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教案

2024-08-02

课桌有多长教案(共10篇)

课桌有多长教案 篇1

一、导言(统一工具)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用身边的工具测量过物体的长度,你们想不想量一下我们身边的这张桌子(初始投影)这条边有多长?(想)找到他摸一摸。师:你选用什么工具量?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还有和他工具不一样的吗?

测量时边测量边做好记录单(出示记录单)

开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测量。(确定好交流信号)汇报交流(按记录单汇报)相机板书

师:观察,相同的课桌为什们测量的结果不同?(工具不一样,大小不同)教师:看来要想得到准确而统一的结果,必须统一测量的工具,尺子就是不错的选择。板书尺子。

二、理解运用

(一)认

1、认尺

出示投影,看一看(投影出示观察要求)

尺子上有什么?

汇报(投影出示尺子的模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竖线

数字

CM 刻度线

刻度

厘米

⑴观察刻度,你能找到0刻度吗?,0刻度表示起点,我们量物体时,通常从零刻度量起。⑵观察刻度线,你发现什么?(长短不同)短的刻度线间就是一小格。最长的刻度线间也就是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就是一个大格。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例如0—1这个大格就是一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出这样的一大格吗?生汇报,教师相机的赞扬。

2、建立表象(用手表示出1厘米)

师:现在把你的拇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刻度1和0上,拿开尺子,两指尖的距离约是1厘米。

把你的另一个拇指伸进去,我们发现刚好合适。说明我们拇指的宽度度约是1厘米。其实我们就可以用大拇指的宽度来估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是不是一厘米。

师:拿出大约是一厘米的物体问: 它有1厘米?你的办法是什么?那图钉呢?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或者自己的身体上长度约是1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汇报(拇指甲的宽度,电灯的开关宽度---)

3、找2、3厘米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刚才我们在尺子从0到1找到1厘米,像这样你能从尺子找到上找到2厘米吗?你找到的结果是?那么能找到3厘米吗。5厘米呢?通过找到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我们刚才照的厘米数都是以0为七点的,如果不以0为七点,你还能找到2厘米吗?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找的?(教师巡视)汇报师板书数一数,减一减,加一加。记住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在尺子上找到我们想要的长度了。

(二)量

1、量铅笔学具(初步感受怎样量,从0开始)

师:同学们认识尺子,那么能用尺子量我们的学具是几厘米吗? 生汇报(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2、小熊量(明确从0量,也可以不从0量)

师:可爱的小熊也想量量他的铅笔,看,他量的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出示组图1让学生观察)没从0量。

小熊这样量呢?(出示正确的组图2)为什么?

师:多美的石头画,我们也来量量,光差三幅图都是从什么刻度量的?你能说出石头是几厘米吗?(出示第一幅),你是怎么知道的?(数或减)出示单图口答

同学们真棒。两物体的长度,智慧老人也有话要对我们说。

出示智慧老人的话,(让同学读一遍)记住智慧老人的话(师读总结、强调从0)练习51页量量集体订正

师:聪明的小熊它这样量可以吗?

投影出示组图三(不可以,它没从0刻度量起。)有不同意见吗?

我们就数一数的方法来试试,再用减一减的方法试试。师:看来,它这样量可以,但是它读错了。现在呢?出示组图

4(三)画(从0画和不从0画)

1、量

教师:同学们会用尺子量了,那么会用尺子画吗?(出示51页画)学生试着画,同桌互查。汇报你是怎么画的。集体订正。(和老师画的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吗?如果有要问他是怎么画的,有0刻度从0刻度画是最简单的,如果没有0刻度呢?

2、断尺

师:老师现在有一把断尺子,(投影出示)它没有0刻度,让我们画线该怎么画?学生思考汇报。

师:那么画一条3厘米的线不从0刻度画,你能怎么画。试着画一画。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画的。画的对不对?。找几个同学汇报,自己画法,同桌画对的举手。

3、估

师:如果不用尺子量刚才画的线你估计一下它画的对不?可以怎么办?你真棒

都会估计方法了,那你能估一估手中的铅笔多长吗?那在量一量。它到底多长?

同学们会估也会量了,完成下面的问题看来不难(投影出示52页第一题)

刚才老师巡视了量的很好,我们看估的和量的结果一样吗?估的是大概的数。而量的是准确的数。

(四)解决问题

1、课题 同学们,看我们的课题,齐读:课桌有多长?那么我们这张课桌的这条边到底是多少厘米?你先估一估。动手量一量。(同桌合作)汇报。

2、小蜗牛

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小蜗牛也想请我们聪明的同学帮它解决问题呢,出示拓展题。

三、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用的长度单位厘米是国际公用的单位,可是我们的祖先有他自己的长度单位,这些都藏在我们的身体上呢。介绍古代的长度单位。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 篇2

参赛号: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生活中为了方便,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有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尺子作为工具。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了解直尺。

尺子上都有什么呀?(课件出示直尺,学生观察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1)数字。学生读数并说出尺子上的0表示的意义。

-2-

(2)刻度

尺子上一个一个的小道道,也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

(3)cm 学生观察课件,认识cm表示一个小小的但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cm。

2.活动二:认识1厘米(1)寻找1厘米。

课件展示1厘米有多长,学生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预设:当学生说出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学生随展示的课件说出从0到1是1厘米,一直说到从7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强调:挨着的两个刻度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透1厘米。

找到数字4,说说从刻度4到刻度几是1厘米?刻度8呢?(3)比划1厘米。

学生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再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学生放下尺子,直接比划出1厘米。

(4)生活中的1厘米。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厘米,最后

-3-

课件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活动三:认识几厘米(1)辩论几厘米。

课件出示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让学生说说它的长是几厘米并说明理由。

(2)研究几厘米。

数一数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3)做练习题(课件展示):

4厘米有()个1厘米,7cm厘米有()个1cm,6个1厘米是()厘米,8个1cm是()cm。(生逐一回答)

三、合作交流,学会测量。1.活动四:估一估。

小组内估计一下,手中的橡皮、铅笔、便利贴大约是多少厘米并说明理由。

2.活动五:量一量

学生测量橡皮、铅笔、便利贴的长度,并填写完空格,最后交流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预设相同物品测量结果不一样,让其它学生辨析测量方法的对错)

强调: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3.活动六:量一量,画一画。(完成教材51页练习)(1)测量已给线段的长度并说出测量方法。

-4-

(2)画出规定线段的长度并说出画法。4.活动七:测量课桌的准确长度

小组内用长度1米以上的尺子量一量课桌到底有多长,最后反馈纠错。

四、拓展延伸,活用知识。1.活动八:巧用破尺子。

(1)学生思考:一把两端烧坏的尺子能不能测量出橡皮的长度,如果可以学生上台演示。

(2)思想教育:刚才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战胜了它,说一说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我们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2.活动九:火眼金睛。

课件展示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学生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并试着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唤起期待。

这节课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

学生数各小组爬的高度,评选出最佳小组并送给学生小礼品――测量儿歌。

铅笔有多长教案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

三、教学准备:

2分钱硬币、直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写字和画画,都要用到它。(谜底:铅笔)

引入课题《铅笔有多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教师出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

(2)教师讲授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

2、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

2)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3)教师讲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

4)借助2分硬币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5)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

(2)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3、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其中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4、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后习题练习。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1、师生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量量影子有多长教案 篇4

第十二周 教案:红绿小人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身体各部位的左右,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绿两种色纸的小人、各种用具图片、“左、右”字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分辨身体各部位的左右

难点:能将左右延伸到生活中的事物

活动过程:

一、说说辨辨:(价值分析:通过说说辨辨,尝试区分自己身体上一些部位的左右。)

1、老师先在左手上带手环:这是哪边的手?

——出示“左”字

那右手在哪里?

——出示“右”字

2、师:在我们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有左右的?

这些身体部位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激发幼儿大胆地讲述并演示出来。

小结:原来身体各部位的作用真大,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二、制作红绿小人:(价值分析:通过红绿小人,进一步感受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并了解左右手的分工。)

1、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叫红绿小人。看看他的身体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了解一个小人的身体有红绿两部分,红颜色的是右(左)边;绿颜色的是左(右)边。

2、寻找红绿不同的小人肢体,将各部分肢体钉在恰当的部位,然后用即时贴贴上相应的纸剪物品

三、游戏体验:(价值分析: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了解幼儿对作于的区分情况。)

1、游戏:根据出示的“左、右”字或指令、找手中的糖等,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和回答。

2、合作游戏:学跳兔子舞,区分左右。

第十四周教案:量量影子有多长

活动目标:

1、使用同一种材料、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

2、幼儿对进行影子测量有兴趣。

3、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互相学习、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操作任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昨天,小朋友在操场上相互帮助画下了自己的影子,请小朋友根据昨

天所看到的影子与物体的相对关系,来操作幼儿用书第7页《找影子》,看看太阳在哪里,找出小朋友和大树正确的影子方向,并把它们圈出来,看谁最棒,做得快又对。

2、教师:小朋友真棒,很仔细地找出小朋友和大树正确的影子。下面,我们一起到操场去学习测量影子的本领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操场尝试测量。

二、活动指导

(一)尝试测量影子。

1、选择测量工具。

2、测量影子。

教师:找到自己昨天画的影子,量一量影子多长?再和你的朋友量的结果比一比。

3、交流。

幼儿交流测量影子中的问题。如:在测量中幼儿不会首尾相接地进行测量,幼儿对不同工具测量的结果比较时产生了问题等。

(二)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1、教师请在活动中用小棒首尾相接测量影子的幼儿重现测量过程。

2、教师:为什么他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一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量。

3、展示用绳子测量的方法。

(1)教师用绳子进行测量。

(2)教师:我用绳子进行测量和你们用小棒量,结果一样吗?(不一样)

(三)比一比

1、教师:与使用同样测量工具的朋友比一比,看看谁的影子长,谁的影子短。

2、教师、小朋友在测量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发现自己比别人高,为什么影子量出来比别人短?

3、教师:昨天画的影子和今天画的一样吗?(不一样)因为昨天和今天的时间不同,明天同一时间再来画影子。与今天的影子比一比看看影子是不是一样。

三、活动结束

1、教师简要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了解了首尾相接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做得很好,今后继续发扬。

2、结束课时,组织幼儿回教室。

第十六周教案:生日月份猜猜猜

活动目标:

1.口算加减算式题,知道不同的加减算式题会有相同的得数。2.在游戏中了解同伴的生日,有关注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全体幼儿的生日月份汇总背景图。

2.教师照片及得数为其生日月份的加减算式题卡,幼儿照片及得数为幼儿生日月份的加减算式题卡。

3.计算版、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猜老师的生日在几月份

1.了解生日月份汇总图里的个数字代表了一年中的个月份。2.猜猜两位老师的生日密码

小结:陆老师的密码是两个数字相加的“加法密码”。

赵老师的密码是两个数字相减的“减法密码”。

二、猜猜朋友的生日在几月份

老师这里有许多小朋友的生日密码卡,请每个孩子选择一张,只能选朋友的,不能选自己的。

1.破解密码后贴到相应的月份后面。2.汇总朋友的生日月份。3.哪个月过生日的孩子最多?

4.哪个小朋友和老师在同一个月里过生日的? 小结:同样是这个月的生日,可是他们的密码(算式题)却可以不一样。相同的一个得数,可以编制出不同的算式题。

三、猜猜我的生日是在几月份。

1.大家一起为“我”的生日月份编制密码,进一步体会同一得数课编制不同的加减算式题。

2.孩子们为自己的生日月份编制密码。

孩子们编制算题(计算板上操作)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验证孩子的密码编制的是否正确。

四、活动延伸

尝试为自己的生日日期编制密码。

篇二:幼儿教案

教 案

量量影子有多长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引发幼儿对探索影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绳子、小棒、粉笔

活动过程:

一、画影子

指导幼儿在操场上相互帮助画下自己的影子。

二、量影子

请幼儿从各种测量工具中选择一种,量一量自己的影子有多长。

三、比一比

1、幼儿与使用同样测量工具的同伴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影子长、谁的影子短。

2、幼儿互相交流测量结果时发现问题。(如:幼儿发现自己比别人高,但为什么影子比别人短?)

四、再量影子

1、换一个地方再画下自己的影子。

2、使用第一测量时用的工具,量一量这次影子有多长,和第一次测量的影子的长度比一比。

活动小结:

“量量影子有多长”这个活动源自于幼儿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生成了这个活动,它引发幼儿对探索影子相关问题的兴趣。

教案

(二)认识蚕豆

一、活动名称:

认识蚕豆

二、活动准备:

蚕豆种子若干,盛器几只(可用碗、盆、盘或大蚌壳等)

三、活动过程

1、把蚕豆分给小朋友玩。

2、老师提问:这是什么?

让孩子们一起触摸,玩弄或将蚕豆轻轻地撒向桌面,听听豆子与桌面碰击所发出的清脆的“滴哩嗒啦”的声音,使孩子感受到蚕豆的种子是硬硬的,有点像小石子,蚕豆的颜色,有的呈灰黄色,略大的一头有一条黑线。

3、给幼儿讲:刚才我们知道了蚕豆是硬硬的,像小石头,其实蚕豆也是有生命的,它在“睡觉”,现在我们来想办法使它醒过来,看看蚕豆是怎样生活的。

4、指导孩子将蚕豆放入盛器内,再倒入适量的水,让孩子们记住蚕豆干瘪的样子,过一两天再观察蚕豆发生了什么变化。

5、过一二天后,孩子们会发现:蚕豆变大了,长得胖乎乎的。

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孩子观察盛器中的水,是多了还少了,让孩子了解蚕豆是会吸水的,蚕豆把水喝光了,就长胖了。

6、再引导孩子们添加适量的水,蚕豆要喝水,再过几天,蚕豆就会张开“小嘴巴”啦!蚕豆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芽芽”啦!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告诉孩子们“小芽芽”是蚕豆的根,再过天还会有什么变化。

几天以后,在这根的周围又长出一些细小的根,胚芽发育,又长出细小的、绿色嫩叶,孩子们的观察情绪在老师的指导下,兴奋起来。讨论蚕豆长“白胡须”啦,蚕豆长出“绿辫子”啦。

四、活动延伸:

大班数学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篇5

授课:王瑞兵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了解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学会珍惜时间。活动准备

PPT课件、汉字(长、短)、拼图玩具

活动过程

一、发现一分钟

1、讨论: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时钟有什么用?

2、小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遵守时间。

二、感受一分钟

1、讨论: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够干些什么?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

2、幼儿玩游戏《木头人》,请幼儿摆一个难度较高的姿势,坚持一分钟。第一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判断时间的“长/短”

3、幼儿玩游戏《拼图》

第二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体会判断时间的“长/短”

3、讨论: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4、小结:一分钟是不会变的,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分钟还是一分钟,我们要专注于一分钟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钟

1、幼儿观看PPT:了解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

(一分钟可以写45个字、一分钟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钟可以做60个俯卧撑,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一分钟点钞机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一分钟运动员可约跑200米,一分钟小明骑车600米,一分钟汽车可跑1200米,一分钟激光可以走1800万千米。)

2、幼儿交流: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课桌有多长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纪实故事 篇7

他叫郑曾祜,两人当年同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书,同在西洋画系。张瑞芳的画室在楼上,小郑的画室在楼下。他俩同进食堂用餐,放学一人一辆小单车肩并肩地骑着回家。他们的家不在同一方向,小郑总是绕上一大圈将她送到家再掉头骑回家。节假日的北海、颐和园、香山……无不留下他们的身影。划船、散步、绘画、吟诗、谈艺术、谈理想,但就是没有谈情说爱——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感情是那么的纯洁,那最多只是朦胧的爱情萌芽吧。

轻松、浪漫的日子是那么短暂。其时,日本对华北虎视眈眈,少年人平静的学习环境彻底被搅乱。张瑞芳受母亲、姐姐的影响,很快融入抗日的洪流,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了民族革命先锋队。后来,张瑞芳决心取道武汉,南下重庆,彻底地投入到革命的怀抱。她并没有忘记郑曾祜,也曾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南下……

聊到此,瑞芳老师叹息了一声:“我们道不同,各自的选择有了分歧,他受父亲的影响,坚持学生应该好好求学,或者到香港继续读书,还要说服我和他一起去……”

分离于是在所难免。离别的前夜,两人最后一次晚餐,他一口菜也没有吃,只是哭得泪人似的。瑞芳老师说她没怎么抹泪伤感,还以为很快赶走日本鬼子,就能重聚。但是,命运无常,这一分手,两个人再无续缘的机会。

一腔热血的瑞芳老师到了重庆,整日沐浴在革命文艺的激流中,全身心地献给了话剧艺术,《北京人》《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安魂曲》……她在舞台上光彩夺目,被媒体和观众誉为“四大名旦”之一。风风火火的生活,也冲淡了她对郑曾祜的思念。

但是,痴情的郑曾祜一日也没有淡忘张瑞芳。数年苦熬之后,他辗转来到重庆。但是,再次相见时,心中的恋人已为他人之妻。等到张瑞芳的那段婚姻发生变故,恢复自由之身时,他却又已为人夫。

郑曾祜去了台湾,成了台湾大学的教授,后来也做生意。他虽为人夫,也明白此生再无和张瑞芳接续前缘的可能,但此情绵绵难割舍——在台湾的家里,有一个房间专门摆放着张瑞芳的各种照片,有剧照,也有生活照,都是他千方百计从香港报刊上或托朋友觅来的。

1987年,台湾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郑曾祜利用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转道来到离开了30多年的魂牵梦绕的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当年的同学,又通过他们找到了张瑞芳,大家在北京聚会。席间,老同学们为他俩的重逢笑着、闹着,硬是把他们推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瑞芳老师动情地说:“这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

我曾委婉地问她:“快半个世纪了,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吗?”瑞芳老师的回答是.“人世间,有着太多太多的阴差阳错,但是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

后来,郑曾祜再次来大陆上门看望瑞芳和严励,细心而多情的他给瑞芳老师带来整整一大箱衣服,也给严励订制了两套西装。所有的衣服尺寸都挺合身、有品位。

1999年,严励因患胃癌去世了。只差两年就是他们夫妻的金婚纪念日。这对瑞芳老师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又过了一段时间,郑曾祜的夫人也在台湾病逝了。

每逢除夕之夜,张瑞芳第一个接到的,总是“小郑”从台湾打来的祝福电话。又一个除夕之夜,电话铃照例响了。但电话那头只有唔唔的声音,伴随嗯嗯的哭声。他中风了,再也不能对她问候,说一句“你好吗”。

再后来,他也走了。

《铅笔有多长》说课 篇8

1、先以一篇错误百出的日记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笑一笑、想一想中意识到长度单位不能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2、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有多长,再说一说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体验让学生迅速有效的巩固了旧知,并为今天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游戏促学、探究新知。

1、创设“铅笔有多长”的游戏活动,通过老师猜,学生验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又为新授知识作好铺垫。在游戏中,教师做了最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估测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2、引出“分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1分米=10厘米

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大约长1分米的物体,

4、

5、创设“谁是估计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同桌合作先估后量教室的课桌,让学生体会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6、创设“判断高手:他们说的对吗?”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并帮忙故事里的小动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毫米”这一新知,

7、同样也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1、通过整理板书和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帮忙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理清思绪,让学生清楚它们的大约长度、之间的关系和各个单位的英文缩写。

2、创设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熟悉的游戏中,

3、再做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拓展延伸、能力培养。

1、解决问题:三只小猴把高比,第①只小猴高1米 ,第②只小猴高90厘米,第③只小猴高12分米,你知道谁最高?谁最矮吗?请把它们从矮到高排序。

2、修改日记。

3、活学活用: 数学日记

爱有多长爱情诗歌 篇9

此时不知远方的你

是否也在把我念想

尽管你我只是匆匆的一见

而那三百六十五个夜啊

却比那无边的天涯还长、、还长

忘不了与你的相遇

也忘不了和你擦肩时那不舍的目光

就在你我转身的回眸中

却留下了来世的渴望

没有高山流水

也没有千古绝唱

只有那心与心的相邀

不时地交炽出绵绵的柔香

你说你愿化作一只彩蝶

起舞飘飞在我的梦乡

而我却愿化作一潭湖水

给你一个温润如玉的碧浪

你说你愿化作一支牧笛

让我的快乐在你的唇边宛转悠扬

而我却愿化作一片草原

让你的心在这里尽情的徜徉

就这样

就这样

我们把所有的美好和祝福

彼此都留给了对方

天有多长

思念就会有多长

思念有多长

《铅笔有多长》上课反思 篇10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铅笔有多长》课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铅笔有多长》课后反思今天我上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节课,整节课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比较喜欢这类动手操作课。在讲分米的认识时,我先让他们量书本上铅笔的长度,学生汇报之后引入分米。接着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大约1分米的长度的物体。再让学生伸出两指比划1分米的长度。再用手指比划的1分米去量课桌的长度。

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容易建立认识,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放大一厘米里面的格子进行演示,告诉学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个小格就是1毫米,接着出示硬币、扣子、IC卡等实物让学生估计他们的厚度,再量一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动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

上一篇:政务服务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型检查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