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 教学设计(共11篇)
打电话 教学设计 篇1
《打电话》 教学设计
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 李远芳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至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探求打电话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最终发现规律,形成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师:播放小视频,棋盘上的米粒,思考国的米够吗?
生:听故事,发表自己的想法。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城北学校决定让四、五、六年级的511名学生周六去娄山关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期,李老师要通知511名同学,你们认为李老师用哪种方式通知既方便快捷并保证能通知到这些孩子呢?
生:打电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景中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依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假定李老师给一名学生打电话需要1分钟,给两名学生打要2分钟,给3名学生打要?李老师要给511名学生打电话需要多少时间?
生:要511分钟
师:我们算一下吧,60分钟是1小时,511分钟大约是几小时呢?
生:大约是9小时
师:哇,时间太长了,想想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呢?(板书:用时最少)
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511这个数研究起来感觉好大呀!在数学里有一个办法帮助了们研究,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生:把数据转化成较小的数据来研究
师:这个办法叫化繁为简(板书:化繁为简)
师:课件出示题目:李老师接到通知,李老师接到学校通知,周六去娄山关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期,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要通知3人,崔老师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请一个学生读题)
师:题目中有什么要求?
生:一共要通知3人,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通知到最后一名学生要多少时间,用时最少。
师:请同学们李崔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请为李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活动,在学习单上设计方案(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1.逐个打,用时3分钟
2.同时打,用时2分钟的情况。
提问:为什么会节约时间呢?
生:老师学生在同时打,不空闲
3.如果要通知7位学生,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用图示法探究通知7位同学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打电话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每一分钟新通知的人和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师:课件出示图示法,体会倍增现象
4、课件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时间(分钟) | |||
知道通知新增人数 | |||
知道通知总人数 | |||
通知学生人数 |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几分钟就是几个3相乘
5.思考第4分钟能通知多少学生?
时间(分钟) | … | |||||||
知道通知新增人数 | ||||||||
知道通知总人数 | ||||||||
通知学生人数 |
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课件演示)
发现1:每增加一分钟,知道消息的学生和老师的总数等于上一分钟的2倍。
发现2: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
那么第n分钟时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怎么列式?N个2相乘
那么用N分钟,老师一共可以通知几个人?(N个2相乘-1)为什么要减1?
5、解决开课的问题,做到首尾呼应,体会数学的魅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计算等活动,自主发现最优方案中存在的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应用规律、巩固加深
1.基础练习题:
金帆管乐团共有54人,寒假期间有一个紧急的演出,韩老师需要尽快通知每一个人。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一个人,至少要多少分钟通知道全部的人?
2.解决开课时两种薪酬方案,二选一的问题
A、一个月给你3万元,每天给你1000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1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2倍。
第30天:5368709.12元
30天合计:10737418.23元
3.解决世界第八大奇迹——市场倍增学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倍增现象的了解
1.浮萍的生长现象
2.细胞分裂题
六、儿歌记忆法
电话问题怎么解,关键是把2来数,几分钟,几个2,相乘得积是总数,要通知人数把1减。
七、拓展练习,作业布置
用图示法设计通知本五(3)班人数的打电话方案,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能通知到全部学生。
八、结束语:
孩子们!现在老师想用爱迪生的一句话送给你们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九、板书设计
打电话
逐个通知 化繁为简
同时通知 老师 同学 不空闲
用时最少 最优方案
2n 2n-1
打电话 教学设计 篇2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 深受人们的喜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课《打电话》是一篇相声形式的略读课文。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 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的艺术特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 既能节省时间, 又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你最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哪一类节目, 为什么?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你喜欢吗?说说你对相声都有哪些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概括归纳:相声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 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 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 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 三个人以上说的群口相声, 语言表现以“说、学、逗、唱”为主。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春节联欢晚会来导入新课,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通过对相声的了解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 既揭示了课题,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 了解特点
1.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边浏览课文。
2.自读课文, 读准读顺。思考:相声《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互动。 (1) 同桌相互间交流, (2) 指名回答。
4.教师归纳: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 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 说了两个多小时, 既误了自己的事, 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5.讨论:相声有什么艺术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 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再读课文, 领悟特点
1.细读课文, 回答问题。
(1) 相声中哪些片段最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找一找, 读一读。
(2) 讨论: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他“打电话”时所说的话。 (重点分析: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 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 我叫啰唆。)
(3) 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 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4) 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小王, 会有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 你又会怎么样?
2.归纳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 把一个啰唆者说话啰啰唆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物起名叫啰唆, 就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 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 重复烦琐。实际上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 在这里以“啰唆”命名, 既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 让啰唆者名实相符, 又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同桌练习表演《打电话》。
4.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5.各小组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 (教师和学生评价)
6.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 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7.小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还会耽误事情, 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 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在打电话的时候更是要抓住要点, 简洁明了, 这样不仅节约时间, 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要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通过表演《打电话》, 体验相声的魅力, 找出《打电话》这个相声的笑点, 引发思索, 对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交流感悟, 总结全文
1.说一说。你觉得相声的语言特点怎样? (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演一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毛遂自荐地演一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评一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谁最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4.总结全文。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相声段子, 明白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的道理, 时时提醒自己要文明地与人交流, 并在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突出要点, 简洁明了, 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5.布置作业。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看或听一听相声,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相声表演。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课《打电话》是一篇相声形式的略读课文。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既能节省时间,又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你最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哪一类节目,为什么?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你喜欢吗?说说你对相声都有哪些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概括归纳:相声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说的群口相声,语言表现以“说、学、逗、唱”为主。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春节联欢晚会来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对相声的了解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了解特点
1.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边浏览课文。
2.自读课文,读准读顺。思考:相声《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互动。(1)同桌相互间交流,(2)指名回答。
4.教师归纳: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5.讨论:相声有什么艺术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再读课文,领悟特点
1.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相声中哪些片段最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找一找,读一读。
(2)讨论: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他“打电话”时所说的话。(重点分析: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3)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4)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又会怎么样?
2.归纳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唆者说话啰啰唆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物起名叫啰唆,就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实际上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在这里以“啰唆”命名,既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让啰唆者名实相符,又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同桌练习表演《打电话》。
4.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5.各小组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和学生评价)
6.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7.小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在打电话的时候更是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通过表演《打电话》,体验相声的魅力,找出《打电话》这个相声的笑点,引发思索,对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交流感悟,总结全文
1.说一说。你觉得相声的语言特点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演一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毛遂自荐地演一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评一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谁最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4.总结全文。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明白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的道理,时时提醒自己要文明地与人交流,并在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突出要点,简洁明了,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5.布置作业。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看或听一听相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相声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相声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讽刺意味比较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能读出讽刺意味,能读出相声的“笑”的元素。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听、看、演、评,充分地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领悟相声这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特点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4
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张小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32--133《打电话》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的领域,教材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对于这样的综合实践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但是本课不单单只让学生掌握打电话通知的几种方案,更重要的是通过最佳方案的分析,渗透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从中探究出规律,应用规律解决数字更大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对学生来讲,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中我尊重学生原始的想法,重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淡化教材中过于成人化的分组思想,顺学而教,让学生的学习向呼吸一样自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比较优化
渗透转化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实践操作 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稿纸、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的同学大声告诉我。(让学生大声的说出来,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规则:各组选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将老师要传达的内容负责传达给组内的每位成员,每人一次只能传一位同学,以最先通知完的小组获胜。
各小组商讨方案 老师宣布游戏开始 游戏结束 胜输揭晓
教师借机引导,同学们,此时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他们组为什么那么快,到底怎样传就会更快?
(第一次传话游戏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失败,调动起他们好胜的心理特点,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交往互动 解决问题
1、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当出现差异之后,落后的小组急想着听取最快小组的经验。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组长分别传给组内的每个成员。
(2)组长传给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往下传,一个传一个,(3)把小组内的同学分为两组,组长传给两位同学,这两位同学去给小组的成员传话,一个传一个,接龙形式。
(4)把小组内的同学分为三到五组,然后组长分别传给这几位小组长,小组长去给组内成员传话。
学生探讨,选出最优方法,评选结果是分的组越多就越快。
师生一同探讨这个结果:引导学生尝试画分解图,通过分解图得出,并不是分的组越多,就越快。
再次探讨,教师举例:现有一堆活,20位同学去做,大家一起干完的快还是只有一部分同学干完的快?答案是明显的。大家说说要想快的秘诀是什么?
生:大家都干起来,不要有人闲着。
师:对,只有大家都动起来就会快,传话也是一样的,大家都动起来,肯定会快的。
组内第三次探讨
(本环节设计的教师举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如果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发现这个秘密,教师就不用举例。)
2、第二次游戏
(各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进行第二次游戏)
小组汇报方法,由最慢的小组开始汇报,学生会出现一下两种情况:(1)组长传给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传给下一位同学,接着这两位同又传给两位同学,四位传八位,八位传十六位,组长闲着。
(2)组长传给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和组长一起传两位同学,就这样往下传,在整个传话过程中,组长也参与。
学生第四次讨论,总结出最优方案:
让组内的每位成员有计划的都动起来,才能最快。
(在这里,学生容易忽略一点,就是组长闲着,所以二次游戏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出现差异,设计学生第四次讨论,整个过程不是老师给予的,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的。)
3、运用规律 独立解答
师:生活中,会有好多突发事情在我们放学以后需要告诉同学,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电话通知
师:对,打电话可以解决这种问题,打电话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研究打电话里的学问。出示例题
假期学校有重大的活动要通知15位同学参加集训,老师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同学,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绘制分解图 汇报交流 展示作品 小结 :总结结果
第一分钟
第二分钟
第三分钟
第四分钟
1人
人
7人
15人(学生有了游戏带来的经验,在处理例题就比较容易多了,所以,此处我设计为让学生独立去解答。)
(三)创设情境 应用问题 基础练习
1、放学后,老师要尽快通知本班全体同学(84人)第二天穿校服,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能通知1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汇报交流
2、阿米巴原虫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条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多少条阿米巴原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对比它与例题有什么不同,同桌一起思考。(这两道练习题,第一道是基本练习,第二道是在第一道题的基础稍作不同,要求学生不能用例题的方法去死套,这样设计,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总结提升 深化问题
五个村甲、已、丙、丁、卯之间都有公路相通,各段公路长度如图(课件出示)现在要在一个村的会议室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现在要使所有代表走的路程总和最少,会场应该设在哪个村?
教师先带着学生去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去完成
(这道题如果你不去细细研究它,给人的感觉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去思考,只要你把它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好理解多了。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理解题意。)
(五)、课堂小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你们会不会去探索最佳策略来帮助你自己呢?我相信你能!
(这样设计,主要是帮助同学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传说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在大闹天宫时为了应付众多的天兵天将,使用分身术,一个变二,二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当他面对来了一百个对手时,他要分几次,才可以一个对一个的 【教学反思】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原属于奥数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深钻教材,做得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要让学生想学、易学、好学。我在设计教案时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给学生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探讨最佳方案,学生乐学。本节课,我通过两次相同的游戏来探究最优方案。首先,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游戏结束后,落后的小组急切的想知道获胜小组的方法,学生强烈的好胜心被激励起来,从而引出问题:如何才能传的更快?大家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小组合作具有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最高点。学生的已有经验很难想到全员参与,在此,我通过一个举例,给学生指引了探索的方向,再次小组合作探究最佳方案,接着,我又设计了一次相同的游戏,各组通过这次游戏验证自己的方法,两次游戏鲜明的结果对比,让学生感受最优方案的奥妙所在。
2、例题的处理上,我做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变化,一下子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变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应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如何传得更快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继而,教师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5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2、浏览课文,这个相声中“甲”实际上打电话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深入领悟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角色朗读甲、乙的对话。
2、总结:
语言幽默精妙、手法夸张。
3、畅所欲言: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不说废话,语言简洁,节约时间,尊重他人)
4、小结:
记住打电话要节约时间,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给别人方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情境打电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并寻找相声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的时候,他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也是读懂相声“笑点”的一个表现。
《打电话》教学设计(定)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主要内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3、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和讽刺意味,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
理解主要内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教学难点:
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和讽刺意味,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 废话连篇 拐弯抹角 婆婆妈妈 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 斟字酌句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风趣幽默
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
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
1.我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2.我能读懂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3.我能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和讽刺意味,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
三、合作学习
1.浏览课文,想想这段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标注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展示交流
1、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2、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他说话有什么特点?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2)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3、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
五、课堂检测:学中寻乐,表演相声
1、导学:相声是用来表演的,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相声的味道了,下面就让我们来演一演。
2、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进行演练。
3、指名上台表演,进行集体评价。
4、导学: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的相声选段。之后老师要请大家谈一谈,人家为什么表演得那么有意思。
5、师生共同总结。
(1)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2)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3)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4)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6、听了这段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六、小结
你从这段相声中获得了什么启发?(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七、拓展延伸
打电话 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案例——《打电话》
接到学校紧急通知, 要合唱队的7人参加演出。怎样尽快地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 每分钟通知一个队员, 请帮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在探索打电话的方案时, 以小组为单位, 比赛哪个小组打电话用的时间最少。活动要求: (1) 每4人为一组, 1名组长代表老师, 组员代表队员; (2) 利用圆片、小黑板、粉笔、白纸等材料, 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学具提前分发,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1:一个一个通知, 这样一共要7分钟。
师:你怎么评价这种通知方法?
生:太慢了。
师:还可以怎样通知呢?
生2:我们小组要5分钟。 (如图)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3:只要4分钟就可以, 前三分钟都一样, 第4分钟3个队员和教师可以同时通知, 这样第4分钟就可以通知4个队员了。
师:你们小组明白了吗?
生2:噢…… (恍然大悟的表情)
师: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案, 怎么节约了1分钟? (学生“静”下来思考)
生:寻求组员帮助, 让组员同时打电话,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案吗?
生4:我们小组只要3分钟就通知完了。老师第1分钟通知1个队员;第2分钟知道通知的2个人同时通知2个队员;第3分钟知道通知的4个人同时通知4个队员。现在师生知道通知一共有8人, 即通知了7个队员。 (图略)
师:有没有比3分钟更少的呢?
生5:没有, 3分钟是最少的。 (自信的神情) 我们小组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 我们把第1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一行;第2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二行;第3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三行。 (图略)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6:我们小组是画图的。这样就能很快发现规律:前1分钟师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2=后1分钟师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
师:观察和比较4分钟和3分钟的方案, 怎么节约了1分钟? (学生“静”下来思考)
生1:老师和队员都在同时打电话。
生2:不浪费1分钟, 老师和队员没有人闲着。
……
二、案例反思
本节课提出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的数学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 发生认知冲突, 探讨出最优方案。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学生很轻松获得知识, 而且教师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真切地感受到, 数学活动课要“动静相宜”,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 将知识内化。
1.比赛“打电话”, 让学生“动”起来。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 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每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这样, 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机会中, 通过动手操作, 能够更好地发现课堂乐趣, 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
本节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谁打电话用的时间最少, 用圆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多种操作活动。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 此时是让学生在“静”中“动”起来。打电话所用的时间先在组内优化, 再在全班优化。有些小组是摆圆片的, 还有小组直接在白纸上画图的。而此时的课堂虽然安静、有序, 但是学生自己内心以及学生之间是高效运动的, 这种“动”区别于躁动。学生的手在动, 眼在动, 口在动, 脑在动, 他们调动了多种感官, 去想、去看、去画、去摆。在比较、交流中, 学生畅所欲言, 有争有辩。在愉悦的环境中, 学生经历了最省时、最优化的探究过程, 充分体会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体验了逐步优化的数学思想。
2.比较“打电话”, 让学生“静”下来。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的方法, 可以内化数学知识。而内化知识需要“静”下来。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因此, “静”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前提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 每次提问后, 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在安静中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节课在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间”的过程中作了较大的铺设, 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 学生的答案有7分钟、5分钟、4分钟和3分钟。教师及时追问, 进行了两次比较。首先是7分钟和4分钟的比较, 为什么节约了3分钟呢, 学生发现了“不仅是老师一个人通知,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通知;第二次是4分钟和3分钟的比较, 怎么又节约了1分钟呢, 学生发现了所有人都不闲着, 都在同时通知。在这关键环节, 千万不要因为“冷场”而让它匆匆走过, 学生智慧的火花多是在“静”中, 在所谓的“冷场”中闪现的, 这种“冷场”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此时的“静”不是静坐不动, 而是学生在“静”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如, 小组汇报打电话设计方案时有圆片展示、有画图展示, 学生在“静”中有序思考, 把第1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一行, 第2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二行, 这样以此类推, 层层剥笋, 队员人数一目了然, 规律一步步明晰, 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也变得比较分明了。
《神奇的电话》教学案例 篇8
1.知道电话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了解电话给人们生活和交往带来的方便;
2.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明白不能乱拨应急电话;
3.体会电话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可拨通的电话号码、两部电话机、消防帽;
学生:课前小调查——你和家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电话?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便利
师:金秋十月,我们有幸在这儿相识。愿意成为我的朋友吗?
生(大声地):愿意!
师:既然是朋友,那我先给大家送上一份见面礼吧!请看一则常山新闻。
(播放关于常山电话业发展历程的新闻短片。)
师:如今,电话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相信大家都打过电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电话这个话题。(板书:电话)你和家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电话?
生1:上星期二我感冒了,于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师:电话传递了你请假的信息。(板书:传递)
生2(自豪地):我考试得了第一,马上打电话告诉在杭州打工的爸爸妈妈。
师:有了电话,便于和出门在外的父母交流。(板书:交流)
生3:昨天,妈妈打电话回来问我学习情况,还说天气凉了,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师: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真开心!这个电话传递了父母对你的爱。
生4:上次,邻居王大妈突然生病了,我打急救电话120叫来了一辆救护车,把王大妈送到医院。
师:急救电话,让生命安全有了保障。(板书:保障)
⋯⋯
师(小结):生活中离不开电话,它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方便。(板书:⋯⋯)
(二)创设情境,体验神奇
1.创设情境,学会拨打119
师:哎呀!不好,光顾着聊电话,小明家着火了!(点击课件)眼看火越烧越旺,小明急得号啕大哭,这时应该怎么办?
生(小声地):拨打119。
师:对,可以拨打119。可是拿起了电话,小明却不知道怎么说。我们能帮帮他吗?(师戴上消防帽)我现在就是消防员,谁上来和老师合作拨打这个电话?
(一生上台与老师合作拨打119。)
师:你好!这里是消防报警台,请问有什么事?
生(着急地):我家着火了,你们快来呀!
师:那你家在哪儿,火大吗?
生:我家在城南××小区××幢西单元601室,火很猛。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的联系电话?
生:我叫小明,我的电话是×××××××。
师:别急,请保护好自己,我们马上出警。
(师取下消防帽。)
师:小明刚才说了什么?
师生(齐):要说清楚着火地点、火势大小。
师:这样才便于消防员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师生(齐):还要说清楚报警人的联系电话、姓名。
师:这样才便于消防员与报警人及时联系,为救火赢得宝贵的时间。
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一人扮小明,一人扮消防员,合作模拟拨打消防电话。
(学生开展模拟活动。)
师:由于大家的帮助,消防队员很快就找到了着火点,及时扑灭了大火,使小明家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如果没有电话,只能怎么做?
生1:大声喊救命。
生2:请邻居帮助救火。
师:这都是不错的办法,可是跟专业消防员比起来,效果就差多了。幸好有119,不然这里就有可能成一片火海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在火灾面前,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2.开展活动,记牢公众服务电话
师:同学们都知道,遇到火灾要拨打119。119是火警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公众服务电话号码吗?(出示课件)
生1:急救电话是 120。
师:恭喜你答对了。
⋯⋯
师:这些电话都很重要,我要看看哪些同学的记性好,能在最短的时间记牢它们,呆会儿我们可要进行知识抢答比赛哟!
(学生认真记电话。)
师:同学们准备得很认真。现在,知识抢答赛闪亮登场了,请听题:
师: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生2:122。
师:好,再来道难度大的。听清楚了——明天我们要去秋游,想知道天气情况,可以拨打——
生3:96121。
⋯⋯
3.体验神奇,现场拨打114
师:张老师有道难题,大家能帮帮我吗?明天上午我要去杭州听课,可我没时间去车站了解常山到杭州的快客班次,我可以拨打什么电话求助?
生1:可以拨打114。
师:对了,114又叫百事通,它号称自己“知百事通天下”,把我们的衣食住行囊括其中。它真能解决张老师的难题吗?谁来帮我试一下?
(一名学生上前帮助老师。)
师(扶着这名学生的肩膀):在拨打电话前,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这可是计时收费电话哟!所以拨打前要想好怎么说,语言表达要清楚,还要注意礼貌用语。
(学生拨通电话,根据要求按键选择,询问第二天早上从常山到杭州的快客班次。)
师:听清楚了吗?我可以坐——,也可以坐——。
师:114果然是百事通,一个电话竟然神奇地帮我解决了难题,现在我可以放心地上课了。谢谢你!
4.电话重要,不可乱打
师:这些号码既然是为大家服务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拨打呢?(再次出示课件中的公众服务电话表格)左边电话叫普通服务电话,可以随时帮助我们了解需要的信息,但它是要收费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乱拨打。右边的叫应急电话,是在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受到威胁时才可以拨打的电话,所以人们又管它们叫求助电话。如果我们随意拨打,占用了那条救命线,也许就会有人因不能及时获得帮助而受到伤害。所以,虽说应急电话是免费的,但我们也千万不可以随意拨打。乱打这种电话,不仅会妨碍警察、医生、消防队员的工作,自己也会受到惩罚,真是害人又害己。
师(小结):只有正确使用电话,才能给我们带来便利。
(板书:正确便利)
(三)追寻伟人,了解历史
1.感悟便利,追寻伟人
师:小小的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方便,它可以千里传音,真正实现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位发明电话的人。喏,他来了。(课件介绍电话发明过程)
2.领悟神奇,了解历史
师:电话从诞生到现在,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家想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吗?请看——(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1)这是早期的手摇电话,使用起来很麻烦,所有通话都要靠接线员才能完成。
(2)拨号电话,不用接线员了。
(3)移动电话才是电话中的大哥大呢!在网络覆盖的区域,人们相互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建立联系,还可以收发短信、上网、玩游戏、拍照、拍录像等等,相信今后的手机还会有更先进的功能。
(4)近二十年来,电话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录音电话、无绳电话、网络电话。这是可视电话,它弥补了普通电话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的缺憾。尤其在“非典”时期,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不能与家人见面,可视电话可帮大忙了。
(5)同学们,还有更神奇的卫星电话。这画面熟悉吗?(学生有的摇头,有的一脸茫然)这是“神六”发射指挥部,我国即将在这里进行一次意义非凡的通话。让我们亲眼目睹地球人与太空人对话的神奇场面吧!
(播放胡锦涛总书记与宇航员通话的录像。)
师:看了录像,我们都会有一种共同感受——神奇!
(板书:神奇,同时完成板画:电话造型)
师(小结):从以前简陋的电话到如今形形色色、功能齐全的电话,仅仅用了120年的时间,说它神奇可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师:如今,电话已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和不可分离的朋友。(出示课件)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统计,到2009年9月底,我国电话用户(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已突破10亿。
(四)制作通讯录,服务生活
师:现在,人们的生活的确离不开电话了,所以记住亲友的电话号码是很重要的。
(师以狮子口小学的电话为例,指导学生制作通讯录。课后,学生和家长继续完成课本第74页制作通讯录的作业。)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话发展的历史,感受到了电话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为了便于以后的沟通与交流,我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家,我的电话是×××××××。希望这个号码能架起我们沟通的桥梁,愿我们的情谊长存。
板书设计
点评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颇有张力
由于电话已经被普遍使用,所以学生对电话并不陌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电话的“神奇”有新的认识?案例中,教师在电话的日常使用上着墨很少,而是特别关注了公众服务电话的合理使用以及电话发展的历史。课堂上,详实的电话史资料和丰富的电话使用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他们通过活动学习了技能,丰富了知识。教师恰当的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切合了学生的需要,使学习活动充实而有意义。
2.多样资源的引入,使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
学生对电话的了解不能只停留于日常感受上,还需要拓展认知。为此,教师精心选择要呈现的资料,如本地电话业的发展史,“神六”飞天时胡锦涛总书记与宇航员通话视频等,帮助学生感受我国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现代通讯的神奇功能;119电话的模拟使用,114电话的现场咨询展示,更是实现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正确使用电话的方法,感受了电话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多种社会资源的利用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空间,而是可以多维拓展的、开放的学习平台,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品德课程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常山县天马一小常山县教研室
浙江衢州324200)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9
1.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用语。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2.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用语。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重点)
2.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听说猜谜语可以使我们的小脑瓜变得特别聪明,你们想猜一猜吗?(生:想师:那你们可要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呦)
一个东西生得巧,十个数字身上装,有耳朵,有尾巴,没鼻子,没眼睛。(打生活常见物)
生:手机、电话机、、、、、、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厉害。)
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采用谜语引入课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情景再现,学打电话
1、师: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吉吉国王命令毛毛去通知大家,于是,毛毛打通了熊大的电话,让我们来听听毛毛师怎么说的,:“喂,熊大,吉吉国王说要开大会,你准时来参加。”(播放提前录好的语音)
师:你觉得毛毛的这通电话打得好不好,为什么?(生:没有礼貌、没有说清楚他是谁)
2、师:那你觉得怎么样说才能更有礼貌?(生:应该加上礼貌用语“你好”和“再见”)老师也觉得应该如此,那你能重新替毛毛打这通电话吗?指名回答(生:“喂,你好熊大,我是毛毛,吉吉国王要开大会,请你准时来参加。”熊大说:“好的,我知道了,再见”。)
师:你的这通电话打的真好,既有礼貌又说清楚了你是谁。也就是说:我们在打电话时,第一:一定要注意有礼貌,比如:电话接通时,我们要说:阿姨你好,挂电话时要说阿姨再见;(称谓+礼貌语=阿姨你好)第二,电话接通后我们还要告诉对方你是谁,对吗?生:对。
4、师:刚才呀,你们认为毛毛没有礼貌,结果毛毛一不小心听到了,于是,毛毛又给熊大打了一通电话,让我们再来听听毛毛第二次电话是怎么说的?哦,原来它说的和你们一样,那你们觉得毛毛这通电话能让熊大熊二来参加会议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毛毛没有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会。
师:你真细心,是呀,毛毛并没有告诉熊大开会的时间和地点,现在,吉吉国王说:“毛毛,你去通知大家,让大家于明天下午5:00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让熊大熊二准时来参加”。此时,你就是毛毛,你准备怎么通知熊大熊二?(请学生来说)
师:如此看来:我们在打电话时不仅要有礼貌,说清楚自己是谁,还要说清楚你要找对方干什么,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电话完整的表述出你的打电话目的。
5、师:打电话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总结成一首儿歌方便我们掌握:打电话,先拨号;问声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课件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你能试着用这些词语把这首儿歌的内容表述出来吗?
生:先拨号,接着问好再报名,然后说清楚事情,最后还要有礼貌的说再见。
师:其实每天的生活学习当中也能用到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呢?你能来说一说吗?(比如:早上起床铃响后,同学们先起床叠被子,接着穿衣服、穿鞋,然后端盆洗脸,最后打扫卫生)
三、设置不同场景,学打电话:
1、生生互动,学习拨打邀请电话;(小明想约同学星期六的下午去广场踢球)
2、生生互动,学习拨打请假电话;(小红生病了,她想给老师 打电话请假,可她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能帮帮她吗?)刚才我们试着打了邀请电话和请假电话,并且都能够做到有礼貌的、具体的表述自己打电话的目的。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电话,打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出示110 119
120)
你知道这三个电话吗?什么时候打这些电话呢?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视频
师:这三个电话平时能不能随便打呢?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我们才能拨打电话。(设计意图:请假电话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话就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师生互动的情景再现,更是巧妙地将口语交际与生活有机结合)。
四、布置作业
1、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按照今天的学习方法来打电话;
2、希望同学们在写“一画一写”的时候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先接着
然后最后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平罗县陶乐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0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拉近距离
同学们好!知道我来自哪里吗?(真会观察!)看这就是我工作的学校。今天能与大家一起学习是我们的缘份,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将送给会听、会想、会说的同学每人一份心意卡,这上面有我的名字和电话,将来有机会去保康马桥我给大家当导游,好不好!我期待大家的精彩,课堂上将给表现特别好的同学送一份特别的礼物作纪念!愿意展示你们的精彩吗能?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紧急事件需要电话通知,你们都打过电话吗?
生:打过。
师:其实,打电话是很有学问的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活动探究建构方法:
活动一:开放探究 体验方法
师:这不,王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件突发事件,请看:
(出示:王老师周日下午接到校长电话,要求她通知班上的7名舞蹈队员周一穿好演出服,准备演出。若打电话通知,每分钟通知一人,需要多少分钟?)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怎样通知呢?请同学们帮王老师设计一个通知方案看一看需要多长分钟?活动之前请同学们看清以下要求:
呈现温馨小贴士:
(1) 画图表示设计的通知方案。可以用1、2、3、4、5、6、7代表需要通知的7名同学。
(2) 看一看需要多长时间?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组织好语言,做好交流准备。
(学生活动,老师收集不同的设计方法准备展示)
活动二:对比分析 优化方法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方案,请设计师登台讲解。
打电话 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Le88266 电话语音接口 短波
中图分类号:TN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74—05
1 引言
要实现短波电话、传真功能,首先要解决的是电话摘挂机识别、拨号音、馈电、振铃、过流过压保护等问题,即BORSCHT功能。因此电话语音接口芯片的开发应用有着现实意义。
2 本系统的功能及le88266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本系统需要实现短波电话、传真等功能,因此需要本地能够模拟交换机的功能,即给传真机提供馈电、摘挂机识别、拨号音、忙音、呼入等待音、传真单音、振铃、过流过压保护等功能,本系统使用TI公司的高性能DSP TMS320C6205作为处理器,为了便于使用,本系统中Le88266的MPI和PCM接口均连接到CPLD,CPLD再通过地址线、数据线和TMS320C6205芯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Le88266功能及引脚简介
Le88266是行业领先的美国专业语音芯片厂商legerity公司专门针对语音处理应用而推出的语音编解码芯片。Le88266芯片内部集成了两条完全独立的语音通道,每条语音通道都提供了丰富的控制寄存器,保证了对语音通道性能的强大编程控制能力。Le88266内部的每条语音通路上都有两个信号产生器。一个用于产生标准的DTMF(双音多频)信号和其它单一频率的频率、幅值可调的音调。可以产生25Hz,90V的标准振铃信号。同时,Le88266还具备DTMF信号、modem/fax信号的检测能力。在语音编解码方面,支持A律、u律、ADPCM及线性编解码。同时,Le88266还拥有芯片过压、过热等故障检测功能。在芯片供电方面,Le88266仅需要3.3V电源供电,因此,采用Le88266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保证系统可靠性。芯片结构如图2所示。
单片双SLIC/SLAC的芯片Le88266,片内带有铃流产生器、DTMF、FSK及各种信号音产生器,片内带DC—DC控制器,该芯片的交流(两线接口阻抗、四线平衡、收发增益、频率响应)参数和直流(馈电特性: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摘机检测门限,Ring—Trip门限)参数都可软件编程,实现一种硬件设置能满足全球的需求,以下简单介绍其个引脚的功能。
(1)直流输入引脚:TDC1、TCD2、RDC1、RDC2。
(2)给线路送馈电引脚:TIPD1、TIPD2、RINGD1、RINGD2,馈电特性由C6寄存器的参数设置。
(3)交流信号的输入引脚TAC1、TAC2、RAC1、RAC2,其功能是从Tip/Ring线上输入模拟信号。
(4)RTV1、RSN1、RTV2、RSN2引脚内部是一个电压/电流放大器,电阻RT是VTOI的反馈电阻/转换电阻,其大小会影响VTOI的放大量,应用电路的推荐值是RT=47.5K。
(5)IHL1、IHL2是线路驱动滤波,接4.7uF电容到VREF。
(6)LFC1、LFC2连接电容到地,该电容起到改变上电的时间,0.1uF的电容,大约有15MS的上电延时时间。
(7)VREF模拟参考电压,接一电容(10uF)到地,VREF是Le88266内部模拟电路的参考电压和偏置电压(1.43V~1.57V)。
(8)MPI总线(CS、DI、DOUT、DCLK、INT)
Le88266与MCU的接口是MPI(SPI)接口,写入Le88266的命令、数据和读出Le88266的状态等都是通过MPI口,读Le88266的状态可通过查询或中断方式。
(9)DC—DC电路。
Le88266内有两个DC—DC控制器,其各引脚的功能是:
1)SWVSY,SWVSZ:分别为Y通道、Z通道的电压输入,用来测试(感应)DC—DC的输出电压,其内部有A/D电路,输入的电压经A/D转换,其转换的值与DC—DC寄存器中设置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整SWOUTY和SWOUTZ的输出脉冲宽度。
2)SWCMPY、SWCMPZ:分别是Y、Z通道的电压补偿输出端。
SWOUTY、SWOUTZ:分别是Y、Z通道的控制脉冲输出,其输出脉冲宽度的大小来调整DC—DC的输出电压。
3)SWISY、SWISZ:电流感应输入端,起到过流保护作用,当因负载短路等导致DC—DC输出电流过流时,Le88266的DC—DC控制器关闭SWOUT的输出,起到保护DC—DC的作用。
4)XB是外部电压输入端,用来测试VBATH的电压。
图3 SWOUTY、Q1DB基极、Q1DA基极和QSW的波形示意图
SWOUTY、Q1DB基极、Q1DA基极和QSW的波形示意图如图3,在SWOUT输出高电平期间(3.3V),Q1DB导通,CP2充电,电容上的电压接近于2.6V,当SWOUTY输出变低,因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变,Q1DB的基极加上—1.9V的电压,使Q1DB迅速截止,在截止期间CP2经RB2放电。当SWOUTY从低到高时,在Q1DB的基极产生大于0.7V的电压,使Q1DB迅速导通。同理,在SWOUTY从高边低,Q1DA迅速导通,SWOUTY从低到高,Q1DA迅速截止,使得在QSW的栅极的脉冲波形的边沿很陡。
4 Le88266工作状态描述
Le88266有12个工作状态,由System State寄存器中的四位控制,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状态:
(1)Shutdown:在上电或硬件复位时,Le88266处于Shutdown状态,一旦FS和PCLK时钟同步后,对内部寄存器初始化,则可从Shutdown状态转到Disconnect状态。在Shutdown状态下,DC—DC处于关闭。
(2)Disconnect:在该状态下,Le88266高电压线路驱动器处于关闭状态,A、B线呈现高阻状态,这一状态下使用VBM电源。
(3)IDLE:Idle状态是低功耗模式,当线路处于ON—HOOK时,Le88266应设置为IDLE状态,不能传输语音。在这一状态下,DC—Feed,Off—HOOK和Ground Key处于Active。使用VBM电源。
(4)Active Low Battery,Active Medium Battery:当检测到线路摘机,或需要挂机传输CID时,则把状态迁移到Active Low,在active Low/Medium状态下能传送语音信号(通话),DC—Feed,Off—HOOK和Ground Key处于Active。Active Low使用VBL电源,Active Medium使用VBM电源。
(5)Tip Open:Tip端处于开路状态,Ring与Idle状态一样。
(6)Ring Open:Ring端处于开路状态,Tip与Idle状态一样。一般用于Ground Key,使用VBM电源IDLE、Active、Tip Open和Ring Open状态,DC—Feed处于激活,由DC—Feed Parameter寄存器设置直流馈电特性。
(7)Balanced Ringing:Le88266的铃流波形是正弦波或梯形波,Signal Generator A寄存器(D2/D3)设置铃流信号的波形、幅度和频率。
(8)Le88266线路监视(摘挂机检测)。
Le88266的摘挂机检测门限是可编程的,C2/C3 Loop Supervision Paeameters寄存器设置检测门限。
1)Switch Hook Detection:Le88266监视电路比较Tip—Ring的电流和Off—Hook门限(TSH),比较器输出经去抖电路滤除抖动,其结果在Signaling Register(4D/4F)寄存器中的HOOK位置位或清零,HOOK=1,表示Off—Hook,HOOK=0,表示On—Hook。
2)Ground Key Detection:Le88266监视电路比较Tip—Ring的纵向电流和Ground Key门限(TGK),比较器输出经去抖电路滤除抖动,其结果在Signaling Register(4D/4F)寄存器中的GNK位置位或清零,GNK=1,表示Off—Hook,GNK=0,表示On—Hook。
3)Ring—Trip Detection:在振铃期间检测摘挂机。
Ring—Trip电路比较Tip—Ring的电流与Ring—Trip的门限(RTTH),其结果在Signaling Register(4D/4F)寄存器中的HOOK位置位或清零,HOOK=1,表示Off—Hook,HOOK=0,表示On—Hook。
5 Le88266初始化过程
注:上电初始化,SLIC的状态必须从Shutdown—>Disconnect—>Idle
(12)初始化下一通道参数。
(13)摘挂机检测。
读4f寄存器,第一个字节最低位为1通道摘挂机指示,第二个字节最低位为2通道摘挂机指示。
6 Le88266 驱动程序测试
(1)450€?5Hz音调产生设置如下:
测试结论:通过DSP对Le88266初始化后,再对语音接口功能的测试,证明所开发的接口实现了所有先期设计功能,包括直流—48V馈电、拨号音、回铃音、忙音、呼入等待音、提示音、传真单音、振铃指示,摘挂机识别,能够满足短波传真所需要的功能。并且电路简单,芯片所占体积小,外围器件少,适合大量推广使用。
7 Layout PCB 注意事项
(1)散热焊盘的尺寸和过孔。
Le88266的散热焊盘应与AGND连接,推荐的焊盘尺寸和过孔如图4。
在PCB板的背面的散热焊盘的面积尽量大些。
(2)“地”线。
Le88266的地线有AGND、DGND。对于多层板,要求有一单独的“地”层,所有的“地”都通过过孔与“地”连接,对于芯片供电回路的地,需要大的过孔或多个过孔。
(3)电源滤波电容。
Le88266有5个VCC输入引脚,每个引脚都必须接一个0.1uF/25V的滤波电容,该电容尽量靠近引脚。
(4)DC—DC电路。
DC—DC电路中的主回路是高频大电流(频率96KHz到几百KHz),要求主回路的线路尽量短和粗(线宽要大于35mil),大电流器件尽量安放在同一层,器件之间的连接线也尽可能与器件在同一层,如需要跨接到不同层,则需要多打一些过孔,总之,要使大电流回路的线路电阻达到最小。图5中红线回路是大电流回路。
(5)敏感引脚。
RSN、Vref、Iref、SWVSY引脚,其引脚上的器件尽可能地靠近该引脚,数字信号线尽量离开这些引脚。
(6)PCM、MPI总线。
在多路数的接口板(16FXS、32FXS、64FXS),一个74系列的门电路(74HCT244)最多只能驱动8片,PCM总线与MPI口总线之间需要用地线隔离,如有可能DCLK和PCLK要用地线包围。
(7)带内外线测试时,需要在TDC,RDC引脚的402K电阻,分成两个200K的1206电阻,拉倒PTC前面,在布板时,请注意这两个电阻之间的距离。(见图6)
8 本文创新点
短波电话、传真必须要解决馈电、拨号音、摘挂机识别、振铃指示等功能,本文没有采用单独语音产生芯片、中继交换芯片、馈电模块、摘挂机识别电路等组成的模拟电路,而是采用单片电话语音接口芯片Le88266,利用TMS320C6205主处理芯片控制接口芯片实现系统所需的全部功能,采用此方案设计的语音接口电路可应用到多种智能电话设备中。
参考文献:
[1] 于明,范书瑞,曾祥烨.DSP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学龙.DSP微控制器基础与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 TMS320C6205 Fixed—Poin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SPRS106G OCTOBER 1999 REVISED JULY 2006.
[4] Le88266 Advanced Data Sheet Document ID#:139043 Version3 Nocember 2010.
【打电话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25
怎样打电话教学设计06-25
打电话课后教学反思07-02
打电话教学课件08-12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学反思06-21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08-12
《青蛙给星星打电话》教学反思06-16
电话教学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