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铅笔》教学设计

2024-11-04

《买铅笔》教学设计(精选9篇)

《买铅笔》教学设计 篇1

《买铅笔》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买铅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买铅笔》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师:15支铅笔,卖给小白兔9支,还剩下几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呢?21教育网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 17-8= 15-8= 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4.练习的设计讲究质量,形式多样有效的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内在的功能。我的练习只有一个数学转盘,却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先个人抢答,说出思考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和理解。再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人答一题,虽然练习的面很窄,但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难点,达到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师生“开火车”和小组“开火车”,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学生动手制作转盘,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买铅笔》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1、理解图意,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学会买东西时所必须的几个生词及部分没学过的礼貌用语。

3、知道买东西的基本程序,并可以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学会有几句完整的话表达课文图画的意思;基础好的能理解图意并能脱离书本完整的讲清买东西的整个过程,并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买东西的基本程序并在其中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言

小朋友,大家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有没有到商店买过东西啊,买东西时是一个人去的还是爸爸妈妈陪着去的呢?大家都有铅笔,铅笔是小朋友们自己买的吗?

啊,有些同学买过,有的没有,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买铅笔(板书)。这篇课文不但有趣还很有用呢,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小朋友们就会一个人去商店里买东西了,商店的营业员阿姨还会夸小朋友能干,有礼貌呢。

2、指导看图

那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65页,我们一起来看看第65页的图,想一想这幅图讲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丁丁去干什么?丁丁是怎么对营业员阿姨说的?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看图画,用一句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文具店,从图上的字和摆放的文具看出来的)

(2)丁丁想干什么,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告诉我们的)

(3)丁丁对阿姨说什么?(阿姨我要买铅笔)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啊,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看“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丁丁在文具店买铅笔)。说的真好!那么,丁丁是怎样买铅笔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上课的重点了。

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丁丁,老师来当营业员阿姨,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买铅笔”的游戏,同学可要看仔细了。

点一位学生来表演,(生:阿姨你好,我要买铅。师:那一种?生:这一种。生接过铅笔,递钱,走人)

这位同学表演的真不错,他买到铅笔了。同学们说说他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够好。(他说了“你好”)对!小朋友一定要有礼貌,(他拿了铅笔没说谢谢就走了,走的时候没说再见,买东西时没问多少,也没说买几支铅笔)

将同学们的话整理出来列在黑板上:您好几支多少钱谢谢你再见。啊,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宝贵意见,那么这些话哪句先说哪句后说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呆会儿我再请同学来表演。

3、连贯的说话

(1)同桌练习

请同桌之间,一个当营业员阿姨,一个当丁丁,用刚刚学会的几句话来对话。(学生各自在座位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演示

点名请两位学生演示(丁丁:阿姨,你好!我想买铅笔。营业员:好,要那一种的?丁丁:请您给我拿这一种的,营业员:要几支?丁丁:一支。多少钱?营业员:五毛。丁丁:谢谢阿姨。营业员:不客气。丁丁:阿姨再见!营业员:小朋友再见!)这些步子,基础好的可以说的更好一些,甚至一个人可以讲明不同角色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程序方面也可以更灵活明了。

(3)师生评议。谁讲的好,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学习生词:营业员阿姨谢谢(重点在讲明意义及读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礼貌用语和他们的用法,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礼貌用语的儿歌,好吗?

好孩子,懂礼貌/文明用语记心间。/客人来了说请进,/与人相见说您好。/求人帮助说请你,别人帮助了说谢谢。/打扰人家对不起,/分手别忘说再见,/互相尊重有礼貌,/礼貌用语温心间。/大家相亲又相爱,/社会风气大发扬。

对别人说话有礼貌是很重要的,它是尊重别人,对人有礼貌的表现,是一个好孩子的行为。我们在买东西是要有礼貌,对长辈对同学也要有礼貌。同学们请看书本第69页的这幅图,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意思。(一个同学见到里一位同学要说您好。他们要分手时说再见。)对了,看起来同学们已经懂礼貌了,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校里讲礼貌,在家里,在社会上也是一样的,大家说对不对啊?

好!我们已经学会了礼貌用语的儿歌,我们就要在实际中应用起来。上一节可课我们请同学表演“买铅笔”现在我们请几组同学上来表演“买东西”,就是你到商店里去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来!哪些同学想表现一下,一定要注意使用、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过程略)

再一次复习儿歌。

4、布置作业

(1)小朋友回去将生词每字写10遍。

(2)放学回去后,到商店去买一样东西,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预习下一课。

《买铅笔》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旋转式自动笔,夹头,铅芯,力学分析

0 引言

脉动式细芯活动铅笔是在日本研制成功0.5mm和0.7mm合成树脂细铅芯后出现的, 它可以使用这两种铅芯。而旋转式自动笔只能适用0.9mm的铅芯, 且造价比较高, 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只有降低成本, 改进结构才可以改变旋转式自动笔的现状。当然, 旋转式自动笔仍然在不断创新。目前市场上也有一种新型旋转式自动笔, 通过旋转来输送笔芯[1]。但是其出铅螺旋套的前部是平头的结构, 而自动笔笔头的内部与出铅螺旋套相接的地方也是平面, 因为自动笔的笔头是锥形设计, 因此这个结构的设计就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出铅螺旋套的推进范围, 其节省铅芯的程度也受限, 不能很好的发挥旋转式自动笔的优势。

1 旋转式自动笔的创新设计

1.1 旋转式自动笔的原理

旋转式自动笔利用一种类似于口红的结构进行铅芯的推送, 当转动自动笔尾部旋钮后, 旋钮结构上的外螺纹与中间杆末端的内螺纹啮合, 从而使中间杆前进或者后退。当机构碰到榫槽时会夹紧铅芯使之不掉落, 在没有榫槽的地方便会松开, 方便换芯。

1.2 旋转式自动笔的创新改进

上述的这种旋转式自动笔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其推出范围受限, 有一段铅芯必然因推不出而浪费, 现对机构作如下改进:

1) 不使用榫槽, 将夹住铅芯的结构换成夹头;

2) 在夹头没有夹铅芯且三个爪闭合的情况下, 开一个深度为2mm, 半径为0.347mm的圆柱形孔。使夹头夹住铅芯的最大长度为2mm, 这样可以很好的节约铅芯。半径为0.347mm的圆孔可以保证自动笔能使用0.5mm与0.7mm的铅芯, 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0.35mm的铅芯。此举意在增大自动笔适用铅芯的范围;

3) 在旋钮和与其接触的圆柱形档板上加上凹纹, 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 便于旋转与固定。

图1为夹头的示意图, 用夹头代替原先的榫槽, 图示为在夹头没有夹铅芯且三个爪闭合的情况下, 开一个深度为2mm, 半径为0.347mm的圆柱形孔;图2为旋钮的整体示意图, 红色部分为凹纹;凸出的标注椭圆形图形的部分上刻有凹纹, 便于拧动。

图3为刚刚把铅芯放进夹头里的情形, 此时铅芯长度最长, 而且伸进连杆里的螺纹的长度决定了夹头可以伸缩的长度, 也代表了铅芯的最大长度 (约30mm) 。

2 创新旋转笔的力学分析

2.1 基于ANSYS的静力学

通过对自动笔的ANSYS分析, 当加载M=0.02NM的铅芯拧紧力矩时, 夹头各部位的变形完全符合要求。

2.2 铅芯强度校核、夹紧力分析

1) 铅芯的弯曲强度校核

以直径0.7mm, 硬度记号为HB的活动铅笔用芯作为校核对象进行弯曲强度校核, 过程如下[2]:

(1) 从最小的包装容器中任意抽出10支铅芯作为试料, 但是如最小的包装容器中不满10支铅笔, 将其全部作为试料。

(2) 试验方法按照图4进行, 把铅芯放在两个支点的中央部分, 以每分钟10mm的速度, 在铅芯的中央施加荷重, 然后测定铅芯折断时的荷重, 并用以下公式算出其弯曲强度。

另外, 将增加荷重的尖端以及两个支点的顶端的形状设定为R0.2mm。

其中a:弯曲强度 (MPa) ;

F:荷重[10支 (最小容器10支以下时的全数) 的平均值] (N) ;

L:两支点间的距离 (mm) (取20~40mm) ;

d:铅芯直径[10支铅芯 (最小容器10支以下时取全数) 的平均值] (mm) 。

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 将平均值与160 MPa进行比较:若大于160 MPa, 则符合标准;反之, 则不符合使用标准。0.35mm和0.5mm铅芯弯曲强度的试验方法同上, 其最小弯曲强度分别为240MPa和190MPa。结果符合标准。

2) 基于Solid Works的铅芯夹紧力分析

活动铅笔用芯是由石墨、粘合剂等材料制成的固体物, 其硬度显然大于石墨。以酚醛树脂浸渍石墨 (硬度小于铅芯) 代替铅芯进行夹紧力分析:弹性模量设置为 (0.7-1.3) x10^5 MPa, 泊松比设置为0.246。

依据《自动补偿式活动铅笔》标准编制说明的部分内容:夹铅芯力指的是铅芯在夹头径向夹紧力的作用下, 夹头与铅芯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存在摩擦力, 使铅芯不掉落, 该力需≥8N, 即夹铅芯力≥8N。

在ANSYS Workbench中对铅芯的受力大小与方向规定如下:大小设置为8.5N, 方向为夹头径向方向。夹紧的铅芯直径为0.7mm, 长度为2mm。

3 总结

通过3D打印的样笔, 机构可靠, 操作灵活自如, 铅芯利用率高, 且适合0.35mm和0.7mm两种铅芯, 改进了已有自动笔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沧镇.旋转式自动铅笔[P].中国专利:CN98203850.X.1998.

铅笔盒的改良设计探究 篇3

关键词:铅笔盒;改良设计;笔帘再设计

素描是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过程中,铅笔是常用的首选工具,学习者需要不断地更换不同型号的铅笔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铅笔的摆放问题随之诞生出来,这也是市场上现有产品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次设计从绘画者需求出发,目的是能够设计出一个能满足绘画者需求的铅笔盒,以便更好地解决绘画时铅笔摆放、容易摔断和型号不易区分等问题。

1 铅笔盒发展及种类

1.1 铅笔盒的发展

铅笔盒,学生学习的文具之一。是学生用来装钢笔、铅笔、尺子、橡皮等文具的盒子。一般由木质、铁质、塑料制成,形状各异,但多为长方体。

80年代初的铅笔盒多用铁皮制作,盖子表面一般是变形金刚或机器猫之类的卡通人物,翻开盖子就会看到乘法口诀表等。90年代之后,铅笔盒的类型款式就开始层出不穷,首先以双层以及大体量为主流,是以笔盒结构设计和图案设计为设计点或卖点,然后开始以简单实用为主,类似笔袋之类的产品,是以图案设计、材料和品牌为设计点或买点,比方说透明笔袋曾是很受追捧的一种。

1.2 铅笔盒的种类

铅笔盒一般有铁质、木质、塑料之分,铁质的不容易变形、损坏,非常实用,很适合小学生使用;木质现在非常少见,它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但因加工复杂、易损坏、色彩单调,针对大众消费市场相对使用较少,以至于现在市场上木质文具盒逐渐稀少,但木质材料天然、环保的特性又是其新的卖点,引来不少高端用户的追捧;塑料铅笔盒色彩亮丽、图案丰富、加工方便、抗变形能力强,但没有铁质的文具盒抗摔,它在大众市场上很受学生的青睐。还有一种铅笔盒使用布面、塑料或皮制成,被人们称为“笔袋”,是近几年学生的“文具盒新宠”,它携带方便、也很实用,市场占有率很高。还有一些是专门针对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用的笔帘,它便于学生存放多种型号的铅笔,也便于学生对铅笔的使用和携带,是现在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的专用笔袋。

2 现有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铅笔盒的比较与分析

目前对于绘画工作者和设计工作者来说市场上可供使用的铅笔盒大体有4种:

第一种是通过另类的外形,以一种夸张、仿生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追求独特、喜好装饰美感的心理需求,从而赢得市场,在笔盒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如图1所示。

第二种从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增加笔盒内部分区、结构来增加笔盒的存放物种类以及一系列的实用功能,如增加内部转笔刀、密码锁、镜子等部件,如图2所示。

第三种是一些普通的笔袋,这种笔袋在市场上比较常见,布面因为易于制成各种各样的形体、图案、容易清洗、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深得大家的喜爱,这种产品不利于绘画专业学生使用是因为画画时铅笔粉末容易直接或间接地把笔袋弄脏,且铅笔型号不易查找,这些都会影响绘画者的使用效率和心情,如图3所示。

第四种是传统的笔盒,只是从外形或图案上稍有差异,铅笔头放在里面非常容易因日常碰撞而折断,如图4所示。

第五种是市场上比较适合绘画的笔盒,它是笔盒的一个分支,俗称笔帘,笔帘的样式有多种,但基本结构都是中间用线把松紧带固定成半圆形,然后让铅笔插进去,使用时缠放在腿部,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铅笔头在传统笔盒中容易活动造成的无故折断,铅笔型号可区分,但不能使使用者一目了然,不易方便查找,且铅笔在抽出和放入时很不方便,而且捆在腿部的笔帘容易把裤子弄脏,如图5所示。

3 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专用铅笔盒的设计提出

在对现有产品比较、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普通笔盒及多功能笔盒无法解决铅笔摔断和绘画时的摆放问题,笔袋容易脏;外形奇特的笔盒对于绘画者来说不实用;笔帘插取不方便且易弄脏衣服。在总结了它们各自优点和缺点之后,提出对于绘画和设计者来说需要解决的产品问题有:(1)铅笔容易折断;(2)短铅笔不易取出;(3)鉛笔型号不易判断;(4)绘画时笔盒无处摆放或摆放后使用不便。

基于以上问题,决定从笔帘入手对铅笔盒进行改进设计,从而设计出一个能为绘画者、设计者普遍接受的笔盒(笔帘)。

4 专用铅笔盒的设计研究

该专用铅笔盒的设计原型为现在市场上设计类、绘画类学生专用的笔帘,将原有布面材质的笔帘设计为塑料材质,如图6所示。

笔帘的两端设置有卡扣,可使笔帘卷成桶状,便于摆放在桌面,如图7、图8所示,放置铅笔的部位为标准单元模块,可根据放置铅笔的多少不断添加单元模块,单元模块设有不同的颜色,目的是使使用者根据放置铅笔标准单元模块的颜色来区分铅笔的型号,方便铅笔型号的查找,而且也可以组合出体现自己个性的笔帘,如图6所示。

放置铅笔标准单元模块上设置有卡槽,原有笔帘在使用时,铅笔在插入笔帘和取出时有些不方便,必须要对准插入孔才能将其顺利插入与取出,使用者会因此而在使用时,因为不方便把铅笔插入笔帘中而是随手放在身旁,这样就使使用者在活动身体时碰落铅笔而造成铅笔头的损坏。因此采用嵌入式的卡槽来放置铅笔,卡槽与铅笔采用过盈配合,这样短铅笔和长铅笔不仅仅可以一起都顺利放入和取出,而且短铅笔和长铅笔写有型号的一端都处于相同高度,方便了对于不同型号铅笔的查找。卡槽固定铅笔的作用同样解决了铅笔在携带过程中由于自由滚动,笔尖易折的问题,如图9所示。

图9 单元模块和卡槽

图10 单元模块的固定体

单元模块由两根细绳串联在一起,在单元模块两端有两根长于单元模块的固定体(如图10)固定其位置。在串联好各个部件后按下固定体上面的按钮,细绳的位置就可被固定,从而达到固定单元模块的作用。使用者如果想要增加或减少卡槽体个数时只需将按钮连按两次即可将其弹起,达到重新固定细绳位置的作用。细绳除可固定单元模块外,还可使使用者根据自己需要在绘画时将笔帘捆绑在腿部和画架上,使用更加灵活。

5 结论

本次探究着力解决绘画人员在绘画时铅笔的放置、携带、使用和型号区分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市场上该类产品目前的市场情况后,对绘画时铅笔的固定及笔帘的摆放做了重新调整,利用卡槽和细绳的形式解决了市场现有笔帘取放不便的问题,目的时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智.设计素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买铅笔》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师:15支铅笔,卖给小白兔9支,还剩下几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呢?21教育网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 17-8= 15-8= 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小学二年级买铅笔作文 篇5

于是,我跨进了文具店――哇!这些铅笔真好看,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一个比一个漂亮,该选哪一个呢?我看得眼花缭乱,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售货员阿姨向我走了过来,笑眯眯地问他:“小朋友你喜欢哪一支呢?”我说:“我的妹妹过生日,我想买一支铅笔送给她做生日礼物。”阿姨说:“那你买白雪公主的吧,女孩子都很喜欢的。”“好吧,谢谢阿姨!”我点了点头。

买好了铅笔,我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文具店,向家里跑去。

《数铅笔》教学设计 篇6

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数铅笔。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

1、圈一圈,数一数

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

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小学数学教案《数铅笔》。

三、拨一拨

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十位上拨____,表示____个十;个位上拨____,表示____几个一。)

四、练一练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五十六 (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

八十五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

九十五 (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2、看谁数得快?

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

看谁的方法最好?

3、接力赛

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

女生:34,36,38 (相差2)

男生:40,42,44

女生:20,30,40 (相差10)

男生:50,60,70

女生:45,50,55 (相差5)

男生:60,65,70

女生:22,32,42 (相差10)

男生:52,62,72

五、全课总结:

小小铅笔故事多 篇7

二(4)班方浩

我的铅笔

会变魔法

一会儿

变只

一会儿

变个

把白白的画纸

变成图啦

画小鱼

二(1)班高婧雯

我的铅笔

会吐出一条条

在图画本里

游来游去

玩吐的游戏

铅笔枪

二(4)班刘晨

铅笔

是一支

我一提起

就射出

好多个

彩色铅笔

二(1)班薛雨如

绿铅笔

住着

黄铅笔

住着

红铅笔

住着

……

彩色铅笔里

住着彩色的故事

铅笔宝塔

二(4)班刘世荫

我的铅笔

像个

里面住的

都是

哈哈

念了汉字

又念数字

海的铅笔

二(4)班铙玉安

海的铅笔

是一只只

画过来

画过去

画出了

口语交际教学谈《买文具》 篇8

一、 教学目标,课内关注课外

《买文具》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课内教学活动,还要把目光转向课外,为学生拓开一片口语交际的实践空间。笔者课前分别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商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市场。

1. 感知市场。课余假日,安排学生去超市、商店、综合商场等交易场所,观察市场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感受买卖双方交易时的礼貌用语、体态语言及交易成功的各种情态,记下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话片段。

2. 自购文具。根据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商店,购买自己喜爱的文具。要教育学生关心家庭的经济状况,体谅父母工作的辛劳,不挑剔,不攀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实用、耐用的文具,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3. 学会交易。学会有礼貌地问价、试看文具;学会辨认次品、伪劣产品;学会比较不同商店的价格差,孩子亲历购买文具的全过程,家长不要包办代替,遇到疑难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从而获得真切的交际体验。

二、 “文具超市”,全员模拟演练

“文具超市”模拟演练,紧紧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每个学生参与演练全过程。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在纸卡上写上相关的文具名称,筹建“文具超市”。人人有机会当店主,人人有机会做顾客,人人有机会做评论员。活动过程互纠互导,自我展示,角色轮换,推荐最佳者参加班级展评。“文具超市”模拟活动,是开放的、综合的、动态的。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指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全身心投入,适时点拨,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其一,更新教学观念。口语交际能力是靠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练出来的。要放手让学生当主角,张开嘴巴说起来,无拘无束练起来。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市场交易,模拟演练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困惑和处置不当的地方,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把口语交际的课堂练习与市场交易的实践活动沟通对接、积极迁移,指导交际方式、方法,训练交际礼仪,运用礼貌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其二,改变课堂模式。“文具超市”模拟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一人思为群体想,变一人忙为大家创。小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超市”设置由学生自己筹划,演练过程由学生自己安排,成员优劣由学生自己品评。教师重在用发现的眼光评价交易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活动的运行,教与学互动,师与生共长。

其三,构建多元评价。《买文具》模拟情境口语交际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格局。小组演练中学生互导、互练、互评,人人参与,肯定优点,提出建议,推荐展示人选;家长参与孩子买文具活动全过程,关心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评价者;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相互反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一位家长高兴地说:“我的孩子很羞口,以前见人脸就红,说话就像蚊子嗡;这次进超市,练胆量,自己问价,自主交易,买回一只理想的文具盒。爷爷、奶奶都夸赞小孙子会办事了!”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9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习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量、知、比,找的学习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习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10厘米的吸管,米尺。

教学重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大家知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打手势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测量物体的方法。(很有必要,为建立毫米及分米的表象寻找依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测量引入新知

师: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硬币。(板书:铅笔有多长)再用直尺量一量他的厚度,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同学知道的真多!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毫米)(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师: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1 cm=10 mm。)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这是一张IC卡,你先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

师:实际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对不对?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体验一下。

师: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吗?(4)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5)实际测量①说出自己铅笔的具体长度。②考考你的眼力:估计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6)出示用合适的单位填空的题。一根粉笔长约75()一块玻璃的厚度大约是3()课桌的高是7()。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认识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认识分米

1、课桌的高是7()学生试着填单位。有孩子说分米就直接介绍。(板书课题: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 dm。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3、认一认

(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用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谁能说说你是从几刻度找到几刻度的?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2)体验:

在学具中找到吸管,估计吸管的长,再测量。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再轻轻拿走它,保持手型这时两手指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分米?②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4、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的?(师生交流)【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5、做题目dm =()cm 7 dm =()cm 60 cm =()dm 100 cm =()dm找出米和分米的关系

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米和分米的进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

(三)、阶段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手指歌课间活动,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随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手指歌、读儿歌,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巩固了新知,建立起数学知识与语文、音乐、舞蹈等学科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一句话来评评你的伙伴。

(五)、作业设计

1、找找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分米表示。

(六)、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1、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还要抓住学生心理、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进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去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节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认识毫米,能与教材所提供课题结合的更巧妙和紧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帮助。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4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5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以我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教学案例及分析:

课题:铅笔有多长

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_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课桌等活动,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枚一分钱的硬币、橡皮、铅笔盒、小红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看着老师,估计老师的身高,并说出有多高。

学生猜完后,老师测量自己的身高:1米6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学生伸开双臂表示出约1米长,用食指和拇指间表示出约1厘米长。

师:谁还记得米和厘米用英文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说出米用m表示,厘米用cm表示。

师: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明确:1米=100厘米

1m=100cm

师:刚才同学们对1米长、1厘米长都认识的很好,我们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一下我们的铅笔有多长,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

学生A:我的铅笔13厘米多一些,差一点不到14厘米。

学生B:我的铅笔9cm多一点点。

学生C:我的铅笔是新的,正好是18厘米。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有的同学的铅笔长度是整厘米数,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而有的同学铅笔的长度是几厘米多,却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想办法,发言。(可能有的同学能说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同学们,要想准确表示出你们铅笔的长度,就需要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毫米。板书:毫米。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导课的情境创设上,我以这一理论为依据,从学生能看到的老师到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让学生对所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回忆,且再一次去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为下面学生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此外,猜老师身高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学生显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按教材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而是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原因是想要遵照课题《铅笔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手里的铅笔长度,学生的铅笔实际上是长短不一的,而书上编排好的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直接认识分米,总觉得有些生硬、牵强。而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手里的铅笔,当铅笔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就会想到需要用一个比厘米要小的长度单位,很自然地导入到认识毫米。]

二、小组合作、观察测量,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出示课件:直尺的放大图:

提问:从0刻度到1刻度是几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1刻度到2刻度间是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2刻度到3刻度间呢?……

1厘米里有几毫米?

小组的同学合作观察,探究、交流。

汇报:每厘米间都平均分为10个小格,也就是说:1厘米=10毫米。

老师指出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也可以写成:1cm=10mm

(2)引导学生动手测量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

量完后学生明确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约是1毫米?

如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3)师:同学们,学习了毫米之后,我想现在你肯定能准确地表示出你的铅笔的长了,请动手再测量一下你的铅笔,看一看它到底有多长。

学生动手测量、然后汇报。

学生A:我的铅笔长是13厘米8毫米。

学生B:我的铅笔长是9厘米2毫米。

学生C:我的铅笔是85mm

……

(4)估一估,量一量。

你的估计测量结果

你的铅笔盒的长度

你的橡皮的长度

[分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成为课堂主要的学习形式,而操作也应该是学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自己去发现1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自己思考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从而掌握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尺上厘米间小格的长度,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并用手指夹住1分钱硬币,然后抽出后再观察两指的间缝,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1毫米的长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且探究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再一次来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和橡皮的长度,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巩固这些知识。]

2、认识分米

(1)引出分米: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是不是就已经够了呢?下面张老师就碰到了一道难题,请看:(课件出示:)桌子的高是7()。

这里要求填上合适的单位,该填什么呢?(学生可能会不加思考地填米、或厘米、或毫米。)

当学生说出这些单位后,老师相应地演示出7米、7厘米、7毫米的长度,学生思考。(这时学生一片哗然)。

师:填米、厘米、毫米都不行,那么这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师:课桌的高度不到1米,用厘米、毫米作长度单位又太小,这还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

学生讨论、商量、交流想法。

学生能说出10厘米作一个单位比较好,从而得出1分米。板书:分米

师指出分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dm表示。

(2)理解领会:10厘米=1分米

1dm=10 cm

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3)在米尺上每1分米系一根绳子作为记号,让学生思考:1米里有几个1分米?

板书:1米= 10分米m=10 dm

(4)在你身上、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如自己的手掌长等。

(5)现在想一想:课桌长7()。怎样填?

[分析: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认识分米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帮我,当用学过的单位都不行时,学生想到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来才行,学生这时候想到要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最后通过小组商量,确定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这实际上是个小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且通过系绳这一活动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动手测量一下你的课桌高是多少。

2、画线段:(1)30 m m(2)2 cm 5 m m(3)1 dm3、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分析:练习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有“真实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

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三、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如:在认识分米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帮我,当用学过的单位都不行时,学生想到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来才行,学生这时候想到要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最后通过小组商量,确定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这实际上是个小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且通过系绳这一活动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富兰克林自传英文下一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核评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