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2024-07-18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精选12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1

XX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

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班级旧物市场(综合与实践)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旧物。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想不想把你自己卖旧物的钱捐献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呢?今天我们就到旧物市场去看一看。

二、实践活动。

.议一议

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先在小组内针对所提问题,讨论如何分组、如何布置场地、想交换哪些物品、如何交换。

(1)学生自由结成小组,小组内自由选出小组长,确定售货员、记账员、广告宣传员等。

教师点拨:各分工人员的不同职责和工作方法。

(2)废旧物品定价

组内讨论定价,依据物品的新旧程度和原本的价值及自己的喜爱程度自行定价。

2.做一做

出示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帮助学生明确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可以运用学过的乘法、乘法等数学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及时指导。

班内同学分为两批,第一批做售货组,第二批做顾客。10分钟后,进行角色交换。点拨引导学困生和小老师结对子。

3.想一想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通过“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

(1)在上面的活动中,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如果再举办这样的活动,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关键环节、分工合作等,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自我评价

出示“认真思考问题”“能够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对三项评价内容进行简单的解释和交流,明确评价标准。

生独立进行自我评价。

完成后组内交流,组员之间互评。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设计

班级旧物市场

教后

反思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身的联系,数学就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米、厘米的认识,能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进一步认识测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奇妙关系。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教学准备

尺子。

一、复习旧知

米=()厘米

230厘米=()米()厘米

23cm+4m=()cm

2m+123cm=()m()cm

二、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上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寻找我们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有兴趣吗?

三、导学释疑

问题1:笑笑和淘气在讨论什么?

师:淘气有什么发现?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吧!

生:淘气的妈妈告诉他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

问题2:他们讨论的问题是真的吗?我们来量一量。

师:这是真的吗?太有趣了,让我们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测量进行验证。

学生合作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问题3:通过测量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秘密”?

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秘密?

生1:我们发现双臂平伸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

生2:我发现一般头长的6倍就等于身高。

生3:我发现腰围是脖子一周长度的2倍。

……

四、巩固提升

说说为什么我的身高是一把尺子?脚长和身高都可以当尺子?

小组讨论汇报

五、检测反馈

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

测量工具(步测、卷尺)

步测

卷尺测

板书

设计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米=()厘米

230厘米=()米()厘米

23cm+4m=()cm

2m+123cm=()m()cm

教后

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2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3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二(3)班各有学生51人。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班里的学习习惯都较好,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 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 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5

【课 题】:平移与平行 本课共 1课时,本节第 1课时 【课 型】:新授

【课标定位】: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用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教学难点】: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预习指南】:自学课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线段。【情景引入】:

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

出示教材18页“看一看”左图。

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

出示第18页“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核心活动】:探究新知

1、移一移。

(1)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2)出示第18页小鱼图。

先请学生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

&做足常规就是最好的高效。※丰乐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么?

请学生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

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课堂小结】:平行线有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 【当堂测评或作业】: 1.第20页第1题

2.讨论第20页“实践活动” 3.思维训练

(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6

【课 题】:旋转与角 本课共 1课时,本节第 1课时 【课 型】:新授

【课标定位】:结合旋转“活动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提升分析与推理能力。【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旋转“活动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提升分析与推理能力。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预习指南】:

1、长方形有4个()角;正方形有4个()角。

2、比直角小的角叫()角,比直角大的角叫()角。【情景引入】: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角。(1)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

(2)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指明一组学生旋转说出角的组成。(顶点和两条边)

2、学生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教师与同学交流,辨认锐角、直角、钝角。学生根据旋转形成的角,画出图形,再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核心活动】:

一、合作探究

1、学习习近平角、周角。学生动手操作,旋转成平角。

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请学生说一说这个角的特征。(角的两边旋转至同一条直线上)你能根据它

&做足常规就是最好的高效。※丰乐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的特征给它起个名字吗?(平角)

让学生用学具旋转成平角,再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面画一个平角。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角。

2、学生自己独立操作旋转形成周角。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说一说它的特征。(角的两条边旋转至重合;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旋转一周又回到原处)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比较:周角与0度角有什么区别?(看它们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角,并试着画周角,指明在黑板上画周角。(教师板书:周角)

二、练一练

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第23页第2题)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各自的特点?

自己判断出每个钟面上的指针形成的不同的角,并说出原因。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在点子图上画出各种角,小组内交流。重点交流有不同画法的角。

3、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足?请各小组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当堂测评或作业】:练一练 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平角 周角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7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万以内的混合运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好习惯。备内容 捐书活动(1课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运白菜(1课时)→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加与减 节余多少钱(2课时)→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里程表(一)(1课时)→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解决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

里程表(二)(1课时)→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解决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会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备重难点 重 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8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的建设作出贡献。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数 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 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 比较;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 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等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 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

教材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 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 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 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打开学生学习窍门。

2、掌握解题技巧,开拓解题思路。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手法: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导向,提供教学互动方法。

教学设想及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 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让“9÷3×5-2=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自然引入中括号;最后,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新课改也指出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大胆交流,让学生在热烈、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新知的学习。

但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可能或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课时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

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1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2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66+6=72(元)。综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5)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全班齐练,两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96-6)×(15+9)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1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尝试探索,领会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 ]”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3、4题。

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共同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师追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师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11

教学目标:

.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共有多少人?

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

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90-45=45,45-25=20,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90-25=65,65-45=20,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45+25=70,90-70=20,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90-45-25=20或90-25-45=20,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

0

0

0

0

【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减的意义,及时巩固连减算式的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教学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90-45-25=20 90-25-45=20

0

0

0

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案(新北师大版) 篇12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呀,我们来到一个新的多媒体教室上数学课,老师很激动也很开心。看到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我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跟洪老师一起进入数学王国学习了。既然大家坐姿那么端正,老师就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好不好?笑笑家的苹果树成熟了。她邀请我们一起去她家做客,大家想去吗?

生:想!

(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1、观察情境,读懂题意

①师:我们一起看看笑笑家的苹果树。大家仔细观察,这棵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呀? 生:苹果树上有5个苹果。师:你的眼睛真亮!一阵风吹过,哎呦!快看,掉下来了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掉下来2个苹果,树上还有3个。

②师:你说的真好。那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幅图的故事完整的讲出来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下3个。③师:你说的可真完整!老师发现刚才你们在讲数学故事的时候都用到了这三个词“原来有,掉了,还剩下”那谁能再用这三个词对这个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师:能提出这个问题,你真了不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解决的问题。大家齐读课题“还剩下多少”。

(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活动二:还剩几块奶酪?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题意

①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笑笑家的苹果树。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乐园的聚会。大家看,在这次聚会上一共出现了几块奶酪呀? 生:5块奶酪

师:你的眼睛真亮。哎呦,快看,小老鼠干什么了?还剩下几块奶酪? 生:小老鼠拿走了2块奶酪,还剩下3块。

②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谁愿意把这个故事完整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聚会上有5块奶酪,小老鼠拿走2块,还剩下3块奶酪。③师:你说的真棒!那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有5块奶酪,小老鼠拿走了2块,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师:好问题!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来思考。

2、摆一摆,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①师:现在呀,我们用圆片代替奶酪摆一摆。请大家拿出透明袋里的圆片。同桌合作:一个人讲故事,另一个人边听故事边摆圆片。现在开始。(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师:好,摆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生:还剩下3块奶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奶酪的?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数出来的

3、画一画,再次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现在请大家把圆片放回透明袋里。把透明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放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刚刚我们用摆圆片的方法解决了还剩下多少块奶酪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能表示这幅图的图意呢。我们可以用画图来表示!现在请大家拿出白纸,用圆圈来表示奶酪,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奶酪,试着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幅图的图意。开始吧!(学生动手开始画)

师:好,画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呢? 生:我先画出5个圆,用斜线去掉2个圆,还剩3个圆。

师:说的真好!刚才呀,我们用摆圆片和画图的方法表示了这幅图的图意。大家可真聪明!

三、认识减法

1、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

师: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小老鼠搬奶酪的故事,试试看,谁能把这个数学故事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示出来呢? 生:5-2=3(板书:5-2=3)

师:你能说出这个算式,说明你已经预习过书本了,真棒!那现在请大家仔细看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数字,谁能说说这几个数字在故事中都表示什么呢? 生:5表示原来有5块奶酪;2表示搬走2块奶酪;3表示还剩下3块奶酪。

师:说的真好真完整。那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苹果树掉苹果的故事也列出一个算式呢? 生:5-2=3 师:同样的算式,都是5-2=3.在这个故事中,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呢?

生:5表示原来有5个苹果,2表示掉了2个苹果,3表示还剩下3个苹果。师:你说的很清楚,真棒。

2、认识减号

师:现在我们来看中间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在故事里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拿走了,去掉了。

师:嗯,说的很对。这个符号呢,表示去掉,拿走的意思。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减号”(板书:减号)

师:那现在谁愿意再说一说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这是减号,它表示去掉、拿走的意思。

师:说的真不错。在一个算式里,含有这样的符号就叫做“减法”。

(板书:减法)

3、读一读,想一想

师:那谁会读这个减法算式呢? 生:5减2等于3 师:好,现在大家一起读:5减2等于3。那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两个数学故事要用减法来计算呢?什么时候要用到减法? 生1:拿走的、去掉的要用减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当我们从总数里拿走、去掉一部分时,就要用减法来计算。

4、说一说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除了黑板上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5-2=3来表示,还有哪些数学故事也可以用5-2=3来表示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妈妈买了5个梨,我吃了2个,还剩下3个。

师:说的真棒!刚才这些同学说的数学故事都可以用5-2=3这个算式来表示。那么也就是说,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

四、巩固提升

1、画一画,算一算

①师: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27页,一起来看书中的“画一画,算一算”。你们找到这道题了吗?

生:找到了。

师:好。谁来说一说第一幅图的图意?

生:一共有5个圆,划掉4个,求还剩几个圆。可以用减法5-4=1来表示。

师:哇,你说的真好,不仅提出了数学问题,还懂得用减法算式来解决。谁还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啊?

生:原来有5个圆,划掉4个,还剩1个。可以用减法算式5-4=1来表示。

师:说的真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这道题,我们就可以用5-4=1来表示

②师:那现在我们就试着把书中的2道题自己画一画,算一算,现在开始。(生独立完成)

师:好,做完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观察第二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1:有4个圆,我划掉了1个圆,还剩3个。可以用4-1=3来表示。师:说的挺好。谁还有不同做法的?

生2:有4个圆,我划掉了2个,还剩2个。可以用4-2=2来表示。师:说的不错。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想说一说的?

生3:有4个圆,我划掉了3个,还剩1个。可以用4-3=1来表示。师:不错,这也是一种。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把4个都划掉,可以用4-4=0来表示。

师:这也是对的。同学们真聪明,一道题能想出这么多个算式来,老师都佩服你们!③师:现在看第三幅图。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有3个圆,我划掉1个,还剩2个。可以用3-1=2来表示。

师:你回答的又准确,声音又响亮。大家要向你学习。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2:有3个圆,我划掉2个,还剩1个。可以用3-2=1来表示。师:这也是一种算法。还有不同的吗?

生3:有3个圆,我划掉3个,还剩0个。可以用3-3=0来表示。

师:这道题同学们也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真棒!现在请大家把数学书合起来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比一比,谁放的又快又安静。放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2、说一说,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就要用到减法算式来计算。现在啊,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数学国王看到你们刚才学的那么认真,想要出几道题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生:愿意。

①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数学国王给你们带来的这些挑战。首先看第一关,看图列算式。我们看第一幅图,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呢?

生:有3只青蛙在荷叶上,1只跳进了池塘,还剩几只青蛙在荷叶上呢? 师:谁愿意列算式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3-1=2 师:你说的真好,谢谢你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②师:谁能根据第二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盒子里有5个球,拿走2个,还剩几个? 师:谁愿意列算式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5-2=3 师:感谢你的帮助!恭喜大家,第一关挑战成功!

3、画一画、算一算

师:第二关:画一画,算一算。大家先看看这幅图,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生:5个羽毛球,用斜线划掉2个,还剩下3个。也就是5-2=3 师:这个小老师说的真棒!第二幅图、第三幅图,大家自己写在数学本上。写完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说完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减法。

上一篇:现房的优势分析-任下一篇:师生联欢的晚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