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2024-10-23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共9篇)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篇1

课桌有多长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我们教室的课桌摆得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想!)。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这一课的内容。(演示课件2,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估计课桌有多长

师:(把代替课桌的纸板粘到黑板上,师边说边用手在纸板上比划长度)我们课桌的长度是一样的!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学生回答采用铅笔、书本、手等工具,老师把方法依次写在黑板上)

师:好!谁愿意采用以上的工具上来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拿工具上黑板动手测量)板书: 铅笔: 3枝 手:4拃 书本:2本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尺子(演示课件3,揭示采用直尺来测量物体)活动

(一)看一看!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演示课件4)生:有数字0、1、2、3、4……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随学生的回答老师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师:请看大屏幕!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板书:1厘米=1cm)活动

(二)指一指!

师: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在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请大家指出来。(演示课件5)

生1:数字2——3是1厘米长。

生2:数字4——5是1厘米长。、、、、、、、、师:我们用一句话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老师动作示范)伸出食指和拇指夹住小木棒,然后慢慢抽出小木棒,这时候我们食指和拇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好!甩一下我们的小手,放轻松,我们再来比划一次。(重复刚才的动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师:请大家把小木棒放到一边,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好!)听口令!(师生一起进行 “拿”、“放”1厘米的比划游戏)活动

(三)找一找!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除了在尺子上能找到表示1厘米的长度之外,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呢?谁愿意来说说?

师: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演示课件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说边演示课件: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2、师:(演示课件7)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 生1: 0—2是2厘米长。生2:2—4是2厘米长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

这时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接着可以让学生陆续说出2—4,7—9,5—7等都是2厘米长。师: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的长呢? 生1:0—5是5厘米 生2:5—10是5厘米

师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在尺子上找出表示几厘米的长度,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师:(演示课件8)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5—

6、0—

4、、0—

6、1—

5、6—8分别是几厘米)活动

(四)量一量!(演示课件9)

师:认识了测量工具——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想跟大家一起测量出它的长度。

1、演示课件:铅笔有多长?

师:在测量之前,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真正长度?(想!)好!我们就来量一下,看它到底有多长?请看大屏幕!

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0)我们要注意:(1)、将物体和尺子放平

(2)、物体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演示课件11)0刻度表示起点,所以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是从0刻度开始

的,但是如果它没有0刻度的话,那该怎么测量呢?谁愿意来说说? 生:可以从后面某一个数字量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如果没有0刻度,可以从后面的某一数字开始量起,那读数的时候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2、师:(演示课件12)现在呢,有4只小熊它们也认识了尺子,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小熊们想请你们来充当评委,评一下看谁的测量方法是对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51页第三题!

师:谁愿意当裁判评一评?(指名回答)

生1:第1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错的,物体没有对齐0刻度。生2:第2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生3:第3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但它的结果错了。

生4:第4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1—6相差5厘米,所以是5厘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

3、师:当了一回裁判,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想!)看来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好!请同学们看教材51页第4题的第(1)小题量一量它有多长(演示课件13),赶紧动手把它完成。(由学生揭示答案之后,老师演示课件测量的过程)

师: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尺子来画某一长度的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用尺子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演示课件14)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

师:整个画的过程演示完给大家看了,请你们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把它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堂练习-----巩固与运用

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闯关游戏,好吗?(好!)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15)

1、(演示课件16)第一关:我会说,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演示课件17)第二关:我会量

师:估计一下,我们的铅笔长、数学书本长以及练习本长有几厘米?(先让学生把估计好的数据填在课本上,再给学生时间动手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

3、(演示课件18)第三关:我会画,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评讲并演示课件)师:(演示课件19)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四、课堂小结(演示课件20)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还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多做相关练习加以巩固!五:作业布置(演示课件21)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用尺子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

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相同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准确吗?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始);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 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课件演示1cm)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是1cm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样夹住,手指不动,让我们轻轻撤出小棒,看,这个长度就是1cm,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生操作。

师: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3厘米、5厘米呢?

师:通过在尺子上找到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用后面的大刻度减去前面的小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生: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总结语打到PPT上不?)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生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ppt)

3、说说物体的长度时几厘米。(PPT出示4道题,包括倾斜测量的题)

总结测量儿歌。

4、量一量、画一画(介绍线段作为)。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5、动动手:估一估,量一量,这些物体有多长。

三、总结提升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活动流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时钟有什么用呢?!.快思.教案网出处!(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玩个游戏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游戏:

(1)木头人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你在什么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的?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现在小朋友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小结:当我们开开心心做游戏时,感觉一分钟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是吗?小朋友还想再玩一个游戏?樊老师再带小朋友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

(2)金鸡独立。(教师示范)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只用一条腿站立,另外一条腿尽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赶紧抬起来,看谁能坚持一分钟。准备好了吗?我们请孙老师计时,开始……

教师:时间到了小朋友可以坐下来休息了。这次你们感觉一分钟长还是短呢?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在坚持或者很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三、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

1、提问: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一分钟我们能完成什么事情呢?

2、老师与大家分享准备的资料: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了什么事?(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附:一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一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800个字。

一分钟,人大约可以走80米。

一分钟,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

一分钟,大人跳绳可以跳160个… …

小结:看来一分钟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一分钟不仅可以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四、操作体验。

师: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多少事情。

1、介绍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2、介绍规则:幼儿分四组。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一分钟结束以后请数数,并把数字记住。准备好了吗?开始!

3、幼儿操作。请数数在一分钟里你夹了几粒弹珠(夹了几粒珠子、图几个圆圈)。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儿报的数字。)

(1)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2)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教师:小朋友时间过去了,还能回来吗?

小结: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一分钟很短,但如果小朋友抓紧时间,还是能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一分钟。只要我们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做事专心,不拖拉,我们肯定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五、活动结束:

幼儿一分钟整理物品回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篇4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中学:严华武

教学目标: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咏月名句的收集和诗歌鉴赏。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这里,一起听一首悠扬的曲调,欣赏中秋的月色,有很多古代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月词。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注重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音乐欣赏,古曲,播放mp3)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我们在学习《浣溪沙》时已经介绍过作者的情况和词的相关知识。

2、写作背景: 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作者写作的背景?(序)总结:中秋时,大醉时。(序:起说明作用。这里是交代写作背景)补充介绍: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三、朗读训练 1.播放朗读mp3。2.学生跟读。

3.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

四、理解全文 字音

阕(què)上阕 婵(chán)婵娟 琼(qióng)琼楼 绮(qǐ)绮户

词语注释

分析全文: 我们现在来分析和欣赏全文,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分析: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这首词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再加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直接写明月)分析: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出了下一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分析:指此句运用拟人手法,笔势淋漓顿挫,表面上是责月问,实际上是怀人。“月圆而人不圆”,“不应有恨”却恨在其中。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

分析: 这一句话是最富哲理的诗句。它从月亮的圆缺的自然规律,说到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难以求全,讲出了一个自然界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哲理:客观事物是难以求全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注释: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分析: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写作特色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这首词反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对月思念亲人,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又战胜了消极的“遁世”思想,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归纳小结 : 上片----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片----怀人(抒情)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上片: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片: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五、布置作业 1.基础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 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_ _,下片问__ __,归根结底,是问__ __。表现作者对。(需要教师提示)2.背诵并默写本词(课后作业)3.这首词的基调是抑郁的还是乐观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一分钟有多长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评析/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吴月萍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设计意图:

在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 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大班数学《体验一分钟》教学设计方案 省委机关幼儿园 郝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新《纲要》里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幼儿在大班期间对时钟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我认为幼儿对时钟不仅仅要认识,还要有感知、有体验,否则,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对幼儿来说将是非常抽象和陌生的。而曹老师所定的课——《体验一分钟》就恰恰符合了这一点。我认为要设计好这节活动,最主要的就是“体验”二字,把握好“体验”,相信其真正目标也就完成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也是把幼儿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放在第一位的,活动中不但让幼儿再次学习、巩固了对时钟的认识,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感受一分钟,这一点就相对比较直观。同时,本课题更加符合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幼儿自身的感知与体验,这一点和我们教师与幼儿口头上的教与学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幼儿从中所领悟的所得到的也将是大不相同的。通过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我对本次活动做了两次设计与调整:

一、第一次设计

1、目标的设计

我的目标是以幼儿为主体,从情感、知识、技能三大点出发。第一、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要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第二、巩固对时钟的认识,了解时钟的基本用途;第三、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重、难点的设计

在本次活动中,我的重点是感知、体验一分钟的长与短。为了让幼儿有更深刻的感知,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中的就通过让幼儿前后两次玩桌面玩具,第一次是无意识,第二次则是在有时间限制情况下,有意识地让幼儿边玩玩具边感知一分钟,两种情况相对比,相信更能使幼儿对一分钟有深刻的体验。

难点是进一步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尤其是分针与秒针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很难掌握的,因此,虽然课前有预埋教授,在活动的第二环节中,我仍然带幼儿巩固、认识。尽管如此,幼儿的接受能力有限,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继续观察、练习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难点。

3、环节的设计

我以先认识后感知的规律将本活动的环节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个环节是出示模拟时钟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对时钟的认识,主要就是再重新认识分针和秒针的关系,并通过数数的方式相对直观的感知六十秒。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感知、体验一分钟的长与短,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在一分钟里做了些什么。第三个环节是情感教育,让幼儿了解要珍惜分分秒秒,最后,再请幼儿用一秒种的时间收拾整理刚才玩的桌面玩具,即把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提醒了幼儿做事的完整性。.说课后的反思

作为一个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缺乏的我,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各位老师的说课启发,使我首先对说课应有的程序和几大部分有了深刻的了解,其次,就我设计的这节活动而言,总体来说是围绕着幼儿的体验,但是幼儿的体验并不深刻,对一分钟的长短仍然还是比较模糊。体验是来自于幼儿的自身的感受,而并非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长或是短,因此,只要幼儿对一分钟有体验,能环节进行巩固,先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当感觉到了一分钟后就回到老师的身边,再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觉得一分钟能做什么,例如记录纸上的:拼多少雪花片、写多少拼音、贴多少张贴画等,让幼儿先说一说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记录,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并再次记录。相信通过幼儿相对准确的说出来在一分钟里能做哪些事情或是能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就可以了,要注意活动中教师本身的位置,教师不是主体,教师应该是活动的帮助者、支持者、引导者,并且要容入和参与到幼儿中间。同时,专家指出,我所设计的体验方式相对单一,可以是多方面的体验,例如,看动画片的时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写字的时候一分钟又是长或是短等等。

二、第二次设计

1、目标的设计

根据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我将目标改为:

一、对活动感兴趣,并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二、能较准确的记录出一分钟里可以完成的事情;

三、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重、难点的设计

重点仍然是体验和感知一分钟,难点是让幼儿能够较准确的记录自己在一分钟里完成的事情。把巩固对时钟的认识去掉是因为在本节活动前应有此准备活动,而这节活动主要的还是让幼儿感知一分钟并通过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一分钟能完成哪些事。

3、环节的设计

我将活动设计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看模拟时钟课件导入,在教师引导下巩固幼儿对分针秒针的认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伴随着时钟的滴答声,数数六十秒,让幼儿先有一个直观的感知。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一分钟的长短,我通过两个游戏,一个是一分钟木头人的游戏,另一个是请小朋友们看动画片,让幼儿感受不同的一分钟,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第三个环节是对上一自己的实践与尝试,他们对一分钟的感知可能又近了一步。最后的一个环节我的设计方案基本没变,仍然是情感教育。

4、教法的设计

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尝试法、交流讨论法。直观法是指让幼儿通过数数和两次游戏,直观的感知一分钟;尝试法是让幼儿自己尝试这用一分钟做事情,并尝试去实践自己的猜测;交流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让幼儿大胆的与同伴和老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猜测。三种教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得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有序。活动效果及反思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篇6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该体现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该的.。

3、认识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准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肯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篇7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地概括一下。

2.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凭着自己的镇定和果敢,在短短20分钟内挽救了60人的生命,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课文中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他的崇高品质,出示,一起读。板书: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二、扣住形象,研读命令

1.“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是哈尔威船长英雄行为最直接的表现。文中也有一段话概括描写了哈尔威船长指挥救险这一形象,快速浏览课文,快速找到它。指名读。

2.出示句子,“指挥”什么?(指挥怎么脱险,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为什么要“控制”?(控制慌乱的局面,一旦失控将不可收拾)“领导”谁?(船员和乘客)

过渡:是的,当灾难来临之际,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些命令?他都考虑到了哪些人和事呢?请同学们默读3-24,思考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命令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你眼中的哈尔威是什么形象?

(找一找,划一划,批一批,留下思考的痕迹。)

交流:

1、第一条命令

出示:“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1)这是船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非常重要,你关注到了。那船长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一道命令的?

(2)是呀,沉沉夜雾中的一声巨响,让所有的乘客从睡梦中惊醒,那是怎样的场景啊!一起来看

(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齐读。这样的场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看,这短短的四十二个字,却字字让人惊心。你发现没有?这里面的句子都写得——特别的短。知道为什么吗?

像这样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就适合用这样短促的句子来表达。谁能把这种慌乱急促的感觉读出来!

指名读。越是读到最后越是慌乱、越是急促,仿佛让人透不过气来。齐读

(4)多可怕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船长的这道命令?他是怎么说出来的?为什么要大声吼道? 那谁来大声的吼出这道命令?

(5)我们再来看这道命令,命令人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里面有次序吗?那次序能不能乱?为什么?

这说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所有人都慌乱的时候,船长却表现得怎么样?(镇定自若、沉着冷静)

2、第二道命令

还有哪道命令让你印象深刻?

出示第二道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1)这是一道无情的命令,这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命令,这一道命令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

(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这一道命令下达之后,船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情况? 救援工作由一开始乱得不可开交,到现在变得井然有序,难道只是因为奥克勒手中的那把手枪吗?

(3)我们来看在这第二道命令之前我们还听到了一段对话,自己先好好读一读。

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

师:如果老师把这段对话改一改,可以吗?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人物的对话也要符合当时的情景,这个时候情景已经万分的——危急!时间也万分紧迫!

(4)让我们再来看这段特殊的对话,默默地读这段对话,读进文字里,想到情境里。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能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

(5)老师想问作为船长,当他了解到炉子已经被海水?(淹了)火也?(灭了)机器?(停了)。作为一位船长当他了解这些情况以后,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船还能坚持多少分钟?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还要问奥克勒大副?

(船长是要把这个重要的信息告诉船上的乘客,让他们稍微放下一点心。因为二十分钟逃生时间也不是很少了。)(6)如果这时候你就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听到了这段对话,你还会像刚才那样慌乱吗?还会不顾一切的挤上小艇吗?

现在看来,后来救援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不仅仅是因为奥克勒大副手中的那把手枪,还有这段给人信心与力量的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6、你还能从另外2道命令中读出了什么?

三、质疑问难,深化感受

过渡:人们沉默了,不敢违抗他的意志,除了是因为害怕被打死,更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让人由衷地崇敬和信服,让我们读好这段对话。

终于60人全都救出去了,第20分钟到了 1.出示29、30,默读这两段文字,让我们也凝视着这尊雕像,一起轻轻地读——(音乐)生齐读,感受船长的高大形象。

再默默地读,读进心里去,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1)为什么说船长是一尊黑色的雕像?

(2)为什么说“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齐读29-30,尝试背诵。

四、内化文本、换位升华。

1、面对哈尔威船长黑色的雕像,此时你想对他说写什么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写话,写诗都行),把她写下来。

2、交流。

3、写法探究。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亲近雨果、走进他的作品《笑面人》或《悲惨世界》。

(2)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板书设计:

船长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

的一步大概有多长?

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探究与体验

1.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刚才我们测量了这位同学的一步有多长,其他同学走一步和他差不多。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用自然走路的方式测量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2.估计和想像1千米有多长。

以你现在走100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估计自己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

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一学校操场为例,想想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沿操场走几圈,感受一下1000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段事先准备好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路段,供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学生以这段路来进一步加深对1000米的认识。

想一想: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举例。

师总结:1000米也可以用以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km)来表示:

如果用字母表示公式,该怎么写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学生读写公式。

怎样巧用公式,把千米和米区分开,让人一听就明白?

学生试读。

指导学生在单位与数字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齐读公式。

三、实践与应用。

完成填一填:我们知道了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通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

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的答案。

学生在书上选择答案,并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有千米的标志?(限速标志、速度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请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步。我们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四、反馈与小结:

能告诉老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诗句:减字木兰花下一篇: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