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2024-11-17

测定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精选2篇)

测定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篇1

【关键词】判断反应时 防起率 相关性

前言

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处于“进攻相对先进,防守相对落后”的状况。如何使后排防守水平迅速提高,始终是排坛体育科学工作者潜心探讨,教练员运动员致力深究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运动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人们日益感到:在比赛中,排球运动员防守起动反应能力的优劣,是影响个人防守技术与全队防守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现代排球运动的进攻战术正向着高快结合、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面对强攻球与快变球的巧妙结合,拦网技术亦显单薄无力。其结果是给防守造成很大的威胁,防守逊色于进攻,这种攻守不平衡发展的趋势无疑会影响排球运动的发展进程。

所以防守水平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而影响防守的水平的关键的一环就是防守判断的能力,且国际比赛中的扣球速度越来越高,所以如何提高防守队员的防守判断速度也越来越重要。

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本研究是建立在选择反应时与防守能力相关度研究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包括选择反應时测定与防守能力测定两个方面。通过实验的方法分别测定量化受试者的防守能力与选择反应时,之后通过统计学相关度检验得出二者的相关度系数。

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其中选择反应时的测定是通过特定的选择反应时测定软件测定的,该程序用软件“E-prime”编写。

本程序中的反应对象分为两种,一种为方块“□”,另一种为圆圈“○”,要求实验参与者在注视点“+”出现后的0-2s内看到圆圈按左键(空格键)反应,看到方块按右键(回车)反应,然后程序自动记录被试的选择反应时和正确率。该程序包括练习阶段10个trail,以及正式测试阶段30个trail,一共测试40个trail。在实验过程结束后,该程序会自动生成数据文件。

防守能力的测定

设置一个固定扣球人员(以保证每个受试者所防守的扣球都是相同风格、力量、速度与落点范围)在对面场地4号位高台上连续扣球,在这里我们要求扣球人员固定扣球到场地内的六号位,并且保持每次扣球的力量、速度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受试者则在场地六号位连续防守对方的扣球,每个人接扣球20个。网前设置一名二传手,每次防守防起的球二传即便是用下手垫球都要尽可能接到。并通过录像机记录所有队员的防守过程以及二传接球并传出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预先设置了一些标准以便于将防守能力量化。标准即根据二传接球传球效果来量化防守能力,即二传的移动步数为Y,因为二传的接球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传接球防起的效果,所以,我们这里将二传接球的移动步伐设为主要的标准因素。且在此次测试过程中完全模拟赛场比赛一方三次触球中的前两次,为实验精确,要求二传尽可能接防起的球,并允许下手垫球,当然,在二传的触球方式中,垫球垫起的效果要远远低于上手传球,所以我们将用下手垫球接到球的一次得分进行减半处理。而且二传移动步数越多则应得分越低,且测试中二传没有移动超过十步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将防起效果得分列为如下方程:

如若二传上手传球,则防守能力得分为2-0.2*Y,如若二传下手垫球则防守得分为(2-0.2*Y)/2,若二传难以接到防起的球则为0分。

同时我们也给扣球效果进行了标准量化处理,即球的落点在防守队员垫球手臂周围得分为3,落点在防守队员身体周围得分为2,落点在防守队员移动一步后方能接到的球得分为1,落点在防守队员移动一步以后还无法接到的地方得分为0分。在最后统计阶段自动将得分为零分的记录删除。

2.数据统计法

实验数据在经过计算后得出:选择反应时与防守效果有显著相关性;而扣球效果与选择反应时没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生化实验报告肝糖原测定 篇2

名:

号:

专业年级:

别:

*** 实验教学中心

第一部分

一、实验目的

掌握程度 实验主要目的1.掌握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2.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3.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试情况而定,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

4.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5、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记 二、实验原理

掌握程度 实验内容及原理 实验名称

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

实验时间

*** 实验地点

*** 指导老师

赵***

组员

*** 评分

批改日期

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糖原储存在细胞内,采用研磨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用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糖原不溶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 95%的乙醇将滤液中的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糖原水溶液呈现乳样光泽,遇碘变红棕色。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断肝组织中糖原的存在。

CuSO 4 +2NaOH=Na 2 SO 4 +Cu(OH)2 2Cu(OH)2 +C 6 H 12 O 6 =2 CuOH+氧化型葡萄糖+H 2 O 2 CuOH= Cu 2 O(红色)+ H 2 O Cu(OH)2 = CuO(黑色)+ H 2 O

肝糖 原定量测定

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该物质在 620nm 处有最大吸收。糖含量在 10~100ug,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标准溶液比色,可得到样品中糖原的含量。糖原在浓碱溶

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他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样品

鸡肝

试剂

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95%乙醇,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浓盐酸,NaOH 溶液,碘试剂,班氏试剂。

肝糖原定量测定:30%KOH 溶液,0.5mg/ml 的葡萄糖溶液,蒸馏水,蒽酮显色剂。

仪器和器材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架,三支试管,加样枪,加样枪架,普通离心机,研钵,刻度吸量管,白瓷反应器,100ml 容量瓶。

2、实验流程 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鸡肝约 1.5 g,剪碎 +5%CCl 3 COOH 1 ml 研磨至乳状 +5%CCl 3 COOH 3 ml 研磨成肝匀浆

全部转入离心管中,离心 3 分钟(4000 r / min)

沉淀(弃去)

上清(取 3 ml)

+3ml 95%乙醇,混匀,静置 10 分钟

离心 5 分钟(4000 r / min)

上清(弃去)

沉淀 +蒸镏水 1 ml 沸水浴 2 分钟,溶解沉淀

白瓷板孔穴中

糖原溶液 1ml +浓 HCl 5 滴 加碘试剂 2 滴

加碘试剂 2 滴

沸水浴 15 分钟,冷却 糖原溶液 2 滴

+50%NaOH 5 滴

呈色对比

糖原水解液 2 滴

糖原水解液 +班氏试剂 4 滴 混匀

沸水浴 2 分钟,观察变化

肝糖原定量测定

鸡肝 0.15 g +30%KOH 1.5ml

沸水浴 15 分钟

冷却,全部转入 100 ml 容量瓶中

加水至标线,仔细混匀,此为糖原提取液

糖原的测定

取 3 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空白管 标准管 样品管 蒸馏水 1.0 — — 标准葡萄糖溶液 — 1.0 — 糖原提取液 — — 1.0 0.2%蒽酮溶液 2.5 2.5 2.5 混匀,沸水浴 10 分钟,冷却c。在分光光度计 620 nm 波长处,用空白管溶液调

零,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A)。

4、注意事项 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①在提取肝糖原中,向上清液中加入乙醇后,要充分混匀,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②糖原中葡萄糖螺旋链吸附碘产生的颜色与葡萄糖残基的多少有关。肝糖原分支中葡萄糖残基在 20 个以下,吸附碘后呈现红棕色。

肝 糖 原 定 量测定

①肝组织必须在沸水浴中完全溶解,否则影响比色; ②注意要收集全部溶液,用水多次洗试管,一并收入容量瓶中; ③加入蒽酮溶液时要小心操作,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进行; ④如果溶液呈浑浊,则因配制蒽酮溶液的硫酸浓度不够所致。

第二部分

一、实验结果与处理

1、实验现象 操作过程 现象图片

(1 1)鸡肝在三氯醋酸中,被研磨成肝匀浆

(2)鸡肝研磨成肝匀浆后转入试管

(3 3)第一次离心后

(4 4)第一次离心后上清液转移到另一试管

(5 5)第二次离心后

(6 6)第二次离心后的沉淀

(7 7)沸水浴使沉淀溶解后

(8 8)糖原水解液

(9 9)班氏试剂与糖原水解液反应:

溶液显蓝色,砖红色不明显

(10)

白瓷板孔穴中糖原与碘反应(左边为碘试剂与肝糖原溶液,右边为碘试剂): :

紫色不明显

(11与)鸡肝与 30% 的H NaOH 溶液混合在沸水浴中加热后: :

呈血红色

(12)糖原溶液装入L 100mL 容量瓶混匀后:刻度线处有些许气泡,混匀过程造成(13)糖原提取后的测定,三支试管水浴后(1 1、2 2、3 3 号试管分别为空白管、标准管、样品管):

三只试管水浴 10min后,标准管颜色最为明显,为绿色,加入的是标准葡萄糖溶液,样品管与空白管颜色依次递减。

2、实验数据记录 在分光光度计 620nm 波长处,测定各管溶液的分光度(A),记录结果如下:

各管吸光值 测定次数

空白

标准

样品 1

0.000

0.350

0.010

0.000

0.351

0.011

0.000

0.353

0.013

3、实验结果

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显色反应中,碘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不明显),说明所提供材料中含糖原成分,但含量低;加入班氏试剂的溶液无明显的颜色变化;

肝糖原定量测定

(1)鸡肝所取质量:0.15g(2)各管吸光值

各管吸光值 测定次数

空白

标准

样品 1

0.000

0.350

0.010

0.000

0.351

0.011

0.000

0.353

0.013

平均值

0.000

0.351

0.011

标准管吸光度平均值 0.351; 样品管平均吸光度 0.011;

由公式计算:.1 *1000100*g100* 05.0 * 100 / g)

肝组织重(标准样品肝组织)

肝糖原(AAg 注:1.11 为此法测得的葡萄糖含量换算为糖原含量的常数,因为用蒽酮试剂显色时,110ug 糖原与 100ug 葡萄糖显色程度相当。

故经计算最后结果为 0.116(g/100 肝组织)。

4、讨论与分析(1)与碘试剂反应时:加入糖原的孔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红棕色。可能原因如下:

A、是在取糖原沉淀时,沉淀很少,糖原含量也很少; B、碘试剂本身是黄色的,本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这样一来,几乎看不到反应会产生的红棕色了,说明糖原含量极少。

(2)糖原中葡萄糖的鉴定:实验结果也没有如预期中的蓝色溶液沸水浴后变为砖红色。原因如下:

A、沸水浴过程水温没有达到 100 摄氏度,且期间多个小组先后放、取水浴箱中的试管,对反应造成一定影响; B、糖原含量极少,又加过少量酸与碱,浓度更小,现象更不明显,所以观察不到明显的砖红色。

(3)在肝糖原定量测定中,由资料可知饱食鸡肝的肝糖原含量为:2~3g/100g 肝组织。而我们的结果明显偏低,实验中没有出现操作上的失误,讨论分析原因如下:

上一篇:关于2011年党风建设工作总结的报告下一篇:销售部员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