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贫困家庭(精选5篇)
采访贫困家庭 篇1
采访贫困家庭
几天,小主新闻培训学校通知我今天要去采访贫困家庭,我比老师告诉我的时间还提前去了学校。
来到学校,我和范老师、牛老师一起打的去要采访的家庭,在去的路上我们路过超市买了米、面、油,大包小包地拎着到了贫困家庭所在尖草坪区居委员,那儿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然后一位阿姨带我们去贫困家庭。一边走我一边想贫困家庭是什么样,他们住的什么样?家里有没有许多好吃的零食?不知不觉地到了,一位阿姨和一个小弟弟在门口迎接我们,阿姨告诉我们,她们没有卫生间,没有暖气,生活上很不方便,我把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书送给了小弟弟,小弟弟非常高兴地接过我的书。阿姨很愉快地接受我的采访,当我问到2009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阿姨告诉我希望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又问:“您希望您的孩子长大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阿姨告诉我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听着阿姨的话我们也祝阿姨愿望都能实现。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么冷的天,家里没有暖气多么的冷,而且还没有卫生间,真是太不方便,想想我们住在高楼里真是太幸福了,整个冬天是那么的温暖,而这些住在平房的人还得受冻,而且还有那么小有小朋友,他没有好看的书,也没有喜欢的玩具,更没有爱吃的零食,我们和他比幸福多了,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要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的人才!
采访贫困家庭 篇2
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言, 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构成人力资本。教育通过传授技能和生产性知识提高了人的生产率,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 收入也上升。在这样人力资本的方法下, 教育和收入之间被认为存在一种牢固的线性关系。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本框架内通过分析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教育投资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 从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上考察了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看, 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目前, 对“教育贫困”这一概念, 人们对往往从如下两个角度来进行界定。第一种是以教育发挥的功能和教育内部的运行状态为参照, 将教育的贫困分为外显的贫困与内隐的贫困[1]。外显的教育贫困表现为:教育未能真正满足社会大系统的需要, 教育未能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展示一个崭新的前景;而内隐的教育贫困的典型症候则是:教育系统自身的失序, 生源问题和教育死亡率 (退学率、辍学率) 的日渐升高。第二种是以每个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 (生均经费、师资水平、课程等) 来界定教育贫困, 它既表现为物质的贫困又表现为人力的贫困。“国家和个人不能对教育提供足够支持, 具体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短缺, 教育设施的落后, 教育内容的不切实际, 以及大众对教育的冷漠”[2]。教育贫困的特征包括:失学率高、继续受教育率低、教学质量差, 以及部分人最终从教育中被排除出去等等这些方面都与收入贫困密切相关。收入贫困使人们无力克服教育贫困, 反过来, 教育贫困又是加重收入贫困的重要因素。
城市贫困家庭是城市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界定出来的, 即在城市或城镇中生活水平在该地区基本生活水准之下的家庭单位。本文中“贫困家庭子女”, 是指生活在这样的经济生活状况家庭中的子女。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敏教授在《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发展的状况与对策》中调查结果表明, 贫困家庭中绝大多数成员无固定工作, 工作为临时性质的为35.93%, 无工作的为51.11%, 没有固定工作是家庭贫困的直接原因, 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低保费/社会救济, 低保收入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贫困家庭中有1/5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临时性收入, 意味着贫困家庭生活来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这些收入加起来, 也仅能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 在青少年的教育等方面无法兼顾, 或仅能维持子女基本学费、书费等[3]。
国家和社会方面,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中国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怎么样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把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而这些处于弱势的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更值得关注。由于经济因素限制, 贫困家庭子女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分的学校用品, 更甚至于无力承担教育经费, 而且常因需要帮助家庭生计而影响其就学和升学的机会。这最终导致贫困家庭子女只接受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源, 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这样一种教育贫困的现状, 会影响到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力资源的转化乃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终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从“教育贫困”到“心理贫困”
众所周知,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贫困家庭中, 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 期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改善现有的生存状态, 因此他们对青少年未来受教育水平的期望较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 子女往往更能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立足社会的不易, 多数孩子能更早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更自觉努力的学习。一些孩子和同龄人相比更显早熟、懂事、自立自强。
《武汉市弱势群体子女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中, 普通青少年与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都属于正常水平, 但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他们在教育、个人身心发展、家庭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参与、就业等方面都受到家庭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自卑。
城市贫困家庭中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子女在衣着、学习用具、教辅资料及零食的购买上与其他同学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外部及家庭的因素导致一些贫困生自感命运不好, 低人一等。长期生活在沮丧、抑郁的心境中, 许多贫困学生在参与正常的同学交往中往往显得底气不足, 缺乏信心, 错误地认为日常消费上的差距、经济条件的好坏将决定自身在群体中的地位形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他们中有些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综合素质等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 使其总有自惭形秽的感觉, 家庭境况加之个人能力素质方面的不尽完美导致深深的自责心理。自身的抱负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困难障碍之间的反差造成了精神动力的匮乏, 持续下去, 则发展成为自卑、自轻、自贱、自恨、导致心理扭曲变形。
2. 脆弱敏感。
贫困子女出于保护自己隐痛的需要, 对自身在经济上的拮据异常敏感。他们将贫困, 作为一个包袱深藏心中, 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 总会引起强烈的关注, 即使别人的事情, 也非常敏感和“多心”, 重重设防, 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 甚至会将来自方方面面的帮助视为施舍, 非理性的加以拒绝。
3. 抑郁封闭, 不合群。
由于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对校园的渗透, 同学之间的交流除感情上沟通外, 还有些物质上的联系, 如互赠生日礼物, 集体外出购物旅游等。这种看似正常普通的人际交往, 对贫困生来说是一种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经济上没有这笔“奢侈”的开支, 想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大家, 获得别人的认可是行不通的, 心理负担很重, 有时往往因此失去了与同学交往的热情, 自我封闭起来。
4. 爱慕虚荣、逆反。
大部分贫困子女能正视自身的贫困, 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 然而也有少数贫困生以贫困为耻, 走向另一极端, 缺乏坦然面对贫困的勇气, 爱慕虚荣, 为了争面子, 竞相攀比。对家庭的困境视而不见, 对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也一再推辞, 丧失了一个贫困生应有的自强不息精神。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有“不受教”、“不听话”, 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贫困家庭子女也不例外。
三、面对“教育贫困”、“心理贫困”, 我们能做些什么
1. 个人:
强大的内心。怎样看待自己所处的弱势环境、如何理解个人奋斗的意义、如何看待与同辈之间天生的生活境遇的差异?我们能看到有些弱势群体子女“很懂事”、“早当家”, 而有些却“不知甘难辛苦”、“自暴自弃”, 这些行为背后是他们在各自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信念决定的, 有的坚信“天道酬勤”, 有的却认命怪上天不公。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加强心理辅导特别是积极的心理训练尤为重要。如何正确的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的生活理想, 奋斗进取的坚强信念, 是我们整个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学校:
平等与关爱。学校的教育与环境对青少年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进一步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美德, 营造团结友爱, 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努力消除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 这对所有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更加重要。班级中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进行恰当合适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逐步形成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的风气, 在特殊情况下开展献爱心活动, 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 让他们融入集体的大家庭中。弘扬现实生活中贫困家庭子女的积极正面形象, 发愤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 激励他们的意志, 树立他们的信心。
3. 家庭:
“流动家长学校”探索。家长素质决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素质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任务, 是成功教育下一代的前提保证。家长素质提高了, 就可以有效克服贫困文化、价值观的扭曲和家庭教育的偏差等问题, 并为就业和增加收入带来机会。
4. 社会:
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1) 实施以贫困青少年为中心的社会救助措施, 构建实现贫困青少年专项救助政策。如减免贫困青少年的教育、医疗保健费用等。针对青少年需求提供专项的社会救助, 能够直接提高贫困青少年的生活和福利, 间接提高贫困青少年的发展能力。 (2) 扩大教育救助政策的宣传, 完善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过程。要使教育救助政策真正应起的作用, 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让贫困家庭父母及子女了解现有的有关教育救助政策, 知道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去获得救助。 (3) 加强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及培训。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方案, 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联系, 遵循市场供需规律, 通过定向培训等方式, 解决其就业问题。这样有助于改善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问题, 同时最关键的是不让贫困家庭的贫困延续下去。
摘要:近年来, 城市贫困人口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在这些贫困家庭中的生活着的子女不仅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 其心理层面承受的压力更令人担忧。以城市贫困家庭由“收入贫困”导致“教育贫困”的视角进而对贫困子女“心理贫困”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得出贫困家庭子女心理上自卑、敏感、脆弱封闭等心理特点和问题, 最后从个人、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提出针对贫困子女教育和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性意见和措施, 以帮助他们走出物质与精神困境。
关键词: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心理贫困
参考文献
[1]浅析不同发展视角下教育对缓解贫困的意义[EB/OL].自雇动力网, http://www.zigu.org.cn/html/zgyj/qtfx/1038.html, 2010-08-26.
[2]僻禾.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贫困问题[J].彝代亚太, 1995, (1) .
笑声,从贫困家庭飞出 篇3
在长安村围龙屋修缮现场,笑声朗朗。笔者看到,广州市天河区纪委驻村干部正奋战施工一线,监督工人铺贴地板砖和整理休闲广场。驻村干部告诉笔者:“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两座破烂不堪的危房,如今建起了篮球场、亭台、花池,还将兴建一个文化广场,摆两个乒乓球台,建一个露天电影投影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很大改善。”一位姓丘的村民笑呵呵地说:“以前我们的围龙屋会漏雨,如今重修,我们感到很开心,很舒服。”在整个长安村,到处都充满着幸福的笑声。
走出长安村围龙屋修缮现场,笔者遇见了正忙着搞绿化的驻村干部陈主任。陈主任说起了长安村这些年的变化。在2009年前,长安村是平远县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343户1342口人,住的几乎全是祖先留下的破屋旧房。村里山多地少,土地瘠薄,天年好能挣口饭吃,天年不好,老本也要赔进去。这几年通过搞幸福安居工程,发展种植“油茶、水稻、名木、金银花”四大产业,村民家家生活殷实,个个笑逐颜开。
据悉,广州市天河区纪委与长安村确立帮扶关系以来,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全心全力投入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当中。其中,通过产业帮扶,使34户贫困户当年实现了脱贫。为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天河区纪委争取支持,决定在该村投入700多万元建设“长安·天河新村幸福安居工程”。同时,为改善村里整体环境,天河区纪委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屋旧房及周边的池塘、道路进行大面积修缮和整治,打造绿色景观带。并利用旧村址,建设一幢文化活动中心,改善长安村生产生活条件。此外,为帮扶贫困户脱贫,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天河区纪委结合长安村的实际,认真组织,科学谋划,通过打造“油茶、水稻、名木、金银花”四个基地,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使长安村村容村貌实现了华丽转身,并实现了34户贫困农户稳定脱贫。
为家庭贫困生学生搭建成长阶梯 篇4
一、大力开展资助工作是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
(一) 坚持资助工作公平原则, 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
我系通过加快教育发展,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我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一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 加快资助工作的发展和改革,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 严格执行资助政策,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透明度。
我系严格执行政策, 对所涉及的各类奖助学金的分类、能够兼获等问题提请上级领导进行审批, 并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层层落实, 逐个把关, 严格工作制度, 规范工作程序,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善于把“奖助与教育”相结合, 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方法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是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和扶助, 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我系在工作中, 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 加强对大学生的励志、诚信和感恩教育。如, 通过召开获得奖助学金学生颁奖大会、奖助学金获奖学生音乐会、系级班级表彰会、专题班会、签订承诺书等形式, 加强对大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意识和感恩的教育, 让广大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 使他们学会饮水思源。
三、配合资助开展教育工作, 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力途径
(一)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
据调查,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极易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空虚。他们缺乏信心, 缺乏理想追求, 缺乏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对于这样的学生, 仅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给予精神上的援助。我系主要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法, 在救困的同时, 给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关爱。
我系P09动漫三班的王同学, 在刚刚迈入大学校门没多久就提出退学。她性格活泼开朗, 非常喜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得知是因其家庭经济困难时, 辅导员及系主任耐心访谈该同学及其家长, 使他们了解了学院的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政策, 该同学又建立起了继续完成学业的信心。
(二)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资助贫困生时, 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我系成立了受资助学生自愿服务部, 通过去敬老院、承担校园卫生清理与绿化维护、对教室等公共区节能巡护等一系列志愿活动, 树立感恩典型, 使他们真正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来回报学校和社会。
(三)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
为使资助工作能稳健地开展起来, 我系坚持自身诚信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 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作为重点来开展, 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展诚信教育,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另一方面, 我系通过学生艺术实践演出等形式, 帮助和奖励部分贫困学生, 在困难学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真正困难的学生能正常地学习、生活。
四、资助与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一) 加强励志教育, 引导学生消除心理负担, 使其重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励志教育是人生观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的励志教育, 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重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二) 开展感恩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
通过感恩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也有所提高。一些助学金获得者在维护寝室卫生、各项纪律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榜样, 也能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班风系貌。
(三) 完善诚信教育, 通过完善我系信用制度来规范学
生的诚信行为, 形成合理的他律机制, 自律与他律二者相互结合能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促使学生培养诚信的品质。
今后, 我系将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该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努力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结合学院实际, 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构建起制度完善、体系健全、特色鲜明, 具备学院特色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摘要:把“奖助与教育”相结合, 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与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为他们搭建成长阶梯。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成长阶梯
参考文献
[1]西南大学关于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西校[2007]303号.
[2]沈宝莲.论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3]刘彬霞, 陆蓉, 江浩斌.对在大学生奖助学金评比中引入积分制的探索.教育探索, 2010 (7) .
采访贫困家庭 篇5
城里的孩子,都是父母掌中宝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出生在广西偏远的贫困山区里的孩子们,他们从小就跟泥土、庄稼、田地、大山为友,他们很小就开始担忧生计,很小就帮着父母做农活,很小就懂得如何去心疼父母弟妹……尽管他们一直不断努力,但现实还是令这些孩子的生活长期困窘不堪。
2013年6月,由我担任深圳市0755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义工队队长,带领义工团队代表回访曾去过的广西偏远乡村,并为他们送去关爱和礼物。
那日,深圳阳光灿烂,开车抵达广西后,当地好心人莫总为我们安排了城市便捷酒店。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一起在酒店附近的超市为准备走访的贫困家庭购买了8包20斤装的大米,还特别为乡村的26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另外准备了礼物。
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苍梧区石桥镇奇冲出现在眼前。
回访:花甲老人伴病妻、幼儿靠五保维持生活
黄亚松60多岁才娶妻,患有眼疾,几乎看不见,无法劳作。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他们育有1个两岁的小孩,一家3口靠每月55元和每天1斤米的五保户救济维持生活,等于平均每人1天只有1元生活费和3两大米。住房为政府修建,面积约35平方,家中没有家具和电器。这次有点遗憾,只看见黄亚松和他妻子,听说孩子生病了,在福社院住院。我听了心情很沉重,出来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回访:病妻弱夫养育幼儿
黄木娣女士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爱人接近70岁,长期患有严重胃疾,不能劳作。他们全家无经济收入,住房为政府修建,育有一个9岁的孩子,靠政府每月55元的低保维持生活。我们为她送来0755团队义工捐助的200元、罗湖义工捐助1份玩具和儿童动画书籍,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长大后不再为基本的吃饭问题而苦恼。
回访:弱女子挑起全家生活重担
林金梅的爱人因意外早逝,留下一位老母亲和三个小孩,母亲患有精神病,需人照顾,一家五口人全靠林金梅女士照顾,种有几分田,靠每月55元的低保维持生活,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我们为她送来0755团队义工捐助的200元,以及罗湖义工捐助3份玩具和儿童动画书籍。
因为有玩具派送,当我在05户家里时,已经有几十个孩子跟在身后。于是,我们把深圳市簕杜鹃特殊儿童关爱中心捐赠的玩具分给孩子们,想不到,孩子们很喜欢这些礼物,感激的笑容挂满他们的脸庞,这样的画面于我们,亦是一种欣慰。
回访:超生家庭的困窘蜗居生活
李柳雄长期患有严重胃疾,不能做重活,妻子身体不好,育有7个子女,一家9口人住在40平方的泥巴屋里面,碰上下雨天,全屋漏水。因为超生没有低保,全家人就靠8分地维持生活,家庭生活困难,孩子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经常发烧生病,也不敢看医生。我们为她送来0755团队义工捐助200元、罗湖义工捐助200元和7份学习文具。第一次来的时候,看见泥巴屋里4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心里酸酸的。虽说他们违反国家基本政策在先,但不管怎样,孩子是没错的。希望这些孩子能利用我们送来的学习用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知识改变家乡的贫困现状,做一个有爱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回访:单亲母亲担起一家六口的生活
吴雪莲是个单亲家庭的母亲,爱人因意外早逝,留下3个孩子,2个老人。吴雪莲身体不好,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部由吴雪莲女士担起,没有任何额外经济收入,只靠种几分地和一个月55元的低保维持生活。见到我们的时候,她似乎看到了希望,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为她送来0755义工团队捐助的200元,和罗湖义工捐助的3份学习文具及玩具。想起第一次来的时候她抱着我哭,当时内心触动很大,久久难以平复。
总结:
再次回访贫困的家庭,让我们感觉到困难家庭各有不同的难处。
在我们糟蹋米饭时,很多的孩子却连一碗热粥和泡饭都是奢侈;我们K歌、泡吧、追逐时尚,他们却连入学读书都是奢想;城市的孩子看动画片、玩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他们却连一支水彩笔都不能拥有;我们发电子邮件,上网网游聊天,他们却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我们追求名牌、讲究穿着,而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想拥有一双普通的棉鞋都难以实现。他们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吃难以下咽的饭菜,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在寒冷的冬季生冻疮,拖着小小的身躯劈柴……他们只是孩子,却要承受生活的沉重和不堪。
贫困让老人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衣服残旧不堪。在祖国的偏远地区,有很多生活在农村里的贫困居民,身居寒室,缺衣少食,他们正为如何熬过这饥饿的一天担忧……
走访了几家之后,我真切地看到贫困群体的艰难生活,而他们的性格又是那样的真挚、纯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曾几度流泪。家庭不完整,生存环境恶劣,为了节约开支,他们连家里仅有的小风扇都不舍得用。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因家庭不完整而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心灵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例如内心孤独寡言少语,不愿和人交朋友等。这些孩子过早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受的痛苦。所有的这一切,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精神鼓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乡差距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大难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社会公民,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这些人更多的关爱,呼吁国家给予贫困地区更多关注,并期待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贫困家庭和孩子们能通过“中国梦”的实现,摆脱生活的困境。
【采访贫困家庭】推荐阅读:
贫困家庭06-29
贫困家庭儿童08-04
家庭贫困原因范文07-06
走进贫困学生家庭07-10
走访贫困家庭感想07-26
学生家庭-贫困证明09-24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证明10-21
学生贫困家庭申请书08-15
贫困家庭低保申请书08-22
资助房屋福利的贫困家庭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