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平台

2024-07-27

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平台(精选11篇)

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平台 篇1

系统简介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地质灾害险情发现、险情鉴别、险情处置业务流程、数据流程进行调查分析,按区域、移民新城区、单体地质灾害分别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及应急指挥逻辑模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及防灾、救灾各类信息的快速检索查询;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卫星系统、单兵系统、通信指挥车系统、GPS定位系统等通过综合组网,快速搭建技术会商和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创造了可视化程度高的、信息畅通的、可辅助决策并适应快速响应的条件和环境,充分调用了数据仓库、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数据采集、治理工程等子系统建设的各项成果,有效地支持地质灾害预警决策及应急指挥。2 系统业务流程

应急指挥案例总结归档险情处置编制应急处置方案审批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指挥过程信息管理灾情评估发送会商报告与建议编制会商报告与建议编制会商纪要险情鉴定准备专家要查看的信息会商人员签到会商过程信息管理会商执行准备会商要讨论的内容会商准备任务跟踪制定会商计划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灾指挥部险情报警险情核查提交险情核查报告险情发现 图2-1系统业务流程图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一个地质灾害的生命周期(险情发现、险情鉴定、险情处置)进行管理和流程监控,同时建立技术会商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地支持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构成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由险情上报、技术会商、应急指挥、配置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险情上报模块包含的功能有险情分布、险情信息标注、险情报警、报警信息管理、险情核查、险情报告、险情报告处理。实现对发生的险情进行报警录入,核查险情的真实性,对核查后的险情进行处理及生成核查报告上报上级部门。显示险情的分布图,并在分布图中对险情地点进行标注等针对险情的管理操作。

技术会商模块实现针对某次险情发起会商,制定会商计划。对会商计划、会商执行、会商结果进行管理。提供辅助编制报告与建议功能,对专家会商全过程进行追踪、记录、存储、管理,并将会商中得出的建议与报告发送到相应单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应急指挥包括应急指挥平台、GPS系统接口、应急预案库管理以及应急预案辅助编制、信息交流,接收会商文件并对灾情进行应急响应、追踪,对灾情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案例归档。

配置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需要配置的模块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灾害点信息配置、专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注册、多维展现模型库管理、应急通讯平台模式管理、会商内容模式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用户个性化设置。险情分布险情信息标注险情上报险情报警报警信息管理险情核查险情报告查阅险情报告处理会商计划书会商计划会商任务查询我的会商任务会商内容查询会商人员签到查询会商执行会商过程信息查询会商内容执行情况查询会商纪要查询会商结果会商报告与建议查询会商文件发送记录查询会商文件接收记录申请单管理预案审批管理应急指挥应急预案库应急指挥信息执行追踪查询救灾资源管理GPS设备管理GPS设备应用分类管理GPS设备使用情况查询信息点标注灾(险)情评估管理案例归档管理信息交流查询灾害点信息配置专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注册配置管理多维展现模型库管理应急通信平台模式管理会商内容模式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用户个性化设置我的审批任务历史审批单查询应急指挥平台三维视景漫游系统定位应急指挥信息执行追踪GPS设备使用情况GPS定位灾情调查情况信息交流会商结果技术会商平台会商计划会商计划书会商任务管理多维展现模型配置会商内容管理三维视景漫游系统定位会商执行会商人员签到会商信息服务平台(树形导航)会商信息服务平台(图形导航)会商过程信息管理会商内容执行管理会商纪要管理会商报告与建议会商文件发送记录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技术会商

图3-1系统构成 系统特点

4.1 二维和三维GIS间的联动

能从二维GIS系统中的灾害点快速导航到三维GIS系统中并定位灾害点,将二维GIS和三维GIS的优点充分进行结合,查看灾害点信息更方便、全面、直观,实现空间信息可从宏观到微观间切换。

图4-1二维和三维GIS间的联动

4.2 利用自定义模板辅助生成报告

系统内置报告生成模版,灾害点基本信息可直接从库中读取、报告内容可在网页上根据模版设置直接输入,通过报告辅助生成模式直接产生图文并茂的OFFICE报告文档,可直接在网页上在线编辑OFFICE报告文档并保存。支持核查报告、会商报告、应急预案在线辅助生成。

图4-2利用自定义模板辅助生成报告

4.3 灾害点现场和历史信息分屏显示

在视频会商中,灾害点信息包含灾害点现场信息、灾害点基本信息、监测预警信息、专业监测信息、三维信息、稳定性评价结果、险情核查报告等,系统将这些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在9分屏中进行灾害点的多维信息展示,能够根据需要快速切换不同分屏中展示的信息内容。专家可以查看灾害点现场信息,也可以查看灾害历史信息,专家和现场人员可以进行语音和视频即时交流。

图4-3灾害点现场和历史信息分屏显示

图4-4图形导航展示多维信息

4.4 应急指挥过程跟踪与回放

在应急指挥平台中,集成的GPS系统能够采集应急指挥车和应急指挥重要人员的运动轨迹并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其位置,实现应急指挥过程的跟踪。应急指挥结束后还能进行轨迹回放,总结经验和教训。

图4-5应急指挥过程跟踪与回放

4.5 基于SOA架构的信息集成

系统创新地将SOA技术用于多维信息集成,各系统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系统扩展性强。各系统提供的公共功能和模块通过SOA服务管理平台注册到SOA公共服务池中,形成各种公共组件,供其它子系统和模块调用。通过自定义的SOA协议,每个公共组件都具有唯一的调用地址。

图4-6基于SOA架构的信息集成 典型应用

5.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三峡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是一个多学科,多系统、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复杂项目,并且在目前地质灾害方面的决策支持、应急指挥案例方面无可参考案例,无可借鉴系统的情况下,完成三峡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并得到用户认可。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完成了对地质灾害的发现、鉴别、报警、上报、核查的处理业务流程。同时建立了技术会商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为险情发生后的技术会商和应急指挥提供支持。

预警指挥系统在单体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子系统建设所获成果基础上,对区域和移民新城区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利用所建的空间数据库等资源,建设区域和移民新城区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子系统。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在三峡库区成功推广应用,并将面向全国推广应用。

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平台 篇2

1 利用“村村响”平台发布气象信息的模式

1.1 发布内容及发布时间段

1.1.1 日常预报信息。

日常预报包括24 h预报与12 h预报2种。为方便市民了解未来1 d天气, 气象台在傍晚播报未来24 h预报共2次, 分别是17:00和18:00时间段。为方便市民了解临近天气情况, 气象台在上下班 (上学/放学) 高峰时段, 播送短时临近预报共4次, 分别于8:00、9:00、12:00、16:00时间段。

1.1.2 预报预警信息。

预警信号包括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雷雨大风、道路结冰、冰雹、森林火险10类。其中, 冰雹、雷雨大风等预警信号和警报发布时, 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 尽可能将范围精确到镇街一级。

1.2 发布方式

由气象台值班人员根据天气实况、预报结论、预测及预警信息, 按规定格式编写气象预报文本信息, 上传至系统, 系统通过文字识别转化为语音信息, 向全区2 350个应急广播发布气象信息。

2“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气象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

高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 全区面积约960 km2。由于地形呈狭长的东西走向, 地貌特质具有“六林一水三分田”的特点, 各条自然村错落分布, 人口居住分散, 从应急预警、应急处置的角度而言, 地理条件明显不利, 且各村庄常住人口老年龄化较为严重, 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难以通过网络等新途径新方式快速获取最新的应急信息[1,2]。

“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建成后, 改变了传统的由气象信息员以“敲锣打鼓”应急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基本实现了气象直通式服务, 大大提高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效率。例如:2014年5月19日, 高明区遭遇雷暴天气, 高明区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多次播放暴雨橙色、冰雹橙色、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并对2014年7月的“威马逊”台风、2015年10月的“彩虹”台风等灾害天气作及早预警, 使得农户尽早做足了防御, 减少了财产损失。

3 今后“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发展建议

高明区“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投入运行的短短2年时间里, 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突发事件和应对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广泛传播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3.1 充分运用好“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服务于“三农”工作

“村村响”是和谐社会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基层民生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 应充分利用“村村响”平台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作用。“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应急减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好评, 是一项创新工作, 值得推广和其他地区借鉴。

3.2 整合资源, 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体系

一直以来, 省市气象部门都在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明辖区也响应国家、省、市的号召, 先后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模式的应急体系, 先后成立了16个镇街、村居气象信息服务站, 组建了气象信息员队伍, 开展了气象信息员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基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时间, 取得了一定成效。“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具有发布范围广、信息发布快等优势, 在这方面气象信息员是无法比拟的, 因此如何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优势, 使得效率最大化, 值得进一步探索[3,4]。

3.3“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可作为高明区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的渠道之一

“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除具有发布范围广、信息发布快的特点外, 还具有针对性强、宣传功能多的特点, 在发生区域群体性和突发事件时, 其作用不可小视。可考虑将“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发布端口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一键式发布平台的端口对接, 缩短报文编辑时间, 提高发布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淑娟.发挥县级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视听纵横, 2008 (5) :72-73.

[2]杨宇静.农村广播的时代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 (2) :81-82.

[3]牛颜.贵州农村广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新闻界, 2012 (17) :35-38.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篇3

(一)编制目的

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福建省气象条例》、《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福建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总体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等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3、坚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显示、信息收集与共享、组织协调等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早处置。

(四)适用范围

1、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大雪、寒潮、大风、低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等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等涉及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

2、本预案适用于xx行政管辖区内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等应急工作。

二、组织机构体系与职责

(一)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组织机构

xx市人民政府设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适时启动实施及终止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具体协调处理预警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副组长由市气象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委宣传部、经贸委、农办、公安局、气象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广电局、教育局、旅游局、电业局、烟草专卖局、水文分局、煤管局、无线电管理局,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万安溪水力发电有限公司、xx电信分公司、xx移动通讯公司、中国联通xx分公司等有关部门组成。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气象局。各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按照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二)应急支持保障部门职责

建立相应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流程和制度;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以及职责范围内灾情收集上报。

1、防汛抗旱部门:根据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做好防汛抗旱协调、指导、调度工作,并及时提供辖区内的水情、雨情和旱情等监测信息。

2、水利局、水文分局、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江河流域、水文、干旱、地质灾害环境监测等信息,对易于发生气象衍生灾害的地区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

3、农办、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农办负责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龙头企业灾害影响信息;农业局负责提供农业灾害影响分类信息,组织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林业局负责提供林业灾害影响分类信息和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动态信息,组织林业气象灾害、森林火灾防御工作;畜牧水产局负责组织畜牧水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畜牧水产灾害影响信息。

4、广电局、新闻媒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播发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其他新闻媒体做好相应的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

5、烟草专卖局:负责提供烟草灾害影响信息,组织烟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6、棉花滩水电公司、万安水电公司:根据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及时提供实时监测的水情、雨情信息。

7、其他成员单位,收到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后,要迅速反应,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传递到所属单位、企业及重点区域的相关责任人,组织做好可能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防灾抗灾应急排险工作。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与报告

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来源

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各级气象台站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及时提供预测预报、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信息,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最新信息。突发气象灾害发生后,知情单位或个人应及时通过多种途径,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有关气象灾害信息。

2、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审核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对收集到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进行分析审核,符合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的,报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并建议启动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级别的确定

气象灾害日常预警级别及按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试行办法》执行。

xx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级别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一级)、重大灾害(二级)、较大灾害(三级)和一般灾害(四级),共四级。预案级别及启动标准详见附表。

(三)预报预警

市、县(市)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监测、趋势分析,及时作出准确判断,适时预报预警。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上报上级气象部门、同级人民政府及应急指挥部,提出适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四)预警支撑系统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撑系统建设,保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顺利进行。市、县(市)气象主管部门要健全和完善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四、应急预案启动与响应

(一)应急预案启动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启动按照气象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程度和区域范围分两级。启动标准按《xx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级别及启动标准表》(见附表)执行。

1、县(市、区)级启动。气象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在某县(市、区),当灾害程度达到或可能达到预警标准时,启动该县(市、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2、市级启动。当灾害程度达到或可能达到一般(四级)预警标准以上时,启动市级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响应

1、市级响应:指挥长主持召开气象灾害应急会议,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

2、县(市、区)级应急响应:依照应急预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响应程序并组织实施。

3、重大气象灾害在本行政区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当地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向邻近行政区域人民政府请求灾害应急救助。

4、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的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领导领班值班制度,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加强天气会商和情报收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三)气象灾害信息处理

1、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气象主管机构处理;其它相关部门在收到气象灾害信息时,应及时报告同级气象主管机构。

2、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3、当地政府应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可能影响的本行政区域周边地区通报。

五、应急结束

(一)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终止。由应急办公室提出建议,报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二)调查评估。应急指挥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组织调查、统计、分析气象灾害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及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后避免或减少的损失情况,总结气象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建立多渠道、快速、安全、稳定、可靠的气象灾害应急信息通信网,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二)信息保障

气象主管机构应在现有的业务平台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健全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资源数据库;明确和规范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办法,传播渠道、方式等。

(三)装备保障

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和减灾等方面的资料、器材、装备等的储备与使用管理。各级人工影响天气组织应当加强装备、弹药的日常管理与储备工作,确保一旦接到指令,能够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四)技术保障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依托相应的科研、业务机构,建立相关的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撑系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的技术研究,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七、宣传、培训及演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应急常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掌握正确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技能,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加强对相关责任人员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技能和组织能力培训,适时组织应急演练。

八、附则

(一)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判定出某一区域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某种气象灾害,为避免其影响,气象主管机构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手段和途径发出气象灾害警报,提醒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取对应防御措施的过程。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为有效防御和减轻突发气象灾害,由有权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图案。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和含义三部分构成。

(三)根据工作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应急指挥部对本预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并报市政府批准。

(四)对本预案实施过程中,有突出表现、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对本预案实施过程中,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有关单位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

(六)本预案由xx市气象局负责解释。

**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篇4

关于印发某某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镇各直属单位、各村(社区)委会:

《某某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本级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某某镇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1日

抄送:凤阳县气象局

某某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防御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凤阳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造成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1.立足预防,主动防范。坚持以人为本,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应急处置工作的中心环节,密切监视灾情的发生发展,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在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灾害进行处置。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协调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支持。

3.科学决策,保障安全。认真分析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科学决策,优化配置,保障安全。

4.果断处置,全力抢险。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组织体系

本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指导和监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其工作职责是:及时掌握分析气象灾害情况,提出气象灾害处置建议,并向本级政府领导报告;及时传达本级政府各项指令;协调联络各职能部门和各村级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救援工作;督查、反馈本级政府各项决定和命令执行情况,同时及时通报各职能部门和村级组织气象灾害救援的动态;灾后迅速开展总结、评价等有关工作。

本级政府为全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应急牵头部门,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及政府内设机构为应急协管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指导灾害处置工作的开展。

三、应急处置措施

事发地村级组织应迅速调集本区域的资源和力量,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迅速开展现场先期处置,并立即向镇政府、领导小组报告灾情处置动态和处置方案。

本级政府根据灾情程度,采取以下措施,全力指导和帮助事发地村级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本级政府领导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指导。

2.根据事发地村级组织请求,迅速调集民兵、公安和工程技术人员,协助村级组织,解救和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对被破坏的重要设施进行抢险和抢修。

3.向事发地村级组织提供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医疗救护等支援。

4.协助事发地村级组织对爆破、石化等危险品生产、储运单位及其它企业进行严格检查,制定紧急处置或防御措施,并加强监控,避免或控制次生灾害。

5.指导村级组织加强现场治安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6.向可能影响的相邻地区发布预警信息。

7.按规定及时向县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灾情及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布信息。

8.指导、协助村级组织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基本生活。

四、应急处置机制

1.领导小组及时掌握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根据县政府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的灾情通报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会商,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气象灾情,事发地村级组织和镇有关职能部门立即采取先期处置措施,控制事态。

2.当达到或即将达到气象灾害等级标准时,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向本级政府或领导小组报告,经政府批准后,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县政府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和气象主管部门。

3.预案启动后,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汇报灾区抢险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

4.领导小组密切加强与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视灾情发展情况进一步研究部署抢险救灾、生产恢复和灾民救助工作。

5.气象灾害天气过程结束,由事发地村级组织或本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报县政府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同意,经本级政府或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五、灾后处置工作

(一)善后处理

发生气象灾情的村级组织应组织做好救灾、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工程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政府、领导小组根据灾情程度,派出工作组,全力指导、协助村级组织进行善后处理。

1.做好灾区群众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指导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2.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调配医务、防疫技术力量赶赴灾区,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3.做好损毁工程修复。尽快组织修复毁坏的交通、电力、通讯、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二)调查评估

对符合本预案启动标准的气象灾害天气影响全部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织各职能部门和村组织开展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全面收集、认真分析气象灾情,并认真总结有效措施与成功经验。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解释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冰冻、霜冻、低温、大雾、龙卷风、大风、干旱、雷电、冰雹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灾害。

(二)本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相关人员及应急资金、物资。

(三)本预案根据形势发展,由本级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进行修订。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及学校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岑志三(校长)

副组长:黄忠文(支书、政教主任)

龚星鹏(副校长)

陈远洪(副校长)

陈顺华(副校长)

组 员:岑树保(总务主任)张应良(副政教主任)

陆明勇(副教务主任)关金浪(副工会主席)

姚文开张时仙罗国恩

三、主要职责:

1、组长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宜。

2、副组长负责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完成事故处理的各项任务。

3、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学校各年级、各部门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做好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落实、检查、处理等,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宣传教育,确保安全

1、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

2、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黑板报、健康教育课、节假日前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定期举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报告会。

4、政教处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掌握自救本领。

5、安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做。

6、学校要张贴安全教育警示标志,形成安全教育氛围,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五、现场指挥:

正常工作日突发事件的指挥由校长负总责,副校长、行政各负其责,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

非正常工作日突发事件的指挥实行三级值班制度,即值周领导、值日教师、住校教职工值班。

六、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

学校发生安全紧急情况报告程序:值日教师、住校教职工值班、各班班主任、值周领导—校长(110、120、119)—教科局—县政府,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七、调查与结案: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紧急事件的等级,对突发紧急情况及时展开调查,查清事实,查明原因,限期报结。

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处置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调查处理。

隆林职业中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自2007年9月1日始实施。

隆林职业中专学校

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篇6

1 气象预警信号的种类、等级、发布流程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 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 (一般) 、Ⅲ级 (较重) 、Ⅱ级 (严重) 、Ⅰ级 (特别严重) , 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可以主动拨打12121或当地气象局咨询, 或通过电视、广播等手段获得预警信息。

2 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灾害来临前, 首先不要恐惧、紧张、惊慌, 要镇静, 更不要对外来救助失去信心。提早准备防灾物品, 如准备清洁饮用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收音机、手机、绳索、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积极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以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害。

2.1 台风

2.1.1 台风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1) 关紧门窗。

(2) 如果房屋是危旧房屋, 应组织马上转移避险。

(3) 应及时停止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 并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

(4) 不要到台风可能经过的地区旅游或海边游泳, 更不要乘船出海。

2.1.2 台风来了的应急措施

(1) 关好门窗, 尽量不要外出。可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 以防玻璃破碎伤人。

(2) 如果在外面, 千万不要再临时建筑、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3) 如果你在水面上 (如游泳) , 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4) 如果又遇上打雷, 应采取防雷措施。

(5) 强台风经过期间的短时风小雨停, 可能是台风眼经过, 此时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来的藏身处等待一段时间, 不要急于到室外。

2.2 暴雨

2.2.1 暴雨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1) 如果是危旧房屋, 或处于地势低洼地方, 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 暂停室外活动, 应立即组织人员到高处暂避。

2.2.2 突发城市雨涝的应急措施

(1) 尽快撤到楼顶避险, 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2) 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过马路要小心。

(3) 雨天汽车在低洼处抛锚, 千万不要在车中等候, 要及时离开汽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4)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也不要爬到泥房的屋顶。

(5)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 一定要迅速远避。

(6)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 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或学校、老师、家长等取得联系, 或直接拨打110、119求救电话, 报告自己的确切位置和险情, 积极寻求救援。

2.2.3 突遇山洪的应急措施

位于山区的人员, 在暴雨期间一定要提防山洪灾害。

(1) 山洪暴发时, 不要沿着沟谷往下跑, 而要向两侧高处快速躲避。

(2) 山洪暴发时, 千万不要涉水过河。

(3) 被山洪困在山中, 应及时拨打110、119电话, 或发出求救信号, 寻求救援。

2.2.4 山区旅游如何躲避泥石流

雨季到山区旅游, 要提防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1) 在泥石流多发季节 (比如夏季) 内, 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

(2) 野外扎营时, 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沟底扎营。

(3)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 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要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

(4) 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5) 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收拾物品, 应等待一段时间。

(5) 尽快与当地政府、防灾部门取得联系, 或直接拨打110、119求救电话, 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 积极寻求救援。

2.3 暴雪

2.3.1 遇暴雪天气的防范措施

(1) 注意添衣,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 尽量不穿硬底或光滑底的鞋, 要当心路滑跌倒。

(3) 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 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 以免因冰凌融化脱落而被砸伤。

(4) 如房屋是危旧房屋, 应迅速撤出。

(5) 提防煤气中毒, 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学校或家庭。

(6) 遇暴风雪时, 应暂停室外活动。

2.4 沙尘暴

2.4.1 沙尘暴来临之前的准备

(1) 关好门窗, 可用胶条对窗户进行密封。

(2) 如果是危旧房屋, 应马上组织人员转移避险。

(3) 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停止, 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4) 准备口罩、纱巾等防尘防风物品。

2.4.2 对付突然袭来的沙尘暴的应急措施

(1) 尽量减少外出, 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

(2) 如果在室外, 要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3) 遇沙尘暴看不清路时, 不要乱跑乱窜, 可背向沙尘暴来向蹲下, 等待沙尘暴过去。

(4) 一旦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 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2.5 高温

2.5.1 遇高温天气的防范措施

(1) 收到高温预警信号后, 要及时采取防暑措施。比如准备防暑降温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

(2) 安装的空调、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

(3) 白天避免或减少室外体育活动, 尤其是10~16时尽量不要在烈日下运动。

(4) 外出旅游, 应采取防护措施, 如打遮阳伞, 穿浅色衣服, 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5) 不可过度吃冷饮, 不要暴饮暴食, 避免肠胃不适。

(6) 浑身大汗时, 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 应先擦干汗水, 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7) 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 适当晚睡早起, 中午宜午睡。

(8) 要留神蚊、虫咬伤, 避免开水、滚油烫伤等, 因为高温时伤口易发炎, 不易愈合。

2.6 雷电

2.6.1 室外防雷

(1) 如果遇打雷、下雨, 不要奔跑赶路, 应迅速寻找并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如正在汽车内, 不要下车, 要紧闭车门车窗。

(2) 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筒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3) 在旷野里没有合适的避雷场所时, 可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 双脚并拢, 身向前屈。

(4)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 不要把羽毛球拍、网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5) 万一发生不幸的雷击事件, 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

(6) 不要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

2.6.2 室内防雷

(1) 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2) 不要靠近, 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 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3) 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 如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电话等。建议拔下所有的电源。

(4) 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2.7 冰雹

遇冰雹天气的防范措施如下。

(1) 关好门窗。

(2) 暂停户外活动。

(3) 遇冰雹来临时, 不要在高楼、广告牌、烟筒、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尤其是在出现雷电时。

2.8 大雾

遇大雾天气的防范措施如下。

(1) 有晨雾时最好不要开窗。

(2) 尽量不要进行露天集会。

(3) 穿越马路时, 要看清来往车辆, 遵守交通规则。

(4) 外出时可戴上口罩。

(5) 骑车要减速慢行, 听从交警指挥。

(6) 乘车 (船) 不要争抢;遇渡轮停航时, 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2.9 道路结冰

从秋末到春初, 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 道路上会出现积雪或结冰现象, 易使车轮打滑, 行人跌倒, 造成摔伤, 因此要注意防范。

(1) 注意添衣保暖, 出门最好穿防滑鞋。

(2) 人员和车辆在路上, 要小心慢行。

(3) 听从交警指挥, 出现绿灯信号后, 才能从斑马线穿过马路。

(4) 不要在有结冰的路面或空地上玩耍。

2.10 龙卷风

2.10.1 室内防范

(1) 在室内, 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

(2) 在楼上, 应立即转移到一楼, 暂避到比较坚固的桌子底下, 抱头蹲下, 或躲在厨房、卫生间里。

(3) 如房屋是危旧房、活动房或其他的简易临时房屋, 应立即撤出。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10.2 室外防范

(1) 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垂直方向逃离, 就近寻找低洼地面趴下。

(2) 要远离大树、电线杆, 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3) 如在车上, 立即离开汽车, 到公路旁的低洼地躲避。千万不要待在汽车里。

(4) 在公共场所, 要服从指挥, 有秩序地向指定地点疏散。

3 结语

遇到气象灾害危机生命安全时, 或遇其他紧急情况, 可拨打110、119或120求救。

以上是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面临灾害时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旨在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突发性气象灾害问题变得更为显著。本文以气象科普的观点阐述气象预警信号的种类、等级、发布流程及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工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篇7

为提高我司防汛、防风、抢险工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市政府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工作部署,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司建筑工程的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组成

1、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指挥部。应急救援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应急救援副总指挥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指挥部成员由生产安全部、质量技术部、机电部、生产经营部、后勤部主管经理以及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部成立现场应急救援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委任专职安全员、施工员、急救员等现场有关人员和应急救援所必需的水、电、脚手架登高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等专业人员为组员。

3、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

(二)、公司应急救援领导指挥部职责

1、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公司建设工程遇气象灾害时的防御及抢险救灾等工作。

2、建立公司级建设工程防御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信息响应系统,发出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各部门、各项目部做好防御工作。

3、督促生产安全部对公司属下各项目部防御气象灾害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职责

1、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事发地点,了解现场状况,初步判断事故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组织人员实施救援。

2、召集救援小组人员,明确救援目的、救援步骤,统一协调开展救援,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指挥部。

3、按照救援预案中的人员分工,确认实施对外联络、人员疏散、伤员抢救、划定区域、保护现场等的人员及职责。

4、协调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情况。

5、救援完成、事故现场处理完后,与现场相关人员确认恢复生产的条件及时恢复生产。

6、根据应急实施情况及效果,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四)、现场安全员职责

1、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了解现场状况,参与事故救援。

2、依据现场状况,判断仍存在的不安全状态,采取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判断拟采取的救援措施可能带来的其他不安全因素,根据专业知识及经验,选择最佳方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提出自己的建议。

4、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工作。

(五)、其他应急小组成员及专业操作人员的职责:

1、听从指挥,明确各自职责。

2、统一步骤,有条不紊地按照分工实施救援。

3、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

三、应急救援准备

(一)、救援器材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必需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

2、应急救援小组配备下列救援器材和物资:

医疗器材:担架、塑料袋、小药箱。

抢救工具:扳手、撬棍、钳子、铁锹、洋镐、大绝缘剪、绳索、千斤顶。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交通工具: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或皮卡),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二)、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

应急救援机构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基本技能,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1、培训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项目安全教育时必须附带接受紧急救援培训,务必使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发生气象灾害事故时能较熟练地覆行抢救职责。项目开工前进行一次培训,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①伤员急救常识和各种救援工具的使用等;

②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及气象灾害事故抢险常识;

③施工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

④事故报警的程序和相应部门的联系方式;

⑤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⑥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三)、应急救援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施工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初期演练一次,并根据工程工期长短不定期进行举行演练,施工作业人员变动较大时增加演练次数。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通过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发现并纠正应急救援预案的不足,确保一旦发生意外,实施合理的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可能引发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应急救援机构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档案,其中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单、救援救护基本技能、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目录等。

(四)、通信联络

项目部必须将110、119、120、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公司应急救援领导指挥部成员的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

四、灾情报告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响应

(一)、灾情报告:

1、气象灾害期间,生产安全部和各工地的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加强值班检查,保持信息畅通,发现违规作业的必须坚决制止。

2、工地一旦出现险情或发生灾情时,工地的值班人员要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报告,并按规定向辖区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生产安全部的值班人员必须加强对工地的安全巡查,主要检查工地值班人员的到位情况和防御气象灾害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险情的,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指挥部报告。

4、当工地发生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时,应按有关要求逐级上报。

5、灾情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况等。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响应:

1、在气象灾害期间,生产安全部和各工程项目部的应急小组,应按照各自的应急救援预案,做好抢险救援的准备工作。

2、工地一旦出现险情或接到灾情报告,应立即启动层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全力组织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当灾情严重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申请援助。

五、预警预报与防御气象灾害安全防护保障措施

1、当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暴雨、高温等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时,公司生产安全部和各工程项目部必须密切留意,主动获取有关的气象信息,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在工地的宣传栏或醒目的位置进行公告,并通知到工地每一个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

2、公司各部门及各工程项目部应逐级建立防御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信息响应系统,利用短信平台,及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3、预警预报信息响应系统的接收传递人员由各部门、项目部确定1~2名信息联络员组成,信息联络员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应报上一级联络单位。当信息联络员变更时,应及时将变更后信息联络员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报上一级联络单位。

4、公司生产安全部应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紧急程度,结合建设行业的特点,通过预警预报信息响应系统,及时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传递到工程项目部。各级信息联络员在接收到上级联络单位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时应及时回复确认。

年度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篇8

全体职工

4月中旬

备注:各预案演练时间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附件1

演练计划

一、演练的目的

二、方式

三、时间

四、地点

五、日期安排

六、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

七、保障措施

八、其他

附件2演练工作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的及要求;

二、应急演练事故情景设计;

三、应急演练规模及时间;

四、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

五、应急演练筹备工作内容;

六、应急演练主要步骤;

七、应急演练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

八、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平台 篇9

我国属于突发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这些灾害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灾后急切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这就要发挥应急物流的作用。只有保证应急物流具有通畅的载体、简洁的流程、快捷的速度,才能确保应急物资的实效性。因此,研究应急物流在气象服务保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急物流概述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讲,应急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该物流活动的对象是各类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军事冲突、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内容是提供各类支持,包括人员支持、资金支持、物品支持等;目标是追求损失的最小化、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应急物资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满足救援需求、灾民需求、灾后初步重建需求。

我国在应急物流的建设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预警预报机制建设,物流的组织、实施、设备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我国应急物流的理念有三条,分别是:第一,军民结合,一体联动;第二,预警预报,快速反应;第三,信息流畅,全程监控。

应急物流与普通的物流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一,时效性和不可预见性更强;二,物流需求更加多样和急迫;三,物流供应的经济性很弱。在当下,应急物流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保障力量,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应急物资的作用

1. 国家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突发性的灾害发生后,大量的物资需要在短时间内聚集,这得益于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一个良好的应急物流系统,能够将国民经济力量增值输送到灾区,对救灾物资进行及时的补充,从而恢复救援力量。因此,应急物流是救灾能力的倍增器,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能够为应急管理提供物资支持

应急物资想要到达灾区现场进行物资的供应,必须通过物流这座桥梁。举例而言,2008年南方出现雨雪冰冻灾害,在电力的供应、道路的抢修、物资调拨和配送上,应急物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救灾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二、应急物流与气象服务保障的关系

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天气情况密切相关,气象部门能够为应急物流的准备和实施提供依据。当出现灾害性天气,灾前防御主要依靠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灾中主要依靠气象部门对应急方案的选择和调整,灾后主要依靠气象部门对天气指标的评估,从而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和修正。

(一)应急物流对气象服务的保障

气象灾害发生以后,交通运输往往就会产生困难。但是,救灾工作的基础保障是应急气象服务,所以要想尽办法将设备、物资、专业人员及时送到灾害现场,从而开展应急气象服务。这时候,就需要应急物流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的物流规模小,但却十分关键,所以在物流工作的开展中往往不计成本。介于此,气象部门应该提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和后勤补给,比如:睡袋、雨衣、帐篷、小型发电设备等。

另外,气象部门应该制定气象服务的后勤供给流程,以此保障物资的及时到位。发生突发事件后,一定要立即开展应急服务。如果提前对物资进行储备,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大量的资金、人员、物品等,从而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服务后勤供给流程,有利于应急物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气象服务对应急物流的保障

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建立应急物流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救援物资送到灾害现场,是影响突发事件救援成败的重要因素。应急物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渠道的畅通。因为中间环节一旦中断,整个应急物流系统就会断流,影响到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物流的指挥机构要保证运输方式的多元化,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气象条件、运输任务来制定物流方案,发挥不同运力的优点,从而保证物流运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气象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采取及时的应急气象服务,能够保障应急物流工作的快速开展,从而促进救灾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部分的应急物流往往规模大,由政府主导开展工作,气象部门则是开展应急保障服务。根据应急保障服务提供的资料,应急物流的指挥部门才能够在交通路线、运输方式、防护措施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保证物资的及时到达。

结语:

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平台 篇10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镇气象灾害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丽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丽江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华坪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暴雨、暴雪、寒潮、干旱、雷电、大风、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冰雹、大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道路结冰等其它次生、衍生灾害的处置,适用有关专门应急预案的规定。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2、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与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 篇11

自然灾害、意外灾害、重大疫情、人为破坏……在城市越来越多地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同时,我国许多城市却缺乏对突发灾害的有效应急体系,城市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前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迫切需要强化,我国城市遭受各种灾害威胁日趋严峻。在民盟中央举行的2003年城市灾害管理专家论坛上,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说,统计表明,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但目前城市应对灾害打击的能力却十分脆弱,遭受灾害的损失也越来越重[1]。张梅颖指出,“目前全国有639个城市有防洪任务,但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的城市仅占其中的27%。灾害损失比GDP增长得更快。”中科院院士陈颙指出,“由于城市对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设施和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城市中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使城市遭遇灾害时更具易损性。”我国正经历着持续的经济快速发展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城市化率已达到30.4%,隐性城市化率已达到40.3%。城市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我国城市遭受灾害威胁的形势却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许多城市对于各种灾害的防御和管理大多是垂直方式,缺少统一的协调体制。迫切需要强化和完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研究制定综合的灾害应急管理战略和专项灾害应急管理的战术预案,加快紧急状态立法进度,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1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

1.1 城市灾害紧急事件

城市灾害紧急事件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导致城市灾害紧急事件的因素很多。例如,大风、暴雨、地震、瘟疫等自然因素产生的灾害,以及人为或技术原因造成的灾害隐患,如交通灾害、化学灾害等。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又使现代城市产生了一些附加灾害:(1)新能源新材料带来的隐患,如燃气、电器、装修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火灾、电击和中毒;(2)现代设施和技术带来的污染和灾害。如汽车噪音和尾气在高温下的光化学污染、电力通讯设备和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污染等。城市气候引起热岛效应、高层建筑内的烟囱效应、空气污染等。

1.2 应急管理定义

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控制过程,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紧急事件,针对突发、紧急具有破坏力事件采取预防、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紧急事件的负面影响。主要目标:预警紧急事件,应急救援,控制城市灾害发生与扩大;减少损失和迅速恢复正常状态。由于应对紧急事件需要政府采取与常态管理不同的紧急措施和程序,超出了常态管理的范畴,所以应急管理又是一种特殊的政府管理形态,即非常态管理。在应对紧急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因其责任、地位和能力之所在,必然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组织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应对危机,而且要统一指挥、协调、处置各项应急事务。

1.3 城市灾害及应急管理特征

(1)灾害紧急事件的突发性

各类城市灾害紧急事件尤其严重的城市灾害都具有突发性,有些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先兆,一旦触发,迅速蔓延扩大,甚至失控。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泄漏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而且往往伴随着火灾或爆炸。应急指挥决策人员应该清楚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在造成严重后果之前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急救或疏散措施,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留给应急准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应急救援中经常会出现的意外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变化,虽然通过预报有所了解,但天气变化的剧烈程度,尤其是局部地区小气候,较难以预测。制定计划与行动方案时必须考虑气象变化,灾害发生时天气情况往往与预测有较大的差距,给应急指挥调度带来困难。洪水、飓风、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重大特大灾害突然发生后,应急救援可能出现难以克服无法想象见的困难,直接导致交通中断、通讯受阻,救援力分散,应急救援物资短缺,灾害损失无法估量。

(2)灾害后果严重性

城市灾害紧急事件发生概率较小,后果比较严重,尤其是造成广泛的公众影响。应急处置稍有不慎,就可能改变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迅速扩展,导致混乱和冲突失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扩大,迫使应急响应升级。在严重灾害事故条件下,公众情绪激动,心理恐慌,有时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冲动行为,而且一旦发生后,形势变化十分迅速、复杂,事态极难控制。如果缺乏考虑群众心理变化趋势和组织准备,不但影响指挥决策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可能造成灾害现场失控。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其他更严重的灾害紧急事件发生,形成一连串的灾害紧急事件链。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历史上的武汉、扬州,就曾因暴雨、高温造成涝灾,给居民造成了重大损害。在没有建立应急预案和没有开展过应急培训演习的地区,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公众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无方向地盲目行动,以求迅速脱离危险区。处于惊恐中的公众,很难针对事件的性质采取有效自我防护措施。必须坚决果断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从客观上说,紧急事件造成的后果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乃至引发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社会矛盾和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影响,紧急事件的种类形式、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对政府和社会构成重大挑战。必须实施有效的应急管理应对挑战、战胜挑战。

(3)应急管理复杂

城市灾害紧急事件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来自不同部门,在沟通、协调、职责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是应急指挥关注的首要问题。公众的反应能力、心理压力等突发行为极为复杂,并要对其引发的各种情况做出足够的估计。大多数灾害事件的影响因素、演变过程和后果估计都十分困难,火灾、爆炸时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伴随着建筑倒塌、交通堵塞等情况,将增大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浓度高,数量大,扩散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被污染的对象包括空气、水域、地面、植物、食物等,而且污染的形态、程度不一,增加了救援难度。应急协调也应受到关注,特别是当来自不同部门、辖区和专业的救援力量共同参与一个或多个不同阶段的应急救援活动时,指挥决策系统会面临严重挑战。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针对城市灾害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置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各个部门、行业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建立和形成了一些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和力量。初步形成了消防、矿山、海上搜救、核事故和化学等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应急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综合协调能力上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应急管理基础薄弱

我国多数地方与部门没有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各部门各自为政,应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浪费,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应急管理体系相互孤立,无论从经费、人员,还是救援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上都存在缺陷,有的既使建立了一些应急管理组织,但是应急队伍的建设、救援装备的配备、维护和应急响应体制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缺乏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与培训合格的志愿人员。

2.2 应急装备落后和数量不足

应急装备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技术落后和低层次重复建设等问题,既使是公安消防部队,在相当一部分的城市也存在应急装备数量不足的现象,更不用说配备针对性强的、特殊专用的先进救援装备。在矿山和化学事故应急管理中,企业救护队和消防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应急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素质,应急装备和消防控制系统及消防器材的投入较少,缺乏有效的维护,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方法相对落后,很难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应急指挥职能不协调

应急指挥决策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赋予现场指挥人员更大的决断权。应急指挥关键在于信息的传递,下级指挥决策人员能否正确执行上级指挥员的决策意图,在灾害现场处置中非常关键;尤其在灾害应急初期,信息传播速度、准确性对应急指挥决策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一个错误的信息可能直接导致灾害的性质和应急救援的方向,甚至失控。城市重特大灾害紧急事件,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或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的重特大城市灾害紧急事件发生时,仅仅依靠某一部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往往十分有限;而临时组织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力量来自多个部门,各部门往往针对自身可能出现灾害紧急事件的特点组建相对独立的应急救援组织力量,在指挥和协调上容易局限于狭隘的专业范围,往往存在职责不明、体制不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应急指挥职能不协调,难于协同作战,指挥决策人员责任不够清晰明确,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包括同级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障碍,无法形成相互统一协调指挥的管理决策体制;急需建立统一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解决目前的混乱状况。

2.4 应急法制基础不健全

我国现行宪法没有重大灾害事故、地震、洪水、瘟疫等其他各类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理依据,缺少统一的紧急状态立法。导致出现紧急状态后,政府与社会成员、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划分不清,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的程序不明,各种应急措施不到位。有些应急制度是由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确定的,规范性不强、效力不高,相互之间缺乏衔接、甚至存在矛盾,不利于有关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城市灾害协调机构不够集中

我国城市缺乏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城市灾害领导或协调机构。目前我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基本上是分类别、分地区、分部门,根据灾害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各个环节,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2]。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在一般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体现出较高的效率。如有些城市先后建立了抗震救灾委员会、防汛指挥部、防火安全委员会等。但这仅仅是基于单一灾种的简单合成,在多种灾害同时爆发时很难发挥作用。随着经济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灾害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越来越复杂。而由于管理体制上部门间责权关系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各灾种的领导机构之间、各灾种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模糊。

3.2 缺少统一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城市应急中心太多,报警中心以及报警号码太多是造成公众报警知识缺乏、报警不方便的主要原因,日常受理公众报警求助的应急中心有:公安

110、消防119、交管122、医疗急救120、三防、森林防火、供电、供水、燃气等约20多个。没有“权威、统一”的应急中心,这些中心大多按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行业划分,无论在管理主体上、执行主体上还是在服务内容上,彼此独立、不统一。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中“多中心指挥”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延误救援。根据调查,在灾害现场,由于多名高层领导的出现,导致救援现场指令声不断,使得专业救援者

不知所措。北京市的应急救援组织有多家,指挥中心众多。救援机构涉及供电、供气、消防、治安、交管、医疗救护等多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由于各专业防灾减灾组织、救援系统所属部门不同,体制机构不同,平时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网络不能互连、资源不能共享,资源、信息的整合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实现,一旦发生城市灾害紧急事件,很难快速协调,造成应急现场处置效率较低。在灾害紧急关头,指挥决策层缺乏强制有力的指挥决策系统,很难下达指挥意图。除灾害自身的复杂性外,参与应急救援单位的数量、管辖范围和专业特点,决定了应急指挥的复杂程度。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参与的单位很多,专业分类繁杂,如果协同搞不好,既不能高效地完成总的任务,又难以有效地完成各单位承担的局部任务。一旦出现指挥疏漏,协作不力或配合不紧密,某一细节发生阻碍,就可能对全局产生不利影响,就有可能在某一时间、地点产生混乱局面,增大不必要的伤亡或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应急指挥的协调功能。

3.3 保障体制不健全

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救援能力严重不足,非工程建设问题薄弱,立法不健全,安全意识、保险意识薄弱,心理防御能力明显不足,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各种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慈善救援机构建设十分薄弱。难以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灾害管理的积极性;政府变成一个纯粹的行政管理机构,普遍存在重经济、轻防灾。

3.4 防灾减灾资源缺乏合理有效配置

城市防灾应急基础薄弱,防灾减灾投入相对较少,欠帐多,减灾队伍结构还不合理,救援力量没有按照专业化要求配置。由于救灾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新灾种不断出现,迫切要求专业化的救援队伍。而目前除了消防队伍外,其他专业救援力量还比较薄弱。群众性的救援力量也没有很好地组织。城市灾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灾害研究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必须组建专业化较强的科研院所,培养防灾减灾专业人才,从事应急管理、应急指挥决策、应急救援工作,而目前大部分都是从其他非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选调过来从事应急管理和技术工作,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撑。防灾减灾研究力量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解决对策

4.1 构建统一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构建统一的灾害应急管理指挥、协调体制,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中央政府对重大紧急事件预防和处置的统一指挥协调职能。当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存在以部门为界实施应急管理。对于一些规模大、范围广的灾害,仅仅依靠某一部门进行处置则显得极为不足,需要集中跨部门、跨地区不同部门的专业优势,尤其是在统一指挥调度方面,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指挥。必须从全社会的高度认识灾害应急管理,城市灾害应急涉及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灾害突发的初期,在信息分析、资源调配等方面很难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集中资源,以应对城市灾害紧急事件。美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由27个政府部门组成了联邦反应计划和响应计划。包括灾害识别与防御、培训与演练等17个方面、56个要素、1040个指标,构成了政府、企业、社区、家庭联动的灾害应急系统,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4.2 建立应急管理机构

应急管理机构是政府在紧急状态时期统一指挥应急工作的领导机关。河北理工大学灾害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绍玉[1]提出“我国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需要建立一个跨越目前部门限制的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灾害的预警、应急调度、物资储备等各项事

宜。”统一标准、规范,实现城市各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尽可能扩展系统的覆盖范围。在美国,政府应急机构是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俄罗斯是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委员会。我国没有专门的紧急状态管理机构,出现紧急状态后,例如SARS危机中,就出现了政府与社会成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不清,行使权力与履行职责的程序不明,不能全面、及时、准确收集信息,应急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未能形成反应迅速、指挥统一、责任明确的整体应对体制,影响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紧急事件。改革现有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撤销国务院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重大工业灾害国家救灾总指挥部、安全生产监督局等,成立国家紧急状态管理总局,由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兼任总局局长,该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国家管理和处理紧急状态的最高指挥和协调机关。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以上城市设立紧急状态管理局,由省长、自治区政府主席和市长兼任紧急状态管理局局长,实行中央垂直领导。

4.3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效能

发挥政府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设定全社会灾害管理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以及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其次要从城市社区抓起,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灾害管理和救援体制,科学地制定应对城市各种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强化城市重点灾害源的管理,保证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关注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等灾变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城市信息灾害、恐怖袭击灾害、经济恐慌灾害等新的灾害源,把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重点放在综合灾害的防治上。

4.4 编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警及快速反应体制

编制应急预案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构建合理的应急预警及快速反应体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通信、信息、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决策、指挥、响应体制,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在灾害发生初期,必须第一时间在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现场,尽快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控制灾害发展,恢复社会秩序。做到反应快速、责任明确、有章可循。及时确定应急响应的级别和程序。如果省级政府有能力应对灾害事件,就应当由其负责组织应急处置,中央部门可予以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援助,省级政府感到无力对付或规模较大时,再升级到由中央政府负责组织应对;对跨部门、跨省区的重大紧急事件,直接由中央政府负责组织应对。发挥政府在应急管理的预警、监控和快速反应的积极主导作用,最大可能地调动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形成社会整体的紧急应对网络。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办公厅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中担任主体地位,由各级政府办牵头建设并实施,政府行政主管兼任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总指挥。该预案在体制上打破原有部门间的条条框框限制,有效整合现有应急资源,促进110、119、120、122四合一,避免以往因信息不能互通导致诸多悲剧发生的情况。浙江、海南、河南等省也颁布了地方性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4年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开始建设应急联动系统。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王文俊博士说,中国有几百座城市,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规模,有的城市以防洪为重点,有的城市重点防地震,还有一些城市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等,如北京、上海每天的接警量(包括119、110、120及122等)达到4万人次以上,而一个中小城市,可能每天的接警量只有几十个,另外,中西部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接警量也有区别,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状况来设计系统。

4.5 构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系统

建立和完善城市应急监控系统,及时将城市灾害现场信息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应急指挥决策中心,采用专家系统、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迅速作出决策。2005年11月13日下午1时,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严重污染了松花江,哈尔滨度过了为期4天的大停水,这在哈尔滨建城史上尚属首次。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用嘶哑的嗓音多次重复着遗憾:在这次松花江污染事故中,正是由于吉林省环保局信息传递不力,错过了将污染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机会。

4.6 加强灾害应急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法,构建城市紧急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国家层次的灾害应急管理基本法、部门层次的灾害应急管理行政法以及地方性的灾害应急管理法规和条例三个层次。修改现行法律和法规中不适应灾害应急管理的内容,有效配置城市应急资源,不断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的灾害应急法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主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质灾害应急法》主要规定了地震应急管理方法。《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条例和处理规定》主要规定了核事故应急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主要规定了防洪应急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台风应急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规定了环境灾害应急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规定了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方法。灾害应急法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急需加强有关立法工作。结束语

上一篇:新开门诊护理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关我们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