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2024-09-11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共10篇)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1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

《铅笔有多长》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而这两个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孩子充分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只有建立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因此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动手操作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联系生活

在学生已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之后,学习并不是就此戛然而止,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所举的例子还非常的多,非常的贴切。如1毫米的物体:自动铅笔芯的宽度、护导牌的厚度(刚好我佩带着护导牌)、包数学书的书皮厚度、五毛钱的硬币厚度……1分米的物体:积木的长度、大正方体的长度、黑板擦的提手长度、开关板的宽,学具盒的长度……。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不仅加深学生对“1分米”“1毫米”的印象,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还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他们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到探索的魅力和发现之余的喜悦。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了解得不够,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预测不准,造成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直尺、填写表格,这一教学环节让费了很多有限课时资源。这是,教师今后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的。这堂课,在引导学用所学知识(毫米)表示测量结果时,有一个学生用“14.8厘米”表示。这时,教师引导得不够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败笔。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感受分米和毫米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教学中将分米和毫米分为两部分学习,其中将每个版块细小的知识点整合成大的活动,使整节课的环节设计简洁明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具有亲和力的教学风格,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4个活动设计的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参与到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学习中,课堂中对“吸管”的运用恰到好处,发展了学生估测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改进:

1、“分米”这个概念揭示的太突兀,与前面环节联系的不够紧密,如何使“分米”揭示的更加自然,还有待进一步的设计和思考。

2、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或几分米,孩子运用1分米长的吸管发现了文具袋的长度大约是2分米,这时候可用文具袋作为估计的标准,让孩子估一估课桌的高度,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参照物作为估计标准的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最后再进行追问,如果没有吸管、文具袋、课桌这些估计的参照物,我们还可以找到哪些估计的标准呢?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尺子”——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为什么还要学习分米和毫米呢?怎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更好了,也可以在教学中将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对比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测量不同物体时,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在体验中让学生更加明确不同长度单位的不同使用功能。

虽然是首次尝试该课型,但其中的收获颇多,对课堂的整合能力和把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4

在学《铅笔有多长》的过程中,其中在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四只小熊都在量这只铅笔的长度,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后,第1个图中,学生很容易就判断没有对准0刻度。第2个图是正确的。到第三个图中和第4个图放一块观察,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有认为都不正确。第3个是没有对准0刻度,第四个没有对准0额度,但结果正确。学生还是根据刚刚讲的对准0刻度观察,没有别的办法了。看着学生都想不出来办法,我思考后,重新回到看这把直尺,让学生重新观察和回忆

问:从1-1,1-2,2-3......每一大格有什么特点?

我接着让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习是有小猫跳格,小青蛙跳格,他们跳格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很快告诉我跳的格一样长

接着我追问:他们跳格的图像不像我们今天学习的直尺。

学生联想后大声告诉我很像。重新再看这把直尺,1-1,1-2,2-3......每一大格有什么特点?

生:每一大格都是一样长的。

师:1-2表示几厘米?2-3,3-4,4-5呢?

生:1-2是1厘米,2-3也是1厘米......师:现在知道了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那么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接下来,重新回到小熊量铅笔的题中,用查格的方法试试,从1开始量就从1开始查格。学生很快告诉了我是5格,就是5厘米。

在新授这部分知识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普遍性的会有一种思维方法,但是遇到灵活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其实教师在这个时候也不能把方法直接告诉,数学知识都是有纵向联系的,后面的新知,在前面的学习中都是有渗透的,数学学习就是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教会学生融汇贯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很重要。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5

上完《铅笔有多长》后,我的心里沉沉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蛮不是滋味,这两天来课堂中的一些片断总是在脑海中重复播放着,想着如果能重来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

1、抓住课堂闪光点,转换自身角色。

其实我们每堂课中总是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如果能抓住那么几个”闪光点“,即使一个也好,也许一堂课下来,教师可以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很轻松、愉快,又能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我这堂课中,我记得在我让学生观察尺子,说说发现什么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同学说:“每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当时我如果能抓住这个“闪光点”,让这位女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介绍,即给了她一次机会,把她已经掌握的知识教给其他小朋友,又给了自己一次“轻松”的机会。

2、给予动手的机会,亲身验证

学生的脑中藏着多少问题我们数不清,他们总是很好奇,如果没有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总是很坚持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没办法建立起这个概念,往往很怀疑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像认识毫米,实际生活中其实我们很少用到它,因此学生对它可以说是很陌生的,虽然说整堂课中我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尺子找出1毫米及数一数每1厘米间有几个小格,从而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不过我的脑海中总记得这样一幕,如果我当时能给予学生一次动手的机会,可能效果会不一样:我记得在刚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数学书及艺术书有1厘米厚吗?很多学生说有,有的学生不敢肯定,当时我解释得很费力,到最后学生虽然好像是接受了数学书及艺术书是没有1厘米厚的,可是更多是一种怀疑,如果当时我能让学生拿起尺子实际测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发现数学书没有1厘米厚,那么如何表示就成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认识新的长度单位也就变成了他们迫切需要的,这样一开始他们的注意就被被深深吸引。

是啊,机会能重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是不可重来的,我不应在沉浸在这堂课不完美的过程中,而应努力调整自己,让自身的素质再次提高,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不让自己有“如果能重来一次”的机会。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6

长度单位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学生认识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学生接触的比较多,学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或听到。特别是厘米的认识,学生用的尺子就是厘米为单位的尺子,所以这两个单位安排学生先学习,确实相对于其它长度单位,这两个单位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

《铅笔有多长》主要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毫米的认识是难点,因为毫米单位太小,学生平时接触也不多,教学这部分内容,要靠实际测量和估算来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估算和测量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本子的厚度,书的厚度……从估算和测量中感受毫米单位的大小。

分米的认识,让学生找生活中用分米做单位的物品,不局限1分米。课堂上学生说了有的同学直尺20厘米是2分米,30厘米就是3分米,还有的是50厘米就是5分米,老师的尺子1米刚好10分米。1米等于10分米的进率就在学生观察和探索中发现了。

这课教学学生说重要,用手比画更重要,学生每说一个长度,都要配合一个动作把长度比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对各种长度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形象思维远比口头表述记忆深刻。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7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我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能找出身边的1分米吗?”通过身边的物品来感知1分米的长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这节课的知识点看似简单,学起来却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担心学生没搞懂,正因为担心学生没搞懂,在前面的探究环节我进行了反复的感知体验,以至于精心准备的一些环节来不及让学生品味,如“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个小遗憾。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8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创造的使用教材,本课教材通过两次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准备大量长一分米的铅笔太费时,而且学生在测量的时候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孩子通过在纸条剪出一分米和两分米和测量磁卡的宽两个活动自然的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进行认知

教学前许多孩子对分米和毫米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生的知识,即尊重肯定了学生的认知,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其热情高涨的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较之教师的直间灌输教学效果要好,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三、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念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中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1dm和1mm有多长。

四、教学环节紧凑,知识出现自然流畅

通过思考“书桌高约7()”,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导入长度单位分米。在老是和学生猜磁卡的宽是多长的争论中,学生通过测量验证从而引出毫米的概念。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

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让学生猜猜衣架和筷子的长度,使学生感觉到非常亲切自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六、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利用同桌估测比赛,小组比赛找一找,说一说活动以及小组之间的互评互助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9

在 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让他们说一说米和厘米分别用什么英文字母表示,并用手势表示1米和1 厘米的长度,再说一说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创设了估计、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及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我课前已经准备了4根 长约10厘米的铅笔,让他们在小组内先估计铅笔的长度,再进行实际测量,小组汇报,这也是本节课的第一个合作点。当学生说出测量的结果是10厘米时,我就 直接告诉他们,10厘米就是1分米,让他们看一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用铅笔画一画1分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 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分米”这个概念。最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1米=100厘米,推出1米=10分米。

这一课的第 二个合作点是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我也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估计,再进行测量橡皮有多长。当学生测量出橡皮有6厘米多一点时,我说:“多一点,你们 能不能用一个具体数字来表示呢?”“能!”学生们抢着回答,此时,我乘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当学生说是10小格时,我给学生介绍每个小格 就是1毫米,从而可以得出1厘米=10毫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了毫米,掌握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我在教学“铅笔有多长”一课,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展示知识,关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教师没有枯燥地讲授1毫米有多长,而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2.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另外,我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教师安排“动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由此激起学生探寻米、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新授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与笑笑的争执,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游戏情境,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3.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课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画线段,而教师将其改为剪彩带,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4.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5、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6、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1

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快乐的学习。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究你,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

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 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2

《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不容易建立直观概念。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我深深认识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2—43页。这节课的教学,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从生活出发,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本节课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不足之处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应该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4

昨天我执教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课下后有如下一些思考。

《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了教学过程,使其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还要抓住学生心理、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进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的观念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2、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认识毫米,能与教材所提供课题结合的更巧妙和紧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帮助。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我也坚信我将继续为我的学生们奉献我的活力和智慧。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5

《铅笔有多长》这节课是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量》的带头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知识板块。整节课的设计,我针对学生平时生活中扔铅笔这一现象,从情境创设入手,引起学生思考、争论,使他们自身主动地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他们通过估、量、找的方法开展数学活动,注重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反思及运用。一节课上下来,我颇有感触:

在估、量、找三步骤教学时层次清晰,而且结合教材内容把估计贯穿教学始终,从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了他们的估测能力;通过实际测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经过量不断调整学生原来的估计,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分米、1毫米长的物体,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米或厘米做单位测量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已经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安排学习毫米再学习分米,在引入分米时改变教材从估一估10厘米长的铅笔入手做法,创设了让学生用厘米为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必须有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分米。这样,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来源生活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本节课,不管是通过估测、测量产生出新的长度单位,还是在生活中、身边寻找1分米和1毫米长的东西,至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在学习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直尺,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让他们自己发现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本节课,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了解得不够,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预测不准,造成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直尺、填写表格,这一教学环节让费了很多有限课时资源。这是,教师今后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的。这堂课,在引导学用所学知识(毫米)表示测量结果时,有一个学生用“14.8厘米”表示。这时,教师引导得不够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败笔。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2

一、师生交流,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 今天几号了?生:12月26号。师:是啊新年就要到了, 大家高兴吗?我们怎么迎接新年呢?生甲:举行一个迎新年联欢会吧。生乙:我认为应该把我们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迎新年嘛, 应该有个好气氛……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 拟定方法

师:我们还是先说说买彩带的事情吧, 买多少呢?生甲:量一量有多长就可以了, 比如, 黑板用多少彩带, 可把黑板的四条边的长度量出来, 之后把他们的长度加起来。生乙:我不同意这种方法, 黑板是长方形, 相对的边相等, 只要测量出一个长、一个宽就可以了, 如果每条边都测量出来, 要站得很高, 很麻烦, 也不安全。师:采用什么长度单位记录测量结果呢?生甲:黑板、教室的长和宽都比较大, 我认为应该用米做测量单位。生乙:测量时不一定能得到整米数, 怎么办?……交流、争论中, 明确了测量记录的方法, 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实际测量活动做好准备。

三、合作实践, 汇报交流

1. 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测量黑板、窗户、地面的长宽。教师及时进行测量记录方法的指导, 特别要注意测量时的安全。

2. 根据测量的长、宽, 独立尝试计算周长。

3. 小组内及时交流这些物体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小组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5. 启动数字转盘游戏课件。

转盘停止时指定的数字是几, 则负责计算周长的学生汇报总结的计算方法, 根据该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评比栏中给予组加星奖励或扣星惩罚。有不同计算方法的小组其他同学可补充, 及时计算板书。 (板书略) 并引导学生比较、优化几种计算方法, 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汇报、讲评, 周长计算的教学难点在愉快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轻松突破。

四、畅谈收获, 评价总结

《桌子有多长》教学实录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体會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初步培养估测意识、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组织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交流,学会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学会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3.初步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引入新知

1.情境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好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想听吗?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我是课桌。我们天天陪着同学们一起学习,看到大家在不断地长大、进步,真是太高兴了!可是,我们连自己到底有多长还不知道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告诉我们吗?

(评: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实际测量

师:刚才同学们用手比划了讲台和课桌的长。想想看,你们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生:能,我可以用东西来量。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桌合作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如文具盒、铅笔、数学书等。

3.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测量课桌有多长的。

生1:我是用铅笔量的,我的课桌有6枝铅笔长。

师:正好是6枝铅笔那么长吗?

生1:不是,还差一点。

师:还差一点,咱们就可以说大约是6枝铅笔长。

生2:我是用手柞的,大约有4柞长。

生3:我用书量的,有2个半书长。

……

4.设疑启思

师:真奇怪了,我们每个人的桌子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们量的时候用的东西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原来大家用来测量的工具不一样,如果用一样的工具来量那结果一样吗?

生:应该是一样的。

师:只有用一样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测量工具——尺子。

(评: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教学中注意把探索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观察、感知、认识厘米

1.认识直尺、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刻度尺,仔细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课件演示。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你们看,长线把尺子分成一大格一大格,短线再分成一小格一小格。我们把这些长线和短线都叫做“刻度线”。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师:对,尺子上还有0、1、2、3等数,仔细看一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是“0”。

师:对,0对着的这条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字母“cm”。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cm”表示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板书:厘米、cm,并指导学生认读)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1厘米有多长。(课件演示)

同学们,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如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

(同桌相互验证。)

师:这些1厘米都一样长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点击课件,将1cm长的线段“——”移动进行验证。)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找到1厘米长的小棒,夹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拿掉小棒,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一看中间空隙有多大,体验一下1厘米有多长。

最后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认识几厘米

(1)师:我们认识了1 cm,你估计2 cm有多长?

学生用手先比划出1厘米长的一段,再增加同样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计得是否准确。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厘米。

学生举例:我的橡皮长约2厘米,有的钉钉子的长大约是2厘米……

(3)教师再请学生估计3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离是3厘米的一段。

三、动手操作,量一量

师:下面我们用尺子来测量这枝铅笔的长度。

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就是它的长度。

谁来说说这枝铅笔有多长?

生:6厘米。

对照测量结果,看看哪些同学刚才的估测比较准确。

然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和集体交流。

指名到讲台前,展示测量过程,读出铅笔长度。

四、实践应用

“学以致用”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从教室里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样东西进行测量。测量中,学生逐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长度时,尺子不够,大家想办法,一名学生拿尺子,另一名学生做标记,这样一步一步地测量,最后再算总的长度。

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比较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把探索性学习与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设计的任选喜欢的东西测量,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总结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教学我的成功之处:

1、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尝试。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倡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用教材”。 我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教学毫米时,我没有使用教材测量铅笔的长度因为6厘米3毫米的铅笔非常的短,教师的演示讲解孩子无法看清,我设计为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因为数学书的厚度正好5毫米,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发现并感知学习毫米的必要性更加有效,另外我设计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1毫米厚的磁卡,10张数学书的厚度也是1毫米。这样的设计可以看到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感受了到1毫米的亲切,容易理解和记忆。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做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实践活动中“再创造”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我以“测量”为主线,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一说、量一量、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等交流活动,获取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等,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在本节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米尺,发现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然后,又让他们合作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理解掌握了长度单位及进率,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教师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不足之处: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5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学生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让他们说一说米和厘米分别用什么英文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并在自己的本子上分别画出一条1米长和1厘米长的线段,再说一说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创设了估计、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及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我事先准备55根长约10厘米长的树枝和55根6厘米多一些的小棒依次分给班上的55位同学,让他们先估计树枝的.长度再进行实际测量,当学生说出测量的结果是10厘米时,我就直接告诉他们,10厘米就是1分米,让他们看一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再者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用铅笔画一画1分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从而使学生逐渐建立“分米”这个概念。最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1米=100厘米,推出1米=10分米。

这一课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我也是让学生先估计再进行测量那根6厘米多一点的小棒,当学生测量出那根小棒有6厘米多一点时,我说:“多一点,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具体数字来表示呢?”同学们都说不出所以然,我乘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当学生说是10小格时,我给学生介绍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从而可以得出1厘米=10毫米。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分米、1毫米的认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实际测量生活中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有的同学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自己文具盒的长、宽、高,硬币的厚度等,他们不仅能准确进行测量,并且能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应用得更加灵活。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6

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就本课时我有以下反思:

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但还有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你孩子的助跑线有多长 篇7

看的次数多了, 我实在忍不住了, 有一天, 便问这对母女干什么去, 小女孩的妈妈有点不耐烦地回答道:“趁着放假, 我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补习班, 周一补语文、周二补数学、周三学弹琴、周四学舞蹈, 周五……可这孩子……”

听完这位妈妈的话, 我头都大了:孩子这么小, 一下子要学这么多, 能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吗?于是, 我委婉地帮小女孩求情。谁知, 那位妈妈非但不领情, 反而一把拉起孩子迅速走掉了, 边走还边嘟囔着:“我想这样吗?还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嘛!”

望着这位妈妈愤然离去的背影, 我不禁摇头叹息:“为了孩子的将来”, 多么理直气壮的理由!然而, 这位妈妈却不知道, 自己在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寻求发展空间的同时, 已经无形之中缩短了孩子成长的助跑线, 孩子将来能否腾飞就值得怀疑了。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游览天鹅园区的记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寸”水面上, 只见十多只天鹅时而追逐、时而嬉闹, 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我们知道, 天鹅本是一种侯鸟, 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 天鹅要飞千重山、越万重水, 往返数万里, 从寒冷的北国迁徙到温暖的南方, 可是, 野生动物园里的天鹅却能常年呆在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我颇感疑虑, 自然就胡乱猜测起来:可能是它的翅膀经常被修剪得很短?可能是它的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可能是它的双足套着一对沉重的铁环?……待请教了饲养员之后, 才弄明白, 让我不得不啧啧称奇:原来, 在不破坏天鹅高贵优雅的观赏姿态和剥夺它飞翔性之间, 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是尽量缩小水域面积, 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 需要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其滑翔, 如果助跑线过短, 天鹅就难以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 久而久之, 这群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理念, 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真是大跌眼镜!望着眼前这一群扑翼争鸣而只是为了向游人乞食的天鹅, 悲哀之情直达肺腑:天鹅从来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 古人称之为“鸿鹄”, 然而, 一旦天鹅失去了飞翔能力, 失去了引以为骄傲的天空, 天鹅还能被唤做“鸿鹄”吗?“鸿鹄”沦为“燕雀”, 也就是一群寻常“鸟”而已。

原来人们只顾羡慕天鹅一飞冲天的美丽, 却没有看到此前它的长距离助跑。其实, 对孩子的教育犹应如此, 孩子不正是一群将来会展翅高飞的“天鹅”吗?但孩子的高飞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长的助跑线, 才能为孩子实现自己拥抱蓝天的理想奠定基础, 因为助跑线过短, 孩子则会缺乏长期的积淀, 那么将来让孩子腾飞就很可能只是一个奢望和幻想。

天津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曾在一所小学对405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做了一份调查, 结果显示, 有近七成的孩子说:“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有近六成的孩子说:“家长不听我的意见”;有近五成的孩子说“家长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有近四成的孩子说:“我觉得家长不尊重我”……从孩子们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家长总是习惯于自作主张, 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的成长。至今一些家长的潜意识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你得听我的”的理念, 来听听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告诫吧:“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就是家长没有认识到, 孩子需要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 尽管孩子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 而且孩子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去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因而自由空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再三叮嘱家长不要无视孩子的权利, 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庸, 而要引导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探索、学习, 以避免让孩子受囿于一个个由家长提供的“方寸池塘”。在这个多元教育理念大碰撞的时代, 最好的教育方式, 就是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 把孩子当作一个权利的主体来进行教育。

这个“冬天”有多长 篇8

美国金融风暴仿佛一夜之间席卷了全球,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消退。这场危机还会不会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寒冬会历时多久?中国经济又将如何?事实上,中国经济在这场金融风暴到来之前,已经发出了一些信号。那么,中国经济本身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就上述诸多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财经》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和谢国忠。

关于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

大家都在问,金融危机何时才能过去?危机看似顷刻之间就发生了,但影响绝不可能在顷刻之间就消除

金融危机深不见底

《新财经》:直到雷曼兄弟破产时,人们似乎才意识到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多么严重,仿佛一夜之间,这场强风暴就蔓延到了全球。在您看来,这场全球金融风暴到底有多严重?全球经济衰退还要持续多久?

赵晓:这场金融风暴的起点,是一年前美国的次贷风波,然后不断升级。刚开始,大家以为是次贷风波,后来发现是次贷危机,再后来演变为金融危机。现在,金融危机又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美国的情况现在很难预测,可以说是深不见底。

2009年,美国经济一定是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也将是零增长或接近零增长。这次,欧盟拿出的救市资金比美国还多,欧盟的金融体系没有美国那么透明,外界并不能完全了解欧盟地区受影响的程度,但从拿出的救市资金来看,欧盟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到底有多严重,现在也很难说。

原来还以为俄罗斯、巴西这些国家应该问题不大,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很多,经济增长也很快。可是,前一段时间俄罗斯股市几乎崩盘,巴西货币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到底会影响多少国家,影响程度有多深,现在还难以预料。从现在的情况看,危机仍然在蔓延、在恶化。

这场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无论是经济增长体系、贸易体系还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都处在极其迷茫的状态下,都将面临深刻的调整。

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新财经》: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持续,许多国家经济都在萎缩,您认为此轮经济萎缩还要持续多久?

谢国忠:全球经济在2008年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轻微萎缩,美国第三季度GDP环比下降了0.3%,英国经济在同期下降了0.5%,日本GDP也已经萎缩了两个季度,欧元区经济在2008年第二季度也是萎缩的。

一般来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会大幅度萎缩,就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危机爆发之前,许多亚洲国家经济增长还是很快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马上开始萎缩。我认为,2009年第一、二季度,全球经济还会持续萎缩,到第三季度可能会停止萎缩。但是,停止萎缩与经济恢复是不同的概念。经济萎缩是有底的,从停止萎缩到恢复发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新财经》: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情况会如何?

谢国忠:包括汽车、房地产、钢铁等在内的许多大的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出口,这些行业已经占到中国GDP的四成以上。这些大产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可想而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明年,中国的出口会继续下降。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应该是最困难的时期。

关于中国经济的内患

不可否认,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但事实上,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从股市到房市,中国经济就已经开始传递出一些信号。那么,如果没有美国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会不会出问题

中国经济被误诊

《新财经》:去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我们有没有采取一些举措?

赵晓: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我们没有重视,也没看清危机的严重性。我们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全球经济在2007年已经见底了,中国经济在2007年第四季度也已经见底。在当时的形势下,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政策应该调整为防冷缩、防通缩,就像冬天到了应该送暖气一样。可是,从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我们的政策却一直在送冷气,导致国内股市崩盘,房市信心彻底崩溃,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老百姓收入下降。

《新财经》:按照您的说法,中国经济原本不应该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出了问题?

赵晓:是的。实际上,中国经济只是流鼻涕,有点咳嗽,被误诊后贻误了治疗时机,继续恶化,终至发高烧,得了肺炎。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至于到现在这种地步。即使金融风暴来了,也就是出口行业受到影响,不会导致国内经济陷入非常严峻的局面。现在来看,我们丧失的不是时间,而是时机和信心。我们必须为所犯的错误埋单,也必须矫枉过正。

两年前已经传递出信号

《新财经》:您说中国经济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是最困难时期,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您认为,这种困难局面主要是来自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还是中国经济本身也出现了问题?

谢国忠:现在,世界经济已经很难分你我了,影响中国经济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而且两者还相互关联。就中国经济本身,资产泡沫已经膨胀了好几年,泡沫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和股市。再说外部,前几年,美联储大量发行美元,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投资股市和房地产,加速了泡沫的形成。在美国,巨额的货币供应也催生了美国的信贷泡沫,美国人借钱消费,消费需求加大,这也直接鼓励了中国的出口。

另外,中国经济本身也存在问题,前两年就已经传递出一些信号。从2006年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国内出口企业无法应付,企业效益降低。有些企业只好转移资金,或者借钱投资股市或房地产。一方面是出口下降,另一方面是股市、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境内股市在前几年泡沫迅速增大,并先于其他国家爆了。楼市也一样,并没有受外界挤压,自己就爆了。

关于救市措施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慌乱地忙于救市,中国政府也没有闲着,在短期内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目前怎样做才能避免“误诊”?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才是对症下药

稳定经济要先稳定股市

《新财经》:针对中国经济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政府近来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特别是刺激内需的“国十条”。您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会起到多大作用?

赵晓:应该说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对中国经济的恢复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放开银行信贷政策非常重要,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的关键就是信贷收缩,信贷收缩后经济就会收缩,经济收缩了,经济危机就严重了。还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但没有包含在这十项政策中,就是要把股市救起来。股市起来了,经济就起来了。通过稳定股市来稳定经济,在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这应该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财经》:目前A股市场依然低迷,做些什么样的文章才能稳定股市?

赵晓:境内股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股市中被消灭了。政府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被消灭的中产阶级再复活。具体做法,我认为可以利用一下“大小非”,拿“大小非”的资金去抄底中国自己的股市,从1700点重新做回3500点或4000点。这样,被埋在股市废墟底层的中产阶级就复活了,他们的财富回来之后信心也就增强了。在目前的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但是,信心不是拍着胸脯就有的,是需要拍着装满钱的口袋才会有的。

解决地方财政问题很重要

《新财经》: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让人乐观,怎样做才能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

谢国忠:政策要到位。对中国来说,现在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房地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严重。前几年,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占整个财政的比重下降,地方政府拿得少了,担负的开支项目并不少,财政出现危机。于是,房地产业成为地方政府创收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助推了而房地产泡沫。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央财政的帮助。中央财政应该把过去几年多收的部分退还给地方政府,再确定一个新的分配比例。中央政府如果有困难,可以发点债券。这个措施对经济有很大的稳定作用,不比刚刚出台的刺激内需的十项措施作用小。

《新财经》:中国农民占到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要刺激内需,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不是非常重要?

谢国忠:没错。应该把农民的粮食收入价格再提高20%。因为通胀的压力,政府也应该拿出一些钱帮助城市中的低保人群。财政收入的重新分配,对中国经济是双赢的,这些政策一定要到位。

《新财经》:在出口方面,我们还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谢国忠:中国要做好中长期准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搞自由贸易,鼓励发展中国家来中国投资。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后,并没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品牌与渠道,产品质量差,信誉也不好。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并不好,今后要在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

关于风暴中的“危”和“机”

相比欧美和全球其他国家,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得多。许多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一次极好机会

抓住机会,不要再犯错

《新财经》:许多人认为这次金融风暴对中国是一次发展的好机会,您怎么看?

赵晓:对于中国当然是一次机会。过去,美国的GDP增长3%,中国增长10%,中国是美国的3倍多。现在,美国GDP增长0.5%,中国增长9%,是美国的18倍。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能再做错误的事情。

抄底心态没有好处

《新财经》:应该说,中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也在积极应对。现在有很多专家说,这次危机对中国是一次很好的抄底机会,您怎么看?

铅笔有多长教案 篇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

三、教学准备:

2分钱硬币、直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写字和画画,都要用到它。(谜底:铅笔)

引入课题《铅笔有多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教师出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

(2)教师讲授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

2、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

2)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3)教师讲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

4)借助2分硬币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5)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

(2)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3、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其中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4、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后习题练习。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1、师生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课堂反思《铅笔有多长》总结 篇10

课堂反思《铅笔有多长》总结篇1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了解得不够,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预测不准,造成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直尺、填写表格,这一教学环节让费了很多有限课时资源。这是,教师今后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的。这堂课,在引导学用所学知识(毫米)表示测量结果时,有一个学生用“14.8厘米”表示。这时,教师引导得不够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败笔。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反思《铅笔有多长》总结篇2

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知识板块。整节课的设计,我针对学生平时生活中扔铅笔这一现象,从情境创设入手,引起学生思考、争论,使他们自身主动地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他们通过估、量、找的方法开展数学活动,注重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反思及运用。一节课上下来,我颇有感触:

在估、量、找三步骤教学时层次清晰,而且结合教材内容把估计贯穿教学始终,从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了他们的估测能力;通过实际测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经过量不断调整学生原来的估计,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分米、1毫米长的物体,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米或厘米做单位测量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已经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安排学习毫米再学习分米,在引入分米时改变教材从估一估10厘米长的铅笔入手做法,创设了让学生用厘米为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必须有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分米。这样,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来源生活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本节课,不管是通过估测、测量产生出新的长度单位,还是在生活中、身边寻找1分米和1毫米长的东西,至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在学习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直尺,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让他们自己发现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课堂反思《铅笔有多长》总结篇3

1.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又告诉他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4.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上一篇:廉洁格言经典语录下一篇:写思念家乡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