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2024-09-03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共12篇)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篇1

镇按照仁府办函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关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积极开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报告总结如下。

一、制定工作目标

根据县政府要求,用3年时间,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成广覆盖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镇全面防御规划,各村社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要求精细预报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构建适合我镇农村基本情况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整体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工作机构。

成立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担任气象协理员。全面落实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各村村长任村气象信息联络员。

(二)健全防御体系。

建立镇气象灾害报警点或气象工作站,确保在灾害天气和气象灾害影响期间24小时值班;领导小组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治,配合县相关单位设立避灾指示牌、避灾路线等标识,确保灾难发生时最短时间疏散群众。

(三)加强宣传培训。

镇政府安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对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保证每年至少1次主题宣传活动;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宣传本次工作重要性;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镇气象协理员、村气象联络员、有关重点企业气象联络员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培训。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各村社要高度重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议程,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保障。

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严格按章工作步骤,切实加强全乡业务指导,确保我乡按期创建认证成功。

(三)严格监督。

对各村社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并纳入村社考核。

四、完成情况

我镇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及时上报各种气象信息,接到重大灾害气象信息及时向村信息员发布并通知到所有村民做好防御准备,由于工作做得到位,村民及时避险没有因为气象灾害造成大的损失。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篇2

1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

1.1 气象灾害观测预报水平显著提高

张家口市现已基本建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综合气象监测体系。目前, 全市现有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1部L波段探空雷达;有1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和51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 (包括九要素站4个、六要素站30个、四要素站25个、两要素站235个、暴雨站219个、测风站4个) , 平均站间距约8.3 km;有16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14个农业小气候观测站、4个酸雨观测站、4个大气电场观测站、5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2个GNSS/MET站、1个沙尘暴监测站、2个辐射观测站、15座风能观测塔、1个实景观测站;有1套应急移动指挥系统和1套应急移动监测设备, 具备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能力。基本建成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体系。通过数值预报、雷电预警预测系统、海雾预报等方法和手段, 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同时, 重点加强对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力建设, 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准确率、时效性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1.2 政府主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深入推进

张家口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经地方编办批复同意, 张家口市和尚义、涿鹿、蔚县、万全、崇礼、赤城、怀安、怀来、阳原9个县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落实人员编制36人;全市195个乡镇、13个街道和15个行政村挂牌成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全市共有气象信息员9 141人, 已经延伸到村、社区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 信息员由县区、乡镇 (街道) 干部、行政村 (社区) 以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负责人担任。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1.3 气象灾害防御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1.3.1 为科学决策和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以《重要天气报告》的形式及时将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 为全市及时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2022年冬奥申办活动、“9.3”阅兵保障活动以及张北音乐节等重大活动中, 提供了气象服务, 顺利完成了保障任务。

1.3.2 气象灾害信息公众发布网络健全

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和专业气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公众获取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渠道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拓展到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传播方式。通过山洪非工程项目和为农服务专项的实施, 部分乡镇、行政村已经建立了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1.3.3 重点领域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有效

近年来, 张家口市气象部门对光伏新能源、风力发电等全市重大项目进行了气象可行性评估, 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积极为交通、供热、供电、旅游、防雷、森林防火等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提供专业化的气象服务, 通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越来越规范, 服务材料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陆续展开, 并取得初步成效。

1.3.4 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和作业队伍建设有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 张家口市共有火箭发射架23部、高炮7门、烟炉5部, 作业车16辆, 已经建成标准化作业点20个, 作业队伍达到80人, 市、县都具备了全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能力。同时, 连续多年每年租用飞机开展飞机增雨作业。

1.3.5 做好冬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气象服务工作, 保护森林草场资源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 开展森林草原火情监测;结合气象条件变化及时发布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预警信息;利用移动气象指挥车开展火场气象实况资料观测, 积极为防火指挥部提供现场气象服务。

1.3.6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及时为农民提供雨情、墒情、病虫害等预报, 并在农作物播种、生长和收获的关键时期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 基层气象部门还建立了乡镇气象协管员队伍, 及时把气象灾害信息送到田间地头, 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1.4 防灾减灾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每年通过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的主题宣传活动, 在群众中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灾害预防常识, 提高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2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灾害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仍需提高

目前, 受气象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 气象部门对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和移动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加之张家口市的气象观测站点布局仍不够密集, 对气象信息的捕捉精度不够, 现有预测预报能力不能满足人们对气象信息准确化、精细化的需要。

2.2 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渠道和覆盖面仍显不足

农业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较高, 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 是最需要气象信息的产业。但受媒体播出时间固定、通讯设施薄弱、维持经费不足以及基层气象信息员较少等因素的限制, 农民不能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3气象灾害综合防御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 全市多部门联动的灾害防御体系尚不完善, 防灾减灾专项会议较少, 全市各成员单位之间缺乏沟通, 在气象灾害预警第一时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有待提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应急防御机制还不完备, 农村、社区群防群控机制尚不健全, 农民自救互救能力不高;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仍需进一步完善。

3 建议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安康福祉, 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3.1 加强科普宣传, 强化防御意识

当前, 气象灾害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采取主题日、科普讲座、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 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公益广告等多种渠道, 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普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要探索建立由气象、农业、水利、教育等多个相关部门以及各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宣传网络, 根据农民、高空作业人员、中小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等的不同需要, 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3.2 畅通信息渠道, 完善应急机制

建立畅通的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完善的应急机制是高效、扎实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前提。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 搭建与各行业、各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发布网络, 减少发布层次和环节, 准确及时地将预报预警信息传送到有关部门、单位和群众手中, 同时, 要从张家口市气象灾害的季节性发生特点和可能受其影响的行业和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更加灵活、针对性更强的信息发布手段, 提高发布实效, 扩大覆盖面。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应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处置措施, 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3.3 落实保障措施, 支持基层建设

气象事业是一项民生事业,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 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机制, 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 加密基层监测站点,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夯实基础。全市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针对张家口市气候气象特点, 加强科研, 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的质量和精度。要着力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气象服务队伍, 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定期开展专业培训, 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给基层群众并组织采取科学的应急处置措施, 切实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应对和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辛吉武, 许向春, 陈明.国外发达国家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 2010 (S1) :162-192.

[2]尹佐臣.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探讨[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 2010.

[3]殷春生, 刘浩.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究[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北京:中国气象年会, 2011.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篇3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22-01

2009年,新会气象台继续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广东省地(市)、县气象局局领导业务值班制度》、《决策服务周年方案》等制度,领悟上级领导及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及时响应上级关于暴雨等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做到严密监测、科学预报、及时预警、主动服务,充分利用“决策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发布应急信息,为各级党政部门指挥防汛抗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社会群众防御灾害提供有效指引。

今年我台共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38期,气象手机决策服务短信共226多万条次。

1充分理解认识公共气象服务

充分理解认识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的理念和做好灾害防御工作的内涵意义,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基础,加快各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真正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切实加强做好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编制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深入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评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编制本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防御规划,并逐年安排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在建设规划编制及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率,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减轻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体系。要在现有的市、县气象监测站网基础上,结合我省公共气象、气象灾害防御的迫切需求,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时效性。特别是精细化、短时预警服务的能力,要认真做好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增强防御针对性。要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建设,积极筹建市级移动气象台,完善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切实提高现场预警服务、应急气象服务水平,增加对多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气象服务,提高保障能力。

3 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水平

1)科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范预警信号制作发布流程,确定灾害预警标准和分级预警责任,提高制作时效,明确预警影响时间、区域、等级和防御提示等,做到用语规范、指导明确、操作性强,真正起到气象灾害预警的警示和防御作用。

2)加快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十一五”期间国家和我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要求,解决好电视天气预报、警报应急插播工作,增强兴农网的开发应用,提高手机短信的覆盖服务面,发挥乡镇气象助理、农村信息员、大学生村官、安全信息员、供销信息员队伍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培训、待遇等配套措施,人民群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

3)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时效和覆盖率。发挥好有关部门单位、媒体和气象部门要建立预警信息传递日常工作机制,按规定及时传播预警信号。各级气象、通信管理部门和相关电信运营企业要继续密切合作,努力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传送给社会公众;各级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安排必要时间和形式传播固定气象信息,还要随时做好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字幕的临时插播工作;各地主要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政府网站要在显要版面和重要位置登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

4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1)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全区防灾减灾应急能力。气象台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气象信息、预警信号的宣传工作。4月份在区教育局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安全会议上,我台为区教育系统作“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及其防御”的专题报告,此次专题报告得到了在场的人员一致好评,认为通过报告加深了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对学校及幼儿园如何预防和减少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给造成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份,新会区政府在冈州广场举办全国首届“5·12防灾减灾日” 主题宣传活动,我局作为“防灾减灾委员会”的成员,积极参加了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宣传人员向群众详细讲解了气象防灾减灾的有关知识,有针对地解答群众一些关于气象、防雷等方面的疑惑和咨询,对外发放《气象万千》、《预警信号含义及防御指引》等多种宣传材料,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

9月9日中午,江门市新会区气象局局长郑伟杰做客第四十八期“民生热线”直播室,为听众解答各种关于气象方面的疑问。在大约一个小时的直播中,郑伟杰局长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进行了与听众进行了直接沟通,解答了听众提出的多个问题,涉及到市民关心的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气象信息的发布、气象咨询电话和手机天气短信的收费标准、防雷、节庆气球的升放等内容。

2)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并密切合作协同作战。学校、医院、社区、车站、体育场(馆)、风景区、高速公路、码头等公共场所和易燃易爆等重点部位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要定期开展气象信息员等队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整体素质。

5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措施

1)千方百计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把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核心任务,加强重要天气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2)高度重视各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所以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是我们有效的防御气象灾害的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要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减少或者避免因城市或者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导致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

作者简介

小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度 篇4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学校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4、重大气象灾害处置按有关要求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陕西省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实施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防御山洪灾害的原则和目标是: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核心,加强监测,积极防御,尽力减少损失;规范灾害易发区建设和管理,以预防避让为主,非工程手段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增强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三条 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遵循分级负责和乡村为主、村民自救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防御山洪灾害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防汛责任制的重要方面,层层落实到市、县、乡人民政府和村民组织,明确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在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中的职责,落实分区包片、包村责任人,签定防御目标责任书,并在汛前进行公示。

第五条 山洪灾害易发区市、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把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列为重要事项,在汛前对防御工作措施进行全面部署和检查落实,组织建立各有

关部门防御工作分工负责制,督促乡、村两级完善防御工作制度和措施。

第六条 水利、气象、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民政等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要在当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部门职责,明确责任人,及时反映沟通情况,服从统一指挥调度。

第三章 监测预警

第七条 在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市、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建立防御山洪灾害的雨、水、灾情监测系统和预警信息网络,整合利用水文、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已有的监测设施资源,补充增加新的监测站点,完善预警设施,加强新技术应用管理,及时为防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雨、水、灾情信息。

第八条 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所在乡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山洪灾害的实际资料,发布以降雨临界值为特征的预警令:30分钟内降雨量超过10mm的应发出警戒警报,各级、各部门责任人要上岗到位,迅速按预案做好各项“防、避、撤”准备;1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mm的应发出危险警报,各级、各部门责任人要立即按预案组织危险区人员避险撤离。

第九条 市、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加强对山洪易发区监测预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及时收集分析山洪易发区雨、水、灾情信息,对出现警戒及其以上警报的信息要迅速向灾害区发出预警令,向毗邻的市、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时通报。

第十条 山洪灾害易发区乡人民政府要建立汛期防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和负责人24小时值班,接到雨、水、灾情信息和上级预警令,要立即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到可能受灾的所有人员。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村民委员会要明确1-2名村组干部作为专职预警信号发送员,配备预警设备,规范预警方式,保证预警信息传递不留死角。

第四章 防御措施

第十一条 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乡人民政府汛前要对山洪灾害易发区的人口居住点及居住高程、隐患及险情状况逐村逐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落实防御预案、责任人、监测人员、报警方式、撤离路线、避险场所等措施,采用签发明白卡、张贴公示、培训宣讲等形式广泛向可能受灾人员预先交底告知。

第十二条 市、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乡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地理位置、降雨特征、山洪灾害特点及规律,将山洪灾害易发区分类划分为洪水淹没区、泥石流威胁区、山体滑坡灾害区等不同区域,搞清楚各区域内分布的村组户数和人口等情况,按灾害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的警戒区,制定相应的防御避险预案,标绘出危险区范围和安全撤离路线示意图,作为乡、村、组责任人组织防御抢险工作的依据。

第十三条 接到重要降雨预报后,各级责任人要上岗到位,按照既定的防御预案前往所包责任区的第一线组织开展险情巡查和防御工作。出现警戒预报以上的降雨或险情,预警信号发送员和责任人要及时果断发布预警信号。发出危险预报后,责任人必须在灾害发生区现场组织指挥,撤离避险的次序应是先危险区后警戒区、先人口后财产、先老弱妇幼后一般人员、先人口密集区后分散零星户。被转移人员应安置在安全高程以上。

第十四条 在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中,要以村组为单元建立避险救护组织,成立由青壮劳力为主体的避险救护队伍,汛前进行避险救护知识的熟悉演练。灾害发生时,避险救护组织和避险救护队伍要紧急启动,全力动员组织村民避险自救,承担避险救护的道路疏通、车辆运输、老弱残人员接送,强制措施执行、被转移区清场、救护医疗等任务。避险救护组织和避险救护人员须在避险救护工作完成后才能离开现场,并保证自身人员安全。

第十五条 避险转移工作应当本着就近、迅速、安全、集中的原则进行,汛前应将安置地点和安置人数、接纳户主和被接纳对象、需增加的临时搭棚和基本生活用具、应准备的粮食和防疫药品等事项安排妥当。

第十六条 县、乡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防御山洪灾害的舆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重视,了解防御山洪灾害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方法,包括因地制宜利用一些简易手段获取暴雨及山洪灾害信息,在山洪灾害危险区设立宣传牌、警示碑、危险标志等。

第十七条 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山洪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调查核实灾情,在12小时内将灾情连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情况逐级报送到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

第五章 规划治理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篇6

**市水利局

(2019年7月11日)

现就迅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传达,实时部署。及时转发至县市区水利局,并于11日下午召开全市水利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家毫书记,达哲省长,忠诚、陈飞副省长等省领导和荐国书记,懿文市长,希慧常务副市长等市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安排部署应对本轮强降雨工作。

二、及时分析,厘清形势。市水利局多次组织会商,分析研判工作形势,认为后段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虽然当前全市主要河流已全面退出警戒水位且水位持续回落,但底水较高,且退水过程中堤防容易出现险情。二是各类水库仍然处在较高水位运行,调度能力大幅度减弱,且部分水库存在病险隐患没有处置到位。三是土壤含水量已饱和,在强降雨过程中雨水汇流速度更快、汇流水量更多,更容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四是机构改革过渡期内,原有体系、机制的适应性受影响,新的机制不完善,影响工作效率。

三、落实责任,坚守岗位。各类水工程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的“三个责任人”切实落实到位,并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各级值班人员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严格值班纪律,严守值班规程,及时上传下达,畅通信息渠道。

四、全面排查,迅速整改。利用降雨间歇期,以超汛限运行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的堤防、河坝等水工程为重点,采用市级督查、县级抽查、乡镇村组开展地毯式拉网排查的方式,列出隐患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到位。一时整改不到位的,明确专人值守,落实应急抢险物资和队伍,全面做好应急准备。

五、科学研判,优化调度。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沟通联系,突出水工程调度管理,确保水工程度汛安全。全市有闸门控制的中型水库白马、大江口正在预泄,腾出库容拦洪错峰;对超汛限水位运行的南冲、半山、双江等3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采取一切措施将水位安全降至汛限水位以下;其他高水位运行的水库合理开启涵管,适当控制水位。同时,在确保度汛安全的情况下,科学分析后期雨水旱情,统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争取抗旱工作主动。

六、加强督查,强化支撑。上轮强降雨过程中,市水利局共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一线督导应对工作。在接到新化城西防洪堤管涌险情报告后,我局驻守新化县的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随后局长杨萍亲自带队,迅速调派各专业技术力量,并邀请特聘咨询专家、已退休多年的市水利局原副局长石应典同志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成功控制管涌险情。

气象部门年终总结精选 篇7

一、基础业务工作稳中有升

(一)地面测报成绩喜人

狠抓基础业务不放松,年内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共完成气象测报工作基数12699.7个,质量为0.0‰,达优秀指标,报表全部合格。报表上报及时,各类仪器运转正常,区域站、自动站数据传输及时率达到上级业务部门规定要求。7个百班通过州局验收,3人3个250班无错通过省局检查组验收。

(二)气象服务成效显著

按照“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的敏感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决策气象服务积极主动。积极主动为县上党政部门提供《春播期天气趋势预测》、《植树造林天气预报》、《主汛期天气趋势展望》、《**县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等决策服务,为党、政领导科学指挥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依据。

公共气象服务准确及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12121电话自动答讯台、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发布各类预警信号,力求做到准确及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专业气象服务保障有力。与州气象台联动,提前一个礼拜为“**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提供逐日滚动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气象科普宣传力度加大。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12.4”普法日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使防灾减灾知识家喻户晓,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力度加强。积极为油菜、啤特果等特色农业生产提供专题专项服务,有效保障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防雹减灾工作效益显著

积极开展人工防雹减灾工作,全力为全县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加强人影管理人员和全体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教育,始终牢记州局和县上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以服务“三农”、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经过县人影办和全体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今年的防雹减灾任务,未发生各种责任性事故。省、州人影办领导,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亲临炮点检查指导工作、进行慰问,对人工防雹减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全年共计消雹作业55点(次),耗弹540发,多次避免了冰雹灾害的侵袭,作业效果十分显著。

(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自6月3日州政府组织召开了州气象为农服务会议后,积极向县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落实会议精神,促使将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工作纳入到当地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加强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在8月4日的局地大雨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前哨作用;与县应急办一同完成了1个乡镇的气象灾害防御认证;本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正在编制当中;乡镇自动站、电子显示屏得到有效维护,运行平稳,在今年的防汛抗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全县中小学校舍防雷检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气象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与州防雷管理局联合展开了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防雷装置设计文件审核、防雷装置竣工验收、防雷装置年度安全检测、防雷产品检验等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改、扩建中小学教学楼、住宿楼的防雷安全检测,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消除安全隐患。

三、党风廉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进一步推进局(政)务公开,全力做好稳定工作;加强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法制教育,推进民主管理进程;认真学习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组织职工参加“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全省气象文化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发扬讴歌气象人精神,1人参加了全州演讲比赛并获优胜奖,3人征文作品收录在征文集中;认真执行组织人事、财务管理工作,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完成了本年度交叉责任审计;千方百计加大气象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舆论氛围,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

1、职工知识结构普遍老化,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最直接的反映在两次业务竞赛当中排名比较靠后。

2、住家,上班人员较多,给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五、明年工作打算

1、一如既往抓好基础业务工作,全力做好气象服务。特别要做好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千方百计提高职工素质,胜任本职工作。

2、继续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防雹减灾工作,努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加强党风廉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作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020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气象 篇8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南昌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效益为中心,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新建气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强化管理抓制度,确保综合业务质量稳步提高   20XX年以来,我局坚持把基础业务工作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业务管理制度,奖惩兼顾,并狠抓落实。一年以来,业务人员的事业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杜绝了责任性事故,观测、发报、报表等业务指标均达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各区域自动站数据上传及时,数据可用性高,为全区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切实做好以决策服务为重点的各种气象服务   20XX年,我局继续做好以决策服务为重点的各种气象服务,主动及时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快捷高效的气象服务。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我局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加强汛期气象服务,成立了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对汛期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业务人员时刻处于应急职守状态,在遇到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时候,严密监视天气演变过程,及时组织讨论会商天气,以多种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并通过手机短信、当面汇报、报送纸质材料等形式如实发布预警信号,提醒群众做好防御准备。面对今年气候异常,防汛形势特别严峻,汛期时间长,滨湖地区水位长时间超警戒线。我局坚持每天向区主要领导汇报天气,为全区夺取抗洪抢险作出了贡献,多次受到区领导表扬。   (三)为农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1、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区气象局组织项目专家在认真分析我区20XX年农业生产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各乡(镇)进行了充分调研,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综合能力,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力度争取地方“三农”气象服务资金的投入,加强部门合作,完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出台有利于气象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三农”气象服务的开展,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规模效应和服务效益,切实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2、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自实施“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会议,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服务、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四位一体”的新建区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加大对气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实现了区、乡均有分管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理员,各乡镇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点),组建了气象信息员队伍,人员基本涵盖各乡镇、行政村和主要中小学校等,气象信息员队伍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区创建持续开展。20XX年,我区流湖镇和象山镇获得了省级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   (四)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抓好防雷减灾工作   1、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我局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安监局联合对全区多家易燃易爆场所进程防雷安全排查,对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意见,有效地减少雷击灾害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汛期巡堤人员防雷安全宣传工作   今年汛期我区防汛形势比较严峻,为了确保日夜坚守在大堤上抗洪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局印制了《新建区防洪人员防雷应急措施》送到防洪值守点上,提醒他们在防汛时不要忘记防雷安全。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气象服务保障的同时,主动做好防汛守堤人员防雷安全宣传工作,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资料发放到巡堤人员手中,并为他们讲解遇到雷电时该如何避险,切实为防洪抢险人员提供防雷安全保障服务,积极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能。   (五)气象台站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我局专门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基建领导小组负责台站搬迁工作。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在办理招投标手续。新站对比观测从今年1月1日开始,观测场建设已基本完成。   (六)、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我局认真开展气象部门“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和“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反腐倡廉教育警示片,不断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荣获南昌市第十六届文明单位。   二、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气象工作的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我局将牢固树立“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理念,把满足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作为气象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需求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二)、加快台站建设工作   继续推进气象局整体搬迁工作,力争明年完成土建和院内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观测场选址、上报工作。   (三)、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每个乡镇安装一块电子显示屏,每个行政村安装一套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以解决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20XX年我局将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推进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

县气象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9

县气象局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气象局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省、市局长会议精神,结合全年任务目标,以提高气象服务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推动气象事业持续、和谐发展。

一、认真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

春节上班伊始,市、县又一次相继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大会,提出了要在机关掀起一场“效 能革命”,我局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县入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窗口单位之一,我局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改善工作作风,简化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流程,实行“一次告知、能马上办的即时办结,不能马上办的限时办结”制度,在全局开展了“优环境、转作风、促发展”活动,在全局形成了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修订了《**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主管县长任指挥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一是强化决策服务,遇重要复杂天气第一时间通过信息、传真、短信为各级领导提供服务。先后为正博会、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今年以来共印发各类服务信息60余期,我局的气象服务工作得到县领导好评;二是加强灾害天气预警,完善了预警信息发布流程,重要天气在《**新闻》播出或在电视台以字幕形式滚动播出,今年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各类预报预警短信近2万余条。三是突出为农服务,扎实做好“三夏”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针对气候特点,我局突出做好干热风、风雹灾害、连阴雨、寒潮等气象服务,“三夏”期间,每天两次给**个村气象信息员发布麦收期预报短信。这项工作受到主管领导好评。针对春季的持续干旱,在市人影办的指挥下,我局先后开展增雨作业3次,防雹作业1次,收到较好作业效果。

三、确保安全度汛。

根据省市局汛前准备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各种详细的.应急预案,完善了正副班制度;完善了区域自动站检查维护制度,更换了区域站电池;购买了小型服务器用于自动站数据采集、传输,备有发电机1台、UPS两台,以便发生灾害天气能正常运转;完善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等,以确保安全度汛。

四、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利用电视、明白纸、警示牌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做到周围居民、单位了解气象探测环境受法律保护,目前,没有发生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问题。

五、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今年以来,结合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完善了行政许可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防雷减灾工作列入县安委会考核目标,先后2次在安委会安全生产月调度会上进行工作汇报。先后联合县安监、建设等对危化企业、网吧、商场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六、加强气象宣传工作,提升部门形象。

今年以来,我局利用“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组织职工走上街头,对气象法律法规、气象防灾避灾常识等进行宣传,发放宣传材料近余份。开展了气象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

七、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不断加强局务会制度,局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完善了公开实施办法和程序,各项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促进了单位稳定和谐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气象服务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九、下年工作谋划

1、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体系。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更加规范、高效。

2、覆盖乡、村的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建设。建立气象兴农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共媒体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力争至少有一种手段将气象灾害信息送达每一个村,重点村建设灾害预警大喇叭系统;健全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力争每村有气象信息员,每乡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

3、继续开展火箭增雨抗旱工作。更换完善全县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系统,提高增雨的科技含量和作业效益。

4、应急保障工程。加强应急保障工程建设,完善应急保障机制,()配备气象应急设备。当县内化工企业、油库等高危单位及交通干道等公共场所发生危险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气体泄漏扩散时,及时开展气象应急保障,提供跟踪气象服务,为应急处置、决策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5、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紧密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加大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气象、关心和支持气象。建立气象科普基地或窗口,定期向社会开放,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意识。

6、强化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加大危化企业、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项目的防雷减灾管理,减少事故隐患。

7、做好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其他工作。

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篇10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编制本预案。

1.3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

1.3.1 Ⅰ级预警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包括海域),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监测、预报出现台风、暴雨(雪)、气象干旱、霾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别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1)台风: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影响我市,受影响地区影响时平均风力将达11级或阵风13级及以上,并伴有大暴雨以上强降水。

(2)暴雨:过去48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持续出现特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大暴雨天气。

(3)暴雪:过去24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雪,部分地区特大暴雪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雪天气。积雪特别严重,对道路、交通等产生严重影响。

(4)干旱: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且至少2个县(市、区)大部地区出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

(5)霾:过去24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已出现严重霾,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持续。

(6)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已出现,且造成人员特别重大死亡和经济特大损失的;气象预报、预测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可能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

(7)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和影响,超出我市处置能力,需要由省政府组织处置的,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Ⅱ级响应但仍可能持续发展或影响周边地区时。

1.3.2 Ⅱ级预警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包括海域),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预报预测出现台风、暴雨(雪)、气象干旱、寒潮、大风、冰冻、高温热浪、霾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1)台风: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影响我市,受影响地区影响时平均风力将达10级或阵风12级,并伴有暴雨以上强降水。

(2)暴雨:过去48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

(3)暴雪:过去24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出现暴雪,部分地区大暴雪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大雪天气;或者预计未来24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将出现大暴雪天气。积雪严重,对道路、交通等产生较大影响。

(4)干旱: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且至少1个县(市、区)的大部地区出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

(5)冰冻(道路结冰):预计未来48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出现由于降雨(雪)造成的冰冻天气,对道路、交通有严重影响。

(6)寒潮:预计未来48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下降16℃以上并伴有6级及以上大风,上述地区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

(7)大风:预计未来48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将出现平均风力达10级及以上大风天气。

(8)高温:过去48小时我市5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连续出现日最高气温达37℃及以上,且有成片地区出现40℃及以上高温天气,预计未来48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37℃及以上高温天气。

(9)霾:过去24小时我市3个及以上县(市、区)大部地区已出现严重霾,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持续。

气象灾害防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篇11

经历了大喜大悲的二零零八,祖国又迎来了崭新的二零零九。国庆阅兵、扬我国威、金融危机下中国救市、GDP增长顽强“保八”。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崭新的发展,而全新的我也来到了崭新的工作岗位、走进了全新的生活。

首先,我要对大家表示最最衷心感谢,谢谢单位各位领导、长辈、同事,是你们让一个外地的傻小子在沧州拥有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

今年4月我来到了气象台,虽然都做预报,但是专业服务和决策服务还是有差距的,这段时间真有挺多感受。到了气象台,先是庆幸自己来到了气象局的核心部门,能够最真切的接触气象台预报的各项工作,并深深的被台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所感染,时常因为一次过程,大家争论不休,也总是为了一个要点细心探讨,过程总结、天气总结时时不断,理论学习、PPT讲解的机会都比较多,这期间的收获真是不少;另一个感触就是压力,有心理上的压力,到了气象台总是感觉应该比别的科室做的更好,生怕自己不能胜任,不能满足领导要求,气象台藏龙卧虎,看着别人出了不少东西心理挺着急,自己又总弄不好,确实压力不小;另外,在工作上的压力,两个台一合并工作量就不用说了,在专业服务虽然做预报,但服务是要点,预报压力相对较小,在气象台预报要理论、要依据、要求一丝不苟、要求预报准确,特别是有活动时值班,各级领导和老百姓都相当关注,有时确实有点让人喘不气起来;但感触最深的就是气象台的团结敬业,特别是有天气过程的时候,记得好几次过程,看人家顶着雨往家跑,我冒着雨平跑到单位,结果到单位一看无论领导、还是预报员,也不管值班,还是不值班的一屋子人都在,而且经常是这样,逐渐的我也养成了习惯,有天气经常到单位转转,这种敬业的精神确实让我深有感触,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肃然起敬。

这段时间以来,在工作上,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每次值班都对天气形势进行反复的掂量、分析,力求把最有用的天气预报送到老百姓的手中,气象预报在他们手中真正的发挥了作用,就是对我们气象工作者最大的回报。日常工作中,认真处理每一项工作、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遇到天气过程积极服务,细致总结。另外,我负责了气象台政务网信息的编辑发布工作,12121平台的维护、同时我还兼顾气象显示屏及其发布平台的维护更新等方面工作,总体来看完成的不错。在气象短信的编写上,精心细致,字斟句酌。

其次在生活作风上,我严于律已,踏实肯干,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谨慎好学,积极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完善自我。出差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维护气象局的形象,把局里的这种真诚、可信的形象展现给大众。

在学习方面,我对自己也毫不放松,不断历练和提高自己。在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的同时,坚持进行业务方面的学习,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看些有关气象方面的书籍和报纸,以及一些有关气象专业的文章,培养自己对国际国内气象事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今年我参加了09年的预报交流会,收获颇丰,也首次申报了自己的课题。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特别是预报理论知识的不足,缺乏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写总结和报告时总感觉力不从心,在计算机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特别是程序编写上,需要认真的学习应用。

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篇12

【发布日期】2017-03-30 【生效日期】2017-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预防措施

第三章 监测、预报和预警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和本省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大风(龙卷风)、暴雨、暴雪、寒潮、低温、霜冻、道路结冰、冰雹、高温、干旱、雷电、大雾和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公安、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旅游、质量技术监督、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供电、通信等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等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的气象工作协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确定的气象工作信息员,协助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气象监测与传播设施维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应急联络、灾情收集和报告等工作。

第五条 公民应当学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关注气象灾害风险,增强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公益宣传。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灾害救援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第六条 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气象人才,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水平。

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标准体系,指导和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二章 预防措施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分灾害种类制定本地区和有关行业、领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运行保障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并定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村的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对气象工作协理员和气象工作信息员定期进行培训。

第八条 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等重要设施和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下统称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点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防御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检查制度,及时消除气象灾害风险隐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向社会公布。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和检查情况,应当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应当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防御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九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气象灾害情况组织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并在相应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发放、发布,指导公众有效应对各类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应当包括当地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应对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 编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应当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危害,统筹考虑河湖水系、道路系统、城乡绿化建设和其他公共空间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防洪排涝体系和通风廊道系统,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

编制机关在组织编制前款规定的规划时,应当就气候可行性、气象灾害参数、空间布局等内容,书面征求气象主管机构意见。

第十一条 寒潮、暴雪、低温等多发地区,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应当引导农业、林业、渔业生产者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加强设施农业保温措施;公安、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和供电、通信等单位应当加强道路、自来水管道、供电、通信线路的巡查,采取防冻措施,储备必要的清雪除冰装备和材料,做好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强制性评估的要求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范围和具体办法,由省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省气象主管机构确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更新。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确定气象灾害风险临界值。

制定道路和轨道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应当采用气象灾害数据库的数据和气象灾害风险临界值。

第十五条 建立财政支持的气象灾害风险保险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保险等方式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天气指数保险、巨灾保险等产品和服务,提高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能力。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为保险机构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巨灾保险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 监测、预报和预警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在气象灾害敏感区、易发多发区以及监测站点稀疏区增设相应的气象监测设施。

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等部门和供电、通信等单位设置气象监测设施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与气象监测站点规划布局相协调。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和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汇总与共享的组织管理。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以及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实时向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提供气象监测信息。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对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监测重点区域开展气象灾害联合监测。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风险研判,并将重要研判信息实时通报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和单位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得向社会发布混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近似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实行属地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变更和解除,由县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未设立气象台站的,由设区的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或者利用现有的传播设施,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途径。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应当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运营企业开展合作,拓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输通道;在边远农村、山区、渔区因地制宜建设和利用广播、预警大喇叭等接收终端,及时向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传递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通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运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其设置或者管理的广播、预警大喇叭等接收终端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气象信息接收和显示装置、预警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的显著位置设置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禁止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信息接收和显示装置、预警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第二十二条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机制,准确、及时、无偿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对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等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信号,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应当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以及插播、短信提示、信息推送等方式实时播发。

第二十三条 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通过电子显示装置、广播等途径及时向公众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防御指南。

第二十四条 播发或者刊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应当标明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气象台站名称及时间,不得擅自删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

不得传播虚假和其他误导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递、组织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相关情况。

需要由人民政府组织转移避险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发布转移指令,告知转移人员具体的转移地点和转移方式,并妥善安排被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情况紧急时,组织转移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经劝导仍拒绝转移的人员依法实施强制转移。

第二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主动了解气象灾害情况;在橙色、红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储备必要的饮用水、食品及照明用具等生活用品,采取相应的自救互救措施,应当配合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情况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对防御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巡查,保障运营安全。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应当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场所管理者应当立即按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八条 台风、大风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建筑物、构筑物、户外广告牌、玻璃幕墙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防风安全管理,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加固脚手架、围档等临时设施;船舶的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遵守有关台风、大风期间船舶避风的规定。

暴雨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排水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做好排水管网和防涝设施的运行检查与维护,保持排水通畅;在立交桥、低洼路段等易涝点设置警示标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排水设施。

暴雨、暴雪、道路结冰、大雾等引起局部地区出现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限制通行等管制措施,并为乘客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第二十九条 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霾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停课。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学校上课;上学途中的学生可以就近到安全场所暂避;在校学生应当服从学校安排,学校应当保障在校学生的安全。

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霾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除国家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防灾减灾需要,采取临时停产、停工、停业或者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用人单位应当为在岗及因天气原因滞留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避险措施。

停课安排和停产、停工、停业的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条 气象灾害不再扩大或者趋于减轻时,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变更或者解除气象灾害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变化信息,及时调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决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向社会发布混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近似信号,或者传播虚假和其他误导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信息接收和显示装置、预警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要求播发或者刊登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同时废止。

上一篇:hr年度总结与规划报告下一篇:续写小木偶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