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共9篇)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 篇1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灏、成立敬——测量时间
张海涛——发声
贾兴藩——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 17∶30
温度 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 篇2
本实验经过改进, 在PASCO平台上开展, 利用了PASCO平台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可以实时观察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决了记录数据的麻烦;同时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并且让学生对实验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1 PASCO工作原理
PASCO科学工作室是美国PASCO公司研制的应用计算机对物理量进行实时测量、数据采集及处理的系统工具。PASCO实验系统主要由datastudio软件、科学工作室接口及传感器组成。它的工作原理为:待测物理量的信息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或者数字信号输入到科学工作室接口, 再经过接口把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到计算机里面, 利用datastudio软件进行数据的实时记录、处理, 并显示处理结果。在PASCO平台上, 除了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同时还可以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2 实验仪器
半导体激光器、声光衍射仪、科学工作室500型接口及datastudio软件、旋转移动传感器、光传感器、光具座、液槽、换能器、计算机所周知, 声波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波动性, 它在盛有液体的玻璃槽中传播时, 液体将被周期性压缩、膨胀, 形成疏密波。声波在传播方向被垂直端面反射, 它又会反向传播。在当玻璃槽的宽度恰当时, 入射波和反射波会叠加形成稳定的驻波, 由于驻波的振幅是单一行波振幅的2倍, 因而驻波加剧了液体的疏密变化程度, 如图2所示。
描述声波有三个特征量:波长λ, 声速V, 频率ν。他们之间满足关系V=λ×ν。一般我们事先知道声波频率ν, 因此求声速实际上是求波长λ。对于疏密波, 波长λ等于相邻两密部的距离。布里渊认为, 一个受超声波扰动的液体很像一个左右摆动的平面光栅, 它的密部就相当于平面光栅上的刻痕, 不易透光;疏部就相当于平面光栅上相邻两刻痕之间的透光部分, 它就是一个液体光栅, 或称超声光栅, 超声波波长λs正是光栅常数d (d=a+b) 。从图3可知, 平面光栅的左右摆动并不影响衍射条纹的位置, 因为各级衍射条纹完全由光栅方程描述, 而不是由光栅位置确定。因此当平行光沿着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通过受超声波扰动的液体时, 必将发生衍射, 并且可以通过测量衍射条纹的位置来确定超声波波长sλ, 即:
式中k为衍射条纹级数, ϕ为第k级条纹的衍射角, λ为入射平行光波长, sλ为超声波波长。若入射光的波长已知, 则依 (1) 式只要测出sinϕk, 就可以计算出超声波长λs。衍射角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第k级明纹到第-k级明纹之间的距离kD以及测得超声光栅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L来确定。当满足L?Dk时, 有
那么, 根据 (1) 式有
所以, 超声波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V为
3 实验内容
3.1 观察声光衍射现象
打开半导体激光器和声光衍射仪电源, 调节换能器的发射平面和反射面平面大致平行 (观察衍射图样清晰度) 。调节入射光垂直于超声光栅, 调节声光衍射仪的频率使衍射图样稳定。
将旋转移动传感器接到数字通道上, 将光传感器接到模拟通道上, 打开PASCO科学工作室接口电源。
打开datastudio软件, 创建新的实验。点击数字通道, 选择转动传感器, 设置位置变量, 设置合适的取样频率。点击模拟通道选择光传感器, 设置光强变量。
用图表显示进行观察, 设置y轴为光强变量, x轴为位置变量。移动“旋转移动传感器”并记录下光强随位置变化分布曲线。
反复调节超声波频率f及入射光角度, 重复上一步, 直到采集到较满意的图样 (光强分布两边对称) 为止。
3.2 测量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根据公式V= (k=, 0, 1, 23...) , 频率f可以从声光衍射仪上读出, 光栅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L由光具座上的米尺读出, kD用datastudio软件中x坐标读出, 入射光λ为已知650.0nm。
4 实验结果
实验测的数据及处理如下。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5 结语
本实验通过传统实验与现代先进数据采集系统相结合, 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用激光代替平行光更加科学合理, 并且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实验精度高、数据准确、误差小;可进行动态、实时、连续的数据采集, 对整个实验过程全程监控;改进了数据采集方法, 但仍然保留经典的实验项目、内容与思想。
摘要:介绍如何在PASCO平台下, 利用声光衍射法测定液体中的声速, 充分体现了PASCO科学工作室在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优点。
关键词:PASCO,旋转移动传感器,光传感器,声光衍射,datastudio软件
参考文献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大学物理实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金太.大学物理实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油脂酸败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3
进一步熟悉酸价测定的原理,掌握酸价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mg数,即酸价来表示。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KOH发生中和反应,从KOH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反应式如下:
RCOOH+KOH——RCOOK+H2O
三、实验器材
1、仪器和用具
碱式滴定管(25mL);锥形瓶(150mL);量筒(50mL);称量瓶;电子天平。
2、试剂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c(KOH)=0.1mol/L:称取5.61g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氢氧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此操作在通风橱中进行);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乙醚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2:1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3%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
指示剂 1%酚酞乙醇溶液:称取1g酚酞溶于100 mL95%乙醇中。
四、测定步骤
称取均匀试样3~5g于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液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五、计算
油脂酸价X(mg KOH/g油)按下式计算:
V×c ×56.11
X=m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mol/L; 56.1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 /mol;
m———试样质量,g。
两次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 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发动机负荷特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动机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和燃料消耗率随功率变化的关系。
2、熟悉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
二、所需仪器设备
测试用发动机(汽油机或柴油机)、测功器、转器、转速显示仪、油耗测定 仪各
一、秒表2只、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废气分析仪、烟度计、噪声仪及 常用工具各一台套。
三、实验进行方法
1、实验时,按实验须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发动机,暖机,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并调整发动机到最佳的正常工作状态。
2、使发动机在某一节气门位置(或某一供油齿条位置)卜运转,调整发动机负荷(即改变测动器供水量),使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稳定运转。
测取记录:
(1)转速n
(2)测功器磅称读数P
(3)耗用定量燃油所经历的时间t
(4)冷却水温度
(5)机油压力、温度
(6)发动机排气温度
(7)发动机排放、噪声
3、全部数据测取完后,改变节气门(或供油量)位置,改变发动机负荷,使发动机恢复到标定转速下稳定运转,此时又测取记录上述数据。
4、继续改变工况,一般由低负荷往高负荷作,一直到节气门全开(或供油量达到最大值)为止,可测取6—8个点。
5、实验中要绘制监督曲线ge-p,以监督试验的准确性,如发现某点数据不符合一般规律,应补作。
四、实验报告内容
1、根据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并绘制ge-Ne及Gr-Ne曲线。
2、对特性曲线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思考题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5
1.初步学会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
2.会组织学生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教学过程。
二、实验原理
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乳酸等有机酸,醋酸是弱酸,用传统的pH试纸或酸度计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总是要比实际浓度低,误差很大。本实验将使用传感器技术来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该方法不怕待测物中的颜色干扰,测定既快又不用加指示剂。
pH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浓度并转换成相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通常由化学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构成。pH传感器利用能斯特(NERNST)原理。
待测的食醋中醋酸及其他有机酸可换算为醋酸总量,都可以被标准的强碱NaOH溶液滴定: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H3COOH + NaOHCH3COONa + H2O
当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恒定时,电导率亦恒定,当生成难电离物质时,电导率下降,pH传感器就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息来测定其中的总酸度的。
传感器简介:传感器是一系列根据一定的物理化学原理制成的物理化学量的感应器具,它能把外界环境中的某个物理化学量的变化以电信号的方式输出,再经数据模拟装置转化成数据或图表的.形式在数据采集器上显示并储存起来。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常用到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色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特点: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GQY数字实验室教学设备(由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液滴计数器、光电门传感器组成)、50mL酸式滴定管、电磁搅拌器、铁架台、250mL烧杯、量筒、250ml容量瓶、玻璃棒。
药品与试剂:有色食醋原液、0.1mol/L NaOH溶液、去CO2的蒸馏水、pH=4和pH=9.18的缓冲溶液、pH=6.86的混合磷酸盐溶液。
四、实验操作过程
1.设备连接
(1)采集器与传感器,使用1394线(传感器连接线)连接:2号接口连接光电门传感器,3号接口连接pH传感器。
(2)光电门传感器红色线(或有红色标记的)一端连接液滴计数器,黑色线(无标记的)接一光电门,调节光电门传感器为计数模式(第1个和第3个灯同时亮)。
2.设备操作
(1)开启采集器。
(2)传感器标定
在采集器3号传感器接口上连接好pH传感器(注意:此时需断开光电门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的连接),开机后,点击右下角“系统设置”,选择系统设定里的“探头标定”选项,并点击“探头校准工具”按钮,点击“建立连接”按钮(点击后变灰色,显示连接成功,即可开始标定)。
(3)标定的操作步骤:
①拔开电极上部的橡胶塞,使小孔露出。否则在进行校正时,会产生负压,导致溶液不能正常进行离子交换,使测量数据不准确。
②将电极取出,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保护液吸干。将电极放进pH=4.00(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4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
清洗后把电极从盛蒸馏水的烧杯内拿出 ③将电极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来,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蒸馏水吸干。稍后将电极放进pH=9.18(四硼酸钠)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9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最后点击一次“写标定值”。
④ 验证标定:标定完成,进入传感器测量界面,将探头放入pH=6.86(混合磷酸盐)的溶液中,检测标定是否成功。读数稳定后观察读数在6.70~7.00之间即可认为标定比较准确,否则应重新标定。
标定结果:电极放进pH=4.00的缓冲液中,标定结束后显示的数据为23667;电极放进pH=9.18的缓冲液中,标定结束后显示的数据为29822;探头放pH=6.86的溶液中,显示的pH为6.901。
注意事项:①pH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对称电位将会发生很大改变,故必须定期校准。用pH缓冲溶液标定是为了消除不对称电位的影响;②数据采集器关机或重启后,pH传感器须重新标定。
(4)滴定准备及滴定操作步骤
①退出到开机界面,点击“通用”,进入通用实验界面,点击左上角“打开模版”,依如下路径选择实验:打开模版—SDMEM—实验模版—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xmlp文件),进入滴定实验界面。
②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连接:当传感器正常连接时,对应的传感器接口指示灯常亮。当点击开始实验时,传感器接口指示灯为闪烁状态,通过此指示灯可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③长按光电门传感器上按钮,3个灯同时亮时放开清零数据。
注意事项:光电门应该放在空处,不被任何物体挡光;滴定前长按光电门传感器上按钮清零数据,清零数据时不要更改模式。
④在盐酸一栏中输入烧杯中NaOH溶液的浓度(0.1mol/L),在待测液体积一栏中输入烧杯中NaOH溶液的体积(50mL);
⑤点击“开始/停止”按钮,开始实验。打开磁力搅拌器(最好在实验开始前调好位置或打开,不要让磁子在转动时碰到传感器电极),然后转动酸式滴定管旋钮,让滴定管中溶液以不连续状态滴入烧杯中。
⑥当整个实验结束后,点击“开始/停止” 按钮,停止实验。点击“刷新数据”,进入实验数据界面可看到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数据,最后点击“保存/转发”按钮,保存实验数据到采集器SD卡根目录下。通过计算机端“单机运行平台”软件可在电脑端打开此数据,求导值的最低点横座标即为滴定终点的体积,输入该滴定终点体积(之前已输入烧杯中溶液体积和浓度),点击软件上“重新计算”按钮,可计算出待测溶液浓度。
注意事项:①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的尖嘴与计数器挡光孔必须垂直对齐;②滴定开始后注意“滴定体积”一栏中有无体积变化,同时在“pH”一栏会开始显示pH值。如溶液已开始滴入烧杯,而“滴定体积”一栏无数据,则说明液滴通过计数器时未引起变化,需要调节装置,让液滴通过计数器挡光孔,并更换溶液清除数据重新开始实验。如果“pH”一栏数据不变或为非数字时,说明传感器标定不正确,需要重新标定,再开始实验;③滴定速度的控制:在接近终点时,要注意
放慢速度,以便观察到终点。④酸碱的浓度差别不要太大 ,否则实验将较难控制,结果误差较大。
五、数据处理
1. 溶液体积与pH关系图
Y Axis Title 图1 体积-pH关系图 pH X Axis Title体积/mL
2. 溶液体积与pH对数的关系图
2 pH
3. 计算过程
(1)
由数据图可知:a=0.04ml,b=12.67ml
V待 =(b-a)÷10×格数=(12.67-0.04)÷10×5.2=6.57ml
(2)
NaOH溶液体积: V标准 = 50ml
NaOH溶液浓度: C标准 =0.1mol/L
(3)
又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所以C待测 = C标准V标准 /V待测 =0.1mol/L×50ml /6.57ml=0.761mol/L 0.671×60.05×100
1000 总酸度==4.57g/100ml
六、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
[1]曹宏梅,赖红伟,董树国.用指示剂法测定食醋中的总酸度的实验改进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11):1-2.
[2]黄春.浅谈食醋中总算的测定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04):1-2.
[3]刁春霞,黄为红.食醋中总酸度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酿造,2012,(06):1.
[4]高向阳,孔欣欣,李颖.恒pH法连续测定酱油与食醋中的总酸度和粗蛋白[J].,(09):99-104.
[5]陈瑶,薛月菊,陈联诚,陈汉鸣,王楷,黄柯. pH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2012,(08):1034-1037.
[6]王刚,万其远,叶永康 化学传感器的进展[J]. 分析科学学报,,(03):246-251.
[7]魏锐,王磊等 利用 传感器研究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突变[J]. 化学教育,,(04):59-61.
[8]杨承印,何颖,高双军,等 基于pH传感器测定食醋总酸量的实验研究
[J]. 化学教育,,(03):62-64.
文献综述及评价: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篇6
专业:组号:试验日期: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实验目的:测量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用水量,以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是所需
水量的标准。
实验仪器:
1、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
2、水泥净浆搅拌机器
3、工业天平
4、量筒
实验原理:试锥下沉深度来确定水泥稠度是否达到标准,从而得出水泥净浆时的用水量。
实验步骤:
1、称取水泥式样500g ,水142.5ml。用湿布将实验的用具抹湿,然后将是水泥到
入拌料筒内。
2、置拌料筒于搅拌机上,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式样和水慢速搅拌120s,停
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停机。
3、搅拌完毕后立即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筒内,用小刀插捣并振动数次,刮去多
余净浆,迅速放在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并将试锥放下,使锥尖和净浆表面接
触,拧紧螺钉,然后突然松开螺钉,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30s时,拧紧
螺钉,记录试锥下沉深度。如用调整用水量法时,以试锥下沉深度为26~30~m
m时的拌合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如超过或不足26~30mm时,需另称式样,调整用水量重新实验,直到满足上述要求为止。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 篇7
利用分光计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
【实验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10所示,三角形 abc 表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 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 ld 入射到棱镜的 ab 面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 er 方向射出,则入射线 ld 与出射线 er 的夹角
称为偏向角。
图10
三棱镜的折射
由图10中的几何关系,可得偏向角
(3)
因为顶角a满足,则
(4)
对于给定的三棱镜来说,角a是固定的,随
和
而变化。其中
与、、依次相关,因此
实际上是的函数,偏向角
也就仅随
而变化。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当
变化时,偏向角
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理论上可以证明,当
时,具有最小值。显然这时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方向相对于三棱镜是对称的,如图11所示。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图1
1最小偏向角
若用
表示最小偏向角,将
代入(4)式
得
(5)
或
(6)
因为,所以,又因为,则
(7)
根据折射定律
得,(8)
将式(6)、(7)代入式(8)得:
(9)
由式(9)可知,只要测出入射光线的最小偏向角
及三棱镜的顶角,即可求出该三棱镜对该波长入射光的折射率n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节分光计
按实验24一1中的要求与步骤调整好分光计。
2.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 1 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差。最后锁紧狭缝装置锁紧螺丝3。此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重合。至此分光计调整完毕。
3.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1)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并使玻璃三棱镜折射面的法线与平行光管轴线夹角约为 60度。
(2)观察偏向角的变化。用光源照亮狭缝,根据折射定律判断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远镜内)在此方向观察,可看到几条平行的彩色谱线,然后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注意谱线的移动情况,观察偏向角的变化。顺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缓慢转动载物台,使偏向角继续减小,直至看到谱线移至某一位置后将反向移动。这说明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值(逆转点)。谱线移动方向发生逆转时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按
计算最小偏向角
(取绝对值)。
重复步骤 1~6,可分别测出汞灯光谱中各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按式(9)计算出三棱镜对各波长谱线的折射率。计算折射率 n 的数据表格3。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3
测量最小偏向角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 篇8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者:朱锡衡、张峰、何光涛 实验时间:2000/4/7
气温:22.2 ℃ 大气压:101.6 kPa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用氧弹热量计测量苯甲酸的燃烧热
2、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
3、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
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仪器与试剂
氧弹卡计
贝克曼温度计
普通温度计
压片器
分析天平、台秤
万用电表
点火丝、剪刀、直尺
镊子、扳手
苯甲酸
柴油
氧气钢瓶及氧气减压阀
三、数据记录表格
贝克曼温度计读数(每半分钟一次)
贝克曼温度计读数
苯甲酸
柴油
苯甲酸
柴油
样品质量 g
序号
初段
末段
初段
末段
W2
W2
1
1.825
3.640
1.219
2.542
2.5504
38.137
2
1.826
3.641
1.218
2.550
W1
W1
3
1.827
3.648
1.215
2.558
1.5707
37.6068
4
1.827
3.650
1.212
2.560
样重
样重
5
1.827
3.656
1.212
2.560
0.9797
0.5302
6
1.827
3.657
1.210
2.560
点火丝
7
1.828
3.657
1.210
2.560
L2
L2
8
1.829
3.657
1.209
2.559
21.5
20
9
1.829
3.657
1.209
2.559
L1
L1
10
1.829
3.657
1.208
2.557
14.9
13.7
消耗
6.6
6.3
初段斜率
初段截距
初段斜率
初段截距
0.0004
1.825
-0.0012
1.219
末段斜率
末段截距
末段斜率
末段截距
0.002
3.641
0.0012
2.550
升温中点
12
升温中点
12.5
中点低温
中点高温
中点低温
中点高温
1.830
3.665
1.204
2.564
温升
1.835
温升
1.360
水值J/℃
14137
热值 J/g
36229
四、思考题:
1、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
答:因为粉末状的样品在充氧时会到处飞扬,这样会使实验失败。
2、在量热学测定中,还有那些情况可能需要用到雷诺温度校正方法?
答:为了准确测量温度,而且前后温度的变化不大时,可以用到雷诺温度校正方法。
3、用奈的燃烧热数据来计算萘的标准生产热?
答:ΔrHm=∑γiΔcHmi(反应热)-∑γiΔcHmi(生产热)
★ 物理化学的论文
★ 笔记本电池
★ 实验报告范文
★ 实验报告格式
★ 实验报告
★ 物理化学办公室的标语
★ 怎么才能学好初中物理化学
★ 解剖电池作文
★ 电池污染作文
实验二、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篇9
二、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了解沸点测定的意义;掌握蒸馏法及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液态物质受热,由于分子运动使其从液体表面逃逸出来,形成蒸气压;随着温度升高,蒸气压加大,当蒸气压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每一种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均具有固定的沸点。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腾变为蒸气,然后将蒸气移到别处,再使蒸气冷凝变为液体的一种操作过程。蒸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别(相差大于30℃)而将各组分分离。
三、实验步骤演示
1、蒸馏装置及安装
水银球的上缘位于蒸馏烧瓶支管接
口的下缘,使他们在同一水平线上
沸点低于130 ℃
常用蒸馏装置
2、蒸馏操作
加料:不纯乙醇30 mL及沸石数颗;
加热:先通水再加热;蒸馏速度1-2滴/S;
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维持原有温度不再有馏出液蒸出而温度又突然下降时,就应停止蒸馏;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水,拆卸仪器,其程序
与装配时相反。
纯粹液体的沸程一般不超过1-2℃。液体的沸程常一定程度上代表它的纯度。
本实验用不纯乙醇30 mL,放在60 mL圆底烧瓶中蒸馏,并测定沸点。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位置应恰当。
2、不要忘记加沸石。如果忘记,应使沸腾的液体冷却至沸点以下后才能加入沸石。
3、有机溶剂均应用小口接受器。
4、系统要与大气相通,否则造成封闭体系,引起爆炸事故。
五、应用
1、分离液体混合物;
2、测定化合物的沸点;
3、提纯除去不挥发性杂质;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推荐阅读: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07-17
声速测定实验报告10-27
醋酸的测定实验报告10-19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07-26
水硬度测定实验报告05-12
测定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11-17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10-15
实验4-2的实验报告10-20
实验二燃烧焓的测定07-26