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

2024-07-03

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精选5篇)

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 篇1

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

作者:胡晓萍 点击:

43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商能否按质、按时提供材料对工程质量及进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购销合同正是保障材料供应商按时、按质提供建筑材料的依据,所以材料购销合同中的条款约定是否明确、具体、全面是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利的关键。那么实践中项目部在签订的有关材料购销合同中主要存那些问题?

四大问题不容忽视

问题一:合同主体不适格。合同签订是一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双方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但在有些材料购销合同中出现合同双方主体不符。合同当事人在寻求通过法律途径救济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出现法院驳回起诉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得到维护。

问题二:材料价格的约定不明确。特别是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下,对材料价格的约定不够明确,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问题三:材料供应商迟延供货或不供货的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若该违约责任不约定,势必使供应商随时会出现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停止供应材料的现象。在建筑施工中,材料的不按时提供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这种损失是非常大的。

问题四:争议解决选择仲裁方式。仲裁实行是一裁终局的制度,而往往材料购销合同供应商都要求在供货方所在地的仲裁机构裁决,这样势必造成需方建筑企业将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经仲裁机构一经裁决就很难通过法律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的合法的权益。每一条款均需认真对待

对策一:签订材料购销合同必须认真审查具有独立民事权利、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资格。

对策

二、材料价格的约定必须明确,特别对于市场变化情况下的约定更应具体明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法律诉讼发生。

对策三:材料购销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中,供货方迟延供货、不供货时的违约责任应具体明确,同时如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也应明确。这一条款的具体明确不仅可以制约材料供应商按约履行,并且也可以在出现供应商不能履行合同时使我方施工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对策四:争议解决方式尽量不要选择仲裁,在诉讼管辖上尽量争取选择我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这样便于我方参加诉讼解决一些法律事务,节约诉讼成本。

我们签订合同的目的本身就是为全面的履行我们的合同,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达到订立合同所要达的目的。合同的条款则是我们履行合同的依据,所以不管是在签订中还是在履行中都应该认真对待、实践合同中的每一条条款。合同一旦依法签订,即发生法律约束力,我方也应自觉履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精神病人违法犯罪应引起高度重视 篇2

一、基本情况

第二次全

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新县共有精神残疾1085人,主要是精神分裂症、情感反应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10月份,全县共有精神失常人员5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其中经常性患者357人,间歇性患者241人;有暴力倾向115人;有142人到县、乡医疗机构就过医;有220人享受过民政部门救助。县公安机关共破获19名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案件23起,均为男性所为,其中命案6起,占总命案数13起的46.2%、纵火3起、殴打他人9起、损害财物4起、抢夺财物1起,死亡7人、伤14人;县检察院共受理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案件5起,其中故意杀人1起、故意伤害2起、强奸1起、盗窃1起;县法院共审理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案件3起3人,经鉴定均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依法分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和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二、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的特征

1、侵害目标随意。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通常在发病情况下发生,犯罪动机不明显,侵害对象随意,往往见凶器就拿、见人就乱打。2005年1月,陡山河乡刚店村精神病人成传东家里杀猪,请本组村民库某帮忙。在间憩时,成突然持刀绕至库背后向其头部连砍数刀,致库死亡。2005年3月,新集镇彭河村精神病人周文成与本组女村民胡某争吵了几句,便拿锄头将胡打倒,后又将门前路过的一妇女击倒,两妇女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人身危险性大。精神病人违法犯罪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作出,往往以凶杀为最多,作案的一大特点就是凶残,危害后果严重。2003年9日,箭厂河乡李洼村精神病人曾元有与其母在厨房做饭时,因生火问题发生争吵,曾便拿起菜刀朝其母后颈猛砍,致其母当场死亡。随后曾又用菜刀将其母头颅、小腿砍下丢进池塘。2005年7月,八里畈镇水口村精神病人罗传武因对本组村民董某不满,持菜刀闯入董家将董砍死后,又将董的母亲、女儿及邻居砍成重伤。

3、再次危害社会多。多数精神病者在违法犯罪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致使精神失常人员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2004年10月,县城关向阳路精神病人黄勇在院内与其母聊天时,突然拿起弯刀向其母头部连砍数刀,致其母当场死亡。2006年2月,新集镇彭河村精神病人吴胜利病情发作,持刀将其父砍伤后,又出门追赶邻居,后被赶来的民警抓获。此前,黄、吴多次持刀砍伤多人。

4、受害人权益得不到保护。家中如果有精神病患者,长期的治疗费用难以承受,更无力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受害人人身、财产受到侵害后,精神上承受很大打击,损害又得不到合理赔偿,往往迫不得已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导致新的“民转刑”案件发生。如香山湖管理区林冲村精神失常人员高兴祥患病18年,为其治病家里已欠外债10万多元,其造成的民事赔偿的确难以到位。2006年9月,陡山河乡大塘村精神失常人员王全树将本组一稻场6处草垛纵火,后被民警和群众奋力将火扑灭,但由此造成的隐患纠纷得不到彻底排除。

5、群众安全感低。精神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具有正常的体力和破坏能力,病情容易反复,作案时不分地点、场合,不顾后果和社会影响,游荡的精神病人更随时危及周围的安全。只要有一个“武疯子”,周围的群众就生活在被攻击和伤害的恐惧之中。香山湖管理区林冲村精神失常人员高兴祥,时常随身携带一把刀,搞得村里人人自危,19户村民联名写信要求政府部门对其强加管制。同时,精神失常人员成天东游西逛,胡言乱语,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影响了当地的形象。

三、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

1、社会重视不够。在一般民众眼里,要么对精神失常人员缺乏医学常识,漠然处之,少有主动的人道关怀;要么将精神失常人员视为猛兽,一关了之。作为管理社会的一些机构,没有充分认识精神失常人员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认识强制治疗的重要性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加之治疗精神疾病花钱较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紧张,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2、对精神失常人员监护不到位。精神失常人员的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经济困难,无力监护或只能将精神病人关锁家中;有的监护人自己是受害者,避之惟恐不及,无心监护;有的虽有监护能力,都不履行监护义务,不愿监护;有的没有监护人,精神病患者所在单位组织未负起监护责任,无人监护。

3、政法机关执法面临困难。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司法机关在依法办案,需要将这两类精神病人控制人身自由时,有关部门据规定不能批准,看守所依据《看守所条例》对患有精神

病的嫌犯不予收押。对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政法部门应将其送往精神病院强制治疗,但高昂的费用没有解决渠道。

4、群众防范意识不强。有的群众特别是患者家属认为精神失常人员只在言行上与正常人稍有区别,并不把患者的表现当作疾病看待,而认为他们是道德和人品有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疏于管理,等到作案后才发现其危害性,但为时已晚。

四、预防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精神失常人员违法犯罪案件的多少是反映一个地方治安状况、社会管理能力的标志,是一个地方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要改变认为“法律上不追究的不必管”和对精神病人“难预防、放任自流”等错误观念,牢固树立“能防可控”的信心,充分认识到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应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从政府、社会和法律的层面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关爱和善待,消除歧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和康复,从根本上消除其社会危害。

2、加强有效监管。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并通过法律手段,让精神失常人员的监护人自觉履行责任,使监护人明白失职就要承担后果。各级各部门要对辖区内精神失常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加强网络监控,层层建立责任制,尤其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应加强重点监控,一旦发生作案迹象,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对发生恶性案件的,根据责任制要求,要及时追究监护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和正面接触。此外,精神病人家属平时对可能致人死伤的工具,要严加保管。

3、集中收治精神失常人员。由政府集中收治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是维护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县大多数精神失常人员家庭经济困难,对患者无力及时有效治疗,即使有过治疗,因康复措施跟不上,复发率高,从而使患者家庭失去信心,放任管理。因此,要积极建立精神失常人员康复医院或管理中心,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人,要强制送往统一地点集中治疗和管理。我县有许多长年闲置的粮食、食品、供销站点,大多是平房,不少远离村庄,择一适宜站点征用,抽调一批医生,整合社会力量,建新县精神病医院是可行的。

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 篇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了政策基础,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生动局面愈加喜人。但体制的变革,结构的变动和利益的调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冲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在农村,由于成因复杂,往往化解艰难,几种趋势不容忽视。

(一)利益纷争趋向多元化,表现形式更多,化解难度增大。

主张土地权利仍是纷争主流。税费改革后,农民种地不用交钱,反而拿国家补贴,由于利益驱动,争田要地愿望强烈,矛盾频发。正常流转的想毁约、非正常流转的要种地、过去撂荒弃耕和多年外出打工的要重翻旧账,各种情况错综复杂,有理无理都想争地。土地矛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排解处理存在“两难”:一是干部难调。二轮土地承包后,土地已极为有限,基层平衡困难,量大,一起纠纷要多次调解,一旦不能满足当事人要求,或对干部不满到处上访、或强行耕种使矛盾激化。二是法律难断。依据《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有仲裁和诉讼两种处理方式。但作为仲裁机构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当农户对仲裁不认同时,不具备强制手段,这条渠道尚不畅通。而诉讼时因案小难断,法院不愿受理。农民常因无处申诉而滋生不满,产生怨气。

涉及债权债务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村级债务沉重,而经济来源有限,面临清理债权无政策,偿还债务无能力的状况。要帐的成天跟着村干部转,有的要搬到村支书家里住,有的扬言要占据村办公室,每逢年节,到村支书家里要帐的人象走马灯似的,甚至使用种种威胁手段。致使干群矛盾日深,威信下降。

要求落实待遇的情况有所增加。一些从村组岗位下来的干部要求解决工资、养老保险等待遇。这些人大多是精减、落选、被撤免职的村屯干部,多年工资待遇未能兑现,心里不平衡,因此常与村干部发生矛盾,部分离职干部不愿交接财务手续。还有少数退职民办教师要求增加待遇。

(二)村民行为趋于自由化,约束机制无力。

当前农村,由于村民教育相对滞后,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缺失,存在政策教育不够深入,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道德教育没有开展,思想教育缺乏手段的问题,村民行为出现自由化倾向。有些地方出现“好人受气,赖子洋气,群众憋气”的反常现象。比如税改前遵纪守法积极上交税费的农户,如今没有得到应有的称赞和尊敬,反而遭讥笑、受冷遇。一些有钱不交税费的农户反而得意洋洋,到处炫耀。个别村民文化素质低,道德水准差,自控能力弱,起码的操守和法律素养下降,觉得“不打不杀,不算犯法”,平时以说是聊非为乐、以相互辱骂为常,发生口角后互不相让,造成家庭不睦,邻里不和,亲友反目,一旦激化,结怨成仇。《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强调自我管理,以自觉遵守为前提,不具备强制力。如果加入处罚条款,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村级作为自治组织具体执行也存在一定困难。基层干部对村民日常行为管理处于这种“法律法规管不到,村规民约管不了”的无序、半失控状态感到无奈。

(三)社会管理出现弱化倾向,治安隐患增多。

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乡镇机构改革后,社会管理相对弱化,治安隐患呈现增多趋势。一是盗窃侵财性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二是赌博禁而不止,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了不安定因素。三是对农村文化娱乐行业经常性整顿与管理存在盲区。在校学生上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以上趋势能否有效遏制,关系着农村的长治久安,影响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建议:

一是建立综合性维护稳定网络体系。政府牵头,市县乡分别组建由信访、公安、法院、司法、农委、文化、卫生、农村经济管理等部门参加的群众联合小组,村级成立群众联络处。联络处由村干部兼职,负责日常问题处理和重大信息登记。联合组综合信访、调解、仲裁、诉讼、治安管理等功能,定期深入村屯流动办公,现场集中处理联络处无法解决的具体事务,保证群众诉求渠道通畅。

二是健全维稳各项制度。建立维稳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责、范围和责任;推行稳定承诺制。向群众公开承诺处理期限,引导群众逐级反映;坚持领导公开、定期接访日制度;实行包村联点预警制。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适时对特殊行业,复杂场所和重点村屯、部门进行专项综合治理。

三是制定农民素质教育综合规划。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重视青少年道德修养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提高青壮年农民素质;强化农民道德法纪教育。村级抓好农村道德评议会、道德评议专栏建设。市县乡增加电视、广播等媒体经常性法制宣传和农村道德建设报道。成立“巡回法庭”,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件现场开庭,送法上门,以案释法,扩大村民受教育面。

四是加快完善涉农法律法规。清理

整合现有涉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保证唯一性、严密性和稳定性,为基层处理土地、债权债务、干部待遇、村民管理等等问题提供明确依据。

五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重视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整顿,特别是班子带头人的选配和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能力。

六是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国家和省市应增加农村债务和发展项目启动资金投放,并提供政策帮助。经济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诸如债务纠纷等很多矛盾自然就会减少。

(**县委)

整合现有涉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保证唯一性、严密性和稳定性,为基层处理土地、债权债务、干部待遇、村民管理等等问题提供明确依据。

五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重视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整顿,特别是班子带头人的选配和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能力。

六是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国家和省市应增加农村债务和发展项目启动资金投放,并提供政策帮助。经济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诸如债务纠纷等很多矛盾自然就会减少。

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 篇4

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旧城改造、旧村重建等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近郊村村干

部违法乱纪现象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可小觑,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违法乱纪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个别村干部不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侵害集体利益。如新宁县查处的岩口村主任龚某就是因为其以权谋私,骗取援建款;沈阳市东陵区望花村书记徐某在任职十年期间,采取收受贿赂、虚增负债、少列资产、贪污公款等方式非法获得村级集体资金共计3000余万元,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是破坏民主,贿赂选举。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城中村、近郊村的集体经济越来越多,少数不法分子为了获得一己私欲,贿赂选举,破坏民主。如通州永乐店镇熬硝营村村

民白某就自曝为竞选村主任一职,砸进去150多万元贿选。

三是挪用截留,挥霍公款。城中村、近郊村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都有不少的集体经济,这些地区的部分村干部或挪用公款用于个人及亲朋好友经营活动,或截留公款建设私房,或贪图享乐,挥霍公款,用公款大吃大喝,给村集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如郑州市高新区大里村村委会主任金某将村里的征地款、土地补偿款等上千万元公款任意取用;乐清市三里村村干部利用土地流转补偿金大肆铺张浪费,竟然将村委会议移到杭州西湖国宾馆举

行。

四是巧立名目,私分公款。少数村干部在上任之后,无视各种规定,或挪用村集体的公款为自己购买高档手机、小汽车等奢侈品;或借用公款为自己及亲友购买各种商业保险;更有甚者直接将公款私分。如昌平区南邵镇姜屯村村委会建设70多万元的办公室,配上高级

笔记本电脑,购买了价值20多万元的小桥车。

五是作风败坏,横行乡里。作为村干部,理应起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个别村干部却不但不起带头作用,反而或是作风败坏、伤风败俗,或是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俨然一方“诸侯”。如沾益县奴革村村主任顾某,在当地公开供养了三个“老婆”,安排在不同村寨里居住;惠安县涂寨村村主任顾某动辄殴打村民,强拆村民祖屋,被当地村民称为“恶霸”村官。六是损害集体,变卖土地。城中村、近郊村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土地成为了村里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少数村干部就私自强行变卖村民或村集体的土地,违法变更土地的用途。如陆丰市东海镇高厝村主任高某等未经批准,私自将该村10多亩更低变卖,获得非法所得达千万余元,而后村主要干部私下瓜分,村民分文未得,导致部门村民无地可耕,生活窘迫。

二、违法乱纪的主要特点

一是村主要干部违法违纪比重较大,串案、窝案较多。从各地查办的案件来看,单独作案的少,共同犯罪的较多。个人案件中,村里主要干部如村支书、村主任等村里“一把手”犯罪占极大比例。集体作案主要表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作案的,几个村干部合伙作案的;村干部和基层国家工作人员合伙作案等多种形式,同时,集体作案中,涉及的对象也

多是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会计等村主要干部。

二是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收入不上账,支出多开单等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村支书签批,村主任也签批;部分村会计出纳不分设,让一人兼任;部分村村会计、主任和支书等有一定的亲属关系;个别财会工作人员不懂业务,不坚持原则,唯村支书和村主任命令是从。另一方面是财务、村务不公开,或公开流于形式。有些村村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村民想知道的往往不公开,公开的是一些大家根本就不关心的问题;有些村只公开村务不公开财务;有些村甚至根本就不公开,只在上级来检查时候做做样子等。三是套取专项资金严重,金额有上升趋势。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扩张的快速推进,这些村的“村官”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经手管理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少数村干部或套取专项资金用于自己的开销,或套取村民的征地资金,拿着国家补贴给村民的钱拒不交给村民。并且违法所得金额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查处贪污贿赂等违法所得上千万的“村官”为数不少,严重程度触目惊心。四是腐败手段越来越隐蔽化、多样化。从各地查办的案件来看,城中村、近郊村“村官”腐败手段日趋多样化、隐蔽化。有重复列支,虚开项目,进而侵吞集体财物的;有贪占、截留、私分集体资产的;有与开发商串通实行“互利互惠”,侵犯村民集体利益的;有利用管理村办企业之机大捞钱财的;有与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牟利,形成了强大的腐败网络的;有以村干部为主的家族成员合伙作案的等等。五是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城中村、近郊村村民结构复杂,且综合素质普遍高于普通村民,信息来源广,维权意识强。另一方面是城中村、近郊村是“村官”腐败的易发、高发地。一旦出现“村官”腐败,且查处“村官”腐败不及时,就容易激化农村矛盾、破坏城区稳定,引起村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酿成群体性事件,造成城区、城郊信访维稳难度加

大,影响基层的稳定,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遏制这种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一)严格选人,强化管理。一要严格选拔标准,加强农党员和村级组织建设。要加强农村党员的建设,多从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人员中发展优秀的党员;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选拔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年轻有为的青年当“村官”。二要配齐配强基层纪检干部。各村要配备素质高、执纪严的村级纪检委员,切实解决村级监督有专门机构、有专人主抓的问题。三要强化对村支两委班子的领导和教育。要加强对村级组织的领导,对于村级党组织建设不力的要采取措施,加强建设;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把村级廉政建设纳入乡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素质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

(二)强化监督,民主管理。一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村官”的考核,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目标任务,对“村官”实行任期考核制、目标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离任审计制,以此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二要加强村级财务、村务、党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形式,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按制度规定,做到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的统一。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应弄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三要加强村民自治。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提高村民法治和民主意识,加强民主监督,推进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进程。

材料合同管理应引起重视 篇5

那作文课怎么上?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将作文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讲评指导,二是布置引路)来进行教学。

讲评指导的一般程序和做法是:其一为课前下发已由教师评改好的作文;其二为评价此次作文的共、个性问题,并分别选择一些例子进行解说;其三为优秀习作讲读,这是作文讲评课的主旋律,用时多,讲解细。

布置引路的一般程序和做法是:其一是教师布置写作题目——或命题、或半命题、话题;其二是教师阐明写作要求——体裁、字数、完成时间,再详细点就是明确写作范围、选材角度等基本方式方法。这个环节用时的伸缩性很强,略时可三言两语,长时可准备一些材料或范文来用实例讲解如何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问题。

有的学校单独设置了作文课,有的还没有单独开设;有的老师单独用时来搞作文讲评、作文指导和训练,有的还不单独用时。没有单独开设或不单独用时进行作文教学的,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这也是作文教学没有单独教案的主要因素。

以阅读教学为主,有的时候在其中包含着些许写作教学的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拓展性训练是语文教学目前的基本状况。

写作训练程式的大致雷同,指导方法的千篇一律;写作教学用时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的不明确、不统一;训练内容的无梯次、无序列;管理目标、要求的不明确、不统一等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作文教学的有效发展,使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处于低效运作的状态。

古人学语文没有今天“听、说、读、写”这一整套教学系列,教与学的方法主要就是“读、背、写”,简单而枯燥的方式方法却造就了那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诗人、大文豪;古代科举制度没有今天中高考的从字到词再到句子,从文言文阅读到现代文阅读再到写作的那一整套试卷,而是“一篇文章定乾坤”。今人学习语文用时之多,用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可以肯定地说,是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有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有效的劳动,哪些是无效的劳动,这些问题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讲还不是很清楚。正因为不清楚才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作文作为中高考百分卷的分值占50%左右的语文考查大项目,对于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岂能置之不理?

道理说起来似乎谁都懂,可是又有多少教师、多少专家学者去研究课堂作文教学,去研究每一节的作文课应如何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系列等问题呢?到图书馆随便翻翻语文教学研究的报纸杂志,有关教学设计的文章几乎都是些课文的教学设计,几乎把每篇文章都设计成了“听说读写”等教学的一应俱全的例子。可是单独把作文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课文作为学习写作的例子的“作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文章却是寥寥无几。

看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语文》的作文教学内容的编排:第一单元主题是“这就是我”,通过“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等活动,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第二单元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开展生活中学语文的活动,并给出4个题目:①“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②我从中学到了语文;③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④小议荧屏错别字。从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教材这个作文教学的编写内容也只是给个题目和引子而已,至于这篇文章怎么写,这一单元和那一单元,这一册和那一册是什么关系,学年、学期、每一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明确,如何教学教材还要靠教师自己设计。也正因为如此,作文课堂教学设计才更有研究和探讨的必要;也正因为如此,一线的语文教师才热切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专家学者搞出一套或几套可供教学选择实验的系列教材,使作文教学能走上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列的“预设轨道”上来。

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可是这“精要有用”的写作知识是什么?该怎样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些问题并没有人告诉一线教师,那一线教师再不去研究探讨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以课文为学习主体,写作是课文学习的一部分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贯做法,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少、慢、差、费”的。怎样变革?笔者认为,实施以作文为学习主体,以教材中的典范文章为例子,或实施以课文为学习主体和以作文为学习主体并行交错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语文教学能够走出困境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方法,大有进行深入探究之必要。而在以作文学习为主体,以教材中的典范文章为例子的课堂教学中的命题、实例导向、方法指导、实践操作、讨论评改、总结等零部件如何交错整合;语言积累、片断训练、大作文训练等梯次训练程序如何排列等是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思考清楚的。

作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实现结构的最优化,就要以“多、快、好、省”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的不同梯度的目的和要求,最恰当地解决教学过程中要素的组合和程序的编排,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一般是:两节连排的作文课,命题、实例导向、方法指导、实践操作、讨论评改、总结等结构六要件要齐全。若是一节课,则要分写作指导课、实践课、讲评课等不同类型。写作指导课一般包括命题、实例导向、方法指导等环节;实践课则主要训练的是限时操作;讲评课一般包括讨论评改、总结等环节„„

每一节作文课要教什么,怎么教;每一学期要教什么,怎么教;每一学年乃至整个初中、高中要教什么,怎么教,事先都要明确下来,这是计划,是实施的目标及其步骤。心中没有这个“数”,又怎能教好这个“学”?

上一篇:打电话 教学设计下一篇:排版段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