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2024-10-14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精选10篇)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1

一、 研读数学教材的纵向联系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前面的内容及后续的知识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纵向联系。因此,笔者认为研读数学教材的第一步就是要厘清教材的前后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起点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从而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烙饼问题”是渗透优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优化思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但优化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处可见渗透的痕迹,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以及统计教学中的统计方法优化等。除此以外,教材还以“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较为集中地安排优化思想的渗透,具体分布如下 :

由上表可知,优化思想在四册教材中重复出现,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低年级,教材虽然没有将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 却已经让学生对优化思想有了些初步的体验。比如简单的排列,排列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序的排列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初步体验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但诸多方法中却有优劣之分, 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到了中高年级开始以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展开教学,如“烙饼问题”和“找次品”问题的教学,它们都让学生经历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 体验到了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思想。鉴于此,笔者认为此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由此可见, 研读数学教材的纵向联系有利于体现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关联,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纵向建构,能引领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

二、 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既有纵向联系, 又有横向联系。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即研读新知识点与哪些知识是相似的,让学生及时横向沟通,领会新知识点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笔者认为,研读数学教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不应忽视。

例如,“烙饼问题”并非为烙饼而烙饼,而是通过烙饼问题的学习提炼出相应的规律, 从而去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教材就为“烙饼问题”提供了三个相似的问题,意在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1.教材105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一种电脑小游戏,玩一局要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小东和爸、妈妈一起玩,每人玩两局,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教材107页的第2题:东东、晶晶和红红三位同学去量身高、验视力,每项检查要3分钟,他们至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做完这些检查?

3.教材 108 页的第 4 题:三个客人去饭店吃饭,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比较合理?

上述3个问题分别是玩游戏、体检和炒菜的实际问题,其解决原理都和烙饼一样,学生只要掌握了“烙饼问题”的实质,这三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事实上与“烙饼问题”更为接近的问题有煎鱼、煎饼等生活化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时又设计了如下3个练习:

1.妈妈用锅煎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条,煎一面要用2分钟,请问妈妈煎完3条鱼至少要用几分钟?

2.妈妈用锅煎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条,煎一条鱼要用4分钟( 煎一面要用2分钟) ,请问妈妈煎完4条鱼至少要用几分钟?

3.妈妈用锅煎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个,煎一个饼要用6分钟( 每面要用3分钟) ,请问妈妈煎5个饼至少要用几分钟?

当然,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前提是学生领会了“烙饼时间 = 烙饼个数×烙一面饼的时间”这一规律。由此可见, 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有利于知识点的横向比较,体现同类知识点的关联,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建构, 能引领学生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来进行探究。

三、 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

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 即研读教材展示的每一个文字和每一个符号, 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只有研读清了教材的公开信息,才能厘清教学的基本内容,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这也是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比较好的做法是:先梳理出教材所展示的各种信息,然后再决定各种信息的价值权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

例如,“烙饼问题”的教材版面只有半面多一点( 如图1) ,但其中蕴含的公开信息却很丰富。笔者认为,它至少蕴含了如下5条公开信息:

1.烙饼的条件 :烙3张饼 ;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用3分钟;尽快( 时间最少) 。事实上,这些条件表明了“烙饼问题”来源于生活。

2.探索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探索时必须通过操作使学生清晰, 探索后还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从而让学生理解两张饼同时烙,没有让锅空着,充分利用了资源,比较省时间。而一张饼一张饼烙,浪费了资源,花的时间就多,这其实就是优化思想的核心所在。另外,先探索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其实是渗透了化归思想,化难为易。

3.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教材中的一个反问表明烙3张饼的方法多样,应该组织学生探究。为了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教材用示意图表示烙饼的过程。这就表明,在教学时理应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同时,教材通过示意图展示出交替烙,让学生领悟其内涵,这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显著得多。

4.探索烙4张饼、5张饼、6张饼……的最省时间。探索这么多时间,表明烙饼时要设计表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有序,也有利于后面的发现。

5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 表 明 教 学 时 要 提 炼 烙 饼规 律 。

上述5条信息,教学时都要予以重视,但这5条信息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第3条和第5条,第3条可以展示探索过程,也可以体现烙饼的实质,而第5条则可以简化烙饼规律,为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好准备。可见,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

四、 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

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 即研读教材背后所蕴藏的知识点及思想方法。教材的公开信息,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捕捉到, 但发现其背后的秘密却需要一定的教育经验与智慧。事实上,教材背后的秘密往往又是决定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背后的秘密,才算把教材研读透了。

例如,关于“烙饼问题”,教材除了展示出上述5条公开信息外,它的背后还应该蕴含如下2条秘密:

1.同时烙和交替烙的优势。同时烙,即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再同时烙两张饼的反面。交替烙,即不一定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 可能同时烙一张饼的正面和另一张饼的反面, 也可能烙了一张饼的正面后,等一下再烙反面。但同时烙和交替烙有一个共同的优势,那就是让锅不空着,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节省时间。事实上,偶数张饼适合同时烙,如2张、4张、6张等 , 奇数张饼( 除了1张饼和3张饼) 适合同时烙和交替烙同时使用,如5张饼,其中的2张适合同时烙, 其余3张适合交替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表格展示出烙饼张数和烙饼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2.烙饼规律的实质。教学时,学生借助表格可以快速提炼出烙饼规律:烙饼时间 = 烙饼张数×3分钟,但教师还应该知道这个规律的数学实质。如教材上所说,烙3张饼的最省时间是9分钟,其实质是3张饼有6个面,每次烙2个面,需要烙3次( 6÷2=3) ,每次3分钟,一共是9分钟( 3×3=9) 。当然,这个实质可以不告诉学生,因为告诉学生反而会把烙饼问题弄得更复杂,而且会冲淡先前的发现,但教师必须心中有底。从这个本质出发,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烙饼规律时,还可以再抽象一些,即3分钟是烙一次的时间,或者说是烙一面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提炼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规律:烙饼时间 = 烙饼张数×烙一次的时间或烙饼时间= 烙饼张数×烙一面的时间。

由此可见,准确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既有深度,又更简洁,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入浅出吧。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探析

课程改革发展下,国内小学数学和新课改还存在这一些差距,小学的数学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内容的不完善,促使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制约,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只有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工作,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并能从中得到思维和判断力的发展。

一、新课程教材的概述

社会不断的发展,促使我国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方向。为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国内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我国重点要培养的目标。我国在新课程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努力,制定了相关的对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随之涌现。新课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有效的进行创新和相应的措施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为根本,才能从实际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打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合理的掌握把握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是非常难的,这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建立长久的教育创新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高质高效。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精神的培养也是对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探析

国外的教育倡导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这种观念在英语学习中也被频繁的运用。当人们讨论教学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国外已经开始研究了。教学是一门行为和思想结合的艺术,教学的过程是多样而繁复复杂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素质、课时没有正常进行,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是不可以用固定的方法进行,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国外的教育理念更在乎通过实验的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将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三、新课程四年级教材的研究

课程不断的改革,在国内外进行研究过程,我国也吸取了很多的好的地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还有很多的不足。课程的改革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有很多,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教材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传授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对新知识需求的传递。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活动,将生活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我国小学数学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根据实际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不断的完善教材内容的编写和修订的工作,确保小学数学教材的实效性。

四、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只能作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不能以此作为衡量新课程编写好坏的秤砣。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必须要结合当下时段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能力表现来综合评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根本目的,才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1、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编写的特点进行综合的衡量,特点较高的,说明教师的认同较高,可以对学生有益学习内容,需要教师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此编写到课程改革新教材中。

2、教师认同较低的编写内容,需要教师再次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3、对小学教师认同造成影响的问题有很多,如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学历、教学实施的情况和思想都会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出现极端。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人教和北师版教材或是西师版和苏教

新的课程虽然实行了很长时间,但并没有显著的成效。学校和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这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提高,教育学达不到一定的成效。所以新课程改革必须是开放的,能够让师生共同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方式进行,发挥教师最大的能力,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活动中要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思维模式的提高,教学内容能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全面的衡量进行设计,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已有学习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利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合理的掌控时间,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效率和意义,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师生相互的效益。小学数学按照新课程人教版教材,可以更有针对性和时代意义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更完善了教材的内容。

满足社会发展、创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加强小学数学的重视,不断的根据实际教学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完善。做到课程改革要保证教育效果,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有效的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能,不断实践和研究中找到教学的真谛。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小学数学教材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筹,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不局限于现有发展水平。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材作为对课程编写的文字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优良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对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的课程需求,教师和相关课改人员需要不断针对现有学生的发展水平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五、新课改中生活性的应用

课程改革是为了通过实现生活的价值,予生活于教育的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根据相关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不断的实现生活赋予的教育意义。教学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兴趣。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学习,观察环境周围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生活赋予的知识和教育价值。教材本身来讲,需要教材可以体现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对生活现象的合理解决。

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新的课程改革发展下,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情感经历等方面的培养,有了这些基础的经验和经历才能有效的结合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形象化。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要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科都会和生活相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提炼出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问题,让学生可以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所以,数学课程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目标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可以结合实际学习内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常识和情感内容,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不仅止于课堂的学习。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可以互帮互助。根据教学活动的实践,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数学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沟通找到答案。根据教学活动的实践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答案,去解决问题,确保每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保证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内容相结合,做好人教版数学教材的修订和改编工作,不断的完善课改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将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编写,如图画、图表、文字、光盘等内容。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要以四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探析的原因时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身心也处于发展阶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进行培养。再有四年级的教材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更有层次感。例如,光速的课程、人口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四年级数学课程的学习更能结合生活,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有阶段衔接的开展教学活动,并能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以后的义务教育打好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四年级新课程和教材的重视,改变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和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数学思维的模式、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相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通过学生数学学习的表现和实践进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找到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教学质量的高效可以在固定的课时下不断的进行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亦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27-28.

[2]宋珍珍.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下)[J].中华少年,2012:3.

[3]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

[4]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80.

[5]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57

[6]郑杰斌.有效掌握教学的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0-145.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3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内容这部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00+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4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 38千克

淘气 45.2千克

丁丁 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 单价/元

书包 32.50

文具盒 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九文书网 wwW.9Word.Com

五、总 结 回 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授课类型】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56+25-1724÷8×2

56-25+1724-8×2

56-(25+17)(24-8)×22、计算下面各题

(15+20)×3(59+21)×(96÷8)

(124-85)×12÷26(75+240)÷(20-5)

3、看谁算得快

75+360÷20-572-4×6÷375+360÷(20-5)

(72-4)×6÷3(75+360)÷(20-5)(72-4)×(6÷3)

二、问题解决王老师要批48本作文,已经批了12本,如果每小时批9本,还要几小时?动物园里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是熊猫的几倍?

3.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梨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几千克?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几厘米?

三、综合提高

P14(5)、P15(8、9、10、11)P16(12、14)

四、小结

四则混合运算有几种类型,它们的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6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 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 这个“独”字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 所以称“孤”, 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 也不肯片刻停留, 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 而是“闲”得无聊, “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 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 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 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 意境优美,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

1. 引用———概述全貌。

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 给人以总体印象, 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

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 写漓江的水, 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 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 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

《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 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等, 真是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 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 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 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 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 并作了记号“K”, 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 父亲觉得, 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 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 毅然地拨打了电话, 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 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 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 “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 看到“这么好的食物”, 就“狼吞虎咽”地吃, 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 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 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 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 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 让他为自己“捶捶背”, 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 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 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 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 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 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 见了水就喝, 接过饭就吃, 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 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 “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与“富翁”无缘, 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 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 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 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 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 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 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 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 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防止水土流失。这样, “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 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 一个孩子运用计谋, 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 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 拟人。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 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 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 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当成人来写) 起来。这里,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 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 是真的野兽, 战争一开始, 枪炮轰鸣, 野兽都跑出了树林, 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 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 “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 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 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 “有时候学夜莺唱, 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 他天真活泼, 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 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 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 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 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 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 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 使我们赞叹不已, 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 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

在课文中,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 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 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 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 曲解。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 敌军官并未死心, 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 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游击队) , 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 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 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这里, 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 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 故意闪烁其词, 答非所问, 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 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 做过一些地方官, 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 抗争不屈, 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 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 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 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 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 情趣横生, 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

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 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 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 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 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 喷涌不息的水。

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 既表现了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 多么壮观, 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 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 冒, 冒”一句, 连用三个“冒”字, 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 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 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 那么活泼, 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 千姿百态的水。

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 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 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 精彩纷呈。最后, 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 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 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 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 有的像一串明珠, 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 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 激发联想的兴趣, 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 为了换零钱遭遇车祸,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

课文开头, 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 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 因此, “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 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 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次拒绝他, 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 一句话比一句话重, 使“我”觉得讨厌。但是, 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

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 再联系他的穿着,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 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 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 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 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 感动。

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 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 “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 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 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 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 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 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 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 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 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 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 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满怀深仇大恨, 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 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 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 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现。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 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 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

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 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 近处的呈鲜绿色, 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 再远的呈墨绿色, 一层又一层, 最后连成一片,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 手掌宽的鲫鱼, 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描写, 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

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 “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 就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 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 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 作者想“洗一洗脸”, 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 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 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 排比强调“可爱”。

在课文中,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 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那么可爱。

4. 对话围绕“可爱”。

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 用得好, 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 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 广而野”的特点, 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 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 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 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 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 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 推向高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篇7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8

1、口算。

25×8= 170×40= 250×20= + =

+ = 1- = 17.65-3.5= 12.6+6.4=

2、用竖式计算。

307×24= 218×26= 12.6-6.75= 0.72+0.38=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59×28-59×28 4.8+54.3+25.7 1- -

五、手眼并用。

1、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2、画出下面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底 底 底

六、解决问题。

1、一本《汉语词典》a元钱,一本《少儿百科全书》的价格是《汉语词典》的4倍多6元。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少儿百科全书》的价格。

(2)当a=15时,《少儿百科全书》是多少钱?

2、每箱苹果和每箱西红柿各重20千克,下面是超市运来苹果和西红柿的箱数。运来苹果和西红柿共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768箱 432箱

3、四(一)班有男生22人,女生24人,男、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小明拿20元钱去商店买文具,买钢笔用去4.53元,买练习册用去5.45元。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

5、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了,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下面是各国获得金牌和银牌的情况统计表。

数量 奖牌

国家 (枚)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德国

澳大利亚

金牌

51

36

22

19

16

14

银牌

21

37

21

13

10

15

(1)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9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4.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1)2.位置与方向(2)3.位置与方向(3)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乘法分配律

5.减法的运算性质6.除法的运算性质7.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4.小数的性质 5.小数的大小比较 6.小数点移动 7.生活中的小数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性(1)2.三角形的特性(2)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的内角和5.图形的拼组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计算 篇10

1. 阅读微型语段,回答(1)—(4)题。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liàn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gài是不行的。(选自课文《端午的鸭蛋》)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A.东_______B.子_______

(2)按拼音写汉字。

A.liàn[ ]囊B.大gài[]

(3)请在田字格内写出两个与“囊萤映雪”词义相近的成语。

(4)请谈谈你了解了“囊萤映雪”这一典故后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忆课文有关知识,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沈从文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B.《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我们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

C.萧乾的《吆喝》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D.冯骥才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3. 请在下面语段的“□”内填写恰当的短语,以展示歌会酬和的方式。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选自《云南的歌会》)

4. 某理发店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美丽从头开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请说说其中的妙处,然后根据这一职业的特点,拟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句中加横线的部分,补全句子,要求句式相似,意旨相通。

我爱读书,经常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西游记》,我仿佛跟随孙悟空去西天取经,领略了他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诗句,并指出它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四个句子中,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沙场秋点兵 B.零丁洋里叹零丁

C.箫鼓追随春社近 D.闲来垂钓碧溪上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陕北民歌“信天游”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过去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过去和现在,陕北民歌“信天游”都以它那高昂的气势、悠扬的旋律和催人泪下的真情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陕北民歌“信天游”同样面临着危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时尚化追求,更使得陕北民歌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材料二: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已被确立;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1)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小明和萧军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应该保护“信天游”,保护传统文化;萧军则认为时代总是在发展的,总会出现新的艺术形式,不需要保护“信天游”。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9—11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9.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段用了很多笔墨描写景色,这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段的场面描写在写作方面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12—18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2. 依次填入文中“□”内的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绕灌扔抵B.绕装丢顶

C.缠装扔顶D.缠灌丢抵

1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

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与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既然文题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用大段文字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施放“黄烟子”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燃放的炮仗。B.用以熏除室内的害虫。

C.用来避邪。D.给小孩练习写字。

16. 这段文字写家乡风俗是从成人还是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在选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对过端午节,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美文《坐歌堂》,回答19—24题。

坐歌堂

张喜洋

在川西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坐歌堂”。

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众多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早早聚在女方家的院子里,摆上十几桌酒席,在四川叫做吃“十大碗”。顾名思义,“十大碗”就是每桌限定十个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四川的传统菜,像扣肉、东坡肘子、墩子肉等。这些菜都是厨师用竹制蒸笼蒸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川特有的咸菜香。土制的高粱酒香在席间弥漫,混合着菜香味儿,夹杂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渗和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婚庆气氛格外热烈。孩提时代的我,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十大碗”刚一散席,只见三四张八仙桌往堂屋正中并排一放,两边都摆上长条木凳,供大家围坐。这时,出嫁女由村中两个年龄较长的姑娘陪伴着坐在八仙桌的最上方,“坐歌堂”节目就要开场。

“坐歌堂”开场时有个规矩:大家得合唱一首歌,由村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随后他宣布:“‘歌堂’开始,‘东方红,太阳升……’预备起!”黑夜中的山村被悬挂的煤油灯照得通明,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因此,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东方红》的。

虽然没有任何伴奏,但是这朴素的歌声余音绕梁,在充满浓雾而又潮湿的夜空中穿行,久久回荡在山谷中,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接下来,便开始你一首、我一首竞唱。往往这首歌的最后一个字还没有唱完,那首歌在另一个角落里已开始唱了起来。歌唱者不分男女,不分尊卑长幼,不设任何奖励,反正谁的歌唱得最多,嗓门儿最亮,谁得到的掌声就最多。歌曲类型不限,不管老歌新歌儿歌,只要你不停地唱,争着唱、抢着唱,就可以通宵达旦,乡亲们越是掌声雷动、呐喊声声,主人家就越高兴,也越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时大家因为一首歌谁先唱、谁后唱竟然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过大家并不真正生气。那热烈的场面,绝不亚于港台明星的演唱会。

还记得当年奶奶唱的那首古老的川西北情歌:“陈妹儿生得一枝花呀,花呀,李哥儿看了很爱她呀,爱她呀,爱她就爱她呀,请到我家耍,说来就要来哟,我在家里打草鞋呀,打了三双零一只呀,伊儿呀儿哟,把草鞋打好了呀,我就接你到我家呀……”

长大成人后,我一直在南方的城市间穿梭,十余年没回家乡参加“坐歌堂”了,想必乡亲们“坐歌堂”的热情一定会不减当年吧!

19.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坐歌堂”开始的时候,大家合唱《东方红》,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结尾写奶奶唱情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孩提时代的我,为什么“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男女老少合唱《东方红》的时候,作者说“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这样写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本单元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了“到民间去采风”的活动,请把你“采撷”到的“风”写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从以下文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作文(1) 题目:我家乡的__________节

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要体现出家乡过这个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请以“健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1)A. j€靚B. ju€鄋(2)A.练B.概(3)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写出两个即可) (4)略。2. D3. 见景生情 互嘲互赞4.这则广告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表明经过理发后人就会变得美丽,另一方面暗指重新开始。这一广告语指出了理发的作用,强调了理发的必要性,获得了形式美、意境美的效果。对联:换新颜从头开始,改旧貌以剪收场。5.略。 6.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元稹的《离思》。 7. C 8.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1)示例:①我认为应该保护。因为“信天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之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我认为不需要保护。因为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信天游”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被自然淘汰。(2)略。

二、9. 山路漫歌10. 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动人的场景,使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与山鸟的鸣唱相应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11.示例:场面描写要做到点面结合。12.D13.风俗有: 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午饭要吃“十二红”。心理与追求:避邪祛灾,祈福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14.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是为下文写咸鸭蛋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恋乡情结。单是故乡一个小小的鸭蛋,就让作者难以忘怀了,何况其他呢!15. B16. 从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使家乡风俗更显淳朴,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更有人情味。17. 流露出对淳朴欢乐的童年生活、对丰富奇妙的家乡习俗的怀念之情。18. 略。19. 排比;增强语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写出了婚庆的热闹气氛。20.不但营造出“坐歌堂”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怀念、感激之情。21. 将文章情节推向高潮,增添了文章的情味。22. 因为“坐歌堂”表现了淳朴的民俗风情。2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参加合唱的人员多,歌声高,热情饱满。24. 示例:贴春联;闹花灯;吃年夜饭。

上一篇:扩展语句使用本下一篇:致四百米运动员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