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2024-07-16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精选8篇)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篇1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本课程属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之一,适合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基础性、职业技能性的作用。住宅室内设计即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要求而有意识地营造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同时,住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再创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住宅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特点,了解住宅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设计方法,理解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室内设计原理完成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任务。

通过本学科学习与训练,要求学生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功用性能、经济意识、个性化理念、审美倾向以及住宅设计的民族化全面了解.能熟练的完成住宅平面、功能、装饰、艺术效果的全面掌握,以达到完成该学科研究目的。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

(1)因材施教(2)多媒体理论讲解(3)实地考察(4)命题方案设计(5)讨论

本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重点是通过设计原理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住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有关的规范及规定。并通过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训练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运用到实际设计工作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中,一是要把原理讲深讲透,使学生弄的懂,记得住。二是要结合社会上的实际设计工作及设计理念和思路;把理论穿插进去,联系在一起,做到理论和实际贯穿始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本门课程的重点:一是住宅套形空间的组合布局,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使人们在有限的 空间中提高舒适的程度。二是多层住宅的设计,因为多层住宅是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形式,从平面的布置到立面的造型都需要认真推敲才能满足从适用到美观的效果。三是中高层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需解决垂直交通与防火疏散问题以及各种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四是住宅的造型和外部空间布置,同样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用别开生面的方式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作品。鉴于这种要求,我们在讲述时就可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去照本宣科,而需结合实际的设计经验,社会实际中流行的设计方式,以及灵活的思维,妥实的联想引导学生去开发自己的思路和创新方式,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去接触实际,到设计单位和施工现场去观察体验,吸取营养。布置作业与实际工作接触,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篇2

一、课程背景介绍

住宅室内设计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内涵和特征。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 创造合乎人的需要、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和谐的美的形态。”[1]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 我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往届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 发现学生在创作时一味地停留于表面的材料和设计手法的运用, 而没有从深层的文化内涵方面入手, 去营造一个更有文化品位的室内空间。此问题追溯根源, 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培育, 致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被遗忘。因此, 在该课程实验中, 笔者注重对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 试图使学生能够从多个知识领域去思考、解决问题。本课程的教学实验, 在讲完住宅室内设计课程的基础知识且学生对传统装饰元素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进行。

二、教学实验过程

(一) 教学案例一:传统装饰元素文化内涵的分析

1. 教学时间:

2010年9月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立体地、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 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创作当中, 树立起室内设计立足于文化的理念。

3. 教学重点:

传统装饰元素的历史演变、各个时代主要的装饰主题、传统装饰元素的寓意表达。

4.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5.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网络与图书馆, 搜集相关传统装饰元素的资料。

6. 教学过程:

在内容讲述上, 我首先采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的方式, 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现大量有关传统装饰元素的图片, 其中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商周的青铜器装饰纹样、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玉器、织绣,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瓦当、帛画以及唐、宋、元、明、清的装饰艺术等。学生们被这些精美的传统艺术所深深吸引。接着, 我按照商周—东周—先秦—秦汉—东汉末年—魏晋—隋唐—两宋—元代—明代—明末清初的时间顺序, 讲解这段时期各个时代主要的装饰主题, 使学生们对传统装饰元素有一个系统整体上的了解, 并将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另外, 我又具体介绍了饕餮纹、龙纹、凤纹、瓦当纹、花卉缠枝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几何纹、器物纹、风景纹等多种常见的装饰纹样以及瓶花、石玩盆景、剪纸、琴棋书画、书画装裱等主要传统陈设装饰物, 并在展示图片的同时, 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传统装饰元素的吉祥寓意。如:石榴多子, 象征多子多福, 子孙兴旺;牡丹花历来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着美好和富贵;葫芦和葡萄, 藤蔓不断生长并不断地开花结果, 象征子孙繁衍, 生生不息;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富的象征物, 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 在灯笼上绘上五谷, 寓意五谷丰登, 丰衣足食;用玉兰、海棠、牡丹谐音“玉堂宝贵”;灵芝、水仙、菊花谐音“灵仙祝寿”, 而在灵芝上面加一寿字为“灵芝献寿”;牡丹和花瓶谐音“富贵平安”;“事事如意”是把两个柿子与如意的图案结合起来, 柿谐音“事”。这样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很有兴致。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 允许学生随时提问, 适时交流,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作业训练:

作业一:让学生选出一种比较喜欢的传统装饰元素, 然后再根据其特点、个性和文化内涵等一系列要素, 选择相应的载体 (如:灯具、包装、雕塑、T恤、家具等) 设计相应的作品,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命名, 使作品名称突出主题。该作业设计避免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弊端, 还能与以前学习过的家具设计、灯具设计和雕塑设计等课程横向融会贯通。

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创作中, 并加强学生对传统元素本质的理解。

作业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形式将自己的创作意念表达出来。如草图, 效果图等。

作业内容:语言表达——和教师交流设计思想 (语言) ;表达方案 (草图) ;作业的结果 (图片或实物进行的设计表达) ;作业总结 (文字) 。

作业二:传统元素的想象—“物”的想象。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传统元素, 对其进行创新, 置入现代气息, 并将其与“物”的功能、类别、特性以及象征意义相结合进行创作设计。 (“物”为自行选定, 可以是灯具、家具等)

作业内容:语言表达—和教师交流思想 (语言) ;表达方案 (草图) ;作业的结果 (图片或实物) ;作业总结 (文字) 。作业既可由一人独立完成, 也可由多个同学为一设计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的要求:造型现代化创新特征, 重在抓住特征, 舍去自然属性中琐碎繁杂的东西, 以写实—艺术加工—创新变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造型规律, 采取简化、夸张、规整、添饰等手法强化传统造型的现代感;表现手法多样化, 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二) 教学案例二:传统装饰元素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 教学目的:

了解传统民居室内设计的特点和人文思想;掌握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创作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作品。

2. 教学重点:

传统民居室内设计的特点、传统装饰元素运用在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常用手法。

3. 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采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的方式展现具有代表性的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案例;展现部分优秀的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案例和大量的住宅室内设计案例。着重分析赖特的流水别墅、长城脚下的公社、上海九间堂别墅等经典优秀作品, 并花费大量时间分析这些作品中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处。播放课件的过程中, 允许学生随时提问, 适时交流,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 提出问题:在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设计中如何运用传统元素? (3) 探究问题:首先, 让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 根据合作需要适当调配各小组人员。接着进行课堂讨论, 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 明确在现代住宅室内空间中如何运用传统装饰元素。在讨论过程中, 鼓励每个成员主动发言, 组长做详细的讨论记录 (每个成员的发言, 作为后期评分的参考) 。学生的兴趣非常高, 纷纷主动发言。

作业训练:

作业一:从图书资料中搜集一些中式风格的住宅室内设计作品, 并从中选出两个好的、两个差的进行实质性地对比评析。

作业二:作市场调查报告。对市区内的房地产样板间 (其它类型的空间设计) 进行考察, 并完成调查报告。

将考察内容分析研究并梳理归纳, 使学生完成由理性到感性, 再由感性回归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作业内容:调查报告要求图文并茂。每副样板间图片旁边应配有学生的具体分析, 列出设计的优点及对其中传统元素运用的评价。作业要求用POWERPOINT制作完成, 并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作业三:传统元素的想象—“住宅室内空间”的想象。训练学生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住宅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内容:语言表达——和教师交流思想 (语言) ;表达方案 (草图) ;作业的结果 (展版) ;作业总结 (文字) 。

由于前面的作业训练为此练习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工作, 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业。

三、效果评价和问题分析

(一) 效果评价

对于如何评价教学实验的效果, 大多数实践者都是采用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来说明的。本次实验也采用了此法, 具体是通过让学生撰写本次实验的总结和体会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主要是从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效果、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态度和看法等方面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具体内容不拘泥于写作提纲。学生自行撰写小结的方式, 有利于畅所欲言地阐明自己最深刻的体验, 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二) 问题分析

这次教学实验, 笔者投入了大量的工作, 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 也存在着种种不足。

首先, 实验的时间较短, 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得还不够深入, 在室内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次, 由于本人教学经验有限, 课题设计缺乏特色, 没能以系列课题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最后, 教学效果评价缺乏科学系统性, 只注重学生这个主体, 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评价因素。

参考文献

[1]袁媛、徐佳兆.中式风格.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5

[3]楼庆西.我国传统建筑装饰.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寻胜兰.浅论中国象征符号与传统造型.装饰, 2000 (01)

[5]王铁.文字空间到视觉空间设计.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情境;创设

室内设计是集艺术与技术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综合了解和运用建筑学原理、室内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建筑装饰材料学、室内装饰施工技术和照明设计等专业基础的内容。室内设计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作为环艺设计专业的一部分,目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在教学模式上很大程度在模仿学术型本科院校,不符合当前行业企业岗位对高职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未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和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室内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适应和满足市场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当前最为有效的途径。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期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市场接轨,学校要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分了解室内设计专业的市场动态与行业信息,另外就是以教师牵头结合市场实际项目进行课程的训练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可以参与创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1“情境式”教学的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情境式”教学顺应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及教学过程等进行变革从而建构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它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中纯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围绕着老师所提供的工作情境进行理解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素质发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住宅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情境式”教学的创设要点

(1)真实性。真实的室内空间环境才能使得教学过程都具备真实性,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2)针对性,虽然住宅室内设计内容较为庞杂,但始终要围绕工作过程来展开情境式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作为主导者引导学生学习;(3)可操作性。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应该成为情境中的“主人”,使其融入到情境中,亲身解决问题,强化对问题的理解。

3情境式教学在住宅室内设计课程中的主要实现方式

由于住宅室内设计课程的性质不同,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元化,住宅室内设计在设计流程和施工流程中均要求以工作场地为依据,这为纳入情境式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利用校内外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教学,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做到边看、边讲、边练的教学形式,在这中间可以综合利用项目任务、案例分析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灵活设定学习情境。“情境式”教学在住宅室内设计的教学中的实现方式:

(1)接单,初步了解客户的需要,了解材料和价格。掌握客户基本需求及爱好。可以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如果无法利用真实对象进行训练,可由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客户”角色扮演,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及提高了学生的胆量。

(2)现场勘察,工程项目实地测绘(开间、进深、层高、结构及细节部位)。通过真实的室内空间场景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室内空间尺度的度量方式及技巧。深化对工程制图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手绘方案草图构思,空间草图绘制。

(3)初步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根据前两轮工作场景的出现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提炼和重组设计等工作,并进一步借助手绘为主电脑软件为辅的方式完成第一轮方案设计。

(4)与客户洽谈、沟通确定最终方案。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向大家推介自己的设计方案,由教师和其他同学扮演“客户”向“设计师进行提问,比如整体设计风格、房间功能分区、水电路线布局、灯光设计、家具摆放、材料的选用及装修工程造价估计等问题。在此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打破师生之间我教你学的旧格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施工过程。利用校内外实训场地,使学生现场体验从施工图纸的设计绘制到实施的整个环节,在内容上熟悉施工管理的相关知识,在要求上能完成从设计图到施工图管理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在住宅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教学,紧紧围绕工作过程开展和实施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当前室内设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情境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量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思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完成设计任务的习惯,并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减少从理论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形成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有利于更快地实现从“学生到企业设计师”的角色转换。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也有弊,在运用情境式教学的同时我们可以结合其它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能真正意义上的满足专业课程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实践应用技能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卫财.关于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08(23).

[2]任健.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學报,2011(1).

[3]杨清平,周传敏.“情境式”教学在高职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5).

[4]张志刚.浅谈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0(3).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篇4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

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5MPa。、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代号 名称 厚 度 m 含 水 量 w % 天 然 重 度 r KN/ 孔 隙 比 e MPa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直剪 试验(快剪)压缩 模量(kPa)承载力标准值(kPa)内摩擦角° ψ° 粘聚力 C(kPa)1-2 杂填土 2.0 18.8 2-1 粉质粘土 9.0 38.2 18.9 1.02 0.34 19.8 1.0 21 12 4.6 120 2-2 粉质粘土 4.0 26.7 19.6 0.75 0.6 15 0.60 20 16 7.0 220 3 粉沙夹粉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1.0 12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S曲线见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M = 400kNm、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10.0m,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15MPa、=16.5MPa 4φ16 =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15MPa、=16.5MPa =1.5MPa(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0.60,入土深度为12.0m 2°、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取18kPa 粉质粘土层2:

,取28kPa 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

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4)、确桩数和桩的布置:

1°、初步假定承台的尺寸为 上部结构传来垂直荷载:

承台和土自重:

取 根 桩距 :

取 2°、承台平面尺寸及柱排列如下图:

(四):单桩受力验算:

1、单桩所受平均力:

2、单桩所受最大及最小力:

3、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即 与合力 与的夹角小于 单桩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的验算。

(五):群桩承载力验算:

1、根据实体基础法进行验算:

1)、实体基础底面尺寸计算:

桩所穿过的土层的摩擦角:

,取,边桩外围之间的尺寸为:

实体基础底面宽:

实体基础底面长:

2)、桩尖土承载力设计值:

1° 实体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土的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有效重度)2° 实体基础底面粉质粘土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根据书上表2-5 取,3°取,基础自重为:

4°实体基础底面压力计算:

当仅有轴力作用时:

考虑轴力和弯矩时计算:

由以上验算,单桩及整体承载力满足要求。

(六)、承台设计:

承台尺寸由图1所示,无垫层,钢筋保护层厚取100mm。

1、单桩净反力的计算:

单桩净反力,即不考虑承台及覆土重量时桩所受的力 1)、单桩净反力的最大值:

2)、平均单桩净反力:

2、承台冲切验算:

1)、柱边冲切:

冲切力: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的计算:

冲夸比与系数的计算:

3、角桩向上冲切:

4、承台抗剪验算: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Ⅰ-Ⅰ截面处承台抗剪验算:

边上一排桩净反力最大值,按3根桩进行计算。

剪力 承台抗剪时的截面尺寸近似的定为:平均宽度 , Ⅱ-Ⅱ截面处承台抗剪验算:

边排桩单桩净反力平均值,按4根桩计算。

剪切力 承台抗剪时的截面尺寸:平均宽度,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为:

5、承台弯矩计算及配筋计算:

1)、承台弯矩计算:

多桩承台的弯矩可在长,宽两个方向分别按单向受弯计算:

Ⅰ-Ⅰ截面,按3根桩计算:

Ⅱ-Ⅱ截面,按4根桩计算:

2)、承台配筋计算:取。

长向配筋:

选配 短向配筋:

选配 承台配筋图:

(七)、桩的强度验算 桩的截面尺寸为,桩长为,配筋为,为通长配筋,钢筋保护层厚度选。

因桩的长度不大,桩吊运及吊立时的吊点位置宜采用同一位置,如下图所示,控制 弯矩为吊立时的情况: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篇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我们最初的想法是使用红外对管来作为报警系统的识别硬件,但后来发现,那样虽然成本较低,但是电路连接十分复杂,并且灵敏度不高,因此我们最后决定使用光电开关。

(2)光电开关在正常状态下的信号线是9V电压,而且电流较大,为不损坏单片机我们设计了分压电路,采用了2千欧和3.3千欧的电阻,同时限制了电流的大小,以保障单片机的安全和整个系统的稳定。

(3)实验中JTAG与PC连接不上,以为是JTAG损坏,后来发现原来是我们所需的USB口转串口的线需要驱动程序。在我们安装了驱动之后,JTAG与电脑顺利连接,可以烧录程序。

(4)端口分步定义时系统总不稳定,采用ICCAVR自动定义时就好了许多,大概分步定义有时序问题。

(5)我们所发的多功能实验板上没有红色led,本想外加红色发光二极管,却发现光电开关自带红色信号灯,且完全满足。

(6)在实验中我们发现for循环不利于程序的稳定运行,于是我们就把报警程序尽可能的分步写出而不再使用for循环。

团队管理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期的课程设计,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协作,真正的了解到团队合作的有利之处,真正感受到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联合在一起时的强大的力量。我们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1)要有奉献精神,不要怕自己多做了,不要怕自己承担的任务有多重,而其他成员做的很少。多去做一点又不会吃多少亏,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当其他成员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时,团队还可以有效的运行。团队成员之间应团结互助,不计功过得失;(2)分工上不能马虎,要具体到个人,每个人负责哪部分任务,什么时候完成,都要有明确的说明。这一点我们庆幸自己做的很好,从一开始我们就通过集体商量确定各个成员的分工,接下来每位成员都只用按照自己的任务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效率非常的高。分配各成员工作时,应各尽其能,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3)具体工作时,各成员应频繁交流,避免各自为政,最后导致软硬件不兼容,或是论文作者无从下手;

(4)当工作出现问题是,各成员应仔细商讨,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决不应推卸责任,更不能相互埋怨;(5)每个团队都应有一个核心,负责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工作,调节各成员之间关系,使团队和谐发展,使各成员为尽早完成任务而努力;此核心成员还应该兼通软硬件设计,从而沟通软件编程人员和硬件设计人员,在出现问题时能从全局考虑尽快解决。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由衷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学来的知识不只是用来完成试卷的。

其次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一向惯于“独立思考”的我们学会了积极的同团队成员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和同学多交流多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学会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往的学习都是老师讲学生记,不懂得地方就靠解答大量习题帮助记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最后的考试。课程设计使我们发现考试真的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整个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不再是用学到的知识解题,而是在实际运用时遇到什么学什么,重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总之,这学期的单片机程序设计,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成员分工情况: 隋淞印:总体设计及硬件焊接,程序烧录,论文、总结及PPT编写。

唐国梁:软件设计及后期调试。孙家齐:硬件调试及Protel原理图。

以上是各成员分工情况,实际工作中大家通力合作互相补充,共同为完成课程设计而努力,任何一个成员的贡献都是我们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团队各成员的贡献系数为:

隋淞印0.4

唐国梁0.3

孙家齐0.3 课程改革的建议:

(1)这门课能很好的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很好的课程改革方式,我们支持继续开展下去。

(2)有一点让我们感到不方便的是,教材的发放工作有点乱,大家没有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我们也相信以后学弟学妹们在学习这门课时会有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3)实验室设备应该再齐全一些,那样会更方便同学们的使用。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篇6

网络规划的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感受良多,获益匪浅。

这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一起完成了课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阅读课程设计相关文档)、小组讨论分工、完成系统开发的各个文档、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小组汇报PPT、个人日记,个人小结的任务。在课程设计的第一天我们便对这次任务进行了规划和分工。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们组的成员一起努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网站的开发设计,并最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及个人总结。我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课程设计总结和制作PPT,并上台汇报。面对这样的任务,我开始真的很担心,不是害怕要写那么多资料,而是怕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的人,我怕讲不出话来。有过两次上台经验的彭同学就耐心的给我传授一下他的心得。而且这是我们必经的过程,以后走入社会肯定会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在公共场合讲话,现在如果不去讲的话,那以后我们怎么办呢?还是硬着头皮上吧,没有别的选择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感动,经历了一起奋斗的酸甜苦辣。也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课程设计中文档的撰写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就是方案的设计我真的很担心,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就不是很多,而且对于这么多数据我就更抓狂了。这时候小组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发挥了集体的效用。

在这个过程,我受到了好多帮助,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热热的咖啡,让人有无比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其实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的最大的感受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人格的磨练和交际的能力。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篇7

相较于2003年的旧版,新版《规范》重点对最小套型面积标准、住宅单体设计内容等进行了重大修改或增删。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历经了4年的修编过程,新版《规范》不仅实现了标准的更新,其背后更是一场基于我国住宅建设走势的观念变革,将对中小套型住宅及保障房的设计与开发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新《规范》将给未来的建筑设计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对开发商在产品设计将带来哪些影响?新《规范》实行后,购房者在买房过程中又当注意哪些问题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

《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冠谦表示,重视民生与住房保障问题,是贯穿着整部《规范》的主要精神。

紧跟政策

“《规范》的修编工作自2008年6月立项至2011年7月正式批准,期间进行了大量论证和调研工作。”赵冠谦表示,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政策对本次修编工作影响颇大。首先是2005年出台“国八条”;2006年出台“国六条”,要求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还有2007年24号文确定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对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按2003版《规范》要求,最小套型使用面积为34平方米,各地在保障房建设和设计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标准上的冲突。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将使保障房的面积占到每年住宅开工面积的一半,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在向以公租房为主的供应结构转变,新的标准必须有所反映。“一方面,随着住宅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单纯按面积大小划分套型已经没有价值,套型设计只要符合生活规律、符合规范标准就可以了;另一方面,部件的集成化、电气设备的小型化、整体厨房的普及等因素也使套型总面积下调成为可能。”赵冠谦说。

以人为本

随着住宅建设量的增加、居住水平和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对室内环境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需要更多考虑相关的因素。因此,新版《规范》特别注重保证安全卫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赵冠谦介绍说,由于我国国情,南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住宅设计必须注意满足节能要求,并合理利用能源,各地住宅建设应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积极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系统与设备。因此,在新版《规范》的“建筑设备”一章,具体条文由37条增长为56条,包括24条强制标准,其中一部分就体现在节能减排上,如采暖需实现分户计量。《规范》还大量增加细节要求,像信报箱、公用排气道、安全疏散出口、窗台栏杆和台阶等内容的强化和标准化设计,都是为了加强对人身安全的考虑和对灾害的一些应对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注重公平

新版《规范》十分注重坚持公平原则。其中,特别对“技术经济指标”一章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旧版《规范》的七项指标简化为五项。其中,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三项指标停止使用,另外增加一项指标为“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即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便于规划设计工作中经济指标的计算和数值的统一。相对应地,旧版《规范》中的“套型建筑面积”也被修改为“套型总建筑面积”。

由于以标准层为计算的因素,对首层和顶层等在计算套型建筑面积会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原规范中与标准层面积相关的各种计算和指标不再使用。新版《规范》将包括大堂、机房、设备用房等公摊面积都摊到每户,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平。

(二)

那么,新版《条例》究竟有哪些突出的变化?

强制性大大增加

新版《规范》的强制性程度较之旧版大大增强了。其中加入了基本规定、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等内容,强制性条文增加至65条。过去有些条文使用的是“宜”等建议性含义的字眼,而新版中更多使用“应”等强制性执行的词语,这表示必须按照新版《规范》要求做,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而出现问题,设计人员需承担责任。

明确适用范围

新版《规范》从总则开始就进行了修改。首先,旧版《规范》总则中的“适用范围”是“城市住宅设计”,而新版《规范》则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设计,即从“城市”扩大到了“城镇”。根据新版《规范》的解释,住宅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新版《规范》还对旧版《规范》中的多数术语进行了修正,回避了“公寓”、“塔式高层住宅”、“通廊式高层住宅”等定义不准确的词,同时对“凸窗”、“架空层”、“联系廊”等专业术语的定义附加了条文说明。

根据相关解释,公寓一般指为特定人群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建筑,通常以栋为单位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寓经常以其居住者的性质冠名,如学生公寓、运动员公寓、专家公寓、外交人员公寓、青年公寓、老年公寓等。公寓中的居住者的人员结构相对住宅中的家庭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周期中较少发生变化。住宅的设施配套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配套的,而公寓一般以栋为单位甚至可以以楼群为单位配套。公寓不必每套都设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空间,而且可以采用共用空调、热水供应等计量系统。因此,按照新版《规范》的定义,别墅依然属于住宅,但公寓将不再是住宅。

取消层数划分方式

按照旧版《规范》的划分方式,住宅都是按层数进行划分,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但是,新版《规范》完全取消了这样按层数进行划分的方式。新版《规范》条文中不再出现“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等用语,统一用“几层至几层”来表述。也就是说,今后,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的概念将停止使用,所有用于居住的建筑,不论层数多少,统称住宅。业内人士指出,控制层高对解释住宅的层数与电梯的设置问题具有重要影响,新版《规范》特别对“住宅的层数与电梯的设置”问题进行论证,要求必须继续严格执行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设电梯的规定。其中,对7~11层设电梯的住宅,仍然采取较宽松的限制条件。强调按住宅层数确定电梯配置数量不仅为了防火,主要考虑到其中一台进行维修时,居民可通过另一部电梯通行。

积极推行工业化生产

除了取消旧有的按层数划分住宅物业类型标准之外,新版《规范》新增了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即关于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建造过程中的使用。关于这一点,旧版《规范》只有两条说明,一是要求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现代化;二是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而新版《规范》除了强调标准化、模数化、多样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词汇外,还要求“积极推广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与此同时,还新增了三条重要内容:一是住宅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二是住宅设计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疏散要求;三是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专家认为,我国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工业化与产业化是住宅发展的趋势,只有推行建筑主体、建筑设备与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

适当减小最低使用面积

旧版《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的个数分为一类至四类,即通常所说的套一、套二、套三等。新版《规范》积极配合建设“中小套型住宅”和保障性住房的国策,取消了套型分类条文和套型分类面积规定,将“套型面积”、“低限面积”等具体设计指标进行论证并向下调整,将旧版《规范》规定各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适当减小,原规定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4㎡的套型改为30㎡。另一方面,新版《规范》明确了基本功能空间不等于房间,没有要求独立封闭,有时不同的功能空间会部分地重合或相互“借用”。当起居功能空间和卧室功能空间合用时,称为兼起居的卧室。所以,新版《规范》规定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使用面积最小值为22㎡。不过,由于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在使用周期、分配政策、建设程序方面与普通住宅有一定差别,因此,新版《规范》回避了相关术语,明确了技术规范长期有效与建设标准的阶段性目标的差别。

杜绝偷减面积

以往,有些开发商为了所谓的“销售面积”,把阳台进行全封闭,按全面积售出,损害置业者的利益。还有不少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了促进销售,纷纷采用在住宅套型平面中挖出一个或者两个居住空间不砌外墙、不安外窗,美其名曰“入户花园”,以此作为促销手段,然后将“入户花园”按照阳台的面积计算,宣称买住房送一半花园面积,购房者只要加个外窗就等于送数个居住空间。据统计,这样至少隐瞒了20%~30%的建筑面积。

对此,新版《规范》规定,“套型总建筑面积”包含“套型阳台面积”,同时首次统一和明确了阳台面积的计算方法,即无论阳台为凹阳台、凸阳台、封闭阳台和不封闭阳台均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一半计算。

不仅如此,由于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也将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靠“送阁楼”来“偷面积”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改变可以将利用坡屋顶所获得的使用面积惠及全楼各套型,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同时,可以准确计算出参与公共面积分摊后的套型总建筑面积,客观上也可以避免和约束开发商的一些自我炒作和销售陷阱。

强调采光通风

对于日常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版《规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趋于更强的适用性和人性化,明确提出了电梯不应紧邻卧室、每套住宅应配信报箱等强制性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卧室、起居室、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置条件。除了采光、通风、日照,还提出了保暖、隔音、遮阳、防水防潮、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设计指标。

增加安全措施

新版《规范》还明确了许多安全防范方面的规定。其中,相比旧版《规范》,对住宅楼盘设计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动是:新版《规范》要求总层数在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且其中一台要可以容纳担架;同时明确,如果一栋12层以上的住宅楼由2个及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12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但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5层。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开发商来说,在设计上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是一件麻烦事,但对购房者则是好事,今后再购新房就可以有所关注了。

新《规范》还提出“套内安装在1.80米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取安全性插座”,“阳台栏杆设计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米”,“住宅的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不应低于1.05米;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1.01米”,进一步完善保护儿童的规定。另外,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明确规定,7层及7层以上的住宅,应对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对门宽、坡度也进行了严格参数设定,如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15m;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等。

(三)

新版《规范》从具体实践出发,在旧版《规范》基础上对诸多方面进行了完善,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不小。而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这些改变也有着很大关系。

购房负担有所减轻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这首歌唱出了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心声。在新版《规范》中,小户型再次瘦身,这将让更多年轻人实现在城市中拥有一套房的梦想。

户型面积小,意味着总价低,月供低,让购房者能够在较轻的负担下,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比如,按照套内8000元/㎡的价格、首付三成按揭20年来计算,30㎡的房子总房价为240000元,首付需72000元,商业贷款月供约为1258元,公积金贷款月供约为1063元;22㎡的房子总房价为176000元,首付只需52800元,商业贷款月供约922元,公积金贷款月供约779元。业内专家认为,户型面积的调小,让更多人实现拥有住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小户型面积瘦身,将是节约化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中国香港都有大量面积极小的户型。对年轻购房者来说,小户型瘦身对他们购房有一定的帮助,一是门槛降低了,二是以后小户型的选择将会更多。

纬联地产市场策略资源部高级分析师周飞认为,一方面,购房人群正在年轻化,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但不一定需要大面积,这促使户型向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购房成本不断提高,迫使购房者接受小面积户型。“随着科技含量的增高,小户型通过收纳系统等等营造出更多空间,实现能够与较大面积户型相同的功能。”

此外,新版《规范》实施后,阳台均按一半面积计算,无疑也给购房者减少了一定的成本。

条款还需落实到位

新版《规范》中,很多保护业主的强制性条款如何落实到位?这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首先,在各地建设主管单位下属的设计管理部门职能范围内,已经普遍实行了施工图设计审查程序,对开发商提交的施工图纸审查,如果违反了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审查机构将责成设计单位修改。在施工过程中,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下属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进行监督,发现不落实强制性条款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可以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总结 篇8

【关键词】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节能;绿色化

住宅建筑设计中强调了生态、自然、绿色等多项因素,还能降低住宅建筑中的能源消耗,体现出了节能的优势。目前,住宅建筑设计中提高对生态住宅设计的重视度,遵循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加强生态化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力度,落实生态设计的应用,满足现代建筑对绿色生态的需求,促使住宅建筑朝向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住宅的设计要求

生态住宅建筑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要求,用于规范生态设计的应用,促使生态设计与住宅建筑保持同步的发展。

审美要求

生态住宅应该具备审美的要求,在整体上达到美观的效果,由此提高生态住宅设计的价值。审美要求是生态住宅设计中最为基本的要求,主要是确保生态住宅具有可欣赏的条件,形成独特的美学性质,满足人性化的心理需求,落实自然、绿化的生态原则。

循环使用

生态住宅设计中融合了大量的学科思想,目的是在生态住宅设计的要求下体现出可循环使用的思想,也是对生态住宅设计的一项要求[1]。生态住宅设计中的循环使用要求,有利于提高生态住宅的环保与节约能力,规避生态住宅中潜在的环保问题。

实用要求

生态住宅设计最直接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既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要强调实用性,所以生态住宅设计中提出了实用性要求,保障生态住宅的质量水平,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可靠的生活环境,体现实用要求的实践性。

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住宅的设计方式

住宅建筑应该遵循生态化的设计理念,推行生态住宅设计,结合现代住宅建筑生态化的发展,分析生态住宅的设计方式。

生态化的布局设计

住宅建筑布局设计中应该采取生态化的方法,提高住宅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分析布局设计中的生态策略,如:(1)规划生态住宅的光照条件,确保住宅建筑能够最大面积的获取自然光,我国地理面积比较大,所以不同城市的住宅建筑,在生态布局上有明显的差异,生态布局设计中的目的是科学的利用自然光;(2)风向与风速的控制,住宅设计中顺应风向,能够保障室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避免寒冷风速对住宅的影响;(3)住宅生态布局设计中,需要避开相邻建筑的影响,消除潜在的反射或辐射影响,促使生态住宅能够达到绿色化的设计标准。

节地设计

节地设计是生态住宅设计中的一项途径,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用地。节地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住宅建筑的间距,促使住宅建筑负荷生态化的设计原则,进而确保生态住宅的合理性[2]。例如:住宅小区在生态设计中应该充分落实节地设计,通过节地设计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减少住宅小区中的用地消耗,一般住宅小区在实行节地设计时,先设计建筑的间距,促使其符合建筑的群体需求,再适当改善住宅的形体,保障住宅建筑达到生态的标准,最主要的是确保住宅建筑符合工程系数的要求。

建筑朝向的生态规划

建筑朝向是生态设计策略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项因素,因为建筑朝向对住宅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设计问题,所以在建筑朝向方面实行生态规划。例举建筑朝向生态规划中的策略控制,如:(1)住宅建筑可以在冬季环境中,全面的利用太阳光,通过太阳直射的方式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小传统能源供热的规模,实现安全、健康的供热;(2)夏季时期,建筑朝向经生态规划后,可以降低光照直射的影响,辅助住宅建筑降低室内温度,还能表现出节能的特点;(3)根据季节的要求,设计生态化的建筑朝向,既要满足通风要求,又要解决冷风直吹的问题;(4)建筑朝向生态规划时,要考虑地形的影响,避免用地消耗过度;(5)建筑朝向中还要符合住宅布局的需求,不能出现矛盾设计的情况。

绿化配置

绿化配置是生态住宅设计的关键部分,提高住宅设计生态化的表现能力。以某住宅建筑工程为例,分析生态设计理念下的绿化配置[3]。该住宅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的要求,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引入绿化配置,促使建筑工程达到绿化与生态建设的标准。首先该住宅生态建设中采用了景观设计的方式,住宅的西侧方向,栽种了具有绿化效果的乔木,其可在光照较强的时候降低住宅屋面受热,同时在住宅的通风位置也种植乔木,增强住宅室外的绿色感,还能提高自然通风的能力;然后是生态住宅的绿地设计,实施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生态住宅的绿化面积,该住宅绿色设计中,通过纵横铺装分割绿地,每块绿地保持50m?的面积;最后是该住宅生态系统的建设,一方面加强自然绿化设计的力度,另一方面防止绿色配置中的人为破坏,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落实生态策略中的绿化配置。

生态住宅系数控制

住宅建筑中的生态系统,关系到生态住宅的生态水平,特别是体型系数,其可影响生态住宅的散热,进而干扰了住宅生态设计的[4]。生态住宅系统控制中,深化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内容对生态住宅的系数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生态建筑能够降低运行中的资源消耗,体现生态设计的优势,例如:生态住宅为了保障建筑平面的合理性,需要研究生态设计中的节能因素,根据平面设计与节能的联系,选择与生态住宅相关的建筑平面,以生态住宅平面、节能为例,分析生态住宅实践研究的系统,如下表1。

表1 生态住宅平面形状与节能的联系

平面形状正方形长方形长条形L型回字型门字型

A/V0.160.170.180.1950.210.25

热耗%100106114124136163

(A/V是指生态住宅的体型系数)

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住宅设计中的技术应用

针对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提出几项应用技术,用于提升生态住宅的设计水平。

能源的规划与利用

能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落实了国家在生态住宅设计中的能源政策,规范了生态住宅的设计方向,采用能源规划技术,强制安排生态住宅设计中的能源影响,避免生态住宅设计中过度浪费能源,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应用。

生态住宅的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是生态住宅中的重点,遵循生态、绿色化的原则,落实节能技术的应用,改善生态住宅的设计方式,满足住宅建筑设计对生态化的需求,科学规划出生态住宅中的节能要点,體现生态住宅节能技术实践应用的效益和优势。

推进可再生技术应用

可再生技术在生态住宅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其可辅助生态住宅实现可循环的要求,同时促进新能源的应用,降低生态住宅中传统能源的使用压力,利用可再生技术,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由此提升了生态住宅的设计水平。

结束语:

住宅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体,在建筑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生态住宅成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点,既可以降低生态住宅中的能源消耗,又可以落实生态化、绿色化的设计方式,促使生态住宅中能够达到高效益的运行状态,确保生态住宅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同时落实生态住宅技术的应用,推进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恬.夏热冬暖地区生态住宅技术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 朱奎.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 桓小红.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J].职业,2009,09:104-105.

上一篇:申请活动场地须知下一篇:策划员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