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2024-09-29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通用16篇)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1

xxxx区幼儿“故事大王”比赛经过6月18日一天的激烈对决已圆满结束。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各幼儿园在语言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孩子们清晰流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利落大方、娇憨可爱的舞台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喜获佳绩,值得祝贺。同时希望各单位在此次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资源,为师生发展奠定明确的前进目标,为幼儿园的不断提升壮大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而不懈探索、实践。

现将比赛获奖名单附后,请各单位认真核实各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如有误请与区教研室高卫联系,截止时间:xxxx年6月22日,过期视为所有信息都正确,不再改动。

同时,在本次比赛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思索之处,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故事内容

本次活动原定42名幼儿参加,但由于八音河3名幼儿特殊情况未能参赛,这样共有39人,故事内容的选定是这样分配的:关于小狗小猫狐狸老虎等动物内容的故事就有38个,只有八音河1人与众不同,题目是《不要放弃希望》。

因此请所有老师们反思:为什么一说故事比赛,我们的思维马上就与动物类故事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不约而同?这体现出我们大家的什么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固然,在事先的比赛通知中,我们没有规定选题内容,而且动物类故事同样能教育人、启迪人,但为什么我们的思维没有想到更加广阔的题材,我们人类本身的故事不是更能说明问题?这样的题材非常丰富,例如名人小故事、抗战小故事、侦探小故事、科技小故事、经典童话、身边的小故事等等,这些小故事在吸引人、教育人的同时,对于幼儿来说其影响力比小狗小猫类要深远长久得多,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激励,是高品位、深内涵的教育范本,更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终要沉淀在心底的永恒的精神财富,是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最基本的要求所在。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样的比赛、活动,还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教师都要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以孩子的发展为最高教育教学目标!

二、舞台表现

通过近两年几次活动的锤炼,我们教师的素质提高非常快,如工作态度、思维观念、竞争意识、育人能力和技巧等都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和提升。这就进一步证明了:硬件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建设,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正说明了这一点。衷心祝贺老师们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发展。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舞台表现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达到了最佳表演效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孩子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动作太多太乱,甚至生搬硬套,几乎每个词都配有动作,导致动作滞后,跟不上语言表达,反过来又影响了语音语调,恰恰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动作不是越多越好,讲故事重在语言表达,动作只是辅助,过多只能是喧宾夺主、画蛇添足,教师指导有方、有度才是最佳境界。

三、教师观念

我们幼儿教师千万不要把目光降低,认为只要看管好孩子、保障安全、不出事便是最大的成功。是的,这些事情我们理所当然要做,而且是不遗余力地做好,但如果以为只做好这些事情就万事大吉、大功告成的话,我们教师岂不成了幼儿园里的“保姆”?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何异?

请准确定位:首先是育人的教师,是教师就得搞教研,就要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如何教育孩子、发展孩子。家长花钱送孩子到幼儿园,恐怕不是为了省时省力,而是为了“让孩子长知识”,如果教师仅代替家长看管好孩子,以不出事为目的,那么这是教师自己从根本上不自尊、降低自身价值、损坏教师形象的表现。权衡一下,有思想的人都会明白值还是不值,孰重孰轻自然不在话下。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2

1.小制作比赛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为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 并积极投身科学探究的活动之中, 很多地方开展“ 科技小制作比赛”, 瑞安市连续举行了28 届小制作比赛。 小制作比赛是很受学生欢迎的科技节活动之一, 我校开展这项活动也有悠久的历史。 但是在近几年的活动中, 发现参赛的作品大部分是家长或专业公司的作品, 连市级比赛都有过半数学生是带半成品去比赛的, 虽然作品漂亮, 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作为比赛的主办方, 瑞安市教育局和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对这种现象颇为头疼, 问题出在哪里?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小制作比赛方式存在缺陷, 在瑞安市第28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中指出“ 科技小制作的申报:参赛者自带材料、工具, 自选项目, 自己动手, 现场制作, 内容具有科技性”, 这样的规定, 让组织方很难在比赛现场杜绝学生带半成品进来。 怎样的比赛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我们觉得要进行命题创造活动。

2.命题创造活动之于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命题创造活动就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型活动, 命题创造任务一般由活动组织者命题, 并向公众公开, 任务具有一定的创造空间, 是适应竞技的模拟发明, 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命题创造活动的开展由来已久, 如美国30 多年前开展的“ Odyssey of the Mind” ( 我国意译为头脑奥林匹克, 简称OM) , 以及上世纪末开展的各类机器人活动均属于命题创造活动。

命题创造活动要求参与者利用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去完成一个创造物, 最终的创造物也没有标准模式, 它在功能和性能上趋向目标, 在形式上则是多样化的。 因此它是参与者的想象力和合理应用科学技术的结果, 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 因此, 命题创造活动虽是模拟创造, 它要经历一回真实的创造过程, 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 科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技素养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 命题创造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有独到之处。

3.命题创造活动易于活动的“ 课程化”

在开展自由选题的小制作活动时, 教师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因此受益面狭小, 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而命题创造活动可以将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 统一指导进行解决问题, 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 这就有可能将活动课程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另外也容易进行活动过程的管理。

4.命题创造活动易于活动的评价

自由选题的科技小制作, 由于都是单独的, 不可比性较大, 因此评价结果渗入了较多的评价者的主观意见, 其评价的准确度就会弱一些。 而命题创造活动易于在学校课堂上开展,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在过程中展现的科学精神、 处理态度等人文品质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显露, 因此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过程行为有比较客观的评价。

二、创意思路

本项目的创意思路主要是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边实践边研究边推进, 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1.精心设计命题使活动富有吸引力。 一篇文章题目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人们阅读它的兴趣与欲望, 同样一个好的创造性任务主题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

2.以命题创造活动为抓手, 让教师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行为, 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3.通过相关研究与宣传, 引发社会对命题创造活动的广泛关注, 进行命题创造活动比赛, 并为其他地区推行命题创造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项目实施过程

关键事件一:创意点的生发———命题创造活动在我校的实验

2012 年10 月17 日, 《 瑞安日报》 报道市实验小学科技节活动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滚纸环”比赛。 参赛学生现场设计、动手制作小纸环, 比谁的纸环滚得更远, 展示了学生的设计、合作及动手制作能力。

关键事件二: 创意点的落实———命题创造活动实践由我校开始辐射全市

2013 年10 月, 陈立新老师分别在瑞安市教育局塘下教育学区和飞云镇中做了“ 滚纸环”的专题讲座, 向科学教师和学生介绍了命题创造活动———滚纸环的具体做法与比赛规则, 2013 年11 月, 瑞安市第29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滚纸环比赛, 标志着命题创造活动由我校科技节的活动项目开始走向辐射全市中小学科技节的实践。

关键事件三: 创意项目的推进———全市中小学生命题创造活动评比活动再度举行

由于瑞安市第29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滚纸环比赛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好评, 2014 年11 月, 瑞安市第30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叠叠乐比赛, 进一步推动命题创造活动在全市范围的推广, 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四、效果评析

1.精心设计命题使活动富有吸引力

一篇文章题目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人们阅读它的兴趣与欲望, 同样一个好的创造性任务主题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任务主题会吸引学生呢?

( 1) 好奇心是一种强劲的内动力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知动机, 是个体对新奇、未知的事物趋近并探究的倾向性。 笔者设计的一项任务“ 纸环滚起来”这个项目, 提供的材料和工具:A4 纸2 张、 剪刀、 裁 纸刀、圆铅笔、直尺和胶棒。 制作要求:用提供的材料做成一个或若干个连接在一起的纸环, 纸环的单个圆环的边宽要小于4 厘米, 直径要在10~15 厘米之间。 圆环做好后, 要从长40厘米、高20 厘米的斜坡上滚下来, 比谁的纸环滚得更远、更直。

因为新颖, 富有挑战性, 所以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和兴趣, 并进而演变为他们积极调动一切感官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内动力。

( 2) 利用好胜心激励学生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特征, 利用好这种心理特征, 则可以将其内化为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竞技正是争强好胜心理的一种宣泄, 创设一个公平、适度的竞争环境, 是激发学生活动动机, 保持和增强活动“ 磁性”的有效手段。

2.重视过程, 让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1) 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

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是一个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 尤其从事工程技术活动, 动手能力更应该成为一个看家本领。 这些基本动手能力有助于人们理解科学技术和使用技术。 动手能力也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基础能力。 一个新颖的结构、一个创新的技术方案, 它是否合理、可行、能达到预期效果, 光凭大脑思考往往是无法验证的,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数据。 动手实践从表面看是手在行动, 实际上身体力行的感悟必定会触发大脑的思考, 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和能力。“ 行是知之始”, 动手不仅仅是学会几项技能, 更是智力开发的助力器, 从动手实践中构建起的知识与能力远比从书本获取来的记忆深切弥久, 使人终身受益。

( 2) 以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一体化教学

一直以来,文科专业教师认为,一体化教学只能在工科专业中开展。笔者大胆尝试,将六步法应用到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课教学中。实践证明,文科专业也可以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实施背景

1.国考层面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思想素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面试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通过备课(活动设计)、试讲(演示)等环节进行。可见面试既考查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又考查职业素养。

2.教学层面

之前已开设三学、教师口语、儿童文学、课程论、班级管理等理论课程,以及舞蹈、声乐、钢琴、弹唱、美术、手工等技能课,理论与技能“各自为政”。在教法上,“填鸭式”教学是主导,师生角色传统。

3.学生层面

从生源来讲,笔者学院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多数来自农村。她们自卑、怯于言辞;理论知识与技能实操呈点状,理、实不能综合运用;“学”“用”分家,很难找到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的结合点,不了解幼儿教师岗位要求、任务是什么;心理上学生角色难改,没有教师角色定位,缺乏角色体验。

4.行业层面

经过走访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高素质的毕业生,希望毕业生来到幼儿园很快就能上手,无需再培训,也就是需要有一定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优质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性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学生在了解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以后,撰写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最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一门课程,需要将理论、技能与职业素质寓于工作岗位中,涵盖了国考中面试环节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目标

1.专业素质

学习完本课程以后,学生能够根据幼儿园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撰写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最后实施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驾驭课堂,课后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评价教学,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职业角色认知度显著提升。

2.职业素养

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擅长沟通;注重团队的团结、协作;具备独立处理信息、创新的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建立自我反省机制。

3.个人成长

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起步较高,赢得个人成长空间;顺应国考趋势,提高国考通过率。

四、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1.准备工作

课程在模拟幼儿园环境中开展,事前需要准备的工作有两方面。

(1)仿真室。运用环境创设课所学知识,学生自己布置一间仿真室,如真实的幼儿园环境。

(2)组建团队。采用随机的方式,成立幼儿园。自主选出园长,并设计出园徽、园规、口号(教学理念),以才艺展示的方式展示出各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

2.明确任务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五种类型。每位学生任选一个类型,设计一堂为时15~20分钟的语言教育活动课,撰写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并实施开展活动。

3.收集信息

以幼儿园为单位,在园长的组织下,开展学习。结合教材,理清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最后以园为单位用海报的形式,分知识板块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4.制订计划

在储备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活动类型,结合幼儿年龄段确定课题,撰写活动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

5.作出决策

以幼儿园为单位,在园长的主持下,在园内讨论每位教师的教案、PPT的可行性,并指导修正,形成定稿,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审批合格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再修改,直至合格,方可实施教学。

6.实施教学

实施教学在仿真室开展。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到达指定园区,上课前务必提前做好准备,如做好多媒体,写好相应的板书等。每位教师配置1名副班老师,主班老师上课时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配合,每位教师上课时间为15~20分钟。

7.评价反馈

评价分为三个环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要求畅所欲言,指出优点和不足点,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分享教学经验。然后园长总结,所有教师填写《个人评价反馈表》。最后教师点评本次任务的情况,并对各幼儿园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与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知、能力、情感目标明确清晰,阶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相统一,并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活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二,教学结构。活动课要求导入、授课、总结、拓展延伸四环节齐备;符合幼儿学习规律,实施环节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过渡自然、流畅。

第三,教学方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教法运用自如,随机应变,高效而恰当。

第四,教学仪态。衣着整洁,仪态大方,教态亲切。

第五,教师语言。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使用尊重、关爱和肯定等正面语言;语言幼儿化,富有童趣;语言组织能力好,有针对性,表述能力较强,能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讲解准确、清晰、易懂;提问方式讲究,开放式提问启迪幼儿开动脑筋,活跃思维。

第六,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能适时地给幼儿以具体的帮助,能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第七,活动材料使用。不脱离教育活动的主题,对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场地等有充分的考虑,并做好相应的准备。PPT运用熟练,教玩具使用恰到好处。

第八,活动组织形式。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区域活动)。教师要善于分析、判断,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形式,争取教育的最优化。

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结

本学习任务主要采用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与指导》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翔实、体系新颖。该教材内容丰富,集合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但缺少真实的工作情境和环境,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在真实工作岗位中与同事、学生和家长沟通、协作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课堂组织和课堂驾驭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这一学习任务,特此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在一个学期的一体化教改中初步取得成效,现总结如下。

1.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三位一体”

(1)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理论课,比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生理学和保育员、教师口语等,技能方面包括钢琴、声乐、舞蹈、美术、手工等。经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将理论和技能综合起来,再结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以往的教学中,最多只能将学生带到幼儿园观摩。但这种“看”的方式,就是袖手旁观,到头来学生还是不会“当”老师。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给每位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撰写教学方案、制作PPT、准备教具,最后走上讲台实施上课。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的体验中,完成了知识技能和职业岗位的有机结合。

(2)“教”与“学”的一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在一体化教学中,由专业教师扮演学前教育专业专家,组长扮演幼儿园园长,学生扮演幼儿园里的老师(同时也扮演幼儿),并按照幼儿园日常上课组织教学,使学生既体验实际教学工作,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又了解到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的流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中“学”,在“学”中学会“教”,老师退到了旁边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

(3)“教室”与“幼儿园”的一体。每个小组所在的教室都是一间幼儿园,有园徽、园规、园长和教师、小朋友,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互称园长、老师,模拟真实的幼儿园。在教师总结评价时,把各个小组在本次学习任务中的整体表现,包括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以及组长的组织、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都纳入其中。身在教室似在幼儿园,使得学生时时能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塑造自己。

2.一体化教学解决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回答了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的问题。很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很迷茫的,要么是父母之命,要么是形势之趋,再或是仅仅喜欢唱歌、跳舞,对职业的认同感无从谈起。一体化教学直接将一个职业岗位和任务呈现在面前,在直观的体验、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职业的角度取舍学与不学、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要学,对职业的认同感逐渐立体、形象化起来。

(2)回答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受教学时间和学生基础、接受能力所限,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不能全盘“交与”,而是应结合职业、岗位对教材进行整理、提炼再加工、整合,尽量实现知识与岗位任务的一一对接,真正做到教与学均有的放矢,让老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

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动”了起来,由拘束变得自然,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卑变为自信。课堂结束了老师的一言堂,成就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与指导[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4

中班组幼儿穿脱衣服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的培养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中班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照顾自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月10日下午幼儿园中班组开展了幼儿穿脱衣服、折衣服竞赛活动,竞赛前各班抽出10位幼儿参加比赛,比赛内容包括三项:脱衣服、穿衣服、塞裤子,比比哪个班的幼儿完成得又快又好。通过比赛这一形式,来促进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当“比赛开始”信号响起的一刹那,平时起床慢慢腾腾的孩子就像冲锋在战场的士兵,速度迅速而且劲头十足;有的小朋友表现得身手不凡,动作灵活迅速,很快地穿好衣服并整理好衣袖;有的小朋友衣服前后穿反;有的小朋友衣服套上了却怎么也伸不出袖子,急得团团转,连站在一旁的我们也为孩子紧张得涨红了脸,比赛现场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中班的这些参赛幼儿个个精神抖擞、沉着应战,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这次的比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懂得了自己的事自己做,提高了自己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5

小班的故事《拔萝卜》孩子们表演的真是生动有趣,老爷爷与老奶奶的动作形象表演更是深情入画;中班的《白雪公主》、《燕南飞》,大班的《森林之王》孩子们表现的更是精彩出色,人物描绘的活力活现、形象逼真,不断迎来大家高度的赞扬与阵阵掌声。

幼儿内务整理比赛活动方案 篇6

大班

一、活动目的:通过叠衣服、穿衣服、穿鞋等活动的比赛,培养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习惯,并且通过活动了解幼儿对内务整理的能力程度。

二、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5日下午(户外活动)

三、活动重点:

1、通过叠衣服、穿衣服、穿鞋等活动的比赛,培养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习惯。

2、加强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具体安排:

1、幼儿分组安排:将幼儿分为四组,并给小组命名,每组分别进行比赛,评选优秀的幼儿。

2、分组比赛:

第一组:西红柿对

(1)叠衣服比赛;

(2)穿衣服比赛;

(3)穿鞋比赛。

第二组:南瓜对

(1)叠衣服比赛;

(2)穿衣服比赛;

(3)穿鞋比赛。

第三组:蓝天对

(1)叠衣服比赛;

(2)穿衣服比赛;

(3)穿鞋比赛。

第四组:茄子对

(1)叠衣服比赛;

(2)穿衣服比赛;

(3)穿鞋比赛。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7

【关键词】 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活动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校在2012级高一学生中开展了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比赛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性,还取得了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现将活动情况及受到的启示分述如下:

一、选择合适时机开展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比赛活动

由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此类教学也只能初步了解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许多学生对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认识较为模糊。为此,我们参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关活动的建议,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活动,并进行了评比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前,我们系统进行了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奠定了一定的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知识基础。之后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并组织学生作品参加比赛。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来自全年级的150多件作品,之后我们又继续发动学生增做作品和修正完善作品,于是在后一个星期中我们又收到了80多件参赛作品和一些经过完善修正的作品,本次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236件,据初步统计,全年级参与制作模型的学生约占98%,较好地体现了活动的全体参与性。

对于学生的参赛作品,我们积极组织生物教师认真评比,共评出:一等奖作品5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10件、优秀作品奖16件。之后我们又从未获奖的作品中选出20多件作品连同获奖作品一起在校园内显著位置进行展示,并连续展出了两天,期间学校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乃至许多教师都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学生的作品。

二、本次活动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启示一: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性

每个人天生都喜欢探究,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既能满足求知欲,又能获得知识、得到乐趣,还能提高能力和增强学习的兴趣性。在本次活动期间我们发现,学生议论有关生物学问题的声音不断,表现出对学习生物知识浓厚的兴趣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活动对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积极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启示二: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共同构建知识

本次活动的学生参赛作品中,有许多是2人或3人或4人等多位同学共同完成的,在完成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在材料准备、模型构建、模型完善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分工合作、互助学习 ,共同探究等学习过程,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学生之间有讨论、有争论、有相互借鉴;在参观作品过程中相互评议、交流和自我修正,并从中构建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真核细胞结构知识体系。

启示三: 活动可以达到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学习效果

在本次活动优秀作品展示期间,我们时常听到学生对有关作品的评点,議论,也时常看到学生在展示台前相互指认“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心体、核糖体、液泡、核膜、核仁、核孔、染色质”等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场景,以及争辩作品优劣、制作逼真程度、有无制作错误等的场面。

启示四:制作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开展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活动既能让学生动脑,又能让学生动口和动手等;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也有利于科学构建相关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能利用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材料选择、细胞形态、相关细胞结构的制作中体现出较强的创造力。如:在制作叶绿体时,有些同学将绿色硬纸片剪成圆纸片代表类囊体,并用胶水将许多绿色圆纸片粘在一起做成一个个基粒,并用长条状纸片将这些“基粒”连接在一起;有的同学则用各色橡皮泥制成细胞核各部结构的立体模型,在制作液泡时,有的同学用透明塑料袋装上水(有色水)来表示,有的同学则用有色气球装上水来表示,有的同学用白纸做成囊来表示等等。

在本次活动收到的作品中,我们发现许多作品并没有按照教科书上的模型制作例图去制作,在材料选择、各细胞器立体结构设计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创造性。因此,本次活动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必修1中的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必修2中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必修3中的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等都是较为容易开展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生物学知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这些活动,让“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生物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幼儿园比赛活动方案 篇8

为了全面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提高全园幼儿的身体素质与活动技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竞争意识,体现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他们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让健康愉快常驻孩子心中。现组织幼儿园韵律操评比活动。

二、比赛内容:

韵律操

三、参加人员:

本园所有幼儿及老师

四、比赛地点:

幼儿园操场

五、比赛时间:

20xx年9月12日(星期四)上午8:30开始

六、比赛要求:

1、比赛开始先是各班幼儿跟随音乐入场,入场口号各班自定。

2、比赛形式分方阵队进行,一个队在比赛时,请下一队在较远的地方等候,以免影响参赛班级幼儿的注意力。

3、参赛队队形不作统一规定,由各班自定。

七、评比要求:

1、幼儿进场和退场队列整齐,两操前后衔接自然。 (10分)

2、幼儿能听着音乐依次排队,能达到快、静、齐的要求。听音乐进行队列训练或其他准备动作,无等待现象。(10分)

3、幼儿能听乐曲和口令做操。要求动作优美、准确、合拍,协调、舒展、有力度。表情自然大方、精神饱满,具有一定的表现力。(40分)

4、教师能有始有终地认真对待和组织幼儿活动,领操时表情自然大方、面带笑容、动作舒展、有力、到位。(30分)

5、比赛结束后能遵守纪律,保持安静,同样做到安静的离开比赛场地。(10分)

八、评比方式:

1、分三组进行抽签,按抽签次序进行比赛。

2、每队比赛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评比由各各班班主任加园领导组成评比团。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鼓励奖3名。

★ 幼儿园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 幼儿园羽毛球比赛活动方案

★ 幼儿园室内游戏活动方案

★ 大班幼儿园游戏活动方案

★ 幼儿园游戏方案

★ 比赛活动方案范文

★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方案

★ 幼儿园室外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幼儿园元旦比赛活动方案 篇9

一、活动宗旨

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同事之间的情谊。

二、活动原则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

三、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2、报名方式:参赛教职工于20xx年12月14日前在保教办公室负责人处报名。

四、活动项目

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

五、活动具体安排

1、全园教职工根据项目及天气情况由裁判召集进行比赛,所有项目于20xx年12月19日前分男子女子组进行完毕。

2、裁判人员安排

乒乓球:袁xx

羽毛球:李xx

跳绳:郭xx

各负责人要根据人员及各项目新近规则要求制定比赛办法,在比赛前对参赛人员进行辅导讲解,印制分组名单表册,客观公正进行裁决。

3、单项活动结束之后由单项裁判负责人将成绩结果上报李xx处汇总。

六、相关要求

1、举行文体娱乐比赛活动是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形式,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此项活动,每人至少参与两个项目的比赛活动,确保人不漏项项不漏人,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2、参加比赛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防止出现意外。

3、如果单项分组后某一组的项目只有一人报名参加则取消该组的单项项目。

4、全体教师要将体育活动和平时工作密切集合,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确保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xx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社会活动课活动策略 篇10

游戏之旅——让幼儿在一个愉悦、鲜活的氛围中感受教育,收获成长

游戏之旅让幼儿在或真实或虚拟的“生活世界”中感悟、体验与探究乐趣。以生活实践为游戏根基,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共同面对有价值的社会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实践与探究。教师通过将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与游戏经验相联系与整合,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情境中进行有趣的模仿与创造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的目标,或者收获一种行为。当然这种游戏最好是师幼同构;游戏的发生与发展是师幼共同参与的,游戏的过程是生长的,随着教师和幼儿的挥动而不断展开、调整的,不断产生新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同时这种游戏是多元化的游戏,既有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也有个人、小组、团体的探究活动;既包含家、园、社区的活动,又有整合五大领域的内容与项目等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也是多元的。在活动中,幼儿不仅有效地完成了社会领域的活动目标,还将自己在数学、艺术、语言等方面获得的认知经验进行了巩固和拓展,让他们不断地形成一种面对困难情境时勇于思考、合力解决问题的品质,不断形成善思、执着、分享的品质。

例如:幼儿在自主放松的课间活动中意犹未尽,进入集体教育活动时往往还会停留在课间的兴奋状态,很难收手。所以我们要通过组织设计一个游戏,讲一个小故事,教师神秘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激发幼儿集中注意力来思考问题。老师手指戴着滑稽可爱的纸偶边做动作边说:“大拇指出来走走,见面点头说hello。食指出来走走,见面点头说hello。中指出来走走,见面点头说hello。无名指、小拇指出来走走,见面点头说hello。大家一起说hello,hello。提问:为什么无名指和小拇指一起出来了,是因为他们两个比较小,讲友爱,好互相照应,十个小手指,齐心协力同,能办好多好多的事。可是小猴子和小鹿却不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猜一猜。幼儿开始思考着、讲述着、表演着、辩论着。

工作室之旅——让幼儿在充满生机的活动中进行操作与领悟

幼儿探索工作室活动是一种感性的、综合的学习情境,超越学科、领域的疆界,是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及运动认知、认知、情感等发展领域有机联系在一起。创设自主、开放的教育环境,提供幼儿多元的学习机会,引导幼儿个体和小组的合作。

例如,我在设计《谁的本领大》一课时,我先用手指游戏唤回幼儿的有意注意,亮出团结能多做好多事这一知识点,再播放课件让幼儿看看想想——起初小鹿和小猴为何摘桃那么艰难,接着边叙述故事边折折小木棍让幼儿动动,积极参与,为活动主题的伸展做好铺垫,然后说儿歌边做小水滴和小船的实验,让幼儿去探究,验证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知识面,观看课件“团结的小数字”的精彩表演,让幼儿达到情感认知的高潮,最后让幼儿边说儿歌边手托大青虫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经验加深并拓展。通过动静结合,主题单一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情感与知识的统一和体验。

多元文化之旅——让幼儿在丰富、多元的环境中开始理解与分享

尊重、理解和分享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有其独特性,是指以幼儿能理解与参与的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整合多元的文化资源以适应幼儿园阶段所有孩子的需求。如:我在设计元宵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活动,师幼共同创设体现节日特点的活动环境,邀请家长参与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进一步理解节庆文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体验节日、节庆的快乐情感。例如,在设计端午节活动时,通过幼儿讨论交流、师幼共同包粽子、煮粽子、共同品尝等环节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探索“龙舟”的秘密,开展“赛龙舟”体育比赛。这样幼儿不仅在活动中完成了认知的目标,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唤起幼儿去关注民风民俗,更热爱自己的民族了。

自然之旅——让幼儿在田园中发现与感受生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自然之旅是以幼儿身边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依据我园所处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以探究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促进幼儿对自我、自然之间的认识与体验,追求亲近、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旨在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关注生命。通过关注自然,把来自与幼儿生活世界的有价值的经验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活动、日常活动纳入我们的社会教育活动课程: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展现了幼儿眼里的自然天堂,幼儿欣赏自然景物之美,感受自然景物之亲切,体验探索自然景物之乐趣,同时充满着生命意蕴和情调,产生对生命尊重的意识——爱护自然,爱护自己。如在“闻香计划”中,我们观察花开花落,想象画像背后的美妙,远眺青山,近看绿水,聆听小虫呢喃……这是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多重感受的真实体验,能极大地唤起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参考文献:

薛琴.幼儿社会活动应注重优质选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1).

幼儿园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篇11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追求的教育理念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它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首先必须以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为前提,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我园尝试着从本园的实际、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师的技能。

舞蹈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技能,积极的教师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的练习着自己的舞蹈。但是也有教师在比赛中显的不是那么积极、主动。这和我们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督促教师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

技能比赛在本学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技能有着不同的提高。

幼儿园队列队形比赛活动方案 篇12

为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本学期幼儿园举行队列队形比赛。具体要求如下:

一、比赛内容

小班:

1、听懂教师口令,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做简单地模仿动作。

中班:

1、基本队列队形变换。(四路纵队变两路纵队,走圆圈)

2、切段分队走。

大班:

1、按统一的口令,队形协调,动作规范。(开花走)

2、进入场地立定到位,转体看齐。

二、评分标准

1、规范地完成比赛内容。(40分)

2、教师口令清楚洪亮,动作规范。(15分)

3、幼儿队形整齐,精神饱满。(25分)

4、队形表演新颖,富有创意和班级特色。(20分)

三、比赛时间及顺序

时间:另行通知

顺序:分级部抽签进行。

本次比赛分为必赛内容和自编内容,在活动展示中,各班老师根据本

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既保留了以往的运动特点,又融合了现代的艺术

特色。小班的小朋友走出了花儿朵朵的队形,中班的小朋友喊着“锻炼身体,从小做起”的口号,列出了独特的风车方阵,大班的小朋友在“沐浴阳光,健康成长”的口号中为大家展示了立正、稍息、报数、向左(右)转、齐步走、分队走等,动作规范、到位,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队列行走,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精神焕发,有规律的变化队形:两路变四路纵队,分队走,走圆圈,走十字。

队列队形变化多样,既有圆形、方形、纵队和横队,又有同心圆,数字形,十字形,旋涡走

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

列--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路--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翼--队形的左右两端叫“翼”。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正面--队列中学生所面向的一面叫正面。后面--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叫后面。间隔--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间隙叫间隔。距离--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距离。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叫队形宽度。队形深度--从第一个或第一列(站在最前面的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站在最后面的学生)的纵长叫

队形纵深。伍--二列横队中前后重叠的两个学生叫一伍。纵队--个人或成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叫纵队。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横队--个人或成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

形叫横队。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与队形纵深相等。

关注幼儿数学活动 篇13

当孩子对这些游戏感兴趣以后,每次游戏不超过一刻钟,理由是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一次超过一刻钟就会感到疲劳。

在幼儿园里,我们所开展的数学活动一般都以游戏为主,但幼儿对数学活动表现出的兴趣、能力水平还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开展幼儿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的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现象:

在“动物的舞蹈”这一操作单中,要求幼儿根据动物向前跳、再往后退的步数找到动物最后停下的位置。仇心远的操作单全错了。于是,我叫来仇心远数给我:看小兔子先向前跳了5步,仇心远开始数:1、2、3、4、5,不过他数的时候1是在原地数的,然后到2的时候才开始移动了一格,后面依次跳下去了。我告诉他:跳的时候,第一步就要跳离开原来的格子,并示范一遍。让他接着往下数:后退2步,结果:仇心远数的时候依然是1在原位,2才开始移动。

针对仇心远的这种情况,我在区域游戏中和他玩起了飞行棋的游戏。投骰子了,我投到3,向前进了3步。轮到仇心远了,他投到5,开始时他还在原地1,2再开始移动,想想似乎不对,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从1变动,慢慢地从想一下、看我一下到开始正常自如地按骰子数走棋了。

这一节数学活动进行了目测一个数群,然后接着往下数的方法练习。其中有一份幼儿操作单中(见上图)要求小朋友按序填空。李佳谦小朋友在操作这一活动时首先从第一格数1,接着数第二格2,于是在第三格画上了三个圈,画完之后他又开始从第一格数:1、2、3、4,于是又在第五格画上了5个圈,画完之后再次从第一格数1、2、3、4、5、6,再画7个圈。

大多数小朋友只在一开始时数一下,然后一般能记住刚才画的圈的个数,接着往下数着做。李俊辰小朋友能从空的前一格或后一格的圆圈个数立刻判断出空格中的圆圈数,这样做就又快又对。

从这张操作单的完成方法和速度中可以看出幼儿目测数群、数数之间的水平已经开始出现差异。

案例三:依样接画

在平时的区域游戏时,姚雨涵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选建构拼图游戏玩,她将彩色的拼图积木分类摆放,然后拼成红白颜色相间的长条彩色小路,有时拼接成绿白紫三种颜色的规律小路,后来慢慢演变成绿白蓝黄红等5-7种颜色的规律排列。白修远也学姚雨涵的玩法,但白修远的颜色排列却是无规律的,杂乱、无序的。依样接画这一操作单要求幼儿根据前面的排列规律再接着往下画。在建构拼图游戏中的表现反映在幼儿的依样接画数学操作单中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姚雨涵做得又快又对,白修远却困难重重。

于是我们将那些在依样接画操作活动中存在困难的幼儿再次回归到游戏活动中,让他们玩感兴趣的拼图活动,从无意识地拼慢慢过渡到有简单规律地拼,通过自己摸索、同伴相互学习和老师引导多方面结合,促进幼儿将生活中的数学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案例四:感统失调的西西

聪明、活泼的西西在集体活动中思维非常踊跃,特别在数学活动中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而且正确率也很高,可是操作单的结果却总是出现错误。接连的错误使西西受到了打击,他开始害怕上数学课了。家长担心地问我:“我们家孩子是不是数学很差?”

于是,在幼儿操作环节,我对他进行了观察:操作单——看图按标记记录。左边是含颜色、大小、有无叶子等特征的5只苹果,右边分别是大小、红绿、有无叶子的标记。西西拿到操作单后在大标记后写了一个3,老师提醒他再数一数,“1、2”,“几个大的?”西西:“2个。”西西把3擦掉,再写,还写“3”,老师再提醒他点数,这下才写成刚数的“2”。

点数或目测之后与写的结果发生差异,这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之一,怪不得西西的操作单经常出现错误,而问他又全都懂。通过这种观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善方法,在幼儿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对这些幼儿加强个别监督、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活动的整体能力。特别忌讳的是幼儿园老师凭借操作单结果给孩子下结论,打击孩子的自信。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或方式,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比赛活动总结 篇14

xxxxxxx幼儿园以“梦想•成长”为主题的活动顺利完成了,这次主题充分反映了恒济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了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可以说本次活动充分地展现了我园幼儿的精神面貌,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达到艺术和谐与人际和谐的高度统一。

在绘画上,我们要求全园幼儿都参与,每幅作品都灌注了小选手的心血和汗水。有的作品可总体来说,孩子们积极参与,老师们的大力配合,使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各班都能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要求去组织,孩子们的活动热情也很高,充分体现了我园幼儿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我园幼儿的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审美意识。

幼儿园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篇15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幼儿园

为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面展示幼儿老师崇德向善、为人师表的情怀,在全国掀起重师德、讲师德、树师德、颂师德、学师德的高潮,我园决定于4月19日举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为使比赛顺利进行,现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主题内容:本次演讲活动以“爱是最美的语言”为主题,以自己或身边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为题材,题目自拟。

二、参赛办法:

1、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参加演讲对象:全体老师

2、演讲时间:2018年4月19日

3、地点:多功能厅

4、参赛办法:参赛人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打印成A4文稿一式两份,于2018年04月16日前上交某某老师。

三、活动要求:

1、本次比赛的演讲稿需要原创,必须自己撰写,不准请他人代笔,演讲者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深入挖掘自己或同事的闪光点和亮点,充分展现我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弘扬师风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文字流畅,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3、演讲时间4-6分钟,最好能脱稿演讲,演讲时可使用音响、音像等多媒体手段,用音响者需提前打招呼,结构要紧凑完整,按抽签顺序上场。

四、演讲评分规则:

1、评分方法:比赛采取10分制,以平均分作为最后成绩。

2、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3分

要求: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精巧,富有启发性。(2)语言表达4分

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表达流畅、语言贴切、生动,得3分;脱稿演讲,得1分。

3、表情仪态1分

要求:感情充沛,精神饱满,服饰整洁且朴素,仪态端庄、自然大方。

4、演讲效果2分

要求:听众反应好,具有感染力,产生良好的影响。

五、奖项设置: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功能定位 篇16

活动区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操作的活动。那么,这种活动究竟是有目的的学习还是游戏呢?赞成活动区活动就是游戏的人认为,活动区活动是孩子的自主活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达成活动目标的时间不是强制的,这种自由选择就是游戏的特征,因此活动区活动就是游戏,不用再安排其他游戏时间了。但反对者则认为,活动区活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孩子的活动虽然是个体自选的,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规定好的,孩子的自主性很有限,这不能算是游戏,所以除了活动区活动以外,还应该保证自主游戏的时间。

以上两种认识导致了活动区活动与游戏活动分开进行和同时进行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形成,前者分“区角活动时间”与“游戏活动时间”,或称“学习性区角活动”与“游戏性区角活动”;后者只有自选活动的时间,这个时间里的活动要么称“游戏活动”,要么称“区角活动”。可见,活动区活动的功能定位,取决于教师如何理解游戏和教学的关系,也取决于如何认识教师的预期与幼儿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游戏”和“教学”的分与合

我们深入到幼儿园去调查时,发现各幼儿园区角的名称大同小异,但是幼儿在区角的活动状况很不一样。根据环境诱导行为的原则,分析一下教师在活动区投放的材料,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是低结构或非结构的,没有玩法上的规定,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玩法;有的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以高结构的为主,有很明确的目标,大都有操作上的规定,玩法是固定的,隐含着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也是根据这些要求进行的;有的幼儿园根据活动区的性质投放结构化程度不同的材料,在设立语言区、科学区、益智区、美工区的同时,设有表演区、结构区、社会区,前四个区的材料比较倾向于高结构的(一种材料只有一种玩法)或较高结构的(规定了可能的几种玩法,允许幼儿探索新的玩法),后三个区的材料是倾向于开放的、低结构的,即没有固定的玩法;也有的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完全开放的,所有的材料都是低结构的,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不对预设玩法作评价,允许孩子跨区域使用材料,任意搭配材料,进行想象性表现。

以上活动虽然都是以区角活动形式出现的,但由于提供材料的方式不同,允许孩子使用材料的自由程度不同,活动的性质也就不同。是个别化教学,还是游戏,或是自主性探索活动,就看教师设置活动区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定位于教学的话,那就应达成明确的目标,材料的提供就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对材料的使用有明确的要求,教师比较关注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定位于自主性探索活动的话,那区角活动的目标也是明确的,但达成目标的途径是有多种可能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只作预先的估计,由幼儿自己去发现各种可能的玩法,教师关注的是预设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多种事实之间的关系。而如果定位于游戏的话,则区角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大致的活动范围,活动区的名称只限定教师投放材料的方向,不限定孩子活动的类型,教师更关注的是孩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这些使用方式客观上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当活动区活动被定位于个别化教学时,那种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的操作活动显然就不同于游戏了。这时,教师必须注意,不能用这类活动取代游戏,必须在活动区活动以外再安排游戏时间。如果这类结构化的操作练习与那些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同时开展,在游戏的孩子不仅会干扰在学习的孩子,还会出现幼儿被动学习的情况。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对这类个别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的时间安排有特殊的要求,要避免活动区中的小学化现象。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在对活动区的安排和材料的投放上,应该有更加自觉的意识,先根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整体需要给予活动区以功能定位,再根据功能定位投放材料和确定指导要求。

二、对幼儿来说,活动区活动既是“游戏”也是“学习”

以上我们对活动区活动的性质作出“游戏”和“教学”的区分,是从幼儿和教师两个角度来考虑的。但是,如果我们单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那就要对“游戏”与“学习”作出界定。现实中凡是将活动区中的“游戏”与“教学”分开组织时,如果从幼儿出发来命名活动区,就会出现“游戏性区角”和“学习性区角”,这里的“学习”就不是“游戏”了。

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但是学习不一定都是游戏,因为事实上存在不同性质的学习,在此我们试图分“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自发性学习”来阐述活动区应当倡导的学习(如图)。

上图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为依据构建而成的。《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这里,《纲要》把“游戏”和“探索”并列加以表述,是因为存在着两类游戏行为,一类是表现性行为,如装扮、建构、表演中的自我表现等,另一类是探索性行为,如探索环境与材料。探索性行为又有两类,一类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自发探索,另一类是在教师预设环境中的诱导性探索。所以,游戏和探索是交错在一起的。

从中我们不难理解,游戏是一种自发性学习,具有不确定性,每个幼儿从中获得的经验是多样而不确定的。探索是一种发现性学习,有时幼儿会在游戏中自发地探索,有时他们在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的环境中探索,但因为探索是相对自由的,所以对幼儿来说,这种探索也是游戏。也就是说,这类活动既是游戏也是学习。

三、对教师来说,活动区活动是一种隐性教学

活动区与课程密切相关,课程目标和内容是活动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重要依据,所以对教师来说活动区活动确实具有教学的意义,只是此时教学方法由直接传授转变成了间接传递,教学内容由间接知识转变成了直接经验,教学形式由集体上课转变成了个别指导,教学目标由统一实现转变成了有差异地达成。这种转变的依据是幼儿的接受可能性。如果只强调以课程为依据,而忽视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由此引发的兴趣和需要为依据,那么这种转变就会流于形式,活动区操作就会小学化。而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其衡量的标志就是活动区中的教学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显性的”是指幼儿能意识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必须即时达成,有完成任务的压力。“隐性的”是指幼儿并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自由探索中不知不觉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将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中,而幼儿在与这样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时,会觉得自己是在玩,至少会有游戏般的体验。幼儿的探索活动包括两类基本的游戏:一类是规则游戏,一类是探索游戏,这两类游戏都是教师预设并隐含着教学目标的。

由于教师将一些教学目标隐含其中,所以与其他游戏相比,规则游戏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结构性。这种游戏有明确的规则来限定幼儿的行为方式,也即玩法是由规则确定的,规则所指向的胜负结果也是明确的。然而,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目标明确、玩法固定的高结构活动怎么会受幼儿欢迎呢?其实,这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尽管规则游戏也是结构化的,但它的吸引力在于输赢的不确定性,幼儿为了赢需要思考游戏的策略,比如走五子棋,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走棋才能做到五子一线,而且要考虑如何阻挡对方将五子排成一线,这种对策略的思考正是幼儿的自由探索,幼儿每次玩都会达到不同的结果,并从中收获智慧。而那种高结构的作业性操作,一旦完成对幼儿就再也没有价值了。所以,将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设计成规则游戏与设计成作业性的操作活动,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探索性游戏也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师通常通过投放材料的方式诱发幼儿的自发探索行为。该游戏的特征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一是“教学”,即教师设计这个活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使幼儿获得某种特定的经验;二是“探索”,即教师提供材料是为了给幼儿一种新异的刺激,引发幼儿的探索欲;三是“自发”,即这个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因为教师提供的材料是低结构的,幼儿作用于材料的方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上一篇:青春座右铭英文下一篇:英语状元的学习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