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教育材料(精选8篇)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 篇1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震情灾情
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
来源:新疆地震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5日
2014年2月17日,新疆自治区地震局召开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灾害损失评审会,新疆自 治区地震局、民政厅、建设厅、财政厅、国资委、安监局、应急办、兵团地震局等地震灾害 损失评委会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经评委会评审,本次地震灾区主要涉及和田地区于田县、策勒县、民丰县、洛浦县、和田县、和田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灾区总面积约128310平方千米,灾区人口约455573人、124100户,房屋毁坏和较大程度破坏造成失去住所共计 54648人,13662户。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0.8亿元。属于较大破坏性地震。灾区恢复重 建经费需21.3亿元。
贵州桐梓县木瓜镇境内2.8级地震:十栋房屋现裂口
来源:贵阳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17日晚,桐梓县木瓜镇中山村等地发生地震,不少民房在地震中受损。据贵州省地震 台网的消息称,这是一次2.8级地震,深度约为7千米。受此次地震影响较为明显的,主要是木瓜镇的中山村、幸家村、浸水村的部分村民组,面积约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中,最严重的中山村田坝组,有10多户村民的房屋受损。昨 日,记者从中山村委会步行90分钟后,才走进了田坝组。记者到达时,桐梓县及木瓜镇的 干部、疾控、民政、民兵等人员,仍在现场排查险情、调查财产损失情况,并安排撤离群 众的食宿。据介绍,之前,贵州省地质勘测专家在这里提取了相关资料,还设置了观测点,并提出了警戒范围。据悉,地震发生于17日当晚20时许,共有10户、34人因房屋受损严重,被撤离发生险 情的房屋。记者看到,能明显看到损伤痕迹的,是近几年新建的砖混结构小楼和平房。这 些房屋的地面、墙壁上,都有明显的新鲜裂痕,有的长达十余米,最宽的能伸进一个手指 头。还有的房屋后面,坚硬的青石都被震裂开来。当地村民和干部说,17日的第一次地震后,在18日凌晨5时至15时许,地下又先后4次
传出过轰隆声,但比第一次要轻微很多,也没明显震感。“但部分房屋裂痕有增加现象。” 村民们说,这里以前并没发生过地震,“去年5、6月份的时候也听到过响声,不过没有震过”。据了解,目前,当地政府已启动了相关预案。此外,地质勘察专家也正在对这次小型 地震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震区进行持续观测。地面成了抖动的簸箕 当地村民介绍,当天20时许,他们在家中突然听到地下发出轰隆的一声闷响,接着感 觉到地在颤抖。“就像簸箕抖动的感觉。”一位姓
传出过轰隆声,但比第一次要轻微很多,也没明显震感。“但部分房屋裂痕有增加现象。”村民们说,这里以前并没发生过地震,“去年5、6月份的时候也听到过响声,不过没有震过”。
据了解,目前,当地政府已启动了相关预案。此外,地质勘察专家也正在对这次小型地震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震区进行持续观测。
地面成了抖动的簸箕
当地村民介绍,当天20时许,他们在家中突然听到地下发出轰隆的一声闷响,接着感觉到地在颤抖。“就像簸箕抖动的感觉。”一位姓姚的村民说,大约两秒钟后,颤抖停止,但地下还有相对轻微的“哗啦”声断续传出。
另一姓夏的村民则说,他刚睡下不久,就被这阵晃动震醒,接着迷迷糊糊听到两个儿子在楼下喊:“地震了,快跑,房子都震裂开口了。”
姚姓村民说,她和老伴跑出屋子后,看到门口的水泥院坝中多了几条数米长的裂缝。其中一条,宽约1厘米,直接穿过了门外的水泥柱子。
据介绍,住在相距4公里外另一山顶上的村干部罗某,也感受到地面晃动。很快,他就接到田坝组、东坝组、中山组村民打来的电话。
◎延伸阅读
40多名工人
井下大逃亡
“最初,大家以为是山谷中的煤矿放炮产生的影响。”当地镇政府一位干部说,但当干部们赶到后发现,山谷中的煤矿当天并没有放炮作业。
一位姓黄的村民说,事发时,他正在村子下方峡谷的一间煤矿井下约400米处作业。“突然从地下传来了巨大闷响,整个巷道内立即粉尘弥漫。”他说,他大喊了一声“快跑”,转身就向井口狂奔。
“大约用了5分钟,我就到了井口。”出井后,看到只有两名工人跟了出来,他又折返井下,通知其余工友迅速撤离。
当时煤矿井下有40多人在作业。在异常发生后,他们在黄某的引导下,均在半小时内安全撤离。
工人们告诉记者,当天井下确实没有放炮作业,而且事后大家下井检查,也没有发现井下设施受损。“放炮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黄某说,凭他在井下作业两年多的经验,“这声巨响,不是几十公斤炸药同时爆炸能制造出来的”。(本报记者黄黔华)
贵州剑河县发生1.8级地震,为何“响动”这么大?
来源:贵阳晚报;记者 黄启旺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核心提示:
10月23日凌晨,剑河县发生一场震级仅为1.8级的地震,当地有震感,而理论上3级以上的地震才能被感觉到。
省地震局相关人士介绍,贵州的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在喀斯特山区,较轻的震动容易引发岩崩;而在全省范围地震的分布上,则呈现“西频东弱”的特点。
地质特殊小震易灾
10月23日凌晨,剑河县发生一场震级为1.8级的地震。事发时,省地震监测台凯里监测点监测到地震波信号,震源深度为6.1千米,由于这一级别与3.0级的预警标准相去甚远,工作人员只是在地震局内部进行通报。
省地震局工程师唐德龙介绍,“从理论上讲,1.8级的地震,只有我们监测中心知道,居民是感觉不到的”。可是为什么剑河当地会有震感?“喀斯特地形可能是居民感到震感的主要原因”。唐德龙解释说,剑河当地河流较多,地质构造复杂脆弱,而当地村民的自建房屋,多数也考虑不到地基的承受能力。
贵州属于喀斯特山区,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即使较轻的震动也容易引发岩崩。喀斯特地貌的地质结构中的岩石,以屑岩较多,软硬相间,地震会加剧山体松垮。2010年,贵州贞丰、关岭、镇宁交界的地震,导致6人死亡、9人受伤,虽然震级不大,但也把一座山震垮了。彝良地震为5.7级,算不上是大地震,却造成了81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还有70万余人受灾。
地震分布西频东弱
研究数据显示,1308年到2011年的近7百年间,贵州共记录到 3 级以上地震 120 次,其中3级至3.9级地震 79 次。贵州最早地震的记录是1305年发生在现铜仁石阡。自1819年以来的百年间,6级以上地震有3次,即1819年贵定的6.0级地震,1875年罗甸的6.5级地震,1948年威宁的5.8级地震。
省地震局的专家门根据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和控制地震的构造的差异,将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 3 个区:A 区为威宁—晴隆区,B 区为遵义—贵阳区,C区为铜仁—榕江区。A 区和 B 区的分界为垭都—紫云断层(带),B区和C区的分界为松桃—独山断层(带),两个边界断层(带)在平面上呈倒“八”字型。
贵州有记录以来80%的地震位于约占贵州国土面积约20%的A区,主要分布在威宁、水城、晴隆、六枝、盘县、兴义、贞丰、罗甸等几个区域。1948年10月9 日的5.8级(有学者认为应定为6.0级)地震发生在威宁西部。晴隆附近有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垭都—紫云断层也经过这里。1875年6月8日发生的6.5级地震,震中在罗甸县,紧邻紫云县和望谟县。
B区占贵州国土面积约60%,贵州有记录以来的15%左右的地震分布在这个区域。其中最典型的是1819年9月14日发生在贵定的6.0级地震。
C区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20%,贵州有记录以来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该区域。该区还没有纪录到6级以上地震发生,但有学者认为该区域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
省地震局王尚彦局长表示,贵州的地震分布,具有“西频东弱”的特点。全省的地震分布呈西部和西南部地震密度和强度较大,中部和北部次之,东部和东南部相对弱些。数百年来的省内地震发生记录,为如今研究分析地震规律提供了可靠证据。
地震可监测难预报
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有16个监测站分布在全省。这些监测站一旦检测到地震波,会立即将信号传达到台网中心。因此,台网中心的工程师只要发现电脑屏幕上平稳而有序的波形,突然增大振幅,就意味着可能发生了地震。
“但监测和预报完全是两码事。”王尚彦表示,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绝不敢说自己已具备预报地震的能力。一个“准确”的地震预报,必须包括基本准确的时间、地点、震级三大要素。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他曾赴日进行考察。福岛东海岸的防波堤号称创
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能对抗8级地震引发的海啸——五六米高的浪头根本无法越过防波堤,而事实上,“3·11”地震引发的海啸实际浪高达12米,远远超出预计。
既然地震难以预报,因此如何将灾害降到最低则成了重头戏。王尚彦说地震局的工作,除建立监测站点监测震情外,另外一个工作重心是防震减灾。相关统计显示,在陆地上发生的地震中,95%以上的人员死亡是由于建筑倒塌导致。因此,我国对工程性抗震的重视力度日益加强。对于机场、水库、油库、大型桥梁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对血站、医院这些关乎“生命”的特殊机构,必须经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并由省地震安全评定委员会下发行政许可。
贵州剑河县23日发生1.8级地震,省地震局专家赴现场调查
来源:贵州省地震局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贵州省地震局台网中心测定: 2013年10月23日04时04分,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北纬26.7度、东经108.8度)发生1.8级地震,震源深度6.1千米。地震发生后,剑河县由县委办牵头,组织县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安监局和教育局组成的工作组于上午9时出发,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省地震局也派专家赶赴震感明显的南寨乡调查。
经走访调查和现场勘察,这次地震使南寨乡的柳富村、广丰村、中富村、上白都村、下白都村、展留村、白路村、九龙村、懂达村、柳社村、南包村、柳寨村、反寿村、展莱村、中云村、中寨村、反皓村、绕庆村、白俄村等18个村有震感。当地居民反映,南寨乡10月23日凌晨4.02分、4.04分、4.25分、4.35分、4.39有5次震动,每次都发出很大的轰鸣声,当地居民纷纷起床,跑到室外。
这次地震造成了一些房屋开裂,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省地震局专业人员现场解释后,当地居民对这一地震有了正确的认识,对避震应急知识有了较多的了解。目前,当地居民情绪稳定,地震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 篇2
为了保证安全, 住建部和公安部消防局共同颁布了《民用建筑外保温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在该暂行规定中对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高度大于等于50m的公用建筑, 和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m的幕墙式建筑作出了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的规定。
所谓A级, 即指不燃材料, 但目前我国市面上流行的建筑外保温材料主要为有机材料, 即便加入阻燃剂, 最高也只能达到B1级。如果要严格执行这一史上最严消防令, 则意味着中国保温材料行业将面临全线洗牌甚至淘汰的境地。因此, 保温材料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材料有相当大的市场容量, 能给从事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商机。
安全环保型外墙外保温材料是建筑物实现防灾减灾、节能降耗的关键材料。随着各界对建筑安全和消防认识的普遍提升, 建筑业对该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 (摘自新浪地产网)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 篇3
开展生命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珍爱生命。我校也开展了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如:认识毒品,交通法规,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生命教育。由于我校是上海市地震科普特色学校,因此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是我们学校生命教育中的一个常规项目。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处于于接受教育和发育身体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能否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稳定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校,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接受着同样的教育,但是无论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行为偏差,敌视社会,漠视生命,有着很大的因素是在于对于他们生命教育的缺乏和不重视。因此,校园里开展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命教育科普知识普及,对学生明确生命的可贵、提升人格的尊严、凸显人本的价值、注重抗力的增强等方面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目前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半左右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中也有不少同学来自四川、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学生中也有一些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场浩劫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以及面对它时的无能为力。
中国是地震多发地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痛经历已经给了很多人深痛彻骨的回忆,又一次唤起了中国人民即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时隔34年的悲痛。虽然上海地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没有防震减灾的忧患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惨剧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也更深切地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本着对生命教育的任重道远,我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防震减灾意识,从课堂,校园乃至街道小区等范围各个方面渗透普及,具体做法如下:
1依托课堂教学,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地理、生命科学等科目中,适当的加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如日本一课中的介绍,说到日本近现代发生的一些地震,日本人防震减灾的方法,又如海陆的变迁一课中了解地震集中高发的地区,地震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来了解地震。
我校开设了防震减灾拓展课,每个学期向各个年级的学生介绍地震方面的知识,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大小,国内外著名的大地震,同时介绍地震后自救互救等等科普内容,并随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实时发生的地震,同时为配合拓展课教学,编写了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地震。
2开展校园防震减灾活动,加深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单纯的课本知识其实并不能满足防震减灾生命教育的深化,还需要从感官上、行动上进一步体验。
我校从2007年起,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建立了校园防震减灾的鹦鹉观测房(见图1),配备了相应的观测仪,常年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际了解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反应。2011年更是从北京请来了相关的专家和老师,安装了一套新型的防震减灾设备(见图2),指导学生进行鹦鹉喂养、电脑数据采集等工作。每学期组织不定期举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模拟地震来临时的状况,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地震发生时候的紧张,并且组织迅速撤离活动。
每学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关于地震科普知识的黑板报评比、地震科普小论文等竞赛,每年5月12日进行校园科普宣传工作,观看地震影片,纪录片等,并建立校园防震科普网站,有专人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扩大影响面,提升学生对地震的认知。
3进行社区街道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
我校除了在5月12日在学校内进行宣传活动外,每年暑假的7月28日,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行动,组织学生在街道社区等人群相对流动比较大的地区,向周围居民进行地震科普活动的宣传和介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有关于地震的科普宣传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约5年历史了,成为我校一项生命教育常规活动,在周围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致力于将防震减灾变成一种全民意识。
课堂、校园、街区三个层面的扩展,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融入到校园生命教育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
这几年来,我校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地震科普网站和地震监测房也在区县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当然,我们做的这些对于生命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防震减灾只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是让学生树立生命教育意识的一个抓手,通过防震减灾,认识生命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意识,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亲历现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展览馆,发生地如汶川地震区遗址,或者是其他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外活动,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活动,让学生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自去体验生命的重要和可贵。
(2)深化演习。由于某些因素,相对而言校园演习活动相对较为简单,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相关的医疗救护学习班,设立相关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点简易的医疗操作,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紧急医疗手法。向学生普及常用的医疗救助知识。也可以成立学生的医疗救护小组,深化演习方式。
(3)借鉴国外。不少学校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我们也可以借鉴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的国外生命教育的内容,如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生命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4)教师队伍。生命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命教育不仅是学生的教育也是老师的学习。教师队伍中可能也有个别的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着蔑视和不尊重,因此完善教师的人格,加强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也是我们需要的。建立一支有着生命教育意识的教师队伍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方面。一支有着生命教育使命感的教师队伍,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
(5)心理教育。汶川地震后,不少专家前往灾区为了重建孩子们的健康心理进行心理援助。可见,心理教育对生命教育而言的重要性。强健的体魄是需要的,而完善的人格更是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也要适时的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教育。
⑹家庭社会。当然,光有教师,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生命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合力。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组织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我们的生命教育活动中进行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第一代的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讨生活,那么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这个城市对他们的接纳度,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以及在城市能否立足能否被容纳,更是他们在意的方面。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灾后,教育需要做什么[EB/OL].新华网
[3]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4] 李晓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5] 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作者简介:
王文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教师。
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篇4
一、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地震应急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县委、县政府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与经济建设一起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规划,全县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全部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并要求地震部门参加,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地震应急工作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地震部门的汇报,研究地震应急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由我局牵头,组织工作人员根据《门源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门源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全县地震应急工作实际制定了《门源县地震应急工作程序》和《门源县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应急预案》,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震后的.责任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要求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震情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应急意识,把落实震情和做好地震应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县的地震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应急能力,地震应急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着力加强应急管理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制定印发了《门源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了预案管理体系,建立了预案演练制度,并将地震应急预案纳入了全县总体预案中,得到了高度重视。20xx年全县新修订地震预案33个,同时,全县将应急救援工作作为防灾减灾指标之一纳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及年度各项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同考核、同验收。有力的促进了地震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应急值守,规范信息管理工作。目前,全县已初步建立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值班室为接点,层层相连、上下畅通、快捷高效的值班网络。认真落实政府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在岗情况报备工作。制定下发了有关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工作的文件,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责任主体和紧急情况重大事件报告的工作程序,强化了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三是扎实做好重点地区的地震防范工作。认真对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度全省地震趋势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出的34条具体的措施意见和州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通知》(北政办﹝20xx)112号)要求和目标责任进行了自查。全县共排查出风险点、隐患点、危险源115个,其中国土部门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76处;供电部门排查出变电厂房、输电线路杆塔等隐患;民政部门存在救援物资品种单一、数量有限;消防部门排查出县消火栓损坏较多不能较好地为消防供水提供有力保障;供水系统排查出供水管线严重老化、蓄水池数量过少;水利部门排查出境内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未与县防汛监测系统联网,信息传递不及时,水库管理主体混乱,泄水调水困难,需进行统一调度;教育部门排查出学生校舍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有27栋;城建部门排查出6个方面的危险隐患点等,均已有计划地推进整改。四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194支,1.5万余人,应急保障车辆能抽调60多辆。其中县级15支、335人(专业救援队伍2支,为消防队和矿山救护队,专业救护人员48人);全县已组建了通讯抢险救灾队、医疗救护队、卫生防疫队、供电设施抢修队、供排水管道抢修队、救灾队、公路抢修队等9支应急救灾队伍,并配备了一定的应急救援装备。五是加强地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和避难场所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的专项救灾资金,用于全县各个领域、行业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民政局储备救灾帐篷480顶,救灾面粉320吨,棉被625床,特大自然灾害救济金168万元;县粮油收储公司储备粮食450吨(其中面粉305吨,大米100吨,青油45吨);石油公司原油储备量保证在150吨;卫生部门储备价值40万余元的防护服、消毒用品、急救用品等急救物资及救护车辆17辆;建有县金源广场、古城2个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13个乡级应急避难场所。六是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全县有针对性地开展易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事件的应急演练,为应急工作提供保障。各乡镇、各部门在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各自特点,及时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
(三)认真贯彻法规,严格行政执法,抗震设防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每年组织一次地震行政执法集中活动,对于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法规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向企业负责人宣传督促企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二是依法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和管理,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审批和竣工验收的必备内容。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行政审批、民居抗震咨询服务、地震信息查询等事项。截至目前,已对312项开工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抗震设防审核备案,对全县51所中小学进行了校址勘察鉴定。同时,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我县的城关二完小、县第二寄宿制初级中学、向阳路社区、北山乡相继被评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和示范乡镇。三是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指导。我县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周到乡镇宣传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知识,制作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读本》、《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等宣传册,对农牧区的建筑工匠480余人进行了农村民居抗震施工培训,现场向农牧民宣传如何建造即抗震又实用的住宅。
(四)建立群防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全面加强。一是不断提高监测工作水平,20xx年1-6月份,门源地震台共处理地震事件1523个,刻录地震数据记录光盘8张,测震、形变、流体观测月报各6期,月震情会商6次,测震仪器运行连续率为99.9%,数据处理率达100%。二是作为专业监测手段的补充县建立了以水井、动物习性为观测主体的宏观观测点12个,并坚持每天有观测记录,周报告、有异常立即报告制度。三是密切关注县境内及周边地震活动情况,对周边3级以上、全球6级以上、全国4级以上地震活动信息以《门源快讯》、《地震动态》和手机速报的形式,及时进行三要素公示。20xx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县辖区内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最大地震为2月20日ML2.3级地震,位于甘青交界,无震感。四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群测群防县、乡(镇)、村三级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县已在12个乡镇和部分重点部门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14名、灾情速报员143名,组建了由县防震减灾指挥长、主管领导、乡镇党政领导和群测群防人员组成的门源县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应急通讯网络。
(五)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增强。让广大群众掌握地震应急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防震减灾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一是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防震减灾意识。将防震减灾法规、文件及地震有关报刊、资料分送给各级领导,让县领导及时了解防震减灾工作情况,争取各级领导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重点对中小学生进行宣传。自去年以来,共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120余次,印发《中小学避险应急安全常识》2万本,配发《中小学生放火用火自救手册》、《中小学防灾减灾应急手册》240套,组织开展应急演练69次,参与师生达4.8万人次,有效地普及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三是创新了宣传形式。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开通了防震减灾宣传专栏,通过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以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四是利用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举办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送地震科普知识下乡。在城镇人员集中场所,设置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站,发放地震科普知识小册子份,《地震应急知识读本》20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5000份,摆放展板20块,接受群众咨询达5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抓住4·14玉树地震纪念日、5·12汶川地震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特殊时期,开展专题纪念宣传教育活动,以摆放展板、散发传单和科普读物、提供咨询、在县电视台播放地震防灾救助科普动漫片等方式开展街头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富有特色的宣传活动,扩大了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社会各界群众防震减灾法规意识明显增强,做到处急不慌,防患于未然,增强了群众辨别地震谣言的能力,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困难
(一)地震应急工作人员编制少、经费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县地震局人员编制和业务经费紧缺,缺乏必要的观测设备和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开展。
(二)防震减灾能力需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还非常薄弱,专业执法人员不足,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三)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依然不够高。社会公众麻痹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地震观测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地震观测网点建设薄弱,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强群测网点、应急通讯网络和灾情信息速报网络建设,着力提高地震观测水平。重点抓好地震“三网一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措施,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地震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运行。
(二)严格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强化抗震设防工作能力。对县内建设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在选址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参数。开展和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工作,把地震应急工作检查作为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快县城综合防震减灾建设步伐,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县城整体震害防御和建筑物单体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震害防御能力,抓好县城中心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争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潮丰小学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安全工作一直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能让全校师生沉着应对地震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更好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传播防震减灾科学信息,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我校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黎美焕
副组长:梁灿光、刘满潮
组员:詹编俦、关丽湾、郭明取、冯垒蓬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力度大,具体分工如下:
1、黎美焕校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2、梁灿光为现场副指挥,负责协调组织教学大楼内师生的疏散和救护工作。
3、刘满潮为现场副指挥,协调教室师生的疏散和救护工作。
4、各班主任、科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的疏散救护工作。
5、在专用室上课时,科任老师应负责疏散救护工作,采取应急措施,让学生躲避到安全地方(如课桌底下)等,大震过后听从学校统一指挥,再按路线把学生带到指定地点。严禁在学生上课期间锁上楼门或安全通道门窗。
二、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
三、开展学校建筑物和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三、宣传地震知识,增强师生防震意识
(1)集中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2)在活动中增强“防震减灾”教育
1、充分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电视等载体,开辟“防震减灾”教育专辑。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防、避险、自救能力。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观看《直面地震》、《地震揭秘》等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挂图,通过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等。
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合作。
5、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抄报或剪报评比活动,增强师生 “防震减灾”的科普意识。
6、在高年级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科普知识的掌握。
四、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制度
五、每学期定期对师生进行防震减灾安全疏散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率,整合各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资源,结合我校实际,决定每学期设立一个“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日特色活动”。活动要求:全校利用有限的半天时间,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先观看录象、图片展、最后进行安全疏散演练。
(1)撤离时,不说话,其他物品不能带。
(2)各年级疏散在教学楼前面,由班主任组织。
(3)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参与和组织好演练,体现责任与义务,体现老师应急处理能力,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前面控制学生疏散速度,科任教师在后面维持秩序,保证学生疏散安全。
(4)向总指挥汇报本班级实际人数等相关情况。(5)各负责人随时注意疏散动向。安全疏散演练纪律要求:
1、每位老师要坚守工作岗位。
2、学校领导要靠前指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防震、抗震期间各个老师要认真遵守纪律和履行其职责。
4、在保护好学生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校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能更好地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好一切准备,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让全校师生更好地投到学习中。潮丰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国家、省、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要求,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救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规划目标
普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我校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综合防震能力。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校园基础信息调查提高学生对于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并实施学校地震安全方案,推进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防震减灾避险知识,对学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火灾等内容的防范自救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儿童防震避险的理念、常识和心理素质等,保证两年举行一次及以上的演练,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以及师生自救互救技能和应对突发地震的能力。
3、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知识受教育程度;充分发挥校园网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作用。
4、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保证从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系统内工作人员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学校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
5、学校为周边社区防震减灾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四)具体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震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具体抓、科技辅导员和各年级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网络。
2、建立畅通无阻的防震减灾安全信息渠道。建立“教师通讯联络网”和“学生安全通讯联络网”,确保校长、各责任人、班主任、学生之间的信息畅通。
3、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学校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时刻留心校舍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防患于未然。
4、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潮丰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
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指挥部:校长室
防震减灾办公室:教师办公室 组长:黎美焕(校长)总指挥 副组长:梁灿光、刘满潮
组员:詹编俦、关丽湾、郭明取、冯垒蓬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电、机房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口哨声和呼喊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A、各班学生在上课(或值日)教师的组织下按下列顺序立即撤出教室到操场指定安全位置。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中央。
7(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
四、其它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学校指挥部将通过各种媒介发布各种命令、指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 篇6
工作方案
为大力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活动,努力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一、充分认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加强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应采取有力措施,把提升我校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抗震减灾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二、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原则是: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师生防
震减灾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加强公民地震科学素质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工作措施
1、成立有校领导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编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程序。
4、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
5、在校园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6、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每学年举办或接受校际防震减灾科普公开课(班队主题观摩活动)或者演练示范观摩。
7、每年重点利用“3.1”、“5.12”、“5.29”、“11.6”、“7.28”、10月国际减灾日等时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8、加强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在保障全体师生避险的情况下,并向社会开放。
9、保障创建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
长钢小学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9月
长钢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为落实长震发【2011】15号和郊震发【2011】9号文件精神,我校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探索中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请予以验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组织领导
青少年学生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点对象,而小学又是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以及各科教师为志愿者的专门负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的领导机构,小组内分工明确,以便促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可以更快、更好的开展,使效果落到实处、落到明处。由校长负责,创建分工责任明确,工作力度大。为了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校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照创建标准和本校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由于我校加强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
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普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理念
我校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精神为指导,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以加强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我校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其次我校防震减灾教育重视学科渗透,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完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建设
我校是一所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有着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小学。部署设置了地震疏散通道。将东西楼梯按班级、按年级进行划分;还将操场划分成片以防在灾害发生时,学生出现慌乱、拥挤、踩踏等意外情况。除此之外,还在每学年举行一次由政教处牵头、主管领导指挥的全校师生参加的“防震减灾演习”。力求使学生在地震等灾害面前做到处乱不惊、行动有序。学校建立了防震减
灾科普活动室,购买了防震减灾教育所需要的仪器。电脑多媒体查询系统学生可查询地震基础知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了解中国和世界地震资料,学习防震减灾法律,参与地震游戏等活动。我校图书馆也购置一批与防震减灾相关的图书、光盘、挂画等资料以供学生阅览。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一)广泛宣传
课堂教育:我校以课堂为教学阵地,以现行地理教材内容为主体,坚持在地理课中贯彻落实地震知识。
专题宣传:我校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橱窗、展板、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二)举办纪念周。2009年5月,我校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自然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纪念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利用展览板,生动而全面地向师生介绍了地震知识、防震方法,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组织学生参加汶川5.12大地震纪念活动,观看《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学生通过此项活动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等,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看
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历史事实面前认识到防御自然灾害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就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专题讲座。举办防震减灾专题讲座,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向学生讲解了地震形成、海啸的形成、防震抗灾的方法等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中,生动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深刻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意义。
(四)开展活动。为了落实防震减灾知识学习和了解,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地震知识竞赛活动,演讲赛、讲故事比赛、版报赛、墙报赛以及红领巾广播站,以点带面,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
(五)培养兴趣。我校通过个人自愿、集体报名方式成立了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常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活动主题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主要有地震知识、防震知识、地震时紧急避险方法的学习和演练等。
(六)积极实践。为了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我校10年6月部分年级走进社区进行“防震知多少”问卷调查,内容有地震小知识、防震小常识、地震时如何紧急避险等自然灾害防御方面知识的调查。通过各方面的组织教育活动来增加和拓宽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保护生命安全意识。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让学生获得一生必备的防灾抗灾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 篇7
关键词: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目标,依据
所谓“目标”, 是对预期效果的描述。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宏观上讲, 对于幼儿这个未成年群体而言最重要的无疑就是避险、自救和求救, 具体描述可以是:在灾害事件发生时, 幼儿能够尽可能安全、快速、有效地撤离和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 减少伤亡。那么具体到幼儿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情感和社会性品质等方面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需要从科学的安全观、灾害事件的特征、幼儿发展的要求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科学的安全观
所谓“安全”, 最早的提出是源自工业生产中, 认为“无危而安, 无损则全”。但事实上, 绝对的安全是一种极端理想的状态, 根本不存在, 现实中的安全应该是指“将伤害和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状态”。[1]因此, 当我们需要把握在何种程度上保护幼儿安全的时候, 我们至少应该认清安全的两方面特征, 第一, 安全是动态的, 安全与否的状态是可控制的, 而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的行为, 不是物或者环境。那么我们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和安全教育都应该更关注教师和幼儿的行为, 而不是为其创造绝对不受伤害的客观环境。第二, 安全是一种心理上的可接受水平, 也就是说对于是否安全的评价可能因人而异, 那么作为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慎重权衡伤害与发展之间的得失利弊, 另一方面也要与幼儿家长有充分的沟通, 了解家长的态度, 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
二、灾害事件的特征
幼儿可能遭遇的不安全事件包括三种:常见意外伤害、人为恶意伤害、突发重大灾害。三者在发生的可能性、过程的应对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我们这里讨论的防灾减灾教育主要是针对突发重大灾害事件的安全教育。这里“突发重大灾害事件”的定义与国际国内在救援中提及的紧急事件、紧急情况、紧急状态 (public emergency) 、非常状态、危机等定义基本一致, 在相关研究中对其特征的描述包括:突发性、危害性、[2]公共性、严重性、复杂性、[3]紧迫性、破坏性、模糊性、[4]未来性、不确定性[5]等。我们认为幼儿园可能遇到的突发重大灾害事件包括四个主要特征。
(一) 发生的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
重大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低、可能性小, 很多人一生只遇到一次甚至没遇到过, 所以遇险的人群往往经验缺乏、准备不足。但是灾害事件的诱发原因复杂多变, 想要彻底防范和杜绝是基本不可能的。同时, 由于灾害事件的发生往往在其时间、规模、态势、影响中某些方面超越常规且难预测, 因此其破坏性、危害性大, 不可忽视。对这类后果严重的灾害, 有足够的重视、具备必要的认识、掌握基本的防灾自救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二) 受灾对象具有群体性
灾害事件发生时, 险情往往涉及到一个群体, 人数众多, 容易导致群死群伤。避险、救援任务也因对象数量众多而增加难度, 同时由于受灾群体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 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大家脱离危险, 一旦产生负面影响, 将会给避险施救工作增加新的障碍。因此积极地自救和互助非常重要, 这个过程中守秩序、听指挥、传递信息也是获得救援的有效措施。
(三) 灾害发生突然
灾害事件的发生有突发的和慢性发展的两种, 慢性发展的灾害如酸雨是在引起重视的前提下可以提前控制的, 但更多的灾害事件如地震、火灾则是突然发生, 且需要立即处理的, 具有紧迫性, 我们在此讨论的灾害事件也是指后者。灾害事件突然发生时, 人们的措手不及、杂乱无章是致使险情扩大的重要原因;冷静迅速的反应、有序的组织和必要的经验是减少伤亡和损失的重要条件。
(四) 应对过程有持续性且影响因素复杂。
重大灾害事件因其过程一般不会在瞬间结束, 且带来的后果难以在短时间恢复,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 问题都在解决过程中, 危机可能缓解, 也可能持续甚至发酵, 其变化趋势值得引起重视。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提出应急机制包括预警、处置、善后等部分, 这提醒我们防灾避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我们要了解灾前如何判断、准备, 也要掌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技能, 还要清楚灾后值得警惕、关注的问题, 而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既包括初步的避险, 又包括陷入险情之后避免损失扩大的自救和求救。
综上, 从灾害事件的这些特征看来, 帮助每个人学会在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时避险自救是非常重要的, 与之相关的学习包括对灾害严重性的认识、判断与鉴别经验的丰富、行动能力的提升、心理素质的锻炼四个方面。
三、幼儿发展的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在健康领域教育中提到“幼儿需要成人的呵护, 但不能剥夺其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避免影响其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面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发生, 幼儿除了接受成人非常有限的保护, 还必须尽可能地实现自我保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而一生的发展必须强调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实际来审视, 危机应对就是要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和技能用于紧急避险和求救求助, 而并非像专业人员一样习得特殊技能, 因此防灾减灾教育也不能是一个孤立的教育内容,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各个方面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比如火灾逃生, 要求幼儿能够迅速地对教师的指令作出反应, 能够清楚地理解教师所给的信号, 能够稳跑快跑有序跑……这些都应该在常规活动中反复强化, 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起到更好的效果, 而不是专门的逃生演练实现的。因此防灾减灾教育的目标也应该和其它发展目标相结合确定。《指南》为幼儿发展呈现出了最全面的目标, 我们也择其与防灾减灾密切相关的内容, 从建立自护行为、丰富认知经验、塑造良好情绪和意志品质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 建立安全自护行为
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育强调要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顾荣芳解读《纲要》健康教育思想时指出:“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被视为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6]而安全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也一定是以建立幼儿的安全自护行为为核心目标。尤其是低龄段的幼儿, 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要的思维形式, 其认知很大程度上需要以行动为指引, 才能去认识和思考, 因此, 行为方式的建立可以先于对隐患的辨识。另一方面, 即使幼儿对隐患有了清晰的认识, 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行动能力, 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比如火灾时幼儿都清楚地知道如何从规定路线逃生, 但由于运动的平衡性协调性不好, 跑步时总是摔跤, 也不能及时地转移到安全地点。《指南》在健康领域对3-4岁幼儿的发展目标表述当中多次出现“在帮助下”、“在提醒下”这样的提法, 充分说明该年龄段幼儿由于认知经验缺乏、认知能力有限, 要让其清楚辨识安全隐患, 做到主动避险, 是不太符合其年龄特征和水平的, 对该年龄段幼儿的安全教育应该强调“听从、跟随成人躲避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行动能力。因此, 安全自护行为的建立是防灾减灾教育的首要内容, 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反复强化中形成能够起到自我保护作用的一些习惯, 比如走路时自觉地靠右靠边行走不乱跑, 将行为变成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性。[7]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行动能力, 比如通过锻炼帮助幼儿走得更稳、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跨得更远、力量更大以便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自我保护。
(二) 丰富认知经验
《指南》在明确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时, 主要提到对求助信息的掌握、对常见的安全隐患的辨别、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对基本规则的理解, 再结合《指南》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的目标表述仔细推敲, 可以发现对4岁以下幼儿发展目标的表述多以记住、复述为要求, 而对4岁以上的幼儿多以解释、表达、评述为要求, 可以看出, 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认知经验的掌握有记忆和理解的不同侧重。那么, 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 我们也需要有相应的目标定位。4岁以下幼儿在获取知识经验方面以识记表面特征, 巩固记忆经验为主, 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低, 那么在丰富其避险、自救和求助经验时应以强化记忆无须变通的特定经验为目标, 比如对教师指令的记忆和反应, 对个人信息的准确复述等。4岁以上幼儿演绎推理思维有明显提高, 因此在丰富安全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以逐步提高理解性为目标, 让幼儿了解行为与后果、现象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能够主动避险的目标。这种发现关系的能力培养需要和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紧密结合, 比如科学领域中提到的“能够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 “能够探索发现常见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都是幼儿学会辨识安全隐患时需要的能力。而“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是《指南》对5-6岁幼儿提出的目标, 也就是说对5岁以下的幼儿丰富的安全知识还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为主。
(三) 塑造良好个性及社会性品质
情绪情感及意志品质往往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 因此塑造良好的情绪情感及意志品质有助于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首先, 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和积极应对是迅速避险的条件之一, 但纵观《指南》全文, 未见“冷静”这一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冷静对于幼儿而言是不太现实的要求, 从人的心理状态分析, 与冷静相反的状态是冲动, 导致冲动的诱因往往和焦虑、恐惧有关, 而引起焦虑的内因包括胆小、不自信、能力不足、人际亲密度低等, 要减少幼儿在面对危机时的惊慌失措, 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提升幼儿的能力和增加勇气, 以此建立自信, 积极应对遇到的困难。同时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 让幼儿在焦虑时能够信任教师, 也是避免惊慌的手段之一。其次, 在群体避险的过程中, 集体行动、听从指挥、遵守共同规则也是成功避险和获得救援的有效策略, 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让师幼沟通变得真正有效, 在紧急情况下保证教师的指令能够起到作用。此外, 帮助幼儿形成集体意识、理解并习惯于遵守规则, 按照《指南》社会领域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提到的轮流、分享、合作等要求, 在集体行动中增强秩序性、合作性, 也对自救和互助有积极意义。
综上, 我们将在本课题的后续研究中, 以此为依据, 进一步梳理幼儿园防灾避险教育的具体目标, 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叶龙, 李森.安全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7页.
[2]赵廷彦, 赵江华.风险社会视角下突发事件概念的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 2010 (5) .
[3]马颖.对突发事件的认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12) .
[4]柳妍.城市人口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疏散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5]倪长健, 王杰.再论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J].灾害学, 2012 (7) .
[6]顾荣芳.保护幼儿生命, 促进幼儿健康——《纲要》幼儿健康教育思想解读[A].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C].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二版) .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 篇8
一、从防震知识、态度、技能三个维度确立幼儿园防震教育的目标
为了指导幼儿园有效开展防震教育,台湾教育部门委托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主持人及20余位幼儿教育、防灾教育、安全教育、消防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幼儿园防灾教材的教师手册,从防震知识、防震态度、防震技能三个维度确立幼儿园防震教育的目标,引领幼儿园防震教育具有正确的方向。防震知识涵括灾害认知、防备认知、应变认知的教育素养;防震态度涵括防灾警觉性、防灾价值观、防灾责任感;防震技能主要指幼儿准确判断灾情、快速应变行动的逃生避难技能。这三维目标环环相扣,掌握防震知识是基础,树立正确的防震态度是根本,具有防震逃生技能是重点。幼儿在认识地震的现象与可能危害,了解地震可能成因的基础上,改变对地震的错误认知,形成不畏地震的正确态度,体验模拟地震的实际感受后,能够冷静、有序地按照地震三部曲做出正确的逃生避难行为。
二、依据园所实际情况设计、改编、实施一系列防震主题教育活动
台湾幼儿园教育不鼓励使用市售教材,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领会《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的精神,秉承《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的理念和宗旨,自行设计、实施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设计防震主题教育活动后,可以请教材教案审议委员对其活动方案进行审查,教材教案审议委员依照《校园师生防灾教育素养检测计划》所修定的防灾素养指标,提出相关建议。如果教师不能自行设计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门提供由专家制定的幼儿园教材教师手册,手册中有详细而完整的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如戏剧演出《啊!地震》,分组活动《制作戏剧棒偶及搭建场景》,绘本故事《地震王国》,团体游戏《摇摇晃晃》《危险物品大检测》《地震大考验》,综合活动《我关心的人》《参观地震科学博物馆》等。活动方案细致,活动素材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园所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开展园本化的防震主题教育活动。
三、加强系统而全面的防震演习
在台湾,每年的9月21日为“防灾日”,全台同步于上午9点21分实施地震防灾演习,模拟在大规模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难掩护。在开展防震演习前,每所幼儿园自行组建灾害防救应变小组,由园长担任总指挥官,副园长担任副指挥官,下设抢救组、通报组、避难引导组。总指挥官负责指挥、督导、协调各组的运作;副指挥官负责统一对外发言,通报中心受灾情形以及目前的处置状况;抢救组负责对受灾人员进行抢救和搜救,处理基本急救和重伤护送,并提供纾解压力的方法;通报组负责通报应变中心疏散人数、收容地点、灾情,搜集相关信息,把信息通报给主管部门;避难引导组负责协助教师、幼儿疏散,协助发放生活用品,登记避难所的人员等。
灾害防救应变小组成立后,教师需要先规划逃生路线图,再引导幼儿做好防震演练准备,一是家庭防灾卡的准备,二是逃生救灾包的准备。若大地震发生后,通讯、交通可能中断导致幼儿与家人无法团聚,因此,幼儿园在开学初就把家庭防灾卡发放给幼儿,幼儿与家人共同讨论并填写以下内容:紧急集合点,本地和外县市紧急联络人的电话和手机号码,灾民收容所的地址和电话。幼儿与家人讨论后会形成一种默契和约定,能够减少灾后互相寻找的混乱,最大程度保障一家人的联络和安全。同时,幼儿需要准备颜色鲜亮的逃生救灾包,内放干电池、手电筒、水、食物、收音机、药物、哨子、保暖衣服等。幼儿不仅要知道救灾包里应该放什么物品,还必须知道每件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保证在大灾难来临时能够恰当利用这些物品保护自己。除了这两项必备物品外,台北市、宜兰县还为每位幼儿提供防灾头套,以备地震发生时保护头部所用。
每年的9月21日上午9点21分,全台湾各个机构同步实施一分钟的模拟防震演习。当大地震来袭时,幼儿遵循“不跑、不吵、不推”的原则,找到稳固物后趴下、掩护、稳住,关注灯等悬挂物的摇晃情况,当停止摇晃后,幼儿迅速拿椅背上的防灾头套戴在头上,听教师的指令安静、有序地快走出活动室,来到空旷的地方。若幼儿困在卫生间或其他地方,则必须大声疾呼,让教师听到自己的呼救声。当逃到空旷场地后,每个班级的教师迅速清点本班人数,及时向通报组汇报人数撤离情况及受灾人员情况,通报组教师再向上一层机构汇报。如果有教师或幼儿没有及时撤离活动室或遇到危险,抢救组的教师马上清除障碍物,搜救受灾人员,及时做好基本救治工作和重病护送工作。
为了进一步改善防震教育的成效,每次复合式防震演习后,幼儿园全体教师必须共同反思防震演习中出现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首先,教师对避难演习设定的时间、人员、场所进行反思,检视时间是否短促,人员责任是否到位,场所是否适宜。其次,教师要反思是否和幼儿做好约定,达成共识,幼儿是否知道并且信任成人会保护自己,若幼儿无法和成人互建信任,则会影响逃生秩序和效果。再次,教师和家长需要反思是否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联系。经过深刻反思后,幼儿园教师需要撰写反思报告,并上传到MOE防灾教育数位平台。
四、依托防震教育基地进行校外地震体验
台湾幼儿园非常重视利用防震教育基地开展校外防震体验活动。例如台湾科学教育馆有地震剧场,6岁以下幼儿可以免费边观摩3D短片(7分钟),边坐在座位上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震剧烈摇晃的感觉。由于剧场较小,只能够容纳10人,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前电话预约。又如台北市消防局也设有防灾教育馆,备有地震体验车,交通博物馆设有地震体验屋,为幼儿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台中县的“9·21”地震教育园区是台湾防震教育的核心基地,园区划分多个区域,包括防灾教育馆、地震工程馆、地震科学馆、断层保护馆、灾后建筑物保护区以及世界地震资讯中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车笼埔断层保存馆”,该馆把“9·21”地震时的断层作为地震现场的科学证据加以保护,让幼儿亲眼见证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力。其他场馆以图片、影片、动态简易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地震的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生动鲜活。
五、利用多元管道宣传防震教育
台湾地区非常注重广泛利用纸媒、网络、专家资源等多元管道宣传防震教育。如气象局特设了儿童网,网站不仅简单介绍地震相关知识,还把地震知识和防震技能全部融入游戏中,吸引儿童参与“天摇地动挑战王”的游戏。在MOE防灾教育数位平台也有专为儿童设计的儿童防灾教育网,这是由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编修与推广的幼儿园防灾教育教材计划。该计划“以野菜村地震”为故事脉络,设计了“小剧场”“玩游戏”“小博士”等栏目,“小剧场”播放2~3分钟的动物逃生、避难故事,“玩游戏”栏目为幼儿提供3~5个电动小游戏,检测幼儿的防震逃生、避难知识,“小博士”则以图画的形式向幼儿宣讲如何准备逃生救灾包的知识。同时,MOE防灾教育数位平台特意为家长、教师、幼儿提供幼儿园阶段防灾教材和幼儿园防灾游戏书,为台湾幼儿园防震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除了文宣和网络外,台湾幼儿园善于利用各种专家资源进一步丰富防震教育内容。如气象局的灾害专家及各所大学的建筑教授、地震研究的学者会受邀来到幼儿园,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建筑的裂痕判断可能会有的震情,提升幼儿的警觉性与危机意识。
【防震减灾教育材料】推荐阅读: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材料09-23
防震减灾科普学校汇报材料12-26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05-14
防震减灾教育讲话稿12-16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06-13
防震减灾09-06
防震减灾意识12-29
防震减灾讲话05-21
防震减灾计划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