摘要:影视剪辑特效编辑课程在动画和广告二个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教好影视剪辑特效课程, 必须根据影视特效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且运用影视编辑的奇妙特点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影视剪辑,编辑,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影视动画影片分析》,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

浅析动画电影的画面剪辑艺术 篇8

(一)动画电影定义

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采用绘画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环境。传统意义中的动画电影是指采用技术控制的动态的画面。文章中分析的动画电影是只采用动画形式制作而成的电影,相比实景的电影,动画电影具有更加广泛的表达形式[1]。

(二)动画电影的特征

动画电影创作理念和思想与其他的电影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动画电影中采用的蒙太奇手法。

(三)概述动画剪辑

1. 动画剪辑定义。动画电影中的剪辑包括对整个故事的安排以及确定故事的演绎风格,采用转场处理各个镜头直接的联系,调整动画的节奏、时间、背景等。

2. 剪辑内容。动画剪辑主要通过对动画的分类筛选,对画面进行合理的运用。动画电影的剪辑需要考虑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造型、动画的背景以及表现手法进行缜密的安排。

3. 动画剪辑规律。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剪辑规律,画面剪接中存在合理的规律。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镜头的拼接

1. 序列和并列镜头拼接。动画电影是由一个个的镜头拼接而成的,镜头贯穿于整个作品。

2. 镜头的动态连接。在动画电影的剪辑中,镜头之间应该采用动态的连接过程,这种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用不同的角度或者景别来表现动作。

(二)剪辑在蒙太奇手法中的应用

表现型的蒙太奇通常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采取对列的表现形式,将人物或者景物进行对列,增强动画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三)剪辑在电影动画中的长镜头和节奏体现

剪辑需要控制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协调。剪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处理节奏,表达故事的思想,抒发人物的感情。

三、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的分类

动画电影有着多种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动画电影[2]。

根据动画电影的制作手法可以分为传统手工制作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根据动画的空间视觉可以将动画电影分为普通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根据动画的播放时间来看可以分为顺序播放动画和交叉时间动画。除此之外,动画电影还有许多分类,针对不同的动画电影可以运用不同的剪辑方法。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1. 定格动画的剪辑手法。定格动画是指采用逐格拍摄的手法,将场景、角色进行逐张拍摄,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目前的定格动画建立在三维技术中,通过立体的材料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拍摄,与电脑制作相比更加生动真实。

2. 传统动画中的剪辑手法。传统的动画通常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动画,是逐帧的动画。传统动画的制作是指拍摄结束之后进行动画的剪辑制作。

四、不同类型的电影中的剪辑手法

(一)表达英雄人物的动画电影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形象。

(二)梦幻类的动画电影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比例,通常将少年作为动画的主人公,且拥有奇特的经历,能够展现童真的美丽、人性的善良。

(三)动画电影中暴力电影的打斗场面较多,创作者通过将这种打斗的场面融入在影片中,结合影片的音乐和画面冲击力,能够充分地表达动画的打斗效果。这类动画通过音画结合,塑造出一个压抑、紧张的暴力场面。

(四)动画电影中的童话故事较为普遍,这类动画将童话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结合创作者的思想要求,制作出幸福、温暖的画面。

浅析影视剪辑创作中如何掌握节奏 篇9

一、影视剪辑中节奏的表现形式

以形式而言影视节奏可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 是指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而形成的节奏, 即故事情节的节奏和人物心理的节奏、内部节奏通常以戏剧动作、场面调度、人物内心活动来显示。

外部节奏, 是画面主体及镜头本身的运动所形成的节奏, 它往往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蒙太奇形式来体现。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的基础动因和表现依据。内部节奏通过外部节奏来表现, 外部节奏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内部节奏的变化。

内部节奏通过外部节奏转化为各种表现形式传达给观众, 激起观众内心相应的节奏反应而使其获得艺术的享受, 这就是影视节奏形成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 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相一致, 但有时又并不一致, 甚至相反。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节奏常以各种视听表现手段所构成, 比较容易让观众理解和认同;而内部节奏, 尤其是由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的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内部节奏, 却往往为观众所忽略和曲解。

二、影响影视剪辑中节奏的因素

影视剪辑中的节奏不是剪辑师凭空捏造, 更不是随心而欲的创作, 它遵循一定的规律, 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剪辑节奏或快或慢、或起或伏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剪辑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理解和遵循其规律, 才能更好的创作出符合人物形象和剧情需要的剪辑作品。影响剪辑节奏的因素有很多, 最主要的是情节因素、造型因素、结构因素。

1、影响影视剪辑中节奏的情节因素

首先, 影视剪辑中的情节因素在这里指的主要是人物、景物的变化, 也就是拍摄过程中人物、景物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在剪辑创作中如何选择、处理、运用这些动作, 使其形成一种符合影片剧情的节奏是剪辑人员面临的首要的课题。因此, 了解影视剪辑中的动作因素能够更好把握节奏。

人物动作主要指人物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心里动作。它们既可以独立出现, 又能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推动。

形体动作主要指人物的肢体语言, 如行走、起坐、跳跃, 还包括游泳、驾驶、操作等行为表现。例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在长期承受牢狱之苦,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监狱。在身心疲惫的他爬出散发着恶臭的下水道后, 艰难的加快步伐, 同时脱掉身上的囚衣, 与牢狱生活彻底告别。这时人物并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达, 他将双手高举仰望夜空, 在电闪雷鸣中享受久违的自由。在这里人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既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又体现出人物对自由的信仰, 使剧情达到了高潮。

语言动作主要指人物语言及与语言相配合构成的动作, 如朗读、交谈、吵嚷、倾诉、等等。语言动作既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沟通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又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景物动作是指自然的和人工制造的景、物的活动姿态与运动方式, 如日出日落、鸟飞兽走、花开花落、驾车行船等等。景物动作对于展现环境, 渲染气氛, 烘托情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剧情的意境营造也有重要作用。作为剪辑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和掌握景物动作的作用, 才能更好的把握剪辑节奏。

2、影响影视剪辑中节奏的造型因素

其次, 影视剪辑中的造型因素指的主要是在塑造人物与环境形象时运用的造型元素, 包括灯光、服装、影调等等。影视形象的塑造需要各种艺术元素的协调运用, 以及美术、化妆、道具、演员等各种造型部门的默契协作。而剪辑是造型形象的最后定型者, 因此剪辑人员应当了解其他造型部门的艺术特点, 协调各种造型元素, 努力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物造型在这里主要讨论除演员表演之外的造型因素, 主要指美术、化妆、服装等。虽然它们各有特点, 但都是根据人物在剧中的年龄、性格、外貌、职业等特征, 进行造型构思、设计和实施。美术师对人物的总体形象进行设计, 确定人物形象的基调。化妆师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设计, 突出人物的型貌特征和体态风度。服装师对人物的服饰进行设计和选择, 突出人物的性格与职业的特点。

环境造型在这里主要讨论除自然环境外的造型因素, 主要指道具、灯光、置景等。环境造型不仅要求鲜明真切, 独具特色, 气氛相宜, 而且要与影视片的风格样式完全吻合。在影视创作中, 虽然环境造型大多起着烘托陪衬的作用, 但是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剪辑人员不能忽视环境造型的作用, 应该从全局出发, 充分发挥环境造型的特殊功用, 以利于在剪辑中掌握节奏。

3、影响影视剪辑中节奏的结构因素

最后, 影视剪辑中的结构因素在这里主要指时空结构, 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它是众多结构形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无论是情节因素, 还是造型因素, 都有一个时空问题, 都与时空因素直接有关。离开了时间与空间, 情节、造型都失去了依托和根据。

总而言之, 情节、造型、结构这三个决定影视剪辑中节奏的因素, 各有特点, 又互为联系。在影视剪辑创作中, 剪辑人员必须充分联系这三个剪辑因素, 综合考虑与合理运用, 才能把握剪辑中的节奏, 创造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三、结语

总之, 影视剪辑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广泛应用于影视编辑、广告制作等领域。是在影视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 独立的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剪辑艺术的进步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节奏是整个影视作品的基础, 也是艺术情节的生命, 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层次性的、韵律性的运动过程, 运动形态, 运动节律, 又是一种独特的带有韵律美的艺术感觉, 是一种能够影响、引导、控制、激发观众注意力的情感冲击波。决定剪辑中节奏的因素有很多, 最主要的是情节因素、造型因素、结构因素。剪辑人员必须充分联系这三个剪辑因素, 综合考虑与合理运用, 才能把握剪辑中的节奏, 创造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摘要:影视剪辑艺术是在影视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 独立的出现并逐步完善的。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 影视剪辑中的节奏是整个影视作品的基础, 也是艺术情节的生命。所以讨论影视剪辑创作中如何掌握节奏, 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掌握、营造影视片的节奏, 就成为影视创作特别是影视剪辑中的重大课题。随着观众影视剧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 就要求我们在影视片的剪辑中更好的把握节奏, 这样创作出的影视作品才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剪辑创作,掌握,节奏,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傅正义, 著.实用影视剪辑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

[2]周新霞, 著.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3]傅正义, 著.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2.

[4]刘振波, 著.影视后期编辑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梁露, 著.多媒体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影视剪辑课程教学的尝试性改革 篇10

一、理论教学是实验、实践环节的基础

在改革的过程中, 应当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对理论部分教学可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变革。

(一) 剪辑理论的讲述, 以大量案例为支撑

剪辑理论部分相对比较枯燥, 因此要求教师以实际影像素材为案例, 且每个剪辑规则都有相关的实例,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理论也可以使授课更加形象深动。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经典与当下相结合, 既要有经典电影中的剪辑片段, 又要求与时俱进选取近年来学生熟悉的优秀影片。因为剪辑的理论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很多规则随着人们视听经验的丰富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所以案例必须与时俱进。

(二) 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组成小组, 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交流, 既可以资源共享又可以避免过多地重复和交叉

该课程需要一些先修课程作为基础, 如《电视摄像》、《视听语言》、《电视音乐与音响》等, 而它们与影视剪辑理论中的一些内容看似有一定的重合, 实则各自的角度和出发点存在极大差异。授课小组的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沟通, 讲授时各有侧重, 结合课程性质突出重点, 同时在授课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说明。

(三) 以分组的形式, 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剪辑前一个重要环节即挑选素材, 素材的选择需要先修课程中的大量基础知识, 把这些理论很好地运用在素材的选择上, 需要丰富的积累, 这种积累除了实际的剪辑训练外, 还可以通过拉片来提升。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两周指定一部经典电影中的片段, 让学生对其进行拉片分析和交流。实际上分析的过程, 就是学习如何选择素材, 如何寻找适当的剪辑点的过程, 通过一定分析积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剪辑的规律。另外, 每月拟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分组讲故事, 也就是文字脚本的创作, 因为这也是影视语言的组合过程, 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文字脚本的创作, 也为剪辑的实验教学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实验部分, 是对理论的实践和检验

(一) 开放实验室, 课堂实验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实验课程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熟悉和掌握操作的技巧, 然而课堂内的实验课时是有限的, 因此可以在晚上或是周末开放实验室, 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教师在讲授完实验操作后, 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利用开放时间完成指定作业, 这样既是对课堂内容很好的巩固, 也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可尝试每周安排实验员或优秀学生在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 与行业相结合, 设置独立的实验项目

通过与传媒公司、婚庆礼仪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让其在各类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具体的活动策划掌握分镜头稿本创作的流程, 提升文字稿本的画面感和实际运用性;掌握如何将前期拍摄不到位的镜头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以通过后期剪辑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学会在剪辑中如何提高效率, 如快捷键的设置;掌握多机位的剪辑方法。通过与具体行业结合的实践训练,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内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摄像剪辑的新理念,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域且有助于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管理实行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课程的主讲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由传媒公司技术总监担任, 共同负责项目的运行。校内导师负责项目组成员的日常管理, 负责剪辑相关理论的讲解及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辑技巧的实验训练, 督促学生定期参与传媒公司的实践活动。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在公司具体实践活动的安排, 针对具体的个案对学生进行全程参与式指导, 并对学生最终完成的影像作品提出指导性评价。

影视剪辑课程涉及大量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人们视听经验的不断丰富, 同时也推动剪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案例, 不断探索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学的效果;对于实验部分的教学, 通过与业界合作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课外实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弥补课内实验的缺陷,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影视剪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近年来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给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对其理论和实验环节的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 旨在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影视动画剪辑 篇11

第六届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于今年6月初启动作品征集, 面向全国影视制作机构、电视台、高等院校、独立制作人、影视爱好者等单位及个人, 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征集作品, 同时与腾讯视频合作建立了大赛专题页面, 为选手提交作品、互动交流和自我展示提供了新的平台。大赛共收到来自74家单位的240余份参赛作品参与作品初评。作品类型涵盖了专题、纪录片、综艺节目、微电影、广告、宣传片及MV等主流传播渠道中的作品, 其中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的作品类型, 首次纳入本届大赛便收到了51部作品。

8月初, 中国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会长周新霞以及业内知名剪辑师、专家、学者等11人组成评委会就初评入围的128部作品进行评审, 大赛首次采用评审系统电脑打分的方式, 最终评出制作创意奖、剪辑技术奖和视听效果奖三个单项奖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参与评审的评委表示, 本届大赛与上届相比, 除作品总数增加之外, 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首先, 本届参赛选手从高中生、大学生到专业制作人员, 年龄跨度非常大, 选手单位除学院、公司、电视台、部队之外, 很多自由职业者与个人也加入了选手的行列, 甚至有全家三口总动员的参赛选手, 这一方面说明了参与影视剪辑的人员越来越大众化、民间化,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普及剪辑理念、提高剪辑技术的必要性。大赛作品评审结果反映了我国目前影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 参赛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剪辑行业从电影、电视节目逐渐走向新媒体领域的新趋势。

8月22日的现场剪辑比赛上, 著名剪辑师张一凡、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所姚永晖所长代表主办方宣布大赛开赛, 大赛赞助商Blackmagic Design亚洲区总经理林兴为参赛选手颁发了Davinci Resolve 9调色软件套装, 20名选手进入大赛现场比赛区之后, 从主办方提供的电影《让子弹飞》、专题片《当卢浮宫遇上紫禁城》、以及7·21北京暴雨记录的素材中选择一个素材, 开始为时一天的现场剪辑竞技。8月23日, 组委会评选出了现场剪辑比赛的各个奖项, 其中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 一等奖空缺。

大赛同期举办了“中外影视制作交流活动”。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剪辑师张一凡应邀对大赛作品评比的获奖作品进行点评。活动还邀请了包括《碟中谍4》的好莱坞视频剪辑大师Evan Schiff、《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任长箴女士来到现场, 分享影视创制作中的智慧与解决方案, 大师们的精彩讲解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提问连绵不绝。

8月23日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 分别颁发了作品评审和现场剪辑的各个奖项。大赛还颁出组织奖两名, 分别由北京电视台和上海幻维数码获得。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姜文波、BIRTV组委会秘书长金英等出席了颁奖典礼。同时, 作为国内剪辑行业最大的专业赛事, 大赛得到了Blackmgic Design、HP、Avid、AJA、Wacom、金中恒等影视制作专业设备厂商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老年股骨胫骨骨折下一篇:聚氨酯胶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