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益智玩具

2024-10-17

儿童益智玩具(精选12篇)

儿童益智玩具 篇1

所谓的儿童益智玩具,就是指对儿童智力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的玩具,其实质是从玩具的功能上对玩具进行分类,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智力开发。实践表明,人的智商和情商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即通过后天的认为干预,能够让人的智商和情商得到很好地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而言,玩具的主要作用是让其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快乐,而现代社会对玩具的要求则是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并在玩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从而完成对智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互动设计理论下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要素

1、玩具的互动性

对于益智玩具的使用而言,其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互动基础之上。其中的互动在一方面体现于儿童与玩具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儿童与益智玩具创造的游戏环境中的其它角色的互动。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儿童与玩具创造的环境中的其它角色的互动,是益智玩具互动性的主要表现。通过儿童对益智玩具的探索,能够让儿童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能与其它角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儿童与其它角色的交流和互动,还能让儿童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玩具的安全性

对于任何益智玩具而言,其都必须要让儿童的安全得到保障,不能因为玩具的故障而对儿童的健康造成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尚处在发育阶段,其不能完成对外部坏境中危险的判断。所以在进行益智玩具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玩具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考虑。其中不仅是玩具的造型,还要严格挑选玩具的材质,从各方面保证玩具的安全性。

3、玩具的娱乐性

对于玩具而言,其基本功能就是为儿童带来欢乐,所有玩具的设计都必须要将娱乐性作为首要条件。从而益智玩具的名称上来看,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儿童的智力成长,但在儿童不能从益智玩具上获得快乐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完成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目的。所以,在进行益智玩具设计的时候,也必须要将娱乐性作为基本要素,让儿童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完成智力提升。

4、玩具的益智性

作为益智玩具,必须要对玩具的益智性进行深入研究,因为益智性是其却别与普通玩具的关键特征。其中首先要保证玩具的整体设计满足儿童的认知要求,主要是文字、图形和语言等多方面的认知要求;其次是玩具的整体设计必须要符合儿童全面成长的特点,避免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冲突;最后要在玩具设计的时候融入创造性、逻辑思维和独立能力培养的元素,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5、玩具的情感化

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是让儿童在同样的游戏环境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关怀,改变传统的儿童与产品间单纯的互动,而是将儿童与游戏环境中其它角色在情感上的互动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儿童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不仅能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还能通过与其它角色的情感交流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全面发展。

二、互动设计理论

互动设计是由互动体验发展而来,其以人机交互设计为基础,通过对服务或产品的设计,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简单容易。从某种角度来看,互动设计就是让具有“意识”的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得以实现。而产品的意识来源于微处理器对人操作的感知,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互动设计是多人之间的交流,或是人与多种人造物之间的交流。通过互动设计,能让技术系统、技术对象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解决,其将行为作为突破口,在人与产品互动的基础上完成对产品功能的重新定位,而将这种方式应用在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上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互动设计将人机界面作为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超越人机界面,实现了人与人造物之间的互动,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但对于互动设计在儿童益智玩具设计中的应用,其还没能获得足够的重视,所以对互动设计理论在儿童益智玩具设计中如何改变儿童与玩具之间的传统交互模式,是儿童益智玩具设计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对基于互动理论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而言,其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这样才能让儿童益智玩具设计能够尤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并真正做到开发儿童智力。其中首先要保证其易用性的原则,即儿童益智玩具的使用对儿童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将玩具的操作设计得过于复杂,保证儿童能够很容易地使用玩具;其次要坚持可用性原则,即儿童益智玩具要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让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与玩具创造环境中角色的互动,从而实现智力的提升;最后要保证可参与性原则,即将让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在精神层面上的体验作为基础,让儿童能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三、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

1、创造益智环境

对于互动设计理论下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为儿童创造一个互动的环境,并让这个环境符合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玩具的设计建立在儿童对玩具的具体要求之上。然后在将益智等特性赋予玩具,如思维能力锻炼和手脑并用等特性。这样能够让玩具为儿童营造一个气氛愉悦的环境,让儿童在进行情感交流的同时,完成对智力的提升。

2、提高用户体验层次

在传统的益智玩具设计中,其主要关注儿童与产品间的单一体验,限制了儿童与游戏外界环境的交流,对儿童的全面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主要就是改变儿童与产品这种单一的体验,将儿童在产品营造的环境中的体验作为重点。这样不仅能让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还能让儿童的游戏体验更加全面。

3、创设游戏互动情景

在进行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玩具的主题和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儿童创造能够进行互动的不同情景,从而让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不同的体验。而对于互动设计理论下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有新意的体验情景是其设计的核心,这样能够在保证儿童情感体验的同时,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

4、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要首先考虑安全问题,必须保证材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无负面影响,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玩具的安全性还要求玩具的造型符合安全使用标准,不能带有尖角等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形状。另外,选择材料的时候尽量要保证材料的可回收性,在玩具损坏或因儿童年龄增长导致玩具失去使用性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对玩具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四、讨论与建议

在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的流行趋势下,互动模式下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突破传统的玩具设计方式,着重对儿童与玩具营造游戏环境的互动上进行探索,提高了儿童的体验层次,促进了儿童与外界的交流,对儿童身心发展和顺利步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对儿童的成长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对于儿童来说,成长过程中玩具是必不可少的,家长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借助玩具来让儿童更好地成长。而益智类玩具对儿童的智力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其逐渐成为家长们亲睐的玩具类型。而随着家长们对益智类玩具的要求不断增加,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逐渐成为玩具设计的主流。本文将针对益智类玩具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儿童益智类玩具设计的要素,并探讨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

关键词:互动设计理论,儿童益智,玩具设计

参考文献

[1]庄耘.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秦海彬.交互设计理念下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3]杨华,王乐.儿童益智玩具的体验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14:64-66+70.

[4]邢冰洁.儿童益智玩具的互动性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

[5]郭黎艳.儿童益智玩具的交互设计研究与开发实践[D].浙江理工大学,2011.

儿童益智玩具 篇2

近几年,益智玩具在国内的玩具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随着电子玩具,毛绒玩具等各类玩具在市场上弥漫着竞争的硝烟味,益智玩具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竞争力。

迄今为止,国内益智玩具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国内巨大的需求让各种各样的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塑造个性和充满童真的益智类玩具店也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趋势和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益智类玩具加盟店也因此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儿童益智玩具 篇3

关键词:交互设计 学龄前儿 童益智玩具

中国分类号:TS958.5+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11—02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现代家庭开始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随之,学龄前儿童的消费市场购买力正日益加强,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也因其具有的巨大潜力而越发受到设计师的关注。一益智玩具的概述

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智力的玩具,因对其概念中的“智力”的理解相对模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理解益智玩具。从狭义面来讲,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逻辑能力的玩具,如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数理逻辑智能等。相对狭义面而言,广义面上的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各方面智能的玩具。益智玩具可以从功能、形式、时间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从功能上分类,将益智玩具按照智能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以下七类:①数理逻辑类益智玩具;②空间智能类益智玩具;⑧语言智能类益智玩具;④音乐智能类益智玩具;⑤运动智能类益智玩具;⑥自然智能类益智玩具;⑦人际、内省智能类益智玩具;其中,数理逻辑类益智玩具因其涵盖度量衡、分类、集合、组序、排列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思路与能力的智能,且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是整个益智玩具设计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从形式上分类,益智玩具又可分为积木类、迷宫类、可塑泥类、魔方类、拼图类、解套类、棋牌类、电子类、声光类等。同时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从时间轴上分类,益智玩具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在传统阶段,益智玩具作为玩具功能分类中的一支,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技术基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开发人类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而较少开发人类的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语言能力等,如我国著名的华容道。玩家在力图把移动的步数减到最少的时候,推理、思维、创造、观察能力已经开始效力,但节奏、空间、视觉、语言等方面都是欠缺的。华容道只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的一种,常见的还有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等,这些玩具的历史都颇为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益智玩具也渐渐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发展也进入了现代阶段。在现代阶段,人们充分利用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不断地和新材料与新工艺相结合,设计出许多优秀的益智玩具,现在市面上主流益智玩具有声光学习机、积木玩具、智力拼装玩具、遥控玩具、拼图玩具、木制仿真玩具模型、DIY系列、孔明锁、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百变魔尺、魔方、单身贵族棋等,其中大部分已经突破仅仅只对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开发,对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研发力度加大。而体验经济的到来,推动了益智玩具的发展,且一般性益智儿童玩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儿童成长的需要,现代益智玩具的发展一部分是在我国传统益智玩具基础上进行改良,另一部分益智玩具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朝人性化、科技化、交互化方面发展。现代交互式益智玩具指玩具,可以和玩者进行交互,广义的来说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可以和玩家进行交互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龄前益智玩具也加入了科技元素,玩具的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益智玩具大多都包含了声控、光控技术,使得玩具操作简单兼具趣味,而交互互动也随之丰富,目前交互式益智玩具主要分成四大类:语音发声类、早教机器、趣味游戏、智能机器人。交互式益智玩具的优点主要在于图文并茂地刺激了学龄前儿童视觉、听觉感官等,建立起不同方面的体验。结合交互设计理念的益智玩具设计从关注儿童体验的角度提升益智玩具的价值,使益智玩具更具功能性、易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愉悦性。

二 掌龄前儿童益智玩具交互设计系统分析

通过对大量儿童教育和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相关文献和数据的研究,可将学龄前儿童智能玩具交互系统归纳为五个基本元素:①学龄前儿童成长阶段区分;②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③学龄前儿童玩具互动体验环境;④交互技术支持;⑤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益智玩具价值。这五个元素相依相存,紧密联系,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下面分析上述五个基本元素:

1 学龄前儿童成长阶段区分

学龄前期是指3周岁到6周岁这一被称为儿童发展黄金时期,也是儿童心智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学龄前初期(3~4岁)、学龄前中期(4~5岁)、学龄前后期(5~6岁)。初期是儿童形成基本感知觉的阶段,虽然儿童身体各方面发展迅速,但其兴奋和抑制神经核系统尚不平衡,认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初入校园,社交范围扩展,不再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移情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尚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中期,儿童大脑的发育已经接近于成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校园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原则、有秩序的社会生活环境,儿童也逐渐意识到他们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后期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愈加丰富,但记忆力仍然不够集中。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更加亲密,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主动性,谋求自我管理。但此阶段的儿童仍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舒适和安全的需要,以此来保持对自己的控制和责任。

2 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

由于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与过去相比产生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①过去家庭孩子数量多,低龄儿童可以从年长儿童中得到游戏经验;相对而言,现代家庭多数儿童只与同龄儿童接触,缺少从年长儿童处吸取游戏经验的机会,必须独立探索玩具玩法是现在的主要现状。②在游戏方式上与过去户外身体运动类游戏相比,现代儿童对电子类游戏更加痴迷。特别是随着iPad的出现,儿童更钟情于有声、光、电等酷炫效果的玩具。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的炫酷效果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成长有影响,同时部分游戏内容娱乐性过强,家长对玩具的选择将更趋向于智力或教育方面。

nlc202309040922

3 学龄前儿童玩具互动体验环境

体验环境有效影响儿童的行为,学龄前儿童在玩益智玩具时与环境的互动组成了这一过程。这里所指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儿童周围的物质世界,如日光、空气、树木、花草、房屋等。社会环境是指对儿童有直接、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信念、社会文化等。周围的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给学龄前儿童创造出不同的玩乐环境、玩乐情境,儿童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的、自发的认识环境。传统的儿童游戏环境包括场地、玩具和简单的空间布局,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环境往往是一成不变的。益智玩具可以通过创造环境的变化让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对环境的更多体验和认知,将儿童与环境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4 交互技术支持

交互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龄前儿童与益智玩具产品之间的互动行为,使得益智玩具和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交流,提供更多的体验的可能性。交互技术支持学龄前儿童与玩具的互动交流,具体的技术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其中语音识别、图像和文字识别、多媒体、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网络、移动通信、各种传感器、光控和声控等是最主要的交互技术。

5 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益智玩具价值

将交互设计理论具体运用到玩具设计过程中,使得儿童与玩具之间,或儿童、同伴、玩具之间,又或是儿童、家长、玩具之间能够有效、更好的进行互动。交互式益智玩具从关注儿童体验、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升益智玩具的价值,使益智玩具更具功能性、易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愉悦性。儿童获得了相应的使用目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拓展了儿童的交流范围,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家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上述五点是目前学龄前益智玩具开发的基本元素,充分发挥益智玩具在游戏过程与学龄前儿童产生最大程度的互动,帮助儿童获得体验并提高认知是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关键。其中第三点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儿童的社会环境与以前相比有的巨大的变化,少年宫、文化宫、科技观、海底世界等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公共场所为孩子建立更多的学习、娱乐场所,形成互动性的游戏区、娱乐区,现代儿童益智玩具利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变化,同时互动式玩具可以通过技术改变环境,创造一种氛围,结合环境的真实性和儿童的动作参与共同营造一个有助于儿童情感体验的情景。环境的丰富就等于刺激了儿童的各种体验,锻炼了儿童的各项技能,增加了儿童的知识技能。

三 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要素总结

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要素包括四个方面:①互动性;②娱乐性;③益智性;④情感化。

1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互动性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他人: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环境。这三方面互动都包含三个层次动作互动、感官互动及情感互动。传统益智玩具以动作互动为主,现代益智玩具要求结合视听效果达到感官层次的互动,进而增加情感体验,互动式益智玩具重视儿童的经历、体验,让儿童在游戏中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娱乐性

玩具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儿童创造欢乐,对于儿童来说,益智玩具可以用来学习和玩乐,尽管益智玩具是以启发儿童智力为目的,但在设计中必须保持他的娱乐性,如果玩具让儿童感到无趣,单纯变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儿童很快就会舍弃它。互动设计下的益智玩具应创造更多的乐趣,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题上贴近流行趋势,玩法上包括想象、探索、学习、交际,为儿童创造更多变、新颖、独特的方式,让儿童百玩不厌,让儿童沉浸在快乐之中,潜移默化中锻炼各方面能力,达到益智作用。

3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益智性

益智玩具与普通玩具的区别主要在于可以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多动脑筋、锻炼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提供给儿童良好的视、听、触觉体验。互动式益智玩具的益智性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儿童认识方面的要求,包括对语言、文字、音乐、数学、图形等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符合生长发育特点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思维的独立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4 儿童益智玩具的情感化

互动式益智玩具应该让不同的儿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关怀,提供给儿童个性化的反馈,让儿童在玩的过程拥有独特的感受。对于儿童来说玩具已经超越了单纯玩具产品层面的意义,他们眼中的益智玩具可以作为自己的伙伴与他们形影不离。儿童可以从玩具里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更高层次的情感上的交流。

四 结语

本文运用交互设计研究方法,对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进行探讨。目的是设计出既有益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又能激发智力、增加互动体验的益智玩具,并以此,搭建让学龄前儿童与玩具、伙伴、父母之间进行更深层次互动与交流的平台,并对未来儿童玩具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技术的革新推动玩具的革新,同时也是顺应时代需求,互动性、娱乐性、益智性、情感化的儿童玩具必将取代传统儿童益智玩具。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师应当具有创新精神,即要有新的设计理念、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过程中遵守玩具设计的基本策略,通过自主开发、强调创意、创造品牌,促进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益智玩具产业的发展。

儿童益智玩具 篇4

谈及“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将“缺陷”概念明确定义为:“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在《规定》中, 则将“缺陷”进一步细化解释为:“是指因设计、生产、指示等方面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儿童玩具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综上可见, 缺陷产品是指存在危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的产品, 是应当重视加以预防和消除的。

“召回”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由来已久, 它包含许多内容, 既有政策、法律层面的明确界定, 也有实施、操作方面的程序、步骤以及具体细则。在我国, “召回”的概念是于2004年3月1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首次出现, 是对缺陷产品采取一系列纠正及补救措施的统称。在此之后, 我国逐渐建立了对可能存在危及、损害人体健康或安全的缺陷产品实施召回的制度。2007年8月27日颁布的《规定》就是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之后建立的又一项召回管理制度。在《规定》中, 将“召回”定义为: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 对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 由生产者或由其组织销售者通过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退货、换货、修理等方式, 有效预防和消除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害的活动。

回顾《规定》实施两年来所走过的历程, 我们看到了旨在提高玩具制造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注意义务, 保护我国少年儿童健康和安全,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儿童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儿童玩具召回制度, 逐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 《规定》实施两年来的实践表明了这项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将就我国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的必要性、国内外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的基本状况及对我国推进儿童玩具召回制度实施的思考进行简要阐述。

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 儿童玩具的质量安全及潜在的安全危害问题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较发达国家对儿童玩具质量安全状况的管理十分严格, 近于苛刻。我国是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 每年因儿童玩具不安全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儿童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高达数千起, 因此, 很有必要加强对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而建立召回管理制度, 正是通过对后市场的监管与控制, 加强对可能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管理, 预防和消除缺陷玩具带来的安全隐患。

1.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加强对缺陷产品监督管理, 提高产品安全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同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为了争取市场、赢得消费者, 不断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因此, 产品出现因设计、制造等缺陷产生不安全质量问题的风险加大。面对大量的与缺陷产品有关的公共安全问题, 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则, 规范和监控有关生产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服务监督等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当发现产品存在缺陷时, 督促或责令相关企业采取补救措施, 消除缺陷产品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与危害。这种由政府部门监控, 对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实施补救的方式, 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消除缺陷产品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与危害, 保护公众利益和安全。

2.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加大对儿童合法权益及健康安全保护的需要

儿童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少年儿童, 他们是一个靠监护人保护的特殊的弱势的消费群体,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以及产品安全的认知度有限, 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因此, 受到伤害的几率较大。仅北京儿童医院一项统计表明, 该院近5年来接治了500余例因小部件进入食道的抢救,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儿童玩具小部件。另据来自首都儿研所的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16万0岁~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大约有64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根据调查, 意外伤害是造成我国0岁~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 儿童玩具及用品等导致儿童的意外伤害达5%左右。由此可见, 儿童玩具是典型的可能对消费者安全健康造成危害的产品。对于这种产品, 国家除了要制定强制性执行的国家标准外, 还应建立相应的儿童玩具召回管理制度。

3.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明确经营者预防和消除缺陷责任,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实际生活中,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企业投放到市场的产品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绝对安全, 一些产品的安全隐患往往在使用中发现, 并通过消费者或有关渠道使产品的销售部门获取信息再反馈到企业。任何一个提供给消费者使用的产品都需要产品的设计、制造、流通、销售等环节。因此,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范, 明确预防和消除缺陷产品的主体及其义务, 细化从事产品生产、进口、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经营者的不同责任与义务。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 既可以有效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4.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 产品流通速度明显加快, 相互之间交换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形成了多国经济联合体的格局。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 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儿童玩具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玩具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早已建立了对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召回管理制度。近几年来, 我国屡屡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的玩具产品的召回, 与此同时, 在国外市场上被召回的来自其他国家生产的儿童玩具又难免进入我国市场。因此, 建立我国的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更是保护我国消费者、真正体现以国民为本的需要。它对于有效消除各类儿童玩具因缺陷所带来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国家民主法制进步, 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管理制度的现状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并实施《规定》两年来, 为推动《规定》的贯彻、实施, 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印发了有关文件, 布置并指导《规定》的具体操作和落实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规定》要求, 认真落实和实践有关内容, 在学习和领会《规定》内容的同时, 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玩具召回的可取经验和方法, 在召回缺陷玩具、消除因玩具缺陷可能导致的伤害和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儿童玩具召回工作的开展、保护儿童健康和安全积累了有益经验,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 儿童玩具召回工作的实施状况与保护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使命及要求方面, 还有很大差距, 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对《规定》了解不多, 认知度不高

《规定》虽然已颁布近两年, 但由于《规定》涉及的玩具产品普遍价值较低, 不能够引起消费者足够的重视, 当出现儿童被玩具伤害情形时, 消费者往往检讨自己注意不够, 对儿童看护得不好, 很少检查玩具本身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 更没有形成主动寻找或发现玩具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习惯。因此, 当玩具出现伤害情况时, 能够及时向缺陷产品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的少之又少。由于缺少玩具伤害投诉信息, 缺陷产品管理部门基于投诉信息而开展的玩具缺陷调查和对存在缺陷的玩具实施召回则遇到困难。由于缺陷玩具主动召回所产生的影响力有限, 对生产企业的警示作用并不凸显, 生产企业主动消除玩具缺陷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尚未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问题。因而, 应加大对《规定》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规定》内容, 当发现玩具存在不安全隐患时, 积极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缺陷产品管理部门反映,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玩具安全的氛围。

2.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对玩具质量及安全状况的重视程度不够

玩具缺陷召回管理部门曾对我国部分玩具市场做过调查, 调查涉及玩具批发市场、综合商场玩具专营柜台、自选超市玩具货架等销售环节, 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销售模式销售的玩具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但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且比较突出的:

(1) 玩具标识的适用年龄与玩具本身的实际适用年龄不符。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销售模式的玩具市场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玩具市场上销售的玩具普遍存在玩具产品上标识的儿童适用年龄与实际适用的儿童年龄不相符的问题。这一问题无论是在玩具批发市场, 还是在综合商场的玩具专营柜台或超市玩具自选货架上均可看到。一些明显适合3岁以下儿童玩耍的玩具, 也标着“本产品不适合3岁及以下儿童玩耍”。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玩具生产和销售商普遍认为若玩具上标有“不适合3岁及以下儿童玩耍”的字样便可规避GB 6675-2003标准对玩具含有小零件的要求, 需达标的检测指标要求也相对宽泛。

(2) 同类低质玩具多家企业生产。市场上销售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 但细致观察便可发现, 市场上销售的玩具大致可分为:毛绒玩具、木制玩具、电动玩具、金属玩具、塑胶类玩具等。除少部分高档玩具和进口玩具贴有众所周知的商标和由知名品牌企业生产且价格偏高外, 大部分玩具均属设计简单、制造工艺粗糙、包装简陋、价格定位不高的类型。这类玩具大约占玩具市场的70%以上, 尤以玩具批发市场和超市玩具自选货架销售的玩具为多。这些玩具工艺简单, 加工容易且价值低, 不需大量资金投入和精密复杂的设备支持, 所以, 很多小型玩具生产企业生产着同类型的低质玩具。因此, 一旦发现某类玩具存在设计或者制造方面的缺陷, 涉及的就不只是一个企业或一种玩具, 而是同类玩具的多家生产企业。

(3) “三无”玩具在部分地区和市场上屡见不鲜。“三无”玩具即无厂名、无厂址、无商标。这类玩具设计简单, 加工容易, 工艺粗糙, 价格低廉, 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简单判断就可断定为不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这类“三无”玩具, 除比较规范的综合商场玩具专卖柜台和玩具专营店较少销售外, 其他市场均有销售, 部分地区和尚不规范的玩具销售市场上“三无”玩具屡见不鲜, 个别玩具批发市场上“三无”产品比比皆是, 甚至基本被“三无”产品所充斥。这类玩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出现安全隐患, 很难追溯到产品的生产企业, 也给实施召回造成困难。

3.政府管理产品缺陷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益智儿童故事 篇5

“你好,亲爱的!”花儿笑着,敞开宽大的胸怀,迎接她们的朋友。

“亲爱的,你好!好久不见啦!”其实,她们才一个晚上没见。

花儿们与蝴蝶们,像久违的老朋友,一个个热情地拥抱起来。空中巡逻的小蜻蜓,看到这亲热的场面,不停地自言自语说:“好感人哦!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花蝴蝶。”

谁也没注意,一只扎着长辫儿的花蝴蝶飞来了,她长长的小辫在空中飞扬,像扬起的两道黑色的柳眉。她轻柔的舞步,透着淡淡的羞涩。长辫蝴蝶,被眼前的花香吸引了,这是她变成蝴蝶,看到最美的地方。她快眩晕了,因为,花的芳香让她陶醉了,她要在花海中徜徉。

儿童玩具的消逝 篇6

[关键词]符号;直接意指;含蓄意指;玩具

如果有人说“儿童玩具消逝了”,想必人们听到后很是惊讶。商场、超市的专柜上不是摆满了形状各异、质料不一、种类繁多的儿童玩具吗?怎么能说儿童玩具消逝了呢?可法国学者罗兰·巴特通过对玩具的符号学分析,真切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儿童玩具已然消逝了。

一、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

罗兰·巴特是继索绪尔之后法国重要的符号学家,是历史符号学分析的代表人物。在包括他在内的符号学家的眼中,事物虽然先在地具有客观的物理属性,但却不先在地具有客观的意义,意义是人与社会历史地赋予的,它指涉着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符号即是表征意义的实体,有意义的事物即是一种符号。进言之,从根本上来说,人的世界就是一个由符号构成的意义世界,自然事物虽然客观存在,但若离开了符号的表征,就是没有意义的“不存在”。人为事物也同样如此,它只有化为符号,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被人理解,产生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作为索绪尔的追随者,罗兰·巴特的重要贡献在于:“他首先创立了意义分析的模式,经由这个模式,意义沟通和互动的观念得以分析”。而就其符号学理论的核心而言,罗兰·巴特在索绪尔区分符号的“能指”(也被译为“符号具”,是符号的形象、记号或声音等,可由感官感知)与“所指”——(也被译为“符号义”,是符号所指涉的心理概念)的基础上,把符号的能指进一步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意指”或“明示义”(denotation),是符号与其所指涉的外在事物之间比较明显的符号意义。以符号“狗”为例,它的直接意指包括如下含义:如“四条腿、喘粗气、有臭味”等;第二层次为“含蓄意指”或“隐含义”(connotation),是依据第一层的符号具,给予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指涉。如以“狗”指代“品行卑劣的人”。

一般而言,直接意指被视为事物的原意,含蓄意指被视为事物的特殊意。在人类文化的变迁过程中,符号往往脱离事物的原意,而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如意大利语言学家安伯托·艾可(UmhertoEco)1968年在他的第一本记号学著作《LaStruttura assente》中所指出的:“在历史上许多建筑中同时存在着主要机能(明示义)与深层机能(隐含义),而这二种机能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反而深层机能取代主要机能。如希腊的神殿,它的主要机能是祭拜神祖,但现在大家只记得它的深层机能,代表完美的黄金比例和建筑史上的典范。又如东京铁塔是为了通讯转播使用而建造,但现在它的深层机能代表着日本先进的象徽,更是观光客必访之景点。因此,物品不单是具有其本身的意义,更带有较深层的意涵,而这也就是当物品符号化时,其多重意义的展现。”

二、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看儿童玩具的消逝

在粗浅地理解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后,如果把玩具看作是符号,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儿童玩具消逝了”这样的判断。进言之,当我们说儿童玩具消失的时候,并非意指作为一种有形事物的儿童玩具从地球上消失了,而是意指作为一种符号的玩具消失了,即玩具的直接意指或原意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含蓄意指或特殊意义。基于这样的角度,罗兰·巴特在《玩具》一文的开篇写道:“法国成人都把儿童看成是另一个他自己,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法国玩具。通常的玩具基本上都是一种微型成人;它们都是成人物件的缩小的复制品,在公众看来,儿童似乎只是一个更小的成人,一个必须向他提供与其身材相当的物件的小精灵。”这里,罗兰·巴特无非是说,玩具的直接意涵或原意是“供孩子玩耍的器具”,但现在直接意指被遗忘了,人们只记得它的含蓄意指——“成人物件的缩小的复制品”。这和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对儿童消失的分析是一致的:“当我说到童年的消逝时,我指的是一个概念的消逝。”“请大家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儿童已经基本上从媒体、尤其是电视上消失了。(广播电台或唱片上是绝对没有儿童痕迹的,但儿童在电视上消失更加发人深省。)当然,我并不是说年纪小的人看不见了。我是说当他们出现的时候,都被描绘成十三世纪的绘画作品上那样的微型成人。”可以说,无论是罗兰·巴特还是尼尔·波兹曼,都是从符号的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区分来看待儿童和玩具的,这不同于我们通常从自然的物理的角度去看待儿童和玩具,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消失”的真正内涵。在他们的眼中,作为符号概念的儿童与玩具的消失是一个过程,都意味着儿童的成人化。

(一)儿童玩具性质的转变:从“儿童”的“玩具”到“成人”的“工具”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儿童”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某一客观自在的种群,它是人类符号世界中的一个概念符号,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谁是或不是儿童,“我们的基因里并不包含明确的指令。人类的生存法则也不要求对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进行区分。”就儿童概念的发生而言,“儿童”大约产生于16世纪,在它之前,并不存在与成人相区分的“儿童”,儿童与成人是同一的。在此之后,儿童才被界说为具有不同于成人本质的独特的群体,受到特别的尊重和爱护。“发现儿童”的自然主义教育的创立者卢梭如是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如果我们承认儿童就是儿童,而不是什么“小大人”(little man),那我们就必须赋予儿童的“玩具”以不同于成人的“工具”的独特性和存在的正当性。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儿童的天性是无利害的自由自足的“玩”,而玩不可能空着手玩,玩总是要“玩什么”,即玩“玩具”。玩的无利害和自由自足赋予了“玩具”以无利害和自由自足的特性,或者玩玩具绝不是出于实现某个已经设定好的“外在目的”,而是自身就值得欲求,它的目的就在玩玩具的过程之中。在这个意义上,玩具是儿童自由的独特的内在生命的表征。这就与成人的充满功利性的“工具”区别开来。工具是成人实现外在目的的手段,失去了外在目的,工具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儿童会把玩具视为另一个自己,视为鲜活的生命,而成人会把工具视为身外之物,一旦达到目的,就弃之一边。

现在的问题是,“玩具”这一符号的直接意指在现代社会被人遗忘了,它不再指涉实现儿童玩耍天性的超功利的上手之物,转而指涉实现成人

社会外在目的的功利性工具。儿童玩具的自足性消失了,“儿童玩具”不再是“儿童”的“玩具”,而是充当了儿童社会化、成人化的“工具”。正是基于对玩具自身意义的消逝这一问题实质的把握,罗兰·巴特说道:“法国玩具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罗兰·巴特用黑体字标示,意在说明作为符号的玩具的“能指”——引者注),而这种东西又总是完全社会化的,是成人的现代生活的那些神话或技术所构成的:军队、发报机、收音机、医疗器具(小型医务箱、玩具娃娃手术室)、学校、艺术发型(可揉成波纹的头发)、航空(伞兵)、运输(火车、雪铁龙、汽艇、轻骑摩托车、加油站)、科学(火星人玩具)。法国玩具完全地预示着成人功能世界这一点,显然只能训练儿童接受成人的所有功能,甚至在他考虑之前就为他建立起一种本性的借口,该本性一贯地创造着军人、邮递员和vespas。在此,玩具提供了成人所不为之惊讶的一切东西的目录——例如,有一些玩具娃娃还可以撒尿;它们有一种食管,可以插入奶瓶,可以印湿它们的襁褓;毫无疑问,它们腹中的牛奶会很快变成水。人们可以按照家庭主妇的要求打扮小姑娘,使之‘适应于’其未来的母亲角色。”

一旦儿童的玩具总是意味着“成人的现代生活”,作为原意的儿童玩具实际就消失了,现世的玩具只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儿童玩具。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分析对儿童玩具真相的这种揭示提醒着我们,如果社会真想尊重儿童,就必须恢复作为符号的玩具的原意,使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自由地、快乐地实现自我生长。

(二)儿童玩具功用的丧失:从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到塑造儿童的适应力

儿童之为儿童,就在于他有着成人所不具备的创造力。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的蒙台梭利是这样描述这种创造力的:“在儿童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也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可能被发现。”她把幼儿视为“精神(心理)的胚胎”,认为“一个婴儿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这意味着是儿童自己创造了自己,而不是成人创造了儿童。

然而儿童的创造性不可能凭空展现,无中生有,因为人在环境当中而不在环境之外,儿童必须通过与其身处的环境打交道,才能实现自我的创造。玩具作为儿童环境的重要部分,发挥着开发儿童创造力的作用。同时,玩具也因“玩”的创造性而成为“活”的玩具而不是“死”的玩具。

问题是,现代的成人不承认儿童的创造潜能和儿童作为创造者的身份,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儿童的创造者,儿童则成为成人社会的适应者。“成人把儿童看做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某种东西,有待于他们尽力去填塞;把儿童看做孤弱的和无活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必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做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我们可以说,成人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由此出发,成人为儿童预制了种种毫无个性的模式化的“玩具”,儿童因而不再是玩具的“创造者”,而变成了玩具的“适应者”。玩具也不再是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活”的玩具,而变成了使儿童适应模式化的无创造力的成人生活的“死”的玩具。

面对这样一个成人预制的“玩具”世界,罗兰·巴特说道:“儿童只能是主人和使用者,而从来不是创造者;他不创造世界,而是利用世界。人们为他准备的动作无险情、无惊奇、无乐趣。人们把他变成了一位喜欢待在家里的小主人,他甚至不需要去发明成人才有的因果关系的动力;人们为他提供的都是现成的,他只须去使用,人们从不向他提供需要他东跑西颠的东西。”如此这般,当玩具不再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而是退化为塑造儿童适应力的工具的时候,作为原意的玩具的本质功能就丧失了,玩具也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宣告消逝。

(三)玩具材料的去生命化:从自然材料到人造材料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构成玩具的材料作为一个符号,也有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之分。在罗兰·巴特看来,“一个使人沮丧的符号,那便是木质材料的逐渐消失”和人造化学材料的出现。这显然是就符号的直接意指的消逝而言的,由此可推导出玩具在材料层面的消逝。

儿童通过感觉与世界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创造自我和世界。如卢梭所言:“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如果我们理解了感官的感性在儿童认识自己和世界中的重要性,那我们就可以理解大自然所提供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材料对儿童感性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理解由自然材料构成的玩具对儿童感觉发展的重要性。这也就是说,构成玩具的自然材料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亲切的、柔和的,它可以全面地、立体地与儿童的感官发生作用,刺激儿童感官的全面发展。与之相比,人造材料则破坏了自然材料所具有的生命质感和活泼本性,给予感官的只是冰冷、乏味、机械、隔膜,毫无活力可言,是去生命的,儿童的感觉由此不可能得到精心的培育。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罗兰·巴特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玩具材料所发的如下精妙之论:“通常的玩具都是用不讨人喜欢的材料做成的,它们是一种化学产品,而不是一种自然物质产品。许多玩具现在都是用复杂的胶团模压而成的;塑料材料的外表既是粗劣的又是洁净的,它灭除触觉的快感、柔和感和人情味。一个使人沮丧的符号,那便是木质材料的逐渐消失,木质材料就其硬性和柔性以及其自然的任何形式上减除锋利棱角的伤害和金属的化学凉意;在儿童玩它时、磕碰它时,它不振动,也不吱嘎作响,它出声低沉而干脆;这是一种熟悉的和富有诗意的物质,它使儿童得以继续与树木、桌椅、木板接触。木材不伤人,也不会变坏;它不会变碎,它只在耗损,可以长时间延用,可以与儿童共生存,可以逐渐地改变对象与手的关系;即使它死亡,也是在缩小中死去的,而不像那些在一种破坏性动力的局部突起的作用下消失的玩具那样是在鼓胀过程中死去的。”“今后,玩具从材料到颜色都会是化学的;它的材料本身会导致一种使用的一般肌体的感觉,而不是快感的机体感觉。”因此,“这种玩具死得很快,而且一旦死去,在儿童看来,它们便没有任何身后的价值。”玩具符号的去自然化和去生命化,只能导致人自身感受性的丧失和行动能力的退化。就当下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而言,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开始注意玩具材料的选择了,以使玩具具有生命力。

儿童玩具问题多多 篇7

主要问题: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毛绒布制玩具材质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维护和保养、安全警示的标注、安全警示的字体、字号、产品标准、年龄范围、安全警示不合格。

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

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不合格。国家标准规定用于包装或玩具中使用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 开口周长为360 mm或以上, 深度和开口周长的总和大于或等于584 mm的软塑料袋, 平均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038 mm;用于玩具的无衬里的软塑料袋或面积大于100 mm×100 mm的软塑料薄膜, 平均厚度大于0.038 mm, 且最薄厚度不应小于0.036 mm, 或者打孔, 且在任意最大为30 mm×30 mm的面积上, 孔的总面积至少占1%, 而且孔上无打孔残留物质。这些要求和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和避免玩具及包装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 防止可能覆盖儿童面部或被吸入而引起的窒息危险。本次抽查中此项不合格的两个批次其塑料袋的厚度平均只有0.020 mm, 且所测得最薄厚度仅仅只有0.018 mm, 也未打孔, 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此项不合格原因是生产企业对包装袋或薄膜的选购或生产上存在缺陷, 生产者为降低产品成本或不了解此项标准要求, 而选用过薄的塑料包装袋和薄膜。

毛绒布制玩具材质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维护和保养、安全警示的标注、安全警示的字体、字号、产品标准、年龄范围、安全警示不合格。其中毛绒布制玩具材质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不合格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材质、面料的成分含量不明确, 造成误导消费;维护和保养不合格会让消费者对玩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得不到充分和正确的了解, 影响玩具的正常使用;安全警示的标注不合格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相关警示要求不能有效的长期保存, 使产品的潜在危险会随时出现;安全警示的字体、字号不合格会造成消费者不能直观明确的看到产品的相关警示, 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危险性;年龄范围不合格可能会给消费者误导, 购买的玩具不适合自己孩子使用, 从而可能造成伤害;安全警示不合格会让儿童与监护人在使用产品时对可能会产生的危险不加重视, 从而造成潜在的危险伤害。标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生产企业未对国家产品标准进行认真了解或重视不够, 造成产品标示不完整、不规范。

玩具的作用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 玩具起着极大的作用。玩具以其鲜艳的颜色, 优美、奇异的造型, 灵巧的活动, 悦耳的声响等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玩具是具体的实际物体, 近似实物的形象, 可以满足儿童动手动脑、操纵摆弄物体的愿望。玩具的种类多样, 玩法多变, 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 好的玩具能激发儿童做游戏的愿望, 是学习的教科书, 也是他们所喜爱的生活好伴侣。

1.玩具调动孩子积极性

孩子身心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玩具可以任意为幼儿自由地摆弄、操纵和运用, 符合儿童的心理爱好和能力水平。可以满足他们活动的需要, 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摇马”玩具, 儿童会自然地骑上, 前后摆动, 既满足他们活动的要求, 又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因而久玩不厌。

2.玩具增进感性认识

玩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儿童可摸、拿、听、吹、看等, 有利于各种感官的训练。如彩色套塔、吹塑玩具、各种娃娃及玩具动物等有利于视觉的训练;八音小熊、小钢琴、铃鼓、小剌叭等可以训练听觉;积木、积塑片、结构模型可以发展空间知觉;各种拼图、镶嵌玩具、软塑料玩具等可以锻炼触摸感觉;拉鸭车、手推车、三轮车、两轮车等又有助于运动觉的发展。玩具在发展感觉与运动能力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儿童的感性知识, 而且有助于巩固儿童在生活中获得的印象, 当孩子未能广泛接触现实生活时, 他们是通过玩具来认识世界的。

3.玩具引起联想活动

如医院的玩具, 娃娃家的玩具能引起幼儿对医院和家庭的联想, 能促使幼儿开展创造性的角色游戏;一些劳动工具的玩具, 可以引起幼儿进行植树、挖河、建筑等模拟劳动。有些玩具是专门用于进行思维训练的, 如各种棋类、各种智力玩具等, 可提高幼儿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 培养思维深度、灵活性和敏捷性, 并且通过手或身体的其它活动表现出来。

4.积极思维、想象

如玩“积塑”玩具, 孩子要构思, 要设想, 要为实现既定的目的而选择材料;动手组装时, 既要动手, 又要动脑。儿童在用玩具活动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 这些困难要求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 并坚持完成任务, 因而培养了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

5.有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古代的儿童有哪些玩具 篇8

古代, 许多儿童玩具往往和节日结合在一起。 古代的儿童在春节庙会期间能接触到很多玩具, 这些玩具大多带有吉祥意义。 例如:古人认为风车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春风起, 风车转, 四时顺,兆丰年”。 古人在立春时有“鞭春牛”的习俗,用泥土做成牛的形状, 大牛肚中放置许多小春牛,大牛鞭碎后小春牛被人们争相抢拾 ,既是吉祥 物又是孩 子们的玩 具。 端午节前后,大人通常给儿童佩戴香包, 香包五颜六色,有各种动物形状,还能散发香气, 是儿童非常喜欢的玩具之一。 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的布老虎, 也是端午时节大人 送给儿童 的玩具之 一,有驱病避灾的含义。 “兔儿爷” 是清朝时中秋节的儿童玩具。 “兔儿爷”用泥巴塑成,造型多为兔头人身,头戴金盔,有的还插着令旗,骑着鹿、狮子、老虎等,十分威武还有一种肘(zhǒu)关节和下颌(hé)能活动的“兔儿爷 ” 俗称“吧嗒嘴”,更讨人喜欢。

古代的儿童还有许多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 主要有陶哨、泥哨、拨浪鼓、小锣鼓手推响车等。 古代的哨子大都做成动物的形状,有牛形鸡形等, 小孩子吹响时仿佛是牛在叫、 鸡打鸣, 非常好玩。 拨浪鼓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 古代儿童玩的拨浪鼓多种多样,有长形如腰鼓的有扁形似大鼓的, 还有扁圆如烧饼的。 鼓两侧的弹丸有的用两粒玻璃珠子, 有的用磨光的酸枣核。

陀螺至今仍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之一。 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作“千千”。 它是一个长 约三厘米 的针形物 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 比赛时谁转得最久就为赢家。

竹蜻蜓是中国古老的玩具。 它用竹片削成,形状像螺旋桨,中间插一根竹竿,用力一搓竹竿,叶片就会飞起来, 从远处看仿佛一只蜻蜓。 明朝时,竹蜻蜓传到了欧洲,据说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玩过竹蜻蜓。 也许就是竹蜻 蜓的原理 启发了人 们, 促进了螺旋桨和飞机的发明。

论儿童玩具包装的创意与表现 篇9

儿童的消费心理并非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的。儿童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 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感, 玩具是儿童普遍喜爱的物品。在玩具的包装设计中, 应紧紧抓住儿童追求新、奇、特的心理, 尽量选择纯度高的色彩, 奇特夸张的图形及包装造型来吸引儿童的视线。另外, 儿童还具有模仿性强的心理特点, 容易随波逐流, 小伙伴有的玩具自己也想拥有。动画片对儿童的消费心理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比如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郎》《巧虎》《海绵宝宝》以及女孩专属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等等, 这些热播动画片派生出广泛的商业市场, 其主角形象被创造出成各种材质、规格的玩具, 所以, 在其包装设计中, 要密切把握儿童的消费心理。

虽然儿童玩具的消费主体是儿童, 但由于儿童在消费上普遍具有对成人的依赖性, 所以很多时候依靠成人帮助和选择购买。因此, 还要重视家长的购买心理。

二、儿童玩具包装的色彩创意表现

“远看是色, 近看是花”。这句话充分反映出色彩是视觉要素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 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儿童虽然年幼, 但是, 色彩在他们的意识世界里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具有超越成人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在儿童绘画中, 色彩表达都很丰富, 他们喜欢强烈、夸张的色彩。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 尽量投其所好, 选择跳跃性强的色彩, 在色调的选择上, 以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原色调为主。图1是一款木制的诺亚方舟的包装设计, 从图形、色块到文字, 都使用了明快、鲜艳的颜色, 色系暖、纯度高, 给人活泼、生动的视觉感。

三、儿童玩具包装的图形创意表现

图形先于文字出现, 并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图形的传播功能跨越民族、地域的界限, 目不识丁的老人小孩可以通过图形连接信息, 处于异国他乡虽不懂语言文字, 却也能通过图形读懂信息。

儿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稀奇古怪的图形、弯曲的线条产生强烈的兴趣并驻足欣赏、且能浮想联翩。儿童习惯于把不太能理解的抽象图形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认知。因此, 玩具包装上面的图形设计应该与具体的玩具特征结合在一起。图2是国外一组可爱的儿童玩具包装, 以玩具的形象为外包装的主要图形, 特征鲜明, 商品信息一目了然, 包装造型结构选用布袋与方盒相结合的方式, 满足儿童的消费心理。

四、儿童玩具包装的趣味性

趣味性, 即令人感觉愉悦, 有吸引力。充满趣味性的包装能带给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玩具是儿童类的益智产品, 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玩具包装的外观造型若能体现一定的趣味性, 必定能给儿童留下直观、深刻的视觉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体现玩具包装的趣味性, 比如用仿生手法对动物、人物、植物的形态进行打散、重构、抽象变形等处理方式, 以塑造新、奇、特的视觉效果, 或者对一些静态的景物采用夸张、拟人化的处理方式, 再或者将包装的造型设计成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

玩具的包装应尊重商品本身的这一特点, 迎合儿童的趣味感, 为促销打下基础。图3是一款动物玩具的包装, 将包装造型与房屋相结合, 塑造出温馨的家的感觉, 取名为“动物农场”, 充满趣味性。

五、结语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是家庭的希望。近年, 家庭对孩子益智教育的关注度日趋明显, 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和潜能开发, 投入也越来越大。所以, 儿童玩具是一个很大的商业市场, 儿童玩具包装充满商机, 同时又面临着挑战。作为包装设计师, 不仅要分析儿童及家长的购买心理, 还要关注儿童的兴趣特点, 从包装的色彩、图形及外包装的造型上下功夫, 设计出家长满意、孩子喜欢的玩具包装作品。

摘要:通过探析儿童对玩具包装的消费心理, 阐述了儿童玩具包装在色彩和图形方面的创意表现, 并指出趣味性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玩具,包装设计,色彩,图形,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胡果, 袁恩培.论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表现技巧[J].包装工程, 2007 (03) .

基于益智趣味儿童家具的设计思考 篇10

伴随着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以前的解决温饱已发展到如今对各个生活小细节的追求。尤其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是成为家门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16岁以下儿童有3亿多, 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孩子都被视为掌上明珠, 父母们更是把他们的精力, 资源和愿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 可以说有关孩子的消费已成为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消费的重要的消费者。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 人们的居住环境及居住空间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儿童也拥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 并逐渐成为整个家庭居住空间的主角, 这给为我国儿童风格家居及家具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大市场需求。

然而, 国内专业设计儿童家具的设计师很少, 大多是专业于设计成人卧房而转向于儿童家具设计, 对于儿童家具的设计和儿童本身缺乏了深刻的了解, 而且大部分企业急功近利, 很少花精力去研究儿童需求、儿童情感, 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空间、对家具的要求、储藏的物品和数量、以及他们的追求、影响因素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与渠道, 以致于造成很多的儿童家具还只是成人家具的缩小版, 不能满足儿童愉快的生活, 健康的成长的需要, 与国外欧美先进国家的儿童家具设计相比我国儿童家具无论在生产还是在设计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随着儿童, 少年家具品牌的建立, 各种推荐活动的增加, 消费者对儿童家具的认知度也原来越高, 并且渐渐的有被动到主动, 需求更趋向多元化和理性化, 对安全环保, 生活学习功能, 色彩, 益智趣味, 产品设计, 质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价格, 品牌以及售后服务有了更全面的综合考虑。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外许多先进儿童家具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儿童家具企业面临着重大考验, 如何在儿童家具专业化的市场竞争中, 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

儿童, 是完全不同于成人的两个概念, 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儿童家具是提供儿童使用的, 其尺度, 功能, 色彩的装饰乃至与儿童房的各种陈设都应该与相应年龄段儿童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依据。据儿童心理学人士研究, 95%的儿童能在玩耍娱乐的气氛中领会更多知识, 在简单愉快的家具操作中培养自身的认知能力, 判断能力和思维延展能力, 这将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和发挥儿童的空间想象力。

因此, 基于设计的益智趣味儿童家具的理念, 实现更能切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家具, 充分地以儿童为中心设计, 将造型和儿童发展的特点很好点结合在一起, 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游戏和生理发育过程, 以文化为先导去创造设计。让儿童家具不仅是色彩丰富, 而且趣味, 文化韵味十足将成为我国儿童家具设计一种必然, 也是我国儿童家具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二、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由于孩子们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 抵抗力较弱, 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儿童的好动与好奇很可能导致产品的非正常使用, 因此安全性是儿童家具设计当中的首要原则。儿童的心理与智力尚处在一个发育阶段, 生活经验不够完善, 同时又极富想象力, 可能会对产品做出一些非常规的反应而受到伤害。在细节上防止非常规使用对产品本身造成破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就决定了儿童家具设计要求, 结构稳定, 功能不要复杂, 尽量避免设计中出现繁琐的穿插、推拉、旋转。组合式儿童家具设计要增加安全防护措施, 扶手、台阶的设计要稳固、结实、宽大, 并符合儿童的人体尺度;线条的处理上要多采用圆滑的曲线, 表面处理要细腻, 避免尖锐棱角的出现, 防止儿童活动时撞到棱角上造成伤害, 面材的设计上要多采用柔软、有弹力的材料, 避免儿童活动时无意中磕、碰, 特别是手指探索空间带来的伤害。

除了安全性之外, 对于用材的环保性要求也很重要, 避免散发有害物质, 污染空气, 对儿童造成的危害。目前用作儿童家具的材料比较丰富, 有木材, 人造板, 塑料等, 主要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 不同的儿童家具材料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性, 如木质材料的自然朴实、竹藤材料的天然亲切、布艺材料的温馨时尚、金属材料的坚硬理性、玻璃材料的通透现代等等。两者相比, 自然材料更适合儿童使用,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然而其自身的弱点也比较明显, 数量有限、结构强度有限等等。人工材料很好的弥补了缺陷,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材料的环保性也得到了很大加强, 其优越的性能给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让儿童家具具备了更加丰富和夸张的性能。如来自厦门的XMB喜梦宝品牌的儿童家具, 在选材上采用来自亚马逊雨林的原始松木, 产品采用拆装工艺, 部分结合桦铆结构的工艺进行组装, 只在对产品的表面进行涂装时, 才会采用全球公认的环保油漆亚光硝基漆 (如图2.1) 。再如丹麦芙莱莎 (FLEXA) 儿童家具采用了天然实木及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漆工艺, 符合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即使小孩啃咬, 也不会对身体有任何伤害。巧妙的设计使几乎所有的芙莱莎家具部件都可以拼装在一起, 在有限的空间内解决孩子的学习、娱乐、休息等生活需要。

三、颜色的原始性

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号, 色彩能影响人的心境、感情和性格,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 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 儿童也不例外。童年的记忆大多是对视觉色彩的印象, 鲜艳色彩和生动活泼的风格, 是儿童家具的最大特色, 色彩可以提高儿童家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不同颜色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 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训练儿童对于色彩的敏锐度, 满足儿童的想象, 尤其是原始的三原色能够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绿色能启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 红色会激发儿童的热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色是神秘而宁静的色彩, 橙色及黄色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与和谐。在色彩的选择上, 不同年龄儿童偏好存在差异, 不同性别的儿童偏好也存在差异。在调查中发现, 被访者对男孩和女孩使用的家具的颜色的选择有较明显的差异。多数被访者认为男孩应当选用原色和中性色, 而女孩家具应当选用彩色或浅色 (如图3.1) 。

此外, 儿童家具的色彩设计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 家具的功能也随之变化, 对于色彩的选择也应在变化, 在两岁到三岁期间应该选择三原色, 随着孩子年龄及所学知识的增长, 应该在此基础上融入相关的知识, 以更好的启发孩子的思考性。国外的儿童家具多采用三原色和柔和的中间色相配合—如在芙莱莎儿童家具大卖场, 我们可以看到, 白色和三原色是它们主要运用的颜色 (如图4.1) 。还有和迪士尼公司合作的力盟公司新品牌“我就喜欢”, 不仅大量运用儿童视觉感最强的红、黄、蓝三色, 还调出了几种非常柔和的中间过渡色, 使整个家具所运用的颜色非常的和谐和舒心, 再加上千变万化的图案, 不仅可满足儿童对整个世界的想象, 还能刺激儿童视觉发育, 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让童话世界的色彩大放奇丽 (如图3.2) 。再如香港杰兰家具儿童家具 (卡通跑车床) , 选用的三原色纯粹而鲜艳, 不紧可以使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还给儿童带来了快乐 (如图3.3) 。

四、造型的游戏性和可调性

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家具因其亲切、自然、返璞归真的特点对于儿童来说有助于他们培养注意力和创造力。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不仅是单纯的为了满足儿童生活中的需求, 更多的是为了取悦使用者, 作为其达到情感满足的媒介而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发的创造欲望, 我们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做出选择,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再创造的活动。

这也就决定了儿童家具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家具设计, 除了在生产技术、安全环保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外, 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心理的需求, 看它的外观造型, 对孩子是不是适用, 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喜好。

家具的造型可以多样化, 儿童多喜欢个性十足的, 能够与众不同的家具。但也不能忽视了家具的功能性而一味追求夸张的造型, 将家具设计成纯粹的装饰品而缺乏实用性。另外, 除了满足造型的美感这个要求之外, 儿童家具的设计在满足孩子们学习、娱乐和休息的同时, 充分的考虑孩子的游戏和生理发育过程, 要给孩子带来足够的舒适性和趣味性。但是造型要力求简单化、趣味化, 要将功能、色彩、材质与形态结合, 可充分运用造型原理, 使用点、线、面、体等特点不同的要素, 按照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设计, 以开发出既简洁时尚, 又具有趣味性, 益智性, 功能性, 可调性的儿童家具。

就此而言, 国内的儿童家具在造型上面缺乏变化和新意, 要不就是成人家具的缩小, 要不就是造型呆板, 例如汽车造型的床, 花朵造型的凳子, 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游戏性和生理发育过程, 没有考虑到孩子生长的过渡。相比之下, 国外的儿童家具将造型和儿童发展的特点很好点结合在一起, 例如芙莱莎就是可以不断成长的家具。芙莱莎系列儿童家具以床为基本件, 可以调节高度, 长度, 宽度。并且还可以在床的下面作为一个小的游戏室, 通过调校家具的高度, 或与桌子、格柜、衣柜、床垫、椅子等配件进行组合, 灵活转换家具的功能来满足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 十分人性化。 (如图4.1) 。

五、装饰的文化性

国学文化是“源”之所在, 孩子们更是新“源”所在, 让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在充斥着文化韵味的角落里感受温馨, 将传统文化的思想趣味点和儿童家具中的趣味性相结合, 让孩子们在不经意中感受这其中的魅力。就当代设计师而言, 一款得到好评的益智性趣味儿童家具, 就是对他本身的认可, 也是社会能得到不断进步的思维片段。对于作者而言, 儿童家具是一种爱的体现, 它倾注着设计师对设计本身的执着热情, 它是家长们对孩子们最温馨的关怀, 它是人文文化体现的依托, 它是社会给予新一代群体最强有力的后盾, 它, 就是爱。

不管是在国内, 还是在国外, 童话故事都是孩子们最美的梦, 卡通则是童话故事最好的表现。卡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种特定娱乐形式在整个传媒与娱乐行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带动了卡通在商业领域中应用的升温。它以其特有的魅力而备受儿童青睐,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为孩子们营造梦的天堂, 那么它的产生注定将改变孩子们对于现实和梦幻的理解, 让他们更早一步、更进一步的融入简单快乐的平凡生活。目前, 卡通设计是儿童家具最大的卖点之一, 各家企业都在这个问题上大显神通。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国外的迪士尼家具, 其借助迪士尼系列等动漫品牌的高知名度, 打造自己儿童家具王国, 如其公司推出的米奇系列 (如图5.1) 、狮子王系列, 采用生动活泼, 线条简练, 兼有游戏特征的造型是多数儿童家具的选择, 简洁符合儿童的纯真性格, 新颖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陈浩昕.讲故事的家具—迪士尼青少年儿童家具的设计[J]家具, 2006.04

[2]张杨, 王逢瑚.儿童家具造型设计应考虑的因素[J].中国家具, 2006

[3]http://home.soufun.com/news

[4]http://www.xiaozhuren.com/Disney/

[5]http://www.flexa.dk/AreaID=36

儿童益智节目的流行演绎 篇11

造成这些现象的,当然有时代和代沟的原因,但儿童节目本身需要一些新面貌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在变、社会心理在变、儿童在变、节目样态在变,当“变”成为时代发展关键词的时候,儿童节目如果依旧固守在原有的套路和模式之中,不是怯懦便是无能的表现。

儿童节目本应成为最有活力的一个群落,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总是充满色彩与魔力,而这个世界同样是被世事所纷扰的大人们所渴望和追逐的。为孩子和大人们共同塑造一个真诚不造作的童话故事和梦想空间,这是儿童节目的高境界。

《疯狂的麦咭》将益智答题、闯关竞技融为一体,游戏感与趣味性兼备,知识性和娱乐性并存,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们对于儿童节目的刻板印象,似乎更主流、更大众、也更真实。仔细观察,它所做到的不过是拓展了儿童节目本应有的内涵和外延而已。

一、形式:益智节目与亲子秀等流行题材的有效嫁接 寓教于乐一直是儿童节目的一个不变的内核,于是益智就成为其最直接便利的一种选择,《疯狂的麦咭》同样以益智为主线,通过答题环节的设置达到启迪智慧、增长见闻的目的。但益智之外,节目也用更多的元素加以丰富与拓展,亲子、真人秀、明星等在节目中不断激荡出不一样的火花与光彩,看上去既新鲜又充满魅力。

亲子节目显然是2014年电视荧屏上少不了的一种主流类型,契合当下的社会心理,是亲子节目能够广受追捧的社会基础,儿童节目的基因决定了加入亲子元素是其必然的一种选择。《疯狂的麦咭》依托湖南广电的资源整合能力,将《爸爸,去哪儿》中的张亮、天天父子,郭涛、石头父子,以及村长李锐和他的女儿跳跳请到了节目中,这一次,爸爸们带着孩子们去经历充满刺激的冒险和挑战,延续亲子节目人气和话题热度的同时,也让儿童节目的亲子内涵得到有效释放。

与《爸爸,去哪儿》相比,《疯狂的麦咭》虽然任务不同,表现方式不同,但真人秀同样是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在既定的规则与任务之中,参与者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行动,他们的动作、表情、行为、互动都被多机位的摄像机捕捉下来,后期剪辑中也充分发挥了电视的叙事功能,观众在其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游戏和益智本身,也是伴随嘉宾们完成一个个冒险故事:有克服胆怯后的勇往直前、也有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人物塑造鲜活有个性,故事表达流畅且充满看点,这正是真人秀节目的魅力和精髓所在。

同时,诸如汪东城、韩庚、李晟、李佳航等偶像明星与贾玲、白凯南、虎虎等喜剧明星的加入,也让这档节目与同类节目相比,显得更加别具一格,对于拓展收视人群、丰富节目内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明星在这里不再是以光鲜亮丽的舞台形象示人,而是尽量还原其作为普通人的形象和性格,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或者笨拙和怯懦在游戏和冒险中得以展现和释放,看明星在不一样的环境下的真实表现,这是节目的看点之一。另一方面,偶像明星和笑星的搭配,也让节目兼具了正剧和喜剧的特征和效果,正谐分工在节目中担负不同的功能,恰到好处同时也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而一些小童星的加入也让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产生很好的共鸣和代入感,他们在节目中的积极表现也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和带动的作用,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用流行的电视元素对传统儿童节目进行拓展,这是《疯狂的麦咭》最具颠覆性的尝试,也是其达到寓教于乐终极目的的最重要的手段。

·博士论坛罗姣姣:儿童益智节目的流行演绎二、内核:成人童话与造梦空间

然而《疯狂的麦咭》却不仅仅是一个儿童节目,从具体的收视表现和网上的话题热度等来看,它的边界都超远远超出了传统儿童节目的范畴,爸爸妈妈们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和小孩子们产生诸多共鸣的节目,而普通的电视观众们也在《爸爸,去哪儿》之后寻到了另外一个同样令人着迷却也充满新鲜感的明星亲子真人秀。

这种对传统的对象性节目的突破,一方面是源于节目本身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诸如真人秀、亲子、明星等元素的加入为这档节目受众的拓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这种形式表象之下,真正蕴藏着的奥秘是它所采用的平视的视角。面对少年儿童,中国的大人们的姿态和视角总是错位与不合时宜。真正尊重小孩的独立人格——这才是成年人应该从心态到行动上采取的准则,作为影响广泛的电视节目更应该如此。但做到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生态之下却显得非常困难。我们看过太多在关爱和教育名义下行使着自私扭曲的作秀行为,孩子在成人主宰的世界里很容易成为没有个性的集体代名词或者哗众取宠的玩物,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在《疯狂的麦咭》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样的世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符合主流价值观对新时期儿童的想象,同时也极具个性和想法;他们与大人的互动是主动、平等与双向的,在这里,没有不切实际的鼓励与称赞,也没有妄自尊大的俯视,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在一次次历险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节目用引人注目的大型实景道具为儿童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和造梦空间,“石壁密室”、“怪兽密室”、“石像密室”、“石板密室”等不一而足。在神秘而又充满刺激的环境中进行冒险与探秘,相信这是每一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曾有过的梦境,在这里却变成了现实。这是对体力、智力、协作能力等的综合考验,为扭曲的素质教育现状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孩子的世界当应如此,而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美妙的成人童话呢?

好节目的内核在于价值观是否切合了时代需求,是否引领了时代风尚,真诚、向上的力量显然是我们这个多少有些浮躁、速食的时代所亟需的,在关乎下一代的问题时更是如此。《疯狂的麦咭》能够受到欢迎,最本质的核心还在于其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智慧与勇气并存、责任与担当并重,这才是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特质所在。同时这种价值观的传达是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的,不刻意也不造作,真诚亲切,让人信服,实际上是深入到了从台前到幕后的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勇敢或者畏惧、牺牲或者前进,在这里得以真实的方式得以汇聚,感动有之、爆笑亦有之,摆脱了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沉重,却同样能够收获知识、道德、人性……

浅议儿童玩具设计的安全性 篇12

中国玩具产业是出口导向型产业, 出口市场占主导地位。年产值500多亿元人民币, 生产企业6000多家, 从业人员有200多万人, 是名符其实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玩具产品已有成熟的产品认证制度和配套的监管措施。如欧洲采取自我声明和加贴CE标识的做法, 进入欧洲的每一批每一款玩具产品均需向海关提供检测报告。美国则采取CPSC抽查和召回制度。这些制度非常有效地控制进入其市场的玩具产品的安全质量。

我国国内14岁以下儿童有3.6亿, 玩具安全质量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 内销市场混乱无序, 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和市场准入制度, 导致部分假冒伪劣, 粗制滥造的玩具产品流入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上玩具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合格率为62-80%, 有些玩具类别合格率在50%以下, 这样的玩具产品给儿童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对儿童玩具潜在危险的进行分析

通过玩具城乐淘 (www.letao.com) 发起的“为了下一代”安全玩具大调查, 2008年12月底结束。共有7458人参加调查,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买玩具的儿童家长意见分析

在所调查的儿童家长中, 65%表示玩具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比较了解”、21%表示“较为了解”, “不太了解内容”的占14%, 这反映了国家对这方面的内容虽有所宣传, 但并为普及, 人们通常只了解其概念, 对其内容了解不多。

家长对儿童玩具的改进意见:

a.儿童玩具市场品种归类;

b.增加些适合儿童不同年龄段、各具特色的儿童玩具;

c.在玩具的设计中安全性应该放在首位, 其次才是功能性设计;

调查问卷显示, 三成家长在选购儿童玩具的时候, 会特别注意产品的检验证明, 比如有没有厂址厂名, 有没有说明书以及警示说明等。最担心的玩具安全问题依次是:“铅、铬、砷等重金属超标”、“零件不牢固导致孩子误食”、“加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和“进货渠道不明”。

2. 对生产儿童玩具厂家的意见分析

目前,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玩具生产并不熟悉, 不仅不懂标准, 而且缺乏专业设计人员, 工艺水平低下, 产品质量就根本得不到保证。玩具虽是小产品, 但却涉及塑料、木材、电子学、美学、儿童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由于玩具生产企业杂、乱、多, 且又多以乡镇企业为主, 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许多玩具难以让家长放心, 对儿童的安全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报道, 在美国平均每年有1.3万名14岁以下儿童因为玩具的意外伤害被送进去医院, 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年龄不满5岁的幼儿。而在我国, 虽然没有相关的统计数字, 但事故的个例却不时出现在各医院的病案中。据北京某儿童医院的统计数字表明, 该院每年处理因玩具对儿童造成伤害的病例就达数十起。在这些病例中, 有些是因为玩具产品设计及质量上的缺陷, 有些是使用不恰当、不正确造成的。

3. 对目前宣传媒体的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 对玩具的宣传没有形成规模, 商场仅仅只是把玩具商品购买进来后, 摆放在货架上, 让儿童家长自己辨认, 分析适合自己儿童使用的玩具, 这正说明商家对玩具的宣传不够重视。

三、儿童玩具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调查分析来看儿童玩具主要存在的问题, 归纳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

1.玩具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设计多, 而对本身的安全性考虑较少;

2.适合婴儿年龄段的玩具较少, 大多都是3岁以上的玩具, 这就给部分想给3岁以下儿童家长造成不便;

3.玩具包装简易, 对一些布绒玩具根本就没有包装, 随便放在货架上, 玩具说明书及其简单, 有的甚至就没有说明书, 这样不容易让家长错购年龄段的玩具最终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伤害事件。

四、如何减少玩具的不安全因素

1. 设计中从安全性考虑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而不是为小部分人服务”设计师不仅要为一部分的需要进行其业务设计, 同时也应以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关怀我们的下一代, 或许设计师多一个想法和思路, 就会减少许多无辜的伤害, 儿童的玩具就是提供儿童进行玩耍以及开发儿童智力的, 如果仅从商家考虑, 不去从使用者的安全性进行考虑, 玩具业迟早一天也会走到尽头的, 所以安全性的玩具是孩子所需要的。

2. 使用材料上多用环保的材料

在玩具的制作过程中, 玩具的种类以材料可分为:泥制、纸制、皮革、塑料具、布绒、橡胶、金属、木制、玻璃等玩具。其中以塑料玩具的危害性之大, 塑料品种较多, 塑料的一般特性:质量轻强度高、材料化学性能稳定性好、优良的耐磨性、良好的绝缘性、吸震性、独特的成型性能、优美舒适的质感与肌理等特点, 这都是塑料的优势, 但缺点是易老化, 易燃, 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等, 象含邻苯二甲酸酯的PVC玩具, 让3岁以下儿童放入口中, 这对儿童的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3. 严格按国家玩具的安全法去设计制作

20世纪70-80年代起, 国际上主要的玩具进口国, 特别是欧美等国对玩具的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 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玩具安全法限制玩具的安全质量。我国与1980年首次制定并发布了GB6675-1986《玩具安全》标准, 这是我国第一个涉及玩具安全质量的强制性执行标准。2003年10月9日我国又颁布了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布局和构件的简述

徐冰

(丹江口市建筑设计院湖北丹江口4427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形式:庄严雄伟、整齐对称和曲折变化、灵活多样;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简述了古建筑的七大构件:台基、墙体、屋顶、门楼、斗拱、枋、栏杆。

中国古建筑是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 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在自然与社会的时空演变中, 建筑文化却顽强地挽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和意蕴, 它那统一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和质感的美的形态, 透视出时代、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民俗等意识形态的内涵。那洪荒远古的传说, 秦皇汉武的丰功, 大唐帝国的气概, 明清宫禁的烟云, 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下面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布局、设计思想上注重点和构件。

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 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

按建筑类别分, 中国古建筑可分为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 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几个封闭四合院落贯穿起来, 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和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 布局自由灵活, 变幻无穷, 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 基本上有如下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

一种是庄严雄伟, 整齐对称。国家的首都、皇宫、坛庙、陵寝, 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 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 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 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 左右对称。这类建筑, 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 大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 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 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 不求整齐划一, 不用左右对称, 曲折变化, 灵活多样;因地制宜, 相宜布置。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 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

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 它是我国第一个等效采用国际玩具完全标准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对玩具今后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平时进行儿童玩具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法规进行。

总之, 玩具是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它能给儿童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 也能给儿童带来潜在的伤害。儿童在玩耍玩具会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去摆弄, 完全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所以玩具的安全性是所有玩具设计者和制造商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 因地制宜布局, 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第二种布局形式的实例。它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 景随时换, 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 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 也相互为借, 隔院楼台, 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 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还有些园林建筑是以消闲、休息、观赏、游览以及登高望远为目的的, 所以设计要结合地势, 建筑要和游廊, 矮墙, 曲桥以及花木竹石, 水面等形成有主有次、大小不一、曲折变化、意境各异瓦为因借的空间景点。

二、设计思想上注重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 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 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 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 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 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 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 高低错落, 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 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

三、古建筑的主要构件介绍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 以砖, 瓦, 石为辅发展起来的。其平面组成是一间为单位, 因间成栋, 再组成院落。每间的柱距称为“面阔”, 前后的柱距称为:“进深”。从建筑外观上看, 每个建筑都有上, 中, 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 下为基座, 中间为柱子, 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

参考文献

[1].《玩具安全与快速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李小幼2005

[2].《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尹定邦2003

[3].www.letao.com玩具城乐淘网

[4].www.chinatoynet.emo中国玩具网

上一篇:气象节目下一篇:企业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