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课件

2024-08-12

打电话教学课件(通用18篇)

打电话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教具准备:收集相声资料

学具准备:收集相声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相声,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今天我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打电话》。

板书:13打电话

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共有3个要求。

(1)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3)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

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1、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2、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3、看来不愧叫啰唆!你想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4、电话啰唆真是害人害己。看来,打电话抓住要点,简洁明了,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5、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可以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6、合作表演式朗读。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7、找几段经典相声,让学生来听,来看,来读,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

相关链接

相声相声是所有说唱艺术之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

相声按照演员人数多少,可分为三种:

单口相声一人演出,类似说书,与说书最大差别在于说书不一定要有哏,相声则无哏难以成立。单口相声内容通常具有故事性。如,《连升三级》。

对口相声二人演出,主述者称为逗哏,帮腔者称为捧哏。依捧、逗分量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和子母哏,一头沉以逗哏为主,捧哏为辅。子母哏则二人等量齐观,多半为争辩的形式。

群口相声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演员之间必须有绝佳的默契。

它是说唱艺术之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

它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

生:真是名副其实!

生:从时间上来说吧,就能看出他的啰唆。不到半分钟就说完的事,他准备打四个小时,并且打完电话,已经是八点半了,要看的戏都快散了。还不啰唆吗?

生:就是跟请人看戏有关的话,也是那么啰唆。直接告诉看什么戏得了,让人家猜,给人家表演,多啰唆呀!

生:我想,听电话的小王,一定烦透了他。从文中我知道,他表演唱,小王都说没听见,并且还说没吃饭呢,明显地是不想听他的电话了。

生:我想,小王不会跟他做朋友了!

生: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一定会骂他的,他太自私了,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都是有事才打电话,这多耽误事啊!

打电话教学课件 篇2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 深受人们的喜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课《打电话》是一篇相声形式的略读课文。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 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的艺术特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 既能节省时间, 又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你最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哪一类节目, 为什么?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你喜欢吗?说说你对相声都有哪些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概括归纳:相声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 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 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 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 三个人以上说的群口相声, 语言表现以“说、学、逗、唱”为主。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春节联欢晚会来导入新课,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通过对相声的了解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 既揭示了课题,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 了解特点

1.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边浏览课文。

2.自读课文, 读准读顺。思考:相声《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互动。 (1) 同桌相互间交流, (2) 指名回答。

4.教师归纳: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 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 说了两个多小时, 既误了自己的事, 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5.讨论:相声有什么艺术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 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再读课文, 领悟特点

1.细读课文, 回答问题。

(1) 相声中哪些片段最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找一找, 读一读。

(2) 讨论: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他“打电话”时所说的话。 (重点分析: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 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 我叫啰唆。)

(3) 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 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4) 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小王, 会有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 你又会怎么样?

2.归纳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 把一个啰唆者说话啰啰唆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物起名叫啰唆, 就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 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 重复烦琐。实际上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 在这里以“啰唆”命名, 既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 让啰唆者名实相符, 又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同桌练习表演《打电话》。

4.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5.各小组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 (教师和学生评价)

6.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 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7.小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还会耽误事情, 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 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在打电话的时候更是要抓住要点, 简洁明了, 这样不仅节约时间, 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要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通过表演《打电话》, 体验相声的魅力, 找出《打电话》这个相声的笑点, 引发思索, 对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交流感悟, 总结全文

1.说一说。你觉得相声的语言特点怎样? (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演一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毛遂自荐地演一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评一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谁最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4.总结全文。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相声段子, 明白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的道理, 时时提醒自己要文明地与人交流, 并在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突出要点, 简洁明了, 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5.布置作业。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看或听一听相声,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相声表演。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课《打电话》是一篇相声形式的略读课文。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既能节省时间,又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你最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哪一类节目,为什么?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你喜欢吗?说说你对相声都有哪些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概括归纳:相声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说的群口相声,语言表现以“说、学、逗、唱”为主。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春节联欢晚会来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对相声的了解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了解特点

1.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边浏览课文。

2.自读课文,读准读顺。思考:相声《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互动。(1)同桌相互间交流,(2)指名回答。

4.教师归纳: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5.讨论:相声有什么艺术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再读课文,领悟特点

1.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相声中哪些片段最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找一找,读一读。

(2)讨论: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他“打电话”时所说的话。(重点分析: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3)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4)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又会怎么样?

2.归纳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唆者说话啰啰唆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物起名叫啰唆,就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实际上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在这里以“啰唆”命名,既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让啰唆者名实相符,又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同桌练习表演《打电话》。

4.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5.各小组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和学生评价)

6.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7.小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在打电话的时候更是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通过表演《打电话》,体验相声的魅力,找出《打电话》这个相声的笑点,引发思索,对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交流感悟,总结全文

1.说一说。你觉得相声的语言特点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演一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毛遂自荐地演一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评一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谁最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4.总结全文。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明白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的道理,时时提醒自己要文明地与人交流,并在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突出要点,简洁明了,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5.布置作业。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看或听一听相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相声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相声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讽刺意味比较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能读出讽刺意味,能读出相声的“笑”的元素。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听、看、演、评,充分地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领悟相声这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特点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4

一、 要不要严格教本模式进行

课本展示的是通知 15 人最少要几分钟的情境,经过磨课和试教,我发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先进行分组打,体会不空闲,再进行同时打。如果把数据改成小一点的 7 人,那么分组打显然是出不来的,人数不够。 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分组打呢?分组打的用意又是什么呢?琢磨的一下之后,我觉得主要有二:一个是从实际出发,分组打符合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经验,组员交给组长,组长交给老师;另一个是分组打的时候课本有个问题,问学生是不是分的组越多就打的越快,其实不然,这样就让学生体会了,不是一起打的人越多就越省时间,分的组多了,空下来的组长也就多了,如果这堂课能让学生对这个进行思考,那么他所获得的肯定更多。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一过程,分组打的确能让学生体验更多么,但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有点太开放了,到最后会驾驭不了。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一步扎扎实实地走。这在我后附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

二、 最后规律是否作为重点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几分钟就是几个 2 相乘这个规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又研读了教参的解说,发现其实最后这个 2 的 n 次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没有要求在课的最后提出来。然后我又翻看了课堂作业本,还参考了历年的试卷,发现练习中出现的让学生找规律并不需要 n 次这么大,但是会在数据上,变化规律上做一定的变化,由此我断定,这节课重点中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而不是这个规律是什么。最后我把规律删掉了。

三、 应用时间比例不够

通过前辈们的听课,发现自己应用的时间还不够多,我反思了一下基本上是在找规律的时候出现反复的情况,于是我又对找规律这一块的语言进行了简化,又增加了师生现场“打电话”的情节。

四、 提问的明确性和语速控制

问题抛出去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继续反思自己课堂上的提问,务必做到指向明确。同时控制好语速,让学生都有时间消化我的问题。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5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学情分析:

??? 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众多的方案中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让学生探讨最优化的方案。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谁知道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老师也会,可是啊!老师今天遇到一个打电话的难题,请大家看屏幕。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想法。(教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

1、阅读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以小组讨论思考,把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

4、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们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各小组选代表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 了)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 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 2分钟一共通知(3)人 ??? 3分钟一共通知(7)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知道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工作效率会更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动起手来,节时间,提效率,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板书设计:

打电话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周六早上,蔡老师需要尽快通知3名学生在周六下午到学校参加比赛。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每分钟可以通知1个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对比两种方法,为什么会省1分钟)

二、探讨最优方案

1、如果这次参加比赛的学生有15个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小组讨论并完成: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最快方案,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部通知到。

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留中够的探索时间,如学生有困难,可提示:老师在第一分钟通知的队员也可以通知其他的队员。可用图示的直观形式进行分析。

预测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展示方法)

(1)一个一个地通知,一共需要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案最简单,当然需要的时间也最长。

(2)分组通知。如: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5人,通知完15人至少需要7分钟;如果平均分成5组,每组3人,则需要7分钟„„

教师用实物投影学生图示的每种方案,帮助学生计算出所需的时间。问: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呢?

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不是分的组越多所需的时间越少的结论。

(3)还有更快的方法吗?怎样保证时间最少呢?

先让学生说出方法,同学们共同补充。

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不空闲才是最快的方案。

教师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方案,按照时间的顺序,显示了每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和总共通知的队员,得出这种方案一共需要4分钟。

二、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示意图,并填好表;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 介绍倍增 成倍数增长 几何级数变化

这样的数据增长谌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应用规律

1、问题1:如果要通知63人,老师照这样打电话,只要几分钟就可以通知到所有同学?

2、如果要五2班通知47人,老师照这样打电话,只要几分钟就可以通知到所有同学?

3、对比几种通知方法,为什么无空闲通知省时间?在实际执行时还要注意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规律?

5、故事释疑

打电话教学课件 篇7

一、教学案例——《打电话》

接到学校紧急通知, 要合唱队的7人参加演出。怎样尽快地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 每分钟通知一个队员, 请帮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在探索打电话的方案时, 以小组为单位, 比赛哪个小组打电话用的时间最少。活动要求: (1) 每4人为一组, 1名组长代表老师, 组员代表队员; (2) 利用圆片、小黑板、粉笔、白纸等材料, 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学具提前分发,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1:一个一个通知, 这样一共要7分钟。

师:你怎么评价这种通知方法?

生:太慢了。

师:还可以怎样通知呢?

生2:我们小组要5分钟。 (如图)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3:只要4分钟就可以, 前三分钟都一样, 第4分钟3个队员和教师可以同时通知, 这样第4分钟就可以通知4个队员了。

师:你们小组明白了吗?

生2:噢…… (恍然大悟的表情)

师: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案, 怎么节约了1分钟? (学生“静”下来思考)

生:寻求组员帮助, 让组员同时打电话,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案吗?

生4:我们小组只要3分钟就通知完了。老师第1分钟通知1个队员;第2分钟知道通知的2个人同时通知2个队员;第3分钟知道通知的4个人同时通知4个队员。现在师生知道通知一共有8人, 即通知了7个队员。 (图略)

师:有没有比3分钟更少的呢?

生5:没有, 3分钟是最少的。 (自信的神情) 我们小组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 我们把第1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一行;第2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二行;第3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三行。 (图略)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6:我们小组是画图的。这样就能很快发现规律:前1分钟师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2=后1分钟师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

师:观察和比较4分钟和3分钟的方案, 怎么节约了1分钟? (学生“静”下来思考)

生1:老师和队员都在同时打电话。

生2:不浪费1分钟, 老师和队员没有人闲着。

……

二、案例反思

本节课提出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的数学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 发生认知冲突, 探讨出最优方案。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学生很轻松获得知识, 而且教师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真切地感受到, 数学活动课要“动静相宜”,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 将知识内化。

1.比赛“打电话”, 让学生“动”起来。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 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每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这样, 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机会中, 通过动手操作, 能够更好地发现课堂乐趣, 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

本节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谁打电话用的时间最少, 用圆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多种操作活动。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 此时是让学生在“静”中“动”起来。打电话所用的时间先在组内优化, 再在全班优化。有些小组是摆圆片的, 还有小组直接在白纸上画图的。而此时的课堂虽然安静、有序, 但是学生自己内心以及学生之间是高效运动的, 这种“动”区别于躁动。学生的手在动, 眼在动, 口在动, 脑在动, 他们调动了多种感官, 去想、去看、去画、去摆。在比较、交流中, 学生畅所欲言, 有争有辩。在愉悦的环境中, 学生经历了最省时、最优化的探究过程, 充分体会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体验了逐步优化的数学思想。

2.比较“打电话”, 让学生“静”下来。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的方法, 可以内化数学知识。而内化知识需要“静”下来。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因此, “静”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前提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 每次提问后, 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在安静中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节课在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间”的过程中作了较大的铺设, 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 学生的答案有7分钟、5分钟、4分钟和3分钟。教师及时追问, 进行了两次比较。首先是7分钟和4分钟的比较, 为什么节约了3分钟呢, 学生发现了“不仅是老师一个人通知,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通知;第二次是4分钟和3分钟的比较, 怎么又节约了1分钟呢, 学生发现了所有人都不闲着, 都在同时通知。在这关键环节, 千万不要因为“冷场”而让它匆匆走过, 学生智慧的火花多是在“静”中, 在所谓的“冷场”中闪现的, 这种“冷场”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此时的“静”不是静坐不动, 而是学生在“静”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如, 小组汇报打电话设计方案时有圆片展示、有画图展示, 学生在“静”中有序思考, 把第1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一行, 第2分钟接到通知的队员放在第二行, 这样以此类推, 层层剥笋, 队员人数一目了然, 规律一步步明晰, 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也变得比较分明了。

电话教学,孩子轻松长智慧等 篇8

妮妮3岁半了,0~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还认不全。“1字像粉笔,2字像小鸭……”妈妈又开始这样形象地教妮妮。妮妮不住地点着头:“记住了!”可当妈妈再次让妮妮连起来认这几个数字时,她又认不出来了。

支招:对于习惯了形象思维的宝宝来说,认识阿拉拍数字其实只要一部电话机就可以轻松搞定!电话机上的数字键是按顺序排列的,领着宝宝依照顺序读“0、1、2、3……”如果电话上有显示屏,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按,让数字显示在屏幕上。玩了几次之后,你开始考宝宝,让他(她)依照顺序读出电话上的数字,这种形象教学法可以让宝宝很快学会认识数字。

快乐接线生

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珊珊拿起电话:“你谁啊?”一听是陌生声音珊珊就很不耐烦。打电话的人听出珊珊是个小孩子,便让她叫妈妈来接电话。“不行!你不说出你名字我就不替你喊!”对方只好告诉珊珊她叫李灿辉。“妈妈,李灿辉让你来接电话!”珊珊放下电话朝妈妈喊。妈妈一听说是李灿辉的电话,赶紧跑过来,因为李灿辉是她的顶头上司!

支招:礼仪可是宝宝必上的一课。你可以告诉宝宝,负责接听电话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是代表你们一家人的形象。在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您找谁?”“请稍等”等文明礼貌用语。接听电话时口气要保持柔和并专心倾听,放话筒时动作要轻等。在宝宝做了几次这样的工作之后,不妨这样表扬他(她):“昨天打电话来的那位张阿姨说我们家宝宝好棒,接电话声音好听,又I董礼貌。”他(她)一定会高兴得乐此不疲。

快乐号码库

斌斌跟妈妈去逛商场,趁妈妈不注意,斌斌溜到一处玩具柜台前,痛痛快快地玩了起来。天色晚了,逛了半天街的妈妈才想起斌斌,可等她再回头找斌斌时,哪里还有斌斌的身影?

支招:一不注意宝宝与大人走失了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不少见。所以,让宝宝记住一些电话号码可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不妨和宝宝玩一个记电话号码的游戏。例如,你可以和宝宝说:“我们现在都是‘电话号码库’,专门用来存储电话号码,看谁脑子里存的电话号码多。”你将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写在纸上,把号码和名称联系在一起。比赛正式开始了,你和宝宝都努力地记起来。三分钟后,宝宝的脑子里共装进四个号码,你装进了三个号码,宝宝大获全胜!结果刚一公布,宝宝肯定会主动要求进入下一轮比赛的!

对待暴脾气宝宝的四个妙招

1 本能的反应

年龄阶段:一岁以前。孩子通常以哭来表达愤怒。

例子:孩子疲倦或做不好某件事,如玩积木总是倒塌下来,或玩兴正浓,父母亲制止,要他上床睡午觉。孩子疲倦的精神状况将减低他的耐性,这会使孩子容易生气,继而发脾气。

家长应对方式:当孩子累了或烦躁而发脾气,这时需要抱抱他、拍拍他,给予他安全感,待他稍微缓和,再向他讲理由,并给予鼓励。

2 因为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年龄阶段:二三岁。双足乱踢、地上打滚,乱扔玩具。

例子:爸爸妈妈加班迟迟没回家,孩子感觉没有安全感,继而哭闹、丢玩具等以发泄心中的委屈。

家长应对方式:孩子年龄越小,情绪越不稳定,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当孩子有不愉快时,父母可采用游戏转移法,如带孩子玩他喜欢的荡秋千'让孩子能舒缓内心的紧张。父母一定要从心理出发,从感情上来安抚他,哄劝孩子,要有耐心。

3 因为需要没满足而发脾气

年龄阶段:三四岁。提高声量,粗暴、攻击及报复性的行为。

例子:孩子无论在家或在外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机会等,就会通过大声不停的哭闹来达到目的。

家长应对方式:把孩子放在床上或地毯上,使他不至于严重伤害自己。然后安然走开(不要回头,否则孩子可能会胡闹一番)。等他平静后,把孩子抱在怀里,谈谈刚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听听孩子的心声。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他的,只是不爱他发泄愤怒的行为。

即使在外也一样,父母可佯装离开现场,将孩子短暂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意识到他的行为已经惹大人生气了。

4 因为别人不理解而发脾气

年龄阶段:五岁左右。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所以开始从父母那儿学会粗暴的语言和行为,甚至失去耐性。

例子:当孩子尽情讲述自己同学的趣事,而父母因忙于别的事情,只是随便点点头或哼哼两声来应付孩子时,孩子会感到自己受冷落,也会借故发脾气,哭闹。

家长应对方式:家长暂时放下手中忙碌事项,以专注的神情,专心聆听孩子的话语,也陪孩子聊聊。

方法对头,害羞宝宝变勇敢

千秋曼

接受宝宝的个性,让他自由发展

彤彤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在家里口齿伶俐,但是出门后却不爱说话。妈妈并不着急,耐心、平和地对待彤彤的表现,鼓励彤彤的每次努力。像去超市、商场,妈妈都会尽量带上彤彤。妈妈明白,每一次出行,彤形都有很多机会去跟人交流:帮妈妈付账,找服务员阿姨称东西,帮妈妈要餐巾纸……叔叔、阿姨们一次次地称赞,妈妈心里偷着乐,彤彤也乐此不疲,每次都满意而回:“妈妈,我完成任务了!”

温馨提示:温和、耐心的父母、老师,以及有安全感的家庭、有归属感的幼儿园和学校,都是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必要前提。

记住,行动第一。不要怕麻烦,在一点一滴中慢慢给孩子创造安全的人际交往机会,让孩子从交往实践中体验到成就感,享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

铭铭是个3岁的小男孩,很少与人打招呼,妈妈每次让铭铭跟人打招呼,他都会扭过头去。碍于面子,妈妈总会解释一下:“我们家铭铭很害羞,从不与人打招呼!”时间长了,铭铭更不愿意主动交流了。

温馨提示: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父母不要在别人面前评论自己孩子的弱点,要尽量换成积极的字眼,如:“我的宝宝正在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呢”或“他要多观察一会儿’’等等。更多积极的评价,经常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宝宝的自我满意度会逐渐提高。

要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

齐齐妈带齐齐去儿童乐园玩,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齐齐却还在妈妈怀里不肯下来,妈妈着急了,不断提建议:“齐齐,你玩玩滑梯好不好?玩玩大球好不好……”齐齐却不买账:“不,回家,回家。”

温馨提示:到一个新环境,孩子如果感到不适,不要急于让孩子加入。先抱着他,让孩子感到安全,看着其他孩子活动。如果孩子从你的怀里探出头来,那就说明他有要去探索的意思了。这时父母可以说:“这个小弟弟真有趣,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再问问孩子:“齐齐也想去试一试吗?妈妈就在这里看着你……”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9

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电话交际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诱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具准备

玩具电话机多部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指生猜)

2、(出示电话玩具),你们打过电话吗?谁能说说怎样打电话?

3、指生上台表演打电话。

过渡:电话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想念远方的朋友可以打电话,有事请人帮忙可以打电话,听,现在就有人打电话给王老师。

(预先安排两名学生与老师表演打电话情境)

情境一:叮铃铃,电话铃响

师:喂,您好!

甲:王老师,我生病了,明天不能到校上课,向你请个假。(说完马上挂掉电话)

情境二:叮铃铃,电话铃响

师:喂,您好!

乙:您好!请问是王老师家吗?

师:是的,我就是。

乙:我是张小明,我想到你家里请教一道题,好吗?

师:好的,我在家等你

乙:我一会儿就过来,王老师,再见!

师:再见!

提问:同学们看了两位同学和老师打电话的情境表演,你们觉得谁打电话比较正确?为什么?我们在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要把话说清楚。

(3)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

二、利用教材,展开训练。

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一。

(1)、指导看图。

师:谁给谁打电话,她们在说些什么?

(2)、同桌听清要求后,分配角色互练。

要求:打电话时要注意有礼貌,用上礼貌用语,把事情说清楚。

(3)、学生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4)、小结。(板书:说清楚有礼貌)

2、出示挂图,创设情境二。

(1)、指导看图。

(2)、同桌分配角色互练。

(3)、学生上台演练,师生评议。

(4)、聪明星奖励评价恰当的小朋友。

3、情境三:假如接电话的人,不是金露要找的亮亮,金露该怎么说?

(1)、学生小组内分配角色互练。

(2)、师生互动交际做示范。(师扮演亮亮的妈妈,生扮演金露。)

(3)、学生上台演练。

(4)、师生评议。(出示礼貌用语)

(5)、小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王老师打电话,好不好?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6611358(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学生自由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各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师:哪些电话不可以随便打?

学生自由发言。

《打电话》教学反思优秀 篇10

可是这篇课文的内容过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疑是不行的。我决定重新创编教材。就连预习都和以前的布置得内容不太一样。

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相声的资料。接着又安排班里学过说相声的同学事先在家里排练好课文里的这段相声。

上课开始,我想问同学们了解相声这种语言表达艺术吗?让学生把他们课前收集的资料在班级里分享。然后通过大屏幕把各种不同形式的相声片段和大家分享。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欣赏了这段由马季老师逗哏的相声。同学们各个笑的前仰后合。收看完毕,我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已经是内行了,告诉我,这段相声到底为什么好笑?”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捧哏捧得好,有的说是都跟的功劳……大家通过探讨,一致认为是相声的本子好,但也离不开演员的合理表达和表现。“所以说语言是一种艺术。他需要合理的表现方法。”接着,我又和学生探讨了相声所用的手法,他反映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接着我又神秘的说:“我请来了一位相声表演大师也来表演这段相声……”同学们正在疑惑,发现走上台来的竟是我们班的小A同学,大家不禁笑起来。我忙说:“他是学相声的,谁敢保证他以后不是大师呀!”同学们不笑了。小A开始说起来。不愧是学过的。说的果然好!同学们报以掌声。“他毕竟不是大师,看看他和大师的差距在哪里?”同学们纷纷发表了意见。这是,下课了铃声恰好响了,可同学们的热情显然并没有减退。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不如这样吧,我们回到家里找同伴都来说说这段相声,下节课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第二节课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们为此次表演还成立了观众评判,最终评出1.2.等奖。同学们都卖力的用自己对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来表演,场面热闹非凡……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笑脸都红扑扑的,显然,他们还是很兴奋。我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搜搜其他的相声,和家长探讨一下,这段相声号在哪里……

星星打电话 篇11

丁 玲

星xīnɡ星xinɡ打dǎ电diàn话huà约yuē太tài阳yánɡ来lái家jiā里li作zuò客kè。太tài阳yánɡ说shuō:“明mínɡ天tiān我wǒ要yào上shànɡ班bān呢ne!”“雨yǔ婆pó婆po呢ne?”“她tā明mínɡ天tiān休xiū息xi!”“哦ò,那nà真zhēn不bù巧qiǎo!再zài见jiàn吧bɑ!”星xīnɡ星xinɡ虽suī然rán很hěn失shī望wànɡ,但dàn他tā一yī点diǎn也yě不bù生shēnɡ气qì,因yīn为wèi他tā知zhī道dào太tài阳yánɡ可kě不bù能nénɡ随suí便biàn请qǐnɡ假jià!

苏 叶

和春天打电话 篇12

枝桠上长满绿绿的嫩芽。

鱼儿笑着和春天打电话,

水面上吹起悠悠的喇叭。

太阳笑着和春天打电话,

草地上奔跑欢乐地娃娃。

我们笑着和春天打电话,

红领巾飘在胸前大步跨。

笑着打电话, 春风讲童话,

告别了寒冷处处开鲜花。

伙伴们快快走进来,

听听, 小鸟问你可想家?

笑着打电话, 不怕霜雪大,

清新的雨花邀你玩家家,

新朋友慢慢变熟悉,

看看, 春光走来美如画。

(410004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李艳)

接、打电话礼仪教学反思 篇13

本次授课班级是14级企管、文秘班,针对的内容主要是公务交往礼仪。通过这堂课,认真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1、题材很重要

选题要贴近生活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强,能从细节着手,借案工作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如:引入:

1、我们有没有接到过打错的电话,一般怎么处理的?

2、给他人打电话接通后第一句话说什么?通过现场模拟让大家来体会礼貌的重要,达到纠正电话礼仪的不良习惯。

2、多了解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跨班上课,对学生要进行充分了解,更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其更容易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前3—5分钟进入课堂,动杳学生的情况,并以有幽默的话语导入新课内容,就不至于一上课让学生打开书本直奔主题,使课堂生硬而被动。

3、注重细节的培养

一节课,40分钟,我们应该关注全过程,关注细节,我个人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课堂上的细节没有很好的处理,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活动掌握的不够好。尤其是在讲课的中心环节,对于违纪的学生往往容易引起情绪管理,如:一声暴响的手机铃声、没完没了的交头接耳;若直接处理;可能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同时也打断老师上课的思路。面对这样的一些常见问题,不妨学会换位思考,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怎样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打电话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形式,打电话要注意讲文明、有礼貌。

2、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通话时能做到口齿清楚、内容集中、语言简洁,能使用礼貌用语。

3、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一物长得真稀奇 耳朵嘴巴在一起 两人远隔千里外 声音传递一线牵

二、听课文前半部分录音。

1、思考:录音中是谁给谁打电话?

2、讨论:你会打电话吗你从电话录音中,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

三、学习课文。

1、讨论:我们家里的兄弟姐妹有许多,你知道有哪些?

2、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打电话的经历。

四、练习打电话基本技能。

1、四人一组,分工表演。

2、说一说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3、推荐优秀者示范表演,指名表演。

五、制作电话号码卡

你知道爸爸妈妈以及亲戚的电话号码吗?怎么能记下来。

六、活动延伸

1、做一做:模拟下面的情景和同学做打电话游戏。(1)和熟悉的人打电话。(2)接到不认识人的电话。

2、议一议: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这样打电话合适吗?

打电话教学课件 篇15

据悉, 民众在家中仅需拨通电话 (16835333, 暂时仅限固话拨打) , 便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的听力基本状况;如果没有通过筛查, 可到医院就诊进一步确认。

同仁医院的专家表示, 一直以来, 人们只关注化学物质对于环境的污染, 却忽视了噪声这个污染源。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将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他指出, 生活中经常看到在公交或者地铁上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人, 如果我们可以听到他耳机中传出的声音, 这种高强度的声音足以破坏他内耳的毛细胞功能, 进而严重损害听觉器官。

另外, 很多家庭喜欢将电视机、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得过大, 久而久之, 便使自己和家人处在一个噪声性的环境中, 给听觉器官带来不小的损害。

专家表示, 长期大量接触噪声, 会出现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 甚至导致噪声性聋, 这种疾病没有良好的药物治疗方法, 只能通过验配助听器来解决。

据介绍, 2011年, 北京同仁医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马克鲁特曼教授、李国平博士合作研究电话听力筛查的中文版, 并与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合作, 开发完成汉语普通话的电话听力筛查系统。

电话听力筛查是一种通过拨打电话就可快速对听力状况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 整个测试仅需5分钟。测试过程中, 电话会在背景噪音下播放一系列由3个数字组成的测试材料, 比如3-2-1, 4-5-6等, 使用者通过按下电话键盘上相应的数字键来确认所听到的数字。

据悉, 该方法最早由荷兰科学家斯密斯教授于2004年创立, 欧洲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纷纷用同样的方法研制出了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波兰语、瑞典语, 以及希腊语等几个欧洲国家语言版本的电话听力筛查系统。

给海盗打电话 篇16

在这之前,我已经反复多次给“天狼星”号油轮上的索马里海盗打过电话。女儿一直在我旁边听着。每次,船上的海盗一听我是BBC(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立刻就把电话挂掉。然而我对自己发誓,一定要采访到他们。

“求你了,妈妈。你就让我试一试吧。”此时,雨水正打着挡风玻璃,交通堵塞,车子寸步难移,我也不知还能做什么。“好吧。”说着,我把手机拿给她。

“喂,我可以与海盗聊聊天吗?”女儿說话的语气带着十足的孩子气。

我能听到有人在回应她,随后是段很奇怪的对话。通话结束时,女儿在后面兴奋地手舞足蹈。这是一个突破,与海盗的对话终于建立起来了。

第二天,我回到伦敦BBC新闻部办公室,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同事们。

“我们现在再试一试。”我们的头儿萨德·穆萨说。他马上拨打海盗的电话,海盗居然很快就接了电话。“对不起。”海盗用索马里语大声说道,“我们老板正在睡觉。你两个小时后再打过来。”

两个小时后,一个名叫迪巴德的海盗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名海盗说,被劫持的全体船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对待。

突然,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讲英语的声音:“你好,我是‘天狼星’号的船长。”船长是波兰人,名叫马立克-尼斯基。他虽然是人质,但声音听起来很平静,这让我们非常惊讶。他说船上每个人都很好,海盗允许所有船员跟他们的家人通话。

当我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尖锐的时候,他的声音比先前紧张了些。我几乎可以看到几个海盗就站在他的身边。很快,他就说我们必须结束对话,然后很客气地感谢我对他们的关注。电话挂断了。

但是我们已经成功对索马里海盗进行了采访,并且录下了采访全程的对话。这次采访的内容立刻通过BBC的所有频道播放了出去。通过这次采访,我们成功进行了一次独家报道,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但是如果不是我女儿坚持要打电话给海盗,谁知道事情将会怎样呢?

(几个月后,索马里海盗将“天狼星”号油轮释放,船上所有人员均安然无恙。)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17

活动一开始,我进行了和孩子们的谈话:“你们都见过星星吧?如果你要和星星打电话,都想问星星一些什么事情呢?”接着孩子们的回答我进行了小结并引入到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中。这一理解歌词环节中,幼儿对歌词掌握地有些不太好,所以在后来的“唱”中出现了重复的现象,这一点有些欠缺,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多注重考虑。我想在认识歌曲的时候,如果加入图谱,更进一步细化,以便小朋友们对歌词的理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开展的。首先请小朋友们通过角色表演,由我弹钢琴,幼儿自由地为歌曲创遍各个动作,接着请个别小朋友上前来尝试创编,再请其他的小朋友把这几个好看的动作一起跟着学一学,在这一个环节,我觉得小朋友们的参与性很强,积极性很高,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动作较单一,于是我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并鼓励小朋友们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所创编的动作。目标的后半部分幼儿是通过合作游戏来实现的,幼儿也非常乐意参加表演活动。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气氛非常好,小朋友们的兴趣有浓厚,参与性强。幼儿对肢体的动作表现地也比较地突出,也由一开始的单一“变”为后来的丰富,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受了引导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戏中,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地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无论从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投入状态,还有情感方面,我觉得这部分各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一次活动结束了,带给我的不仅是和孩子一起快乐参与的幸福,在每一点每一滴的不断实践、学习、反思、积累中,我想我会收获更多!

五年级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18

一、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猜测质疑中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初始,我用“老师打电话,通知我班的40名学生今天带工具到学校栽花,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你们猜猜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分钟?”这个生活中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的事例让学生猜想,然后通过“只用6分钟”这个结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数学的情境中。“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打电话的?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打电话才能节省时间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重学习过程体验,在探究实践中落实目标。

合作探究时,在学生顺利完成“老师依次给15个学生打电话需要15分钟”这个方案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昨天老师用的是这种方法吗?”激发学生寻找最优方案,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分组通知,从老师一人通知到一部分学生帮助老师通知,最后到所有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帮老师打电话。

学习目标呈现逐步递进的过程,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然的使学生进入创设的探究情境中。教学时,我还注重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明确分组打电话,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在学生自我验证后,我强调给40人打电话才用6分钟,学生明确老师不是用这种方法打的;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怎样打电话才能更节省时间呢?当学生提出让更多的人帮老师打电话可以更省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要想更节省时间就应该让每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帮老师打电话。整节课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经历了猜想、实践、验证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了数学生活,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践应用中完成目标。

上一篇:九年级数学课改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苦难.我的大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