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灾害

2024-08-28

冰雹灾害(精选7篇)

冰雹灾害 篇1

冰雹,是指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mm,大的有时可达10cm以上,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也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认识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冰雹灾害分析评估,对指导防灾减灾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少专家对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1,2,3,4,5]。史培军、潘耀忠、谢永刚等利用自然界记录的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了分析[6,7,8]。王秋香等采用灰色关联评估模型对新疆不同区域洪灾受灾面积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9]。陈香等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L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10]。王静爱等采用1990~1996年灾情信息对全国的冰雹灾害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11]。

李洪斌等曾经采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1999年的冰雹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天气发生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12]。但由于采用的资料只局限到1999年以前,而且缺少冰雹灾情资料,所以有必要采用新的资料和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特征重新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008年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对黑龙江省1984~2007年的气象灾害进行了普查,详细调查了以“县”为基本地域单元的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和霜冻等28种气象灾害及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96种因灾造成的各种影响类别的历史气象灾情。该文基于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冰雹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冰雹发生的频次采用黑龙江省8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4~2007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和经济损失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全省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资料;CPI指数和GDP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冰雹灾害损失的特点,从黑龙江省灾害普查资料中选取冰雹灾害受灾面积≥50hm2,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的个例693例,每个个例资料完整,可信度高,能够代表冰雹灾害的基本情况。分析过程中把直接经济损失去除物价上涨因素化为可比经济损失。

1.2关联度的计算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的[13],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所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并依据信息覆盖,通过序列算子的作用探索事物运动的现实规律。气象灾情统计数据十分有限,而且现有数据灰度较大,再加上人为的原因,许多数据没有什么典型的分布规律,因此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往往难以奏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近年来徐建新、杨建伟等把灰色理论应用于气象灾害分析[14,15]。

对不同物理意义、不同计量单位和数据量纲的指标进行均一化处理,其均值化变换函数为:

设X为均值化处理后的灰色关联因子集,x0=[x0(1),x0(2),…,x0(n)]∈X,xi=[xi(1),xi(2),…,xi(n)]∈X,i=1,2,…,m,令Δoi(k)=|xo(k)-xi(k)|,则

称为关联系数,其中ρ称为分辨系数,ρ∈(0,1),常取0.5。

称为xi关于x0的关联度。

关联度大属重灾区,反之属轻灾区。冰雹灾害分区与关联度的关系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评价因子的选取

首先选取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可比经济损失和冰雹频次5个因子作为冰雹灾害的初始评价因子,对初始评价因子计算关联度(见表2),从中选取关联度最大的前3个(冰雹发生频次、农作物受灾面积、可比经济损失)作为冰雹灾害的评价因子。

2.2时间变化

2.2.1年际变化

黑龙江省冰雹频次、受灾面积及可比经济损失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见图1)。农作物受灾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较多,90年代中期减少,90年代后期略有增加;可比经济损失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接近,说明冰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由农作物的受灾情况决定的,因为冰雹的承灾体主要是农作物;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变化趋势和损失的变化趋势发生了错位,这应该和农业种植面积增加而使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有关。

1995年是典型的多雹灾年之一,尤其6、8月多重雹灾,嫩江、克山和方正等县灾害最重,全省雹灾造成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

2.2.2年变化

雹灾多为局地性,影响面积较小,但危害严重。雹灾常与暴雨、大风相伴,从而加重灾情,可造成农作物绝产,是农业生产的一种破坏性极强,甚至是毁灭性的气象灾害。易成灾的雹粒直径一般在0.5cm以上。受灾作物广泛,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烤烟、瓜类和果树等。在一年内,冰雹出现在4~11月,5、6月最多,占全年冰雹总次数的57.7%,7、9月次之,盛夏期有所减少,4、10月较少,各不足6%,11月最少(见表3)。成灾冰雹多发生在6、7两个月,8月也较多。5月冰雹造成的灾害较少,主要是毁坏塑料大棚;6月危害最大,往往造成减产或局地绝产;7、8月雹灾多为毁灭性灾害。

2.3灾害分区

2.3.1 冰雹灾害分区

用冰雹灾害的评价因子(冰雹发生频次、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依据灰色关联理论计算黑龙江省各地(13个地市)冰雹灾害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把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见表1)。黑龙江省各地冰雹灾害关联度及分区见表4,不同程度灾害分区的空间分布见图2。

2.3.2分区讨论

重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占据着黑龙江省的半壁江山,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而且大部分地区是黑龙江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的地区,冰雹灾害的承灾体极其脆弱。其中哈尔滨市每年因冰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千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8万hm2。2009年8月13日13∶20分左右,尚志市长寿乡遭遇强对流天气,降冰雹时间长达10min,最大冰雹直径达3cm。致使全乡7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的农作物受灾,受灾面积达2 433.33hm2,重灾面积1 693.33hm2,估算经济损失可达1 000万元以上。是近年来较大规模的一次雹灾。

中雹灾区:包括七台河市、大庆市、牡丹江市和双鸭山市。除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外,七台河市、牡丹江市和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最易受到南来气流影响,也是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多,因此承灾体也相对较脆弱。其中大庆市每年因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 400多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万hm2,是中雹灾区受灾较重的区域。

轻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以林业为主,但在嘉荫县、铁力市分布着农业种植区。山区起伏的地形利于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每年因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0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为1.4万hm2。1990年5月,嘉荫县遭受4次冰雹严重袭击,最大直径3cm,降雹厚度3~7cm,每次降雹时间20~30min。受灾面积2 151.8hm2,占播种面积的8.1%。其中,最重的一次是5月29日15∶30~16∶00,降雹最大直径5cm,降雹厚度7cm左右,受灾面积1 234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万元。

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遍布茂密的大森林,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雹灾对该区的影响较轻。近年来较大的一次雹灾发生在2009年7月19日塔河县,降雹持续约15min,冰雹最大直径2cm,致使1个乡2个村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 230hm2,绝收面积870hm2,直接经济损失728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83.2万元。

3 结论与讨论

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5月冰雹造成的灾害较少,主要是毁坏塑料大棚;6月危害最大,往往造成减产或局地绝产;7、8月雹灾多为毁灭性灾害。

黑龙江省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冰雹频次的变化趋势和损失的变化趋势发生了错位,这应该和农业种植面积增加而使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有关。

根据灰色关联理论把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和微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灾害影响较轻。

4 对策建议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候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损失逐年加重。气象部门要提高气象预报精度和预测、监测水平,建成全省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和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同时应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严格实施气象灾害风险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摘要: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历史特征,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重灾区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冰雹灾害影响较轻。

关键词:冰雹,可比经济损失,灰色关联,灾害分区,黑龙江省

冰雹灾害 篇2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难免会有事故发生,为了降低事故后果,时常要预先开展应急预案准备工作。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雹大风灾害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冰雹大风灾害应急预案1

防御恶劣天气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为了切实保障我校在防暴雨、冰雹、雷电等天气期间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思想认为到位、防范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将暴雨、冰雹、雷电到来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思渠镇教育管理中学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范围

暴雨、冰雹、雷电等各种异常天气

二、工作目标

关注气象预报,在预测到影响我镇的暴雨、冰雹、雷电到来之前,结合上级的要求,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为第一目标,把暴雨、冰雹、雷电到来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组织机构

建立防御恶劣天气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防御恶劣天气期间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前期检查工作

1、各校委负责人要定期组织人员将所分管的工作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各班每天要认真做好班级排查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学生提高防灾意识。

2、学校办公电话、校委成员电话、班主任电话要确保畅通;后勤处要全面检查学校用电设施及线路,确保用电安全;

教务处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等的门、窗及建筑物上的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团委要对全校下水道、明暗沟及平顶屋面污泥杂物进行疏通清扫,保证排水通畅;

各教师要对自己寝室的门窗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宿管员要对学生寝室的门窗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安向阳老师要对食堂的门窗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保卫人员要对校门及门卫室的门窗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政教处要对学校围墙和易滑坡地段进行排查监管。

3、各班一旦遇到险情,要有组织地迅速按照逃生演练路线撤往安全地带。定期在班上对学生开展防御恶劣天气教育,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4、为了防止暴雨、冰雹、雷电来的临,各位教师都是防御恶劣天气救灾抢险队员,随时待命,听候调遣,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

(二)、值班、报告制度

各值班室和巡逻组,在暴雨、冰雹、雷电到来之时必须保证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人员在岗。学校领导、值班人员要确保通讯畅通,通讯工具保持开通状态。

灾情发生时,学校领导、巡逻人员和值班人员应及时掌握灾情,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反映详细情况,并把受灾损失的一切情况如实汇报。

(三)、后勤保障工作

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之前,做好各类物品储备工作。备用雨具、电筒等急需物品,提供后勤保障支持。并与思渠镇卫生院、安监部门等单位确立联系方式,确保救援及时。

五、应急处置行动

1、在这暴雨、冰雹、雷电来临前,学校门卫室、宿管开始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密切注意暴雨、冰雹、雷电动向。对学校内的门窗、雨棚、设施、电线电器设备、学校在建工地等危险地段设施进行检查,排除险情,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设施,要加固的加固、该拆除的拆除。

2、暴雨、冰雹、雷电一经来临,立即停止学校一切室外活动。

3、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时,组织处于危险环境中的学生的紧急转移,并注意安全,将教室外的物品移进教室内,并关好学校的.所有门窗。防止电线刮断,造成短路引起火灾或电伤室内的人员。同时还要防止被雷电袭击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4、暴雨、冰雹、雷电来临后,学校内一切人员不得外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暴雨、冰雹、雷电过后,应及时抢救伤员,学校全力投入抗灾自救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科任教师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时,要组织处于危险环境中的学生的紧急转移,并注意安全,并关好教室的所有门窗。防止电线刮断,造成短路引起火灾或电伤室内的人员。同时还要防止被雷电袭击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及时下课时间到了也要推迟下课确保学生安全。

应对恶劣天气是一项全面性艰巨性的工作任务,各相关人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职责范围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随时听候防御恶劣天气领导小组的调遣,随叫随到,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确实做好救灾工作。

冰雹大风灾害应急预案2

为切实防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安全事故,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保证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全,特制定应对风雹(雷电、大风、龙卷风、冰雹)灾害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生命无价、安全至上。学校高度重视师生安全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在先,消除隐患,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停课不停学的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范围

风雹(雷电、大风、台风、冰雹)等。

四、具体措施

1、正常教育教学期间(上课期间),如突遇暴雨等重大自然灾害,将视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决定是否立即停课,并安排好学生的及时离校。

2、如在非教学期间,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决定学生是否到校,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校园安全防护。

3、启动预案后,必要时,学校可采取停课、延迟上学时间、提前放学、临时放假等措施,避免师生出现安全事故(采取措施前,应提前通知家长)。在停课期间班主任及时与每位家长取得联系,并作出合理的学习和辅导意见,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

4、必须停课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班级停学不停课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家都能够学习文化知识。

5、对于就近到校的学生,教师要做好教学辅导和安全工作,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把具体学习内容传递给家长,使家校学习进度一致。

6、假期期间如遇重大自然灾害,将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校园防护。

7、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学校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8、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微信、宣传栏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9、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班主任利用微信、电话、短信等通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或未到校的情况及原因,要将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通知家长。

10、加强值班值守,保障安全信息畅通。学校实行领导带班、教师执勤制度,要求值勤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保证通信畅通,提前到校,确保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五、应急保障

1、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2、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3、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4、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5、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六、善后工作

1、学校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中心校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全系统受灾损失情况。

2、学校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及时请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冰雹大风灾害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台风暴雨冰雹恶劣天气的安全事故,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幼儿园特制定本预案。

一、台风暴雨冰雹天气来临之前

班级:

①向仓库领好防滑材料(如麻袋、警告标志、警戒带等),放到便于领取的地方,平时在门卫配一把铁锹和防滑材料与防护警示设施。

②提前布置园区排水的任务,分发工具,明确要求。

③检查水电、门窗等设施,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④告知幼儿听从老师安排,不要慌乱。

办公室:

①提示教职工在台风暴雨冰雹天气期间尽量不要外出。

②根据实际情况,告知任课教师可能变动课表的情况。

领导班子:

①平时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幼儿自救互救、自保互保的能力。

②通过园园广播及时播送气象消息和有关指示、规定。

二、暴雨冰雹天气来临之后

1.如果适逢幼儿园放假,执行市教育局停课的规定,至少一位带班领导在园值班。幼儿处通过幼儿园信息平台或班主任告知幼儿家长,办公室按原计划组织力量排查园区内安全隐患和排水情况,确保园区安全和主要排水通道畅通,并安排好在园师生的生活。

2.如果逢幼儿园正常上课,因地制宜,继续按课程表上课,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办公室:

①首先保证水电正常供应,食堂正常运转。

②天晴后立即组织力量查看园内安全情况和排水情况(若为夜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值班领导早晨5:30开始排查),具体分工为:一楼各班班主任负责食堂至教室通道;二楼班主任负责楼道;当班保安负责大门口;后勤人员和驾驶员负责食堂通道,其中维修工专门负责重点区域应急处理(如铺麻袋等)。

③必要时动员没有上课的青年老师排查。

④严重积水的路段,一时清除有困难的,立即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幼儿通行。

领导班子:

①园医随时待命,处理突发的跌伤事故。

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广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③幼儿处老师和行政值日老师在非上课时间巡视园园,要特别关注教学区和运动区的情况,排查隐患,每位教职工都要随时劝阻幼儿做危险动作。

④对部分班级开展的“天气文化”活动及时规范(如时间、地点、教师在场管理等)。

三、放学后

冰雹灾害 篇3

【摘要】太阳能热水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技术专一,很多细节问题易被忽视,严重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效果和太阳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工程质量管控与冰雹灾害防护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工程;质量管控;冰雹灾害防护

Union of tube solar hot water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hail disaster protection research

Li Yan-hua,Chen Guo-chang,Yin Tao,Sun Ye-ke

(Unit 96531LuoyangHenan471031)

【Abstract】Solar hot water system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technology is single-minded, details easily neglected,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use effect of the user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la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and research of hail disaster protection in order to share with colleagues.

【Key words】Solar energy;Hot water engineering;Quality control;The hail disaster protec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热水的需求量亦与日俱增,加之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太阳能作为新兴清洁能源更加得到人类的重视和青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仅以其集热部分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户(单元)式系统、板联式系统和联集管式系统等三大类,目前工程中又以联集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最为常见。

1. 基本结构组成

联集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玻璃管集热模块组合、储热水箱、循环泵组、集中控制系统、支架及阀门管道连接而成(见图1太阳能热水系统结构及运行)。

2. 工作原理

安装在支架上的真空管集热模块组合以太阳辐射为主要能源,在冷水正常供应的条件下,通过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日照,集热模块组合可以产生一定温度的热水,当集热模块的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差时,循环泵组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开始运行,直至温差消失,同时集热模块组合进入下一个加热循环。由此整个系统便能在集热模块组合持续加热和循环泵组根据温差间歇运行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使储热水箱内水温逐步提升的目的和效果。根据理论计算和工程实测证明:在环境温度达到15℃以上,日均太阳辐照量达到20MJ/m2以上(北方阳光资源较好的地区,夏季晴好天气),入口冷水温度15℃时,每平米产生45℃~50℃热水约60~80Kg;当环境温度在0℃左右时,日均太阳辐照量18MJ/m2(北方阳光资源较好地区,冬季晴好天气),同样入口冷水15℃,每平米产生45℃左右热水约40~60Kg。

3. 工程案例

3.1案例情况简介。

某小区位于河南中西部北临黄河,规划16层住宅楼数栋,顶层檐口高度49.5M。设计热水系统为:冬季利用市政高温热水自备换热机组不间断供水,各单元底部设单元循环泵一组,供水方式为上供减压模式;其他季节为屋面联集管太阳能集中供水,管道与冬季系统连接(见图2单元系统示意图)。项目划分三个标段由三个品牌的供应商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

3.2存在质量问题。

经调试和初期使用证明三个品牌系统在安装质量及运行可靠性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经过两个年度的运行和维护,发现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探索。

(1)整体布局不合理,系统边缘距女儿墙距离和系统底缘距屋面高度都太小,严重影响工程收尾施工和后期维护(见图3距女儿墙距离太小、图4距屋面距离太小)。

(2)基础支敦未座在结构层上而直接座在屋面面层上,会导致保温层局部受压收缩和防水层受损。基础支敦未用砼浇注而用砖或其他材料砌筑强度和寿命不能满足要求(见图5支敦直接座在屋面面层上、图6砖砌支敦材料强度不满足要求)。

(3)储热水箱形状结构选择不合理,安装高度不当,导致顶层供水压力不足;水箱管路接口位置设置不当,影响有效储水量;水箱内、外未设置人梯影响检修维护安全。

(4)支架不牢防风能力差导致真空管损坏;管路保温层厚度不足,保护层质量低劣,法兰及活接未作标示;管路坡度不合理,不能满足放空及排污要求。

(5)系统控制系统制作安装粗糙质量低劣,电磁阀、电动阀、循环泵选型与系统要求不匹配,导致温度过高噪声过大;防雷接地可靠性不够,未与建筑避雷网可靠连接。

(6)系统设计未考虑反冲洗和除垢功能,管路冲洗困难、结垢严重。

4. 质量管控与运行维护措施

为避免和有效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太阳能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年限,需在工程各阶段严格质量管控。

4.1招投标阶段。

(1)对竞标单位资质、企业信誉度及施工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避免不良企业参与竞标。

(2)标段划分不宜太多,否则会给施工监管带来麻烦,同时增加运行维护的难度。

(3)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须详细具体全面,如水箱的结构、尺寸、材质规格,管道的材质,阀门、开关、仪表等部件的品牌等级,支架用料的材质型号及连接方式等均须明确。

4.2深化设计阶段。

4.2.1严格研究审查中标单位提供的深化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仔细审阅平面图、立面图、系统图、效果图,确定设备管线的位置标高和相互关系,考察系统与建筑主体外观的协调性等。

4.2.2严格循环泵、储热水箱及重要阀部件等主要设备材料的选型定型:

(1)循环泵的品牌型号选择非常关键,功率过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功率过大不仅造成投资成本运行费用增加,而且调试困难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2)储热水箱应在现场条件允许时优先选择圆柱形。圆柱形水箱具有结构简单、用料经济、焊缝少、宜保温、好清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根据底面积大小应在底部适当位置设集垢坑便于排垢维护。水箱顶部宜做成锥形,以防积水浸入保温层影响保温效果。水箱内、外部亦须设置人梯以便于维护时使用。

(3)电控元件及缆线不得选择低劣品牌产品,缆线保护及安装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所有电控阀门应优先选择电动阀而不宜选择电磁阀。

4.3施工阶段。

(1)现场质量监控人员必须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及标准规范,掌握施工程序和关键技术,认真组织工厂预制件的出厂验收和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并注意现场成品保护。

(2)太阳能系统安装人员要积极做好与建筑施工的穿插配合,认真组织系统基础的定位与施工,应在屋面保温及防水施工前完成基础施工。放线定位时要结合现场情况全面考虑、合理布局,为下步施工作业及系统维护预留足够操作空间。

(3)支架安装前应检验基础的平整度,支架连接固定宜选择螺栓连接,若选择焊接时须做好焊缝防腐处理,所有交接点必须牢固可靠。

(4)管道及其阀门部件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使用需求,其重量不应由联集箱承负。各管道安装时应保持一定坡度,确保系统检修和维护时管内积水可彻底排空。

(5)集热模块上连管上方应加装避雷网并与建筑避雷网可靠连接。真空管极易破碎,应在系统管道全部安装完毕后安装,然后再进行系统试水,真空管安装时应保证管尾端高于其插口端3MM,形成坡度以便于排垢。

(6)循环泵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便于操作维护且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同时还应加装防雨棚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见图7循环泵防雨棚及减震)。水箱的安装高度也有一定要求,其顶部应低于集热模块的上连接管,底部应高于集热模块的下连接管(见图1)。

(7)在每组(串)联集箱的底部须顺联集箱安装外通阀,以备系统放空排污和反冲洗使用。反冲洗管可由水箱进(补)水管引出与集热模块上连管相连并用阀门断开,通过调节冲洗管及水箱补水管上两处阀门的启闭,来实现系统反冲洗与水箱补水两项功能的转换(见图1)。

4.4运行维护。

(1)运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系统结构原理,掌握各管路、阀门部件的位置、走向、功能及操控要领。

(2)管道保温层表面应设置水流方向标识,在阀门、法兰和活接等部位应单独保温并设明显标示以便检修。

(3)根据当地水质和使用频率等实际情况,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整个系统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反冲洗排垢维护,有条件时还可在系统中安装永磁除垢器以缓解结垢现象。

5. 冰雹灾害防护

5.1冰雹灾害案例。

集热管的机械强度与集热管的原料、生产工艺、厚度、外径等内在因素有关,有的品牌承诺可抗击2.5CM的冰雹打击。2015年5月6日当地遭遇大风冰雹强对流天气,冰雹直径达3.5CM,有轿车天窗受损报道,该工程太阳能集热管受损260只,占总数的2.5%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影响工程使用。

5.2受损情况分析。

太阳能集热管竖置状态(家用式)比横置状态(联集管)的抗垂直打击能力强50%,但因其积污严重排污困难不适合家用以外的工程体系。通过理论分析,47是58集热管抗垂直打击能力的1.5倍,另外,集热管抗垂直打击能力与集热模块的设计安装角度有关(如图8集热管安装角度与受受冰雹打击面关系及护措施图)。

5.3预防措施。

(1)招标采购时优先选择直径47集热管。

(2)深化设计时选择大角度安装(如图8)。

冰雹灾害 篇4

关键词:烤烟,雹灾,发生现状,对策,山东青州

冰雹是一种局地性强的小概率事件, 出现的时间短、范围小, 但造成的灾害严重。青州南部山区地处鲁中山区东部多雹中心[1], 烤烟生产经常遭受冰雹袭击, 一般发生在烤烟旺长期, 损失巨大。为将雹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稳定烟叶生产者种烟的信心, 指导烟叶生产者进行生产自救, 开展对烟叶生产者的救助成为关键。为此, 笔者分析青州烤烟冰雹灾害发生现状, 探讨雹灾救助方法, 旨在为指导抗雹救灾提供理论依据。

1 青州烤烟冰雹灾害发生现状

1.1 发生时间

青州烟区冰雹灾害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表1可看出, 从2004~2007年4年间, 每年均有冰雹灾害发生, 发生时间均在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1.2 危害特点

1.2.1 危害大, 损失重。

青州烟区多为山地、丘陵, 移栽时间相对较晚,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烤烟旺长期, 这个时期遭遇冰雹袭击对烤烟生产危害非常大, 损失惨重。部分烟叶生产者甚至因此失去大田管理信心, 弃管弃烤。

1.2.2 危害范围广, 跨度大。

2004~2007年青州共有王坟、郑母、弥河和庙子4个乡镇种植烤烟, 从表1可看出, 每个植烟乡镇均有冰雹灾害发生, 地域跨度达到了整个青州南部山地、丘陵地带。

2 降低雹灾损失的对策

2.1 帮助烟叶生产者开展生产自救

2.1.1 稳定受灾烟叶生产者情绪。

在雹灾发生后, 为稳定烟叶生产者情绪, 烟草公司要立即派出救灾人员深入受灾村和烟叶生产者, 通过算帐对比等有效方式, 帮助烟叶生产者算准收入帐, 进一步坚定灾后烟田管理信心, 防止发生盲目弃管弃烤现象。

2.1.2 加强技术指导。

烟草公司要尽快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受灾村, 面对面地向烟叶生产者传授烤烟雹灾后生产补救技术, 指导烟叶生产者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培土追肥、中耕除草、防虫防病, 促进烤烟生长发育, 尽量巩固和提高生产效益。烤烟成熟期发生雹灾的, 应指导烟叶生产者及时拔除烟杆, 减少肥料消耗, 并根据季节, 在烟沟内种植生育期短的大麦、萝卜等其他作物, 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一是清理受灾烟田。凡遭受冰雹灾害的烟田, 要及时将断头、断叶、断株及无烘烤价值的残废烟叶清除出烟田并集中处理;在清除断烟叶时不要伤及烟株茎皮, 以减少烟叶感染发病几率;即使叶片已全部损坏的烟株, 也要保留适当数量的叶片, 以维持烟株的光合作用。二是培土追肥。在清理烟田后, 对已被风吹倒的烟株进行培土, 根据受灾程度, 追施硝酸钾等速效肥45~150kg/hm2 (以溶化成化肥水浇施为好) , 可促进烟株不定根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扩大营养吸收面, 有利受害烟株的恢复和烟杈的生长。三是统防统治。由于急风、冰雹对烟株、烟叶造成伤口, 此时烟株抗病能力较弱, 病源较易从伤口入侵造成感染。因此, 灾后应及时组织统防统治, 及时用抗病毒病农药和农用链霉素等喷施受灾烟叶, 愈合烟株、烟叶伤口, 防止病菌传播。四是留养烟杈。烟株的再生能力较强, 烟株受灾后, 一般断头、断株, 经4~6d后腋芽均能生长出来, 待长至2~3cm时选留1个健壮的烟芽, 其余抹掉。在选留烟杈时要注意, 在烟茎离地20~30cm处留腋芽;只选留1个单芽, 不宜留双芽;选留的腋芽要粗壮均匀, 使其生长发育能基本整齐一致, 有利管理和收获;上部烟茎即使没有叶片也不能将其折断, 以防病害在断口处侵入, 沿髓部向下蔓延。五是及时采收烘烤。如果遭受雹灾后又重新留养的烟杈和长出的新叶成熟时间很晚, 可通过浅锄伤根、环剥茎基部、喷施乙烯利催熟等措施促进烟株落黄成熟[2], 保证所有烟叶在10月中旬前完成采收烘烤。

2.2 免费为烟叶生产者投保

由烟草公司出资免费为烟叶生产者投保。一旦发生雹灾, 烟草公司会同保险公司核实灾情, 根据灾害实际损失情况及时将保险赔偿款发放到烟叶生产者手中。这样既减轻了烟叶生产者投入的负担, 又给烟叶生产者多了一份保障。

2.3 给烟叶生产者发放雹灾救灾补贴

很多烟叶生产者以种植烤烟作为主要经济收入, 如果遭受雹灾, 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只有保险公司的赔偿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烟草公司的适当救灾补贴将能帮助烟叶生产者渡过难关。

3 雹灾烟田收益情况分析

从表2可看出, 从2005~2007年, 遭受雹灾烟田经过科学管理都有了不错的收益, 其中2006年遭受重度雹灾的王坟镇马家稍村0.33hm2烟田产值 (含产后补贴) 甚至达到了17 632.65元/hm2, 遭受中度雹灾的王坟镇西张村0.40hm2烟田产值 (含产后补贴) 达到了22 616.55元/hm2。保险公司赔偿重度至绝产受灾烟田约3 750元/hm2, 中度受灾烟田约1 050元/hm2。2007年山东省烟草专卖局 (公司) 还专门拨付雹灾救灾款, 给予绝产烟田约6 000元/hm2的补贴, 中度至重度发生烟田3 000元/hm2的补贴。结果表明, 通过帮助烟叶生产者进行科学的生产自救, 为烟叶生产者免费投保, 给烟叶生产者发放救灾补贴等方式, 有效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4 结语

青州冰雹灾害一般发生在烤烟旺长期, 危害重、损失大、地域跨度大, 很难进行人工消雹、防雹, 通过帮助烟叶生产者进行科学的生产自救, 为烟叶生产者免费投保, 给烟叶生产者发放救灾补贴等方式和进行灾后特殊技术服务来降低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帮助烟叶生产者进行雹灾生产自救时, 加强雹灾后烤烟生产自救技术的指导, 指导烟叶生产者清理烟田, 培土追肥, 对可能发生的病害实行统防统治, 合理留养烟杈, 及时成熟采收, 将因雹灾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由烟草公司为烟田投保, 为烟叶生产者发放救灾补贴, 帮助烟叶生产者渡过难关。另外, 可考虑争取政府支持, 及时向民政部门汇报灾情, 为烟叶生产者争取更多的灾害补助和生活救济, 最大程度地减轻烟叶生产者因雹灾带来的损失。

注:2004年遭受雹灾烟田在生长后期又感染严重的角斑病, 未作统计。

参考文献

[1]杨晓霞, 杨贵名, 董旭光, 等.气象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气候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 2005, 31 (5) :56-57.

冰雹灾害 篇5

应对”雷电大风暴雨冰雹“灾害天气安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防御恶劣天气是学校夏季安全工作的重点,制订防御恶劣天气预案是该项工作的关键。为了切实保障我校在台风、暴雨、冰雹、雷电期的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思想认为到位、防范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将台风、暴雨、冰雹、雷电到来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联系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成立学校应对”雷电大风暴雨冰雹“灾害天气领导小组

长:黄世耕

副组长:梁家双 张文朗

成员:潘延果 谢福葵 黄秋颂 陈丹妮 黄泽努 黄静怡

三、工作目标

根据气象预报,在预测到影响我区的、暴雨、冰雹、雷电到来之前,结合上级的要求,未雨先缪,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为第一目标,把、暴雨、冰雹、雷电到来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防御恶劣天气期间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前期检查工作

1.总务处要定期组织人员将所有房屋的门窗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联系、修复。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提高防灾意识。

2.学校电话线路应进行检查、修复,确保通讯畅通;全面检查学校用电设施及线路敷设,确保用电安全;组织专业人员对学校房屋结构、校舍周边地质、建筑物上的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并汇报;对全校下水道、明暗沟及平顶屋面污泥杂物进行疏通清扫,保证排水通畅。

3.对自然灾害的防范、避险及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演练,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学生可有组织地迅速撤往安全地带。定期在全体师生中开展防御恶劣天气教育,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4.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之前,学校组建防御恶劣天气救灾抢险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

(二)值班、报告制度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手机),暴雨、冰雹、雷电到来之时必须保证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人员在岗。学校领导、值班人员要确保通讯畅通,通讯工具保持开通状态。

灾情发生时,学校领导和值班人员应及时掌握灾情,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反映详细情况,并把受灾损失的一切情况如实汇报。

(三)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工作 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之前,做好各类急救药品的储备工作。备用生姜、红糖,雨具、电筒等急需物品,提供后勤保障支持。组成医疗救援小组,并与医疗卫生机构确立联系契约,确保救援及时。

六、应急处置行动

1.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前,学校开始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密切注意暴雨、冰雹、雷电动向。落实防台抗台措施,对学校内的各楼门窗、停车棚、体育设施、电线电器设备、学校在建工地等危险地段设施进行检查,排除险情,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设施,要加固的加固、该拆除的拆除。

2.暴雨、冰雹、雷电一经来临,立即停止学校一切室外活动。

3.在暴雨、冰雹、雷电来临时,组织处于危险环境中的学生的紧急转移,并注意安全,将教室外的物品移进教室内,并关好学校的所有门窗。防止电线刮断,造成短路引起火灾或电伤室内的人员。同时还要防止被雷电袭击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4.暴雨、冰雹、雷电登陆后,学校内一切人员不得外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暴雨、冰雹、雷电过后,应及时抢救伤员,学校全力投入抗灾自救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应对台风等恶劣天气是一项全面性艰巨性的工作任务,各相关人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职责范围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随时听候学校防御恶劣天气领导小组的调遣,随叫随到,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确实做好救灾工作。

禄新镇中心校(东校区)

冰雹灾害 篇6

国内外学者对冰雹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冰雹天气分布特点和雹灾危害程度的敏感性、危险性, 以及影响区的承灾能力、社会经济状况等易损性, 并形成灾害风险的分级指标, 将研究区的冰雹灾害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2]。以往的区划大多以行政边界为区划单元, 对研究要素的自然界线各空间关系考虑较少, 区划结果以县市为界线, 这样的区划精度对于全国或全省的区划尚可, 但对小区域则精度不够, 不能真实反映冰雹的风险灾害等级。

笔者利用榆林市各县区气象站的冰雹记录和民政局的冰雹灾情调查数据以及社会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应用榆林市1 ∶250 000 数字高程模型和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 以冰雹灾害的实际区域为界线, 对榆林市冰雹灾害进行风险区划, 并进行评述, 为当地防灾减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1.1 榆林市自然地理环境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 古长城将榆林一分为二, 长城以北是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的风沙草滩区, 长城以南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西南部平均海拔1 600~1 800 m, 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 000~1 200 m, 最高点是定边县南部的魏梁, 海拔1 907 m, 最低点是清涧县无定河入黄河口, 海拔560 m。榆林境内地表性质差异较大, 风沙草滩区夏秋季易形成热力对流, 山区地形抬升和地形波易加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特殊的地形分布和夏秋季充沛的热量与水汽条件, 极易形成强对流天气, 从而产生降雹造成灾害。

1.2 榆林市的社会经济环境

榆林市土地面积43 578 km2, 人口363 万。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马铃薯和糜谷等小杂粮。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下, 榆林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由于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榆林农产品口感、品质极佳, 畅销全国各地。但5—9 月是冰雹高发期, 而此时作物正处于生长关键期, 如果受到冰雹的袭击, 不仅会造成产量下降, 严重时可使作物绝收, 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2.1 资料及数据来源

选取榆林市1 ∶250 000 DEM数字高程模型及土地利用图进行敏感性区划分析, 利用榆林市1951—2010 年冰雹灾害普查资料和1951—2012 年榆林市12 个气象站冰雹日数进行危险性区划分析, 采用 《榆林统计年鉴201 2》中的经济数据进行易损性分析。

2.2 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的建立方法

依据自然灾害区划的原则进行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气象灾害系统的构成, 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受灾体易损性3 个方面进行相应的风险区划, 最后综合形成榆林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2.2.1 G IS软件的选取及数据库的建立Arc GIS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 (ESRI) 开发的新一代GIS软件。Arc GIS 9.3 是ESRI在继承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 整合了GIS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计算机主流技术, 成功开发出的新一代GIS平台。将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图、DEM等图件作为基础底图, 进行投影校准及矢量化, 并建立属性表, 主要包括冰雹日数、灾情数据、冰雹路径及以乡镇为单元的人口、土地面积、耕地面积、GDP等。

2.2.2 冰雹灾害敏感性分析孕灾环境通常被理解为风险载体对破坏或损害的敏感性。受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 使得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等随着影响因子的不同发生变化。冰雹灾害敏感性主要包括地形因子、下垫面因子、地理因子 (纬度) 、大气环流等。从全国范围来看, 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 而榆林市正处于中纬度, 属于西风带, 受大气环流影响, 天气系统多由西向东或由西北向东南移动, 榆林市冰雹总的移动方向多由西北向东南移动, 故地理因子 (纬度) 、大气环流因子对榆林市来说差异不大。

对于敏感性的计算, 主要考虑冰雹灾害的主导影响因子———地形因子。地形因子中主要考虑坡度因素。一般认为坡度较大, 有利于垂直运动发展, 通过考察榆林市12 个气象观测站的坡度与冰雹日数的关系, 发现山区的冰雹明显多于平地, 故利用榆林市DEM数据计算榆林市的坡度, 并对坡度图进行归一化处理, 建立地形因子图, 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其分级, 得到榆林市敏感性区划结果 (图1) 。

2.2.3 冰雹灾害危险性分析致灾因子又称之为灾变因子, 主要反映了灾害本身的危险性程度, 一般被描述为危险性, 包括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影响范围等。提取1951—2012 年榆林市1 2 个气象站点建站以来的冰雹日数, 计算降雹频率。根据各个站点的经纬度形成点层矢量文件, 将降雹频率作为站点矢量文件属性数据, 按1 km ×1 km的分辨率对各站点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 得到降雹频率因子图层b1。但由于榆林市属于冰雹多发区, 冰雹灾害又具有局地性的特点, 所以冰雹经常降落在测站之外, 结合1951—201 0 年发生冰雹灾害的数据, 计算各个乡镇的雹灾次数。根据雹灾发生的地点形成点层矢量文件, 将雹灾次数作为乡镇点矢量属性数据, 采用1 km×1 km的分辨率对各站点进行反距离权重法插值, 得到雹灾次数因子图层b2。根据1987 年榆林地区农业气候区划结论[3], 榆林市主要的冰雹路径有3条:第1 条是从宁夏盐池侵入定边、靖边, 经白于山山脉加强后, 沿大理河东下到子洲、绥德、吴堡;第2 条从内蒙古乌审旗开始生成, 经毛乌素沙漠加强后一股经榆林进入佳县, 一股入侵横山;第3 条西起内蒙伊金霍洛旗, 经神木、府谷加强过黄河入山西。根据冰雹路径分布再建立图层b3。将3 个因子图层按模型 (1) 进行叠加运算, 得到各栅格的危险性指数B, 榆林市危险性区划结果见图2。

2.2.4 冰雹灾害易损性分析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 但它决定灾情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在一定灾变条件下, 受灾体的抗御能力及其损毁程度被称为易损性, 受灾体易损性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受灾体在遭受各种等级的自然灾害侵袭时的承受能力、破坏状态和破坏损失率进行评价。易损性主要反映受灾体的脆弱性、承灾能力和可恢复性, 包括受灾体的种类、范围、数量、密度、价值等。社会经济条件也定性反映了区域的易损性。榆林市是农业为主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产地, 灾害损失主要以农业为主, 耕地是重要的受灾体, 此外, 城市发展和人口剧增也增大了冰雹灾害的损失。利用GIS的插值工具, 对榆林市各乡镇耕地比重、地均GDP、地均人口进行插值运算, 并将插值图进行1 km ×1 km栅格化处理, 分别得到耕地比重图层c1, 经济状况图层c2以及人口分布图层c3, 利用上述3 个因子建立模型 (2) 。

用栅格计算器对3 个因子图层进行代数运算, 得出各个栅格的易损性指数C, 对易损性图层栅格化处理, 利用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将综合承灾体易损性指数按5 个等级分区划分, 绘制综合承灾体易损性区划图。榆林市的易损性区划见图3。

2.2.5冰雹灾害风险区划根据榆林市的实际情况, 考虑其敏感性、危险性和易损性的关系, 分别给各图层赋予权重0.3、0.5、0.2, 建立模型 (3) , 对3个图层按栅格进行叠加分析, 并得到综合值R (0≤R<0.12 为极低风险区, 0.1 2≤R<0.25 为低风险区, 0.25≤R<0.40 为一般风险区, 0.40≤R<0.55 为高风险区, R≥0.55 为极高风险区) 。根据R值进行等级划分, 最终得到榆林市的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图4) 。

3 区划结果评价分析

综合灾害、人员、经济等因素, 最终将榆林市划分为5 个风险区。

3.1 极高风险区

该区主要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北部和府谷县。这些地区河流较多, 水汽充足, 下垫面热力性质不一, 当有北路或东北路冷空气活动时, 残余冷空气堆积在山谷形成高压区, 白天山脊向阳坡加热快, 形成相对低压区, 加上雹暴移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日射增温的差异, 冰雹频发, 由于这些地区工农业密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 冰雹发生后, 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3.2 高风险区

该区主要位于神木县南部、榆阳区东部、佳县。这些地区处于沙地与山区的过渡地带, 河流较多, 受小气候影响, 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发生冰雹的频率也较高, 冰雹灾害主要影响农业生产和红枣等经济作物。

3.3 一般风险区

该区主要位于榆阳区大部、横山东部、米脂、子洲和佳县南部区域。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 河流影响较为显著, 冰雹发生频率相对稍高, 发生冰雹后影响农业为主。

3.4 低风险区

该区主要位于榆阳区西部、横山西部、靖边、绥德、吴堡、清涧县区。该区地势较为平坦, 冰雹发生相对较少, 雹灾损失相对较轻。

3.5 极低风险区

该区主要位于榆林市西部的定边县。此区海拔最高但地势平坦, 冰雹发生频率低, 南部白于山区冰雹发生较多, 但人口密度小, 雹灾损失较轻。

4 对策与建议

根据各分区的特征, 应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案, 以最适宜的方案进行最大限度的防灾减灾。对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加大防雹措施力度, 作为重点治灾区域, 减少经济损失。对于一般风险区或低风险区采取经济简易的防灾方案, 避免损失。从时间上来看, 榆林市冰雹一般集中发生于6—9月, 占全年的90%以上, 从地域分布来看, 北部山区和河流流域的冰雹明显偏多, 也是工农业生产和人口密集分布的地带, 这些都是防雹重点, 有必要加强监测预警, 及时进行人工防雹作业。

参考文献

[1]万红卫, 康磊, 毕旭.榆林冰雹灾害区划[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 (7) :14-16.

[2]李丽华, 陈洪武, 毛炜峄.基于GIS的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及评价[J].干旱区研究, 2010 (2) :24-29.

冰雹灾害 篇7

该文利用1961—2014年聊城冰雹日数资料, 分析了聊城冰雹日数的发展趋势, 以便了解冰雹的活动规律和特征, 更好地开展冰雹的预测防御工作, 及早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减轻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3,4,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主要为聊城辖区内8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资料;1981—2014年的冰雹对农业的影响资料。

雹日及统计标准:规定当某测站在某日观测到1次或1次以上冰雹天气现象时, 不论其时间长短都定义为该测站在该日为1个雹日。

区域冰雹日数是指有1个或者1个以上观测站观测到冰雹即为1个冰雹日。

分析冰雹日数的地域变化时, 选取1961—2014年的冰雹观测资料来进行统计, 测站的年平均雹日=本站的降雹总日数/建站年长[6,7]。

1.2 数据处理

气候倾向率:对聊城市历年冰雹日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小波分析:对聊城市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进行周期分析。

2 聊城冰雹的时间分布特征

2.1 冰雹日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趋势

由1961—2014年聊城冰雹日数的时间演变趋势可见 (图1) , 其曲线年际间变化振幅非常明显, 最大值出现在1965年, 出现9次冰雹天气, 而全年未出现冰雹的年份达11年, 根据冰雹的气候倾斜率分析可以看出, 年平均降雹日数以每10年减少0.56 d的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多雹期, 而90年代后期至目前是少雹期, 降雹日持续下降趋势显著, 这主要是以下2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效显著, 有效地防御了冰雹的发生和危害;二是夏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 统计分析54年来聊城市夏季平均气温以0.05℃/10年下降, 不利于对流天气的产生。据1961—2014年冰雹观测资料来进行统计, 平均每年出现2.41次, 最多年出现在1965年, 达到9次。

2.2 冰雹日数的月际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 聊城的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7月, 占总次数的77.7%, 以6月最多, 占29.2%;11月至翌年1月无冰雹出现;降雹一般从2月开始, 4月开始增加, 6月达到峰值, 后逐步减少。

2.3 聊城冰雹灾害的主要特点

2.3.1 灾害的强度大。积雹深度与降雹强度、持续时间、地形等有关。一般较强的降雹过程, 积雹几厘米至十几厘米。1 9 6 5 年4月29日在聊城市于集乡出现了积雹深度逾30cm的降雹过程[8]。

1979年6月29日一次冰雹, 聊城市斗虎屯乡出现直径约120 mm的冰雹[8]。

2.3.2 范围广但灾害较集中。聊城市地处华北平原南端, 属黄河冲积平原。54年来聊城各县市区都有冰雹出现, 统计发现总体是最东部的茌平出现次数最多、南部的阳谷次之, 西南部的莘县最少 (图2) 。

2.3.3 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小波分析显示聊城冰雹发生具有明显的6年、17年的周期 (图3) 。

3 聊城冰雹灾害及对农业的影响

冰雹的危害主要是农业, 冰雹出现时常与短时大风和强降雨同时出现, 使灾情加重。冰雹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冰雹的强度、密度、持续时间和降雹的季节。冰雹对农业的危害出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 但轻重不同[9]。根据聊城农业生产特点, 聊城市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有粮食、蔬菜、林果、设施农业等。

(d)

3.1 对作物的影响

在降雹强度相同时, 高秆叶大的作物要比低秆叶小的作物受害重;地上果实的作物比地下果实作物受害重。聊城春季作物一般处于苗期, 生长恢复能力强, 大部分都能恢复。夏季、秋季降雹, 农作物处在抽穗开花到灌浆成熟期, 遭雹打后, 或穗花被毁, 或籽粒脱落, 轻者减产, 重者颗粒无收。根据1981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 34年来, 聊城市因冰雹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逾196万人次, 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 累计作物受灾面积23 430万hm2, 成灾面积15 745.2万hm2, 绝产6 253万hm2。如1996年6月13日阳谷县部分乡镇遭冰雹袭击, 导致15万人和4.3万hm2作物受灾, 成灾面积3.2万hm2, 损失1.4亿元。

又如2005年7月12日, 临清市遭遇风雹袭击, 致使5乡镇约3.5万人受灾, 逾20间房屋受损, 2 530 hm2棉花被砸,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 150万元。

3.2 对林木、果树的影响

果树和遭受冰雹灾害后, 不仅枝叶折断, 造成落果或者导致水果质量和产量降低, 而且会影响第2年生长和结果。不论春、夏、秋季, 冰雹都能毁坏弱小果树, 砸坏林木枝干及弱小树木, 直接威胁树木的生长, 严重者造成树木死亡。

2001年6月15日高唐县6乡镇遭受强风雹袭击, 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2.67万hm2;倒折树木20万株, 倒折线杆710余根, 毁坏线路15万m;伤大小牲畜逾570头 (只) , 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

3.3 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目前, 全市设施内蔬菜、食用菌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园区306个。2014年10月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蔬菜第一市”。冰雹发生时, 往往给设施农业带来巨大影响。

2005年6月24日东昌府区遭暴风雨侵袭, 致使6 300hm2农作物受灾, 近2 000 hm2绝产。损坏花卉大棚7个, 蔬菜大棚248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1 176万元。

4 防御对策

加强对冰雹活动的监测和预报是冰雹灾害的防御的主要手段, 提高预报时效, 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4.1 加强监测, 提高预报能力

掌握冰雹天气发生的环流形势特征, 建立冰雹预报方法, 提高预报时效, 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4.2 积极开展人工防雹工作

人工防雹是防御冰雹灾害高效优质的重要途径:聊城市自1996年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以来, 近20年来已累计成功防御了50余次冰雹天气过程。据统计, 人工消雹的投入和产出比高达1∶50以上。

4.3 改变生态环境

改变局地生态环境, 在多雹地带, 种植花草和树木, 增加植被覆盖率, 改善地貌环境, 破坏雹云条件, 以减少冰雹发生几率。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对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

4.4 积极开展冰雹灾害调查评估工作

在冰雹灾害天气影响前后, 预测评估灾害对经济、社会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政府和公众采取措施降低灾害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论

聊城冰雹呈现出明显年际变化, 年平均降雹日数呈总体下降趋势,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雹日呈持续下降趋势。聊城4—7月冰雹发生最多, 占全年冰雹日数的77.7%, 其中6月降雹最为突出, 达29.2%。聊城是全国粮食和蔬菜主要种植基地, 冰雹灾害对聊城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工影响是防御冰雹灾害的最好对策, 要重视和加强人工消雹工作。

参考文献

[1]包云轩, 覃文娜, 高苹, 等.江苏省近30年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J].自然灾害学报, 2012 (5) :197-206.

[2]朱明月.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13.

[3]林琳.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 2013.

[4]吴占华, 窦利军, 李瑞芳, 等.山西省冰雹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29) :212-220.

[5]蔡义勇, 王宏, 余永江.福建省冰雹时空分布与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4) :43-48.

[6]康凤琴, 张强, 郭江勇.中国西北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J].干旱区研究, 2007, 24 (1) :83-86.

[7]曾志云, 戴泽军, 彭志超, 等.近40年湖南冰雹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0 (3) :23-27.

[8]张培印, 孙培良.聊城地区冰雹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研究[J].山东气象, 1993, 13 (4) :20-22.

上一篇:痔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下一篇:干部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