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灾害

2024-09-13

农村灾害(精选10篇)

农村灾害 篇1

摘要:防雷减灾, 利国利民。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 又是防雷灾害的薄弱区。本文通过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 进而提出农村防范雷电灾害的措施, 以期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意识, 科学防雷。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一、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中国最广阔的区域是农村, 加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对农村雷电的防范预警严重不足, 因此农村是往往成为雷电灾害防御的薄弱区。同时不少农村地区的自建房往往都是“三无产品”:无防雷装置、无施工图纸、施工方无施工资质。因此这便给雷电灾害的防御带来了诸多不利。近两年, 我国农村遭受的雷电灾害成上升趋势, 房屋损坏频频出现, 人身伤亡时有发生。

二、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一) 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村之所以成为雷电灾害的多发区,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民兄弟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决定的。农民的日常生产多在田间进行, 甚至多在一些山坡、湖泊、水塘附件进行, 这些地方一般容易发生雷击现象。加之这些地带往往比较开阔, 缺少避雨场所。人们往往在树下避雨, 从而增加了雷击概率。

(二)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自建房对没有加装防雷装置, 同时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往往不合格。人们往往通过架设天线收看电视, 这便给雷电灾害的发生留下了巨大隐患。雷电通过天线进入屋内, 一旦电线着火, 火灾会快速蔓延。轻则造成家电损坏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在广大的中小学防雷装置往往严重不足, 学生上课时, 一旦发生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三) 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由于各种原因广大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人们在遇到雷雨天气时, 常常把大树、亭子当作避雨的场所, 而不知道大树、亭子更容易被雷击中, 从而酿成悲剧。在野外遭遇雷雨天气时, 不要慌张。要采用一定的措施。

(四) 部分企业及农民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社会上存在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不愿意接受防雷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有意逃避管理。广大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意识, 封建思想严重, 出现雷击现象时往往都不愿声张隐瞒事实。绝大部分农民存在不会被雷击的侥幸心理, 不懂得雷电灾害的自我防范。很多人在雷雨不知道该怎么做, 就知道跑赶快找个避雨的场所, 而往往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总之企业的无知加上农民的侥幸心理以及防雷意识的薄弱往往成为雷电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民自住房防雷安全还没有纳入防雷安全行政审批管理, 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工作也无法深入到位。

三、农村雷电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引导下, 城市防雷工作已见成效。而广大农村防雷工作依然薄弱。加强农村防雷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农民的防雷意识, 做好一些常识的宣传工作,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下面就农村的防雷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思想认识

眼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农村防雷工作也应放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中来。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 各级部门应高度关注农村的雷电防御工作, 切实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管理, 认真落实防雷措施, 有效减轻农村雷电灾害。只有雷电防御工作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就一定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科学防雷, 落实雷电防御的安全措施,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 要加大教育力度, 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是当前防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受思想观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制约, 广大农村防雷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还有很多难题要解。各级部门包括气象、安监等应密切配合, 积极引导, 切实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知识点的宣传。做到落得实处, 不留花架子, 不留死角。近年来, 由于相关雷电防御法律法规的出台, 我国的雷电防御工作正不断开展, 在各级部门的关怀下, 我国气象管理队伍的建设日趋壮大。通过气象、安监部门多种形式的宣传, 特别是通过实行千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电影”进社区活动, 广大市民多多少少的接受了一些防雷知识, 起到了显著成效。

(三) 要加大管理力度, 落实预防措施

首先是要不断的推进农村建 (构) 筑物防雷装置建设的规范性。想要在根本上解决防雷的安全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将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扩展到乡村小镇等偏远的山区, 严谨的为各个乡镇企业厂房以及广大的农户的房屋防雷装置进行认真的审批、核实以及对施工的整个过程实施严格的检测。其次是要依据相关的规范针对防雷装置定期的进行的检测体系, 要将防雷重点单位的安全隐患检测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实时的检测农村企业厂房、车间防雷装置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保证装置安全有效, 认真的做好防雷工作;最后就是要积极的将农村防雷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互连接在一起, 尤其是像新农村建设、企业建设、乡镇农民住房的防雷安全设计划归到农村住宅建设的监管工作需要相互的联系。

(四) 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外出的人员尽量的在收到雷电的天气预报打消外出的念头, 尽可能的不到室外去, 尽量住在避雷设施比较好的室内。对于常在户外的工作者或者是农地里面进行生产活动之前就要留心这些日子的天气情况, 在雷雨到来之前应撤回到安全地带, 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五) 户外人员注意及时防御

进入“三夏”农忙时节, 农民在田间活动的频率增高, 在雷电交加时, 如果感到头发有刺痛感或头发竖起, 这就是雷电将至的征兆, 农民要是正在劳作的话就务必要找个空旷的田地马上蹲下, 穿上雨衣避免淋湿衣服, 不要去撑带金属杆的雨伞, 要马上丢弃干活用的金属工具, 还要摘下身上的一切金属物。

(六) 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

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主要是想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采用各种各样的媒体像广大的农民进行雷电灾害信息的宣传, 使得农民能够做好灾害来临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郑家武.浅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李国晋.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孙六娣.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农村灾害 篇2

摘要:雷电灾害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雷电的形成及危害,然后分析了农村雷电防御现状及原因分析,最后从合理选址、加大宣传、安装住宅内外防雷设施、加强规划等八个方面提出了防雷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供参考。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分析;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一是财产损失;二是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国家气象局统计,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80%在城市,而人员伤亡90%以上在农村,最近10年,全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其中死亡人数90%发生在农村。农村成为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因此,农村防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依法加强管理工作,采取多方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雷电时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发生在云际、云地、云空之间迅猛的脉冲放电。大气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气体正、负离子,使大气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这些带电离子的不断生成、运动、和不同带电离子的分离和聚集,使大气显示带电性,产生大气电场、大气电流,导致大气中雷电的产生。一般雷电都是产生于雷暴中,雷暴中的云对地和云对云之间产生大量的电荷,聚集成强大的电流,产生发电现象。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kV/cm~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击主要是有两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雷击电磁脉冲)。

(1)直击雷的危害。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在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被击中物体上,称之为直接雷击。由于雷电流幅值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防护不当,将导致被击中建筑物、电子设备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对人员造成伤亡。

(2)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雷电的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作用属于雷电的间接破坏作用。雷电的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产生的暂态过电压比直接破坏作用具有更大的危害范围。它能够损坏建筑物中的信息系统和电器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农村雷电防御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

广大农村地势空旷,地广人稀,农村住宅一般愿意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空旷开阔或近水体的地方建设,这些地方是雷电频发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一般来讲村民建房为了冬暖夏凉,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客观居住环境。每年雷电高发期的6—8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坐北朝南的房子是迎风向,此时正是雷云运动的主方向,包括山区里的住宅都是在山的南面,气流迂回流动遇到地形的阻挡雷云运动就会有提升作用,在拐弯曲力最大的地方正好是雷击最严重之处,因此山区成为雷击概率最高的地方。雷电频发地区往往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防雷设施容易被锈蚀。由于缺少定期检查和更换,已经安装的防雷设施有可能发生短路、断接、损坏,其结果是失去了有效防雷的效用。

2.2农民防雷科普知识匮乏

由于农民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对打雷闪电的原因没有科学认识,大多数农民对雷电现象还存在着封建的迷信思想,缺乏雷电科学知识教育,农民对一些简单的防雷常识也不了解,也不知道用科学的手段去保护自己。

2.3农村建筑物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

一是农村早期建筑物由于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二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都建起了新楼,但却由于农民缺乏防雷安全意识,防雷设施建设成本高等原因,大部分楼房也没有安装必要的避雷带和避雷网防雷设施。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天线等也没有做接地处理,存在严重的雷击安全事故隐患。

2.4线路架线不当

农村的电力线路、通讯广播、有线网络线路等几乎都为架空敷设,这些设施毫无防雷装置保护,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地(PE)措施都没有。雷电波在空旷的田野闪击后很容易通过这些输电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农房室内,给电器设备、人员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如变压器、家用电表、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系统被雷击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在配电箱内就引起火灾。农村的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高于屋顶5~10 m的位置,村民习惯在屋顶上安装金属蓄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一旦发生雷电,极易与金属接闪引感应雷进入住宅室内造成其他设施受损和人员伤亡。

2.5防雷设施无防雷专业资质施工

一些单位和个人雇请无专业防雷技术的建筑队甚至个人,安装不合格的防雷设施,留下先天性雷灾隐患。

3农村雷电防御的措施 3.1住宅建设合理选址

住宅建设尽量避开“易受雷击区”,例如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面的位置;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常常遭受雷击的地区。选择建在空阔地带或地势较高位置的住宅、人员比较密集或面积较大的建筑、有纪念意义或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都应设置防雷措施。

3.2加大防雷科学宣传

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对雷电科学知识了解少,不会用科学的防雷措施保护自己。需要防雷知识科普部门加强雷电传尤其是野外防雷和自救的常识。

3.3安装住宅外部防雷设施 农村住宅的外部防雷措施:在住宅的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以结构体内的金属导体作为引下线,建筑基础作为自然接地装置。将避雷针或避雷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用引下线进行可靠连接,并将住宅屋面上的各类金属支架、金属物体(例如室外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机箱等)与屋顶避雷针或避雷带做可靠连接以防直击雷灾害。

3.4住宅内部雷电防护

农村住宅的内部防雷措施:主要是对住宅室内的配电系统及网络通信设备终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进行防护。对各种电力、通讯、广播、网络线路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防止这些线路遇雷击时将感应雷引入室内。实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防止各类防雷设施出现短路、断接、锈蚀、损坏而失去有效防雷的效用。

3.5加强对农村新建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将防雷设计审核纳入到农村建筑物建设许可中,对于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建筑物,在设计审核时必须要求其按照防雷技术规范进行避雷设计,在建设施工时做好防雷施工定期和竣工验收检测,对于不合格和存在问题的,要求其整改到合格为止。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雷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3.6把防雷设施建设纳入到农村的线网改造工程规划中

在工程规划中增加必要避雷器和电涌抑制器件保护措施,采用地下铺设电线、电缆、有线电视线路的方式,减少感应雷击事故的发生。

3.7避免在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有雷雨天气时,呆在室内,避免外出活动。在农田干活的农民应撤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正在农田干活或空旷地方来不及回家的农民应将干活的金属工具丢弃,双腿并拢蹲下,不要迈大步跑,防止迈步太大产生跨步电压太大,造成击伤。如遇雷雨大风时,不要快骑自行车、摩托车,不要冒雨狂奔。

3.8发生雷击事故后要查明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雷击事故发生后,气象主管机构应请相关专家调查、鉴定,找出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当地雷击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防雷整改方案,落实防雷整改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预防雷电安全常识的教育,避免类似雷击事故再次发生。

结束语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空旷,雷雨天气容易遭受雷击。农民防雷知识匮乏,不能科学应对,农村防雷设施不全,导致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农村防雷安全的管理,齐抓共管,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使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农村灾害 篇3

摘要:在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也是一种具有多发性、造成损失比较严重的灾害类型,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暴雨洪涝、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其产生多缘于雷雨云中的大气放电,一旦发生,就会通过球形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及跨步电压等多种形式对建筑、设施及人员产生危害,特别是农村防雷电设施薄弱,灾害活动频繁。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雷电的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防雷电的措施及方案。

关键词:农村;雷电;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67

1农村防雷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和进步,农村面貌有很大改观,但农村的防雷电设施仍然不完善,有很多地区还处于空白状态,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广大农民防雷的意识薄弱,因为农村的居住特点是高大建筑物少,多数都是平房,基本不安装防雷设备。就个体而言,雷电事件发生几率比较小,所以对于防雷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防雷知识普遍缺乏,科普宣传的落后加上意识淡薄,很多农民都不懂如何防雷;三是一些防雷技术文件及规范都只针对城市的高层建筑,对于农村的低矮建筑甚至农村的一些较大建筑都没有列入,所以也就没有强制防雷设施的安装。

2农村雷电活动规律

2.1田野雷电

在农村,田野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广阔的田野中分布着很多大树、输电线及大型农业机械,这些相对较高的物体都可能作为放电导体而成为雷击的目标,所以在农村的田野中雷电的发生次数是比较多的。如果农民耕作时遇到雷电暴雨的天气,很可能在田野中成为至高点而受到雷击。另外田野中的池塘、土地、矿厂地由于电阻率都较低,很容易引发放电效应,虽然雷电产生时会激发氮气变化,使土壤中聚集一些氮肥,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但是如果人或家畜成为放电通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2.2 村庄雷电

在农村,村庄多数都是由一些低矮的平房组成,基本没有防雷措施,且房屋基本都是随地势而建,有高有低,村庄中分布着树木、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线路,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放电通道而引发雷击。雷电产生时,如果遇到避雷针,则放电会顺着避雷针而导向大地,可以使房屋及屋中人员等避免受到雷击,如果没有避雷针泄放电流,则会使房屋受到巨大损坏,屋中人员及接触房屋的动物等都会因为电势作用而遭受雷击造成损伤甚至死亡。如果行人在行走时接触雷击则会因产生的跨步电压而受击伤亡。如果是导电线路受到雷击,则雷电电流会通过导线而进入屋内,使电气设备毁坏,如果人员接近电气设备,则也有可能受到雷击。

2.3其他易遭雷击的地方

在农村,主要容易受雷电击中的目标有大树、池塘、潮湿的土地、地下矿藏丰富的土壤、畜舍、房屋、输配电电力线、电话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视天线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都易受到雷击,如低电阻率的土壤地点,比如岩石与土壤的接合处,以及山坡与稻田的交界。另有一些具备雷云形成汇集的地方,如山地的东南坡、山中的平地、临水的低洼地、山口或风口地等,这些地方都是雷击概率较大的地方。据统计:河、湖、池、沼和潮湿地区、大树、杉篙、旗杆、烟囱、收音机天线、电视天线、稻田和导电性良好的土壤交界处等都是雷击的多发处。

3农村避免雷击的防护措施

3.1要科学合理的对房屋位置进行选择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高层建筑在农村及周边涌现出来,农村也不乏一些高大建筑物。在农村房屋建设规划的时候,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的新建及翻修等,都要把防雷电这一因素考虑进来,尽可能避开易遭受雷击的区域,在建筑前要咨询技术部门对雷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请专家进行指导,对于必须在雷电多发区建设的,要科学安装防雷保护装置,以降低风险,减少危害。

3.2因地制宜的对农村房屋进行防雷设计

农村的房屋,如果是单层低矮,土木结构的房子,高度低且不含金属结构,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很低,可不做防雷处理。现在很多农民建设了砖混结构的平房、二层楼房,还有三层以上的楼房。在这些房屋中,广泛采用了水泥预制楼板或现浇屋顶,还有的使用了挑梁和圈梁。房屋高度增加了,房顶、房梁中又含有多根钢筋,如果不作防雷处理,钢筋材料将可能成为雷电的帮凶,将雷电引至家中,房屋及室内人员遭受雷击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农村有些大牲畜饲养棚、蔬菜大棚、仓库或农村的特殊房舍,常采用有金属板屋顶、金属构架或其他金属结构件,对这些金属材料也要做好接地。接好地的金属构件就是防雷保护的屏障,没有接地的金属构件,就是引雷装置,易产生雷击灾害。

3.3架空电源线路入户的防雷措施

农村架空线路比较多,避免线路受雷击而侵入房屋,在架设线路时,要用标准绝缘子,而且在最后一基杆上,把绝缘子做铁脚接地处理,这样可以起到泄放保护作用,避免过高的雷电电流冲击,能把绝缘子过高的放电电压在入室前泄放掉,避免对家用电器及人体的伤害。对于农村的一些防雷电技术,要求并不高,重点是要做好宣传,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防雷技术并适当采取一些防雷措施,就能够有效减少雷击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生洲.海北州雷电灾害防护工作之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海气象,2005,(03).

[2]罗金平,林苗苗,孙俊艳,曹立新.南阳市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

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篇4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雷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防雷工作高度重视,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中, 要求加快建设农村雷击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 解决雷电灾害频发的问题。目前, 各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开展, 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广大农村对雷电的认识还不够, 对雷电灾害防御意识尚不强。如果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防雷措施不健全, 势必会埋下较大的防雷隐患, 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重则造成人员伤亡, 影响并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的防雷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做好新农村防雷工作, 减少雷电灾害损失,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根据中国气象局近10年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且平均每年约有1 000多人遭受雷击伤亡, 其中10%以下发生在城市, 90%以上发生在农村, 表明了城市防雷措施相对完善, 而农村防雷措施很不健全, 农民防雷意识相对薄弱, 基础设施防雷装置有待完善。因此, 我国防雷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村, 从源头上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非常关键。

2 农村雷电防御主要措施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基础薄弱, 环境复杂多样, 要想实现全面、系统、完善的防雷措施, 不仅资金需求大, 而且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只有掌握了农村雷电存在的主要隐患、发生的主要规律、入侵的主要途径等, 抓住重要问题的主要方面, 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作用大, 遵循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 才能使防雷工作在农村得到普及、发展, 并逐步走向完善。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措施。

2.1 选址应远离雷电高发区

雷击具有选择性, 因此新农村建设选址前期最好请有防雷资质的单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使新农村的选址远离雷击高发区。从地形上看, 地形位置较高, 突出于周围地貌;从地质上看, 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 如特别潮湿的河床、沼泽、苇塘等, 或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和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 处于山区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等都是雷击的高发区。远离雷电高发区是现代防雷技术中最先考虑的, 也是非常经济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大大降低防雷的难度及成本,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雷电灾害的威胁, 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2.2 农村建筑物直击雷防护

农村建筑物的典型结构一般有2种:一种为1层尖顶或平顶房;另一种为2层或2层以上砖混结构的楼房。对于第1种房屋, 由于其高度较低, 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小, 通常可不安装防雷装置;对于第2种类型的农村建筑物, 凡采用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应做好接地处理, 即用扁钢或圆钢将预制板中的所有钢筋全部焊接在一起, 沿房屋墙角做引下线 (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 m) , 与防雷装置做可靠连接, 接地极可采用简易做法, 但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Ω。如果此类建筑物处于雷电多发区, 应严格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的要求设计施工, 以提高安全系数, 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2.3 电源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首先, 应按照《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从源头上做好农村总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防护, 这是确保农村用电安全和防雷的关键。其次, 做好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由于农村电缆的进出线多为架空引入到户, 这些线路暴露在户外, 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如果雷电感应电压沿电源线路传入室内, 极易造成电器设备损坏及人员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 有1/3雷电灾害是由进出线缆引起的。因此, 对于电缆进出线, 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户线上的绝缘铁脚亦应接地。绝缘子铁脚接地的意义在于以其冲击闪络放电电压, 可对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泄放保护作用。

2.4 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

电话线、有线电视、网线等防雷最好由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在线路敷设安装时统一实施较为完善的防雷措施, 这是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可靠的解决办法。如果无法采取此措施, 也可采取与电源线路相似的办法, 即在线路入户前, 将其绝缘子 (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 或金属终端盒机壳接地[2,3]。不建议在农村采用SPD (浪涌保护器) 来保护弱电系统, 因为SPD价格较高, 一般农民难于承受。但需要向农民宣传, 在打雷时, 或看天色可能打雷时, 一般不要打电话, 并要将有线电视及网线拔掉。

2.5 室外电视天线及太阳能热水器的防护

许多农户都喜欢在房顶架设室外电视天线, 这是很不安全的。若确需架设天线, 一定要在其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 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 当天线遭雷击时, 不仅电视机会遭雷击损坏, 而且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太阳能热水器作为节能环保产品, 近年来逐渐在农村应用和推广, 但在雷雨天气环境下, 却隐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太阳能热水器通常安装在屋顶高处, 一方面使得太阳能热水器在雷雨天气里更容易遭受雷电袭击, 造成太阳能集热板的毁坏;另一方面还会使大的雷电沿着电源线路、输水导管等直接通入室内, 使室内人员或家用电器遭到雷击。保证太阳能热水器防雷安全, 最重要的是打雷闪电的时候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另外要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低处, 并增加防雷装置 (包括避雷针或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 , 使热水器处于避雷针 (带) 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针对具有自动上水、加热等功能的太阳能, 为防止雷电波侵入, 对电源线路要采取接地、屏蔽等相应的防护措施[4]。

2.6 高大树木的防雷

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 房屋及周围的大树与房屋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 m。同时, 在雷雨天气时要远离高大树木, 更不要在树下避雨, 以避免因雷击树木后的旁侧闪络、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是珍奇树木或国家保护的古树, 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进行防雷保护。

3 结语

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要想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 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具体环境及不同的特点, 抓住重点雷击对象和主要的雷击方式和途径, 有针对性地采取既经济实惠又简单易行的防雷措施, 完善新农村防雷设施建设。若要更有效地保护广大农村不受雷电危害, 需要气象防雷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农村防雷减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防雷的法规和标准, 并切实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农村防雷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是着力加强农村的防雷意识, 建立健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同时, 各级防雷主管机构要认真做好雷电监测预警及信息传递、农村防雷科普知识宣传、雷电灾害的调查分析、技术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 制定新农村防雷技术规范标准, 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从源头上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防雷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工作, 加快实施新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建设, 完善农村防雷工作体系,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0版)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周健.浅谈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措施[J].科技与生活, 2010 (7) :128.

白银市平川区农村自然灾害 篇5

救灾应急救助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增强对重、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开展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甘肃省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救灾应急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救灾应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社会捐助,国家给予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抗灾救灾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要求列支救灾资金,储备救灾物资。一旦灾情发生,立即组织紧急抢险排险,安排灾民生活,开展灾区生产自救及恢复重建的所有活动。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辖区内发生的冰雹、暴洪、沙尘暴、滑坡、泥石流、雪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助。地震灾害的抗震救灾工作按《白银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发[1999]92号)执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测、防治,根据《甘肃省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由区国土资源局负责。

第二章 办法启动的条件和方式

第六条 灾情按受灾程度划分为特大灾、大灾、一般灾、轻灾四级。

(一)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

1、倒塌房屋3000间以上,损坏房屋5000间以上;

2、死亡人数30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二)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为大灾:

1、倒塌房屋1000间,损坏房屋3000间以上;

2、死亡人数10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三)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一般灾:

1、倒塌房屋100间,损坏房屋1000间以上;

2、死亡人数10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四)未达到一般灾划分标准的均为轻灾。

第七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灾 区,调查核实灾情,在24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发生特大灾和大灾后,应直接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种类、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后果,采取的措施,灾区生产、生活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八条 救灾应急的反应行动规模根据灾情大小确定。一般灾和轻灾由区人民政府负责;大灾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特大灾报省人民政府。

第九条 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当汇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救灾应急相关部门,根据灾情迅速采取应急反应行动,并对灾情进行全面核查,核定灾害损失和等级。

第三章 应急反应机构及职责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成立救灾应急领导小组,该小组是救灾应急工作指挥决策机构。在本地区发生灾害时,即为抗灾救灾指挥部,领导、组织和 协调本地区救灾应急工作。

区人民政府成立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管救灾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武装部领导、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区计划、经贸、水务、农牧、财政、审计、监察、交通、卫生、广播电视、公安、武警、气象、粮食、城建、教育、国土资源、环保、科技、通信、地震、电力、旅游、铁路、保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第十一条 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关于灾情的汇报,安排部署抗灾救灾工作,组织应急反应行动,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挥抗灾救灾工作。

(二)迅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灾情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

(三)紧急调运救灾物资。

(四)根据需要协商武装部和武警中队组成救灾专业队伍,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好接受外援工作。第十二条 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灾情评估组、救灾安臵组、抢险救灾组、医疗卫生组、物资供应组、通信联络组、交通运输组、治安保卫组、宣传报道组等10个工作机构。

(一)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是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设在区民政局。主任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区民政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计划、水务、农牧、财政、交通、气象、公安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其主要职责是:

1、迅速了解、汇总、核查灾情,评估灾情损失,及时向指挥部及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2、传达救灾工作指令,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地及相关部门落实救灾工作措施。

3、协调、组织筹集调运救灾资金、物资。

4、及时开展救灾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

5、承担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灾情评估组设在区民政局,其主要职责是:灾情的搜集、评估和报告。灾情发生后,乡镇立即组织人员对灾情进行全面核查和汇总,并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将灾情及评估结果及时上报指挥部及上级有关部门。

(三)救灾安臵组设在区民政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灾民的转移安臵和救灾应急资金、物资的发放和调配。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按照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决定的转移路线和安臵地点,发布转移安臵通知,宣传和动员灾区群众及时转移。同时根据灾情及时制定紧急救助方案,协调财政部门做好救灾应急资金的拨付,发放和调配救灾款物,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四)抢险救灾组设在武装部,其主要职责是:帮助灾区政府抢救遇险人员、排除险情。驻平部队根据救灾应急需要,迅速调集救援部队赶赴灾区,帮助灾区政府抢救被压埋人员,转移被围困的群众,排除险情。帮助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五)医疗卫生组设在区卫生局。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灾区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灾情发生后,卫生部门应迅速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灾区临时医院或医疗所,抢救、转运、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安全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六)物资供应组设在区计划局,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经贸、粮食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所需食品和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灾区粮食供给。

(七)通信联络组设在区电信局,其主要职责是保障灾区的通信畅通。灾情发生后,电信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救灾应急通信畅通。经批准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八)交通运输组设在区交通局,其主要职责是:保障灾区的交通畅通。协调省、市、区公路部门及铁路部门抢修被毁的公路、铁路、桥梁、涵洞及有关设施,保障灾区交通畅通;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转移、疏散。同时,长征火车站在货场设立外援救灾物资转运站,便于外援救灾物资及时分发转运。

(九)治安保卫组设在公安平川分局,其主要职责是: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保护救灾物资,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宣传报道组设在区广电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向公众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有关信息。按照区救灾领导小组的部署,经审核同意后,协调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对灾情及救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第十三条 电力、城建等部门要作好基础设施的抢修和应急恢复,保障灾区供电、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的畅通;教育部门做好灾区学校的维修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

第十四条 水务、农牧等部门负责对毁坏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复;指导群众对毁坏的农田、大棚、连片鱼塘等进行恢复,调运籽种、化肥、农膜、农药等生产资料,及时抢收、抢种、复种,尽快恢复生产。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做好社会各界提供的救援资金、物资的接受工作。税务部门协助做好涉外救灾捐赠接受工作。

第十六条 国土资源、水务、煤炭、环保、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灾区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的监视、预报、预防和治理,防止灾害扩大,减轻损失或消除污染灾害。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本乡镇、本部门的救灾应急工作,在救灾过程中,遇到有关涉外事宜及时向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汇报,由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与市政府外事办联系,按照市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办理有关涉外事务。同时,制定出本乡镇、本部门救灾应急办法,设立相应的应急机构,并将办法报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 救灾工作的准备

第十八条 区、乡镇人民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灾情期间要建立值班制度,24小时值班。一旦发生灾情,及时上报。第十九条 驻平部队在人员、车辆、通讯及抢险救灾方面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灾害发生后,根据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安排,支援地方紧急运送抢险救灾物资及帮助灾区转移、疏散遇险群众。

第二十条 区、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救灾应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计划,同时在灾害易发、频发地区还要储备必要的救灾专用物资和器材,保障抢险救灾的需要。

第二十一条 救灾应急资金和物资的储备,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政府补助,部门支持,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解决。

第二十二条 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范围:解决灾民吃、穿、住、医疗及紧急抢救转移安臵等方面的生活困难;修复被毁坏的水利基础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复被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开展农业生产和灾区的生产自救;恢复学校、医院、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第二十三条 救灾 应急物资包括灾区所需的帐篷、衣被、面粉、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抢险救灾、重建家园所需的木材、钢材、水泥、砖瓦、汽油、柴油、煤油、铁丝、铁钉、玻璃、塑料、油毡等物资;医疗卫生所需药品和器械;恢复生产所需的 籽种、饲料、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

第二十四条 救灾应急资金和物资必须 坚持专款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群众评议、村委会讨论审核、乡镇审批发放到户、区民政部门核销的程序。不得截留、滞拨和挪作他用,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救灾应急款物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确保救灾应急款物的正确使用。

第五章 救灾应急反应和行动

第二十五条 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区、乡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尽其责的原则,开展抗灾救灾应急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灾情和灾区所在地政府的请求,决定应急反应规模,确定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的部门和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本办法确定的职责对灾区进行救助。

第二十七条 一般灾和轻灾发生后:

(一)乡镇人民政府应迅速启动当地应急反应办法,制定救灾应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24小时内将灾情上报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将灾情报告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二)区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救灾工作给予指导,并了解核查灾情,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救灾工作。

第二十八条 大灾发生后:

(一)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抗灾救灾应急办法,迅速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了解灾情特别是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破坏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和市 直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机关;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救济灾民和安臵无家可归者,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区、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安排专项救灾应急资金。

(二)区人民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关于灾情的汇报,安排部署救灾应急工作;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汇报灾情情况,请求市人民政府组织工作组赴重灾区 指导灾区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资帮助;必要时,可请求驻平部队予以支援;根据需要可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接受外援的意向。

第二十九条 特大灾发生后:

(一)灾区 各级人民政府立即实施紧急情况 下的救灾应急办法;迅速了解灾害的破坏程度和灾情的损失情况并报市人民政府;组织转移、安臵灾民,抢救伤病人员、安抚遇难人员家属,处理善后事宜;做好卫生防疫;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区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专项救灾应急资金和物资,妥善安臵灾民生活;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捐赠活动,支援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

(二)请求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市级救灾应急预案,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第三十条 区人民政府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职责分工,具体实施救灾应急工作。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白 银 市平川 区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全区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根据《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白银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和审批工作。

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审核、审批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等工作。管理审批机关应建立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承担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筹集和核拨工作;农牧、教育、扶贫、残联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第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二)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

(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政府救济、社会救助、稳定土地政策与法定赡养、扶养和抚养相结合的原则。

(四)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五)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通过扶贫帮困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技能,鼓励和促进其劳动致富。

第二章

保障对象

第四条 凡具有我区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居住一年以上、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当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应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的主要对象是: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抚养)人的“三无人员”;

(二)残疾、年老体弱和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重大疾病、死亡或遭遇意外灾祸,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且无其它经济来源的特困户;

(三)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中的特困户。

第五条 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家庭应申请临时社会救助。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保障范围:

(一)家庭生活虽然困难,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因好逸恶劳不能致力于生产劳动,或弃耕致使土地荒芜,造成生活困难的;

(二)依法具有赡养、扶(抚)养关系,而赡养、扶(抚)养人有能力,但未履行赡养、扶(抚)养义务的;

(三)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当年因违法犯罪被处理或正在服刑的;

(五)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不按规定参加低保待遇审核的;

(六)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宜列入低保范围的情形。

第七条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分类施保制度

(一)三无人员,残疾人,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重大疾病、死亡或遭遇意外灾祸的家庭,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农村低保户中70岁以上的老人及其独生子女户、单亲家庭、两女结扎户中的特困户,在保障标准差额补助的基础上上浮30%;

(三)有一定收入,但维持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农村特困群众,实行差额补助;

第三章

家庭收入计算

第八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具有农业户口的成员全年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家庭收入包括:(1)农产品收入;(2)外出务工等劳动收入;(3)继承、接受赠予、出租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4)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股票、博彩收入;(5)经商办厂以及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扣除成本的收入;(6)赡养费、抚(扶)养费;(7)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按统计部门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计算。

第九条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农村居民所享受的奖励、荣誉津贴、抚恤补助金、优待金、独生子女费、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扶助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及医疗救助金、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及勤工俭学收入以及临时性社会救助金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四章

保障标准

第十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维持当地农村居民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要,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柴)和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及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确定,保障标准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物价指数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我区保障标准为680元/人.年,月人均补差不能低于18元。

第十一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补助。按保障对象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保障按《白银市平川区农村五保供养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资金筹集和管理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通过政府补助、福利彩票公益金及社会捐助渠道筹集。政府补助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负担。

第十四条 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为实施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捐助资金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资金专户管理。

第十五条 每年年底前,区民政部门核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所需资金,向区财政部门提出下一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并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应对民政部门提出的季度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后及时将保障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专户,并在年终根据实际支出情况编制决算。

第十七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要纳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章

保障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

第十八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享受,由户主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表》,提供居民户口本、身份证、家庭收入状况证明以及其它相关证明材料,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村民委员会参照省扶贫办《贫困户卡》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上报乡(镇)政府审核,乡(镇)政府要对所上报的对象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上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受理、审批和保障金发放,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初审、审核和审批过程实行三榜公示制,即村委会初审时,要由村民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后,张榜公示,对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申请材料采取走访等形式调查核实,并予以公示,无异议的乡(镇)政府上报区民政部门审批;民政部门的审批结果要以村为单位再次公示。

第二十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乡镇财政所根据区民政部门审批花名册以货币形式按季发放,做到及时、准确、足额。有条件的乡(镇)要通过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二十一条 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主动告知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时报告管理审批机关,由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

第二十二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制度。对“三无人员”一年审批一次,享受全额保障金。其他人员半年审批一次,实行差额补助。乡镇民政机构每年应对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收入情况进行一次复审,必要时可随时进行复审。区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定期组织抽查。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二十三条 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切实帮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解决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对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要结合扶贫开发政策、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政策,采取措施,在劳动生产方面予以扶持。引导、鼓励和支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自食其力,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致富。要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水平。对病残等特殊困难人员,要实行定期探视制度,明确帮扶人,实行包户服务。

第八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四条 要把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农村工作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

第二十五条 农村低保要充分依靠乡镇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的力量,调动乡镇民政助理员及乡镇财政所积极性,保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六条 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保障对象的审批、资金使用、低保金发放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区民政局会同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白银市平川区

城市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缓解城市贫困居民的医疗困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0号)精神和《白银市城市医疗救助办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城市居民医疗救助是指由政府组织领导,财政拨款和社会筹资相结合,以大病救助为主,对城市困难居民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的救助制度。

第三条 城市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

(四)多方筹资、多种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五)与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城市居民医疗救助由区政府组织实施。民政、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负责落实。其主要职责是:

(一)民政部门是城市医疗求助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和审批工作。

(二)财政部门负责救助资金的筹集、核拨和监管工作。

(三)卫生部门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救助服务,落实对救助对象的有关优惠政策。

(四)劳动保障、审计和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搞好城市医疗救助的相关工作

(五)乡、镇、街道民政保障服务管理所负责调查核实及救助金发放登记工作。

第二章 救助对象

第五条 我区下列城市居民可享受城市医疗救助。

(一)城市低保对象;

(二)未享受城市低保的居民中因患疾病,医疗负担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

(三)因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伤害,医疗负担过重,因病致贫的;

(四)其他患有重大疾病的城市困难居民。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市居民,不享受医疗救助:

(一)隐瞒家庭收入,骗取低保待遇的;

(二)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本地最低生活水平,尚在享受低保待遇的;

(三)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一年以上),收入较高、生活水平高于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

(四)因违法犯罪、交通肇事、吸食毒品、整容矫形和自残行为引发的伤害和由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的;

(五)工伤或患职业病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医疗费用的。

第三章 救助方式及标准

第七条 城市居民医疗救助遵循住院治疗救助与门诊治疗救助相结合;院前救助、院中救助和院后救助相结合;定期定向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一)起付标准是指医疗救助金支付前,按规定由本人负担医疗费用的额度。起付标准根据救助对象类别、病种和病情确定;

(二)医疗救助金最高支付限额是指在一年内,救助对象享受医疗救助金的最高数额。

(三)救助方式包括住院治疗救助、门诊治疗救助、定期定向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四种。

第八条 住院治疗救助。是对患有重大疾病或常见病,确需住院治疗,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城市特困居民实施的救助。包括院前救助、院中救助和院后救助。

(一)院前救助。是指患重大疾病急需住院治疗,住院费用预计较高,个人交纳确有困难而提前预支救助金的救助方式。

“三无”人员最高可救助2000元。低保对象最高可救助1000元。其他对象最高为500元。入院前预支的救助金在院后救助时予以扣除。

(二)院中救助。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三)院后救助。是指患者出院后,持有关证明材料和医疗费用结算单所申请的救助。

1、城市“三无”人员实行零起付标准,享受全额救助。

2、城市低保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医疗费用较高,家庭负担较重的可申请救助。患大病的救助比例为50%,救助最高限额为8000元。常见病救助比例为40%,最高限额2000元。

3、不是低保对象的困难居民申请救助的,参加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为3000元,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为2000元。救助比例为30%,患大病的最高救助限额为6000元,患常见病的最高限额为2000元。

第九条 门诊治疗救助。是对患有重大疾病或常见病,未住院治疗,需常年在家医治,门诊费用较高的城市低保对象及低保边缘户所实施的救助。

(一)“三无”人员门诊费用实行全额救助。

(二)患重大疾病的低保对象按门诊费用的50%救助,最高限额为2000元;其他对象救助比例为20%,最高限额为1000元。

(三)患常见病的低保对象按门诊费用的20%救助,救助最高限额1000元;其他对象按10%救助,救助最高限额500元。

第十条 定期定向救助是对城市“三无”人员实施的专项医疗救助。凡我区持有非农业户口,民政部门确认为一类保障对象的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可享受10元的医疗补助金。年底前由民政部门一次性发放到户。

第十一条 临时救助是指长期患慢性疾病,家庭生活确有困难,未入院治疗又不能提供有效票据的困难居民所实施的救助。每次救助最高限额为500元。

第十二条 城市特困居民医疗救助采取按比例救助和单例救助两种办法。

(一)对患急性传染病、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的住院费用按规定比例给予救助。

(二)对患常见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给予单例限额救助。

(三)对同时患有几种重大疾病的人员可适当提高救助限额。

第十三条 医疗救助对象每人每年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救助。

第四章 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按照低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标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控制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五条 救助对象原则上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我区城市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平川区人民医院、靖煤公司总医院、平川区妇幼保健站(分娩救助)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需转到非指定医院就诊的,要按医疗救助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第十六条 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 医疗救助对象持《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城市医疗救助证》,在住院期间院方免收挂号费、床位费,并按济困病床的规定比例减免住院总费用。

第五章 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八条 申请。城市特困居民需要医疗救助的,由户主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社区居民委员会受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委托,办理有关业务。

城市特困居民申请医疗救助,填写《甘肃省城市居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申请书;

2、居民户口簿、户主及患者身份证复印件、户主1寸免冠照片2张;

3、《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4、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发票及必要的病史材料;

5、享受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和商业医疗保险陪付的有关票据。

居民委员会将以上材料汇总整理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审核。

第十九条 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逐项进行审核,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或其他有效形式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的要在居民聚集的地方张榜公布,公示期限为3个工作日。在公布期限内有举报和异议的,乡、镇和街道民政办要派人调查核实,举报属实的,不得上报区民政部门。无异议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上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 审批。区民政部门接到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材料后,要进行核实。通过集体审批形式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批复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社区为单位张榜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有举报和异议的,区民政局要派专人调查核实,举报属实的取消救助资格。对不予审批的,要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第六章 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发放

第二十一条 区政府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区财政按城市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列支;

(二)国家转移支付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三)福利彩票公益金;

(四)社会捐助资金。

第二十二条 民政部门每年年初编制城市居民医疗救助资金需求计划,财政部门审核,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 城市医疗救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一)财政部门要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和金额,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代发银行,由代发银行将救助金存入救助对象帐户。救助对象持救助证和身份证到银行领取救助金。

(二)财政部门要预拨部分资金到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专户,用于垫付救助对象应急就医的院前费用、临时救助费用和定期定向救助费用。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建立城市特困居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实行单独核算、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转入下使用,不得挤占挪用。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用途和安全。

第七章 救助金的使用范围

第二十五条 医疗救助金的使用范围:

(一)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所发生的费用;

(二)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门诊治疗所发生的费用;

(三)医疗救助对象由区级定点医院出具转院证明,并经民政部门审核批准,转往外地医院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四)为城市一、二类低保对象代缴个人应负担的医疗保险费用,标准为每人每年2元。

第二十六条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疗救助金支付范围:

(一)不能提供有效票据或有效原始证明的;

(二)超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的费用;

(三)人流、引产及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医疗费用;

(四)在专家门诊、康复医院、个体诊所及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器官移植的费用;

(六)超过医疗救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

第二十七条 审核审批医疗救助费用时,还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已减免的费用;

(二)患重大疾病的特困居民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和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四)相关单位或部门补助的费用;

(五)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第八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民政、财政、卫生和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救助对象、救助服务、救助金额等情况定期检查。并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救助对象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要如数追回。追缴有困难的,是低保对象的从其低保金中扣除,其他人员两年内不得享受低保。

第三十条 城市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从严把关。各定点医院要严格执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遵守医规医德。如在审核、审批以及诊断、治疗等环节,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所在部门或单位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原《白银市平川区城市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白 银 市平川 区 农村五保供养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甘肃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白银市五保供养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供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二)属地管理、动态操作的原则;(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四)财政供养为主的原则;

(五)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区民政部门主管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负责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批和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五保供养经费,按民政部门认定并备案的五保对象数划拨供养经费,并监督使用。确保供养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审计部门每年对五保供养经费的监督使用进行专项审计,确保供养资金专款专用。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调查、审核和供养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和日常生活照料工作。

第五条 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第二章 供养对象和内容

第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一)无劳动能力的;(二)无生活来源的;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第七条 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区民政部门审批。

区民政部门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对上报材料进行复核,15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对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民委员会初审,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区民政部门核准后,停止其五保供养待遇,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

(一)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且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二)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

(三)年满16周岁,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习生活,且具有劳动能力的。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敬老院要在当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在10个工作日内报区民政部门核准后,注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以下内容:(一)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水和生活用燃料;(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和零用钱。社会捐助的资金和衣被优先用于五保供养对象。

(三)提供符合通风、采光、安全及照明等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敬老院要落实专人或亲属给予照料。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需经费,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支付。大病救助实行“零”起付线,全额报销。每月发给10元医疗补助金。

(五)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妥善办理丧葬事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五保供养对象5个月的供养标准一次性支付丧葬费用,从五保供养经费中核销。其遗产归集体所有,与供养者有协议的按协议办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中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区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除相关费用,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品,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章 供养标准和形式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执行。集中供养的每人每年1200元,分散供养的每人每年1000元。供养标准根据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供养经费由区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的支出计划,划拨到乡镇专户。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行集中和分散两种供养形式,供养形式由五保供养对象自愿选择。

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要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签订入院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由敬老院提供服务;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可由亲友或村民委员会照料,也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委托村民照料或由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服务。

村民委员会、受委托的代养人和五保供养对象三方要签订供养协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落实服务责任制和帮扶措施。

第四章 供养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坚持分级负担的原则,主要由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预算安排的办法解决。不足部分可在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助金中筹措。

第十三条 区财政部门要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根据民政部门的用款计划,集中供养的,将供养资金直接拨付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将供养资金直接发放到户。供养经费领取情况应在《五保供养证》上注明,防止挤占或挪用。第十四条 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有收入的,可以从收入中安排资金,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五保供养对象所有。

第五章 供养服务机构和住房保障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包括农村敬老院和五保供养对象居住点相对集中的村级五保家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以区、乡两级政府为主体,采取独办、联办等多种形式。

第十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区民政部门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灾民建房等工作,按照当地农业人口和乡镇分布等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对现有乡镇敬老院和乡镇撤并后闲臵资产进行整合利用,新建、改扩建敬老院,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

第十八条 区民政、财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人数,提供配套设施,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制度。

第十九条 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对敬老院开展的农副业生产给予优先照顾和扶持,以改善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

第二十条 区民政、财政部门要逐年安排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建房资金,重点对现住危房、茅草房和窑洞进行维修、重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平调和买卖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家园的土地、房屋及其他财产。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区民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并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具体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区民政部门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要登记造册,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第二十三条 区财政部门要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住房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二十四条 区发展改革、教育、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对象的就医、教育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各乡镇和民政部门要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认定、审核、审批以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的,依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白银市平川区

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缓解农村居民看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农村困难居民的健康水平,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财社发[2004]1号)和《甘肃省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04]15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农村医疗救助,是对农村贫困群众在医疗方面实行的救济制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遵循:

(一)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救助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五)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

第二章 救助对象

第四条 凡持有本区农村户口的贫困居民,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可以申请享受医疗救助。

(一)五保对象;

(二)低保对象;

(三)三等甲级以下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的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老复员军人中的贫困户;

(四)经民政部门核准的其他需要救助的对象。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一)隐瞒家庭收入,骗取低保待遇的;

(二)长期进城务工,已经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

(三)工伤或患职业病,由用人单位负担医疗费用的;

(四)由打架斗殴、交通肇事、吸食毒品、整容矫形、自残自杀引发的伤害和有第三方承担医疗费用的。

第三章 救助方式及标准

第六条 农村居民医疗救助遵循住院治疗救助与门诊治疗救助相结合;院前救助、院中救助和院后救助相结合;定期定向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一)起付标准是指医疗救助金支付前,按规定由本人负担医疗费用额度,起付标准根据救助对象类别、病种和病情确定;

(二)医疗救助金最高支付限额是指在一年内,每个救助对象当年享受医疗救助金的最高数额。

(三)救助方式包括住院治疗救助、门诊治疗救助、定期定向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四种。

第七条 住院治疗救助。患有重大疾病或常见病,确需住院治疗,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较重而实施的救助。包括院前救助、院中救助和院后救助。

(一)院前救助是指患重大疾病,住院费用预计较高,个人交纳确有困难而提前预支救助金的办法。

五保对象最高限额为2000元,低保对象为1000元,其他对象为500元。院前救助为院后救助的补充,救助金额在院后救助时予以扣除。

(二)院中救助。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所享受的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三)院后救助是指患者出院后,持有关证明材料和票据所申请的医疗救助。

农村五保对象实行零起付标准,全额救助。

农村低保户在享受合作医疗补助后,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可申请救助。患大病的救助比例为50%,救助最高限额为8000元。常见病救助比例为40%,救助最高限额为2000元。

不是低保对象的困难居民,在享受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可申请救助,救助比例为30%,患大病的最高限额为6000元,常见病救助最高限额为2000元。

第八条 门诊治疗救助。是对患有重大疾病或常见病,未住院治疗,需常年在家医治,门诊医疗费用较高的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户所实施的救助。

(一)五保对象门诊费用实行全额救助。

(二)患重大疾病的低保对象按门诊费用的50%救助,最高限额为2000元,其他对象为20%救助,最高限额为1000元。

(三)患常见病的低保对象按所发生门诊费用的20%救助,最高限额为1000元;其他对象按10%救助,最高限额为500元。

第九条 定向救助是对农村五保对象所实施的医疗救助。凡我区持有《五保供养证》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元的医疗补助金。年底前由民政部门一次性发放到户。

第十条 临时救助。是指长期患慢性疾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家庭生活困难,未入院治疗的居民所实施的救助。每次救助最高限额500元。

第十一条 对患常见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给予单例限额救助。第十二条 医疗救助对象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救助。

第四章 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按照我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标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控制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第十四条 救助对象原则上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我区农村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各乡镇卫生院、平川区人民医院、靖煤公司总医院和平川区妇幼保键站(分娩救助)。确需转到非定点医院就诊的,要按我区医疗救助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

第十五条 医疗救助对象持《农村居民低保金领取证》、《五保供养证》和《农村医疗救助证》,在住院期间院方免收挂号费、床位费,并按济困病床的规定比例减免住院总费用。

第五章 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申请。农村居民需要申请医疗救助的,由户主向户籍所在的乡、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村民委员会受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办理有关业务。经村民委员会初审同意后,填写《甘肃省农村居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户主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户主免冠1寸照片2张;

(二)《五保供养证》、《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

(三)医疗诊断证明及医疗费收据原件;

(四)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凭证的复印件;

(五)其他享受医药费报销或商业保险赔付的证明材料。第十七条 审核。乡(镇)政府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审核结果在救助对象所在村、组张榜公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在公示期限内无异议的,上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审批。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复核,通过集体审批形式,在10个工作日内批准其应享受的医疗救助金额。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3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有异议的,民政部门要进行查实,举报属实的,取消享受救助待遇的资格。对不予审批的说明理由。第十九条 实施院前救助的,由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材料。填写《白银市平川区医疗救助(院前)申请审批表》办理《农村医疗救助证》。

第二十条 实施门诊救助的,由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填写《白银市平川区医疗救助(门诊)申请审批表》,经村委会、乡政府核实,由民政部门审批。享受院前救助和门诊救助的,由救助对象持有关证件到区民政局领取救助金。

第六章 医疗救助金的筹集和发放

第二十一条 区政府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基金筹集渠道是:

(一)区财政按照农业人口每年人均1元的标准,列支医疗救助资金;

(二)省、市拨付的农村医疗救助专项;

(三)社会捐助资金;

(四)福利彩票公益金;

(五)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第二十二条 区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中设立农村医疗救助专门帐户。用于办理资金的收缴、汇集和核拨等业务。区民政部门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核拨、支付等业务。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按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核拨至民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

第二十四条 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要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救助金的使用范围

第二十五条 医疗救助金的使用范围:

(一)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所发生的费用;

(二)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门诊治疗发生的费用;

(三)医疗救助对象由区级定点医院出具转院证明,并经区民政部门审核批准,转往外地医院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四)按规定范围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费用。第二十六条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疗救助金支付范围:

(一)不能提供有效票据或有效原始证明的;

(二)超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的费用;

(三)人流、引产及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医疗费用;

(四)在专家门诊、康复医院、个体诊所及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器官移植的费用;

(六)超过医疗救助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第二十七条 审核审批医疗救助费用时,还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已减免的费用;

(二)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报销的费用和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三)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在区政府领导下进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区民政局具体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管理和审批工作;医疗救助资金的核定、结算和救助资金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对全区医疗救助业务进行指导。

(二)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核拨和监管工作。按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并按规定落实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经费。

(三)审计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施检查和审计,确保合理使用。

(四)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救助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优惠政策的落实。

(五)农牧、人口和计划生育、药品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搞好农村医疗救助的相关工作。

(六)各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负责做好救助金发放的登记备案工作。

第二十九条 救助对象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要如数追回,追缴有困难的,是低保对象的从其低保金中扣除,其他人两年内不得享受低保待遇。

第三十条 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的,有所在部门或单位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农村住宅雷电灾害原因及防雷措施 篇6

我国现有一系列建筑防雷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3], 在城市所有三类以上的防雷建筑物都必须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设施包括针、网、带、接地体、引下线、屏蔽、等电位和SPD (避雷器) 8个组成部分[1], 所有的建筑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查、验收, 确保防雷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座建筑物, 可以说城市里的防雷措施是比较完善的。而受地理条件所限, 农村是雷灾的多发区;受经济条件制约, 农村成为防雷的薄弱区。目前没有要求农民的住宅和农村的建筑必须按照国家的强制性规范实施防雷, 农村防雷减灾的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民提高防雷减灾的意识, 认识雷电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

1 农村住宅雷电灾害实例

根据浙江省气象局不完全统计, 2004—2007年, 全省雷电灾害农村占54%。其中, 人员伤亡农村占91%, 引发火灾爆炸农村占68%, 建筑受损农村占76%[4]。

2007年8月22日下午贵州省三都水自治县三洞乡寨罗村潘姓农户家被巨响强雷击中, 致使屋檐一角被打掉, 屋脊1根约25 cm的木质正梁被击裂, 住宅室内部分家电被击坏[5]。这是该农户近年来遭受最严重的一次雷击, 此前他的住宅曾遭受过雷击, 于是另选宅基地翻建, 将3层楼房建在旷野之上孤立高耸, 周围全是水稻田, 且建房时无任何防雷设施, 使新房再一次遭受雷击。

2008年8月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团洲村程松南家年初在旧址上新盖的住房女儿墙连遭2次雷击受损[6], 程家高9m的3层小楼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 外墙围栏、新房的门窗、楼梯扶手、阳台栏杆、还有楼顶的蓄水器都采用了不锈钢材料, 房屋地处村中心小土丘上未采取任何防雷措施, 结果引来“雷公”青睐。

湖南省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坐落在纵横7.5 km、海拔500~1 400 m的高山坡上, 日照少, 508户村民住宅分布于东南高、西北低, 类似“锅”状的山坡中, 由于山背村地势较高, 本身接近雷暴云层, 气流在“锅”内迂回流动以及地形的抬升造成空气的强烈上升运动, 容易引发局部强对流天气发生, 导致地方性雷暴云增加。村内布设的各种用电设施没有安装避雷装置, 感应电压附着金属传输到村民各户, 反复造成雷击灾害, 成为有名的“雷击村”[7], 2008年8月23日一户村民家遭雷击引发火灾, 6间房子、电视机、电话机、打米机等一切家当全部烧毁, 直接损失12万元左右。

对安徽沿江城市铜陵1999—2008年观测到的灾害天气统计发现, 在所有的灾害性天气中, 雷电排在第1位 (301次) , 占82%, 农村雷电灾害造成损失的90%是村民住宅、电器等设备, 人员伤亡情况较少。2009年2月、3月、6月发生的4次雷暴天气, 铜陵市农村雷击灾害发生率达100%[8], 村民住宅损害占雷击事故的75%, 电器损害率达100%。

浙江省平阳县宋埠镇1处3层楼房建在一块空地旁边, 是周围的房子中最高的。2009年3月6日此房遭雷击整个房顶塌落1/2, 塌落的砖块和房梁堆积在楼道, 连旁边的空地也落满了砖块。

2 农村住宅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

2.1 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

广大农村地势空旷, 地广人稀, 农村住宅一般愿意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空旷开阔或近水体的地方建设, 这些地方是雷电频发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 一般来讲村民建房为了冬暖夏凉, 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客观居住环境。每年雷电高发期的6—8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 坐北朝南的房子是迎风向, 此时正是雷云运动的主方向[1], 包括山区里的住宅都是在山的南面, 气流迂回流动遇到地形的阻挡雷云运动就会有提升作用, 在拐弯曲力最大的地方正好是雷击最严重之处, 因此山区成为雷击概率最高的地方。雷电频发地区往往降水多, 空气湿度大, 防雷设施容易被锈蚀。由于缺少定期检查和更换, 已经安装的防雷设施有可能发生短路、断接、损坏, 其结果是失去了有效防雷的效用。

2.2 房屋缺少防雷设施

以前农民的住宅大多是瓦房、平房或混合结构的低层楼房,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住宅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 但这些预制板钢筋几乎不做接地处理。由于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 更没有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 农民自行修建住宅时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或者在屋顶上安装普通的避雷针, 然后随便打桩入地, 不测接地电阻的阻值, 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9]。

2.3 线路架线不当

农村的电力线路、通讯广播、有线网络线路等几乎都为架空敷设, 这些设施毫无防雷装置保护, 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地 (PE) 措施都没有。雷电波在空旷的田野闪击后很容易通过这些输电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农房室内, 给电器设备、人员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如变压器、家用电表、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系统被雷击坏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的甚至在配电箱内就引起火灾。农村的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 高于屋顶5~10 m的位置, 村民习惯在屋顶上安装金属蓄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 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10], 一旦发生雷电, 极易与金属接闪引感应雷进入住宅室内造成其他设施受损和人员伤亡。

2.4 思想意识落后

封建迷信在农村较为普遍, 一旦遭了雷灾, 村民认为是老天报应, 经常隐瞒雷击事实, 不愿主动报告寻求有效防御措施。有关部门对农村自建房屋缺乏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 村民对雷电防护的科学认识有限, 因此普遍思想麻痹大意, 主动防御雷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 农村住宅防雷措施

3.1 住宅建设合理选址

住宅建设尽量避开“易受雷击区”, 例如地形位置较高, 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面的位置;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常常遭受雷击的地区。选择建在空阔地带或地势较高位置的住宅、人员比较密集或面积较大的建筑、有纪念意义或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都应设置防雷措施。

3.2 安装住宅外部防雷设施

农村住宅的外部防雷措施:在住宅的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 以结构体内的金属导体作为引下线, 建筑基础作为自然接地装置。将避雷针或避雷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用引下线进行可靠连接, 并将住宅屋面上的各类金属支架、金属物体 (例如室外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机箱等) 与屋顶避雷针或避雷带做可靠连接以防直击雷灾害。

3.3 住宅内部雷电防护

农村住宅的内部防雷措施:主要是对住宅室内的配电系统及网络通信设备终端安装电涌保护器 (SPD) 进行防护。对各种电力、通讯、广播、网络线路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防止这些线路遇雷击时将感应雷引入室内。实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 防止各类防雷设施出现短路、断接、锈蚀、损坏而失去有效防雷的效用。总之, 农村住宅建设要综合防雷, 全方位防雷才能确保安全。

摘要:列举了雷电造成农村住宅受损的典型事例, 结合我国农村住宅防雷的现状, 分析了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 提出农村住宅防雷措施。

关键词:农村住宅,雷电灾害,原因,防雷措施

参考文献

[1]广东防雷网.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防雷减灾访谈记录[EB/OL].http//www.gdfl.gov.cn/2007ZHENG WU/2009-0901.htm.[2009-09-01].

[2]陈青娇.从几起典型雷击事例谈农村防雷[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280-281.

[3]机械工业部.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0年版)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4]林念萍, 张赛忠.农房防雷设计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4) :236-237.

[5]赵兴文, 潘晓瑜.农村民宅的防雷措施及宣传[J].贵州气象, 2009, 33 (S1) :163.

[6]九江市气象局.九江市局深入江洲镇团洲村调查雷击事件[EB/OL].http://www.weather.org.cn/jx_include[2008-08-26].

[7]冉瑞奎, 陈琼, 王宇.昔日求救信惊动省领导今日感谢信深情报党恩[N].中国气象报, 2004-07-03 (4) .

[8]凌旺福.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95-296.

[9]方春明, 王友成, 沈金保.农村住房防雷的必要性及基本防护措施[C]∥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摘编.北京: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2008:503-504.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研究 篇7

关键词:巴彦,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

1 黑龙江省巴彦县农村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黑龙江省巴彦县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主要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 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包括:夏季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冬春季的沙尘暴、白害和霜冻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该地区比较容易出现极端天气, 尤其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 这些极端的气象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1.1 雷电

巴彦县处于温带季风区, 夏季是雷电的活动的活跃期, 由于农村防雷技术落后, 况且当地村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防雷意识, 容易造成人畜被雷击事件的发生, 而且, 巴彦境内林木资源丰富, 一旦引发森林火灾, 损失难以估量。

1.2 大风和冰雹

巴彦县容易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 夏季经常出现大风及冰雹的气象灾害。不论是大风或者冰雹灾害, 在巴彦县的农村, 都会对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如果防御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巴彦县的粮食产量, 从而对巴彦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滞, 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

1.3 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 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 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 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寒潮对农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其短时间的强降温过程中, 普通农作物难以抵御, 往往发生冻害, 这对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巴彦农村来说是最为致命的威胁。因此, 做好寒潮防御工作是保证巴彦发展的重中之重。

1.4 霜冻

在农业中霜冻比较常见, 是由于短时间急剧降温或者受寒潮影响之后, 在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晚上, 因为地面强烈的辐射降温导致的结霜现象, 这种现象对农作物有害。往往在无声无息中使农作物枯死, 成为农作物“神秘杀手”。因此, 在巴彦县有效的防御霜冻气候, 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 对巴彦县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

2.1 规划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做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首先应当在对该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的成灾机理和时空分布进行调研, 进行科学的规划, 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同时在规划中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征求, 比如气象地质、交通、电讯、水利、建设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意见, 这样能够全面有效地避开气象灾害高发的地段。此外, 相关部门在规划中应体现相关的灾害应急预案, 包括该地区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体现应有的职责, 而且, 应为重点防护的乡镇绘制避难图, 布置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疏散安置, 安置点应配备临时指挥中心及消防、医疗等保障设施, 实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机制, 确保面对气象灾害时, 使灾害损失减到最低。

2.2 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农村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最后盲区, 因而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能够使灾害及时得到上报, 从根本上保障气象灾害的损失的控制。同时农村信息员能够帮助进行相关灾害的宣传和隐患调查监督, 所以, 其责任及身份对于有效防御农村气象灾害来说, 非常关键。另外,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针对农村信息员培养和考评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其工作的关键性和其工作的主动性, 保证农村气象灾害工作防御信息的通畅。

2.3 积极开展防灾应急演练

制定好防灾应急预案之后, 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 分别针对某种气象灾害进行应急演练, 依照应急预案的规划进行。其目的在于加强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和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配合, 这样, 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应急预案与实际演练之间存在的问题, 及时克服、协调, 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

首先, 应当把气象业务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 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 实现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然后对于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的预测、发生机制及防御技术方面的工作, 科技管理部门应予以全面支持;此外, 气象部门还应当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共同促进气象科技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我国其他地区防灾害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出, 对于农村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来说,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对当地易发灾害的调研进行布置, 全面对农村各项防御灾害的设施进行建设加固, 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气象部门的职能, 尽力保障该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落到实处。

2.6 强化气象灾害的知识宣传和普及

当地气象部门应当在培养农村信息员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 在此过程中, 应当注重方式方法, 使广大群众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 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 尽量减低灾害的损失。同时, 气象部门应当与电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灾害预警发布。

3 结语

通过相关的统计显示, 气象灾害在所有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占到70%以上, 可想而知,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尤其对于黑龙江巴彦县来说, 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扶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4) .[1]李海峰.扶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4) .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篇8

根据历史资料可以得出, 荣成市成山头气象站每年有115.4d被大风所侵袭, 风速大的时候可以达到42.6m/s。每年平均大雾的天气也达到了79.2d, 大雾持续最长的时候可以达到29d。

1 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 雷电灾害在农村发生的几率大约占据当地总雷电灾害的3/4, 而雷电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有4/5都是发生在农村。这主要是因为以下2个方面:

1.1 防雷意识不足

在农村, 农民防雷意识严重不足, 缺乏防雷方面的知识, 在进行房屋建设的过程中, 很少会考虑到防雷装置的安装。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逐步发展, 农村的经济也有了很大改善, 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家庭都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电视电线、卫星雷达等等相关的金属物。但是, 对于这些金属物品大部分都没有做好接地处理方面的工作, 导致这些金属物品成为了雷雨天气雷电放电的对象, 隐藏着大量的雷击隐患。

1.2 地理环境的原因分析

成头山地区地势偏僻, 气候十分恶劣。在农村, 农民的日常工作都是在田间或空旷的海面进行的, 这里的田地一部分在山坡或者是湖泊附近水比较多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通常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地。田间一般十分空旷, 没有一个躲避雷雨的去处。在下雨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都是去大树底下避雨, 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受到雷击的可能性。所以, 在农村, 大部分的雷击事故都是发生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进行渔业作业的时候。

1.3 防雷的基础设施比较差

在农村, 大部分的房屋都是自己建造的, 没有经过合理的建筑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缺乏对防雷措施方面的考虑, 也就不会在建筑物施工的时候加入防雷装置。此外, 在农村, 电力以及相关的通讯设备安装的时候随意架设引入到房屋里面, 雷电发生的时候就会经过这些架设的线路窜进屋内, 这样就会造成室内家电损坏, 严重的情况下, 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此外, 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的学校防雷装置也严重不足, 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安装防雷设施, 而且学生都是未成年人, 对于雷电灾害的防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严重不足, 一旦出现雷击现象, 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 雷电灾害的防护措施分析

雷电灾害每年都会给该地造成严重程度不一的损坏, 因此, 要加强对雷电灾害防护措施的研究。下面对总结出几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加强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

农村之所以是雷电灾害多发的地区, 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防雷意识,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没有考虑到防雷这个问题。因此, 加强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 提高防雷意识是农村防雷工作的关键, 雷电防护知识宣传工作效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农村雷电防护工作的成败。所以, 只有不断的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 增强农民在建筑房屋以及学校的时候, 有自觉安装防雷装置的意识, 才可以很好地开展农村的防雷工作。对于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方式有很多, 主要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或者是专家去农村开展讲座, 宣传一些雷电防护的知识以及培训一些新的雷电防护技术;印发一些防雷的小册子或者是宣传画以及相关的公益图片, 来使人们普遍接触到防雷知识;通过手机、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 来进行防雷知识的宣传和雷电灾害的预报。

2.2 农村建筑物防雷具体措施分析

农村的建筑, 大部分是平房, 对于平房的屋顶, 根据屋顶的面积可以在屋盖的角上面安装2处或者是2处以上的避雷针, 并引下线接地。如果在楼顶安装有电视天线以及太阳能等设施的时候, 就要注意避雷针的连接。可以将太阳能金属底座或者是金属天线来支撑接地, 并且在距离1m的地方, 安装避雷针对其进行保护。对于单户的建筑来说, 可以用2根引下线和上面所说的装置进行连接, 每一个引下线下用3根2.5m长的垂直桩, 如果打的有3m深的话, 要保证相互的距离在3m以上, 采用圆钢或者是扁钢将其连接在一起, 并且和引下线相连, 要注意桩位和住宅墙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m以外。如果周围环境允许的话, 还可以采用水平接地线, 可以用圆钢或者是扁钢沿着建筑物的四周埋在0.5m的深度, 环绕一周。在人员出入的地方, 要埋在1m以上的位置。

对于室内的设备, 不能够使用没有安装防雷装置的电器设备,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要在电源入户的地方安装电源避雷器, 并且还要在电视天线以及电话线、网线、电脑modem调制解调器的入口处以及卫星电视电缆的接口处, 安装避雷器。在安装的过程中, 要对设备进行很好的接地, 接地的时候, 要保证室内开灯, 并且禁止站在灯头线下面。在出现雷雨天气时, 要拔掉外接的天线, 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脑等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的接地装置必须要低于10Ω, 要保护易燃物或者是电气设备, 最好低于4Ω。

2.3 加大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安装的监管

要及时对农村的企业以及个人还有学校等新建的建筑物进行检查, 在其刚开始设计的时候, 就应该多加关注, 充分考虑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安装。此外, 还要定期对农村建筑物上面的防雷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 要从根部减少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给农村避雷设施的建设加大投入与支持, 减少农民们的负担, 最终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3 结束语

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 所以, 要求社会各界对其高度的重视, 只有将每个人都动员起来, 采取多种措施, 多管齐下, 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 加大雷电知识宣传的力度, 把对雷电灾害的预防作为出发点, 排除可能造成雷电灾害的隐患, 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农村雷电灾害的类型分析, 对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现状以及造成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雷电灾害防护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篇9

1 农村防雷现状

1.1 农民防雷意识淡薄

一般来说, 农民的知识层次比较低, 对雷电的形成及发生机理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理解。雷电灾害一旦发生, 大多数农民因为封建迷信思想, 不愿意跟他人提起, 更不会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1.2 农村防雷设施不完善

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新建的房屋也普遍未作任何防雷设施。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偏远村落, 空旷地区的制高点往往都是低矮的民居, 比较容易成为雷击的对象;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 房屋建设也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及审核, 没有防雷设施, 存在安全隐患。

1.3 涉及防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雷电灾害防御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不适用于农村。农村的防雷减灾组织管理还不完善, 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缺乏, 影响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1,2,3]。

2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

2.1 农村建筑防雷装置建设滞后

一般情况下, 农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在建房屋时, 为了节省资金, 未作任何防雷装置。即使个别农户安装了防雷装置, 由于缺乏科学的雷电防护技术指导, 所作防雷装置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规范化施工, 质量检测及技术评价也无法得到保证, 雷电防护效果不高。

2.2 农村建筑屋顶存在“引雷装置”

农村不少建筑屋顶安装电视天线和卫星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金属水塔等, 由于没有可靠接地, 不经意间就形成了一个接闪器, 极易引雷入室。

2.3 农村公用设施几乎无防雷装置

目前, 在农村较为空旷的农田里, 很多明线架空引入, 如有限电视线、电源线、通讯线等, 有的线路甚至在屋顶经过或捆绑穿孔入户, 这就会造成室外雷击在架空线上而引入室内, 雷电波在各种导线上传导畅通无阻, 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4 农民缺乏雷电防护基本知识

农民缺乏防雷意识和必要的防雷常识, 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认为雷电是不可抗拒的。当雷电来临时, 由于缺乏雷电防护知识, 不知所措, 甚至做出引雷的行为, 如在大树下躲避雷雨、扛着金属农具在雷雨天气下奔跑[4,5], 造成了严重后果。

2.5 农民无法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

由于农村通讯设施的落后, 雷电预警信息在传播至农村的过程中受阻, 这可能导致当地群众不能提前预防, 也给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带来隐患。

2.6 对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不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雷电防御管理部门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安全管理未完全到位, 措施也未完全跟上[6]。

3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

3.1 采取正确的避雷措施

在雷雨期间, 为躲避雷电, 减少伤害, 如果身处户外, 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离开高楼平台, 不要进入在户外空旷处的棚屋、岗亭, 不要在大树上躲避雷雨, 如无处可躲, 则应与树干保持3 m以上的距离并靠拢双腿下蹲, 尽量不要靠近建筑物外露的金属管道。二是在雷电交加时刻, 若感觉有蚂蚁爬走感, 应立即趴在地上, 并拿去身上的金属配饰。三是在户外遭遇雷电时, 应停止行走, 不能骑快车, 也不能高举金属工具, 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 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 应立即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面, 合拢双腿坐在上面, 切忌用手撑地。四是若遇到高压线遭受雷击断裂, 应提高警惕, 身处附近时不要跑动, 应将双脚并拢, 跳离现场[7,8,9]。

如果身处户内, 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通过关闭门窗来阻止侧击雷及球形雷进入室内;关闭家用电器的电源开关, 将各种通讯设备的信号线拔掉;不要靠近金属管道及门窗;雷雨天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不能拨打或接听固定电话。

3.2 普及雷电防护基础知识, 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

雷电是大自然中的大气放电现象, 是一种自然灾害, 应引导农民认识到这一点, 以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普及防雷知识, 加强防雷宣传, 可结合典型雷击事例, 开展雷电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从源头上减少和阻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3.3 在农村建筑物上加装防雷装置

防雷最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就是加装接闪器 (避雷针或避雷带) 。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闭合地梁基础接地措施, 利用构造柱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在屋脊、屋角、屋檐等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安装避雷带、针、网等, 并与构造柱钢筋相连。砖混结构的建筑物用2根以上的钢筋≥ф10引下线;每一根引下线处打入3根2.5 m长 (角钢、钢管) 的垂直接地体, 屋顶易遭雷击部位安装避雷带、针、网等, 并与引下线连接[10]。

3.4 对无法规避的采取预防措施

雷雨天最好不要收看电视, 如果确需收看, 应采取有效的直击雷保护设施对室外电视天线和卫星接收天线进行保护;屋顶如有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时必须做防雷处理, 可以将其金属外壳与房屋避雷带采用作焊接的方式等电位连接, 注意焊接点不能低于2点, 并且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采用穿金属管埋地引入电话线和电源线, 如果采用该种方式确有困难, 可采用标准的绝缘子, 将其铁脚于入户前的最后一根电杆上接地, 以限制入户雷电压的幅值, 保障室内人员的安全。

4 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搞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 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农民防御雷电灾害的意识比较薄弱, 认识不到位, 防雷措施不到位, 是农村雷击灾害多发, 造成惨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该进一步做好雷电灾害监测预警, 普及雷电防护的相关知识, 做好防雷工程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只要各级政府充分重视防雷工作, 全社会通力协作, 农村防雷的现状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杨东亮, 高建文, 李全景, 等.农村防雷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400.

[2]季芬琴, 蔡巧晖, 陈霞芳.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及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 (10) :18-19, 47.

[3]冯光辉, 谢思茜.东兴市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313.

[4]虞昊, 关象石.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192-193.

[5]陈惠敏.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243.

[6]史永义.阳泉市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3) :302.

[7]王明学.许昌市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291, 293.

[8]孙六娣.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9) :832-833.

[9]李建东.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和对策[J].科技资讯, 2013 (3) :228.

农村灾害 篇10

雷电灾害是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地球上平均每秒就会发生100次左右的闪电, 其放电电流可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千安培, 放电瞬间, 巨大的雷电流可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和很强的电磁干扰。据相关资料记载, 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 人员伤亡也相当严重。在造成人员伤亡的雷击事故中, 有90%发生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容易发生雷灾,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农村环境空旷开阔, 孤立的建筑物、树木成为制高点, 容易吸引雷电; (2) 村民防雷知识普遍缺乏, 构筑物防雷装置不完善; (3) 农村电力、电信线缆的布设主要是通过架空形式, 并且乱拉乱接的现象比较多, 雷电容易通过这些线缆侵入室内造成各种损害。为防御和减少雷电灾害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农村防雷问题成为现代防雷的重点。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意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建筑物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 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 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其具体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能够给出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处的雷电基础参数及其活动规律, 为设计提供适合项目的雷电基础参数。能够定量给出项目遭受雷击的人身伤亡风险、经济损失风险, 根据项目结构特点给出降低各类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二是能够给出项目建筑物、信息系统和市政系统防雷设计指导意见, 规范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 避免防雷设计的盲目性, 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三是能够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防雷安全管理, 避免人身伤亡。

3 农村房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某村民准备建一栋3层房屋, 房屋长度为15m, 宽度为11m, 高度为12m, 房屋门口有一约100㎡的花园, 现对这栋楼房作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通过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分析, 得到该房屋所在区域地闪密度Ng=12.15 (次/年·km2) , 通过测量该地土壤电阻率, 计算得到平均土壤电阻率ρ=172.2 (Ω·m) , 评估所需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

通过评估确定人身伤亡损失的风险R1和经济损失的风险R4, 与容许风险RT1=10-5和RT4=10-3相比较, 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 并选择能降低这种风险的保护措施。

3.1 相关数据及特性

房屋周边环境为空旷, 入户公共设施包括:低压电力线路、信息线路以及各类管道, 内部系统考虑两个系统, 分别为与低压电力线相连的系统和与信息线路相连的系统, 具体特征为表1和表2所列参数。

3.2 房屋的分区及其特性

根据实际用途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区域:Z1 (房屋的门口花园) 和Z2 (房屋的内部) , Z1、Z2分区的特性值分别在表3、表4中给出。

3.3 相关量的计算

房屋和线路的等效截收面积和预计年危险事件次数计算值见表5和表6。

3.4 人身伤亡损失的风险R1计算

各区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分量及总风险R1分别在表7中列出, 与容许风险RT1=10-5相比较, 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 并选择能降低这种风险的保护措施。

人身伤亡损失的总风险R1=9.55*10-5高于风险容限10-5近10倍, 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

3.5 经济损失的风险R4计算

各区经济损失风险分量及总风险R4分别在表8中列出, 与容许风险RT4=10-5相比较, 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 并选择能降低这种风险的保护措施。

经济损失的总风险R4=2.70*10-2高于风险容限10-3的27倍, 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

3.6 保护措施的选择

为了把风险R1和R4降低到容许值以下, 合适的措施有: (1) 安装Ⅲ类防雷装置系统; (2) 服务措施入口处安装防雷保护级别为Ⅲ-Ⅳ级的SPD, 以保护电力系统和信息信号系统; (3) 做好外露引下线电气绝缘 (如采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 或有效的地面电位均衡措施; (4) 配置人工灭火装置 (灭火器) 。采取上述防护措施以后, 得到新的风险值分别在表9和表10列出。

采取防护措施后人身伤亡总风险值R1=2.38*10-6, 比防雷前的9.55*10-5降低40倍, 是最大允许值10-5的23.8%, 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

采取防护措施后经济总风险值R1=8.09*10-4, 比防雷前的2.70*10-2降低近34倍, 是最大允许值10-3的80.9%, 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 从雷害风险评估方面来看, 采取多种形式的防雷设施是恰当的, 合理的, 而在采取防雷措施前, 确实存在较大的雷击风险隐患。对于上述农村房屋必须按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做好相关雷电防护措施, 其因雷击引起的风险值才可以基本满足于国家强制标准规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

4 结论

虽然农村房屋建筑规模不大, 高度较低, 但由于其所处环境空旷开阔, 成为该地区的制高点, 并且其入户线路多为架空线路, 大大增加了雷击的概率, 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结果分析, 其人身伤亡风险值和经济损失风险值均超过国家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按相关规定和要求需要安装和完善防雷设施。安装的防雷设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安装防直击雷装置, 包括接闪带、引下线、接地装置; (2) 安装电源和信号浪涌保护器; (3) 做好等电位及各种防接触电压绝缘措施。

摘要:论述了农村房屋防雷的重要性及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结合农村房屋建筑结构、地质土壤、气象环境以及线路布设等特性, 对农村房屋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具体的评估计算风险值说明了农村房屋进行防雷的必要性。

关键词:雷电,农村,评估,风险值,防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2]李阳斌, 邓朝阳.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9) .129-130.

[3]肖稳安, 张小青.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4]陈渭民, 雷电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军校图书馆文职馆员下一篇:社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