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2024-06-28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共10篇)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1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9—50页

六《测量》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二、教学目标:

1、会选用一定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物体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准备:

尺、书、易拉罐、回形针、小正方体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为创建文明班级,老师想买些拉花纸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2、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教师出示如下问题,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1)选择什么测量工具?(2)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3)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做好标记,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实际测量:以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

教师质疑: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大家所量的结果却不一样,是怎么回事?(所选的工具不同)

得出:要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想得到相同的结果,一定要选用相同的工具。

活动二:

统一用尺子工具量一量。

(1)老师让四组学生都用米尺量一量。

(2)汇报结果:统一测量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也不完成相同。(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统一测量工具后也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4)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5)小结:因为我们在测量时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测量,所以也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6)老师引导: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测量时要沿着一条直线进行测量,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活动三: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获胜。

(2)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下面同学当裁判。活动四:说说哪根木条长。

1、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比较长。活动五:估一估

人的身高,大约有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 ①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的几个头长。

2、通过观察,发表自己的发现。

五、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工具: 尺子、书本、脚印等

方法:

1、沿直线测量;

2、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3、要做好标记

结论: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相同,六、练习

38+33+39 34-25+16 4337+27+27

58-48+28 13 4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重要。-36+24 +23+33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2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 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 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③练一练。

a. 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①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② 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5.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课件)

师:怎么正确地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来大屏幕。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谁来说一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看大屏幕,说出三角板的高度,菱形纸的长度(2)学生试量小棒的长度 6.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书上的线段有多长。(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三、利用新知,动手实践 1.估一估、量一量。

拿出自己的铅笔、橡皮、玩具盒。

先估计大约有多长,然后再量一量,并把数量填在表格中。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画好后同位互相检查。

3.看图说一说图中测量的物体各长多少厘米。4.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下面画√ 引导学生观察桥的高度和汽车的高度,然后做出判断。

5.思考题: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 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帮助小象,你们真是太棒了,如果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老师和家长,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4拃 6枝铅笔 3个文具盒„„

厘米 cm

《买文具》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课 题;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2.探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2)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3.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的购物活动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买东西,那就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一下购物吧。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得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五、作业设计:课堂练习册第7-8页 板书设计:

买文具

5角+2角+1角+1角+1角

人民币{ 角1元=10角{ 2角+ 2角+2角+2角+2角

5角+2角+2角+1角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2)议一议。谁说得对?为什么?(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三、学中做 1.试一试。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3.练一练。完成书中练一练。

《比一比》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嗨,同学们好,欢迎各位同学乘坐2年级三班旅游专线列车,我是本次列车导游,今天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现在随着我们的列车去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73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M。恒山位于我国山西,被誉为天下第二山,海拔约为2017M,华山位于我省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60M,传说中宝莲灯的神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家都被沉香救母的故事感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倡导的“六知”感恩教育,大家今后可一定要孝敬父母呀!(1)提出问题: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小声读一读,再想想这两个数那个更大呢?(板书1873

575)

生:1873大,因为1873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1873大。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重要规律是什么?(板书: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2.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

(2)师:好了,言归正传。刚才看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我也想考考大家:谁能帮我比比恒山和黄山,那座山更高呢? 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着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73

2017)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同桌、前后、师生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他们的最前面的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谁的大这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3)出示恒山2017M和华山2160M 师:谁能说说这两座山,那座山高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指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百位呢? 生:他们的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

师:那你是不是就不用比较千位上的数呢?其实我们还是比较了千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从千位比起,千位相同,就比较它们的百位。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二、反馈练习

出示练习题,指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刚才都是两个数两个数比较,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这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么能很快从小到大的排列呢? 生:可以把这些数分成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三类。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试试。2.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

师:(结合这题中的99,指出是最大的两位数)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的数,那我想知道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呢? 3.估一估

1出示课件练一练的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交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出示课件练一练的2题,只要求学生能正确用计数单位。

四、数学游戏“购买电器”

师: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吧(让学生猜商品的价格,并让男女生进行比赛)

五、总结本课

1.说说你的收获,同学评价

2.思品教育,在生活中那些应该比,那些不该比?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 >

575 2017 <

2160 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

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小小养殖场》

教 学目 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 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 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 学准备: 课件、图片

课 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活动

一、看图,说一说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活动目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同时,通过学生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数感.活动过程: 1.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教师板书:鸭42只,鸡85只,鹅34只.2.你能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指名说.板书:鸡比鹅多的多.4.还可以怎么说?板书:鹅比鸡少的多.5.小组内互相说,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最多? 6.汇报讨论结果.活动二:想一想.8页

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2.让学生独立完成。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9页练一练1。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活动四:练一练2,练一练3。

活动目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如果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就可以给予肯定。活动过程:

1.谁识字量最多,你能给大家读一下题吗? 2.每人小声读一遍题。

3.独立完成,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四:数学游戏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数感。活动过程:

教师公布游戏规则:学生来猜,教师只能点头表示有可能,摇头表示不对。

小结:在你猜数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猜的这么快?

(不断缩小范围)

板 书 设 计 小小养殖场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 学目 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 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主体图.活动目的:通过小后和小狗哪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餐厅要开张了,大家都很忙,你看,小侯和小狗吵起来了,小侯说:我拿的多.小狗说:我拿的多.大家快看一看到底谁拿的多呢? 2.为什么? 3.谁会用符号表示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1>18 4.还可以怎么表示?

18<21 活动二:填一填.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数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数器表示数,使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更加直观.活动过程: 1.看图填数,再比较大小.2.小组交流.3.汇报结果.活动三:练一练.活动目的:抽象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做.2.15<()3.()>89

4.交流时让学生体会到答案不唯一

.活动四:游戏

活动目的: 变换形势比较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 1.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两位数,放到桌面上.2.小侯要请客,请小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3.小狗要请客,请大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4.教师和学生一起订正结果.活动五:找规律填数.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活动过程: 1.找规律把空格填完整.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删去45,想这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上下想、左右想、顺写想、倒斜想)4.学生独立填表。板 书 设 计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3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长乐一小二年级4班

毕华琳

教材分析

“分物游戏”是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教材主旨是让学生通过“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学习除法,体会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由于二年级学生年纪小,动手操作能力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很模糊,很难在实际操作中活动中,一下子把物体平均分好,所以教材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在“分桃子”活动中,通知两只猴子分4个桃子,每只猴子分2个,让学生体会到,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这样分就是“平均分”;在”分萝卜”活动中,通过“一根一根地分”、“2根2根的分”…

…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份物体,分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按照相同的个数,一个或几个按顺序去分,最后每人分得的数量是相同的;在分骨头的活动中,通知3只小狗分15根骨头,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每份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想一想,说一说”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前面分的过程,把分法有条理地说出来,旨在让学生懂得为了在分的时候不出错,要一边分一边作好记录,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有关乘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猴子图片,桃子图片、兔子图片、萝卜图片、图形若干。

学具准备:圆形20个、三角形3个。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总课时:1

本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去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吧。看看还有谁到场了(小猴、小兔、小狗)。

小熊很热情的为他的伙伴准备了许多食物,可是这时他正皱着眉头发愁呢!原来小熊在为怎么分食物而烦恼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熊分一分食物吗?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好奇、好新、好动,创设故事性的情景,可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用生动的故事情景去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实践操作,体会平均分。

1.分桃子。

猴子兄弟来了,小熊细心地为他们准备了4个桃子。

你准备分几份?(2份)为什么?(因为有两只猴子)

可以怎么分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反馈)

你觉得哪次分的公平?为什么?(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教师板书:同样多)

小猴也觉得小朋友分的很公平,高兴地开始享受它们的美食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用图片分一分,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

2.分萝卜。

这时,3只小兔也来了,看看小熊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萝卜)

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3只小兔,12根萝卜)

你们可以公平地把这些萝卜分给这3只小兔吗?

请你用三角形代表3只小兔,用12个圆片代表萝卜,分的时候把你的过程摆出来,也就是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你每次给小兔分了几个,分了几次?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板演)

(指名板演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第一次给每只小兔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呢?)

他分的公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可以怎么分?(指名板演)

不管分几次,每次给三只小兔分一根,每只小兔分到的都是4根萝卜。

总结:每只小兔分的一样多,每只小猴分的同样多,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种分发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小兔也很满意大家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体验提升,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还懂得了分发的多样性。)

3.分骨头

可爱的小狗在一边等不及了,小熊为他们准备了15根萝卜。

请你把这15根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平均分给三只小狗”什么意思?(就是每只小狗分到的同样多)

用三角形代表小狗,用圆片代表骨头,动手分一分吧。

请你分完之后把你的分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板演)

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也想让你上来摆一摆,但是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老师让你上来摆,这位同学的就没有了,老师特别想把这位同学的保留下来,怎么办?(那这个方法画下来)老师用圆代表小狗,那可不可以用三角形?用小竖线代表骨头。(教师一边描述一边讲学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出来)

用这种方法把你刚才分的过程画出来。(教师巡视,找不一样的方法2~3个)

生1解释自己的方法。

(教师展示生2的方法)你们能看懂他的方法吗?那我请一名同学来解释一下。(请另一名学生描述)他描述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给小猴、小兔和小狗分到了美食,虽然我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构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因为每个小动物分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三.

巩固练习。

1.你们会判断平均分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三幅图,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怎样移一移就是平均分了?)

2.分桔子

小朋友们今天可帮了小熊大忙了,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桔子。数一数吧。(教师强调按顺序数)

你可不可以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呢?用18个圆片代替桔子,把它们平均分成几堆都可以,把你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老师现在把这4种方法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分的堆数越多,每堆分到的桔子数越少。

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分一分”的活性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有许多要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请你找找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

平均分

同样多

二年级《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4

二年级《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49~50页“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测量,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动手操作能力,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物体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报纸,本子,书本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淘气和笑笑的教室看一看,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出示课本情境图)

生:测量教室的程度。

师: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今天我们也来测量一下咱们教室的程度。(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

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看一看笑笑他们的测量工具(出示情境图),再认真想一想,我们还能使用什么测量教室?

学生可能会说: 书本,尺子,瓶子,笔袋,文具盒,报纸,脚印等等······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那我们现在就要测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了!

二、自主探究,组织活动

1、同桌二人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说一说怎样测量?

2、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与课本顺序不同,我把这个问题提到了测量的前面,一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测量;二是为了检查学生这节课前的预习情况、准备情况。)

3、分享交流。

(预设:做好标记,要一个接着一个摆放,安静有序,不能重叠,不能有空隙,分工明确,有测量有记录······)

三、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出示合作要求)。

(预设:?学生6人或8人一小组,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室有3个过道,其中6组从两个方向测量教室的长,剩余2组测量教室的宽。?小组成员分工:1人组织,1人记录,1人汇报,其余人员测量。④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

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教室在黑板上板书各组测量结果。

3、观察测量结果,分析小结。

小结: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就(不同)。测量时,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挨着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正)。

(预设:若时间充足,可以再引申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物体,量出的结果不同;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相同,为下节课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做铺垫。)

四、巩固练习

1、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观察图片两组同学摆放的易拉罐数量,说一说,分别摆了多少个?谁的高?

2、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先出示淘气和笑笑的描述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谁的木条长?

(预设:?他们的木条都是3个曲别针长,所以长度相等;?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长)

再出示图片,学生讨论:谁说的对?

(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3个曲别针长,但是由于曲别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就不相同,笑笑用的曲别针长,所以笑笑的木条长。)

3、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个头长?

出示图片,观察,估计。

五、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必做:完成练习册;预习课本51页,要求认真阅读课本,准备一把尺子。

2、选做:估一估,量一量你和爸爸的身高大约是你们各自的几个头长?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5

一、单选题

1.2700-900=()

A.8100                                    B.7600                                    C.1800                                    D.180

2.一辆公共汽车上有28人,到站后下车8人,上车10人。现在车上的人数和28人相比,()

A.多了                                        B.少了                                        C.一样多

3.养殖场养了120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40只,一共养了多少只鸡?列式正确的是()。

A.120+40                                B.120+40+120                                C.120-40

4.一根绳子长1000米,第一次用去256米,第二次用去125米,还剩多少米?列式是()。

A.1000-256+125             B.1000-256-125             C.256+125             D.1000-125+256

5.丁宇和巧燕都有10本书,丁宇给巧燕2本,那么丁宇比巧燕少()本。

A.4                                           B.3                                           C.2                                           D.1

二、判断题

6.判断对错682-199=682-200+1

7.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大。

8.15-9(=)5。

三、填空题

9.836+1624+716=________

10.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下面各题,观察题目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有什么规律呢?

51-15=________

62-26=________

87-78=________

53-35=________

11.97+98+99+100+101+102+1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60+400=________

13.在方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估计每题的结果是几十多.

①45+36是________十多

②28+41是________十多

③72-43是________十多

④27+65-27是________十多

四、解答题

15.看图列算式

(根)

(根)

16.________只

一共有14只。

五、综合题

17.列竖式计算

(1)36+25+19=

(2)90-43+17=

(3)35+44-62=

六、应用题

18.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3.2小时,每小时行95千米,返回甲地用了3.8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学校买来25盒粉笔,发给8个班,每班2盒,还剩多少盒?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2700-900=1800

故答案为:C

【分析】2700里面有27个百,900里面有9个百,用27个百减去9个百即可求出差是几个百.2.【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列式计算:28-8+10=30,【分析】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可得比较可以解答。

故选:A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母鸡只数:120+40,一共养的只数:120+40+120.故答案为:B

【分析】用公鸡的只数加上40即可求出母鸡的只数,然后把两种鸡的只数相加就是一共养的只数.4.【答案】B

【解析】【解答】第一次用去256米,第二次用去125米,即还剩1000-256-125【分析】简单运用了三位数的减法。

5.【答案】

A

【解析】【解答】丁宇那两本给巧燕后剩8本,巧燕接受丁宇给的两本后共有12本,所有12-8=4。

【分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强化对整数运算的掌握。

二、判断题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682-199=483,682-200+1=483,所以682-199=682-200+1,原题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然后再比较大小.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例如:100+0=100,和与一个加数相等,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如果两个甲数都不是0,那么和一定比两个加数大;如果有一个加数是0,那么和就等于另一个加数.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15-9=6,6>5,所以15-9>5。这道题是错的。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考察对减法的认识。

三、填空题

9.【答案】3176

【解析】【解答】836+1624+716=3176

故答案为:3176

【分析】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满二十要向前一位进2.10.【答案】36;36;9;18

【解析】【解答】51-15=36;62-26=36;87-78=9;53-35=18

被除数与减数都是两位数,且两个数字个位与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差的数字之和都是9.故答案为:36;36;9;18

【分析】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口算出得数,注意退位情况,然后观察数字特点,总结出规律即可.11.【答案】100;7;700

【解析】【解答】97+98+99+100+101+102+103=100×7=700

故答案为:100;7;700.【分析】根据奇数个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可知,用中间的数×个数=这几个自然数的和,据此解答.12.【答案】760

【解析】【解答】个位上是0,十位上6+0=6,百位上3+4=7,所以是760

【分析】相同数位要对齐

13.【答案】14;7;10;9

【解析】

14.【答案】八;六;二;六

【解析】

四、解答题

15.【答案】解:22+34=56;2.52-22=30

【解析】

16.【答案】14-4=10(只);10只

【解析】【解答】解:14-4=10(只),屋子里有10只.故答案为:14-4=10(只);10只

【分析】屋子外面有4只,用总只数减去外面的只数即可求出里面的只数.五、综合题

17.【答案】

(1)36+25+19=80

(2)90-43+17=64

(3)35+44-62=17

【解析】

六、应用题

18.【答案】解:95×3.2÷3.8

=304÷3.8

=80(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

【解析】【分析】先依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两地间的距离,再依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19.【答案】解:(1)8个班共发多少盒?

2×8=16(盒)

(2)还剩多少盒?

25-16=9(盒)

综合算式:25-2×8=9(盒)

答:还剩9盒.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6

一、单选题

1.3除90得()。

A.20                                         B.40                                         C.10                                         D.30

2.,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

A.30,8……2                                B.80,6                                C.60,4                                D.20,4……8

3.804÷4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A.百                                            B.十                                            C.个

4.下面算式,商是一位数的是()

A.328÷46                                   B.527÷48                                   C.438÷35

5.一个数乘10,积比它本身多450,这个数是()

A.45                                            B.50                                            C.55

二、判断题

6.判断正误.有600箱牛奶要运往超市,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能运70箱,这些牛奶要几辆卡车才能一次运完?

600÷70=8(辆)……40(箱)

答:这些牛奶要8辆卡车才能一次运完。

7.判断对错.

8.小红和小丽比赛跳绳,小红3分钟跳了180下,小丽4分钟跳了200下,小红跳的快。

9.判断对错:

720个同学在操场上做广播操,如果每行站21人,可以排40行.

三、填空题

10.填上合适的数字.

120÷________0>3

11.圆形花坛周长是8米,每隔2米栽一棵月季,共能栽________棵月季?

12.的商的末尾有0,□里可以填()。

13.两个药店出售同一种口服液(如图),________药店的口服液便宜些.

14.799÷39=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25=42

……16

四、解答题

15.计算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

(2)

(3)回顾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过程和方法,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6.一根丝带长16厘米,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每段长多少厘米?

五、综合题

17.列式计算。

(1)360是4的多少倍?

(2)48除以4得多少?

(3)360除以9得多少?

六、应用题

18.畜牧场20头奶牛每天产奶60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19.小丽要做1458道题,已经做了558道,剩下的要在45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90÷3=30

故选D。

【分析】整数的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答案】

A

【解析】【解答】29接近30,把除数看作30试商,商是:

故答案为:A

【分析】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用两位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数要比除数小.3.【答案】

A

【解析】【解答】被除数804的8比除数4大,所以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

故选:A

【分析】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大,那么商就是三位数。

4.【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32<46;

所以,328÷46的商是一位数;

B、52>48;

所以,527÷48的商是两位数;

C、43>35;

所以,438÷35的商是两位数.

故选:A.

【分析】根据题意,三个选项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否则是两位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否则是两位数.

5.【答案】

B

【解析】【解答】450÷(10-1)=50.故答案为:B.【分析】一个数乘10,积是它本身的10倍,积比它本身多9倍是450,据此用除法求出这个数.二、判断题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在解决用车、装油等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往往是无论余数是几,商都要加1。

600÷70=8(辆)……40(箱)8+1=9(辆)

答:这些牛奶要9辆卡车才能一次运完。

错在剩余的40箱没有考虑。要想把600箱牛奶一次运完,剩下的40箱也需要一辆卡车。

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计算错误,正确的竖式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从最高位除起,用两位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数要比除数小.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要想比较两个人谁跳的快,要先求出两人每分钟各跳了多少下,小红3分钟跳了180下,1分钟跳180÷3=60(下);小丽4分钟跳了200下,1分钟跳200÷4=50(下),小红跳的快;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用每人跳的下数除以跳的时间,分别求出两人每分钟跳的下数,比较后即可判断谁跳的快.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21×40=840(人),840>720,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用每行站的人数乘排的行数,求出一共有多少人,然后与720个同学比较后即可做出判断.三、填空题

10.【答案】1、2或3

【解析】【解答】120÷10=12,120÷20=6,120÷30=4,所以能填1、2、3.故答案为:1、2或3

【分析】先从最小的数字1开始试算,直到得数小于3时止,这些数字都是合适的数字.11.【答案】4

【解析】

12.【答案】0或5

【解析】【解答】

【分析】

55□÷2被除数的前两位都能被2整除,所以□里的数小于2商的末尾即可填写0,所以□可以填写0,整数的除法及应用.解决此题关键是理解要使商是三位数,根据除数是一位数,就得使被除数末尾的数小于除数,进而确定应填的数.

13.【答案】康全

【解析】【解答】72÷(8+1)=8(元)

132÷12=11(元)

8元<11元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整数除法,解答此题要运用单价=总价÷数量的运算关系。

14.【答案】20;19;1066

【解析】【解答】799÷39=20……19;

25×42+16

=1050+16

=1066

故答案为:20……19;1066

【分析】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第一题的商和余数;第二题,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列式计算求出被除数即可.四、解答题

15.【答案】(1)解:

(2)解:

(3)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都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则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

【解析】【解答】

16.【答案】解:16÷4=4(厘米)

答:每段长4厘米.【解析】【分析】对折一次平均分成2段,再对折依次平均分成4段,用总长度除以平均分的段数即可求出每段的长度.五、综合题

17.【答案】(1)解:360÷4=90

(2)解:48÷4=12

(3)解:360÷9=40

【解析】【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后面两题都根据叙述用除法计算,由此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六、应用题

18.【答案】解:600÷20=30(千克)

答: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30千克.

【解析】【分析】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列式计算,即可解答此题。

19.【答案】解:(1458-558)÷45

=900÷45

=20(道)

答:平均每天做20道题.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7

本节课三维目标明确,课堂教学层次清晰、思路明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绘制地图等活动,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合作的能力。

一、优点

(一)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请四组同学,分别面向前后左右站好,然后下口令先前走三步。为什么都是向前走,结果却不一样呢?前后左右不是固定不不变的,那么哪些方向是固定不变的?由旧知导入,产生认知冲突并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这是通过使用指南针迅速纠正错误,加深了孩子的印象。之后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指方向,以加深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知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大量的游戏,如:找位置猜方向:让学生面向不同的方向,分别向左面、右面、后面走。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顺时针的关系,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主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都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在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发展了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不足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对本节课的时间控制的不好,关于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没有讲解。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体现的还不够充分,课堂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在教学本节课中猜方向游戏可每组喊一个,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再对各组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即时的评价,这样则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8

xiaoxue.xuekeedu.com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废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先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再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了解到“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在从个位加起。”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废电池?”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在计算112+87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再进行交流教学。从“估一估”、“拨一拨”和“算一算”三个层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算器上拨珠计算,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4、通过复习,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在备课时,仍需事先把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多给学生进行板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估计和语言表达,老师不要太急于“一手操办”,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同时教学语言仍需再斟酌些、严谨些,这样本堂课就更能达到教学效果了。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9

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的算理放在首位,整个教学过程都遵循教学的编排意图,首先安排了“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出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次基础上再介绍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并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掌握。接着通过第一次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组织第二次“分苹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每盘放6个?”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这两个不能继续分下去,体会到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方面,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老师一边列竖式一边就把每一步的含义都说了,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导致有部分学生对竖式的不理解,还有到最后列出一半就以为结束了,如25÷4,学生就写出一个商,就想口算一样,没有继续写。本章另一个难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发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他们会更强烈的愿望去学习解决这个问题,更能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本节课我结合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春游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

1、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格式不是很规范,有学生只列出一半的竖式就以为是好了想些横式一样,只写一个商就停了。

2、出现没有余数的除法也变成有余数的了,3、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2页《分苹果》,这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动手操作必须和算式相结合,两者脱节是我们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怎样进行有效结合呢?教学中,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我首先让学生分一分,在列竖式时知道每一步的含义,一边列竖式,一边演示,用语言唤起学生的回忆:20表示要分的20个苹果,5表示每盘放5个,商4表示分的结果是放了4盘,验证一下,每盘5个放了4盘,一共是多少,4和5的乘积是20,写在苹果总数的下面,相减得0,表示全部分完了。

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第一单元《分草莓》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想猜字谜吗?古人写的是什么字?

二、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小朋友们,古人为什么把尺字造成这样呢?(老师边说边演示:尺字就像人们这样量长度,教师张开拇指与食指,这样量一次就叫一拃。)

2、我们身上的尺除了手之外,还有什么呢?(生回答后,再课件展示)

3、现在我们就学习用拃作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1)老师再边说边演示什么叫一拃,帮我数一数课桌的长度有几拃?

(2)学生再量课桌的长度有几拃。

(3)和老师量的结果不同的举手,为什么会结果不同呢?

(4)教师小结:由于测量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学习用尺量长度。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直尺

1、我们常见的尺有哪些(课件展示)

2、孩子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呢?

3、老师也有一块直尺,直尺上缺少些什么呢?

(1)缺少了竖线(就是刻度线),再观察刻度线,你又发现了什么?(有长有短,表示不同的长度单位)

(2)缺少了数字,数字从几开始?0表示什么?0对着的那条刻度线就是0刻度线。

(3)还缺少了什么?cm表示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4)再看数字与刻度线,你发现了什么?(数字都对一条最长的刻度线,0对着的就是0刻度线,1对着的就是1厘米刻度线

(二)认识1厘米

1、孩子们,直尺上从0到1是1大格,就是1厘米,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2、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你发现怎样的两个数是1厘米?(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大格,相邻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再看那些最短的刻度线,把直尺分成了许多小格,每个小格表示什么?今后再学。)

(三)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引出课题

1、拿出1厘米小棒,什么颜色(白色)?

2、仔细观察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

3、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怎么比较准确?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记一记1厘米有多长?

5、我们身上什么地方或我们见过的哪些物体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厘米?

6、1本数学书厚度大约1厘米,1个食指指尖宽度大约1厘米1厘米感觉怎样?我们量较短的物体就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四)测量几厘米

1、拿出红色小棒,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怎么估?大家再想一想我们身上什么地方大约1厘米,我们就用食指指尖的宽度在小棒上比一比,一边比一边数,大约有几厘米?

2、谁估得对呢,怎么办?(去量,让学生先试着量一量)

3、这根小棒长几厘米?怎么量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量法)

4、从0到5为什么就是5厘米?(数一数5厘米有几大格)

5、大家学会了量物体长度了吗?很快说出下面的物体长度。

(1)让学生很快说出前三个的长度,量圆珠笔的长度对着几量的(对着2),可以这样量吗?长度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为什么圆珠笔的长度说得慢,前三种的`长度说得快?由此可见,我们在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怎么对齐?

(3)根据前三种物体的长度强调量法:从0到9是9厘米,从0到7是7厘米,你发现了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拓展

1、判断。1题没对着0刻度线。2题直尺放斜了。3题从1开始量的,对了。4题线放弯了,这根线的长度最接近3厘米,可以怎么说(这根线长度大约3厘米,也可以说这根线的长度比3厘米多一些)老师再小结:我们在量物体长度时,结果往往不是整厘米数,我们就可以说成大约几厘米,也可以说成比几厘米多一些或少一些。

2、估一估,量一量

先估蓝色小棒有多长,回忆一下怎么估呢?再量(7厘米)。最后再量作业本的宽度(13厘米)。

3、熊大只有一把断了的直尺(从5开始),怎么量橡皮擦的长度?

4、大家还想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到校园看看吧。(楼的高度,跑道长度)我们的这把尺合适吗?以后我们还要学习用更大的长度单位量更长的长度。

五、课后总结

1、感谢大家和老师一起度过了一堂充实而愉快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简单版车位转让协议书下一篇:工商 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